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

2024-06-02

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精选10篇)

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 第1篇

当前,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呈现出活跃的态势。一方面, 国际新兴经济力量提升速度较快, 美国、日本以及欧洲各国作为国际经济的重要主体,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 经济发展速度放缓, 随之带来了一些社会化问题, 例如人口老龄化严重、经济增长缺乏核心等社会矛盾, 这些矛盾给发达国家带来困扰的同时也影响了发展中国家, 世界上一些新兴力量的发展速度十分惊人, 若干年之后两方经济实力很可能会不相上下。除此之外, 国际经济贸易的开放性以及包容性的扩张, 世界范围内出现了贸易保护新萌芽, 促使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世贸组织多次进行协商会议, 多方国家由于出发点不同, 无法达成协定, 多边贸易体系谈判进展缓慢。与此同时, 双边以及区域自由贸易盛行, 进一步强化了贸易自由化, 双边区域经济合作也给不同国家之间的贸易壁垒消除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2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是一把双刃剑, 存在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给我国提供了更多的机遇和平台。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有助于中国大力发展外贸投资行业, 引进外来资金有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进程中, 促进我国的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与此同时, 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与我国的改革开放实现更好的融合, 对于我国的外贸经济来说是一股强劲的力量, 可以让我国的外贸经济发展实现质的飞跃, 创新的模式不仅增加了我国的外国资本, 还让我国企业与国际市场实现更快更好的对接, 加快企业资金流通, 顺畅合作, 在这个环境中, 促使我国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 走向科学化以及合理化, 实现更高的产业转型升级, 在国际市场占据更有利的地位。另一方面,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也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资金问题是我国企业发展的一大缺陷, 尽管外资缓解了一定的压力, 但是仍旧是杯水车薪, 这对于我国在国际经济市场中竞争力增强来说是一个主要的阻碍, 也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困扰。

3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背景下我国国际经济战略制定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是一个大环境, 中国要想发展, 必须要立足于这个背景之下, 根据我国的实际国情, 制定我国国际经济发展战略, 促进我国综合国际竞争力的提升。

3.1 优化我国出口贸易模式, 实现战略性贸易发展

国际经济贸易发展越来越全面, 速度也越来越快, 中国应该积极的调整自身的出口战略模式, 创新对外贸易的方式, 改变过去对外贸易过程中用数量来占据市场的模式, 积极的通过提升科学技术, 通过产品质量技术优势获得胜利。针对一些技术含量较高的产业, 在税收方面应该给予一定的优惠政策, 大力扶持技术产业更好更快发展。除此之外, 我国政府应该通过多种方式大力扶持科研主体单位, 强化科研力度, 通过对高科技产业的培养, 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 通过各种科研补贴等方式, 加大对于科研发展的多方投入力度, 让科研产业发展态势更加强劲。

3.2 调整产业结构,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国家经济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 这也决定了国家经济贸易发展的大方向, 应该立足于国情, 结合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形势, 不断调整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科学正向发展。除此之外, 第三产业是国际贸易发展的一个主流, 一个国家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国际的经济实力, 服务贸易的发展可以有力的提升国家国际经济的竞争实力。尤其是我国, 服务贸易发展水平还明显不高, 需要集中力量, 加大各项投入, 为服务业的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 最终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

4 总结

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推进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机遇, 尤其是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经济全球化的盛行让我国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平台中, 我国应该积极的抓住机遇, 不断优化国内产业, 不断创新与开拓, 多方寻求外资支持, 强化合作, 在国际贸易准则下占据主动位置, 促进我国国际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徐万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与中国的国际竞争力[J].范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6, (2) .

网络经济条件下企业的战略创新 第2篇

[内容摘要]本文以网络经济为补充背景、企业的战略为研究对象,讨论企业战略层次对创新、研究的影响,指出战略在网络经济中的重要性正在由配置资源的行动模式升到企业的一种系统能力。这种能力相比于传统经济下企业的战略地位,有着非线性的创新优势。在这种非线性的企业战略创新中,企业的经营模式本身而不是以往的产品市场发生变化,企业将利用和借用核心竞争能力,创造以间断性为特征的不断变化的企业竞争优势,即非线性竞争优势。企业战略的非线性创新有助于我国企业尝试改变现有的竞争方式。

从根本上说,企业生存是通过企业战略实现的。战略的直观含义是企业与其环境的对话,而企业创新作为“创造性的毁灭过程”,也是企业对变化的经营环境的有效反应,企业的战略创新是指企业创新机制在战略层次上的体现。2月,全球三大手机生产厂商之一的瑞典爱立信公司启动了“恢复利润计划”的手机外包战略,停止除中国以外的爱立信手机生产业务,公司只就爱立信手机的核心业务实施战略管理。爱立信公司的此项战略,标志着这家跨国公司对网络经济现象的适时应对战略。伴随着计算机、信息和通讯技术(CIT),特别是因特网技术的迅猛发展,全球经济不仅进入一种全球化的状态,而且由于生产要素在上述技术进步支撑下,正以一种新的经济形态呈现于世。人们一般将这种把信息或知识的运用为基础的经济形态称为新经济。在新经济中,又反映这种以CIT及其网络基础上的经济活动称为网络经济,因这类技术体现出经济主体对风格前所未有的依赖和相互依存,它使得全世界几乎每一个角落的经济主体行为趋于无形而非有形的统一。企业如何应对这种经济形态并进行相应的战略创新,是一个不能回避的问题。本文以网络经济与传统经济对照为基础,认识相对应的企业战略内涵,讨论网络经济下企业的战略创新作为创造企业新价值的基本表现。

一、网络经济的特点

网络经济是相对于物质型的传统经济而言的。概括地说,物质型经济的基础是从资源的占有出发,以提高资源的投入产出效率为企业从事生产活动的基本目标。

由于物质资源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原子(atom),因此在经济学的分析中是一种有着物质损耗的生产要素,经济活动的产出效率随之呈现报酬递减的规律,即产出量的增加随着投入要素的增量而下降。报酬递减的经济规律直接影响着作为产业组织的企业决策行为。不难看出,物质经济本质上是一种资源约束型经济形态。如何消除这种资源的瓶颈效应,成为企业的战略出发点。从而,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通过对自然资源型生产要素的直接拥有而在企业经营的终端产品市场上显现出来。

网络经济是一种以信息及其信息技术网络的利用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由于信息本质上与知识存在的因果关系,网络经济同时也是一种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网络经济活动以“开放”信息,使经济主体获得信息提供的关于市场环境的风险概率来实现价值,也就是说,网络经济活动如果不能有效使供给的信息或可编码的知识得到顾客的认同,那么这样的经济活动的价值就无法实现。换句话说,这样的信息“开放度”越高,则信息支撑的经济活动的价值越大。对市场组织而言,任何形式的直接沟通都将成为可能。

由于信息的基本单位是比特比卜,因此网络经济的要素投入产出结果并不符合传统经济中要素投入存在的损耗属性,这导致网络经济中经济活动若主要在信息及其网络的推动下进行,那么,新古典经济学分析框架中推导的报酬递增是可能成为现实的。因此,它与传统经济的差别是,知识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大大增强。因特网在20世纪90年代的复苏,证明了这一经济学的理论分析结果。计算机软件企业、因特网网络供应商以及基干大规模处理信息并利用信息网络的电信企业,是典型的实现着报酬递增产出的市场组织。

因此,网络经济的本质是向经济主体提供基于相互依存的制度供给。“牵一发而动全体”是网络化市场的特有现象,如何协调这种相互依存的信息网络是企业的战略出发点。

二、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

企业战略是企业整合企业内外资源,形成资产性的能力的行动方案。它的目标是为企业创造长期、未来的战略选择权价值,是企业竞争优势保持延续的核心基础。从价值创造的机制看,企业战略既是企业制度安排的结果,也是企业内部组织的产物,同时还是内外技术的影响和决策认知的相关后果。制度、组织、技术和认知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视为构成企业战略创造价值的基本框架。

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的价值创造典型地反映在美国战略管理学家、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麦克・波特的学术思想中,企业战略的应用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超过竞争对手的竞争优势。

波特的思想实际上是产业组织学范式SCP(结构――行为――绩效)在企业战略中的应用。在微观经济学的分析框中,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效率的讨论是从结构。行为和绩效的维度进行的。波特把这些维度应用到了企业经济活动价值的生成过程。首先,他指出,企业进入市场是以对相应的产业市场结构的分析为基础的。为此,他提出了所谓的“五力”模式。通过对企业欲进入的产业环境的模型剖析,找出产业的吸引力所在。确定产业吸引力后,企业管理层再用价值链的图形工具分析所开展的经济活动的价值生成环节,找出企业这类经济活动的竞争优势可能的存在之处。在此基础上,波特认为,企业实现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主要有两种,一是低成本战略,二是差别化战略。并将其成为通用战略。企业的竞争优势主要以这两种竞争战略的职能化形式得以实现。因此,波特的竞争战略思想一般出现在公司经营层次,而不是公司层次。

波特的战略思想是传统经济理论在企业层次上的代表性应用。通用竞争战略的中心思想,是从企业可获得的资源禀赋量入手,探讨用什么样的方式,创造出比竞争对手向市场客户能提供更多的使用价值。战略的目标是资源的使用价值,竞争优势是价值的函数关系。为此,通用竞争战略的核心,是企业设法通过各种内外资源的应用,形成各种各样的企业进入壁垒,阻止其他企业获取资源的路径。换句话说,企业竞争战略的最高目标,是让企业形成物质资源存量的落差。竞争优势实际上就是基于人为壁垒的物质资源价值。

除此之外,彼特通用战略思想另一个体现物质经济的地方,是这种竞争战略基础上的企业竞争观。波特始终认为,企业在市场中的本质表现是残酷的竞争事实。竞争就是市场参与者想方设法获取资源,形成资源的进入壁垒过程。也就是说,企业的竞争优势不仅是资源壁垒推动的结果,而且还是以其他同类企业在产业市场中的亏损为条件的。经济博弈论的思想指出,博弈一方的这种获利建立在其他参与人的亏损基础上的现象,称为非合作零和博弈。显然,波特的这种竞争观实际是产业组织理论的直接应用。事实上,波特在深入研究企业层次的竞争战略时,就认为企业的其他组织形式和战略实际上都是临时性或权宜之计。在波特的竞争战略与竞争优势的研究之后,公司层次上的战略研究逐渐开始在认识企业广义的资源基础上展开。在这一层次上,人们发现,企业战略的职能类型和公司类型是有差别的。其中,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飞速发展尤其是技术功能的收敛性,企

业靠一体化的竞争战略获取自然资源并不能保证企业竞争优势的长期延续,企业不得不在信息及其网络技术的冲击下,思考基于资源互补的合作战略。

所以,传统经济下的企业战略是报酬递减为动力的物质成本型战略,是企业内部组织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产物。其中,一体化战略是将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战略偏好,它包括内部一体化(自主开发)战略和外部一体化战略,含基于并购的横向一体化和纵向一体化。也就是说,报酬递减律支配下的企业战略通常追求规模优势,企业的竞争优势是以“占有”物质资源的丰度来形成。例如,传统的书店零售业的竞争优势体现在发行(行销)渠道和仓储面积上,相应的书店零售业的竞争方式是“谁拥有尽可能多”这些渠道和实在的物质空间。但当零售书店的发行渠道和仓储存在环境发生根本变化时,如在线网络售书,那么“占有”性竞争优势的是否长期延续就值得重新考虑。

三、网络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

相比传统经济条件下的企业战略条件和形式,企业在网络经济下的战略是开放性和报酬递增推动下的网络化战略。

所谓网络化战略,其实就是把培值和应用网络作为企业资源的主要手段,对企业实施网络化经营,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维持企业的战略竞争力。网络化战略的内涵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企业对网络的认识超越网络的一般范畴。网络化战略中的网络是一个集合名词而不是技术的专有名词,它既包括企业对信息技术及其网络的应用,也包括企业组织形式的混合运作。其次,企业的网络战略是指企业在内部和外部进行网络建设的综合。在内部,企业倾向于减少或者消除中间层级结构而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态势,资源组合的方式倾向于外部“顾客”个性化或规模定制需求主导的团队形式;在外部,开展产权交易经济活动的同时,同样关注创新价值的组织关系,并将利用这些组织关系作为企业战略的主要出发点。实际上,网络化战略是企业合作战略的深化。这种网络化战略使得企业改变市场竞争的基本观念,将本和非合作博弈向非零和合作博弈靠近,实践中的外包、合资(作)、特许和研发财团等群体或联盟行为是这种战略的应用形式。在企业内部,公司治理由传统的加强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控制权向基于合作或伙伴关系的产权合作方向移动。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在这方面富有成效。丰田公司将多层次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汇集于“共存共荣”的群体哲学中,形成以丰田公司为战略中心的生产和供应商网络,这种网络保证着丰田公司行业的长期竞争优势。

在传统经济时代,合作战略也是存在的。产业组织研究表明,企业在市场中的合作行为可以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市场经济的现实是除完全竞争以外的企业完全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和寡头垄断竞争的组织行为。只是在SCP的分析范式中,企业在这些组织形式中的最终绩效有违资本主义的若干市场准则,在不同的市场经济国家中受到不同程度的管制。

因此,网络化战略的本质是要求企业的战略制订者重新思考战略的新经济含义。由于新经济下企业在生产投入上的效率机制从报酬递减向报酬递增移动,这直接导致创造价值的战略机理不同。相互依存的关系网络不仅是企业配置资源的又一种基本形态,而且也是企业存在的基础。企业的战略随之在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中发生变化。网络化对于企业内部组织和外部竞争是同样影响的,所以,战略在此就不是以往企业战略决策群体的经验层级,而是企业能力和企业作为一个有机体面向未来的想象力的层级;企业竞争由终端市场产品的竞争转向企业核心竞争能力之间的竞争,进而是企业网络之间的竞争。关于网络之间的竞争,从知识密集性的高科技企业在产品标准的制订方面展开的竞争事例表明,企业间的产权合作非常普及,企业之间,无论竞争对手与否,都结成错综复杂的联盟群体,以一种相互依存的商业生态系统保持企业发展的基地,这称为联盟竞争或“共同进化”。这种情况使得战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中由行动框架问一种资产性的能力角色转换,从而出现战略创新的情况。鉴于网络空间中信息传递的无限性及其基础上“开放性”原则对组织边界的有效冲击,企业战略创新的条件使其生命周期将会缩短,相应的价值创造机制是由过去的经验支撑的连续性变为基干网络的想象力为支撑的间断性。换句话说,网络条件下的企业竞争成为一种非线性竞争,企业战略实施供给的价值由线性竞争优势不得不向非线性竞争优势转化。因此,企业的战略创新就是网络经济下企业战略以一种非线性创新的系统能力进入企业的资源和能力库,而不是一般的行动框架。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企业战略在不同的经济形态下的价值创造机制是不同的。传统经济在信息技术进步的推动下,无论在经济实践还是经济理论上,都正在发生变化。这种变化是通过网络经济这样一种新经济形式体现出来的。传统经济下企业的成长和发展战略本质上受制于报酬递减掉的约束,因而,企业战略倾向于低成本或差别化导向的竞争战略,追求零和博弈的竞争结果,市场表现主要为企业的规模优势和范围优势。作为一种新经济形式的网络经济。本质上是体现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速增律,这一条件下的企业战略呈现信息技术及其网络推动下的“竞合”性网络化战略,即通过合作竞争制胜,追求非零和合作博弈的竞争结果,以一种非线性的创新方式成为企业的一种系统能力。

网络经济的出现对企业经营活动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将促使企业经营观念和模式,而不仅仅是产品的转型和创新。

网络经济的存在说明,企业以往的竞争观念不得不考虑改变,从单一的竞争向合作竞争的方向,树立基于合作的竞争制胜理念。这种观念的形成来自信息及其网络对物质性资源的封锁,从而网络的广泛应用必然打破传统的各种竞争壁垒。这既是企业的机遇,也是企业面临的挑战。通过网络的应用,我们的国企可以降低进入国际市场的竞争成本,同样,通过广泛的合作形式,国企还能够以一种企业的网络形式存在于国内外的市场中,在各个层次的市场中展开竞争。不过,同样因为网络经济所附属的全天候经济和全球化特性,说明我国国企容易受到国外跨国公司的竞争夹击,灵活性是企业适应网络经济的先决条件。人们常常认为,国企尤其是大型国企由于规模宏大难以及时调整经营机制,引言中瑞典爱立信公司果断将手机生产外包的战略转型,是爱立信公司采用灵活性和适用网络经济的佳例,值得国企借鉴。有的国有手机厂商对爱立信的这一举措想当然认为是国产手机进入手机市场的良好时机,将爱立信“退出手机生产”等同于它“退出手机市场”的信号。但实际上,不仅爱立信,还有摩托罗拉这样的手机寡头厂商,已经开始进入手机市场进化的新阶段,它们在已有的全球可观市场份额的支撑下,巧妙适时地将手机利润最薄的生产环节交由社会供应商去做,而将手机行业的核心技术环节加以严格控制,用全球供应商的网络去实现手机生产的优化和企业的战略升级。据称,爱立信单就手机生产外包这一战略的应用,公司可望每年节约20亿美元的开支。

对比象发达国家跨国公司爱立信这样的战略导向的生产转型,我国的彩电厂商在可谓是遭遇“滑铁卢”那样的败局,首次出现彩电全行业的亏损情况。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可单就彩电企业的战略来说,缺乏创新的战略观念或

许是彩电企业利润大滑坡的症结。我国彩电企业领头学长虹、康佳、TCL企业惯用在终端顾客市场降价的战略,实际上是一种延续和参考以往降价获利机制,在企业战略中没有过多去思考如何改变竞争方式的;同题,这就是企业战略的线性创新价值,当战略的应用趋同时,根据一般的产业组织学原理,不难知道,这是竞争的强度将加强,利润空间向行业平均水平甚至低于平均水平的方向移动。因此,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于能否不断回避竞争强度,以变求胜。彩电行业一度走过合作的路子,但那是公开的厂商横向联合,依然是终端产品市场层次的竞争机制,没有触及到企业赖以为生的竞争基础。机会主义行为和外部的政府管制使得我国彩电企业的合作产物“彩电企业价格联盟”在20的中期昙花一现。而在20到来之际,洋彩电却凭借彩电生产的核心产品和技术优势,悄然扩大了中国国内的彩电市场份额。洋彩电这类核心优势,实际上是它们核心竞争能力的扩展,而不是象我国彩电企业那般过分注重产品终端市场上的价格竞争。

低碳经济下,我区畜牧业的发展 第3篇

关键词:低碳经济;畜牧业;发展

一、低碳经济与畜牧业的关系

(一)低碳经济的意义

在2010年3月9日,中国致信联合国表示同意《哥本哈根协议》,也标志着世界各经济主体国家都意识到了低碳经济的重要性。低碳经济再一次从幕后走到了人们的视野。那么何谓低碳经济呢?专家定义为: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础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它的本质是尽可能地减少CO2的排放,提高能源的可利用率,并创建清洁能源结构形式。以此达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发展相互平衡,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已明确提出,2010年要开展低碳经济试点,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加大经济结构调整力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目前,在全球气温变暖,环境恶化的情况下,发展低碳经济是必走之路。走低碳经济之路,我们国家会在世界经济博弈中取得更大的发展;走低碳经济之路,我区的畜牧业产业将会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畜牧业对低碳经济的影响

早在2006年未,联合国粮农组织出了一份题为《牲畜的巨大阴影:环境问题与选择》的报告,在这份报告中得出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占全球总排放的百分之十八,成为温室效应的罪魁祸首。同时,《世界观察》杂志也刊登了一份这样的报告:《牲畜与气候变化》,在报告中,其指出牲畜及其副产品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占世界总排放的51%,远远超过联全国粮农组织所估算的数值:18%。

我国畜牧业对低碳经济的影响亦是相当严重,近期,中国国务院新闻公室发布《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公报》一文根据调查工业源、农业源、生活源和集中式污染治理设施4大类普查对象得出的数据中,农业源污染中比较突出的是畜禽养殖业污染,其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总磷分别占农业源的96%、38%和56%。以上事实说明,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的污染源调查结果都足以引起我们对畜牧产业阻碍低碳经济发展的深思,作为畜牧科技工作者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与义务。

众所周知,畜牧业生产、加工、运输等每个环节都涉及“碳足迹”,如家畜家禽饲养需要用水、玉米、豆粕、青粗等饲料;饲料、禽粪污水、畜禽及产品需要运输;畜禽排泄粪污,家畜家禽发生疾病死亡传染病等;畜牧业生产家畜家禽需要建筑畜禽舍;此过程需要钢材、水泥、塑料、木头等建材,这些环节都会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增加能源消耗,从而引起环境的恶化,对低碳经济造成了伤害。

由此可见,转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格局,改进畜禽粪尿排泄物管理实现资源利用良性循环,发展创新畜禽养殖业循环经济模式将成为畜牧业低碳经济发展的必走之路。

二、我区畜牧业低碳发展对策

(一)畜牧产业科技化

让畜牧业低碳发展,首先是能源的重复利用,从源头上控制环境再次污染,比如畜牧业前连种植业,后接加工业,形成一条“绿色能源链”;其次,我区畜牧产业比较分散,科技下乡从我区畜牧科技人员分配上来看,并不现实。但是可以从机制上实现现代化,转变生产方法。用低碳工业化理念谋划畜牧业,那就要用现代的手段充分整合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优势;其次,畜牧业主之间要打造利益共同体,本着低碳经济的原则,相互沟通、配合,达到信息传递的高效性。最后,作为我区畜牧产业的主体人员,我们要充分做好社会服务部分,要着力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开成从生产到防疫再到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既分工到个人,又把整个系统密切联系的产业链条。当然,这其中重中之重是要把公益化防疫保障畜牧业抓到位,力所能及地为广大畜牧业主提供各种服务,确保我区畜牧业低碳高效地发展。

(二)加强防疫

动物防疫不仅仅是有效避免和减少动物疫情发展的关键措施,更是低碳经济的有力保障之一。如果动物防疫这一关卡过不去的话,更别谈所谓低碳经济了。我们知道,动物疫情传播得越快,发展得就越多,那么对于我们造成的损失也就越大。不但会对环境造成恶劣影响,对于人类自身也是一大威胁。所以,作为畜牧工作人员,我们一定要严把免疫关,强化免疫工作,做到免疫密度、免疫证明发放率、免疫档案建档率、家畜二维码佩带率“四个百分之百”。

与此同时做好各饲养场所、屠宰场和交易市场的消毒及综合整治工作,切断传播途径,严把监测关。一旦出现疫情,要严格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的原则及时上报,防止疫情扩散;要强化产地、运输、屠宰和市场检疫监督,确保检疫率达到100%,对于检出病死畜禽及产品,及时进行无害化处理;加强对畜禽屠宰、经营环节的监管,严厉打击贩卖、转运、加工、贮藏、销售病死和死因不明畜禽的违法行为,确保“放心肉蛋奶”上市。此外严把入境关,勤于巡防公路等交通要道,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查证验物,严格消毒。

(三)推进生态畜牧

生态畜牧指通过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给饲养畜禽以蓝天绿地、新鲜的空气、自由运动的空间和最原始的生态饲料,拒绝各种生物的、化学的添加剂,要把畜牧养殖与生态家园建设结合起来,与立体种养结合起来,促进畜牧业低碳可持续发展。

当然,推进生态畜牧也间接带动我区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好的品质能拉动当地的经济效益,提高品牌知名度。对于畜牧从业者来说,有必要把无公害畜禽产品认定认证与畜禽养殖地区奖励、项目建设相结合,引导畜牧业主实施标准化生产,加强推进生态畜牧的宣传,建立良好的畜牧环境。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动我区畜牧业低碳发展是畜牧业主与畜牧业从业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要做到这些,就需要我们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更加兢兢业业地为广大畜牧业主服务,为我区的畜牧经济的低碳发展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黄炳荣,查振国,王伟明.发展生态畜牧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以临安市乐平乡为例[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4).

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 第4篇

1 大力实施互利共赢的开发战略, 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中国作为世界主要的经济体, 其经济的发展对不管是对中国自身还是世界经济发展都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当前, 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主题, 每个国家都希望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给本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 以促进本国经济的飞速发展, 但不可否认的是, 某些西方发达国家利用自己在技术、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来阻碍发展中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要想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就必须先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保证我国的发展有个安定、平稳的环境。为此一方面, 我国必须树立平等、合作以及共赢的理念, 扩大我国与世界各国的利益汇合点, 谋求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 共享经济全球化给世界各国带来的各种机遇与利益, 而不是以牺牲他国利益来促进自己的发展。另一方面, 我国应该和其他发展中国家联合在一起, 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利来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 推动国际经济秩序向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发展营造一个更加良好的外部环境, 也才能增强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自主发展能力, 缩小南北差距, 促进我国社会经济更好的发展。

2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我国现在的经济增长主要依靠高投资、高能耗维持的, 这种发展方式仅仅只关注眼前利益, 而非长远利益, 一方面, 高投资必须需要高积累, 在国民经济分配中如果积累远远高于消费, 就会影响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不仅容易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还容易引发供需不平衡, 给经济发展埋下隐患;另一方面,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高能耗的经济是不可能长久发展的, 而且还容易污染环境, 因此, 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种经济发展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是有害的。20世纪50年代以来, 经济学家研究发现, 现代经济持续增长的主要源泉有三个, 即: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广泛应用以及现代服务业的迅猛发展。因此, 在我国经未来发展战略中要彻底的改变现在的高能耗、高投资的经济发展方式就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 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提高我国产业的科学含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 科学技术越来越成为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 更应该大力发展知识经济, 提高我国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其次。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经济高度发达的经济体都是以第三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国家, 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缓解就业压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最后, 大力发展低能耗经济。由于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高能耗经济是不可能持续发展。我国大力发展低能耗经济, 走低碳经济发展道路, 不仅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 更有利保护环境。

3 扩大内需, 建立消费主导型的经济结构

一个国家的经济要想持续、健康以及快速发展, 就必须充分发挥消费在促进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 但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还是主要依靠高投资、高能耗, 而消费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面的作用却很小, 这也是当前制约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主要障碍,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要充分挖掘我国的消费能力, 使消费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3.1 缩小贫富差距

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贫富差距也在不断加大, 根据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世纪60年代我国的基尼系数大约为0.17~0.18, 80年代为0.21~0.27, 而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就越过了0.4的警戒线, 到2007年更是达到了0.48, 贫富差距的不断扩大不仅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社会稳定, 更不利于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提高, 大量的贫困居民由于收入不足, 导致消费能力有限, 很难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因此, 我国政府要想保证我国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 就必须采取各种措施缩小贫富差距, 促进中国的收入分配公平, 从而才有可能最大限度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3.2 促进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 更是提高我国居民消费能力的根本性措施。我国经济发展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都应该把就业放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 毕竟经济发展主要是为了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与质量。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 我国政府更应该要加强对就业工作的指导,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 增加我国就业岗位, 从而就可以扩大内需, 提高我国居民的消费能力, 进而就有利于建设消费主导型的消费结构。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使得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新的形势与任务。中国要想在未来保持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加强对经济发展战略的思考, 找到一条在经济全球化中适合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 只有这样, 才能促进我国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飞.浅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路径选择[J].中国集体经济, 2009 (34) .

[2]王丽霞.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的思考[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2005 (3) .

[3]赵宗博.全球化进程中的世界市场整合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J].求实, 2008 (3) .

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 第5篇

摘 要:受到经济转型中体制改革、对外开放与技术进步的影响,中国企业经营环境表现出了新的特征与趋势。本文从复杂性、动态性、敌对性和容量四个环境维度,系统的分析了中国企业经营环境,进一步研究环境变化背后企业战略深思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转型 企业环境 战略思维转变

一、企业环境分析维度

外国理论界对企业(组织)环境的关注由来已久,学者们从组织与协作理论的角度(Barnard,1938),结构的角度(Bennis,1966),系统与权变理论的角度分别论述了企业组织将如何受外界力量的影响。而战略管理学派在发展中始终对环境加以重视,因为企业环境的定义是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

企业环境是一个多维度的构造,在横向分层的基础上,可以从不同的维度对企业环境进行描述与分析。已有文献在环境维度概念建构确立了复杂性(Complexity)、动态性(Dynamic)和对立性(Hostility)三个维度(Dess & Beard,1984;Thompson,1967),其中复杂性是指企业所处环境的利害关系的多寡,即企业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的数量以及同质化或差异化的程度;动态性是指环境要素随时间而变动的程度,包括法规制度、科技、及环境变动的速度与幅度;对立性是指企业所处的环境对于资源、市场等竞争。

当然,还有学者提出了其它重要的维度,最有影响的是Grove提出的“三维分析技术”即环境的动态性、复杂性与容量。其中环境容量(Capacity)的维度,是用来说明环境能够为企业发展提供资源支持和成长空间。所以本文综合了Dess & Beard和Grove两种环境构析策略,采取一个四维度的分析模型,对企业环境进行全方位的透视。

二、经济转型期环境影响因素

1978年我国政府开始逐步推动经济转型(Transition Economy)的改革,并一直持续至今。经济转型或称过渡经济,其核心内涵都是指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或者转型的过程,同时也具有经济体制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型的双重涵义。数据显示,1978年启动的“改革开放”政策点燃了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导火索,至GDP平均每年递增9.6%,同一时期世界年平均增长速度在3%至4%之间,而在这28年中,有将近一半年份的年增长速度超过了10%,人均GDP平均每年也递增8.3%。种种令人瞩目的经济数据都显示了中国在国内和国际间持续发展壮大的实力,其实在飞速发展的背后是一系列的改革开放措施的支撑,具体可分为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三项主要内容。

1.体制改革。通过体制改革从制度上使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并分三个层次展开。一是改革经济运转层次,重塑市场微观主体,构建与培育市场机制,完善宏观调控手段和法制建设;二是改革经济制度环境,如所有制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三是调整与经济有密切关系的其它宏观制度,如政治体制改革,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2.对外开放。通过对外开放,这个由封闭到开放的根本性转折,使我国融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分工,分享经济利益。开放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开始的,一是在贸易部门实行局部的自由化改革;二是通过政策与利益的重新调整分配,提高企业出口的经营绩效,鼓励与倡导各类企业实施出口战略;三是制约国家外汇政策,吸引外国投资进入中国。

3.技术进步与知识经济。通过产业技术、通用技术的优化升级,推动我国从农业社会发展到工业社会,并逐渐进入信息和知识经济时代。对于我国来说,由于诸多较为复杂和深刻的理由,在商业领域内,企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和能力是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所以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中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通过知识管理的策略获得所需的技术并将它们转化为竞争优势成为当今十分重要的课题。

三、中国企业的环境多维特征分析

过去中国经济转型的三十年里,上述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和技术进步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使得企业外部环境的特点和趋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因此本文结合环境复杂性、动态性、敌对性以及容量四个维度,构建了一个矩阵框架(参见下图)分析各个因素共同作用下企业存活发展环境的性质与特征。

1.环境复杂性。我国中央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衍生出了多种多样的组织形式,打破了原来体制中企业的同质性,使企业环境中的个体异质性大大提高。尤其是对外开放后,各行各业逐渐向外资开放,以及中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在进一步加大了企业异质性的同时,也转变了多数行业的集中度,加深了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环境因素之间的复杂性。

技术进步加快了技术扩散和知识传播,特别是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信息的爆炸式增长。企业面对大量信息,不仅没有削减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反而大大增加了环境的复杂性程度,为企业的战略决策的制定与实施提高了难度。

2.环境动态性。卖方市场直至90年代中期还在主导中国经济,但不久后,供求关系迅速实现了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企业所面对的消费者的消费心智模式和消费方式也随之发生了较大变化,消费者已不再满足于过去那种对商品基本功能的简单需求,而开始追求愉悦性、审美性等深层次的需求,并转变了过去消费的大众化,开始追求消费的个性化和独特性。企业必须转变短缺经济时代的规则开发不同消费者需求的产品或服务,变换产品设计和营销方式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从而使市场环境的动态性日趋增强。

品牌战略下畜牧经济 第6篇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 网络经济这种新的经济模式应运而生, 网络经济模式改变了消费者的消费观念, 同时也改变了企业的营销观念, 将直销从不可能变成了可能。网络经济模式的产生为中间商企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机, 同时也为中间商企业发展提供了一定契机, 如重新定位品牌, 注重品牌战略, 最大限度的提高客户满意度, 从而获得良好的发展。

1 网络经济模式下中间商的重要性及品牌战略

1.1 网络经济模式下中间商的重要性

所谓的中间商是指消费者和生产商之间的代理, 通过这个代理环节, 能有效地减少消费者、生产商之间的资源消耗, 降低双方的交易风险。21世纪是一个网络世纪, 网络的各种特性使得消费者可以直接与生产商之间沟通, 这就对传统销售渠道中, 中间商这一环节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危机。从交易成本理论的角度看, 中间商尤其必须存在的原因, 首先, 通过中间商能有效地降低交易成本, 提高生产商的市场占有率, 为消费者提供方便。在网络经济模式下, 生产商虽然能摆脱中间商, 直接为消费者提供销售服务, 但是生产商在与消费者进行交易时, 需要自己建设专有的销售渠道, 同时还需要建立相应的信息渠道, 这些成本算下来, 甚至要比中间商成本高。同时, 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构建相应的网络直销渠道需要很大的投入, 这无疑会增加中小企业的负担, 因此, 在网络经济模式下, 仍需要中间商企业。

1.2 网络经济模式下中间商的品牌战略

从本质上看, 品牌就是指生产商交付给消费者的产品特征, 品牌是生产商区分与竞争对手的标志。在网络环境下, 网络品牌比传统品牌更受欢迎, 其主要原因是网络品牌具有多样性、信息全面、个性化服务等特点。但是在网络环境下, 关于中间商的品牌战略还很少, 这就限制了中间商的发展, 因此, 中间商需要紧紧围绕产品、服务, 制定一套完善的发展规划及行动方案, 实施品牌战略, 这样一方面能更好的满足消费者需求, 另一方面还能增加中间商的经济效益, 有利于中间商的发展。

2 网络经济模式下中间商企业品牌发展战略

在网络环境下, 生产商的销售渠道更加多元化, 而中间商的渠道也更加全面, 在这种情况下, 中间商必须打造良好品牌, 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品牌是消费者对产品的直观认识, 中间商需要对竞争对手、消费者心里、市场环境等进行全面分析, 明确自身的优势, 制定能满足生产商和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品牌服务。

对于品牌定位, 中间商需要在以往的基础上, 制定新品牌策略。首先要以生产商品牌为主, 一般而言, 中间商是商品流动的代理环节, 通过生产商品牌, 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中间商承担的风险, 并且还不会受到生产商的制约, 这对中间商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其次, 中间商可以发展自有品牌, 这种品牌策略是在生产商品牌的基础上, 研发自己的品牌, 并且将消费者对生产商品牌的信任转换到对自身品牌的信任, 中间商研发自有品牌是生产商品牌附属品, 如乐峰网销售的产品不仅有生产商的沙宣、丹姿等品牌, 还有IMJ、Jplus等自有品牌。中间商发展自有品牌虽然能增加自身在市场的地位, 提高自身经济效益, 但是需要与生产商共同承担市场风险。最后, 中间商还可以以自身品牌为主, 全面打造自身品牌, 和生产商相比较, 中间商更了解消费者, 更能掌握消费者的消费心里, 中间商只经营自主品牌, 更能提高品牌影响力, 如耐克公司, 只注重产品的推广, 而生产环节完全由生产商进行, 这样耐克公司就能将更多的精力投入产品研发中, 使得产品市场反应更快。

在网络经济模式下, 中间商还需要注重品牌的传播和推广, 常见的推广方法有企业网站、搜索引擎、网络广告、O2O营销等几种情况, 其中企业网站是中间商在互联网上, 建设自己的网站, 以此为基础, 展示品牌, 并对品牌进行传播和推广;搜索引擎是采用合理的措施, 提高自身在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中的排名, 以此来提高网站的知名度, 达到宣传品牌的目的;网络广告是根据产品特性, 设置相应的广告, 在网络上进行宣传;O2O营销是将互联网与线下营销结合在一起, O2O营销能带给消费者真实的消费体验, 提高了产品营销的预测性。

3 总结

在网络经济模式下, 中间商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中间商必须抓住机遇, 积极构建品牌战略, 打造优秀品牌, 树立良好的形象, 充分发挥网络经济的优势, 以此促进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曼曼.浅谈网络经济下中间商企业品牌战略[J].商场现代化, 2014, (16) :132-133.

不确定经济时期下的经营战略 第7篇

使财务景象复杂化的是几个相互关联的因素, 这几个因素描绘了一幅萧瑟景象。在写本文之际, 股票市场在努力探底的同时, 每天仍在继续着巨幅震荡;我们第三季度的GDP缩水额发出了七年中最差的对比信号;而消费者信心降落到了41年来历史的空前低点。

能源成本波动增加了这种不确定性。从7月150美元/桶的峰价降到11月低于60美元/桶的谷价, 汽油预期将会稳定在低七十几美元/桶的价位。油价对经营、物流和客户需求的冲击很大, 价格的不稳定性使长期预测变得困难。

单独而言, 这些事项中的任一项都能考验生产商和分销商维持业务活动能力。而综合而言, 这些事项令企业处于一种极端压力之下。一些人认为这种压力比美国大衰退以后的任何时期都要严峻。

清偿危机给企业扩张带来了更严苛的限制。消费者的消费剧减使得商品价格一路下跌。此外, 消费的减少使得产品长期滞留在货架上, 流回到库存, 导致利润率下降;这些以前从未让企业感到如此窒息。复苏需要多长时间和什么代价这样的不确定性对企业重新布点选址和扩张计划施加了重压, 也在整个供应链中限制着企业发展。然而, 除了这些挑战之外, 还有房地产和布点策略可供许多企业选择以作为度过风暴的途径, 甚至是与同样受困的竞争对手相比赢得竞争优势的途径。让我们看看其中的一些:

售后回租策略:在紧缩的信用市场, 资金需要寻求稳定的投资。房地产业整体投资交易已经锐减, 但售后回租却比以前任何时候都要流行。这对那些信用等级良好但资金短缺的企业来说是个利好消息。

通过将公司自用房地产销售给外部投资者, 然后再以市场价格将同一空间租赁回来, 公司可以筹集到采购新材料和/或设备、扩张或增长所急需的资金。这些交易也可为卖主提供一个积极的即时收入影响, 能提供一个在资产负债表中消除非盈利资产的额外好处, 且可以将长期的处置风险转移到一个新的业主投资人身上。此外, 售后回租通常作为并购的一部分, 为投资人设置有利的债务条款提供了保证。

境内外包和近岸外包:对于许多公司而言, 一个有竞争力的投资方案意味着在客户基地更近的地方投资, 而不管那是在美国还是目标海外市场。

全球化正处于再一次的转变中———这一次是转向更加区域化。主因是全球劳动力比价总体上升、能源成本上升、交通拥挤、以及对远程运输带来的环境压力问题日益增长的关注。

对于在亚洲和欧洲营运但是主要服务美国市场的美国公司而言, 需要在象墨西哥和巴西这样距离更近但有竞争力的区域进行近岸外包布点的需求压力会不断增加。我们已经见证了一些为改善客服质量而进行的后勤部门与呼叫中心的遣返 (境内外包) 。为了能更好地接近和响应其美国客户基地, 大多数美国境内外包企业都不会采取将生产部门撤回的形式, 而是更愿意将新投资放在美国本土而非海外。虽然如此, 在这次的经济衰退中, 还是有更多的美国公司寻求在亚洲投资, 因为这是大部分增长的所在地。

合并:经济衰退会促使一些企业为维持竞争力而寻求更低的费用和提高效率, 而房地产投资组合是开始合并的合理所在。

奖励:不论何时何地, 聪明的企业在增加或保留工作岗位时都会考虑政府和当地的经济奖励政策。这些政策可使企业有效节约短期预支费用。一家企业的战略可能是通过利用研究经费或职业培训补助经费实现, 而另一家企业可能会更看重加工许可的获批或在基础设施、土地、房产购置、或道路、排水排污系统升级等方面得到的帮助。

可持续发展问题:新设施的选址, 特别是工业设施的选址需要长期的业务承诺。能源是一项重要的营业费用。不断增长的设施成本及温室气体排放方面的规定促使企业寻求使用诸如风能、太阳能和海浪能等可再生能源。

不幸的是, 由于资金来源有限, 高价能源计划已被叫停。为使绿色运动保持在正确的轨道上, 为激励能源生产与保护, 延长到期的能源相关税收及财政税收规定, 新通过的《2008能源改进及延长法案》对《国内税收法则》进行了修正。华尔街救市套餐包括了为购买屋顶太阳能系统的公司提供了一个8年的30%课税津贴延长期, 也为太阳能企业投资提供了一个8年的课税津贴延长期。这对于需要尽快而不是稍后开发有效的、买得起的能源替代品的可再生能源研发企业而言可谓是雪中送炭。然而, 为此类项目提供资金已经成为主要障碍。

非传统资金来源:全世界范围的经济衰退给全球企业的可选资金勒紧了裤腰带。跨国企业在这方面有优势, 因为他们可以在其经营业务所在地的一些数量在减少的海外银行成功借款。另一个选择是从台湾、沙特和中国等国家基金寻求融资。美国政府的一部分反应是缓解美国公司的贷款可供量状况和协助流动资金回流到金融体系。美国国税局近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大大增加在境外经营的企业从国外子公司调回资金而无需缴纳巨额税收的机会。

产业反应

一些产业处于近期高速增长的好位置。那些做得最好的产业包括能源材料、航天与国防、公共医疗卫生服务和政府部门。而一些数月前还被认为是未来投资的最热门产业突然来了个急转弯成了最差的。因油价突然下降而遭受重大打击的太阳能/光电部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也令其“与电网平价”的目标倒退了一大步。同样遭受突然衰退的还有基于日用品的出口商, 他们突然感受到了世界需求的全球性衰退, 以及随之而来的日用品跌价和美元增值的冲击。当然, 金融服务、建筑和汽车业是目前为止承受得最多的行业, 他们也被预期需要承受更多将要产生的损失。

这都意味着什么呢?

资本投资情况至少在2009年看来不尽如人意:政府与企业在处理需求下降、项目融资不足、成本日益增加和库存也在持续增长。我们可能处于金融危机的后期但却是一段长期经济减速的开端。复苏需要多长时间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四个方面: (1) 油价———从可接受性的观点看, 油价稳定在70美元/桶左右将是现实的, 而高于125美元/桶的价格将阻止经济复苏。 (2) 奥巴马当局——新总统必须与全球的政策制定者一起, 在通过设法合理降低抵押账面价值和适当实施经济刺激计划来解决金融和经济危机方面做出明智决策。成功与否将取决于危机起源的改革情况。 (3) 新兴国家的作用———新兴经济体应与经合组织 (OECD) 国家合作, 一起为国际金融、国际贸易与国际投资这个极端复杂的网络进行一些全新的现代改革工作。只有到那时, 客户需求和明智的长期愿景才会驱动全球经济向更可

浅谈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

陈志龙 (莆田市计量所)

摘要:加强企业能源计量管理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重要保障, 做好企业能源计量工作需要政府管理部门、行业协会和企业各界的共同努力。本文从配齐能源计量器具和健全计量检测体系两个方面论述如何提高企业能源计量检测水平, 提高检测数据的准确性, 强调通过有效使用计量检测数据, 为企业能源决策提供依据。

关键词:企业能源计量计量检测体系计量检测数据

1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1 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在发达国家的发展现状美国商业部指

出:“信息技术 (IT) 生产行业, 也就是计算机软、硬件生产者、通讯设备及服务提供者、计量仪器仪表生产者。”它把计量用工业仪表、电测仪器、实验室分析仪器, 以及相关软件也属于信息技术生产行业, 并把发展信息技术和信息产业摆在优先地位, 同时加大了这方面的战略性投资。分析数据显示, 1984年美国经济中81个工业行业, 测量活动为工业贡献的平均附加值为GDP的3.5%, 其中民用三表、石油化工、电信和电力等与计量密切相关的20个行业的计量投入占81个行业总投入的50%, 达800亿美元。美国商务部分析说:“仪器仪表总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4%, 但其对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的影响却达到66%”, 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日本科学技术厅把测量传感器技术作为21世纪第一位的发展技术。近年来发展迅速, 平均以20%至30%的速度增长, 成为亚洲测量传感器生产第一大国。欧洲发展最快的国家是德国, 其自动化测控仪器系统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欧共体第三个科技发展总体规划 (20世纪90年代) 将测量、检测技术列为15个专项之一。综上, 在发达国家, 通过能源节约与综合利用直接获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各行业都不惜把大量资金投入计量领域, 以期获得高额经济回报。企业能源计量管理工作在发达国家得到高度重视, 发挥了重要作用。

1.2 加强企业能源计量工作对我国的重要意义在我国, 石油

化工、冶金、电力等能源消耗总量较大的行业也一直非常重视企业能源计量工作, 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企业能源计量体制。能源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节能减排, 加强能源管理,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是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改善环境和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措施, 也是缓解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能源约束矛盾, 创建资源节约型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能源计量工作是节能减排技术改造不可缺少的前期工作。只有节能技术改造抓得好.企业才能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而节能技术改造的前期工作就是要对改造前耗能设备进行节能监测, 依据能源计量的数据做出评价并进行研究分析, 针对设备存在的能源浪费问题, 查找原因, 有的放矢地对设备进行节能优化和改造, 帮助企业掌握和了解耗能设备能源消耗状况, 找出企业节能潜力, 提高企业能源利用率。企业只有通过加强能源计量工作, 建立和完善计量管理体系与考核制度, 加大能源计量设备的更新和技术创新, 加强能源计量数据分析, 使能源计量管理精细化, 才能在节能减排工作方面取得好的成效。

能源计量工作是企业加强能源管理, 提高能源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 是企业贯彻执行国家节能法规、政策、标准, 合理用能, 优化能源结构, 提高能源利用率, 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保证, 是依法实施节能监督管理, 评价企业能源利用状况的重要依据。

2 提高能源计量检测水平

企业能源计量是对企业能源使用各环节的数量、质量和性能相关的特征参数进行测量和计算。如何提高计量的准确性, 首先必须提高计量的检测水平。配齐能源计量器具, 健全能源计量检测体系, 是提高计量检测水平的关键基础。

2.1 配齐能源计量器具是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基础能源计量

与节能监测、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分析是企业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的基础, 而能源计量器具是基础中的基础。如果企业没有合理配备能源计量器具, 能源管理部门就难以获得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数据, 对企业的节能监测、能源审计、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也就难以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统计, 从而无法为企业的能源管理和节能工作提供可靠、准确的指导方向, 可能造成企业能源严重浪费, 增加生产成本。据有关方面统计, 一般工业企业中, 计量测试工作占整个产品生产工作量的15%左右。在一些工业发达国家的高技术工业部门, 甚至高达50%以上。因此, 不少有见识的企业家都很重视企业计量工作, 舍得计量投资, 并取得显著成效。福建省众和股份有限公司以贯彻《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通则》为契机, 在生产线上配齐了能源计量器具, 健全了能源消耗统计台帐。通过准确的能源计量, 使公司节能降耗迈上新的台阶, 为众和获得福建省名牌产品作出应有的贡献。

2.2 建立健全能源计量检测体系, 提高能源计量检测水平计量

检测体系是为确保满足顾客、组织和法律法规的计量要求而必须的一组相关的或相互作用的与计量法制、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有关的要素。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 我国企业不但要在国内与跨国公司进行市场竞争, 而且要走出国门, 参与国际市场竞争。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国企业要按照ISO10012, 建立健全计量检测体系, 提高计量检测水平。英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2004年按照ISO10012的要求建立了计量检测体系, 并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的确认。公司严格按照体系运行要求, 每年坚持开展体系内审和管理评审, 通过体系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不断提升企业的计量管理水平, 计量检测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规范了公司测量设备和测量控制过程的管理, 加强了对公司能耗、物耗的全面监控,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3 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的作用

能源计量数据是企业能源计量工作的核心, 一切计量工作最终都是为了提供准确可靠的计量数据。能源计量数据, 是企业领导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 直接关系到企业能源工作重大决策。企业要对能源计量数据的采集、处理、使用实施有效管理, 充分发挥能源计量检测数据在生产经营、成本核算、能源平衡和能源利用状况统计分析等各项工作中的作用, 用科学、准确的计量数据指导生产, 通过量化考核发现工艺缺陷、管理漏洞和技术潜力, 及时加以改进提高, 把节能挖潜落到实处。

3.1 能源计量检测数据为企业节能降耗服务节能是我国发展

经济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1997年11月1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 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企业利用能源计量器具, 对用能设备耗能数

摘要:本文分析了不确定经济时期的企业扩张与增长困难的原因, 提出相关的见解。

低碳经济背景下企业转型战略研究 第8篇

企业低碳转型就是以战略转型为依托改变企业发展模式,是通过不断增加科技研发的投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清洁能源技术,优化产品结构,重构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但往往也是直接和间接浪费资源、损害环境的责任主体。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一国经济技术指标的落后,实质是企业技术水平过时;一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粗放,实质是企业发展模式高碳。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和金融危机的挑战,明智的企业正相继实施低碳发展战略。了解和认清低碳经济与企业战略转型的关系,实现企业的低碳战略转型,对企业的经营和国家的经济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 企业低碳转型的必要性

相对于欧美等国,我国现在仍处在以工业化为主导的发展时期,这决定了我国的高碳地位。过度开发水资源、矿产和原油资源,破坏自然植被和乱垦滥伐,使自然环境遭到了极大的破坏。长期以来,我国企业在追求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给环境与资源带来很大的压力。这是因为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比较粗放,能源、资源的消耗量巨大,利用效率低,导致环境污染严重,同时也给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因此我国企业迫切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低碳转型。

3 企业低碳转型发展战略

战略转型是我国企业在后危机时代的发展方向,以低碳经济推动企业战略转型是下一个经济发展周期的发展潮流和希望所在,这就需要所有的企业将高消耗、高排放的发展战略转变为环境友好型发展战略。企业通过将低碳经济的思维融入其经营战略中,提升企业价值,降低风险,增加收入,并建立强有力的品牌。

第一,促进企业的结构升级和发展模式转变,优化能源结构。对能源结构的调整就是要减少对石化能源资源的需求与消费,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及对煤电的使用比重,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这些能源往往清洁、无污染,有些甚至更为廉价,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氢能等。以新能源代替化石能源,清洁生产,有助于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低碳转型。

第二,坚持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高度统一,将节能环保纳入企业的战略目标。企业通过调整发展结构和发展目标,将片面追求利润指标转变为注重发展的科学性和平衡性。注重企业的经济效益与节能、环境保护相结合,在注重质的基础上,增加量的扩张,在发展的同时,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加强环境保护,为今后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加强节能减排工作,保障低碳经济的实施需要强化节能环保基础管理,跟踪节能环保新的法规政策,修订调整节能定额指标,完善节能环保基础管理制度,完善计量监测手段,强化节能环保设施管理,确保稳定运行。

第三,企业要重视低碳人才培养和使用工作。企业要低碳转型必须培养有创新思维、懂得低碳经济、有理论素养的高素质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队伍,要不拘一格使用人才,重视发挥人才的作用,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技术创新能力。

第四,发展低碳技术。低碳技术广泛涉及石油、化工、电力、交通、建筑、冶金等多个领域,包括煤的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与新能源开发、传统技术的节能改造等。企业须依靠科技进步,积极采用绿色能源技术、节能减排技术,改进高耗能、高排放的传统工艺,大力降低原材料和能源的消耗,实现少投入、高产出、低污染,尽量把可能污染环境的排放物消除在生产过程中,达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

第五,培养企业低碳文化,使节能环保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综合发展战略制定的向导。将“低碳”纳入企业文化当中,将“低碳文化”上升到企业战略高度,并据此指导制定企业发展的长期规划。倡导企业上下改变个人生活习惯和工作行为,为灾现低碳化切实努力。

摘要:低碳经济不仅是一种经济愿景,更是一项社会工程。企业“低碳”转型的目的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一种循环经济。只有让参与企业有效盈利,才能使整个低碳产业链健康平稳运行。本文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国际背景下研究我国企业转型的战略,提出了企业低碳转型的主要措施。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战略调整探析 第9篇

商场如战场, 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环境, 尤其在金融危机下, 很多中小型企业由于应对风险的能力较弱而被市场淘汰, 即使是大型企业, 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 也难以保全, 大量的大中型企业由于市场的萎缩, 产量、销量的骤减, 而导致财务资源的获取极为困难, 来不及进行战略调整转型而被迫破产倒闭。在这种情况下, 市场出现部分真空, 对在金融危机中存活下来的企业来说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会, 如果企业能及时调整因金融危机而采取的经济收缩的财务战略, 制定出有利于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发展的财务战略, 必定能在极度萎缩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从而获得快速的发展。

金融危机过后, 国家面对极度萎缩的经济市场, 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 如4万亿的投资、国有银行超10万亿的增量贷款、出口退税的政策实施、保增长、保民生等, 为企业的发展指引了明确的方向, 对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扶持作用, 此时, 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得到巨大的改善, 而且在一定时期内, 企业的发展都有着良好的外部环境。这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难得的发展机遇, 企业可以利用国家相关政策而实现自身的升级, 这就要求企业把注意力从原本的削减成本、维护现金流动安全上转移开来, 放眼市场, 抓住这次机会改进自己的技术, 为企业的长久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金融危机中, 由于市场受到巨大的冲击, 很多种类的资产都以低于正常价的价格大量抛售, 许多重要资源的价格跌入低谷, 现阶段, 这种市场冲击带来的影响还没有消散, 此时正是现有企业进行资产收购的最佳时刻, 是企业进行重组的不二机会, 如果企业想在金融危机过后的市场中占据领先的地位, 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要果断的放弃原有保守的财务战略, 在市场中获得先发的优势, 然后在金融危机结束后利用这些优势迅速成为市场的领跑者。如果企业现在继续保持稳健的守成态度, 就相当于放弃了一次令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良机。

基于以上原因, 企业必须及时对原有财务战略进行调整, 借助良好的有利于企业发展的经济环境、部分市场的真空以及相对廉价的资源迅速占据市场, 领先市场, 积极面对金融危机过后的经济发展。

2 关于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现有财务战略的调整策略

财务战略就是企业以实现企业战略, 增强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为目标, 在分析、研究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因素的基础之上, 对企业的全局发展进行的长期的、创新的统筹策划, 并确保这种策略正确执行的过程。财务战略是为企业战略服务的, 在企业战略管理中, 财务战略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由于财务战略决定着一个企业如何进行财务资源配置以及财务资源配置的去向, 直接影响企业理财活动的行为和效率, 因此, 企业在制定或调整财务战略的时候, 一定要仔细分析, 慎重决定, 财务战略的制定或调整必须科学、规范。以下是关于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对财务战略的调整策略提出的几点建议:

针对整体思维来说, 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对于财务战略的调整, 首先必须建立在企业现实状况的基础之上, 一切以企业未来的整体发展战略为主要目标, 借助于逆向政策选择的思维, 即选择与经济社会正常发展状况之下经济学分析所支持的各种公共政策和微观经济措施相反的各项政策的思路, 以经济环境改变之前的思维来进行企业财务战略的调整。现阶段, 经济全球化的速度不断加快, 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增多, 随之而来的各种不确定性也不断增强。如何才能够应付各种不确定性, 降低经济波动对经济活动的影响呢?这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对于非常规的经济波动, 一般常规的政策方法已经不足以应付解决, 而经学者们经过不同角度的分析、考虑, 提出了各种应付非常规经济波动的政策方法, 逆向政策也是其中对于制度安排的一种普遍的运用手段, 具体而言, 针对现阶段市场出现的真空现象, 企业可以采用应该处于成长期才采用的财务战略, 追加大量资本支出迅速抢先占领市场的空白点;针对现阶段各种资产资源低价的现象, 企业可以实施扩张性的财务战略, 扩大自身业务规模, 迅速收购低价的资产。总之就是运用逆向思维来考虑现阶段的市场经济问题。

在战略调整中, 企业所遵循的方向应该是将稳健的财务战略调整过渡为支出的战略。不再坚持金融危机初期维护现金流动的安全、财务收缩的策略, 而将之调整为支持战略调整、支持新战略的策略, 为新战略提供资源的策略。由于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过去, 现有企业的资源还是非常有限的, 因此在实现企业战略, 进行财务资源投入的过程中, 要把握两个方面的问题来进行财务战略的调整:一方面, 企业决策者要从观念上转变, 要把为了支持战略调整的必要支出视作企业未来的效益资产, 而不是一种成本费用, 从而敢于在采用新战略的理念进行资本投入, 保证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另一方面, 现阶段企业进行资金投入占领市场, 可能短时间内不会见到成效, 而是需要企业不断的资源资金支出, 企业在这个时期内如果要坚持新战略的执行, 就必须做好准备, 为新战略的实施做好充足的资源支持, 果断放弃没有效益的业务和收益不太可观的业务, 抽出资金来支持新战略的实施。

在财务战略的调整中, 企业不仅要注意当前的经济环境对企业发展有利的因素, 还应该注意到在这种环境中企业运营的潜在风险。金融危机还没有完全结束, 经济还没有完全复苏, 这种环境虽然有利于企业发展的机会, 但也要注意到企业现阶段发展面临的各种不确定因素;经济有了开始复苏的迹象, 各个国家为了激活市场经济而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和积极的促进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这就造成全球通货膨胀比预期大幅增加。面对这种情况, 国家政府必然会在一定时期内对现有的扩张经济进行调整, 收缩经济, 减少财政赤字现象。以上两种是对现有企业发展的约束, 面对这种约束性的因素, 企业在现阶段必须密切关注, 在财务战略的调整中, 对于财务支出要有一定的适度, 在资金安排和调度上要考虑好各种对企业有影响的因素, 进行资金投入时要为经济环境没有按照企业预期变化的情况做好充分准备。此外, 企业的决策者, 需要对当前经济环境的前景有着准确的判断, 现阶段, 企业需要对经济危机与经济复苏之间的过程以及通货膨胀与紧缩之间的转换做出前瞻性的判断, 根据预测趋势, 有效地进行企业结构调整和财务战略的调整, 以充分的准备应对各种不确定的风险。

3 关于企业财务战略的可持续发展

现阶段,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 企业的运营环境也在快速变化, 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要求。什么是企业财务战略的可持续发展?从财务战略方面来说, 企业在制定战略的时候, 应当充分考虑资源的消耗和环保问题, 企业在发展中, 投资决策应当符合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方向, 可持续发展理论强调企业应在经济增长中实现与人类社会及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从财务管理角度来说, 就是企业财务的可持续增长, 企业的可持续增长就是在维持现有财务结构的前提下, 可获得的最大销售增长。在不需要进行财务结构大调整的情况下, 可持续增长理论为企业追求销售增长比率最大化提供了可能。

如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及管理模式, 本文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路:在企业战略中, 以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理念, 以可持续发展的企业财务战略目标为出发点, 重视企业收益与风险的平衡, 在企业财务战略的各方面选择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模式, 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 确保可持续发展的财务战略的执行实施, 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4 结语

总而言之, 在现阶段新的经济环境下, 企业应该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战略, 果断抓住机遇, 使企业获得长足的发展, 为未来金融危机过后的市场领军地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并且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现阶段, 从全球范围来看, 欧美经济数据、G20峰会的声明以及我国政府实施的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治措施等种种迹象表明, 全球经济已经有了明显复苏的迹象。对于企业来说, 由于金融危机而造成的经济低谷时期已经过去, 因此, 企业针对金融危机而采取的应急财务策略也应该作出调整, 在研究企业内外环境因素的基础上, 对企业的财务活动进行全局性、创新性、长期性的筹划, 制定出与新经济环境相适应的财务战略, 以加强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中的竞争力。本文通过对新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发展机会及原有财务战略分析, 对现有企业在新经济环境下调整财务战略和制定策略的方向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环境,财务战略,调整策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琪.浅议现代企业财务战略[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 (11) .

[2]李萌.浅析企业财务战略管理[J].现代商业, 2010, (20) .

[3]王峰.基于核心能力的企业财务战略选择[J].今日财富, 2009, (12) .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绿色经济战略 第10篇

1.1 生态文明理念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 面对愈来愈严峻的资源约束、不断加剧的环境污染, 以及生态系统功能的逐渐退步, 必须严格树立尊重、顺应及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这一决定体现出党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思考, 对于未来进一步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

尊重自然, 是人类在面对自然、认识自然、了解自然、利用自然时应当坚持的基本态度, 旨在要求人类对自然资源抱有敬畏之情, 对自然界的产物报以尊重, 尊重所有客观存在的生命。有史为证, 人类在生产力较为低弱的时期, 更加尊重自然、敬畏自然、崇拜自然。近现代以来, 随着各项科技技术和理论知识的完善, 人们所拥有的改变自然的能力不断提高, 人类因此开始蔑视自然及其客观规律, 妄想以自然主宰者的身份凌驾于自然之上, 一味地向自然索取甚至掠夺, 借此满足自己的私欲, 最终使得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遭到恶意破坏, 环境恶化以及生态系统退化的速度逐渐加快。正视错误, 吸取教训, 只有了解自然、尊重自然、敬畏自然, 才能促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顺应自然, 是我们在与自然相处时应当严格遵守的条例, 要求人类在各方面顺应自然发展的客观规律, 行为处事遵照客观规律进行。自然界, 包括人类, 是一个完整的有机生态系统, 其本身具备自主运动、改进及发展的客观规律, 这些发展过程并不以人类的意志为转移。只有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顺应自然规律, 才能真正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类要对自然中蕴藏的各种客观规律作正确深入的认识, 借此减少由于无知而违反自然规律的后果。除此之外, 需要创建一定的制度和监督机制来对人类的各种行为进行制约, 减少由于明知故犯而出现的违背自然规律的后果。

保护自然, 是人类在与自然相处的过程中应当主动承担的责任, 要想真正做到保护自然, 我们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 在索取自然资源的同时承担起维护生态系统的责任。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资源, 从道义层面上来说, 人类也理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具体来说就是保护自然。

1.2 绿色经济理念

绿色经济是一种遵循市场导向, 以传统产业经济模式为发展基础, 旨在促进经济与环境和谐进步发展的新型经济模式。一定程度上, 它可以看做是产业经济在现代为了进一步完善地适应环保需求而最终产生的一种经济发展暂态。绿色经济和传统经济有一定的内涵差别, 以往的传统产业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往往会对自然生态平衡、能源作出一定的破坏, 从根本上来讲属于消耗型经济发展模式。现如今提倡的绿色经济则是旨在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进一步保护自然资源以及能源的一种经济发展方式, 从根本上来讲属于平衡型经济发展模式。

2 构建绿色经济发展观

2.1 以科学发展观为各项工作指导

科学发展观, 在实践过程中以马克思基本主义理论为引导, 具体可以看做是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念结合我国具体国情的产物。科学发展观强调的理论基础是我国尚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在此基础上, 具体地集合我国经济发展现状, 并合理学习和借鉴国外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和经验教训, 以此来满足新时代发展对经济模式提出的要求。科学发展观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理念, 以经济建设工作为发展中心, 在此基础上合理结合统筹兼顾的解决办法, 达成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以及人和自然的和平共处, 可以看做是能够实现经济、人口、环境协调共处的发展方式。

2.1.1 以人为本

严格执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在于解决经济飞速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人与自然无法融洽相处的发展阻碍, 从而促进人与自然以及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最终达成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 具体目标即是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 将所有经济工作的出发点以及切入点与满足人类的实际需求相结合, 从而促进人类的进一步发展, 为人类未来的生存和后续发展提供完善的物质性以及精神性的服务机制。以人类的发展为工作中心, 完善社会经济和环境改善的发展。科学发展将统筹兼顾作为实践操作的落脚点, 在已明确的科学发展观思维体系中, 科学技术发展程度以及社会生产力平均水平有极高的重要意义。

2.1.2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中的基本要求。要想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必须时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理念。遵照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要求, 从各个层面全面推动社会经济、政治以及文化环节的相互配合发展, 在此基础上, 促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部分的和谐发展。我们对全面协调可持续基本要求的认识和了解, 主要是在不断深入的实践过程中达成的。

2.2 追求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的内在统一

和谐社会的构成最先仰仗的便是发展, 发展是硬道理。想要达成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需求, 最为重要的便是正确处理两种辩证关系, 一是自然生产以及社会生产之间的辩证关系, 二是自然生产力以及社会生产力之间的辩证关系。具体来说, 我们可以借由科学技术的进步发展、新型产业技术的完善、产业结构的不断改进以及法制环境的不断改善, 来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的转型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 进一步提高能够适应自然与经济和谐发展的生产力水平。打造完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依赖能够良好运转的生态环境系统, 反对完全凭借人类的意志去支配自然资源。如果人类忽视以上观点的重要性, 将难以实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的和谐共处。要真正达成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以及自然生态间的平衡状态, 必须及时解决人口、环境、资源之间的矛盾, 坚持用科学发展来真正推动人类以及社会的全面发展。

2.3 实践绿色价值观及绿色发展观

近些年来,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 全球范围内逐渐兴起发展绿色经济的强烈趋势, 由此也产生了相应的绿色价值观。绿色价值观主要提倡将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人口与生态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 并进行综合考察以支持相应工作展开。绿色价值观主张主体与客体之间存在的是双向建构与反馈的联系。以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为例, 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 持续性地向自然索取各种生态资源, 以此满足人类在发展进程中的基本需求, 但又不仅如此, 同时人类需要对自然承担一定的保护职责, 使得生态环境能够更完善地实现自身价值。

3 全面发展绿色经济的有效措施

3.1 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

构建更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 加快形成区域广泛的碳交易市场, 进一步引导企业进行绿色转型。当前能够用来调控可持续发展的手段不少, 其中, 碳排放权交易是较为重要的一种, 更是我国能够用来改善气候变暖生态问题的一种有效途径。我国市场经济更倾向于法治经济, 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法律法规体系, 是有效保障其交易市场健康运行的手段。我国尚未就此项工作展开法律法规的制定, 因此, 政府应当以建设美丽中国为工作目标, 以尊重和保护自然为发展理念, 以促成生态文明机制为主要宗旨, 制定有一定高度、全局思维以及战略性思维的法律法规。

3.2 创建生态资源核算机制

建立具体的生态资源清算体系, 为更完善地进行自然资源管理提供有效的决策信息, 除此之外, 此举还可以为绿色经济战略的发展提供完善的基础。在自然资源总资产组成中, 生态资产是较为重要的一部分。由于其具备一定的复杂性以及变化性, 能够有效核算其资产的合理体系尚未成功建立。目前我国耕地逐渐退化、土壤污染加剧, 对此可以建立具体有效的生态补偿机制, 对土地进行完善的评鉴及登记, 再由国家进行组建专门的专家团队对土地进行定期检测, 对土地修复行为进行适当的补偿或者奖励, 为我国农业基础绿色转型提供全面保障。

3.3 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

完善生态环境监管机制能够为绿色经济的全面发展展开提供基础保障。建立专业的生态环境小组, 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工作重心, 对各个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专业全面的细致分类。加强与政府各级部门的沟通工作, 及时了解工作进展, 建立全面的生态环境预警系统, 全面地统筹安排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进展路线。生态环境的保护是一项综合性要求极强的复杂工作, 需要聘请专业的环境保护专家或者生态知识专家, 对有关生态系统的重要决策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评估和决断。除此之外, 监督机制还应为民众以及社会组织留有一席之地, 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民众的生态环境保护理念, 在此基础上保障民众依法享有对生态环境的知情权以及监督权。广泛深入地听取公众提出的意见, 建立多方共同监督的监管机制, 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全面深入的推进工作。

4 结语

现如今的绿色经济发展战略一定程度上预示了未来世界的经济发展走向, 其发展模式必定是绿色经济。绿色经济发展观指向的是从孕育到展开的进程, 因此, 绿色经济发展模式也必定是一个从孕育到展开的进程。自20世纪末至21世纪, 绿色经济发展战略已经逐步崭露头角。我国正处于生态环境以及自然资源皆被严重破坏的经济发展时期。除此之外, 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够完善、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科学技术水平不足, 环境污染问题愈来愈严峻, 因此, 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发展以及生态保护之间的矛盾日渐显露。在这种发展形势下, 我们需要全力探索新型的健康经济发展模式, 大力提倡绿色产品、企业及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坚持具有中国特色的绿色经济战略。进一步协调人口、经济、环境及资源之间的关系, 以马克思基本主义为行动指导, 全力发展绿色经济, 引导绿色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进程。

参考文献

[1]张剑波.低碳经济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 2012.

[2]乔刚.生态文明视野下的循环经济立法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 2010.

[3]于妍.生态文明建设视域下绿色发展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 2014.

上一篇:家庭乐事多论文下一篇:中等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