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2024-08-02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精选12篇)

高职校园安全文化建设 第1篇

1 高职校园网网络安全建设现状分析

在我国目前的校园网络业务整合过程中,技术应用不够成熟,完善的网络系统安全防护体系还尚未建成。高职院校的校园网络大多没有安装最新版的防火墙,保障网络安全必备的应急处理预案和措施系统更是严重缺乏。一旦出现较为严重的病毒侵入或黑客攻击事件,那么高职校园网络的稳定性就会遭到极大破坏。高职院校片面重视Web应用安全网关的建设工作,却对网络安全审计系统的升级工作不够重视,造成网络安全升级系统的版本过于落后,难以抵御当前互联网环境下的各类新型病毒和黑客攻击的冲击。

高职院校对于公共电子阅览室和微机房的网络安全防护措施落实不到位,对于一些恶意破坏软件系统安全的行为缺乏有效监管,因此,根据现行网络安全防护执行标准,建立科学的信息过滤系统,才能够确保高职院校校园网络系统的整体安全。为了应对当前日益泛滥的高毁灭性的网络黑客问题,高职院校应效仿同类高校,对整个校园网络安全系统进行升级,可以购买先进的安全防护系统,从而确保落实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当前的校园网络系统安全性存在一定的风险,在运行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稳定性不正常的问题,导致用户无法直接连接到校园内网。

2 高职校园网网络安全建设问题解决的方案分析

2.1 定期开展安全风险评估,防止校园网络瘫痪

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安全风险评估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病毒检查与治理工作。为了从源头上保证校园网络不被病毒入侵,还应在网络系统外部加装信息过滤系统,从而保证浏览信息都能够经过源头检阅处理。

为了保证校园网络信息库的存储安全,技术人员应建立数据备份机制,使容灾数据处理系统服务于网络安全建设工作。当校园网络瘫痪时,内存库储存数据的安全依然能够得到保障。保障网上个人存储空间的信息安全,高职院校信息安全部门管理人员应为维护全校学生个人信息安全进行有益探索。在全校师生网络交流平台上,信息安全管理人员应定期上传新型存储空间防护软件,供学生自行下载和升级更新。特别是对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安全管理,技术人员应对其进行防信息窃取的处理,防止一卡通在使用的过程中被人复制,造成学生财产损失。使入侵检测系统服务于信息数据的安全管理,以每周七天为单位对整个网络系统的运行安全性进行全面检测,目的在于及时发现校园网络中存在的漏洞,从而对漏洞进行修补,保证网络安全运行状态时刻处于可控范围。对于漏洞的检测和修补,主要作用于学校现有的教学信息化系统。其中,技术人员应对搜索工具和虚拟社区进行漏洞修复处理,从而实现运行速度的提升。

2.2 严格防范黑客攻击,建立完善的身份识别体系

强化对于网络运行系统的故障检测,高职院校应成立专门的校园网络安全纠察小组,专门负责对网络运行的状态进行监控,采集网络运行中各类指标数据的波动情况,从而对网络上行速度进行维护。及时对各类型的办公用电脑安装防火墙,将网络黑客入侵现象挡在校园网络之外。

安装防火墙主要对教务系统的电子邮件系统进行防护,防止高职院校教职工在进行邮件传送和接收时被人截取。对教务工作者的网络身份进行识别,采用统一的身份管理与认证系统来进行加密防护处理,防止教师的工作账号被人轻松窃取。针对高职院校内部的BBS系统安全进行运行质量检测,确保师生拥有相对安全的交流空间。对于高职院校政务工作使用的双向传输视频会议系统,应对登陆者的信息接入方式进行加密处理,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会议系统内部进行破坏活动。保证网络安全审计小组高效履行职责,对校园微机室上课学生的上网行为进行监控,对于故意下载和安装木马病毒的学生进行警告处理。强化对于校园微机房等公共上网场所的安全控制管理,并且参照同类型的高职院校制定规范化的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由每节课的上课教师负责推行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参考其他校园网络安全防控工作建设效果显著的高校的经验,制定科学的应急处置预案系统,对于突发的严重危害校园网络安全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在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措施落实之下确保网络安全。

2.3 积极寻求与运营商合作,制定科学的安全管理方案

高职院校网络安全运营人员应积极寻求与建设、运营和维护成本较低的运营商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提升校园网络的覆盖率。

为了确保校园内部网络的运行安全,校方应积极监管网络运行状态,并且协调运营商的网络运行诊断和故障排除工作。校方领导人应及时预估校园网络运行中存在的安全性风险,确保学生都能够稳定连入到校园内网,不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和生活。对于处理学校教务活动的一些特殊部门,技术人员应对其工作宽带网络进行扩容处理,防止教务部门一些关键工作业务无法实现。因此,学校网络安全保障部门应努力协调好与运营商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校园关键行政部门的工作能够正常开展。在防火墙安装活动中,重点对垃圾邮件进行过滤处理,使用杀毒软件对繁杂的信息进行检测,从而实现对于有害信息的过滤,从根本上防止校园网络出现崩溃现象。建立入侵检测的记录日志,从而实现网络运行状态的可追溯。

3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安全技术升级未来发展的思考

努力推进办公系统自动化建设,满足校园网络前期建设、后期维护的需要。提高高职院校各种业务应用系统信息化应用水平,工作人员应积极应用新技术,满足校园日常事务处理与新技术对接的需要。

使用数字化的档案管理系统,提高档案信息录入和投递的处理效率,使用数字迎新的方式,使新生更加快速地熟悉校园报道流程,完善毕业生电子离校系统,更好地指导毕业生处理好毕业相关手续,实现教务管理方式的人性化建设目标。积极引进高性能的计算机平台建设技术,促进校园网络新技术更加快速地应用到各个学科领域中。使用高性能计算平台技术服务于学科建设,从而确保高职院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在手机校园一卡通系统安全保障活动中,技术人员应结合最新的指纹信息技术,实现校园一卡通安全保障系统的功能升级。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的管理系统进行安全功能升级,基于Portal技术进行分布式资源管理系统的安全保障工作,建立更加规范的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平台。在教学系统安全保障中,强化对于多媒体录播系统和多媒体网络控制系统的功能升级处理,从而提高多媒体教学方式的运行稳定性。

4 结语

在校园网络运行安全保障活动中,技术人员应及时进行校园网络体系的自主建设工作。技术人员应根据校园网络的具体情况,进行运行状态的良性控制和管理。技术人员应从建设和运营维护的角度出发,实现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有效对接,达到网络安全性建设目标。落实高职校园网络安全的监控工作,对校园主网的运作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及时发现流量波动中存在的不正常现象。强化虚拟专用网络的升级工作,增加对于虚拟网络的科研投入。

摘要:校园网络安全对于保持校园行政机构日常事务处理和正常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在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安全建设中,学校应积极采取相关的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措施,确保高职院校网络处于稳定运行状态。为了确保校园网络运行正常,网络安全维护人员应定期对校园网络进行安全风险运营评估。笔者从高职院校网络安全建设的相关细节展开讨论,提出几点有利于网络安全建设工作顺利开展的可行性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安全建设,校园网络,项目探讨

参考文献

[1]孙剑颖.以数字化校园为核心的东北财经大学校园网升级改造方案[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1(9):16-19.

[2]侯冬青,陶文玲.校园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以临沧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集宁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2-115.

[3]任登泉.高职院校数字化校园网络安全与防御对策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6):14.

[4]卢璟.基于数字化校园网系统的高等数学精品资源共享平台建设[J].电子设计工程,2016(10):153-155.

[5]劳甄妮.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项目风险分析——以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高教论坛,2016(6):102-106.

[6]谢雪莲,李昭志.边境民族地区高校舆论分析及引导——基于网络新媒体时代背景下[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6(3):60-62.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第2篇

关键词:文化融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创新

一、高职院校文化融合视角下建设校园文化的意义

在新媒体时代如何从文化融合的视角出发,以文化融合的理念、融合的目标、融合的内容、融合的载体以及融合的模式为基础,探索一条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是亟待相关部门解决的关键问题。

1.以校园文化建设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高职学校要始终把校园文化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利用文化融合的辐射发挥引领和启迪的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促进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高职学校扎实开展多文化融合、多层次渗透的校园文化建设可以建立起良好的教育教学秩序,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以此推动学生更好地学习知识和技能,最终实现高职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文化融合视角下高职院校实施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石及优势

1.高校师生的自身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基础。

文化建设的主体是高校师生,他们自身的特点为文化融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在高职院校,师生年轻而富有活力,开放而富有思想,在网络等新媒体逐渐渗入高职校园环境的背景下,面对大数据时代,他们不排斥、不抵制,可以根据自身的价值观对信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兼收并蓄,能站在较高的文化维度审视自己、分析自己和完善提升自己。

2.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平台。

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

开放的世界需要开放的环境。

笔者所指的环境既是指高职校园的物质环境,也指校园精神环境、生态环境和制度环境、人文环境的结合。

目前,国内一些高校免费对外开放,供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参观和学习考察,自由开放的校园环境为文化融合搭建了稳固的平台,让文化融合成为一种可能。

3.丰富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载体。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为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在打造和谐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探索新的平台机制,打造新的文化阵地。

大学校园社团活动丰富、人文关怀浓郁,生态文化和谐、课程资源丰富,这些都为实现文化融合提供了有效的载体。

社团活动是高职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有效方式,它有着思想教育、陶冶情操、传播知识、启迪智慧以及娱乐身心的功能。

随着校企合作的深入以及对外合作交流的开展,企业文化以及世界各地的文化都将在校园杂糅共生,为打造特色校园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三、文化融合视角下构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创新机制

1.交流积淀、融通互补,创新校园文化融合的着力点。

高职院校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不同的职业院校具有不同的文化氛围,培养的学生也具有不同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

在校企文化、社团文化等的建设中也都凝聚体现着不同的文化特色,因此学生受到的职业文化熏陶也是不一样的。

比如在高职的课程建设中,专业建设是根据企业、行业及岗位的不同,因材施教,培养工学结合、全面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可以说,每一所职业院校都是围绕自身专业优势,凭借品牌立校的,因此在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中,校与校之间可以多沟通交流、实现融通互补,抓住校校文化融合的着力点,丰富文化融合的内涵,创新文化融合的途径。

2.求同存异、互信共赢,创新校企文化融合的契合点。

无论是从文化塑造人、引领人与培养人的功能出发,还是从文化的信息传递方式、基本形态来说,校企文化是紧密联系,和谐相融的。

高职院校与地方企业应按照求同存异、互信共赢以及互补共生的文化融合模式,从双方愿景、合作内容等角度出发,构建“校企共导、主亚共融、核心共创”的文化渗透融合的路径,达到两种文化相互结合、促进文化融合,实现协同发展的目的。

3.共生互融、传承创新,创新校地文化融合的闪光点。

地域文化和校园文化相辅相成,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离不开地域文化的积淀,同时地域文化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和不可复制性,高校师生对于地域文化本身就具有较高的文化认同感,因此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必须积极主动地依托区域优势,深挖地方丰富的传统文化,主动吸纳地域文化的内涵和精华,与地域文化共生互融,同时更应利用自身文化塑造的优势,凝聚各方力量,传承创新,努力打造校地文化的闪光点,如地方丰富的历史、自然和人文文化底蕴可以打造校园文化新阵地,深入滋养高校师生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参考文献

[1]侯波,辛香玲,高志霞.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结构与功能分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4).

高职校园中网络安全技术 第3篇

关键词:校园网络;网络安全;安全技术;防火墙

中图分类号:TP393.18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5-0000-01

Network Security Technology in Vocational School

Huang Qing,Zhu Yanfang

(1.Enshi Technical College,Enshi445000,China;2.Wuyang Enshi High School,Enshi 445000,China)

Abstract:A good information education environment is the effective protection to carry out modernization of education and spread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the campus network is a hardware protection of the environment.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and the popularity of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prominent.This article from the campus network security and security technology and other aspects of the network security issues.

Keywords:Campus network;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technology;

Firewall

作为一种丰富学习资源、拓展教学空间、提高教育效率的有效手段,信息化为教育的创新与普及提供了新的突破口。与此同时,网络社会与生俱来的不安全因素,如病毒、黑客、非法入侵,不健康信息等,也无时无刻不在威胁教育网络的健康发展,而成为教育信息化建设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教育行业的信息安全需求,无疑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市场。

一、网络安全的概念

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

二、校园网络威胁

与其它网络一样,校园网面临的威胁大体可分为对网络中数据信息的危害和对网络设备的危害。具体来说,危害网络安全的主要威胁有:非授权访问,即对网络设备及信息资源进行非正常使用或越权使用等;冒充合法用户,即利用各种假冒或欺骗的手段非法获得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以达到占用合法用户资源的目的;破坏数据的完整性,即使用非法手段,删除、修改、重发某些重要信息,以干扰用户的正常使用;干扰系统正常运行。指改变系统的正常运行方法,减慢系统的响应时间等手段;病毒与恶意攻击,即通过网络传播病毒或恶意Java、XActive等;线路窃听,即利用通信介质的电磁泄漏或搭线窃听等手段获取非法信息。

三、网络安全防范的内容

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可审查性与可保护性等特点。计算机网络不仅要保护计算机网络设备安全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还要保护数据安全等。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本身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实施网络安全保护方案以确保计算机网络自身的安全性是每一个计算机网络都要认真对待的一个重要问题。网络安全防范的重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计算机病毒,二是黑客犯罪。

四、校园网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

网络安全的主要技术有防火墙、身份识别、数字签名、信息加密和防病毒技术等。

(一)防火墙技术。防火墙的本义原是指古代人们房屋之间修建的那道墙,这里所说的防火墙是指隔离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的一道防御系统,是在本地网络与外界网络之间实施特定访问控制策略的系统。它是保护可信网络不受非可信的外部网访问的机构,是整体安全防护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防火墙技术是对黑客防范最严,安全性较强的一种方式,任何关键性的服务器,都建议放在防火墙之后。

(二)身份识别。系统的安全性常常依赖于对终端用户身份的正确识别与检验,以防止用户的欺诈行为。身份验证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个是识别,一个是验证。所谓的识别是指对系统中的每个合法用户都具有识别能力。所谓验证是指系统对访问者自称的身份进行验证,以防假冒。

(三)数字签名。数字签名技术是基于公共密钥的身份验证,公开密钥的加密机制虽提供了良好的保密性,但难以鉴别发送者,即任何得到公开密钥的人都可以生成和发送报文,数字签名机制则在此基础上提供了一种鉴别方法,以解决伪造、抵赖、冒充和篡改等问题。大多数电子交易采用两个密钥加密:密文和用来解码的密钥一起发送,而该密钥本身又被加密,还需要另一个密钥来解码。这种组合加密被称为数字签名,它有可能成为未来电子商业中首选的安全技术。

(四)信息加密。信息加密是网络信息安全的核心技术之一,它对网络信息安全起着别的安全技术无可替代的作用。数据加密技术是与防火墙配合使用的技术,是通过对信息的重新组合,使得只有收发双方才能解码还原信息,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破析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五)防病毒技术。校园网络中,计算机病毒具有不可估量的威胁性和破坏力。它的防范是网络安全技术中重要的一环。防病毒技术包括预防病毒、检测病毒、消除病毒等技术。

五、结束语

校园网络安全是一个长期的、动态的过程,内部人员的蓄意破坏、管理操作者的失误、网络黑客的攻击、操作系统公开或未公开的漏洞、网络架构的变动、网络安全人才的缺乏都将导致网络系统的不安全,因此,校园网络安全及技术防范任重而道远。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我们的校园网才能够在比较安全的环境下工作,才能充分发挥它的优势,更好地为我们的教育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梁亚声等编.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2]常学洲.计算机网络安全及防范技术综述[J].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Vol.5,No.2.

[3]查贵庭,彭其军,罗国富.校园网安全威胁及安全系统构建[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5,03

[作者简介]

高职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建设与研究 第4篇

关键词:智慧校园,网络安全,高职院校,校园网

近年来,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越来越大, 教育机构也越来越重视信息技术在教育上的应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新信息技术的涌现, 给教育信息化带来新的时代, 即智慧校园。随着智慧校园的发展, 信息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严重。病毒攻击、网络攻击、不健康信息的传播等问题将阻碍智慧校园的建设和完善。高职智慧化校园建设创新与突破之处是在高性能网络安全体系的支撑下, 所以对校园网安全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 智慧校园概述

2008年, IBM公司提出了“智慧星球”概念, 智慧校园也伴随其应运而生。智慧校园, 是通过利用云计算、虚拟化和物联网等新技术来改变师生、工作人员和校园资源相互交互的方式, 将学校的教学、科研、校园资源、管理和应用系统进行整合, 以提高应用交互的明确性、灵活性和响应速度, 从而实现智慧化服务和管理的校园模式。智慧校园具有对教育 (事务) 能迅速、灵活、正确地理结合解决的能力, 包括治理体系、知识体系、方法与技能体系、观念与思想体系、评价体系辅助决策。智慧校园的建设以用户为中心, 以需求为驱动, 智能化的满足校园网使用者的功能性服务和个性化需求。

2 高职院校智慧校园网络的主要威胁

2.1 硬件设施的威胁

本校具有高职院校的普遍特点, 即校园网安全意识起步较晚, 在此方面的建设资金相对不足, 而智慧校园的建设对设备要求更高, 所以在网络专业设备的投入也是有限制的, 网络整体结构设备简陋, 现有设备技术指标低, 更缺乏无线网络技术。我校一直没有系统的投入完善校园网的安全建设, 没有先进的网络安全架构, 校园网处在开放状态, 并且对于学生上网没有限制, 导致病毒侵害、信息盗取、黑客攻击等网络威胁。

2.2 软件缺陷的威胁

本校的大多数计算机都采用的Windows操作系统, 校园网的服务器采用的是Windows Server 2003, 计算机实验室的计算机多数采用的Windows 7操作系统, 而办公计算机一部分还是Windows XP系统, Windows系统本身隔一段时间就会被发现漏洞, 使用者如果不经常修补漏洞, 入侵者会扫描系统的BUG进行攻击, 带来不可预料的威胁。智慧校园将校园的所有设备 (包括移动设备) 连接到一起, 如果校园网中的一台计算机受到攻击, 例如感染病毒, 如果处理不当, 轻者可能是破环系统, 重者则是大量的资料被盗取、损坏, 也可能在校园局域网中扩散, 破坏整个网络的资源, 致使校园网瘫痪。

2.3 网络安全管理欠缺的威胁

随着智慧校园的建设和计算机的普及, 接入校园网的上网设备越来越多, 但是原有的网络管理和维护已经跟不上校园网规模的扩展。工作量的剧增, 增加了人力、物力、财力的需求, 归根结底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而本校在此方面的经费有限, 造成管理和维护不到位, 随时可能带来威胁, 例如网络监管和检测不及时, 造成病毒传播泛滥等安全威胁。另一方面, 校园网管理相对而言并不那么受高层管理者重视, 网络管理人员可能不仅负责一项工作, 造成网络管理人员不能全身心去维护网络和硬件。

3 完善高职智慧校园网络安全建设的措施研究

3.1 完善校园网络硬件设备搭建

良好的网络设备搭建是整个校园网的基础保障。首先, 配备高性能的防火墙设备, 对防火墙做好安全设置, 设计合适的访问控制策略, 屏蔽不允许进入的用户和数据。其次, 选择合适的网络拓扑结构, 采用树形结构, 根节点的核心设备采用双核心交换机, 减少故障率, 提高安全系数。然后, 选择高性能的汇聚交换机, 推荐选择千兆级别以上, 提高数据交换能力;最后是接入交换机, 推荐选择也是千兆级别以上, 更好地划分冲突域。高性能的网络设备搭建是完善网络安全问题的基础。

3.2 弥补校园网络软件的缺陷

搭建好硬件基础后, 软件的选用至关重要。首先, 校园网络服务可选用Linux操作系统, Linux操作系统是开源软件, 即使出现漏洞也相对于封闭的Windows系统也是比较容易解决。Linux系统预防漏洞攻击要比Windows系统安全许多。终端使用者及时更新补丁, 修补系统漏洞。其次, 构建全面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和杀毒防御系统, 要求每台介入校园网络的计算机安装杀毒防御软件, 更要在校园网络内安装网络杀毒防御软件, 进行定时杀毒, 升级病毒库, 保卫校园网内所有主机节点。然后, 鼓励使用者使用正版软件, 防范有安全隐患的软件, 过滤有风险的网站和邮件。最后, 做好备份工作, 本校的信息量非常庞大, 重要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备份, 最好备份到移动存储设备上, 切记备份数据前一定要进行病毒查杀。

3.3 完善校园网络管理队伍

校园网络安全建设集合硬件、软件和人力于一体, 三者相辅相成。提高校园网络管理队伍的专业技术能力, 聘用企业网络安全专业人士, 首先, 提高我校各层管理人员对智慧校园网络建设的重视, 提高全校校园网使用者的网络安全意识;其次, 培养网络管理人员的专业职业素养;最后, 对校内网络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网络技术培训。打造一支责任心强、职业素质高、技术过硬的网络管理队伍, 全心全意为智慧校园网络服务, 全方位保卫校园网络安全。

4 结论

为了更深刻领会“十二五”对高职学院的发展规划, 将四位一体的建设融入到智慧校园建设中。搭建安全系数高的校园网络环境, 保障智慧校园的实施, 全方位、深层次、整体推进我校信息化建设, 全面支持我校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刘伯颖, 王虹.基于云计算与物联网技术的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科技投资, 2013, 14:14-15.

[2]宋金州.深圳市智慧校园建设的框架与思考[J].教育信息技术, 2013, 12:8-10, 26.

[3]林玉梅.高校校园网络安全防护方案的设计与实施[D].华侨大学, 2015.

[4]沙吉俊.高职校园网络安全体系结构解决方案探究[J].电子制作, 2014, 7:176-177.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模式与探究 第5篇

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职教育改革发展,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意义.本文根据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和定位,提出如何创新性建设高职校园文化.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重要性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创新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定位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既要重视大学作为功能独特的文化机构应具有文化品位、独立品格价值追求,更应注重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追求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机交融,学术气氛与实践氛围相辅相成的职业教育文化,为培养合格职业人才创造优良环境。

二、高职学院校园文化主要建设内容和实施途径

(一)精神文化(核心和最高目标)

校园精神文化是学校全体人员长期或短期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的总和,例如办学理念、学校传统、校训、校风、教风、学风等,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校园文化建设所要营造的最高目标。坚持学院办学理念,大力弘扬学院优良传统,使广大师生员工铭记校风、校训,使办学理念、学校精神和校风、校训发扬光大。这既是学校保持凝聚力、创造力和生命力的迫切需要,更是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办出活力的动力和源泉。

1.坚持办学理念。办学理念,反映了一个学院的办学传统和特色,是学校今后办学和发展的基本理念,也是全校师生员工建设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的共同思想基础。

要在全校师生员工中加强对学校办学理念、学校战略发展规划的宣传和教育,使之深入人心.成为工作指南和自觉行动。通过校园环境以及主要宣传阵地、重要宣传品等多种形式来反映办学理念的具体内容,让师生在日常环境中耳濡目染.

2.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大力弘扬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优良传统,树立核心价值观。经过二十多年的创业,师生在教学、科研和管理活动中不断铸造凝练的。“自强不息、求是创新”的精神,是全体师生今后继续发展的精神支柱和学院.的文化内核。

要继承弘扬学院优良传统,可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出版新生特刊,发挥校史的教育作用,编写校史,建立荣誉展览室,适时开展校庆活动。宣传学校优良传统,办学历程和重大成就,促进师生爱 校、荣校。

3.铭记校训--厚德润物。校训寓示做人做事要博学笃行,厚积薄发,自强不息,永不停止。“厚德润物”的校训是广州职业技术学院师生广泛认同的行为准则。

4.注重校风建设。良好的校风是学校精神面貌的具体体现,也是学校综合实力和学校凝聚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校风建设主要包括教风建设和学风建设。

重视教风建设--.“诲人不倦”。教师的职责要求“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在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对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在教育学生中要有热情,有耐心;“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高职学生的生源特点要求教师教育学生尤其要注意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学校的各项政策要充分体现对教师发展的关怀和支持,逐步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强化学风建设--学以致用。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完善大学生行为规范体系,严格管理特别是考试纪律管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自觉进取的信心,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自我管理能力和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让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努力形成“学以致用”的良好学风。

5.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以及与人为善、宽宏大度的胸怀给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各个方面。管理人员和后勤服务人员要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

(二)物质文化(基础载体)

校园物质文化是高校各种客观实体存在的总和。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她是校园文化的显性文化,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

1.加强校园设施建设。按照学校的功能定位和学校整体规划,加强校园建设,完善教学设施,优化学习环境。按照既有齐全的现代化功能,又有较高的审美价值的原则,精心设计、精心施工,形成独特的建筑文化风格。

根据学校的文化建设需要,规划、建设好大学生文艺、体育、科技活动等场所,逐步形成“三中心”--科技创业中心、学生活动中心、实训中心.进一步完善宣传橱窗、报刊亭、广播站等设施,为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供必要的场地和良好的条件。

2.重视文化传播载体建设。学校对各种宣传媒体资源要进行有效的整合,充分发挥学校主要宣传载体在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逐步完善具有广州职业技术学院特点的校园标识系统。强化全校各单位及全体师生员工的学校形象标识意识。倡导师生佩蛾校徽、校牌,倡导学生统一校服,谱写校歌,鼓励师生传唱,激励师生热爱学校。学校产业产品的标识、交通工具的标识都可印上无声的文化,无声中加强院校的对外宣传。

3.加强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学校的校园环境设计和建设要形象鲜明、造型优美。校园建筑要保持风格的统一和协调,建筑中要设置具有文化内涵和教育意配套设施,使之既能展示学校的历史传统,又能创造环境育人的良好氛围。

重视校园人文景观建设,做好校园的环境美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并加强管理。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广场、设备仪器等都可以校名人名、企业命名,还可增加名人雕塑.醒目的标语,处处营造优美、自然、和谐、人文气息浓厚的校园环境。

(三)制度文化(内容本体)

校园制度文化是高校各项规章制度的总和,例如包括在办学过程中,与学校有相互关系的外界建立的有关机制,学校内部各种规章制度,是保证学校与外界、学校内部各项活动正常进行的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健全学校规章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现代高等学校制度,不断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治校的能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1.完善管理规章制度。按照依法治校和以人为本的精神,逐步完善各项管理规章制度和管理规范,使学校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促进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人性化。

2.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重视规章制度的宣传教育和贯彻实施。第一,入学初期.全院统一学习《学院学生成绩考核管理办法》、《学院学生综合测评条例》、《学院学生违纪处分条例》、《学院学生宿舍管理规定》,并在军训结束后考评;第二,分部门组织学生干部干事学习《学院团委工作条例》、《学院学生会工作条例》《学院学生活动管理规定》等;第三,学生个人可根据自身需要了解《学院办理“绿色通道”规定》、学院勤工助学管理暂行规定等。通过以上学习,逐步使规章制度内化为师生的素质,外化为师生的行为。

3.加强民主管理与监督。坚持依法治校,认真开展校务公开工作,高度重视专家教授在学校管理中的决策咨询作用,充分发扬民主,自觉接受监督,促进决策民主化、科学化,营造浓厚的民主、法制的文化氛围。

4.规范各类重大仪式活动.要精心设计、认真组织学校各种学术活动,文化活动、表彰活动、庆典仪式等,使之制度化、规范化,既隆重、热烈、简朴,又富有特色。要将升旗仪式、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奖、表彰大会、军训汇报表演等仪式类活动办成学校的经典文化品脾,激励师生珍视荣誉。

(四)行为文化(具体表现)

校园行为文化是校园文化在师生身上的具体体现,主要指师生的行为习惯、生活模式、各类群体(社团)活动等.在校园行为文化建设中,学校只是倡导者,教师是主导者,学生则完全成了主体,只有把三者协调起来,把主体与主导者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尤其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行为文化的建设中去,才会极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实操技能。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应该从以下途径着手:

1.开展道德实践活动。扎实开展“创建文明校园、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做文明大学生活动,开展文明修身活动,引导学生养成文明行为,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

2.丰富文化活动。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积极开展”挑战杯“大学生科技作品大赛、”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和专业技能大赛,坚持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节和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提高校园科技、文化、体育活动的品味,提高活动的参与率和覆盖面,培养大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3.加强学生社团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的建设和管理,支持科技类社团建设,支持学生社团按照章程开展活动,为社团组织选配好指导老师,积极为社团活动创造有利条件,使之成为学校文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4.加强学生公寓文化建设。组建直接面向公寓开展活动的学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在公寓开展以心理咨询和辅导为重点各类咨询服务;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宿舍、文明楼道、文明楼栋活动。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 第6篇

建设特色校园文化是高职院校品牌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有两个主要特性,一是“高”,二是“职”,其校园文化自然应既要有高等教育校园文化的内涵和共性,又要有职业教育的特性,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的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人文素质。对此,笔者于近期对浙江海运职业学院进行了一项校园文化建设现状调查。此次调查围绕校园文化建设设计了46道问题,共向师生发放480份问卷,回收460份,回收率约为92.8%,期望找准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探索适合高职内涵建设的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模式。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现状

近年来,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还存在诸多不足,这从此次问卷调查当中得出的数据可见一斑。如问卷对于“您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情况如何”的回答,有近70.54%受调查者选择了“一般”和“不满意”选项(见图1)。

对校园文化的认识存在偏差 调查发现,80%的师生对校园文化的概念认识不明确,存在一定偏差。具体表现为:一是十分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对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乏应有的重视,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师生的行为缺少强有力的“引擎”牵引。二是对校园文化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仅作为教育教学管理方法,没有纳入学校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导致校园文化建设缺乏系统性和前瞻性,削弱了校园文化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主体意识不强 调查发现,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全员共建意识不强,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的热情度不高。有85%的师生认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宣传部、团委等少数部门的事情。显然,此种想法不利于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校园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员参与。

此外,现实层面上,学校开展的很多校园文化活动与学校自身定位关联不大,个性化特色不明显,吸引力不强。从而导致校园文化的地位不高。据问卷结果显示:有高达68.05%的被访问者偶尔甚至不关心校园文化活动(见图2)。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 校园文化建设人文精神缺失表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体现在教学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忽视人文课程。调查发现,如最能体现人文精神的《大学语文》课每学期的课时缩水至28学时。其次体现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缺乏人文精神的渗透,有75%的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往往偏重于知识技能的传授培养,忽视了人文精神的有效传递;专业课程与基础课程之间缺乏文化衔接,开展人文社科类讲座的次数缺少,校园整体文化氛围不足。

进一步加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对策

校园文化是一学校别于另一学校的重要标志。从实践来看,校园文化包含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精神文化。比如,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框架和内在机制,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系统。对此,职业院校应当给予正确的认识,与时俱进,找准突破口,进一步明确校园文化的建设主题。

加强校园文化主体意识 作为职业院校而言,一是加强全员共建意识,统筹规划,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发展的蓝图之中,加强组织与领导体系建设,健全校园文化统筹、检查、督促和考核机制,教育、引导师生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二是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充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积极投入校园文化建设。三是不断强化人文与职业融合意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尽可能突出“职”的特点,融进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理想、职业人文素质。此外,高职院校要建立继承与发展意识,在继承自身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广泛吸收国内外高职院校的先进做法,结合实际,勇于发展创新。

打造校园文化特色品牌 一是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不断完善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政策和措施,除了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还应体现市场人才需求信息、行业与专业的发展趋势等与职业相关的因素,丰富学生的职业感受和专业思想,提高其学习动力。二是不断创新、创设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提高师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对于在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师生,学校可予以鼓励、嘉奖,使之成为学校的文化传承因子。三是着力建设优良校风,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以优良的校风统领学校各项工作。要以优良的校风、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文明的班风来诠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内涵,体现学校的精神。四是精心打造校园文化品牌,立足学校专业优势,把行业文化精神作为建设特色校园文化的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行业文化、企业精神,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品位。同时,学校可开设地域文化特色课程,文化基础课引入地域文化资源,使地域文化内化于校园文化之中。这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当地的社会习俗概况,提升其文化修养和人文品质,还可以促进高职院校的优质课建设,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 加强与企业文化对接。高职院校与社会各行业、企业的关系恰似鱼和水的关系,其校园文化也应当与当前先进企业文化进行对接。例如,学校通过校企合作广泛建立实习基地,使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还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学生顶岗实习等产学合作的方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同时,紧紧依靠校企合作优势,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深入对接。一方面,职业院校要把先进的企业文化引入校园,并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吸引企业积极参与。例如,举办企业文化成果展览、邀请企业成功人士开展企业文化讲座、学校与企业文化技能比赛等。另一方面,要主动走进企业,吸收企业文化的精髓,丰富自身文化建设内容。例如,师生可以利用到企业实习、实训等机会,充分感受企业的文化氛围,借助诚信、守纪、敬业、团结等优秀企业文化实现自我教育,以帮助学生转变角色和树立职业意识,以此来拓宽校园文化的建设视野。

此外,高职院校要与时俱进,力抓创业文化。学校要对有志于创业的人员加强相关技能和知识培训,除提供场地和资金便利外,还应邀请企业人员和创业成功人士来校作指导,甚至可以与相关企业签订创业指导相关协定,以便学生更好创业,形成良好的创业文化氛围。

高职校园网安全初探 第7篇

在信息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 计算机处理业务已由单机运算与文件处理, 简单内网发展到复杂内网 (Intranet) 、企业外网 (Extranet) 、国际互联网 (Internet) 的企业级计算机处理系统和全球信息共享和业务处理。在计算机系统处理能力与连接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 网络连接的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如网络物理安全、网络拓扑结构安全、网络系统安全、应用系统安全和网络管理安全等。因此, 高职校园网安全, 就像每个家庭防火防盗问题一样, 应做到防范于未然。否则, 一旦威胁发生, 就会措手不及, 给高职院校教学、科研与管理造成重大损失。

1.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内涵及特征

1.1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内涵

高职校园网安全, 简而言之就是指高职院校网络上的信息安全。它具体包括校园网络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 不受偶然的或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 系统能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 网络服务不会中断等方面。当涉及到师生个人隐私或与教学、科研相关的信息, 并在校园网上传输时能受到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等方面的保护, 避免他人或对手利用窃听、冒充、篡改、抵赖等手段对他们的利益和隐私造成损害和侵犯;当有关信息保存在某个计算机系统上时, 能免受其他非法用户的非授权访问和破坏;能使校园网信息的访问、读写等操作受到保护和控制, 避免出现病毒、非法存取、拒绝服务和网络资源的非法占用和非法控制等威胁, 制止和防御网络“黑客”的攻击;对非法的、有害的或涉及国家机密的信息进行过滤和防堵, 避免机要信息泄露, 造成社会危害, 给国家带来损失;能封杀网络上不健康的内容, 避免对社会稳定与和谐发展形成阻碍。

1.2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特征

1.2.1 机密性。即指高职校园网信息不泄露给非授权的个人与实体, 或供其使用的特性。

1.2.2 完整性。即指高职校园网信息未经授权, 不被修改、破坏、插入、延迟、乱序和丢失的特性。

1.2.3 可用性。

即指高职校园网合法用户访问并能按要求顺序使用校园网信息的特性, 它保证合法用户在需要时, 可以访问到校园网信息及相关资料。

1.2.4 可控性:

即指高职校园网对信息的传播及内容具有控制能力。

1.2.5 可审查性:

即指高职校园网对出现的网络安全问题能提供调查的依据和手段。

2.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威胁因素

2.1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威胁因素不外乎两个方面:

一是客观因素。如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网络协议中的缺陷, 如TCP/IP协议的安全问题;二是主观因素。如黑客入侵、非法访问、拒绝服务、计算机病毒、非法连接、内部泄密、外部泄密、信息丢失、电子谍报、信息窃取、信息战、计算机犯罪、人为行为、使用不当、安全意识差等。

2.2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威胁途径通常包括两方面:

一是渗入威胁, 如:假冒、旁路控制、授权侵犯;二是植入威胁, 如:特洛伊木马与陷门。

2.3 高职校园网安全威胁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十类:

(1) 互联网个人隐私; (2) 易遭破解的密码; (3) 钓鱼攻击; (4) 社交网络安全威胁; (5) 手机数据外泄; (6) 零时差攻击; (7) 恶意软件; (8) 苹果Mac易受感染; (9) 僵尸网络; (10) 无线网络安全威胁。

3. 高职校园网安全管理的现状

当前, 高职校园网存在的安全缺陷主要有: (1) 网络协议和软件不健全、不完善与不安全; (2) 黑客攻击手段多样; (3) 计算机病毒; (4) 计算机网络和软件核心技术不成熟; (5) 部分师生安全意识淡薄; (6) 一些校园网安全管理人才匮乏; (7) 某些学校网络安全措施不到位。

上述缺陷, 在部分高职院校中又集中表现为: (1) 一些师生思想麻痹, 没有清醒地意识到黑客入侵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以致随便下载、运行那些来历不明的软件, 使计算机系统受到了病毒攻击, 最终造成系统瘫痪; (2) 有的学校没有采用正确的安全策略和安全机制; (3) 有的学校没有投入必要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来增强校园网的安全性; (4) 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网络安全技术、工具、手段和产品; (5) 有的学校缺乏先进的灾难恢复措施等。

随着计算机与通信技术的发展, 高职校园网信息安全与保密已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校园网具有的开放性、互连性和共享性等特征, 使网上信息安全存在先天不足, 加上系统软件中的安全漏洞以及所欠缺的严格管理, 致使网络易受黑客、恶意软件的攻击。因此, 针对高职校园网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应采取全方位地防范措施, 以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具体来说, 就是要从高职校园网信息安全的存储、处理或传输信息资源的技术、体制和服务的发展、实现和应用等方面来进行统筹维护。即既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来支撑, 又要运用最新的法律手段和组织制度来保证。

4. 高职校园网安全的保障措施

4.1 网络安全防范的技术措施

如今, 快速发展的网络信息安全技术, 可从不同角度来保证网络信息不受侵犯, 主要包括网络加密、防火墙、网络地址转换、操作系统安全内核、身份验证、网络防病毒等技术。

4.1.1 网络加密技术, 就是保护网内的数据、文件、口令和控制信息, 保护网上传输数据的技术。

在实际应用中, 人们通常将常规密码和公钥密码结合在一起使用。网络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最有效的技术之一。一个加密网络, 不但可以防止非授权用户的搭线窃听和入网, 而且也是对付恶意软件 (或病毒) 的有效方法之一。

4.1.2 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 (Firewall) 是用一个或一组网络设备 (计算机系统或路由器等) , 在两个或多个网络间加强访问控制, 以保护一个网络免受来自另一个网络攻击的安全技术。其组成可表示为:防火墙=过滤器+安全策略 (+网关) 。在Internet上, 通过它来隔离风险区域 (即Internet或有一定风险的网络) 与安全区域 (内部网, 如Intranet) 的连接, 不防碍人们对风险区域的访问。防火墙可以监控进出网络的通信数据, 让安全、核准的信息进入, 抵制对企业构成威胁的数据进入。

4.1.3 网络地址转换技术 (NAT)

网络地址转换器也称为地址共享器 (Address Sharer) 或地址映射器。内部主机向外部主机连接时, 使用同一个IP地址;相反地, 外部主机要向内部主机连接时, 必须通过网关映射到内部主机上。它使外部网络看不到内部网络, 从而隐藏内部网络, 达到保密作用, 使系统的安全性提高, 并且节约从ISP得到的外部IP地址。

4.1.4 操作系统安全内核技术

除了在网络安全技术上着手, 还可以在操作系统层面考虑网络安全性。操作系统平台的安全措施包括:采用安全性较高的操作系统;对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利用安全扫描系统检查操作系统的漏洞等。

4.1.5 身份验证技术

就是首先对发出请求的用户进行身份验证, 确认其是否是合法的用户, 如是合法的用户, 再审核该用户是否有权对他所请求的服务或主机进行访问。

4.1.6 网络防病毒技术

主要是通过对网络服务器中的文件进行频繁地扫描和监测, 工作站上采用防病毒芯片和对网络目录及文件设置访问权限等。利用该技术可从方便管理人员的工作着手, 通过网络环境管理网络上的所有机器, 如利用网络唤醒功能, 在夜间对全网的客户机进行扫描, 检查病毒情况;利用在线报警功能, 当网络上每一台机器出现故障、病毒侵入时, 网络管理人员都能及时知道, 从而从管理中心处予以解决。

4.2 网络安全防范的制度措施

在校园网安全防范中, 除了采取上述技术措施外, 制定相关政策、法规与规章, 对于确保校园网安全与可靠运行, 将起到十分有效的作用。

4.2.1 提高校园网管理人员与上机师生的安全意识, 是校园网安全管理最容易和最经济的方法之一。

许多校园网安全事件的发生, 都表明其与师生缺乏网络安全意识有关, 因此, 要大力加强对师生的网络安全教育与宣传。

4.2.2 确定校园网安全管理等级与范围, 明确有关人员职责。

尤其是对校园网使用和有关人员出入机房要建章立制, 形成规范文件, 使上网师生令行禁止。

4.2.3 加强师生网络业务培训, 提高网络技术水平, 增强网络道德素质, 培养高素质网络人才。

要经常对主机进行安全检查, 及时了解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 消除危害校园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 保障校园内网安全。

4.2.4 加大对校园网“人、财、物”的建设与维护投入, 使用最

新科技手段和产品, 采取最先进的灾难恢复措施, 确保校园网信息安全畅通。

5. 结束语

信息化时代, 网络作为人们传播信息、加快人类社会向更高文明度发展进程的有力工具, 其重要性日益彰显。随着网络技术与相关法律制度体系的日趋完善, 降低网络安全风险, 使网络安全得到强有力的保障, 这是确定无疑的。在高职校园中, 进一步加强师生信息网络环境下的法律主体权利与义务教育, 强化师生网络安全意识, 提高师生网络安全技术水平, 弘扬网络道德文明, 培养高素质网络人才, 自觉抵制和消除危害校园网信息安全的行为, 实现网络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 是高职院校网络安全建设的当务之急。只有运用最新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与最新配套制度来严防网络上的各类破坏活动, 高职校园网的安全才会有切实的保障。

参考文献

[1]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科学出版社.2005年6月版

高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浅析 第8篇

一、高职校园安全保卫的现状

(一) 校园外界社会环境的复杂性依然存在

在经济和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环境下, 高职院校所面临的影响也很严峻, 给校园环境带来治安、消防问题等。比如学校周边大都有很多网吧、娱乐场所、旅馆等, 还有大量的出租屋。这些存在既严重地腐蚀了学生的心灵, 也给打架斗殴、抢劫、盗窃等暴力违法犯罪行为提供了存在的温床, 这对校园的治安问题构成了相对严重的威胁, 在无形中间接导致学生违规违纪现象的发生。

(二) 学生存在差异, 心理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高职院校是培养专业技能型人才的高等学校, 学生入学分数相对本科院校低, 师资力量也相对薄弱, 加之社会各界对高职的偏见, 也缺乏重视, 部分高职学生存在自卑和消极的心理。因而, 高职学生在学习激情、学习态度、自律和自控能力等不如本科生, 由于不能进入满意的高校或者专业, 在各种心理障碍没有得到重视和及时的疏导干预, 为心理危机埋下了不定时炸弹。

(三) 校园内环境逐渐复杂, 治安形势严峻

随着高职的迅猛发展, 高职院校在校园面积、建筑物、实验室等规模的不断扩大, 学生的逐渐增多, 生源的各种差距, 加重了安全保卫工作的负担。校园出现了各种临时工、建筑工、外界送货工, 等等, 也很大程度上加大了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同时, 一些高档的现代化产品随之进入了校园, 学生的和科研教学设备方面的产品在逐年增多, 特别是精密小型的高新技术的仪器设备, 这些携带便携的产品给予了一些违法分子可趁之机, 这无疑给高职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更高和更新的要求。

(四) 安全防范意识较差和保护能力不足

高职院校在安全监控防范设备的缺乏, 领导和保卫人员的不重视, 加之学生多数是在家庭的温床中长大和在学校老师的关心照顾下成长的, 对于复杂多变的社会经验严重不足, 对可能发生或者已经发生的各种安全问题不懂处理和放松警惕, 自我保护能力严重不足, 引发安全隐患, 甚至导致个别学生走向偏激。同时因监控和管理的缺乏, 给某些违法分子可趁之机, 造成不必要的安全问题发生。

(五) 校园暴力和违法行为常有发生

由于高职院校的逐渐对外开放和信息的广泛传播, 外界不良思潮对高职校园人员的影响也逐渐加大, 而个别学生贪慕虚荣, 不切实际地一味追求奢侈品等高消费, 平板电脑、高档手机、数码相机、高级自行车以及高级化妆品等消费品在学生中的持有量比较普遍。而一些学生在自身条件不足的情况下, 产生了盗窃的歪念, 也就给违法犯罪提供了可能, 同时也给安全保卫工作带来困难。

二、解决高职校园安全保卫工作的建议

(一) 建立校园全方位的安全防范体系

校园安全保卫部门根据学校实际, 建立一套“人防、物防、技防”的全方位安全保卫防范体系, 首先从提高学校师生素质和安全防范意识, 对全校师生进行定期的安全教育。然后, 提高校园保卫队伍的素质, 加强培训和锻炼。建议招聘受过安全保卫训练或者退伍军人等综合素质高的保安人员, 实行军事化管理, 对整个校园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 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上报, 把问题降低到最低程度。

学校加大和严把校园入口的管理, 对实验室和办公室等重点防护区的门窗等进行加工, 在校园周边、实验室、宿舍公共空间等安装高清摄像头, 24小时进行监控, 同时, 对一些存在消防安全隐患的区域安装消防系统, 在一定范围内配置灭火器。对实验室和宿舍等用电较大的地方加强消防安全管理, 定时对线路、消防设施等进行检修, 积极排除各种安全隐患。

(二) 学校加强与公安部门合作, 优化校园及其周边环境

学校根据实际情况, 与所在地的公安部门加强合作, 建立校园警务室, 学校特别大的高职院校由当地派出所派出民警24小时值班巡逻, 开展治安联防, “校警”共建活动, 坚决打击校园内和校外人员在校园寻衅滋事、盗窃抢夺等违法犯罪活动。同时, 与当地公安、工商、城管等部门协调, 得到支持, 通过他们对周边的存在违法犯罪等安全隐患的地方进行整治, 创造一个优良的校园环境。

(三) 进行心理健康和安全教育, 构建安全信息反馈和预警机制

高职院校通过入学教育、各种会议、讲座和选修课等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保卫教育。同时, 借助互联网、电子屏幕等媒体平台对全校师生进行安全教育, 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处理能力。

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套安全信息快速反馈体系, 发现问题, 积极通过各种突进以最快速度上报, 确保安全信息畅通, 使得事态的发展得到很好解决。构建灵敏、高效的预警机制, 及早化解各种矛盾。

三、总结

当前, 高职院校的安全保卫工作必须根据实际情况, 积极探索和制定相应的对策加强管理, 创建一个稳定、安全、平安的和谐校园。

摘要:近年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复杂化, 给予了高职校园安全很大程度的压力, 文章对当前高职校园安全情况进行了分析, 对安全保卫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安全保卫,工作探讨

参考文献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初探 第9篇

(一) 校园文化的含义

“校园文化”泛指在学校教育基础上产生的文化现象, 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 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 是学校校园物质形态、精神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校园文化以师生为主体, 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等为主要内容, 在学校发展过程中, 逐步形成的以校园精神、文明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

(二) 校园文化的特征

校园文化的特征表现在很多方面, 综合来看, 主要在以下几点:

1. 艺术性。

文化内涵必须以一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 校园文化以各种物化的具体形象, 如建筑、音乐、语言文字等, 来展现校园文化的内容。一般, 这种表现形式要有观赏价值, 从表象通过人的联想能触景生情, 体会其内涵的思想和意义。

2. 渗透性。

一方面, 既有的校园文化在每时每处, 传递着文化、情感和思想, 改变着每个人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模式。另一方面, 学校内的每一位教职员工和学生, 又用自己的言行和思想在发展着校园文化的建设, 新的主导思想、新的制度、新的观念等, 对校园文化的发展都起着新的推进作用。

3. 系统性。

任何一种文化都不是孤立的, 文化是一个体系存在。在进行校园文化建设时, 一定要注意整体的系统性, 每一项建设都是为主体思想服务的, 单独看, 有其各自的特点和目的, 整体看, 又都同属于一个整体范畴。系统的、有序的表达, 才能使感受者得到深刻印象, 起到文化的影响作用。

4. 积淀性。

文化建设最忌讳的是突击行为, 简单的标语、条幅、活动、打扫卫生、建雕塑等行为, 不是文化建设。文化的形成是要通过一定的时间, 在一定范围内, 长期反复的实践, 有意识的总结和提炼而逐渐形成的, 具有稳定的风格特征, 在校内有着广泛的认同的价值观、准则规范、精神追求和办学理念。

5. 传承性。

校园文化一旦形成以后, 是不会消失的。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学校内部的不断发展变化, 人员的更替, 新思想的冲击等, 都会使校园文化不断的发展创新, 但永远不会截断。校园文化本身就是通过长期的积淀而来, 在继承中发展是必然的, 所以, 校园文化的建设要走在时代的前列, 保持先进性, 充满生命力。

6. 独有性。

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历史都是不同的, 具体完成学校发展建设的人也是不同的, 学校的背景条件、资源都不一样, 这使得每个学校逐渐形成的文化氛围是独有的, 与众不同的。区别于其他学校, 尤其是与同类院校有别, 才能体现出自身的价值, 使师生都有一种归属感, 并在此环境中更好地完成自己的职责。

(三) 校园文化的发展历史

解放之后的近十年间, 高校的校园文化是伴随这一时期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改造和发展的, 借鉴了苏联的先进经验, 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随后,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之前的几年里, 以复归“传统”为主旋律, 把培养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作为校园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期间, 一切外来的和传统的校园文化被废除, 否定了之前17年的校园精神文化;改革开放至今, 从文化解冻逐步繁荣开始, 经过适应改革开放、理性探索和市场化、网络化, 受主流文化的影响, 渐趋理性, 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现象。

(四) 校园文化的功能

良好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 例如:激励、示范、导向、约束、凝聚、教育、愉悦等。一个学校的校园文化可以起到引领师生共同进取, 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营造和谐氛围等作用, 校园文化体现的是一所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是一所学校综合实力的反映。

二、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历史积淀不足

高职院校基本上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发展起开的, 一些院校是近几年从中职升格而来, 建校时间不长, 没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 还不能形成自身独有的文化特征。

(二) 重技术轻文化

高职今年来的发展可谓突飞猛进, 教学水平不断提高, 学校的规模、设备、师资等, 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 部分院校没有把文化建设没有放在重要的位置, 在思想上没有足够的重视。

(三) 缺少机制

一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没有一个有效的和长效的机制做保障。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缺少宏观管理和指导;文化建设的表与里、主与次、内与外、师与生等关系没有处理好;文化主体限于学生, 忽视了教师、管理人员和后勤人员;文化建设局限于几个部门, 没有发挥其他部门和组织的作用。

(四) 文化建设形式化

校园文化建设不是简单的规章制度, 不等于学生的思想教育, 更不仅仅是环境的美化、竖立几个雕塑、挂几条标语、开几场晚会就能解决的。流于形式是当今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要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 提高和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五) 没有鲜明的职业特色

高职院校适于高等学校, 但同时又是职业教育, 教育模式与文化建设都有自己独特的职业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也不能脱离职业特色, 校企文化的交叉点也应有所体现, 学生在校园内应能体会到职业氛围。

三、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高职校园文化建设已刻不容缓, 职业教育要上台阶, 学校的发展要建内涵, 高职校园文化必将起到积极地推动作用。院校应当将校园文化建设放到重要的位置, 并将与学校工作相关的全部人和物, 都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范畴之中, 长期地开展此项工作。

(一) 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是载体, 物质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支撑。完善的校园设施是进行教学和文化活动的场所, 能给人以美好的视觉享受和身心愉悦。人的心理会受外围环境的影响, 从外界获得的视觉、听觉信号, 将转化为心理感受, 从而影响人的主观情感。

一个优美、整洁、舒适的学院环境, 能让人产生愉快的感觉;整齐规范的学习场所, 窗明几净、照明舒适等等这些细节, 都能让人产生跟随环境的欲望;勤修整的草坪、擦拭干净的长椅、清洁的地面, 都能是人自觉的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优美的歌曲, 积极向上的旋律, 能使学生产生应有的朝气和积极的心态。

校园环境的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设计建设, 给出自己的特色符号, 但基础就是校园必须像校园, 也就是说要具备校园的基础功能, 营造的是学习的氛围, 而不能过于华丽、浮躁、夸张, 即不能偏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

(二) 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 是在长期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 被全体师生认可的, 有别于其他院校的精神意识, 是一个学校的本质文化精神。精神文化建设切忌急功近利、生搬硬套、拔苗助长, 这要从学校的日常工作中逐步积累发展形成。校园精神文化建设表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建设上, 并最终形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精神文化体系。

1. 校风建设

校风是一个学校给人的整体精神风貌。好的校风, 身在其中, 能够感受到校风对人的深刻“强制性”的感染力;被激发出积极的情感, 催人奋进;有很强的集体感和整体协调性, 有被保护的感觉。良好的、积极的校风, 可以起到对不良心理和行为排斥的作用。校风符号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可以归纳总结为校训、校歌、校徽等具体形式。学校各部门之间关系、上下级关系、同事关系、师生关系要形成团结、协调的氛围, 学校的整体力量才能更强大。

2. 教风建设

教风是在校风之下, 符合校风整体主导思想, 由教师具体表现出来的工作精神风貌。教师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 自发和强制形成的工作特点、作风和风格, 体现了教师知识水平、道德修养、工作技能等综合素质。教风的建设要从具体的教学细节着手, 如教师的仪表、教态;还要强化教师的教学专业知识技能水平;教师要有严谨的学术思想, 求实、勤奋;教师教学方法技术也要纯熟, 教学设备仪器的使用规范熟练;另外, 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服务水平也属于教风建设。总之, 干部职工的工作作风、服务水平, 教师为人师表、教书育人的态度, 都是好的学风形成的前提。

3. 学风和班风建设

学风是一个学习集体, 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治学态度和习惯, 对学习质量、素质培养、人格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风和班风往往是统一的, 积极向上、团结合作、互助友爱的班风, 伴随的是良好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学风班风的形成, 是在校风、教风的影响之下, 由教师引导, 由学生自己在学习生活之中逐步形成的。

(三) 制度文化建设

科学完善的规章制度, 严谨的落实和执行, 是学校各项工作正常有效进行的保证, 同时, 也是校园文化的内在机制体现。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很多是长期建设形成之后基本不变的, 如一些仪式、行为规范、奖惩制度、定期的校园活动等, 这些制度对师生的行为、价值取向、精神状态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规则的约束, 同时也是对权利的保障, 师生的规则学习生活有章可循, 利于集体文化性的形成和发展。

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校园物质形态、精神文化和行为方式的总和, 具有艺术性、渗透性、系统性、积淀性、传承性和独有性等特征。高职校园文化由于历史短, 发展有待提高, 应从物质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制度文化建设三个方面, 推进高职校园文化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孙庆珠.高校校园文化概论[M].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

[2]万美容, 徐振珍, 明月.大学校园文化机制及其建构研究综述[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0.5.

高职院校校园网络安全技术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校园网,安全

计算机网络安全建设是涉及我国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的重大问题。本文结合网络安全建设的全面信息, 在对网络系统详细的需求分析基础上, 依照计算机网络安全设计目标和计算机网络安全系统的总体规划, 设计了一个完整的、立体的、多层次的网络安全防御体系。

1 职业院校的校园网现状探析

高职院校网络系统的安全风险主要包括自然灾害、人工恶意破坏和内外的恶意攻击。恶意攻击可能来自网络内部也可能来自外部。内部攻击通常来自学生、老师等。必须通过详细、全面的安全风险评估才能对网络的安全现状和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彻底全面的了解, 才能有针对性地建立安全措施, 下面我们将从硬件、软件、网络系统、应用系统等几个方面进行相关安全威胁分析。

(1) 高职院校校园网的用户群体大, 目前一般高职院校上网人数都达几千, 多则上万。为此病毒的蔓延速度快, 对校园网络的安全运行的威胁比较严重;

(2) 高职院校上网用户主要是学生群体, 上网时间较多, 学生对新技术都充满好奇;

(3) 网络或安全设备的管理登陆密码没有按照制度进行更换, 或者没有安全的密码管理方法。

2 职业技术院校校园网防护结构分析

为使校园网络能够有效应对以上所述的安全威胁和风险, 切实保障数字化校园的安全, 必须从组织管理、技术保障、政策环境、标准体系、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 形成有效的安全防护能力。具体应通过以下几种手段来实现。

2.1 从物理设备安全需求分析

物理环境的安全是整个校园网安全得以保障的前提。要保护网络设备、设施、介质和信息免受自然灾害、环境事故以及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及各种以物理手段进行违法犯罪导致的破坏、丢失, 校园网必须具备环境安全、设备安全和介质安全等物理支撑环境, 切实保障实体的安全。

2.2 从网络安全需求来分析

要保证网络的可靠运行和敏感信息在公共传输通道上的机密性, 以及要防范可能的网络入侵行为。

2.3 从安全管理需求来分析

要考虑规章制度的完善、安全策略的制度、系统人员的安全培训等, 特别要考虑到基层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还不高, 必须加强安全管理和人员培训, 与技术保障紧密结合, 形成一套比较完备的网络安全保障系统。

3 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设计

根据现有的校园网结构, 将校园网络安全体系具体分为网络层的安全和系统层的安全。

3.1 网络架构的安全设计

(1) 外部虚拟防火墙安全区域的划分。外部虚拟防火墙主要用于防护公共服务器区, 此服务器区包含了DNS服务器、邮件服务器、WEB服务器等对外提供服务的服务器, 其安全级别要低于内部服务器区。

(2) 内部虚拟防火墙安全区域的划分。由于防火墙的防护规则为低安全级别用户默认状态下不可以访问高安全级别用户, 高安全级别用户可以访问低安全级别的用户, 因此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特殊性来将内部虚拟防火墙划分为多个安全区域, 使得不同区域不同安全级别的服务器互相访问受到控制。

3.2 网络设备的安全设计

(1) 关闭非需要服务, 在不使用的前提下, 关闭一些黑客常用的服务器;

(2) 远程访问控制, 关闭远程功能, 并设置源地址;

(3) 日志服务器, 增加一台日志服务器;

(4) 密码的管理, 设置复杂密码, 并且使用密文形式、密码长度及复杂度。

3.3 系统层的安全设计

校园网内数据中心的安全是保障数据中心服务器的操作系统和服务的正常运行。它建立在物理安全和网络安全的基础之上, 本身又是应用安全和数据安全的基石, 主要包括各类网络设备、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的操作系统安全。根据主机操作系统的使用情况, 推荐使用checklist作为进行定期安全防护及检测的主要依据, 同时还需建立外围防护体系。除了对操作系统进行定期检查外, 建立外围安全防护系统也非常重要。

(1) 建立日志服务器。将系统所有服务器的日志记录集中记录到日志服务器, 避免当服务器受到破坏时所有日志也丢失的情况, 保留可以从日志服务器的保存记录找到服务器被破坏的原因。

(2) 建立软件监控系统。通过使用基于NETflow等开发的监控软件, 可以长期监控和记录服务器的正常工作状态, CPU、内存、TCP端口的稳定的进出流量。用这些数据作为参考, 当系统出现异常时, 运行数据势必会区别于这些经验数据。

浅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校园文化 建设

[作者简介]张富强,男,1968年5月出生, 江西信息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副教授,从事思政教学及研究工作。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支重要的新生力量。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以高职院校全体师生为主体,在教育实践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反映着全校师生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的,具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高职院校在生存发展的进程中逐渐形成和积淀的结果,是高职院校办学理念、个性风格、人文精神的综合表现。它集中表现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师生的价值取向与观念以及在这些观念指导下所表现出来的校风、学风和教风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传播和发展先进文化、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导向和育人功能,优化育人环境,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构建和谐校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和紧迫性

我国高职教育于上世纪的80年代开始新的发展,当时的高职教育还不能说是真正意义上的职业教育,其主要功能是在职培训,其学校也往往是成人院校,业余大学等。到了90年代才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院校,它无论在教学目标、学生来源、教学方式以及教育体制等方面都与过去的成人高校有了区别。这时,职业教育才走上真正的探索之路。由于职业院校历史短,而且没有太多的本土经验可以借鉴,因此学校文化积淀就明显的不足,而由于学校整体处于探索之中,又造成高职院校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缺少定数,尤其是对职业教育基本规律和运行环节探索的全力投入,使文化建设在不自觉中退居到可有可无的地位,从而造成职业院校文化基础的普遍薄弱。其校园文化存在以下几个共同现象:

一是办学经费紧张,影响校园文化建设。大部分高职院校是贷款征地建房、负债办学。在办学经费紧张有限的情况下,部分学校在办学过程中,首先保证办学的基本建设和教学条件,而隐性的校园文化建设明显落后。有的学校缺少规范的规章制度,没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园文化;有的学校甚至没有像样的活动场所,没有阅报栏、宣传窗、广播网等宣传工具;有的学校虽有一定的校园文化建设,但投入明显不足,影响校园文化的建设和健康发展。

二是校园建筑虽新,但景观文化少。大部分高职院校是1999年之后建立的,新校园由于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布局科学合理,校园内的教学楼、实训中心、图书馆、体育馆、办公楼、学生公寓以及学校大门等教学、生活建筑物具有强烈的现代化气息,能充分体现建筑文化,一看到建筑物就能了解它的功能和用途。但新校园在景观文化方面存在明显的缺陷,曲径喷泉、小桥流水、名人雕塑、草坪大树等人文景观要么太少,要么人工痕迹太浓。

三是教师组成复杂、观念差异较大。高职院校的特点之一是新教师多,组成成分复杂,主要有四大来源:一是原中职学校教师,二是科研企事业单位转入的专业技术人员,三是本科院校调入的高职称教师,四是刚毕业的大学生。由于教师的经历、学历、职称、以前工作的环境不一致,思想观念、人文素质的差异较大,而相互之间的了解、磨合需要一个时间过程,这对高职院校新的校风、教风和学风的形成有较大的影响。

四是办学时间短、文化积淀少。由于高职院校起步晚,建校时间短,缺少高职院校特有的文化积淀。尽管有的学校前身是中职学校,有相当长的办学历史,有过很丰富的校园文化。但学校升格后,办学定位、培养目标、人才质量等发生了变化,原有的校园文化已不再适应,有的甚至可能对高职教育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新建的高职院校在这方面明显欠缺。

随着高职院校的迅速发展,规模和效益的竞争日趋激烈,当下的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的时候,学校无法从长计议,大投入地进行文化建设,竞争的压力也使学校无法顾及文化建设。上述现象的存在,使高职院校的文化建设更加具有紧迫性和艰巨性。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内容

校园文化应包括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制度文化和校园载体文化等多个方面。

(一)校园物质文化建设

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是浅层面的校园文化。我们应把它当作一种重要的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其环境育人的作用,使学生在其间耳濡目染、日积月累,最后形成观念、化为行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包括以下内容:校园景观建设;校内文化设施建设:包括教学场所、校园网、文体设施、活动中心、宣传舆论阵地、图书馆等的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建设;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

(二)、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制度文化主要包括校园内各种规章制度、师生行为守則、学校组织机构及其职能等,是中间层面的校园文化;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我们要通过校园制度文化建设来形成一套完备的规章制度体系,用制度来规范和约束广大师生的行为,使学院内任何人办任何事均有章可循,形成一种“制度管人、管事、管权,依法治校”的良好局面。

(三)、校园精神文化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主要包括办学理念、价值观念、校风学风和文化氛围等,是深层面的校园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学校的灵魂,是学校育人目标的高度概括。表现为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工作目标。突出表现在校风、教风和学风上。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应突出以下两个方面:1、始终坚持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建设,确保校园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2、加强校风、学风、教风等方面建设。形成、完善和坚持学院办学的核心价值理念。

nlc202309030144

(四)、校园载体文化建设

载体文化是校园文化的表现,离开了一定的载体,校园文化将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复存在。所以,在发展校园文化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各类载体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类载体,推进校园文化建设。校园载体文化建设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标识类载体(如校徽等);书刊类载体(如校报、校刊);活动类载体(如各种文体活动)。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坚持重在建设

正如精神文明重在建设一样,校园文化也重在建设。仅仅在口头上、文件上重视校园文化是远远不够的,校园文化建设需要实实在在地从每一件具体的事情抓起,从基础性的工作做起,有时还得有“真金白银”的投入,校园文化重在建设,首先要求我们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加强校园基础设施,自然与人文景观的建设,为广大师生学习、工作、娱乐、休息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并以环境育人。其次要重视校园制度文化建设,要制定一大批规章制度,行为准则、要明确部门和岗位职责。再次,在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注意凝炼和形成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校风、学风、教风、校训,办学院理念等。最后,在校园载体文化方面,既要规范广大师生员工的行为,体现出行为美,又要广泛开展各类有益师生身心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师生的课余文化生活,陶冶师生情操。

(二)、实出个性特征

学校特色,就是一所学校独具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办学个性。特色是一所高校的名片,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成功的标志,也是大学的魅力所在,更是大学持续发展的动力。有学者预言,21世纪的中国高校将是文化的高校,校园文化将成为未来大学的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特点在于校园文化的独特性、难模仿性和可持续的竞争优势。高校间的质量竞争、人才竞争、资源竞争日趋激烈,而这种竞争早已不是争一时之优劣、究一事之长短的竞争,而是立足于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品牌的竞争、特色的竞争、整体实力的竞争。打造教育品牌、彰显办学特色、提升综合实力作为校园特色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而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和构建是一个系统工程。在构成校园文化的物质、精神、制度、载体等多个文化层面上,特色、个性的形成,已成为各高校努力探索和追求的目标,也是各高校打造教育品牌、塑造独特形象、形成竞争力的基本途径。因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突出个性”的建设方针,创造出具有学校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精神、风格、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只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才能有生机和活力。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形成,一是应基于对学校自身的认识和了解。对学校所处的地域特征、学校类型、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学科特点、师资队伍、教学科研、校风学风、历史传统等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找到特点和优势所在,在总结和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方能进行特色建设。二是校园文化的个性要从学校发展建设的历史中去提炼,从师生员工的活动中去发掘,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去创造和实现,对于那些已经被实践检验而显有成效的校园特色文化要及时地归纳总结和升华,逐渐形成具有本校特色的校园文化。

(三)、突出“职业”特性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职业技术教育的培养目标应以培养社会大量需要的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熟练劳动者和各种实用人才为主。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是贴近经济,面向社会,服务企业;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由此可以看出,以能力为本位,突出职业特色是创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因此,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应立足于高等职业教育领域,建设有职业特色校园文化,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为发展理念。大力开展校园丰富多彩的职业实践活动、科技作品制作活动和社会服务活动,大力建设学生技能实训基地、培训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保证学生有足够时间、高质量的实际操作训练,通过感受、模仿、实验、以及发明、创造等,逐渐养成认真观察、勤于思考、乐于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浓厚的职业兴趣,诱导学生对专业技术、技能的执着追求。同时,学校要将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素质教育内容融入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职业能力与职业养成教育,并结合专业,统筹开展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的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大学生风采大赛、科技设计制作竞赛、计算机应用比赛等活动,调动学生学习和参与的积极性,培养职业学院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

(四)、立足整体推进

校园文化是一种整体的文化模式,它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渐进的过程。因此,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需要长期的、艰苦的努力才能收到一定的成效。从校园文化建设的宏观意义上讲,校园文化建设重在“造势”。“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意思是要从整体上推进、在全局上构建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因此,一是要充分重视校园文化对学校发展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将党建和思想政治,德育、素质教育工作与促进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和学校的发展,与校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风建设,与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工作,与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真正形成全方位育人的新格局。二是建立健全校园文化建设有效工作机制。从建设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大意义,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长远的整体发展规划,以达到持续的整体功效,并制定年度校园文化建设计划,不断建立和完善校园文化建设的日常管理制度和评比奖励制度,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学院事业发展规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评估。

(五)、克服“一手硬、一手软”的倾向

目前,有部分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重视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有的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重视学生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但却忽视了对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未能發挥教职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应有作用,忽视了师生员工的同步发展;也有些院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而忽视了校园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和延伸等等。所有这些现象,均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在今后的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应坚决克服这些“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以促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健康发展,进而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做出高职院校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刘继红、刘社欣 校园文化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6/06

2、 李飞鸿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特征与建设途径[J],〈科技信息〉2007/05

3、华鸣 高职院校制度缺限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负面影响[J],〈职教论坛〉2005/04(下)

4、宋绍成 张建忠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原则[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03

5、夏鹂 试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报2007/01

谈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第12篇

任何一个组织都有属于自己的组织文化, 不管是将组织文化写在显要位置处, 还是从未总结提炼过。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以下简称高职院校) 当然也不例外。截至2008年, 我国共有高职院校1, 184所, 数量已经超过本科院校, 占据半壁江山。正因如此, 高职院校的竞争性也相当激烈, 加之对其生存有极大影响的教育部五年一轮的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 评不上优秀等次亮黄牌, 限制招生, 其压力也之大可想而知。有人说评估的等级标准是“合格学校主要看硬件建设, 良好学校主要看制度或机制建设, 优秀学校主要看文化建设”。可见, 校园文化建设是高职院校各项建设的最高境界, 是一所优秀院校必须重视的建设性工作。

一、校园文化的概念界定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在纵向上具有时间承继性, 在横向上具有空间依附性;狭义的文化指社会的意识形态, 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它是一种历史现象, 每一社会都会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 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时下比较流行的校园文化观很多, 有文化氛围说、课外活动说、第二课堂说、意识形态说、文化要素复合说、物质精神总和说等。笔者倾向于物质精神总和说, 即学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形成的培养目标、办学传统、校风、学风、校园文化活动风格、师生的行为方式及其背后的价值观念是校园内的微观文化, 是整个社会文化系统中的亚文化形态。根据高职办学的特殊定位,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 以校园精神为底蕴, 由师生员工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 是融入了更多职业特征、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的多姿多彩, 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 能满足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需要。

二、高职院校校园文化的内涵

从当前高职院校校园文化总体发展情况来看, 其校园文化又有以下内涵:

(一)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

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是指高职院校为保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而具有的物质条件的总和。高职院校的物质文化是高职院校的物质财富, 是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高校校园的校容校貌, 建筑布局和规划、教学手段和科研条件、课外体育和科技活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娱乐设施、学校的宣传设施等。

(二) 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

高职院校的精神文化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教育教学活动中逐步形成的, 并为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同的共有意识和观念。它是高职院校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包括教育思想、学校精神、学校发展目标、校园学风、师生的价值观等。精神文化是四个内涵中最难形成的一层, 他需要长期的文化和历史积淀。但是, 精神文化一旦形成, 就具有相当的稳定性。

(三) 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

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是指高职院校为保证开展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活动而制定的约束师生员工行为的制度文件的总和。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包括教学制度文化和管理制度文化等。高职院校的制度文化为高职院校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目标提供了制度方面的保障, 它有利于学院团队建设和个性特色的发挥, 有利于师生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效率。

(四) 高职院校的行为文化。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表现为校园中师生的行为总和, 是校园精神文化通过物质环境、管理制度等渗透到师生员工的思想当中并外显于行为, 从而形成的群体共有的行为方式和精神风貌, 是校园文化结构中表现最直接、最广泛的部分。

三、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途径

(一) 物质文化建设的途径。高职院校物质文化建设的原则是尊重历史、立足现实、面向未来。

1、建立校园视觉标识系统。

视觉标识系统指为个人或组织提供辨认、识别等信息的系统, 包括图案、文字、媒介物 (横幅) 、广告牌或建筑元素。建立高职院校视觉标识系统, 就是将学院的理念、风格、特色、气质等非可视内容转化为静态的视觉识别符号, 在尽可能大的范围内进行广泛的、直接的、多样化的传播。

2、最大化的利用学校建筑。

要使“大楼”既能承载现在, 又能辐射未来;既符合教学、科研、活动、生活等的要求, 又要体现学院特有的精神、理念、特色、传统等的延续和扩散。

3、加强实验实训中心建设。

高职教育是以培养适应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为根本任务的, 这决定了高职教育的办学必须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贴近行业、企业生产的实际为特色, 注意高职的教育性、职业性和技术性的协调发展, 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这一办学特色的必由之路, 是实现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重要保证。

4、加强校园景观建设。

景观就是文化景观, 指人们对地表进行塑造的产物, 是人们对某一地区文化综合各种印象与感觉的集合。每所高职院校都具有其不同发展历史和独特的经历, 因此校园景观建设应承担起沉淀学校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价值取向的重任。例如, 笔者所在的高职院校是在原来西安美术学院的原址上建立的, 在继承部分西安美院建筑风格的基础上, 大力进行了校内经管的改造与建设, 从而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二) 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途径

1、确定办学理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存在的目的就是要为高职院校服务, 因此校园文化建设必须要迎合高职院校建设的办学理念。首先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要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 例如注重对学生职业素质、职业道德的熏陶培养等。如,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提出“校厂一体, 产教并举, 工学结合”的办学理念;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将秉承“以人为本, 质量立校, 特色办学, 创新发展”的办学理念。这些办学理念都从不同程度上体现了高职教育的特色。同时需要注意的是办学理念是以高职教育的特色为根本, 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而提出的, 学校实际情况千差万别, 办学理念也必然会存在差别, 因此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也要以学校办学理念为中心, 把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首要目标, 不能大而化之, 要避免精神文化方面的同质化。

2、明确治学理念。

治学理念是关于学生学什么、怎样学, 是一切教学相关活动开展的基础和前提。高职院校治学理念的确立必须抓住以下四个环节:一是强化岗位知识和技能概念。岗位知识和技能应区别于专业知识和技能, 其针对的是范围较小的岗位;二是密切关注企业, 实现岗位知识和技能的更新, 使之与企业的岗位知识与技能同步发展;三是建立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评价体系。许多年前, 大家都在呼吁提高高职院校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性, 但时至今日, 还没有比较成熟的评价学生动手能力的体系;四是正确处理教与学的关系。俗话说, “三分教, 七分导”, 即体现了教师的引导作用, 但是应该怎样引导, 又导向何处?笔者认为, 应该导向企业的需求。

3、建立校园价值体系。

高职院校价值体系反映了全校师生共同的价值取向, 校园文化建设的价值体系一般包括:校训、校风、教风、学风、考风等内容。校训是办学初创者或治学者表达自己治学主张和价值追求的思想凝练。具有个性化、传承性、稳定性的特点。

(三) 高职院校制度文化建设的途径

1、坚持民主治校。

2009年教师节, 中国科技大学前校长朱清时从深圳市代市长王荣手中接过聘书, 成为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中国教育史上首次通过国际猎头公司进行全球选聘大学校长的活动尘埃落定, 朱清时成为我国第一个由猎头公司全球选聘的大学校长, 其当即表态, 办大学首先要去官化、去行政化, 实行教授治校的方针。笔者相信, 当看到这条消息时, 有许多高校教师既欣慰又羡慕。我国高校的一个明显特色就是, 行政气氛太浓。今年1月26日, 温家宝与来自科教文卫体各界的10位代表座谈, 听取他们对《政府工作报告 (征求意见稿) 》的意见、建议。最后温家宝指出:“一所好的大学, 在于有自己独特的灵魂, 这就是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千人一面、千篇一律, 不可能出世界一流大学。大学必须有办学自主权。”不管是朱清时说的“行政化”, 还是温家宝提的“独立的思考、自由的表达”, 其实都反映了当今我国高校在办学过程中民主的缺失性。高职院校要想站稳脚跟、办出特色, 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先要建立一系列民主治校的规章制度, 以确保师生应有的民主权利。当然, 单靠学校是不够的, 还需要国家和高职院校的上级管理机构放权, 使其有充分的办学自主权。

2、依托规章治校。

校园制度文化是维系校园正常运转的制度保证, 为了有效地培养人才, 高职院校必须建设具备自身特色, 适应自身发展的制度文化。既要加强教学制度文化建设、管理制度文化建设、建立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制度, 还要加强校园文化宣传制度的建设。

(四) 高职院校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1、注重教师主导性行为的文化建设。

高职教师的主导性行为是高职校园行为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这种主导性行为包括与高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活动、师生关系等行为。结合多年的学生和教学管理经验, 要强调的是, 在学校这个环境中, 教师的一言一行是符合墨菲定理的。曾经我们学院的教学副院长一次看到一个学生在抽烟, 马上上前制止, 却被学生问得哑口无言。学生说:“老师, 我知道我抽烟不对, 但是最起码我将烟头扔在了垃圾桶里, 你看那位老师, 直接把烟头扔在地上, 还不如我。”所以, 高职院校的教职员工一定要注意自身的行为规范, 也要做到“行为示范”且不可成为学生反面教材, 到时对己对人都不利。

2、注重学生职业行为素质的培养。

把包括职业礼仪、道德、待人处事、行为举止等方面的相关内容纳入日常教育体系中, 使学生在学校里就接受职业型文化的熏陶, 为成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做好准备。

3、搞好校园行为文化与职业文化的对接。

校园生活和职业生活对于高职学生来说是人生的两个不同阶段, 校园生活总的来说是自由、舒适的, 而职业生活则限制性强、竞争激烈。高职院校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和手段, 实现两者的对接, 减少工作后的磨合期, 提高毕业生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李超任.高职高专院校文化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5.

[2]舒新城主编.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1999.

[3]黎旭.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园构建特色研究.2008.4.

[4]张德, 昊剑平.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1.

[5]马红杰.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2009.6.

[6]周春芬.高职院校文化建设途径论.职业教育研究, 2008.6.

上一篇:美国家庭的餐桌教育下一篇:水污染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