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

2024-07-10

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精选10篇)

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 第1篇

作业是复习巩固语文知识、强化技能的一个重要环节。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 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 认真批改作业, 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 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那如何做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呢?笔者做了以下几种尝试:

(一) 学生批改作业

1. 两两交换批改。

这种批改适合于难度不大, 且大多同学都能做出的题。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出示答案, 并做适当说明, 让学生读明白, 再去交换批改;教师也可在课堂口述答案, 集体统一批改。

2. 指定人数批改。

这种批改适合于预习检测题、平时作业和试卷中的积累与运用性的题目。教师先当面批改指定同学的作业, 使其明确要求, 弄清标准, 然后让其批改一组作业, 填写作业批改信息登记表, 表格设计, 并负责解答本组学生的质疑。

3. 班级交换批改。

这种批改适用于单元小测试, 片段练笔等。同一教师教同一年级的两个班, 可让A班学生批改B班作业, B班批改A班的作业。这样做有利于两班学生在同一学科方面相互促进和了解, 有利于增强班与班之间的竞争意识。

(二) 教师精批细改

对于学生作业的评价, 能使学生从中看到自己的不足和进步, 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对于高质量的作业, 仅仅给一个“优”“好”是不够的。教师传统的批改方式是“遇对必钩 (√) , 有错必叉 (×) 或打分数, 或分等级”, 最后打上一个日期了事。这些在评价学生学习成绩, 判断解题正误, 比较学习差异方面有一定的作用, 但枯燥乏味、缺乏激励性, 时间长了, 学生感到厌倦, 更重要的是评价结果带有一定的片面性, 不能全面评价一个学生的基本素质、挖掘学生学习潜力, 更不能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 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由教师完成的作业批改, 应精批细改, 注重每个细节, 精批精改是指教师将学生作业中的书写、审题、分析、理解、判断等方面的错误, 一一用不同的批阅符号划出, 批阅完后用评语指导学生纠错。

例如对作业格式不规范的, 我用笔标示并这样写:“如果作业能这样安排是不是很美观?”对多笔掉画的, 我这样写:“‘武’字被你砍上一刀受伤了 (多了一撇) ”对把近义词写成反义词的, 我就评:“请看清题目, 别张冠李戴哟。”对于古诗默写中的一句“枯藤老树昏鸦”, 有学生把“鸦”学成了“鸭”, 我就调侃他一句“哟, 鸭子好本事, 都飞上树了”, 让他印象深刻。

这样, 一方面不打击学生的自信, 另一方面能使其纠正不良倾向, 培养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评语实际是向学生指明思考纠错的方向, 让学生在老师的提示下自己去思考、改正, 根据指导, 学生不仅找到了错在哪里, 而且知道为什么错、怎么改正, 有利于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而如果教师能在批改作业时, 采用像改作文一样的方法, 用赞扬、鼓励、期盼、惋惜等情感语言代替学生见惯不惊的分数标记, 那么必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何写好作业评语呢?笔者就教学中的一些体验谈一谈看法。

1. 作业评语要有“针对性”

评价语言要富有针对性, 在评价时要因材施教不使用一致的标准:对于成绩向来好的学生, 这次作业成绩可能是“A”, 老师评价可以是“良好”;对于平时成绩较差的学生, 这次作业成绩是“B”, 老师也应给予“好”的评价。这样优秀学生会更努力去取得更好的成绩, 差生也会从成功体验中受到激励。评价还应体现期望差异, 如某个学生对待这次作业的期待是“C”, 而取得A的成绩, 教师的评价应为“我很惊喜”“太棒了”为好;如果某生的期待是A, 而成绩为C, 教师的评价应是“依我看来, 你可以做得更好”为宜。

作业的评语要有针对性, 还要求评语言之具体, 说之准确, 做到一语中的, 方令学生受益。特别是在作文批改和评语中, 应指出文章写没写出真情实感, 哪方面观察得仔细, 体验得深入, 哪些材料选择得既有趣, 又有意义, 哪部分思路开阔, 想象丰富, 从而引导学生懂得什么是值得写的, 什么是不可以写的等。

例如一位学生的习作中描写一个略胖的同学下课后冲进食堂的情景, 我给他写了评语:“跑、挥、冲、涨、喘等一系列动词把同学急切的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 比喻、拟人的运用使文章增色不少, 要是能把自己当时的感受、想法写下来, 不失为一篇佳作了, 想一想加以补充, 好吗?”学生看了这样热情洋溢的评价, 恰到好处的点拨, 口服心服, 产生同感并积极修改。

2. 作业评语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评价就是在指出作业的缺点时, 不直接点破, 而是通过启发性的问题, 让学生自己去认识、纠正, 借以达到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修改学生作业时, 用上“如果……是不是好些?”“这里为什么改了才好呢?”“你一定会想出来。”这些启发性的评价语气婉转, 既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又通过启发思考, 使学生容易改正错误。

3. 作业评语要有鼓励性

有人说:“教师的语言如钥匙, 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 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 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的鼓励性评语就是刺激学生的诱因。学生有不同的性格, 有不同的需要, 那么激励的方法也不同。教师针对不同的学生及其作业, 在不同场合所作的评语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优等生更上一层楼, 使中等生改正缺点、发扬优点, 使暂时落后的学生克服畏惧心理, 树立信心。每个人得到了别人的关心、爱护, 也会将内化了的关心、爱护施予他人。这种爱与被爱的精神境界, 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向上。

(1) 赞扬的语言, 扬起学生自信的风帆

对优等生的作业表扬中要有指正, 教师可通过评语向他们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你的理解很有创意, 如果表述的条理再清晰些, 就更好了。”对中等生的作业要慎重评价, 在评语中要多督促。例如:“搬开你前进的绊脚石──粗心, 奋勇前进!”对于学困生的作业要多激励, 温和地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 也要指出他的优点以资鼓励。例如:“我相信你今后的作业会做得更好!”“你很聪明, 如果字再写得好一点, 那就更好了!”再如, 对于一个平时不爱读书, 写作文时偶尔用了一个好词的学困生, 我的批语是:“这一个词语用得十分恰当, 使你的作文增色不少, 希望你能够多读课外书, 积累并掌握更多的美妙词语, 相信你今后一定能写出更好的作文来!”教师写评语时, 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 使学生 (特别是后进生) 能在评语中找到一份信赖、一份激励, 从而产生一种愉悦的心理体验。在此基础上, 含蓄地指出其不足和努力的方向, 让学生在希望和勉励中认识到自己。

(2) 人称的转变, 激发学生的进取心

用亲切的第二人称去代替冷冰冰的指责,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娓娓叙谈去代替严厉的训斥, 这些语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驱动力。

在我的班上, 有一个新转来的男同学, 他上课能认真听讲, 积极回答老师提问, 但就是字写得太难看, 并且不爱交作业。有一次我在他补交的作文本上写道:“你的作文写得很好, 选材和立意都很新, 但由于书写不够工整, 影响了你的作文质量, 老师很遗憾, 不能给你高分。希望下一篇作文老师能看到你的进步!”两周后的第二次作文, 他不但交了, 还尽其所能地书写工整了许多, 我则不失时机地写下了鼓励的话, 并不忘在旁边画上一个笑娃娃……一段时间以后, 该学生在书写和交作业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变。

4. 作业评语形式要丰富多彩

作业评语不仅仅是对作业本身进行评价, 也可以包括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它的语言形式更是丰富多彩, 千变万化。批改符号则是教师用来批改作业的重要方式, 是教师将信息传达给学生的一条重要途径, 就其形式而言, 可作如下分类:

(1) 符号型

最常见的符号是“√”和“×”, 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但通常不带有任何情感, 适用于一些机械性的作业。如抄写生字、根据课文内容填空、判断、选择。但是对于造句、写话等, “×”则显得多少有些“残酷”。近几年来,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 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的树立使“×”正悄悄地从语文作业中减少, 甚至消失, 取而代之的是圈、点、线等符号, 其优点是能明确地指出作业中的错误或不当, 并能避免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伤害。

(2) 漫画型

即用一幅富有表情的人脸漫画来代替评语。常用的有笑娃娃、生气娃娃和哭娃娃三种, 均是用简笔画来完成。其优点是直观形象、生动幽默, 能够准确地把教师的情绪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明确地感知老师对自己的态度。需要注意的一点是, 这一方法使用量不宜大, 使用面不宜宽, 每次仅对班上个别进步快和退步快的学生使用。另外, 因为娃娃的表情比较夸张, 学生很容易理解, 并能在师生之间产生一种“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的效果。

(3) 简洁文字型

即对学生作业用简单的文字进行高度概括的一种作业批改方式, 常用的批语有:优、良、中、差等词语。其优点是简洁、概括, 对班级的作业进行排列分层, 让学生能明确知道老师对自己作业完成情况的满意程度, 适用摘抄、写字、预习检测等作业的评定。

(4) 详细文字型

即教师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出, 指出不足, 肯定优点, 鼓励其前进。这一批改方式更多用于日记、作文、小练笔等, 不足是批改费时颇多, 工作量大, 只宜有选择地使用。

当然, 以上几种作业批改类型, 均须配合使用, 做到花样多变, 层出不穷, 不时地给学生一个惊喜。相信教师在作业批改中经常肯定和鼓励学生, 学生把作业本带回去让爸妈看, 他们的欣喜之情是不言而喻的, 一家人都会沉浸在快乐和幸福之中, 第二天他们来学习, 肯定会更有劲头, 完成更出色。

(三) 教师面批作业

1. 随堂面批作业

为了充分提高45分钟课堂教学效率, 可采用课堂面批的形式。通常我在上完新课之后, 利用每堂课的后5分钟进行课堂小检查, 题目要少而精, 多则5题, 少则3题。学生一边做, 教师一边进行巡视与批改, 其中不能独立完成的学生可以举手要求老师给予适当帮助。在面批的过程中, 教师对练习中的错误及时进行当面指正, 使学生加深了印象, 确保了课后作业的顺利完成。为了使面批工作尽量在课堂上完成, 所以布置的练习要控制好时间, 这样既可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也可以使一堂课的节奏变得充实与紧张, 所谓有压力, 才有动力, 学生的学习, 离不开动力, 更离不开必要的压力。一般情况下, 有少部分学生不能及时完成作业, 对于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可安排语文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一对一”帮助, 这样加强了团队合作精神, 又有利于培养班级的集体主义精神。课堂面批的优点就是学生对作业中的错误印象比较深刻, 反馈比较及时。

例如903班的张某, 语文基础和记忆方面的知识点掌握的不错, 可理解分析能力欠缺些, 有一堂复习课中她做到这样一道题:

根据下面消息内容, 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 (不超过15字)

本报北京l2823日电 (记者刘毅) 12月23日8时54分, 我国自主研制的第三颗业务静止气象卫星一风云二号E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升空。按照预定的飞控程序, 风云二号E星将于约7天后定位于东经123.5。赤道上空。卫星定点后, 中国气象局将对风云二号E星进行在轨测试。随后, E星将进入轨道存储备份模式, 根据需要接替已超出设计寿命的风云二号c星, 这对于确保我国静止气象卫星观测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具有重要意义。

她概括为“我国自主研制的卫星成功发射升空。”

从答案可以看出, 她知道概括新闻的方法之一“摘引导语法”, 但由于导语是一个复杂的长句, 她没有把握住句子的主干, 所以我就面对面指导, 告诉她提取主干的方法和一句话新闻的对象要明确, 而她的主语“卫星”指向不明, 应该是以“风云二号E星”为主语。她仔细地听着, 以后碰到这方面的题目, 都没出过错。

像这样成功的例子还有很多, 使我从中体会到课堂面批的诸多好处。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堂面批, 及时了解本堂语文课学生掌握新知识的实际情况, 充分体现了二期课改的理念: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也有助于调整今后的教学进度、精心设计教案, 使学生真正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

2. 课后面批作业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培养浓厚的学习语文的氛围, 所以我还经常采用课后面批。每次上完语文课, 我马上布置当天的回家作业, 我告诉学生, 谁能在学校里完成语文作业, 就可以拿着作业本到办公室进行当面批改。那些爱好语文的学生总是优先完成语文作业, 然后兴冲冲拿来让我批改。当他们完成的比较好、得到肯定时, 脸上洋溢的是骄傲与满足;即使有错误, 在我耐心指导, 分析错因后, 他们会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同时体会到了老师对他的重视和关爱, 提高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还有一类面批的学生是学习上需要关照的“学困生”, 面批是转变学困生的好办法。因为通过面批, 教师能了解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 能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 让学生明白在他的作业中, 哪些是成功的, 需要提倡的;哪些是容易出现错误的, 需要改进的。我还注意对学生作业中的不良习惯进行纠正, 如作业中的粗心大意、字迹潦草等,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而且课后面批最大的优点就是时间更充足, 接触更深入。

例如我班的李某同学, 刚入学时, 语文成绩比较差, 在一段时期的课后面批中, 我加强了与他的交流, 充分调动了他学习语文的兴趣。一次, 做完了《语文天天伴我学》中第21课练习后, 他一脸兴奋地来办公室找我批改。批改中, 我发现他课内的知识掌握得非常好, 无论是文学常识还是字词解释和句子翻译正确率很高, 可是常用虚词在课内语句和课外与段中的句子进行比较时, 就显得不自信了。

我先用红笔圈出每个句子中的“之”, 让他讲讲这个词有哪些用法和意思, 讲不完整的我再帮他补充。尤其是作为助词, 它可以作为“提宾的标志”, 可以“用在主谓语之间, 取消独立性”, 可以作为“音节助词, 辅助音节”。除此之外还帮他找了课文之中的例子进行讲解, 让他在纠错本上记下来。经过细致而耐心地讲述, 对于这么难的虚词, 他马上就掌握了要领, 并自己订正了在第一次作业时出现的类似错误。我表扬了他作业中出现的亮点, 使他信心倍增, 这个语文基础原本比较差的学生, 现在他的语文成绩是五门主课中最棒的, 在班里处于中等水平, 他还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向教师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我在课后面批的过程中, 与学生的关系更亲近了, 有时他们愿意把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与我一起商量, 愿意把学习获得的成功与我一起分享, 深切体会到了自己在他们心目中的重要地位, 感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真正价值。

面批进行一段时间之后, 我发现大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也喜欢与我进行学习上的各种交流, 师生间的默契在潜移默化中形成, 对今后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打下了扎实基础。通过面批使我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更加深入,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 情感因素是人们接受信息渠道的“阀门”, 在缺乏必需的丰富激情的情况下, 理智处于一个昏睡状态, 不可能进行正常的工作, 甚至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 笔者采用了作业面批的形式, 激励学生丰富而热烈的情感, 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亲密无间, 在良好师生关系奠定的基础上, 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能。

(四) 教师二次批改

笔者发现, 对于许多学困生来说, 他们对作业很不认真, 对教师的批改他们仅限于看一看得了“优”还是“良”, 而没有去关注做的作业错在哪, 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即便上课时教师分析了错题, 给出了正确方法, 也没有及时改正或者没有全部改正。究其原因, 或者是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或者是对错误不够重视, 或者是订正有困难。本学期笔者在作业批改上进行尝试。初步想法是:对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二次批改。第一次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做错的题目只批不改正, 错误只划线不打叉, 做错的学生拿作业回去改正后, 再送上给教师做第二次批改。对改得正确的教师还要给“优”或“好”。由于学生确知教师要进行第二次批改, 为了避免第二次批改仍不过关, 所以“逼得”上课时专心听分析, 记笔记。这样做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学生上课专心听了, 错题及时改正了, 成绩自然而然就上去了。

以903班孙某为例:在第二单元测验中, 先以小组批改的形式完成批对错 (此过程中强调只批不改) , 试卷发下去后, 让学生先用红色的笔订正在试卷上。其中有一题为:

下列句子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次大会的任务是制定宪法;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通过政府工作报告;选择新的国家领导人等。

B.你忘了鲁迅说的:“辱骂和恐吓决不是战斗”的名言了吗?

C.老师鼓励我说:“你要学习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全心全意地为人民工作。”

D.最好的神话具有“永远的魅力”。 (马克思)

他选的是A

笔者先对试卷进行全班讲评, 让学生自己比较订正的答案与正确答案之间的差距, 再进行第二次订正 (订正在纠错本上) , 并分析错误原因, 优秀学生还可联想类似易错题。然后教师再收交《纠错本》, 进行批改, 对于个别仍有错误的学生, 再次进行面批、订正。孙某的《纠错本》上交后, 答案还是A。我就叫他进办公室, 才发觉他对“分号表示分句间的并列, 在分句间没有逗号的情况下不用分号”这一规则并没有完全掌握。讲解后, 他立刻就明白了错误所在, 用红笔写上了这一规则, 后来还认真地去搜索分号其它的使用规则, 都写在此错题的下面。

笔者这样做的想法是:其一, 过去一个知识点我们的学生通过课堂、练习、作业、单元测评、期中测评、期末测评进行学习, 还有平时大量的练习册、试卷去巩固, 同一个知识点要练习十几次以上, 而我们要减负的话就应该进行有效学习。所以有效的作业是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重要途径, 是少犯或不犯重复性的错误最重要的方法;再者, 课程改革要求我们重视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而非结果。学生通过教师更正、同伴互助, 不断地反馈矫正再取得正解, 体现了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过程。

对实施这样的批改方法, 一定要注意两点:一是教师要求学生主动改错, 有可能出现学困生太懒不愿动笔去改正。那么批改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 给予必要的帮助;第二是教师要认真负责, 因为这样二次批改, 教师的工作量加大了, 要求也提高了。一次作业对于部分学困生, 教师可能要经过多次批改才能达到目的。

二、效果与反思

教与学的优化在于调节, 没有调节就没有优化, 而作业批改就是达到优化的媒介。

比较课题实践前后作业评改方式有以下变化:1.变教师一人批改为根据作业的不同, 由同学批改、教师精批细改、教师面批、二次批改;2.变单一的对错判断为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更有效评价;3.变单一的卷面批改为卷面批改与面批相结合;4.变批改、讲评为批改、讲评、校正、资料收集整理、二次批改。

这四方面的转变, 给教育教学带来了明显的增效:

1.增加了教师钻研教材与研究教学策略的时间。课题实践前, 作业评改由教师一人完成。而常规作业有听写、预习、作业本、作文。一般情况一天有其中的两种, 以两个教学班90人为例, 每本作业平均批改时间1分钟, 一共180分钟, 几乎无法达到精批细改的要求, 更没有时间面批以及二次批改。

2.增强了作业评改的价值。之前学生对发下的作业本基本上看看对错便塞进抽屉, 有些教师要求订正, 学生也就在其他同学那里问个答案。这是因为出错本身就表明作业可能存在困难, 只告诉学生对错, 而没有方向的指引, 他们仍然是无法做出正确解答的。在教学活动中, 具有针对性、启发性、鼓励性的作业评语, 往往能帮助教师给学生的学习以方法的指引, 给学生以情感的鼓励, 帮助教师更容易地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有助于使学生学会自我教育, 深化对生活和人生的思考。“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这是唐代诗人李绅《悯农》诗中的一句, 大意是说:春天种下一粒粟籽, 秋天就能收获万颗果实。而这些写在作业边上貌似随意的文字有时就像撒播粟种一样, 哪怕是一颗普通的种子, 或许也能萌发出奇迹来。

3.增强了教学的针对性。同样的错误, 产生的原因是不一样。如果不做精批细改, 不对原因进行归类, 作业的讲评很可能就是报了一个答案, 或者有讲解但缺少针对性, 没有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没有突破难点, 以致作业低效。教师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批改反思, 获取教学的反馈信息, 在教学效益与教学目的对比中做出评估, 对刚刚进行过的教学活动进行反思, 从而调节下一步教学计划, 改进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质量。精批细改后, 学生通过把教师对自己作业的评估分析, 来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 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能取得最佳的学习效率。如果说精批细改解决的是教学内容的针对性, 那么面批解决的就是教学个体的针对性。课堂教学面向的是群体, 不可能解决每个学生的问题。同时面批也加强了师生的联系, 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 良好的情感也有利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

4.完整学习的全过程, 提升学习能力。我们提倡向教学的全程要质量, 而教师们会经常感叹学生做过一遍又一遍照错。为什么呢?因为作业从批改到讲评的主角都是教师, 教师一遍一遍把题讲得越来越明白, 但学生只是如风过耳听了一遍又一遍, 缺少自我反思与积累, 怎么可能提高呢?校正资料收集整理、二次批改, 能督促、培养学生自我反思与总结的能力, 提升学习的效果。

实践中也有一些困惑:

1.学困生的作业处理。这许是大多数教师的困惑吧。这部分同学的作业怎么处理, 要有度的把握。

2.面批的时间与地点。办公室是教师, 特别是文科教师能和学生面批作业的场所, 但是怎样才能既有效果, 又不打扰其他同事呢?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这种精神需求在学生的心里是特别强烈的, 所以我们的作业应成为学生成长的经历, 每一次作业都成为学生成长的生长点, 学生在生成问题、解决问题, 又不断生成新问题、解决新问题中成长。教师应努力创造一个能让学生主动学习的环境, 促进学生乐于参与、自主探求。因此, 教师应在愉悦合理的作业情境中, 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从而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学习能力, 让作业不再成为强加给学生的负担, 而是一种学生成长的需要、人生的需要与学习的需要。

摘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一环, 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活动巩固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逐步形成创造才能的必要途径;也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教学效果、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准确把握教学指向、取得最佳教学效率的一种有力手段。教师批改是课堂教学的延续, 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它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无声的“对话”。通过这种“对话”, 教师可以从中得到教与学的信息反馈, 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内容掌握的程度, 学生可以从作业检测中了解对所学内容掌握的程度。因此如何有效地批改作业, 从学生的作业中获得有用的信息, 让我们教师在“反馈”中得以“矫正”自己的教学问题, 如何让学生的积累过程保质保量, 这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作业,批改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王自元, 刘蕨.《作文综合批改法》.《临沂师专学报》.1997年2月.

[3].张爱萍.《重视发挥作业批语的作用》.《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年第六期.

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 第2篇

作文,在语文教学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因此历来备受师生重视。学生怕写作文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有些人一碰到写作文就唉声叹气,甚至垂头丧气。学生这样硬着头皮写出来的文章难免在语言、结构、思想、甚至书写等方面存在不足,教师为之批改起来也并非易事。作文批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批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起学生的写作热情,启迪学生的主体意识,对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十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觉得:要提升学生的作文能力,优化作文批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有下面关于作文批改的点滴体会,与同行们一起交流。

一、作文批改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

在作文教学中,作文批改是教师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的一种重要的手段。传统的作文批改方法是全批全改、精批细改。如对待一篇写得平平淡淡的文章,某一句写得好,某一词用的准确,可在其下面画上醒目的红圈,并写上一个“好”字,外加一个“!”号。此外,对写得好或写不好的句子应作出眉批,最后结合全文写出总批。这种批改方法不但耗费教师较多的精力,而且不一定能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不是挑剔,要多鼓励,多指出优点。”作文批改除了改正学生作文中的错误外,更重要的是通过作文批改,调动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不怕写作文,会写作文。在作文批改的过程中,有时在学生的习作上批一句“有进步”、“有创意”、“写得不错”或仅仅一个“好”字,学生接到后往往会为之一振,甚至喜气洋洋,从而激发了写作兴趣,萌发写作的欲望,如果老师能详细、具体批改,找出作文中写得好的在哪里,怎么有创意,学生就会很有兴致地研究老师批改过的地方,也会研究自己的“杰作”,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一篇学生作文,即使有一些缺点,但毕竟是学生的一番心血所在,只要是学生认真写出来的,里面总有可以肯定的地方。如有的作文内容无新意,但语句还通顺,有的作文语言一平谈,甚至有病句存在,但内容真实,感受真切等。这些都是“闪光点”,都是老师要着眼寻找的地点,批改有表扬、鼓励性的评语,将给学生带来极大的鼓励。

对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教师在批改时更要认真,切忌简单从事,使用“杀伤性”批语。如有的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看到文题不恰当或开头不马上点题,就挥笔写上“乱写,不合要求”;有的教师常用“为什么不按老师的要求来写?”、“层次混乱”、“内容空洞”、“没有中心”等,把批语变为批评的语句,使学生不仅不明白写错的地方,而且使学生的心“凉”了下来,产生“害怕”心理,要写作文头就“痛”,学生的作文能力无从提高,老师批改作文的辛勤劳动要为伤害学生“写作兴趣”的凶器。这样就收不到批改的效果。

那么如何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呢?当然要多写多练。然而学生写得多了,老师要是每一篇都精批细改,必然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甚至影响教师钻研教材,学生也达不到训练的目的。于是我将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写完的作文(已互批互改)收上来,浏览一遍,写上简单的评语,把重点放在评讲上。如有位学生在《中秋之夜》中写到:“中秋之夜,我们一家坐在院子里赏月,月亮宛如一个碧玉雕成的大玉盘,月光如水,把院子里的一花一草照得清清楚楚,夜幕上的星星眨着大眼睛,仿佛在与月亮媲美„„”既然“月光如水”,星星怎么可能“眨着大眼睛”呢?这显然是学生凭主观臆想的。虽然这位学生文句优美,但是其内容不真实。于是我只是划出作文中应该改的地方,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自己修改。

二、作文批改要有针对性,要因人施批,同时要详略得当

老师在考试、竞赛、检查等工作中,对作文的评定坚持同一标准是正确的,也是公认的。这样才能公平、公正。但在平时的练习中,因为学生的写作水平参差不齐,如果用单纯的一个固定的标准去评估、批改学生的作文,肯定会打击一大部队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我认为作文批改应该有所侧重,因人而导,因人施批,对不同写作水平的学生作文提出不同的要求,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唤醒学生的写作热情。如,对于写作能力较差的学生作文,应侧重语白的表达,先过好语言关,再逐步提高。对于写作水平较高的学生的作文,批改时应侧重于情感的抒发、写作的方法、修辞的使用、立意深刻等。作文批语只有这样有所侧重,因人而异,针对性强,才能更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三、作文批改要有启发性,要“授人以渔”

俗话就:“授人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终生受用无穷”。作文批改正是要“授人以渔”,通过老师的批改、指导、启发学生的思维,挖掘出学生的写作潜能,让学生了解自己写的作文哪些为什么不合理,哪些为什么错,如何改正等等,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如病句、错别字的批改,最好老师不要单纯地一一改正,而应指出错在哪里,再让学生自己改正,加深了学生的印象,以后就不再出错,写作上的修改也如此。

如小红同学在写题为《美丽的校园》时,其中有这样的描写:天下着牛毛小雨,校园里几棵高耸的木棉树,满树的绿叶衬托着朵朵红花,更显得雄伟„„。我则在她的作文后面写上这样的批语:“小红同学,你的记叙条理清楚,语句优美„„但文中写到满树绿叶衬托着朵朵红花似乎自然规律,才是好文章”。这样的批语,肯定了小红同学的作文好的地方,也指出其不足的地方,留给她有思考的余地,让她倍受启发。

启发性的批语要中肯、诚恳、亲切,让学生乐意接受,愿意思考,达到修改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作文批改要多管齐下,及时注重评讲

注重评讲,就是尽可能多地增加评讲的次数,同时在评讲中多花些心思。有些老师评讲时只针对全班总体情况讲个大概,其实这正是造成作文教学效率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注重评讲,学生才会尽可能多地认识到自己作文的优点与缺点,才能及时地“扬长补短”;只有注重评讲,在评讲中多表扬和鼓励学生,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之后,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使他们迸发出更大的写作热情。我的做法主要有:

1.多用鼓励口吻,消除写作恐惧感。在评讲课上,教师应以鼓励的方式、口吻、心态去激发学生对写作的热爱。学生写作能力差,不仅仅是他们的语文基本功差,关键是他们对写作没兴趣,他们怕写作文,遇到作文便头疼,无论教师的批改多么细致,学生要是不想听,那就等于零。于是我提出一套方案。分别挑出优秀生和后进生代表的范文,在班上朗读,然后一鼓励的口吻鼓励学生,唤起他们的热忱,让他们找出文章中使用优美的词语、描写生动准确的语句,若找不出就看文章的立意或结构,总之要在他们的文章中找出可以表扬的东西来,让学生对自己有信心,对作文也就没有恐惧感了,从中也使他们知道怎样才能使自己的文章生动,用什么样的语言,能使文章生动,调动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2.群策群力,分批评讲。采取这种做法,教师应事先把全体学生写作中表现出来的毛病进行分类整理,然后分批评讲。教师将这些片段交给全班讨论,引导学生从哪些方面去评品一篇文章,如第一类文章逻辑思维有错误,第二类前后不呼应,第三类语言啰嗦、不简洁,第四类词不达意等等,然后找一些写作能力强的同学发言,大家评过之后,教师再进行补充。这种方

2法的优点是: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用大家的智慧共同找出大家存在的问题,并很好地给其他同学以借鉴,且直观、及时,让大家以教师的角色参与到作文鉴赏行列,可以提高学生的文章鉴赏水平,同时又能警戒自己在写作中不要犯这些错误。

3.巧用“面批”,“冷热”结合。一个班级里面,总有一些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同学,他们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及同学的羡慕,久而久之难免会骄傲自满,笔端轻狂。对于这类学生,教师应及时使其清醒、冷静,这便是所谓的“冷”。如以为学生在《小议“社会现象”》中写道:“当今社会物欲横流,特权阶层鱼肉百姓,正如杜甫所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篇文章辞锋犀利,语言过于偏激,思想也片面,必须给予严肃的批评。为此我利用课前几分钟找来该同学,告诉他:“你这篇文章立意有误,不要陷入政治思想的盲区,我们看事物要一分为二来看,小片的乌云难道能永远遮住太阳的万丈光芒?不能以偏概全啊!”在下次作文交上来时,这位学生重写了一篇观点正确的文章,并在后面附了一张小纸条:“老师,您的批评让我的头脑恢复了清醒,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您的教导使我真正懂得‘文章之道,立意是本’的道理,这使我受益匪浅。”我很高兴看到这个思想不成熟的孩子慢慢地走向成熟,他获得了作文和人格上的双重发展。当然,指出一篇好文章中的不足的地方也是一种“冷”,只有在这个“冷”的过程中才能够锤炼出更华丽的文章。而对于写作水平较低的学生,则应该“冷则热之”、这类学生由于基础差,早已失去了写作的信心,因此应该对他们加以适当的鼓励。我经常利用课后的一点时间,对某一学生进行“面批”,从很小的角度挖掘其“闪光点”,如某一句写得好,某个标点用得准确,给予表扬,绝不吝啬,让他们获得成功的喜悦后再提出应该改进的地方,最后鼓励他们。这样能在亲和融洽的气氛中使学生感受到老师暖暖的关怀,更愿意接受老师的指正,从而对写作有了更大的兴趣。

学生经过构思,动手写完作文上缴,往往总在等待着老师将评价结果反馈,老师应抓住这点心理,尽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将作文的批改结果反馈给学生,使学生的写作热情得以持续,对自己的“杰作”能及时总结,从而提高写作的能力,如果学生上缴的作文迟迟末归,学生自己淡忘写作的印象,老师再好的批改、讲评的效果都无法达到预期的目的。因此,作文的及时批改十分重要。

五、开展分类互评,事半功倍

当学生的写作兴趣被调动起来以后,写作的技能要求要进一步提高,鼓励和激活只是手段,作品评价效果的提升才是目的。因此,使用适时恰当的批改评价方法,能使学生在不挫伤积极性的情况下,愉快地接受写作能力的提升训练。按照新课标“„„交成切磋交流的习惯,乐于相互展示和评价写作成果”的要求,我尝试有目的地将学生的作文按题材类型分组,然后组织同类内容的作者开展交流活动,让他们切磋互评。实战证明此法减轻老师的评判压力,又使学生在作品交流评价中,亲切了解自己作品的优劣,有利于取长补短,切实可行,效果显著。

组织学生进行作文的互改,是一种很有意义的方法。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很显然一举两得嘛。一方面能让老师从倚叠如山的作文堆中解放出来,作文批改的周期也大大地缩短,起到及时反馈的作用,也让老师有时间钻研教材教法。另一方面,它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激发他们的兴趣,调动他们的内驱力和积极性,也培养他们思维的活跃性。同时,学生在批改别人作文的时候能够吸收他人的长处,比尔的短处也可成为其前车之鉴。再者,学生用自己的腔调为同学批改,可能更容易被理解接受。以上这种做法实行之前,教师要先讲解详细要求,明确修改步骤:

①错别字、用错的标点符号,病句的修改,语句的增删,以改为主,适当眉批精彩语句、3修辞下圈线标出。

②文章标题的衔接与段落之间的连贯性、思想内容、写作技巧的运用,阅卷的感受等以眉批为主,适当修改提示。

③批改者写出修改总评,打出评分建议分。一般来说,本文侧重点是否落实,主旨是否正确、立意是否新颖、取材是否典型、切题是否紧密、详略是否得当,结构是否完整巧妙,过度是否自然、语言修辞是否准确生动、形象有趣等。以下是一些作文互批互改的设想与尝试。

1.一对一式。即每人负责批改一本。要求批改者认真对作文中出现的毛病——纠正,大至篇章结构,小到词句标点进行全面诊治。批改者细心修改,被改者虚心求教,这对双方都有益。

2.一对多式。即教师挑选写作水平较高、鉴赏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批改,这种批改形式相对准确、到位,教师也能够放心。

3.多对一式。全班分为若干个小组,可以四人一组,每个小组负责批改一篇作文。相互传阅,对不同意见进行讨论、争辩,最后统一意见,哪些地方值得肯定,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并且应该怎样修改。这个过程能使学生在质疑问难中学会用自己独特的视角观察和思考;在争论答辩中发展批判性、创造性思维。

通过以上几种批改后,再交由老师批审,而教师在批审时,除对有明显不当的批改加以纠正外,都应予以充分的肯定,以保护学生的积极性。

六、个别开展面批,做好培优转差

教师在批改作文时,只能依据学生上缴的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写作的初衷,构思的过程等无法了解,因而老师对作文的批改无法批到该学生的心坎中去。

在十多年的教学实践中,针对写作能力较高和写作水平差的个别学生,我采取较流面批的方法,尊重学生的写作思想,再给予评价、点拨、指导,收到较好的批改效果,也大大鼓励了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另外,作文批改还可以通过详略结合、树立榜样,以点带面等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总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特别是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放开思想,大胆尝试。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勤于实践,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使作文教学充满活力和乐趣,才能提升学生作文能力。要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要从头抓起,持之以恒,一抓到底,形成制度。

小议初中作文的批改 第3篇

一、改进批改方法,使教师的批改真正达到指导学生写作的目的

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批改作文不是雕虫小技。其实就是修改思想,要它想的更正确、更完美。”其实,作文批改是一种心灵的沟通、交流,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的碰撞,更是一种批改中逐步地养成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甚至悟出作文写作的办法。我们要求学生的作文,既文通字顺,又要有健康的思想感情。在批改作文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对症下药,因人而异。因此,教师需要克服自身的疲倦情绪,在工作时以高度的热情来提高作文批改的质量。

1.普遍改和重点改相结合。对于新生的作文要全批全改几次,以便掌握学生的作文水平。情况熟悉后,就可分组轮流批改,即每次改一半或三分之二,或抽出好的和差的重点改。根据批改的情况及时讲评,指出缺点和共性的问题,教给学生批改的方法,让他们对其余的作品自己修改,互相检查,在自行批阅中提高写作水平。

2.书面批改和当面批改相结合。一般作文可以采用书面批改的方法。对优秀习作,要当面指出其优点和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让其进一步充实提高;对差的作文,更应当面批改,指出问题,分析原因,并作具体指导,充分信任和鼓励学生,不断激发其写作兴趣。

3.书面批改要坚持“多批少改、精批略改”的原则。批要批在点子上,而且每次要有侧重点,不要全面开花,到处下笔。对于错别字及病句,教师要画出符号,让学生自己改正,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引导学生将日常写作中容易出现的错字、错句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更正,形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4.适时赞扬学生,在肯定评价中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教师的表扬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在作文的批改讲评中,要善于鼓励和表扬,使学生对自己的成绩感到满意,乐于接受老师的指导,以此提高作文的兴趣。批阅作文时,教师要常用些鼓励性、启发性的评语,对学生作文中的缺点尽可能说得委婉些,如“内容空洞”可改为:“如果写得再细致、具体些,内容会更加充实”这样的评语,使学生明确自己的不足在何处。

二、教师的批改和学生的批改相结合

让学生参与到互相批改作文中,可以达到互相促进、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也可以使学生掌握批改的方法,培养批改作文的能力,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

第一步,引导学生,帮助其认识到互助批改的重要性和作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来,激发学生批改的欲望,提高其批改的兴趣,进行积极向上良好氛围的营造。

第二步,自改。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声朗读自己的作文,在朗读过程中发现漏字和语句不通的情况,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找到修改的方向和重点,要求学生自己动手解决相关的问题,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修改习惯。

第三步,互改。教师可以让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进行作文的朗读和修改。这样对于不但可以帮助对方发现存在的问题,还能够借鉴同学的长处。

第四步,分小组的批改作文。一般四个人组成一个学习小组,在分组时根据学生的水平高低来进行搭配,每组中可以安排一个写作水平比较高的学生来担任组长,就文章的中心、选材详略、疑难问题组织学生在组内咨询、磋商,如不能解决再请教师解答。教师作为主导,来回于各组,与学生同行,打成一片,融于一体。

第五步,在定稿后,让学生小组之间进行交换和修改,然后批注评语,并写上批阅者的名字,进行阅读的总评,进行作文得失的总结。并根据修改的意见,鼓励学生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来进行创作,不断的提高自身的写作水平。

第六步,教师对学生互批过的作文进行“审查”,改正批错的内容,分别给作者和批改者打上分数,评定成绩。

第七步,写“阅后反思”,提高认识。要求学生根据批改后的认识及老师的指点各自检查自己的作文。把一些体会、打算,想跟老师说的话或不易改的地方,写到“阅后反思”中去,进一步认识自己文章的优缺点,和老师交流如何去写作文。

总之,作文教学是一门艺术,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教师加强指导,改进批改方法,通过讲评来激励学生,鼓励学生,才能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初中作文批改的新尝试 第4篇

一、学生互相批改作文的优越性

1. 让学生更加重视写作。

从某种意义上说, 传统批改作文的方法养成了学生的惰性:反正作文只同教师一人见面, 写得好坏都是那么回事。作文发下来, 看看分数就了事。至于写成什么样子算好, 写成什么样子算差, 心中没数。而学生互相批改时, 作文要同多人见面, 而且还要被同学们分析评论, 这就让学生有了竞争意识, 使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写作。

2. 深化了学生对写作要求的理解, 提高了思维能力。

把批改标准交给学生, 等于教给学生欣赏文章的方法。批改和评析别人的文章, 实际上是对本次作文的写作要求进行了一次再认识, 深化了理解, 提高了思维能力。

3. 督促学生勤于动脑动手, 巩固了批改成果。

互改互评要比传统评讲课上学生只管听的效果好得多。另外, 写评析文章是从理论高度对批改成果进行全面认识和总结的过程, 能使批改成果得到巩固和延伸。

二、互改作文应注意的原则

1. 主题性原则。

学生是受教育者, 但绝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机器。每个学生作为个体存在, 只能用自己的器官去感知、去观察、去思考, 这是谁也不能代替的, 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作为教师, 其作用在于组织、点拨、引导, 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才能真正让学生学到知识。

2. 合作性原则。

社会上的各种发明创造、各项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合作, 在经济一体化与专业分工日趋精细的大背景下, 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已经成为人们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合作意识与合作能力是在学习中培养的。这种类型的作文评改课, 给学生提供了一个相互交流、共同切磋的机会, 创设了一个探索和讨论问题的环境, 让他们在学习中学会合作。

3. 全面性原则。

教育要以人为本,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包括每一位学生在内的全班所有学生都是教师应该关注的对象。互改作文可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写作、批改、讨论、发言的机会, 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4. 鼓励性原则。

成长需要鼓励, 教师拿起表扬的武器, 就能减少学生失败后的灰心, 增加学生成功后的信心。评改作文时, 要多表扬学生的优点, 多肯定其成功之处, 和学生一起讨论改正的方法。对每篇作文, 都要让同学们找到一个亮点, 大到整篇文章, 小到一个段落、一个句子, 甚至一个词语。把这个亮点指给小作者, 他就会拥有成功的喜悦。

5. 互动性原则。

教学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 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没有交往和互动, 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从个人修改到小组评改, 教师要在学生中间和他们交流, 全班共评更是师生激情的大碰撞。师生双方要相互交流, 相互沟通, 相互启发, 相互补充, 体现出教学的“双边活动”。

三、批改的步骤

1. 把批改标准交给学生。

一般来说, 学生的鉴别能力比较差, 什么样的文章好, 好在哪里, 什么样的文章差, 差在何处, 他们都缺乏衡量标准。而批改作文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具备一定的鉴别能力。把批改标准交给学生, 就是交给学生一把衡量文章的尺子。那么, 批改标准是依据什么拟订出来的呢?首先, 以写前指导提出的写作要求为依据, 从文章的立意、选材、谋篇布局等方面拟订出“基本标准”。而后从语言表达、遣词造句、修辞手法等方面拟订出“普通标准”。

2. 指导批改。

学生有了批改标准, 并不等于掌握了批改技巧, 还需要老师给予方法上的指导。一方面要严格规定各种批改符号的写法及书写格式,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的习惯。另一方面, 先纵览全文, 按“基本标准”批改, 从整体上把握全文, 然后按“普通标准”把有关内容标示出来, 撰写眉批, 做好批阅记录。学生批改时, 老师巡回指导, 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订正学生批改中的错误, 帮助学生找到合适的表达方式。个别问题, 个别解决;普遍性问题, 采用讨论或讲解的方法集体解决。

3. 撰写评析文章。

学生用一课时批改完后, 再利用第二课时写评析文章。评析文章以所得分数为依据, 按三个档次来写。八十分以上为优等文章, 六十分到七十分为中等文章, 不及格为下等文章, 对它们的评析也需各有侧重点。优等文章以评析优点为主, 写成欣赏性文章, 兼顾不足;中等文章优点缺点各占一半, 对两方面都客观地分析;下等文章以分析不足为主, 本着鼓励的原则, 也谈一点优点。评析文章的内容只作以上原则性要求, 具体写的时候, 可因人、因文而异。可以分析写作者的思维方法、写作技巧, 也可以谈文章优缺点产生的原因, 更可以提出修改的意见或建议。评析文章的内容要紧密联系文章的实际, 有的放矢, 避免空发议论, 力求使写作者切实得到启发。

评析文章写好后, 再连同作文一起交还写作者本人, 对于不同意见或见解, 双方可以进行直接交流或切磋。

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第5篇

初中语文作业批改的实效性探究

江苏 邳州 ●王 洁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这种教学评价的目的可以通过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来实现。

于是语文教师希望在教学中让学生多做练习,来巩固教学效果。但语文作业不能像理科那样有经典的习题供应,它有很强的主观性、模糊性。标准化试题较少,文字表述题渐多,客观地给教师的检查和批改带来了困难。特别是作文的批改几乎占据了语文教师除课堂之外的全部时间。有的甚至干脆不布置语文作业,即使布置了也不批改。放弃了许多练习的机会。

为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因为它是检查教学效果,发现教学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下面是笔者十几年来在语文教学中作业批改的几点体会。

一、分类批改,促进学生作业的实效性

语文教学活动,布置作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作业布置得合适与否,关系到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学习目标的实现。

1. 客观积累式语文作业的批改

包括课内和课外知识的积累。其中课内知识包括积累课文中的一些雅词,优美语句,相关的文学常识,给自己启发的哲理性句子或名人名言,常规的文言文词句,古诗词名句,写作的知识等。课外知识包括做好课外阅读和摘抄,资料的搜集与整理等。

这些积累性作业的设置能促使学生多读书,学生在完成这些作业时接受了思想文化熏陶并积累了丰厚的文学文化素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自然是益处无穷的。这类作业,教师可以拟出学生应该完成的时间,在作业完成的“质”和“量”上作为优劣的评判的标准,指导学生互批互改,相互交流。并进行抽查。对完成好的给予表扬,完成差的给予指导和鼓励。

2. 主观性语文作业批改

这类作业的设置是在积累式作业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途径。它包括造句、仿句、连词成段、随笔、见闻日记、课外综合性实践等。

对于这一类作业,我重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地指导,给予学生作出适当的提示和帮助。将老师、家长和学生联系起来。老师指导,家长督促,学生交流。将新颖的有创造性的见解作为评判优劣的标准。我放弃整齐划一的标准答案,以科学的、实际的眼光看待学生,更加重视学生的个性感受。针对同一个题目,师生之间允许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解答或不同的评价。

二、关注人文精神,倡导赏识评价,提高作业批改的实效性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那么我们在作业的布置和批改时也要关注人文性,语文教师的人文理念同样也要贯穿在语文作业批改的始终。在作业批改时,切忌一棍子打死,看到和参考答案不一致的回答便恶狠狠地划着鲜红的“×”,并喋喋不休地训斥着那些不争气的学生。这样学生慢慢地在老师的红叉中就失去了学习的信心。所以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自身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关爱与期待中增强自信心。

1. 对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激起学生的自信心

传统的作业批改,往往强调批改者的权威,这样师生关系容易产生不和谐的杂音。批改的人文性其实是对学生人格的尊重,权利的保护。

例如,我在批改试卷时,针对学生的差异性采取不同的批改要求。对优等生相对改得严格一些,促使优生克服骄傲自满情绪,不断完善自我;对中等生相对宽一点,鼓励中等生追求教学目标,有利于形成师生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学困生,相对于中等生再放宽一点,这样有利于学困生克服自卑情绪,树立学习信心,使他们逐步走向成功。甚至也可以采取“数字+鼓励性评语”的方法代替成绩。单调的阿拉伯数字加上情感后,能使那冷冰冰的分数也“多情”起来。这样就切实地将“关爱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到实处。

2. 利用激励性评语,点燃学生的学习的热情

有些教师在批改作业,特别是作文时,拿着红笔,一脸怒气,在学生作业本上狠狠地划着各种符号;或者把做的不好的学生叫来,不是耐心地指导而是劈头盖脸地训斥。常常让学生觉得无地自容。自尊心受到摧残。我们何不换一种方式,俯下身子怀着可贵的尊敬去欣赏学生,去发现学生作业上的优点呢?教师此时要用欣赏的眼光,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亮点,并用极为平凡一句赞语,点燃孩子自信的热情,点亮指引他前进的灯塔。

我按学生的作文写作水平的高低,将学生作文分为优、良、中、下几个等级,对优等作文除做出肯定性的评价外,还要指出作文中的不足,并不断完善。对于中下等生的作文,我努力找出文中的闪光点,哪怕是一个好词,一句形象的描写都要表扬,不要把表扬看成是给学生的多大的赏赐,要把它看做是真诚地赞许。这类学生要尽量做到当面批改。学生从老师的鼓励和赞许中树立写作的信心。

十几年来,我批改学生作业坚持分类批改,以鼓励表扬为主。这种具实效性的批改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当然还有许多的方法,仍要我们语文老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小议语文作文批改方式的革新 第6篇

一、传统作文批改方式弊端重重

长期的应试教育造成作文教学的基本思路形成静止的教学程式: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批改, 整个过程以教师为中心, 学生处于从属地位, 若有似无。作文批改教师一手包办, 学生辩解的机会也被剥夺。于是久而久之, 教师呈现批改倦怠状态, 批改机械化, 评语概念化, 作文批改这项本来充满人性美、生活之趣的审美活动成了枯燥的“批量生产”, 甚至连评语都公式化, 如本文中心明确, 语言流畅……教师的包办使学生逆来顺受, 形成无所谓的态度, 导致作文批改无意义。一学期下来, 有些学生甚至一次也没看过评语, 看一眼分数后, 作文就成了“永远的收藏品”, 作文批改形同虚设。鉴于作文批改方式现状, 改革批改方式已迫在眉睫。

二、作文批改方式革新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 (试验版) 》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不同学生的要求, 并更具社会需求不断调节自我, 更新发展。”

(一) 批改主体:从“单一”向“多元”拓展

传统的作文批改主体是唯一的, 就是老师, 批改无所谓分工, 从改错到评分, 再到评语, 教师亲力亲为, 从不假手于人。于是, 常出现这样的情况:一个班级的学生只适应某一种文体写得出色, 而对其他文体则普遍感到力不从心。调查发现, 这是由于该班语文老师偏好这一文体, 评价标准由老师的主观喜好来定, 这种文体所得分数高, 于是学生都写这一文体, 学生写作思维被固定, 写作空间封闭。这种单一的批改主体无法提高作文批改效率, 需要改变。

《课标》中对于作文批改方式可以归纳为“全程开放, 张扬个性”, 倡导开放而有活力的批改主体。笔者认为学生是写作的主体, 必然也是批改的主体, 不能把学生隔绝在批改程序之外。学生自我批改可以有效培养学生自我批评、自我修改的能力, 能更深刻地认识自己写作中的不足, 及时修改, 获得成功感, 激发写作兴趣。家长参与作文批改能很好地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从情感上对孩子的写作有激励作用, 是德育的重要手段。近几年, 征文或学生刊物的多元化发展, 学生可以发表作品的平台越来越多, 于是教育专家或作家成了批改学生写作的一种隐性主体, 学生可以用投稿方式验证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以, 作文批改的主体不应局限在教师, 应该多元化拓展, 在重视教师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加强家长主体地位的辅助作用, 同时挖掘专家、作家主体性的潜能, 让作文批改主体多元化。

(二) 批改方式:从“包办”到“自主选择”转换

作文批改一直都是语文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 由出题到批改老师一手承包, 学生基本不参与, 即使参与也只是最后的错别字修改, 很少能向教师传递反馈意见, 作文批改呈现形式化、无效化。教师常抱怨作文量多难改, 累死累活地改了, 学生还不看, 三年批改学生作文水平原地踏步, 甚至倒退。学生怨声载道, 教师批改作文太过笼统、模式化, 因而不知如何按老师的意见下笔修改, 很多作文只能不改了之。

如何改善这样的作文批改现状, 笔者认为, 作文由写到批到改, 学生都应该是主体, 由学生选择批改作文的方式, 有针对性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会更有效果。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正处在自主性和个性化思维形成的关键时期, 适当放权给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1.批改作文的用笔颜色、符号, 甚至评语都可以与学生商定决定。笔者在一次作文批改后, 发还作文本时发现一位女生很不高兴, 于是问她哪里不懂, 她表示不喜欢红笔改, 一大片红红的, 看着很不舒服。她的回答启发了我, 学生的喜好已成为学生不爱学作文, 讨厌改作文的因素。于是第二次作文我让学生集体商议改作文的用笔颜色和评语类型, 学生积极商讨后决定女生用粉色, 男生用绿色, 评语不要太概括, 在写作的语言表达、格式等细节处可以多评价, 直接指出错误和不足, 明确修改的具体方式。我接受了学生的提议, 第二次发放作文本时, 学生迫不及待地打开作文本看批改和评语, 有的同学当场就开始修改, 我巡视后发现许多同学修改得十分出色。半年下来, 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特别在语句顺畅、修辞表达和细节描写上有了很大的突破。

写作文是学生学习的一大难点, 许多同学一提写作文就头疼, 都怕写不好。究其原因, 教师批改方式的单一性是关键之一, 学生连参与批改的资格都没有, 怎么对作文产生兴趣呢?因此, 让学生参与作文批改, 成为批改的主体, 激发他们的批改兴趣, 从而获得成就感, 是改善学生厌恶写作的重要手段。

2.作文批改方式可以是独自一人, 教师批改或学生自改, 更多时候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 小组评议引发头脑风暴, 促进批改最优化。一次小作文习作, 笔者本打算收缴批改, 但许多学生不愿上交, 经了解他们认为自己写不好不想交。这时, 我安排在小组内集体批改, 然后选择最好的作品在全班交流。许多同学眼睛亮了, 小组内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边说边改, 相互学习。讨论后修改的作文比原文精彩了许多。一个平时调皮的小男生更是推翻了我上课时的观点。认为《伤仲永》中的“一乡秀才观之”的“观”翻译成“看”太单调了, 改成“欣赏”会更有意境。对此, 我不由得惊叹:“是啊, 多有创意的见解。”从而发现教学中提倡合作学习方式, 在作文批改中也是很实用的, “三人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团队合作比孤军奋战要有效得多。作文批改不是老师或学生的独自行动, 应体现集体的智慧, 创意有时就在讨论中闪现。

(三) 批改过程:从“一劳永逸”向“分层深度”延伸

我们常感叹名著的产生是反复修改、多年积淀的结果, 却忘了作文批改不是一蹴而就的工作, 要经过多次批改, 去粗存精, 精益求精。教师批改作文多是一次性的, 批改后指明错处, 让学生回去修改, 但对修改内容极少再次思考, 有时甚至学生有无修改也不加关注。学生常写作文, 教师忙于改作文, 但收效甚微。要使学生作文水平提高, 教师必须在质上做文章, 分层批改, 多次批改, 挖掘写作的深度。

首先, 给学生写作能力分层, 根据学生的写作水平分成上中下三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标准的批改, 各有侧重点不同。对于语文基础很差的学生要重视字词书写, 句子通顺与否, 中心是否切题等写作基础要求, 评语以鼓励性为主, 激发学生写作积极性。例如, 有一篇作文字数不够, 立意一般, 还有很多错别字, 但有一段写得很感人, 细节描述精彩。于是我给出评语:“你的文章字数被你裁剪了很多, 但有一段文字让我很感动, 你与小猫最后告别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十分友爱, 是本文的一大亮点, 如果其他段落也能这样会更好, 加油。”学生拿到批改很兴奋, 说这是他的作文第一次被老师表扬, 还及时问我怎么修改, 在以后的写作课上常常提出如何修改的问题。对于写作水平中等的学生, 要加强作文结构锻炼, 以求形成自己的写作模式或写作风格。对于已经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学生, 批改和评语的重点可以严格指出不足之处, 让学生多次修改, 强调语言的表现力。

其次, 应重视批改对象的分类、批改方式的多样化。作文批改应按对象多少分三类:集体批改、面对面单独指导批改、结对子互相批改。集体批改面向全体学生, 从整体上针对学生的共同问题做出批改, 在批改前提出批改标准, 并按照标准统一批改, 这种批改系统性强, 指导性强, 多以老师批改为主, 有利于学生写作的宏观评价, 但对提高学生个人的写作能力效果不明显。这时, 可以面批的方式针对学生个人的写作不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面对面地批改, 指出意见让学生修改, 完成二次批改。这样反馈及时, 因材施教, 是最好的作文批改方式之一。结对子互批方式是让学生面对学生, 取长补短, 商量批改方向, 确立批改目的的互助学习方式在作文批改中的运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有利于互相了解, 确立自己的写作目标, 榜样作用明显。

最后, 对于写作的评价、评语, 应以鼓励为主, 言之有物, 有所依据, 对于中层学生鼓励与指导要有机结合。作文批语是语文老师对学生的劳动从形式到内容的总结性评价或建议, 是师生双向交流的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 师生用文字进行沟通交流。

一段好的批语, 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不仅可以让学生爱好作文, 还可以指导学生学会生活。促进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融洽师生之间的关系。我的一位学生曾这样说:“……我一直保留着上初中以来的作文。虽然看到自己那幼稚的文字常常脸红, 但是, 回想起您批改时的批语, 仍有新的启迪, 因为您教给我们的不仅是写作知识和技巧, 更重要的是如何生活的道理和人际交往的平常心态。”作文批改的意义已远远超出批改本身, 它是师生信息交流的桥梁, 是师生友谊的结晶。

总之, 作文批改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写作能力发展, 是写作的推动力。虽然, 良好的作文批改方式并非朝夕之间便可形成, 但教师一定要在导向上多动脑筋, 在教法上认真探索创新, 不断养成较好的写作批改习惯, 使学生“习惯”在这个老师的带领下, 自觉主动地走上学习语文的康庄大道。

参考文献

[1]魏书生.培养学生批改作文的习惯.教师网, 2003.

[2]黄百安.“注重过程写作教学模式”初探.《中小学外语教学》2004.6.

[3]林志荣, 何炳骅, 云天椿.语文教学系统理论纲要.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6.

初中作文批改浅探 第7篇

如何搞好作文批改,语文界的同仁曾作过不少尝试,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使自己从繁重的作文批改中解脱出来。从教30年来,自己也吸取了他们一些科学的做法,不断地使自己从传统的精批细改、全批全改这样一次次的重复无效劳动中脱身。充分相信学生能够批改好作文,教给学生正确的批改方法,这样既发挥了教师在作文批改中的主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主人翁的地位。

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具体做法是: 改教师包办代替的精批细改为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批自改、互批互改和教师面批。

一、授之以方法,鼓励学生自批自改

也许有人会问: “学生有能力批改自己的作文吗? 后进生能为优生批改作文吗?”回答是肯定的。按照心理学原理,人们的认识能力往往要高于实际操作能力,学生尽管有优差之别,但他们的思维发展却没有多大差异,所以学生批改作文的能力往往高于实际写作能力,他们完全可以批改自己或同学的作文。可见,学生不能批改作文的担忧是毫无根据的。

要想取得好的批改效果,关键是教师要在批改前做正确的指导。

首先,让学生明确批改的内容。初次批改,学生无处下手,我就借助课件将批改的项目逐项演示出来,带领大家一起批改。如第一项,通读,找出错别字、病句并加以修改; 第二项,看标点、格式是否正确; 第三项,看立意是否积极健康,主题是否突出,选材是否得当; 第四,看语言是否准确流畅,有无精彩词句段落,是否运用适当的表达方式; 第五,看层次是否清楚,结构是否完整,过渡是否自然; 第六,看字体是否端正美观。这样学生批改有了目标,就不会出现不知道批改什么的现象。

其次,让学生掌握批改作文的符号。如删除号、恢复号、对调号、起段号、并段号、优美语句符号等,批改符号的准确运用不但可以提高批改速度,而且可以使批改显得简洁明了。

再次,教给学生正确下批语。批语分眉批和总批。眉批的写法要求具体,富有启发性,关注局部; 总批则关注整体,可以从内容、语言、结构、书写任一方面或几个方面着手写总批。总批要避免写套话,要具体切实,抓一两点突出的方面写,不要面面俱到。最后,给出具体的分数段,让学生打出较为合理的总得分,一篇自评的作文就算全部结束了。当然,批改结束后,教师还要对批改及作文情况进行总结。

起初,自批的速度很慢,但训练几次以后,学生便掌握了批改的方法,从批改实践中得到乐趣,获得真知,不断进步。

二、指导互批互改,注重学生参与意识培养

学生互批作文是作文批改中一种简捷有效的方式,写自己的,批改别人的,无异于一文两作。在这方面,我主要做了以下两个方面的探究。

一是一对一式的互批。每次批改,每人只批一本,同座互换,有时可以自己找个和自己水平相当的批改人,一节课只批改一篇文章,负担不重。批改者竭尽全力,精心推敲,被批改者虚心求教,细心修改,这样批改者和被批改者同样受益。

二是分小组互批互改。按照好、中、差搭配的原则,把班级56名学生分成8个小组,由小组长组织组员互相批改。批改完毕,将全组作文集中到一起,再互看一遍,然后推荐一至两篇最佳作文在班级做例文朗读,供大家借鉴。最后,教师进行总结,师生共同评出最佳批改小组和优胜作文,为获胜者加分奖励。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批改的主动性、积极性,又能收到一定的实效。

三、因材施教,教师面批面改

长期的作文教学实践使我越来越体会到,面批也是一种效果很好的作文批改方法。教师面批作文时,近距离地与学生接触,不但进行作文知识的传授,还进行思想感情的沟通交流,这对学生的成长是有很利的。

面批突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面批时,教师与学生边读边谈,教师可以通过谈话式的批改,随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多角度全方位有针对性地提出修改意见,还可以当面给予学生鼓励,增强写作的自信心。面批深层次地解决了学生的作文毛病,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快速提高。面批还提高了作文效率,学生作文可以随交随批改,缩短作文周期。面批更有利于因材施教。面批时对作文能力强的学生,教师提出高要求,在布局谋篇、表达思想及写作方法上提供参考意见; 而对于作文能力不强的学生,多以鼓励为主,多在作文字词句及修辞等方面加以指导,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立即表扬,让后进生也能找到自信,从而不畏惧作文。这样,就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作文水平都得以提高。可以说,作文面批益处多多。一学期下来,我至少进行了两次全班范围的面批面改,平时经常性的个别面批面改。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也使学生的作文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文批改也一样,没有固定不变的法式,但我坚信,只要我们真心关爱学生,了解学生,帮助学生,尊重学生,我们作文批改中的那些方法都会奏效的。

摘要:对于初中语文教学来说,作文教学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作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这对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一问题困扰着教学工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作文批改方法进行了创造性的论述,希望对作文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指导。

初中生作文批改初探 第8篇

在大力开展素质教育的今天, 仍然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一字不差地全批全改, 学校的教学领导也以此作为评价老师是否足额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依据。语文任课教师疲于应付, 学生也忙于对付, 作文教学没有得到提高。

所谓作文的全批全改是指:数量上, 教师对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每一篇作文一字不差地进行阅读和修改;从质量上来说, 就是对所任教班级的每一位学生的每篇作文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全面地进行修改。只有这样才是全面地对全体学生负责, 而事实上这种做法既无必要, 也没有可能, 这种越庖代俎的做法实在是不可取。

在提倡自主学习, 自我创新的今天, 这种评改方式已经没有办法适应新课改的要求, 其主要表现是:

1.全批全改时间长, 效率低

在一所普通中学, 每位语文教师任教两个班级的语文课, 如果每个班级的班容量是50人的话, 那么两个班级学生合计100人, 每次作文每人写一篇的话, 教师全批全改的任务量就是100篇。而且, 语文教师的工作任务还有阅读教学、常识教学、口语交际教学等, 繁重的备课教课任务已经使我们的语文老师无法招架, 再加上全批全改, 每一位语文任课教师的任务量无论如何都是无法如时完成的, 这就使语文老师工作压力过大, 延长工作时间, 在客观上降低了教学效率。一个班级作文全批全改全部完成的话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 时间长了, 学生自己作文的所有内容都已经忘到脑后, 无论是整体结构、选材立意、布局谋篇, 所有问题都已经遗忘殆尽, 这是在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指导和讲评已经毫无必要, 教师在搜肠刮肚的写出评语也只能是“瞎子点灯———白费蜡”了。

2.内容上的全批全改更是喧宾夺主, 本末倒置

初中学生刚刚学习写作, 他们的作文正处于起步阶段, 一次学生的习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缺点自不会太少, 如果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能一览无余地进行点评修改, 恐怕教师批改的语言应该超过学生习作的内容量。学生没有精力去浏览老师的评语, 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兴趣。如果评价过当会削弱学生写作的积极性, 使学生对作文的厌倦情绪潜滋暗长。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在老师的评改中慢慢下降, 这种面面俱到的全批全改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毫无益处。

教师的主要工作不只是教书, 更重要的是育人。语文教师的教学任务也不只是作文教学, 更应该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作文教学只是写作的一部分, 用教师是否对学生的作文进行全批全改作为衡量教师工作态度好坏的标准, 纯属以偏概全。

基于以上几点, 教师对学生的作文全批全改, 在理论上实无可能, 在实践中也无必要。那么如何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们进行了如下探索。

一、提高批改速度, 力求及时反馈, 对学生作文进行分组

因为批改作文的目的是及时反馈, 使学生在第一时间获得自己习作的信息, 使学生在已有的作文中能够有所借鉴, 所以教师批改作文的周期应该尽量缩短, 应该在一周之内, 甚至更短。学生如果在极短的时间内知道自己的作文信息, 会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在我校的语文教师评改中, 常常是将学生按照写作水平分成三组或四组, 每次评改作文的量占中学生的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 在一学期的作文评改中要做到每个人能轮到一次。

二、批改作文要做到突出重点, 画龙点睛

初中一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写作, 因此这些学生对作文的认识也比较肤浅, 教师评语的范围要小而且集中, 注重学生视野的扩大, 眼界的开发, 思路的引导。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应该尽量多写鼓励性的语言, 千万不能面面俱到地苛求。初学习作的学生习作习作一般的, 作文批改要找准, 找好闪光点, 尽量给予恰如其分的鼓励。对于作文中出现的不足, 在教师批改重要讲究语言的轻重, 策略性地指出来, 从而使学生更有信心。

对作文成绩优异的学生, 我们则应该严格要求, 对习作的批改应该注重选材、立意、谋篇、布局结构的悉心指导, 找到他们作文中的每一丝缺憾, 从而整体提升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批改的形式有“面批面改、以读代改、互批互改、只读不改”等多种形式, 在批改形式的选择上要灵活多样。

1. 面批面改

这是针对作文水平较低的学生进行“开小灶”, 进行一对一辅导的方式。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的关心呵护,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能使学生有话可说, 有内容可写。

2. 以读代改

对于作文水平较高的同学, 我们通常采用这种方法, 这些学生的作文大多文理清晰, 语气顺畅, 内容充实。语文任课教师要事先通读一遍, 文章的内容要了然于胸, 这时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或者其他同学当做范文朗读, 让后让同学们对作文作出评价, 作者自己说出本文的写作思路。再由任课教师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褒奖, 适度提出期望, 让每一位同学都能心里佩服, 必能有积极效仿的欲望, 这种方法能到达同伴引领的效果。

3. 互批互改

互批互改这种方法能够增强学生的集体凝聚力, 能使学生的作文水平大面积得到提升, 运用得好能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将全班学生按作文水平分成两组, 组与组间交叉经行批改, 是每位学生得到均等的锻炼机会。这时教师要做好批改辅导。首先, 学生要反复认真仔细地阅读被批该同学的文章, 并给出恰当的评价, 以此能够出进学生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的提高。其次, 学生要在批改时给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鼓励学生能用精准的语言落实到字面上, 这样使双方都能够得到发展。

3.以练代批

再中肯的建议也要落实到行动中,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及时、连续地练笔。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为了达到知行统一, 教师要指导学生, 练习写日记、周记, 在持续不断的练笔中学生的作文水平一定会得到提高。

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批改探微 第9篇

一、批改原则

(1)形式与内容统一。对小学生作文思想性不能要求过高。内容与形式统一,即思想内容与语言文字相统一,既要重视字词句篇,又要注重文章的思想感情。真正做到改文教人,对作文中思想认识不正确,感情不健康,写作态度不认真或抄袭等问题,应及时指出并纠正。

(2)坚持“多鼓励,少批评”。大纲指出:“教师批改作文时,要看到学生的进步,加以鼓励,适当指点。”小学生理解能力不强,知识不丰富,认识具有片面性,出现错误不足为奇。对写得好的应多表扬,并指出不足之处;对写得差的,也要善于发现优点和进步之处,加以鼓励,不要一味批评。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增强写作的信心。

(3)批改要突出重点。每次作文都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应确定批改重点,重点突出,效率才高。面面俱到地批改,往往花费很大功夫却收效甚微。对于问题较多的作文,指出一、二点就够了,过多指出缺点,容易使学生进入作文盲区,更加茫然。

二、批改内容

作文批改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做到有所侧重,不要面面俱到,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思想内容。内容是否具体真实,中心思想是否正确,感情是否健康,文章中对问题的看法是否正确、全面,词句的褒贬色彩是否恰当等。

(2)篇章结构。内容和结构是否一致,次序是否合理,条理是否分明,段落划分是否正确,过渡是否自然等。

(3)语言文字。用词是否贴切,句子是否完整,合不合乎语法,句意是否明确,修辞方法运用是否准确,语言是否明白、通畅等。特别要注意用词造句上的逻辑关系。

(4)书写格式。有无丢字、重复和错别字,标点符号有没有遗漏和错误,书写是否工整,格式是否正确等。

三、批改形式

(1)注重眉批和总批,眉批和总批各有特点,眉批内容要具体、明白、简练,多鼓励,多启发诱导。总批时,要权衡文章的主要内容,总揽大局,肯定成功之处,不能有讽刺、挖苦的词句挫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2)批改形式有删、添、调、换四种。删,就是把多余、重复的字、词、句、段删去,把文章改得简洁明了。添,就是添上字、词、句和标点,把不明确或残缺的语句改得明白完整。调,就是调整词、句或段的位置,使文章通顺、连贯、有条理,使意义表达更周密、畅达。换,就是把词句中搭配不当或不准确、不鲜明的部分换掉,使语言准确、鲜明、生动。

(3)批改相结合。批以教师为主,改以学生为主,教师在批改时指出文中不正确的观点、立场,让学生自己改,使之明白对与错、是与非。

四、批改步骤

(1)首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章思路、结构,了解主要优缺点,同时勾画出错别字与病句,以及需要调整的字、词、句、段,然后再逐段逐句边看边改,边加眉批。改完后,复阅检查,进行总批,评定成绩,写评语。总批花费时间较多,因此,每次作文批改宜在上、中、下等作文中抽二至三篇来改。逐次轮抽,一学期中,几乎每人都能抽改一次。

(2)批改要纵观全局。改文章要着眼于全文,才能判断是否有改的必要。逐段逐句批改后,复阅检查,一方面可以避免遗漏或错误,另一方面能抓住重点。这样,在下评语时,才能恰当地肯定成功之处,指出不足之处,更好地起到指导、示范作用,使学生真正有所收获。

五、批改方式

(1)书面批改。这是常采用的一种方式。通过逐本批改,教师对每个人的作文都可以有所了解。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教师便于掌握情况,以帮助他们打好基础,逐步掌握写作方法。

(2)当面批改。又叫共同修改。教师把学生找到面前,当面批改,这样可以直接了解学生的困难,掌握学生的思路,并能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通过这种指导,学生印象深,提高快,收效好。

(3)学生批改。此种批改能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评价能力和写作能力。学生批改时可分三种:一是集体批改。选其中一篇有代表性的作文,抄在大纸上或印发给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共同讨论、共同批改,以解决普遍问题。二是小组批改。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改一篇作文,指定专人执笔,小组讨论,边议边改。最后教师作全面小结。三是互批互改。让学生交换作业本,每人批改一篇文章,批改后,教师复阅,作小结。

初中语文作文的批改 第10篇

现阶段英语写作教学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中学英语写作是学科教学工作中的重难点,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目前对于写作教学实在令人担忧,老师大多忙于教学进度,没空在在课堂上写,干脆布置成课后作业,于是写作过程中师生之间没有交流互动,造成学生不会写、不爱写。即使学生写了作文,老师也做不到频繁的对两个教学班的英语写作逐字批改,写作就布置成课后作业,整个写作过程师生之间几乎没有交流和互动。甚至有些教师片面理解所谓的测试的“客观性”,为了改卷省时省力,删去英语写作题型。学生选择题做得好,却不见得会下笔成文。如此这般实在不利于学生英语写作水平的提高。那么,如何让师生对于写作训练没有畏难情绪呢?

二、解决思路

用心指导学生写作实践,减轻老师批改压力。

首先要明确英文写作是一个学生综合能力的体现,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训练过程,老师的作用是指导写作实践,不是收拾仓促写作后的“残局”。

只有让老师从逐字逐句的频繁的批改英语作文这种繁琐的脑力和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把老师批改讲评过程变得“多快好省”,然后老师才能回到指导英文写作的角色中来,有更多的精力和时间从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在写作之前,有目的、有计划的集思广益,发动学生整合具体写作时要用到的词汇、句式、内容。老师的写前教学让学生从Brainstorm和信息差任务中大量丰富了执行写作任务的“内存”,学生就会感到写英语作文不再是无米下锅的苦差事,才有信心去实践。

学生在写作实践后都有寻求评价的积极性和欲望,及时地对英语作文进行批改,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趁学生留在头脑中对写作过程的记忆表象还十分鲜明,在心理上还有着强烈的想知道结果的愿望的时候,立刻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点及时进行批改讲评,时间越早,讲评的质量会越好。

三、理论依据

研究《英语课程标准》和中考写作评分标准提出“分类赋值法”批改写作我仔细研究了新版《英语课程标准》,九年级要达到的五级目标关于写作的能力要求:

1.能根据写作要求,收集、准备素材。

2.能独立起草短文、短信等,并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修改。

3.能使用常见的连接词表示顺序和逻辑关系。

4.能简单描述人物或事件。

5.能根据图示或表格写出简单的段落或操作说明。

这些写作技能是需要专门的指导和训练的,是不易从做题和背诵中形成的。

我又推敲了历年写作评分标准。

1.内容完整,语句流畅,无语法错误,书写规范,13-15分;

2.内容较完整,语句较流畅,基本无语法错误,书写较规范,9-12分;

3.内容不完整,语句欠流畅,语法错误较多,书写较规范,5-8分;

4.写出个别要点,语法错误多,书写欠规范,只有个别句子可读或不知所云,0-4分;

对于写作评分标准,这是针对老师批改写作所提的评分要求,许多学生都对此标准印象模糊。面对具体写作题目只知道“难写”还是“不难写”,写完了或拿到老师批改的分数只知道写的“好”还是“不好”、作文分数“高”还是“不高”。有的学生看看老师批改出的错误会恍然大悟懊悔不一;有的学生对自己太笼统的得分模糊而感到迷惑;有的学生甚至一看到分数不好就藏起来生怕别人看到,自己也不想知道为什么得分低,更不要说重新写一遍了。

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参考研究新版《英语课程标准》和写作评分标准,我提炼出“分类赋值法”批改英语作文,依据“整洁”、“条理”、“内容”、“语法”、“单词”这五个要素的“分类赋值法”批改作文。

四、实践研究

“分类赋值法”的具体说明及操作方法

在批改环节,批改人依据每个评分单项给出适当的分数。批改人既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可以教师全评,也可以是学生先互评“整洁”、“单词”和“条理”两项,难以把握的“内容”和“语法”交给老师评价;或用几个英语写作好的学生分组评全班同学;或老师抽评和学生互评相结合。这种评分方式切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有的放矢。在写作环节可以提醒学生全面考虑到“整洁”、“条理”、“内容”、“语法”、“单词”这五个要素下笔成文。在批改阶段因为要求的具体明确,可操作性就强。这样既科学的缓解老师批改的压力,又提升了学生参与度,使得英语写作与批改事半功倍。

书面表达分值设定一般有5分、10分、15分。根据“整洁”“、条理”、“内容”、“语法”、“单词”五要素均分作文分数,再分项根据具体要求减分,学生通过老师几次面批之后一般都能掌握区分度。如:按中考作文满分15分计算。每次让学生自己写作文之前在页面右上角得分的位置写上下列分项评分标准“,整洁”“、条理”“、内容”“、语法”“、单词”,每项3分具体要求如下:

1.整洁—3 分(不涂改、圈划,字迹适中,行书写高度不超过五分之四,留出页边距。)

2.条理—3 分(分层表达,段首文内使用恰当衔接词,行文具有一定逻辑性。)

3.内容—3 分(写出所有提示要点,紧扣题目或中心话题表达。)

4.语法—3 分(时态、语态正确,会灵活使用所学不同句式。)

5.单词—3 分(单词拼写清晰无误,用词地道,并能使用一定的高级词汇。)

当学生拿到批改结果时不会再问:“我为什么减了3分?”而是很清楚因衔接词没用对减1分、单词拼错误减1份,会庆幸“整洁”又拿了满分、会反思“单词”为什么扣了分,以后要避免。学生能自己去关注单项分并分析思考单项分得失原因,那么面对以后的写作任务态度就不会是盲目的、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严谨的下笔行文。

这种批改方式在前后两个环节中,学生明确强化了写作目标,老师提高了批改和讲评的效率。

五、拓展延伸

让写作反馈方式体现交流合作,资源共享。

新版《英语课程标准》中的情感态度分级标准提到,能在小组活动中积极与他人合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⑴举办“写作鉴赏群英会”活动。每个同学的从自己的英语作文中挑出好句子,将文本汇总输入到电脑里放大字号,写上作者名字,大家在写作讲评时一起学习分享。学生通过对照学习找出写作减分的原因及自己学习中的不足。

⑵整理复印“‘断章取义’晒亮点”写作资料。打印了表格让每个同学写上名字,再填写作文中写的得意的句子,老师审读修订后给每人复印一份,哪怕是写作有困难的同学也要帮他提炼修改出好的表达。要求全班在早读课朗读,并提醒同学珍藏自己班级的作品集,激励每一位同学积极努力的面对英文写作。

还有其它效果很好的反馈交流方式。如:用实物投影示范批改作文过程,张贴展示优秀作文,把优秀作文拍照发到班级QQ群或WECHAT群,发动家长将优秀作文结集复印装订成册等。

六、结论启示“分类赋值法”批改作文值得尝试,更期待交流指点来完善

依据“整洁”、“条理”、“内容”、“语法”、“单词”这五个要素的“分类赋值法”批改作文,是我在实践中总结提炼的适合个人特点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从以上具体教学活动中我尝到了用心工作的甜头,学生喜欢我的写作指导,对于面临升学考试的他们,需要明确到位的具体要求为他们的作文高分创造可能性,更需要批改和讲评方式的多样化来刺激他们扬长避短,取长补短。

上一篇:预防精神障碍性自杀下一篇:基本仪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