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对策范文

2024-06-20

引入对策范文(精选10篇)

引入对策 第1篇

关键词:体育课程改革,拓展训练,体育课堂,体育教学

高中体育课程改革自2003年始,已有10年之久。各地区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期间出现很多新思维、新形式、新教具等,大部分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建立了社团组织或者开设了选修课。由于拓展训练近些年来在国内开展的如火如荼,因此有些研究者倡议将拓展训练引入到校园体育课程中,作为体育课的一个有效补充。但我们要深刻分析二者的异同,以便使二者有效的结合,进而达到有效教学及完成体育课程对三维健康目标的追求。

1 以拓展的定义及功能

1.1 拓展训练的定义

拓展训练起源于二战期间的英国,英文Outword development,中文译为“拓展”或“外展”。国内目前暂无统一的定义,笔者认为拓展训练是在自然环境和人造环境中,借助一定的器械和道具开展的,旨在改变自我、激发潜能、熔炼团队,在情境中、体验中、团队中学习并获得心灵感悟与成长的实践性课程[1]。

1.2 拓展训练的功能

拓展训练倡导“先行后知”的身心体验式学习方式,在积极、欢愉的氛围中,在项目中解决问题、领悟项目内涵价值。下面就拓展训练对培养人各方面综合能力的角度,来探讨它独特的教育功能。

1.2.1 挖掘内在潜能

人本主义和精神分析心理学都一致认为在人的身上蕴藏着强大的潜能,苏联的维果斯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也肯定了人的潜在能力。拓展训练中有一些项目,比如高空挑战、悬崖速降、天梯、缅甸桥等高空项目,赋予学员看似难以完成的现实任务,以及施加强大的心理压力,使其在极端的条件下做出勇敢的抉择,不仅可以历练人面临危机的决策能力,更是激发学员内在心理潜能,勇敢的向前迈进。在笔者亲自带队培训的多年经历中,也发现此类项目对学员,特别是女学员的个人成长意义重大。另外毕业墙项目、小测试5s击掌也对激发团队潜能、个人潜能有着良好的效果[2]。

1.2.2 塑造个人性格的能力

拓展训练的一些项目重在让学员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员的坚强意志品质,以及良好的情绪掌控能力和想象、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在培训的全程由培训师引导学员思考积极与消极参与活动后的结果与收获,激励和带动学员全力以赴的积极、热情、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培养学员积极、乐观、向上、进取、乐于付出与乐于奉献的优良品质[3]。

1.2.3 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某些项目需要学员在给定的有限规则内,通过思维创新,打开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而启迪心灵智慧,摒弃常规思维模式、打破即存的常规与惯例,在实践中检验新思维、新思路、新策略的可行性。这类项目对于培养学员的创新和实践能力无疑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4]。

1.2.4 培养人的团队沟通、合作能力

信任背摔、穿越电网,既可以培养学员如何在组织中、团队中扮演自己角色,找准自我定位。也可以让学员在项目中直观的感受到团队合作对于完成团队任务的重要性。

2 厘清体育课程与拓展训练之间的差异

(1)体育课重在强调学生运动技能的习得,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体育锻炼的方法,而拓展训练则是以解决问题为导向,没有严格的技术动作标准,重在强化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和心理情感的体验,获得态度和行为的上的变化。

(2)体育课比较重视练习的次数和运动强度,以达到掌握技术要领及体质增强的效果,而拓展虽对学生的体能有一定的要求,但没有体育课要求的那么严格,学员只需要掌握基本的动作要求及注意事项,去发挥自身的潜力,来解决模拟环境中真实问题。

(3)体育课程的五大领域目标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拓展训练相比较体育课程而言在心理健康、社会适应方面有着更强的效果[4]。许多项目的设计是紧紧围绕树立正确的目标、信念、计划观念以及培养领导、沟通、合作、协调的能力[5]。

(4)拓展训练对培训师的要求较高,不仅要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氛围营造能力,还需要较强的场面控制能力。此外,培训师要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需要对项目进行有价值、有内涵的分析与解释,以达到项目价值的充分挖掘,进而有针对性的对学员进行教育。相比较而言,对培训师的要求要比对体育教师的要求更高。

3 将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课堂的对策与建议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借用拓展训练的课程项目来补充体育课程的内容,用拓展训练的模式来保障体育课程的三维健康目标的完成。拓展训练和体育的结合将是也必然是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的趋势和潮流,其特殊的学习方式,也必将提升现有体育课的品质与理论高度,使得体育课不仅仅是对身体的训练更是对潜力、能力的挖掘与提升,也不仅仅是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提高,更是正确人生态度与信念的确立与坚持。

3.1“一线三点”新型课程模式

现有的体育课结构基本分为必修与选修、理论课与实践课,若能将拓展的项目融入教学,开发理论课、实践课、拓展课“一线三点”的新型课程模式。一方面开发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使得体育课更加贴近三维健康观的目标,也更加符合学生成长与发展的需求。

3.2 项目内容改造

拓展训练中有许多户外具有一定风险颇具挑战的项目,它要求学员要有充沛的体力、较高的体能。因此针对高中生我们必须要对这一类项目进行改造、简化,增加安全系数高、且具有教育价值的项目[6]。但也不能因为一味的降低难度,来适应学生的情况,适当的难度和挑战,反倒能够激发学生的潜力和心智。我们要做到既能让项目富有挑战又能使得项目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3.3 训练场地建设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在校内开发拓展训练场地,购买一些设备和器材(高空架、毕业墙、背摔台等),在校园内专门划出一片区域专门用于拓展培训。抑或借组周边一些景区的拓展基地签订培训协议组织学生定期开展户外拓展活动。充分利用校内环境资源(教室、花园、树木等),如穿越电网、信任背摔、生命之旅等项目都可以在校园环境中进行。

3.4 强化师资力量

建议县市教育局在组织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中,可邀请一些专业培训公司的高级拓展训练培训师,进行户外拓展及生存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提高教师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与认识。在专门的拓展基地进行体验式学习,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对拓展训练项目有所体验,并在体验中感受拓展训练的魅力与意义。通过培训,达到要求和标准的学员,可颁发国家认证的拓展培训师证书,使得教师能够掌握项目的实施及操控方法。定期举办拓展培训师交流会,针对新项目、新形式、新教具、新教法共同进行探讨和交流。

4 结语

拓展训练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应大力的推进拓展训练在学校领域内的开展,但在引入过程中也应充分考虑二者之间的显著差异,不可盲目采用,也不可胡乱搬弄。探索开发理论课、实践课、拓展课“一线三点”的新型课程模式;有条件的学校应设置专门的户外训练场地,方便学生使用;针对现有的户外拓展训练课程进行改造,使其更加符合学校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愿望;安排教师进行专门进修,提高项目操作和实施能力。

参考文献

[1]裘静芳.拓展训练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可行性探讨[J].体育与科学,2008,29(3).

[2]李晓红.体育锻炼与大学生身心潜能开发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26(4).

[3]唐建倦.学校体育教学中开展心理拓展训练的意义[J].体育学刊,2006,13(4).

[4]毛振明.学校心理拓展训练[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

[5]于振峰.关于将拓展训练融入体育教学的理论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3).

引入对策 第2篇

公益事业推进商业式创新,首先是由其内在转型需求决定的。中国慈善正在从政府主导转向民间主导;从少数精英跟富裕阶层发起、参与、主导转向大众广泛参与;从传统的、简单的个体慈善行为转向组织化、制度化特别是企业化管理。这就要求公益项目的运作模式从行政动员转向自我组织,借鉴企业经营的理念和逻辑,由内而外进行全方面的变革和创新,包括经营理念、组织架构、筹资管理、项目投资、风险管理、客户服务等等,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这在壹基金身上体现得特别明显。它大部分的资金来源于信用卡、互联网一元钱的爱心体现,以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在规范的管理制度下有序运作。

其次,商业式创新是顺应国际公益事业新潮流之举。当代国际公益事业涌现了大量新观点、新思维、新方法,如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社会企业、公益创投,都是带有标志性的新生事物。它们普遍重视寻求公益与商业的整合,强调利用金融工具和新型商业模式,促使公益组织带来重大的社会变革。

国内有些人仍抱有陈旧观念,认为公益就是“资金的二传手”,资金要做到“零风险”,只能存银行。我们要把眼界放宽,把心胸打开,公益资金通过商业方式和投资得到了增值,更多更好地用于公益事业,岂不是更好吗?

最后,商业式创新是公益机构应对竞争、优胜劣汰的需要。2008年以来,中国各类慈善基金会的数量突飞猛进,目前已经接近5000家,其中大多数都是带有民间和企业背景的非公募基金会。2012年以来,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筹资渠道高速发展,导致筹资进一步扁平化。种种迹象表明,公益机构间的市场化竞争已成为“新常态”。

在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下,公益机构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同质化竞争中脱颖而出,才能求得生存、发展和壮大。我在招商银行担任行长的15年间体会深刻,没有差异化就没有生存空间。公益慈善行业形成的竞争格局,使公益机构必须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依靠创新、依靠差异化在竞争中取得主动权。

将公益的理念植入商业,把商业的模式引入公益,在国际上已蔚然成风。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另一方面是“经营”观念不断注入公益组织的管理中,促进了现代公益的诞生。

目前,发达国家的公益组织大部分是具有公司化的法人实体,其依据就是公司法,由理事会或董事会负责决策。在中国,尽管公益慈善事业尚处在起步阶段,发展历史较短,但速度很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植入了公益理念,做公益成为企业家广为认同的普世价值观;同时,引入企业化管理的公益组织日益壮大,企业家在积极参加公益事业的同时,也在深入思考,如何把经营企业的思维方式,把管理企业的理念和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移植到公益组织中去,以达到公益自治的目标。

我个人自2014年初接任壹基金理事长以来,接受并大力推动了“以企业思维管理公益组织”的理念。下面结合这几年的实践,来谈谈公益机构进行商业式创新的几个重要抓手:

第一,在战略层面着眼于“社会效益最大化”。

商业企业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公益组织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从长期的视角看,二者殊途同归。壹基金经过对战略的梳理,明确对机构业务实施“平台战略”,其核心是以“参与最大化”为目标,实现“转化”和“服务”两个平台功能。

所谓“转化”,就是把社会捐赠的资源有效转化为公益发展资源;所谓“服务”,就是在平台的入口和出口,把捐赠人和民间公益组织当作客户来做好服务。这样的战略,使公益机构跳出传统“献爱心”的低层次目标,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价值。

第二,在制度层面,建立市场化的管理机制,激发机构活力。

比如在绩效管理方面,壹基金探索制定了一套激励约束机制,能够比较有效地量化员工的绩效,并给予适当的激励。这一点在公益行业是相当不容易的。又如在风险管理方面,壹基金引入普华永道建立内部的风险控制机制,新设了内控职位,对机构风险进行全面梳理并提出改进计划;同时,比照上市公司的标准,加强信息披露和审计制度建设,设立由监事会领导的内审职位,每年开展内部审计,还聘请德勤等四大会计师公司实施外部审计。这使得机构的运行平稳畅顺,不止步于事件性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而是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第三,在文化层面,要注重梳理、提炼组织的文化精髓。

就公益组织的企业化经营而言,制度非常重要,但制度经常落后于实践,只有当文化深入人心时,制度才能自觉地被执行。

近年来,壹基金广泛开展关于机构文化的讨论,梳理、提炼机构沉淀下来的文化精髓,并通过全体员工团队建设、培训、参与机构战略讨论等多种方式,提升员工的归属感。我们正在加快构建一套内化于员工价值观的文化体系,让员工从内心深处形成对组织的高度认同感,自觉为组织的战略目标而努力。

与此同时,壹基金积极探索和实践影响力投资、慈善信托、公益创投等新领域,以新的形式参与公益。通过全方位的商业式创新,壹基金走出了一条颇具特色的发展道路,成为中国公益事业的中坚力量。

2007年以来,壹基金项目受益298万人次,合作机构8900家次,志愿者16万人次。月捐平台多年来呈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从2009年5万人次捐赠293万,增长至2014年15万人次捐赠2698万,5年内月捐人次增长3倍、月捐金额增长近10倍。

实践证明,只有创新,公益组织才能让善款更大程度地增值,才能吸引并激励更优秀的人才加入其中,也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社会价值,公益事业才能越做越大、越做越好。

虽然侧重点不一,公益事业与商业最终都是为了用活社会资源,提高人的效率,为所有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用商业的模式来做公益,用公益的精神来办商业,必将演绎出更多精彩纷呈的故事。

引入对策 第3篇

关键词:家族企业,机制缺陷,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

1 问题的提出

随着竞争环境日益复杂, 对于家族企业, 引入职业经理人将是大势所趋。不少企业纷纷引入职业经理人这种特殊的人力资源, 现如今在发达国家, 职业经理人发展较为成熟已然成为现代企业组织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职业经理人因起步时间晚, 在引入机制上存在一系列弊端, 对家族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影响。

职业经理人引入机制相关问题主要表现在企业内部和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两方面。其中家族企业内部环境问题如家族企业的特质性 (Williamson, 1979) 、“路径依赖, 低成本的产业集群内交易以及优势的营销网络得不到有效创新” (易淼清, 2008) , 其内部家族式管理机制存在很多缺陷, 本文将研究家族企业内部以报酬-绩效敏感程度的估计设计激励机制 (Michael Jensen, Kevin Murphy1990) 、信任机制 (马克斯·韦伯1951) , 从内部寻找解决之道。而社会外部环境也不容乐观, 首先由于我国还处于社会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 保障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法律制度并不完善。其次, 我国职业经理人市场起步晚, 很不成熟, 职业经理人的发展较之社会需求及要求有较大差距。本文主要结构如下:第一部分是问题的提出;第二部分对家族企业内部环境问题的探讨并提出相应解决方案;第三部分, 对如何建立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进行分析。

2 家族企业内部环境问题及解决方案

2.1 家族企业特质性问题

最早由威廉姆森 (Williamson, 1979) 提出家族企业特质性问题, 此后, 家族企业特质性被广泛应用于对家族企业的治理研究。诺斯曾指出:“实际上, 路径依赖简单来说是对选择进行了限制, 而并非无法选择。”“路径依赖的自我强化作用往往发生在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时, 使企业难以发展新的适应新环境的企业能力, 陷入惯性陷阱 (Incumbentinertia) (Liebeman and Montgomery, 1988) 或核心刚性 (Core rigidities) (Leonard-Barton, 1992) ”。家族企业特质性问题对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造成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1) 多元化吸纳能力在企业主厚重实利主义下的缺失。在实利主义的影响下, “金钱万能”成为家族企业主的共识, 导致其缺乏一种开放的心态以及维持持续发展所必须的多元化吸纳能力; (2) “光环效应”。企业主的“光环效应”阻碍了职业管理资源的融入, 挤压了职业经理人的运作空间, 职业经理人不能有效施展自身能力, 最终导致其价值难以得到体现和有效运用; (3) 部分地区家族企业产业集群内生存对职业管理资源的“无需求”性。部分地区产业集群已发展到一定程度, 其家族企业可以利用家族凝聚力来降低监督成本和信任成本。许多家族企业基于对信息不对称以及道德风险导致的代理风险的规避尽量不尝试使用职业经理人, 进而导致对职业管理资源的“无需求性”。

对于家族企业特质性, 家族企业应采取积极的应对行动。例如在民营家族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温州, 市政府曾推行以关爱“新温州人”为主题的各项行动, 如“关爱新温州人的子女大巴士”等, 以求影响并改造区域文化。部分企业主也在积极组建适合本企业发展的职业经理人队伍, 一步步突破企业原有的特质性以求促进企业的职业化管理。家族企业的发展模式的弊端如“多元化吸纳能力的缺失、企业主光环效应、规避引入职业管理资源”等在日益进步发展的市场面前必须得到重视和改善。

2.2家族企业内部机制完善问题

2.2.1 信任机制

信任机制较早的研究人韦伯将信任方式划为了两大类:特殊信任与普遍信任。其中普遍信任不以血缘关系作为衡量标准, 其基础为信仰共同体。韦伯认为中国的家族企业一般只信赖与自己有私人关系的他人, 其信任行为则是一种基于先天关系且不普遍的特殊信任。Mayer等学者 (1995) 则认为个人无须为“信任”担负风险, 但对于“信任行为”则须承担完全的风险。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互信行为必须基于知识基础, 借由累积性的互动过程彼此了解, 才能发展出公平互惠的关系, 并深切了解违约行为的严重后果, 最终才会产生遵守承诺的意愿 (Shapiro, Sheppard和Cheraskin, 1992) 。

首先, 信息沟通问题。信息沟通不够往往是企业内部管理层的误会产生的原因, 解决好管理者之间, 员工之间, 以及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信息交流问题极为关键。其次, 外部环境建设的问题。外部环境中最重要的是法律环境, 特别是法律对私有财产的保护这一方面, 必须加强对企业主出资及财产的保护。若社会的法律制度对职业经理人与企业主双方都没有一定的法律约束的话, 企业家与职业经理人之间建立信任将困难重重。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当前社会重建家族企业的信任就显得尤为重要。

2.2.2 激励机制

如今企业常用的薪酬激励方式具有属于短期激励方式的缺陷, 而且很多企业薪酬分配与管理不合理, 结构失调, 这些都是重要的原因。“工资+奖金”或“年薪制”是我国现有企业采用较多的薪酬方式, 两者均属于短期激励的范畴, 职业经理人薪酬与企业业绩关联度小。另外, 家族企业对职业经理人激励制度与薪酬机制缺乏充分的学习认识, 专门的薪酬管理委员会的设立在我国尚为空白。

Michael Jensen和Kevin Murphy (1990) 利用报酬-绩效敏感程度的估计设计的现金补偿、股票期权、内部股票所有权、解雇威胁四种激励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使经理人的利益与股东利益紧密结合, 实现发展方向的一致性。特别是在现金补偿的激励方式中, 根据经理人的财富与股东财富的相互结合的方式, 可以用以下式子计算:

见式 (1) :△= (经理人薪水+经理人奖金) t=a+b△股东财富 (1)

其中:b表示报酬-绩效敏感程度。

而经理人的财富变动量会随绩效奖金的变动而变动, 见式 (2) :

△经理人财富=总工资+PV[△ (经理人薪水+经理人奖金) ] (2)

股票期权的授予更将经理人财富的变动与企业价值的变动进行了关联, 见式 (3) :

△经理人财富=总工资+PV[△ (经理人薪水+经理人奖金) ]+△股票所有权价值 (3)

3 外部职业经理人市场构建分析

3.1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的相关保障体系的分析

3.3.1职业经理人市场工资指导体系

在职业经理人市场上, 职业经理人与雇佣企业双方会根据市场供求状况, 在职业经理人市场工资指导体系下, 对于薪酬水平及形式达成一致。即市场工资是以职业经理人市场自身调节为基础的。市场工资一般是经过政府人力资源部和专家一起根据一定指标建立的体系, 较为客观公正。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工资指导价位公布制度在供求双方商谈确定工资水平时能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目前职业经理人市场工资指导体系在我国基本空白, 近年来也只有少数城市政府建立了市场工资指导体系。

3.3.2职业经理人市场其他保障体系

构建职业经理人市场需要发动各方力量参与, 应在“政府扶持, 市场驱动, 企业承办, 社会力量参与”的职业经理人市场运行方式方面加强, 建立起能使职业经理人市场有效运行的保障体系。“该保障体系包括:法律保障体系, 中介组织服务配套体系, 社会舆论监督体系, 社会信用体系等” (李元勋, 2009) , 其中的重点是建立企业特别是非上市公司家族企业财务信息的相关披露制度保证社会中介机构审计的专业性与科学性, 同时应构建财务信息预警机制以保证对经理人的经营管理的前瞻性, 保证经理人市场运行合法有序。

3.2 建立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市场机制的分析

对于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市场机制构建, 本文提供如下策略:

3.2.1 职业经理人市场价格机制

职业经理人的定价机制将直接决定着职业经理人作为稀缺资源的市场化程度。合格的职业经理人具备多种较高的胜任能力, 有对社会发展特殊的贡献且其成长耗费的自身社会劳动及资源较多, 因此, 只有与其相符的市场价格才能较好地体现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合理的薪酬标准不仅是职业经理人选择职位必要的考虑项目, 也是用人单位吸引合适的职业经理人的一大砝码, 同时也是职业经理人与公司共同发展的重要纽带。以薪酬差别鼓励经理人提高业绩形成良性竞争。在家族企业中若实行可以准确反映职业经理人胜任力以及企业业绩的薪酬标准, 企业的价格机制和激励机制将充分反映职业经理人的价值和其供求关系, 并产生其效用。

3.2.2 职业经理人市场评估机制

职业经理人市场绩效评估机制建立主要围绕社会中介评估机构以及职业经理人协会两方面展开, 一是社会评估机构对职业经理人的业绩以及信誉评估。社会评估机构对在职的职业经理人定期进行相关评估, 及时补充发展性指标, 不断优化评估体系, 健全职业经理人个人业绩信誉档案;二是依靠职业经理人自发组织的职业经理人协会, 充分发挥其自治功能, 监督、管理、优化协会中的职业经理人队伍。协会与社会相关监督评估机构及家族企业应保持固定化的联系, 保证三方面角色认知以及经营理念的统一, 及时收集社会监督机构对于经理人信誉度的考察结果、社会评估机构存有的业绩档案以及企业对会员的综合评价, 在社会中介机构、职业经理人协会、家族企业主三方面达到职业经理人业绩信誉档案的共享与丰富。本文认为以下三个条件是合理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必须具备的: (1) 必须由专业化、社会化的职业经理人评估机构认证评估, 确保评价信息满足各方信息使用者的要求。 (2) 可比性、综合性是合理的绩效评估体系必备的两个因素, 可比性在于绩效评估应用于相同领域职业经理人之间的比较, 综合性则是对经理人能力与信誉的综合评价; (3) 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能科学地避免谎报业绩信誉、进行伪造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董志勇, 官皓.家族企业引入职业经理人问题分析——基于汕建实业的案例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0.

[2]金晓瑜, 李萍, 沈卫平.家族企业的制度缺陷及其完善[J].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有效的课堂引入 第4篇

1引入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引用的实例必须科学合理,包含深刻的物理思想和物理原理。切忌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以及有争议、甚至有错误的东西。

(2)启发性原则。通过转折、发散或展示困难、问题,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进入学习境界。

(3)严谨性原则。由已知事实、概念、规律,通过联想、推论、发散,展示一个严密的科学过程。

(4)情趣性原则。即引入的事实要生动有趣,促使学生内心深处产生愉悦感,并在笑过之后能进行深思,自觉进入新课学习。

(5)直观性原则。对于理性的概念、变化规律的教学、展示的事实,应直观、形象,便于同学想象和理解,有脚踏实地之感,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2如何进行课堂引入

2。1具体的实物

在课堂上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较为有效的方法。在课堂上展示与本节课有关的实物可以让学生增加感性认识,能够在大脑中变抽象知识为具体的内容,同时可以让学生感觉学习物理知识就可以解决我们身边存在的很多问题或现象,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目的。如《杠杆》一节,上课时教师带着扳手、剪刀、钢丝钳等工具进入课堂,让学生观察这些工具,说明它们的使用原理和好处。学生在看到这些东西时,感觉特别熟悉,都觉得自己能解决问题。当让他具体说时,又说不明白。教师这时适当地新授内容,学生会很好的深入学习的。

2。2生动的情景

生活的教学情境引入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有效的办法。一个生动的教学情境就是一支兴奋剂,它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兴奋起来,特别是对那些学习缺乏动力的学生来说更有效,可以唤起他们潜在的学习动力。如《牛顿第一定律》的教学,教师在上课时步入教室,走上讲台时“不小心”让讲台绊倒。学生眼见着教师出糗,他们的兴奋度充分提起,这时再从此现象的原因上引入课题,其效果可想而知。

3有趣的故事

很多中学生热衷于听故事,许多物理故事也是妙趣横生、引人入胜的。通过讲述与本节课的物理知识有关的故事,特别是一些典故或生活实例,引起学生的思考,使他们认识到物理知识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物理的主动性。如教授《运动的描述》一节时,可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故事引入: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法国飞行员在2000米高空看到有个小东西流过,他以为是个甲壳虫,顺手把它抓住,当他抓到手里时,却发现是颗射向他的子弹。

以讲故事的形式引人课堂教学可以让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就被吸引住,通过他们仔细地听这个故事,也可以让学生浮躁的心静下来转入本节课的学习中,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很有好处的。这样容易吸引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与学的活动中去,因此,用物理故事创设情境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方法。

4物理魔术

用物理魔术引人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刺激思维,丰富想象,激发求知欲,产生“欲知后事如何”的强烈企盼。如“单掌提盆”:先把透明水槽展示给学生看,暗中把小透明皮碗放在水槽内的底部,展示手掌。水槽内倒入少量水,表演运气,手平放入水槽中,运气,慢慢地把水槽提起。学生在观其现象后,都会有极强的欲望,想弄明白是怎样一回事,这就是所要的效果了。

5渲染气氛

就是利用播放音像材料,渲染气氛,创设真切的情景而引入新课的方法。渲染气氛,是运用一种夸张的手法,让学生看到(或感受)之后有领悟,有一种学习的企盼和学好物理知识的责任感。

6以旧拓新

人们认识事物,总是遵循由已知到未知,由低级向高级这一客观规律的,学生学习也是这样,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可以把旧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引燃点”。由复习旧知识入手,导入新课,这是常用的方法。

课堂教学引入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课堂教学引入的方法很多,要根据不同特点和前后内容的联系来灵活地选择不同的引入方法,既要激发学生学习本节内容的兴趣和求知欲,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从而自然地引入新课内容。其目的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兴奋度,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总结:平常的现象中蕴含着不平常的道理,生活即物理,知识即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石。在以后的学习中,同学们学会观察、[JP3]实验、思考,就一定能将天地间隐藏的大美一一发现,并造福人类。[JP]

在物理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让学生能学以致用,学用相长,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这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贯彻落实新课标的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现。

引入对策 第5篇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 . 1 研究对象

部分安徽省高职院校利用地方体育资源的现状。

1 . 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安徽高职院校利用地方体育资源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 . 1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的认识有待提高

一些高职院校的领导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对地方体育课程的设置没有强烈的内在驱动力。如一些高职院的领导所关心的主要是专业课程的改革,对作为基础课程的体育课程改革并不十分关心。如在参加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比赛中,各个高等职业院校都积极参加,并不断增加投入,而在参加省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上,很多高职院校的关注度并不高。学校在教科研项目中,对体育教科研项目不予支持、对开发利用地方特色体育项目课程持无所谓态度。这样,从学校高层次的决策层面上就制约了高职院校地方体育课程的发展,同时也挫伤了体育教师的积极性。

2 . 2 高职院校部分体育教师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进入21世纪后,随着高校新的一轮扩张,安徽省境内高职院校由过去的几所迅速扩张到如今的70多所,而且很多高职院校都是在中等专业学校和技工学校的基础上升格而来的。由于长期受传统体育教育观念和非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大多数老一辈体育教师和管理者习惯了竞技体育项目的教学模式,对地方体育资源引入体育课程并不重视。在较少部分年轻老师和年龄较大的体育教师看来,地方体育项目虽然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受到学生的欢迎,但能否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还存在疑虑或顾虑。加之部分高职院校领导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就使得体育课教师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推动力。

2 . 3 地方体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

一是高职院校引入的地方体育项目过少,且真正属于地方的体育项目寥寥无几。据不完全统计,在安徽省民间开展较为广泛、影响较大的地方体育项目,如凤阳花鼓、太极拳、太极剑、木兰剑、蹴球、腰鼓、高脚竞速、散打、武术套路、五禽戏、毽球等等多达百余项,但是目前在所调查的高职院校中引入体育课程教学的仅有9个项目。因此,如何进一步做好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是一个有待解决的问题。二是地方体育资源被发掘、整理和开发为体育课程教材的很少。虽然部分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把地方体育项目引入了体育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但很多项目的教学没有教材。大多数学校开设的地方体育项目课程主要靠体育教师根据相关的影像资料,通过自学地方体育项目的技术,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方法向学生传授。教材缺乏,必然造成理论内容的缺失,难以从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开展教学,使地方体育项目的教学不易量化掌握,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都很难进行横向比较,可控度和标准化程度都非常低。这既影响教学质量,又影响教学效果的评价和考核。因此,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做好课程资源的开发,以解决教材缺乏的问题也是体育课程改革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2 . 4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氛围不浓。尽管高职院校的领导和体育教师普遍认为利用地方体育资源对推进体育课程改革具有重要作用,但是在实践中没有真正付诸于实际行动;二是对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改革层面的设计。虽然有少数学校提出“要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但对如何加强地方体育资源的开发利用,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缺少改革层面的设计。

2 . 5 地方体育课程教学的师资力量需要加强

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高校体育课程改革,关键在教师。但是,从高等职业院校的现实情况看,仍然存在体育课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中能承担地方体育项目教学的教师比例过小。从对安徽省11所高职院校的调查看,现有体育教师总人数为86人,平均每校体育教师为7.8人,而11所高等职业院校平均在校生规模为6542人,绝大多数体育教师平均承担的教学工作量为每周16~20课时。在现有体育教师队伍中,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21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24.42%,非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65人,占体育教师总数的75.58%。而且,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毕业的教师所学专业主要集中在武术方面,能承担地方体育项目教学任务的教师更是少之又少。形成这种状况的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一是由于地方体育项目具有区域性特点,长期以来没有在高校登堂入室,最多被视为高校体育的编外课程。所以,现有体育类高等院校的毕业生中熟悉地方体育项目的人员极少,高等职业院校难以引进适合地方体育课程教学的教师。二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高等职业院校办学规模的迅速扩大,师资力量短缺特别专业课教师短缺,已成为一个突出问题。在高等职业院校迅速扩张、办学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由于受高等职院校人员编制的限制,很多高职院校不得不把引进师资力量的重点放在引进专业课程教师上,而对引进基础课特别是体育课教师则采取严格控制的措施,这就造成了体育教师力量相对不足。

2 . 6 地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

体育课程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三个方面内容。要做好体育课程评价工作,必须健全包括学生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在内的评价体系。但是目前地方体育课程的评价体系不健全。这主要表现在:一是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侧重效果的评价而忽视学习过程评价。如在武术项目学习成绩的评价上,主要以学生掌握套路动作的情况为主由教师直接评定。这种评价不能全面客观地对学生学习进行综合评价。二是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没有建立起来。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在经历了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后,尽管办学实力得到迅速提升,专业建设得到较快发展,但是在教学基本建设特别是课程评价体系建设上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如果在课程建设方面缺少必要的评价体系。对课程结构体系、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材建设、课程管理诸方面就没有建设的标准和依据,体育课程改革就难以推进。因此,要推进体育课程改革,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要建立体育课程建设的评价体系。

3 建议

3 . 1 提高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思想认识

首先需要高校领导和体育教师转变思想观念,树立与现代体育理念相适应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认识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进一步推进课程改革奠定牢固的思想基础。

3 . 2 做好利用体育资源推进课程改革的总体设计和规划

要把利用地方体育资源推进体育课程的改革纳入高校教学改革的总体规划中,并制定出体育课程改革的专项规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并采用项目负责制的形式加以落实。

3 . 3 促进地方体育课程开发和利用

把地方体育资源转化为课程资源,要以“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确定课程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健身性与文化性相结合、选择性与实效性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接受性相结合等原则,甄别和选用地方体育项目的素材资源并进行改造,使之成为适合学校特点、符合学生年龄特征和身心发展的校本教材。

3 . 4 深化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课程开发能力

要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引领的体育教科研团队,充分利用校外体育人力资源,建设专兼结合的体育教师队伍,并做好现有体育教师的学习、培训工作。

3 . 5 全面推进高职体育教学改革

引入对策 第6篇

关键词: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对策

前言

贵州省作为一个多民族地区, 拥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但是由于贵州地处山区, 又是一个经济欠发达地区, 文化、教育、竞技体育发展也相对落后, 于是便出现了高脚竞速的竞技水平不是很高的现象。因此, 从现实情况出发, 找到高脚竞速与田径的有机结合点, 通过把高脚竞速有计划、循序渐进、切实有效地引入到田径运动会中进行推广, 使其得到更多的关注, 得到更多展示自己的舞台, 从而更好地得到传承与发扬。

一、高脚竞速的起源与发展

高脚竞技最初是人们用以跨过水沟、走泥路, 防止泥水打湿鞋子的代步工具, 在闲暇或节庆时节还用它来进行娱乐、竞赛等游戏活动。1986年, 在湖南省第一届民运会上, 手握型高脚的竞速和对抗竞赛成为正式比赛项目, 首次登上了政府举办的体育赛场, 初步实现了由民族民间娱乐项目向体育竞赛项目的转化。在1995年的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高脚马”被列为正式的表演项目, 而在2003年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上, 又将“高脚马”改名为“高脚竞速”被列为正式的比赛项目。“高脚马”运动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由民间走向体育赛场。

二、在贵州省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的必要性分析

(一) 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有利于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更好地传承与推广民族传统体育

高脚竞速是中国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中的一颗耀眼的明珠, 它在高脚马的趣味性、观赏性、健身性基础上, 增加了对抗性、竞技性,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它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 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 可以将其进行传承, 弘扬光大。同时还可以培养人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爱国意识。

(二) 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既丰富田径运动会的内容, 又给高脚竞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

目前, 田径运动会基本上以跑跳投项目为主, 运动项目一成不变, 没有什么新意, 比赛过于注重竞技性和成绩, 忽视了人们的参与感受。导致人们参与的积极性不高, 达不到应有的效果, 从而失去了参加运动会的热情。而集趣味性、健身性、娱乐性、竞技性于一体的高脚竞速, 既能增进健康, 增强体质, 又可以培养人们参与体育的兴趣。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 是对田径运动会内容的一个丰富与拓展, 同时又给高脚竞速提供了一个展示本身的平台, 一举两得。

(三) 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既符合贵州民族特色, 又是与现代体育完美的结合

贵州是少数民族较多的地区, 其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 因此贵州应该着重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来展示自己, 体育也不例外。而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既可以展示贵州自己的民族特色, 又不失竞技体育所具有的对抗性、观赏性, 这既是对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有效利用, 又是与现代体育很好的结合。

三、在贵州省将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的发展对策

(一) 加大宣传力度, 提高高脚竞速在贵州省的普及程度, 为其引入田径运动会创造前提条件

通过加大广播、报刊杂志、电视、墙报标语等媒体的宣传力度, 广泛介绍高脚竞速的作用、特点、健身娱乐价值, 让更多的人认识高脚竞速。同时可以通过一些民族节日, 把高脚竞速作为一个项目来展示, 进一步加强各民族间的文化交流。只有使他们认识高脚竞速, 支持高脚竞速, 参与高脚竞速, 才能真正提高其普及程度, 从而推动高脚竞速项目稳步发展, 为其引入田径运动会创造前提条件。

(二) 政府在政策上要大力支持, 企业要大力关注, 加快高脚竞速运动的普及

任何项目的开展与实施都离不开政府的重视与扶持, 因此, 政府可以因地制宜地出台些优惠政策促进高脚竞速的发展。另外, 政府要随着经济的发展, 适当增加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开展的经费投入, 加强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同时, 一些有实力和财力的企业可以积极参与到其中来, 为高脚竞速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 科学构建完善的高脚竞速人才培养体系

建立高脚竞速专业教练员培训机制, 就高脚竞速的发展现状及趋势、科学选材、训练的方法进行定期研究和培训, 培养真正合格的教练员;要改变有比赛才训练, 不比赛不训练的现象, 必须坚持长期、系统、不间断的训练;还要按照培养长期专业训练人才的目标要求, 实现科学训练, 科学选材, 从而构建小学—中学—大学一条龙的人才培养体系, 这是高脚竞速长期发展的必行之路。

(四) 高脚竞速引入田径运动会中的过程与方式

引入对策 第7篇

关键词:农村资金互助社,小额信贷保险,违约风险

一、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违约风险性质分析

在中国的传统乡村社会中, 社区内或是家族内存在着较稳定的合作基础, 以共同合作, 共同分享为特征, 这种基于合作规范的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一种生产和保险共同体, 其运行的基础是非制度信任。非制度信任既包括私人之间的信任关系, 也包括社群信任。社群信任广泛存在于特定的社会群体之间, 社区中的人员相互信任, 互不戒备。中国民间的信任一般沿以下路径拓展:首先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任, 然后是宗族 (村) 信任, 乡亲 (地缘) 信任, 朋友圈中的信任, 再是正规及非正规组织, 如合会、商会、钱庄等组织中的信任。民间自发创新的农村资金互助社, 大多产生于一个村庄或几个村庄之间, 社员相互之间熟知, 在经济互助的基础上发展出资金互助, 这种基于私人之间的非制度信任的信用环境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

在社区规范中, 由于成员的违约成本极高, 使农村资金互助社能够在缺少担保或担保不足的情况下运行下去。由于社区信息传播速度快, 基本趋于完全信息市场, 社会嵌入性诱发的交易域和社会交换域的关联度强, 乡村社区主体的声誉价值高从而使得违约的社会成本高昂。乡村社区主体因为惧怕其他社区成员将其视为“坏人”而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因此从主观上来讲, 社区成员会千方百计的避免违约。这种违约成本在很多情况下可以作为担保和抵押的替代, 降低了资金供给与需求双方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 可以作为农村资金互助社成功运作下去的非制度基础。由于资金互助社贷款只在社员之间发放, 经济文化的紧密联系和违约的高成本将使贷款违约率非常低, 信息上的优势和社员的相互信任使其相对于非合作金融机构更能满足农户和农村小型企业的需求。

因而在正常情况下, 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违约风险是比较小的, 但是农业是弱质产业, 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比较大, 如恶劣气候、病虫害、疫情等都可能对产量造成严重影响, 且农产品价格往往呈季节性大幅波动特征, 可能对农民预期收入带来重大影响并减少借款人的还款能力。由于农业生产收益不稳定又没有充分的补偿机制, 一旦发生风险将直接影响农户还款资金的安全。此外, 农村社会保障比较落后, 借款人一旦遭受到意外伤害, 在缺乏完善的社会保障的情况下, 会丧失还款能力, 所以农村资金信用社面临的违约风险主要来源于由于自然灾害和人身意外伤害而带来的还款能力的丧失。针对这种情况, 可引入农村小额信贷保险, 锁定农民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和由于遭受人身意外伤害而信用违约的风险, 降低其收入来源的不确定性, 最大限度的减少农村资金互助社面临的违约风险。

二、引入农村小额信贷保险的意义

国际上通常把对城乡低收入家庭或个人提供保费低廉、缴费灵活的小额保险保障的商业保险服务称为微型保险 (Microinsurance) , 在我国普遍称为“小额保险”。农村小额信贷保险是近年来在发展中国家受到广泛重视的创新型保险业务, 其主要面向农村低收入群体, 采取低费率、广覆盖、灵活多样的组织与销售形式, 旨在减少风险, 为低收入农民提供一定经济保障。据不完全统计, 目前全球该类保险已覆盖不发达国家近8000万农村人口。作为一种政策性金融扶贫手段, 农村小额保险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基本保障问题的有效方式, 具有多险种、低价格、面向低收入群体等特点。为帮助广大农民, 特别是低收入农民获得保险保障, 避免因疾病、自然灾害和意外伤害致贫, 中国保监会已于2008年6月下发相关通知, 鼓励各大保险企业开展农村小额保险新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 小额信贷保险在全国很多地方已经开始实施了, 产品品种主要有小额农业和财产保险、小额寿险、小额意外险、小额健康险等, 其中小额农业和财产险险种产品已达160多个。对于农村资金互助社和农民来讲, 引入农村小额保险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一) 农村资金互助社可通过农村小额保险业务降低信贷风险。

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和高风险性以及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健全, 农村资金互助社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面临较高成本, 缺乏足够信贷保障手段, 使资金互助社面临的风险较高。引入保险手段, 可有效强化贷款的担保机制, 减少其中一些客观因素造成的贷款损失, 虽然正常情况下, 农户贷款违约的可能性并不大, 但如果遇上自然灾害和借款人疾病、人身意外伤害等情况, 资金互助社就可能面临较高的信贷违约风险。资金互助社资金主要来源于社员, 资金实力有限, 因此转移这种风险对资金互助社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大的实际意义。

(二) 农户可在保险和信贷两方面获得收益。

农村小额保险可以增强农户的信用, 通过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可助推农户小额信贷, 从而在农村建立以信贷保险为核心、包括一系列相关保障的保险服务体系, 小额保险通过为农户提供低成本、全方位的保险服务, 能有效解决农户贷款难问题, 因为违约风险降低, 可减少对农户贷款利率的上浮幅度, 切实降低农户贷款成本。

(三) 有利于探索支农的新方式。

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助推农户小额信贷, 使保险业参与支农体系, 国家财政还可以通过补贴保费这种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方式对发展农业生产实行间接的资金补贴, 这都有利于形成金融部门支持农业生产的新方式。

三、农村小额保险与资金互助社相结合的运行模式

当前在农村可将农村资金互助社与农村小额保险结合起来。在具体操作上, 目前有的地方是由涉农金融机构提供农户小额信贷的相关信息, 并利用其网点进行保险营销。资金互助社可借鉴这一做法, 在农户自愿原则基础上, 由保险公司收取一定保费后对农户还款行为进行担保, 各级财政则对保费给予补贴。在发生自然灾害或不可抗力造成农户出现违约或贷款逾期时, 由保险公司进行理赔, 以涉农信贷机构作为第一受益人, 使农户小额信贷获得充分保障手段, 减轻涉农资金互助社面临的经营风险。发展农村小额保险, 助推农户小额信贷必须有有效的实现途径, 这就需要保险公司和农户的积极参与, 此外还需要各级政府部门在政策上予以协调配合。

(一) 农村资金互助社应加快业务创新步伐, 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在新模式下, 农村资金互助社不仅是农户小额信贷资金的发放者和管理者, 还是保险公司与农户的中间方。资金互助社可向保险公司提供有投保需求的农户小额信贷信息, 并根据不同的需求主体, 将农户贷款需求与投保需求结合起来, 提供不同利率与保费标准的信贷产品予以定价销售;同时, 应根据风险定价原则, 简化投保后农户小额信贷的程序, 降低贷款利率, 以节约管理成本。此外, 还要充分利用自身网点和人缘等优势, 加大对业务人员的保险知识培训力度, 大力宣传农村小额保险业务, 培育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农民选择和运用保险产品规避风险、获得贷款的能力。

(二) 保险公司应积极发展农村小额保险业务。

要加强对农户小额信贷保险市场的研究, 开发符合农业生产特点、能够满足农民需求的保险产品, 力争以多样化的保险品种赢得利润空间和广大农村市场。同时, 要探索农村小额保险多元化的营销渠道, 深入农村, 及时了解农民对保险产品的需求特性, 向广大农民宣传并推销农村小额保险, 提高保险的渗透力和覆盖率。同时, 保险公司也要加强营销体系的创新, 加大对涉农保险的宣传力度, 培育农民的风险防范意识, 提高农民选择和运用保险产品规避风险、获得贷款的能力, 力求使农村小额保险成为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和人身风险的重要风险防范手段。

(三) 增强农户投保的积极性。

将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户小额信贷相结合, 对农户而言, 除支付贷款利息外还要额外增加一定数量的保费支出, 部分农户的投保积极性可能会受影响。具体办法可通过资金互助社和保险公司的宣传引导, 辅之以实行优惠贷款利率和保费费率, 同时提供其他小额财产保险服务, 调动农户投保的积极性。

(四) 各级政府应积极加大支持力度。

作为支持新农村建设的倡导者, 政府应积极为推行农村小额保险与农户小额信贷相结合的模式创造有利条件。政府部门应按照政策性保险的相关规定, 对农村小额保险的保费给予财政专项差额补贴, 在税收上给与优惠措施, 减免部分营业税和所得税, 提高保险公司介入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同时, 加大对农村地区注入扶贫资金的力度, 加强农村信用环境建设, 努力改善农户小额信贷的外部环境。此外, 还要加强对涉农信贷机构和保险公司的监管, 严格规范农户小额信贷营销机构的行为, 确保农村保险市场的有序发展, 以达到增加对农户保险服务和方便农户贷款的政策目标。

参考文献

[1]何广文.农村资金互助合作机制及其绩效阐释[J].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 (4) .

[2]温铁军.把合作金融还给农民[J].江苏农村经济, 2007, (6) .

[3]岳静.对我国农村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的探讨[J].北方经贸, 2008, (1) .

[4]王曙光.首家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考察[J].农村金融, 2008, (7) .

[5]周慧.小额信贷保险初探[J].企业导报, 2009, (3) .

[6]段飞.对发展农村资金互助社的几点思考[J].2010, (11) .

[7]丁宁.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探析[J].金融发展研究, 2009, (5) .

引入对策 第8篇

一、开阔视野, 故事导入

例如讲授“圆与正多边形有关计算”时, 可通过祖冲之、刘徽的割圆术及圆周率发现引入;讲“乘方运算”时, 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二、自主探究, 实验导入

在讲授初中《切线长》这一课时, 老师拿一只乒乓球 (相当于一个圆) 和一双筷子 (相当于两条直线) , 然后演示用筷子夹往这个乒乓球, 得出一个实物图, 从而得出切线及切线长定理。

三、联系实际, 学以致用

在讲“正多边形和圆”时, 指出:正多边形有无数种, 那些正多边形可以用来设计美术瓷砖, 作为地板砖?……在学“解直角三角形”这一节时这样开场:我们每周都要升旗仪式, 今天请大家想办法计算出国旗的高度, 为了完成这个任务, 我们先就“解直角三角形。”

四、设置悬念, 推波助澜

讲“三角形中位线定理”, 先让学生在纸上画几个任意的凸四边形, 然后要求大家把各边中点顺次连接起来, 观察图形。当学生看到不管怎样的凸四边形, 都构成平行四边形, 这时老师再提出三角形中位线问题;在引入“角边角公理”时教师提出: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了一个角分成两块, 是否需要把两块都拿来才能配到原形状玻璃?这就让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角边角”的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公理的学习情景中去。

五、课件导入, 逼真生动

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 给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革命性的活力, 学生们会对炫目的Flash动画、专业级的幻灯片、随意变化而保持内在关系的几何画板自然地有一种亲近。

在讲全等三角形这部分内容时, 学生被两个三角形的平移、翻转、旋转 (Flash动画) 所吸引, 一节课一开始就在学生的积极参与中进行着……

巧妙引入 精彩课堂 第9篇

关键词: 科学、 教学、 引入

【分类号】G633.6

新教改实施以来,科学课堂大力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好的引入可以成为学生学习兴趣的落脚点和努力的动力,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的关键。好的引入,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造提供了巨大的空间,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去达到自己的目标。好的引入可以启发学生亲自探究和实践,变被动学习为积极主动而又有创造性的学习。

一种有效的引入方法,可培养学生对本堂课的强烈的兴趣,兴趣是意向心理中最活跃、最积极的认知驱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一种有效的引入方法,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使学生处于情绪高、兴趣浓、求知欲旺的状态,这对正课教学是相当有利的。那么如何引入,才能让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呢?这里通过教学过程中的几个实例来谈谈我的一些做法。

一、趣味式引入

《科学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注重创设科学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而引入最好要简洁能直入主题,这要求教师提问时的语言应凝练,方向要明确,表达要清楚。为此,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好引入的情境。例如:在上市公开课《生物与非生物》时,我开始的设计是让学生从讲湖州的特产讲起,然后再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从而引出生物与非生物的主题,但在试教的时候学生对于茶叶是否是生物就有了疑问导致偏离了主题。后来改成了由教师给学生带来了两份礼物作为引入,一份是玩具狗,一份是小金鱼。(上课前就让学生观赏、把玩,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好奇)课上提问这两份礼物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学生很快想到了有无生命。于是马上引入正题生物和非生物。这种引入形式即受学生欢迎同时也快速的进入了主题。还为后面分析生物具有的八个方面的基本特征的分析做了铺垫,每个特征的分析都可以这两个物体做对照,又对整堂课设计提供了一个分析的线索。

二、游戏式引入

“知之者不如好学者,好之者不如乐学者”这是我国古代教育者的经验。初中生的特点是爱玩,如果能在玩中学,无论对于学生还是对老师都是很好的一种学习和教学方式。游戏引入在实际的教学中也许会给我们带来意外的收获。例如:我在上一节农远工程录像课《动物的摄食》时,原来的引入是播放一段猎豹捕食的视频,后问你看到了动物的什么行为?学生答捕食。可直接分析哺乳动物是如何捕食的。但这样的引入很平淡,所以整堂课的气氛较为沉闷,学生的参与程度不高。后来在听课老师的帮助下改为游戏引入,教师提供了三种食品(蜂蜜、未开封的酸奶、和饮料)不能用手模拟一种昆虫来取食。后通过参与活动同学的分析来说明为什么选择硬质的吸管、较软的吸管、和直接添食的原因)。即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同时又从本质上让学生理解了结构和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科学本质。没有直接的说教,但通过设计了情境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知识比直接说教要让学生印象更深刻。

三、事例式引入

由于科学与生产、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因此教师在精心创设恰当的情境,构思疑问时,可以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科技报道等结合起来,设计一些有新意的引入情境。例如:在校内教师优质课比赛时讲的《物质的内能》时的引入是这样的:某某同学今天你是怎样来学校的?生回答骑自行车,后马上追问当你进校门时刹闸停下这一瞬间能量是如何转化的?生回答机械能转化为内能。这样经常的联系日常生活,学生往往会把所学理论主动與实际问题联系起来,这就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讲“水的压强”这部分时,引入了一则最近的新闻:有一则工人被困海底钢管中的新闻。其中由于海水的巨大压力使厚度近五公分的钢管被压扁。导入这段材料后问题抛出,为什么这么厚的钢管都能被压扁。这样来源于生活中的一则新闻,具有真实性又激发了学生极大的好奇心,当学习水的压强后再去解释钢管被海水压扁的现象,可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列举学生生活中的例子学生更容易接受感到亲切自然,也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生活即科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

四、实验式引入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一个新颖的实验,一种新鲜的实验方法,一个与学生经验相矛盾的实验都将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兴趣,也会留下深刻印象,不易遗忘。由于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好动、好问,喜爱看不平常的现象,急于想知道是什么,为什么。在教学中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把学生吸引到课堂中来。例如:我在上《大气的压强》一课时课程的引入就是用一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向其中注入红墨水开始一手在上一手在下问学生为什么玻璃管中的水不留下来?生答由于下面的开口被手指堵住了。然后把下面的手移开问水为什么不留下来?这与学生的原有经验形成了一个强烈的反差,学生马上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大气压强的学习做好了铺垫。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五、故事式引入

通过讲述与要授新课内容有关的故事和趣闻轶事,适当的选一些学生喜欢的小故事或故事片段,不仅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极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的注意力立刻集中起来。例如:我在上《日食》这一课之前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公元前6世纪~7世纪,有两个国家:米底王国与吕底亚王国。这两个国家为了争夺土地战争持续了五年。一天,两军对阵正在激烈的厮杀忽然,士兵们发现,一个黑影闯进入圆圆的日面,把太阳一点一点地吞食,眩目的太阳光盘逐渐减少,大地的亮度慢慢减弱,随即,太阳全被吞没,顿时天昏地暗,仿佛夜幕突然降临。士兵们从来没见到过这种景象,顿时惊得目瞪口呆,停止了厮杀。后来虽然过了不久,太阳重新出现了。但双方认为,这是上天不满他们两国的战争而发出的警告,仗不能再打下去了。双方的首领经过一番商讨以后,决定握手言和,签订了永久的和平契约。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就这样因偶然遭遇一次日全食,而化干戈为玉帛。这一故事的讲述马上引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到底日食这一天文现象是如何发生的呢?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了好奇心,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学生收获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方法、情感、表达、人际交流等。

在引入时,要掌握好基本的要求:简、新、精、平、熟、准、快、活。简:就是语言最好简洁明了,直入主题,以勉喧宾夺主;新:在备课时,做好充分的准备,要深入挖掘教材,引入的语言要有新意;精:引入的语言要精练、讲解要精彩,能抓住关键。切记拖泥带水,词不达意;平:引入时知识坡度不能太大,最好都在“最近发展区”范围内;熟:运用要熟练,特别是演示操作类的引入,一定要在课前预演,以勉课堂上演示操作不当,衔接不自如的现象;准:新旧知识的衔接点要找准,不能随心所欲;快:引入时间不宜太长3-5分钟为宜;活:要在平时做好资料的积累、收集工作,要多看些科普杂志,书籍,广泛吸取各方面、各学科的知识,这样才能使引入更形象,更充分,使课堂教学从一开始就变活泼,使学生喜欢对问题有新鲜感。

总之,运用正确有效的方法导入新课,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思维方向,激发学习兴趣,引起内在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一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境界,为整个教学过程创造良好的开端;同时,学生还会被老师的渊博的知识所折服,从而“信其师,亲其道”,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教学的各环节都可以经过仔细揣摩让学生在动态的、生成的课堂中去不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展和挖掘学生的各种潜力,激发学生思考,在一生中受用。

参考文献:

1、《科学课程标准》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张晖 编著《新课程的教学改革》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任务驱动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山海关文化教育局电教馆邓文勇 )

引入对策 第10篇

可是,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我们经常看到两种现象:一种是引入不得力.有的从讲评作业开始, 有的从复习旧课开始这种引入缺乏生机和活力, 不易激起学生浓厚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另一种是引入不到位, 有的开门见山直接告之新课的课题, 有的教师包办代替, 简化了引入过程.这种引入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失去了探索发现的时机, 也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两种现象, 如果未能及时进行调整, 就会影响新课的教学效果.长此以往, 就会阻碍教学质量的大面积提高与素质教育的实施.为了有效的诊治引课不得力, 引入不到位的症状, 本人于上学期开展了引例设计的研究, 记忆研究如何采用引例和引题进行引入.由于数学学习的核心是学习数学思维活动.而观察是数学活动的开始, 尝试是数学活动的实验, 想象是数学活动的创造.因此, 我认为数学“引入”设计, 应该把激发兴趣, 培养能力, 提高素质放在首位.一般地说, 首先, 要吃透教材, 驾驭教材, 居高临下, 深入浅出, 抓住实质, 反朴归真.其次,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与知识、技能、方法基础现状, 找出新课的切入点, 要根据数学教学原则, 化抽象为直观, 化繁为简, 化难为易.简单地说, 引例设计就是要善于抓住时机, 创设便于学生探索发现的引例, 这种引例是一种探索的素材, 应具有易启发、易进入、易成功、易运用的四易特色.

当然, 在同一课题中, 也可以进行不同例子的设计研究, 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引例设计是教师的再创造活动, 巧设引例, 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同时, 教师也可以在这种创造性劳动及其成果中体会到乐趣.

下面以浙教版数学第五册“二次函数”第一节概念课的引入为例作一比较.

第一种引入:

创设情景、引出问题

问:用长20 m的篱笆, 一面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园子, 怎样围才能使园子的面积最大?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设一边长为x m,

这个问题讲的是哪一块知识内容?提示, 这里既然出现最值问题, 那也就有其他值, 所以面积是一个变量, 又是随着篱笆围成的长方形边长改变而改变, 联想到是函数问题.

先回顾已经学过的函数有:正比例函数y=kx, 一次函数y=kx+b, 反比例函数y=.而这又是什么函数呢?结合二次方程一般形式ax2+bx+c=0 (a≠0) 引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及一般形式, y=ax2+bx+c (a≠0) ……

第二种引入:

设置悬念、激发思维

问:方程x-2=有几个解?

解法一:去分母得x2-2x-2=0, 再由Δ=12>0, 所以此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请问有其他解法吗?学生思考一会儿, 老师再讲解.

解法二:构造函数y1=x-2和y2=, 并结合各自图象得:

显然, 有两个不同交点, 即该方程也就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其中解法二虽不常用但很直观, 利用的是函数思想解方程问题.牵涉到一次函数及反比例函数, 可见函数思想非常巧妙与形象.大家想不想再学多一些函数问题, 那么我们就接着学习一种新的、更有用、更丰富的函数……

由此可见, 第一种引入比较常规、传统, 平铺直叙、水到渠成.备课时容易想到, 会被大多数人所采用;学生也会被轻松地导入新课学习, 也较适合成绩一般性的学生.原因是引例来源于生活实际.这样引入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生看得见, 摸得着, 有的还亲身经历过.当老师提出与实际联系比较密切的例子时, 学生都跃跃欲试想学以致用, 这样更加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第二种引入创新意识较强.先从分式方程的求解导入 (目的在于体现方程与函数的密切联系) , 从直观图象上灌输数形结合思想, 同时复习了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 把枯燥的知识回顾融入于习题求解之中.最值得一提的是从开始便能激起学生的思维, 达到“跳一跳, 够得到”的效果, 但是这对学习一般的学生来说可能有点吃力.这样引入悬念、设置悬念可以从讲新课开始就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看似与本课教学内容无大关系, 实则联系紧密的典型问题能够迅速激发学生思维.

又如初二数学备课组, 在学习“经过三点的圆”时, 大家各抒己见, 拟出了四种导入方案.

[方案一]情感引入法

师:给大家讲一件事情, 有一位母亲非常高兴地跟我讲, 有位同学家中衣柜上的圆形玻璃不小心被碰碎了, 这个同学仅仅找到一块带有边缘的碎片到镜店就配了一块合适的镜子.听到这件事我和这位母亲一样高兴, 大家一定也为这位母亲高兴, 为这位同学高兴, 高兴之余, 大家考虑一下, 如果要是你, 也能够做到吗?这个同学是用什么方法完成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碎片的图形)

小组内交流 (学生研究、讨论) , 学生可以在本上画出镜子的碎片.

师:谁能把你在组内交流的过程与大家分享?

生:在镜片的边缘上取一点A, 作圆经过它很容易, 只是在以A点以外的任意一点为圆心、以该点与点A的距离为半径就可以作出, 这样的圆有无数多个, 但这样做达不到复制镜子的目的;我们在镜子的边缘上取两点, 还是复制不了镜子;最后我们在镜子的边缘上取三点才发现三点能把圆画出来.

师:请你把你们的做法在黑板上画出来, 下面的同学注意观察他怎么画的, 这里面说明了一个什么数学问题?

师:你能说一说这里面蕴含的数学知识吗?

师:太棒了, 一语道破.也就是说三点确定一个圆.假如我们遇到此类问题, 也会做得很棒, 也会让我们的母亲感到自豪. (学生的情绪特别饱满) 好, 让我们继续往下学习, 我们不仅会做还能说出道理来.

[方案二]问题引入法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是数学知识能力发展的生长点和思维的动力, 一个好的适当的问题足以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 让其有效、快速进入思维状态.

师:有一个破损的圆形铁轮, 现要重新浇铸一个, 需先画出铁轮廓线的圆, 怎样画出这个圆呢?

[方案三]故事引入法

数学故事或轶闻、史料的引入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看到数学也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变“苦学”为“乐学”.

师:同学们知不知道“破镜重圆”这个成语?

生:知道.

师:那好, 现在有这样一个问题, 老奶奶不慎把一个圆形玻璃镜子掉在地上, 打成了不易带走的几块碎片, 老奶奶很着急, 你能想办法帮助她吗?把碎片重新的圆形的镜子吗?

师:你认为什么方法最好?你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释这个问题吗?

[方案四]竞技引入法

人人都有好胜心, 儿童少年尤甚, 数学与体育相似有很强的竞技性, 学生会带着这种智力、知识与技巧, 主动、快速学习, 产生一种强烈的“我要学”, 并要“学好”的欲望.

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然后装作不小心擦掉了一部分, 让各小组同学来比赛, 看哪一组最先帮老师“恢复”这个圆?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引入对策】相关文章:

北方高校引入冰雪课程的现状与对策01-20

引入课堂06-02

引入意义06-16

引入设计07-15

语文引入08-16

引入策略09-03

引入支撑体系05-21

新课程引入06-18

音乐课堂引入06-26

引入新课07-13

上一篇:林业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下一篇:国家助学金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