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教育的乐趣

2024-08-03

感受教育的乐趣(精选11篇)

感受教育的乐趣 第1篇

因此, 要想在新时期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任务, 要想真正实现教育的理想, 完成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 就要学会在教学中感受教育的乐趣。

一、热爱本职工作, 学会在教学中寻找乐趣

在很多人的眼中, 教书不再是一份崇高的职业, 而是一份辛苦又清贫的工作。即使是已经在职的教师, 也有很多人通过各种途径离开岗位, 或者是“人在心不在”, 对工作只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 毫无乐趣可言。但是, 俗话说得好, “既来之, 则安之”, “干一行, 爱一行”, 既然我们选择了教书, 就应该热爱本职工作, 学会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努力把它干好。

就拿生物课来说吧。教书的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自我学习的过程。多姿多彩的生物, 使地球上充满无限生机。自古以来, 人类就不断探索生物界的奥秘, 从中获益良多。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解释许多生活中的现象。比如:馒头为什么会变黑?人为什么会得糖尿病?向日葵为什么总是向着太阳?通过学习, 我们可以学会一些日常产品的生产方法。例如:无籽西瓜的种植, 酿酒的过程, 杂交水稻的栽培原理。此外, 我们还可以根据所学的理论亲自动手来制作一个小生态瓶或建一个小生态农场。可以想象一下, 当我们获得了更多更新的知识, 当我们的付出取得了收获, 当我们的实验取得成功的时候, 心里所感到的喜悦和满足不正是教书的乐趣之所在吗?

二、培养广泛的爱好和兴趣, 在教学中发现乐趣

教书并非易事, 尤其在现代社会, 科技飞速发展, 学生的求知心理和探索欲都很强, 稍不留神, 就会被学生问住。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而且要能够触类旁通, 对其他方面的知识包括信息技术、物理、化学、文学、地理、历史等也都要有所了解, 才能在教学中作到有备无患, 应对自如, 才能让学生真正信服。

自己知道的东西多了, 和学生之间的共同话题也就多了。通过课堂、课下的交流, 可以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 加深彼此的了解, 这样对于学生的管理就可以做到有的放矢, 有话可说。学生虽然很顽皮, 很多方面不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 甚至有时很让人生气, 但他们也有许多可爱之处。比如:他们会在新年的时候送上一张贺卡;在教师节的时候送上一束鲜花;他们会在课堂气氛紧张的时候开个玩笑;还会在毕业后回来看望母校的老师……每当此时, 心底里涌起的欣慰, 会让人感到教书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三、在教学过程中创造乐趣, 使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有人说“机会是自己创造的”, 同样, 快乐也是需要自己去创造的。我们生活在这个竞争激烈、压力巨大的社会, 每天都有很多事情要做。如果消极厌世, 只会一事无成。只有积极地面对困难, 解决困难, 以一种乐观的心情去看待事物, 才能让自己不断前进, 不被打倒。所以, 当我们工作倦怠的时候, 要学会自己创造乐趣。比如:在办公室养几盆花草, 几条小鱼, 在课间的时候和学生一起做做广播操, 打打篮球……

中国有句古话:“独乐乐, 不如众乐乐”。作为一名好教师, 仅仅自己掌握了本学科的知识是不够的, 还要能把它讲出来, 讲得精彩, 让学生也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现代教育理念要求教师把学生从原来的“要我学”引导成“我要学”, 这对教师的能力要求无疑提高了许多。让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不难, 难的是怎样让学生能够自主地学习。那么, 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是什么呢?我们都知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并感到有所收获的时候, 他们才会进一步去探索, 去寻找更多的为什么, 知识才会慢慢积累起来。那么, 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怎样才能产生呢?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不断的创造出乐趣, 通过幽默的语言, 形象的讲解, 一个故事或一个实验等方法, 把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住, 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 理解和记忆自然就容易多了, 学习成绩也会很快提高上来。你可曾想过, 当我们的学生取得优异的成绩, 当我们的学生在竞赛中获奖, 当我们的学生考上大学, 我们所感到的骄傲和快乐实际上都是我们自己创造出来的。

感受阅读的乐趣 第2篇

------浅谈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明水县第三中学姜春彦

随着课改的深入,阅读教学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因为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学习理解语言,掌握阅读方法,汲取知识,提高认识,发展思维,丰富思想感情的过程。所以阅读教学既担负着上诉重任,还要学生喜欢阅读、轻松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下面就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经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学生对阅读感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课外阅读产生主动需要,才会减轻疲劳感,才能把阅读当成是一种享受,才能感受阅读的乐趣,也才鞥事半功倍。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兴趣能?

1、推进适合的、学生喜欢的读物

A、根据学生实际推荐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鲜明的形象、活泼的内容,可推荐他们看童话、寓言、卡通、动漫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的学生喜欢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可推荐他们看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等引人入胜的读物;这些读物便于学生读懂,读得有收获,从而享受到成功的乐趣、阅读的快乐。高年级的学生喜欢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内容,可推荐他们读科普、名篇佳作等精美典范的读物,如《世界著名童话》、《名人传记》、《童年》等世界著名,让学生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外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扩大了知识的视野、形成了良好的语感,最主要的是提高了自身的语文素养,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其乐无穷。

B、根据教学需要推荐读物。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不仅有助于理解课文,也有助于语言的积累,更重要的是养成了引导习惯、培养了阅读兴趣。如学习了《赤壁之战》,推荐阅读《三国演义》和自读课本中的《游赤壁》;读了《景阳冈》,推荐阅读《水浒传》,学习了《美猴王》,推荐阅读《西游记》------。另外,可推荐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各类书报杂志,譬如,《少年文艺》、《青少年文摘》等,这样学生就不至于盲目滥读,更不会因为读不懂而产生畏难厌读情绪。

2、组织学生观看名著改编的影视剧等

随着《西游记》、《水浒》、《三国演义》等古典名著搬上荧屏,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高涨,我们抓住这一契机,在班级中开展“看电视,读名著”的活动,鼓励学生交流自己观赏的感受和见解,并在阅读课上对其中的经典段落进行阅读赏析,以提高学生阅读欣赏水平。让学生通过观赏感受名著的永恒魅力,从而感受阅读的意义和价值。

通过以上活动形式,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鼓励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和表达方式,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最大兴趣,使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二、加强阅读的指导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西方也有类似的论述:“掌握了正确的方法等于成功了一半。”浩如烟海的资料文献,教师是永远也讲不完的,只有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阅读的能力、自学能力,让他们借助一定的工具,自己去探索、辨析、历练才能得益。

1、教给阅读的方法,普培养阅读能力

在推荐好书的同时,应加强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阅读的方法主要有:

A、朗读,《课程标准》特别强调加强朗读,而且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之中,即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感情朗读。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语文课的时间指导朗读,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开始崭新的每一天,在书声琅琅中度过愉快的每一天。

B、默读,默读是大脑对文字的反应,只运用眼睛和大脑两个器官,从而理解文字的意义,整个活动在人脑内部默默进行,省去了口的发声和耳朵的监听,因而速度就快得多。默读时也忌唇读,因为唇读虽然不发出声音,但同样也会影响阅读速度,默读时,可以边读边思考。

C、精读,所谓精读法,就是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文章,集中精力,逐字逐句由表及里精思熟读的阅读方法。有的文章语言隽永,引经据典,情节生动,教师可以用这些作品为材料,指导学生精读,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调动多种感官,做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批注,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好习惯。

D、略读,不要求对读物逐句逐词地进行阅读,而是着眼于关键段和重点句,以求迅速地掌握读物的思想脉络、观点见解。往往采取跳读的方式,由段首扫视段尾,以求迅速把握段落的中心句,进而把握全文主旨。这种阅读的目的,是为了通览全篇,取其精华。

对于略读这种阅读方式,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曾有论述:“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正确掌握略读的方法,可以极大地提高猎取知识的效率,是学习和研究中不可缺少的读书方法。

人们常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但如果学生掌握了阅读的方法,学会了阅读,就不再是“苦作舟”,而是“乐作舟”,就会把读书当成了一种乐趣,就会孜孜以求,不辞辛劳地奋力攀登巍巍书山,如痴如醉地徜徉与知识的海洋。

2、引导学生学会思考

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还要教给学生思考的方法。人类的思维活动是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进行了,没有语言就不能够进行思维,所以思维训练总是和语言训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教师要善于学会独立思考,独立理解,独立品评,培养阅读能力,感受阅读的乐趣。

三、指导学生课外阅读,拓宽学生视野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增加积累,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其终身的阅读和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最重要的是课外阅读是

学生在自由、无拘束、无负担的心理状态下进行的,所以学生对课外阅读兴趣盎然、如痴如醉,充分享受着阅读的自由、阅读的快乐。那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也应该给予指导:

1、指导学生选择书籍,推荐优秀的课外书

开卷未必有益,读书要有所选择,只有读好书才能陶冶情操、净化思想、提升修养、扩大知识面。所以教师要向学生推荐思想健康、知识性强、有意于学生健康成长的文质兼美的书籍刊物。

2、指导学生做好读书笔记

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记不但可以加强记忆,而且使人精明。所以应该让学生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养成读书时摘抄好词好句,记录读书心得的习惯。而且读书笔记还可以督促自己认真阅读,理清思路,把握阅读内容。读书笔记的形式有很多:摘录式,剪贴式、手抄式、提纲式、质疑式、体会式等多种方式。

3、指导写读书心得

让每个孩子感受游戏的乐趣 第3篇

区域游戏开始了,只能容纳四个人的剪纸区很快人满为患。喜欢剪纸的浩浩晚了一步,所以向我求助。我给他建议:先去其他区域玩或者等一会。浩浩选择等待,于是坐了下来。等了一会,他有点不耐烦,又凑到剪纸区,但小朋友都在各忙各的,既不让浩浩,也不怎么搭理他。浩浩虽然不断地催促剪纸区的小朋友,但大家都在兴头上,以至于浩浩要强行挤上去,终未成功。终于,剪纸区的天天说:老师,我剪好了。浩浩立刻搬椅子,大呼:轮到我了。但当听到天天说还要剪时,再次失落,开始在剪纸区四处游荡。当看到旸旸剪纸相对较粗糙,浩浩开始指导旸旸,指导完后依然在剪纸区四周转悠。转眼半小时过去,听到区域活动结束的音乐声,浩浩着急了,并开始哭闹。碰到这样的情况,老师接下来该如何引导?还是早该在之前就介入进去?(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银河幼儿园汪田田)

专家视点:

在游戏时间,案例中的浩浩执着地等待在剪纸区外,以至于白白浪费了区域游戏的时间,最终以哭闹收尾。这样的结局是我们不愿看到的。游戏是孩子的最爱,为了不让我们的孩子“被游戏”,更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教师需做如下反思:

浩浩是真的喜欢剪纸吗?如果浩浩真的喜欢剪纸,那么他的执着等待行为完全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则有可能是他故意与老师对着干,给老师出难题,看看老师如何解决。对此,教师首先要做出判断,要根据自己平时对孩子的观察与了解,做出准确的判断。这一判断是接下来老师引导浩浩行为的重要依据。

老师的建议是否合适?通常为了保证游戏的顺利开展,我们会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应该说,规则的制定是必须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又不能太过拘泥于对规则的遵守,否则很难让孩子从游戏中体会到应有的乐趣。如果判定浩浩是真的喜欢剪纸,那么老师的建议可以灵活些。如征求一下剪纸区几位小朋友的意见,能否让个位子给浩浩,若恰有某小朋友还喜欢玩别的游戏,也许协商是可以成功的,这样浩浩就可以名正言顺地玩自己喜爱的游戏,而不用苦苦等待浪费时间。当然,如果协商不成功,老师也可以做些处理,可与剪纸区小朋友商量商量,彼此坐紧点,让浩浩也参加进来,这样大家都可以玩了,也许中途会有孩子离开此区域,那么大家又会宽松些。显然,给出建议后便不再关注浩浩,这样的做法是不合适的。

可否安排一名游戏“指导员”?可看出案例中的浩浩对剪纸较擅长,当他看到旸旸剪纸相对较粗糙时,就开始指导旸旸。如此,给我们一启发:在各游戏区域可否安排一名“小小指导员”,由他(她)来组织、协调某游戏区域的活动?毕竟教师的力量是有限的,班额大往往使教师无法顾及全班的状况,而“小小指导员”这一助手的设立会一定程度上解决此问题。

区域游戏的场地是否太狭小?案例反映出当前幼儿园区域游戏开展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场地狭小。活动室的面积是固定的,因为要进行区域游戏而不得不将其分割为一个个区域,以供幼儿进行特定的游戏。老师们为了让幼儿尽量多地体验各种游戏,便尽可能多的在活动室里做区域设置,但每个区域比较狭小。那么我们能否做些调整,如将活动室重新规划,并将幼儿感兴趣的游戏分阶段设置,可按月或季度作调整更换,这样就可以将游戏区域设置得宽敞些,让孩子们玩得更尽兴。

让学生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第4篇

一、运用新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良好的开端能让课堂事半功倍,一个好的开端能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等等。例如,Book Three《Lesson 9》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5个商店名称bicycle shop、tea shop……我让几个学生拿上各种道具,扮作卖主,老师介绍每一个卖主有一个商店,如果我在一个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我们应该给这个商店起个什么名称呢?学生就会给出bicycleshop,以此类推,clothes shop、tire shop……经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的导入,学生学起来特别轻松,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许多生活中新的内容,shoes shop、pants shop……逼真的情景,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拴”住学生的心

1.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sit down”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monkey,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题目为“我的生物园”。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 . 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

(1)通过“小老师”、“模仿秀”的活动锻炼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比如“Tack about it”,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学生大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d up”“very good”,“Sit down ,please”。

(2)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3)表演法。例如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如:——Hi,Jim.Hello,Mike,Nice to meet you!Niceto meet you,too.——What‘s your name?My name is Jim.How are you?Fine,thank you.And you?I am fine,too.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4)运用边画边说。新教材的最突出的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用蓝色,blue,blue是蓝色;画朵白云用白色,white,white是白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black是黑色;对着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喜闻乐见的教学手段使英语课堂充满学习的乐趣,而且教学实效性也好。

三、“现学现卖”,创设语言运用环境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Boys,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感受到读书的乐趣 第5篇

读书并不是一件枯燥的事,当你和书本们接触久了,就会从中获得许多乐趣。你可以从各种好书中了解到一个人一生的曲曲折折,也可以领略到一个小镇的风土人情,还可以欣赏到大自然的美妙风光……总之,书中无所不有,畅游于书海,我们了解到的是一个深奥的世界。

在书中,你可以和作者交换心灵,仿佛你就是作者,在回忆着自己经历过的一切。在看《城南旧事》时,我仿佛就亲身体会了在老北京的胡同里玩耍,到惠安馆去听秀贞讲她自己的故事,淋着雨望着小妞儿和秀贞远去的身影,亲眼看到夹竹桃一朵一朵的落下来……我仿佛走进了英子的生活,英子好像就是我,兰姨娘、秀贞、小妞子、宋妈好像就是我身边的人。在看书时,我完全感受到了另一个人的生活、思想,以及她身边所发生的事。进而了解到那时那地的风土人情,人们的思想,社会上的现状以及一些更深层次的事情。这极大的丰富了我的思想,当我又懂得了更多。这时,我是快乐的。读完一本书,从书中总结,提炼,变为我自己的收获,难道我还不快乐吗?我的求知欲得到了满足,我能不快乐吗?

读书的乐趣是微妙的,不可言喻的。每当我读完书,就感到一种成就感,因为,我又收获了一些知识,不论是学术上还是生活上的,这都对我以后的人生有着极大的帮助。书本是人们的良师益友。学习工作时,它可以助你一臂之力;闲暇时,它可以当你的亲密伙伴。看好书,可以陶冶情操,美化心灵,使品格变得更加高尚。

园艺:带你感受“作物养成”的乐趣 第6篇

一般来说,大多高等院校在本科阶段设置的园艺专业为“大园艺”,即果树学、蔬菜学和花卉学等二级学科不分设,学生需综合掌握几门学科的知识;同时,部分院校还增设了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园艺景观设计等专业方向。概括地讲,园艺专业属于农学门类,主要学习园艺作物的育种、栽培和应用,但不同专业方向所从事的行业以及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差别。

果树园艺学

果树学是园艺学下设的二级学科之一,它是主要研究果树栽培新技术,果树育种新技术,优质高效生态安全果业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果树观赏价值开发的应用型学科。中国是世界上栽培果树最古老、种类最多的国家,种质资源丰富,种植面积与总产量居世界第一。果树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值居我国种植业的第3位。随着果树产业的发展及其在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的确立,加强果树学科的建设,培养高层次、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对我国果树生产、促进农业发展均有重要意义。

蔬菜园艺学

蔬菜学是以生物学为理论基础,研究蔬菜作物生长发育和遗传规律的一门学科,也是研究蔬菜种质资源、遗传育种、栽培、病虫害防治及采后处理、贮藏、加工等应用技术与原理的综合性专业学科。中国蔬菜栽培历史悠久,蔬菜产业的发展有力地夯实了蔬菜学发展的基础,使其迅速成为一门极具生命力的学科。与此同时,蔬菜学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中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观赏园艺学

观赏园艺是以观赏植物为对象,阐明其资源与分类、生物学特性及生态习性、繁殖与栽培、设施与设备、装饰与应用、采(产)后技术及经营管理等理论与应用的综合性学科,也是园艺科学的重要分支。花卉学是观赏园艺的主干学科,专业目标是掌握花卉的分类、识别、生态习性、繁殖、栽培管理及应用等方面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为花卉的产业化栽培和经营、城市园林规划设计中园林植物的配植、花卉的新品种培育打下坚实基础。

园艺专业其他方向

园艺专业的其他方向大体包括设施园艺科学与工程和园艺景观设计两类,前者是园艺学和工程学的结合,即采用人工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使之能够全天候生长的设施工程,技术类别一般分为连栋温室、日光温室、塑料大棚、小拱棚(遮阳棚)四类;后者是园艺学和规划设计学的结合,即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工作范围包括庭园、宅园、小游园、花园、公园以及城市街区、机关、厂矿、校园、宾馆饭店等。

总之,园艺业是农业种植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丰富人类营养和美化、改善人类生存环境有重要意义。园艺专业算得上是农学门类中最受欢迎的专业之一,果树、蔬菜、花卉知识的综合掌握,设施园艺、景观设计的多种选择,让这个专业涉及的领域更加宽广,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农业、商贸、园林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与园艺科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

专业评价

优势:总的来说,这个专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们的饮食离不开水果蔬菜,城市的美化离不开园艺,生活水平越高的地方,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越大。具有园艺植物生产、技术开发推广、园艺企业经济管理等才能的科技术人才,无疑会渐渐成为热门行业中令人羡慕的一类人。园艺这个专业,在城市快速发展的趋势下,就业前景还是很乐观的。

劣势:园艺学专业属于农业门类,获得农业学士学位。在我国,农业目前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较工学、理学、经济类专业,农业类专业属于“弱势”专业,普通本科毕业后工作一步到位有一定困难,一般的园艺专业对口工作单位都位于城市边缘,且工作收入不高。如果想得到理想的发展,建议选择业内的名校读研或者在实践锻炼增长才干和经验的基础上选择创业。

专业星级

园艺属于农学类,在农学类24个本科专业中就业率排名第2。

感受教育的乐趣 第7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在实施建议中强调,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 选择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 扩大阅读面, 增加阅读量, 提倡少做题, 多读书, 好读书, 读好书, 读整本书。新一轮的课改明确提出了小学阶段完成145万字的阅读量要求, 每一个阶段又有具体的目标。那么如何让学生喜欢阅读, 感受阅读的乐趣呢?

一、利用“主题阅读”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叶圣陶老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教材提供的阅读量是有限的, 只有拓宽课外阅读知识面才能举一反三, 才能在应用中化方法为能力, 使阅读能力越来越强。因此, 学生每学一篇课文, 只要有和课文相关的资料, 我就会向学生介绍与这篇课文有相关内容的课外书, 让学生去阅读, 并指导学生怎样读。学了《学会查“无字词典”》后, 让学生去阅读“补充习题”上的一篇文章《我向妈妈学语言》, 进一步感受学习语文不仅能从书本上学, 还可以从生活中学;学了《古诗两首》中的《山行》和《枫桥夜泊》, 向学生推荐两首有关“秋天”的诗:孟浩然的《初秋》和李白的《秋歌》, 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了《做一片美的叶子》后, 带着学生阅读“同步练习”上的《秋天的树叶》, 让学生认识冬青树、银杏树、悬铃木, 了解它们各自的特点。经过课内的引导, 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大大提高, 读书的热情也提高了。

二、有意地创设环境, 营造阅读气氛

孩子不可能天生对阅读感兴趣, 这就需要我们有意识地创设一种浓厚的读书氛围, 把孩子引入大阅读的海洋。所以我就发动家长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 让亲子阅读在每个家庭扎根。儿童的大量阅读, 没有家庭的支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但是很难想象, 家里几乎看不见书的影子, 父母每天晚上都在麻将桌或者电视机前度过的孩子会热爱书。教育不是依靠说教、训斥, 而是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让孩子爱书, 父母首先要爱书。让家长们理解、亲近儿童文学, 知道好书对孩子的影响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这是实施亲子阅读的先决条件。跟孩子一起读书, 读后一起聊聊书中的人物情节。这随意聊聊不仅有对书的感悟, 更有亲情的温馨!这样的阅读, 才是一种享受啊!

同时自己也会在班级中创设浓厚的读书氛围, 如在班级黑板报上开辟出一些栏目, 设计一些经典名言、读书格言、古诗词、手抄报、精选习作等, 学生徜徉在经典中, 沐浴在书香里, 在潜移默化中感受阅读的重要性。开辟“小消息”栏目, 在每周的晨会课中安排一次“每周新闻”“好书梗概介绍”等, 老师向学生, 或学生之间推荐书目, 如《杨红缨童话》《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爱的教育》……让学生各取所需, 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要读的书籍。学生经常处在这样的环境中, 感受到书海的浩瀚和读书的乐趣, 从而形成跟书本交朋友的愿望, 让阅读成为自己的生活方式, 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三、阅读要与写作结合

古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笔者非常关注孩子阅读批注习惯的养成。从低年级开始, 就叫孩子们用“心情符号”学会批注———读到高兴处画张笑脸, 读到伤感处勾个苦脸, 以此表达感受。二年级时, 笔者要求学生每人一册“采蜜本”, 学生把每次阅读中的收获装进“采蜜本”, 包括新认识的字、新理解的词等等, 每周都依据每个人收获的大小进行评比, 评出“最勤劳的小蜜蜂”, 并且发给其一只可爱的小蜜蜂, 贴在教室墙上自己的头像下, 这种精神上的奖励是保持学生的读书热情的不竭动力。升入三年级后每人一本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的形式多样, 有“摘录好词好句”, 有“概括主要内容”, 有“写读后感”, 还有“直接在书中圈点勾画批注”等多种形式。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自己喜爱的笔记形式来记笔记。读书也是一种创作, 读书笔记应成为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读什么书, 在笔记上记下篇名、出处及阅读日期, 这是日后考核阅读量的依据。读到好文章, 摘录下好词好句, 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还可以让他们给文字配上插图, 在本子上描描画画, 或一朵小花, 或一棵小草, 或高山流水, 或鸟兽虫鱼。教师对学生所做的笔记, 每周一次进行反馈评价, 在学生之间传阅那些内容丰富、图文并茂的笔记, 借此指导阅读方法, 向学生提出阅读建议, 切实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这样日积月累, 那些词汇、段落、章法、结构, 就悄悄地进入学生的脑中, 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创设学习情境 感受学习乐趣 第8篇

一、创设情境, 唤发学习体验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 而在于激发、唤醒和鼓舞。”而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最能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而小学低年级学生更多地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这一特点, 一位老师在教《上下》这一课时, 课伊始, 就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树爷爷和小动物们是非常好的朋友, 它们常在一起愉快地玩耍。然后课件展示:依次点击显示树爷爷、小鸟、小白兔、小松鼠。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一说它们这间的“上下”位置关系。这位老师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童话, 提供具体的学习环境,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从而愿意接近数学。在学生获得了对“上下”相对位置初步认识的基础上, 又提出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物体, 用“上下”来表达, 接着又将知识扩展延伸,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 找一找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有“上下”的位置关系。这样的数学学习体验极大地丰富学生的现实生活, 学生因为数学学习而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感受数学学习的内在魅力。又如, 在教学“认识人民币”一课时, 当教学到“一元钱可经买到哪几样东西时”这一环节时, 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教师准备了许多价值不等的小物品, 让学生分组模拟小商店, 有的叫唐老鸭商店, 有的叫米老鼠商店等。让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一元钱, 到“商店”购物。然后让学生介绍他们购物的情况。在这个活动中, 学生兴致勃勃, 亲切地感受到人民币的价值以及数学学习的快乐。

二、诱发想象, 丰富学习体验

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推动着进步,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没有想象就没有创造, 人类的发明离不开想象。如教学“循环小数”时, 我创设这样一个情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的图形……猜猜看, 从左往右数第11个图形是什么?当学生猜对后再让他们说说是怎么猜的?你发现了什么?老师再告诉学生日常生活中也存在许多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循环现象。有哪些现象呢?你们知道吗?比比看, 看谁知道的多?这样, 学生的思维被激活了。有的说:“白天、黑夜是一种循环现象。”有的说:“春、夏、秋、冬是一种循环现象。”有的说:“时针、分针在走也是一种循环现象。”……“同学们知道的可真不少。”老师高兴地说, “更有趣的是在数学中也存在着有趣的循环现象。”请同学们计算1÷3和2÷11, 再分别指出商的小数点后面第10位上的数字各是多少?当学习循环小数的意义后, 我又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老师这里有一些气球, 有红色的、黄色的、蓝色的。老师准备奖给同学们, 不过有一个条件, 你必须回答我的问题, 答对了, 你才能得到奖品。题目是:如果我按照“3个红球、2个黄球、1个蓝球”这样的规律依次分发给你们, 从1号同学开始, 猜猜看, 第16号同学分到的气球是什么颜色?第45号同学分到的气球又是什么颜色?……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 写呀, 算呀。这样, 把课堂教学又一次推向了高潮。这样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 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数学学习的有趣和有用, 从而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三、参与评价, 强化学习体验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 更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 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对学生凡是有价值的所作所为, 即使有些与预定目标不那么符合, 也要给予支持与肯定, 对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给以足够的尊重。评价是为了每一个学生在现有的基础上谋求进一步实实在在的发展。评价要引导学生更多地关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 提供给学生表现自己所知所能的机会, 通过评价帮助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进步、认识自我, 建立自信。要注重发现学生“好”的方面, 要注意多给学生些鼓励, 多让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和进步。评价要有助于学生认识到数学有趣、有用和亲切的一面, 使他们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对数学产生积极的情感与态度, 并从中悟出一些对做人和生活有帮助的道理。

在教学时, 我经常用积极的语言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如:“你真棒!”、“你的解题思路真独特!”、“你的算法真有创意!”、“你进步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获得成功的体验。我还经常引导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或他人, 如学生在活动中参与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动手操作的熟练程度和创新意识等, 从而使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 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数学。

四、动手操作, 深化学习体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 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学课程标准》也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 我们应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背景出发, 给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使他们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 学会学习, 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 我让学生拿出一张长方形纸, 先折出分数1 /2, 并用阴影表示, 接着让学生再对折,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比较, 现在的阴影部分可以用哪个分数来表示呢?如果再对折呢?从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发现了1/ 2= 2/ 4=4/ 8=……在此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研究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从而归纳出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后, 我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学校有一个长方形花坛, 学校准备在这个花坛上种上草和花, 如果这个花坛的1/ 2种花, 铺上1 /2草坪。请你当设计师, 你打算怎样设计, 使这个花坛更美丽。学生个个情绪高涨, 跃跃欲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 大胆实践, 设计出好几种方案来, 这些方案独出心裁, 各具特色。在这个充满探索的过程中, 让学生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 如何实现数学的“再创造”, 并从中感受数学发现的乐趣。进一步深化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体验。

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乐趣 第9篇

一、给学生充分思维的空间与探索、创新的机会

数学老师要创造性地组织课堂教学. 在课堂中, 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 为他们提供主动探索、创新的机会, 允许学生突破常规、标新立异、敢说、敢想、敢问. 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 用自己的语言口头表述图片、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鼓励学生展开想象, 拓展多角度进行思考, 并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只在关键处进行点拨,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逐渐养成主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巧妙设计疑问, 学生可以讨论、可以发问, 以使学生充分迸发创新思维的火花, 从而可以激发学习兴趣, 培养丰富的想象力和多角度思维习惯. 例如在教学“乘数中间有零的笔算乘法”时, 我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能力让他们自己探索和发现, 他们在尝试计算中发现了“0”和被乘数相乘得“0”这一新问题, 又创造性地解决了省略一步后的对位问题, 从而找到了简便算法. 这个尝试探究的过程实际就是学生一个大胆地思考、推测、想象和创新的过程.

二、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体验数学

传统的数学教育, 人们最直接、最感性的认识是“数学题目”和“应试”的、远离大众的错觉. 新教材密切数学和生活的联系, 强调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 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 创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激发他们的教学兴趣和求知欲, 让学生亲身去感受数学, 让他们体验到生活离不开数学, 萌发一种“数学真有趣, 我们要学数学”的心理. 因此, 我在设计教学过程时, 尽力从学生身边的生活中“找”数学、“想数学”, 真正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注意让学生成为一个发现者, 引导他们去发现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数学的存在与乐趣. 如学习“长方体的认识”时, 可问学生:“你们家里哪些物体是长方体呢? 你能分别说出它的棱、顶点、面吗? ”又如, 学完“10以内各数的认识”后, 让学生用第几排、第几个来描述自己坐的位置, 让他们说一说家里的电话号码是哪几个数字组成的……学生纷纷举起小手, 兴致特别高, 争先恐后地交流. 他们在交流中体验到了数学就在身边, 感受到了数学的乐趣, 从对自己的座位表述中, 他们区别了第几排和第几个;通过交流家里的电话号码, 知道了由于数的排列顺序不同, 构成的电话号码也不同, 解决了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领悟了数学的奥秘.

我们往往对亲身做过、体验过的事情影响最深, 自己亲身感受过的, 想了解它的愿望也最强烈. 在数学课堂中, 我经常给学生创立这样的情境, 让学生感受数学, 学会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教学“平均数”时, 我请一名同学唱歌, 每一组的组长和班长、老师当评委. 当评委亮分后, 学生发现分数不一致, 究竟按谁的意思办? 经过争论, 只有通过进一步计算得出的分数才最公正. 这时就引入“平均数”的概念. 设计贴近学生的生活, 符合孩子的心理需求, 使他们知道用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一切真知都源于实践”“听到的容易忘, 看到的不易记, 只有动手才能学得会”. 新教材为学生提供了大量活动的内容及方式, 读、画、连、拼、摆、猜等, 都是要让学生动手做,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 在操作中学习. 这是新课程的要求, 更是儿童学习的需要. 好动是儿童的天性, 孩子们对生活中的事物都有好奇心, 他们想看一看, 摸一摸. 教师应借助孩子的这种天性, 让学生在看一看, 摸一摸的基础上, 引导他们去想一想, 议一议, 把看到的想到的说出来, 让每一名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学习数学, 应用数学. 同学之间, 用儿童的语言进行交流最为真实. 在这种环境中, 他们的情绪很容易被感染, 并相互影响, 每一名同学在参与讨论与交流中受到感染, 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愉悦. 遇到反对意见时, 又会回到实践中去摆、去想. 从中学会了思考, 学会了提出解决问题, 学会讨论, 学会交流, 学会了学习. 因此, 在教学中我追求这样的目标:让学生动手, 让学生在实践与探索中学会学习. 如在讲授“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时, 利用“妈妈买衣服付出98元, 付款100元, 找回2元”的生活实例, 诱导学生探索、掌握“138 - 98 = 138 - 100 + 2”的简便算理;学习小数的初步认识时, 到百货门市部调查商品的价格;学完“长方体的表面积”后, 亲自设计电视机套的大小等. 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 把学生的外部操作与内部的数学思维紧密结合起来, 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加深了所学知识的认识以及它在生产、生活中的作用的了解, 也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低年级学生感受识字乐趣 第10篇

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识字

低年级学生学习汉字的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 除了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外, 还必须大力培养学生识字的能力。第斯多惠说:“知识是不应该传授给学生的, 而应引导学生去发现它们, 独立地掌握它们。”在识字教学当中, 如果让学生被动地记, 机械地抄, 学生会马上厌倦。教师只有调动学生识字的愿望, 在识字过程中, 让学生逐步掌握识字的方法, 形成独立识字的本领, 去主动识字, 体会成功的快乐。

例如, 引导学生发现识字的方法和规律。教学中, 教师抓住汉字音、形、义的联系, 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及规律, 使学生具有分析字形、自主识字的能力, 还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文字和图片, 让学生在图形和字形之间产生联想记忆, 在对比中发现规律, 这些字和图很相像。结合课文, 教师还可以渗透会意法、联想法、比较法等。又如, 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低年级学生在识字上的差异很大, 我们鼓励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让他们当小老师, 教大家识字。有的孩子喜欢找小伙伴一起识字, 在交流中提高能力;有的孩子喜欢读儿歌、故事, 在语言环境中巩固;有的孩子喜欢抄写, 在写作中提高;有的善于联想, 在联想中触类旁通……只要学生能够尽快地记住汉字, 方法不求统一。学生干自己喜欢干的事就不会觉得厌倦, 而是一种乐趣。

二、创设情境, 在良好的氛围中识字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 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有利于培养识字能力, 激发识字兴趣, 还有利于学生语感的培养。教师可以创设优美的识字情境, 在情境中引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1. 图画创设情境

教室周围用几张大展板围成一圈, 上面画的是公园的美景, 上课伊始, 教师带领学生去参观这些美丽的图画, 让学生说看到了什么。宝塔、小桥、红花、山洞、荡船……学生看到的这些事物就是今天要学的词语。学生在这样优美的情境中开始了识字活动, 然后教师让学生发现画上的小秘密, 原来画上有些小窗户, 里面藏着今天要学的词语, 学生们把这些小秘密一个个找出来,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教师再让学生读这些词语时, 学生的情感大不一样了。读得很有兴趣, 因为这些可是他们自己发现的小秘密。

2. 音乐创设情境

一些词语串连一起就是一幅美丽的画, 教师根据这个特点, 设计了很巧妙很有趣的朗读词语的环节。先把这些词语配上音乐读成一首小诗让学生听, 然后让学生一边想象画面, 一边读, 也把这些词读成一首诗, 学生读得摇头晃脑, 读得有滋有味。教师又给学生配上音乐读。随着轻松欢快的音乐, 学生真像读诗一样, 陶醉其中。这样有创意的设计把一个个孤立的词语变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 变成了一首可爱的小诗。学生们读得兴起, 和老师一起边读还一边配上了动作, 枯燥的读词语竟然变得这么有趣味。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氛围中, 学生识了字, 学了词, 还受到了美的熏陶。

这样一些情境创设使得识字教学变得趣味盎然, 而且降低了识字的难度, 调动了学生识字的欲望。

三、在欢快活泼的游戏中识字, 激发学生的兴趣

低年级学生更是喜欢游戏, 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中识字, 寓教于乐, 让学生真正喜欢汉字, 对识字产生浓厚的兴趣。

课堂上创设丰富多彩的游戏, 让学生多种感官同时参与识字活动, 一边学, 一边玩。例如, 二年级上册“识字5”中教师设计了这样一些有趣的识字游戏:开火车读, 比赛读, 用字卡做拼字游戏, 看画贴词语等, 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 这些活动又调动了学生的眼、耳、口、脑多种感官参加活动, 学生始终处于兴奋之中, 学习热情高涨, 在愉快的玩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这些生字。让他们感受到了一种成功的喜悦。另外还有编儿歌, 编故事, 送生字回家, 给生字找朋友等, 也能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

在识字教学中, 我们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 自主选择、自主创造、随时交流识字方法, 这样既能让大家分享识字的乐趣, 又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2]姜淑秋.新课程理念下的识字教学[J].吉林教育 (教科研版) , 2007 (11) .

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学习的乐趣 第11篇

关键词:教材本真;知识营养;写作铺垫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多把精力放在课堂中,如何运用各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手段和教学方法来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而忽视了对语文教材的深入探究和挖掘,以致于一堂课下来,热热闹闹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有了,但对授课的内容和需要领悟的知识点却一知半解,语文学习的技能也没有掌握住。针对这种现象,我们重新提出了“挖掘教材,让学生感受学习语文的乐趣”这一话题,旨在为广大语文教师指明深挖教材的重要性,还原教材的本真,让教材说话,让教材与教师和学生进行对话,最终达到学生认知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和感知它的乐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各种技能。

一、回归课堂,回归教材,还原教材本真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大都能很好地驾驭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即回归课堂。那么,回归教材,还原教材本真,教师是否也做得很到位和很深入呢?这也正是广大教师需要探索和深入探究的教学课题。我们知道,每位教师都有他们不同的授课风格,但在深挖教材方面却有很大的差异,因此,有必要进行详细探讨如何深挖教材。下面将具体用一课堂教学实例来进行阐述。

例如,教师在教授小学语文四年级《古诗词二首》中(宿新市徐公店)和(清平乐)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的学习目标:认识并记住生字生词外,还要理解有些生词的含义。引导学生理解两首古诗词的深刻含义,并通过学习这两首古诗词来了解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在这两首古诗词中分别各有一句提到了古代儿童生活的乐趣,这时教师可启发同学们熟读这两首诗词,从中发现并找出分别是哪两句描述和体现了古代儿童的生活乐趣。在进行这一项教学任务前,教师鼓励同学们站起来讲述一下自己童年的乐事及生活中的乐趣。教师还可通过播放多媒体图片,如春天里几个小伙伴一起放风筝,来感受春天的美,大自然带给他们的美;另一幅图片则展示几个小朋友在开心地玩捉迷藏的游戏等。同学们在看了老师展示的童年的图片后,都情不自禁地对古代儿童他们在童年会有什么样的乐事和生活乐趣产生了好奇,这时教师启发同学们回到课堂中,回到即将要学习的课文内容中,通过教师这一诱导启发的过程,同学们把注意力转入教材内容中,教师为同学们对教材的深入領会创设了情境和切入点,这是值得肯定和提倡的。最后教师对两首古诗词进行画龙点睛,揭示这两首古诗词所要表达的深刻含义和意境:这两首诗词同时描绘了一幅田园风光图,儿童们展现着对生活的憧憬和向往,表现了他们极富天真无邪和烂漫的真性情,流露出诗人对童年时光的追忆和渴望,表现了诗人童心未泯的内心世界。最后揭示的两首古诗词的含义才是教师挖掘教材的所在,才是同学们最终学习本课的主旨所在。教师在深入挖掘教材并为学生揭示地过程中,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提高学习语文的技能。

二、挖掘语文教材,提取知识营养,为学生写作做好铺垫

在教师深入挖掘语文教材的过程中,会不断地深入探究,总结经验和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同学们也会在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中受益。教师从教材中汲取的各种知识营养会孜孜不倦地浇灌同学们这一盆盆茁壮生长的小嫩苗。同学们对语文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感悟要体现在对写作水平的提高上,通过对教材中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和内容含义的理解掌握来学会对自己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想和所感的记录、描绘、探讨和论证,知识的掌握固然重要,但语文学习技能掌握才是根本。

总之,广大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深入挖掘教材,为同学们提供和谐课堂教学气氛的同时,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开发他们的创造性,使他们感知和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为更好地掌握学习技能打好基础。教师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让同学们充分回归课堂,回归教材,感受学习的乐趣。

上一篇:二手设备下一篇:小儿股静脉穿刺采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