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2024-09-19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精选12篇)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1篇

1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经济作用

1.1 服务于城乡建设事业。

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技术的成功应用, 能够为工程建设提供可靠地数据支持, 为其合理的规划提供了最为科学, 合理的第一手资料, 在城乡建设方面发挥着巨大的积极作用。

1.2 服务于房地产事业。

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能够为工程建设以及土地产权管理提供必要的依据, 如果土地产权在变革的过程中出现了纠纷问题, 那么我们就必须要对其进行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 这样才能够使其登记的产权关系得以证实, 从而解决问题。如果在进行测量后, 其数据无法满足实际情况的要求, 我们就需要重新进行测量, 并将其结果记录在案。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 是一个城市土地规划中重要的技术种类, 它能够为城市用地的建设和使用提供非常详尽的数据材料, 进而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使用。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的结果比较详尽, 可以很好的反映土地面积、权属界线、地块用途、位置、房屋的结构和使用者及所有者的具体情况, 这些都会给房地产事业的开发者提供周祥的参考资料。

1.3 服务于交通道路建设及管理。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在交通建设方面同样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所产生的数据, 能够真实的反映出一个城市当前的交通情况, 并且能够为交通建设提供必要的数据, 我们可以利用GIS管理系统对交通建设实施进行定位和跟踪, 进而实现其最为科学, 合理的管理。这种技术在城市交通变革的过程中, 其优越性尤为明显, 其所提供的数据, 是工程进行施工的重要指导和依据。

1.4 服务于城市公安管理和地名管理。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中的管理系统为GIS系统, 这种系统是目前我国城市公安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为我国的公安管理提高了第一手资料, 它被广泛的应用到了户籍, 自动报警以及消防系统中, 可以说是整个城市治安系统得以进行的保障。地基测绘能够对城市各个行政分区进行详细的划分, 并对各个街道和地区进行注名, 进而对我国公安部门的工作提供了很多方便。

1.5 服务于城市环保事业。

这种技术的应用, 是工作人员可以更加清楚和直观地对城市地形进行了解, 对于各个地区的土地分布和用途可以全面的掌握和研究, 同时, 由于城市相对来说人口会比较密集, 植被和水系分布也会相对复杂, 这种技术的应用, 可以很快的对要求的问题进行反映, 这对地区环保工作以及规划工作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并为其工作提供了不可缺少的真实数据。

1.6 服务于房屋灾害损失赔偿。

由于人为的或者是自然的不可抗力因素所造成的房屋灾害损失可以通过测绘结果向保险公司提出索赔。

1.7 服务于权属纠纷解决问题。

法院对于房屋的权属纠纷问题往往采取以测量数据为依据的对策, 即根据测绘部门提供的测绘资料来分辨房屋权属, 这给案情的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1.8 服务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结果是城市规划和改造的依据, 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依据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资料进行方案的制定、执行工作。

1.9 服务于土地征收使用税。

土地使用税的征收是按照纳税人占有的土地使用面积为计量标准进行土地税征收的工作。在对于土地征收使用税的过程中所参考的依据就是土地管理部门提供的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结果所明确标明的土地权属界限。

2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在土地开发利用中的作用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能够为土地开发利用工作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撑。就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工作本身而言为各部门提供精确科学的土地数据资料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地籍测绘结果的共享为各部门的建设提供了原始数据, 比如区域地形、水环境、工程结构等等, 这些都是土地开发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数据。

2.1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可以有效减少资金的浪费。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的结果直接影响土地开发设计的方案, 方案的优化与否, 预算概率的精确与否、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与否都是影响土地开发成本的因素, 因而科学精确的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数据是制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实施精确的财务预算、实现土地资源效益最大化的必要参考资料。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能够为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数据从而减少资金浪费。

2.2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绘可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工程质量。

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工程耗资大、工期长、收益颇丰, 因而土地开发利用工作必须慎之又慎, 否则不仅造成资源浪费而且会给生态平衡带来危害。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之前对于所要开发的对象做详细的、科学的地形测量和地籍测绘是每一个有高度责任心和工作严谨精神的土地开发利用者所必备的功课, 在不了解土地的基本情况包括地质、地形、水文、权属等的前提下冒然搞开发只会增加财政预算、延长工期、引起不必要的土地所属纠纷, 给开发利用工作造成一定的困难。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 在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须规范好验收环节, 具备一份准确详实、科学完整并符合实际的地产投资工程项目报告以提高土地开发利用的工程质量。

结束语

我们从上述讨论能够看出, 地形测量与地基测绘是众多工作种类中不可缺少的前提技术基础, 在国土部门的工作中尤为重要, 尤其是在土地资源的管理方面, 更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它的应用意义重大, 所涉及的范围也包括经济, 政治以及环境等众多方面, 从而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必然的影响。目前, 我国在这个方面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是与此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漏洞, 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 以往的测绘方法必然对适应新时期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局限, 为了能够提高其工作效率, 保障其测量数据的准确, 我们需要从实际工作中, 不断地加强管理, 提高人员专业水平, 促进其工作质量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贾俊峰.地籍测量基本方法研究[J].科技资讯, 2013.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论文 第2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地籍变更;土地利用

1 引言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使地籍资料保持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土地利用现状的变更调查。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3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

引言

地籍测量就是为了满足地籍管理的现实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以土地权属调查为基础,利用一定的测绘技术,测量出土地的权属界线、地类、位置以及形状等,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它们的面积,绘制出地籍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一定的依据。地籍测量是土地管理的技术基础,为国家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土地资料,在国家土地管理服务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地籍测量过程中,测量技术对于测量数据的精度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影响到地籍管理工作。在当前信息化环境下,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地籍测量技术也不断提高,数值化测图技术的出现使地籍测量工作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地籍图的重要性

国家开发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需要质量好的地籍资料作为发展的依据。地籍资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籍图,它可以直接、全面的反映出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现在我国各大城区的城建部门和测绘部门对所属地测绘了大比例尺地图,拥有齐备的资料。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使用大比例尺,能够降低测量地籍的工作量。

二、地籍测量和绘制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调查地籍和绘制地籍图两个方面。其中调查地籍是工作的重点,要将宗地的可权属、位置、用途、质量、数量等基本信息查清并收集、整理。地籍测量是运用技术手段,在地籍调查的前提下精确的将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境界、宗地面积和权属界址的具体坐标勘测出来并运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的一项技术性的工作。运用大比例尺进行地图测绘是以地表上的地貌或地物为标示对象,使用点、线、文字、图式、数字等描述地貌、地物景观的工作,以控制测量为前提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对每个控制点的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进行测绘。根据所得到的数据将全部地貌、地物绘制在图纸上,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要准确客观运用地形三维空间将地貌、地物描述出来,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宗地全貌,为发展经济服务。

三、测绘地籍图

1、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

当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全面的地形图以及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时,为了确保地籍图的质量和施测精度,要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一般地籍测量控制分为首级控制、加密控制和图根控制三个等级,一般运用GPS定位要符合四等网精度,在此基础上加密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设置测站点要符合高密度和均匀分布的要求,只要这样才能满足测量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的基本需要。

2、测绘界址线、界址点和地基要素

部分使用解析法对地籍进行测量,在测站点或者控制点上架设相关仪器,勘丈界址点的坐标。部分使用图解法对目标地段的界址点和地物的平面位置进行勘丈。测量的基本原则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地籍和界址点就要运用解析法,将测站点、控制点以及图解、实测的地籍、界址点等要素绘制出来,形成地籍底图。

3、绘制地籍图

一些地区因为地形图发生变形、装绘或者蒙绘难以达到《地籍调查规定》的精度要求,纠正图纸变形也比较麻烦,特别是出现不均匀现象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假如将整幅图分割成为小块,在比较小的范围中,图上水平位置和图纸变形就难以对整体造成影响,同时也比较容易纠正。所以在底图上绘制出地籍的界址点、界址线和其他地籍要素,将点、线和地形图上点和线进行对合,并不断的予以配赋和纠正,蒙绘出部分的地形要素和建筑物,在逐渐蒙绘完成全图。

4、外业调绘以及补绘

外业调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宗地草图标准的数据到土管部门进行校核,并绘制在工作底图上。其次宗地草图缺失或者没有的,要予以实地勘丈,标注和绘制在底图上,最后检查和校正绘制完成的工作底图。如果底图没有将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表现出来,需要补测和补绘地籍底图。外业调绘以及补绘结束后,要在底图上标注地籍要素编号,予以整饰后,制作成为地籍原图。

四、地籍图的质量评价和验收

为了保证地籍图的质量,和运用地形图对地籍图进行装绘,并检验其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在绘制结束后要进行互查、自查、测绘队检查等手段,全面的检查地籍图,对图根界址点-控制点、界址点之间、地物点-界址点、地物点之间进行检查、记录,使其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出现问题,就要重新勘察、测量保障地籍图的质量和准确性。事实证明,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运用专业方式绘制地籍图,这种方法是成功而有效的。在绘制城镇地籍图过程中,使用的大比例尺要具有相同的比例,并控制图纸出现误差的可能性,对其存在的变形予以纠正,运用相关措施和技术绘制的地籍图能够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

1、地籍測量前的准备工作

比如,工作人员在运用GPSRTK技术进行地籍测量之前,需要根据测量地区的实际情况,做好街道的划分工作等,在对地籍权属进行调查时,需要标清楚地界址的位置等。

2、地籍控制的测量

在地籍测量工作中,地籍控制测量的工作人员要做好点位坐标传递的工作,控制测量误差的传播,保证测量的精确度,从而确保能够把每个测绘部分地籍图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比如,测量工作人员首先需要在区域内确定一些控制点并把它们连接成几何图形,其次需要对其进行测量,并计算出平面位置以及高程,最后在控制点的基础之上,计算出其他细部点的坐标。

3、地籍的细部测量工作

地籍细部测量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野外数据采集,在采集结束后,把数据信息传输到计算机上面。在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的时候,一方面,处理之前要做预处理,然后把整理后的数据生成图形,最后再进行等高线数据处理。

4、地籍图的生成与编辑

地籍图的生成首先需要对照宗地草图与宗地关系图,然后根据不同图的坐标范围,选择一些相关的数据文件,最后在测点平面坐标和地块描述信息的基础之上生成平面图。在地籍图输出之前,还必须通过制图软件对其进行编辑处理,处理之后再检查修改,消除一些地貌、地物的矛盾,然后进行地形符号填充、文字说明以及图廓整饰等,这时如果发现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可以形成一些地籍要素,并注记一些地籍要素的内容,最后打印出初步地籍图。

5、面积的量算汇总工作

在修正错误之后,还有遵循面积平差原则,依照从整体到局部的步骤,对其进行分级量算和块块检核,做好面积量算、面积平差以及面积汇总工作。各类图表的生成。检查无误之后,可以利用制图软件功能生成宗地图、地籍图、界址点成果表、土地面积分类表以及宗地面积汇总表等图标文件。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中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在调查地籍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传统调查方式相比较,提高了调查效率和测量的准确性,所完成的布满土地使用者名字和界址点的地形图,为矢量和连接宗地界址线,并建立和完善地籍信息资料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城市、村镇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测量,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同时也能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参考文献:

[1]顾钰培;肖兰玲;高雪梅;赵民瑜.浅谈大比例尺数字地形图缩编方法[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5):112.

[2]李冰;曹宏文;曹歆宏.大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建设刍论[J].科技创新与生产力.2010(07):97.

浅析地形、地籍的测量技术 第4篇

关键词:GPS、RTK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地籍测量

1 GPS、RTK技术应用

GPS、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GPS新技术的出现, 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TK新技术, 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 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 (如伪距或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 (如基准站点坐标) 实时传输给流动站GPS接收机, 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观测到四颗卫星后, 可以实时地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这比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来说, 其定位效率会大大提高。故RTK技术一出现, 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RTK技术用于各种控制测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要求点间通视, 费工费时, 而且精度不均匀, 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时候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 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工测量。而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因此,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

2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3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空间信息, 采用主窗体应用程序方式, 每一个地图子窗体均可跟踪选定不同的监控对象。主窗体左侧排列了各子系统菜单按钮。网上任意一授权工作站可进入管理系统, 通过地图导航可以方便的进入所需的管理层面。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 完成工作的需要。

4 计算机技术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MAPGIS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图形和属性之间的联系紧密, 图形处理功能强大。在其上建立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除了图形处理能强大以外, 还提供了一套符合土地系统的解析图形编辑法及十分强大的历史管理功能, 解决了图形与属性数据历史信息管理的难题。宗地的属性数据是十分丰富的, 由于各地经济发达的程度不同, 城市的规模不同, 需求的不同, 它包括的内容也是多种多样的;但要以把宗地属性分为两类:空间方面的属性和人文方面的属性。空间属性主要有宗地面积, 座落, 四至等, 这些是国家土地管理局颁布的《城镇地籍调查规程》及《土地登记规则》中规定必须要具备的, 另外还包括一些地区根据自己的需要所增加的一部分, 如:地物分布及类型面积情况、容积率, 密度等, 从计算机管理的角度考虑并结合MAPGIS的特点, 空间方面的信息又可分为与图形紧密联系的属性 (如:宗地面积, 周长, 宗地号, 界标类型等) 和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 (如:宗地座落, 四至等) , 在MAPGIS中根据这两种数据的特点, 将其放在图形数据中由MAPGIS平台直接维护其一致性, 令面积的核算快速准确, 而将一般性质的空间属性放在外部数据库中;而人文属性包括宗地的权属、共用关系、用途等信息, 这一部分属性全部放在外中数据库中, 通过宗地号与图形数据建立联系。将上述的数据准备好以后, 就可以进入系统进行初始数据采集与系统建库了。对于地籍数据而言, 系统数据分层处理必须以能提高工作效率, 便于数据分析, 统计, 查询, 并且有良好的可扩展、可伸缩性, 能够满足各地区地籍管理工作需要为目标。结合阳县地籍, 可以按如下专题进行分层:地形数据分过渡层、方里网、测量控制点、居民地、独立地物、交通及附属、水系及附属特殊地貌、植被、注记、地形、电力线等层。界址数据包括界址点、界址线、宗地。由于界址数据在测量时就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一层没有进行分幅管理, 而是充分发挥MAPGIS对数据的管理能力, 从物理上就作为完整的一体进行管理。

参考文献

[1]喻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1]喻华.GPS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测绘通报, 2007, (04) .

[2]陈超.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07, (05) .[2]陈超.浅谈GPS、RTK测量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科学大众, 2007, (05) .

地籍测量与房地产测绘 第5篇

一﹑实习目的

《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其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只有通过实习,才能进一步深刻领会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通过亲自动手操作,才可掌握仪器操作的基本技能和控测的基本作业方法;并为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次实习要求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把所学的控制测量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模拟的实际中去,从而比较系统地掌握地籍测量与房产测绘的基本技能﹑作业方法及步骤,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要求

1﹑教师做好表率,对学生应加强管理严格要求。

2﹑严格遵守考勤制度,保证正常的工作时间。在实习期间不得迟到早退无故缺席,作到有事必须请假。应发扬艰苦奋斗和连续工作的作风,养成吃苦耐劳的良好习惯。

3﹑通过本次实习,要使学生巩固理论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和操作技能树立良好的工作习惯,对观测成果不得涂改转抄及伪造,若发生以上不应有事件,则应严肃处理。要使学生养成“真实准确及时“的工作作风。应扎扎实实,一丝不苟,坚持原则,对不合格的成果,一律返工。

4﹑搞好内外团结,师生间同学间相互尊重互相支持加强团结协作;应尊重当地政府,遵守当地的乡规民约及当地居民的风俗习惯。

5﹑充分发挥党团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员﹑团员应带头完成任务,带头吃苦,带头遵守规章制度,带头学习。各班学生干部和实习组长应各尽其责。

6﹑应团结一致,大力协作,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三、实训主要设备及工具:

全站仪一套,自动安平水准仪一套;电脑一台,钢尺一套。

四、实训内容及指导 本次实习包括以下内容:

1)仪器检校 提交仪器检校的数据及成果。2)控制测量 提交平面控制实测数据及平差报告。

3)地籍测量 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一份合格的观测资料,完成测区1:500地籍平面图一幅并且每人应上交一份地籍调查成果(表、图、册)。

4)房产测绘 要求每个小组完成一栋教学楼的房产测量,提交房产测量报告,完成分层图、平面图、面积计算。

三、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及地籍图的内业处理

(一)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

数据采集过程就是利用带有内存的全站仪,获取有关的地籍要素信息数据,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存储、记录、或直接传输给数据处理设备的过程。

1、地籍要素测量

地籍要素测量的主要内容包括:行政界线、权属界址点、界址线、地类界线、块地界线、保护区界线;建筑物和构筑物;道路和与权界线关联的线状地物;水系和植被,同时调查房屋结构与层数、门牌号码、地理名称和大的单位名称等。地籍要素测量成果应能满足地籍图编制、面积量算、统计的要求。

2、极坐标法地籍测量

极坐标法是以两个或多个已知控制点定向,测量目标点与控制点之间的方向和距离,必要时通过附加支距,来测定目标点的位置。

(1)现有控制点的密度不能满足极坐标法测量需要时,可测设辅助控制点。在施测辅助控制点时,要考虑极坐标法的特殊性,其位置选择要能保证进行合理的单点测量。在处理测量成果时,以不损害相关精度为原则。

当现有辅助控制点不能满足极坐标施测时,可以短导线或支站测定其它辅助点。但原则上不再由支站测定其它站,而是采用布设附合短导线的方法进行施测。

(2)位于直线上、圆弧上或临界线上的界址点或的几何条件(如平行线),只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极坐标测量。在计算时,应考虑几何条件问题,避免由不同导线对紧密相邻的界址点进行测量。在其它情况下,则需附加测定界线点的距离。

(3)采用导线测量法测点时,在导线测量后,直接在每一个测站上以相同的操作程序进行单点的极坐标法测量,仅在一个望远镜位置上测量方向,以便符合距离测量精度,起始方向位置调置到零度;在例外情况下,如果单点测量不能与导线测量同时进行,就应保持原来的零方向,并为便于检查,应始终照准第二个连接点。

(4)对一直角型建筑物(房屋),可直接侧出三个角点,然后再通过计算求出其它角点;当反射棱镜不能直接放到被测点时,可通过量测一个纵距或横距而得到被测点的坐标。

(5)记录

若测量值是距离和方向角则可用表格记录并在草图上编号,若所采集的数据直接是坐标数据并存储于仪器内存中,则只需把对称的点号标在草图上即可。

(二)地籍图的内业处理

野外数据和Cass软件的传输、平面图的绘制与地形测量中内业处理的相关内容相同。当平面图绘制完成后,即可进行地籍成图。

1、用界址线生成权属

在“地籍成图”子菜单下双击“绘制权属线”

使用此功能时,系统会提示输入宗地边界的各个点。当宗地闭合时,系统将认为宗地已绘制完成,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宗地号,权属主,地类号等。输入完成后点“确定”按钮,系统会将对话框中的信息写入权属线。权属线里的信息可以被读出来,写入权属信息文件,这就是由权属线生成权属信息文件的原理。操作步骤如下:

执行此命令后,直接用鼠标在图上批量选取权属线,然后系统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文件名。这个文件将用来保存下一步要生成的权属信息。输入文件名后,点保存,权属信息将被自动写入权属信息文件。已有权属线再生成权属信息文件一般是在要统计地籍报表的时候。在得到带属性权属线后,可通过“绘图处理”下拉菜单的“依权属文件绘权属图”作权属图。

2、绘权属地籍图

生成平面图之后,可以用手工绘制权属线的方法绘制权属地籍图,也可通过用上面的方法生成的权属信息文件来自动绘制。(1)手工绘制

使用“地籍成图”子菜单下“绘制权属线”功能生成,并选择不注记,以手工绘出权属线,这种方法最直观,权属线绘出来后系统立即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属性,点“确定”按钮后系统将宗地号、权利人、地类编号等信息加到权属线里,(2)通过权属信息数据文件绘制 首先要用“地籍成图”菜单下的“地籍参数设置”对成图参数进行设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于您的注记方式,绘权属线时要作哪些权属注记。如要将宗地号、地类、、界址点间距离、权利人等全部注记,则在这些选项前的方格中打上钩,如图6-3所示。选择“地籍成图”下拉菜单的“依权属文件绘权属图”,如图6-4所示

图1-3 绘制权属图时先进行参数设置,参数设置完成后。CASS界面弹出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的对话框,这时输入生成的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之后命令区提示:输入范围(宗地号.街坊号或街道号)<全部>:根据绘图需要,输入要绘制地籍图的范围,默认值为全部。

最后得到如图6-5所示的图形,存盘为C:\CASS7.1\DEMO\SOUTHD

3、图幅整饰 ①修改界址点点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修改界址点号”功能。②重排界址点号

用此功能可批量修改界址点点号。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重排界址点号”功能。屏幕提示:

选择(1)手工选择要重排的界址点;(2)指定区域边界<1>可以重排部分点,也可以选定一个区域,区域内所有界址点号重新编排。③界址点圆圈修饰

用此功能可一次性将全部界址点圆圈内的权属线切断。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重排界址点号”功能。屏幕提示:执行本功能后不可存盘!是否继续?(1)否(2)是 <1> 如果确认要修饰,选2。4.宗地图处理 ① 宗地合并

宗地合并每次将两宗地合为一宗。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宗地合并”功能。屏幕提示:选择第一宗地: 点取第一宗地的权属线,选择另一宗地: 点取第二宗地的权属线,完成后发现,两宗地的公共边被删除。宗地属性为第一宗地的属性。②宗地分割

宗地分割每次将一宗地分割为两宗地。执行此项工作前必须先将分割线用复合线画出来。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宗地分割”功能。屏幕提示:

选择要分割的宗地:选择要分割宗地的权属线,选择分割线: 选择用复合线画出的分割线,回车后发现原来的宗地已分成两宗,属性一样,需要手工修改。③修改宗地属性

选取“地籍成图”菜单下“修改宗地属性”功能。屏幕提示:选择宗地: 用鼠标点取宗地权属线或注记均可。点中后系统出弹出如图6-6对话框:这个对话框是宗地的全部属性,一目了然。

5、绘制宗地图

在完成上述操作绘制地籍图以后,便可制作宗地图了。具体有单块宗地和批量处理两种方法,两种都是基于带属性的权属线。①单块宗地

选择“绘图处理”项之“宗地图框(可缩放图)”项之“A4竖”项之“单块宗地”。命令区提示:用鼠标器指定宗地图范围--第一角: 用鼠标指定要处理宗地的左下方。另一角:用鼠标指定要处理宗地的右上方。用鼠标器指定宗地图框的定位点: 指定任一空位。请选择宗地图比例尺:(1)自动确定(2)手工输入<1>直接回车默认自动确定比例尺。是否将宗地图保存到文件?(1)否(2)是<1>直接回车默认选1。一幅完整的宗地图就画好了,如图6-7所示。

②批量处理

该方法可批量绘出多块有宗地图框的宗地图。打开已知图形,选择“绘图处理”项之“宗地图框”项之“A4竖”项之“批量处理”。命令区提示:用鼠标器指定宗地图框的定位点: 指定任一位置。请选择宗地图比例尺:(1)自动确定(2)手工输入<1>直接回车默认选1。是否将宗地图保存到文件?(1)否(2)是<1>回车默认选1。Select objects: 用鼠标选择若干条权属线后回车结束,也可开窗全选。若干幅宗地图画好了,如图6-8所示,如果要将宗地图保存到文件,则在所设目录中生成若干个以宗地号命名的宗地图形文件,而且可以选择按实地坐标保存

6、绘制地籍表格 ①界址点成果表

选择“绘图处理”菜单之“绘制地籍表格”之“界址点成果表”项,弹出对话框要求输入权属信息数据文件名,输入C:\CASS50\DEMO\SOUTHDJ.QS,命令区提示:输入范围(宗地号.街坊号或街道号)<全部>: 例如输入0010100001。用鼠标器指定界址点表的定位点: 用鼠标指定界址点成果表放置的位置。

根据绘图需要,输入要绘制界址点成果表的宗地范围,用鼠标器指定界址点成果表的定位位置,移动鼠标到您所需的位置(鼠标点取的位置即是界址点成果表表格的左下角位置)按下左键,符合范围宗地的界址点成果表随即自动生成,如图6-9所示,表格的大小正好为A4尺寸。<p /><p /> 第三节全站仪野外数据的采集

全站仪野外数据采集应满足表十中的规定,实地绘制草图,并按照以下要求和方法进行。

1、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均应进行测绘,房屋外廓以墙角为准。居民区可视测图比例尺大小或用图需要,内容及其取舍可适当加以综合。临时性建筑可不测。当建筑物、构筑物轮廓凸凹部分在图上小于0.5mm或1∶500比例尺图上小于1mm时,可用直线连接。

2、独立地物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实测外廓,填绘符号;不能按比例尺表示的,应准确表示其定位点或定位线。

3、管线转角均应实测。线路密集时或居民区的低压电力线路和通讯线路,可选择要点测绘。当管线直线部分的支架、线杆和附属设施密集时,可适当取舍。当多种线路在同一杆柱上时,应表示主要的。

4、道路及其附属物,均应按实际形状测绘。铁路应测注轨面高程,在曲线段应测注内轨面高程;涵洞应测注洞底高程。1∶2000、1∶5000比例尺地形图,可适当舍去车站范围内的附属设施。人行小道可选择要点测绘。

5、水系及其附属物,宜按实际形状测绘。水渠应测注渠顶边高程;堤、坝应测注顶部及坡脚高程;水井应测注井台高程;水塘应测注塘顶边及塘底高程。当河沟、水渠在地形图上的宽度小于1mm时,可用单线表示。

6、地貌宜以等高线表示,明显的特征地貌,应以符号表示。山顶、鞍部、凹地、山脊、谷底及倾斜变换点处,必须测注高程点。露岩、独立石、土堆、陡坎等,应注记高程或比高。

7、各种天然形成的斜坡、陡坎,其比高小于等高距的1/2或图上长度小于10mm时,可不表示;当坡、坎较密时,可适当取舍。

8、植被的测绘,应按其经济价值和面积大小适当取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农业用地应分为稻田、旱地、菜地、经济作物地、养殖场地,施测时按实地作物类别绘示在地形图上;

(2)地类界与线状地物重合时,应绘线状地物符号;(3)梯田坎的坡宽在地形图上大于2mm时,应实测坡脚;小于2mm时,可量注比高。当两坎间距在地形图上小于5mm,1∶500比例尺地形图上小于10mm,或坎高小于等高距的1/2时,田坎可适当取舍

一、实习的意义和目的

地籍测量实习是《地籍调查与测量》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深化课程所学知识的必要的环节,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际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具有严格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吃苦耐劳的劳动态度以及团结协作的集体观念。同时,也使学生在业务组织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方面得到锻炼,为今后从事测绘工作打下良好基础。通过该实习,要掌握以下技能:地籍调查、地籍控制测量、数字地图测绘及内业处理、地籍成果统计等工作,可见本次实习是一项综合实习,其中涉及了较多实习项目,同学们一定要从思想上充分重视,严格按照规范和实习指导书的要求,圆满完成各个阶段的实习任务。

5.地籍图测绘

本次实习采用草图法测图,每个小组绘制一套草图,按A4纸张,最后装订成册上交,作为最终成果之一。在野外测图时,应测量并在图上表示如下内容:

(1)地籍要素; ①各级行政境界; ②地籍区(街道)和地籍子区(街坊)界; ③宗地界址点和界址线 ④地籍号注记:街道号、街坊号、宗地号、房屋栋号; ⑤宗地座落:由行政名、街道名及门牌号组成; ⑥土地利用分类代码; ⑦土地权属主名称; ⑧土地等级; ⑨宗地面积(以平方米为单位)。(2)地物要素 ①作为界标物的地物:围墙、道路、房屋边线及各类垣栅等; ②房屋及附属设施; ③工矿企业露天构筑物、固定粮仓、公共设施、广场、空地等绘出其用地范围线,内置相应符号; ④铁路、公路及主要附属设施; ⑤建成区街道两旁以宗地界线为边线,道牙线可取舍,内部道路一般不表示,大单位主要道路适当表示; ⑥塔、亭、碑、像、楼等独立地物择要表示,图上面积大于符号尺寸时,绘出用地范围,内置相应符号,;公园内一般塔、亭、碑可不表示; ⑦电力线、通讯线及架空管线一般不表示,但占地面积较大的高压线塔位应表示; ⑧大面积绿化地、街心公园、园地应表示,零星植被、街旁行树,单位内小绿地可不表示; ⑨河流、水库及其主要附属设施如堤坝等应表示; ⑩平坦地区不表示地貌,起伏变化较大地方加注高程点,地理名称适当注记。

(3)其它要素 ①图廓线、坐标格网线及坐标注记; ②埋石的各级控制点点位、点名或点号注记; ③地籍图的比例尺、图名等

五、心得体会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6篇

关键词:地籍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

引言:现代测绘新技术对提高地籍测量的精度控制有很大帮助,相关实践证明,如何控制地籍测量的精度是地籍测量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主要是通过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设备组成的控制网,对地籍进行测量。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地籍测量的提高,但是我国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因此,本文就对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做了如下分析。

一、现代测绘新技术

地籍测量需要较高的技术和操作水平,而且在具体测量过中,受到外界因素影响比较多,比如:地籍的环境、测量的设备、纵横交错的建筑物等等,这就使得测量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籍测量的工作流程,并按照相应的规范进行合理的操作。地籍测量开始前要先对周围地形进行分析掌控,以便后期的测量工作能顺利进行。在选择地籍测量方法上,要根据周围的地形、环境以及信号强度进行合理选择,同时还要详细分析测量点,同时地籍测量的信息进行系统科学的处理。目前我国地籍测量中应用的现代技术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网络RTK技术,另一种是数字化技术。其中网络RTK技术比较依赖CERS系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小距离对测量准确性的影响,从而提高地籍测量的精确度,工作量比较小;而数字化技术则是现代测绘技术发展的最终结果,能够有效实现对地籍环境的数据化分析,从而满足不同环境、不同地形地籍测量的具体要求。同时数字化技术在地籍测量中也具有高级自动化的优势,但我国地籍测量中数字化技术还不够完善,很多技术和方式方法还处于发展阶段,只是在小范围中进行应用。

二、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因素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对城市地籍测量造成了很大干扰,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精度控制的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建筑工程不断增加,自从进入21世纪以后,我国进入了城市化发展的高潮阶段,各种建筑工程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城市的每个脚落,这就不但增加了地籍测量的精确度,而且加大了地籍测量的工作量;第二,地籍设施越来越密集,比如:城市管道的数量越来越多,对地籍测量环境造成很大难度,很多隐性地籍设施需要通过相应的设备和技术才能完成;第三,地籍测量技术愈发多样性,不同测量技术的测量时间有很大差异,再加上地表的物理参数并不是一成不变等等,以上这三个因素是目前影响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的主要因素。所以实际测量过程中必须根据当地地籍环境的具体情况,选择最佳测量技术,从而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确度【1】。

三、地籍测量与现代测绘新技术的精度控制

(一)电磁感应测量法

电磁感应测量法是地籍测量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现代测绘新技术,其测量原理通过电磁感应设备射出电磁波对地籍设施进行探测,根据选择的电磁波频率参数来检测相对平行小间隔的地籍环境,在具体测量过程中要先对需要测量的建筑物和现场环境进行科学勘探,然后选择相对应的测量方法,最常用的方法是倾斜线法,能够正确有效测量出地籍的相关数据,电磁感应测量法具有经济实用,操作简单的优势,但是受到环境的影响比较大,所以在使用过程中要最好使用高频率脉冲进行测量,以便最大限度保证地籍测量的精確度。

(二)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

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平面环境及其深度测量中,瞬态瑞雷面波测量技术主要应用在地籍的位置测量中,比如:水泥水管位置测量、涵洞位置测量中。此方法对地籍测量技术有很高要求,在测量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的工艺流程进行操作,才能保证测量的准确度,其主要缺点是无法测量出被测建筑的深入和广度。而地震成像法主要应用在地下工程测量中,其优点是能够正确测量出地下工程面积和深度,但容易受到地质条件和脉冲的影响。

(三)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

高密度电阻率测量法也是现代测绘新技术之一,主要应用在非开挖的管道测量中,就城市中心地籍测量而言,容易受到环境、地质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的影响。在具体测量过程中,需要放置比较长的测量线,在不同环境和地质环境下测量的数据精度也有要一定差异,高密度电阻率的电极能够获得大量真实有效的观测信号,然后通过对反馈信息的分析,能够准确的分辨出非开挖管道的位置、方向、范围【2】。

(四)磁场梯度测量法

磁场梯度测量法能够准确有效的测量出环境相对复杂的地籍数据,可以精确测量地籍位置和深度,磁场梯度测量法检测地籍数据的准确度,主要由地籍工程和设施的孔隙决定,所以在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结合其他测量方法来确定管道和地下井的位置,从而降低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通常情况下,磁场梯度测量法在地籍测量中都需要其他测量技术辅助完成。城市地籍状况能很好的反映目前城市发展和运行状态,在城市化进程中,控制好地籍测量的精度,对城市建设的合理性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结束语: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地籍测量在城市建设和人们生活中起到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地籍测量中应用现代测绘新技术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测量的精度,本文结合理论实际,首先分析了我国地籍测量中现代测绘新技术的应用状态,并提出影响地籍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最后提出精度控制的方法,希望对我国地籍测量精度的提高有一定帮助。

参考文献

[1]何新. 简述测绘新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 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8:113-114.

[2]王霞. 地籍测绘技术的精度要求及测量模式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2014,28:40+44.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7篇

国家开发和有效利用土地资源的过程中, 需要质量好的地籍资料作为发展的依据。地籍资料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地籍图, 它可以直接、全面的反映出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现在我国各大城区的城建部门和测绘部门对所属地测绘了大比例尺地图, 拥有齐备的资料。在地籍测量的过程中, 使用大比例尺, 能够降低测量地籍的工作量。

1 地籍测量和绘制地形图的基本概念

地籍测量主要包括调查地籍和绘制地籍图两个方面。其中调查地籍是工作的重点, 要将宗地的可权属、位置、用途、质量、数量等基本信息查清并收集、整理。地籍测量是运用技术手段, 在地籍调查的前提下, 精确的将土地的大小和位置、境界、宗地面积和权属界址的具体坐标勘测出来, 并运用图形的方式表示出来的一项技术性的工作。

运用大比例尺进行地图测绘是以地表上的地貌或地物为标示对象, 使用点、线、文字、图式、数字等描述地貌、地物景观的工作。以控制测量为前提, 使用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式, 对每个控制点的地形特征点的高程和平面位置进行测绘, 根据所得到的数据, 将全部地貌、地物绘制在图纸上。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要准确客观运用地形三维空间将地貌、地物描述出来, 能够更加直观的展现宗地全貌, 为发展经济服务。

2 测绘地籍图

(1) 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当土地管理部门没有全面的地形图以及控制点的成果资料时, 为了确保地籍图的质量和施测精度, 要建立起全面的地籍测量控制网。一般地籍测量控制分为首级控制、加密控制和图根控制三个等级。一般运用GPS定位, 要符合四等网精度。在此基础上加密一级导线和二级导线, 设置测站点, 要符合高密度和均匀分布的要求, 只要这样才能满足测量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的基本需要。

(2) 测绘界址线、界址点和地基要素。部分使用解析法对地籍进行测量, 在测站点或者控制点上架设相关仪器, 勘丈界址点的坐标。部分使用图解法对目标地段的界址点和地物的平面位置进行勘丈。测量的基本原则是:可以直接测量的地籍和界址点就要运用解析法。将测站点、控制点以及图解、实测的地籍、界址点等要素绘制出来, 形成地籍底图。

(3) 绘制地籍图。一些地区因为地形图发生变形, 装绘或者蒙绘难以达到《地籍调查规定》的精度要求, 纠正图纸变形也比较麻烦, 特别是出现不均匀现象就更加困难了。但是假如将整幅图分割成为小块, 在比较小的范围中, 图上水平位置和图纸变形就难以对整体造成影响, 同时也比较容易纠正。所以在底图上绘制出地籍的界址点、界址线和其他地籍要素, 将点、线和地形图上点和线进行对合, 并不断的予以配赋和纠正, 蒙绘出部分的地形要素和建筑物, 在逐渐蒙绘完成全图。

(4) 外业调绘以及补绘。外业调绘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要将宗地草图标准的数据到土管部门进行校核, 并绘制在工作底图上。其次宗地草图缺失或者没有的, 要予以实地勘丈, 标注和绘制在底图上。最后检查和校正绘制完成的工作底图。如果底图没有将地形要素和地籍要素表现出来, 就要补测和补绘地籍底图。外业调绘以及补绘结束后, 要在底图上标注地籍要素编号, 予以整饰后, 制作成为地籍原图。

3 地籍图的质量评价和验收

为了保证地籍图的质量, 和运用地形图对地籍图进行装绘, 并检验其所具有的可操作性。在绘制结束后要进行互查、自查、测绘队检查等手段, 全面的检查地籍图。对图根界址点-控制点、界址点之间、地物点-界址点、地物点之间进行检查、记录, 使其误差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如果出现问题, 就要重新勘察、测量, 保障地籍图的质量和准确性。

事实证明, 可以在大比例尺地形图上运用专业方式绘制地籍图, 这种方法是成功而有效的。在绘制城镇地籍图过程中, 使用的大比例尺要具有相同的比例, 并控制图纸出现误差的可能性, 对其存在的变形予以纠正, 运用相关措施和技术绘制的地籍图能够符合《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

4 结束语

在实际应用中大比例尺地形图能够提高工作效率, 在调查地籍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和传统调查方式相比较, 提高了调查效率和测量的准确性, 所完成的布满土地使用者名字和界址点的地形图, 为矢量和连接宗地界址线, 并建立和完善地籍信息资料库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城市、村镇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地籍测量, 能够满足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 同时也能实现不同部门间的数据共享。

摘要:大比例尺地形图通常应用在在工程技术、城市建设规划、军事地图上, 是根据地形测量或者其资料编绘出来的。比例尺较大时, 图上所绘制的区域范围就小, 而图上的地貌、地形等相关内容就会更加详细。运用大比例尺绘制的地籍图, 在地形分析、土地利用、监测地质变化、交通通讯、军事指挥等方面广泛应用, 并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地籍测量和测绘地图的相关概念, 并分析怎样运用大比例尺绘制地籍图, 对于测量城填、乡村的地籍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地籍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应用

参考文献

[1]李雪静.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 (10) .

[2]陆叶.浅谈地籍测量的内容及作用[J].城市建筑.2013 (07) .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8篇

1.1 概述

RTK测量技术是建立在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系统, 文章就利用这项新技术在地形和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情况做一介绍。地形测图是为城市以及为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以满足城镇规划和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地籍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 同时测绘供土地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 并量算土地面积。用常规的测图方法 (如用经纬仪、测距仪等) 通常是先布设控制网点, 这种控制网一般是在国家高等级控制网点的基础上加密次级控制网点。最后依据加密的控制点和图根控制点, 测定地物点和地形点在图上的位置, 并按照一定的规律和符号绘制成平面图。GPS新技术的出现, 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各级控制点的坐标。特别是应用RTK新技术, 甚至可以不布设各级控制点, 仅依据一定数量的基准控制点, 便可以高精度并快速地测定界址点、地形点、地物点的坐标, 利用测图软件可以在野外一次测绘成电子地图, 然后通过计算机和绘图仪、打印机输出各种比例尺的图件。应用RTK技术进行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 (如伪距或相位观测值) 及已知数据 (如基准站点坐标) 实时传输给流动站GPS接收机, 流动站快速求解整周模糊度, 在观测到四颗卫星后, 可以实时地求解出厘米级的流动站动态位置。这比GPS静态、快速静态定位需要事后进行处理来说, 其定位效率会大大提高。故RTK技术一出现, 其在测量中的应用立刻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1.2 RTK技术应用

RTK技术用于各种控制测常规控制测量如三角测量、导线测量, 要求点间通视, 费工费时, 而且精度不均匀, 外业中不知道测量成果的精度。GPS静态、快速静态相对定位测量无需点间通视能够高精度地进行各种控制测量, 但是需要时候进行数据处理, 不能实时定位并知道定位精度, 内业处理后发现精度不合要求必须返工测量。而用RTK技术进行控制测量既能实时知道定位结果, 又能实时知道定位精度。这样可以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应用RTK技术进行实时定位可以达到厘米级的精度, 因此, 除了高精度的控制测量仍采用GPS静态相对定位技术之外, RTK技术即可用于地形测图中的控制测量, 地籍测量中的控制测量和界址点点位的测量。地形测图一般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近几年发展到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 利用测图软件测绘地形图。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通视, 而且至少要求2~3人操作。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 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通过电子手簿或便携微机记录, 在点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况下, 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室内或在野外, 由专业测图软件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 仅需一人操作, 便可完成测图工作, 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1.3 RTK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

地籍和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GPS系统, 可及时地精确地获得地籍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接收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由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性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也可利用RTK技术。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利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监测, 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2 GIS在地籍、地形测量中的运用

目前GIS正向着数据标准化、平台网络化、数据多维化、系统集成化、系统智能化和应用社会化的方向发展。互操作地理信息系统是GIS系统集成的平台, 它实现异构环境下多个地理信息系统及其应用系统之间的通讯协作。基于WWW的GIS (WEB GIS) 是利用Internet技术在网络上发布空间信息, 供用户浏览使用, 成为GIS社会化大众化最有效的途径。面向对象和构件的GIS是把GIS功能模块划分为多个标准控件, 完成不同功能, 通过可视化工具集成起来, 形成最终GIS应用。嵌入式GIS是将GIS功能与嵌入式设备, 嵌入式操作系统相结合创造更自由随意的GIS应用模式。三维GIS (3D GIS) 目前研究重点集中在三维数据结构的设计优化实现, 立体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三维系统功能和模块设计等方面。数字地球是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的统一性的数字化重现和认识, 其核心思想是利用数字化手段统一处理地球问题和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

在GIS软件开发方面, 更换平台和环境, 扩展数据库管理系统、更改一切语言和开发模式。操作平台以原Unix为主流更换到Windows NT/2000平台, 后者已成为发展主流。在理论研究方面, 时空数据处理及三维GIS仍然是当前热点, 随着计算机处理能力和多维空间可视化技术的进步, 推进商品化的多维GIS将为时不远。在国内, 当前研究GIS系统的主要有中国地大、武汉瑞得、南方CASS、金陵地籍等大小几十家企业, 各家软件偏重点不同, 使用方法各异。针对各个单位要求形成的数据格式不一样, 作者在各个软件上分别使用, 并转换到通用平台上, 使之能在通用平台上操作、修改、编辑等, 完成工作的需要。

结束语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9篇

1.1 GIS的应用原理

目前, GIS技术被广泛应用, 其主要是把多种学科的相关内容进行整合的地理信息系统, 它主要是以纵、横范围作为最基本的依据, 先要对地理模型进行构建然后再展开研究工作, 在后期也会不断更新各个领域的环境状况, 它的目的是, 为地理信息的分析及地理的决策进行服务, 这主要是一种计算机技术系统。

GIS技术的工作原理是, 将实际的数据内容通过对其进行模拟化而展现出来, 随后是将模拟化的地理图形与实际的地理环境进行分析以及比较, 这样就可以有效的研究、运用。范围大、具体性强是GIS技术的两个主要特征, 它不仅可以显示各个大洲的地理图形, 同时还可以显示到很具体的街道地理图形, 它在实际中涉及的方面比较多,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如:道路中的路线、人口的相关流动等。地理信息系统技术是将地图、测量到的数据、遥感定位以及信息的相关技术等进行整合, 从而研究出的一种计算机系统。

1.2 GIS技术的发展阶段

GIS技术房发展有以下四个阶段:20世纪60年代是其最初的发展时期, 当时它的应用主要是为自然资源的配置以及管理进行工作;20世纪70年代, 是它的发展稳定时期, 在这个阶段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相对还是比较快的, 它带动了GIS并向各个领域发展;20世纪80年代是其发展的成熟期, 它和卫星遥感技术进行相应的结合, 在世界的多个范围内得到了快速的应用以及发展;在20世纪90年代, GIS技术已经被广泛的应用, 在多个领域中都有涉及到, 同时它也在人们的生活及学习中有所应用, 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然而, GIS技术在我国起步相对较晚, 经历的时间又特别的短, 自从我国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 GIS技术发展才有所进步, 通过对它的完善, 已经在我国的多个领域被应用着, GIS技术的广泛应用, 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自1986年一直到2015年间, 我国通过对GIS技术的研究及完善, 将GIS技术的实际发展同社会需求进行融合, 实现了社会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共同发展。

1.3 GIS数据库结构的特点

一般情况下, GIS系统的应用主要是由三个类型而组成的, 具体分析如下:第一个是基础的空间数据;第二个是土地的专题数据;第三个是平时的数据管理。在这里, 我们主要对土地的专题数据和平时的数据管理进行分析。土地的专题数据主要是由五个部分组成, 其中包括:矿产资源的规划数据、土地利用的总体规划数据、地灾防治的数据、土地的利用现状数据和城镇地籍的数据;平时的管理数据是由四个部分组成, 主要有:土地执法的监督数据、农转用项目的数据、建设项目的供地数据以及建设用地预审的数据。从上面的描述可以看出来, GIS的数据库包含的内容不仅多而且复杂, 在对其进行实际的操作中, 我们一定要仔细、认真。

2 地形地籍测绘中GIS技术的运用

在地籍地形的测量中, 广泛的应用到了GIS技术, 这不仅实现了控制测量、碎步测量以及图像工作的功能;其通过和计算机、测量空间信息等的有效结合, 实现了测量及绘图、编辑的一体化工作。这样不仅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完整的信息, 还实现了土地资源的自动化以及信息化。

(1) GIS在地籍的测量运用中, 需要实现的是面积的测量计算、界址点的测量以及地籍的相关控制等方面的工作内容。但是, 传统的方法都是对不同地籍图以及面积的计算, 再根据这些内容做好分析以及整理的工作, 但是其耗费的时间还是比较长的, 需要用到的费用也特别的高, 如果对数字测图进行合理的利用, 就可以满足自动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要求, 这样就更有把握来实现对地籍测量工作效率的提升。

(2) 在碎部测量的过程中, 各个点位都包含的是它特定的点号或者属性编码, 这些点号都是系统自动累加而形成的, 因此, 它所测量出来的数据一般都是离散性的。然而, 对各个不同的点位关系进行应用, 这就有利于一个区域的构成, 同时也可以避免因为各点的重复导致的图形混乱。在对碎部测量的应用过程中, 主要是要做好测点工作, 测量的主要目的是对地物方位进行确定, 这点也是测量工作的一个重要步骤;通过对不用的测点进行协调, 这样有利于对各个顺序合理连接, 给予一定的地物编码;还有就是要做好图形的显示和输出工作, 如进行图形数据的应用。

(3) 外业调查记录的系统化的整理, 这个主要是以县和区作为单位, 对土地的利用进行统一的应用, 同时也要规范技术, 要做好调查记录, 然后对这些土地图形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以保证属性、图形、影像的合理利用。

从上面几点可以看出, 要做好GIS的利用工作, 是相当复杂的。因为在它的内部有着巨大的数据库, 其主要是对不同种类的土地调查成果进行数据的存储, 来实现对土地的合理利用, 同时也可以实现一体化管理;通过对我国土地信息网络的应用, 再进行相关网络技术的更新, 这样就可以实现其先进性以及高速性, 也可以实现网络体系的更新。但是在具体的应用中, 要根据其实际情况来实施, 只有这样才可以实现互联网及数据的相互协调, 才可以保证正确的交换和传输。做好信息网络及服务系统的应用工作, 才可以将这些信息内容用于不同行业并且实现共享。

3 GIS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近年来, 随着GIS技术的广泛应用, 可以反映出现实世界的现势以及变迁的趋势, 通过对各类空间数据的详细描述, 以及在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支持下, GIS技术已经成为对整个地球表层的数据采集分析的主要系统, 它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文件信息, 把属于同一个地点上面的每个测点根据相关格式进行排列和处理, 经过这个过程后就可以形成图形文件, 然后再根据图形编辑的相关功能, 相关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计算机屏幕对显示出来的图形进行编辑及修改的工作。可以将地图上面的视觉效果、地理分析功能和数据库操作进行结合, 最后就是将这些零碎的点以文件和图形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将地理信息系统和其他信息系统进行比较, GIS技术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对空间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析。地理信息系统不仅仅是对多个学科技术进行简单的汇集这么简单, 它也是空间地理信息的一个特别重要的工具, 具体可以这样说, GIS技术在户外进行数据的采集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而更显出它强大的地位。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多种测绘技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更为突出。因此, 在实际的测量工作中, 相关人员要对成本进行严格的控制, 并加大相应的管理力度, 这样才可以得出相对较为准确的数据, 也可以为土地管理部门提供详细的信息。同时, 在未来的土地开发过程中, 才可以避免对土地的浪费以及资金的投入, 从而提高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彭萍.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低碳世界, 2014, 13:133-134.

[2]崔俊良.测绘技术在地籍测绘中的应用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31:105-106.

[3]李全宝, 黄绍伟.3D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在地籍信息系统中的应用探讨[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1, 1:118-120.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10篇

随着全球定位系统 (G l o b a l Positioning System-GPS) 技术的快速发展, RTK (Real Time Kinematic) 测量技术也日益成熟, RTK测量技术逐步在测绘中得到应用。RTK测量技术因其精度高、实时性和高效性, 使得其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地形、地籍及房地产测量中。

一、RTK技术概述

实时动态 (RTK) 测量系统, 是GPS测量技术与数据传输技术的结合, 是GPS测量技术中的一个新突破。RTK测量技术是以载波相位观测量为根据的实时差分GPS测量技术, 其基本思想是:在基准站上设置1台GPS接收机, 对所有可见GPS卫星进行连续地观测, 并将其观测数据通过无线电传输设备, 实时地发送给用户观测站。在用户站上, GPS接收机在接收GPS卫星信号的同时, 通过无线电接收设备, 接收基准站传输的观测数据, 然后根据相对定位原理, 实时地解算整周模糊度未知数并计算显示用户站的三维坐标及其精度。通过实时计算的定位结果, 便可监测基准站与用户站观测成果的质量和解算结果的收敛情况, 实时地判定解算结果是否成功, 从而减少冗余观测量, 缩短观测时间。

RTK测量系统一般由以下三部分组成:GPS接收设备、数据传输设备、软件系统。数据传输系统由基准站的发射电台与流动站的接收电台组成, 它是实现实时动态测量的关键设备。软件系统具有能够实时解算出流动站的三维坐标的功能。

RTK测量技术除具有GPS测量的优点外, 同时具有观测时间短, 能实现坐标实时解算的优点, 因此可以提高生产效率。实时动态定位如采用快速静态测量模式, 在15 km范围内, 其定位精度可达1~2 cm。

RTK测量系统的开发成功, 为GPS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高效率提供了保障, 这对GPS测量技术的发展和普及,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RTK技术的应用

1、地形测量

地形测图是为城市、矿区以及各种工程提供不同比例尺的地形图, 以满足城镇规划和各种经济建设的需要。地形测图以往常规的方法是首先根据控制点加密图根控制点, 然后在图根控制点上用经纬仪测图法或平板仪测图法测绘地形图。后来发展到用全站仪和电子手簿采用地物编码的方法, 利用测图软件测绘地形图。但都要求测站点与被测的周围地物地貌等碎部点之间通视, 而且至少要求2-3人操作。

采用RTK技术进行测图时, 仅需一人背着仪器在要测的碎部点上呆上一、二秒钟并同时输入特征编码, 通过电子手簿或便携微机记录, 在点位精度合乎要求的情况下, 把一个区域内的地形地物点位测定后回到室内或在野外, 由专业测图软件可以输出所要求的地形图。用RTK技术测定点位不要求点间通视, 仅需一人操作, 便可完成测图工作, 大大提高了测图的工作效率。

2、地籍和房地产测量

地籍和房地产测量是精确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位置, 同时测绘土地和房产管理部门使用的大比例尺的地籍平面图和房产图, 并量算土地和房屋面积。地籍和房地产测量中应用RTK技术测定每一宗土地的权属界址点以及测绘地籍与房地产图, 同上述测绘地形图一样, 能实时测定有关界址点及一些地物点的位置并能达到要求的厘米级精度。将GPS获得的数据处理后直接录入电子地图 (GIS) 系统, 可及时精确地获得地籍与房地产图。但在影响GPS卫星信号的遮蔽地带, 应使用全站仪、测距仪、经纬仪等测量工具, 采用解析法或图解法进行细部测量。

在建设用地勘测定界测量中, RTK技术可实时地测定界桩位置, 确定土地使用界限范围, 计算用地面积。利用RTK技术进行勘测定界放样是坐标的直接放样, 建设用地勘测定界中的面积量算, 实际上是由GPS软件中的面积计算功能直接计算并进行检核。避免了常规的解析法放样的复杂性, 简化了建设用地勘测定界的工作程序。

在土地利用动态检测中, 传统的动态野外检测采用简易补测或平板仪补测法。如采用钢尺用距离交会、直角坐标法等进行实测丈量, 对于变通范围较大的地区采用平板仪补测。这种方法速度慢、效率低。而应用RTK新技术进行动态检测则可提高检测的速度和精度, 省时省工, 真正实现实时动态监测, 保证了土地利用状况调查的现实性。

三、结语

以上所阐述的是RTK技术的测量原理、组成以及其在地形、地籍及房地产测量中的应用。RTK技术, 作为一种新生科技的代表, 以其自身独有的优势, 应用领域正在不断地开拓, 目前已遍及国民经济各种部门, 并开始逐步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1]徐绍铨等:《GPS测量原理及应用》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 第11篇

GPS-RTK;测深仪;水下地形测量

1.引言

GPS技术的出现,带来了测量方法的革新,在大地控制测量、精密工程测量及变形监测等应用中形成了具有很大优势的实用化方案。尤其是GPS-RTK技术能够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度,为工程放样、地形测图、地籍及房地产测量、水下地形测量等带来了新的作业方法,极大地提高了野外作业效率,是GPS应用的里程碑。特别是利用RTK与测深技术,组成GPS-RTK和测深仪联合作业系统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在实际海洋勘察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2.信标机的基本原理

信标机是可以自动选择信标台的双通道接收机,集无线电信标接受和载波相位接受与一体,定位无需投资基准站设备,即可实现导航与测量,并不受地域限制提供亚米级差分定位精度,但其有自身的不足,不可以实时测定其位置的高程,其高程采用验潮的方法来修正和确定,在实际应用中,验潮的时间间隔长短与数据误差成正比。验潮的误差源主要有三个方面:目测的误差;测量船在风浪作用下的升降位置⊿h不均匀造成的高程误差;潮位改正,为了正确的表示海底地形,需要将瞬时海面测得的深度,计算至平均海面、深度基准面起算的深度,这一归算过程称为潮汐改正。在验潮站的作用范围内,瞬时水面的潮汐可通过诸验潮站的潮位观测值内插获得,即潮汐内插。回归法内插潮汐实质上是将潮汐的瞬间变化看作时间的多项式函数T(t),利用N个观测间隔⊿t的潮位观测值内插出N⊿t时段的潮汐变化曲线,该曲线即反映了该时段潮汐变化的特征。其解决办法为:多人多次进行观测,取平均值,测量的船的前行速度在一定范围之内并保持匀速,方可减小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因信标仪的定位精度不高、验潮的精度差和比较烦琐而显得不足。GPS-RTK技术出现后取代了信标机位置。

3.RTK技术的基本原理

GPS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先是静态GPS定位,21世纪初发展出动态GPS定位,即GPS-RTK系统。该系统是基于载波相位观测值基础上的实时动态定位技术。其系统主要由基准站、流动站和数据传输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在RTK工作过程中,选择已知控制点或支点作为参考点,并在其上架设RTK基准站,连续实时接收全球定位系统(GPS)卫星信号。在RTK流动站,要先进行设备初始化,待完成整周模糊度的搜素求解获得窄带固定解后,再进行RTK作业。工作中,RTK基准站将测站点坐标、载波相位观测值、伪距观测值、卫星跟踪状态及接收机工作状态等信息通过数据链将其发送给流动站接收机,流动站接收机通过电台(数据链)接受来自基准站的数据,同时还要采集GPS卫星载波相位信号数据,通过系统内差分处理,采用卡尔曼滤波技术,在运动中初始化求出整周模糊度,流动站点位坐标与基准站间的坐标差(⊿x,⊿y,⊿z)等信息,由此可获得流动站点在基准站坐标系统下的坐标值。最好通过坐标转换和参数转换等计算,得到流动站站点在所需坐标系统下的三维坐标(X,Y,Z),精度可达厘米级。

4.测深仪技术及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

测深仪技术多采用回声测深原理,即采用声波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的速率不同,并且在两种不同介质界面出会产生反射的原理。由测深仪换能器发射的电磁波,在海水中传播,遇到海底介质时,由于介质发生了改变,必然会引起电磁波反射,经海底表面反射的电磁波,再有换能器接受,通过计算换能器连续两次发射、接受电磁波的时间差,经过相应的数学模型计算,就可获得电测波在水中传播的距离,从而获得相应的水深值h深。測深仪换能器向水底发射的脉冲信号是垂直于换能器平面的,因此换能器只有处于水平位置才能精确的测定换能器到水底的真实水深值,在简化模式下,水深值的计算可采用如下计算公式:

h深=c⊿t/2式中,c为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率。

水下地形测量包括两部分:定位和水深测量。传统海洋测量多采用信标机+测深仪模式,该模式的原理是用信标机定位、测深仪测水下深度、用潮水校正高程。目前采用GPS-RTK差分定位、而水深测量采用的是回声测深仪的方法。这样就可以确定水底点的高程:

=深+) (1)

式中,为水底点高程,为水面高程,为测量水深,为换能器的静吃水。

在观测条件比较好的情况下,考虑RTK具备比较高的高程确定精度,同时严格考虑船姿的影响,无验潮模式下的水底点高程可通过下式确定:

= (2)

式中,为GPS相位中心的高程(通过RTK直接确定),为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距换能器面的垂距,为姿态引起的深度改正。

5.水深测量的基本作业步骤

水深测量的作业系统主要由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数据通信链和便携式计算机及相关软件等组成。测量作业分三步来进行,即测前的准备、外业的数据采集测量作业和数据的后处理形成成果输出。

A.测前的准备

a.求转换参数

①将GPS基准站架设在已知点A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发射间隔及最大卫星使用数,关闭转换参数和7参数,输入基准站坐标(该点的单点84坐标)后设置为基准站。

②将GPS移动站架设在已知点B上,设置好参考坐标系、投影参数、差分电文数据格式、接收间隔,关闭转换参数和7参数后,求得该点的固定解(84坐标)。

③通过A、B两点的84坐标及当地坐标,求得转换参数。

b.建立任务

设置好坐标系、投影、一级变换及图定义。

c.作计划线

如果已经有了测量断面就不需要重新布设,但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加密。

B.外业的数据采集

架设基准站在求转换参数时架设的基准点上,且坐标不变。将GPS接收机、数字化测深仪和便携机等连接好后,打开电源。设置好记录设置、定位仪和测深仪接口、接收机数据格式、测深仪配置、天线偏差改正及延迟校正后,就可以进行测量工作了。

C.数据的后处理

数据后处理是指利用相应配套的数据处理软件对测量数据进行后期处理,形成所需要的测量成果——水深图及其统计分析报告等,所有测量成果可以通过打印机或绘图机输出。

6.影响水深测量精度的几种因素及相应对策

在实际使用无验潮方式进行水深测量时,测量结果精度会由于船体的摇摆、采样速率、RTK与测深仪采集数据同步时差及RTK高程的可靠性等因素造成的误差的影响。

A.船体摇摆姿态的修正

船的姿态可用电磁式姿态仪进行修正,修正包括位置的修正和高程的修正。姿态仪可输出船的航向、横摆、纵摆等参数,通过专用的测量软件接入进行修正。在实际作业中高速行驶的船体左右摇摆较轻微。

B.RTK定位数据与测深数据不同步造成的误差

GPS定位输出的更新率将直接影响到瞬时采集的精度和密度,现在大多数RTK方式下GPS输出率都可以高达20HZ,而测深仪的输出速度各种品牌差别很大,数据输出的延迟也各不相同。因此,定位数据的定位时刻和水深数据的测量时刻的时间差造成定位延迟。对于这项误差可以在延迟校正中加以修正,修正量可在斜坡上往返测量结果计算得到,也可以采用以往的经验数据。

C.吃水改正

吃水改正包括静态吃水和动态吃水。根据换能器相对船体的位置,换能器可按照几何关系求解。动态吃水就是要确定作业船在静态吃水的基础上因航行造成的船体吃水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也称作航行下沉量,它受船只负载、船型、航速、航向和海况等诸多因素的综合影响。通常采用霍密尔公式计算船只动态吃水。

该公式较好的反映了船体航行下沉量(△D)與航速(v)、航道水深(D)的关系。其中K系数是由实测资料推算,按照船舶长(L)与宽(h)之比值为引数查取。

D.RTK高程可靠性的问题

RTK高程用于测量水深,其可信度问题是倍受关注的问题。在作业之前可以把使用RTK测量的水位与人工观测的水位进行比较,判断其可靠性,实践证明RTK高程是可靠的。为了确保作业无误,可从采集的数据中提取高程信息绘制水位曲线(由专用软件自动完成)。根据曲线的圆滑程度来分析RTK高程有没有产生个别跳点,然后使用圆滑修正的方法来改善个别错误的点。

7.作业时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A.有关基准站的问题

a.因为RTK技术的关键在于数据处理技术和数据传输技术,RTK定位时要求基准站接收机实时地把观测数据(伪距观测值,相位观测值)及已知数据传输给流动站接收机。所以:

电台天线要尽量高。如果距离较远,则要使用高增益天线,否则将影响到作业距离;电源电量要充足,否则也将影响到作业距离。

b.设站时要限制最大卫星使用数,一般为8颗。如果太多,则影响作业距离,太少,则影响RTK初始化。

c.如果不是使用7参数,则在设置基准站时要使Transform To WGS84 (转换到WGS84坐标系)处于off(关闭)状态。

d.如果使用7参数,则△X、△Y、△Z都小于€?00较好,否则重求。

e.在求转换参数前,要使参数转换和7参数关闭。

f.在RTK作业模式下,基准站通过数据链将其观测值和测站坐标信息一起传送给流动站。流动站不仅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数据,还要采集GPS观测数据,并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同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历时不到一秒钟。基准站和移动站必须保持四颗以上相同卫星相位观测值的跟踪和必要的几何图形,则流动站可随时给出厘米级定位结果。所以有时偶尔RTK没有固定解也是很正常的。

B.有关流动站的问题

a.解的模式要使用RTK Extrap (外推)模式。

b.数据链接收间隔要与基准站设置的发射间隔一致,都要为1。

c.如果使用海洋测量软件导航、定位,则:记录限制要为RTK固定解;高程改正要在天线高里去改正。

d.差分天线要尽可能的高。

C.关求转换参数的问题

已知两点在测程及测区内要尽量远。同时,这两点不能在同一条经线或同一条纬线上。

8.结束语

利用RTK技术进行水下地形测量,在大面积开阔地区具有巨大的优势,使得水下地形测量这项工程变得简单、方便、快捷、轻松、高效、经济,可以全天候实施测量工作,同时也提高了测量精度。但在障碍物遮挡严重的地区如部分陡峭峡谷区域可能因RTK信号问题不能完全取代传统测量方法,必须结合交会法或极坐标法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2006年我公司在湛江港区域率先采用RTK-测深仪模式进行水下地形测量作业,效果显著。随着RTK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1]徐绍铨.GPS测量原理及应用[M]武汉:武汉测绘科技大学出版社.1998

[2]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S]北京:测绘出版社.1992

[3]梁开龙.水下地形测量[M北京:测绘出版社.1995

地籍测量的技术与方法 第12篇

1 地籍测量的内涵及意义探析

文中这里所说的地籍测量主要是指, 国家相关地籍的监管部门根据国家相关法律规定, 以国家所属的土地权属为工作核心, 采取测量、勘察以及调研的方式, 将国家早已备案的土地现状进行进一步的位置核实、土地质量与数量调查、以及土地使用现状进行综合统计与评价的方法。其测量的数据结果将以表格以及图册的方式输入国家土地档案管理部门。目前, 我国的地籍按照任务可以分为:初始地籍与日常地籍两种;而按照发展阶段而言, 其分为税收地籍, 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

而作为地籍测量工作, 其不仅能够清晰的表达出当前我国地籍信息的具体状况, 还能更好的对我国的土地进行合理的控制与管理, 让我国的土地能够得以最好的分配, 让我国的土地具有更好的利用率。除此之外, 有效科学合理的地籍测量工作, 还能为国家的经济发展, 城市规划工作做出贡献, 使得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 能够得到最好的后勤保障。

2 地籍测量的技术路线工作探析

1) 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地籍测量工作时, 一定要系统的对权属调查地的土地发展现状进行全方位的数据分析与勘察调研, 以此来不断减少地籍测量共工作中的误差;另外, 地籍测量的领导者一定要测量人员的工作任务进行科学的分配, 尽量减少测量土地重复的情况发生;

2) 地籍测量的技术要采用国内优秀的并具备一定商业化的测量技术, 在测量中也要选用自主开发测量软件, 以此来提高地籍测量工作的工作效率与质量;

3) 地籍测量工作的数据分析结果与调研的数据结果, 地籍测量的人员一定要及时统一性存入计算机信息平台, 并且地籍测量人员还要对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进行一定的处理;

4) 地籍测量的工作者还有尽量构建一个完善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沟通信息平台, 以方便于相关工作者查阅资料, 并且构建一个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

5) 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保障其在工作中采用ISO9001质量保证体系实施调查和测量工作, 来不断确保工程实施进度和成果质量总体达到优级。

3 地籍测量的方法探析

从上文中不难看出, 一个优秀的地籍测量的方法, 对于地籍测量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 笔者在这里对地籍测量的方法进行了总结与分析, 以供大家参考。

1) 地籍测量-控制测量法。在一般的地籍测量工作中, 大多数地籍控制测量是通过根据不同土地的精度要求而进行的。在整个地籍测量的控制工作中, 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一定要根据地籍测量工作的原则与要求, 进行科学的选点、埋石以及野外观察。在控制测量中, 地籍测量的相关工作人员可以适当根据GPS定位系统进行勘测, 来不断提升地籍测量工作的准确性与可靠度;

2) 地籍测量-界址点坐标法。该方法主要是在地籍勘测过程中国界址点和土地的测定点之间, 加设控制网加密一、二级导线, 然后在根据当前高科学技术GPS定位系统的优势与特点, 来实现地籍测量。界址点坐标地籍测量法不仅具备更强的测量准确性, 还具备较强的工作效率。目前, 据有关调查得知:界址点坐标地籍测量法主要是采用全站仪极坐标法和GPS-RTK法, 地籍测量工作人员在进行GPS-RTK方法时, 要最大程度的保障监测点没有检核条件, 一个界址点需要认真测定二次。与此同时, 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在采用界址点坐标地籍测量法时, 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在进行静态模式测量时, 一定要注意及时更换地籍测量点, 每两个检测点的观测时间要超过15min;

第二, 地籍测量的检测点一定要注意布置均匀, 来不断保障地籍测量的数据结果的全面性。

3) 地籍测量-碎部测量法。在地籍测量方法中, 有一种方法称为地籍碎部测量的极坐标法。该方法主要流程为:在地籍测量的土地的检测点a处上架社测量仪器, 并对监测点a与下个检测点b进行系统的定向连线, 以此类推, 最终实现全面性土地调研的方法;

4) 地籍测量-白纸成图法。所谓的白纸成图法, 其需要的主要设备有太平板仪、小平板仪、经纬仪以及白纸。其主要是利用数学专业中的图解成图法, 在测量地点采用经纬仪、太平板仪以及小平板仪互相配合的测量方式, 然后将土地的最初模型成图在白纸上的一种方法。但由于测量方法中所使用的平板仪不能够精确的为测量人员提供野外实测坐标, 因此该方法所得到的测量数据只能事单单的图解一些常数而已。其伴随解析测量方法以及摄影测量法的广泛采用, 平板仪测量法已逐步被取代;

5) 地籍测量-摄影测量法。该方法主要是利用蝗安航测量摄像片与测制底图的方法来不断实现土地勘测中的界址点坐标。尤其是在界址点坐标过多与地面通视不良的情况下, 其完全可以采用高精度的测量方式, 进行界址点坐标的勘测工作, 不仅节约了勘测经济, 还增加了勘测的精准度。

4 结论

综上所述, 地籍测量技术与方法工作的良性发展, 不仅能够最大程度的提升当前我国土地的利用率, 还能清楚的反映出国家现存土地的施工状况与存在的问题, 不仅有利于土地的利用, 还能最大程度的实现土地经济利用的最大化, 让其可以充分的为我国的经济做出其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德喜, 董庆.变更地籍调查的方法研究[J].才智, 2009 (3) .

[2]张莹.浅析城镇地籍调查的特点和技术方法[J].安徽农学通报 (上半月刊) , 2010 (13) .

[3]李聚方, 王浩.测绘新技术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扩张安全格局规划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8 (18) .

[4]陈竹安, 张立亭, 陈宏斐.CASS支持下的遥感影像制作土地利用现状图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 2009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地形测量与地籍测量】相关文章:

地籍地形测量05-13

地形测量07-30

水下地形测量系统05-07

地形测量论文提纲09-19

地形测量论文范文05-12

地形测量报告范文05-29

地形测量实习目的07-08

地形测量技术要求07-08

地形测量工作小结07-08

地形测量情况汇报07-08

上一篇:化工仿真实验下一篇:中国人民解放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