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鉴定范文

2024-08-05

抗病鉴定范文(精选3篇)

抗病鉴定 第1篇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来源于山西金鼎生物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西瓜材料38份, 其中35份为试验材料 (试验编号为V-1~V-35, 另3份为对照, 其中CK-1为抗病品种, CK-2为感病品种, CK-3为空白对照) 。

1.2试验方法

试验于2011年4月—7月在南化农场进行了田间自然鉴定和综合性状的比较, 并且同步在公司防虫温室内进行了苗期人工接种WMV-Ⅱ和ZYMV的鉴定筛选。

1.2.1试验设计

随机区组排列, 重复3次。小区面积40 m2, 定植40株, 株距0.5 m, 行距2 m, 在温室内接种病毒及空白对照接种清水处理。

1.2.2接种和调查

每份材料40株, 分成两组, 一组于两片子叶展平时接种ZYMV, 另一组在第一片真叶展平时接种WMV-Ⅱ。所用毒源均来源于山西金鼎种业生物育种中心, 病叶最先采自运城地区田间发病株, 经实验室ELISA检测, 再经国家生物重点实验室检测确认后接种在西葫芦叶片上, 采用人工摩擦法接种, 接种浓度WMV-Ⅱ按1∶3~5、ZYMV按1:8进行, 均以pH7.6、0.2M磷酸盐缓冲液为接种缓冲液。接种后18 d调查局部症状, 25 d调查系统症状, 30 d调查病情指数。

1.2.3分级标准

病情:

0级:植物叶片无病斑或花叶, 生长正常。

1级:植物1/5以上叶片有病斑或花叶, 生长正常。

2级:植物1/3以上叶片有病斑或花叶, 生长基本正常。

3级:植物1/2以上叶片有病斑或花叶, 不能坐瓜或果实失去商品性。

4级:植物2/3以上叶片有病斑或花叶, 植株严重矮化, 不能正常生长或接近死亡。

1.2.4 ELISA检测

通过ELISA检测, 掌握是否接种上病毒, 以及病毒的种类和病毒含量。ELISA按常规方法进行。

2结果与分析

2.1熟性

在35份材料中, 从播种到始收为85~90 d的有3份 (V-13、V-16和V-25) , 90~100 d的有4份 (V-7、V-10、V-22和V-27) , 110 d以上的有两份 (V-4和V-31) 。而CK-1为93 d, CK-2为97 d。

2.2果实性状

2.2.1单瓜重

单瓜重最大的是V-29, 为22 kg;最轻的是V-4, 为5 kg, 单瓜重一般为7~10 kg。

2.2.2含糖量

西瓜材料的中心糖一般为12°, 最高的是V-7, 中心糖为13°, 其次是V-15和V-26。

2.3产量

2.3.1商品瓜产量

经方差分析, 各材料间商品瓜产量差异显著, 以V-15产量最高, 为6 000 kg/667 m2;其次是V-7和V-26, 分别为5 500 kg/667 m2和5 000 kg/667 m2;产量介于4 500~5 000 kg/667 m2的材料有25份, 产量低于4 500 kg/667 m2的有V-21、V-25、V-28和V-16等7份。CK-1和CK-2产量分别为5 300 kg/667 m2、4 700 kg/667 m2。

2.3.2总产量

总产量最高的是V-15, 为6 700 kg/667 m2;其次是V-7和V-26, 分别为6 400 kg/667 m2和6 200 kg/667 m2;CK-1和CK-2分别为5 200 kg/667 m2和4 800 kg/667 m2, 总产量与商品瓜产量基本一致。

2.3.3抗性分析

苗期人工接种WMV-Ⅱ和ZYMV, 结果表明, 35份材料中没有对WMV-Ⅱ表现高抗的材料, 表现抗病的材料有两份 (V-7和V-31) , 而耐WMV-Ⅱ的有6份 (V-15、V-16、V-22、V-26、V-29和V-32) , 其余的27份 (V-13、V-18、V-21和V-23等) 表现感病。在对ZYMV的抗性表现中, V-31表现高抗, 表现抗病的有5份 (V-7、V-15、V-20、V-23和V-26) , 耐病的有8份 (V-22、V-24、V-28和V-29等) 。同时抗WMV-Ⅱ和抗 (或高抗) ZYMV的有两份 (V-7和V-31) , 抗ZYMV兼耐WMV-Ⅱ的有两份 (V-15和V-26) , 对WMV-Ⅱ和ZYMV都表现耐病的有3份 (V-22、V-32和V-29) 。苗期人工接种与田间自然鉴定的结果趋势基本相同, 只是田间自然发病明显低于苗期人工接种的。

2.3.4 ELISA检测情况

通过ELISA检测, 除了个别样品和人工接种的空白对照没有检测出病毒, 其余样品均检测出含有WMV-Ⅱ和ZYMV两种病毒, 说明都接种上了病毒。同时检测出抗性好的植株病毒含量少, 反之则较多。抗性好的植株病症不明显, 但含有病毒, 说明其耐病毒。

3小结

经过苗期人工接种和田间自然鉴定, 35份材料中有4份材料表现为抗或耐WMV-Ⅱ和ZYMV, 并且综合农艺性状表现良好, 可作为优良育种材料进一步利用。

(1) V-7:对WMV-Ⅱ和ZYMV的抗性均高于抗病对照。果实椭圆形, 底色深绿, 覆中宽蓝条, 果型美观;长势强健, 较易坐果;瓤色大红, 中心糖12~13°, 梯度小, 口感风味较好。一般单瓜重8~10 kg, 最大达18 kg, 产量在所有材料中居第二位, 为6 400 kg/667 m2, 早熟, 全生育期86 d左右, 开花至果实成熟27 d。

(2) V-15:对ZYMV的抗性高于抗病对照, 表现为抗ZYMV、耐WMV-Ⅱ。果实椭圆形, 皮色墨绿, 覆隐中条, 十分美观, 是“新红宝”理想的替代品种;生长旺盛, 节间短, 易坐果;平均单瓜可达12 kg, 产量居第一位, 为6 700 kg/667 m2;瓤红、质脆, 不易倒瓤, 中心含糖12°, 梯度小。早熟, 全生育期95 d左右, 开花到成熟32 d。

(3) V-26:抗病性接近于抗病对照品种, 表现为耐WMV-Ⅱ、抗ZYMV。平均单瓜重7~8 kg, 产量居第三位, 为6 200 kg/667 m2。果皮深绿覆墨绿色条纹, 全生育期100 d左右, 果实发育期31 d。植物生长健壮, 易坐瓜, 瓤色大红, 脆质, 多汁, 少籽, 中心糖12°, 口感好, 皮薄耐贮运。

抗病鉴定 第2篇

小麦NBS-LRR类抗病基因同源序列的分离与鉴定

根据已知植物抗病基因的保守区域设计引物,从抗锈病小麦品种西农88基因组DNA扩增出3条与植物抗病基因同源的序列,分别为WRGA1、WRGA2和WRGA14.这三条同源片段均含有典型的NBS-LRR类抗病基因所拥有的`保守性结构域Kinase-2a、Kinase-3a和疏水结构域(HD),它们与部分已知NBS-LRR类抗病基因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46.0%-9.9%,三个片段间在氨基酸水平上的同源性为80.7%-56.8%.Northern杂交表明WRGA1在小麦中受水杨酸正调控,属诱导型表达.

作 者:黄萱 徐子勤 陈立余 王健 HUANG Xuan XU Zi Qin CHEN Li Yu WANG Jian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省级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9刊 名:分子细胞生物学报 ISTIC PKU英文刊名: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年,卷(期):200639(2)分类号:Q94关键词:小麦 NBS-LRR 同源克隆技术 抗病基因同源序列 水杨酸

抗病鉴定 第3篇

我国早熟春玉米区在玉米播种面积中占有较大的比重,同时生态条件复杂,各个积温带的差异较大,玉米品种的生育期、抗逆性和生态适应性均有十分严格的限制和要求,早熟种质资源匮乏,急需引进、拓宽、创新的早熟玉米种质资源,满足新形势下玉米生产对早熟、耐密、抗倒、高产和优质玉米新品种的需求。为此近年从俄罗斯引进了一批早熟玉米种质,对于扩大黑龙江省地方玉米种质资源遗传基础、改进农艺性状、增强抗病性和拓宽适应性及玉米育种具有重大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从俄罗斯新西伯利亚、阿穆尔州和哈巴罗夫斯克等地引入25份材料,编号依次为黑育e1~黑育e25。测验种为代表国内主要种质唐四平头群、Lancaster群、旅大红骨群和Reid群的自交系京七、合344、边465(丹340改早系)和K10。

1.2方法

1.2.1试验设计

2008年以25个供试材料为母本,4个黑龙江省内骨干玉米自交系为父本,采用NCⅡ设计,配置100个杂交组合。分别于2009年和2010年在黑河市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试验基地对这些组合进行田间鉴定。试验采用分组随机区组设计,按测验种分成4组,3次重复,3行区,行长6 m,行距60cm,株距30cm,每穴单株保苗。田间管理同一般生产田。1.2.2调查项目以小区为单位在玉米生育期间选取每小区中间10株适时进行田间调查,记载的性状有出苗期、抽雄期、散粉期、抽丝期、株高和穗位高。选取每小区中间10株进行收获,室内考种项目包括收穗长、秃尖长、穗粗、穗行数、行粒数、单株产量和出籽率等。

1.2.3统计分析

以小区均值为单位,使用Excel和DPS软件对各个性状两年数据进行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外引改良系主要农艺性状评价

25份外引改良系主要农艺和产量性状差异表现见表1,供试系单株产量、百粒重、出籽率、穗长、穗粗、秃尖、轴粗、穗行数、行粒数、株高、穗位高、抽丝期、散粉期和生育期14个性状的极差值分别为60.1g、20.1g、5.2个百分点、3cm、0.4cm、0.3cm、0.2cm、6行、9粒、103cm、36cm、10d、9d和9d,变异幅度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30.52%、25.70%、5.02%、15.47%、10.52%、173.41%、13.89%、10.44%、16.88%、13.59%、16.78%、4.42%、4.14%和2.21%,说明供试俄引改良系在各性状上都有明显的差异。2.1.1外引改良系的熟期根据生育期结合FAO标准对供试材料的熟期进行划分,全部属于极早熟材料。在调查的农艺性状中,抽丝期变幅在46~56d,变异系数为4.42%,散粉期变幅在47~56d,变异系数为4.14%,成熟期变幅为98~107d,变异系数为2.21%。抽丝期、散粉期和成熟期的变异系数均较小,表明25份外引改良系的熟期比较集中,均为极早熟材料。

2.1.2外引改良系的株高及穗位高

25份外引改良系株高变幅在118~221cm,株高变异系数为13.59%,平均穗位高变幅在40~76cm,变异系数为16.78%,虽然穗位高极差较大,但最高的也不超过100cm,是难得的育种指标,25份外引改良系株高和穗位高适中,符合育种标准,遗传基础丰富,可为育种提供丰富的选择空间,在育种中可以有选择地加以利用。

2.1.3外引改良系间产量性状的差异分析

在产量性状中,单株产量变幅在21.3~81.4g,极差较大,变异系数为30.52%,变异系数较大,表明25份选系单株产量性状遗传多样性丰富,选系内存在丰富的遗传基因,有充分的产量提升空间,可以作为高产育种的资源,单株产量大于70g的选系共4个,分别为黑育e1、黑育e4、黑育e17和黑育e21,单株产量越高说明用这些优良的选系作基础材料易于组配高产杂交组合,对提高我国玉米的产量具有重要的作用;出籽率变幅在76.1%~86.4%,变异系数5.02%,表明该性状变异较小,从数据中可以看出,供试的选系该性状值比较集中,其中出籽率高于85%的选系有4份,分别为黑育e11、黑育e15、黑育e21和黑育e25,出籽率高说明穗轴比例小,具有增产潜力;百粒重变幅在11.3~31.4g,百粒重变异系数为25.70%,变异系数较大,表明该性状变异较丰富,为育种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百粒重对小区产量起直接作用,在育种中应在其它性状协调的前提下,选择百粒重较高的选系来提高玉米产量;秃尖变幅在0~2.5cm,有13个选系秃尖长为0,表明选系秃尖性状较好,对秃尖较长的材料应改良后使用,在育种中应优先选择秃尖较短的选系,可以提高出籽率,提高增产潜力;轴粗的变幅为2.6~4.2,变异系数为10.52%,说明该性状存在一定的变异,育种中应优先选择穗轴较细的选系加以利用,提高出籽率,具有增产潜力;穗长变幅为8.5~14.5cm,变异系数为15.47%,育种中应在穗粗和穗行数协调的前提下,选择较长的果穗以提高产量;穗粗变幅为2.6~4.2cm,相应变异系数为10.52%,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变异,增加穗粗可以提高增产潜力,但会影响到穗长等性状,所以穗粗应根据实际育种情况限定在一定范围内;穗行数变幅为12~18行,变异系数较大,为10.44%,穗行数过多会影响到百粒重,而穗行数过少会影响到出籽率,所以穗行数应当限定在一定范围内,具有增产潜力;行粒数的变幅为16~26粒,变异系数为16.88%,这些单一性状优良的选系可以在育种中根据不同的育种目标选择利用。

2.1.4外引改良系农艺性状的总体评价

由表1可知,在产量性状中,秃尖长的变异系数最大,出籽率的变异系数最小;农艺性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为穗位高,散粉期最小。同时产量性状的变异程度总体上比农艺性状的变异程度高,其遗传差异相应也较大。综合来看,按照植株偏矮、穗位适中、产量高、百粒重大、粒数多、秃尖小等标准,在供试系中以单株产量大于60g,百粒重大于20g,出籽率大于80%,秃尖小于0.5cm,穗行数在14行左右,行粒数大于20粒,株高在170~220cm,穗位高在50~70cm为标准,25份外引改良系中有4个选系,即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的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在育种中可以优先加以利用。

2.2外引改良系的抗性评价

2.2.1外引改良系对丝黑穗病的抗性评价

25份外引改良系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试验地人工接种下的2a平均发病率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见表2),25份外引改良系中表现抗病的改良系共9个,占供试材料的36%;表现中抗的选系11个,占供试材料的44%;表现感病的选系共5个,占供试自交系的20%,供试材料整体表现抗性较好,抗病材料占80%,无高感材料,说明其对玉米丝黑穗的抗性较好,可以在抗病育种中加以利用。进一步分析可知,个别选系2a鉴定结果存在一定差异,而且2010年的发病率偏低,可能与2010年播种期土壤湿度较大有关。

2.2.2外引改良系对大斑病的抗性评价

25份外引改良系在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黑河分院试验地人工接种下的病情指数和抗性评价结果(见表3):供试材料中无高抗选系,有3份材料表现为抗病(R),有8份材料表现为中抗(MR),占鉴定材料总数的32%;有2份表现为高感(HS),有11份材料表现为感病(S)。这些材料需要进一步改良以后才能够利用。总体上对大斑病抗性较差。

3 结论与讨论

研究表明,25个俄引改良系均具有早熟、雌雄开花间隔短等特征,在黑河市气候条件下,生育期只有98~107d,属于极早熟类型,可以在黑龙江省第四积温带加以利用。25个俄引改良系具有出苗快、株高适中、穗位高较低的特点,同时丝黑穗接种鉴定发现80%表现为抗病或中抗,仅5个感病材料,其中2份材料感病率较高,达到33.5%;大斑病接种鉴定表明48%供试材料为抗病和中抗,群体对于选育早熟、矮秆、抗倒伏和抗玉米丝黑穗病新品种具有重要价值,但抗大斑病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良。综合来看,25份外引改良系中有4个选系的单株产量、产量构成因子等性状表现相对较好,分别是黑育e1、黑育e4、黑育e11和黑育e21,育种中可以优先加以利用。

该研究对供试的25个俄引自交系进行田间抗病性接种鉴定,鉴定结果表明,玉米丝黑穗抗性表现良好,大斑病抗性较差。俄引改良系的大斑病病情指数偏高,分析其原因可能为,俄引材料本身对玉米大斑病的抵抗程度低;接种年份气候表现为春季气温低,夏季高温多雨,造成玉米大斑病的盛行,给调查结果带来一定的影响;调查的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人为误差。25份外引材料农艺性状差异明显,可以对它们的优点加以利用,更好地为黑龙江省的玉米生产服务。

参考文献

[1]张世煌,彭泽斌,袁力行,等.玉米杂种优势与我国玉米种质扩增[J].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0.

[2]彭泽斌.我国玉米种质的改良创新与利用[J].玉米科学,1997,5(2):3-8.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抗病鉴定】相关文章:

抗病性能07-29

抗病技术08-12

抗病毒药物08-12

抗病毒口服液08-07

核苷酸抗病毒08-12

药理学抗病毒药试题11-20

核苷类抗病毒药物07-22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08-02

预防性抗病毒论文09-03

慢性乙肝的抗病毒治疗09-14

上一篇:现浇砼衬砌论文下一篇:河南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