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动的图书沙龙

2024-06-22

流动的图书沙龙(精选4篇)

流动的图书沙龙 第1篇

一、简介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定义、特色及存在价值

定义:社区图书流动站设置在社区内部, 是专门为居民提供学习休闲条件的场所, 它作为知识文化的中转站, 在一定程度上可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 使社区文化活动更为多彩多姿。随着社区建设的不断发展, 图书流动站也在不断改革、创新。

特点:整体规模不大、实用性能高、藏书种类多且容易被居民理解、接受, 服务便捷、形式灵活多变, 紧密结合社区居民日常生活活动项目。再加上社区图书流动站日趋成熟、深入, 拥有广泛的阅读群体, 社会与居民间的对话变得更为直接、高效, 切合人民实际文化生活, 可谓是居民身边无处不在的“知识宝藏”。

存在价值:有了社区图书馆流动站的存在, 居民就能就近展开与阅读相关的文化活动, 尤其对于那些退休在家的老年人、未上学的小孩来说, 阅读图书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社区图书流动站, 再也不用担心读不到书、读不懂书。另一方面, 社区图书流动站在构建时, 必然覆盖了无线网络, 这样的话, 就能高频率地对居民普及、传播图书文化, 使得社区知识文明大幅度提升, 有效地改善社区居民整体的精神风貌, 进而使得社区经济发展愈加迅速。

二、针对社区图书流动站, 提出一系列建设、管理的建议

(一) 地址选择

建设社区图书流动站时, 对其地址的选择作业是非常关键的, 直接决定了整个图书流动站日后经营管理的优劣情况。如果社区图书馆建在中心图书馆附近的话, 大多数读者都会选择去中心图书馆借书, 不仅仅因为方便, 还因为中心图书馆内的书籍种类更为丰富, 更新更为快速。因此, 居民群众是不会选择去图书流动站借书的。这样的话, 就必须将图书流动站的地址选得离中心图书馆稍微远点, 针对那些去中心图书馆不方面的阅读对象来建设。还有图书流动站的内部设置都需要好好考虑, 这样面面俱到的话, 才能够抓住构建社区图书流动站的优先权、主动权, 进而实现建设流动站的初期目的。

(二) 协议签订

此合同协议是为了约束双方而存在的, 它直接明确划分了双方对社区图书流动站所能行使的权利与对应需要承担的义务等。所有在图书流动站内的作业都需要符合协议中所列出的条条框框。通常要具体写双方的名称、权力、义务, 并盖章。里面包括了图书的年投放量或月投放量、使用年限、最低押金金额, 以及针对图书丢失、损坏情况做出的相应赔偿等内容。一旦签订合同协议书后, 就可以具体规划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建设、管理措施。

(三) 图书投放标准

社区图书流动站内的书籍投放必须要考虑阅读对象群体, 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读者投放不同类型的书籍。比如, 阅读对象是学生居多, 则应大量投放国家历史励志题材的书籍, 或者童话、寓言之类的故事书。如果阅读对象是军人, 则应该多投放一些与政治、军事相关的书籍。一般性的阅读群体, 则选取一些有意义的娱乐性书籍给他们阅读就可, 如武侠小说、人物传记、言情故事等, 这样有针对性地投放书籍, 就能大幅度提高图书整体的资源利用率。而书籍投放的数量则有阅读群体的多少来决定。人数多则多投;反之人数少则少投。譬如一个社区图书流动站面临的阅读观众大约200人, 则应一次性投入超过200本书籍, 可投放400本左右。而那些规模不大的乡村图书流动站, 一次性可投放150本的书籍。更新书籍的规律期限不要超过半年, 流动转换可设置为2个月、3个月、4个月等。短时间内可部分调换, 长时间内则需要全部调换, 尽可能地促进图书的流通、利用。

(四) 图书流动站职员要求

实际上, 在建设、管理社区图书流动站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 其中对工作人员的要求就比较严格、具体化, 不同的工作岗位决定选择不同的职员。在社区图书流动站工作的员工, 最重要的就是要有责任心。工作站的值班人员应该要经常去社区图书流动站监督检查工作, 及时调研总结读者对象范围及阅读书籍的倾向, 定期地清点图书, 核查读者借书、还书的记录, 并做好读者反馈信息的搜集工作。这样做的话, 才能让图书流动站的工作变得游刃有余, 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可按照实际的社区阅读情况, 制定章程、改善工作。譬如, 对流动站内的图书进行分类、编号, 便于读者查询;每个月翻看借阅归还记录, 清楚知道还有哪些书要到期归还的, 有可能的话可根据居民留下的借阅登记资料, 电话或短信提醒读者, 按时归还书籍, 避免发生不必要的赔偿纠纷。

(五) 赔付押金

在设立社区流通站时, 应有针对性地向社区收取一定押金, 应这样的话, 就能保证当书籍丢失、损坏时及时获得相应赔偿。另一方面, 涉及金钱交易, 更能加强图书管理工作者的责任心。押金金额的多少一般是根据投放书籍的总体价值来确定的, 通常收取50至200元间不定金额。而针对那些经济不够发达的社区领域, 就需要加强管理, 在免除押金的前提下保证不出错、不出大错即可。

结语

综上所述, 社区图书流动站整体的构建、管理, 主要由政府、社区、公共图书馆来共同负责、努力。在一定基础上, 社区图书流动站的存在价值巨大, 陶冶社区居民的阅读情操, 增强精神文化层次。因此, 应积极发展、建设社区图书流动站, 提高社区、城市、国家经济水平, 进一步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壮大。

参考文献

[1]肖希明.信息资源建设[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

[2]于清敏.论21世纪公共图书馆读者服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论坛, 2004.

流动图书馆在宁海的实践与思考 第2篇

一、农村建立流动图书馆的动因和意义

我们谈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如果离开了广大农村这个人数最多的读者群, 那只能是一句空话。我认为, 中国图书馆事业在发展大、中型图书馆的同时, 必须在农村大力发展乡、镇、村级图书馆, 只有乡、镇、村图书馆在我国农村遍地开花, 中国图书馆事业才能真正建立起自已完整的事业体系。

(一) 建立农村流动图书馆, 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当前社会已进入信息时期, 人们对图书馆的要求越来越高, 特别是广大农村的农民群众对科学种植、科学养殖、经营管理等求知致富欲望也越来越迫切。所以, 图书馆应转变对图书资源“重藏轻用”的观念, 真正摆脱传统的“藏书馆”的管理理念和运作模式, 积极探索现代条件下图书馆服务新的发展思路和服务模式, 不断做大、做强、做好农村流动图书馆工作, 把图书馆现有服务功能向纵深扩大延伸, 深入农村、走向农民、走进农户, 为更多的农村农民和基层百姓服务, 这是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也是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二) 农村建立流动图书馆, 是新时期县级图书馆的重要职责

市场经济的今天, 县级图书馆成为情报文献中心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作为“面向三农、立足三农、服务三农”的重要载体——农村流动图书馆的大力发展与探索实践, 是新时期县级图书馆责无旁贷的重要职责。宁海县流动图书馆从无到有, 现已建立

中, 用以下次的分词及建索引。

5.3信息去重方面

信息检索系统应该设计一个去重功能, 因为有一些论文投稿多个杂志社, 有些是同题名的, 但有些题名并不一致, 检索出来后, 才发现两篇文章虽不同名, 但正文部分一字不变。这样就可以提高一部分的检索效率。

5.4用户检索入口界面方面

对于信息检索系统来说, 应该设置一个检索式判断程序, 当程序检测到用户输入的检索词存在多义词或容易引歧义时, 自动弹出具体的对话框让用户做进一步的选择。数据库的检索帮助中, 应该有简单明了的模糊检索的使用说明, 并将检索帮助直接融入到检索界面中, 例如当鼠标停在检索界面的某个位置时, 就可以显示帮助信息。使用图形化的帮助说明比起文字说明效果更好。

6. 小结

目前, 模糊检索仍然是信息检索系统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能, 是对精确检索的补充, 但依然存在着检索效果不太理想、检116家, 我们不但在图书的数量上逐年增加, 而且在更新、扩展图书内空添置边缘科学、信息技术、农村实用科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脱贫致富、增加农民收入等方面的音像、图书资料, 深受广大农村农民的欢迎。不少受益者说:“原来我们看书要到城里去, 现在家门口就能看到流动的新书、好书, 县图书馆为我们农村农民做了一件大好事。”

二、流动图书馆在宁海县的实践

宁海县依山傍海, 群山连绵, 海域壮阔, 居住人口65万。截止今年五月, 经过我们的艰苦努力, 全县18个镇、乡、街道普及了图书馆分馆, 在全县已建立流动图书馆116家的基础上, 实现了368个行政村“农家书屋”全覆盖。累计流动图书8万余册, 其中行政村流动图书馆78家;军营流动图书馆5家;机关单位流动图书馆5家;企业流动图书馆6家;社区流动图书馆6家;学校流动图书馆4家;综合文化站12家。几年来, 累计接待基层读者30余万人。同时, 县图书馆还帮助农村、基层各类图书馆 (室) 分类编目图书20多万册, 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12家, 县内流动图书馆流动的作用日益发挥, 全县流动图书馆的流通网络已基本形成。

(一) 我县设立流动图书馆做法和措施

1. 调查模底, 制定流动图书馆设立条件

为了摸清情况, 2006年我们兵分三路, 由正、副馆长各带一个组, 对全县80多家基层图书馆进行了一次调查模底, 然后根据各基层图书馆的硬、软件现状和普遍存在的问题, 制定了流动图书馆设立条件: (1) 图书馆面积应达到60平方米以上; (2) 图书馆有藏书1500册以上; (3) 有专 (兼) 职图书管理人员; (4) 每周至少开放3天以上; (5) 每年对图书馆必须投入资金3000元以上; (6) 有完善的借阅制度, 保证流动图书能得到切实利用。

2. 抓点划样, 确定先设点后带面的原则

针对全县各基层图书馆图书分类、借阅方式等不同情况, 我馆确定了先设点后带面的原则, 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申报流动图书馆的图书进行标准化分类编目, 帮助培训管理人员, 对有条件的图书馆如西店镇图书馆、力洋镇图书馆、前童镇图书馆、黄坛镇图书馆、经济开发区图书馆等帮助安装计算机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能力。

3. 整合资源、设立流动书库

将流动图书馆建设摆上重要位置, 对馆内的文献资源进行整

错率较高等不完善的方面, 数据库的服务商应及时完善检索系统, 提供更优质的信息检索服务, 以促进知识的传承和转化。

参考文献:

[1]李茂表, 一类广义模糊检索功能的研究[J], 厦门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1997, 36 (5) :674-677.

[2]焦玉英.信息检索进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3, 70.

[3]唐培丽, 解飞, 陈志雨.基于概念检索的中文搜索引擎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 2006, 16 (2) :81-84.

[4]张琪玉.张琪玉情报检索语言学文集[C].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5]吴江.中文自然语言理解技术与智能检索[J].图书馆学研究, 2006,

作者简介:

雷安均, 男, 1983年生, 2007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图书馆学专业, 本科, 福建省宁德市图书馆助理馆员。

合与配置, 筛选一批适合流动图书和外购一批农村农民最急切需要的、最迫切了解的、最急于掌握的最新致富信息和农业科技书籍, 专门设立了拥有8万多册图书资料的流动书库。

4. 签订协议, 明确责任

对设立的每个流动图书馆, 图书馆与他们签订协议, 明确责任, 在重藏重用的前提下, 做到有章可循, 有序运作, 同时防止图书馆流动图书的流失。

(二) 流动图书馆意在流动, 成效显著

为了实现村村都有图书馆的宏伟目标, 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宁海县图书馆从2006年开始开展农村流动图书馆创建。现已取得了较好效果。

1. 发挥了图书资源的最大利用率

流动图书馆的设立及作用, 是公认的“没有围墙的学校”, 它的公益性是让广大农民以“零”投入而获得知识和信息, 并掌握各自所需的技能。一市镇是宁海县枇杷生产基地, 优质枇杷种植达1500余亩, 该镇种植的“宁海白”枇杷品种先后在省、市水果展销会上荣获优质奖。为了结合该镇农业发展特色, 县图书馆于2007年10月起在该镇新山村设立农村流动图书馆, 开始送去800册流动图书, 其中关于种植方面的书籍就有300余册, 现在新山村图书馆的藏书已达到3000多册。该村党支部书记叶小永说:“流动图书馆是农民家门口的新华书店, 不仅丰富了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而且成为了人们日益倚重的获取知识的场所, 既节省了农民为致富而购书的资金, 又促进了农村各类专业人员的成长, 我们村的白枇杷年年丰收, 季季供不应求, 深受消费者欢迎, 这里面就有流动图书馆的功劳。”

2. 促进了图书资源的共建共享

为拓展新的服务领域, 让科技服务于企业, 县图书馆在坚持送书下乡, 广泛开展农村群众性读书活动的同时, 前年“五·一”期间将流动服务车开进了宁海县得力文具集团, 为他们送去了1000多册“精神食粮”, 同时派专人指导帮助该公司创办了“得力图书馆”, 现有藏书8000多册, 成为了图书资源共建共享单位。该集团董事长娄甫军说:“现代企业, 面临很大竞争压力。员工们大都渴望能多学点有用的知识, 但他们白天上班, 没有时间到县图书馆借书。现在厂里建起图书馆, 县图书馆随时把流动图书送上门来, 员工们就可以利用晚上或休息时到厂里的图书馆借阅图书, 这对丰富企业员工的业余文化生活, 传播科学技术知识, 提高员工的文化素质及推动创建学习型企业是十分有益的。”

现在, “得力图书馆”天天开放, 前来看书、借书的职工络绎不断, 25岁的邹华忠便是其中一员。自从集团公司里有了图书馆, 每天晚上他总是会习惯性过来看看书。他说:“自从有了这个图书馆自己似乎找到精神依托, 不但学到了不少知识, 而且生活也充实了许多。”

以上一些生动的例子, 充分说明流动图书馆的作用是任何学校或其它教育机构所不能替代的, 它对个人和社会的作用是共同的、也是整体的, 它对建立健全读书网络, 吸引更多群众走进图书馆, 为建设学习型社会, 为创建和谐社会, 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为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培育社会“四有人才”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三、创建农村流动图书馆的几点思考

公共图书馆, 被称之为“公众终身教育的学校”, 而流动图书馆便是流动服务、送书上门, 让更多的老百姓就近就快获得科学文化知识的课堂。流动图书馆的模式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应该引起图书馆界的关注, 更应该引起政府部门的重视。

首先, 领导重视与支持是流动图书馆发展的关键。要使广大农民群众彻底摆脱贫困, 奔向小康, 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 掌握先进的生产、经营、管理知识, 增强驾驭市场经济的本领。尤其是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21世纪, 信息对人们生活、工作的影响日益扩大, 只有不断地获取信息, 才能更好地创造各种社会财富。而要做到这一点, 各级领导有责任去引导广大群众自觉自愿去读书, 借助知识的力量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综合素质。

其次, 加强投入与考核, 是流动图书馆发展的保障。要将乡镇图书馆、“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建设纳入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统筹兼顾、组织协调, 做到思想发动到位、目标责任到位、硬件落实到位、领导工作到位。同时, 各地要把各类图书馆建设列入县、乡镇领导任期目标, 作为政绩之一予以考核, 使之成为党委、政府的工作行为, 有效地激励各级领导支持图书馆事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只有各级领导的重视, 人力、财力等才能有保障, 流动图书才能有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图书馆的事业才能蓬勃发展。

流动的图书沙龙 第3篇

辽阔的西部地区,曾经是中华大地恬适、富庶之乡。由于历史、自然条件、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等方面原因,使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发展出现了较大差距。西部地区在知识拥有和信息革命中被边缘化,西部地区变成了我国“知识贫困”的重灾区,当地人口知识能力严重不足[1]他们缺少分享社会文明成果的机会,无力参与知识创新,知识贫困已经成为制约西部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作为担负消除知识贫困、知识差距鸿沟和社会文化力核心的图书馆,理所当然地要承担起西部经济大开发的领航者和护航者。可是如果仅靠我国西部现有的几十个图书馆来实现这一目标却是杯水车薪,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国外及沿海发达地区流动图书馆的成功经验,来实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标。

1 国内外流动图书馆

自1905年美国第一辆流动图书车诞生起,世界各国就出现了形形色色的流动图书馆。世界最大的流动图书馆—————“公仆”号巨型客轮建于1941年,隶属于德国非盈利性慈善机构“好书共享”组织,周游世界各国。法国于1921建立了第一个汽车流动图书馆。1981年,法国每个省都购置了流动图书车,很快又诞生了富有法国特色的婴幼儿流动图书馆、艺术流动图书馆、音像流动图书馆等共46种流动图书馆,都是使用汽车作为流动图书馆的载体。近年来我国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及图书馆的努力下,各地的流动图书馆服务也是蓬勃发展。地处西部的陕西省图书馆也在2006年有了流动图书馆,但是陕西的流动图书馆的服务范围也仅限于西安市附近的单位及郊县,不能广泛服务于基层,特别是不能很好的为偏远地区及山区的基层农村服务,流动图书馆服务在全国范围内持续开展亟需立法的保障和支持。

2 流动图书馆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西部农村文化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绝大多数农民都没有条件接触到图书馆,农民看书难、读报难,看新书更难,是我国西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农家书屋”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目前全国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10000余家[3]。但实现村村有书屋,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为了让城乡共享优秀文化资源,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共创和谐,各地文化部门和文化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努力探索扩大和改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途径,,流动图书馆”就是其中模式之一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对于解决西部贫困地区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知识资源不足、贫困人口看书难的问题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可以弥补图书馆服务网点不足,对地处偏僻,交通极不发达的西部地区,实行送书到乡。在农村普遍只有县级以上才有图书馆,而乡村的村民由于贫困或因山高路远,他们根本没时间也没精力去图书馆借阅书籍或学习知识,“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根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2]。另一方面流动图书馆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色,它对图书数量和种类没有太高的要求,只要因地制宜,配套适合本地农业生产发展的图书资料即可;还有它对流动工具也没有过高的要求,如大巴车、农用车、轮船等都可以作为流动图书馆来使用。它在基层文化的推广和宣传中可以小搏大,达到四两拔千斤的奇效。

3 流动图书馆的发展的途径和方式

3.1 政府参与,以求制度的支持和保障

地方政府是一个地区的最高行政机关,在区域经济文化的法杖中起着扛鼎的作用,所以政府的支持对流动图书馆建设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必须借助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宣传自己,通过社会舆论与社会反响来营造声势,提高流动图书馆的社会地位与知名度,期求得到领导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把流动图书馆建设尽早纳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整体规划之中。

3.2 要有先进服务理念和方式

如果将西部大开发比作一场战役,那么文化建设则是决定这场“战争”胜负的“粮草”,因为文化建设是经济建设的有力支撑和强劲保障,所以我们应该做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使文化建设快速的、更完善完美的走在经济建设的前列,经济建设才能有足够的发展后劲和潜力,才能真正实现“经济搭台,文化唱戏”的良性发展。所以我们应该改变以前那种开门等人来馆借看图书的工作理念,我们要送书下乡,送科学技术下乡,送先进理念下乡,让流动图书馆真正起到为西部大开发保驾护航的作用。

3.3 要有丰富、灵活多样的内容服务

流动图书馆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应该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从小处、微处入手,把尊重、理解、关心、方便读者、满足读者的一切合理要求作为流动图书馆服务的核心内容。坚持“到馆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共性服务”与“个性服务”相结合,用不同的服务方式和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吸引更多的基层读者了解流动图书馆,走进流动图书馆,学会利用流动图书馆的资源,以多样化的服务满足多层次用户的多样化信息需求。

3.4 以省图书馆为龙头,建立合理完善的流动图书馆

为了防止流动图书馆遍地开花,群龙无首的混乱现象,西部地区可以各省图书馆为龙头,对基层流动图书馆牵头,对全省流动图书馆的人力、财力、物力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采访、编目、统一进行信息网络的建设、统一进行各流动图书馆图书目定期交换等,使有限的财政经费和图书资料能够更加合理的发挥作用,让基层人民真正得到当得惠民政策的实惠,使“送”文化下乡真正变为“种”文化下乡。

4 结语

流动图书馆服务不只是一种图书馆延伸服务,也是普及民众教育的有效方式,流动图书馆这种服务形式有助于盘活文化资源,能有效地解决基层图书馆资金不足、信息资源缺乏的问题,在图书馆实施知识援助,实现全社会信息共享方面具有独特功能,在西部大开发中有着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胡鞍钢,李春波.新世纪的新贫困:知识贫困[J].中国社会科学,2001,(3):70-80.

[2]谢敏仪.加快流动图书馆的建设,促进农村文化建设的发展[J].晋图学刊,2007(2).

流动的图书沙龙 第4篇

1、2000年4月图书馆聘任人员基本情况

2000年4月,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聘任41人, 基本情况如下。 (1) 男性11人, 占总数的27%。 (2) 少数民族职工22人, 占54%。 (3) 40岁以下 (不含40岁) 20人, 占49%;40岁至49岁20人, 占49%;50岁至59岁1人, 占2%。 (4) 中共党员11人, 占27%;民主党派人士3人, 占7%。 (5) 大专学历18人, 占44%;大学学历18人, 占44%, 研究生学历3人, 占7%;大专及大专以上学历合计39人, 占95%, 远远超过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中规定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应逐步达到6 0%以上”[2]要求。 (6) 副高职称5人, 占1 2%;中级职称占7 1%, 初级职称及其它占17%。 (7) 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9人, 占22%。 (8) 工人编制9人, 占22%, 其中女性6人。

2、8年来调入图书馆人员基本情况

2000年4月至2008年3月间, 新调入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人员总计53人, 年均6.6人, 数量之多在图书馆历史上是少有的。新调入图书馆人员基本情况如下。 (1) 少数民族34人, 占新调入图书馆人员总数的6 4%, 保持着民族高校浓厚的民族特色。 (2) 中共党员20人, 占3 8%, 总体政治素质较高。 (3) 男性12人, 占23%, 比例尚低。 (4) 从调入图书馆时的年龄看, 40岁以下 (不含4 0岁) 3 7人, 占7 0%;40岁至49岁13人, 占24%;50岁至59岁3人, 占6%;40岁及以上占30%, 年龄偏大。 (5) 工人18人, 占34%;其中女性1 6人。 (6) 从学历上看, 大专1 5人, 占28%;大学17人, 占32%;研究生18人, 占34%;其它3人, 占6%;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6%, 特别是研究生人数之多, 是图书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大大提高了图书馆整体素质。 (7) 调进2名图书馆学专业人员, 多年招聘图书馆学研究生没能成功。 (8) 从新调入图书馆人员的来源上看, 主要由校内机构合并及校内调入21人, 占40%;校外调入或招聘30人, 占5 7%;招聘临时工2人。

三点说明: (1) 2003年夏天, 各院系资料室和一个科级单位合并到图书馆, 随同调入人员11人。 (2) 2007年10月学校第一次面向社会招聘合同工9人, 其中大学学历3人, 研究生学历5人, 一下子提升了图书馆的学历结构, 降低了年龄结构。以上两次是图书馆人员流动中规模最大的增员。 (3) 从校外调入的18名人员中, 校内教职员工家属及子女占三分之一, 因为主要是为学校引进的人才和在岗职工解决夫妻两地分居问题, 以及照顾解决部分教职员工子女就业问题。

3、8年来调出图书馆人员基本情况

2000年4月至2008年3月, 调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人员总计28人, 年均3.5人。基本情况如下。 (1) 男性7人, 占调出图书馆人员总数的25%, 高于调入图书馆人员中的男性比例。 (2) 少数民族17人, 占6 1%。 (3) 从调出图书馆时的年龄上看, 40岁以下 (不含40岁) 13人, 占46%;40岁至49岁人数6人, 占21%;50岁至60岁人数9人, 占32%, 40岁以下所占比例过高。 (4) 工人9人, 占3 2%, 与调入人员比例基本持平。 (5) 中共党员15人, 占5 4%, 比例很高。 (6) 从学历上看, 大专8人, 占2 9%;大学9人, 占3 2%;研究生8人, 占29%;其它3人, 占11%;大学及以上学历占60%以上。 (7) 离馆后去向主要有退休9人, 占32%;校内调动11人, 占39%;此外, 调出校外1人, 出国3人, 合计占14%;其它4人, 占15%。退休人员中女性占7人, 其中3名工人编制。

4、2008年在岗人员基本情况

经过8年的人员流动和队伍建设,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队伍结构有了较大变化。现有图书馆人员6 6人, 基本情况如下。 (1) 男性15人, 占总人数的23%。 (2) 少数民族职工39人, 占59%。 (3) 40岁以下 (不含40岁) 25人, 占3 8%;40岁至49岁人数28人, 占42%;50岁至59岁1 3人, 占2 0%。 (4) 中共党员2 3人, 占35%;另有民主党派人士4人, 占6%。 (5) 大专学历22人, 占33%;大学学历24人, 占36%;研究生17人, 占26%。 (6) 正高职称2人, 副高职称1 0人, 高级职称占18%;中级职称33人, 占50%;初级及其它2 1人, 占3 2%。 (7) 工人1 8人, 占2 8%;其中女性14人。

5、2000年和2008年在岗人员统计数据对比分析

5.1 特点

(1) 图书馆总人数增加2 5人, 增幅达61%, 这是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 (2) 少数民族职工人数由22人增加到39人, 所占比例由54%提高到59%, 这是民族高校的典型特征。 (3) 中共党员人数由11人增至23人, 比例由27%增至35%, 党支部力量得到加强;另有民主党派人士4人, 占6%。 (4) 大学及研究生学历由21人增至41人, 所占比例由51%提高至62%, 达到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中规定的“本科以上学历者应逐步达到6 0%以上”[3]要求。其中, 研究生学历人数由3人增至17人, 所占比例由7%提高至26%;研究生中包括5名博士和在读博士, 是该馆历史上从未有过的。

5.2 存在的问题

(1) 从职称情况上看, 原无正高职称, 现有2人;副高职称人数由5人增至10人;高级职称人数所占比例由1 2%提高至1 8%;中级职称人数比例由7 1%减至5 0%;初级及其它人数比例由1 7%增至3 2%。高级职称比例虽有提高, 但还不够;初级及以下人数比例太高, 这与近年调入新人多有关。 (2) 男性人数由11人增加到15人, 但所占比例由27%下降到23%, 比例较低。 (3) 从年龄上看, 40岁以下 (不含40岁) 人数由20人增加到25人, 但所占比例由50%下降到38%, 减幅达12%;40岁至49岁人数由20人增至28人, 所占比例由49%降至42%;50岁至59岁人数由1人增加到13人, 所占比例由2%提高到20%;40岁至59岁人数合计由21人增至41人, 所占比例由51%提高到62%。经统计, 从2008年至2011年四年内, 将有10名工作人员陆续退休。该馆内人员年龄“老化”现象较严重。 (4) 工人人数由9人增至18人, 所占比例由22%提高到28%, 其中女性人数由6人增加到14人。根据目前国家相关退休政策, 女工年满50岁就要退休。因此, 工人编制所占比例过大, 特别是其中女性所占比重之多, 会导致在岗时间短, 退休人员增多。 (5) 图书馆学专业人员只增加2人, 太少。 (6) 增员途径, 以校内外调入为主, 公开招聘为辅。这种操作方式容易造成各种人为因素的干扰, 使图书馆不能及时聘到足够的专业急需人员。 (7) 在28名调出图书馆人员中, 有14名是在这8年间先调入、后调出图书馆。其中在图书馆工作时间最长的5年, 最短的3个月, 平均在馆工作时间2.4年。有的人把调到图书馆作为进京的跳板, 事情办妥之后, 又去寻觅新的岗位, 很快又调出图书馆;在馆工作时间过短, 对图书馆工作不利。 (8) 选择校内调动的11人中一多半是中青年骨干。调出图书馆的原因之一是工作辛苦, 但待遇低、缺少学习提高机会等等。

6、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举措

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指出:“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在‘十一五’期间, 应该发展成为全国民族文献信息中心、学校学科建设的文献资源保障基地、学生学习专业、提高素质的知识宝库、全校文献资源的管理机构。在全国高校中文献典藏应该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优势, 应成为管理手段先进的国内一流图书馆。”[4]

为此, 根据这些年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人员流动情况, 应采取以下措施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 更好地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 (1) 以公开招聘为主, 多招聘应届毕业生。上级主管部门应充分认识现代化图书馆在高校教学科研中的重要地位, 重视图书馆队伍建设, 不要把图书馆当作解决教职工家属和子女就业的场所。 (2) 要进一步提高图书馆员的待遇, 要加大业务培训等方面的力度。这些年一些高校在岗位津贴分配等重要事务上, 实行一刀切, 即同一层次职称的图书馆等教辅单位的所有专业技术人员与校内科研院所专业教师的待遇上差别过大, 不尽合理, 影响图书馆员的积极性, 需作适当调整。 (3) 新招聘人员原则上应以35岁以下为准, 尽可能不要超过40岁。 (4) 在可能条件下适当增加男性比例。 (5) 重点招聘目前急需的计算机相关专业、图书馆学、文献学、外语以及少数民族语言文学专业人员, 条件可放宽到全日制本科毕业生。懂一门民族语言或熟练掌握计算机相关专业者可优先录用。 (6) 合同工待遇问题要尽早解决, 妥善安排。2007年招聘的7名合同工年轻、素质也较高, 很适合现代化图书馆工作的需要。但是, 要真正留住他们, 急需妥善解决他们工资、岗位津贴、职称等各个方面与同等条件的干部编制人员之间的差别, 以便让他们按下心来搞好图书馆工作, 成为图书馆建设的生力军。 (7) 可长期招聘一批临时工, 大专以上学历, 时间可短可长, 短至一个月, 长至一年。主要从事各借阅室、阅览室书刊上架、倒架、顺架及其它临时性工作, 从而解决本馆人员短缺问题。 (8) 鉴于部分新调入人员在馆工作时间过短的问题, 要在签约时应对在馆工作年限有基本要求, 期满之后才能允许调离图书馆, 以保证图书馆队伍的相对稳定性和工作的连续性。

摘要:首先对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2000年在岗人员、2008年在岗人员以及这8年来调进、调出该馆的流动人员分别进行统计;其次, 通过对2000年和2008年在岗人员统计数据进行对比, 分析其特点, 找出问题, 提出今后加强图书馆队伍建设的几项措施。

关键词:中央民族大学图书馆,人员流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1]中央民族大学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自评报告.2007.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87) 教材图字009号, 关于颁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高[2002]3号, 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 (修订) 》的通知.

上一篇:城乡结合部学生管理下一篇:育肥牛饲养管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