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护人员范文

2024-05-28

临床医护人员范文(精选12篇)

临床医护人员 第1篇

选择许昌市建安医院精神科封闭临床一线医生及护士80名, 发放80份问卷, 问卷有效率100%。被研究对象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1~30年, 平均 (10.37±8.54) 年;年龄20~55岁, 平均 (30.82±5.53) 岁;其中男35例, 女45例;学历中专20名, 大专及以上60名;初级职称30人, 中级职称35人, 高级职称15人。

方法:采取无记名的方式填写问卷调查, 评定前讲明调查目的、意义和要求。要求医护人员认真、独立地填写SDS、SAS及SCL-90[1], 将评分结果与国内常模比较。

统计学方法:将全部数据输入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

结果

研究组SAS评分高于国内常模,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组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研究组SCL-90总分、敌对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常模。见表1和表2。

讨论

精神科之于医疗其他行业, 工作性质有一定的特殊性。曾有多篇文献报道精神科医护人员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2,3]。本研究采用SDS、SAS及SCL-90量表测评精神科临床一线医护人员的心理状态, 与国内常模相比较, 结果提示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SAS评分明显高于国内常模, SCL-90总分、敌对因子、强迫因子、人际关系因子及焦虑因子评分显著高于国内常模, 而SDS评分与国内常模比较则无统计学差异, 提示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本结论与颜鸿飞等报道的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状态较比一般人群好的结论相反[4], 可能与取样差异有关。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 服务对象的特殊性:精神科患者有别于其他临床科室, 部分就诊患者自知力不全或无自知力, 对病情缺乏正确认识, 不能配合治疗, 常需强制治疗, 导致患者对医护人员敌对情绪较重, 轻者谩骂、重者攻击医护人员。据相关统计, 从事精神科临床工作5年以上的医护人员中95%以上曾被精神病患者攻击, 导致大部分精神科医护人员感觉人身安全及人格尊严得不到保障, 职业风险高[5]。 (2) 服务环境的特殊性:精神科病房与其他病房的不同点在于比较封闭, 医护人员对患者监护责任重大。精神科医护人员所拿的每一把钥匙与病人的安全息息相关, 容不得半点疏忽。导致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出现特有的强迫性的行为, 如反复检查, 反复推门, 确定门是否上锁, 这与工作年限成正比, 上班时间越长, 强迫症状越重。且精神科医护人员长期处在嘈杂、不安全的工作环境中导致其易出现焦虑及敌对情绪, 而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本身也普遍认为自身存在易激惹、急躁的现象。 (3) 社会环境的特殊性:人们对维权意识的提高及有些媒体不负责任的舆论导向, 导致目前医患关系紧张, 互不信任, 加之精神科医患比例失调引起的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导致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长期处在心理及生理双重疲劳状态, 人际交往中表现出缺乏热情、麻木、被掏空、情绪衰竭。 (4) 薪资福利的特殊性:我国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的收入普遍低于其他专业的医护人员, 导致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心理不平衡, 个人成就感下降, 对所从事的行业也失去信心, 对本行业厌倦, 产生敌对情绪, 甚至产生离职或转行的想法。

为了提高精神科临床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 笔者建议: (1) 自身方面:建议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加强业务学习, 即时更新知识, 提高服务能力, 缓解执业带来的压力。注意自我调节, 培养业余爱好, 在休闲活动中学会释放消极的情绪, 缓解精神及躯体的疲劳状态, 用平和的心态坦然面对工作压力。 (2) 医院管理方面:关爱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 给予完善的支持及心理干预, 帮助减压。如定期开展座谈会及组织集体活动, 通过同事间的相互交流, 取长补短, 互帮互助, 引导医护人员适应目前的执业环境, 提高应对能力, 升华服务意识。 (3) 社会方面:提高精神科医护人员的工资待遇及社会地位;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缓解医患矛盾, 提高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职业认同感, 以便精神科临床医护人员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注:**P<0.01。

注:**P<0.01。

参考文献

[1]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7-27, 35-42.

[2]张李娜.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相关干预[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2, 20 (12) :1832-1833.

[3]郭春荣, 何正艳.精神科医护人员焦虑抑郁状况的调查分析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半月刊) , 2009, (19) :227.

[4]颜鸿飞, 于晓松.精神科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辽宁医学杂志, 2011, 25 (4) :171-173.

临床医护人员 第2篇

护士队伍是卫生健康战线上的一支重要力量,护理工作是一项充满爱心、阳光灿烂的事业。近年来,我区广大护理工作者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继承和发扬南丁格尔精神,在平凡的护理工作岗位上,忠实地履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责,为促进我区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表现出了新时代护理工作者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思想品质。

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白衣执甲,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在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作出了重大贡献,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职业精神,得到社会的认可和尊重,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护理工作是卫生健康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把对护士的理解、支持和关爱融入日常的每一天,激发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南丁格尔精神”的自觉性,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书写更有价值的人生。同时希望全区广大护理工作者继续大力弘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状态投入到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和维护人民群众健康的日常工作,进一步改进服务举措、提升服务内涵、创新服务特色,把“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贯穿医疗服务全过程,提供更加系统化、精细化、个性化的优质护理服务,把爱心和关怀奉献给患者,把温暖和阳光展示给人民,为推进全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再立新功!

面向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第3篇

尉建锋认为,卓健与同样主攻移动医疗的“春雨掌上医生”的区别点是,后者垂直于行业,将其移动互联网化;而卓健垂直于每家医院,实现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化。他希望为此可以架设出一座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借助移动互联网平台“把医院的围墙推倒”,简化繁复的就医流程、缓解就医紧张的问题。

面向全体医护人员的“朋友圈”

卓健的业务模式是针对不同地区的三甲医院开发APP,将医院的全流程业务搬到手机上来,通过智能导诊,患者可以明确自己需要在哪个科室挂号,并能知道医生的姓名、排班日期;挂号后还可以了解到自己排在多少号,以此决定什么时候出门去医院。而患者就诊后的服务,也成为其应用的内容。用户可以通过它了解医院所反馈的结果,是否需要去医院接受进一步的诊断或治疗。除此之外,它还给患有疑难病症的用户提供集疾病库、药物库、急救库为一体的信息查询,并能与医院产生互动。

卓健除了开发具有上述服务、针对患者的大众版外,同时还开发了医生版。医生使用其应用既可以协助患者挂号,进行住院登记管理,也可以查询所指定的患者检查检验结果等与此相关的多项功能。

尉建锋说,假如一家医院有3000名医护人员,他们之间一定会产生交互,一个医护人员需要向100名同事群发消息时,他可以借助QQ﹑微信这样的工具。但当消息需要与3000人发生交互的时候,就很难做到。“首要的问题是,一个医生不大可能用一个通讯工具加3000名同事为自己的好友,更不能保证这个医院里所有的医务人员都会加其他3000人为好友。”

而卓健针对医生的应用产品,相当于微信朋友圈的概念。只要装了这个软件,就能看到其他同事发的与业务相关的消息,一个护士可以把一个患者与病情的文件直接传到主管医生那里,并调出患者的相关数据,“相当于我们在梳理医院内部的一些工作流程”。

尉建锋始终觉得,要用移动医疗的概念实现、架构出一座基于患者与医院之间的桥梁,在医疗行业信息化建设力度目前尚且微弱的情境里,首先要做的是把桥墩一个一个建好,再在桥面上“跑一个一个的应用”。他以此解释,卓健为什么首先做的事是垂直服务于单个的医院,而不是去改变整个行业。

不过,卓健未来的发展愿景并非止步于此。尉建锋说,实现医院的移动互联网化是第一步,其后他希望能将医院之间的信息对接在一起共享,形成一个个对应于某区域的应用乃至建构出一个全国性的移动医疗应用平台。

与医院系统的“博弈”

触发尉建锋创办卓健源于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件事。2004年他在美国,一次在浴缸里泡澡突然晕了过去,醒来的时候已经到了急诊室。“主要表现是拉肚子和头晕,自己没太重视就回家了。到家后,我的家庭医生就给我打来电话,在这么短暂的时间之内完成了一系列的流程化处理。”魏健锋在浴缸里晕过去是因为消化道出血,但作为医生他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出问题了。“我还会犯这样的错误,那么一个普通百姓更会犯这样的错误。可见,医疗健康管理是多少的重要!”

不过,六七年过去了,他发现国内医疗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及健康管理仍无多大的改观。创立公司的初衷是希望民众能及时、便捷地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与此同时,“能简化繁复的就医流程、缓解就医紧张的问题”。

医院内部各个业务系统能否实现有效的交互,对于其信息化建设与数据共享至关重要,尉建锋承认,做移动医疗系统的挑战很大。

卓健现在的做法是,平台与医院的系统除了实现重要的接口对接交互外,在医院之外,自己还建立了一个独立的包括与患者症状、药物相关的数据库。“病人只要愿意诊断,我们就会推荐一些跟疾病相关的信息,这样的话对医院的依耐性就不是特别强。”

这个平台80%的功能尽量避免与依靠医院的系统产生交互,他觉得患者在诊断这一个步骤里,往往需要一个连续性的监控,这不一定通过医院的单点接触就可以实现。

但这个数据库从症状到疾病,再到医院、科室、医生都能互相关联,尉建锋说:“这是我们比较有专业色彩的竞争优势。大部分的IT公司在这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的。”此外,他说他们产品的可复制性也比较强,谈好一家医院,“两个星期内就可以上线产品,基本上有80%的功能在大部分的医院都可以通用。”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是每家医院的业务系统其端口都不一样,如何快速地将其系统对接起来呢?尉建锋称他们参考了国际标准,制订了不同接口的标准化模块,医院只要选其中的一种对接方式,就可以马上对接进而使用。

平台建设与后续的维护是卓健两个主要的收入源。去年它已经与七八家医院展开了合作,尉建锋预估今年公司的营收为“几百万元的规模,基本实现收支平衡”。

与此同时,尉建锋觉得,由于提供了患者与医生点对点的沟通与服务,医院为此也可以向患者收取一定的服务费。但这种业务模式意味着医院方能随时、随地找到能提供服务的医生。“这当然也涉及医院内部管理的变化与调整,我们也希望以后能够把这种医患之间的关系处理得更好,使之彼此的联系更紧密、沟通更流畅。”

我国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现状及对策 第4篇

1 手卫生现状

1.1 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薄弱

大部分医护人员缺乏对手卫生的认识, 不能严格执行手卫生要求, 接触患者前后, 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各种污物之后不能及时洗手, 甚至用污染的手拿取其他物品[2]。熊薇等[3]曾经对洗手重要性认识情况进行过调查, 有93.5%的人认为洗手应视为常规医疗责任的一部分;80.4%的人认为忽视洗手是发生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53.1%的人认为坚持按医疗常规洗手较易做到, 39.2%的人认为较难做到, 还有5.4%的人认为做不到。同时, 对忽视洗手情况进行了调查, 经常忽视洗手的医务人员占4.2%, 有时忽视占63.8%, 从不忽视占30.4%;忽视洗手发生在白天占45.4%, 夜间占19.2%, 值班时占16.5%;忽视洗手主要发生在检查患者时占41.5%, 护理患者时占24.6%, 治疗患者时占16.5%。医护人员操作中手部细菌污染相当严重, 特别是每天在大量医疗护理操作中, 接触致病菌的几率增加, 并且护士往往忽视在处置两个患者之间洗手这一环节[4]。

1.2 手卫生执行率低

一方面由于医院洗手设备设置不合理, 距离远, 使医务人员不方便洗手;另一方面医务人员缺编, 患者多, 工作繁忙、工作量大等, 在实际工作中1个责任护士要管几名至十几名患者, 治疗护士1次治疗时间要治疗几十名患者。如此大量的工作, 难于做到每次操作前都洗手[4]。毛晓清等[5]在对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影响因素调查中发现整体手卫生执行率较低 (47.80%) , 操作前洗手执行率 (10.6%) 远远低于操作后 (37.74%) 。手卫生执行率, 医生 (18.42%) 远低于护士 (35.49%) 。颉建玲等[6]也曾调查分析报道5项基本手卫生指征:操作前、后;接触患者前后及脱手套后。整体手卫生执行率较低 (<50%) , 各项操作后的手卫生执行率为43.52%, 远高于操作前执行率 (30.12%) , 接触患者前后手卫生执行率只有25.43%, 约有53.2%的医务人员在脱手套后不进行手卫生消毒。

1.3 洗手技术不规范, 洗手合格率低及手的再污染

主要包括干手方法错误、用手指开关水龙头、揉搓时间不够、揉搓方法不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调查显示, 有78%的医生和61%的护士不知如何正确洗手, 也从未接受过手卫生培训。我国卫生部对医院的抽样调查发现, 洗手常漏洗拇指和指尖, 并且洗手后不擦干就开始无菌操作;洗手后干手方法有:用工作服擦干占43.8%, 个人专用毛巾20.4%, 一次性消毒纸巾16.9%, 共用毛巾12.3%[3], 以致再污染。吴金京等[7]曾报道操作前手卫生合格率为52.5%, 操作中为46.7%, 在应急操作时手卫生合格率仅为30.3%。

1.4 对自身操作中手部带菌情况了解不够

多数人认为只要未接触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 手就是清洁的。通过手部采样培养结果显示, 操作前及操作过程中的手虽未被分泌物、排泄物污染, 但存在大量致病菌[4]。医疗护理操作中, 大多数都是手工操作, 污染严重程度依次为直接接触患者、处理呼吸道、处理体液或分泌物、处理伤口及一般护理操作等。手部污染的细菌量为103~105 cfu/cm2, 换药后手染菌量为109/cm2[5]。

1.5 对手卫生的误区

部分医护人员认为戴手套可避免手污染, 戴一副手套为很多患者操作。事实上, 戴手套只是手卫生的辅助手段, 只戴手套而不注意手卫生的做法, 只是保护自己而不能避免细菌的传播[8]。另外, 使用者可能在摘手套时无意中污染了手部。正是由于这些原因, 脱手套后必须要洗手或进行手部消毒。手套仅作为辅助用物使用, 并不能替代洗手。

1.6 手卫生管理不到位

管理人员手卫生知识欠缺, 观念落后, 没能及时受到培训, 更不能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教育和定期培训, 未建立手卫生管理体系。即使开展了手卫生知识培训教育, 也不是强迫性的, 所以在医务人员中, 真正参与的频率很低[2]。

1.7 其他

部分医务人员未把手卫生与行医道德联系起来, 部分人只有在自己需要时才进行手部清洁, 而不是把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 未考虑到自己的疏忽可能会给患者造成感染的后果[9,10]。

2 促进手部卫生的对策

2.1 加强教育培训, 提高洗手意识

针对医护人员普遍缺乏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及手卫生在预防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情况, 根据不同群体洗手依从性的差异, 开展目标、内容、形式不同的教育, 不断强化医护人员手卫生意识, 改善不良的洗手行为, 提醒医护人员通过勤洗手, 可减少手部细菌, 保护医护人员自身及患者, 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5]。

2.2 规范洗手技术, 提高医务人员的规范洗手率

规范洗手是切断第一道感染传播途径非常重要和必需的措施[11]。有报道显示, 洗手前的合格率仅为17.0%, 规范洗手后合格率达98.2%, 不规范洗手后合格率为52.6%[12]。因此, 提高医务人员规范洗手率尤为重要。在接触每位患者前必须清洁手部, 掌握正确的洗手方法, 即按照洗手指征, 正确的洗手方法, 正确的洗手时间 (10~15 s) 保证洗手频率 (医生>30次, 护理人员>35次) 和擦手用具, 防止洗手后再污染, 这是有效消除皮肤上暂居菌的五大要素, 是检测和评价洗手技术操作质量的重要依据[4]。鉴于实践工作中医务人员很难做到一人一巾, 一用一消毒, 有的医院用热风烘干器干手, 细菌监测表明其送出的气流中所含细菌数量较少, 且未检出致病菌, 不会对手造成二次污染[11]。

2.3 改善手卫生设施, 创造勤洗手条件

改善洗手硬件设施, 工作场所配备非手触式水龙头、增加洗手池数量、配备适宜的快速手消毒剂, 安装干手设备等, 创造安全便捷的洗手条件。

2.4 改良手卫生方法, 提高手卫生效果

当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 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14], 使用可代替洗手的设备。对于连续操作, 不方便洗手时, 在手没有明显污染下, 可用含乙醇的快速手消毒液消毒双手[15]。在接触两名患者间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手卫生依从性明显高于使用普通肥皂和洗手液[16]。

2.5 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

手卫生是一种最简单、最有效的控制医院感染的措施[17]。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手卫生知识, 如利用晨会进行手卫生知识问答, 医护人员之间相互监督, 见面问候“你洗了吗?”, 张贴正确洗手技术图, 病区贴提示语, 形成浓厚的手卫生氛围, 从而培养自觉手卫生习惯。2.6树立职业安全服务理念增强医护人员对职业安全危害因素的认识及法律意识, 做好隔离安全防护, 强调诊疗处置, 规范洗手行为是控制医院感染, 提高自身防护最简单有效的措施之一[5]。

2.7 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 加强监督检查和质量管理

临床医护人员往往因工作繁忙而疏于洗手, 因此, 必须加大监控力度, 建立健全洗手管理和检测制度, 采用专 (兼) 职人员进行手卫生督查。采用定期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并将检查情况与年度考核挂钩, 采取多种形式督促医护人员自觉养成勤洗手习惯。

综上所述,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质量, 首先要求医护人员在思想上重视医院感染控制, 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医疗机构改善手卫生设施, 为医护人员创造勤洗手条件。通过规范洗手技术, 改良洗手方法, 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等措施, 并将手卫生相关管理纳入日常管理中。只有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 才能真正杜绝手卫生各个环节中的危险因素, 避免因医护人员手被污染而造成的医源性感染, 提高医疗护理质量。

摘要: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情况在预防医院感染中起重要作用, 而我国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率较低。为了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 保障医疗安全和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需要进一步提高对手部卫生的认识, 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责任意识和手卫生执行率, 完善手卫生措施, 创造重视手卫生的氛围, 加强手卫生专项培训, 改良手卫生方法, 规范手卫生技术, 制定行之有效的监管措施并加大监管力度, 有效改善手卫生状况, 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临床医护人员 第5篇

致敬一线医护人员手抄报

致敬武汉医护人员手抄报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小学生作文1

尊敬的白衣战士叔叔、阿姨们:

您们好!

我是香格里拉市实验小学的一名学生,首先在此向您们说一声:谢谢您们,您们辛苦了!

自从武汉新型冠状病肺炎肆虐以来,大街小巷都呈现出一片紧张的气氛,超市关门,菜市场只开了几家摊位,大街上只有几个人,而且全部戴上口罩和手套,药店里买不到防护用品,看到目前的这一切变化,才让我感觉到冠状病毒没有我想象的那么轻松,那么简单,我的心情顿时紧绷起来。通过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我详细了解了冠状病毒的起因,病毒带来的严重性,以及防护措施。每天守在电视机旁,了解最新的消息,关注着每天的数字变化,我知道我们全国上下正在打仗,打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您们白衣战士身处一线走在战场上,经历着与家人的分离,经历着被病毒感染的风险,每当看见您们忙碌的身影,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多少个日日夜夜您们守护着我们大家的安宁,为了节省一套防护服,您们宁愿十几个小时不喝水,不上卫生间,饿了也顾不上吃饭。

亲爱的白衣战士们,您们的种种行为深深的感动着我。此时我能做到的就是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遵守各级各类防控规定,在家好好学习,学好知识长大了报效祖国。

亲爱的白衣战士们,希望您们平平安安,在一线要保重身体,想到您们在一线为我们保驾护航,我想我们大家一定能够战胜病魔的,希望我们全国人民团结一心,早日战胜战役。为您们所做的一切点赞!

祝:平安健康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小学生作文2

尊敬的白衣天使们:

您们好!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正如白岩松所说,我们在过年,您们却在为我们过关。我们吃着年夜饭与家人团聚,而您们却身着一袭白褂,为责任与使命和家人分开,为了祖国。当闻说疫情严重的我们全副武装,减少出行,对病毒避而远之时,您们却换上战袍,逆行而上,将病毒牢牢锁死在前方的战场。

您们勇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挺身而出,别人躲屋里你们却与死神抗争,不畏坚辛在一线奋斗。疫情急迫您们却没有丝毫的畏惧与退缩,换上白大褂,您们就成了与病魔死神斗争的天使。新闻里您说:“穿上白大褂,就要担负好这个责任。”或许您们也害怕,但却为了祖国您们在一线与病人一起度过鬼门关。

您们耐劳!几个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卫生间,脱下护目镜时脸上被印出深深的勒痕;为了方便,您们宁愿剪下齐腰的长发;您们的双手在消毒水的浸泡下已经龟裂;您们的衣服被汗水透湿;您抬起头四十五度不让泪水留下。您在抢救病人的时候不幸感染病毒却将微笑展现给人们,隔着厚厚的玻璃窗高声喊出:“加油!我们一定可以的。”面对这些您们从无怨言,把千万中华儿女从死神那儿抢来,为中国奋斗着。

您们团结!您们心连心共同奋战,在儿女眼里您们是伟大的父母;在父母眼里您们是令他骄傲的儿女;在我们眼里您们是圣神的白衣天使。中国如今的繁荣是因为有您们,加油您们一定可以的!

最后我想对您们说“中国加油,武汉加油,祖国的骄傲加油!”03年的非典被您们征服,相信今天的疫情也一定会被您们打败!

千言万语绘成一句话,祝您们:

一帆风顺身体健康平安归来!

写给白衣天使的一封信小学生作文3

敬爱的白衣天使们:

您们好!

今天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感激的心情,给您们写这封信,想要对您们道一声:“您们辛苦了!”正当新春佳节来临,举国团圆欢庆之时,突然爆发的疫情让我们美丽的天空蒙上了一层阴霾。疫情急迫,您们退掉了回家的车票,辞别亲爱的家人,换上了白色的战衣,逆行而上,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抗击病魔的第一线。在病毒与老百姓之间,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

在居家隔离的这些日子里,疫情肆虐,大家都很紧张!电视里出现的总是您们忙碌的身影,看到武汉金银潭医院的院长,拖着因渐冻症而行走不便的双腿,丢下被感染的妻子,快步走向隔离病房的背影。我明白了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看到护士阿姨为了方便照顾病人而剪去自己的长发,我知道了有一种美叫做奉献!看到因照顾病人而不幸被感染的医生隔着厚厚的玻璃窗对记者露出笑容并且高喊:“相信我们,我们一定可以!”看到医生轻轻拥抱被感染的患者……我无数次流下了感动的泪水。面对死神您们比谁都更勇敢,面对疫情,您们比谁都更坚强。您们的勇敢和坚强,给我们带来了无比坚定的信心和希望。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是的,我们一定可以!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有无数舍小家顾大家的白衣战士、我们有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永不言败的亿万同胞。我们坚信,胜利一定会属于我们!

亲爱的白衣天使们,在守护我们的路上,请不要觉得孤单,我们不会忘记您们的汗水和辛苦!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一定要好好学习,长大后加入白衣天使的队伍,争取做一名像钟南山爷爷那样的医生。我相信我也一定可以!

写完这封信的时候,窗外柳条已悄悄吐出嫩芽,春天已经来到,待到您们凯旋之时,我要为您们献上雪域高原的圣洁的哈达。让我们相约到武汉大学烂漫的樱花树下感谢生命,感谢您们!请保重身体!

此致!

社区医院口腔科医护人员职业防护 第6篇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2.008

社区医院的口腔科与其他科室不同,患者就诊时间长,复诊次数较多,其他疾病病情隐蔽(特别是传染病);且绝大部分操作都在口腔内进行,加上患者就诊时不可能做艾滋病病毒(HI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等血液性传染病的筛查。而医护人员每天接触患者的大量血液、体液,处在一个高危的职业工作环境中,因此加强口腔科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不得不作为一个医学问题而被重视。

生物因素的防护

直接感染:我国的传染病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口腔科医务人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更属易感人群;加上我国又是乙肝高发区,其总感染率高达60%;据2011年上海的院感质控报到,每年锐器伤例数在23840例,其中因针刺伤导致感染乙肝的例数达到650例,丙肝的例数13.7例;83%以上的临床医护人员都有被针刺伤的经历,针刺伤是血源性疾病主要传播途径;口腔医护人员在双手操作过程中频繁使用锐利的器械、注射器,针刺伤时只需0.004ml带有乙肝病毒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戴手套可降低病原体双向传播的危险,明显减少被针头刺破皮肤的几率,保护不受血液性传染病的感染;医务人员应该严格遵守操作常规,禁止用手去拔注射器针头,禁止重复盖帽,针头使用后立即放入利器盒,严禁与其他医疗废物混放。清洗、整理、器械时应做好自身安全防护,如围好防水围裙、戴口罩、手套。分拣器械时,要养成用镊子拣锐利器械的习惯;按照《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工作流程分类清洗灭菌。如工作中不慎被锐利器械刺伤应立即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大量流动水清洗污染的伤口,冲洗后用酒精、碘伏或其他消毒剂消毒伤口,最后上报主管部门。口腔科医务人员应定期接种乙肝疫苗,并定期进行HBV、HCV血清学指标检测;若证实被HIV阳性患者血液的锐器刺伤,由疾控中心提供相关预防药物。

间接感染:口腔治疗中患者的唾液、血液、致病菌在高速牙钻等器械旋转下,引起微小飞沫和气溶胶悬浮于空气中,通过呼吸道使患者和医务人员接触或吸入含传染病原体的空气飞沫,增加感染机会,因此口腔科医护人员工作时,最好穿立领工作服、工作裤,最好每天更换,污染时随时调换。操作时需戴口罩、帽子,可能出现患者血液、体液喷溅时,应当戴护目镜或面罩。一次性口罩需4小时更换,戴时有蓝色涂层面向外,并夹紧鼻夹。诊室内应开窗通风,紫外线灯消毒需注意离地面1~1.5米,其杀菌率可达80%;室内综合治疗台、椅、操作台每日用含氯消毒液擦、地面应湿拖,如被污染随时清理、消毒,有条件提倡使用一次性椅套。规范医务人员行为,治疗操作中禁止接电话、手机、吸烟等;各种治疗操作后均应按“六步法”洗手,应采用洗手液洗手,用流动清水冲洗,洗手可使自然菌清除率达99.5%。洗手时间要求超过15秒,洗完后应配备干手物品,避免二次污染。洗手是防止医院内感染传播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物理因素的防护

噪音:口腔科使用的高速手机、治疗椅上的气泵和吸唾器等这些机器可产生高强度的噪音;另外,来社区医院就诊的老年患者居多,询问病情时需反复、大声地问,这些多是噪音的来源。长期工作处于这样的环境中,容易引起医护人员思想不集中,精力分散,工作易出差错。另外,诊室内的噪音对患者也是一种不良刺激,容易产生恐惧,不能有效地与医生配合。因此,有条件医院尽量做到一室一椅或在治疗椅之间有隔离墙,这样一方面可减少室内噪音,另一方面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对一些噪音大的设备应及时检修或淘汰,尽量选择噪音小、功能好的设备;医护人员更应该注意自己的服务态度,来减轻患者的恐惧心理,合理安排就诊次序,确保就诊环境安静。另外医务人员加强自身修养,尽量做到“四轻”。

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主要来源于光固化仪,最大危害是对视网膜的损伤作用,操作时避免光源,可戴防护眼镜的方法;紫外线消毒灯开关应有明显标志,消毒尽量在诊疗结束时进行;对使用中仪器应定期检测、维修和保养,不合格时及时调换。

烫伤:口腔科目前使用的是手提式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人员应持证上岗,应经常检查压力表、安全阀运行情况;每日应做好日常保养容器的工作。在灭菌柜工作时,不得离开工作岗位;在进行灭菌时,必须先将灭菌器的门关紧后才能启动;消毒结束后,压力表降至零、温度降至100℃以下,方可开门。为避免发生人身和设备事故,严禁带压开启灭菌器门。灭菌结束后打开门时,取放无菌物品戴上防护手套,避免烫伤。

化学性的防护

汞中毒:汞是口腔科常用的充填材料,在常温下易蒸发为蒸汽,在调制和充填过程中所产生的汞蒸气,通过呼吸道和皮肤进入人体引起汞吸收,医务人员如长期暴露易可致慢性汞中毒,表现为情绪激动、烦躁、记忆力减退、失眠等;还有其他如过敏性皮炎、脱发、消化道症状。银汞调制必须在通风环境下调和,可降低室内空气中汞含量,医护人员避免用手直接接触汞,充填多余汞储存于盛有饱和盐水或甘油的容器内,深度为17cm以上。工作人员每天多饮水,喝牛奶,能有效地促进汞的排泄,有条件每年体检一次。

化学消毒剂:我院已对口腔器械大部分首选高压蒸气灭菌,一方面提高灭菌效果的同时也减少了化学消毒剂使用,但少部分器械还在使用2%戊二醛。戊二醛是一种广谱、高效、不良反应大、有一定刺激性、腐蚀性的消毒剂;在用于浸泡消毒时容器应加盖,并存放于通风良好的环境中。在使用这些器械前用0.9% NaCl反复冲洗,以减少器械上戊二醛消毒液的残存量;护理人员配制2%戊二醛,也应在良好的通风场所进行,做好必要自身安全防护。对于在使用中的2%戊二醛,为了保证消毒灭菌效果,在使用2周后至少要调换;另外应每星期监测其浓度,不合格时及时更换。

社会因素的防护

地处郊区的社区医院,一般离二、三级医院偏远,口腔医护人员少、患者多,加上患者对医务人员的高要求,致使广大医护工作者无形之中产生非常大的压力;除了要每天接诊大量的患者外,空余时要抽出时间参加继续教育培训,长时间易形成医护人员生理和心理疲劳。医院方面应增加医务人员,来减少患者就诊等候时间;医护人员也应认识口腔科工作的特殊性,合理安排工作,劳逸结合,注意心理调节,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心理承受力,用医生这个特殊的角色约束自己的情绪冲动,从而转移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心理因素,减少心理疲劳的发生。

讨 论

增强全体医务人员职业安全防护意识,特别是对医院感染的重点科室,口腔科医务人员必须遵守“标准预防原则”,即把任何患者的血液及污染有血液的物品都认为具有严重潜在感染危险,加强自身防护意识,是减少职业危害的主要措施;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职业安全防护的知识培训,提供各项安全防护设施,完善各种安全防护制度,确保医务人员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工作。

参考文献

1 李映兰.高危科室护士职业安全防护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2(2):198-199.

2 胡正英.医院感染管理的薄弱环节[J].中华医院感染管理杂志,1996,6(4):238.

3 徐建鸣.护理人员职业危害的防护[J].上海护理杂志,2010,7(4):92-95.

临床医护人员 第7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在桐乡市4家二级甲等医院, 以科室为单位,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于2006年11月至2007年3月期间, 调查工作满5年及以上的在岗医护人员, 共计270人。

1.2 测量工具

自测健康评定量表 (Self-rated Health Measurement Scale, SRHMS) [2], SRHMS量表共计48条目, 包括10个维度的健康问题: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日常生活功能、身体活动功能、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社会资源与社会接触、社会支持、健康总体自测, 上面排序1、2、3维度组成自测生理健康子量表, 4、5、6维度组成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 7、8、9维度组成自测社会健康子量表;三个子量表分相加得量表总分。每个条目的理论最高值是10分, 最小值为0分;自测生理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分和自测健康评定总分的理论最高值分别是170、150、120和440分, 理论最小值均为0分。各指标得分越高说明健康状况越好。

1.3 调查方法

问卷由医护人员不记名完成, 测查前由受过专门培训的医师按统一指导语予以说明, 按规定的操作方法施测, 并及时回收问卷。

1.4 统计分析

问卷回收后输入惠诚心理测验5.0及EPIDATA建立数据库,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SRHMS量表总分, 各维度分数, 生理、心理、社会健康子量表分数采用终得分评估, 终得分的计算公式:终得分= (维度实际粗得分/组成某一维度的理论最高粗得分) ×100。

2 结果

2.1 被调查对象一般情况

本次调查共计调查270人, 其中男性43人 (15.9%) , 女性227人 (84.1%) ;年龄结构:≤29岁98人 (36.3%) 、30~40岁90人 (33.3%) 、≥41岁82人 (30.4%) ;医生83人 (30.7%) , 护士187人 (69.3%) ;大专及以上158人 (58.5%) , 中专及以下112人 (41.5%) ;初级166人 (61.5%) , 中级91人 (33.7%) , 高级13人 (4.8%) 。

2.2 临床医护人员自测健康的总体状况分析

临床医护人员自测健康总分终得分, 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终得分, 健康总体自测以及各维度终得分均在 (64.63±14.11) 分~ (97.24±6.95) 分之间, 其中自测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 为 (82.02±8.77) 分。低于70的维度分分别为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维度。详见表1。

2.3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自测健康的比较分析

将临床医护人员按性别分成两组, 比较两组医护人员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总分的差异, 结果显示男性医护人员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总分上均高于女性医护人员, 并且大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2。

2.4 医生和护士自测健康的比较分析

将医护人员按医生和护士分成两组, 比较两组人员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总分的差异, 结果显示除在社会支持维度上护士组高于医生组 (P>0.05) 外, 其余各维度分、子量表和总分均是医生组高于护士组, 其中在总分、健康总体自测、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分以及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4个维度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表3医生和护士自测健康的比较分析 (±s)

3 讨论

医护人员作为医院工作人员的主要群体, 他们的心身健康不仅关系到这一群体自身的素质和生活质量, 同时对医院为患者提供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研究医护人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健康方面所存在的问题, 才能更全面地、更有效地提出维护和提高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的各项措施。

本研究结果显示, 临床医护人员自测健康总分终得分, 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终得分, 健康总体自测以及各维度终得分均在64.63~97.24之间, 均处于其理论值范围的中等程度以上, 其中自测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 为82.02分。表明医护人员的总体自测健康状况尚好, 这与医护人员所接受的医学教育以及所从事的医学实践工作有关, 特别是在预防躯体疾病、保持生理健康方面做得比较好。而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为69.98分, 低于生理健康和社会健康子量表, 从各维度进行分析, 结果显示低于70的维度分为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维度, 主要为心理健康子量表下的维度, 说明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并且可能对身体和症状器官功能造成一定的影响。

不同性别医护人员自测健康的比较分析中显示, 男性医护人员在自测健康各维度、子量表和总分上均高于女性医护人员, 并且大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与许军等人在普通人群中的研究结果一致[3]。特别是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及其所包括的正向情绪、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3个维度上, 男性医护人员明显优于女性医护人员 (P<0.01) , 这表明来自家庭和工作等各方面的压力对女性医护人员更能造成情绪及认知的改变, 从而影响其心理健康。

在医生和护士自测健康的比较分析中显示, 除在社会支持维度上护士组高于医生组 (P>0.05) 外, 其余各维度分、子量表和总分均是医生组高于护士组, 其中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分及其所包括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2个维度上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这表明总体上医生的自测健康水平高于护士, 特别是在自测心理健康方面, 医生要优于护士。这与林桂梅等在开放式心理科医护人员中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4]。护理工作负荷重, 存在轮班、夜班等职业的特殊性, 并且社会地位低, 工资待遇差, 容易造成明显的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以及负性认知, 直接影响其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5]。另外护士群体的健康教育知识来源不丰富, 参加培训和交流少[6], 也会间接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

基于本研究结果, 作为医院管理部门应特别重视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 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来维护和提高医护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关注医护人员的现实生活及心理状态, 特别是对于女性医护人员, 更应该注意其心理状态, 及时干预;通过讲座等形式,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争取社会支持, 为医护人员提供较好的医疗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 适当减压;为医护人员特别是护士群体提供学习、进修机会, 创造更大的成长空间。

摘要:目的:了解医护人员心理健康状况。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 对270名医护人员应用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进行调查。结果:临床医护人员自测健康总分终得分, 自测生理、心理、社会健康3个子量表终得分, 健康总体自测以及各维度终得分均在 (64.63±14.11) 分97.24±6.95分之间, 其中自测生理健康子量表的终得分较高, 为 (82.02±8.77) 分。男性医护人员的自测健康得分[ (70.17±13.65) 97.26±8.14]均高于女性医护人员[ (63.59±13.98) 97.24±6.72], 并且大多数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医生组在总分、健康总体自测、自测心理健康子量表分以及身体与症状器官功能、心理症状与负向情绪、认知功能、角色活动与社会适应四个维度分上高于护士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医护人员的总体自测健康状况尚好, 在心理健康状况方面不容乐观, 男性医护人员自测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明显优于女性医护人员, 医生要优于护士。

关键词:医护人员,心理健康,横断面研究

参考文献

[1]忻丹帼, 何勉, 张军.健康测量的进展及测量方法[J].现代临床护理, 2003, 1 (4) :51-53.

[2]许军.自测健康评定量表[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1, 特刊:25-30.

[3]许军, 罗乐宣, 王跃平, 等.深圳特区人群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评分的性别年龄特征[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2006, 15 (9) :816-817.

[4]林桂梅, 赖敏贞.开放式心理科医护人员的心理状况及对策[J].护理研究, 2005, 19 (7) :1235-1236.

[5]印爱平, 孟燕, 白雪, 等.工作满意状况与压力状况对护理人员自测健康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 2007, 26 (7) :698-701.

临床医护人员 第8篇

1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建设,满足各类专科培训需求

2009年医院成为温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后,在急救中心大楼建立了一个拥有1200多平方米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投入了100多万资金,先后购置了包括临床常用操作技术的各种模型和检查的仿真设备,开设了理论教学室、基础护理室、综合护理室、模拟手术室、心肺复苏室、各类穿刺室、临床基本技能室、临床综合技能室、上机考核室、体格检查室等10多个技能培训室。随着投入的不断增加,目前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已成为具备模拟技术、虚拟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功能、综合性的临床技术操作训练平台,能够基本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学科、不同层次医护人员临床技能培训的需求。

2 加强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管理,确保技能培训按照规范化、标准化的要求积极推进

医院成立了由科教科、医务部、护理部和各教研室相关人员组成的临床技能培训管理小组,配备了专职的管理人员,由一名业务副院长兼任培训中心主任。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是:

建立和健全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工作流程,明确培训前、培训中和培训结束后的工作要求,做到计划周密、准备充分、运作有序。见图1。

制定并严格执行各项管理制度,营造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从而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目前已相继出台了各培训室管理规定、技能培训中心兼职主任职责、专职管理人员职责、培训老师职责、学员培训须知等各项管理制度。

根据医生、护士执业的相关要求以及医院制定的临床医生技术准入、护士执业晋级的有关规定,会同医务部、护理部、科教科和教研组制定各级各类人员技能训练的操作规范和技术标准。

建立和健全院科两级临床技能培训考核评估体系。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技能考核标准》和《护理技术操作程序与质量管理标准》,结合医院自身实际,对参加临床技能培训的学员和带教老师分别进行考核和评价。

3 积极推进临床技能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培养和造就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随着《执业医师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对医护人员执业活动的正确性、合法性作出了明确规定,也为患者的维权提供了法律保障。因此,加强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临床技能培训,切实保证技能培训的质量,提高临床技能的综合水平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为了使培训质量更高、效果更好,促进低年资医护人员的更快成长,在临床技能培训的实践中,着重进行了以下几个方面的改革与创新:

3.1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行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培训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培训采取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步实施、分级负责的方式,即先从体格检查、心肺复苏、除颤仪和心电监护仪应用等公共项目开始,随后根据培训计划安排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培训项目。如对不同层次的外科医生分别进行打结、切开缝合、清创换药、肠-肠缝合、模拟腔镜下缝合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为增加学员动手机会,采取由8~10名学员组成的小班化教学,对同一培训项目分成几个班次进行。培训时,先由带教老师对培训项目的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辅导,随后结合临床实际问题,对操作流程进行分解示范,指出操作中的难点和易出错的环节及其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提出易差错之处的防范措施,加深学员的认识,便于学员更好的掌握。老师在整个临床操作结束后,让学员轮流操作练习,并相互观摩,相互点评,保证正确的临床操作,提高学员的实际操作能力。在培训的过程中,老师还会根据临床可能发生的突发断电、管道脱出、污染等意外特殊状况的应对措施作出讲解和示范,强化学员应对突发事件的意识,提高应急处理的实际能力。

3.2 坚持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贯穿在临床技能培训的全过程,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教育以应试教育为主,大批年轻医护人员语言表达和人际沟通能力较薄弱,人文基础知识显得贫乏[1]。在临床实践中往往缺乏与患者真正的坦诚交流和人性化关怀,不重视人权保护。据有关资料统计,在我国的326所医院中,49.5%的医疗纠纷与医护人员的服务态度有关[2]。因此,在培训中我们特别强调带教老师要积极引导学员将模拟人作为真人来对待,培养学员的人文关怀意识。在每项技能操作的演示时,要结合临床实践,突出体现人性化服务、语言沟通和坦诚交流,防止动作快而粗、语言生硬呆板,克服培训中模拟场景与临床优质服务相脱节的现象。与此同时,我们要求带教老师结合医院创建优质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将“优质服务剧本”所倡导的行为规范和服务标准应用到操作训练中,使学员的人性化服务意识和优质服务的能力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进一步提升。

3.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和带教能力

俗话说:“强将手下无弱兵”。要培养造就高素养的医学人才,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高素养的教师队伍。医院在选拔带教老师时,不仅要求有高尚的医德、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更要有执着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3],同时要求有过硬的临床技能和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强调带教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针对大部分老师缺乏教学经验的实际,医院邀请了温州医学院教授就如何备课、授课以及教学方法、教学艺术等进行了专门的辅导。支持和鼓励各教研组开展教学观摩、教学点评、教学研讨会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提高临床教学和技能培训能力。在温州医学院的帮助指导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已拥有一支专业种类较为齐全、医教并重、业务能力强的师资队伍。2010年底,经过温州医学院和浙江中医药大学的严格考核和综合评价,有40名带教老师被聘为温州医学院的兼职教授和副教授,2名被聘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兼职副教授。

3.4 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励老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对每名学员建立了技能培训档案,将每次参加培训的项目、学时、遵纪守纪、动手能力、考核成绩进行逐项登记。为了保证对学员技能考核的规范、有序和客观公正,医院采取院科两级考核相结合的办法。由医院考试委员会根据不同项目的培训要求,组织相关专业人员进行专项考核和评价。考核分月考和年度考核,考核成绩在院内网站公布。考核成绩90分为合格,不合格者不得从事相应项目的执业,并按不合格的项目计算,每项扣除其本人一个月效益工资的20%,对年度考核单项成绩名列前三名的,每项奖励200元~500元,同一项目未达到95分者第二年则还要考核。同时为了防止培训技能与临床应用不一致、培训考核的操作和临床实际工作不一致,则将部分临床常见的操作项目,作为对学员进行临床实际操作的抽查和考核。

对带教老师的评价,采取学员评价和技能培训中心管理小组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培训中心设计了一张反映老师专业理论水平、实际操作能力、教学责任心、讲解技巧等多项指标的评价表,由学员根据自己的感受对老师作出客观评价,同时在评价表上可对老师提出意见和建议。培训中心对学员评价表进行收集分析的同时,重点考查学员评价不满意的老师,经考核认为确实不能胜任带教工作的老师予以淘汰。此外,学员的培训考核结果与带教老师以及学员所在科室的主任、护士长的效益工资挂钩,如一名学员1项不合格扣相关主任、护士长的月质量分1分,依次类推。1分值主任120元、护士长60元,年终考核分配时又要扣除相关科主任、护士长的质量分。对学员评价得分最高的优秀老师除了精神鼓励外,医院还给予适当的物资奖励。实行师承制的外科带教老师带出一名学员,可奖励5000元。如果执业考试不合格者,取消其效益工资,并将扣除技能培训中心和科教科的效益工资1000元。

在医院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临床技能培训中心有了一定的建设规模,有了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操作训练的模拟设备,有了一支尽职尽责、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在改革与创新的实践中,创出了一条具有医院自己特色的教学相长、医教并重的临床技能培训的新路子,加快了低年资医护人员的成长。截止2010年底,在一年的时间里,已完成各类培训项目92项,接受培训1249批次、12413人次,培训对象的参训率达9 9%,培训合格率达90.7%,其中心肺复苏(CPR)考核合格率从2009年的74%上升到2010年的93%。在2010年金华地区青年人员技术比赛中,我院派出6名选手参加了肠-肠缝合、静脉留置针穿刺、院外CPR等项目的比赛,其中4名得了二等奖、1名得了三等奖,有2名被评为青年技能操作能手,并代表金华地区参加省级比赛。在临床技能培训中,一支年轻的医护人员队伍正在崛起,他们必将成为医院可持续发展的中坚力量。

摘要:东阳市人民医院在加强低年资医护人员培训中,通过强化临床技能培训中心的建设与管理,积极推进临床技能培训的改革与创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积极推行以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为重点的培训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际动手能力,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坚持将人文关怀和人性化服务贯穿在临床技能培训的全过程,提高低年资医护人员的人文素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带教老师的职业素养和带教能力;建立和健全严格的考核奖惩机制,激励老师和学员两方面的积极性。加快了低年资医护人员的成长,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关键词:低年资医护人员,临床技能

参考文献

[1]曾祥泰,徐智,凌晓峰,等.人权视野下的医学临床教学改革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1):80-81.

[2]齐海波.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08,28(3):102-103.

临床医护人员 第9篇

关键词:医院感染,洗手,手卫生

临床医护人员手被污染是造成医院感染的重要传播途径[1]。有文献报道:由医护人员手传播细菌造成的医院感染占所有原因的30.0%[2],比其他传播因素的危险性更高,而规范洗手可使医院感染下降50.0%,并且成本低。所以,院内洗手是控制医院感染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但临床医护人员洗手效果一直不容乐观,我们从1999—2008年连续10年对宝鸡市市辖20家医疗机构的临床医护人员手消毒效果进行监测,现将监测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对宝鸡市2家三级医院、7家二级医院和11家厂矿医院的医护人员经卫生洗手后进行采样检测。

1.2 一般资料

10年间共采集监测医护人员手卫生样本207份,其中二级以上医院95份,厂矿医院112份。

1.3 监测方法和判定标准

采样和监测方法均按照《消毒技术规范》(2002版)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果判定依据《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15982—1995中的要求进行。

2 结果

2.1 各年度医护人员手监测结果

从表1监测结果显示,10年间的医护手卫生采样207份,合格159份,合格率为76.8%。

2.2 各级医院医护手监测结果

经统计学分析,市辖二级以上医院和厂矿医院中医护人员手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χ2=5.31,P<0.05),同时厂矿医院高于市辖二级以上医院(表2)。

3 讨论

3.1 原因分析

10年的监测结果显示:医护人员手平均合格率为76.8%,其中厂矿医院合格率为83.0%,高于市辖二级以上医院。针对这种情况进行分析,主要存在以下2种原因:(1)医护人员手卫生依从性低。二级以上医院的医护人员在就诊病人人数较多、工作量大的现实情况下,个人手卫生依从性降低(国内报道手卫生总的依从性只有42.9%[3]),主要表现为洗手意识较差、洗手不规范等方面。(2)抗菌洗手剂受污染。医疗机构使用中的抗菌洗手剂受微生物污染较为严重,包装越大,使用时间越长,污染程度越高。监测中发现,个别二级以上医院使用大桶装的洗手液,用时再倒入小瓶容器内,很容易增加污染环节。宝鸡市二级以上医院中现已普遍使用抗菌洗手剂,相比之下,厂矿医院由于设施落后、经费不足等原因,至今还是以传统的肥皂洗手为主,因此,厂矿医院医护人员洗手相对较二级以上医院受污染的机率会降低,手卫生合格率就会提高。

3.2 改进措施

为了提高医护人员手卫生合格率,可采取以下改进措施:(1)加强宣传培训,提高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意识。可在不同的层面、针对不同的人群和需求、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来提高广大医院管理者和医护人员对手卫生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将手卫生工作纳入到医护人员的基本技能培训与绩效考核的内容中。(2)强化对医护人员手卫生的监督、奖惩机制。根据国家卫生部已颁布的卫生规范标准,各级医疗机构结合自身的实际,制定本院切实可行的、操作性强的手卫生管理制度,并加强监督、监测与指导,落实奖惩措施。(3)不断完善洗手设施,提供合适高效的手卫生用品。医院根据工作实际,可采购合适的洗手用品,洗手液能用小瓶装的,尽量不用大桶装的。若使用大桶装,则最好采用感应式取液器,以减少手直接接触取液器而导致的污染。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洗手液容器的清洁消毒,每周2次用含有效氯300~500 mg/L的84消毒液浸泡消毒30 min,晾干保存,并标记消毒日期,禁止将洗手液直接添加到未使用完的取液器中。通过以上措施,临床医护人员手卫生消毒效果将大大提高。

参考文献

[1]王晓宁,王振英.护理人员操作前手消毒方法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4):198-299.

[2]游建萍,黄庆,府伟灵,等.手卫生所致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的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5,15(4):426-428.

临床医护人员 第10篇

1 资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江苏省15家医院的临床医生和护士进行, 医院等级分布分别为:三级甲等医院10所, 三级乙等医院2所, 二级甲等医院2所, 专科医院1所。自行设计调查问卷, 采用现场答卷的形式进行, 当场回收。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 其中临床医生150份, 护士150份, 剔除空白卷和填写不合格的问卷, 有效问卷共291份, 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0%, 其中临床医生146份, 护士145份。

2 结果

2.1 临床医生和护士的基本信息

调查对象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年龄分布、最终学历、工作年限, 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药学服务意义的评价

本调查就临床药学服务的意义设置了9个选项, 分别是改善药物治疗效果、减少药物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治疗成本、减轻患者负担、改善医患关系、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医疗质量、提高工作效率。调查对象可进行多项选择, 结果见表2。

2.3 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情感认知情况

本次调查共设计了4个问题, 分别是: (1) 您认为谁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施者? (2) 您对临床药学现状了解吗? (3) 您认为临床药学工作重要吗? (4) 您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满意吗?通过上述问题可了解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情感认知情况, 结果见表3。

3 讨论

目前,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主要集中于三级医院, 各级医院发展极不平衡。鉴于此, 本研究组调查的15家医院以三级医院为主, 有12所, 占被调查医院的80%。146名被调查的临床医生中, 学历水平普遍较高, 仅有1.37%为大专学历, 而本科和硕士及以上的人员分别达到了58.90%和39.73%。相较于临床医生的学历结构, 在145名受访的护士中, 本科学历所占比例最高, 达到62.07%, 而硕士及以上学历仅为4.14%, 大专学历为33.79%。年龄分布和工作年限这两项指标显示:受访临床医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和20~29岁之间, 分别为34.93%和30.82%, 工作年限主要集中在5年以下 (30.82%) 和10年以上 (43.15%) 。受访护士的年龄分布普遍集中在20~29岁 (72.41%) , 工作年限多在5年以下 (69.66%) 。

临床药学工作的任务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经济, 其直接影响着医药机构的医疗水平。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药学工作意义的评价”显示, 92.47%的临床医生和93.10%的护士认为临床药师直接参与治疗有助于改善药物治疗效果, 其次是提高医疗质量和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说明他们认识到了临床药学工作的必要性。医患关系是临床中最重要的关系, 临床医生和护士提供医疗服务, 患者由于缺乏医药知识, 对被动接受服务往往产生抵触情绪, 造成医患关系紧张。而临床药师却可以通过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在患者和医务人员之间搭起桥梁, 以缓解医患矛盾, 表2结果表明, 82.88%的临床医生和68.97%的护士认为临床药师的工作能改善医患关系。

针对“谁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施者”这一问题, 大部分临床医生和护士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即认为临床药师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施者, 所占比例分别为63.70%和52.41%。同时, 有接近1/3的护士认为临床医生是临床药学服务的实施者, 这可能和护士的基本特征有一定的关系:表1结果显示, 受访护士普遍较年轻, 工作年限短, 有约1/3的护士学历为本科以下, 这将导致他们知识面窄、工作经验不足, 对临床药学工作了解不深入, 从而产生错误的认识, 表3数据显示, 55.16%的受访护士对临床药学工作不太了解也说明了这一问题。表3的数据还显示, 临床医生中, 认为临床药学工作重要和非常重要的分别占46.58%和33.56%, 有超过2/3的临床医生基本满意临床药师的工作。受访护士对上述问题的回答基本和临床医生一致。调查结果表明, 临床医生和护士总体上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态度是比较积极的, 认识到了临床药学工作的重要性, 对临床药师的工作较满意。

4 建议

临床医生和护士对临床药学服务的态度总体上是积极的, 但对临床药学工作在一定程度上还缺乏了解, 医院应在开展临床药学工作的同时, 加强在医护群体中的宣传, 引导临床药师积极与医护人员沟通合作, 促进临床药学工作水平的提高, 并对临床合理用药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胡晋红, 蔡秦.美国的临床药师及其教育[J].中国药房, 1999, 10 (6) :284-286.

[2]邵蓉, 张婷.对临床药学服务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中国药房, 2005, 16 (14) :1044-1045.

医护人员与患者及家属沟通的影响 第11篇

关键词:医护人员;患者;家属;沟通;影响

【中图分类号】R1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4)08-0349-01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人们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再加上不良的生活习惯等因素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呈现出一种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的发病率也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趨势。在这种时代背景之下,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日常的工作中,为了了解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的沟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除了为治疗提供依据之外,医护人员和患者的沟通还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的基本条件,通过二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让患者感觉自己收到了尊重和爱护,有助于他们主动配合治疗,为提高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1 影响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家属沟通的主要因素

1.1 患者心理因素的影响

不管患者所患的疾病为何种类型,都会对患者的心理状态产生影响。若病情较轻,患者的心理波动相对较小,在和医生、护士等沟通之后,就可以恢复正常。但是如果患者的病情比较严重,例如肿瘤等疾病,在疾病确诊之后,很多患者一时之间很难接受,就会产生绝望、怀疑、痛苦等各种负面情绪,有的患者会抗拒治疗,甚至出现自杀行为。在患者面临疾病痛苦和心理包袱的双重折磨之下,他们的家属也将面临巨大的心理压力。为了让患者及其家属尽快调整好心态,积极配合治疗工作,医护人员就有必要和他们进行沟通,最大程度地消除他们的心理负担。

1.2 护士沟通态度和技巧的影响

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医护人员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最常见的沟通问题就是沟通态度不佳,存在的很多阻断沟通的因素。第一点,不正面回答患者及其家属提出的问题,转移责任,交由其他医务人员,这样一来两者之间的沟通就无法继续进行,不利于良好护患关系的建立。第二点,改变沟通交流的话题。如果沟通的话题不是患者及其家属所关注的内容,患者的沟通意愿就会受到影响,不利于提高沟通的效果。第三点,采取消极的沟通态度。很多医护人员在面对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采取沉默或者不理睬的方式,或者是态度敷衍,这些都不利于护患沟通。从沟通技巧上来说,在和患者及家属进行沟通时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交流的信息量较少,使用的专业术语太多,且少沟通的相关知识等。

2 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技巧

2.1 增进医护人员之间的相互理解,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医生和护士都是与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主体,为了和患者及其家属更好地进行沟通,医生和护士之间的沟通也是必不可少的。要想保证二者沟通的有效性,双方就需要相互理解,充分认识到对方工作的重要作用,尊重彼此工作的独立性,并尽可能的支持对方开展工作。护士要尊重医生,协助医生做好患者的治疗工作,并合理提出自己的建议和看法,严格按照医嘱进行护理。同时,医生也应该尊重护士的劳动成果,根据护士提供的信息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如果在工作中出现其他不利因素,二者也应该相互包容,建立良好的医护沟通关系。

2.2 医生和护士需要相互支持,在工作中进行密切配合

医生和护士只是医疗服务系统中的两种不同的工作岗位,只是各自的分工不同,本身并没有高低之分。医生的正确诊断和护士的优质服务都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同时满足这两点才能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医疗服务。这就要求医生和护士在工作中相互支持,并进行密切配合。

3 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沟通的注意事项

3.1 保持语言沟通内容的一致性

医生和护士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沟通的内容、语气等都需要的保持一致性,以免因为两者沟通的内容不一致而让患者及其家属产生怀疑,加重他们的心理负担,不利于患者的治疗。所以,在医护人员和患者一方进行沟通时,应该提前进行交流,对和患者的沟通信息达成一致,保证交流信息的统一。这一点是医护人员在和患者进行交流时最基础的要求。

3.2 保持行动上的一致性

医护人员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最大的问题就是医生提供的信息和护士提供的信息不统一的问题。造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大部分的患者不了解专业的医学知识和护理知识,对于自身所患的疾病缺少科学的认知。医生和护士虽然拥有专业的医学护理知识,但是却没有及时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没有和他们进行有效沟通。另外,在保持沟通信息一致的前提下,医护人员在沟通中的行为也需要保持一致,这样才能获取患者的信任。

3.3 保持治疗上的一致性

医生在对患者的疾病确诊之后,护士就应该严格按照医嘱来执行治疗方法。但是护士在执行医嘱之前,还需要对治疗方案的正确性和可操作性进行审查,不可盲目执行。这就对护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除了有过硬护理操作、专业知识外,还要懂得或掌握各种疾病的治疗,医护对治疗相互配合对患者治疗才是最佳的效果。

4 小结

综上所述,笔者重点阐述了医护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的注意事项,因为医生和护士是和患者进行沟通的主体,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在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沟通时保持语言、行动和治疗上的一致性,就会取得良好的沟通效果,改善医患关系和护患关系。

参考文献:

[1] 李彤,吴正瑛,车咏梅.肿瘤患者沟通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护理管理杂志,2009,03(19):30-32.

[2] 张瑞丽,李慧娟,茹淑玲,等.癌症患者护患沟通研究现状[J].护理学杂志,2010,04(11):91-93.

[3] 孔祥玲,李秀丽.急诊科护士沟通现状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齐鲁护理杂志,2010,09(05):21-23.

[4] 罗秀梅.医患沟通的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09.

[5] 蚁爱莲.50名实习护生与患者沟通情况调查[J].中国校医,2013,06(10):470-472.

[6] 张晓平.医务人员与特殊患者沟通的语言学[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3,09(28):183-186.

医护人员的放射防护 第12篇

以X射线为代表的医用X射线在现代医学中正逐步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中,用于医学诊断过程的X射线能量通常较低,但长期和过度照射对人体造成的短期和长期危害仍然不可忽视。在医院中推行放射安全项目,可以有效管理、检测放射科室的放射剂量,同时加强对相关人员的培训和教育,进而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和权益。

放射防护最优化(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思想是放射安全保障和放射计量控制的指导思想。在大部分情况下,提高放射环境安全级别的方法是尽可能降低对该环境中所有人体的辐射剂量。然而在医院的放射科室中,患者需要接受X射线的照射获得诊断和治疗,因此放射防护最优化过程就需要同时考量诊疗效果和辐射剂量。

在医院放射科中,可能接受到放射辐射的,除了患者之外,还有工作的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的优化应当同时考虑最大程度上降低患者和医护人员承担的辐射风险。

1 放射安全项目的内容[1,2,3,4]

1.1 照射时间

X射线照射时间与医护人员接收的辐射剂量成正比。在球管峰值电压和电流固定的情况下,照射时间决定了医护人员所接收的辐射剂量。因此,如何最小化照射时间就成为使用X射线进行诊断的过程中降低辐射剂量的最重要问题。尤其是在使用X光透视技术时,将X射线源控制在只有医护人员观察屏幕时才发射射线是十分有必要的。

另外一个可以降低工作人员吸收的辐射剂量的方案是尽量避免工作人员在工作的放射设备周围停留。医院可以通过增加一次扫描所获取的影像数量、提高扫描速度、缩短扫描序列的时间等措施来优化放射安全项目。另外,使用专门的、有完备屏蔽措施的放射成像室也会降低放射成像过程对工作人员的安全威胁。

1.2 平方反比定律

一般情况下,X射线被认为是从一个点光源中发出,向空间所有方向辐射的。因此,在空间中某一点上,单位面积内辐射能量的强度就与该点与光源间的直线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但是如果光源的尺寸较大,或者被辐射物体与光源间的距离过小,则平方反比定律不成立[2,3]。

1.3 辐射能量在空间中的分布

根据平方反比定律,被辐射物体距离光源越近,改变二者之间的距离对改变辐射强度的效果就越强。因此使用X射线进行医学诊断时,应当在X射线球管与患者身体之间保持一个最小距离。通常情况下,这个距离应≥30 cm。

另外,为提高成像质量,医护人员应当尽量提高进入X射线探测器中的射线强度。同样根据平方反比定律,X射线探测器与光源,也就是X射线球管之间的距离应当尽量缩小,因此在实际操作中,应当将X射线探测器摆放在尽可能靠近患者身体的位置。

1.3.1 X射线折射(Scattered Radiation)

X射线在穿过人体及其他物体时,会被其中的微粒折射,从而向空间中的各个方向进行扩散。诊断用X射线的能量通常较低,被折射后产生的射线在各个方向上的能量分布往往差异较大。

X射线折射部分的总能量与其初始能量成正比,同时与被照射物体的尺寸成正比。对于诊断用X射线而言,经患者身体折射后传播方向改变90°的X射线,其在距离患者1 m处的辐射强度只是初始辐射强度的0.1%~0.2%。

根据上述论断,放射科室的工作人员在屏蔽条件良好的X射线操作室中进行医用放射成像过程时几乎不会受到任何辐射的威胁,而在使用屏蔽设施不完备的可移动成像系统时则会受到X射线折射的威胁。

1.3.2 X射线反射(Backscattered Radiation)

X射线反射指的是被患者皮肤沿入射的反方向反射回来的X射线。由于在患者皮肤和X射线光源之间并无任何的屏蔽措施,X射线反射的辐射强度通常较大。对于使用C臂的透射成像系统,操作人员在调整工作状态的光源位置时会受到X射线反射的危害。

1.4 辐射屏蔽方法[4,5]

屏蔽是指使用防护性障碍物来减少射线接触人体的操作,其使用的障碍物通常对放射射线有强烈的吸收削弱作用,因此将该障碍物放置于放射源与人体之间时,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人体承受的放射剂量。屏蔽物可以是固定的,也可以是移动的,甚至可以做成衣服的形式供人员穿着。

效果最好的放射屏蔽设施是可以覆盖人体全身的防护设备,包括屏蔽墙、窗、门、有防护作用的控制室,以及X射线球管管套。

1.5 屏蔽设施的种类

1.5.1 控制室

在放射设备的工作区域中设置防护功能完备的控制室是放射屏蔽操作的最佳选择之一。对该控制室有以下3点要求:(1)其射线屏蔽功能应当足够强大,可以满足对工作人员的保护需求;(2)其内部空间足够大,可以将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在内;(3)控制室应当有透明窗口和与视频系统相连的显示器,方便工作人员观察并控制设备的状况。

1.5.2 可移动屏蔽设施

在放射设备的工作区域中,如果有麻醉师或护士等必须守在患者身边的工作人员,则需要为他们设置移动式屏蔽设施。常用的可移动屏蔽设备包括吊顶式透明含铅玻璃屏蔽。另外部分放射设施也安装了含铅的挡板和挂帘来屏蔽患者身体折射的射线。

1.5.3 防护服

当工作人员不得不暴露在辐射区域内时,防护服将为他们提供有效的辐射屏蔽。防护服主要指内置含铅橡胶的围裙、背心、手套等。另外,用含铅玻璃制成的眼镜也可以用来保护工作人员的眼睛。

2 美国对医护人员放射防护的规定

2.1 放射防护的管理机构

2.1.1 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

美国FDA医疗器械和辐射健康中心负责审核新型放射设备的安全性和功能价值,并设定上市审核标准。该机构并不负责设置工作区域辐射计量标准。

2.1.2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

美国职业安全和健康管理局负责对医护人员的职业安全进行监控和管理。该机构指定每个州的相关机构进行放射设备的安全性能和使用操作的检查和控制。

2.1.3 核管理委员会

核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全美所有的核反应堆以及反应堆产生的放射物质。使用上述材料的X射线工作人员也在核管理委员会的管辖范围内。

2.1.4 医院管理层

医院管理层可以以上述机构的相关规定为指导,结合ALARA方案,制定符合自己医院情况的具体规章制度。这些具体制度具有较高的可操作性,并且通常更为严格。

2.2 放射屏蔽标准[6,7,8,9,10]

美国辐射防护与测量委员会是负责出台美国放射屏蔽相关标准的学术机构。关于放射设备工作区域的屏蔽标准,该委员会于1993年出具了第116号报告,规定放射屏蔽设施应当保证,在工作区域内的工作人员接受的辐射剂量一年累积量应≤10 m Sv(1雷姆),而在工作区域外的工作人员接收的辐射剂量一年累积量应≤5 m Sv(0.5雷姆)。由于大剂量放射设备的开发和使用,尤其是介入放疗和CT的使用,该标准也将逐步修订。

2.3 放射剂量限制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对放射环境中的工作人员所接受的放射剂量规定如下:对于X射线设备的工作人员,其全年接受的全身有效辐射剂量应≤0.05 Sv(5雷姆)[6,7]。另外,对于怀孕员工,放射剂量的限制更为严格:对于在放射环境工作的怀孕员工,其妊娠过程中接受的全身有效剂量应≤5 m Sv(0.5雷姆),同时任何时期的放射剂量都不应当超过一个安全水平。

3 总结

医院通过将ALARA思想应用于放射科室的操作优化,尤其是放射操作的时间、距离以及屏蔽措施的优化等方面,可以将放射操作的射线剂量控制在尽可能低的水平上,进而同时减少患者和医护人员接收的放射剂量。

放射操作的优化,首先包括尽量减少放射成像操作的数量,提高单次成像的质量以避免重复操作。同时,单次成像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对参数设置进行调整,在保证成像结果的同时尽量降低放射剂量。

参考文献

[1]NCRP.Medical X-ray,electron beam,and gamma-ray protection for energies up to50MeV[R].Bethesda:NCRP,1989.

[2]ICRP.Recommendations of the ICRP.ICRP publication No60 Ann ICRP21(1-3)[S].Oxford,England:Pergamon,1990.

[3]ICRP.Recommendations of the ICRP.ICRP publication No60Ann ICRP1(3)[S].Oxford,England:Pergamon,1977.

[4]56FR23391,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subpart A:general provisions[S].1991.

[5]56FR23391,standards for protection against radiation,subpart C:occupational dose limits[S].1991.

[6]NCRP.Risk estimates for radiation protection[R].Bethesda:NCRP,1993.

[7]NCRP.Limitation of exposure to ionization radiation[R].Bethesda:NCRP,1993.

[8]NCRP.Implementation of the principle of as low as reasonably achievable(ALARA)for medical and dental personnel[R].Bethesda:NCRP,1990.

[9]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ionizing radiation emitting products.21 CFR part1020.32(d):entrance exposure rates[S].1998:533-534.

上一篇:城市系列论文下一篇:有效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