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林资源管理

2024-08-11

森林林资源管理(精选8篇)

森林林资源管理 第1篇

1 抚州市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和形式

1.1 森林资源流转的现状

据调查,抚州市森林资源流转工作起始于1980年代末。经历了林改前和林改后两个阶段。林改前,也就是1990年代初,抚州市各地就摸索宜林荒山、有林地以及荒滩所有权与经营的分离,推行了拍卖、租赁、合伙经营等新型森林资源流转形式,森林资源流转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统计,抚州市各县(区)林改前共流转林地9.3万余hm2,其中资溪县1.6万hm2、乐安县1.3万hm2、崇仁县0.67万hm2、临川区1.3万hm2、黎川县1.0万hm2。在此期间,由于林业“三定”时部分林地权属没有真正落实到户,林业产权缺乏法律上的保护;有些林地、林木流转大部分都是由村、组干部说了算;转让合同也没统一格式,这时期的流转工作基本上处于一种起步阶段。

这次林改后,由于林地、林木的所有权、使用权得到明晰,取消了木竹农业特产税,调减了育林基金征收基数,放活了经营,极大地激发了林农投资林业的积极性,涌现出一大批大户造林,民营公司和企业建基地,使森林资源流转向能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民营造林企业集中、向加工企业集中,森林资源流转速度加快,流转效益较为明显。林改后,抚州市各县(区)森林资源流转1.98万hm2。其中,资溪县0.5万hm2、乐安县0.1万hm2、黎川县宜林地流转面积达0.2万多hm2,平均租赁价由原来的750元/hm2左右上升到3 000~4 500元/hm2左右,高的达7 500元/hm2。为规范森林资源流转行为,资溪、乐安、黎川等县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制定了相关工作制度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规范了森林资源流转的操作程序,使得林改后的流转工作正朝着健康有序的轨道迈进。

1.2 森林资源流转的主要形式

1.2.1 竞价拍卖。

即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面向社会竞价转让林地经营权。经营者出资买断一定年限的国有或集体林地使用权或林木所有权和使用权,按要求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一次性或分期上交产权转让金或保证金,对经营收益,在交纳税费后,其余归经营者所有。如乐安县林权交易中心共拍卖了13宗林地,流转林地面积0.1万hm2,成交价2 359万元,成交价比起拍价高出179万元,为林权权利人增加了收入,也为做好森林资源流转工作奠定了基础。资溪县为推进国有林场转制,对0.39万hm2速生林进行了拍卖流转,流转交易金额达1.18亿元。

1.2.2 租赁经营。

即将林地实行公开招标等形式,租赁给本村村民或社会上有经营能力的单位或个人营林、造林、种果栽竹,经营单位或者个人根据租期年限,分期支付或者一次性支付林地租金。一些民营公司、国有林场大都采取租赁方式获得林地使用权进行造林。如黎川县引进江西瑞森公司,投资1亿元人民币,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建立了0.67万hm2工业原料林基地。乐安县的“新大地”和“长青”、大亚木业、瑞森造林公司等企业通过租赁山场造林达0.1万hm2。

1.2.3 股份合作。

即联营造林,包括林农之间自愿组合,以林地、劳力、资金入股,联合开发,按股分红;企业以资金或技术入股,村组或林农以林地、管护入股,收益按协议分成。乐安、资溪等县实验林场与村组进行联合造林,采取村组以林地入股,林场以资金、技术投入等形式进行联营造林,双方采取四六或三七或二八分成,抚州市采取此种方式进行流转造林的达2.67万余hm2。

2 流转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思想认识不到位

林改前,有些乡、村基层干部片面强调或夸大流转的作用,有的竟采取强制的行政措施来进行森林资源流转,大多数林农在森林流转中图简单、怕麻烦,普遍不愿意到林业部门办理相关流转手续。林改后,有些乡、村基层干部又认为林地既然由农户家庭承包了,那么造与不造、造好造坏都是农民自己的事,没有积极引导林农进行流转工作,对搞好流转工作没有足够的认识。也有的干部认为林权分到千家万户,给林业生产规模经营带来了困难,不利于集约经营,加上基层收取的税费取消了,对森林资源流转没有积极性,对其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另外,也有些农户担心森林资源流转会改变土地承包权,宁愿抛荒也不愿流转。

2.2 流转工作混乱

林改前,由于没有森林资源流转过程具体的法律、法规条文约束,也没有交易中心这样的机构和交易场所,体现不出公开、公平、公正,不规范的现象比较普遍。主要表现:(1)转让程序不规范。有的地方在大多数林农不知情或不同意的情况下,乡、村搞强制性的流转林地,打乱了原有承包关系,损害林农合法权益。(2)少数乡村干部暗箱操作,非法流转集体林地,有的地方乡村组织和企业联合起来打林地和林农的主意、侵犯林农正当利益。(3)以行政命令强迫经营者流转林地,大面积流转给企业经营,影响林农的正常生产和生活。(4)在流转过程中,大多没有进行价格评估,林地资源价格混乱,随意性大,造成资产流失。(5)管理机构不健全,供求信息不流通,合同纠纷处理不及时,使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6)少数黑恶势力参与,过去流转时存在少数社会闲杂人员和地方恶势力强买强卖行为。现在进入交易中心公开流转后,杜绝了前一种情况,但又出现了少数黑恶势力串标、扰标的“标霸”现象,影响了公开、公正的原则。

2.3 合同协议不规范

流转合同是森林资源转让双方依法签订,双方必须遵守的法律性文件,具备严格的法律意义和法律责任,也是双方必须履行的合同文约。抚州市因森林资源流转双方在签订流转合同时随意性大且不规范,引发了许多矛盾纠纷。其主要表现为:一是流转年限不规范。在流转协议中对流转年限上没有明确,如写上“只要政策不变,就永久流转”。二是没有明确的分成比例。流转协议中未注明双方利益分成比例。三是绝大多数都是私下流转,即使签订了合同也存在着手续不全、不规范、条款不完备等问题,缺乏法律保障,隐患较多,造成了很多纠纷。如在税费改革和林改前,农村税费、统筹提留比较重,南丰县三溪乡有些农民不重视山林,都想以离开土地方式逃避税费任务,他们基本上是将山地托付给他人或村组管理,流转形式上口头协议多,即使有书面协议的,内容也极为简单,现想收回林地,引发了诸多纠纷,并有多起起诉到法院,法院也觉得难于裁决。

2.4 历史遗留问题较多

在《江西省森林流转条例》颁发之前,森林资源流转普遍是无章可循,无法规可依,基本上处于一种自流状态,致使历史遗留问题多,且难以解决。一是林业“三定”时遗留的问题。“三定”时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山林权证大多由生产队干部填写,重登、漏登、错登的比较多,引起山林权属争议。二是根据当时政策收回林地又流转出去引发的纠纷。按照林业“三定”的政策规定,农户的自留山、责任山,如果三年不造林可以由集体组织收回统一造林,为此,许多农户的自留山和责任山被集体收归造林后,流转出去,直到2002年《农村土地承包法》出台后,才禁止集体收回农户自留山和责任山,期间引发了很多纠纷。三是村民既未得山又未得利造成的纠纷。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出台之前的林地、林木流转都是村、组干部说了算,没有经过村民代表和村民大会的同意,造成现在分到山的农户与承包大户之间的矛盾,大多数承包大户都在租山时一次性付完租金,且被村集体使用,而分到山的农户既没有得到山,又没有得应有的利益补偿。四是跨县、市、省的权属纠纷更难处理。宜黄、乐安、资溪、黎川四县都反映一些历史遗留权属纠纷和跨县、跨市、跨省边界的林地纠纷,权属难于确定。五是“谁造谁有”政策引发的遗留问题。南丰、黎川两县反映以前按照“谁造谁有”的政策,造成林农、果农在就近、宜林的个人、集体荒山上大面积开发,当时不存在流转,开发了的就成了自己的,现在处理起来十分棘手。

2.5 林业融资渠道不畅

大面积承包林地需要较大的资金投入,而承包大户一般没有贷款担保单位,又不能将林地使用权作为贷款抵押。致使广大林农很难从信贷部门贷到款。当然,各地有一些地方开展了一些零星的林权抵押贷款,这主要是林业加工企业和民营造林公司之间开展的。其主要原因这些企业与信贷部门熟悉,关系较好而获得的,实质上单纯依靠林权抵押开展的信贷支持林业发展在抚州市还没有完全开展,致使承包大户在林地开发上存在严重的资金困难,制约了林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3 搞好流转的建议

3.1 提高认识,切实加强森林资源流转的领导和引导

依法有序地进行森林资源流转,可以促使林地等林业生产要素进入市场,对于盘活林地资产,提高林地利用率,增加林地产出能力,促使林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流转的领导,对林农的森林资源流转进行有力的指导。首先,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要准确认识自身在推进森林资源流转中的角色定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规范对森林资源流转的宏观调控,建立对森林资源流转的监督、指导制度。其次,要在基层组织中广泛宣传森林资源流转的意义和作用,在农村开展有关林地流转的法律、法规宣传活动,提高农民尤其是基层集体组织负责人思想认识。要通过林权改革,积极探索有利于农民积极参与,有利于保障农民利益的流转方式,把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制等多种形式引入林业生产。第三,要鼓励、支持、引导广大林农走股份合作经营之路,使林农既不失地,又不失利。可采取“公司+农户”、“林场+农户”、“能人+农户”和联户造林的方式参与林业建设,促使林业生产向有技术、有资金、有能力的组织和能人集中,鼓励、引导、支持林业生产在结构调整、连片开发、规模经营上做文章,促使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第四,对林改前发生的森林资源流转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对已经流转的林权,要区分不同情况区别对待,按照“维护、协商、纠正”三个层次加以解决。对依法操作、手续完备的应当予以维护;对基本合法、确有不合理或争议较大的,要在政府主导下协商解决;对暗箱操作、以权谋私、徇私舞弊、损害集体和群众利益的,要依法予以纠正。针对过去因山林抛荒被集体收回,或由他人造林的,按照“谁造谁有”的政策落实林权,并协商确定林木收益分成比例;但在林木采伐后,应将林地使用权再归还原承包户。

3.2 健全机构,重点抓好林业交易中心建设

首先要加快林业产权中心的建设。各县(区)要按照中央、省、市有关要求,建立和完善林权交易管理机构,行使林权证发放、林权登记、林地承包合同管理、林权抵押登记等职责。落实编制、人员、保障经费,规范林权交易中心的管理、规范交易和收费行为。其次要严格按照《江西省森林流转条例》的规定,结合抚州市的实际情况,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制定完善森林资源流转的实施办法,确保农村森林资源流转依法有序进行。第三要尽快加强森林资源资产评估队伍建设,各级林业部门要有计划地组织现有人员参加森林资源评估培训和考试,以尽快获得森林资源评估资格,解决基层交易中心评估人员不具备合法资质的问题。

3.3 规范操作,使森林资源流转纳入规范化轨道

要根据“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森林资源流转合同的订立、签证、登记制度,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对不当流转进行限制,确保农村林地依法规范有序流转。要采取优惠政策和有效措施,把农民之间的自发流转引导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规范流转,签订规范的流转合同,到林权交易中心办理林权变更手续,减少因不规范引起的各种纠纷。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动态监督管理,包括实行界定林权、实施产权登记和产权变更登记管理,监督产权行使和市场活动规则,调处或仲裁产权争议,保障和协调各产权主体的合法权益等。要加强资产评估监督管理,包括对林地资产评估方法、适用技术的行业管理和对专业评估机构及其评估人员资格审查的监督管理,确保资产评估的真实性和公正性。要加强森林资源流转运营服务,培育林地市场,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流转运行机制和相应的管理监督规章制度,主要包括森林资源流转程序、流转双方资格审查、合同的审批,确保流转活动的公平性、合法性,协调森林资源流转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对双方发生的纠纷及时调解,保护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

4 切实完善林改配套措施

林改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今后一个时期林业发展的重要工作是建立一些配套措施,切实解决林改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巩固、完善、发展林改工作成果,使抚州市林业发展向更快更好的方向迈进。

4.1 要积极调处尚存的山林权属纠纷

在这次林改中,抚州市各地在这次林改中调解处理了大量的纠纷,但仍有部分山权纠纷没有得到解决,特别是各县(区)沿存一些跨省、跨市、跨县山林权属纠纷多年来一直未能解决,必将为林区稳定工作留下隐患,并且在今后林木经营过程中,还会产生新的山林纠纷。建议市、县都应成立山林纠纷调处办公室,定编定专职负责山林纠纷的排查和调处。近期要组织由市政府牵头,从相关部门和各县(区)抽调人员组成跨县、跨市山林权属纠纷调处工作组,尽快把抚州市范围内的跨县山林权属纠纷处理好。同时,请省林业厅出面调处跨市、跨省的权属纠纷,切实做到处理一起纠纷,完善一批权证,稳定一方关系,发展一方经济。

4.2 要加强林政管理

林改后,一方面广大林农的造林积极性普遍高涨,另一方面,乱砍乱伐的现象也时有发生。据调查反映,由于木材价格的上涨,各地偷盗偷伐国有、集体森林资源的行为时有发生,无证采伐、无证贩运、无证加工的现象仍然存在。建议:各林区县可以参照资溪县建立林业综合执法大队做法,逐步将林业主管部门内部分散履行的行政管理、行政执法、市场监管等行政职能进行适度整合,推行林业行政综合执法,保障公正执法。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要作为林业经营者的坚强后盾,严肃查处干扰经营、毁坏苗木和幼林等违法行为,切实维护林业经营者的合法权益。建议林业部门要继续开展如“绿色旋风、绿盾、绿剑”等保护森林资源专项行动,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各类破坏森林资源的违法犯罪活动开展集中打击,加强木材采伐源头管理,实行伐前设计、伐中检查监督、伐后检查验收制度,严禁乱砍滥伐行为,规范林木流通秩序,严厉打击无证收购、无证运输和无证经营破坏森林资源的行为,维护林区的稳定。

4.3 要加快林业服务体系建设

林改后,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的重要任务是要加快林业服务体系建设,切实为林农提供各种配套服务。要抓好林业科技服务队伍建设,为广大林农提供良种育苗、病虫害防治、林木栽培等技术指导。建议各地要采取灵活有效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动员和组织抚州市林业科技人员,为林农提供面对面的服务,通过大力实施林业科技“上山入户”工程,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提高林业的综合效益。要加快林业“三防”体系建设,乡村两级要在互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组建林业“三防”协会,把千家万户变为有组织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阵地。要在林区村建立林业协会。即在林区有条件的村,采取政府引导,林农在自愿的基础上,以资金、技术等生产要素为纽带,以村或村组为基础组建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提高林业经营组织化程度,为林农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服务。

4.4 要多方融资,切实解决林业生产资金困难问题

(1)要建立林业发展基金。随着森林资源流转的不断深入,流转回收的资金数额较大,是林业再投入和保障林业发展后劲的一项重要资金来源。各县(区)要适时从中提取一定比例的金额作为林业发展基金,财政也要根据当地的林业发展规模和林业企业提供的税收,安排适当的财政预算作为林业发展基金,实行财政专户管理,用于支持林业生产持续发展。(2)要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制定有利于支持林权抵押贷款的相应政策,加强与金融系统(如农村合作信用联社、农业银行等)的沟通支持与协调合作,抓紧建立和完善林权抵押贷款办法,简化贷款手续,降低融资成本,加大农户联保和小额贷款力度,尽快开展森林资产抵押贷款业务。(3)要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市、县(区)要采取政府扶持、市场运作的方式,加快组建林业担保公司,为林业企业和林农贷款提供担保服务。(4)要努力创造条件,开展“森林火灾”和“病虫害防治”两种林业保险。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林农自愿、稳步推进的原则,重点推进森林火灾保险,尝试开展森林病虫害保险业务。(5)要制定优惠政策,提高社会各界参与林业建设的积极性。建议市委、市政府也要出台引导、鼓励、支持林业生产发展优惠政策,通过森林资源流转,建立起多形式、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机制,促进社会要素向林业聚集,为抚州市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

4.5 要加大投入,确保林区村级组织的正常运转

这次林改,取消了乡镇、村组的涉林收费项目后,基层组织运作经费存在困难,建立有偿服务的经济组织一时还没有跟上,村级组织尤其是林区村组反映减收幅度较大,正常运转困难。据调查,林区村委会大都减收2万元左右,个别村委会减收达10多万元。为此,建议中央和省里要加大对林区村级组织的转移支付,以弥补正常经费不足的困难。使他们有能力管事,办事,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可借鉴福建邻省的做法,由村级组织收取适当比例的林地使用费,具体标准由省里统一制定。同时,各地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涉林收费的监管,防止任何巧立名目加重林农负担的行为发生,坚决制止涉农乱收费反弹。

4.6 要适当提高国家公益林的补助标准

据调查反映,抚州市各地都确定了国家和地方生态公益林,总面积达32.26万hm2,公益林补助标准仅为6.5元/hm2·a,还包括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和管护人员工资,与商品经济林效益相比确实太低,还不如砍一根毛竹利润,因此,迫切需要上级部门提高公益林补助标准。同时,建议市、县两级财政也应创造条件建立生态公益林补偿制度,由市、县两级财政共同安排和从林业发展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提高公益林补助,当地水电、旅游、矿产等生态直接受益单位,应从其经营收入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生态公益林补偿。

摘要:调查抚州市林改前后的森林资源流转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为今后规范森林资源流转和完善林改配套措施提出若干建议。

关键词:森林资源,流转,林改

参考文献

森林林资源管理 第2篇

关键词:风景林;林相改造;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岳阳县

岳阳县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湘北制高点的大云山上,地理座标为113°27′-113°33′E, 29°14′-29°19′N。林场地处岳阳县东北部,距县城荣家湾镇 60公里,距岳阳市 75公里,距临湘市 45 公里,紧邻107、京珠高速等国道,并与待建的杭瑞高速毗邻。北与临湘市占桥、白羊田镇连界,南与本县甘田乡、云山乡、毛田镇等乡镇接壤。公园总面积8310.3公顷,其中林地面积8010.3 公顷。公园景区面积939 公顷,生态公益林面积892.8公顷,其它林地46.2公顷。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作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AAA”级景区,在为广大岳阳市民提供旅游休闲场所、满足市民出行需求的同时,还承担着树立岳阳城市形象,提高景区观赏效应,满足广大市民旅游需求的重要任务。为了进一步提高公园森林景观的质量,对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风景林地森林植被进行了调查和分析,以期为森林林相改造提供参考。

一、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概况

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岳、临交界处,属幕阜山系,花岗岩低山地貌。主峰脉落清晰,山脉东高西低,北陡南缓。林场大部分地区位于山脊以南。山脊以东从二分场鹰咀岩起向西延伸到一分场道丰庵,山峰起伏,古志秒盘旋七十二峰。西部山脊中段从真君殿山顶向北延伸到鸡子石,与道峰庵形成三角形。最高海拔911.1米,最低海拔152.0米,相对高度达759.1米,坡度大,便于林木生长。

大云山属中亚热带北部地区,系湿润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17℃,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12 ℃,全年大于10℃的活动积温可达5200℃,日照时数1500小时/年。平均年降雨量1500毫米。全年无霜期250天。多雾空气湿度大,雨量充沛,气候温和,适宜树木的生长。区域内成土母岩,以花岗岩风化物为主,林地土类大多属山地红、黄壤。耕地分布在山腰平缓处。山脊土层较浅,达30-40厘米,土壤较为干燥,山谷和山腰以下,土壤比较肥沃,土层厚度在70厘米左右,且湿润,可以营造杉、松、阔等用材林,板栗、核桃、柑桔、厚朴、黄柏等经济药材林。

林区植被类型主要有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丛、草本植被等。林区内常绿阔叶林以香樟、木荷等树种为主,落叶阔叶林以檫木、喜树、香椿树、桤木、枫香、刺槐、含笑等树种为主;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管辖风景林区共有植物104科220属299种,其中蕨类植物13科17属22种,裸子植物4科6属7种,被子植物87科197属270种;目前林区内植被以杉树人工林为主。

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现有各种木本植物500余种,主要有杉树、马尾松、湿地松、檫木、喜树、香椿树、桤木、枫香、刺槐、含笑、香榧等及近几年引进的罗汉松、紫薇、银杏、桂花等树种;草本植物400余种,主要有毛栗、苦竹、细线菊、胡枝子、铁芒萁、蕨类等;中草药材200多种,主要有杜仲、黄柏、厚朴、党参、何首乌、山药等。全场植被森林覆盖率96.3%,林木绿化率为96.4%。部分为针阔混交林,少量阔叶树纯林,林下灌木层主要有青冈、楤木、枫香、木荷、刺槐、喜树、檫木等,草本层主要有蕨类和禾本科植物,常见的有铁芒萁、狗脊蕨、凤尾竹、竹节草等。

二、林相存在问题

(一)林相单一 森林景观效果差。据调查,公园景区内林分

总面积892.8 公顷,而其中以杉树为主的人工针叶林分就达

581.1公顷,占林分面积的65.1%,占绝对优势,阔叶树与其他树种也占一定比例(见表1)。树种种类单一,针叶化、纯林化严重。常绿针叶林虽四季常青,但缺乏季相变化,无法给人以“步移景换”的感觉,未能满足人们对森林资源景观的观赏要求。

(二)大面积的人造针叶纯林存在结构不稳定性。由于受地理、土壤、气候等诸多因素的制约,长期以来,杉树成为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的主要树种,形成了大面积的杉木纯林。大面积的杉木纯林本身就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第一,容易发生病虫害。大量杉木纯林导致病虫害危害严重,物种多样性减少,水土流失严重,地力衰退。第二,容易发生森林火灾。由于杉木针叶林油脂含量高,耐火性差,大面积杉木纯林存在着严重的火灾安全隐患。第三,根据大云山历史资料,上世纪九十年代大云山受雨雪冰灾危害,杉木人工林出现了大面积拨蔸、断捎、倒伏等现象,对景区杉木人工林造成了毁灭性的危害。综上所述,大云山风景林地进行林相改造,使之成为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是解决诸多问题的根本所在。

(三)生态效益差。林区内部分原始植被几近绝迹,多为人工林和极少量的天然次生林,植被类型层次结构简单,林下地被物缺乏。虽然大面积杉木人工纯林对改善周边生态环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由于林下植物品种少,难以招引鸟类和其它野生动物的栖息,造成整个森林群落生物品种少,不利于生物群落多样性的维持,因而对改善环境的作用低,生态效益差。而阔叶林的观赏价值和对环境的改善作用,常常是针叶林难以达到的。

三、林相改造主要技术措施

风景林的林相改造主要是通过一系列人工措施,人工促进森林群落的自然更新。通过树种调整和景观抚育相结合,乔灌花藤相结合,突出植物季相变化特色,以期形成多树种、多类型、多层次的混交风景林。

(一)改造类型及技术。(1)小块状皆伐更新。对成片以杉木为主的针叶林分进行皆伐,为确保不破坏森林整体景观效果的情况下,一般小块皆伐面积以0.067-1公顷为宜。伐后营造阔叶林。造林方法:林木采伐后,对林地中的采伐剩余物、杂灌等进行全面的人工清理,为整地、造林创造条件。考虑到大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独特的防火形势,严禁炼山。林地清理后即可整地挖穴,一般挖穴规格为 60cm × 40cm × 40cm,植1到2年生苗木。(2) 带状皆伐更新。对拟改造的林分沿等高线进行带状进行皆伐更新,一般带宽2-3 m,带与带之间间隔2-3 m。伐后每带单行营造阔叶树种,形成带状混交的针阔混交林。造林方法:林地清理后即可整地挖穴,一般挖穴规格为 80cm × 60cm ×

60cm,植2到3年生大苗。(3)森林抚育改善景观效果。整形抚育:对林分内的枯立木、病腐木、濒死木进行卫生采伐,并去除活立木上的枯死枝、垂下枝,从而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抚育间伐:郁闭度在0.8以上,不利于培育高质量的风景林,应采取适当的营林技术措施,采用疏透抚育法,按照“留大砍小、留稀砍密、留优去劣”的原则,实施抚育间伐,伐后林内郁闭度保留在0.6左右,确保风景林植株有合理的生长空间,改善森林景观效果。

(二)树种选择与搭配。树种选择必须坚持适地适树原则,注重协调本省内的乡土树种和引进树种的比例。通过合理选择阔叶树种,分期分批进行林相改造,突出公园风景区内景点特色,提高森林公园园内森林植被群落的生态景观质量。

(1) 树种选择。山坡中下部、重点开发建设的景区、景点周边地段、道路两侧,是游客主要集中游览的视野区域,应选择能体现季相变化,观赏价值高,能收到良好视觉效果的阔叶树种,如马卦木、枫香、檫木、喜树等,分别与常绿阔叶树种杜英、樟树、木荷等进行混交造林,形成局部有明显季相变化的阔叶林或针阔混交林。山坡中上部、一般景点地段(如一棵树下方)应选择适应性强的乡土阔叶树种为主,如檫木、喜树、木荷等树种为主,辅以能体现季相变化的阔叶树种,以提高风景林林相的整体品味,增加森林景观风貌。对立地条件较差,地势险要,坡度较大的地段,应选择低矮花灌木藤本为主,如杜鹃、继木、迎春、茶花、爬山虎等,以营造山岩地貌,丰富森林植物群落,提高植物自然景观效果。(2) 树种搭配。风景林林相改造应以混交林为主,根据公园各景区、景点特色,采用多树种、多层次混交,形成多树种的合理配置,从而增加森林公园的物种多样性,增强公园林分的稳定性,逐步提高公园内林相的生态质量和景观效果。各主要更新阔叶树种的配置类型设计见表2。

四、建议

公园必须严把林相改造技术质量关,从而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首先,组成一支强有力的专业队伍,主要由有一定的林业技术水平的专业人员组成,参与公园风景林林相改造工作;第二,加强监督管理,由公园风景林管理部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林相改造监督小组,对整个林相改造中的整地、挖穴、苗木选择、栽植方法等重要环节进行质量把关;第三,从严管理,严把质量关,公园要切实加强管理,必须严格按照林业相关技术要求,严格控制采伐,严格按要求逐步进行林相改造工作,提高大云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质量,达到最佳的观赏效果。

参考文献:

[1] 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中国林业出版社

森林林资源管理 第3篇

1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现有低产林现状

疏林地面积254544公顷, 柞矮林面积1208公顷, 老龄过熟无培育前途的柞树林和以柞树、黑桦、杨树等为主的杂木林地38360公顷, 郁闭度低于0.4的林分2284161公顷, 还有因不适地适树形成的老头林和遭受火灾、风折、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的林分45827公顷, 总计为2624200公顷。我省现有人工成林面积2948676公顷, 林冠下造林面积589735公顷, 郁闭度大于0.8的天然幼中龄林面积为165113公顷, 这些低效林分, 天然次生林较多, 多分布于商品林区和一般公益林区, 树种单一、结构单一、郁闭度较低 (除柞矮林外) 大多林相残破, 人工林由于原有天然林木较多 (特别是林冠下造林地块) 天然幼中龄林郁闭度较大, 林内植被繁茂, 竞争激烈, 严重地影响了目的树种的生长, 林分生长量很低, 效益低下, 严重地浪费了有限的林地资源, 如何经营利用好这些低效劣质林分, 近些年来, 由于受森林资源消耗限额和资金的限制, 严重的制约了改造的力度, 贻误了改造的时间。1998年国务院作出了在重点国有林区全面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决策, 生态环境问题倍受观注, 我们认为必须从“认识、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进行改革完善, 因此对低效林的经营及森林抚育有关情况进行调研, 提出经营对策。

2 低效林的现状及类型

林木生长量和整个林分质量及功能, 因受不良因素影响, 以低到无继续经营价值的林分, 主要包括疏林地、经过多次采伐的过伐林、多代萌生形成的无培育前途的林分、遭受自然灾害的林分。具体指标为:速生树种树高年生长量低于0.25米, 蓄积年生长量幼龄林低于2.0立方米、中龄林低于3.0立方米;慢生树种幼龄林树高年生长量低于0.15米, 蓄积年生长量幼龄林低于1.0立方米、中龄林低于2.0立方米。

低效林的类型

2.1 疏林型, 系指郁闭度低于0.2的林地。

2.2 林相残破型, 未按规程采伐作业形成的“四不象”伐区或因滥砍盗伐形成的残破林。

2.3 柞矮型, 林分经过反复破坏后形成的以萌生柞树为主的阔叶林或灌木林。

2.4 老龄过熟型, 多以柞树、黑桦为主, 树龄较大、树干不明显、树冠较大、心腐严重, 公顷株数较低, 生长缓慢的林分。

2.5 小老树型, 因造林不适地适树而形成的树形矮小、生长缓慢的林分。

2.6 自然灾害型, 主要是由于遭受火灾、风灾、雪灾、病虫鼠害等自然灾害后形成的低产劣质林分。

3 低效林经营历史沿革及成效

我省低效林经营的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于科研单位、高等院校和生产部门长期努力, 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 目前正在以森林生态学的理论为指导, 进行不断深入系统地研究, 旨在加速培育和重建森林生态系统, 提高森林生态系统的生物生产力。研究经历了封山育林、栽针保阔、集约经营综合发展三个阶段, 其主要依据生态位理论、边缘效应原理, 充分利用自然规律和低效林的演替进程, 提出了林冠下造林 (先造后抚) 、带状改造、团 (块) 状改造的科学对策, 经过三十年的实施, 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3.1 成活率、保存率、生长量、林地生产力明显提高, 增加了后备

森林资源, 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特别是林冠下造林) 比一般造林方式造林提高30%, 生长量20年生的红松, 人工幼林年公顷生长量可达3.5~6.0立方米, 这些人工林已与周围环境形成统一体, 形成了稳定的生态群落, 储备了较好的后备森林资源, 实现了良性循环。

3.2 加速了森林演替进程, 形成了新的群落类型, 在不同的立地

条件下, 营造了人工更新层与天然阔叶树形成了有序、稳定的混交群落, 这些群落型的形成加速了进展演替的进程, 构筑了高效的生态系统, 改变了低产次生林的现状, 即由低产变高产, 由单一结构变复层结构, 由单种群变多种群, 提高了生态功能, 实现了良性循环。

3.3 获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低效林经营不仅仅提高了造

林成活率和保存率, 同时可充分利用原有天然目的树种, 减少了栽植密度, 降低了苗木及栽植费用, 节约了造林成本, 并且低改后有效地促进了树木的生长, 可提高材积生长量10%, 同时低改实施过程中, 获得了一定的中间利用材, 如:小径木、木耳椴、矿巴条、工具把等, 为多种经营和综合利用提供了原材料, 促进了林区的经济发展, 并为林区富余人员提供了就业机会, 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4 存在问题

4.1 限额问题, 过去所制定的采伐限额指标, 虽已分主伐和抚育

伐, 但是, 在企业使用时, 由于低改、抚育伐所出的商品材比重较小, 次小薪材占绝大比重, 经济价值低, 企业无效益, 甚至亏损, 因此企业不愿意干, 出现了挤占挪用限额指标现象。

4.2 成本问题, 因为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所出商品材比重较小,

采伐工作量大, 同时需要抚育和低改的林分多分布于边远地区, 现有的作业成本无法满足经营需要。

4.3 基础设施落后, 经营的基本条件 (林区道路、机械设备) 历史欠帐较多。

5 低效林经营及森林抚育对策

经营方针、原则, 仍继续贯彻“全面规划, 分步实施, 因林 (地) 制宜, 以抚育为主, 抚育、改造相结合”的方针, 通过经营, 使无林 (林中空地) 变有林, 疏林变密林, 灌木林变乔木林, 纯林变混交林, 萌生林变实生林, 低效林变高效林的最佳结构, 最终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具体对策:一是提高认识, 森林是陆地上最大、功能最为完善的生态系统。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 培育森林资源就是造福人类社会。二是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 用以解决低效林改造和幼中龄林抚育消耗资源问题, 严格进行调查设计, 确定合理的商品材出材率和缴库指标。通过调研, 我们认为, 低改、幼中龄林抚育商品材出材率为29%。三是资金上给予适当的补贴, 适当增加造林成本 (除以木材顶替部分以外) , 或将采伐、清林、造林成本按实际支出进行列决。四是技术上制定详细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办法, 应根据低效林及需抚育林分的现状, 分析其成因, 借鉴成功的经营方法, 制定一个管理办法。

摘要: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对低效林及林木资源, 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 以换取长远利益, 提出经营对策。

森林景观林的营造策略分析 第4篇

1大湖镇的概况

大湖镇位于永安市北部, 气候温和湿润, 雨量充沛, 距城区12km, 307省道贯穿境内, 辖1个居委会、18个行政村, 境内有风景山区、鳞隐石林, 国家4A级风景名胜。湖犹如聚宝盆, 水、热、光资源丰富, 为动植物的生长创造有利的条件。树木茂盛, 拥有87.9万m3森林蓄积量。地表可供开发的水电资源达6000kw, 建有220kv、110kv变电站各1座。现已探明:石灰石储量1.4亿t, 重晶石储量2600万t。此外, 还有高岭土、花岗岩、石英石、黄粘土、钾长石、膨润土等矿产资源。建材、林竹、旅游为该镇的三大产业。

2森林景观林的营造策略分析

2.1 森林景观林营造的原则

大湖镇的地貌有丘陵、中山、低山, 低山类型面积最大, 年平均降水量为1737mm, 年平均气温15~19℃, 无霜期年平均为260d, 森林景观林营造应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开展, 秉承适时适法、循序渐进的原则;适地适树, 特性协调的原则;以人为本, 生态景观功能优先的原则;突出分区引导, 体现特色的原则;因地制宜, 科学设计的原则;坚持建设与保护相结合的原则[1]。

2.2 造林类型的选择

在营造森林景观林的过程中, 应根据具体的林木情况, 选择合适的造林类型和造林技术, 尽量满足“彩化、花化、绿化、美化”的要求。造林类型分为改造提升型 (近山坡下型、近山全坡型) 、补植套种型 (远山高密型、远山稀疏型) 、林分改造型 (低效果园型) 、抚育施肥型 (幼林抚育型) 。各造林类型所适宜的地类和树种如表1所示。

3技术措施

用来补植设的树种应不少于5种, 确保乔木层的密度不低于200株 /667m2。植株大小的选择上, 应遵循以下原则:果园补花树;坡下种大树, 坡上种小树;近山种大树, 远山种小树;条件好的常绿阔叶树不种树。在补植时, 所挖大树穴坑的规格为80cm×60cm×60cm, 所挖小树穴坑的规格为60cm×40cm×40cm, 前者每个穴坑施入500g的基肥, 并每年施入300g追肥且持续5年;后者每个穴坑施入250g的基肥, 并每年施入150g追肥且持续5年[2]。

3.1 树种选择

选择树种时应优先选择本土树种, 其次是阔叶树种。最常见的阔叶树种如下:红叶石楠、闽粤栲、彩叶树种枫香、黄花槐、较耐瘠薄的木荷、山乌桕、油桐、较速生、无患子、马褂木等, 是乔木层主要选择的对象。

3.2 苗木要求

验收时树冠达到80cm, 采用三级分叉、枝干健壮、形态优美的带土球大苗或容器大苗, 其中:香樟胸径≥7cm为袋装苗。苗木规格、施工质量、苗木成活率达到100%为合格。

3.3 配置方式

配置苗木的方式应根据林分、树种特性、立地条件进行选择, 在保留原有林木的情况下, 沿等高线带状布置, 补植方向是从下至上, 株距是1.8m×2.0m或1.8m×1.8m。

3.4 造林密度

通常情况下, 常绿树种的密度应维持在30株 /667m2左右, 彩叶树种的密度应维持在15株 /667m2左右, 可根据林分情况适当调整[3]。

3.5 整地方式、规格及施基肥

在条带状、块状整地的过程中, 应遵循保护原有植被的原则, 在穴周围1m2内松土除草。小苗挖明穴, 规格为60cm× 40cm×40cm, 每穴施入250g钙镁磷, 回表土。大苗挖明穴, 规格为80cm×60cm×60cm, 每穴施500g钙镁磷。

3.6 植树时节和方法

植树应在1~3月进行, 且尽量在阴雨天气。树木种植时, 应首先扶正树干, 在填放种植土至球底高后方可放置土球于穴内, 稳定牢固后, 取下泥球包扎物, 对树木土球进行培土, 所用培土应含有营养土, 培土方向是由穴边缘向土球附近, 然后分层捣实直至土球2/3。

3.7 幼林抚育

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应尽可能增加每年对原有或新增幼苗的抚育次数, 时间选在每年8或9月, 块幅为1.0m2的除草松土和培土, 并合理施肥。对于小苗, 每穴施入150g复合肥;对于大苗, 每穴施入150g尿素、150g复合肥。确保树木的生长情况、林地植被状况良好, 连续3年, 每年不少于1次。

3.8 封山育林

在封山期间, 严禁一切不利于林木生长繁殖的人为活动, 不得在林间割草、烧灰积肥、放牧、打枝, 尽量全封。加强林政资源管理, 注重林木的巡护, 防止病虫害的发生, 采取有力的森林防火措施。

4结语

随着环境的日益恶化, 退耕还林的呼声日益高涨。森林景观林的营造不仅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 确保深林结构的稳定和物种的多样性, 还能增加社会的就业岗位, 无论是对于环境、经济、社会都是多赢的结果。不过, 为了保证森林景观林营造工作的顺利开展, 应加强环境保护的选择, 让当地的居民理解并支持, 认识到破坏环境所带来的后果, 在项目区域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的良好氛围, 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摘要:森林景观林的营造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生态系统和稳定的森林结构, 良好的生态系统能保障物种的多样性, 抑制病虫害的大量繁殖和蔓延;稳定的森林结构能降低火灾的发生频率, 放缓火灾蔓延的速度, 避免造成较大的损失, 所以, 森林景观林的营造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在实际林业工作中, 就是充分利用好造林绿化、林分修复、封山育林、补植套种、优化提升、抚育施肥等措施, 加强森林景观林的营造, 改善大湖镇的生态环境, 提升绿化美化水平。

关键词:森林景观林,营造,策略,分析

参考文献

[1]张盛钟.汀江流域森林生态修复对策研究[J].防护林科技, 2010 (1)

[2] 何旭君.广深铁路绿色通道景观生态工程设计[J].林业建设, 2011 (2)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浅析 第5篇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前身为崇明县东平林场, 是华东地区最大的人造森林。于1959年建场, 1989年创办东平国家森林公园, 为目前崇明生态旅游业的龙头企业, 4A级景区。同时是崇明岛“十二五”规划生态岛发展纲要中的重要一环。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是以东平林场为基础, 其选址为崇明的中北部, 通过向大海要地运动, 在北部长江口的芦苇荡中围堰。先后进行经济作物、水稻种植等林粮间作的方式土地熟化。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进行造林, 第1次的树种选择为刺槐林、白榆林、苦楝林和杨树林。由于其在景观效果、用材、植物习性与生态和病虫害防治上难以达到林区的标准。在70年代进行了林相改造, 以大面积的“活化石”之称的水杉和常绿柳杉代替。在当时以水杉形态高大挺拔、病虫害发生率低、规模大取得了很大的成功。而后在20世纪末, 又以世纪林的形式种植了近33.31hm2的香樟林和银杏林。随着时间的推移, 由于林相结构单一, 规模性病虫害的发生, 景观效果差的弊病逐渐凸显出来。与目前生态的发展和旅游业发展的需要相不适应。林相改造显得尤为迫切。在上海市和崇明县二级政府相关部门的关心下,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在2008年进行了规模化的改造。

2 森林公园的现状调查与评价

2.1 森林公园基本林相组成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达到80%左右, 占地360hm2, 是长江中下游最大的平原人工林。森林群落全部由人工林组成, 包括针叶林 (水杉60%, 柳杉20%) 和少量的阔叶林 (香樟、欧美杨、苦楝等) 。公园中人工植被类型大多为整齐规整的造林方式种植, 在形态上符合水杉、柳杉整齐的美感。虽然在20世纪末通过一定改造, 新建了一部分以桂花、梅花、樱花、枫树为主题的园中园, 但规模上在整个林区所占比例微乎其微。 总的情况上还是植物群落结构较为单一, 同时色彩的季相变化显得尤为不足 (图1) 。

2.2 土壤分析

崇明岛土壤母质系江海沉积物, 表层质地多轻壤、中壤, 并有深度不一的砂层。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所在地区的土壤稀疏呈微碱性, 不利某些树种的生长。根据2009年8月土壤取样分析, 土壤pH值在6.38~7.88之间, 盐份含量在0.01%~0.13%之间, 为脱盐土。

2.3 自然资源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拥有充足的淡水资源, 且周边水域水质良好, 岛内水环境质量受外来污染的影响较少。各种鸟类、鱼类、两栖、浮游动物等丰富的生物资源不仅对维持园内生态系统的平衡贡献显著, 还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2.4 病虫害分析

由于公园内多为纯林种植, 生态关系简单, 抚育管理工作滞后, 造成植物生长环境郁闭, 通风透光条件差, 从而为一些病虫害的大量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 历史上也曾多次发生过大面积的病虫危害。

作为第1大主栽树种的水杉, 曾于1988年大面积发生油桐尺蠖危害, 1998年发生茶尺蛾危害, 而近几年又接连遭遇了赤枯病和螨类的双重危害, 造成提早黄叶和提前落叶, 严重影响了公园的生态景观。作为第2大主栽树种的柳杉, 也于2000年前后开始出现生长不良的现象, 而近几年的生长衰退现象更是呈加重趋势, 主要表现为树冠内部针叶失绿、枯萎、脱落, 严重时甚至整株枯死, 受害面积几乎达到100%。

3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分析

3.1 林相改造“原生态”理念的提出

不同于城市园林的特征,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以森林为核心, 提出的是回归自然的思想。所以打造的是原始的野趣活动场所, “走进大森林, 回归大自然”。东平国家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是现代娱乐产物与原生态森林的结合, 所以把改造的侧重点除了满足现代文化必须地硬件条件需要, 一切重回自然。所以在改造的种植结构上是针叶林与阔叶林、上中下乔灌木、地被, 落叶树与常绿树种的有机结合。同时由于历史的主题, 水杉作为植物中的核心, 杉文化将穿插于其中, 同时改造不拘于园林植物的种植搭配的原则, 是“原生态”的体现。

3.2 改造规划指导思想

(1) 以保护为前提, 注重植物的群落效果。

以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为前提, 逐步形成多树种、多层次、乔灌藤草相结合的较完整的区系植物群落, 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微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

(2) 兼顾多种功能,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森林植被兼顾景观、休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旅游功能。根据需要, 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统一安排。

3.3 改造方法

3.3.1 补植法

在现有森林下补植阔叶乔木树种, 待目的树种长到一定高度后逐步疏伐一部分原有乔木种, 这是改造的主要方法, 既不破坏原有的森林, 又利用现有森林的荫蔽条件保护目的树种生长。此方法用于游道两旁的森林改造。

3.3.2 重植法

重植法即重新栽植乔木树种, 基本改造原有森林成分。该方法只宜小块状进行, 而且不应将原有乔木全部伐光重新栽植, 可部分伐除原有乔木, 栽植目的树种待目的树种成林后, 再伐去部分原有乔木。此法用于立地较好而林相较次的地段。

3.3.3 物种选择

以乡土种类和引进外来物种相结合的方法, 开展适生物种筛选。引自外地的种类按照“环境类似”的原则进行筛选。根据植物生长状况、造林保存率和种子供应等指标进行综合评定, 筛选出适宜不同立地类型生长和不同结构、功能植物群落组合的栽培种类。

在退化植被恢复的适生物种中, 乔木包括水杉、东方杉、池杉、银杏、香樟、欧美杨、女贞、棕榈、龙柏、合欢、苦楝、刺槐、栾树、白蜡、乌桕、白玉兰、广玉兰、雪松、臭椿、重阳木、日本柳杉、喜树、垂柳、马褂木、无患子、榉树、杜仲、枫香等。小乔木、灌木包括木芙蓉、红叶李、垂枝海棠、石楠、贴梗海棠、紫薇、紫荆、腊梅、樱花、梅花、杜鹃、茶花、枸骨、木槿、紫藤、含笑、南天竹、金丝桃、桃叶珊瑚、木绣球、蚊母、蔷薇、迎春花、月季、黄杨、冬青、十大功劳、芭蕉等。花草种类包括美人蕉、小昌兰、铁扁担、麦冬、红花榨浆草、律草、白茅、水飞蓬、马兰头、车前草、肾厥、芦苇、野菊花、金钱草、马尼拉草、高羊茅草、黑麦草、狗尾巴草等。

3.4 水系中的植物体现

作为公园的一部分, 水系的配套设施和主景区的湖面, 难以体现森林与水景效果的和谐统一, 水是林相中不可缺少的、富有魅力的景观要素, 具有增加湿度、调节温度等生态作用, 处理好植物与水体的关系, 可以营造出引人入胜的景观。而在公园实际的林相结构中水面部分的景观上缺乏相应的栽植品种。为了更体现立体层次结构和增加景区的观赏效果, 从2008年开始, 结合东平国家森林公园林相一期改造, 公园进行了规模性的水生植物应用。从而使整个景区从高、中、低与水面4个层面展示了林相结构改造的成果 (图2) 。

公园主要引进了几类的水生植物品种, 据植物与水分的关系, 可分为水生、湿生 (沼生) 、中生、旱生等植物生态类型, 它们在外部形态、内部组织结构、抗旱和抗涝能力以及景观表现上都是不同的。主要品种有狼尾草、芒草、干屈菜、泽芹、香蒲、黄菖蒲、花叶芦竹、水生美人蕉、梭鱼草、再力花、水葱和睡莲、荷花品种, 按照城市水位的标高, 公园的常年水位在2.7m, 对于水生植物层次上的栽植应用具备合适的生长条件, 在常水位以上部分种植旱生品种, 在常水位上下种植湿生品种, 和常水位以下种植水生的品种。同时为了达到观叶、观花和生长开花时峰的错开和搭配而进行品种选择。

(1) 水边植物。

水边植物的作用在于丰富岸边景观视线、增加水面层次、突出自然野趣。植于垂柳水边, 配以碧桃、樱花, 或栽几丛月季、蔷薇、迎春、连翘, 春花秋叶, 韵味无穷。同时结合森林公园水杉为主的人造森林形成了一个相应成趣的景观效果。

(2) 驳岸植物。

在水体驳岸的处理形式多样, 植物的种植模式也有很多种。在驳岸植物选择上, 除了通过迎春、垂柳、连翘等柔长纤细的枝条来柔化岩石混凝土砖的生硬线条之外, 还能在岸边栽植一些花灌木、地被、宿根花卉以及水生花卉如鸢尾、菖蒲等, 也可用锦熟黄杨、雀舌黄杨、小叶黄杨、金叶女贞组成图案式的植物景观或剪成不同造型来进行绿化美化。另外, 许多藤本植物都是很好的驳岸绿化材料, 如地锦、凌霄等。

(3) 水面植物。

水面植物是水体绿化不可缺少的植物材料, 可细分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等。水面植物的栽植不宜过密, 要与水面的功能分区结合, 在有限的空间留出充足的开阔水面展现倒影及水中游鱼。南北水面植物的差别不是很大, 有荷花、睡莲、萍蓬、菖蒲、鸢尾、芦苇、千屈菜等。漂浮在水面和沉入水中的则以水藻类植物为主, 如金鱼藻、狸藻、狐尾藻、欧菱、水马齿、水藓等。

3.5 改造成果分析

绿化种植贯彻以乔木为主体, 植物群落配置、生物多样性的思想, 以生态园林的理论进行设计, 利用植物的多样性, 建成符合自然生态的各种乔、灌、地被、草、花相互搭配的植物群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生态性规划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 规划中尽量结合原有河道。适当改造完善形成不同层次的水景空间, 体现江南水乡的区域景观特色。

(2) 规划中体现生态种植思想。科学种树, 植物选择因地制宜, 适地适树, 优先选择乡土树种, 同时选用经多年栽植并证明能完全适应本市生长条件的外来树种, 并力争达到植物种类的多样性.绿地内的绿化成片、成块种植, 尽可能的模拟自然景观, 满足视觉的要求。绿地内的绿化互相交错、渗透、联系, 使各个空间得以延伸。绿色空间以纯观赏、休息的静空间和可进入活动的动空间相结合, 丰富绿色空间气氛, 并达到活跃绿色空间的目的。通过植物的各种配置方法形成绿色植物的多维空间 (图3) 。

(3) 促进植物、动物、微生物之间相生共荣, 创造“鸟、虫、鱼、人”的和谐, 形成稳定共荣的生物群落。

(4) 主要植物品种。乔木包括香樟、银杏、喜树、臭椿、无患子、悬铃木、泡桐、龙柏、广玉兰、女贞、樱花、合欢、刺槐等;灌木及地被包括桂花、月桂、夹竹桃、棕榈、山茶、含笑、冬青、蚊母、绣球、海桐、紫荆、胡枝子、矮种美人蕉、木槿、杨梅等。各个品种的应用在森林公园的改造中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3.6 生态与旅游

东平国家森林公园作为一个提供人们休闲度假的场地, 不可避免地成为一个开放性的森林。充分借助公园的资源优势, 发挥“森林”的特色, 通过植物景观的营造, 推动全新的旅游市场理念, 使东平森林公园的生态旅游特色化。通过构建景观林、密林、特色林、等不同的特色景观, 结合人的休闲需求为出发点, 在最大限度创造生态效益的前提下, 为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创造经济条件是我们的必然目标。

4 结语

以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为主体, 充分利用森林旅游资源, 在已有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保护、合理布局、适度开发建设, 为人们提供生态旅游、休憩、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以开展森林旅游为宗旨, 提升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打造一个成功的原生态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是我们最终的追求。

参考文献

[1]复旦大学城市与生态规划设计中心.东平国家森林公园规划调整方案[R].上海:复旦大学城市与生态规划设计中心, 2010.

森林林资源管理 第6篇

林相改造是指对现有人工森林群落或退化的自然植物群落,通过适当人工促进措施,在较短时间内改变某一地段森林的树种组成、结构及其外貌、外观等。科学合理的林相改造,可以增强树种多样性和植物景观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1,2]。位于城市郊区的森林公园,适应时代和城市发展的需要,适时进行林相改造,有利于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取得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 研究地概况

南京老山森林公园位于长江北岸、南京西北郊,前身是创建于1916年的老山林场,境内多为经济林。1991年在林场的基础上建立了老山森林公园,占地8 000多hm2,成为江苏省成立最早的国家级森林公园之一。老山森林公园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落叶阔叶林。老山森林公园内主要道路长达34.9 km,但道路两侧风景林植物模式杂乱,部分道路两侧甚至是荒林荒地。为达到山、林、路的自然和谐统一,对现有的道路景观林进行改造建设。

2 老山森林公园植被现状分析

老山森林公园地处北亚热带南部季风气候区,其地带性植被是具有过渡性质的落叶阔叶林。主要的植被类型有针叶林、针阔混交林、阔叶混交林、杂灌木林、竹林等[3](表1)。

老山森林公园森林植被具有一定的地带性森林特点,但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1)不同地带森林群落结构差异较小,缺乏层次和变化,如阔叶混交林郁闭度较高,冬季和秋季景观较差;2)林分年龄结构和空间结构不合理,生长表现不良,自然演替进程缓慢,生态效益低;3)主要森林植被树种单一,常绿、彩叶树种和观花树种较少,景观效果差;4)森林群落稳定性差,林下杂灌木较多,影响林分生长和林相景观;5)原生的常绿阔叶林植被遭到破坏。

3 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3.1 指导思想

老山森林公园道路景观林的建设,以老山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总体目标为方向,以景观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合理调整和配置植物群落结构,体现道路景观林窗口和导向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3.2 建设原则

1)生态优先。道路景观林建设应着眼整个森林公园、以维护本地生态平衡为宗旨,以保护自然环境和自然景观为前提,充分遵循森林的地带性演替规律,大力选种观赏价值高、寿命长的乡土树种,突出地域特色,使整个森林公园植被群落更加稳定、分布更加合理[4,5]。使其可持续发展演替。

2)因地制宜。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山水构架,充分利用自然地势、植被和水体等景观元素,综合考虑道路景观林与整个森林公园植被的关系,避免森林景观纯林化、植物景观园林化。

3)突出特色。老山森林公园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资源丰厚。在部分路段道路景观林可按一林一景、步移景换的要求,突出“形态、色彩、风韵”的鲜明特色,以提高森林旅游资源的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彰显森林文化品位与特色。

4)体现森林景观。从形、色、香、质、群几个方面分析森林景观元素[4],更好地利用与展示森林景观,创造形态、质感自然,季相色彩丰富,富有自然芬芳的森林群体景观。

5)循序渐进。林相改造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其道路景观林的建设与完善亦如此。要做到远近结合,合理规划,统筹兼顾,分步实施。科学地选择和运用各类植物并合理配置其数量和规格[6],人工促进自然更新与演替科学有序的运转,以逐步,实现森林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4 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与建设实践

4.1 道路景观林配置模式

道路是森林公园的骨架和脉络,森林公园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森林公园道路不同于一般道路和公路。森林公园道路系统的主要功能除了其联系风景区域与风景点外,还具有引导游览、隔离空间、资源、观赏等功能[7]。园区道路所经之处,两侧尽可能做到有景可赏,自然多变,使游人有步移景异之感。道路风景林的植物配置模式在此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园区的道路又有主次之分。主路是森林公园内部的主要交通道路,用于连接园区内主要景点、功能区及综合性服务区,通常游人量较大,往往设计成环路。主路两旁常用规则式植物配置,根据道路沿线实际情况,选择适应性好、观赏价值高、兼有森林防火功能的树种。次路是园中各区内的主要道路,是游人步行游览观光的步道,是组织各景点、景物的纽带。因此次路要给游人以必要的视觉体验与冲击,使路融于自然景观之中。次路需要给人以亲近的感觉,种植形式可灵活多样,以观花小乔木、花灌木为主。小路则用于各景点中宁静的区域,供游人漫步,或富有野趣,或曲径幽深,需要营造特殊的意境。

根据各地段沿线森林景观的需要,各级道路确定合适的植物配置模式(表2),形成优美的道路景观(图1~6)。

表2中推荐的配置模式,满足了优化森林植物群落、丰富季相变化等需要,在较短时间内达到提高道路沿线森林景观价值的目标。

4.2 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方法

1)对原有植被的保护与利用。清除道路两旁部分无利用价值的杂草灌木,保留生长健康的高大乔木和有观赏价值的小灌木、藤本和草本。要特别注意古树名木的保护与利用,对生长条件较差、受到人为或病虫害危害的古树,要进行抢救性保护。

2)确定科学的栽植密度。道路景观林更新改造初植密度不可过密或过疏,立地条件好的,阔叶树种200~220株/667m2,针叶树种250~300株/667m2;立地条件较差的,阔叶树种220~250株/667m2,针叶树种320~350株/667m2。

3)栽植形式丰富多样。紧靠路边可选择一些小乔木、灌木和地被,采用带状种植;开阔地点也可采用自然式种植,林带不宜过疏。离路边较远处应以栽植高大乔木为主,植株距应以主栽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为4 m。

4)合理安排硬质景观。道路沿线布置的路灯、置石、观景台、休息亭、观鸟亭等硬质景观,要与道路景观林自然协调,融为一体,而不能突兀和生硬。

5 结语

林相改造是一项长期工程,必须分步进行、突出重点,避免短期行为。老山森林公园道路景观林部分地段已完成更新栽植,改造后的地段景观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观花树种和色叶树种明显增多,植被种类比例得到合理调整,大大丰富了森林景观的层次和多样性,区域特色也更加明显。

摘要:道路景观林是山林景观的窗口和向导,道路景观林的建设是森林林相改造的重要内容。以南京市老山森林公园为例,探讨道路景观林建设的指导思想、原则与方法,并结合案例提出道路景观林改造模式,以实现森林公园由经济林转变为景观生态林的改造目标。

关键词: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景观林,改造模式

参考文献

[1]张荣盛.厦门莲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问题探讨[J].福建林业科技,2004,31(3):95.

[2]中国林学会.森林抚育间伐[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8:91.

[3]南京市老山林场志编纂委员会.南京市老山林场志[M].南京:2002:19-23.

[4]李锋.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的景观生态原则[J].林业资源管理,2000(5):31-32.

[5]Angus J.Carnegie.Fungal damage recorded in eucalypt plantat ions during forest health surveys and their management[J].Austral asian Plant Pathology,2007,36(3):225-239.

[6]郝日明.植物群落学方法用于城市绿地分析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A]//.陈植造园思想国际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305-308.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探讨 第7篇

1公园基本情况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新平县南部,距离县城桂山街道办事处19㎞,距离玉溪市113km,距离昆明市195km。森林公园规划面积7348.5hm2。

磨盘山国 家森林公 园地处云南高原南部边缘,属葱蒙山的西缘部 分 , 为哀牢山 、 元江河谷以东地区。其地形陡峻。山高箐深,中部高原面较完整。海拔1330~2614.4m,据《新平县志》 载,磨盘山“上列十二峰,有泉十一溪 。 山中十一 溪 , 溪溪飞瀑”。红河、平甸河分别从磨盘山的南北两面蜿蜒而过,犹如两条银光闪闪的玉带。

磨盘山位于北回归线以北, 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气候类型。冬夏两季受两种不同大气环流影响: 冬季受来自阿拉伯和印度北部大陆上空干暖气流的控制,雨量多。 年均气温17~20℃,最冷月(1月)均温10~20℃,最热月(6月)均温21~26℃,极端最低气温-8.6≥10℃活动积温4300℃。年降雨量1100mm,5~10月为雨季, 其中6~8月雨量较为集中,11月至~翌年4月为旱季,雨水较少, 但雾日多,特别是清晨至中午,常常出现雾海奇观。

磨盘山森林公园有种子植物98科,227属,324种。代表种有滇石栎、元江栲、巴斗栲、高山栲、 银木荷、旱冬瓜、华山松、杜鹃花等,其中国家Ⅰ级保护植物2种, Ⅱ级保护植物5种,药用植物约有100多种,如金不换、紫金龙、鹿啃木、龙胆草、山皮桃等等。列为国家珍稀濒危动物有16种,国家Ⅰ 级保护动物有绿孔雀等。

磨盘山森林公园地跨桂山街道办事处、平甸乡和扬武镇,涉及8个村民委员会。

森林公园景观资源的价值评价有下述几个方面:

(1)具有较高的景观美学价值;

(2)具有较高的科普教育价值;

(3)具有很高的生态功能、 保健和游憩价值;

(4)民俗文化灿烂多彩,资源价值和旅游价值高。

在森林公园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应加强保护,制定保全、保存的具体措施,同时进行合理的开发利用。

2公园景观现状

(1)现有一条森林防火通道作为主游路,路况差,雨天车辆通行困难;景区连接道路很少,游客唯有走回头路,显得十分乏味,所以步道的修建十分必要;

(2)公园特色表现不突出, 需要在敌军山杜鹃花观赏区进行修枝割灌,对月亮湖周边的华山松林进行修枝、打岔,以突显区域景观特色;

(3)公园内景观资源尚待进一步挖掘,特别是森林植被景观还没有充分展现,因此在幽林潭至月亮湖一带的荒山上种植云南樱花景观林,增加公园内景观丰富度,以满足旅游者的不同需求;

(4)现有的解说标识少且平淡,需要建导游碑和进行科普挂牌,增加游览的知识性和趣味性, 刺激游客兴趣;

( 5 ) 精品旅游 资源包装 不够,吸引力和影响力不足。

3景观改造指导原则

在对森林公园大型原始森林斑块保护前提下,为增加景观多样性,一方面设置小型人工景观斑块,二方面改造低质的人工斑块, 总体上保持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 景观上为游人提供不同植被群落多姿多彩的观赏内容,提高游览观光价值和防护功能,增强可观性。

兼顾多种功能,突出亮点。 森林公园兼顾景观、休憩、生态环境保护等多种旅游功能,结合资源特色,因地制宜营造云南樱花景观林,并做好科普建设。

4林相改造布局

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林相改造作业设计总面积1600.0亩,项目包括科普园区树种挂牌、云南樱花景观营造、杜鹃花观赏区割灌、修枝,步道铺设及导游碑设置、华山松修枝。

4.1云南樱花营造林

在幽灵潭至月亮湖一带的荒山上人工种植云南樱花景观林343.0亩,与原景区连接成规模较大的 “花海”景观区。森林公园造林类型设计遵循适地适树的原则,根据景观提升的需要,此次林相改造在森林公园里的造林类型只有一种, 全部人工种植云南樱花纯林。造林技术设计是造林施工及今后抚育管理的依据,包括整地方式、造林方式、造林季节、造林密度、混交及配置方式、苗木规格、抚育管理等。造林技术见造林类型表:

4.2杜鹃花观赏区割灌、修枝

(1)作业范围

作业设计小班为1小班,面积共400.0亩。

(2)技术设计

在敌军山的杜鹃花及其它野生花卉观赏区域内,清除影响杜鹃生长的灌木、藤条和杂草。作业时,注意对珍贵树木的保护。对观赏区零星或块状分布的华山松进行人工修枝,平贴树干修除枯死枝及1~2轮活枝。幼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

4.3华山松修枝

作业范围是上世纪70-90年代在磨盘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人工种植的华山松和云南松约25000亩,种植过密,林木生长状况差。2009年公园曾对部分华山松林进行抚育间伐,但由于公园内华山松面积大,部分林区没有间伐,景观质量不高。为增加林分通透性,促进树木正常生长,对月亮湖周边的华山松进行人工修枝、打岔。作业设计小班为2小班,面积100.0亩。修枝时平贴树干修除枯死枝及1~2轮活枝。幼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3,中龄林修枝高度不超过树高的1/2。

4.4科普园树种挂牌

作业范围是在公园范围内对园区步道沿途具有代表性的树种, 在植物分类学鉴定的基础上进行挂牌,以便游客认识公园内的植物种类,增加游览的科普性。作业设计小班为4小班,小班面积757.0亩。

科普解说牌应注明树种名,简要生物学特性和用途等,包括树种在植物分类学上所属的科、属、种,以及在森林公园里的分布情况。

摘要:森林公园的林相改造不同于一般天然林的林分改造,有其特殊性,本文介绍了磨盘山森林公园概况后,详细介绍具体的技术操作过程。供同行参考。

森林林资源管理 第8篇

泉州森林公园地处闽南沿海,风沙大,土壤贫瘠,早期公园内树种较为贫乏,主要是适应恶劣自然生态环境的马尾松、台湾相思和木麻黄等少量耐风沙、干旱贫瘠的先锋树种。早期这些树种为实现早郁闭早发挥人工林的防风和涵养水源的作用,造林时普遍密植,虽能较早发挥其抗风和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但林分多为低产林,从公园长期发展来看较为不利。为此,需要对这些郁闭度过大的林分进行改造,通过疏伐降低郁闭度后,林下套种一些乡土或引种的阔叶树种,形成复层林,并逐渐改造为适合于公园要求的景观林,优化和美化公园环境,以吸引广大游客入园观光旅游和休闲健身,发挥城市森林公园在提高人民身心健康方面的作用。泉州森林公园近年来在小桃花山对马尾松低产林进行疏伐后开展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atungensis)试验,旨在提高低产林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改善公园内树种结构和景观性,为沿海森林公园树种改造提供依据。

2 研究点概况

泉州森林公园位于泉州市丰泽区东海镇宝山和后亭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8°38′~118°40′,北纬24°53′~24°54′,西至大坪山,东达后楮港泉州湾,南邻通港路,北含洛阳江入海口。东西长3.6km,南北宽2.8km,总面积541.1hm2。森林公园枕山面海,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全年湿润多雨,四季长春,夏长而无酷暑,冬短而无严寒。年均气温19~21℃,最热月(7月)气温32.5℃,最冷月(1月)气温12℃。年均降水量1000~1800mm,年均日照时数1900~2000h,无霜期360d。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以东北风居多,每年受台风、热带风暴影响约5~6次。山地属于戴云山支脉,境内最高海拔137m。土壤以红壤为主,土层较厚。公园内植被隶属于闽东戴云山东部暖湿亚热带雨林小区,代表性植被为具有热带性质的南亚热带雨林。主要乔木树种有台湾相思、木麻黄、马尾松等,主要灌木有桃金娘、杜鹃、天仙果、黄瑞木等,藤本有金樱子、常春藤等,草本有野菊、肾蕨等。试验地设在公园内小桃花山,海拔122.5m,土壤为红壤,Ⅲ类地,马尾松纯林在1983年造林,马尾松30年生平均高8.5m,平均胸径12.5cm。

3 研究方法

3.1 试验设计和造林

2005年3月,对泉州森林公园小桃花山20世纪90年代营造的马尾松纯林进行林分郁闭度划分,将其分为0.40~0.45、0.60~0.65和0.75~0.85三种郁闭度,在不同郁闭度林分中进行挖大穴整地,选择林中空地或林隙进行定点挖穴,放红土。4月份,胸径4cm的带土球的乐东拟单性木兰(苗木来自广东)裸根苗在雨天在马尾松纯林下种植,并以裸地营造乐东拟单性木兰为对照。试验采取插花混交,混交比例为8∶1(即马尾松8,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1),试验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每小区面积20m×20m。在试验林周边营造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示范林30亩。

3.2 试验林调查

每年调查成活率或保存率及生长量,2013年6月,对试验林全面调查,每木调查树高、胸径、冠幅。在每个试验小区内依对角线随机布4个点,每个点挖土壤剖面,分0~20cm和20~40cm土层取样,带回室内分析测定[1,2]。

4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适应性和生长效果

乐东拟单性木兰是木兰科拟单性木兰属常绿乔木树种,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树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迅速,适应性强,在酸性、中性和微碱性土壤中都能正常生长。乐东拟单性木兰树干通直,春天新叶深红色,初夏开白花清香远溢,秋季果实红艳夺目,且对有毒气体有较强的抗性,花形美丽,略有香味,是庭院、四旁优良的绿化树种和山上造林树种。从马尾松林下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保存率和生长情况来看(表1),乐东拟单性木兰在不同郁闭度的马尾松林下保存率在85%~93%,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的保存率在95%,说明乐东拟单性木兰在林下适应性较强,但与裸地相比保存率略低一些,这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树种对光的需求较高有关。从乐东拟单性木兰在不同环境中生长情况可知,乐东拟单性木兰高径生长量均随马尾松郁闭度的增大而下降,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量最大。经方差分析不同郁闭度的马尾松林下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之间高径生长量差异显著,林下套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与裸地造林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在生长量上差异也达到显著水平。这是由于乐东拟单性木兰为阳性树种,对光照的要求较高,裸地光照充足,林木生长快。但在立地条件较差的闽南丘陵山地,对过密的马尾松等早期高密度种植的林分,通过逐渐疏伐后在林中空地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在初期形成复层林,随着采伐次数的增加,逐渐将原来的林分改造成以乐东拟单性木兰为主要树种的景观林,这是闽南丘陵山地土壤贫瘠地块林分改造的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

注:FD=6.35*,FH=4.60*,F0.05(3,8)=4.07,F0.01(3,8)=7.59

4.2 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理化性质

从表2可知,乐东拟单性木兰在空地造林与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的物理性质指标包括容重、孔隙度和持水量存在一定差别,空地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0~20cm土层容重、毛管孔隙、非毛管孔隙、最大持水量、最小持水量、毛管持水量与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相应的指标相比分别提高了3.55%、5.52%、22.68%、2.73%、12.08%和6.45%,可见,乐东拟单性木兰在空地造林的土壤比其在马尾松林下套种的土壤要疏松透气,土壤结构更好。

从表3看出,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的化学性质各指标和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相比更高,裸地造林0~20cm土层有机质、全氮、水解性氮、全磷、全钾、速效钾与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的土壤相比分别增加了39.31%、37.16%、18.55%、31.27%、16.09%和38.70%。可见,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比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肥力高。

4结语

泉州森林公园马尾松低产林采取乐东拟单性木兰进行套种,并与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其生长量随郁闭度增大而降低,空地种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最好;空地种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其土壤结构要比马尾松林下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更好,肥力更佳。可见,马尾松低产林改造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应先对马尾松进行较大强度的疏伐,提高林内透光度,然后选择乐东拟单性木兰绿化大苗进行深栽,并做好管护工作,确保造林成活和促进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长。

摘要:根据沿海森林公园早期种植的马尾松人工林密度大,产量低,景观差的特点,在对马尾松林进行郁闭度划分的基础上,选择乐东拟单性木兰在不同郁闭度马尾松林下种植,开展了马尾松低产林套种改造试验,以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为对照。结果表明:随着马尾松林郁闭度的增大,乐东拟单性木兰的生长量下降,裸地种植的乐东拟单性木兰生长最快。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以裸地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土壤最好。沿海地区马尾松林下种植乐东拟单性木兰应先对马尾松进行较大强度疏伐,增加林内透光度,以提高林下乐东拟单性木兰种植的成活率和生长量。

关键词:马尾松,套种,乐东拟单性木兰,森林公园

参考文献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理化性状[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上一篇:横向分布计算下一篇:滑模变结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