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消费范文

2024-08-20

假日消费范文(精选7篇)

假日消费 第1篇

1. 居民收入的增加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个明显表现, 就是居民的收入大幅度增加。在居民日常消费开支中, 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支出所占比例越来越小, 居民手头可支配的用于发展和提高自身能力, 休闲, 娱乐等方面消费的资金比例不断正大, 这为假日体育消费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

2. 体育事业发展的影响

伴随着我国国力的提升, 体育事业也呈现出一派蒸蒸日上的繁荣景象, 体育场馆设施建设等都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国的体育健儿在国际性大赛上披金挂银, 屡获殊荣, 我国已跻身世界体育强国行列。这些出色的成绩激励起国人对体育事业的热爱和从事体育锻炼的热情, 也为国人参与体育锻炼, 体育消费提供了必要的营建和软件设施。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 进一步推动了人们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的大潮中去。

3. 人们观念的转变

如今人们愿意花钱买健康。在这种心心理条件下, 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以其独具的刺激性, 挑战性, 对抗性娱乐性以及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 能够给人们带来身体上的和心理上的愉悦, 迅速成为人们的新宠, 取代了过去假日消费中以吃喝游玩为主的消费形式。如今在人们的普遍认识中, 体育已经不仅仅是国家和专业运动员的是, 也不再是一种业余的半福利性质的运动, 体育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明显提高。体育做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和消费形式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

4. 工作时间的减少

随着生产力的提高, 电脑, 制动化生产设备等现代化生产工具得到广泛的应用, 人们得以从繁重的体力劳动, 简单劳动和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 哟难于处理工作的时间相对减少。同时, 由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越来越高, 家用电器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家务负担, 节省了时间。保姆, 家务钟点工的出现, 也为经济上有能的家庭承担了大不分的家务劳动, 使人们可以从烦琐的家务中抽身而从事其他的活动, 工作和家务时间的减少, 为人们参与体育消费提供了充裕的时间保证。

5. 国家政策的调整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促使国家对一系列政策进行了调整:增加节假日时间, 实行双休日制度, 推行五一, 国庆黄金周, 从法律法规上保证了人们的休息时间, 并通过各种渠道和方法一道人们更好地对自我进行修整, 调节个人的身心状态, 鼓励人们从事更有益的高阔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在内的活动, 从而使人们更好的投身到工作和生活中, 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也促进社会的良性发展。另外, 国家对医疗政策的调整, 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实行, 也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人们参与体育锻炼和体育消费。

二、我国假日体育消费对人的影响

1. 对中青年的影响

一般来说, 中青年是社会的主力军, 他们年富力强, 在社会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岗位上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和任务。他们中的不少人属于社会上的百灵竭诚, 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 对体育运动有着叫多而且正确的理解和认识, 思想比起其他年龄段人更加开放和积极, 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收入较高而且稳定, 有能力参与一些强度较大, 难度较高, 具有挑战性和刺激性而且需要有一定经济能力支持的体育消费项目。而且, 这个年龄段的人当中大部分工作强度和面临的压力都比较大, 更需要彻底的放松和休闲, 同时需要一定的体育锻炼以保证有强奸的身体条件来应付繁重的工作和生活。

总的来说, 中青年群体只要有时间就会毫不犹豫地投身到体育消费的行列中来。在他们看来, 健康的投资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 身心健康和财富是相辅相成的。18岁~45岁这个年龄段的群体构成了假日体育消费的主流, 而4 6岁~6 5岁年龄段的中老年人目前也逐渐加入到体育消费行列中来, 体育人口以超越年龄概念。因此, 在发展假日体育消费时, 必须认真研究这部分人的特点, 把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需要作为发展假日体育消费的重点方向。在项目设置上, 可以更多地考虑引进更新, 更具挑战性, 超前性, 和刺激性以及档次更高的项目, 如各种球类, 蓝天翱翔, 潜水探险, 滑草, 蹦极, 赛车, 滑浪, 自驾车旅行, 极限运动等, 以保证项目的新鲜感, 刺激感和不断推陈出新。并且, 应该在他们中间大力进行个中运动项目和知识的宣传。同时, 配备专业的辅导人员, 对参与这些运动的体育爱好者进行比较系统的指导。这样即可以保证运动的顺利开展, 对相关行业 (如体育训练员, 指导员) 的发展也回带来帮助。

2. 对老年人的影响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医疗保健制度的完善及人们健康意识的争强, 人们的健康水平提高我国人均寿命不断延长。预测未来20年我过城市人口平均寿命将达到男性76女性84左右。而且, 老人的身体条件也比以往更好, 能够参加一些适合他们需要的体育活动。如此, 假日消费的年限将延伸到更大的年龄段。老年人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运动, 鼓励老人多参加力所能及的体育锻炼和消费, 既能够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延缓和防止各种老年疾病的发生, 同时, 也可以促进老年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 避免老年人因行动等受到限制而产生孤独和寂寞感。

从这一实际情况看, 体育产业部门必须有目的地制定适合老年人搀假的体育锻炼项目和体育消费的方向, 正确引导老年人参与到假日体育消费中来, 并做好个中保健预防措施, 确保老年人能顺利地进行体育消费。

3. 对女性的影响

社会的进步和思想的解放, 是女获得了更大的生活空间和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由。经济的独立, 参与社会活动的日益增多, 使她们取得与男性日渐等同的社会地位, 也是她们对投身于包括体育活动和消费在内的各种活动和消费有了更大的自由和更多的选择。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和消费, 也成为体现她们自身价值, 实现自我的一条重要途径。调查结果表明, 男女两性在体育消费上的支出基本相等, 相对来说, 男性大多数兴趣广泛, 而女性的选择则带有更强的目的性。女性在体育消费上较男性执着, 其行为也较为持久。举个简单的例子:足球迷里不乏铁杆女球迷, 而不少女性对健美操, 瑜珈功等的热爱, 不讳输于男性对足球, 搏击的热爱。如何使更广大的女性参与到假日体育消费中来, 扩大假日体育消费的队伍, 其中大有文章可做。

三、我国假日体育消费对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精神文明发展的影响

1. 体育使人生与自然界, 人类社会三者关系更加紧密, 并融为一体

然而, 自然界影响人类主要是通过其本身存在的客观规律, 而人对自然界的影响则带有主观能动性。体育所体现出来的, 就是个人在和自然界的接触, 共处, 获取的过程中, 通过自身的努力, 获得自身的满住, 通过自然界获取人生历程的充实, 并且是个人的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个体的精神力量, 个性得到张扬和提升, 并反作用于自然界。特别是当各特生活具有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精神内容时, 个体在精神上就有与自然界容为一体的感觉。人在体育锻炼中与自然近在咫尺, 想通相连, 相互并存。

体育又离不开人类社会。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生活经历和素质, 对体育的投入更加热情, 与自然界的相处也变的更加和谐。同时, 社会为人类从事体育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并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联系的更加紧密, 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壮大, 体育活动的交流与普及都具备了更坚实的物质基础, 社会基础和关系基础。体育事业的发展反过来又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2. 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在假日体育消费的带动下将步入一新境界

社会的进步既给人类的存在提供了更优越的条件, 但同时也要求人类取得更大的进步, 以适应社会的发展, 并有能力倒退动社会的进一步向前迈进。这种进步不仅表现在物质条件上, 更重要的大反映在人类的精神文明方面。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标准, 社会进步实际上就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在社会变革中的一种现实反映。人们的精神状态, 品格言行举止等和物质文明在质的变化上有着密切的联系, 而精神文明程度的提高, 对加速社会的进程, 推动人类发展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物质文明的变化与发展无疑给精神文明带来巨大的冲击。综上所述, 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对促进人类社会发展和使人与自然的关系形成良性循环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而发展假日体育消费, 则是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体育事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 假日体育消费所带来的积极效应, 不仅具有多方面的时效性, 而且对于整个人类社会和人类的精神, 文明发展有着非常长远和深广的意义, 总之, 未来社会的走向与发展必将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共同进步下与时俱进, 而假日体育消费也必将作为一种新的产业形式, 在我国迅猛发展。

摘要: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工作时间的减少、国家政策的调整以及人们观念的转变, 假日体育消费已成为我国居民进行健康投资的一种独特消费形式.假日体育消费对中青年、老年人、女性等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影响

关键词:我国,体育消费,思考

参考文献

[1]苏义民李明:体育经济学教程[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3

大学生节假日消费调查论文 第2篇

重庆师范大学涉外商贸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010级 1班 刘静

指导教师 : 杨露

[中文摘要]:近年来随着居民日常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也有所变化,人们的消费能力也逐渐有所提高,对物质等方面的消费出现了许多的改变,在节假日期间人们的消费情况有所不同,通过对少数人群的问卷调查进行有关情况的分析。

[关键词]:节假日 消费 大学生

一、大学生消费现状

在节假日这个特殊的时间里,大多数的工作人员以及学生们基本上都会放假,随着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人们在节假日期间的娱乐活动也变得越来越丰富多彩例如:旅游,购物,看电影„„等等一系列的活动,因此消费情况也会有所不同,我国近年来的消费情况呈上升趋势,以大学生的消费情况据中国青年报消息:中国有关部门日前公布了《2004中国大学生消费与生活形态研究报告》,报告显示,大学生平均年消费至少在1万元以上,超过了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年收入。

由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及相关监测机构共同完成的这次调查共历时4个月,覆盖了中国34个重点城市的126所高校,有近1万名大学生接受了调查,其中城市生源和农村生源分别占58.2%和41.2%。此次调查专门针对大学生群体的消费取向、品牌观念、媒介接触、价值观念和生活形态等方面。

调查显示,在中国大学生人均每学期消费4819元中,学费与学习用品支出占37.4%,用于考试培训的支出占5.6%,餐饮烟酒支出占24.2%,生活用品支出占5.7%。

在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高档消费品类,大学生与18岁-23岁间的工薪阶层有着接近的拥有比率。调查显示,已经有超过60%的大学生拥有手机。有22.9%的大学生认为“与其他人相比,我的穿着更加时髦”,有67.1%的受访着者表示“喜欢追求富于挑战、新奇和变化的东西”。

《报告》对大学生的日常收支平衡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有10.55%的人需要经常性借款。借款主要用于生活费、学费和交际费用三方面,所占比例分别为36.8%、17.5%、12.8%。通过被访学生的调查,报告认为,“借贷”、“信用”、“透支”等消费意识在大学生中增强。这种消费意识在大学生中兴起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整个社会越来越接受信用与信贷消费,这种思想影响了大学生。调查发现,不少大学生认为,“花明天的钱,实现今天的愿望,是符合时代的思想。”二是较高的城市生活水准和学习开支使得一部分学生必须依赖贷款才能完成学业。在节假日中大学生们也十分热衷消费。对于新世纪的大学生,我们不可能还像要求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那样要求他们,勒紧裤腰带,过紧巴巴的苦日子,他们理应享受现代化的文明成果,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但是,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以勤俭节约为美德的民族,作为当代大学生继承和发挥这一美德,将会使他们受益匪浅。

前一段时间,记者就部分大学生消费情况进行了调查,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还是处在一个正常的水平线上,但是不可否认,大学生高消费的苗头已经出现,而且大有愈演愈烈之势。

有人一掷千金为红颜

“我的一个读大学的朋友赵某太过分了,才三年级,为了陪女朋友去旅游,三天两头问我借钱,现在一共借了一万五,谁知道他什么时候还得了。”记者的一个朋友如是说。

从目前我市高校的整体情况来看,大学生每月消费一般在400-600元的还是占了大部分,但仍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月消费数千元的,甚至个别消费特别离谱的学生曾一个月花掉1万多。对于这些高消费群体来说,饮食、日常用品在支出上已不再是大头。根据记者调查的情况,各高校伙食费均不算太高,每位学生平均每日应在10元左右,如此算来,每月基本伙食费也就是300元左右。再加上每月一两百元的日常用品和其他零用,总共花费应该五六百元左右。

不但要消费 更要求档次

手机通信费 记者在某高校随机采访了16位同学,几乎每人都有手机,每月的通信费在30-200元不等。某高校团委书记梁老师告诉记者,现在手机很便宜,该校约有60%-70%的学生配置了各类移动电话。使用手机“煲电话粥”者在校园里随处可见。广西师大一位姓周的女同学告诉记者,自己刚进大学,许多方面都不太适应,为了弥补思乡情绪,便买了一个手机,想家的时候就给父母或亲戚朋友打个电话,一打就是几十分钟,每月话费在三四百左右。

网络、电脑消费

上网游戏聊天是很多大学生休闲的方式。某高校音乐系男生邓某是标准的网络游戏迷,每天泡在网吧的时间不少于8个小时,影响学习不说,还花了不少钱。邓某对记者说,他是一个叫天堂的网络游戏中的盟主,为了练就今天在游戏中的这个地位,光11月份,他就花了三百多元的上网费,不过还是觉得值。

旅游消费

很多高校的学生都把旅游作为一种时尚。某高校美术系女生李某是“超级”旅游爱好者,寒暑两个假期自不必说,每逢黄金周也都要远行,远的去了哈尔滨,近的也要到广州。有时双休日都不会放过,跑到市郊或县城去玩玩。当记者问起李某,每学期花费多少钱在旅游上时,她告诉记者,每学期至少也要花三四千元在旅游上,最多就不太好讲了。

二、高消费的背后

谁来为大学生高消费买单

那么大学生这么超前的消费,钱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记者调查,不外乎几种情况。首先是来自有钱的爹妈。现在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多是独身子女,他们往往被视为父母的掌上明珠。因此,大学生一旦有什么需求,只要编个什么理由,父母往往是倾其所有,有求必应。某高校经济系大四学生代某,家中比较有钱,上大学三年多时间就换了三台笔记本电脑和两台台式电脑,光换电脑就花了3、4万元。其次是兼职所得。没有大款的爹妈,而又想追赶高消费的时尚,一些大学生就只能依靠自己兼职了。一些学有所长的大学生可以通过软件设计、文艺表演等赚取高额费用,而一些没有什么专长的大学生就只能干干诸如推销、服务员之类的工作,以填补自己的高消费。第三,有的大学生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自甘堕落,靠出卖自己色相,换取高额的回报。

高消费现象不容忽视

相关专家表示,大学生高消费群体普遍认为自己能够挣大钱,很快会挣大钱,这都是由于他们对自己的经济实力估计不足,对自我效能、自我感觉估计过高导致的。从表面上看消费是个人行为,他人或者学校无权干涉。但从更深层的意义上说,消费心理和消费意识是一种精神文化现象。从这一意义上说,校园里出现的畸形消费所造成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它不仅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影响了家长和孩子的感情,对家庭伦理道德建设也会带来不利的后果。这一时期形成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一生的消费行为,并且与其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密切相关。因此,加大对高校学生的理财教育刻不容缓。

通过对大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发现54%的大学生会把钱花在穿衣打扮上,30%的学生会把钱用在请客吃饭上,14%的学生会把钱用在旅游游玩上,最后的2%的学生会把钱花在与学习相关的事情上。从调查结果上我们不难看出,当今大学生对金钱的认识还不够,盲目的消费成为了他们的主流,对于父母挣钱的辛苦我们还没有一个足够深刻的体会,对受调查的同学进行了一个简短的访问,其中某李同学说:“她的日常消费除吃喝上,大多数都用在了购物上,很少用钱买书籍,钱用完后就直接向父母要,父母也不会多说什么,马上就会汇钱过来”。还有一位王同学说:“我的钱主要用在了和同学出去游玩上.我们经常组织活动出去聚会呀,旅游呀等。”还有少数同学会将生活费除去应有的日常生活的需要将剩下的钱进行一个有系统的管理。随着经济的改变,人们收入的增加,很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的宠爱与纵容让现在很多大学生都渐渐忘却挣钱的辛苦与艰辛。

三、对于大学生盲目消费的相对措施

1,远离黄赌毒,加强自身控制;2,讲求节约,建立节约型社会,节约要从小事做起;3,他举出了当代大学生人均年消费与时间支配的各组数据,鼓励我们在文化体育方面增加投入与消费,以提高我们的自身素质;4,少攀比,因为攀比会分散精力、恶化心理,加重家庭经济负担;5,不要盲目追求时尚,因为,本色最美、个性最真。6.加强大学生对金钱观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华商报2001 02 19

[2]高艳红大学生消费状况研究综述[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5.(12)

假日消费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影响 第3篇

关键词:假日经济;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家休假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人民消费观念与消费水平的提升,假日经济在我国发展速度极快,成为了拉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假日經济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在过去的计划经济年代,人们每天只能为生存奔波,考虑如何让家人吃饱穿暖,甚至对于一些困难家庭连子女的教育问题都得不到解决,从没有人敢去奢望和家人或者是朋友外出旅游。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自由时间的增加,人们对于旅游的热情也日渐高涨,旅游业日渐成为假日经济产业中的先导。而且随着交通出行方式的进步,人们的旅游范围已经不仅局限于某一省内或国内,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出国旅游。据了解,目前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已达140个,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可见,随着假日经济的发展,我国旅游业的产值也在逐年增加,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2、假日经济促进了居民购买力的提高。近年来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居民的购买力水平也随之上升。由于日常的学习和工作压力较大,人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进行消费,每天的消费只是满足必要的生理需求。因此,多数人会选择在闲暇时间进行消费。除此之外,由于我国人民自古就有尊师敬长的传统,人们通常会在节假日拜访自己的长辈,这自然会涉及商品的买卖。由此不难发现,人们在假日的经济消费量与平日相比会有非常明显的提升,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居民的购买力在逐年升高。

3、假日经济促进了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由于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假日出游,人们对于交通工具的要求也逐渐升高。面对行业内日趋激烈的竞争,为了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客源,运输公司不仅会采取降价措施,还会提升自己的服务水平,包括车辆档次的提升、细致的服务、线路的扩大和更加精准的运送时间等等。此外,由于假日期间出境人员的比例逐年上升,我国也开通了更多的海外航线,在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我国与国外经济组织的合作与交流,可谓是一举两得。

4、假日经济有利于扩大内需。由于人们越来越多的选择在假日消费,这就会帮扶一些企业的发展,促进相关行业生产力的提高,进而改善生产关系,使之能更好地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提高商品的市场竞争力,为厂商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5、假日经济带动了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相关行业的就业。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由于旅游业的火爆,旅游景点的参观人数会在假日期间急速增长,为了能够更多的吸引游客、更好的接待游客,景区必然会对自己的硬件进行升级,同时增加景区管理人员的数量以应对客流高峰;第二,旅游人数的增加必定会促进景区周边的餐饮、娱乐行业的发展,他们也会提升自己的服务质量、增加服务人员的数量。

6、假日经济促进了地区文化的发展,也促进了不同地区间文化的交流。举一个例子,前些年,人们不知道什么是“草原文化节”,甚至连我这个来自内蒙古的人对它都不是十分了解。但是近几年,知道它的人越来越多,这就是因为内蒙古在近几年加强了自身的文化建设,并利用暑期这个有利的时机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来内蒙古度假休闲,并以此为契机宣传了自己的草原文化,同时也从游客身上学习到了其他地区的先进文化,做到了文化双赢,而这都是假日经济所带来的成果。

假日经济虽说给我国带来了许多促进经济发展的成果,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它在客观上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1、盲目竞争导致市场资源配置不公,造成企业利润下降。为了在假日期间获得更多的利润收入,企业往往会盲目的扩大生产规模,进而导致资源没有被企业很好的利用,而且企业忽视了自身的生产能力,在现有的生产关系下进行不适合生产力水平的生产活动,严重违反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这一铁的纪律。这样做不仅不会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剩余价值,相反,它会给企业带来相当大的亏损,不利于假日后生产的进行。

2、短时间的“经济过热”不利于经济的持续发展。这一危害主要体现在商业领域。例如,一些商场为了能在假期获得更多的收入,往往会采取打折的措施来吸引消费者,这样一来,一些消费者就会利用打折降价的机会“疯狂”购物。过了这一时期后,由于消费者没有了需求,商场即使利用打折的方式也很难吸引到消费者,犹如“丢了西瓜,捡了芝麻”。

3、假日致使工人的生产销率下降。人们在假日期间使自己在精神上得到了放松,但是这种放松也会带回到生产工作中,导致生产效率低下,影响生产力的进步,从而导致企业获利减少,失去市场竞争力。

4、井喷式的人口流动使得各地的旅游资源紧张。由于人们都选择在假日出游,而且多数人出游的目的地相同,这就给旅游景区带来了很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短时间内景区游客数量猛增,很多游客都抱怨说不能很好的欣赏景色,只能简单的“一扫而过”;第二,由于旅客人数增加,景区的接待能力不足,景区周边的住宿资源也极其紧张,这就导致了许多游客没有住所,在一定程度上也“纵容”了诸如抢劫、诈骗等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假日消费 第4篇

关键词:新假日制度,旅游消费,杭州

引言

2007年末,国务院对“黄金周”假日制度进行了改革,12月16日正式公布了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2008年1月1日起,新假日制度正式实施。新假日制度的出台会对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哪些影响,进而会对假日旅游趋势产生何种影响,目的地如何应对新的变化,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希望通过对杭州的实证研究,找出影响旅游消费者行为的主要方面,总结假日旅游发展的趋势,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对策。

一、实证研究目的与假设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对新假日制度下杭州假日旅游消费进行实证研究,目的在于揭示假日制度的变化给假日旅游消费行为带来的影响以及影响的具体方面,总结假日旅游的发展趋势,提出建议和对策。

本文实证研究的假设是假日制度的变化会对假日旅游消费行为产生影响,具体来讲就是新假日制度会影响消费者的旅游意愿、旅游距离、旅游时间、旅游方式等方面。

二、实证研究的手段与过程

本文实证研究的过程是先对相关文献资料的研究提出实证研究的假设,然后进行调查问卷的编制,通过问卷调查后,录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数据分析结果进行研究得出研究结论,总结杭州假日旅游发展趋势,再结合杭州假日旅游发展的现状,提出杭州假日旅游发展的建议和对策。

本文实证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研究对象是旅游者和潜在的旅游者。问卷分为三个部分:一是消费者的基本资料;二是一个五点李科特量表,该表是用于测量被调查者对量表中每一项表述赞成与否的程度,量表中包括了几十个和消费行为相关的题目,按照同意程度的不同分为5个等级,调查者进行打分;三是针对来杭旅游者在杭州旅游消费行为的相关问题。

三、实证研究的分析与结论

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 500份,回收有效问卷2 350份,有效率高达94%。对调查结果采用SPSS14.0进行分析,以下是对消费行为的分析和结论:

(一)对旅游意愿的影响

1. 消费者增加出游愿望和次数的程度较小

假日制度变化对消费者增加出游愿望和次数的影响程度较小,但低学历消费者出游愿望增加较大。在对出游愿望更加强烈的评分中,平均得分为3.11,同意的比例略高于不同意的,仅有28.8%,说明假日制度的变化对消费者出游愿望的影响程度较小。在对出游次数会增加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14,同意的比例略高,占32.9%,可见消费者对会增加出游次数的赞同程度仅略高于中立,说明假日制度变化给出游次数带来的影响不大。

2. 假日制度变化给消费者出游预算带来增加

假日制度变化给消费者出游预算带来一定程度的增加。在对会增加出游预算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31,同意的比例为39.3%,超过不同意的15个百分点,有近1/4的消费者会增加旅游预算,说明假日制度变化会给消费者的旅游预算带来小幅的增加。

(二)对旅游距离的影响

1. 假日制度变化不利于长途旅游,更有利于短途旅游

假日制度调整后,消费者的旅游半径会相对缩小,目的地的距离相对变远。在新假日制度更有利于长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2.49,不同意的比例达到51.8%,由此可见消费者认为假日制度调整对长途旅游造成不利的影响。新假日制度将原有的三个7天的“黄金周”减少了一个,消费者可以进行长途旅游的机会就减少了。在新假日制度更有利短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73,同意的比例高达56%,说明消费者认为假日制度的变化更有利短途旅游,这和新假日制度增加了五个3天的短假有直接的关系。

2. 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消费者超过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

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超过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在3天短假选择短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63,同意的占53%,而在7天长假选择长途旅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38,同意的占44%。说明消费者同意在这些假日旅游的比例还是较高的,但是对长途旅游的选择低于短途,这可能和长途旅游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金钱和精力有关。

(三)对旅游时间的影响

1. 消费者短假出游时间倾向于五一和端午,长假倾向于十一

在对旅游者更倾向于哪个短假来杭州旅游的调查中,统计结果发现,选择五一和端午的比例最大,分别占43.6%和30.7%,一方面五一和端午分别在五月和六月,气候比较适宜,另一方面经过9年的黄金周消费者已经习惯了在5月出游。在对旅游者更倾向于哪个长假来杭州的调查中,选择十一的比例最高,大部分游客选择在十一长假来杭州,这与季节因素有一定关系,因为10月较适合出游。

2. 可以选择年休假时间的消费者,更希望在适宜的季节出游

可以选择年休假时间的消费者,希望在最合适的季节出游。在对旅游者可以决定年休假时间,选择何时来杭州的调查中,46.8%的游客选择最适合旅游的季节,30.8%的游客选择在旅游淡季,15.2%的游客选择在孩子寒暑假,最适合旅游的季节往往是旅游旺季,这和旅游淡季是一组对比,结果高出旅游淡季16个百分点,说明旅游者如果能自己决定时间,还是希望在适宜的季节旅游。

(四)对旅游方式的影响

1. 自助游成为发展趋势,旅行社组团逐渐被冷落

在对3天短假选择自助旅游方式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47,对7天长假选择旅行社组团方式的评分仅有3.14,比较可以发现,消费者越来越喜欢自助旅游的方式,尤其在短假,自助游以其灵活自主方便的特性,被大多数消费者认同,而在长假,传统的旅行社组团正在逐渐减少。在7天长假和3天短假选择怎样的旅游方式来杭州的调查中,长假选择自助游的占65.6%。短假选择自助游的占66.9%。无论是长假和短假,消费者都是更倾向于选择自助游。

2. 消费者更倾向于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尤其是已婚的

在会选择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的评分中,平均得分是3.74,同意的比例占56.3%,不同意的仅有13.5%,说明大部分消费者在有条件选择的情况下,更愿意和家庭成员一起出游。统计分析发现,婚姻状况对愿意和谁一起旅游有显著相关性,已婚人士选择最多的是和家人一起旅游,而单身人士最多的是选择和朋友一起。

四、新假日制度下杭州假日旅游发展趋势

(一)假日接待总量会增加较小,但旅游收入将有较大增加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体现出总天数增加、节假日次数增多、时间跨度更大、文化内涵丰富且更突出等特点。但由于近几年假日旅游发展已经逐渐成熟,人们旅游总需求不会有太大变化,加上杭州假日期间的接待容量趋于饱和,所以,消费者出游的时间段可能变得更加分散,但总接待量方面不会有太大增长。从抽样调查来看,人们在出游次数和出游愿望的增加程度都较小,但在消费预算方面将有所增加,这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有关。由于预算增加的可能,使得杭州的假日旅游收入会有所增加。

(二)短途游客将会增加,远距离市场会有所萎缩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将拥有两个长假和五个短假,由于长假的减少和短假的增多,势必会造成短途旅游的增加和长途旅游的减少,这点从我们的调查中可以体现出,超过半数的消费者认为新假日制度将更有利于短途旅游而不利于长途旅游。随着人们消费的不断理性化,短距离休闲旅游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新假日制度中除了清明以外,元旦、五一、端午和中秋都适合短距离旅游,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三)随着出游方式的变化,自助和自驾游比例将不断增加

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出游的时间更加灵活和自由,杭州自助游的游客比例将会增加,本次在景区随即调查的样本,自助旅游占到71.7%,而选择参加旅行社团队的只有28.3%。从对消费意愿的调查中,也可以发现有81.7%的消费者愿意在假日选择自助和半自助旅游方式。人们选择跟团旅游主要是为了方便、省心,但是自由度较小,近距离的旅游,出行比较方便,人们更愿意选择自助方式。新假日制度下,由于短假较多,中长线旅游将更多的选择飞机作为交通工具,短距离旅游会更多选择自驾车,所以杭州自驾游游客比例增大。

(四)民俗旅游会增长,传统文化主题产品的开发将增加

此次假日制度的调整,政府部门意识到传统节日对保护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增加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个传统节日作为法定假日,还有将春节长假提前到除夕,这些变化会增加民俗旅游的比例。因此,杭州在传统节日期间相应旅游产品的开发必须突出传统节日的文化气息,传统文化主题的旅游产品开发将会增加。在对杭州传统节日旅游活动安排满意度的调查中,态度中立的比例最高,占41.4%,其次是满意的占33.6%,这说明杭州在民俗游客增加的趋势下,提升和开发传统文化主题旅游产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五、对杭州搞好假日旅游的建议

(一)普及互动性旅游咨询,及时更新旅游信息

信息的播报始终只是单向的传播,尚不能满足旅游者互动咨询的需要。杭州需要打造多种互动咨询渠道,将有利于游客获得更多的旅游信息。这些渠道包括电话咨询、旅游服务中心、网络在线咨询等。信息服务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的一部分,杭州一是要及时更新本组织网站上的旅游信息;二是要督促旅游企业及时更新本企业的相关信息;三是组织多种传播媒体,在旅游情况发生变化后第一时间进行传播,尽量扩大该信息的受众。

(二)重点建设一批休闲设施,加强休闲活动的引导

杭州作为目的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提升休闲设施:购物休闲,包括特色街区购物和商场购物;体育休闲,包括室内健身、户外运动和棋牌;城市公共游憩公园;晚间休闲,包括娱乐场所、影视欣赏和酒吧;餐饮休闲,包括特色餐馆和高档餐饮等。为了让外来游客也能够体验到旅游地的休闲生活,在旅游对外宣传途径中,包括宣传册、网站、咨询电话、服务中心以及主要报纸上,增加休闲活动和设施的信息。

(三)针对自助游的增加,完善各类自助游的配套设施

完善标牌建设。建立和完善城市间交通要道统一标准的标示标牌,标示标牌设置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一设计,标示内容应包括就近景区景点的中英文名称、距离、方向标等,使自助旅游者能够“按图索骥”、“望牌定向”,方便、顺畅地通达目的地。

增加自驾车服务。自驾车旅游对汽车的加油、维修以及紧急救援服务都有比较高的要求。要结合景区,合理规划加油站点,配备加油车等汽车加油设施。合理布局汽车维修站、汽车医院,配备维修车等维修、养护设施。建设汽车救护站,配备紧急救助车。汽车紧急救援服务的发展将使自驾车旅游者免除后顾之忧、轻松上路。

参考文献

[1]王曼, 等.消费者行为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15

[2]张建.沪渝两地市民假日出游市场状况实证对比研究[J].旅游学刊, 2002, (5) :40-44.

假日消费 第5篇

[摘要]本研究以在杭休闲旅游者问卷调查为基础,通过频率频次、因子、信度、单因素方差等分析方法,探究新假日制度下人们的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意愿、消费方式等的变化态势以及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变化显著程度,并从中获得对假日旅游产品与市场开发的启示。

[关键词]新假日制度;黄金周;旅游消费行为

[中图分类号]F6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06(2009)07—0048—05

1前言

自1999年国务院公布《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办法》以来,“假日经济”悄然兴起,假日旅游成为我国旅游发展的重要节点。2008年1月1日,《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和《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正式实施,新假日制度将长假调整为两个,短假增加为5个;不同工龄的职工能获得5—15天不等的年休假,并在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那么,假日制度改革会给旅游发展带来怎样的机会?短假能否成为我国旅游的“小黄金周”?如何引导和发展新假日制度下的旅游业?本文试图通过新假日制度对人们旅游消费行为的影响研究,归纳新假日制度下人们旅游消费变化的新特点。

2研究目的与方法

2.1研究目的

实践证明,假日制度变革会对旅游活动产生深远影响。本研究的目的就是从公众的旅游意愿、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消费4个维度出发,重点分析新假日制度的实施对其所产生影响以及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对旅游消费行为变化的显著程度,为旅游管理部门与经营企业准确把握旅游者需求特征以及市场开发提供依据。

2.2问卷设计

根据以上研究目的,提出5个假设:

H1:新假日制度下,人们的出游意愿发生一定变化;

H2:人们的旅游距离、旅游伙伴、旅游方式等出游行为发生一定变化;

H3:受新增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人们旅游偏好发生一定程度变化;

H4:人们的消费方式趋向理性化与时尚化;

H5: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显著程度不一。

问卷设计围绕以上5个研究假设展开,主要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受访者个人信息,由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婚姻状况、职业、常住地7个调查项组成;第二部分是新假日制度对旅游者消费行为变化的影响,在充分听取旅游部门等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选取29个调查指标,并采用李克特5分量表法进行设计,即将每个调查指标区分为:“1”-完全不同意、“2”-不太同意、“3”-一般、“4”一比较同意、“5”-完全同意,让受访者根据主观判断进行选择。

2.3抽样调查

本次调查时间为2008年5月,调查地点在灵隐寺、花港观鱼公园等杭州主要旅游景点,以随机形式发放问卷,共发放2500份,回收2460份,回收率98.4%,其中有效问卷2350份,有效率95.5%。

2.4问卷统计

应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主要采用频率频次分析、因子分析、信度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等定量分析方法。

3新假日制度下旅游行为变化研究

3.1受访者基本情况

利用频率频次分析描述受访者的基本情况,获取受访者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如下:男女比例大致相当,分别为48.5%和51.5%;年龄主要集中在25—44岁之间,比例达55.2%,总体上呈正态分布;家庭结构中单身与已婚的比例分别为43.4%和56.6%;教育程度以大专和本科学历居多,两者总和达54.9%;职业以企事业管理人员居多,达到29.5%;月收入集中在1000—3000元之间,高达47.7%;杭州本地居民与外地休闲旅游者比例分别为12.8%和87.2%,主要的客源地是浙江、江苏、上海、北京等地(见表1)。

3.2旅游者消费行为因子检验与剔除

为检验量表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对29项指标进行KMO统计量分析和巴特勒球型检验。计算得KMO统计量值为0.917,大于0.7,说明做因子分析效果较好,巴特勒球型检验值21228.928在自由度为406的条件下在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后,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指标的相关矩阵间存在公因子,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采用主成分萃取法对29项指标提取公因子,使用方差最大化正交旋转法对提取的公因子进行旋转,以使公因子有较满意的解释。同时采用成对排除法,以缩小缺失值对公因子提取的影响。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提取7个公因子,得到第一次方差贡献率为56.234%,“新休假制度更有利于长途旅游,我会在年休长假中选择一个目的地,我会选择与亲朋好友一起旅游,我会更倾向于休闲享受性消费,我更愿意在3个传统节日参加民俗文化活动,大黄金周我会参加旅行社组团旅游”6项指标的因子载荷低于0.5,说明该6项指标与各个公因子之间的相关性较低,为提高因子分析效用,本研究首先剔除这6项指标。

对剩余23项指标再次进行因子分析,得到KMO统计量为0.898,巴特勒球型检验值为16749.289在自由度为253的条件下在0.000水平上达到显著,进行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按照特征根大于1的标准,提取7个公因子,得到方差贡献率为62.588%,说明7个因子较好地概括了23个指标的含义。

为了验证因子分析效果,对所提取的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得到克朗巴哈Alpha信度系数为0.884,超过0.6可接受水平,说明各公因子之间的内部一致性较高。再对每个公因子进行内在信度分析,结果显示因子1至因子6的信度系数分别为0.757、0.732、0.8、0.732、0.7和0.64,均超过可接受水平,说明内部一致性较高;但是因子7的信度系数只有0.476,小于可接受水平。因子7主要有“我会在大黄金周选择长途旅游,我会将年休假和法定假日合并旅游”2个指标组成,可命名为“长途旅游选择”,但为了提高准确度,将因子7排除。因此调整后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因子共有6个(见表2)。

以上剔除的8个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并没有对其产生显著影响,原因可能是假日制度变化与有些指标确实无明显相关性,也有可能是假日制度调整后旅游供给不够充分,或在宣传与消费引导中存在不足。

3.3旅游消费行为变化因子分析与结论

将因子分析结果与研究最初设想进行对比,两者基本相符,研究4个维度由6个因子加以体现。

3.3.1旅游空间距离缩短,青睐与家庭成员一起进行自助式旅游

指标1—5的信息在第一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5个指标主要包括受访者短途旅游意愿、出游伙伴与形式选择、对消费质量关注,命名为“旅游选择”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730,方差贡献率达到11.871%,位居所有变化

因子的首位,是变化最为显著的因子。分析各个指标均值,发现受访者对“家庭出游”、“新假日制度利于短途旅游”的认同度较高,分别达到3.74和3.73,可见,新假日制度中的5个短假期,使人们更加青睐短途旅游,同时喜欢与家人一起进行旅游,以自助出游方式为主,追求旅游消费质量。

3.3.2旅游偏好分异显著,民俗体验备受青睐

(1)民俗体验异军突起

指标6—9的信息在第二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4个指标为受访者对民俗特色旅游区、传统节庆、传统节日美食和购买名特产品的偏好,命名为“民俗体验”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230,方差贡献率为9.697%,其中“旅游者更加愿意品尝传统节日美食”指标的均值为4个指标中最高,可见,新假日制度中将我国3个传统节日设为节假日,使得人们更重视体验传统文化,选择民俗类旅游活动的倾向增强。

(2)休闲度假渐成气候

指标13-15的信息在第4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的乡村度假、温泉度假、海滨度假偏好,命名为“休闲度假”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35,方差贡献率为9.283%,其中受访者对“海滨度假”认同度最高。分析表明,新假日制度的实施,特别是带薪假期制度的落实为我国休闲度假市场的成熟提供了助推器。

(3)观光游览魅力未减

指标19—21的信息在第六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对自然风景、历史古迹、现代化都市的偏好,命名为“观光游览”因子。因子特征值为1.723,方差贡献率为7.49%,在6个公因子中为最小,其中“我更愿意去著名自然风景旅游区”指标在3个指标中均值最高,可见,在观光性旅游区中,人们还是偏好自然型目的地,这反映了回归自然始终是人们的基本愿望。

3.3.3出游意愿强烈,旅游频次增加

指标10—12的信息在第三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出游愿望、旅游预算和旅游次数,命名为“旅游意愿”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94,方差贡献率为9.539%,其中“出游次数”指标均值最高,反映了随着放假次数的增多及带薪假期实施,大众闲暇时间充裕,出游意愿普遍增强。

3.3.4消费者趋向成熟,消费方式时尚化

指标16—18的信息在第五个公因子上有较高的负载,3个指标为受访者对信息预报的关注、网上预订、信用卡支付,命名为“消费方式”因子。因子特征值为2.117,方差贡献率为9.203%,其中“出游前关注国家信息预报”的均值在3个指标中最高,说明国家信息预报制度为大众所接受,关注信息预报正成为出游前自觉行为。

归纳命名的6个因子充分说明新假日制度实施后,在旅游选择、旅游偏好、旅游意愿(由民俗体验、休闲度假、观光游览3个因子共同体现)、消费方式4个维度上确已产生一定影响,并且影响程度不一,从因子角度,影响显著性排序为旅游选择、民俗体验、旅游意愿、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观光游览。

3.4不同人口学与社会学特征群体分析与结论

为进一步探究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的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显著程度,本研究采用方差分析方法。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显著性水平均给定为0.05,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系数0.05,则说明存在显著差异,概率P值小于显著性系数0.01,则说明存在极其显著差异。

3.4.1性别影响旅游偏好

不同性别群体在旅游偏好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民俗体验因子达到极其显著差异,休闲度假和观光游览达到显著差异。均值比较发现,女性群体更偏好于民俗体验与休闲度假,男性群体则更偏好于观光游览。

3.4.2年龄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不同年龄群体在旅游选择、民俗体验、消费方式、观光游览4个公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旅游选择、消费方式、观光游览因子上达到极其显著差异。25—44岁年龄段群体对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认同度显著高于其他群体,而14岁以下和65岁以上两类群体对于民俗体验和观光游览方面认同度略高于其他群体。

3.4.3教育程度与旅游层次呈正相关

除民俗体验因子外,不同教育程度的群体在其他5个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尤其是在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方面,教育程度与认同度表现出明显的正相关性,学历越高越偏好于短途与家人一起的自助游,追求时尚的消费方式与休闲度假体验等高层次的旅游方式;在观光游览方面则呈现出教育程度与认同度的负相关性,低学历者还处于旅游的基本层次。

3.4.4收入水平对假日出游制约减弱,但对其他消费行为影响显著

不同收入的群体之间除了出游意愿外,其他5个因子上均达到显著水平,其中,旅游选择、民俗体验、休闲度假、消费方式达到极其显著水平,说明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收入对人们出游意愿的制约已大大减弱,但在其他因子上则存在明显的差异,特别是高收入群体(月收入高于5001元),其旅游选择、休闲度假、消费方式3个因子呈现出收入与认同度的正相关性。

3.4.5职业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较为复杂

除旅游意愿外,不同职业群体在其他5个因子上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在休闲度假、消费方式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职业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较为复杂,总体来说,公务员、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有较高的认同度,离退休人员和农民则认同度相对较低,说明假日时间与次数的调整,对上班族最为敏感,而对于闲暇时间充分的离退休人员和农民来说则影响较小。

3.4.6婚姻状况对民俗体验、观光游览有较大影响

不同婚姻状况的群体只在民俗体验因子上存在显著差异,在观光游览因子上存在极其显著差异,已婚群体更加偏好于观光游览,单身群体则更加偏好于民俗体验。

总之,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教育程度最为显著,其次是收入、职业、年龄,而性别和婚姻状况则影响较弱,因此,新假日制度实施后,要特别关注高学历、高收入、企事业管理人员中的中青年群体,这类群体在新假日制度下旅游消费行为变化最为显著(见表3)。

3.5假设验证

根据分析,本研究提出的5个假设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验证:H1-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的出游意愿更加强烈;H2-新假日制度实施后人们出游空间距离缩短,更喜欢与家人一起出游,并以自助式旅游为主;H3-受传统节假日的影响,人们旅游偏好发生一定程度变化,民俗旅游受到青睐;H4-人们的消费方式趋向理性化与时尚化;H5-不同人口学和社会学特征群体对旅游消费行为影响显著程度各不相同。

4研究启示

新假日制度下,人们旅游消费意愿普遍增强,短途休闲度假旅游需求快速增长,要加强都市近郊或周边休闲度假地建设,并配套完善停车场、指示牌、信息资讯处等基础休闲服务设施;针对以家庭为单元的休闲旅游群体的增加,加快调整各类服务设施,营造更加温馨的环境氛围,以适应家庭休闲需要;进一步创新开发3个传统节日的民俗旅游产品,并对消费者进行广泛宣传与积极引导,在休闲中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重视周边短途市场的同时,注重细分市场的不同需求,进行针对性休闲服务产品的开发;建立完善的假日旅游信息服务平台,为人们出游提供方便,同时也为维护良好的旅游秩序提供保障;培养和引导良好的旅游消费习惯,建立预约消费的信用制度,推动信用卡与旅游业的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柯惠新,沈浩,调查研究中的统计分析法(第2版)[M],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460—471,

[2]陈正昌,等,多变量分析方法——统计软件的应用[M]北京:

中国税务出版社,2005,235—271,

[3]陈传康陈传康旅游文集[C],青岛:青岛出版社,2003 124—

125

盐城市居民节假日消费特征调查 第6篇

一提到假日经济, 人们普遍认为是指每年“五一”、“十一”、春节这3个黄金周产生的经济现象, 其实这是一种片面的理解。对于“假日经济”, 《现代汉语词典》 (2002年增补本) 新词新义中的释义是:“利用假日集中消费带动餐饮业、旅游业和其他行业发展的经济活动”。从范围来看, “假日经济”应包括以下部分:一是大节日经济, 即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的消费, 这3个节日放假时间长、消费量大而且集中, 最具假日消费特征。二是小节日经济, 指元旦、清明节、端午。鉴于假日经济包含所有节假日的消费行为, 所以假日经济含义应为:所有节假日期间由于各种资源的配置、供给和需求所引发的经济行为。通俗地说, 就是大众利用节假日集中进行购物、休闲、旅游、健身和闲暇等消费, 从而带动供给增加、市场繁荣、经济发展的一种综合型经济模式。

盐城地处苏北区域, 经济发达程度远低于苏南和苏中。但2000-2008年, 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达14.3%, 2008年人均收入在岗职工达18848元, 农村居民纯收入超6000元, 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7%, 达到小康水平, 居民收入的增加带来了日常消费的多样化, 促进假日经济的发展。

二、当前盐城市假日经济发展现状

(一) 假日出游盛行

旅游曾经是中国人眼中奢侈的事, 但随着条件的改善, 节假日也为人们提供了出行旅游的机会, 尽管对盐城市民的节假日出游情况精确统计有难度, 但从盐城市的旅游状况可反映出大致情况, 以黄金周旅游为例, 盐城2003-2008年接待国内旅客人次及旅游收入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以看出, 2003年以后, 每年来盐旅游人数不断增加, 2008年达71.23万人, 超过盐城市区常驻人口数, 旅游收入随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人数的增加不断攀升。从增长率来看, 旅游收入的增长超过人次的增长, 这说明旅客在出行过程中的平均花费增长了, 即旅客越来越愿意花钱了 (见图1) 。

(二) 购买力迅速扩大

每逢重大节假日, 盐城市几乎所有的商业街、大商场都出现人流如潮、疯狂购买的场面, 一场以相关假日为主题的促销大战进入“白热化”。如中秋节月饼、滋补保健品, 圣诞节各式小礼品, 春节的服装百货、家电, 情人节的巧克力、鲜花等等。为了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 商家大做营销文章, 大打“价格牌”、“服务牌”, 极大地吸引了人们的购买欲望。2009年春节, 尽管受经济危机影响, 盐阜人民商场、时代超市、金鹰国际的营业收入显示, 春节后前10天, 平均每个商场收入7561.2万元, 同比增长15%, 假日购物已成为一种重要的休闲方式。

(三) 假日文化活动活跃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单纯以观光、度假为内容的旅游活动正逐渐向文化、知识层面转变, 人们越来越希望了解旅游地的风土文化, 以民俗风情为内容的活动越来越受到欢迎。仅2008年, 盐城就举办了“丹顶鹤国际湿地生态旅游节”、“海盐文化艺术节”、“盐渎民俗文化节”等活动, 这些庆祝活动将文化和旅游巧妙结合起来, 大大提高假日旅游的吸引力。

三、盐城市居民在假日中消费行为特征

(一) 研究对象

“五一”、“十一”及春节前夕至假日结束在海华广场、金鹰国际、鹤翔公园和盐渎公园及五星小区等随机抽取盐城市民, 每个节日调查300人, 共计900人次, 其中20岁以下181人次, 20-30岁264人次, 30-40岁210人次, 40-50岁165人次, 50岁以上80人次, 调查对象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代表性。

(二) 主要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研究法。

搜集参阅了国内特别是盐城市关于节假日消费市场等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

本文随机抽取盐城市民900人进行问卷调查, 有效问卷867份, 有效答卷回收率96.33% (其中男性563人, 女性304人) 。

3、访谈法。

对部分盐城市民进行节假日消费等相关问题的访问, 获取直接的建议性见解。

4、数理统计法和逻辑法。

把有效调查问卷中采集的数据运用EXCEL进行统计, 找出规律性和显著特点, 进行逻辑分析。

(三) 盐城市居民在假日中消费行为特征

1、假日消费群的主体是青少年和家庭。

调查中我们发现, 青少年群体对于假日旅游、休闲购物的支持达83.3%, 参与调查的20岁以下人群的174人中有145人明确表示支持, 其次是20岁-30岁人群, 支持率达79.8% (见图2) , 另外, 节假日全家人一起购物、旅游休闲的现象也较为普遍。因此, 商家在开发假日消费产品时应考虑到适合青年和家庭消费特点及承受能力。

2、商业、旅游业、餐饮业及娱乐是假日消费的4大支柱。

调查中发现, 明确表示支持假日购物的人数达541人 (见图3) , 特别是春节, 零售商业呈现欣喜局面, 几乎所有的购物区、大商场都出现了人流如织、热卖畅销的火爆场面, 盐城几家大的商场销售额大都比平时翻了几番。同样火爆的还有餐饮业,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 消费水平的提高, 节假日期间外出就餐已不再是新鲜事。“五一”、“十一”期间餐饮服务业销售额大幅增长, 餐饮服务业在盐城假日消费中表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3、假日消费容量大。

这主要表现在:许多零售商店双休日2天的商品销售额与平时周一至周五5天的销售额相差无几, 更多商家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的销售额都比平时翻番甚至几番。通过对消费者调查发现, 在重大的节假日里, 盐城居民对节假日预计花费多数集中1000元-3000元 (见图4) , 基本相当于全国工人月平均工资, 也有相当一而消费容量必然较大。

4、中短途旅游成为节假日旅游市场的主力。

在选择节假日旅游居民中, 有81%的市民选择省内和市内旅游 (见图5) , 出省旅游的仅占19%左右, 且以30岁以下为主, 大部分市民对旅游也不再盲目跟风, 舍近求远, 开始冷静选择适合自己的景点, 在旅游方式日趋多元化的今天。盐城市旅游消费日趋理性, 对盐城市旅游景点和旅游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 盐城旅游开发必须不断拓展空间、提升品位, 以吸引更多盐城市民节假日观光旅行。

5、从消费结构看, 节假日消费具有一定的享受性消费。随着盐城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收入的增加, 盐城市民的消费结构已开始由最原始的基本生存消费转化为享受消费, 调查显示, 节假日盐城市民购物多以购买服装及烟酒类消费为主 (见图6) , 享受型消费的热潮已在盐城市民的节假日消费中普及, 也为盐城商家带来更多的商机。

四、盐城市民节假日消费心理分析

(一) 需求的综合性

节假日期间人们有较充足的时间, 大多数居民不仅仅单纯购物, 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购物得到休息、娱乐、放松, 以达到在购物中休闲、在休闲中购物的享受。这种情况下, 消费者需要的就是集购物、休闲、娱乐、文化、健身等于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设施和一次性多层面需求。因此, 商家一定要建立、完善综合服务体系, 满足人们的购物、休闲、文化等综合需求。这样不仅会吸引更多的顾客, 而且会使越来越多的顾客在休闲中把远期消费转化为即期消费, 从而给商家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二) 消费要求更高

节假日期间, 由于时间充裕, 消费者的选择性、挑剔性强。因此, 商家必须以诚信为本, 确保货真价实, 并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 不能因贪图蝇头小利而以次充好, 降低服务质量。

(三) 传统的喜庆心理

多数居民节假日集中消费是受喜庆气氛感染, 因此商家应努力创造节日消费热点, 开拓消费领域, 推出具有节日特色与时尚消费的商品。比如春节, 绝大多数居民要回老家与亲人团聚, 购物花费较大, 而“五一”、“十一”期间外出旅游则成为很多居民的心理渴求。因此, 针对不同的节假日, 每个行业准备假日经济的侧重点也应各不相同, 应根据假日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 调整经营理念和操作方式。

(四) 消费层次的大众性

盐城市居民的假日经济意识刚觉醒, 收入还不是很高。因此开发假日经济的视点应聚集到大众消费上, 即大力开发适合普通群众消费的项目、新建设施要考虑大众消费承受力、大力开展社区文化活动, 如价位适中的各种文艺演出。

总之,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 商家要寻求假日消费热点, 创造独特的销售热点, 才能深入挖掘假日经济的潜力, 为自己在假日经济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发展壮大自己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曹林峰, 任彬, 姚琴华.盐城市假日经济发展现状的分析[J].学术理论与探索, 2009 (5) .

[2]、周华.当今消费文化的新特征[J].江苏商论, 2002 (2) .

[3]、司金銮.我国文化消费与消费文化研究之概观[J].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1 (6) .

[4]、王旭.节日消费与商机[J].商业研究, 2004 (9) .

假日消费 第7篇

1 消费的多重影响因素和约束模型

1.1 收入因素

一般来说,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 (包括假期的消费行为) 会受收入水平的影响, 其行为可以通过收入—消费曲线 (见图1) 进行阐述。

在图 (a) 中, 随着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 预算线由AB移至A′B′, 再移至A″B″, 形成了三个不同收入水平下的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均衡点E1、E2和E3。如果收入水平的变化是连续的, 则可以得到无数个这样的均衡点的轨迹, 这便是图 (a) 中的收入—消费曲线。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 消费者对商品1和商品2的需求量都是上升的, 所以, 图 (a) 中的两种商品都是正常品。在图 (b) 中, 采用与图 (a) 中相类似的方法, 随着收入水平的连续增加, 描绘出另一条收入—消费曲线。但是图 (b) 中的收入—消费曲线是向后弯曲的, 它表示:随着收入水平的增加, 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开始是增加的, 但当收入上升到一定水平之后, 消费者对商品1的需求量反而减少了。这说明, 在一定的收入水平上, 商品1由正常品变成了劣等品。

1.2 时间因素

最早把时间因素成功引入消费者行为分析的是贝克尔 (Gary.S.Becker) 。在《时间分配理论》 (1965) 中, 他认为生产和消费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家庭和企业一样要通过“自由”支配市场产品以及时间投入来实现自身的效用。而时间可以通过货币收入转化成商品, 因此能够将商品和时间联合成一个单一而全面的约束。此外, 明茨 (J.Mincer, 1963) 、欧文 (J.Owen, 1964) 、葛罗 (Reuben Gronau, 1977) 等对消费时间特别是休闲时间对消费的价值进行了研究;国内学术界也在2000年之后也掀起了一场关于居民闲暇时间消费引发的“假日经济”现象的大讨论。

通过对前人学术者关于消费闲暇时间的研究, 可以建立一个闲暇时间约束模型:

(1) 假定, 消费 (C) 是消费者货币收入 (Y) 、商品货币价格 (P) 、商品的时间消耗 (h) 、闲暇时间 (T) 的函数, 即:

(2) 同时考虑闲暇时间约束和收入约束的模型。建立一个关于消费的双约束模型为:

其中C、Y、T分别指消费水平、收入水平、闲暇时间;A、a、b、α、β均为常数;又设a代表一个最低限收入水平 (收入小于a时不能存活) , 设b代表一个最低限闲暇时间 (小于b时将不能生存) ;α、β分别表示Y、T各自对C的相对重要性。

(1) 当Y很低, 且Y→a时, 闲暇时间T失去其作为一种资源的意义, 此时T越多, 时间资源的空耗反而越大。这时, T成为一种隐性约束, Y则成为显性约束, 消费C唯一地决定于低水平的收入Y, 有:

(2) 当T很小, 且T→b时, 耗时性消费难以进行, 而只能进行省时性消费, 因此收入Y的作用被削弱。这时, Y成为隐性约束, 而T成为显性约束, 消费C惟一决定于T:

(3) 只有当Y≥a且T≥b时, 即当既有钱又有闲的时候, 收入和闲暇时间各自对消费的重要性才会被凸显出来, 居民的消费才会被通畅地释放出来, 这时C可直接表示为:

等式两边取对数后变为:

可以对其进行计量分析。

值得注意的是, 当消费同时受到收入和闲暇约束时, 实际出现的消费组合可能偏离只考虑收入约束时的最优组合。上述分析表明, 闲暇时间的增多何以能刺激消费, 当闲暇时间成为显性约束时, 闲暇的增加便可能在收入既定时刺激消费。当然, 若闲暇时间是隐性约束, 则它的增加将不会刺激消费。假日经济之所以刺激消费, 可由此解释, 即闲暇已成为显性约束, 使实际的消费组合偏离了既定收入下既定价格下的最优组合, 即旅游这种耗时性消费品的边际效用大于其他消费活动。故闲暇时间一旦增加, 许多人便首选旅游、购物等消费行为。

1.3 心理因素 (包括需要、动机、个性、态度等)

人的需要是人们行为动机产生的前提条件, 而需要又会根据不同人的个性特征和态度以多种多样形式体现出来, 且还可能会在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地域表现出不同的需要。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Abraham.H.Maslow) 以其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对需要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五大类, 即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一般来说, 人们只有在某项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之后, 其才会去追求上一层次的需要, 将其转化为强势需要。马斯洛认为, 上述五种需要, 以层次形式依次从低级到高级排列, 可表示成金字塔形。后来, 他又补充了求知和审美两种需要, 形成了7个需要层次, 如图2所示。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社会财富的丰富, 人类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人们不再仅仅满足于生理性需要, 还产生了高层次的需要, 如对生活环境、生活品味、健康等方面的追求, 产生了休闲、度假、疗养、健身、康乐等方面的需要和动机。随着这种需要和动机的不断强化和发展, 加之便利的交通工具及一定的休假时间的保障, 人们对假日购物、旅游等的需求也转变为现实。

此外, 消费者的消费行为还会受环境因素 (社会、家庭、文化、经济等) 、市场营销因素 (营销战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渠道策略和促销策略等) 等的影响。

2 消费的多重影响因素与“假日经济”现象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稳步的提高, 物资生活的改善, 使人们的基本生活费用占家庭和个人的收入的比例逐渐降低, 即恩格尔系数也逐渐下降。同时, 在各种节日假期期间, 全国零售、餐饮、旅店、铁路、民航、公路客运、出租车、公交、娱乐、旅游等行业的日营业额都成倍增长。比如说, 2010年“十一”黄金周期间, 全国共接待旅游者2.54亿人次, 按可比口径, 比上年同期增长27.1%;实现旅游收入1166亿元, 按可比口径, 比上年同期增长32.4%。再比如:据调查2011年1月全国3000家重点零售企业实现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26.6%, 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7.6个百分点。分类别看, 节假日消费特征明显, 销售额增速最快的是化妆品、金银珠宝、食品和服装, 分别同比增长51%、46.2%、38.6%和37.2%。据此, “假日经济”一说在近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至此, 可以认为“假日经济”主要是由消费引起的, 而引起人们消费行为的各种因素的作用不言而喻。可用图3说明:

在既定收入下, 线段A、B是闲暇时间T未曾变化时的约束线, 此时T对商品X1、X2的时间支出均衡点为E。当T逐渐增加至一个理想中足够大的数值Tn时, A、B不断上推平移至AnBn, 此时的均衡点为En。无差异曲线Un比之在U时的效用有了极大的提升。“假日经济”的热潮正是由于闲暇时间约束线A B不断上推至AnBn的效应所引起。然而, 如果把全年的闲暇时间平均分摊, 而不使出现闲暇时间的集中, 那么就很可能难以形成“假日经济”的现象。

“假日经济”的现象更多地是属于一种短期的消费行为, 它在一定的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可以对国家经济发展、回笼货币、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产生影响, 起到推进和催化剂的作用, 但是相对于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来说, 它很难起到根本推动力的作用。所以, 对于国家和企业来说, 更多的应该将消费的整体, 即居民的长期消费作为永恒的关注对象。

3 将“假日经济”效应与长期消费进行整合的对策

3.1 顺应规律, 多样化假日经济

一方面, 继续完善“取消一个黄金周, 增加传统小假日的调休政策”;另一方面, 调整公休假的时间安排也可以根据各个行业的特点安排带薪休假时间, 避开高峰期。新的休假制度可以根据消费者自己的时间安排选择休假, 避免集中式休假行为, 更好地将假日消费产生的经济现象与人们长期的消费习惯串联起来。

3.2 创新产品、服务和市场等

近年, 消费需求出现了多样性和个性化的特征, 这需要商家们在产品与服务予以创新以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以丰富假日市场, 因此有必要对市场进行细分;同时也可将假日消费推广到农村市场, 农村旅游将是吸纳近郊和短程游得最佳载体;此外, 还应重视“假日经济”所带动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说, 充分挖掘假日消费的深度和广度是很有意义的。

3.3 进一步优化消费环境, 走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在假日经济市场中, 卖方的盲目投资, 服务质量低下, 哄抬物价凸显出卖方市场的非理性经营行为, “一次性买卖”数量占假日经济成为多数。因此, 可从以下几方面做出改进。 (1) 完善假日消费服务体系, 全面提高相关产业服务质量。 (2) 加强消费市场监管, 促使各行业的标准化、规范化, 加强对于物价的管理, 借助各方媒体消除信息不对称造成的消费、服务低效。 (3) 创立假日经济的品牌效应, 做特色化的产品与服务, 极力消除由假日经济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 将假日经济与居民长期消费结合起来, 走假日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道路。

参考文献

[1]高鸿业.西方经济学 (微观部分) 第四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7 (3) .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假日消费】相关文章:

假日制度06-11

假日营销07-16

假日体育经济08-19

假日趣事作文08-02

假日学校总结社区05-29

假日的选择散文06-13

快乐的假日活动06-16

五一节假日07-05

中国节假日09-07

杭州国际假日酒店07-16

上一篇:后思想时代下一篇:政府绩效审计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