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率、效果和效益

2024-09-23

效率、效果和效益(精选8篇)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1篇

在教育教学论文中, 经常出现教学效率、教学效果和教学效益这三个词, 由于对其意义理解不准确, 经常用错词。

效率, 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效益, 是指“效果和收益”, 是效果与效率的集中体现, 如,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效果, 是指“由某种力量、做法或因素产生的结果”。

教学效率着眼点在于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数量和质量) 的多少。教学效果着眼点在于教学行为产生的结果 (学习成绩等) ;教学效益着眼点在于“收益”, 即, 明显的教学效果 (包括好的考试成绩) 和高的教学效率下产生的结果和收益。但需要注意的是, 因为教学是教师和学生双方的智力活动, 所以, 教学效率、效果和效益并不能准确计算或呈现, 只是抽象概述而已。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2篇

营运管理或供应链管理讨论的问题是营运效率和规模效益。一般说来,营运效率并不直接带来实质性的经济利益。特别是在大多数供应链都在强调其“快速反应能力”的情况下,我们注意到所为高营运效率在带来高客户满意度的同时也产生很高的营运成本。因而我们相信营运效率是帮助企业内外成长的手段,而规模效益才是企业真正盈利之道。

讨论:对于上述观点,我认为是基本是正确的,但也有部分补充意见:在市场竞争不同阶段下,营运效率和规模效益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一、在物质短缺的市场环境下,公司营运效率将决定公司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中国从78年改革开放,社会经济从物质短缺逐步发展到相对充裕的阶段;在物质短缺和信息相对不发达的阶段,一个企业的营运效率,直接决定了企业的盈利和生存。如各种手工作坊,一定是质量好、服务响应快速的小作坊能挣钱并逐步做大。

我一个同学,从01年开始,涉足灯饰贸易并在古镇开办工厂;公司从夫妻档开始,逐步做大,01到07年6年间,每年的收入都是翻番,目前产值已经超过一个亿。回想当年,他曾经告诉过我:只要你能快速拿到比人家漂亮的产品或者自己生产,就可以一个货柜一个货柜卖到中东,你就会挣得比别人多。

实际上,今天依然但依然有部分行业处于供不应求和一个非充分竞争的环境,如房地产。虽然经过08年的地产低谷,到现在,还是有不少小开发商存在,他们的取胜之道,在于对市场的快速响应,产品快进快出,只要不过分压货,确保一定现金流,就能在08年金融风暴中挺过来,并逐步长大。

当然,在这些年中,也有不少企业倒闭,基本上都是自己内部经营不善引起的。自然界中,基本规则是适者生存,在市场经济中也同样适用;因此,规模效益是企业盈利的基础,但不是所有决定因素。

二、充分竞争的市场经济环境下,规模效益是企业真正盈利之道:

公司存在的目的在于盈利,公司能存在并持续经营来自三方面:业务收入、净利润和现金流。因此,财务指标将决定一个公司是否能够盈利,是否能够生产。

而公司的人才、管理(治理)水平、技术和其他资源等,都是基础条件,但必须转化为产品,赢得客户和市场,转化为收入、利润和现金,公司才能生存和发展。因此,基础条件是基础,但不是直接决定公司盈利水平。

公司营运的基本衡量指标为营运效率,包括:质量、时间、成本和环境等四个主要维度。效率关注的是一个公司如何在尽量少投入的情况下,得到更多的产出。同样,我们可以认为,营运效率中,质量和时间影响客户和使用感知,再进一步影响市场,但成本直接影响竞争力(波特竞争理论:产品差异化和低价格)和市场占有率;因为,低成本将意味着高竞争力。一个公司,产品和服务是有一定成本的,降价是需要有基础;换句话说,低价格竞争是一个双刃剑,给市场带来高竞争力的同时,给自己公司带来“大”杀伤力。采用低价格竞争策略,前提是自我公司营运成本足够低,如沃尔玛“天天最低价策略”,核心支撑力量来自物流成本降低10%。

对于单独一个公司而言,成本由于构成的特点(归纳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部分),在产品和服务规模没有上去之前,成本无法大幅度有效降低,因此,效率对一个公司而言,是公司成长的基础,但通常不能带来直接的收益。

规模效益指的是产品和服务在规模效应上获得的收益,也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规模经济;

这里不讨论规模不经济的情况。因此,从成本的构成成分分析,规模效益将是市场经济环境下一个公司盈利的根本。

2007年8月底,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向上海证券报表示,三年内,国资委将根据利润水平、成本控制能力等因素构成的综合指标为中央企业排定座次。届时做不到行业前三名的,将被国资委强制重组。这种态度,也从侧面表达了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直接拼的就是规模。

三、集中化和电信企业的营运管理;

目前,中国电信市场仍然处于寡头垄断的阶段,有竞争但不算特别充分,但总体利润率已经较低,如电信为1.63%;联通为1.98%;相对而言中国移动利润率排名较高(500强第35名),但利润率不断下滑:从07的30%以上下滑到10年的16.25%;(摘自百度文库:2010年世界500强利润率排行);

因此,电信企业的经营和生产,将越来越重视营运管理;在这里,我们主要针对网络营运管理和集中化问题进行讨论。

电信公司的产品也就是服务,跟其他行业的服务一样,具有即时在线的特点,用户服务使用过程中,对质量(或体验)、故障等网络运行状况非常敏感,对于各种质量异常事件(如电话掉线、单通和质差等)发生可能会立即投诉。

由于电信服务上述特点,网络营运管理需要重点考虑:1)成本;2)质量;3)用户感知;另外,网络管理也涉及环境问题,这里不做讨论。

从集团公司的角度出发,集中化作为提升网络营运管理的战略性措施,早在2001年,集团公司已经提出,经过近10年的改革和完善,已经形成了以省和集团为中心的两级集中管理模式,并形成三化(集中化、标准化和信息化)的指导原则。外界对于中国移动的集中化管理,也给过较高的评价:

“通过实施集中化管理变革,中国移动建成了世界一流移动通信网络,保持了世界一流的网络质量,形成了领先的网络优势。最新国家对标结果显示,中国移动在网络覆盖率、网络质量、计费准确率等指标处于对标企业的领先位置,网络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8.4%;网络质量连续四年在对标企业中位居第一。”(摘自国资委文章《中国移动推行集中化管理,提升企业运营效率》)

下面我们将针对集中化如何提升企业运营效率上进行探讨。

营运管理(供应链管理)的本质在于:1)以最经济的成本将产品配送到最终客户;2)目标是减少商业的不确定性;3)本质在于提高产品的快速反应能力。

我们讨论网络营运管理,目标集中在网络运行成本、质量保障和客户感知提升,并就集中化和不确定性以及快速反应能力的关系进行讨论:

1、集中化和运行成本关系:

什么是集中化,“集中化是集中管理的核心。通过集中化,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最大限度的发挥资源价值。集中化主要体现在网络建设集中化、网络运行维护集中化和企业管理集中化三个方面”。

集中化直接影响是实现网络营运管理的规模效益。包括:

1)人员使用上的规模效益:主要体现在监控值班和开通配置的人员安排上;

这里已业务开通配置作为案例进行说明:在集中化之前,各个地市公司,都在本地设置业务开通配置人员,全省共近100人;集中化后,业务配置的职能主要集中在省网管中心资源配置室进行,所有人员数量约为34人;

业务开通历时也更可控、更稳定。

2)工具和支撑手段的规模效益:IT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的生产和管理支撑

范围和水平大幅提升;全省21个地市,信息化手段在集中化前各自开发和

使用,集中化后,基本实现统一的开发和建设,统一标准和流程,提升支

撑手段的使用效率,也提升全省维护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总之,通过实施集中化管理变革,中国移动从网络建设与运维等各个方面有效控制了经营成本,取得了明显的低成本运营优势。最新国际对标结果显示,2009年中国移动每客户运营费用为85.6美元,2005年到2009年,中国移动每客户运营费用整体控制较好,远远低于传统市场的电信运营商。

2、集中化和网络营运过程中的不确定性管理;

集中化,具有综合的功能,将降低网络营运管理中的“需求”不确定性,主要体现

在:

1)对人员需求的不确定性——故障处理和业务配置:网络故障处理,是网络维护

过程中一种常态和重要工作,分散维护就要求各个地市公司都要有相应数量的专家值班,确保对故障的及时响应和处理。集中化后,全省的专家统一安排,应对各地市的各种故障。从故障发生对人员需求的不确定性来看,确实大幅降

低人员的需求不确定性,提升专家处理故障的综合效率。

2)网络资源的集中管理和调配——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目前也是人口第一大

省,外来人口和流动人口数量巨大;省内经济发展也不平衡,两翼经济和珠三

角的经济差距巨大;因此,广东的网络存在巨大的话务潮汐:每年春节,珠三

角的用户大量回流内地和粤东粤西。因此,网络集中化管理,资源的集中管理

和调配,实现省内资源的动态调配,最大化匹配话务和业务的流动和变化。

3)备板备件的集中化管理——备件是网络维护的基本条件;故障的不确定性决定

了备件需求的不确定性;备板备件的相对集中管理,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提

升备板备件的利用效率。

3、集中化和和客户服务过程中的异常事件反应速度之间的关系;

客户感知为个体的体验,直接来自细节和个性化的认知;网络KPI很好,只是说明网络基本情况良好,但不能代表客户感知好。对于客户感知提升管理,重点在于我们对异常质量事件(如掉话、杂音、空错号等)的反应速度提升上。

集中化实现和强化了规模效益,降低需求的不确定性;但从另个角度看,人员和管理的集中化,和客户体验属地化之间的不匹配关系,决定了我们对通信异常事件的反应速度降低;对于故障处理的以及备板备件的调配中,也都存在反应速度的限制问题。

因此,我们在充分强化集中化优势的同时,我们必须针对反应速度提升,采取有效措施,才能真正我们达到通过集中化提升网络营运管理水平的目的。

对于不同的质量事件,我们采用不用的措施:1)已知质量事件,如掉话和质差等;我们需要提升绝对速度,并解决事件集中度问题。具体措施,部署信令监测和异常话单分析系统,通过IT化手段,解决事件的发生和集中度监控,并强化;2)未知的事件,如设备和终端匹配、全国各个地市设备匹配问题等;需要相对速度,能解决更重要,具体措施:整合全省专家和IT资源,共享案例,强化会诊;——省城的医生见过的病人比我们见过的正常人多;3)对于故障的反应速度,主要限制条件是专家驻点到现场时间;具体措施包括考虑设备和备板备件库相对集中设置,确保专家和备件到达故障设备的地点不超过2小时(和故障规范相关);同时需要提升网络容灾能力度。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3篇

一、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效益

效率与效益都是管理活动的目标,但两者的侧重点不同,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或者是在单位时间内尽可能完成更多的工作量,注重的是执行的过程,效益则是指某一特定系统运转后所产生的实际效果和利益,它反映了人们的投入与所带来的利益之间的关系,注重的是目标执行的结果。简单地说,效率要求的是正确的做事,效益则强调的是做正确的事。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率与效益研究,就是要求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工作要从资产购置、数据统计、信息反映等基础工作向降低购置成本、使用成本、优化采购方案,提高资产效益,减少资产流失损失等延伸,从单方的注重效率逐步向效率与效益并重,在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利用有限的资金保障人民银行各项业务的快速健康发展,逐步实现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率与效益的统一。

二、制约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率和效益提高的因素分析

(一)缺乏绩效评价体系,存在重效率轻效益的现象

人民银行不属于生产经营单位,固定资产是人民银行开展各项职能的物质条件,其产出收益难以量化,同时人民银行处于非竞争性领域,固定资产的购置、维修费用主要是国家财政资金,固定资产管理只考虑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缺乏绩效评价体系,这使得各级人民银行选择的大多是最能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方案,对被选方案是否也是最适宜的方案考虑的不多。最常用见的是在固定资产购置时没有进行绩效评价,未充分论证业务发展的实际需要、发展前景、设备的使用效益,缺乏长远的考虑,购置后很快就由于某项任务的完成而不再使用,或者脱离了单位的实际,因为不能适应新工作任务的需要而放弃,造成设备使用效益不高,闲置浪费现象严重。其余在方案选择中应该租用的选择了购置;应该维修的选择了更新;应该更新的选择了维修,这些都降低了固定资产管理的效益性。

(二)部分固定资产购置未建立标准,高标准购置的现象比较突出,整体购置成本过高

人民银行只对房屋类固定资产根据不同的级次明确了的配置标准,交通工具的配置按照国家行政事业单位的相关标准执行,对其他固定资产的配置缺乏统一的标准,这造成了有些行、有些部门在固定资产配置中选择高端、高配,一味追求“超前”、“高标准”、“多功能”,固定资产的相关性能远远超过了业务处理需要,整体购置成本过高,但资产整体利用效率却不高,有的行甚至随意乃至盲目购置,造成了资金的浪费。

(三)缺乏有效的共享共用机制,存在重复购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现象

一方面目前各级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的各级行管理下的处(科、股)负责制,这种管理方式强化了固定资产的单位或部门占用观念,弱化了资产的共享共用机制,另一方面随着一些大型或临时活动的开展,各级行都根据需要购置了一些使用频率极低但又临时急需的资产,这些资产往往在活动结束后就不再需要,一些行购置了闲置,一些行又重复购置,造成了部分固定资产的闲置,利用率不高,极大的浪费了资源。

(四)使用过程管理力度不够,重购置、轻养护,部分固定资产快速老化或提前不能使用

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采取分工负责的方式,会计财务部门是综合管理部门,注重的是固定资产的价值管理,财产管理部门负责实物资产的管理,财产使用部门负责财产的使用。但从整个固定资产管理的实际情况来看,强调的较多的是财产价值、实物的管理,对使用过程的管理较少,固定资产管理重购置,轻使用现象突出。有些行只热衷于添置新设备,对于正在使用的设备保养和维修不到位,造成设备快速老化;有些行在使用管理中没有落实到个人,责任人的权责不明晰,造成了有些设备过度使用或长期不正确使用,造成了设备的提前报废。

(五)处置时效性差、方法落后,造成了固定资产闲置浪费严重

人民银行对固定资产的处置权有明确的规定,这保证了固定资产的安全完整,但也同时造成一些闲置和利用效率不高的资产无法及时地进行处置,很多闲置但有使用价值的固定资产,只能闲置到报废期后做报废处理,实物虽然没有流失,但使用价值却白白随时间流走。

三、提高人民银行固定资产管理效益与效率的对策建议

(一)建立绩效评价体系,增强固定资产管理中的效益

构建固定资产效益评估机制,建立固定资产购置、使用、维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合理的科学的效益评估办法,对固定资产管理中的购置或租用、标准高或低、更新或维修、报废或变卖等多项管理内容采取多种选择方案中进行效益优选。在固定资产管理中处理好改善与提高、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关系,既突出重点,又兼顾一般,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最能发挥效益的地方,让人民银行的固定资产管理既正确做事,又做正确的事,兼具效率和效益。

(二)建立固定资产的购置标准,合理配置资产

按固定资产类别采用多指标、多体系,合理科学的确定固定资产配置标准。如办公设备按人民银行分行、省会中支、地市中支、县支行的级别建立固定资产的配置标准,明确办公用机、打印机、复印机及笔记本电脑及其他办公设备的型号,人均配置的数量;发行机具按各级发行库的库容、业务量建立配置标准体系,明确不同级别的发行库配置资产的种类、标准。同时建立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固定资产配置标准的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进行处罚,严格按照标准进行固定资产购置的则予以奖励,促进各级人民银行合理配置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管理效益。

(三)整合资源,建立共享共用机制;对部分使用频率低又必须配置的固定资产采取集中配置资产,调配使用,实现固定资产的共享共用

创新固定资产管理理念,深入挖掘现有存量资产的价值,特别是注重部门之间的资源整合,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手段,促进部门、系统内部的资源共享共用,有效地盘活大量闲置固定资产,提高固定资产的利用率。对于大型活动和临时需要的资产可由上级行统筹协调集中采购,使用单位办理借用手续,借用到期将资产交还,解决重复购置和闲置浪费等问题,提高资产使用效率。

(四)建立健全固定资产动态管理使用维护制度,尽可能的增大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

一是将固定资产管理应贯穿于固定资产使用的全过程,从固定资产的投资决策开始进行全程管理,涉及采购、使用、维护、财产清查、报废等各个环节,都要有科学的管理计划。建立健全包括使用登记、保管、安全防范、损坏赔偿等内容的固定资产使用维护制度,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二是将固定资产的使用直接落实到个人,由使用单位对使用人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固定资产做到使用登记、精心维护、妥善保管,对于损坏资产造成损失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

(五)加快资产处置的时效性,在及时资产评估的情况下加大资产处置力度,提高资产运营效益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4篇

靳俊友:有效教学, 打个比方说, 比如掰玉米。比什么?第一看谁掰得快, 第二是看谁玉米掰得多, 还有就是看谁受的伤少。在有效教学中提炼出三个词:效率、效益、效果。效率高就是学生学得快, 单位时候内学的内容多, 掌握的知识扎实。效益大就是方法得当, 全员参与, 全城参与。效果好就是学生兴趣难, 学习是一种快乐。这节课如果是有效的, 一个是他学得快, 一个是收获多, 再一个就是感觉好。所以课有效没效, 最后就是看学生感觉怎么样……我们有一个模式, 就是教师备课首先是呈现这个目标, 然后就是问题预设, 第三个是知识铺垫, 第四个是解读教材, 第五个是补充练习。也就是说老师在新课程下比原来备课下的功夫要大, 关口向前移, 在备课上和讲课上下功夫, 这样才是有效课堂的前提。

比如知识铺垫, 学生总是有疑问的, 老师把这一节课讲的内容, 新知识、所需要的知识呈现出来, 有的学生忘了, 看一看, 这样他复习一下旧知识, 让新旧知识相联系, 为学习新知识打下了基础。还有就是学生在课堂上要阅读理解, 就是要自学, 核心就是学生要有自学。还有就是交流, 你有什么问题, 我有什么问题, 相互之间把问题都展示出来, 合作。再有就是把问题展示出来, 比如我犯的是什么问题, 以后大家注意一下。如果这些还不会, 教师再点拨、再引领, 这样老师就少讲了。刚才周校长讲, 老师在新课程当中的责任更大, 但是老师原来都是讲得滔滔不绝, 觉得是一种精彩, 那现在不让他讲他不习惯。我跟他讲, 开车是怎么学的?开车是哪一个教练讲会的, 都是自己练出来的, 能力是练出来的。课堂也是如此, 你讲得多, 差生面就大, 你叫学生去展示, 自己教自己的同伴, 这样更容易接受……这个课堂有效必须学生动起来, 效果才能好起来。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第5篇

【关键词】职业指导;高校;就业形势。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劳动力资源丰富,而总体的就业市场范围有限,,从经济学角度看,是因为劳动力资源的产出过剩,经济市场的需求与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呈现供大于求的局面,必然导致部分劳动者就业困难的现象,就业问题自然就出现了,想要促进高校毕业生顺利就业,开展职业指导课程是各类高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你要手段之一,如何提高职业指导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关键。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我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拥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这对于之前的小农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分有利的,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发展,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大量劳动力从繁杂的事务中解放出来,机械化和人工智能有效的完成了人们的工作,社会对于劳动力的需求自然没有那么紧迫了。就业岗位的有限加上现代化水平的提高,使得我国总体的社会劳动力供大于求,劳动力资源过剩,这些过剩的劳动力中就包含了大量的大学生。虽然大学生学历高,掌握的知识丰富,但是现阶段的就业市场已经趋于饱和,新的就业岗位有限,大学生面临的竞争激烈,总体就业形势还是很严峻。

二、影响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

1.不正确的就业观下的就业不畅

高校学生接受了高等教育,他们对于未来工作的薪资期望值普遍较高,而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经验又很缺乏,因此,在选择就业时,高期望值和低实践能力让他们在聘用单位眼里多是眼高手低,初出茅庐的新人,面对激烈的社会竞争,未必能尽快融入适应。很多大学生得不到就业,并非是无业可就,而是他们对于工作过于挑剔,他们认为自己是高材生,掌握的知识自然比那些初高中毕业的人要多,薪资待遇却不如他们,因此,他们很难接受自己作为廉价劳动力,错误的就业择业观让他们对于就业诸多要求,当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干脆放弃就业,这样的好高骛远心态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大主要问题。

2.地区经济发展状况影响下的就业结构失衡

由于地域的资源以及地理特征等因素,造成了我国东西部和中部这三大地理区域的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中西部相对落后。经济发达地区资金待遇高、各项配套设施比较齐全,而且就业机会多,在这种情况下,人口大量向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聚集,大量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汇集,导致东部地区劳动力资源过剩,就业竞争激烈,就业压力大,很多大学生在东部地区找不到向往的岗位,但又不愿意前往其他地区就业,导致我国的区域就业结构失衡,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占据比重较大,中西部地区就业不足,人才匮乏,经济发展缺乏人才动力,更难实现快速发展,使得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3.市场经济动态分析不足,专业设置与经济社会难以对接

当前我国一方面面临着大学生就业难的严峻局面,另一方面,很多高新尖端行业发展人才紧缺,出现这样的原因是因为经济社会市场需求信息和大学专业设置不对称,学校专业的设置没有根据市场动态趋势适时进行调整改革,大学的专业设置没有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多年来一尘不变,没有根据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合适的人才。此外,我国的产业结构发展也很不合理,不利于大学生就业。当前我国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多是劳动密集型的加工生产行业,对于人才知识素养的要求不高,而对于高新产业的发展不足,导致人才结构难以适应产业结构,大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岗位,才能得不到有效发挥。

三、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的几点措施

1.提前开设职业指导课程,提高职业指导效果

目前我国高校的职业指导,一般只是在大四阶段,高职学校也是在学生临近毕业前才开展的,显得比较仓促和紧迫,短时间或是几节课的职业指导根本不起多大作用,发挥不到职业指导应有的效果。因此,要想做好职业指导工作,应该更早的将职业职业课程融入学生的课程学习,让他们更早的意识到就业问题,找准就业方向,应对就业难题,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为将来的就业做好准备。具体来说,学校在小学、初中、高中以及大一时期都可贯穿职业指导教育,以大一的职业指导为重点,在未来的思念大学教育中,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学习生活。南开大学非常重视就业指导,早在大一的时候,就开始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就是公共选修课。这样对学生来说,他们从一进大学就有这个意识了,培养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另外,学校还开展一些活动,比如像就业指导月,给学生进行职业能力的测试;成立英才俱乐部,让学生锻炼自己等等,这些方面的指导还是很多的,对学生就业意识、就业观念的培养比较有好处。南开大学将就业指导贯穿整个大学时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帮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多年来,南开大学的毕业就业率都在全国排名靠前。

2.创新职业指导形式,提升职业指导效率

大多数大学的职业指导课程还是离不开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老师讲,学生听,效果不佳,而且对于就业指导的不够重视,缺乏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很多学生甚至不去上就业指导课程,这样的课程形同虚设,难以发挥理想效果。因此,学校要加大对于就业指导课程的重视,聘请专业的就业指导老师,为学生作专业的讲授。另外,还要创新职业指导形势,利用更多的教育形式提升职业指导的效率。

江南大学商学院企业家辅导员、远东控股集团首席行政官周东佼走进2012级金融班课堂,为即将步入职场的同学们讲授了一堂精彩的就业指导课。指导课结合实例引导同学们步入职场后如何保持正面情绪,他指出人只有不断阅读、不断学习、不断提升自我才能从内心深处展现出自信,从而在工作中提升气场,保持正面情绪。据了解,为帮助大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提前做好就业准备,自2014年起,江南大学商学院创新课堂教学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管理优势、经验优势、资源优势,邀请企业家辅导员走进“就业指导课”课堂,协助学院进行大学生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将大大提高职业指导的效果和效率。

3.正确分析经济市场,实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的吻合

2015年,我国经济下行压力依旧较大,结构调整仍然面临诸多难题,国际经济复苏进程缓慢,发达国家及新兴经济体的外贸需求疲弱影响我国出口增长,这些因素都将对就业构成威胁,有可能引发新的失业问题。而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将带来更多新增就业机会,国家对创业创新宏观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促进就业政策的逐步落实都将对就业产生积极影响。

近年来,我国劳动年龄人口数量和比例持续下降,2014年15-59岁人口同比减少了371万人,所占人口比例进一步降至68.0%,分别连续第三年和第四年下降,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动力就业的矛盾。但是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已经造成我国就业总人口增速的放缓,而作为要素投入的劳动力数量的减少将对经济未来的长期增长形成制约,反过来影响就业的增长[3]。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与经济增长率保持了高度的相关性,波动趋势基本一致。自2010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达到1365万人的峰值后,经济增长率也开始下降。2014年我国城镇净增就业人数仅为1070万人,预计2016年仍将延续这一趋势。

针对我国高校专业设置与人才市场需求的严重不对称现状,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应该将就业市场分析作为前期的准备工作内容,根据对于相关数据的收集调查和论证,探究就业市场的未来发展动向,从而调整学校的专业设置,培养符合现代社会人才市场需求的新型人才,这对于学校学生就业问题的解决有着根本性的帮助。

四、小结

面对我国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形势,职业指导必须发挥高能、高效作用,而我国很多高校的职业指导课程和工作开展的实际效果不佳,各学校应该意识到职业指导工作的不足,抓住重点,结合形势,不断改革创新,突破发展,发挥职业指导更大的效果和效率。

参考文献:

[1]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S1:189-192.

[2]何建华,刘煦.大学生职业指导服务的现状及其需求分析——来自广东省4所高校的调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03:94-96.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6篇

评判公司业绩的重要指标是公司规模, 公司规模扩大意味着可以更快成为行业领导者, 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和获得更多的市场话语权。在经营者看来, 公司规模扩张的基础是公司业务持续增长, 从投资者的角度来看, 公司持续增长依靠的是超过资本成本的资本回报水平。因为资本回报率是由公司净利率和周转率共同决定的, 本文认为企业能够持续增长, 依靠的主要有两点:一是有足以弥补投入资源成本的产出, 有较高的盈利水平;二是能够支撑持续投入的能力和空间, 有较高的周转效率。

决定企业盈利水平的是产品和服务, 决定企业周转效率的是管理水平和营销能力, 公司产品和服务质量、管理和营销水平受技术水平、人员素质、市场环境和资源投入等因素影响, 在其他影响因素不变的前提下, 资源投入数量越多, 能够提供的产品、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越高, 但受市场环境和行业竞争的制约, 利润率会出现增长瓶颈和极限;而资源投入造成的资产规模扩大, 使管理和营销难度增加, 公司周转效率也会下降。

随着资源投入量的逐步提高, 公司的资本回报率在快速上升后会逐步缓慢下降到一个稳定的水平, 本文作者认为公司的“规模”和“增长率”之间存在类似于物理学中“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 在同样一个外力作用下, 质量小的物体加速度更大, 物体可以达到更快的速度。企业经营水平和管理能力作为外力, 推动公司各项生产、管理、营销活动, 公司规模越大, 推动的难度越大, 利润率和周转率提升速度越慢。所以, 有的公司会剥离、出售或者关闭非主营业务, 缩短业务链、缩减资产规模, 以维持利润率和周转率, 保证资本回报率水平, 实现持续增长。

二、公司资源配置体系的构建

公司资源配置的水平决定了资本回报水平, 文中下述从资源配置数量、结构、时点、形式各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保证利润率和周转率均最大化的资源配置体系。

(一) 资源配置的数量

决定公司投入经营的资源数量由能够取得的资源数量和需要资源投入的项目共同决定, 前者大于后者存在周转率风险, 后者大于前者存在盈利风险, 都会造成资本回报水平的降低。两者的关系就是资源的供需关系, 具体内容和过程如图1所示。

测算公司所需资源数量, 从公司的经营、管理活动入手, 包括所有商品生产和服务提供、支撑经营和保障营运的必备要素, 通过以上测算确定公司的资源需求。再根据公司所能获取的资源途径, 测算公司最大资源供给量, 然后根据经营活动重要程度配置各项资源, 由于公司能够获得的资源不一定能完全满足经营、活动所需, 就存在资源配置结构的问题。

(二) 资源配置的结构

有限的资源不能完全满足所有经营、管理活动的资源需求, 而公司内所有部门都追求资源最大化, 生产部门资源越多, 商品和服务产出越大, 但效率可能会下降;销售部门、管理部门资源越多, 公司周转效率和营运能力越高, 但利润率可能会下降。

虽然利润率和资源投入是正相关的关系, 但控制活动 (管理) 是个的非线性结构的支出, 控制系统的支出会更快地消耗边际利润, 企业的周转率也会快速下降。资源配置结构的重要目标, 就是根据利润率和周转率与资源投入量的不同线性关系, 促使利润率与周转率的共同效益均达到最大化 (图2中“公司整体资产回报率最高区间”) , 使资本回报水平达到最佳。由于生产、管理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 除了合理的资源配置结构、还需要合理确定资源配置时点。

(三) 资源配置的时点

公司受市场环境和业务性质的影响, 经营活动存在周期性, 在一个经营周期内的周转率和利润率上下波动, 若是无差异的一次性投入资源, 公司的总体回报率水平也将上下波动, 资源配置引导经营, 控制盈利水平、营运水平的功能大大降低。控制资源配置时点的重要功能是根据经营周期控制资源投入生产环节和管理环节的进度, 根据公司当前的盈利水平配置管理活动的资源, 或根据周转率配置生产活动的资源。

从图3可以看出, ①、③区间是公司利润率水平持续增长, 水平较高的两个阶段;②、④区间是公司利润率水平持续下降, 水平较低的两个阶段;在全年资源投入量一定的前提下, 公司应根据经营周期性差异化的投放资源, 比如在①、③阶段大量投放资源、提高资源占用量, 而在②、④阶段快速回收资源、降低资源占用量。通过不同时点的不同资源配置, 调节利润率和周转率的运行情况, 以保证公司整体回报率在一个高位持续稳定运行。资源配置的时点问题解决了何时投放资源以及投放多少资源的问题, 但这对资源投放和回收的要求较高, 以什么样的形式来投放资源可以促使资源快速进出经营、管理活动涉及到资源配置形式的问题。

(四) 资源配置的形式

资源配置形式的选择类型有很多, 包括对固定资产投入和营运资本投入的选择, 对长期资产和短期资产的选择, 对权益资本和债务资本的选择等等。同样的资源数量因为资源形式的差异, 对公司经营业绩的拉动有不同的效果, 特别是资源进入和退出的灵活性和资源投入经营后的收益性两方面最为明显。

比如当产能不足的时候, 公司既可以选择生产设备投入, 增加自身产能;也可以选择外包成本投入, 借外力弥补产能不足。但二者对公司收入和毛利率的作用不同, 前者对收入的拉动速度低于后者, 但对毛利率的拉动程度高于后者。而当市场需求下降的时候, 前种资源投入方式难以快速退出, 负向拉动利润率和周转率, 而后者资源投入方式灵活进出的特点, 又有利于根据市场环境调整公司的利润率和周转率。以资本性支出在资源配置中比重为例, 说明如何从“灵活性”和“收益性”两个方面决策资源配置形式。

从图4可以看出, 随着公司资源配置结构中资本性支出的占比提升, 收益性逐步提升, 但是公司资源进出的灵活性会下降, 公司最佳资源配置的形式就是决定资本性支出这类长期资产在公司资源配置中的占比, 以使“灵活性”和“收益性”均达到最大的状态, 正如图4中“A”点就是公司最佳资源配置形式。

三、结语

资源配置“效用”关注公司盈利水平, 资源配置“效率”关注公司周转效率, 资源投入推动收入、利润增长, 也增加管理难度, 推升管理成本, 降低利润额和周转效率, 这是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用”矛盾关系的必然产物。如何合理的配置资源, 如何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促进价值提升的作用, 如何把握资源配置的“效用”和“效率”的关系, 是研究盈利水平和周转效率如何达到最佳状态的重要命题, 通过上述对资源配置数量、结构、时点和形式的探讨, 期望对如何通过配置资源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营运能力有所裨益。

摘要:公司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在于超出资本成本的资本回报水平, 资本回报水平集中反映了公司经营的效益和效率, 净利率和周转率是衡量效益和效率的主要指标, 也直接决定公司资本回报水平, 所以, 衡量公司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标准就是其对净利率和周转率的影响。本文从资源配置如何支撑、影响和推动公司发展的角度, 分析资源配置工作对净利率和周转率的影响程度、原因和效果, 并从数量、结构、时点、形式四个方面探讨如何构建利润率和周转率最优的资源配置模型, 期望对如何通过配置资源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和营运能力有所裨益。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7篇

1 要对高校行政管理工作思路予以创新

对高校行政管理而言, 优化的管理能充分发挥各行政部门的职能, 会使学校各方面工作协调地运作起来, 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并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为达此目的, 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抓准角色, 转变观念, 以人为本, 以生为本。抓准角色就是要明确行政管理在高校中的服务地位, 增强服务意识, 这是高校行政管理实践的灵魂, 也是对高校未来行政管理模式和管理实践的一种定位。而“以人为本”的观念具体延伸到高校行政管理工作中, 是指以正确的和谐理念为指引, 在管理实践中坚持以沟通协调为纽带, 坚持以人为本, 营造融洽的人际关系, 协调各方面的利益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和社会发展相和谐为目的。

第二、精简高校行政机构, 建立科学的行政管理规章制度。高校内业务相近、管理职能相似的部门应进行有效整合, 严格定编、定岗、定员, 建立相应的健全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 健全规章制度建设, 依章办事。

第三、注重部门间的沟通和信息传达。目前, 高校很多部门只完成分内的事, 对于无明确分工的工作, 互相推诿, 刻意避免遇到部门交叉的事。这导致难以整合整个学校的资源, 导致资源缺失和浪费。因此, 需要各部门都有大局观念, 从全局出发, 不能为了自身部门利益而损害学校整体的利益;需要部门间进行有效果沟通, 强调沟通的目标明确性;再是强调沟通的时间概念, 沟通的时间要简短, 频率要增加, 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沟通的目标。

第四、转变管理方式和方法, 实现管理工作网络化、自动化。目前高校在办公网络和校园网的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 大力推进系部办公室自动化建设, 提高办公室工作人员的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应用和办公自动化水平, 普及教务系统、管理系统的应用, 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转变办公室的工作方式, 毫无疑问对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加强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共享十分有益。

第五、加强行政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不断完善领导体制, 另一方面完善聘用考核制度、合理选拔优秀人才。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强、业务能力精、年龄与知识结构合理的行政管理队伍, 是高等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需要。

2 要大幅度更新行政管理理念

新时期高校行政管理者应当树立如下几个观念:

第一、由重职位转为重岗位。在实施高校行政管理过程中, 所有行政管理者, 应是职位与岗位相称, 而不是岗位与职位一致。对行政管理岗位的职责、权利和义务要进行严格界定:要引入竞争机制, 按岗择优聘用合适人员, 并实行以岗定薪, 优劳优酬的分配办法。

第二、由重资历转为重智力。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新时期, 行政管理的知识含量会越来越高, 正在向智力和技术集约化力方向发展, 行政管理者不但要更勤奋地工作, 还要更聪明地工作。

第三、由重权力转为重能力。在环境多变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自主办学, 并随着高校行政管理系统本身价值观、法论的发展, 高校行政管理者必须不断加强学习、提高素质, 努力具备实施依法治校的能力;具备建立有效机制, 调动员工积极性, 民主办学的能力;具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行政管理的能力。

第四、由重机关转为重服务。提高必须通过深化改苹, 建立起以服务为导向的精简高效的行政管理机构和运作机制。

第五、由重权益转为重效益。行政管理者应以效益求发展, 以实干求进步, 管理者个人权益的获得应以其对行政管理效益的贡献为标准:通过岗位职责界定, 加强工作考评促使管理者“诚实劳动”, 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益。

第六、既重数量、更重质量。行政管理者应当树立质量观念, 制定合理的质量标准, 据此下达任务和对管理工作进行考核。行政管理工作还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合理确立校 (系) 两级管理的目标和任务。高校行政管理创新中还有许多重要的观念, 如依法行政、校务公开观念等等。

3 在行政管理层实行绩效管理。

管理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绩效管理亦是如此;而绩效沟通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 将高校行政管理的绩效管理持续改进;绩效问责作为对绩效管理整个项目的监督, 更是整体提升了高校行政管理的整体水平。

在行政管理层实行绩效管理, 一要力求做到服务第一, 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服务理念;二要搞好绩效动态管理, 如对高校教师的绩效评价不仅要注重过去所取得的成绩, 更要注重对现状和未来能力发挥态势的考察和分析, 以更好地促进高校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三要做好绩效沟通, 建立沟通制度, 建立开放式的绩效沟通网络;四要实行绩效问责, 以绩效为核心, 对高校权力进行监督以及对过失权力进行责任追究;五要保证持续改进, 绩效管理的非连续性问题多有发生, 改善这一问题的具体措施就是改变原有的工作思路, 用继续改进的原则将绩效管理设计成一个动态的开放式的工作环, 来实施绩效管理, 以使得高校行政管理水平获得不断地提升, 而不是阶段性提升。

综上, 我们如果努力创新工作思路, 转变管理观念, 并辅以绩效管理等措施, 提高高校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效益将大有希望。

参考文献

[1]赫尔曼阿吉斯著:《绩效管理》,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年出版;

效率、效果和效益 第8篇

1 弯管流量计的应用

1.1 弯管流量计的原理

与传统流量计相比, 我们可以得知:弯管流量计实际是一种压差流量计, 其本质和传统流量计是一样的。但弯管流量计压差的产生又与传统的不甚相同。传统的流量计的压差依靠节流装置来产生, 当流体流经节流装置时, 如阀口、通道、通流截面变化等, 由于流体的流速和方向均发生变化, 因此产生涡旋, 导致压力损失而产生压差。弯管流量计的理论基础是人们通过求解弯管内的流体微分方程得到的, 又通过实验、模拟的方法对弯管流量计进行了完善, 使其能够实用化。当流体经过弯管处时, 弯管内侧速度增大, 外侧速度减小, 根据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得到的伯努利方程可知, 同一截面速度的不同便会造成压力的不同, 在内外表面就会形成压力差, 这种压力差在角度为45°处达到最大。如图1所示。

经研究表明, 截面处的平均速度与压力差的平方成正比, 同时分析速度与弯管内径和弯曲半径的关系。可得45°截面处的如下关系式:

其中:v是流体速度, m/s;D是弯管内径, mm;α (R⋅D) 是流量系数;R是弯曲半径, mm;ΔP是45°处内外压差, Pa。

1.2 弯管流量计的优势

由于弯管流量计具有压力损失小、测量精度高、不易堵塞、抗腐蚀等特点, 其在石化、热电、煤化工等领域应用迅速推广。总结弯管流量计的优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压力损失小, 节能。弯管流量计与普通的节流型孔板流量计相比压力损失大大降低, 这样更节能, 因节流而产生的压力损失高达该流量压差的70%至80%, 为了达到某一设计参数, 只能提高进口压力, 这对设备是极其不利的, 同时也降低了经济效益。若采用弯管流量计, 将其安装在管道90°转弯处, 可用于代替90°弯头, 并无其他插入件和节流元件, 主要依靠流体流经90°弯头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来测量同一截面处内外侧的压力差而确定流量。所以除了流体流过弯管处时有微小压力损失, 整个过程并不会产生节流损失, 也可减少动力消耗, 适合应用于大流量、大管径、低压力的工程中。

2) 量程比大。弯管流量计量程比大, 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适用。弯管流量计的量程比高达1∶10, 即使在流量波动很大的情况下, 也同样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数据, 弯管流量计适应性强, 测量范围广。在一些较恶劣的环境下, 如潮湿高温的环境或者有粉尘有振动的条件下, 弯管流量计依然能够测量出准确的数据。

3) 测量精度高。弯管流量计测量精度高, 稳定性强。弯管流量计的实验精度可达0.5级, 实际精度可达1.0级。根据实际测量的偏差可补偿0.2%的误差, 使得测量精度更高。与超声波流量计相比, 虽然没有其精度高, 但是超声波流量计要求流动稳定, 在震动情况下测量精度低于弯管流量计。

4) 稳定性强、维护量小。弯管流量计无运转部件, 其损耗仅为流体的磨损, 对其精度影响小, 重复精度高达0.2%, 其使用寿命与管道的寿命相同。管道内无其它突出部件, 不易堵塞, 安装后不必拆下, 大大减小了维护工作量和检修费用, 保证了运行的连续和安装的精度。

5) 安装简单。从整体上来看, 弯管流量计就是一节管道, 安装过程与管道安装无异。若采用焊接方法, 解决了传统流量计的跑冒滴漏现象。传统流量计在其前要安装一段其直径10倍长度的直管, 在其后要安装其直径5倍长度的直管。弯管流量计只需在其前安装5倍口径长度的直管, 其后安装2倍即可, 弯管流量计更适合空间狭小地方的流量测量。

6) 耐高温、耐高压、抗震。传统流量计在高温高压下易发生变形, 对其精度影响较大, 同时降低了内部精密部件的寿命, 需要定期更换和维护。震动不会影响弯管流量计和孔板流量计, 但是对于涡街流量计会造成影响, 涡街流量计通过形成卡门涡街, 再对涡旋的频率进行测量得出流量, 管道震动的频率涡旋的频率进行叠加, 造成测量值不真实。

1.3 弯管流量计的应用效果

1.3.1 蒸汽计量

石化厂的蒸汽在100 MPa左右, 传统方法是使用孔板流量计对其进行计量, 孔板流量计与管道的连接处有两个密封垫, 受蒸汽的输送与停止造成的热胀冷缩影响, 密封垫易失效, 导致蒸汽泄漏无法使用。同时孔板流量计是通过圆孔面的锐角产生压差测量流量, 对于腐蚀性、高粘度流体极易磨损锐角, 产生较大误差。弯管流量计则是测量一个面的压差得出流量, 面的磨损可以忽略, 能够保证重复精度, 保证长期稳定运行。弯管流量计是对称结构, 可测双向流, 节约了设备的购置安装成本。大庆石化化工一厂于2004年投入了14套弯管流量计测量蒸汽, 与用户的蒸汽测量计进行对比发现弯管流量计完全满足要求。

1.3.2 高压天然气的测量

天然气的测量以孔板流量计和涡街流量计为主。孔板流量计使用方便, 简单可靠。但是安装要求严格, 不能测脉动流。涡街流量计对流体品质要求高, 无杂质, 对管网抗干扰能力要求高。同时天然气的压损较大。工艺要求管道可进行双向流, 否则另建管道。弯管流量计可进行双向测量, 可以满足工艺要求, 大大节约成本。因此弯管流量计在高压天然气计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1.3.3 多相流的测量

目前的传统流量计无法对多相流进行可靠、准确的测量, 尤其是常见的气液两相流。在大多数情况下, 多相流的密度、粘度都是未知的。大多数的流量计都是通过密度计算质量流量, 但在气液等多相流的工程中, 气体与液体会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而发生相变, 因而密度随之变化, 无法得到稳定的质量流量;若在低温低压下测量, 所得数据无法满足工程实际需要。传统的气液两相流的计量都是采用分离法进行测量, 近年来, 世界各国石油石化、热电等行业都致力于计量多相流的弯管流量计的研究, 用小巧轻便的弯管流量计来代替大型累赘的分离设备。目前研究最多的就是高压CO2气液二相流计量[2], 该技术已经在华东石油局投入使用。

2 弯管流量计的节能效果

目前工程上大多采用传统的孔板流量计, 这种流量计前面已简单分析过, 会造成很大的动力损耗, 浪费能源, 经济效益并不高。很多公司已经逐步采用弯管流量计, 弯管流量计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以下具体分析弯管流量计的节能效益。

2.1 理论分析

弯管流量计对蒸汽具有较好的主要节能效果。通过莫里尔焓—熵图 (见图2) 进行节能分析。初始状态为1点, 温度和压力分别为 (t1, p1) , 通过孔板流量计后为1′点, 温度和压力分别为 (t1′, p1′) 节流前后焓不变, t1′在等温线下, 所以t1′<t1。节流后温度降低。同时s1′>s1。节流后熵增大, 说明有机械能的损失。通过1和1′点做垂线交等压线与2和2′, 可知无节流是技术功为h1-h2, 节流后技术功为h1′-h2′。所以技术功减小, 可用能降低。管道中有很多节流部件, 蒸汽的能量降低很多。以汽轮机发电为例:压力增加0.05 MPa, 可使3000 k W发电机效率提高6%, 可使6000 k W发电机效率提高3%[3]。

2.2 实际节能效果

2.2.1 经济效益

以6 MW汽轮发电机组为例, 同时通过汽轮机后的乏汽对用户进行供热。节流压力损失0.103 304 MPa。

1) 节流前p1=3.34 MPa, t=435℃, h1=3 305.038 5 k J/kg, s1=6.970 3 k J/ (kg·K) 。

2) 节流后p1′=3.34-0.103 304=3.326 696 MPa, h1′=h1, t1′=434.348℃, s1′=6.9839k J/ (kg·K) 。

3) 节流前排气压力p2=0.98 MPa、s2s1, h2=2 961.697 6 k J/kg, t2=258.077℃。

4) 节流后排气压力p2′=p2, s2=s1, h2′=2 968.944 7 k J/kg, t2=261.367℃。

节流导致汽轮机功率降低值为:

式中:

D——汽轮机组蒸汽流量, D=85 600 kg/h;

ηi——汽轮机相对内效率, ηi=84%;

ηm——汽轮机机械效率, ηm=98.5%;

ηg——管道效率, ηg=99%;

ηf——发电机效率, ηf=98%。

经计算可知, 由孔板流量计换为弯管流量计, 每小时可多发电141.62 k W, 节能效果显著。

每度电价按0.477元/k W计算, 每年多得经济效益:141.62×24×365×0.477=591 762元。

2.2.2 社会效益

节流后排气压力降低, 使得管网供热范围减小。假设供气量42.3 t/h, 平均流速30.1 m/s。

雷诺数:

式中:

Dn——热网管道内径, Dn=360 mm;

v——蒸汽平均流速, v=30.1 m/s;

ρ——蒸汽密度, ρ=3.834 5 kg/m3;

u——流体粘度, u=0.02×10-3N·s/m2。

增加远端热用户, 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 结论

1) 弯管流量计与其他流量计相比, 有许多不可比拟的优势, 如压力损失小, 节能;量程比大;测量精度高;稳定性强, 维护量小;安装简单;耐高温、耐高压、抗震等。

2) 目前弯管流量计已经应用于蒸汽, 高压天然气以及多相流的测量中, 其节能效果良好, 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值得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梁立军, 王振利.弯管流量计蒸汽计量节能效益分析[J].自动化仪表, 2009, 27 (7) :67-69.

[2]谢明均.使用弯管流量计节能效益分析[J].计量学报, 2011, 24 (3) .

上一篇:生命科学导论下一篇:文明上网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