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PLC程序

2024-06-22

三菱PLC程序(精选8篇)

三菱PLC程序 第1篇

电梯控制的PLC程序设计

根据电梯的运行情况和控制要求, 模拟电梯控制系统的PLC程序分成开关门环节、楼层信号的产生与清除环节、停层信号的接收记忆与消除环节、外呼信号的接收记忆与消除环节、电梯的定向环节、自动运行时启动加速和稳定运行环节、停车制动环节来设计, 以下是具体设计过程。

1. PLC的输入、输出分配

表1是模拟电梯控制系统的输入、输出的具体分配。

2. 开关门环节

电梯的开关门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1) 电梯投入运行前的开门。

(2) 呼梯开门。

(3) 电梯自动运行停层时开门。电梯在停层时, 至平层位置, M140接通, 电梯应开始开门。

(4) 电梯关门过程中的重新开门。

(5) 电梯检修时的开关门。检修状态下, 开关门均为手动状态, 由开关门按钮SB1、SB2实施开门与关门。

(6) 电梯自动运行时的关门。停站时间继电器T450延时结束后, 电梯自动关门。

(7) 电梯停用后的关门。

M102:自动运行时开门禁止;M100:开门辅助继电器;Y10:开门输出;M101:关门辅助继电器;Y11:关门输出 (参见下页图1、图2) 。

3. 楼层信号的产生与清除环节

当电梯位于某一层时, 指层感应器 (1KR--5KR) 通过产生对应楼层的信号来控制楼层灯的状态, 而当电梯离开该楼层时, 则其信号将被新的楼层信号 (上一层或是下一层) 所取代。程序中当层的层楼辅助继电器是用上层或是下层的楼层信号关断的。

M110——M114:1到5层记忆灯辅助;Y14——Y20:1到5层记忆灯控制输出 (见图3) 。

4. 停层信号的接收记忆与消除环节

人员通过对1——5层的选层按钮的操作来选择需要到达的楼层。当选择楼层的信号被记忆下后, 对应楼层的指示灯亮, 当电梯到达所选楼层后, 停层信号即被消除, 对应的指示灯也熄灭。程序中各内选层辅助继电器支路中串入层楼辅助继电器的动断触点。

M120——M124:内选1到5层辅助继电器;Y23——Y27:内选1到5层记忆灯控制输出 (见图4) 。

5. 外呼信号的接收记忆与消除环节

人员在门外按下楼层按钮时, 对应的辅助继电器接通, 楼层按钮的指示灯亮, 表示呼梯要求已被电梯接收并记忆。而该信号的消除环节由当层信号的动断触点与运行方向信号的动断并联构成。这样安排是由电梯运行中只响应同方向呼梯的原则决定的。

M130:1层上行辅助;M131:2层上行辅助;M132:2层下行辅助;M133:3层上行辅助;M134:3层下行辅助;M135:4层上行辅助;M136:4层下行辅助;M137:5层上行辅助;Y30——Y37:1到5层外呼记忆灯控制输出 (见图5) 。

6. 电梯的定向运行环节

电梯定向运行只有上行和下行两种情况。在自动运行状态下, 电梯首先应确定运行方向, 即需将电梯所处的位置和接受到的呼梯信号进行比较, 确定是上行还是下行。一旦确定运行方向后, 如果呼梯信号没有满足电梯顺向运行的条件, 则信号不被消除。梯形图中M103及M104分别为定上行及定下行辅助继电器, 其线圈的工作条件触点块由内外呼信号及电梯位置信号组成, 前文中所说的“比较”是通过电梯位置信号对呼梯信号的“屏蔽”实现的, 比如当电梯上行且位于2层时, M111的动断触点断开, 1层的内呼外唤都不再能影响上行状态。

梯形图中, M103及M104在电梯上行及下行的全过程中, 存在不能全程接通的情况, 如上行至5楼时, 一旦5楼层楼继电器M114接通, M103则立即断开, 而此时电梯仍处于上行状态, 至5楼平层位置时才能停止。为解决这一问题, 引入M143——M146, 使上行与下行继电器接通时间延长至上行及下行的全过程。若不使用M143——M146, 可能会发生下述情况:4楼向上的外呼信号 (不存在其他外呼及内选层信号) 使电梯上行, 电梯至4楼位置, M13使M103断开, 从电梯至4楼位置到电梯停层开门, 人员进行轿厢内选5层之间的时间内, 1、2、3楼的外呼及内选层信号可以使电梯在未完成4楼向上的运动之前定下行方向。

M103:定上行;M144:上行;Y21:上行指示;M104:定下行;M146:下行;Y22:下行指示 (见图6) 。

7 自动运行时的启动加速和稳定运行环节

电梯自动运行的启动条件为:电梯门已关好和运行方向已确定。其梯形图只考虑接触器的通电, 而没有考虑其断电与互锁等问题。其梯形图如“启动加速和稳定运行环节梯形图” (见图7) 。

8. 停车制动环节

电梯在进入停车制动环节前, 首先应根据电梯的运行方向及外呼信号的位置和内选信号比较后, 确定要停靠的楼层, 即确定其停层信号, 其梯形图如“停车环节梯形图” (图8) 所示。梯形图中, 各层的停车触发信号在下行下呼、上行上呼及内选层信号存在时产生, 这些都是符合前边所谈停车原则的。当存在触发信号电梯又运行到当层时产生停车信号。停车信号M105梯形图支路中M103、M104动断触点的作用是为了解决呼梯方向与电梯运行方向相反时的停车问题 (如二楼向下的外呼信号, 使电梯从一楼向上运行时, M151不会被触发, 至二楼位置, 靠M103、M104的动断触点使M105接通) 而设置的。而停车信号的消除是停车时间到, T50为停层时间定时器。

M150——M154:1至5楼停车触发或复位;M105:停车信号。

停层信号产生后, 通过与上下平层感应器配合, 电梯进行停车制动。因此, 首先应先产生停车制动信号, 然后由对应的控制接触器实现停车制动。为了避免产生电梯进入平层区间后才出现停车信号导致电梯过急停车的问题, 采用微分指令将X36及X37变成短信号。其梯形图如“制动过程环节梯形图” (见图9) 。

M106:制动过程。

将梯形图“启动加速和稳定运行环节梯形图”、“停车环节梯形图”、“制动过程环节梯形图”进行综合, 并考虑电梯在检修状态下的运行情况以及限位保护等问题, 可以得到电梯“启动加速、稳速运行、停车制动”的梯形图 (见图10) 。

M107:停层辅助;T50:停层时间 (含制动时间) ;M140:停层开门;Y0:上行;Y1:下行;Y2:高速;T51:启动延时;Y3:低速;T52--T54:减速延时;Y5——Y7:减速。

结论

三菱PLC程序 第2篇

关键词:PLC,程序设计,辅助继电器,应用

0 引言

可编程序控制器, 即PLC, 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通用工业控制装置。它以应用面广、功能强大、使用方便等优点, 成为当代工业自动化的主要控制设备之一。它的控制原理核心是通过程序来实现或改变控制功能。因此, 在应用PLC来实现所要求的控制功能时, 编制PLC用户程序成为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就三菱FX系列PLC程序设计中辅助继电器M的应用技巧作重点阐述。

1 辅助继电器简介

辅助继电器, 又称为内部继电器, 元件类型用字母M表示, 是一种用软件实现的PLC内部的状态标志。它们不能直接接受PLC外部的输入信号, 也不能直接驱动PLC外部的负载, 只能用来设计PLC用户程序。它们在PLC用户程序中的作用, 相当于继电器控制系统中的中间继电器所起的作用, 是程序设计中的辅助器件。这类器件在PLC梯形图程序中有三种体现方式:常开触点、常闭触点和线圈。它们的常开、常闭触点在编程时可以无限次地使用;它们的线圈与输出继电器的线圈一样, 由PLC内的各种编程元件的触点驱动。在程序中, 辅助继电器M的文字符号是由字母和十进制的数字组成的, 例如:M0M1, ……M9等。三菱FX系列辅助继电器M是PLC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继电器, 它们通常分为三种类型:通用辅助继电器、有保持功能的辅助继电器和特殊辅助继电器。

1.1 通用辅助继电器

通用辅助继电器用于PLC逻辑运算的中间状态存储和信号类型的变换。它没有断电保持功能, 即在PLC运行时电源突然断开, 通用辅助继电器将全部变为OFF;电源再次接通, 除了因外部输入信号而变为ON的以外, 其余的仍将保持为OFF状态。这类辅助继电器在PLC程序中的性质与输出继电器Y类似。其中FX1S、FX1N子系列对应的通用辅助继电器为M0~M383, 共384点;FX2N、FX3U4C子系列对应的为M0~M499, 共500点。

1.2 有保持功能的辅助继电器

有保持功能的辅助继电器, 又称为电池后备/锁存辅助继电器, 具有断电保持的功能。这类继电器主要用于一些要求记忆电源中断瞬时状态的控制系统, 重新通电后, 可以再现其断电前的瞬时状态。此类辅助继电器对应不同子系列编号区域分布较复杂, 在此不再赘述。

1.3 特殊辅助继电器

特殊辅助继电器是指具有特定功能的辅助继电器。根据使用方式又可分为触点利用型和线圈驱动型两类。触点利用型特殊辅助继电器为状态标志或专用控制元件, 由PLC的系统程序来驱动其线圈, 在用户程序中直接使用其触点, 而其线圈则不能出现;如M8000运行监视, M8002初始化脉冲。线圈驱动型特殊辅助继电器, 由用户程序驱动其线圈, 使PLC执行特定的操作, 用户程序中不出现其触点;如M8030的线圈“通电”后, 使电池电压降低LED灯熄灭。FX1S、FX1N、FX2N子系列对应的特殊用途的辅助继电器为M8000~M8255, 共256点;FX3U4C子系列对应的为M8000~M8511, 共512点。

2 辅助继电器M的应用

本文仅对通用辅助继电器和特殊辅助继电器在PLC程序设计中的应用进行举例说明。

2.1 通用辅助继电器的应用

应用实例一:小车在初始状态时停在中间, 限位开关X0为ON, 按下起动按钮X3, 小车按图1所示的顺序运动, 最后返回并停在初始位置。用经验设计法设计小车控制的梯形图。

控制要求分析及梯形图的设计:小车在初始位置时限位开关X0为ON, 说明小车与限位开关X0触碰, 限位开关X0处于动作状态, 在此条件下按下起动按钮X3小车才能起动右行, 表示这两个条件同时满足的方法是把X0和X3的常开触点串联起来驱动Y0的线圈;由小车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可知第一个运动阶段是连续运动, 故在X0和X3的常开触点串联电路两端并联Y0的常开触点实现自保持的功能, 在Y0线圈前串联限位开关X1的常闭触点来控制第一个运动阶段的停止, 则对应第一阶段的梯形图程序应设计为:

小车右行碰到限位开关X1后运动状态自动切换为左行, 碰到限位开关X2后停止左行, 由此可得出第二个运动阶段的起动条件应为X1的常开触点, 停止条件应为X2的常闭触点, 同时由运动轨迹示意图可知道小车的第二个运动阶段亦有自保持的功能, 则第二个运动阶段对应的梯形图程序应设计为:

左行碰到限位开关X2后自动切换为右行, 碰到限位开关X0后停止右行, 回到初始状态, 说明此运动阶段的起动条件为X2的常开触点, 停止条件为X0的常闭触点, 由图可知也需要自保持的功能, 那么实现第三个运动阶段控制的PLC梯形图应设计为:

三个阶段综合起来对应的完整梯形图为:

观察此梯形图不难发现它存在一个很明显的问题:输出继电器Y0出现了双线圈输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需作如下修改:

但修改后的梯形图又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在第一个电路块中, X0的常开和常闭触点是串联连接关系, 无法同时闭合, 则小车在第一阶段不能起动, 第一阶段的运动就无法实现。

针对以上问题, 可以尝试借助于辅助继电器来设计小车的PLC控制程序。在第一个运动阶段, 先用相应的起保停条件控制一个辅助继电器M1, 在第三个运动阶段, 用相应的起保停条件控制一个辅助继电器M2;最后, 再用M1和M2的常开触点并联起来驱动Y0的线圈;第二个运动阶段的设计保持不变, 则编制出的梯形图程序如下:

再观察分析此梯形图程序发现完全满足题目的控制要求, 条理清楚, 便于理解和掌握, 且不存在任何控制问题。在此程序中, 辅助继电器M1、M2起中间状态的存储作用。它们就像一座座连接了此岸与彼岸的桥梁, 把PLC不能实现直接控制的输入信号和输出信号之间建立起联系, 其控制的实质就是X→M→Y。

2.2 特殊辅助继电器的应用

应用实例二: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控制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2所示, 在此图中, 车道绿灯和人行道绿灯在控制系统的每个工作周期均有5s时间处于闪烁状态, 闪烁的周期为1s, 也就是说每1s的时间, 绿灯接通、熄灭一次。

为了实现周期为1s的闪烁功能, 可以用两个100ms的定时器来设计如下的闪烁电路:

其中, X0为闪烁电路的控制开关, Y1为闪烁灯。如果想使电路的设计更加简单, 也可以这样来设计周期为1s的闪烁电路:

其中, X0为闪烁电路的控制开关, 特殊辅助继电器M8013为1s的时钟脉冲, Y1为闪烁灯。采用了特殊辅助继电器来实现闪烁的设计方法, 较第一种设计方法简单, 易于理解和掌握, 不容易出错, 也更加实用。基于这种设计方法, 还可以利用M8011-10ms的时钟脉冲、M8012-100ms的时钟脉冲、M8014-1min的时钟脉冲来设计出不同闪烁周期的闪烁电路。也可以把特殊辅助继电器M8011~M8014和计数器结合起来使用, 设计计数或延时电路。

应用实例三:设计一个控制系统, 要求实现如下功能:系统上电后, 计数器C0清零, 闭合开关X20, 每0.1s计数器C0计数一次, 计满10个数后, 计数电路自动断开, 计数器清零, 重新开始计数, 计满10个数后, 再次断开, 清零, 重新计数;如此循环往复, 直至开关X20断开。

根据题意设计出如下梯形图程序:

在此程序中, 利用特殊辅助继电器M8002 (初始化脉冲) 的常开触点来实现“系统上电后, 计数器C0清零”, 用特殊辅助继电器M8012 (100ms时钟脉冲) 的常开触点与控制开关X20的常开触点串联, 来实现“开关X20闭合后, 每0.1s计数器C0计数一次”。

从实例二和实例三中, 不难看出, 在某些应用场合, 可以利用特殊辅助继电器的特殊功能来设计控制程序, 以达到简化程序或实现控制要求的目的。

3 结束语

在三菱FX系列PLC的程序设计中, 有些控制要求的实现很难直接用输入信号控制输出信号, 这时就可以借助于通用辅助继电器进行设计。由于PLC的控制程序具有多样化和灵活性的特点, 对于同样的控制功能, 能设计出多种不同的控制程序;为了达到简化程序和实现准确控制的目的, 在设计时也可以考虑用通用辅助继电器或特殊辅助继电器来实现。至于PLC控制系统中某些特殊的控制要求, 也可以通过特殊辅助继电器进行设计满足。总之, 设计PLC用户程序的方法很多, 借助于辅助继电器无疑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仅从部分角度对辅助继电器的应用进行了举例说明, 以期达到使读者窥一斑而知全豹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廖常初.PLC基础及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三菱plc课程 第3篇

本课程采用在线教学的方式(教学录像+答疑辅导),学员可以自由安排学习时间,无需脱产学习,并可根据需要反复观看学习,结合答疑辅导,解决学习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课程主要内容: 第一章:数字电路基础 1.

1、数制 1.1.1、数制三要素

1.1.2、二、八、十、十六进制数 1.1.3、二、十六进制数转换成十进制数

1.1.4、十进制数转换成二、十六进制数

1.1.5、二、十六进制数互换 1.

2、码制 1.2.1、8421 BCD码 1.2.2、格雷码 1.2.3、ASCII码 1.

3、基本逻揖运算电路 1.3.1、基本逻揖电路 1.3.2、复杂逻揖电路 1.3.3、逻揖位运算

第四章:基本指令系统和程序编制 4.

1、基本指令系统

4.1.1、逻辑取、输出及结束指令 4.1.2、触点串并联指令 4.1.3、微分输出指令和脉冲边沿检测指令

4.1.4、电路块指令和堆栈指令

第二章: 了解PLC 2.

1、了解PLC 2.1.1、什么是PLC 2.1.2、PLC硬件结构 2.1.3、PLC软件组成 2.1.4、PLC性能指标 2.1.5、PLC物理结构 2.1.6、PLC特点 2.1.7、PLC能做什么 2.

2、PLC工作原理 2.2.1、PLC工作模式

2.2.2、PLC的循环扫描工作方式 2.2.3、输入/输出滞后时间 2.

3、编程语言 2.3.1、指令表(IL)2.3.2、梯形图(LD)2.3.3、顺序功能图(SFC)2.3.4、功能块图(FBD)2.3.5、结构文本(ST)2.

4、FX2N PLC介绍 2.4.1、型号识别 2.4.2、家族成员 2.4.3、基本性能指标 2.4.4、安装与接线 2.4.5、信号输入端子接线 2.4.6、控制输出端子接线

第五章:定时器和计数器 5.

1、定时器

5.1.1、时间继电器与定时器 5.1.2、三菱FX2N PLC内部定时器

5.1.3、定时器程序编制 5.

2、计数器

第三章: 编程基础 3.

1、常用名词术语 3.1.1、脉冲信号 3.1.2、时序图 3.1.3、位和字 3.1.4、堆栈与嵌套 3.

2、指令和寻址方式 3.2.1、指令 3.2.2、寻址方式 3.

3、编程元件

3.3.1、输入继电器X与输出继电器Y

3.3.2、辅助继电器M和状态继电器S

3.3.3、定时器T和计数器C 3.3.4、数据寄存器D变址寄存器V和Z

3.3.5、组合位元件

3.3.6、指针P/I和常数K、H 3.

4、梯形图

3.4.1、从继电控制电气原理图到梯形图

3.4.2、梯形图组成特点 3.4.3、梯形图的编程规则

第六章:应用程序设计例讲 6.

1、PLC控制系统设计概述 6.1.1、PLC控制系统设计原则 6.1.2、PLC控制系统设计步骤和内容

6.2、啤酒自动灌装线控制系统设计 4.1.5、置位、复位指令 5.2.1、计数器介绍

4.1.6、主控指令

5.2.2、三菱FX2N PLC内部计数4.1.7、运算结果取反指令 器

4.1.8、空操作指令 5.2.3、计数器程序编制

4.2、常用基本编程环节 4.2.1、点动与自锁 4.2.2、起动优先与停止优先 4.2.3、联锁与互锁 4.2.4、多地控制 4.2.5、顺序与逆序 4.2.6、比较电路

4.3、基本指令程序编制例讲 4.3.1、知识竞赛抢答控制 4.3.2、单按钮控制

4.3.3、三相异步电动机双向反接制动控制

第七章:三菱PLC编程、仿真软件的使用

7.1、三菱编程软件的安装 7.

2、三菱编程软件GX DEVELOPER的使用

7.2.1、新建工程 7.2.2、编辑梯形图

7.2.3、编译、与指令表程序切换及保存

7.2.4、程序注释

7.2.5、程序的写入与读取 7.2.6、其他功能简介

7.3、三菱仿真软件GX SIMULATOR的使用 7.3.1、启动

7.3.2、软元件的强制操作 7.3.3、软元件的监控 7.3.4、时序图监控

6.2.1、控制要求

6.2.2、I/O地址分配表及配线图 6.2.3、梯形图程序及分析 6.

3、六工位料车控制 6.3.1、控制要求

6.3.2、电动小车运行分析 6.3.3、I/O地址分配表及梯形图 6.

谈三菱PLC的步进指令 第4篇

在编程中利用步进指令(STL指令)可以让控制系统中每道工序的设备所起的作用以及整个控制工艺流程都能表达得通俗易懂,程序设计也由此变得容易,有利于程序调试、维护、修改和故障排除等,因此易于初学者掌握,逐渐成为师生喜欢的编程方法。作为专业教师本人经过多年的教学及实践探索,在STL指令实用性编程的研究上小有心得,本文将对如何运用STL指令编程进行较为详细的叙述。

一、STL指令的应用特点

步进指令(STL)是利用内部状态寄存器(S),以一个状态S(也叫一步)为控制单位,在控制程序中借助工艺条件控制状态间的转移,从而实现顺序控制。一个完整的步进指令可包括处理对象、转移目标及转移条件三部分。它的优点是程序编写简单明了,逻辑性与可读性强,并具备转移源自动复位功能,如图1所示,在S20状态下处理对象为Y0,转移条件为X0,转移目标是S21。当转移条件X0接通,则状态发生转移,由状态S20转移到S21, S20状态则自动复位,同时Y0状态也自动复位。编程时可先将控制工艺分解为若干个连续的顺序状态,然后确定状态间的转移条件及处理对象,最后画出梯形图。

二、STL指令的应用实例

1、起动、停止和急停控制。

在现时的教材中对应用STL指令的起动控制都有详细的介绍:STL指令的起动必须通过初始状态S0~S9,而初始状态以外的一般状态一定要通过来自其他状态的STL指令驱动,不能从状态以外驱动,而对停止(急停)控制则介绍甚微。其实在步进控制中,同样需要停止(急停)控制,它可以利用转移条件(停止或急停命令)把状态转移到空操作状态来实现停止(急停)控制,但这种方法需要在每一状态下都增加利用转移条件(停止或急停命令)把状态转移到空操作状态的指令来实现停止(急停)控制,因此只适用于状态较少的程序。在工艺控制较复杂的程序设计中,我们可以在步进指令的外面(即RET指令后)使用批复位指令(ZRST指令),对程序中有使用的所有状态及所有的输出全部复位来实现停止(急停)控制。如图2所示:

在图2中,不管程序执行到哪个状态,只要按下停止(急停)按钮X7,程序都将执ZRST指令,它可将S10~S30间的状态及Y0~Y30间的输出全部复位,即可实现停止(急停)功能。但应注意的是单独使用批复位指令(ZRST指令)是不够的,因为当程序运行中由于紧急需要操作停止(急停)后,图2中S10~S30及Y0~Y30全部被复位,且由于状态S0早已被复位,起动信号X5已无法起动程序,因此需在初始化脉冲M8002两边并上起动信号X5才能重新起动程序。

2、如何防止双重起动。

步进程序中如果当程序运行在某一状态时,再次按下起动按钮后,程序再次由初始状态开始运行程序,致使程序中同时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激活状态,使程序运行出现错乱,这就是双重起动。在编程时一定要避免出现双重起动的情况。在图2中,由于为了能在按下停止按钮后能再次起动,在初始化脉冲M8002两边并上起动信号X5,但也由此产生双重起动的可能性,即当程序运行在某一状态(如S21)时,再次按下起动信号X5后,程序再次从初始状态开始运行程序,将再次激活状态S0,致使同时出现S0与S21两个激活状态,即出现双重起动现象,使程序运行出现错乱。(本来如没在初始化脉冲M8002两边并上起动信号X5,就不会产生双重起动现象,因为当按下X5起动程序后,初始状态S0也被复位,起动信号X5失效。)此时可利用内部特殊辅助继电器M8046及M8047。它们的功能是当M8047有效时,任一状态S接通后,M8046自动接通而切断起动电路。如图3所示:

当按下起动信号X5,程序从初始状态S0开始运行程序后,此时由于程序进入状态转移中,必有一状态寄存器S有效,M8046也就为ON有效,常闭触点断开,与M8002并联的X5信号已无法再次起动进入初始状态,也就避免了双重起动现象。应用中应注意的是利用M8046的前提是M8047应先为有效状态,这可用M8000来驱动M8047ㄢ

3、如何实现停电记忆。

很多设备需要实现停电记忆功能,即设备运行时突然停电,程序运行中断,恢复供电后,设备需要在按下起动按钮后在断点处继续执行程序。在三菱PLC中利用带断电保持功能S500后的状态寄存器,结合STL指令就可以实现设备的断电记忆功能。如图4所示:

假设当程序运行到状态S510时突然停电,由于状态寄存器S510具备断电保持功能,恢复供电后,S510仍然保持有效,程序就能继续执行下去。但要注意的是恢复供电后,要防止设备自行起动,应在按下起动按钮后程序才能继续执行,为此应利用特殊辅助继电器M8034与M8040。M8034的功能是当M8034为ON时,所有的输出继电器(Y)都处于禁止输出状态;M8040的功能是当M8040为ON时,所有状态寄存器禁止转移。图4中利用初始化脉冲M8002让M8034及M8040在上电后得电并自锁,使输出继电器(Y)处于禁止输出及状态寄存器禁止转移,程序运行处于中断,只有当按下起动信号X5后,M8034及M8040才断开,程序得以继续执行,以避免恢复供电后设备自行起动的现象,应注意的是让M8034与M8040得电并自锁的程序应画在梯形图的顶部,因为PLC的程序执行方式是自上而下循环扫描的。

4、如何实现同一种信号的状态转移。

有的设备有时需要用同一个信号为条件进行状态转移。此时如按上述进行编程,就可能导致转移信号有效时就转移了多个状态,而不是来一次信号转移一个状态。如图5所示:由于状态S30、S31、S32的转移条件均为X7,当转移条件X7成立时,就直接由状态S29转移到S32,导致状态丢失,程序出错。因此在进行这种状态转移编程时,需要将转移信号脉冲化,并在步进状态中生成一脉冲信号(如图6中的M11),利用这脉冲信号的常闭触点控制转移条件,以避免状态的连续转移。如图6所示:当程序执行到状态S29时,由于脉冲M11(常闭信号)的存在及将转移条件X7脉冲为M10,此时当转移条件X7成立后,状态就不会直接转移到S32,而是顺序转移到S30,此后当转移条件X7再次成立后,状态就由S30转移到S31,此后依次转移,程序得以正常执行。

5、如何实现手动与自动的切换。

在设备中一般都需要手动及自动两种工作方式,正常工作状态是自动工作,手动工作状态主要用来调试或检修设备。在编程时由于两种工作方式的存在,使程序可能出现"双线圈"的故障而导致程序的出错。"双线圈"是指在同一程序中两次或两次以上出现同一个输出线圈,如图所示,由于PLC的工作方式是循环扫描工作的,对同一线圈的多次扫描结果以最后一次扫描为准,程序执行结果就会与编程者的意图不同而出错,因此在编程时要在程序中避免出现"双线圈"的现象。利用条件跳转指令(CJ)可以实现手动与自动的切换,而应用STL指令的选择性分支模式,也可以较容易的实现手动与自动的切换,如图7所示:

在图7中,程序起动后依靠X6的常开及常闭信号进行自动或手动状态的选择,当X6点接通时(即X6常开触点接通)进入自动状态,程序由S0状态转移到自动状态S40,若X6不接通时(即X6常闭点接通)进入手动状态,程序由S0状态转移到手动状态S20,执行手动程序,当再次切换到自动状态时,程序将由S20状态返回到初始状态S0,并进入到自动状态S40并执行自动程序;而当程序处于自动状态时,转动开关到手动状态时,程序将在执行一遍自动程序后返回初始状态,进而转移到手动状态,实现手动/自动状态的切换。

6、如何在步进状态中实现单按钮起停控制。

单按钮起停控制可以节省输入点,因此在PLC程序设计中经常应用。在普通程序中比较容易实现,而在步进指令中同样能实现单按钮起停控制。如图8所示:

图8中,在步进指令外利用脉冲指令PLS得到上升按钮脉冲M0,并利用M1、M2得到一个单按钮起停信号M1,即按一次X10, M1为ON,再按一次X10, M1就为OFF。这时再利用PLS、PLF指令取出M1的上升沿信号M10及下降沿信号M11,并把M10、M11应用到步进指令的手动状态S20中,以此组成步进指令中的手动连续上升控制。当程序进入到手动状态S20时,按一下上升按钮X10,此时M1为ON,得到上升沿脉冲M10,使Y0线圈得电并自锁,带动机械上升动作,若再按一下X10,此时M1变为OFF,得到下降沿脉冲M11,使Y0线圈失电,机械停止上升。

三、结束语

三菱PLC的步进指令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确实很适合初学者学习及应用,但是很多PLC教材对运用STL指令进行编程基本停留在指令特点、指令格式、控制流程分类等方面的叙述,缺乏实例讲解,实用性较差。以上的应用实例(或应用注意点)是我在从事PLC教学及多年的工程应用中总结出来的,经过实践验证的,希望能对学习PLC编程者有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可编程序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工程应用》廖常初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2月第1版第1次印刷

三菱PLC并行连接通信方式的应用 第5篇

1 控制要求

自动传送系统由机械手和送料车两部分构成, 如图1所示。机械手的工作是将工件从A点移送到停留在B点的送料车上。机械手的起点在左上方, 动作过程按下降→夹紧→上升→伸出→下降→松开→上升→缩回的顺序依次进行。机械手的上升/下降、伸出/缩回以及机械手对工件的夹紧/松开, 都是由两位电磁阀驱动气压缸完成的。送料车的起点在B处, 由电动机驱动, 其工作是将放在小车上的工作从B点送到C点, 经卸料所需设定时间10S后, 小车自动返回。为了提高工作效率, 要求两部分独立工作, 同时在接料时要配合准确;两部分的启动、停止要相互联锁, 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2 系统设计思想

为了保证机械手和送料车同时工作, 以提高工作效率, 它们各由一台PLC控制, 两台PLC之间通过连接通信适配器FX2N-485-BD (采用双绞线连接) , 最大有效距离为50M, 数据自动传送。

2.1 机械手的控制

根据机械手的工作过程, 其控制程序采用步进指令设计。工件的下放应在送料车停在B点后进行;当机械手启动时, 送料车也应开始工作;当机械手停止工作时, 送料车应返回到起始处停止工作。这些信息可以通过并行连接通信方式传送。控制机械手PLC的I/O端与外部信号之间的地址分配如表1所示。

2.2 送料车的控制

根据控制要求, 为确保机械手与送料车的协调工作, 送料车从B点向C点的运动可在机械手松开工件上升后进行;机械手的启动/准停命令由控制送料车PLC出发。这些信息也可以通过通信方式传送。控制送料车PLC的I/O端与外部信号之间的地址分配表如表2所示。

3 通信模块的使用

本系统使用三菱公司的FX2N-485-BD接口模块来实现两台PLC之间的通信。为了连接RS485 (422) 单元, 要使用屏蔽线双绞电缆。本系统使用双对子布线, 在端子SDA和SDB之间连接端子电阻 (330Ω, 1/4W) , 在端子RDA和RDB之间也是这样, 以消除在通信电缆中的信号反射, 如图2所示。

通电后FX2N-485-BD通信板, 若正常连接SD、RD的两个LED因不停闪烁;若SD或RD的两个LED不亮, 应检查两通信板之间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可靠连接。

4 程序及程序说明

4.1 机械手的控制程序

机械手的控制程序主要由数据通信、手动操作和自动运行三部分组成。机械手的急停, 通过能够通/断外部负载电源的继电器控制器电路实现。

4.1.1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控制主要包括主站的设定、小车前进命令的传送。数据通信控制的梯形图程序如图3所示。

4.1.2 手动操作。

手动操作的上升、下降、伸出、缩回以及机械手对工件的夹紧、松开都是由相应按钮来控制的。手动工作方式控制的梯形图从略。

4.1.3 自动运行。

机械手自动工作方式控制的状态转移图如图4所示。

4.2 送料车的控制程序

送料车的控制主要数据通信和自动运行控制、点动控制这两部分。

4.2.1 数据通信。

数据通信控制主要包括从站的设定、机械手启动/准停命令、机械手下放工件命令的传送以及小车前进信息的接受。数据通信控制程序如图5所示。

4.2.2 运行控制。

送料车的运行控制主要由自动运行和点动操作两部分组成, 小车的急停是通过能够/断外部负载电源的电路实现。控制的梯形图

从略, 为防止双线圈使用M1、M2、M3、M4辅助继电器。

5 系统调试

5.1 程序的输入和输出

将机械手和送料车控制程序分别输入到各自的PLC中, 通过编辑和检查确保程序输入无误。

5.2 单机调试和模拟

分别对两台PLC进行调试和模拟, 其中通信信号, 可由外部输入信号代替。在单机运行正常后, 方可联机运行。

5.3 联机调试和运行

基于三菱PLC的焊机控制系统 第6篇

1 焊机主要原理和动作过程

窄搭接电阻焊机的焊接原理是将两块带钢搭接, 通以适当电流, 在材料自身的电阻、材料间及材料与电极间接触部分的集中电阻上产生热量, 最终熔化而焊接起来。典型的焊接工艺流程包括:

焊机准备 (包括带钢数据传输, 带头定位, 由入口夹钳的中间夹钳夹紧带钢) -机组入口段停止运行, 消除带钢张力 (由线上完成) -入、出口夹钳夹紧带钢-剪切-抽尾-对中-搭接-焊接、平整-焊机复位-焊接周期完成。

2 控制网络

TEMIC窄搭接焊机使用三菱PLC家族中的高性能Q系列PLC, 编程软件采用GX Developer。系统主站和从站 (远程输入输出设备、触摸屏) 组成CC-Link现场控制网络, 通讯模块使用QJ61BT11;同时系统利用以太网接口模块QJ71E71接入机组的工业以太网。

CC-Link是控制和通信链接的缩写, 通过利用专用电缆连接I/O模块、智能功能模块和特殊功能模块等分布式模块, 连接后这些模块就可以由PLC控制。作为一种能同时高速处理控制和信息数据的现场网络系统, CC-Link可以提供高效、一体化的工厂和过程自动化控制, 满足工厂自动化系统用户多样化的需求;能用于广泛的多厂商设备使用环境, 省配线、低成本地构筑高性能的网络。

3 主要控制回路

搭接焊机主要控制系统包括顺序控制、焊接电流恒定控制以及位置控制三部分。顺序控制功能模块能完成常规逻辑量控制, 实现焊机PLC与生产线控制系统之间数据传送和焊接联锁信号传输。本文主要对后两种控制回路进行介绍。

3.1 恒定电流控制

在焊机中, 电流是3个关键元素 (电流, 传导时间和压力) 中最为重要的一项。焊接电流与焊缝质量直接相关, 为了提高焊接质量, 消除交流焊接中由于电流零点造成漏焊的缺陷, 采用直流电流焊接。焊机的直流电源由单相电源提供, 通过在焊机变压器初级连接可控硅, 在次级连接整流器, 转换成为低电压高电流的状态。

焊接电流控制系统通过实时监测焊接电流波动状况, 并利用负反馈的闭环电路来控制可控硅调压电路的触发脉冲, 进而控制输出电压, 最终实现控制恒定的焊接电流目的。焊接电流控制框图如图1。

3.2 位置控制

位置控制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1) 重叠量调整;

2) 下电极轮高度调整;

3) 对中系统;

4) 焊接小车位置控制:

位置控制系统控制逻辑如下:

(1) 如果︳REF-FBK︳﹥K1 APC高速

REF﹥FBK高速前进

REF﹤FBK高速后退

(2) 如果K2﹤︳REF-FBK︳﹤K1 APC低速

REF﹥FBK低速前进

REF﹤FBK低速后退

(3) 如果︳REF-FBK︳﹤K2 APC结束

其中APC:自动位置控制REF:目标位置FBK:实际检测位置反馈量偏差值设定点:K1, K2其中K1>K2

4 结论

作为冷轧生产线上的重要设备, 焊机的功能精度对机组生产起着关键作用。作为设备管理维护人员, 首先必须对焊机工艺流程熟练掌握;在深入研究和理解控制系统后, 要切实做好现场传感检测设备和控制元器件的日常维护保养工作, 只有这样才能牢牢把握焊机运行状态, 确保焊机设备正常稳定工作。

参考文献

[1]三菱PLC Q系列编程手册.

[2]TEMIC窄搭接焊机操作手册.

三菱PLC项目实训——洗衣机控制 第7篇

机械全自动洗衣机由电动程控器、水位开关、安全开关 (盖开关) 、排水选择开关、不排水停机开关、贮水开关、漂洗选择开关、洗涤选择开关等组成。它通过各种开关组成控制电路, 来控制电动机、进水阀、排水电磁铁及蜂鸣器的动作次序, 使洗衣机实现程序运转。

按照洗衣机的工作流程, 采用三菱PLC来设计控制线路, 并编写梯形图程序, 实现其功能。

二、需求分析

不管哪一种、哪一类洗衣机其工作流程大致相同:向洗衣机内注水→水位到位后开始洗涤→按照洗涤方式, 洗涤电动机正/反旋转→当预设洗涤时间到后, 进行排水→排水完成后进行脱水→完成一次洗涤过程。一般需要进行一次洗涤过程、二或三次漂洗过程, 才算完成一次洗衣任务。其工作流程图如图1所示。下面我们以一次洗涤和一次漂洗为例介绍用PLC控制的方法。

对上面洗衣机工作流程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知道, 洗衣机的工作过程是一个以洗衣筒内“水位”满为条件的时间顺序控制系统。其PLC控制系统应具有的功能有:

⑴洗涤方式选择。我们在这里只指定有“强”、“中”、“弱”三种方式, 用三个开关进行选择。洗涤的“强/中/弱”就是洗涤电动机单方向旋转时间的长短。其中“强”为50S、“中”为25S、“弱”为10S。

⑵洗涤时间选择。同样只指定有“5M”、“10M”、“15M”三种洗涤时间。由一个开关进行选择。

⑶脱水时间选择。同样也指定有“1M”、“3M”两种脱水时间。由一个开关进行选择。

⑷水位满。当该输入点闭合时应关闭进水电磁阀, 起动洗涤电动机开始工作。

⑸洗衣机工作按钮。当洗涤方式、洗涤时间和脱水时间都设定完毕后即可按下“工作按钮”, 起动洗衣机工作。

⑹进水电磁阀。用来控制洗衣机的进水。

⑺排水电磁阀。排除洗衣机筒内的水。

⑻3个洗涤方式指示。分别指示“强”、“中”、“弱”三种洗涤方式。

⑼3个洗涤时间指示。分别指示“5M”、“10M”、“15M”三种洗涤时间。

⑽2个脱水时间指示。分别指示“1M”、“3M”两种脱水时间。

⑾电动机正转。电动机正向旋转。

⑿电动机反转。电动机反向旋转。

三、电路设计

根据控制系统的功能要求, 我们列出了用PLC控制洗衣机应具有的输入、输出点:

PLC输入点有: (1) 洗涤方式选择按钮。 (2) 洗涤时间选择按钮。 (3) 脱水时间选择按钮。 (4) 水位满。 (5) 起动按钮。 (6) 停止按钮。共6个输入点。

PLC输出点有: (1) 进水电磁阀。 (2) 排水电磁阀。 (3) 3个洗涤方式指示。 (4) 3个洗涤时间指示。 (5) 2个脱水时间指示。 (6) 电动机正转。 (7) 电动机反转。共12个输出点。

按照上面输入/输出点数要求, 选用性价比较高的国产三龙SL-FX2N-28MR-4AD-2DA嵌入式增强型PLC。绘制出控制系统的原理图如图2所示。由于该PLC的输出点只有12点, 所以省去了脱水制动、脱水时间选择和指示, 将脱水时间恒定为1M。并增加了洗衣完成提示蜂鸣。各点功能如表1所示。

四、应用程序设计

1. 梯形图设计

在编制洗衣机PLC控制程序时, 由于没有现存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线路, 无法从继电器控制电路来演变成PLC控制梯形图。因此我们采取功能图设计法, 从基本功能着手、逐步完善的方法。

洗衣机的洗涤和漂洗过程对洗衣机来说, 实质上是一个相同的过程。其不同在于洗涤过程中我们在洗衣筒内加了洗衣粉, 而漂洗过程则是不加洗衣粉。因此一次洗涤和一次漂洗就是同一洗衣工作流程重复执行两次即可。

从图1洗衣工作流程中我们不难得到程序流程图, 如图3 (a) 所示。整个过程可以分成六个阶段:初始化、进水、洗涤、排水、脱水、完成提示。其中需要重复进行的有进水、洗涤、排水、脱水四个阶段。开始加水过程的条件是:水位未满, 即输入点X03未闭合;我们用辅助继电器M1表示加水步。洗涤过程开始的条件是:水位满, 即X03闭合;我们用辅助继电器M2表示洗涤步。排水开始的条件是:洗涤时间到;洗涤时间有时间继电器T100控制。我们用辅助继电器M3表示排水步。脱水过程开始的条件是:排水时间到;排水时间由时间继电器T101控制。我们用辅助继电器M4表示脱水步。脱水时间由时间继电器T102控制。这四个工作步都是在系统起动按钮被按下的条件下才被执行。通过细化我们就不难得到洗衣工作步, 如图3 (b) 所示。

由于洗涤方式、洗涤时间、洗涤次数、脱水时间都会因操作人或洗涤物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因此我们用一个数据寄存器来存放不同的数值。其中洗涤方式用数据寄存器D0、洗涤时间用数据寄存器D1、脱水时间用数据寄存器D2、洗涤次数用数据寄存器D10。

依照洗衣工作步, 选用相应功能的PLC指令, 我们就可以进行梯形图程序编制了。

首先我们按照图3 (b) 洗衣工作步编制一个单一洗涤方式固定洗涤时间的工作流程, 即洗涤强度“弱”、洗涤时间固定为5分钟 (5M) 的“加水”、“洗涤”、“排水”、“脱水”四步。其梯形图程序如图4所示。然后实现两次循环, 洗涤结束蜂鸣提示。其梯形图程序如图5所示 (框内部分) , 这部分程序我们在调试中加入。最后实现洗涤方式、洗涤时间的选择功能。这部分程序留给读者思考。图6是初始化梯形图程序。

⒉梯形图录入

打开存放编程软件的文件夹“FXGPWIN”, 找到程序文件“FXGPWIN.EXE”, 用鼠标左键双击该文件的图标。在初始界面上点“文件”菜单, 在弹出的下拉菜单中选“新文件”;或直接点快捷按钮“新文件”。桌面出现“PLC类型设置”对话框, 在对话框中点“FX2N/FX2NC”, 使其前面的单选框圆中出现一个黑点。设置完后点“确认”按钮。接着点“文件”下拉菜单, 在菜单上选“另存为”。在“File Save As”对话框中设置好存放文件的驱动器、文件夹和文件名, 其中对话框中“驱动器”下的文本框中选驱动器、“文件夹”下的路径框中设定文件夹、“文件名”下面的文本框中输入文件名“xyjkz” (注意, 后缀不能改) , 再点“确定”按钮, 把新建的文件另存为“xyjkz.pmw”, 如图7所示。

接着在工作空间内, 把图6、图4中的梯形图逐一录入。图5的梯形图待在调试中加入。其步骤如下:

第 (1) 步录入初始化梯形图。将鼠标移至元件库中“常开触点”元件上, 点击鼠标左键;在弹出的“输入元件”对话框内的文本框中录入“M8002”后点“确认”按钮, 如图8所示。再点击元件库中“功能块”, 在弹出的“输入指令”对话框内的文本框中录入“MOV K250 D0”后点“确认”按钮, 如图9所示。

第 (2) 录入主梯形图。用同样的方法将图4的主梯形图录入。录入后的工作空间如图10 (a) 所示。

第 (3) 点转换并保存。直接点击工具栏上的“转换”按钮即可。转换后再点“保存”按钮保存文件。转换后的界面如图10 (b) 所示。注意背景颜色变化。为防止程序丢失, 可随时点击“保存”按钮, 将文件及时保存。

五、安装与调试

1. 控制电器选择

图2中控制按钮SB1、SB2、SB4和SB5选用KD2型仪表用按钮;指示灯HL1~HL 6选用Ф5的发光二极管, 颜色分黄、绿、红三种;蜂鸣器H A选用YMD-12095-B, 额定电压24V;继电器KJ、KJC、KJCC选用RM24-11/4;进水电磁阀YV1选用FCD-270B型;排水电磁阀YV2选用型。其外形分别如图11所示。

2. 电器安装

按钮、指示灯和蜂鸣器安装在操作面板上。PLC、继电器等电器安装在一块260mm×260mm底板上。电动机、电磁阀等的控制原理如图12所示。

3.控制系统调试

⑴程序下载

用通信线将电脑与PLC连接好后, 给PLC上电并启动电脑。运行编程软件FXGPWIN, 打开先前保存的应用程序文件xyjkz.pmw。打开PLC上的“运行/停止”开关盖板, 将开关拨到“停止”位置;用鼠标点下拉菜单“PLC”选“传送”下面的“写出”。由于我们的程序较短, 没有超过200行, 因此在“PC程序写入”范围选择对话框中我们选“范围设置”, 并把“终止步”设置为“200”, 以加快下载速度。设置完后, 点“确认”按钮, 软件开始向PLC写入程序。

⑵运行监控

应用程序下载完毕后, 把PLC上的“运行/停止”开关拨到“运行”位置;并将编程软件界面转为“监控”状态, 操作方法如图13所示。

按下“起动”按钮, 进入“加水”状态, 相关部件高亮;“洗涤”、“排水”、“脱水”等状态, 有不同的高亮部件显示。

验证了图10 (b) 的程序正确后, 我们再添加实现1次洗涤和1次漂洗, 即2次循环的控制程序。添加后别忘记点“转换”并保存。

将修改后的程序重新下载到PLC中, 再运行PLC (注意拨动开关位置) 。

六、梯形图程序解释

图14是初始化程序。图中左侧常开触点M8002是一个特殊软元件, 其功能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的第一个扫描周期时接通 (ON) 。右侧三个都是功能相同的数据传送功能指令, 其功能是把十进制数 (首字母K表示十进制数, 首字母H表示十六进制数) 250、3000、600分别送到数据寄存器D0、D1、D2内。图中初始化程序实现的功能是:在程序开始运行时的第一个扫描周期时把十进制数250、3000、600分别送到寄存器D0、D1、D2内。这些数据就是对应洗衣机功能的默认值。

数据传送指令MOV格式为:

▕------||-------------------------[MOV S D]--▏

功能为:当该功能指令前面串接的常开触点闭合时, 将源数据传送到指定的目标中, 即[S]→D。其中软元件S可以是K、H、KnY、KnM、KnS、T、C、D、V、Z;软元件D可以是KnY、KnM、KnS、T、C、D、V、Z。

图15是起动/停止程序。该梯形图与常规的电动机起动/停止控制相同, 只是在该行中串接了蜂鸣时间继电器的常闭触点, 目的是用来结束洗衣过程。辅助继电器M0是洗衣机的工作状态步, M0吸合洗衣机进入工作状态。

图16是进水控制程序。当洗衣机进入工作状态后, 进水电磁阀就吸合进水, 直到水满→输入触点X3闭合→辅助继电器M1吸合→M1的常闭触点断开→输出继电器Y0释放→进水电磁阀关闭。由于除了洗涤状态步可以向洗衣筒内进水外, 其他状态步一概不能进水, 因此在输出继电器Y0前串联了这些步的常闭触点。这样一旦进入这些状态步, 进水阀就步会被开启。

图17是洗涤控制程序。该程序实现“洗涤方式”和“洗涤时间长短”两个功能。洗涤方式实际上是按波轮正转或反转时间的长短来分的。洗涤时间由时间继电器T100来控制, 时间的长短由数据寄存器D1中值的大小来决定。因此改变D1中的值的大小就是更改洗涤时间了。而洗涤方式则随数据寄存器D0中的值的大小来变化。该梯形图在上一章“指示灯显示”一节中解析过, 这里不再说明。

图18是排水控制程序。这个梯形图已见过多次, 不再说明了。

图19是脱水控制程序。这个梯形图比较简单见图中说明。

图20是洗涤/漂洗次数控制程序。图中第一行右侧是一个“减1”功能指令, 当左侧T102常开触点每闭合一次, 右侧数据寄存器D10中的值减1。

减1指令DEC格式为:

▕------||------------------------[DEC D]--▏

功能为:当该功能指令前面串接的常开触点闭合时, 由D指定的软元件中的值自动减1。若用连续指令, 则每个扫描周期减1, 即[D]-1→ D。其中软元件D可以是KnY、KnM、KnS、T、C、D、V、Z。

图中第二行左侧是一个接点相等指令, 当数据寄存器中的值等于0时, 驱动右侧的继电器M5。

接点相等指令LD=格式为:

▕[=S D]------------------------------ () --▏

功能为:当源软元件S中的值与目标软元件D中的值相等时, 驱动右侧的软元件动作。其中软元件S、D可以是K、H、KnY、KnM、KnS、T、C、D、V、Z。

三菱PLC程序 第8篇

1 P LC技术课程的教学特点

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简称PLC,是一门实用性非常强的专业课程,非常适合于进行教学与实践结合的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PLC作为一种通用的工业自动化装置,由于其功能强大、操作使用方便、技术性能稳定、运行可靠,在工业自动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按照生产工艺的技术要求,较好地完成各项技术指标的控制。PLC控制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过程控制、传动控制、位置控制,通信控制等场合的大部分现代工业控制领域和部分商用民用控制领域。

PLC的机型较多,各个机型之间既有相通的地方,又有着各自的特色。知识点多,并且通过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硬件的安装、调试和选型,还要使学生掌握分析工艺要求,确定控制方案,独立编程和调试。因此不能采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实验实训资源进行一体化教学。此外,还要仔细研究教学内容,不应仅局限于教材,还要将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案例相结合,将课程内容在多个项目中重新整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学习效果,使学生易于理解、接受和掌握,同时不知不觉中将学生领入实践应用中,逐步培养他们的学习意识和创新思维。

2 P LC(三菱FX系列)教学实验系统

2.1 实验系统原理

本文介绍的基于三菱FX系列的PLC实验系统, 采用模块化结构,综合性和应用性较强,以开放性和设计性为主,改变了原有的单一实验单一设备或单一课程单一实验装置的模式,可以满足电气控制技术、PLC原理及应用、PLC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等多门课程教学、实验和实训的需要。

实验系统由输入设备、逻辑控制和执行机构三部分组成。输入设备用于实验系统的信号采集,接收从各类开关、按钮、传感器等输入的开关或模拟信号;逻辑控制部分实现继电器接触器硬线路控制或通过PLC对输入信号进行逻辑处理,转换之后的控制信号用于控制执行机构, 驱动接触器、电磁阀,电机和指示灯等执行机构,如图1所示。

2.2 实验系统的软件

采用FXGP/WIN-C编程软件、MCGS组态软件、FX-PCS-DU/WIN-C画面创建等软件。

本实验系统通过灵活选择模块,可以完成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实验。既可做单机实验,也可作组网实验;既可做验证性、综合性实验,也可作设计性实验;还可以满足学生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可以完成电气控制技术课程的实验、实训和设计通过选择钮模块挂箱、接触器模块挂箱、继电器模块挂箱、开关和熔断器模块挂箱、执行模块等,经过接线和调试,完成硬接线逻辑电路,实现不同的控制要求。

2.3实践教学的效果

学生对本课程的学习不再感到抽象和枯燥,且很容易理解并掌握本课程的内容还不易忘记,并对实际中同类元器件的使用方法不会陌生,同时感到本课程的实际应用就在自己的身边也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复杂。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主要是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的技能性人才,技能性人才的培养必需通过实践来实现。因本课程的实践性很强的,为使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的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采用合适的实践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上一篇:生活化大学生道德教育下一篇:英语语言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