商贸基地建设范文

2024-09-22

商贸基地建设范文(精选12篇)

商贸基地建设 第1篇

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有纽约, 伦敦, 巴黎, 东京, 香港等, 这些商贸中心凭借着发达的交通, 良好的商业环境, 和强大的政治文化影响力,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来到这些城市, 观光旅游, 购物娱乐。我们可以参考这些城市的发展历史, 对广州未来的发展做如下几点思考:

第一, 广州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目标群体是国内和国际顾客, 尤其是国际顾客, 这就需要大力提升广州在世界的影响力, 让世界各地的人都知道广州的存在, 然后, 为了广州某种特殊的东西而愿意来到广州, 这种特殊的东西, 我把它叫做城市名片。

为什么全世界各地的人都会去拉斯维加斯?拉斯维加斯地处荒凉的沙漠地带, 孤独无依, 无论是交通还是地理气候都是很差的, 然而就是这么一个沙漠城市, 发展成娱乐美食购物的天堂, 让全世界各地的人都心向神往, 原因在哪里?因为这个城市有自己的名片, 这个名片就是“博彩娱乐业”, 拉斯维加斯是全世界最大的赌城之一, 也正是这个名片让这个城市名扬天下, 自然也就带动了各个行业的发展, 同样的情况还出现在澳门, 澳门的名片也是“博彩娱乐业”, 这只是个弹丸之地, 但每年来这里博彩观光旅游的人数以千万计。

广州也需要自己的名片, 这个名片不是“博彩”, 但这个名片是什么?这是值得大家深思的。我们一提到好莱坞, 就想到它的电影, 一提到米兰就想到它的足球与服装设计, 一提到巴黎就想到它的香水与红酒, 一提到广州, 我们想到什么呢?世界各地的人想到什么呢?

名片其实就是广州这个“产品”的卖点, 广州到底向全世界各地的人卖什么呢?广州吸引世界各地游客的地方在哪里?

如果把广州打造成一个中国“电影之都”是否可以?如果把广州打造成一个“动漫之城”是否可行?如果把广州打造成“国际会展中心”是否可能?就是说广州需要自己的名片, 这个名片能让世界铭记广州, 国际顾客自然源源不断, 有了人的聚集, 自然就会有财富的聚集, 从而带动广州商业的兴旺发达。

这个是需要决策者好好考虑的, 需要决策者从更高的角度, 更远的目光, 来对广州未来的发展做出规划。

第二, 要将广州打造成世界著名的购物天堂。

伦敦、巴黎政府总是把购物作为其城市亮点对旅游者进行宣传。伦敦每年推出新版本的《伦敦购物指南》和《奢侈品伦敦购物指南》, 便于旅游者按图索骥前去购物。巴黎市政府设计了几种不同的购物路线, 分别为豪华路线, 即到富人街区逛高档商店和世界著名的时装设计师的商店;时尚路线, 即到时尚街区购物, 或是对热衷购物的游客提供浪漫购物旅游路线。

同样, 广州市政府也可以将广州打造成购物的天堂, 广州的商圈分为传统商圈和新商圈, 传统商圈有北京路, 上下九, 天河路, 江南西等, 新商圈有珠江新城, 白云新城等。广州市政府可以对这些商圈进行定位, 同时进行全方位宣传, 比方说, 上下九可以定位“草根商圈”, 北京路可以定位“时尚商圈”, 天河路可以定位“高档商圈”, 珠江新城可以定位“顶级商圈”, 白云新城可以定位“文化商圈”等等, 通过对这些商圈进行定位, 就可以使不同收入层次的人明确购物的目标和方向, 同时设计广州各大商圈的购物指南, 交通路线等, 为购物者提供方便。

第三, 要将广州发展为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

会展业, 包括会议业、展览业和奖励旅游业, 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 根据国际展览业权威人士估算, 国际展览业的产值约占全世界各国GDP总和的1%, 如果加上相关行业从展览中的获益, 展览业对全球经济的贡献则达到8%的水平。国际会议同样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根据国际会议协会 (ICCA) 统计, 每年国际会议的产值约为2800亿美元, 同时是高收入、高赢利的产业, 其利润大约是20%-25%, 而且, 会展活动的开展对社会经济发展、文化交流有着巨大的作用。

会展经济不仅本身能够创造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且还可以带动交通、旅游、餐饮、住宿、通信、广告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据专家测算, 国际上展览业的产业带动系数大约为1∶9, 即展览场馆的收人如果是1, 相关的产业收入则为9。

世界上著名的国际商贸中心都具有非常发达的会展经济做支撑, 所以, 广州要发展为国际商贸中心, 仍需大力发展会展经济。广州的会展业发展已经有多年的历史, “广交会”的大名早已驰名中外, 广交会作为中国人自己打造的第一个国际会展品牌, 已经走过五十年历程, 并发展为中国历史最长、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商品种类最齐全、到会客商最多且国别范围最广范、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 被誉为“中国第一展”。创办五十年来, 广交会累计到会境外采购商超过三百七十六万人, 累计成交五千一百八十三亿美元;目前, 其一年出口成交额约占中国一般贸易出口总额的四分之一。

为了进一步发展会展经济, 广州已经将展馆搬迁到琶洲地区, 琶洲地区在地域上与由天河地区、珠江新城、新城市中轴线构成的新城市中心区邻近, 在功能和性质定位上是城市中心的重要支持和补充, 是广州城市CBD形象的重要补充。

未来琶洲会展中心目标是要发展为规模宏大, 设施先进的世界级博览会。

目前, 广州会展业还存在以下缺陷:管理还不够规范;重复办展导致展商分流、规模小、效益差;会展基础设施还不适应发展要求;会展缺乏专业性, “公众秀”多, 专业展少, 专业的参展商就更少;同业缺乏自律和协调。有香港的业内人士指出, 广州展览市场给人的印象是:强调展览面积大, 论规模广州展览的确在全国乃至亚洲居前列。但规模大并不足以吸引海外客商。海外客商讲究名牌效应, 注重的是展会能否提供真实、有效、充分的观众数据资料。广州会展业要突围而出, 就应该大力投资和培育品牌, 改变以规模称雄、规模淹没品牌的观念, 树立展会在参展商、参观商心中的品牌地位。

第四, 要将广州发展为世界著名的文化中心。

文化底蕴深厚的世界城市, 在建设国际商贸中心过程中, 特别注重文化艺术的创新与展示, 以文兴商兴旅, 以商旅促文, 商旅文互动。例如, 伦敦有众多的文化艺术形式, 西区剧院就有52家, 2008年的观众人数达到1381万人次, 票房收入4.81亿英镑。整个伦敦至少有1000个以上的剧场, 专门设有伦敦剧院协会 (Society of London Theatres) 进行行业管理。

巴黎在商文结合上也是一座无以伦比的城市, 以巴黎歌剧院为首的各大剧场演出排期表令人眼花缭乱。巴黎的美术馆和博物馆极多, 卢浮宫、奥儿塞和蓬皮杜等等, 几千年的世界美术史都浓缩在此。除了这三大美术馆外, 还有诸多国立近代美术馆以及海洋、人类、文化、电影博物馆等等, 数不胜数。可见,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 是有文化的城市, 商业与文化发展相互渗透。文化之都与商业之都建设珠联璧合, 是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发展的重要经验。

广州是全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 是岭南文化中心地、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发祥地、近现代革命策源地、当代改革开放前沿地。这些都是广州最具特色的文化特质。尤其是广州的岭南文化不仅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世界上也很有影响力, 具备了打造国际文化中心的优势和条件。

第五, 商业与娱乐结合。

商业与娱乐业本身就具有不可分离的密切关系, 大多数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在发展商业的同时, 大力兴办娱乐业, 用大型娱乐设施和项目吸引消费者, 从而促进商品和服务消费。

日本东京, 法国巴黎, 中国香港都有迪斯尼, 迪斯尼刺激, 梦幻, 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带动了当地的旅游, 餐饮和商业购物, 提升了城市的形象与知名度;目前世界许多国际商贸中心都耗费巨资建设大型娱乐中心, 为游客提供满意的娱乐服务, 纽约是世界最大的国际商贸中心, 也是世界著名的娱乐城市, 这里有著名的麦迪逊广场花园, Radio City音乐大厅, 灯塔剧院, 大都会歌剧院等著名娱乐场所。

“一个名片, 四个中心”将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有力辅助, 广州市政府应该在打造“城市名片”方面集思广益, 使该名片具有特色, 符合时代趋势;世界性购物中心的打造则需要引进世界顶级品牌, 同时大力发展国内高端品牌;会展经济是新兴经济, 大势所趋, 发展会展业将是长期任务;文化中心将有助于世界各地的人们更好地阅读广州, 理解广州;娱乐中心也将大力推动广州商业的发展, 总之, 这五个方面是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基点, 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各项工作。

摘要:对广州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提出了几点思考, 广州要发展为国际商贸中心需要“一个名片, 四个中心”作辅助:广州需要有自己的城市名片, 要将广州发展为世界购物中心, 世界著名的会展中心, 文化中心, 娱乐中心, 这些目标是实现广州国际商贸中心的必由之路。

商贸企业建设发展工作措施 第2篇

区发展“千亿商贸”建设区域性商贸流通中心的有力支撑。目前,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是商贸流通发展的骨干力量。区限上报表单位444个,其中限上企业133家,绝大部分限上报表单位为个体户。今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幅在同类区县中的排名不升反降,与发展较好的区县差距进一步拉大,这不仅与我区经济社会发展速度不相适应,更与“双百”大城市目标和要求不相适应。为进一步加快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二、发展商贸流通企业主要措施

新居、农民新村建设等项目消费需求量增大的机遇,紧紧抓住城乡统筹推进城市化进程。引进或组建一批商贸流通企业,更好地为统筹城乡发展服务。

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中的限上个体户发展成为企业。将符合条件的限上个体户。

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鼓励支持工业生产企业中的销售部门。

组建或鼓励他成立商贸企业(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及农产品商品化提供服务。大力发展农业种养殖生产基地、专业合作社及种养殖大户,通过政府引导。

三、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鼓励政策

其余镇街新办的年销售额3000万元以上的批发企业,继续贯彻落实市 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 区商贸流通发展优惠政策的通知》 府发〔 〕56号)规定。几江、双福、德感、珞璜地区新办的商贸流通企业优惠政策按照 府发〔 〕56号文件规定实施。年销售额1500万元以上的零售企业,年营业额600万元以上的餐饮住宿企业,年营业额100万元以上的生活服务企业,同等享受 府发〔 〕56号文件优惠政策。商务等部门要加大对 府发〔 〕56号文件内容的宣传和执行力度的推动工作,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预算,切实保障 府发〔 〕56号文件的贯彻落实。

特别是餐饮服务业中的限上个体工商户,工商、税务部门要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限上个体户转办为企业。要开设绿色通道,实行特事特办,同时享受市微型企业优惠扶持政策。

其税收优惠政策由各园区和镇街自行确定。区内的工业生产企业成立独立的销售公司。

建立健全服务业贷款利率差别化定价机制,金融单位要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企业。推动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改造升级。积极鼓励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对中小商贸企业的担保。

对规模不大的部分限上企业可采取委托集中建帐方式,各镇街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少企业管理成本。

四、考核与奖惩

与年初各镇街(园区)与区政府签订的目标责任书为基础目标同时考核,年度商务工作考核目标以“限额以上企业增加个数和增长速度”为否决和加分指标。目标责任书与本文不一致的以本文下达的目标为准,并将此项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同时对完成任务分三个标准予以奖励,一等奖3万元,二等奖2万元,三等奖1万元。

五、加强组织领导

把发展商贸流通企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发展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的重要性。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局面。区商务局要加强组织协调和指导,工商、税务、统计等部门要积极支持配合,营造良好的氛围,加快推动限上商贸流通企业发展。

商贸基地建设 第3篇

麻辣鲜香,时尚山城,本色打造“美食之都”、“购物之都”

如果说作为“会展之都”稍有质疑,那么作为“美食之都”,重庆则是当之无愧。且不说重庆火锅风靡全国,解放碑好吃街、洪崖洞等山城美食街亦是享誉四方,当然,还有重庆的麻辣小面、酸辣粉、老麻抄手、辣子鸡、宫保鸡丁、水煮系列……无一不是自成一家,无一不是鼎鼎大名。

重庆有句言子儿:重庆人好吃,一吃就吃成一条街。最出名的当然要数解放碑八一路。这条路上分布着串串香、酸辣粉、刨冰、王鸭子、山城汤圆、吴抄手……无论何时,皆繁华热闹,人头簇拥,生意红火。在这里,俊男美女皆顾不得形象,饕餮美餐,方显山城儿女真本色。

巴蜀自古“尚滋味”、“好辛香”,喜用辣椒、花椒调味。火锅正是这一特性之高度集中。在重庆,有句俚语:走过朝天门、看过磁器口,吃过麻辣火锅,方才算到过重庆。说起重庆美食之最,仍数火锅。

重庆火锅,起源于明末清初的嘉陵江畔、朝天门码头。船工纤夫累了一天之后,在码头边享用的一种驱寒食物,将麻辣汤汁,毛肚、黄喉、血旺、鸭肠混入其中,各自认定一格,且烫且吃。

一菜一格,百菜百味。重庆火锅正是川菜这一特性的最好诠释。

经过几百年沉淀,重庆火锅已极具地方特色,麻、辣、烫、醇、鲜、香,吃起来畅快淋漓,无论贩夫走卒、达官显宦,还是文人骚客、商贾农工,皆逃不过“引诱”。

“德庄”、“小天鹅”、“秦妈”、“孔亮”……14家品牌火锅,无一不是赫赫有名。西北戈壁、国际都会上海、北国冰城、天涯海角三亚,无一不布满重庆火锅馆,可谓红遍大江南北、魅力无限。

2007年3月20日,在第三届中国(重庆)火锅美食文化节上,中国烹饪学会授予重庆市“火锅之都”称号,以“火锅之都”命名一座城市,尚属首次。

作为一种美食,火锅已成为重庆城市名片。目前,重庆已在全国开了11200多家火锅店,年产总值达150亿元以上,每年消耗辣椒150万吨,花椒40至50万吨,牛油300至500万吨,切切实实的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

辣,这是外地人对因火锅而对重庆美食产生的直观印象。其实,重庆美食辣韵风情万种,除却麻辣,还衍生出糟辣、煳辣、香辣、鲜辣、酸辣等,可谓不到重庆,便不知晓辣之真味,不到重庆,实难想象人间有此美味。

在打造中国“美食之都”的进程上,作为重庆饮食窗口,美食街建设被摆在首位。2009年,重庆市正积极着手培育美食街4条,申报中华美食街2条。此外,通过积极推进主食加工配送,搞好特色菜品、名特小吃等,推动餐饮创新;并支持餐饮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餐饮市场,打造餐饮知名品牌企业;还大力发展与饮食相关的生活服务业;并通过突出巴渝文化特色、提升餐饮文化品位,构建与“美食之都”相适应的餐饮文化。

为展示重庆火锅店窗口,重庆市正计划建设“中国火锅城”,进一步扩大重庆火锅影响力,并制定火锅等级评定办法,引导火锅实现高、中、低错位发展,还通过举办火锅节,提升重庆火锅知名度和美誉度。

渝派川菜、重庆火锅、便民早餐、中式快餐、风味小吃、社区餐饮……“美食之都”,就是山城重庆。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走出麻辣鲜香的“诱惑”,走进时尚山城的满目琳琅,当是悠闲时分,可以在解放碑逛美美百货、大都会广场,可以去朝天门市场流连,叹琳琅满目,可以到观音桥逛北城天街,还可以去沙坪坝逛大小书城,偷得浮生半日闲……

何谓购物之都?虽无准确定义,但从公认的巴黎、香港“购物天堂”,伦敦、米兰“购物之都”去总结,购物之都当如是:庞大的市场规模、丰富的商品种类、高质量的消费环境、主流消费群体、较强的集聚辐射能力、独具魅力的都市特色和家喻户晓的都市誉称。

时尚重慶,解放碑、观音桥、沙坪坝、杨家坪、南坪五大商圈博采众长,错位发展;魅力重庆,朝天门市场、观音桥农贸市场、凯恩家具名都、龙水五金市场、荣昌饲料市场自成一家,各有特色。虽总量规模,高端名店,服务质量,消费环境,集聚辐射等皆有待提高,但特色鲜明、盛名远扬。独具特色的山城江都、灯火璀璨的迷离夜色,陪都、西部唯一直辖市、新特区,每一个,都为这座城市注入名气、财气、人气。

为什么要打造“购物之都”?看一座城市有没有人气,最直观的就是看人流量,看商业气息,看购物氛围。而人气往往带来财气,带动城市发展,影响深远。“打造长江上游购物之都,促进商品要素的大量聚集辐射,是重庆建设商贸中心的首要标志,更是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的重要任务。”商委主任周克勤说。他认为,经济中心的核心框架应包括商贸中心、金融中心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贸流通作为市场交易的重要途径,它能把经济中心各要素连接起来,发挥先导性作用。

为此,重庆将围绕主城中央商务区和特色商圈,构筑“购物之都”的核心板块,形成主城“一区多圈”的布局,搭建由中央商务区和各大商圈组成的购物消费平台。其中,解放碑一江北城——弹子石中央商务区,将建成重庆乃至长江上游地区总部经济、高端品牌、高档消费的集散地;主城现有五大商圈将巩固提升,并加快建设茶园、西永、北部新区和六大区域性中心城市商圈;还将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品牌落户重庆。截至2009年年底,将完成百亿商圈5个,百亿市场4个,百亿企业3个,亿元以上市场交易额同比增长18%以上,同时引进市外商贸资金5亿,引进著名品牌50个。

此外,还积极完善城市社区便民服务设施,并开展电子商务培训,鼓励连锁企业向农村市场延伸,同时组织“美食购物月”,积极举办“黄金周促销”、“都市购物节”等促销活动,扩打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发发展。

时尚山城,麻辣鲜香,都市之旅,且吃且逛……

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思路 第4篇

今天来自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的代表和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 共同研讨“国际商贸中心发展”这一主题, 我相信这将成为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一个新开端, 也就是说在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进程中将注入更多的国际元素、国际关注。下面我从三个方面介绍北京的相关思路。

一、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良好基础

北京自古就是中国北方的商贸枢纽, 超过3000年的建城史和850年的建都史, 在城市发展中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 北京的经济社会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8年后北京的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朝着建设有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目标迈进。世界发达城市的经验表明, 国际商贸中心是世界城市的重要条件, 是商贸流通、购物消费、大宗商品交易的国际化特点。北京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北京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意见》, 明确了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发展思路, 以及未来五年的重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北京加快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符合首都城市的功能定位, 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重要基础。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 特别是“十一五”期间北京商贸的发展历程, 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的判断, 北京已经具备了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诸多有利条件:

1、北京已经成为全国主要的商贸流通交易中心, 社会商品购销总额多年居全国前列。

2010年北京3.6万亿元的商品购进额中有80%来自于北京市, 全市3.8万亿的商品销售额当中有70%销往全国各地, 2400多亿美元进口中有70%是为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服务, 500多亿美元的出口当中有50%的货源来自于中国的各地。商贸流通的市场集聚、辐射功能和枢纽功能日益突出。

2、北京已经成为全国最重要的城市消费市场。

2010年北京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了6000亿元, 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城市之首, 接近世界主要城市的销售规模。首都特色商品独具魅力, 以特色街为主题, 老字号等特色商品为支撑的商业格局进一步巩固。

3、北京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010年北京货物贸易占全球比重将近1%, 北京服务贸易占全球比重突破1%, 分别比2008年提高0.16和0.17个百分点。2009年国际权威机构对纽约、伦敦、东京等21个国际都市的调查显示, 北京市利用外资排名位居第二, 对外资的吸引力在全球具有独特的魅力。

4、商贸配套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北京的金融、信息、科技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聚集了大批国际顶级的商务服务机构, 现代物流体系更加完备、口岸不断优化。2010年首都国际机场客运吞吐量跃居全球第二, 现代化的国际枢纽机场为大型商贸活动特别是国际会展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5、商贸已经成为拉动北京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涵盖批发、零售、餐饮、居民服务、商务服务、物流等行业的商贸领域的增加值、纳税额、从业人员分别占全市的27.9%、23.8%和31.4%, 均居全市第一。消费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北京在全国率先形成了内需拉动型的经济发展格局。

二、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战略目标

今后一段时期, 北京将着眼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目标, 围绕商贸交易主体、交易市场、交易领域和发展环境等四个环节着力提升国际流通交易功能、国际消费购物功能、国际商贸主体实力和国际商贸主体环境, 努力建设与城市功能相适应, 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国际商贸中心。到2015年国际商贸中心建设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商品流通规模翻番, 市场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强化国内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均突破全球比重1%的目标, 提升在全球贸易网络中的枢纽地位作用。国际时尚消费功能更加完备, 社会消费品零售额突破1万亿元, 达到世界城市消费规模。总部经济在世界城市中名列前茅, 商贸配套服务水平全面提升, 商贸服务能力持续增强, 成为国际会展之都。

三、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实现路径

“便民利民、服务百姓、辐射世界”是北京打造国际商贸中心的目的, 下面我就重点领域进行简单的介绍。

1、便民利民、服务百姓, 这是北京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的根本出发点, 北京要大力发展新型服务业。

2、谋划升级、促进发展, 国际商贸中心城市应当是包容的城市、开放的城市, 我们在培育壮大我市商贸企业的同时将积极吸引国内外的商贸主体聚集, 加大各种企业在北京的聚集度, 在建设北京自主品牌的同时大力引进国际知名品牌, 提高市场品牌的丰富度, 在彰显北京商业文化特色的同时, 荟萃各国时尚元素和特色风情, 进一步提高北京的特色企业的集中度, 增强消费的承载力度。

3、服务全国、辐射世界, 打造国际商贸中心就是要不断提高商务服务的完善度, 在服务全国、辐射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壮大北京自身的商贸产业, 提高北京商贸的国际排名美誉度。国际商贸中心首先应该是服务全国的商贸枢纽, 这就需要通过大宗商品交易市场的规模化、高端化、国际化的发展, 增强北京商贸流通的聚集、辐射能力, 通过货物贸易服务于全国, 强化我市国内外全球采购中心的地位。国际商贸中心还应该是面向世界的国际交易平台, 依托北京的会展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国际会展, 促进策划洽谈、交易、结算等上游高端环节在北京聚集, 依托服务业优势抢抓机遇发展服务贸易, 将服务贸易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交易平台, 做到“北京服务、世界共享”。

2012大商贸项目建设情况汇报 第5篇

一、陕州大厦项目。陕州大厦由河南力恒投资公司投资,项目占地58亩,总建筑面积19.8万平方米,总投资6.9亿元,是我县在市中心商务区建设的,集贸易、金融、商务办公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该项目于今年4月开工奠基。目前,该项目物探、地探、环评等工作已完成,平面设计方案已经市评审通过,修建性规划正在设计,土方整理开始部分进行,目前用地范围内的高压线正在进行迁移,计划项目用地近期招拍挂。

项目分包领导:任文东责任人:李晓群

二、帝王国际广场项目。帝王国际广场项目由洛阳卓塞集团投资,总投资3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是一个集大型商场、商务酒店、大型停车场、办公及配套住宅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项目,项目建成后将成为我县一个新的地标性建筑,进一步改变我县西站地区的城市形象,目前,该项目正在进行地基施工,争取年底完成桩基工作。

项目分包领导:李 蓓赵永丰责任人:乔恒军高金庄

三、河南圆方商贸物流城项目。该项目由香港南大洋集团投资、项目占地1500亩左右、总投资26亿元,计划建设中西部地区重要的家居建材、汽贸汽配、五金机电的商贸物流中心和保税仓库,有望成为中国有色金属期货交割地,年可实现主营收入260亿元,创利税15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2万个。截至目前,该项目已到资2230万美元,一期项目用地494亩已交付使用,项目区内的通讯光 1

缆已切割完毕,物探已完成,土方整理正在进行。目前正在与省市电力部门协调占地内的高压线路和三根弱电线路。下步要加大协调力度,争取年底完成建材、装饰用品、家具商品交易等市场的地下管网及配套工程。同时,要大力支持企业保税仓库建设和中国有色金属期货交易交割地建设,帮助企业完成申报、审核程序,争取早日建成并彰显该项目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引领作用。

项目分包领导:骆玉峰责任人:乔恒军苏万军四、三门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三门峡卷烟物流配送中心项目位于高阳路北段,由三门峡烟草分公司投资建设,该项目占地96亩,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总投资9780万元,主要工程包括联合厂房4800平方米、办公配套用房1700平方米,工程绿化

2.9万平方米等。目前,该项目设计方案已评审,规划已通过,正在进行场地清理等基础工作,招标工作近期将进行,争取年底完成卷烟仓库、卷烟分拣工房、管理用房等主体桩基和地基处理工程。

项目分包领导:董树良唐科峰责任人:杜占雄陈胜利

五、“金三角”温泉特色文化商业中心项目。陕县特色商业区东至席村沟,南至陇海铁路,西至天河路、神泉路、高阳路,北至陕州大道、府后路、神泉路,占地1.65平方公里(2475亩),是我县最新规划的、以温泉水资源开发为载体,以城市商业区建设为重心,以三门峡、运城、渭南所形成的“金三角”地区为核心市场,打造集温泉度假、温泉文化体验、康体养生、商务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温泉特色文化商业中心。目前,该中心发展规划已经省发改委正式批复,近期加大合作项目的对外宣传、推介力度。

项目分包领导:冯俊珍责任人:刘正理

六、银龄乐园项目。银龄乐园老年公寓位于陕县大营镇温塘村,占地面积约123亩,安养式老年公寓设置床位300张,租住式老年公寓设置床位500张,庭院式老年公寓40套,居住式老年公寓300余套,集疗养、度假、医疗、康复、娱乐等服务于一体,具体分为四个区域:养老护理区、医疗护理区、文化休闲区、种植园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手续办理工作,正在选址。

项目分包领导:曹冠军责任人:杜占雄

七、御汤国际温泉酒店项目。河南御汤国际温泉酒店是“金三角”温泉特色文化商业中心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该项目由河南力恒投资有限公司出资,陕县春天置业有限公司兴建的以高端度假、商务会议市场客源为主,以旅游及大众休闲养生为辅,以高品质、高起点、高品味为目标的集温泉洗浴养生、商务会议、餐饮娱乐、客房住宿为一体的五星级温泉度假酒店。项目坐落于陕县陕州大道与神泉路交叉口。该项目位于陕县陕州大道与神泉路交叉口,规划总占地50亩,总投资1.8亿元,总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共分为:室内洗浴区、露天温泉泡泡区、地坑院特色泡池区、二次消费区和VIP别墅区五大区域,目前该项目主体四层封顶,正在进行内部等施工装修,计划2013年1月试营业。

项目分包领导:赵永丰责任人:杜占雄

八、特色农产品物流园项目。该项目投资5亿元,由金秋果业拟建,主要建设苹果和绿色农产品出口物流园。目前,该项目正在选址。

项目分包领导:赵永丰责任人:杜占雄

九、千禧购物广场项目。该项目投资1000万元,由中国水电十一局集团投资,主要建设生活购物广场,目前,该项目场地租赁合同已签,近期将进行内部装修申请。存在的问题:由于外部装修需要外延2.3米进行玻璃墙、电梯改造,需要政府给与支持。

商贸基地建设 第6篇

一、全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恩施市着力改善基础设施,做强商贸企业,发展现代物流,开拓农村市场,强化市场监管,力促商贸流通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统筹网点布局,市场规模迅速扩大

依托恩施市的区位、产业、资源优势,合理规划布设城乡商业网点,着力构建“一主两副四带六区”的整体商业格局。凭借旅游“井喷”发展之势,积聚“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带动二、三产业迅猛发展,推进现代商业繁荣。全市现已建成各类商业网点近3万多个,其中,三星级以上住宿餐饮企业15家,4000平方米以上大型超市7家,2000平方米以上大型专业市场13家,限额以上流通企业120家,再生资源回收备案企业9家,加油站(点)50家,农贸市场24家,商品交易市场6家,特色商业街(区)5条,打造了舞阳坝、航空路、金桂大道三大城市商圈。“十二五”期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9亿元,是2010年的333倍。

(二)丰富经营业态,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通过不断深化改革,积极培育综合市场、专业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推广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新型经营方式和“农超对接”、“万村千乡”农家店等经营业态,初步形成了包括消费品和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和集贸市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的市场体系,新型流通业态呈现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相继建成武陵国际装饰城、硒都茶城、华硒女儿城、宜昌国贸、国际汽车城等大型商品市场;“万村千乡农家店改造建设工程”覆盖17个乡(镇办)集镇和180个村;村、社区、第三方平台、便民服务、跨境电商竞相发展。

(三)补强农村短板,市场主体日益多元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理念,破除过去长期以来“重城镇、轻乡村”的传统思想,做强做大农村市场。目前,全市除传统商业组织外,相继出现了多种经济成份的市场主体,特别是随着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和各类专业协会的发展壮大,有近10万名农村经纪人活跃在乡村,主要从事农产品流通、科技、信息等一系列中介服务活动,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和助农增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入农村流通领域,成为农村市场重要的新的主体。近年来,高山反季节蔬菜、道地中药材、特色畜禽、恩施玉露茶、富硒大米和马铃薯等知名农产品畅销全国20多个大中型城市,山野菜、植物淀粉、茶叶、中药材、土家织锦等农副产品常年出口创汇。

(四)优化公共服务,市场环境明显改善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系列指示及商务部《全国商品市场体系建设纲要》精神,研究制定《关于支持外贸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明确加强农村商品流通和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完善城区及重点乡镇商业网点规划,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组织企业参加国际国内产品交易展会,加强商务综合执法和行业监管,推动城乡统一市场的形成和流通业的有序竞争。今年以来,市政府奖励成长企业、突出贡献企业1248万元;组织全市76家企业512个富硒产品、特色农产品参加第三届世界硒都(恩施)硒产品博览交易会展,总成交额13亿元;对全市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重要生产资料市场、重要流通企业进行监测,预防和减少市场波动,定期不定期对市场主体进行安全监督检查。

二、制约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

由于多年来受“重生产、轻流通”“重城镇、轻乡村”等观念误导,市场体系建設仍存在诸多矛盾和问题。

(一)城乡市场体系发育不平衡,缺乏项目支撑

农村商品市场发展缓慢,城区农贸市场急需改造升级。市场专业分区和特色不明,专业市场少、综合市场小、便民市场差。市场与居民区混杂,停车场、供排水等设施缺乏。农村流通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不够,农村流通领域吸纳社会资金有限。

(二)对市场的建设、指导和管理不够到位

全市商贸发展处于自发建设阶段,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重复建设问题。城区及乡镇少数市场档次不高,建设不尽合理,导致“有场无市”、“空壳市场”的出现;有的乡镇市场建设规模小、功能不全,甚至没有市场,导致沿街为市、占道经营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市场管理落后,存在重收费、轻服务现象,影响了农民进入市场的积极性。

(三)流通业态及经营方式相对落后

市场大多以传统零售和批发为主,实行连锁经营的交易额占总交易额的比重小,规模超市、专业店、专卖店数量不足;商品流通信息化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网上信息发布、咨询和网上交易少,各类批发市场电子商务技术普及

率低;大量的农村市场主体是个体工商户、营销大户和经纪人,经营条件简陋,经营方式落后,专业化水平普遍偏低;农民流通合作经济组织规模小、实力弱,市场覆盖率低,桥梁纽带作用发挥不充分。

(四)政策法规不健全,市场监管乏力

涉及农村流通领域的一些重要法律法规尚未出台,商品市场法律体系不健全,信用体系尚待建立,交易行为不够规范,交易成本较高,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时有发生。部分执法部门重复检查,盲目检查,以罚款代管理,影响了商品流通的正常经营秩序。农村市场劣质商品流通、乱涨价、等问题仍然存在,农民利益时常受到损害。

三、加强商贸流通市场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

(一)厘清商贸流通市场发展思路

广泛宣传 “开放兴市”、“商贸活市”战略,凝聚建设商贸市场、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城市建设、扩大社会就业的发展共识。坚持把加快市场建设、推动商贸物流业发展作为拉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举措,明确大力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培育引进现代服务业和若干个大专业市场的中长期发展目标。按照城乡统筹发展、自主创新发展的原则,突出加强城乡商业、电子商务、现代物流、专业市场五大体系建设,促进内贸流通繁荣,确保“十三五”期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达12%。

(二)完善商贸流通市场建设规划

立足区位、产业、资源优势,按照“一主两副四带六区”的城市功能定位,进一步修订完善《商业网点建设规划》,着力打造1个市级商业中心、2个市级次中心、6个区级商业中心。按照“控制总量、规划增量、优化质量”的原则,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实施,突出以人为本,彰显城市特色,建好“城内大市场、城郊大卖场、城外大物流、城中特色街、社区便民店”。加快市场缺位的物流中心、仓储转运中心、菜市场等重点商贸物流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商务、建设、国土等部门协调配合,使项目的规划选址、建设用地、建筑设计符合国标和全市商业网点规划要求。

(三)大力培育各类商品市场体系

加快农贸市场建设改造步伐,稳步推进“万村千乡”、农超对接等惠民工程建设,推广农产品直销配送、连锁经营、电商交易等现代流通方式,着力构建市级核心商贸中心、乡镇区域商贸中心、乡村商品销售网点配套的市场体系。依托全市农业特色产业,培育1-2个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结合城市建设和居民生活需求,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健全的社区便民市场。结合旅游发展,在城区旅游集散地建设综合性商品交易市场,在各旅游景点新建一批旅游商品交易市场。結合商业网点规划布局,进一步改造现有专业市场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家具建材、二手车、汽车、再生资源回收等专业市场,逐步形成与全市产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市场集群。

(四)切实整顿规范市场经营秩序

政府及有关职能部门应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不断简化商贸流通市场和物流业审批手续和办事程序,为培育市场体系创造宽松的外部环境。行政执法部门应为市场建设提供“一条龙”服务,不得对重点专业市场进行多头重复检查,按照“谁建设、谁管理”原则,进一步明确市场管理主体的责任和义务。深入开展创建文明市场活动,重点解决市场“脏乱差”和“假冒伪劣”问题。推行亮证经营、售货信誉卡制度,开展“消费者信得过摊位”、“星级文明经营户”等评选活动,引导市场经营户规范经营行为,塑造良好的市场形象。

(五)强化政府市场建设主导作用

建立加快商贸流通市场和物流业发展的协调推进机制,实现市场建设由社会自发型向政府主导型转变。强化政策引导,研究制定统一的市场建设政策,避免“一场一策”、政策打架。加大市场建设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实行低税费培育市场,“放水养鱼”。增加政府投入,市财政应设立商贸物流业发展专项基金,用于支持重点市场建设。同时,积极协调金融机构,为市场建设创造良好融资环境。通过市场化运作,多渠道筹资、多元化投入,切实解决市场建设资金不足问题。加快行业协会、商会建设,制定行业管理规范,协助政府及部门加强行业监管和服务。

商贸基地建设 第7篇

一、概念的界定

(一)实训及实训基地

实训是职业技能实际训练的简称,是指在学校能控制的状态下,按照人才培养规律与目标,对学生进行职业技术应用能力训练的教学过程。它不等同于实验,也有别于实习,包含实验中“学校能控”和实习中“职业技术性”的两个长处,并形成自己的特色。

实训基地是实训教学过程实施的实践训练场所,其基本功能为:完成实训教学与职业素质训导、职业技能训练与鉴定的任务,并逐步发展为培养高等职业教育人才的实践教学、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和高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重要基地。

(二)校内实训基地

校内实训基地有别于实验室、实习车间,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人才培养空间,主要功能是实现课堂无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规范、模拟实际岗位群的基本技能操作训练。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原则是:真实性、技术性、开放性、通用性和综合性。

二、商贸专业实训教学的特点

(一)商贸专业训练的是智力技能

技能可分为智力技能和动作技能。智力技能,是指在技能活动中,要通过制定一定的计划并运用某种理论或策略做出决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表现出相当的灵活性和变通性。动作技能,是指在技能活动中具有重复性质,在各种情景中运用时没有太大变化,体现一种固定的程序或运作方式。商贸专业的技能应该是智力技能,如沟通能力和职业品质,因为缺少量化或物化的检验标准,一方面难以为学生提供一整套量化的技能训练指导标准,另一方面也不能及时准确地对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作出量化判断或鉴定。

(二)商贸专业实训对象的复杂性

商贸专业的实训对象是人而不是物。人是一个个生命主体的存在,他们受过不同的教育,有不同的信仰、兴趣和不同的需求,受外界的影响非常大。因此,商贸类专业实训对象的特殊性,导致其智力技能训练、掌握与使用的灵活性和复杂性。商贸类专业学生在技能训练要训练的是一种思维习惯或思维模式,并在具体应用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变通和创新。

(三)商贸专业实训内容的综合性

商贸专业的技能实训不像生产一个一个工序的专项训练,往往都是综合性的。其某项技能、能力的形成,不但不能化整为零,反而需要涉及多种学科,多种知识的综合运用,增强了技能训练的复杂性。商贸专业学生智力技能的形成,需要具备一定的知识结构和必备的相关素质,其训练、培养内容往往涉及大量的信息,学生从中学习间接的经验,经过教训转化为学生的内在修养。因此,商贸专业的技能实训无论在形式还是在内容上都体现为一定的综合性。

(四)商贸专业实训情境的真实性

除了对相应配套的实训设备和实训空间的要求外,商贸专业对实训情境的要求很高。模拟的,甚至是仿真的实训情境往往都难以收到预期的实训效果。商贸专业的实训教学一定要在真实的职业活动中不断地积累经验,任何虚拟的情景都无法取而代之。因为,每次职业活动都可能碰到不同的客户或不同的货物,必须训练学生在不同的活动对象和活动环境中提升自身职业能力。

三、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的构想

根据商贸类专业技能实训的特点,商贸类实训基地建设必须遵循商贸人才培养的规律,尊重商贸人才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健全、功能完善、运作超前的实训基地。

(一)建设专业群的实训基地

所谓专业群,是指由若干个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集群。依托专业群构建实训基地框架,就是以专业群中的龙头专业或重点专业为核心,以专业群中的其他相关专业为辐射,构建实训基地体系。依托专业群构建实训基地框架,既可减少实验、实训室建设中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高设备、设施的利用率,又能突出重点,提升设备的先进性和实训的系统性,从而满足商贸专业技能实训综合性和多样性的要求。国贸类(国际贸易实务、物流、工商管理、文秘、国际商务、报关实务、市场营销、金融、会计等专业)的校内实训基要根据专业的特性和就业岗位的特性,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公司,建立校内仿真实训基地。校内商贸类实训基地的构成:(1)教学区:有几个教学中心,配有电脑和电话,让学生利用电脑模拟认知相关专业的实务流程及单证的制作;多个语音室,让学生利用语音系统训练听说能力;(2)实训区:构建一站式的大公司,包括:贸易中心、货代中心、船代公司、船运公司、报关行、报检行、海关、商检局、航运交易所、航空公司、机场、仓库、堆场、货运站、工厂、银行等;(3)管理区:包括接待中心、会议中心(谈判室)、展示中心、管理办公室等。

(二)建设实战的实训基地

商贸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应尽量考虑实训情境真实性的需要,努力摆脱传统的模拟实训框架。应以就业为导向,根据就业岗位的技能需要,加强一般性、仿真性和实战性的实训基地建设,尤其要着力打造实战性实训基地,为工学结合创造良好的条件。如,组建经营性销售公司,可让商贸类专业的学生直接参与商品的交易(包括公司的组建和公司的运营),并将经营业绩与专业实训成绩挂钩,学生参与投资和营业利润的分配,充分调动学生实训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营销实战中了解商品、了解市场、了解顾客、了解风险,从而学会营销和经营的技巧。

(三)与理工类实训基地相互合作

因为产品是五花八门、无所不及的,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许多高精尖产品及零配件不断地涌入市场,如汽车、冰箱、空调、电视机、计算机等均已广泛进入家庭。并且,这些产品都在不停地更新,而科技含量越高的产品其更新的速度也就越快。作为商贸类高职学生,毕业后身处商品流通第一线,没有相应的工科知识,就很难适应现代流通业的岗位需要。因此,在商贸类实训基地建设中,要了解工科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应相应地了解理工类产品,如各类设备和产品的性能和构成。

(四)服务社会的实训基地

商贸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除了应考虑专业群内各专业的实训辐射面外,还应考虑其社会服务功能。能够为社会相关企业的员工岗位培训提供优质的服务,能够参与企业产品的流通和销售。另外实训基地要成为劳动部门或人事部门考核职业技能基地,能为培训和考核的提供标准和场所,能提升学院的教学质量和声誉,能提高实训设备的利用效率,并获得一定的费用回报。

四、商贸类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运行

(一)健全以实训中心为核心的基地管理模式

1. 成立实训中心,采用集中管理模式。

学院各实训室按专业群组建校内实训基地并归属实训中心,由院教务处管理,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共享;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由实训中心会同教务处、系部制定,实训中心集中资金进行重点建设;实训中心实行7天无休制全天开放式运作模式,学生可自选项目进行实训,同时面向社会有偿服务。这些均使实训中心从单一的实训向技术开发和推广拓展,实现了教学、生产、面向社会培训体系的有机结合。

2. 建章立制,使实训、物资、安全、卫生等各项管理科学化、规范化。

学院要制定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严格操作规程;为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低消耗,可实行使用登记,耗材项目管理,维护、保养工作责任制;只要有学生在实训活动,就必须有实训教师或管理人员在场。每次实训课结束后,都要整理实训物资,使其归回原位,并保持实训场所的环境卫生。

(二)加强“双师型”实训教师队伍建设

一是从企业中选聘各类部门业务经理或负责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二是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贸易和金融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三是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取得有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

(三)实训教学教材建设

为配合实训基地建设,学院要组织教师编写商贸类实训大纲、教材或指导书,它们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用性,合乎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要建立与实训教学相适应的课程体系,把国内外最新知识、最新技术和最新工艺,充分体现到教材和新的课程体系中,使学生的智力技能和运动技能协调发展。

(四)将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实践教育过程中

为使学生在实训中受到现代企业精神的熏陶和严格的职业素质的养成教育,学院要规定:校内实训基地企业化,按照企业的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实训师生必须统一着装,挂牌上岗;实训实行严格的八小时工作制和上下班制度,要求学生做到工作环境一尘不染,工作态度一丝不苟;不仅注意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考核,而且有意识地树立学生的职业意识与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应智国.商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战略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 2008, (8) .

商贸流通与城镇化建设关系研究 第8篇

关键词:商贸流通,城乡商贸,城镇化建设

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同时也促进了商贸流通的不断发展,呈现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趋势。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在商贸流通的推动下也进一步加强,高度发达的商贸流通有助于城乡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提高商贸流通的效率对于加快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 商贸流通效率与城镇化建设的相互影响

整体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水平有了质的飞跃,消费品零售额每年以较大的幅度增长,体现了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在商贸流通的过程中,可为城镇的建设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将给城镇商业自身的发展带来挑战。这就要求城乡间的流通市场实现有效的对接,能够最大化促进商品流通过程中的各种自由交易。城镇化建设还可为商贸流通业提供稳定的发展空间,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乡建设资源的优化配置也将为商贸流通带来积极的作用。

另外,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逐步完善了城乡单一的商贸流通方式,随着流通渠道的不断扩大,流通形式的不断丰富,城乡一体化建设将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实现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最后,城镇化的顺利发展离不开商贸流通业的支持,商贸流通业的稳定发展,对城市的总体功能与价值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商贸流通业的服务质量与流通效率的提高,能够促进城乡商贸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目标。

2 城乡商贸流动的效率对城镇化进程的作用分析

在城市化进程里,城乡一体化发展需要良好的商贸流通支撑,商贸物流基础设施也将直接影响到商贸流通业的长远发展。比如人力资源、道路交通设施等方面的储备与建设,对于提升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效率有着重要的影响。研究表明,积极发展城乡贸易,能够实现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商贸流通的效率与城镇化发展的进程也呈现一定的正相关性,城镇化的过程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程度又将影响商贸流通发展的速率,越是完善的基础设施,将越有利于商贸流通效率的提升。两者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关系。目前是存在的流通企业不少,但是却没有大的流通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要通过优化结构来争取做成“小而专、专而特、特而优、优而强”的流通企业。另外,要构建以城市为中心的流通产业布局,充分发挥城市流通中心功能对其他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来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以此促进城镇化及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进程。

3 城乡商贸流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发展现状

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分工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给不同地区城乡商贸的发展水平带来了明显的差异。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的蓬勃发展,我国农村商贸流通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目前商贸流通的发展尚处于较为粗放的阶段,产品流通速度和资金周转效率均处于较低的状态。商品流通成本偏高,流通环节烦琐且容易造成库存积压,不利于商贸流通业健康快速地发展。我国农村商贸流通市场十分庞大,其中餐饮、服务、娱乐等商贸的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比如,“家电下乡”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农村商贸流通的发展,获得了较高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农村商贸市场的日渐繁荣也体现了当前城乡商贸流通的快速发展,各种生鲜瓜果的流通,农产品贸易、日用百货等均向着规模化的方向发展。这不仅体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城镇化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

3.2 问题分析

透过城乡商贸流通的现象,我们进一步分析便可发现当前城乡商贸流通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商贸流通无疑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动力,然而对现代信息化设备的运用,在城乡商贸流通的过程中明显存在一定的滞后性。这致使商贸流通网络信息化渠道不完善,专业信息平台尚未搭建完成,需要进一步重视对商贸交易成本的控制以及效率的提升。

其次,商贸流通组织的规范化发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组织网络体系的发展不一致,将造成交易成本的攀升,其中运输成本将占据较大比例,而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也需要采用更有效的控制方式。

再次,商贸流通主体存在普遍缺失的现象,单个农户面向市场的模式呈现出“低品质,高成本”的贸易流通现象。这是不利于农村商贸长期稳定发展的。尤其是在偏远农村,其生产与销售脱节的现象较为严重,不利于经济效益的提升。

最后,高素质城乡商贸流通人才的储备较少,人才的缺乏是导致商贸流通发展存在局限的重要因素。商贸流通效率的有效提升,流通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流通业整体规模的发展都离不开高素质的商贸流通管理人才的支撑。在当前信息化发展的时代,城乡商贸运作需要重视对信息化通信与网络技术运用人才的培养,只有复合型的人才得到充分的供给,才能保障城乡商贸流通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4 城乡商贸流通带动城镇化发展的实例分析

2001年,我国加入了WTO,这是机遇也是挑战。说是机遇,美国《财富》杂志世界2015年公布的全球500强企业中,中国企业上榜106家;说是挑战,也有很多企业在国际竞争中败下阵来,血本无归。就我国流通业来说,是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新发展,如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有了商业综合体,一些城镇也有了大型商场、儿童乐园、KTV及酒吧。很多大中城市的市场商贸流通业的设施规模、档次都超过了英美发达国家。如浙江义乌市小商品批发商城,营业面积高达260多万平方米,商位超过0.5万个,经营及服务人员20万,日客流量20多万人次,行业齐、种类全、商品多,几乎囊括了所有日用工业品。在建筑设施及空间结构上也是世界领先、国际一流。

不同业态之间的商贸流通,既具有自身的功能特色,又具有一致性特征。保持合理的比例结构,有利于提升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品质。比如,四川省元谋县的商贸流通发展就具有其自身的特征。自2013年以来,其经济呈现高速的发展态势,这与当地政府促进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其中第三产业的增幅接近35%,环比涨幅达到10%以上。另外,其餐饮、仓储、交通运输等的发展也十分迅速,这些相关产业的发展很好地拉动了城乡商贸之间的流通,对拉动农村市场的消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可见,城乡商贸之间的流通很好地带动了当地经济总量的增长,不仅在吸收富余劳动力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建设和谐发展方面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综上所述,在促进城乡商贸流通效率和加快城镇化建设步伐的过程中,需要积极转变城乡商贸流通企业的观念,不断地丰富企业商贸流动的形式和渠道,合理配置城乡资源,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城镇化建设的完善程度对商贸流通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同样,高效率的商贸流通对加快城镇化建设也有着较大的助力。客观认识和分析当前城镇化建设与商贸流通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确保城乡商贸的稳步提升,以及共同促进城镇化建设的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勇军,肖亮,等.现代流通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以浙江省为例[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4(3).

[2]刘徐方.我国城乡商贸流通体系一体化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14(3).

商贸基地建设 第9篇

1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

对比高科技或制造业企业, 商贸流通企业存在着管理链长、上下游客户制约多、经营品种繁杂、资金安全保障难度大等特点。这决定了企业财务管控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集中表现为。

1.1 集团财务管控管理松散

目前,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在管理上分权现象严重,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没有约束力, 甚至是丧失约束力。管理松散主要体现在缺乏财务管理的统一机制, 在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制度和信息一体化上标准不统一, 甚至某些制度上的缺失, 过度强调某一种制度的科学性而忽略制度间的相互作用和约束能力。在管理层面上的松散, 集中表现为对制度执行过程的完整性、准确性、有效性上的非严格要求。财务管控管理松散, 使得集团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严格有效的施行, 也导致了企业对财务管理制度效用的轻视。使得集团财务管理制度不仅不能充分发挥经营决策参考价值, 也使得财务管理人员不能与其他职能部门形成工作配合, 陷入孤军作战。这也无益于集团企业全面财务管理工作的施行。

1.2 集团与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各自为政

集团财务管理的各自为政主要表现在子公司与集团财务间的不同程度上相互独立。子公司根据自身发展和经营状况做出决策, 与整个集团的业务发展和目标定位难免存在或大或小的分歧。商贸企业在财务上的过度分权, 导致子公司财务权力大、自由度高, 造成集团对子公司驾驭乏力。子公司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各行其是, 损失了集团的整体利益。集团与子公司财务管理的各自为政还表现在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上的标准不统一, 这也造成了子公司间财务管理不仅独立于平行子公司, 也独立于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和会计核算制度。

1.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内容不足, 缺乏流程管理和控制

很多商贸流通企业对于财务管控的认知停留在对于资金的审核和批复, 缺乏对财务发生过程中的管理和控制。财务管控需要对资金的整个使用过程进行管控, 既将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中预算、事后分析等纳入到财务管控中来。现实中很多商贸流通企业集团缺乏事前预算的意识和制度, 事中控制和事中预算难以贯彻执行, 事中控制更是流于形式或空谈, 至于事后分析的作用也仅停留在年度考核的层面上。这些会计资料很难在年度财务规划上发挥应有的重要影响力。

1.4 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力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力主要表现在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管理混乱和监管缺位。会计核算失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例如会计核算标准不统一、会计记账方式的差异等。会计核算的失真可以在监管环节避免, 通过协作、信息透明和复核等机制进行规避。财务管理混乱在商贸流通企业非常普遍, 这受制于企业的财务核算制度以及该制度与企业业务发展规模需求的适应性、匹配程度。监管缺位主要发生在资金流向、经济业务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等方面。集团公司对子公司财务管理监管不力不仅会造成资产的流失和浪费, 更影响到企业发展战略的施行。

1.5 企业集团内部信息流通不畅

企业集团总部和子公司、子公司之间信息不畅使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得不到保障, 企业内部间的信息不透明也同样导致信息传递难以保证准确性和有效性。这样就会导致集团及子公司的管理人员难以获取完整、有效信息, 在制定决策和应对策略上缺乏针对性。财务信息的流畅不通, 可能会发生对会计报表的不合法操作, 造成财务信息失真, 为企业经营留下隐患。

2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财务管控体系的建设

针对财务管控的需要, 商贸集团企业应该建设符合行业特殊性的、高效务实的财务管控体系, 以强化集团财务管控能力, 实现集团企业的健康发展, 促进集团企业价值创造的最大化。

商贸流通企集团财务管控体系应该包括会计核算制度、资金核算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和财务信息化系统等。

2.1 建立统一会计核算制度

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是整个财务管控体系的基础, 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能够达到业务内容完整、科目使用统一、核算口径一致, 提供真实、及时、准确、完整的会计信息, 有利于集团对公司业务的决策和战略制定。制定企业集团的会计核算制度要结合集团与子公司的实际情况和经营特点,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制定集团统一、可操作的核算制度。

制度本身旨在规范统一的会计核算标准, 有了制度, 还需要有完整的执行。会计核算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环节, 包括资产和经营两个方面。资产的核算可由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全面、动态的管理;经营的核算需要遵从新会计准则在各个环节的要求, 保证完整和准确性。会计核算制度尤其要完善整个会计核算流程中各个环节的控制点和要素的管理, 建立完备的核算审批流程, 指导子公司的日常财务管理制度。

2.2 建立统一的财务管理制度

全面、操作性强、适合商贸流通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制度, 有利于子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提高子公司和企业集团的整体运营效率。财务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界定了子公司和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职责和权力, 规定了财务管理工作的环节和流程, 既起到权责明晰的作用, 更能提高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效率。

财务管理制度决定了集团和子公司间的财务管理部门的组织结构设置, 以及从属关系;财务部门具体岗位设置及其职责, 以及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职业道德。同时, 财务管理制度也规定了涉及财务管理的业务的各项指标, 例如预算编制、费用控制、经营指标、业绩考核等。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下的财务管理制度能够完善和强化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支撑作用。同时, 也使得以前泛行政化的管理方式显现的弊端得以纠正, 使得资产管理和经营更为科学化和最优化。

财务管理制度实现了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权, 也明确了子公司的财务管理权限和职责, 使得集团能够更为有效的整合集团资源、进行调配并实现价值最大化。对于子公司而言, 统一的财务管理实现了透明和效率, 能够促进子公司对其财务的明晰管理和效能优化。

2.3 建立结算中心

建立结算中心,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资金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核心, 通过结算中心对子公司, 实现资金管理, 可以有效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保证生产经营资金的供给, 有效监控企业现金流状态, 规划调配, 提高资金利用效率, 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降低经营风险。

建立结算中心, 可以有效监管企业的运营状态, 以及企业内部资金运转的情况。不仅方便对子公司资金运作的状态、合规性、安全性进行审核和跟踪, 也方便集团对子公司的财务状况的动态管理。另外, 集团管理者可以根据子公司现金流的状态, 有效施行预算事中控制和预算调整。

结算中心还可以起到结算的功能和效用。这包括对外统一结算、对内开立结算账户用于日常企业与结算中心的结算。从这个层面上讲, 掌握了子公司的运营效能, 就可以防止甚至杜绝会计造假的可能性, 为经营决策提供了准确、完整的财务信息。

2.4 建立信息一体化系统

建立财务信息化一体化系统主要是支撑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使用, 促进集团和子公司间的数据传递、管理和服务。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不仅整合了财务信息的传输和管理, 更重要的是促进了企业集团和子公司间的信息透明和快速沟通。财务一体化系统更可以定制符合商贸流通企业的经营活动的各项指标, 通过系统进行计算, 随时了解企业经营状态, 并根据指标促进生产和经营的更大价值化。

建立信息一体化系统需要结合企业集团当前的现状和业务需求, 分步操作, 根据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优化配置。财务信息一体化系统对于商贸流通企业来说, 数据流通和快速响应是系统必须优先的着力点, 同时还需要考虑集团和子公司现有和将有设备的成本需求;在保证信息一体化全方位的信息化应用原则前提下, 结合集团企业的战略规划和布局, 建立企业信息一体化系统的软硬件标准和规范, 在此基础上选定产品或解决方案。

企业信息一体化系统的功能规划和流程设计要满足集团以及子公司的业务需求, 在可用性的基础上, 尽量保证系统的效能与企业业务的紧密结合。同时要规划好各个功能部分的信息采集、整理、汇总服务, 通过规范化的报表、表间逻辑实现系统的易用性, 尽可能多的通过规范系统内部逻辑减少重复和相关的重复操作, 避免和减少因系统的不熟悉导致财务失真可能性的发生概率。

2.5 建立内部审计机制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必须建立健全内部审计机制, 形成自集团到子公司的监督审计机制, 以保证财务控制体系的完整。纵然企业建立了会计核算制度、财务管理制度和完备的信息一体化系统, 也需要审计制度来监督和约束集团和子公司的经营合法性和真实性, 切实做到财务会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的一致性。健全的内部审计在企业经营环节中将使不对称信息导致的财务风险发生机率降到最低。

另外内部审计机制也是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门, 是集团管理控制系统的再控制环节。内部审计机制不仅能规范企业的运营环节的合法性, 而且能够协助事中预算决策的响应和参照。尤其需要提出的是, 内部审计并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企业经营活动的环节, 还可以进入预算编制的审计, 来促进预算编制的合理化和科学化。

内部审计机制需要从职能上独立于会计核算, 且不仅仅服务于集团, 也要服务于子公司的经营和决策。在内部审计的运作上, 服务于集团和子公司的工作重点, 为业务和经营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建设性服务。

3 结语

总之, 商贸流通企业集团财务管控建设要从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制度上规范企业的财务管控, 以建立结算中心为基础, 充分发挥合理调配资源构建经营价值的最大化, 通过高效的信息一体化系统促进财务管理各环节的有效、完整、快捷传输, 以内部审计机制来推进财务管控的廉洁和高效。商贸流通企业集团财务管控的建设有利于建立起财务管控体系的保障机制, 保证企业集团的财务管控体系顺利推进, 从而促进集团和子公司财务管理的规范化、高效化和价值最优化。

参考文献

[1]原学军.浅论商贸行业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J].中国总会计师, 2010 (5) .

商贸基地建设 第10篇

关键词:西南山地,商贸物流园区,城市设计

商贸物流园区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目标, 依托各类大型商品贸易专业市场, 以提供商贸物流商品集散、交易、仓储配送等服务为主, 也辅以信息、金融、物流加工、生活配套等多种功能, 为多环节整合考虑的产业集聚区。随着物流产业的大力发展, 商贸物流园的建设也渐渐引起规划设计行业的重视, 西南地区的山地商贸物流园因独特的地域和环境条件, 其商贸物流园的设计也有诸多待探讨之处。鉴于此, 本文尝试通过对滇西商贸物流基地概念性城市设计实践的分析和论述, 从城市设计的角度, 探讨西南山地商贸物流园区的规划设计和特色塑造方法。

1 项目背景

近年来国家大力支持物流产业发展, 将物流业作为十大调整与振兴产业之一。大理州是云南省三大物流枢纽之一, 也是滇西区域唯一的区域性物流枢纽。大理州遵循保护与开发并举的空间发展策略, 保护西线古城, 发展重心向洱海东部转移, 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即位于大理市海东镇山地新城南部 (见图1、图2) 。

在大理总规及海东新城控规基础上, 参考海东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发展策划方案, 对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的三维空间形态、场所空间塑造、生态可持续发展策略进行城市设计研究, 以求达到充分利用项目基地资源优势, 塑造滇西特色的国际型商贸物流基地, 激发城市活力从而促进商贸物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2 发展条件分析

2.1 产业基础条件

国务院批准云南省实施“桥头堡”战略中明确提出了物流业是云南省重点产业, 云南省多项战略助推物流业快速发展。根据大理十二五发展, 发展现代服务重点要求发展现代物流业、商贸流通业, 因此商贸物流业发展具有良好的产业条件。大理市由于人口众多, 工业基础较好, 因此商贸、物流市场需求巨大, 但商贸物流基础设施存在“小、散、乱、低”现象, 不能满足需求。商贸、物流企业希望有更大规模, 更现代化的商贸、物流设施, 本项目建设将整合大理及滇西地区物流资源, 优化农贸物流条件, 助推商贸物流企业和产业发展。

2.2 区位及交通条件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中部偏西, 海拔2090米, 东邻楚雄州, 南靠普洱市、临沧市, 西与保山市、怒江州相连, 北接丽江市, 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根据云南省“桥头堡”战略, 将形成7条外贸走廊, 其中昆—大—丽滇川藏、昆—大—瑞滇曼、昆—大—怒—南亚走廊经过大理, 使大理成为重要的物流节点, 可见大理区位条件突出。同样, 海东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位于大理洱海以东, 处于凤仪、海东、下关交界的黄金地段, 北接海东新城, 南临凤仪工业组团, 往西与下关组团构成联系, 东靠大理机场以及上登工业园, 与周边组团联系紧密, 区位优势比较突出。

基地周边交通条件便利, 东临大理机场, 南临凤仪工业园区路, 西靠海东山地新城2号道路, 北邻机场路。距离大理飞机场约1公里, 距离大理铁路货站约5公里, 距离大理铁路客运站约10公里左右 (见图3、图4) 。通过2号路可达凤仪高速公路进出口, 通过机场路可达市内和高速公路进出口, 可以便捷实现公铁联运和公空联运。

2.3 基地现状情况

基地现状总用地5.01平方公里, 总体属于潜丘缓坡地形, 地势起伏不平, 最大高度差为140m左右, 场地总体呈现西低东高走向, 规划区有两条较深的沟壑, 形成三个山丘, 两个沟壑地貌 (见图5、图6) 。

现状土地主要以农地和林地为主。现状交通条件较差, 仅有两条内部道路连接着基地现有的一个养殖场和一个农蓄加工作坊, 均为东南走向, 规划区内其余为人行护林小道 (见图7) 。

3 城市设计策略

3.1 基于区域统筹的功能定位原则

物流基地的功能定位应统筹考虑区域环境, 就同一区域的不同组团而言, 功能应互为支撑, 整合优化产业结构。就同一区域的其他物流园区而言, 应错位发展, 避免同质竞争。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在功能定位中遵循区域统筹的原则, 充分考虑其在大理城市总体布局中的定位以及区域内现有的大理物流园区对其产生的影响。

大理城市功能定位为云南省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与滇西区域中心城市, 在大理滇西中心城市总体规划中遵循“一心、一环、四组团”的总体布局, 分别是满江综合中心、下关组团、古城组团、凤仪组团和海东组团。满江综合中心是未来大理的政治经济中心, 下关组团和古城组团分别以区域金融和文化旅游功能为主。与本项目关系密切的是海东组团和凤仪组团, 项目基地位于海东组团东南角, 与凤仪组团相邻。凤仪组团是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为主要职能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海东组团则以发展国际水准的高品质新城区为主, 定位为品质卓越的的生态休闲商务中心。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以海东组团为基准定位为高品质物流园区, 并以凤仪组团的先进制造业作为基地部分产品支撑。

对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建设有密切影响的还有大理物流园区, 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的发展定位应与大理物流园区形成相互促进, 又错位发展的关系。大理物流园区主要以仓储设施为主, 为大理主要大型物流企业提供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用地;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则定位为以商业贸易设施为主, 配套建设仓储、配送、加工、会展、办公、居住等设施, 是一个以物流商贸产业为支撑的城市综合体, 主要打造五大核心功能:商贸市场、物流、商贸物流配套服务、应急物流、生产生活配套, 实行产城一体化。

3.2 基于场地特色挖掘的城市设计定位

商贸物流园区城市设计不仅要营造充满活力的商贸空间, 同样要尊重基地原有的生态格局, 并挖掘其自身特色。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位于洱海水畔, 与苍山隔海相望, 生态环境良好, 但生态敏感性也较高;地处滇西高原山地, 具有立体的空间层次;紧靠大理机场, 具有优越的公路及航空交通优势。在其城市设计中应当尊重生态顺应地势, 塑造活力商贸空间和高效流通环境。因此城市设计定位为“洱海水畔·生态活力商贸城;高原空港·山地立体物流园”, 以求将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打造成一个生态上可持续, 经济活力发展, 流通高效快捷, 体现山地立体特色和彰显滇西魅力形象的生态商贸物流园。

3.3 基于西南山地特色的城市设计策略

3.3.1 生态策略

物流园区作为城市的一部分同时也是自然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在物流园区城市设计中应从更大尺度上分析其所处自然环境的山水条件及生态系统, 物流园区内部绿道系统应与外围生态景观相互交融。要实现生态策略, 应仔细研究园区内部用地及周边用地的生态要素特征, 包括山地沟谷、水域及林地等。以这些生态要素为依托构成园区及外围环境的生态格局, 将生态敏感区通过“保护—连接—整合—适度合理利用”的基本手法, 使其成为一个自然生态功能完善的绿脉系统。

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中依托道路以及公共开放空间, 建立贯穿整个园区的绿脉系统。通过绿脉系统将物流园区与自然山体连通, 并融入基地外围自然环境, 从而在视觉、功能、生态意义上增强园区内部以及园区与外围环境的联系, 实现了绿脉贯穿, 通山达园的生态策略。

3.3.2 场所策略

场所乃有行为的场地。脱离了行为活动, 则不能称之为场所。在物流园区中为人们所使用的休憩和活动的开放空间则是城市设计中的场所。在物流园区的设计中, 尤其是商贸物流园区在设计时, 塑造有特色有活力的公共空间系统尤为重要。疏密有致, 活力多变的公共空间系统才能使人们更好的从外部认知、体验园区公共空间, 塑造场所感和归宿感。

在本次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中力求将建筑布局与地形处理结合, 建立园区开放空间系统, 创造疏密有致的开放空间, 提高开放空间的多样性, 作为建筑功能的室外延伸, 创造活力多变的场所, 提升园区的品质。

3.3.3 交通策略

物流园区内部交通系统是整个物流配送中心运作发展的骨架, 联系着各功能分区以及各功能分区到配送中心出入口。交通系统是物流中心运行效率及其运作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同时也是物流中心消防安全与内部景观构成的重要因素。

对于商贸物流园区而言, 同时满足货物流量以及人流的要求尤为重要。合理分析与组织交通, 货物流量应与商贸人流适度分离, 减少相互干扰, 使物流中心内部的道路分级明确, 保证物流中心交通的通畅与安全。同时应注意满足道路交叉口的视距安全性的要求。

在本次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中街坊内部的交通组织采用人车分流原则, 将机动车流线组织成沿建筑外围的环形流线, 服务于货运后勤。人行流线则布置于街坊内部, 由建筑围合成亲切尺度的步行空间, 并与相邻地块连通, 形成人行系统。人行与车行互不干扰, 在创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的同时打造尺度亲切, 品质优越的购物步行空间 (见图8) 。

3.3.4 山地策略

西南地区地势以山地为主, 地形复杂, 不能像平原城市一样采用整体式结构, 形成大面积的城市空间。西南地区特有的地域性风貌也与山地特征有莫大的关系, 西南山地物流园区的设计也应依山就势, 顺应山地, 分台建设, 形成山地物流园区特有的多维立体的形象特征。

在本次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中也遵循依山就势, 多维立体的山地策略, 道路顺应山地地形, 用地按组团分布, 建筑分台布置, 景观层层相连, 打造多维的山地立体物流园 (见图9) 。

3.3.5 文化策略

每一个物流园区都有其自身的社会文化环境作为支撑, 每一个项目基地也可能有不同的历史渊源。无视传统, 无视地域的设计方法将会抹杀掉基地的文化内涵。在物流园区的城市设计中应当挖掘基地以及基地所处地域环境中的文化要素, 从肌理、建筑形式等方面寻求与这些文化要素的结合, 续写基地的文脉。

在本次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中依据基地原始肌理, 布局建筑与空间。通过对原始肌理的重现并将当地城市文脉要素融入设计之中, 体现对基地历史的理解和对场地文脉的尊重, 形成有历史感的城市空间 (见图10) 。

3.4 城市设计总体布局

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总体布局在充分考虑基地原有地形地貌、大环境的生态格局以及地域历史文脉的基础上, 营造活力场所, 组织便捷交通, 总体布局以商务会展区为核心, 以山体别墅区为绿心, 以南北两侧的商贸物流功能轴为动力, 带动基地七个功能区的协同发展, 形成“一核一心两翼七区”的结构 (见图11、图12) 。整个基地分为商务会展区、山体别墅区、专业市场区、物流配送区、教育培训区、高端市场区、报税物流区七大功能区。

(1) “一核”:基地西侧中部, 紧靠海东新城2号路打造基地的核心——商务会展区, 以会展酒店、商务办公为主 (见图13) 。

(2) “一心”:依托基地原有山体打造生态型别墅区, 维系原有生态格局进行低密度建设。山体别墅区作为整个基地的绿心, 通过绿脉贯穿绿心与各个功能区进行联系。

(3) “两翼”:基地以商务会展为核心, 以山体绿地为绿心, 向南北两侧分别以商贸物流和报税物流功能展开, 以南北两条发展翼带动整个基地的发展。

(4) “七区”:包括整个基地商务会展核心及山体别墅绿心在内的七个不同功能分区, 在基地北部分别有:专业市场区 (包括红木家具市场、建材市场、家居市场、旅游商品市场、医药用品市场、农副食品市场、汽摩市场、五金机电市场、工程建设) , 高端市场区 (包括高端商品市场, 主要包括珠宝市场、3c电器市场、服饰皮革市场等) , 物流配送区, 依托基地东侧道路组织仓储、冷链、物流加工、城市配送等功能, 教育培训区 (基地内现有之开发案, 警务训练基地, 以及现状保留的水厂) 。基地南部为报税物流区, 打造集保税办公商检、报税物流加工等一体的保税物流区。

3.5 城市设计系统组织

3.5.1 道路交通系统

道路交通系统, 包括车行系统、人行系统以及静态交通。物流园区道路系统应注重机动车交通流线组织, 避免流线交叉, 提高市场运营效率。在商贸物流园区中货物运输流线与人行流线的组织和分流也是交通组织的重点。

在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的道路系统由于受地形限制, 东西方向坡势陡峭, 坡度较大, 而南北方向坡度相对比较平缓, 因此项目总体交通动线以南北走向为主, 其次为东西走向。在流线组织方面采用人车分流方式, 如专业市场区街坊内部 (见图14、图15) , 人行流线与街坊内部景观系统相结合, 保证专业市场商业活动的连续性, 而机动车流线环街区外侧, 与人行流线分流, 一内一外互不干扰, 满足交通便捷物流有序的要求, 同时与景观系统相结合的人行流线也满足了商贸物流园对高品质室外空间的要求。

静态交通分两类设置, 社会公共停车场沿城市道路在专业市场区和保税区各设置一个。街坊内部的停车场应根据功能需要和交通组织在靠车辆前行方向右侧。

3.5.2 绿地景观系统

完整而富有层次的绿地景观系统不仅是对基地生态格局的延续, 也是物流园区优美的景观环境的依托, 同时还为园区各类室外活动的提供空间支撑。在滇西国际商贸物流基地的城市设计中, 尊重自然山体景观, 形成了完整的绿地景观系统:以自然山体绿地为绿心, 绿脉向南北两翼延伸, 形成贯穿整个基地的绿脉网络, 并与外围自然环境相融合。同时建立绿地景观系统的丰富层次, 以中部绿心为基础, 以绿化景观主轴和绿化景观次轴搭建的绿脉网络为框架, 贯穿整个基地, 同时重点打造两个地标、一个沿2号路景观界面的数个景观节点 (见图16) 。

地标:分别依托功能核心和在绿化系统核心打造基地内的两个地标:在商务会展区内设置标志性建筑, 在山体制高点设置雕塑和观景台形成地标。

景观界面:沿基地西侧2号路, 通过连续的建筑界面和重要景观节点的布置, 形成展示基地形象的重要景观界面。

景观节点:沿景观界面的主要入口处设置四处重要景观节点, 在绿化景观主轴相交处也是基地内应重要打造的景观节点。

3.5.3 景观风貌系统

根据城市设计总体结构和不同的建筑功能打造富有整体性和多样性的园区景观风貌系统。对应城市设计结构中不同的七个分区, 对每个分区进行风貌引导和建筑高度控制。

商务会展区和山体别墅区, 分别作为基地城市设计结构的功能核心和绿地景观核心, 在景观风貌和建筑高度控制上应做差异化处理, 形成强烈对比。商务会展区提供商务办公及会展酒店的功能, 应以高层建筑、流线型建筑界面和简洁的中庭景观为主要特征 (见图17) 。高度控制在80米, 为本基地内最高区域, 作为基地整体结构的核心统领全园;山体别墅区为低密度别墅开发区, 以高档别墅和丰富植物景观为主, 体现生态、安静、优质的高品质住区氛围。别墅建筑依山就势, 以低层建筑为主, 高度控制在10米。

市场区和物流配送区, 应根据不同功能需求和建筑体量确定其景观风貌和建筑限高。专业市场区以大体量的市场大厅为主要特征, 配以开发空间节点、植物、水景、灯光以烘托市场氛围 (见图18) 。中小型商品专业市场高度控制在25米, 大商品专业市场由于建筑体量较大, 高度控制在10米;高端市场区建筑布局顺应地势, 空间形态灵活多变。丰富的植物配景和夜景灯光打造高端产品市场区, 高度控制在25米;物流配送区以大体量的配送及仓库建筑为主, 外形简洁, 现代风格。较多场地便于货物处理及流线通畅。物流配送区高度控制在20米。

基地南端的报税物流区, 以报税办公、商检、保税产品物流仓储为主要功能。依托水景、建筑及庭院的处理营造办公简洁的景观风貌。报税物流区主要以办公、展示建筑为主, 建筑高度控制在15米;教育培训区主要为已有开发项目警员训练基地和现状保留的水厂。以简洁素雅的现代风格作为本区的景观风貌特色。警校训练场内建筑以教学、办公和住宿功能为主, 建筑高度控制在18米 (见图19—20) 。

4 结语

随着城市建设的不断深化, 城市设计作为指导不同层面规划设计的有效研究手段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将城市设计运用到商贸物流园区规划设计的实践却鲜有理论方面的总结和探讨。本文基于城市设计的理论, 以滇西商贸物流基地城市设计为例, 分析运用园区总体功能定位、城市设计定位以及多个城市设计策略和城市设计系统组织等方法对西南山地商贸物流园区进行概念性设计。本文尝试着总结适用于西南山地物流园区的城市设计方法, 为西南山地商贸物流园区建设提供一些思路方法, 以达到促进园区经济发展、提升园区城市形象和实现区域环境协调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永仕.商贸物流园区:内涵、形成机理及投融资模式[J].中国水运, 2010 (11) :46-48.

[2]朱艳.物流园区外部空间设计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2010.

[3]肖允兵.现代物流中心规划设计分析与研究[D].青岛理工大学, 2010.

[4]宋秋明.基于景观都市主义的新区城市设计程序探讨[J].室内设计, 2010 (8) :31-38.

[5]杨纵横.论场所感在城市设计中的体现[J].小城镇建设, 2013 (3) :40-45.

[6]邓翔.流园区的城市设计研究——两湖平原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方案设计[J].华中建筑, 2007 (5) :130-133.

[7]王新哲.基于优势及特定服务对象的物流园区——苏州工业园区现代物流园规划设计[J].城市规划学刊, 2005 (5) :61-67.

彰显商贸大平台实力 第11篇

展会作为参展商与采购商对接洽谈的平台,需要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创造条件,本次柯桥纺博会就在更多的创新、更全面的服务等多方面的充分准备之上收获满满,除去大批量的成功订单外,更多贸易伙伴关系的达成,让纺博会的分量更重一层。同时,亚欧商品贸易博览会组委会也亲赴柯桥,借参加纺博会之机,为2015商博会之纺织服装产业展进行重点推介,效果显著。

名企参展商实力雄厚

本次柯桥纺博会魅力不减,再创新高,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35家知名纺织企业集体亮相,国内外企业、新老客户的聚集,再次展现及证明了柯桥纺博会及中国轻纺城的高端水平。随着展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参展商的实力也一年比一年雄厚。本届纺博会众多参展商齐聚展会获丰收,除去柯桥市场本身的优势之外,参展商对于今年的创新亮点也颇为赞叹。

一直以来,参加柯桥纺博会都是浙江凡特思纺织品有限公司的重头戏,每次展会开展前,公司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该公司总经理傅光怿说:“公司已经连续多年参加展会,这给我们带来的帮助是巨大的,参加纺博会,在吸引大量优质客户的同时,也能对上下游客户资源进行积累整合。展会是一个窗口,为企业搭建了与世界纺织行业交流的平台。只有参展,才能对市场形势有更多了解。”

作为柯桥纺博会的铁杆粉丝,对每年的柯桥纺博会,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从未间断过,此次展会,红绿蓝依然以特装展位形式亮相现场。其本次主打数码印花及仿数码面料,集中展示6大系列、1000余个品种,所展示面料基本以新品为主。另外,红绿蓝此次数码印花面料在工艺上做了提高,同时增加了新的花型,加入了更多的时尚元素。

“纺博会从最初的发展到如今的壮大,进步是巨大的,也是让我们参展商感到欣慰的。公司之所以一直积极参加柯桥纺博会,是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展示公司形象、提高公司知名度的极好平台。”公司副总经理黄新明表示。据了解,红绿蓝每届纺博会上都能收获订单。

除了一些纺博会的忠实粉丝,每年也会有许多实力非凡的新企业加入到参展队伍,宁波森鑫高分子材料有限公司便是这其中一家,虽然该公司是第一次参展纺博会,但是宁波森鑫的工作人员对于这次展会的效果很满意。“柯桥纺博会提供了产品展示的平台,也为我们同潜在客户直接沟通提供了机会。从现场的情况来看,对我们面料感兴趣的采购商很多,也有一些要求寄样品的。”

中外采购商齐聚纺博会

本次柯桥纺博会依然迎接了来自五湖四海的采购商,为其提供了优质面料,满足了其采购需求。上海雅运纺织品有限公司的采购经理冯烨每年都会来柯桥纺博会参观,他表示,柯桥纺博会是一个养分十足的展会,柯桥是面料的源头产地,来到这里可以学习到更多关于面料的知识,对接到时尚面料的供应商,掌握最前线的面料流行趋势。持续三天的展会为采购商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机会,面带笑容的表情及认真深入的交谈都说明了采购商的满载而归。

“来柯桥纺博会采购,已经成为我们公司的年度例行计划,我们希望能够在这里遇到更多的合作伙伴,也坚信今年的纺博会能给我们带来更多时尚化、高品质的面料新品。”上海拉夏贝尔服饰股份有限公司采购经理朱红成表示。

多年来,拉夏贝尔一直与柯桥的面料企业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朱红成介绍:“目前公司旗下拥有8个女装、1个男装、1个童装共10个品牌,此次前来柯桥参加纺博会是看中了这里多样化的面料以及众多的面料合作伙伴。”朱红成还向记者表示,感谢柯桥纺博会多年对于拉夏贝尔的支持,他们会朝着中国时尚产业的领军企业方向发展。

柯桥纺博会不仅仅是面料的聚集地,还是时尚的大本营。除去众多如约出现的老采购商外,许多新面孔也出现在采购商人群中,各种设计新颖的布料,吸引了众多服装企业的设计师。Emma Nott来自于美国,是服装公司Ametrine的设计师以及采购主管。此次前来纺博会,主要是寻找皮革面料、牛仔面料、平针织布、衬衫面料和一些特色面料。“这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柯桥纺博会确实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这个纺织大国的优势,各种各样的面料也让我们大开眼界。”Nott说。

商贸基地建设 第12篇

关键词:商贸物流中心,武汉市,战略

0 引言

商贸物流中心是商品贸易、要素流动和服务贸易的功能中心区域, 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集散地。建设商贸物流中心, 不仅可以带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 促进传统产业升级换代, 优化产业结构, 大幅度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还能成为区域经济活动的聚集点和经济活动的枢纽, 形成区域集聚辐射能力。

武汉作为国家中部地区的中心城市, 素有九省通衢之称, 还是当今中国“米”字高铁网络的中心城市。如果能依托地域优势, 建设成中部地区的商贸物流中心, 将对快速拓展武汉的区域集聚辐射能力、全面提升中心城市功能、推进武汉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极大的推动力。

1 武汉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必要性

1.1 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必然趋势

近年来, 武汉市的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整体水平逐步提高。伴随着经济总量规模的扩大, 整个城市的社会生活和生产活动对物流的需求进一步增加。社会实践显现出来的对物流的需求水平呈几何级增长趋势, 导致货物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处理等物流服务需求不断增长。

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伴随着武汉市及其周边地区的物流需求数量增加和物流需求等级上升, 带动了相关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信息业的发展, 推动了相对应的交通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物流服务设施等基础设施建设, 在客观上奠定了武汉市的中部商贸物流中心地位。

1.2 是优化产业结构的必然要求

我国正处于产业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 如果能抓住机遇, 率先从工业主导型城市转变为流通主导型城市, 将是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建成国家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现代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金融业和信息业等的复合型产业, 具有基础性、综合性、服务性和高渗透性, 其发展能促使各种相关产业随之发展和进化。调查表明, 现代流通业增加值每增加1%, 会带动建筑业增加值增长1.388%, 工业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26%, 房地产业增加值增长1.183%, 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127%[1]。通过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 完全能推动区域内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3 是协调发展“1+8”城市圈的必然选择

打造“1+8”城市圈, 通过武汉这个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可以带动周边副中心城市的发展, 从而实现整个区域的协调发展。要使武汉市能有效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 就需要建设一个高效的物流网络系统, 使区域内的信息、资金、技术以及其他生产要素能顺畅流动, 使边缘地区都能享受到经济发展的外部效应。

武汉地处“1+8”城市圈的中心位置, 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 既是交通枢纽, 也是主要的商品集散地。通过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 使各种生产要素通过商贸物流中心的运作形成“聚集—扩散—再聚集—再扩散”的良性循环, 在吸引周边的商品、物资、人力资源等要素向中心集聚的同时, 能对周边城市和地区产生巨大的辐射力。

2 武汉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优势

2.1 地理区位优势

武汉位于华中腹地, 处于全国经济地理中心位置, 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具有不可替代的“东靠西移, 南北对流, 得中独厚”的区位优势。以武汉为圆心, 在半径400公里范围内, 辐射45个中等以上城市, 共计1.83亿人, 占全国城市总人数的21.25%。在半径约1200公里范围内, 涵盖了我国绝大多数GDP超千亿元城市[2], 成为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最佳选址。

2.2 交通网络优势

武汉市是我国内陆最大的水、铁、公、空综合交通枢纽, 是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拟定的8个新型网络枢纽城市之一。

在公路运输网络中, 武汉是全国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节点;在水路运输网络中, 武汉是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和中部地区的航运枢纽, 华中地区的水上门户;在航空运输网络中, 武汉是全国航空邮件汇接中心;在铁路运输网络中, 武汉是全国四大铁路主枢纽之一, 全国高铁网络的主要枢纽城市, 2014年7月, 中国形成了以武汉为圆心的高铁“米”字网。武汉已基本建成辐射全国、面向国际的大型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

2.3 物流竞争优势

武汉市地处全国9大物流区域的中部, 是21个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之一。有数据显示, 武汉市的物流中心指数在全国43个基础较好的物流中心城市中排名第六, 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3];武汉市的物流服务业竞争力在全国各大城市中排名第四, 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4]。

2.4 中心辐射优势

武汉市具有较强的区域中心辐射能力。区域集聚辐射功能的常用指标包括辐射带动力、交通通达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通过对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的中心辐射能力进行比较分析, 发现武汉市的辐射带动能力排名第七, 交通通达能力排名第八, 信息交流能力排名第十二。武汉市的综合中心辐射能力在全国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中排名第八, 在中部地区排名第一[5]。

3 武汉建设商贸物流中心的障碍

3.1 管理体制不健全

武汉市物流行业的管理体制仍存在一定问题, 主要表现为: (1) 物流管理相关部门管理体制仍需改革。港口、铁路、公路、民航等部门虽然一直尝试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但是并没有在真正意义上实现, 这种模式不利于现代物流业的发展。 (2) 区域分割的管理体制导致效率低下。武汉市物流发展重点地区包括武汉新港及几个新城区, 各区之间竞争性强, 合作性差, 从各自区域利益、部门利益出发, 各自独立发展, 某些功能定位和项目设置雷同, 致使整个地区的物流资源整合性差、协调性差, 影响了资源有效利用。

3.2 发展环境不完善

武汉市的物流发展环境还不够完善。虽然市委市政府先后颁布了一些关于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综合性政策意见, 但仍然缺乏专门的政策法规来规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市场上仍存在非正规的物流企业, 通过压低物流市场价格的方式, 与正规的物流企业进行恶性的价格竞争, 严重扰乱了物流市场秩序, 影响了正规企业的正常经营。海关、港口、铁路、公路、空运等领域仍存在通关时间较长、运输市场不规范、公路乱罚款等问题, 直接影响了武汉市物流聚集和扩散效应的发挥。

3.3 企业发展资金不足

现代物流业对固定资产投资和流动资金的要求都很高, 首次需要投入的资金数额较大, 但是目前武汉市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自有资金较少、融资渠道窄、银行贷款困难等问题, 严重阻碍了物流企业的发展, 难以满足快速增长的物流需求。企业发展资金不足不仅直接影响物流企业的设施设备更新和企业规模扩大, 而且影响着物流企业技术水平提高和网络化、信息化建设的水平, 导致物流企业布点分散、规模偏小、物流体系混乱, 难以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物流标准化体系。

3.4 现代物流人才缺乏

近年来, 武汉市物流企业及从业人员增长迅速, 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物流产业发展的需求。但目前市场上的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偏低, 企业内部管理效率低, 政策领悟能力和执行力都比较差, 导致货物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作业过程中的无效环节增加, 物流效率降低, 管理成本加大, 物流成本上升, 从而增加了社会物流总费用。物流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严重不足, 制约了物流业的稳健发展。

4 武汉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战略选择

4.1 制定科学的发展战略规划

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有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政府应发挥积极作用, 制定符合武汉市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的政策, 统筹安排, 合理布局, 引导现代物流业有序发展。

首先, 应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交流协调平台。现代物流产业涉及工业生产、商业流通、运输、仓储、配送、物流信息服务等多个行业, 与交通运输、经贸、外贸、工商、税务、交通管理、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相关联。不同的行业和部门之间在管理体制、管理职能、管理方式上都存在差异。一个交流通畅的信息平台有利于统一协调各部门工作, 提高效率。

其次, 要引导物流行业市场规范发展。政府可以制定或引导行业协会制定规范化的物流标准, 尤其是物流技术标准、物流服务标准和绿色物流标准。要使物流的操作程序规范化、标准化, 在建设发展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过程中实现与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要修改完善现有的行业法规, 规范交易规则与竞争规则并将其法制化, 为物流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性市场环境。

4.2 发展铁水公空多式联运

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必须以发达的交通网络为基础。数据显示, 发达国家物流成本占GDP比重控制在10%左右, 而我国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比率为18%[6], 过高的物流成本既严重影响经济发展效率和竞争能力, 也制约着物流业自身的发展。发展多式联运是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物流效率的有效途径。

武汉市现在有条件, 也有能力建设成为国际多式联运交通枢纽。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是全国18大铁路中心集装箱中心站之一, 也是华中地区最大的集装箱中心站, 可实现集装箱班列整列到发, 并与武汉新港阳逻港区实现无缝衔接, 初步形成铁水联运格局。武汉至上海洋山的江海直达航线成为长江中上游通江达海优质航线。武汉开通的“汉新欧”铁路专线横跨亚欧六国, 直达欧洲腹地捷克, 比海运提速1倍。在开通的武汉至法国、新加坡、日本等直达航线使用宽体机型增加了客机“货运”的机会。

但是武汉的多式联运枢纽功能远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尤其是国际线路没有成为常态。吴家山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设计年办理集装箱160万TEU (标准箱) , 但目前仅有部分省内及周边建材、饮料、食品等发往成都、昆明等地, 货物吞吐量远远没有饱和。因武汉不能直接报关出境, 而“汉新欧”专列经新疆阿拉山口通关出境, 不能保证通关验收环节的效率;同时还没有解决回程货源问题, 一旦空载返回, 将有悖于多式联运降低物流成本的初衷。

要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 武汉不仅要打造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构筑水、陆、空、铁的立体化交通网络, 还要在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之间建立起货物的无缝中转系统。首先要强化公路、铁路、水运、航空之间的联网运输能力, 尤其是铁水、铁空联运能力。其次要使各货运中心站尽快建设海关监管区并通过验收, 拓展电子口岸通关信息平台功能, 提高通关效率, 使货物在武汉能直接报关出境。第三要多渠道开拓回程货源, 使企业迅速熟悉并接受武汉的国际多式联运线路。

4.3 发展物流金融业

发展现代物流业, 建设中部商贸物流中心, 充足的资金流是不可或缺的保障因素。

首先, 要保证物流企业有发展资金。通过建立现代物流发展引导资金, 拓宽物流企业的融资渠道;通过贴息、补助、奖励等多种形式支持重点物流企业、重大物流设施和重要物流信息服务系统的建设。还可鼓励金融部门在独立审贷的基础上, 向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发放贷款。

其次, 要发展物流金融业, 实现现代物流业和金融服务业的双业联动, 融合发展。物流金融是面向物流运营全过程, 应用各种金融产品, 有效整合物流、商流、资金流、信息流, 通过组织和调节物流过程中资金的运动, 提高资金运行效率。将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结合, 使金融资本与商业资本有效融合, 既能为物流业发展筹措资金, 又能为金融业创造优质客户, 为各自避免同质化竞争陷阱, 转向差异化竞争经营提供了机遇。

4.4 实施物流人才战略

武汉市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 现有开设物流专业的院校已形成了涵盖中职、高职、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层次的完备的物流人才培养体系。经过多年发展, 武汉市的物流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 但培养的人才很多流向北上广等经济更为发达的地区, 武汉市的物流人才, 尤其是高级复合型物流人才仍存在较大缺口。

实施物流人才战略, 首先要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引导社会与高校、研究院所、企业联合建设人才培养基地, 培育适应企业发展需求的现代物流人才。其次, 要高度重视物流专业人才的在职培训, 使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适应物流业的发展要求。物流企业可以与高校共同建立物流人才培养机制, 制订联合培养计划, 实现教学基地与实践基地的有机统一。第三, 要积极引进国内外优秀物流人才, 特别是具备国际视野和全球运作能力的高端物流人才, 为中部商贸物流中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

参考文献

[1]赵淼.国际商贸中心建设与物流业发展的循环累积效应分析[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 2012, 28 (06) :26-29.

[2]杜涛.武汉建设我国中部国际物流中心的思考[J].物流工程与管理, 2012, 34 (05) :23-25.

[3]闫俊霞, 元媛.石家庄物流中心城市定位研究[J].商场现代化, 2009, (06) :135-136.

[4]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年中国城市竞争力蓝皮书[M].2013.

[5]毛汉英.武汉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背景、差距与对策[R].2013.

上一篇:流量采集下一篇:初中数学复习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