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运用范文

2024-09-15

留白运用范文(精选12篇)

留白运用 第1篇

一、留白可以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新课改针对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机械灌输式教学提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 倡导构建生本课堂,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引导学生以主体身份来展开主动探究, 在探究中自主构建知识, 以改变机械灌输式教学, 实现自主探究式教学, 让学生成为语文探究的主人, 成为真正的发现者与探索者。这更加符合新课改要求, 更能推进语文教学改革进程, 强化学生的探究意识。而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需要适当放慢教学节奏, 让教师以设计者、参与者与指导者的身份来展开教学活动, 将更多的话语权交给学生, 让学生有主体参与教学的时间与空间。而这一切正可以通过留白得到更好的体现。留白不再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 而是预留出更多的教学空闲来让学生展开思考与思维, 这样学生才能通过思考走进文本。如在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 绝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去过桂林, 往往难以通过文字来深刻地理解文章主题。而如果教师一味讲解, 学生始终是浮于文字表面, 游离于文本之外。而在教师结合语言讲解、画面展示、音乐渲染下留白的情境下, 就可以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 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所描绘的意境, 如临其境。这样才能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

二、留白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学生由于先天与后天等因素的影响, 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存在着一定的个性差异, 在学习同一内容时不可能同时同步同质同量地完成。传统教学一刀切, 相同节奏、相同目标, 无视学生的个体需求, 这样的教学只能满足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使得大部分学生排斥在教学之外。而运用留白艺术可以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不以优生代替中差生的思维与发言, 这正是对学生个体生命差异的尊重。适当留白, 可以让每个学生依据自己的基础知识与认知水平来展开深入的思考, 不再是教师所传递的一般性认知, 而是学生基于自身基础对文本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学困生可以准确地掌握字音、字形、读懂读通全文, 中等生则可以理清文章脉络, 而优秀生则可以感悟出更多的内涵。可以说, 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给予了每个学生以自主探究的时间与空间, 可以让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学习, 满足不同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 实现全体学生不同程度的发展与提高。这正是体现素质教育因人而异、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的重要体现。

三、留白引导学生展开充分想象

伟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 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 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是智力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想象可以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 将看似零散的事物与知识点串联起来, 通过思维的再加工, 以产生新见解、新观点, 以走进文本, 实现对文本的个性化解读。如在学习《桂林山水》这一课时, 学生并不能通过阅读文字来建立对桂林山与水的认知, 并不能深刻地感受桂林山水甲天下。为此我们可以运用留白艺术, 用想象架起通往文本的桥梁, 以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我首先用多媒体来向学生播放桂林山水风光图, 并播放具有民族特色的背景音乐, 以直观的画面、动听的音乐来吸引学生、感染学生, 将学生带入特定的画面与情感之中, 带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官刺激, 以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让学生走进桂林, 去想象山与水, 畅游于美丽的风景之中, 这样学生自然就会产生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之感。这样才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 走进桂林, 激起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让学生深刻地领会用词的优美、构思的巧妙, 这对于提高学生阅读水平与写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四、留白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小学生正处于形象认知阶段, 形象观照长于抽象演绎, 情感体验胜于理性把握, 直觉顿悟优于逻辑分析, 想象再现强于实证推理, 这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情感互动与浸染的过程。而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并不能够从文字中直接获取, 也不是教师的情感体验所能代替的, 而是学生结合生活用心感受, 不断体验与内化的过程, 是与作者、与文本展开互动的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享受构建知识的乐趣, 享受情感体验的愉悦。为此在教学中我们要为学生预留充足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用更多的时间来展开阅读与思考, 以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深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时, 为了深化学生的理解, 激发学生特定的情感, 我们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向学生播放相关的影视剧片段及历史资料, 让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圆明园的宏伟壮观以及毁灭过程, 并做必要的旁白, 给予学生更充足的思考时间, 以使学生在画面的对比中来直观地感受圆明园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感受它的举世闻名, 而这一切却随着英法联军的闯入在熊熊大火中化成灰烬。学生身临其境, 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更能激起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激起学生对侵略者的憎恶, 激起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情感并不是能够直接从文字中获取, 也不是教师讲解所能感受的, 而是需要运用留白艺术, 在画面的烘托与渲染下学生积极思考与思维走进那段历史用心感受所产生的。

摘要:留白是一种艺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留白艺术, 可以彰显语文教学的生动与活泼, 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尊重学生间的个体差异, 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 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彻底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 只重工具性的语文教学, 推进语文教学进程, 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白艺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顾凌燕.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5 (5) .

[2]缪梅芳.留白艺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 2011 (7) .

“留白”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 第2篇

???白不单单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产生空灵、安静、虚实相生的效果,同时又?与东方传统文化哲学、禅、茶道、国画,西方的文学空白手法的极简主义理念相互交融。

留白是重要表现手法,可以使画面给观者无限遐想,产生良好的意境美。

???

留白在设计中无处不在

“白”有着极强的包容性,令人联想到空灵、虚无、留白意境美等等。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广告搭载的信息量猛增,电脑等一些移动终端使人不受时间地域的限制,随时能够从网络中获取信息,网络成为地球村的重要窗口门户,用户也越来越多的关注广告的美观程度。

而设计中的构成关系是广告美观的内驱因素,留白的合理运用可以使构成关系平衡稳定,符合人的审美认知规律。

在设计中“留白”并非单纯的留出白色,广义的讲是留出背景,它可以是白色可以是大片的颜色、纹理、有规律或无规律的图形背景,在构图上面起着空白空间包容的作用。留白部分的色彩构成和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整个设计作品的情感化基调,令人无限遐想的“白”,往往能够营造安静、稳定、空灵的感觉。

气韵美

气韵美可以理解为气质与韵律,在设计中一个作品所传达出的气质是它整体给人的留下特点个性印象,韵律是设计作品中构成关系的升华。

留白会使设计中所有的要素呈现良好的层次感、韵律感,产生高低错落,跌宕起伏,强化网页的节奏感。设计中构成元素的比例缩小或是数量减少,控制好留白,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画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增强设计的韵律美。

“空白表面上是一种休止符,但是在欣赏者的脑海中却形成了一种审美期待”。

留白是美感上韵律性的一种延伸的手法。

设计作品中应该有一个视觉中心,画面中的所有设计元素都需要围绕着这一视觉中心,变换与统一,从而达到一种和谐,然而节奏源于画面构成的跌宕起伏。气韵在画面中构成一条线、一股气贯穿其中,使整个设计有一个主旋律,减轻视觉疲劳。

传达性

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设计中的信息承载量巨大,所以信息的传达方式是否通畅,信息传达的效果是否良好是至关重要的。

而设计师需要通过构图,运用设计手法布局分割界面,将画面中的实体元素在背景画面进行排列,来引导大众浏览的`画面中的主次关系,然而设计构图布局中留白是十分重要的。

留白会使网页更加的简洁。正所谓少即是多,用极简主义的设计语言,突出实体元素,可以显著增强设计中内容的可辨别性,可读性,使浏览者更准确去感受设计风格,避免了画面中因为元素过多导致的无从下手。

设计中通过板式的排列创造画面不同维度的空间关系,提高信息传达的效率。空白不紧在设计角度突出重点,同时在传播角度,也会提高广告信息的传播效果。

统一性

设计的整体统一很重要,这就要求设计中的所有组成要素,包括:图片、图形、文字以及版式构成,在美感风格上协调一致。而在设计风格的统一中,留白作为协调整个画面的一个桥梁,发挥着重要作用。

巧妙的运用留白艺术,可以使设计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轻松把控全局。同时也能避免观者在浏览过程中因为设计风格不一,出现断档而打断其思路。留白使整个设计元素有更好的构成关系和凝聚力,强化设计风格的统一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扁平化设计在平面设计中脱颖而出,扁平化设计在苹果公司得到体现,重点放在版式中的留白、配色、版面布局构成关系。

相反把高光、渐变、一些玄幻的效果扔到了一边,采用一些简单的多边形,拒绝复杂的外形。从而提升了画面的清晰性、表现性、可见性,这样使观者在浏览时更加的舒服、简单,这也给一些视力有问题的弱势群体提供了便利。

在设计中,尽管留白的好处很多,但是仍然需要合理运用留白的艺术手法,避免造成形式主义。在设计中元素间的距离太大留白过多,会使画面空洞,信息搭载量减少,不能把需要传达信息全部传达出去,更达不到少即是多的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反而让大众觉得内容简单空洞形式缺乏美感。

设计中元素距离太小留白过少,会使画面凌乱琐碎,层次感缺失,信息量大容易导致用户视觉疲劳,不能够良好的去接受信息。

疏可走马,密不通风式的留白

正所谓“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国画中运用“留白”来营造意境,表达构思。创作中需要按照“疏可走马,密不通风”的原则来达到画面的有松有紧,疏密有致。画面中的实体要素往往需要深入刻画往往指的是“密”,大片的空白以及一些稀疏的飞白构成了画面中的“疏”。

在设计中,过于“密”产生阻塞感,影响画面主题形象的表现,会把元素揉成一团;过疏会造成画面结构松散、空洞、中心形象不集中,有凌乱琐碎的感觉。画面中构成元素的减少,会在视觉上面减弱叙事性,增减情感性,合理安排留白,画面的写意性也会强化,使画面一目了然。

国画中留白布局包括:疏、密、聚、散。而留白是协调好疏密的关键。画面中的元素构成关系,也能反映出艺术家的美学文化修养。把“疏可走马,密不通风”这一国画美学原则,转化设计中,强化设计元素间的松紧疏密关系,更好的突出中心,焕发出独特气质。

留白的空灵、虚实相生

留白在艺术作品中可以营造一种空灵的美感,“虚”在中国传统绘画中指画面中留白以及着墨不多笔法稀疏的区域,往往也在这个区域的烘托下想象得以更好的发挥。“实”指的是画面中写实,精心着墨的区域。

在这里提到“留白”而产生的“虚实相生”,指的是设计中的实境和虚镜营造的意境美学特征,带来的视觉和心里上面的感受。

在一个设计中通过大量合理的应用“留白”可以以虚衬实,突出设计元素“留白”理念在平面设计中的运用的主导地位,只有控制好虚与实的关系,作品才能灵动且富有生命力。这种虚实互衬能够增强设计的意境美,同时也证实了“此处无物胜有物”的艺术境界。

「 ?设计夹 ?」

以创意设计类干货分享为主

偶尔扯淡为辅

就酱

留白运用 第3篇

一、联想回味,利用标点填“留白”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文字粘连配合,成为文章不可缺少的细胞。标点的多样性、丰富性为文章增添了许多内涵,而省略号的使用往往会使人产生“千言万语尽在不言中”的感觉。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把一个个静止的省略号变成一朵朵思维的火花。如在教板块——“慢慢走,欣赏啊”中《祝福》一文,本人引导学生分析鲁四老爷人物形象时,有一位学生提到鲁四老爷在祥林嫂被婆婆带着族内人抓走后的种种表现,我趁机问学生鲁四老爷两次讲了哪一句同样的话?学生回答是“可恶!然而……”我就让学生讨论两个“然而”之后的两个“省略号”分别有什么内涵?学生说第一个“省略号”蕴含的内容是“祥林嫂私自出逃,礼教不容;婆婆作主,天经地义”;第二个“省略号”蕴含的内容是“找到像祥林嫂这样比勤快的男人还勤快的劳动力是不容易的”。通过填补空白,使学生从中领会鲁四老爷冷酷、自私、假斯文的封建礼教卫道士的形象。这样的教学才会蕴含着鲜活灵动的生命力。

二、分享多元,利用争辩布“留白”

课堂上面对学生特别是落后生的缄默,教师也不是一味地无奈等待,教师还可以采取其他的“留白”策略,如我们可以表扬一下积极发言的学生,但引而不发,鼓励落后生对他的回答争一争、辩一辩,或发挥小组协作精神,让学生讨论质疑,引发他们对问题作更深入的思考。

课堂上留出一些时间争辩、质疑,有时会引出学生们的一些独特理解或个性化的观点,获得“意外”的收获。如赏析板块——“寻觅文言的津梁”中《鴻门宴》一课时,在分析项羽、刘邦等人物形象时,我说:“有人认为项羽不在席间杀死刘邦,表现他的‘妇人之仁’,但苏轼却说这表现了他的‘君子之度’。你赞成哪一种说法?对其做一些评论。”话音刚落,就看到许多的同学陷入沉思。在围绕这一话题对话的过程中,班里同学在自然中形成一个小小的辩论现场:正方——项羽有“妇人之仁”、反方——项羽有“君子之度”。下面是选录的一部分优秀辩词:

——情意绵绵的伟丈夫

在项羽被困于垓下时,他长歌当哭,留下了千古传诵的《垓下歌》。英雄征战沙场,固然值得敬仰,英雄的泪,更不可等闲视之。项羽的泪使得“左右皆泣,莫能仰视”,后人读到这里,无不为之涕泣。正如郑板桥所叹:“何似英雄骏马与美人,乌江过者皆流涕。”与刘邦为了逃命而把亲生儿女推于车下的残酷无情相比,项羽确确实实是一个富于人性和人情的伟丈夫。

——气盖一世的英雄,自我精神王国的国王

“吾起兵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这段话不仅表现了项羽英勇善战,叱咤风云;同时,那富于个性化的语言也把性格中极端自信和自爱的成分表现得非常明显。看到这些,怎不使人想起那“彼可取而代也!”的非凡气概,怎不使人想起他巨鹿战中万夫莫当的雄资和彭城叱咤风云的气势?项羽从始到终一直是自己精神世界的国王,他自信甚至迷信自己的武力和追求,他的精神世界总处于自然舒展的状态而很少受伦常的约束。

……

这场争辩虽然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我觉得这样的留白是值得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分享彼此的知识、思考、和观念,丰富了教学内容,求得了新的发现,也培养了学生“不唯书”、“不唯教师”的怀疑精神。

当然,学生多元的理解、发现也有可能是无价值或错误的,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前提是“哈姆雷特”毕竟还是“哈姆雷特”,他不可能变成“唐吉·柯德”!任何读者都不能强横地解读作品为自己服务,而高中生的体验或经验毕竟有限,各个学生的认识、审美情趣也不同,如果一部不朽的《红楼梦》在一些学生的眼中只有“缠绵”和“宫闱秘事”,作为“育人”的教师能无动于衷吗?因此,对于学生的独特理解教师不能一味赞许,也要结合学生认知水平适时“点化”和“引导”,使学生的认识由肤浅走向深刻,由片面走向全面。

三、自我完善,利用已学知识补“留白“

在课堂上,把某些知识有意识地留下不讲,给学生暂时性的知识“空白”,这会使学生迫不及待地到广阔的知识海洋中去寻找、去发现。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微微打开一扇通向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所以这种空白的设计并不是对于部分知识的舍弃,而是通过空白的设计去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自己的探索研究去获得空白处的内容,从而达到对知识的掌握。格式塔心理学派“完形压强”理论认为,当人们在观看一个不完满即有“缺陷”或“空白”的形状时,会在知觉中情不自禁地产生一种紧张的“内驱力”,并促使大脑积极兴奋地活动,去填补和完善那些“缺陷”和“空白”,使之趋向完美,构建成一个“完形整体”,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获得感受的愉悦。

例如讲解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时,只讲名词的活用现象,其它如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现象可留给学生自己去归纳整理。学生在知识自补、迁移、完形中不仅形成了良好的认知结构,而且培养了探究能力。

例如讲高考专题——字形时,老师只讲音辨法(以音辨形),即通过朗读该词,发现词中字的书写正误。这就要求考生平时一定要读准字音,只有字音读准了,才能将字与音对号入座,才不会写成错别字。至于形辨法(以形辨形,认准字形)、义辨法(以义辨形)、来源推断法、结构推断法等方法,老师可让学生通过平时的练习自行去归纳总结。

四、调动积极性,利用作业设“留白”

作业是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辅助手段,布置适量的课外作业是必要的,但在作业设计上也要与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相适应,因此,我们也应该尝试着在作业中“留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比如教完板块——“慢慢走,欣赏啊”中《林黛玉进贾府》一文后,可留白:课外阅读《红楼梦》,看看林黛玉恪守“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生活信条,在其他章节中又是怎样的体现的,更进一步体会林黛玉“寄人篱下”心理;大观园女当家——王熙凤的性格核心是“辣”,还体现在哪些方面。

再如教完板块——“珍爱生命”中《最后的常春藤叶》一文后,我布置一篇课堂小练笔:想像并描写贝尔曼画常春藤叶的场景。要求:1.有适当的情境描写;2.符合人物性格。如此设计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并且通过写作过程中可以进一步体会贝尔曼舍己为人的无私奉献精神。现将学生习作中经修改后的精彩片段展示如下——贝尔曼回到卧室,“怎么可以这样,这么好的一个小女孩---不行!我得让她振作起来。” 他望着窗外,狂风夹杂着暴雨,“哗---”扑打在窗户上,好像要把窗户击碎,而那旧旧的墙上,最后一片常春藤叶,不自动何时已凋落。贝尔曼拿起画笔呵调色板,还有一只灯笼,打开门,“呼---”狂风咆哮着,雨向一根根针般刺向他,“呵!上帝,这能阻止我么?---”他向着常青藤附着的墙边走去,“哦,画的低叻,琼珊小姐看不着这么办?”说着,他有去搬来了梯子。 小心翼翼的爬上梯子,一笔一笔的画着那象征着生命的常青藤叶。雨,毫不留情的扑打在他脸上,“哦,该死!看不清了。”他用袖子擦了擦眼,其实根本起不到什么作用,因为他已浑身湿透了。终于完成了!“呵呵!琼珊小姐有希望了吧!瞧,该死的天气,你们拦不住我的。”贝尔曼双唇颤抖着说道。他想爬下梯子,却不知,双腿已冻得僵硬了,“碰--”跌下了梯子...

一堂好课不应该是一个完美的句号,而应该是一个让人浮想联翩的省略号,这样的作业设计可谓言有尽而意无穷,把更广阔的创造空间留给了课外。

总之,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主体的“主体艺术”,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留白艺术正是这种“主体艺术”的具体显现。它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留白”也就是留给学生以自由驰骋的空间,让他们充分调动自己思维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去填补空白内容,使其体会到自我的参与感与创造感,从而得到心理的满足。语文教师应充分利用它,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这种留白艺术的课堂教学中得到真正的提高。

“留白”艺术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第4篇

“留白”手段的运用无处不在, 不仅仅在字画当中, 音乐中休止符与延音便有延伸情韵之效, 文学作品中也有故事情节的戛然而止, 留给读者之无限想象。正是这些有意识而为之的不作为的空白延伸了作品表达的内涵, 收到了无声胜有声的特殊效果, 给听众、读者一种感触灵动, 积淀情感, 激发想象的艺术享受。

教学其实就是一门充满艺术性的活动, 它的开展也需要“留白”这种艺术手段的参与, 以此来完善教学流程, 提高教学效果。语文课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组合, 在教学过程中, 课堂应注重体现出其艺术性与发展性。课堂“留白”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灵动的空间, 让学生的情感、思维在其间自由驰骋, 为学生知识的掌握与心灵的体验架起了一座桥梁。那么, 语文阅读教学如何运用“留白”艺术来完善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呢?

一、导入留白, 激发兴趣

阅读教学的导入环节决定着整堂课的教学基调。可以说, 导入语就是以“黑白相间”的结构组织而成的语言, 教师通过语言的描述在学生的脑海中构建了一个框架, 而后让学生在这个框架里去补白。如果导入环节留白恰当的话, 学生这堂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分外明显。导入留白应做到宽窄恰当, 框架的布局不能给学生形成压迫感, 而应是能激发其自由驰骋的一个可控的空间。

如教学苏教版课文《番茄太阳》一文时, 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方式:

(在接触文本之前)

师:同学们, 认识番茄, 认识太阳吗?

生 (齐声) :认识。

师:谁来描述一下番茄?

生1:番茄长得红红的、圆圆的, 很好看。

生2:番茄吃在嘴里有点酸。

师:你们描述的很详细, 那太阳呢?谁能用简短的语言来描述?

生1:太阳很红, 照在人身上感觉很温暖。

生2:人类利用太阳能来为生活服务, 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师:同学们说得真不错, 那“番茄太阳”会是什么呢?

(许多学生都在思考, 有的摇头。)

……

通过这种“留白”的方式导入, 教师打开了学生的思维闸门, 为学生进入文本铺设了一条探究的路, 同时打开了他们的思维空间。

二、朗读留白, 产生共鸣

语文阅读课离不开朗读, 朗读是学生对文本理解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课堂上, 当学生已经进入了文本, 希望通过朗读来表达自己的心境时, 有时可能做不到一下子进入文本的语境, 此时, 教师就需要将“留白”的艺术运用到课堂中, 渲染氛围, 酝酿情感, 调动心智。当学生具备这些条件之后, 再来朗读, 就更富有感染力。

执教《虎门销烟》一文时, 我指导学生朗读“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 成千上万的老百姓激动地跳哇, 叫哇, 欢呼声响彻虎门上空”一句, 粗听感觉还不错, 学生掌握了一些朗读的技巧, 但是细听, 我发现他们的声音里缺少了真切的情感。于是在另一个班执教这一内容时, 这一环节我做了改动。我没有直接指导学生读, 而是先向他们讲述了鸦片的危害, 引领他们回忆电视、电影中人们抽鸦片的情景……这样的“留白”瞬间就拉近了学生与那段历史的距离, 学生心中酝酿的悲愤情绪, 对侵略者的痛恨, 通过朗读自然而然流淌出来。此时的朗读声音是那么富有感染力与穿透力。

三、提问留白, 生成精彩

提问是教师课堂上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学贵有思, 思贵有疑。”疑问是引导人思维前进的指挥棒。在平时的课堂上, 有些教师习惯在问题抛出后就要求学生马上给出答案, 这种只注重结果, 却忽略了过程的速成式教学要求, 往往会遇到课堂冷场的尴尬局面。其实, 事实并不完全是学生对问题不知所措, 而是教师在问题抛出后缺少了“留白”, 缺少让学生思考的时间。

提问后的“留白”在课堂教学中, 可以说是很有必要的。给学生一点思考的时间, 课堂上可以有更多更恰当的答案生成。此外, 还可以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培养他们养成积极思考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多数学生通过思考, 获得了大家认可的答案之后, 可以增强他们的信心。答案的丰富可以为课堂实现更多精彩的生成, 并且为课堂注入灵动与活力。

四、课堂留白, 引向生活

课堂教学的结束只是在规定的时间内课堂对话、课堂交流的结束, 生活其实为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与舞台。作为语文教师, 应注重拓展语文课堂教学的外延。在教学即将结束时, 应尽可能地将学生的关注点由课内引向课外、引向生活。

一位教师在教学《掌声》一文即将结束的时候, 向学生抛出了这样的问题:“掌声是什么?掌声中包含什么?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为哪些人送去掌声?哪些人又能赢得别人的掌声呢?”一连串的追问深化了文本的内涵, 数秒时间的“留白”激起了学生的思考, 但凭借学生已有的阅历与生活体验, 这些问题是不可能一下子就能说清楚的, 只有在生活中用心地去观察、去思考、去体验, 才能感悟到。于是, 这时的“留白”就自然地将学生引向了现实生活。

留白随笔 第5篇

有个彩陶盆,名叫留白。好怪的名字。不过,看了东西后,就释然了。

一进彩陶艺术博物馆,留白就摆放在一隅。不大,直径约20厘米,宽边,折口,腹上圆而下敛,好像一顶安全帽。

留白腹内是水漩涡纹图案。水漩涡纹在盆腹部的下方,一个水漩涡,慢慢旋转,向左右上方扩散发展,变成两个水漩涡。两个水漩涡,继续扩散,形成了三个水涡。没有出现第四排水涡,就戛然而止,留下了一半空白,给人无限的遐想空间。

水漩涡纹是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典型特征。《道德经》里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个道理五千年前的马家窑人就懂。这里面也包含了留白的价值。

陶器中最多者为素陶,其次为彩陶。就价值而言,彩陶高,满工彩绘的彩陶则更高,而绘一半、留一半的留白彩陶盆一反常态,令人惊叹。

难道是半成品?不像,画工精细,笔力娴熟,老到。一气呵成,怎么会是半成品?留白本是后来人在书法、绘画、文章中常用的技巧,没想到,先民们不仅掌握,还用得如此娴熟、大胆。

留白是5年前在甘肃临洮某施工现场发现的,发现者见是一个只画了一半的彩陶盆,认为是一件当时还未完工的次品,感兴趣的.人很少。藏家讲究品相,器形完整,画工精美,是首选,怎么会将一个只画了一半的彩陶盆看在眼中?但这件彩陶盆的价值,还是被一眼看中。

其实,留白是一种智慧。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即为此意。世间懂得留白的人多,识得留白的人少,会用者寥寥。周一早上,同事驾车上班路上发生刮擦,烦恼好几日,都是距离太近惹的祸。在我看来,保持距离便是为生活留白。有距离,则产生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留白艺术;教学改革;新课标;思考

留白教学艺术在小学语文课堂的广泛运用,既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也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多方面才能的开发,增加留白教学艺术的运用,从而提升小学生的学习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学习空间。关于语文课堂留白艺术的具体运用,我们可以从以下四方面进行分析。

一、给学生留下足够思考的空间

首先,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留足够的思考空间,让他们在消化书本知识时,敢于表达心中的不懂之处,大胆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利用想象力去解决疑惑。合理利用留白教学艺术,创造足够的思考空间,可以帮助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深刻理解教学内容。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科利亚的木匣》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PPT进行教学演示,在学生理解完课文以后,教师要向学生进行提问。回答方式有很多种,学生可以选择自己独自回答,可以选择小组合作进行讨论后派代表回答,但无论选择哪一种方法,3分钟后都要进行课文总结,并且说一说受到的启发。学生通过教师在课文阅读上的留白,既锻炼了独立思考的能力,有效地解决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给学生留下实践探索的机会

语文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教师既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也要注重生活运用的实践。教师在语文课上运用留白艺术时,一定要给学生创造实践探索的机会,一方面为了满足学生探索世界的欲望,在生活中感受语文带来的魅力;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将自身学到的知识运用,提升处理事情的能力,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完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神奇的科技世界》这一单元后,小学生一定对科技充满了好奇,而且像“太阳离我们到底有多远”“月球上可以生存吗”“机器人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这些问题,也一定会在他们脑海里挥之不去。为了落实留白艺术的运用并实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周末去参观当地的科技馆,学生通过科技馆的亲眼所见和教师的介绍,解决心中的疑惑,培养科技创新的精神,锻炼观察与表达的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三、给学生留下充分自学的时间

教学的内涵就如字面一样直白,即“教”与“学”,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学习模式,目的是让学生有足够的自学时间。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要从多方面去考虑,争取给学生留下更多的自学时间,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但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强行占用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使留白艺术在语文课堂上失去教学意义。笔者经过不断探索,发现学生利用自学时间学习的效率要远远超过教师安排的题海战术学习的效率,换句话说,合理利用留白艺术下的自学时间,不仅有利于小学生学习语文基础知识,还十分符合语文教学的发展规律。教师在学生自学期间,要尊重他们的学习地位,一边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一边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反复推敲与总结,最终得到正确答案,从而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

四、给学生留下快乐游戏的权利

游戏是小学生快速了解世界的教学手段,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捷径。教师在制定语文教学计划时,一定要把游戏融入留白艺术的应用当中,不但解放了小学生活泼好动的天性,还遵循“劳逸结合”的教育学规律,学生在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到了语文知识。低年级的语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点,首先,教师要利用留白艺术下的游戏环节,吸引学生学习语文的注意力;其次,在语文课堂上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游戏时,一定要鼓励小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知道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例如,在学习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巨人的花园》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角色扮演,一是可以感受课文的中心思想,二是锻炼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这个游戏环节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让学生通过同伴之间的相互配合,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明白做人的道理,提高语文素养。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加快了教学改革的进程,丰富了语文教师的教学手段,帮助他们更加有效地进行教学。另外,语文教学中的“留白”艺术,留给小学生的不仅是符合学生发展的学习方式,还有更加宝贵的学习精神。

参考文献:

[1]张瑞菊.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J].学周刊,2016.

[2]马忠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留白艺术[J].读写算:教研版,2014.

[3]缪梅芳.留白艺术在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J].小学教学参考,2011.

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 第7篇

一、采用留白艺术设计教学悬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具有很强烈的好奇心, 对他们而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在他们感兴趣的话题上才会进行长时间的探究学习。 面对不感兴趣的学习内容, 学生的内心是抵触的, 可想而知学习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所以,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不可一味地将知识全盘托出, 而是要学会设计教学悬念, 通过问题启发学生思维, 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例如, 在人教版的小学语文课本中有《山中访友》一课, 教师在课程开始的时候将题目写在黑板上, 然后问学生看到这样的题目时, 觉得会访问怎样的朋友呢? 这一过程中不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 而是给学生自由思考和表达的时间, 同时这样的问题浅显易懂, 更符合小学生的理解水平, 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面对这个问题时会有学生说是访问一个老朋友。 然后, 教师要次使用疑问句确定答案, 如:“真的是去访问这样的朋友吗? ”接着, 教师让同学们打开课本认真阅读文本, 看看作者访问的到底是怎样的朋友。 经过这样环环紧扣的题目, 学生肯定都急于想知道答案, 这样学生就能更快地融入课堂学习过程中, 从而为整个课堂的学习营造良好氛围。

二、采用留白艺术进行个性化教学,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从整体上关注学生发展进步, 就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 在课堂中采用统一教学模式, 这样的班级是统一化的学习机器, 长此以往班级会变得死气沉沉, 没有活力。 在新课改的过程中, 要求教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重视学生的独特性发展。 顾名思义, 就是在教学中要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发挥留白的重要作用, 给学生自由的思考时间, 让学生将课堂中的知识内容和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起来, 这样的学习更能够提出个性化见解。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 教师还要明白课堂是全体学生的课堂, 要让每个学生都有独立发言的机会, 而非让成绩好的学生和积极性高的学生发表所谓的标准答案。 通过学生个性化的解答教师就不难发现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 不同的答案、不同的思维模式更能够展现语文的内在魅力。 通过实践教学, 对学生个性差异的最大尊重便是进行留白教学, 是落实个性化教学策略的重要手段。 教学留白有利于每个学生都开展自主独立的学习, 让学生在面对同一学习内容时开展不同程度的学习。 例如, 教师针对不同层次学生提出不同学习要求, 在进行文章阅读的教学时, 面对“差生”, 教师可以要求他们读准字音, 顺畅阅读全文。 中等生则要在读通的基础上读透全文, 同样的文章优等生就要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和文章主题。 同样是在朗读教学中, 主要教学方法有教师进行模仿朗读, 听取录音朗读, 不管采用怎样的阅读教学方法, 在每次朗读之后, 教师要给学生自己体会的时间, 要明白教师的讲解是无法代替学生的体验的。 除此之外, 还要给学生留下评价的“留白”, 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提升自我。

三、采用留白艺术拓宽学习空间,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传统教学中, 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关注的往往是结果, 忽视过程, 在学习中一味偏信教材和标准答案。 这样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只会束缚学生思想, 日积月累, 学生就形成了循规蹈矩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模式。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留白艺术可以为学生争取更多探究空间, 让学生的整个思维都处于运动状态。 所以,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 教师和学生要在尊重文本和立足文本的基础上, 进行超越文本的学习。 使用留白艺术将学生带入主动的探究学习过程中, 张扬学生个性特点, 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对语文的文本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 在小学语文学习中要注重日常的文本素材积累, 通过合理想象, 塑造出全新的形象和情景, 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 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 例如, 在人教版四年级的课本中有《桂林山水》这篇文章, 在学习这篇文章的过程中传统的学习和讲解并不能够引发学生共鸣, 教师不能一味给学生灌输预设的教学设计, 这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要让学生从固有思维模式中解放出来, 通过合理想象, 摆脱文字的束缚, 在想象过程中感受山水之美, 从而在情感上和作者产生共鸣, 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魅力, 从而实现对文本的全方位理解。

四、结语

小学语文教学是一门以学生为中心的基础性学科, 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 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要充分发挥留白艺术的重要作用。 使用留白艺术构建生动形象的课堂教学, 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教师还要明确任何方法和技巧都要审时度势, 合理使用, 欲速则不达, 要根据小学语文的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状态恰当安排留白教学, 目的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瑞菊.小学语文教学中留白艺术的运用[J].学周刊, 2016, 13:130-131.

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第8篇

一、“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必要性

(1)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在传统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更多关注的是“讲什么”“如何讲”,通常是采用讲授、演示等方法直接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理念强调教师的引导,也就是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直接把学习内容告知学生,而是通过言语激发、提出问题等方式,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来学习知识、提升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能力,形成终身学习能力。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实施教学“留白”成为需要。

(2)减轻学生负担的需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只是打开一扇通往一望无际的知识原野的窗子。”教师设计“留白”,可以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分析历史现象,归纳历史知识体系,构建符合自身认知水平的历史学习模式。此时,学生是主动发现知识的创造者,学习效率大大提高,从而减轻了学习负担。

(3)提升教师水平的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往往关注自身的“讲”,而忽视了学生的课堂反应。其实,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就算把知识点讲得面面俱到,学生也只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有效教学、灵活运用“留白”,恰恰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提升教师水平的需要。

二、“留白”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留白”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它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情,依据教材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怎样“留白”,什么时候“留白”,都必须慎重考虑。

(1)选择合适的“留白”方式。教师应该让自己“少讲”,留出更多的时间给学生,想方设法让学生“动”起来,组织学生通过自学教材、自己思考、小组讨论、自由辩论、角色扮演等各种方式,引导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2)把握恰当的时机布局“留白”。留白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教学智慧,能够根据课堂教学的生成和实际情况,适时创设情境,组织活动。因此,在课堂上,教师什么时候讲,什么时候不讲,都是非常有讲究的。布局合理的“留白”,能让教师的“无为而教”达到“以无胜有”的效果。首先,是提出问题时的“留白”。课堂上教师会提出许多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学生能迅速地进行回答,而有的问题则需要一些思考的时间和空间,然而,学生也可在这一两分钟的“留白”中得到一些缓冲和放松,更好地迎接下面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关键点和难点处的“留白”。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要触及到课堂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时刻,遇到重难点问题时,可适当“留白”,让学生针对重难点积极思考,主动探讨,通过观察来进行比较、分析、概括,从而达到突破难点,强化重点的目的。再次,是学生质疑时的“留白”。当一个人的已有知识和经验与当前的情境发生冲突时,往往使人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在课堂讨论中,往往会遇到多种观点碰撞的情况,有些学生甚至会对教材和教师提出质疑。如果在这些情况下“留白”,就能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发他们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3)实施教学“留白”的几个注意点。采用教学“留白”策略,意味着教师的身影从课堂教学行为中淡化出来,代之以学生的声音和活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里做到高效教学,真正促进学生发展,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合理重组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首先,教师要认真研究课标,根据课标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然后,教师要挖掘、重组课本素材,找准设计“留白”的节点,创设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情境,整合成具有探讨价值,能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内容,并以适当的形式展开学习。第二,把握好“留白”的“度”。教学“留白”不是“空白”,不能放任自流,应该动静结合。“留白”时间的长短、密度的大小,都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而定,过长则浪费时间,过短则学生的思维不能充分展现。这需要教师时刻保持对学生的关注,观察学生的表情和学习状态,注意课堂的自然生成。第三,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要怀着真诚与爱进入课堂,用微笑感染每一位学生,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教师要有一个与学生平等交流的心理定位,认真倾听学生的声音,尊重学生,尽量不要中途打断。最后,充分信任学生,让学生有所思考,有所探索,有所创造,让学生的能动性充分地展现出来,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波.留白: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J].江苏教育,2015(10).

“留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第9篇

一、在课前预习中插入留白, 调动学生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课堂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场所。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先预设一些科学而巧妙的学习知识, 恰当地为学生的预习留下一些空白。这样既能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又能积极而深入地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做好铺垫。教师可以在上课之前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这里所指的任务不仅仅是给学生听一些文章的录音, 将文章的大意告诉学生, 还要设计预习提纲, 将预习过程中的内容和要求罗列出来, 并提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素材, 激发学生发现和学习背景知识。此外, 教师还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一定的指导,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之后对文章有一定的深刻认识。

例如, 在教授牛津英语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8 At Christmas这个单元时, 教师可以先带领学生看一遍文章, 听关于课文的MP3 录音, 针对“We always have a lot of fun at Christmas.”这句话提出一定的预习提纲, 要求学生查阅资料, 寻找一些有关Christmas的习俗, 并且对外国节日进行搜集。此外教师还可以对文章中出现的First、Next、Then、Finally等词汇的连接应用进行一定的指导, 这样就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的英语知识, 优化预习效率,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在课堂教学中设置留白, 拓展学生思维方式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能够针对一定的教学目标, 运用一定的方法, 尽可能地创设出一定的语言情境, 并且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 让学生能够学会在相关的教学情境中进行思考。由此可见, 课堂留白是能够促进学生思考的重要方式, 在对于英语教学的过程中, 科学而艺术的留下一点空白, 让学生在对于课堂知识的学习之外, 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 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思维, 增强学生在此基础上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不断的激发学生创造性。

例如, 在教授牛津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上册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过程中, 教师就可以先通过一定的--24方式呈现课文中的“My animal friend is white.It hasred eyes and long ears.It has four legs and a shorttail.It can run.”然后,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animals是我们的friends?”给学生两分钟的思考时间, 之后让学生进行回答。在学生回答之后,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 继续升华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来保护我们的animal friends?”这个问题可以作为课后问题留给学生思考, 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拓展自己的思维方式, 并且深入关注身边的小动物朋友, 帮助学生树立爱护小动物的意识。

三、在精讲教材中发现留白, 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小学英语作为一门课程, 当然以教材作为依托。一般来说, 教材都是由权威专家学者汇编而成, 相当于“一次开发”的结果。而教师深入研究教材, 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总结相应的教学方法, 则是对教材的“再次开发”。教师在开发教材的过程中, 要能够探求学生的需求, 在精讲教材的基础上发现留白, 开阔学生的思维, 帮助学生获得诸多情感体会, 真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积极性, 让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不断成长。

作为学习的主体,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做文本内容的接受者, 而要能够积极地发展和创造自己在课堂中所汲取的知识。这就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发现教材中的留白, 进行思考和探索, 从而不断增强自身的探究能力。

例如, 在讲解小学五年级上册Unit 3 Hobbies这一单元时, 由于都是和学生自身相关的内容, 教师可以运用分组教学的方式, 将班级分成若干个小组, 让学生将自己的爱好和小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也可以小组内两两配对, 以对话的方式展开——一人提问“What are your hobbies?”另一个人可回答“I like playing basketball/watching films/reading stories...”这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探究意识就被调动起来了。此外, 学生要能够知晓自己为什么会有这样的hobbies, 为什么每个人的hobbies是不一样的等问题, 不断地进行相关问题的思考和探究。

“留白”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第10篇

留白留得其所, 是一种艺术, 是一种智慧。英语学科的教学也需要这种留白的智慧, 结合“艺术留白”的特点, 巧妙地将写诗作画艺术中的手法运用于英语课堂教学中, 留给学生知识上、心理上的暂时性“空白”, 可以激发学生进一步“补白”。

一、图片留白

心理学理论认为, 当人们在看到一个不完满的事物时, 即有“缺陷”或“空白”时, 会促使大脑积极填补和完善那些“空白”, 使之趋向完美, 建构成一个“完形整体”, 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 获得愉悦的感受。

1. 简笔画

简笔画的精髓就在于简, 是教师在课堂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手段之一。在留白艺术的引领下, 这种“简”更有其独特的一面:它迸发出了学生思维的火花。

【案例一】PEP 1 Unit 2 Look at Me Part A Let’s learn中的新授单词有face, ear, eye, nose, mouth, head, 这些单词之间关联性大, 尤其像eye和ear这两个单词, 学生很容易将音形意混淆起来。为此, 笔者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 T:What’s this?S:It’s圆/太阳/月亮...face (一位预习过课文的学生猜出了笔者的用意, 然后笔者就教授单词face) 。其他单词也是一样, 先画出简单的图形, 让学生来猜想, 再进行教授, 学生的想象就在这里驰骋。

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自我探索, 大胆猜测, 一步一步地勾勒出人的脸部, 恰有一种“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的妙处。

2. 教学卡片

区别于简笔画的简单、易懂, 教学卡片上的色彩、图案就丰富多了, 呈现了许多不易在课堂中出现的画面。如在课堂中将卡片与留白教学相结合, 学生的思维就又活跃起来了。

【案例二】PEP 3 Unit 4 My Home Part A Let’s learn是学习关于不同房间的名词。当进入对单词的初步巩固环节时, 笔者不再出示整张卡片, 而是用白纸遮挡住卡片的一部分, T:I have a cat.Where is it now? (学生看着露出的图案猜测) S:It’s in the bedroom/bathroom/study...这样既有效地复习了新授的词汇, 又激发了学生运用英语的兴趣。

二、文字留白

“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至高的艺术作品没有评价的标准, 它引人遐想、深思。文字留白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也是如此, 几个恰到好处的省略可以吸引学生, 激发学生的情感。

【案例三】Feelings是有关于教授感受的一节课, 教学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由于年龄小, 往往易将感情与物质相结合起来。温州的夏老师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点。PPT上出现:When I get a new PSP on my birthday, I feel____.S:I feel happy.PPT又出现:When I get C in my test, I feel_____.S:I feel sad.有了一定的情境, 就降低了难度, 帮助学生快速地说出感受。随后, PPT:When_______, I feel______.教师不再限制情境, 而是让学生自由地填入。这时, 句型中的空白处打开了学生的思维, 出现了丰富的答案, 如:When I see a big dog, I feel scared.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就在这样的留白艺术中得到绽放。

这点和语文教学是相通的。同样是语言的课堂, 母语的学习是关注学生的情感和体验, 而这些并不来自很花哨的技巧, 只是让学生用母语来表达和描述。英语也是如此, 我们可以留出空白让学生单纯地用语言来表达。他们没有使用复杂华丽的辞藻, 只是在句型的引领下, 运用已有的语言知识来体会情感, 使一堂英语课中融入了情感美。

三、语言留白

教师的语言具有引导、指示的作用, 指令语要精练、清晰。课堂语言要留有余地、留有空间、舍得等待。小学英语教师也可以用话语中“留白”的方式来教学。

笔者曾在课堂上问学生这样的问题:“What can you see?”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 笔者就说道:“I can see a board./I can see lights...What can you see?”学生便模仿我, 说出来的句型都和教室里的物品有关, 答案千篇一律。这就剥夺了学生发挥创造思维的机会, 扼杀学生的发散思维。

【案例四】在教授有关动物的主题时, 教师先复习一系列的形容词, 如:big, small, thin, cute funny...复习完后, T:The dog is...Ss:The dog is big/The dog is cute...学生的思维就开放了。

在评价方式上, 当学生回答问题时, 教师可以用may be来回答, 既不肯定也不否定, 但恰恰是这种语言评价上的留白, 可以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由此可见, 恰到好处的“留白”可弥补“语言框架”的限制, 促进学生的发散思维, 鼓励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考虑问题, 培养他们的求异思维能力, 这种思维能力与英语课堂的教学有着互相促进的关系。“留白”还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 培养学生补白的能力, 使教师、学生、教材达到“情感合一”的和谐状态。此外“留白”还可以加强学生间的相互合作, 激发学生真实的体验及寻求合作的欲望。

“留白”艺术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第11篇

和同事闲聊,谈到了中国画,说到了“留白”。

美术老师说:“留白”,是绘画艺术的一种手法,即整个画面不要被景物所填满,要留有空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的余地,有一种此处无物胜有物的意境。它讲究了无一墨的空灵,讲究以白当黑的神秘,就是这一片白,赋予了国画延展的空间和永恒的清雅。

语文老师说:文学创作中也不乏“留白”,那是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意到笔不到,让读者的思绪空间无限。

数学老师说:“留白”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作画如此,做文章如此,数学教学如果也如此,讲究“留白”艺术,摒弃包办代替,给教学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间和时间,调动其主动性,也能取得“留白”的效果。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很好地运用“留白”艺术,提高课堂效率呢?我陷入了沉思。

一、留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

《数学课程标准》提倡改进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而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的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方法探索,允许学生用富有个性化的方法解决新问题。所以,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应该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创设自主探索的机会,还给学生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够真正去探索、去创新,享受数学学习的过程。

二、留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在教学过程中,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明明这个问题自己讲了许多次了,可学生照样错。究其原因,是学生只是听了,而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形成自己的东西,当然印象不深。所以,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教学过程中,讲课不宜过细,要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多方面多角度思考,不要让学生养成依赖心理,引导学生形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三、留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时间

通过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已经有了自己的理解。此时,我们应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于质疑,各抒己见。于是,出现了一题多解,出现了百花齐放。不用老师过多的点拨,学生之间的相互质疑已能解决许多的问题。由此,每个学生也可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起学习和探索的兴趣与信心。

四、留给学生反思总结的时间

现在的数学教学中,课堂教学内容太多,课外作业练习太多,学生疲于应付,没有时间静心思考谋划,而许多教师往往只关注了预设的教学任务能不能完成,从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反思。

总结与反思,不只是简单地知识回顾、学习小结,根本的是要对学习活动过程进行思考分析:学习内容,学习方法,数学思想……因此,必须留给学生及时总结反思的时间,指导学生总结反思的方法,创新激励学生总结反思的措施,及时回应学生总结反思的信息,对学生总结反思过程中发现的疑问、生成的问题、提出的意见、获得的启示等,不仅要及时作出回应,而且要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因势利导,拓展迁移,引导学生进一步领悟知识、掌握方法,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不断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留给学生巩固练习的时间

数学课堂少不了练习,学生当堂独立练习,既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又能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因而,为了巩固课堂教学成果,教师根据课堂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情,精选巩固练习题,对学生进行强化训练是非常必要的。但如果给出的时间不充裕,练习的质量就会大打折扣——学生的注意力不够集中,做出的习题正确率不高;少数懒惰的学生为了应付老师的检查,抄袭了事……这些都不能很好地反映学生对这节课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为后期的差缺补漏留下隐患。所以,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当堂练习势在必行。

欣赏美文,常陶醉于字外的畅想;聆听佳曲,最沉迷于曲罢的流韵。“留白天地宽” 这传统的水墨将画的境界挥洒得淋漓尽致、精彩绝伦,希望这美的“留白 ”,能给我们数学老师带来更多的思考和价值!

谈留白艺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第12篇

一、于课前预习时留白, 衔接新旧知

心理学家格斯鲁把人的不断成长的过程称为“自我实现的过程”, 在格斯鲁看来“正在实现中的人也就是正在成长着、运动着的人, 不管这种人做什么, 他们都是具有创造性的”、“一个人向成熟的运动是永无止境的, 因为生命的成长过程也是成人的过程”。教育就是将自然人转变成社会人的过程。教学过程就是发展儿童整个生命活力, 发掘整个生命活力, 发掘整个生命潜能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就要给学生留有“余地”, 不再是让他们去阅读他们不喜欢的课文, 去理解他们完全陌生的人和事, 去体验那些和他们没法产生共鸣的思想感情, 而应着眼课本上的一些“生长点”, 把握好“生长点”, 利用多元渠道, 打开多扇窗户, 进行知识重组, 信息加工, 从而拓宽思维空间, 在阅读的空白处展开想象的翅膀, 从中学习语言, 发展语言, 提升语言, 使智能得到多方面的发展。

二、于接触课题时留白, 调动学生的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 很多时候, 教师因题制宜, 艺术地设计解题思路, 注意留有余地, 就能调动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在阅读教学中, 教师不能“把自己的理解、认识和观点强加给学生, 绝不搞老师包办代替式的讲解分析课文”, 而要充分发扬教学民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我在教学《福楼拜家的星期天》时, 巧妙留白, 请同学讨论:标题中去掉一个“家”字, 文章还能这样写吗?学生思考后明白, 去掉“家”字, 就要围绕福楼拜来写了, 而且活动地点也不再局限于家中;有了“家”字, 就限制了地点, 文章着重刻画的是四位著名作家会面时的言语、行动, 展现了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一字之差, 写作的内容、主题就会迥然不同。在此基础上, 再让学生细细体会文本遣词造句的准确生动, 就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平台。

三、于关键细节处留白, 探究言外之意

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认为, 真正的教育要使人更加自由、更富创造性, 教育的本质是引导, 是引导学生进入知识之中的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尊重这种独特性, 留出一份空间让学生能够将自我经验和课文内容建立一种属于自我的关联, 真正诠释课本, 不再只是流于形式, 浮于表面的学习, 而应纵向深入, 横向扩展, 形成发自内心的独特体验与感受, 并且利用多渠道多形式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情感信息交流, 使课堂成为有效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主动的学习交流过程。有些课文把握其大意不难, 但对局部的细节问题学生容易忽略, 课文中的细节需要反复引导, 学生才能把握。因此, 在课文的细节处, 教师要善于激活学生的思维, 进行艺术的补白和再创造, 从而在更高意义上充实和升华文本。

四、于行文疑点处留白, 挖掘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正确的废话”“悦耳的假话”。学生的答案看似正确, 其实又有多少是自己真实意思的表达呢?为什么学生愿意说这种违心的话呢?其实他们是在揣摩老师的意思, 为了获得表扬而已, 其实质还是被动地学习, 学生根本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老师的评价“不要只限于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正确与否, 更要关注学生积极思维和勇敢的表达, 并对此给以鼓励”。

在学习《藤野先生》时, 一学生突然提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中的“也”是关联词, 前面没有句子, 跟谁关联?为什么文本第一句要这么写?这时, 我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 而是及时留白, 让学生根据文中的信息及了解的相关信息进行探讨。通过反复探究, 大家明白, 文本第一句的前面有潜台词, 这里省略了, 尽在不言中。大清帝国日暮途穷, 腐败不堪, 作者东渡, 留学日本, 为的是寻求救国救民的良策, 没想到到了日本, 发现东京的留学生如此浑浑噩噩, 醉生梦死, 于是失望与不满之情充盈胸际, 难以抑制, 浇铸出“东京也无非是这样”的话。这句话看似平常, 实则内涵丰富, 感情浓烈, 留给了读者想象的空间。

摘要:世界上许多事情都是在留白下去做, 适当的留白是一种色彩。没有留白的课堂是一个满堂灌的课堂, 这样的课堂永远都不会有心灵的宁静, 不会有恬静的陶醉, 不会有精神的愉悦, 更不会有学生与老师的交融。在教育教学的舞台上, 语文教学的艺术, 有时就是一门留白的艺术。

上一篇:交流有提升下一篇:文秘人员的职业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