甬优系列水稻范文

2024-06-30

甬优系列水稻范文(精选6篇)

甬优系列水稻 第1篇

浙江强合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在2011—2013年, 立项“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 由龙游县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承当试验与示范。根据“超级稻精确定量栽培技术研究与示范”的要求, 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组合配方, 结合病虫的预测预报, 适时化学防治, 用生态控制 (EM) 理念, 对害虫进行生态治理 (EPM) , 保护自然天敌种群的数量, 把病虫的危害产量损失率控制在3%以下, 达到生产绿色稻米的目的。现将试验和示范的关键技术总结如下。

1 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生态控制点

1.1 水稻二化螟

1.1.1 2011年发生特点。

2011年示范区与观察圃水稻二化螟为害情况如图1所示。在7月20日防治, 8月中旬系统调查, 二化螟的生态控制点水稻受害株率在10%以下。

1.1.2 2012年发生特点。

2012年示范区与观察圃水稻二化螟为害情况如图2所示。在7月15日防治, 8月中旬系统调查, 二化螟的生态控制点水稻受害株率在4%以下。

1.1.3 2013年发生特点。

2013年防治示范区与观察圃水稻二化螟为害情况见图3。在7月10日防治, 8月中旬系统调查, 二化螟的生态控制点水稻受害株率在1.5%以下。2013年基本在示范区达到对水稻二化螟的生态治理 (EPM) 的目标。

1.2 稻纵卷叶螟

由图4可知, 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害虫, 在2012年迁入量较大, 示范区生态控制点确定在4 500头/hm2以下。同时受气影响大, 蛾量大, 如果生境不利, 田间有效卵量少, 危害率就低;生态治理 (EPM) 的目标, 初穗期田间有效卵量1.5万粒/hm2以下。

1.3 水稻褐稻虱

1.3.1 褐稻虱灯下发生特点。

褐稻虱这几年都是大发生年, 从灯下虫量可以看出 (图5) , 2012年的9月21日单灯最高虫量11 360头/d;2013年10月11日单灯最高虫量3 456头/d, 8月29日1 872头/d, 9月14日2 057头/d, 迁入峰次多。2011年9月8日有明显的迁入峰918头/d。2013年灯下初见早, 比2005年、2009年和2012年早近2个月;高峰日比2005年早2个月以上, 比常年早1个月, 接近2006年, 高峰日的虫量与2011年相仿, 是2006年2倍以上, 低于2012年28%。田间初见日早于2005年20 d, 与2006年相仿, 接近常年。通过3年的观察, 迁入峰和回迁峰明显, 9月下旬前以迁入为主;10月中旬随着温度的下降, 以回迁为主, 回迁峰值如超过迁入峰值, 是确定田间不防治的因素之一 (其他因素包括气温趋势、品种、虫态等) 。

1.3.2 褐稻虱田间发生特点。

从图6可以看出, 2013年的示范区田间系统调查, 9月上旬, 褐稻虱达到23 000头/百丛, 高出大发生的2012年, 但通过组合配方适期防治, 虫量下降很快。7月20—30日的田间系统调查虫量与2006年接近, 高于2012年。7月22日、24日、28日的南面山区调查表明, 虫量分别为261、742、1 580头/百丛;分别占总稻虱为21.3%、55.0%、68.0%, 与2012年的8月10日比例相仿。但虫量高于2012年, 短翅虫量占21.5% (7月28日) , 近年没有出现过。2013年褐稻虱迁入早, 上升快 (7月底) , 短翅成虫比例大, 到10月上旬虫量开始下降。超级稻的田间控制点在10月上旬, 虫量300头/百丛 (高龄占50%以上) , 虫量1 000头/百丛 (高龄占20%以下) 。

1.4 超级稻纹枯病

水稻纹枯病是龙游县常发病害, 2013年7月10日初见, 9月10日示范区系统调查, 单季稻田丛发病率加权平均为51.4%, 株发病率加权平均为26.12%;2012年同期丛发病率加权平均为28.6%, 株发病率加权平均为17.21%。2013年单季稻纹枯病为中偏重发生年。选用抗病品种超级稻, 减少该病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从图7可以看出, 尽管水稻纹枯病的丛发病率高, 用生态控制 (EM) 理念, 采用健生栽培技术, 示范区的水稻纹枯病株发病率, 7月上旬控制在10%以内, 8月与9月间水稻纹枯病株发病率控制在30%以内, 病情指数控制在5以内。

1.5 超级稻稻曲病

从表1可以看出, 稻曲病的防治时间对防效影响大。各处理施肥量均为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 追施尿素150 kg/hm2、氯化钾75 kg/hm2。处理A破口前10 d、处理B齐穗期、处理C、D破口期前5 d;组合配方中加18%苯甲·丙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hm2。试验品种甬优15号处理A、B、C稻曲病的病情指数明显高于处理D (籼型杂交稻) , 但低于该品种全县加权平均数 (3.4) , 具体有待进一步试验研究。

2 超级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2.1 农业防治

2.1.1 采用灌水杀蛹技术防治二化螟。

龙游县3月下旬老熟幼虫将陆续开始化蛹, 示范区的空闲田及早灌深水10 cm以上, 持续7~10 d, 灌水淹死大部分老熟幼虫和蛹。通过近3年灌水杀蛹的农业防治措施实施, 使冬后虫口基数明显减低, 同时蛾峰也更为整齐, 从而使1代发生程度、危害也大大减轻[4]。

2.1.2 超级稻边种植芝麻、大豆等蜜源作物。

示范区强化作物布局规模化, 统一栽培模式、统一品种、统一播种期, 实行大户连片种植, 降低混栽程度, 减少螟虫的桥梁面积。在田埂种植柑橘、畈中央地势较高田块种植芝麻、大豆、玉米等旱作, 为稻田寄生蜂提供蜜源作物, 具备较好的推广基础。

2.1.3调查观察圃自然生态病虫发生情况。

根据近几年观察圃在自然生态条件下的病虫消长规律的系统观察, 对超级稻影响较大的有稻曲病、纹枯病、2代二化螟、六 (4) 代稻纵卷叶螟、六 (4) 代和七 (5) 代稻飞虱;一般二化螟在分蘖期危害后, 后期分蘖会有一定的补偿作用, 严重田块产量损失可达40%左右;纹枯病发病危害剑叶, 产量损失严重;稻飞虱在天然生态条件下、前期稻飞虱虫量不高的情况下, 蜘蛛等天敌对其有一定的控制作用, 可延缓田间虫量的激增, 但4~5代稻飞虱田间虫量在无人为干预的情况下, 虫情暴发性态势十分明显[5,6]。

2.2 物理防治

2.2.1 白炽灯单灯诱杀水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

在二化螟成虫盛发期间, 采用灯光诱杀, 以减少二化螟成虫数量, 减少产卵量, 从而达到减轻危害的目的。横山镇富硒基地献军种粮专业合作社承当试验与示范超级稻示范区观察, 调查单灯日诱杀蛾量。从表2可以看出, 2011年5月累计诱蛾706头, 6月74头, 7月为64头;其中5月10日诱蛾82头。从田间二化螟危害率观察效果可见, 单灯控制面积达3.33 hm2以上。2012年和2013年, 灯下诱杀虫量锐减, 与虫源地的虫量减少有关。2012年高峰日为5月8日;2013年高峰日为5月14日。稻纵卷叶螟2011年5月累计诱蛾1头, 6月1头, 7月为135头;其中7月17日诱蛾33头。2012年5月0头, 6月累计16头, 7月累计102头;其中7月10日、16日诱蛾各21头。说明灯光对稻纵卷叶螟的诱杀作用不明显。

2.2.2 二化螟性诱剂水盆诱捕器区域诱捕防控情况。

为了探索一种有效安全的绿色防控技术, 2012年4—10月, 笔者在不同区域布控, 西、东、北各设置3个盆, 中部设置5个盆。单盆诱杀虫量见图8。

2.3 药物防治

2.3.1 超级稻防控对象。

在龙游地区一般防治3~4次。第1次:主治2代二化螟及稻飞虱, 兼治纹枯病。防治时间由2代二化螟卵孵高峰期来确定, 一般在7月18日左右;第2次:时间在8月20日左右, 以褐飞虱为防治重点, 同时防治五 (3) 、六 (4) 代纹枯病、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第3次:于9月10日左右, 以防治3代二化螟、褐飞虱为重点[7,8,9]。

2.3.2 组合用药配方的筛选。

主推组合配方:分蘖末期用20%氯虫苯甲酰胺 (康宽) 150 m L/hm2+18%苯甲·丙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 g/hm2+20%烯啶虫胺乳油750 g/hm2防治病虫害;穗期用18%苯甲·丙环唑水分散粒剂600 g/hm2+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300~450 g/hm2+20%烯啶虫胺乳油750 g/hm2防治病虫害。

3 结语

以农业防治、物理捕杀防治等, 改善稻田生境, 加强区域测报, 适量使用化学农药的思路, 开展水稻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确保水稻生产安全、生态安全、稻米质量安全[10]。

示范区实行连片种植, 稻田挖沟养鱼, 拓宽田埂种植芝麻等蜜源作物, 田埂上布置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捕器防控网。春季实行连片灌水杀蛹;在二化螟、稻纵卷叶螟发蛾高峰期布置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性诱剂诱芯 (平坦地区) 。在褐稻虱等病虫危害初期, 选择组合配方科学用药。配合其他技术措施, 达到生态治理的目标[11,12]。

摘要:调查了水稻病虫害的发生特点及生态控制点, 提出超级稻病虫害防治措施, 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和药物防治, 并对超级稻病虫害的生态治理方法进行总结, 以期为甬优系列水稻的病虫害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甬优系列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生态治理

参考文献

[1]曾伟, 封传红, 王居友, 等.不同诱测方法对水稻二化螟成虫的监测效果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 2012 (6) :41-45.

[2]蔡国梁, 张华旦, 王华弟.水稻二化螟性诱测报技术研究[J].中国植保导刊, 2005, 25 (9) :5-7.

[3]李勇星.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的因素及技术措施[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4) :44-45.

[4]焦晓国, 宣维健, 盛承发.性信息素在害虫测报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植物保护, 2006, 32 (6) :9-13.

[5]葛诗平.中籼超级稻超高产途径试验总结[J].安徽农学通报, 2012 (14) :51-52.

[6]孙加焱, 邵美红, 林黎明, 等.籼粳杂交晚稻甬优9号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113, 119.

[7]孙国昌, 杜新法.水稻稻瘟病防治研究进展和21世纪初研究设想[J].植物保护, 2000, 26 (1) :33-35.

[8]何忠全, 张志涛, 陈志谊.我国水稻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现状及发展策略[J].西南农业学报, 2004, 17 (1) :110-114.

[9]王巧兰, 郭刚.水稻稻瘟病生物防治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 2005 (10) :10-13.

[10]王艳丽, 徐同.哈茨木霉防治水稻纹枯病研究[J].植物保护学报, 2000, 27 (2) :97-101.

[11]万方浩, 叶正楚, 郭建英, 等.我国生物防治研究的进展及展望[J].昆虫知识, 2000, 37 (2) :65-74.

甬优9号水稻水肥综合调控试验研究 第2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设在衢州市莲花镇月山村某农户承包田进行, 前作冬闲田, 地势平坦, 排灌方便, 土壤肥力中等偏上。供试水稻品种为甬优9号, 种子由宁波市种子有限公司提供。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2个处理, 分别为水稻栽培传统模式 (CK)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1,2,3]。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为施纯N 221.85 kg/hm2、P2O556.25 kg/hm2、K2O 146.25kg/hm2。移栽前1 d, 施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 移栽后7 d施尿素36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 水分灌溉按传统灌溉方法进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大田施肥总量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 但氮肥底肥用量增加, 追肥次数增加1次, 即移栽前1 d, 施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尿素120 kg/hm2, 移栽后7 d施尿素145.5 kg/hm2+氯化钾150kg/hm2, 再过65 d施尿素94.5 kg/hm2。水分灌溉一般控制在30 mm深, 最高不超过40 mm深, 下大雨水位过深时, 将水排至下大雨前水平。2个处理的面积均为3.335 hm2。

1.3 试验过程

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 (CK) :2014年5月29日播种, 6月14日移栽, 移栽前1 d施复合肥 (15-15-15) 375 kg/hm2, 移栽后7 d施尿素360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苄·乙可湿性粉剂450 g/hm2。7月10日用阿维菌素1 500 m L/hm2+速腾1 500 m L/hm2+吡蚜酮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 8月7日用稻腾450 m L/hm2+翠米300 m L/hm2+吡蚜酮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 9月6日用稻腾450 m L/hm2+毒死蜱1 500 m L/hm2+烯啶虫胺150 g/hm2+拿敌稳150 g/hm2兑水防治病虫,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2014年5月29日播种, 6月14日移栽, 移栽前1 d施复合肥 (15-15-15) 375kg/hm2+尿素120 kg/hm2, 移栽后7 d施尿素145.5 kg/hm2+氯化钾150 kg/hm2+苄·乙可湿性粉剂450 g/hm2。8月25日施尿素94.5 kg/hm2。防治病虫与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相同, 水分灌溉深度比传统栽培模式要浅, 其他栽培管理措施与当地大田相同[4,5,6]。10月17日用收割机收割。

2 结果与分析

2.1 灌水量调查

6月8日至9月6日调查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及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水分灌溉情况, 具体见表1、2。由调查结果可知,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灌水量为3 852 m3/hm2, 比对照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灌水量少730.35m3/hm2, 节水15.94%。

注:灌水量合计为4 582.35 m3/hm2, 排水量为0。

注:灌水量合计为3 852 m3/hm2, 排水量为710.4 m3/hm2。

2.2 产量

从表3可以看出,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 773.85 kg/hm2, 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kg/hm2, 增幅7.37%。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 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区平均产量9 773.85 kg/hm2, 比水稻栽培传统模式区增产670.95 kg/hm2, 增幅为7.37%。在实际生产中可推广应用水稻栽培水肥综合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1]庞桂斌, 杨士红, 徐俊增.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 2015 (9) :44-47.

[2]龚孟梨, 吕成长, 陈苏春, 等.浙江低山丘陵区单季稻节水增产减污水肥综合调控模式[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2012 (12) :12-16.

[3]邵东国, 孙春敏, 王洪强, 等.稻田水肥资源高效利用与调控模拟[J].农业工程学报, 2010 (12) :72-78.

[4]彭恩明, 李万华, 翁新辉, 等.水稻“3414”肥效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 2010 (4) :62-64.

[5]王建法, 胡锡国, 张桂春, 等.建湖县水稻“3414”肥效试验简析[J].安徽农学通报, 2009, 15 (3) :96-97.

甬优9号水稻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第3篇

1 主要特征特性

1.1 产量

甬优9号经多年试种, 均表现高产稳产。在2003年浙江省品比试验, 产量为8 830.5kg/hm2, 比对照增产16.2%;在2004年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为9 330.0kg/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20.9%, 达极显著水平;在2005年浙江省单季杂交晚粳稻区域试验中, 平均产量8 571.0kg/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11.4%, 达极显著水平;2年平均产量为8 950.5kg/hm2, 比对照增产16.2%。在2006年浙江省生产试验平均产量为8 989.5kg/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18.5%。国家南方稻区区试, 平均产量为9 871.5kg/hm2, 比对照增产20.7%。在乐清市2004年省区域试验中产量第一, 为9 287.55kg/hm2, 比甬优3号增产33.11%, 差异极显著, 比秀水63增产58.67%, 差异极显著;在2005年省区域试验中产量为8 895.0kg/hm2, 比对照秀水63增17.8%, 差异极显著;在2006年生产性试验产量为7 785.0kg/hm2, 比对照秀水63增产47.8%。在2007年蒲岐镇南门村高产示范中平均产量为8 025.0kg/hm2;在2008年作连晚种植推广面积达30hm2, 平均产量7 590kg/hm2, 蒲岐镇南门村攻关田块最高产量8 344.5kg/hm2。

1.2 米质

甬优9号经浙江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4~2005年米质检测, 米质指标分别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4级和5级。稻米外观品质好, 米饭兼有籼米的蓬松和粳米的柔软, 口感较好, 比甬优4号更优, 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3 抗性

甬优9号经浙江省农科院植保所2004~2005年抗性鉴定, 较抗稻瘟病, 中感白叶枯病, 感褐稻虱。茎秆粗壮, 抗倒性较强。后期功能叶寿命长, 转色好。

1.4 生育期

甬优9号属中熟偏迟单季籼粳杂交稻, 作单季晚稻栽培, 于5月下旬播种, 6月20日前后移栽, 9月上旬齐穗, 10月中旬成熟, 全生育期136~148d, 。适宜乐清市作单季晚稻种植。

1.5 主要农艺性状

甬优9号属半矮生株型, 须根发达, 茎秆健壮, 基部节间短;叶色青绿, 剑叶挺直, 叶片狭、长、厚、挺, 叶角小, 叶色前深后淡, 转色顺畅;生长整齐, 长势旺, 熟相清秀。穗粒结构协调, 穗型大, 穗长弯钩型, 谷粒中长, 椭圆型, 着粒较稀, 稃尖无色, 穗顶有芒, 作连晚稻栽培, 株高120cm, 分蘖力中等, 穗长21~23cm, 有效穗数255万穗/hm2, 每穗总粒数170粒, 结实率80%以上, 千粒重26g左右, 谷色黄亮。

2 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短龄壮秧稀植

甬优9号作单季晚稻栽培, 6月10播种;作连晚稻栽培, 6月18~20日播种, 用种量为7.5~9.0kg/hm2, 播前种子要求过“五关”, 药剂浸种, 吡虫啉或稻拌威拌种。催壮芽播种, 播种量为97.5kg/hm2, 5.0~5.5叶龄移栽, 单本稀植, 本田种植密度为15~18万丛/hm2。提倡半旱育秧, 本田用苗地仅990m2/hm2, 苗地施足基肥, 播后用幼禾葆5g对水喷施封土并保湿除草, 培育短龄壮秧, 15~20d秧龄, 3.5~4.0叶龄移栽, 单本稀植, 本田种植密度为15~18万丛/hm2。

2.2 肥水协调, 加强管理

甬优9号全季控制总用氮量165~225kg/hm2, 适施基肥, 早施苗肥, 施足保花肥, 配施磷钾肥, 主攻成穗率, 提高结实率。一般基肥施高效复合肥375kg/hm2或碳铵375kg/hm2加过磷酸钙375kg/hm2;移栽后5~7d施苗肥用尿素112.5kg/hm2, 5d后补平衡肥施尿素75.0~112.5kg/hm2和氯化钾112.5kg/hm2;倒2叶露尖时巧施保花肥, 施尿素75.0~112.5kg/hm2, 钾肥150kg/hm2;齐穗期看天看苗酌施壮粒肥。水浆管理与施肥、除草、治虫相协调, 薄水插种、浅水分蘖、超前搁田、多露轻搁、搁实搁硬、活水壮苞、间歇灌溉、湿润到老。

2.3 综合防治病虫害, 确保丰产丰收

在移栽后5~7d结合施苗肥用抛秧丰1.5kg/hm2拌肥撒施。特别要注重适期偏早狠治螟虫和稻纵卷叶螟, 还要注意后期纹枯病、稻曲病、螟虫、稻虱、蚜虫等病虫害的防治。防治策略上应注意:一是通过改善田间管理, 合理施肥管水降低病虫危害;二是优先使用生物农药, 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优质农药, 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不安全农药;三是把握农药使用安全期, 收割前25d内不施用任何农药。

摘要:通过示范表明, 在平原稻作区种植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9号, 表现高产、优质、抗倒、抗病。总结了甬优9号的产量及特征特性表现, 并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关键词:水稻,甬优9号,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林帮辉, 雷枝彬.杂交晚粳甬优6号特征特性及超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7 (11) :111, 114.

甬优9号水稻机插高产栽培技术 第4篇

1 机插秧培育

甬优9号育秧技术是机械化插秧重要的农艺配套技术, 它是机械化插秧技术推广与应用的成败关键, 它与常规人工插秧的育秧比, 具有更高的要求。目前生产上推广的机插水稻育秧技术有双膜育秧技术、软盘育秧技术和硬盘工厂化育秧技术等, 甬优9号机插主要采用硬盘工厂化育秧技术。硬盘育秧技术是利用硬塑盘在播种流水线上完成播种作业, 并在厂房内培育生长的育秧技术。

1.1 床土选用与加工

育秧床土选用在上一年冬天杂草及病菌少的稻田土, 有机质33.5g/kg左右, 碱解氮173mg/kg左右, 速效磷34mg/kg左右, 速效钾88.7mg/kg左右, p H值5.3左右。选用的床土用粉碎机进行碎土, 然后过筛, 要求细土粒径小于5mm, 其中2~4mm粒径的土粒达60%以上。床土用量按1.5t/hm2计算。床土含水量掌握在15%左右, 达到手捏成团, 落地即散的要求[2]。筛土后进行培肥, 每1t床土拌生物有机肥200kg。生物有机肥采用金华市绿优悠生物有机肥厂生产的有机肥, 有效活菌数≥0.2亿个/g;有机质含量≥30%;养分含量N+P2O5+K2O≥4%。生物有机肥与细碎床土拌均匀, 然后盖膜堆闷熟化。

1.2 催芽

甬优9号机插秧在金华平原地区播种期安排在5月中旬。根据机插秧的面积及工作效率, 合理安排进度, 进行分批浸种, 顺次播种, 确保甬优9号机插秧适龄移栽。在播种前做好甬优9号发芽试验, 备足种子发芽率在80%以上的种子22.5kg/hm2。可用强氯精、使百克、浸种灵等药剂进行种子处理。其中强氯精浸种消毒先用清水预浸甬优9号种子2~4h, 捞起滤干后, 再用10g强氯精对水3kg, 浸种3~4kg, 浸6~8h后, 用清水洗净晾干, 然后催芽播种;使百克、浸种灵等药剂用量为30m L/hm2, 加水60kg配2 000倍药液, 浸种24h后无需淘种, 可直接催芽播种[3]。

1.3 播种

采用DSB-Ⅲ型科灵水稻播种流水线播种。该流水线由浙江省嵊州市农机管理总站和嵊州市科灵机械研究试验厂联合研制, 可一次完成铺底土、喷水、施肥、给药、播种、覆土等作业。DSB-Ⅲ型播种流水线长、宽、高分别为5 725、625、1 160mm;整机质量185kg;铺土厚度3~24mm;播种量50~220g/盘;空穴率≤1.5%;均匀度≥85%;生产率≥500盘/h;电机功率160W (3个) 。播前要调试好播种机, 使盘内底土厚度稳定在2.0~2.5cm, 覆土厚度0.3~0.5cm, 以看不见芽谷为宜。甬优9号机插主要采用台州市兴穗农业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育秧的30cm硬盘;其原材料为聚丙烯, 重量 (520±10) g/只;尺寸 (长×宽×高) :外600mm×300mm×37mm、内580 mm×280mm×28mm, 周围设有防变形加强筋, 盘底设渗水孔420个。甬优9号机插要求大田安排30cm硬盘225只/hm2, 每只硬盘播甬优9号种子100g。

1.4 温室育苗和炼苗

播种后将30cm硬秧盘放到密封好的温室育苗, 温度掌握在35~40℃, 待出齐真叶苗后移入25℃的大棚内炼苗, 并视盘土水分情况喷水保湿。根据秧苗生长情况, 如苗弱叶黄即喷施叶面肥, 促使其生长壮旺。定期对上、下层秧苗互换位置, 使其生长平衡, 秧苗长至3.1~5.5叶时进行机械插秧。

2 机械插秧

提高机械插秧质量是甬优9号机械插秧技术应用成功的关键, 它能有效缩短甬优9号移栽缓苗期, 促进甬优9号机插早活棵、早分蘖, 为甬优9号机插高产奠定基础;其作业流程为:精细整地→施足基肥→高性能机械插秧机的选择→机手培训与机插作业→插秧机维护。

2.1 精细整地

水田整地质量的好坏、田面的高低对机插质量有直接的影响。甬优9号机插大田主要采用翻、旋、耙等技术, 把田面整平耙细, 田面无残茬, 达到高低不差寸、寸水不露泥的标准;同时泥浆沉淀表土硬软度适中[4], 以利于秧苗返青活棵, 生长整齐。

2.2 高性能机械插秧机的选择

目前金华市推广应用的插秧机械主要有步行式机动插秧机和乘坐式机动插秧机, 甬优9号机械插秧选用洋马VP6高速乘坐式插秧机。

2.3 洋马VP6高速乘坐式插秧机操作技术

按照农艺要求, 根据甬优9号品种特性确定合理的基本苗。按要求调整甬优9号株距、取秧量和插植深度。根据田块形状, 确定插秧方向、最佳进出位置及插秧机回旋位置和路线。进入田块后, 把载秧台移到左侧或右侧最边位置, 放置秧苗。把插秧机移到开始栽植位置。在各调节手柄按作业要求设定后, 进行试插2~3m, 确认株距、每穴秧苗数、栽植深度。确认后进行正常作业。甬优9号要求插21~24万穴/hm2, 株距确定为14~16cm, 插1~2本/穴, 保持一定的插植深度, 机插到大田的甬优9号秧苗要求做到不漂不倒。

3 大田管理

3.1 科学施肥

甬优9号机插秧是小苗移栽, 肥料运筹要掌握前促、中控、后稳的原则, 适施氮肥、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其基肥在翻耕前施腐熟有机肥15t/hm2作底肥, 施碳酸氢铵600kg/hm2、氯化钾15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作耙面肥;分蘖肥在机插后8d秧苗成活后, 施尿素120~150kg/hm2;由于甬优9号单季晚稻生长期较长, 应提倡穗肥的施用, 一般穗肥于倒2叶露尖时 (在抽穗前15~18d) 施尿素60~90kg/hm2。

3.2 水浆管理

甬优9号机插秧在分蘖期应湿润灌溉, 以促进其根系和分蘖生长;如遇高温干燥天气, 早晨叶片吐水出现异常现象, 应及时灌跑马水补充水分。在拔节期或当大田茎蘖数达到有效穗数的80%时, 及时排干水搁田, 通过多次轻搁, 控制无效分蘖。幼穗分化阶段至抽穗期, 以灌浅水为主。齐穗至成熟期干干湿湿。收获前7d开始排水, 严防断水过早, 以保持稻株青秆黄熟。

3.3 病虫草害防治

病虫防治主要防治“四虫二病”, 即稻纵卷叶螟、螟虫、稻飞虱、稻蓟马及纹枯病、稻曲病。甬优9号不抗稻曲病, 应重点加强防治工作[5]。甬优9号机插秧是小苗移栽, 大田生育期长, 稻田湿润灌溉有利于杂草发生, 因此要注意防止草害。一般在大田翻耕前7d, 用10%草甘膦22.5kg/hm2对水750kg喷施;一般用35%丁苄可湿性粉剂1.5kg/hm2, 在移栽后8d拌分蘖肥尿素均匀撒施, 施后保水3~5d。

参考文献

[1]郑金呈, 陈贤旺, 林龙银.甬优9号水稻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 :192.

[2]郑乐云, 郑永敏.“甬优9号”特征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学, 2008 (3) :12, 14.

[3]杨伟国, 吴森贤.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09 (2) :67-68.

[4]林友根, 王新斌, 郑智明, 等.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9号在浙江温岭的种植表现与高产栽培技术[J].杂交水稻, 2008 (5) :51-52.

甬优系列水稻 第5篇

1 特征特性

1.1 生育期适中

甬优15号属三系籼粳杂交中稻品种, 在南平市止马镇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适中, 为140d左右, 比对照Ⅱ优明86、特优716, 与甬优9号相仿, 比黄华占早熟。

1.2 丰产性能好

甬优15号株型密散适中, 群体生长整齐, 分蘖力较弱, 稻秆粗壮, 前期长势较好, 叶色深绿, 后期转色好, 谷色黄亮, 穗大粒多。

根据田块调查可知, 株型平均株高125.4cm, 穗长25.6cm, 每穗总粒数278.6粒, 有效穗数为15537万/hm2, 结实率高, 结实率可达85%以上, 千粒重27.5g。

1.3 适应性广和抗逆性强

该品种适宜在福建、上海、浙江、江苏、湖北、安徽等稻瘟病轻发区作单季晚稻种植, 也可以在福建省等稻瘟病轻发区作中稻种植。稻瘟抗性为中感稻瘟病, 感稻曲病。在大田生产上稻秆粗壮, 抗倒伏性, 根系活力强, 耐肥能力强, 抗稻飞虱、南方黑条矮缩病能力强, 耐低温性较好。

1.4 产量高, 米质优

2011~2013年, 在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作单季晚稻种植, 增产效果表现较好。甬优15号平均产量为8563.7kg/hm2, 比对照Ⅱ优明86增产21%, 比甬优9号增产10.38%, 比特优716增产18.7%, 表明甬优15号具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该组合稻米出糙率83%, 整精米率68.1%, 垩白粒率23%, 透明度1级, 长宽比2.6, 垩白度3.3%, 胶稠度58mm, 直链淀粉含量15.4%。米粒不止外观色泽明亮且米饭松软, 食味品质极佳, 商品性好。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适时播种, 培育壮秧

穗大粒多品种, 应减少播种量, 稀播壮秧。生育期适中, 以5月25日前后播种为宜, 适期早播, 可延长营养生长期, 为群体质量打好物质基础。

播种前应培肥、精整秧田, 种子浸种时消毒, 以及在通透性较好的容器内催芽, 以确保高发芽率。播种时要稀播匀播, 大田用种量110~120kg/hm2。保持畦面湿润, 1叶1心后追施断奶肥, 尿素和氯化钾各75kg/hm2, 秧田用15%多效唑1500g兑水450kg均匀喷施, 促进秧苗分蘖矮壮, 还能改善群体结构和个体性状显著增产。注意秧田期防治苗瘟病、稻飞虱、二化螟等病虫害。

2.2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

甬优15号株型密集适中, 分蘖力较弱, 为优化栽培移植模式, 合理控制群体结构动态, 提高有效穗, 为获得高产奠定基础。推行宽窄行株栽插,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苗床应特别注意要保温保湿, 防止温度过高烧苗, 及时浇水。一般秧龄期控制在28d左右, 不宜超过30d, 影响分蘖和有效穗减少。考虑到穗粒结构, 每667m2基本苗4~4.5万株, 株行距23cm×30cm或25cm×30cm。这种栽培技术适于田间管理, 通风透光条件好, 增加光合效率, 增强根系活力, 以及降低病害的发生。

2.3 科学合理施肥

根据该组合农艺性状特点, 生产潜力大, 需肥量较大, 因此, 科学合理施肥是获得高产的关键因素。施肥原则是:施足基肥, 早施追施分蘖肥, 看苗巧施穗粒肥, 后期控施氮肥, 增施磷钾肥。

2.3.1 施足基肥

基肥以有机肥为主, 或者用复合肥作基肥, 增施有机肥, 提高土壤有机质。1hm2施NH4HCO3 375kg、过磷酸钙375kg、KCL 75kg、或者45%复合肥375kg作基肥。基肥下地后, 翻耕田地。

2.3.2 早施追施分蘖肥

及时追肥可以促进秧苗早生快发, 增加成穗率。插秧后5~7d追施促分蘖肥, 每667m2尿素为10kg, 并与化学除草剂混合均匀施用于田地, 前期应注重钾肥的施用, 保持浅水数天。

2.3.3 看苗巧施穗粒肥

孕穗期追施保花促穗粒肥, 进入幼穗分化V期, 每667m2施尿素5kg、KCL 5kg, 以满足水稻生长发育对养分的正常需求。抽穗期可用KH2SO4溶液等叶面肥结合病虫防治喷施2~3次, 促进灌浆谷粒结实饱满, 增加千粒重防早衰, 提高产量。

2.4 科学用水

在水浆管理上, 通过“以水调肥、以水控肥、以水调气”促进禾苗平衡生长。按照科学管理水的原则, 采取泥皮水插秧, 深水护苗返青, 薄水分蘖, 分蘖期湿润灌溉, 露苗数达到预定苗数的80%~90%时, 及时排水晒田8~10d, 晒田应根据栽插期、秧苗情况、土壤质地、肥力、气候条件等灵活掌握, 以达到控制无效分蘖的目的。孕穗期田间保湿, 浅水抽穗杨花, 灌浆结实期间干湿交替至成熟。后期勿断水过早, 促使2次灌浆谷粒饱满, 否则降低结实率, 收割前6~7d断水。

2.5 及时防治病虫害

结合田间土地实际情况, 保证高产优质,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 随时预测预报, 及时做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在化学防治上做到适时、科学、安全, 对症用药, 确保稻谷质量安全。苗期主要做好灰飞虱、苗瘟、稻蓟马等病虫害的防治, 尽量减少并避免因灰飞虱传毒造成的大田黑条矮缩病。要提前预防, 药用防治用25%扑虱灵可湿性粉剂20~30g/667m2或25%噻嗪酮450~500g/hm2喷施。中后期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二化螟和纹枯病危害稻秆, 直接影响腋芽的生长发育。用3.6%杀虫双大粒剂30 kg/hm2防治二化螟;纹枯病严重危害时引起植株倒伏或整株丛腐烂而死, 在分蘖末期和破口期喷施5%井冈霉素3750m L/hm2。选择对口高效低毒农药适时进行防治, 尽量减少环境污染, 确保水稻清秀无病, 稳健生长至成熟。

2.6 适时收获

水稻收获时期要根据水稻的成熟度来确定, 过早收割, 青籽粒多、谷粒轻、出米率低且米质差;过晚收割, 稻秆倒折且落粒。稻粒饱满、色泽基本上全部发黄, 进行收割。收获后稻谷应及时晾晒, 阳光下翻晒数天, 使其含水量将至15%以下, 再入仓贮藏。

摘要:本文阐述了甬优15号在福建南平市光泽县止马镇种植的特征特性, 并从适时播种、培育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合理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等方面总结了其高产栽培技术, 以促进该品种的推广种植。

关键词:甬优15号,特征特性,高产栽培技术

参考文献

[1]孙军华, 张权芳, 何旭华, 等.杂交晚稻甬优15机插表现及栽培技术[J].浙江农业科学, 2010 (5) :1002-1003.

[2]孙军华, 张权芳, 何旭华, 等.籼粳杂交晚稻新组合甬优15机插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杭州农业与科技, 2010 (2) :42, 48.

[3]王宝强, 饶国发, 翁卫华, 等.甬优15水稻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11 (9) :101.

甬优系列水稻 第6篇

1 特征特性

1.1 形态特征

甬优9号属半矮生株型, 须根发达, 茎秆健壮, 基部节间短;叶色青绿, 剑叶挺直, 叶片狭、长、厚、挺, 叶角小, 叶色前深后淡;生长整齐, 长势旺, 熟相清秀。穗粒结构协调, 穗型大, 穗长弯钩型, 谷粒中长, 椭圆型, 着粒较密, 稃尖无色, 穗顶有芒, 作单季晚稻栽培, 平均株高132.3cm, 分蘖力中等, 平均穗长22.6cm, 有效穗240~270万穗/hm2, 180~210粒/穗, 结实率85%以上, 千粒重26.5g左右。谷色黄亮[2]。

1.2 生育期

甬优9号属中熟偏迟单季籼粳杂交稻, 在江山市作单季晚稻栽培, 一般5月20日左右播种, 6月15日前后移栽, 9月上旬齐穗, 10月12日左右成熟, 全生育期145d左右。

1.3 米质

甬优9号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2004~2005年米质检测, 米质指标分别达到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4等和5等。稻米外观品质好, 米饭兼有籼米的蓬松和粳米的柔软, 口感较好, 符合江山市城乡居民消费需求。

1.4 抗性

甬优9号经浙江省省农科院植微所2004~2005年抗性鉴定, 较抗稻瘟病, 中感白叶枯病, 感褐稻虱。茎秆粗壮, 抗倒性较强。后期功能叶寿命长, 转色好。

1.5 产量

2007年在江山市清湖镇清一村占天才户种植的0.375hm2甬优9号, 平均产量9 503.3kg/hm2, 与对照两优倍九9 087.0kg/hm2相比增产4.58%。2009年在江山市峡口镇王村村和淤头镇新建村的平均产量分别为9 844.5kg/hm2和9 618.0kg/hm2;4块高产攻关田块实收产量分别为10 677.3kg/hm2、1 023.9kg/hm2、10 569.2 kg/hm2和9 979.5kg/hm2。

2 高产栽培技术

2.1 播种

甬优9号在江山市作单季晚稻栽培, 5月20日盲谷播种, 播前用25%“使百克”乳油2 500倍液或80%402抗菌剂1 500倍液进行间歇浸种消毒36~48h, 沥干后用吡虫啉或好安威拌种, 防止鼠鸟危害, 播种量为112.5~150.0 kg/hm2, 秧床要施足基肥, 播后用幼禾葆75g/hm2对水喷施封土并保湿除草, 培育短龄壮秧, 全面应用旱育秧技术。

2.2 移栽与作畦

秧龄控制在15~20d、3.5~4.0片叶龄移栽, 从苗床取秧后尽快小心带土浅栽, 要防止栽插过深。大田整畦, 畦宽3.1m (含一条操作沟0.4m) , 采用东西行向, 有利于通风透光, 每畦插10行, 株行距30cm×18cm, 保苗15~18万丛/hm2, 单本稀植。

2.3 肥水管理

全季氮肥总量控制为165~225kg/hm2。施肥原则:适施基肥, 早施苗肥, 施足保花肥, 配施磷钾肥, 主攻成穗率, 提高结实率。江山市一般基肥施碳铵600kg/hm2+过磷酸钙375kg/hm2, 施后耖平隔夜插秧;移栽后5~7d施苗肥, 用尿素112.5kg/hm2, 5~7d后补施平衡肥, 用尿素112.5kg/hm2+氯化钾112.5kg/hm2;倒2叶露尖时巧施保花肥, 用尿素75kg/hm2、氯化钾45~75kg/hm2;齐穗期看田看苗匀施壮粒肥。做好水浆管理, 做到薄水插种、浅水分蘖, 除施肥、除草、防治病虫等环节保持一定浅水层外, 其他时期保持土壤湿润即可;实施超前搁田, 当田间苗数达到225万株/hm2 (每丛13株) 时开始搁田, 多露轻搁、搁实搁硬, 以提高成穗率。活水壮苞、间歇灌溉、湿润到老, 养根护鞘, 防止早衰, 提高结实率。

2.4 病虫害防治

在移栽后5~7d结合施苗肥用抛秧丰1 500g/hm2或丁苄系列除草剂拌肥撒施。病虫防治根据《病虫情报》, 做到及时、准确、安全用药。特别要注重适期偏早狠治螟虫, 及后期纹枯病、螟虫、稻虱、蚜虫、稻曲病等病虫害防治。

参考文献

[1]杨伟国, 吴森贤.甬优9号特征特性与高产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 2009 (2) :67-68.

[2]郑乐云.超级稻新组合“甬优9号“的性状表现及栽培要点[J].温州农业科技, 2008 (1) :42-43.

[3]吕振街, 李方华, 应书礼, 等.晚稻甬优9号在永康的种植表现及栽培要点[J].浙江农业科学, 2009 (3) :519.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甬优系列水稻】相关文章:

水稻栽培技术对水稻高产的影响浅析11-11

水稻机械05-06

水稻飞虱05-06

水稻管理06-13

东北水稻07-13

水稻病虫07-25

水稻制种07-27

山区水稻07-28

北方水稻09-09

水稻收割机械05-18

上一篇:政府补助会计处理下一篇:系统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