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科研范文

2024-07-24

体育教师科研范文(精选12篇)

体育教师科研 第1篇

体育科研是体育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经之途。20世纪80、90年代, 曾有学者专门研究全国优秀体育教师的成才规律和经验, 研究结果表明, 虽然优秀体育教师在教学训练上各具特色, 但是重视体育科研是他们共同的成才因素与优势。可见, 体育科研在体育教师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是全面提升体育教师专业化水平的必由之路。体育教师积极开展体育科研, 时刻关注体育课程改革, 努力探索体育教育改革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矛盾, 不断总结体育教育中的问题与经验, 以科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学校体育发展的规律与应对策略, 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 提高体育教师对学生科学健身指导的能力, 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习惯, 促进学生体质增强, 而且有利于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 促进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广泛开展, 全面提高学校体育的教育质量。

诚然, 勇于创新的研究型体育教师是加速推进学校体育工作前进与发展的时代呼唤, 然而, 当前体育教师的科研状况却不容乐观。如, 研究水平还滞后于体育教育实践发展的需要, 研究成果还缺乏一定的深度, 甚至有些研究缺乏新意, 存在重复研究的现象;科研能力总体水平还不高, 系统的科研训练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研究过程还有待进一步科学化等等。如何改变这一现状, 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努力:

第一、增强意识, 创新思维

思想意识是行动的先导, 思想观念支配着教师的行为。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 认知到向体育科研要质量是当前体育教育改革的本质和潮流, 乐于创新, 勇于突破, 能结合自身的实践, 时刻以科学的态度和思维对体育未知领域进行探索, 进而培养创新思维, 提高科研能力。这种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应该要回归到体育教学研究本身, 在从事体育教学工作中不断总结不断反思不断探索, 不仅可以使体育教师认识教学规律, 形成教学理论, 掌握教学原理, 而且可以将体育教学问题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增强体育教师的科研意识, 创新体育教师的科学思维。因此, 体育教师只有积极从事体育教学研究, 才能把学科的前沿问题反映到体育教学内容中去。掌握体育教学的新信息、新动态、新趋势, 才能选择具有独特性和新颖性的课题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需要和个体差异, 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把自己零散的体育教学思想和点滴的体育教学经验化作为体育科学研究的创新思维。换言之, 如果体育教师对体育工作时刻保持一份敏感的探索意识, 经常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和研究情况进行反思, 那么, 就容易发现有意义的课题, 为做科研工作提供丰富的素材, 形成清晰的研究思路。

第二、广泛阅读, 勤于积累

广泛阅读是体育教师提高自身理论水平和修养、准确捕捉时代脉搏、敏锐洞察时代发展的关键, 是提高体育教师知识广度的必要途径, 是防止低水平重复研究的重要保障;勤于积累是解决体育教师知识深度的必然选择, 是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 是厚积薄发的需要。体育教师不仅需要大量阅读与体育有关的知识, 而且还要广泛涉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生物科学、统计学等有关的理论和知识, 这样才能提高科学研究的敏锐性和有效性。由于当前知识发展迅猛、更新迅速, 信息传播渠道快速、便捷, 这不仅要求体育教师需要广泛阅读各种知识, 以更新自身的知识体系和结构, 同时, 也为体育教师广泛阅读各类理论和知识提供了条件。因此, 体育教师应学会阅读的方法, 加强相关文献阅读, 注重学术规范训练, 勤于思考, 乐于反思, 勇于创新, 学会研究, 做到既关注问题的前沿, 又追踪问题的过往, 及时了解研究问题的国内外最新动态和研究历史, 努力成为体育科研的行家和具有创新精神的研究型体育教师。

第三、掌握方法, 创新手段

熟悉和掌握科研中的常用方法, 是从事体育科研的“基本功”。体育科学研究中常见的收集资料的方法有文献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等, 分析资料的方法有逻辑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研究方法都是科学研究领域常用的方法, 都有着一套严格的使用程序, 体育教师应该牢固掌握这些研究方法, 明白他们能解决什么问题、如何使用、有何特点等问题。考察体育教师研究方法的运用情况, 多以经验法、观察法、调查法为主, 采用这些方法进行体育科学研究无可厚非, 但是体育科研需要根据研究主题来选择切合实际的研究方法。体育教师一定要紧密结合研究课题, 采取适合的研究方法, 切不可人云亦云, 在科学研究方法上随意“拿来”。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 综合运用调查法与实验法、观察法与经验总结等研究方法, 但是这些研究方法在具体应用中, 经常出现要么缺乏一定的研究深度, 要么具体操作过程缺乏科学性的情况, 这都会直接影响到研究结论的可靠性。因此, 体育教师做研究应注意研究设计与实施的信度和效度, 采用多手段、多视角、多层次分析研究结果, 这样才能增加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和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同时, 由于研究方法的创新难度很大, 体育教师应该更加注重学习, 从而不断发现和使用新的研究手段。体育科学研究实践告诉我们, 研究手段的更新是研究进一步深入的重要动力之一。当生物检测手段不断进步时, 人们对体育的认知也不断从生理学的层面, 向生物化学、神经生理学、分子生物学的水平不断深入;随着统计技术手段不断发展, 体育科学研究结果的分析出现了多变量多元统计的手段, 进一步推动了人们对体育发生、发展规律的把握, 推进了体育科学向纵深发展。因此, 体育教师应加强对研究手段的学习, 学会使用新的研究手段, 在体育科学研究中创新研究手段, 从而达到研究新问题有新发现, 研究老问题也有新发现。

第四、勤于笔耕, 坚持不懈

勤于笔耕、坚持不懈是提高写作能力的保证, 对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撰写研究报告和论文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环节, 这一环节主要通过研究者的写作来表达, 写作水平直接影响到研究论文质量。写好一篇条理清晰、层次分明、说理透彻、表达准确、结构严谨、文笔流畅的研究报告或论文, 要求研究者具备良好的写作能力。因此, 体育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使研究方案、研究计划、研究小结、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的撰写得心应手。长期坚持科研论文的写作, 不仅可以提高写作技巧, 对撰写教学随笔、反思论文驾轻就熟,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而且也可以推动体育教师不断观察、不断思考, 保持旺盛的思考力, 成为一名思考者, 甚至成为一名思想者, 而不是“教书匠”。同时, 它还可以将体育教师的思想成果物化, 使得思想的火花不易消失, 思想资源得以积累, 进而提高体育教师创新思维能力和提升体育教师科学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体育科学研究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探索体育本质及其规律的创造性活动, 是一个极其复杂而艰巨的过程。体育科研能力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 体育科研水平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提高。体育科学研究过程可能要经历从迷茫到明晰, 从懵懂到深刻, 也许还有饱尝失败的痛苦和漫长的等待, 这一切都是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正常现象。因此, 从事体育科研不应急于求成、功利浮躁, 应坚持不懈, 树立“只要功夫深, 铁杵磨成针”的信念, 将体育科学研究作为一个和教学工作并重的工作来做, 将科学研究作为自己终身的一个伙伴, 在不断创新不断探索不断取得收获中找到研究的乐趣, 做一名研究型的体育教师, 做一个体育的思想者。

体育教师科研 第2篇

羊角塘镇中学

肖政辉

新课改的春风吹遍了祖国的每所校园,教师如何适应新的教学改革,如何改变自已,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要求。作为体育教师如何积极应对新形势下的基础教育改革,重视和加强创新学习,是摆在教师面前的难题,也是我们体育教师必须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体育新课改能否顺利实施,关键在于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否适应要求。就目前来讲,加深体育教师对新课改的理解,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使体育教师尽快适应新课改就显得尤为重要。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改变:

一、角色的转变

(一)体育教师须由知识技能的传授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标准》中指出:体育教师的主要职能从知识技能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我认为体育教师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积极地旁观,让学生自主观察、实验或积极地看,积极地听。同时,设身处地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各种情况,并考虑如何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支持。

2、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采用各种适当的方式,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使学生的思维热情更加高涨。

3、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注意教育学生遵守纪律,与他人友好相处,培养合作精神。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的职能主要是帮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确认和协调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锻炼身体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和发展学习体育的能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提供便利,为学生服务,与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快乐与成功喜悦。

(二)体育教师由居高临下转变成“平等中的首席”。传统教学形成的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体育教师不仅是教学过程中的控制者,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体育成绩的判定者,而是绝对的权威。多年来,体育教师已经成了权威的象征,习惯了根据自己的设计思路进行教学,总是千方百计,虽不太规范、但却完全正确地把自己的要求“格式化”。新课改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变成“平等的首席”。新课改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将不断让位。教与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标准的过程。

(三)体育教师由学生的管理者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新课改要求教师将自己的角色转变成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学生身体健康的形成,是一个全面的建构过程,不是在整齐划一的批

量加工中能完成的。我们对于学生的发展,要尊重其多样性、尊重其创造性。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具有以下特点:①其职责是培养教育所有学生,因而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潜能。②对来自周围人对某一学生的评价小心地采纳,对学生不能形成先入为主的成见。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尽量地给学生同等的参与练习机会。要经常仔细地检查、反省自己是否在对待不同学生上有差别。并尽量公开地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

二、体育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强调改变原有单

一、陈旧,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和形成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教学方式。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基本是灌输——接受,使学生完全处于被动接受状态。实施素质教育应强调让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均有发展,具有个性特长,在共同的活动中可以不断了解自己,评价自己,提高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快乐中锻炼身体,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所以,学校应大力推广体育教学,尤其是义务教育中,在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形成时期,在体质锻炼的黄金时期,体育教师应用多种有效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优化体育教学内容与过程,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提高学生素质、实现培养目标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要努力做到德、智、体有机结合、全面发展。转变传统体育教学观念,从单向教学目标向多项目标转化;从单调体育向愉快体育转化(以游戏性方式);从微观的体育教学管理向微观与宏观

相结合的方向转化,使体育教学质量得到全面提高。

2、主体性原则。体育教学的内容,要紧密联系中学实际、因地制宜,使学生有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过去的“放羊式“教学转化为愉快的开放性、主动性的学习方式,把过去的“要我学”、“要我练”变成“我要学”、“我要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学习中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基本技能。

3、普遍性与指导性原则。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要符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所获得的效果要对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带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实用价值。所以在选择方法与手段上,要有针对性,实效性,简单易学,锻炼效果好,课堂练习密度合理,运动量适宜,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

4、完善人体全面发展的原则。要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规律和身心发展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通过优化教学内容与过程,促进学生身体的正常发育,使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等各项都全面发展。

三、评定学生成绩方式的转变

(一)体育成绩的评价应有助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要改变只关注学生学业成绩的单一总结性评价方式,着眼于充分全面了解学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个别差异,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要,发现发展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在自己的水平上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内能。

体育教师科研 第3篇

体育科研是学校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也是提高体育教师素质和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体育科研能力是21世纪体育教师素质的重要内涵。是否具备体育科研能力必将成为衡量体育教师业务能力的一项重要指标。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经验技术型、理论型、科研型。这三种类型教师中技术型占大多数,理论型和科研型次之。为此,重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培养主要可以从以下途径来进行。

一、加强理论学习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基础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扩大知识面,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因此,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也会创造。谁想创造,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育教师,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必须具备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因此,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多种能力,对于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有十分重要意义。

二、在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是提高科研能力的关键

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干了许多年,有的甚至干了二十多年,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是研究工作必不可少的基础,把这些感性材料提升为科学理论,这样研究问题、撰写论文才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师中相当多的人不善于总结,好的经验得不到升华和推广,因此教学品位和质量难以提高。目前仅有的多数总结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不具有太大的理论价值。实际上教学、训练日记和总结,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宝库。教学训练日记中记载着学生和运动员实际完成的作业内容(教学训练内容)、数量、质量、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等,都是科研工作的重要依据。因此重视写训练日记和体育工作总结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很有效的途径。另外养成收集整理文献资料的习惯是进行科研不可缺少的工作。阅读和收集的资料多,能使自己对所选题目相关的知识更广博,有利于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增加思维的深度,对题目研究也能提供多方面的理论依据。如何收集、整理资料呢?在日常的学习、训练、阅读、文献资料、听报告、上网和看电视,甚至在消遣性的浏览报纸刊杂志中,时常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要随手记下来,以便于用时查找。涓涓细流,汇成江海,资料要靠一点一滴地搜集、积累。最常用的搜集方法有:上网、订阅、交换、索取、参观访问,而最重要的方法是阅读,要把搜集文献资料同看书学习、更新知识结合起来。此外,经常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新的思想和想法是来自工作实际外,也有在日常工作的基础时间、地点一时得到启发、产生灵感的,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身携带笔、纸的习惯,随时记下闪现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这是积累直接资料的很好的方法。

三、学会确立选题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保证

科研课题受很多内外条件的制约,如研究人员理论修养与学识见解等研究素质以及研究经费、仪器设备、研究对象等客观条件。因此,提出一个好的选题是有一定难度的。能否选择出一个合适的、有价值的题目,反映了研究人员是否具有科学研究的洞察力与创新精神。而目前,部分中小学体育教师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了解不深,在准备进行体育科研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要想提高体育科研能力就必须了解和懂得选题的规律和途径。只有遵循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的阶段性规律,才能顺利完成研究任务。体育科研程序是体育科学研究过程中客观规律性的反映和表现,了解和掌握体育科研的基本程序有助于研究者将主观的努力和客观规律统一。科研选题最好在自己的体育教学、课余训练和学校体育的管理中寻找课题、这样比较熟悉情况。容易找出适合自己研究的题目,也容易出成果。另外所选题目还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关键性的、是具有共性的问题,并且自己要占有一定资料。

体育教师科研 第4篇

体育教师大体可分为三种类型:经验技术型教师, 这类型教师对传统的常规性业务比较熟练, 在操作中能得心应手, 但对理论知识学习不够重视, 不善于在实践总结中发现和研究问题, 多凭经验、直觉处理问题;理论型教师, 这种教师多指毕业不久的年轻体育教师, 他们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好, 有时能在学习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但实际操作控制能力较差, 缺乏有效的实践经验;科研型教师, 这种类型的教师不但具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外, 而且还能及时与实践相联系, 使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完善理论, 能不断发现、解决问题。当前这三种类型教师中技术型占据了大多数, 理论型和科研型次之。在二十一世纪中, 我国的体育事业必将会随着我国的各项事业的高速发展而发展, 体育教育将更趋向科学、系统、全面。课程改革后, 体育教学发生很大变化。面对新的形势, 学校需要更多的科研型体育教师充实到体育工作中来。为此, 重视和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 势在必行。

本文就如何提高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谈以下几点:

1 理论知识学习是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因素

体育是一门综合性学科, 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根据职业特点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这种理论知识应包含两方面的内容:

1.1 加强基础知识学习, 扩大知识面现代科学技术向体育进行全面渗透的时代已经到来。

因此, 加强体育教师文化知识的学习, 提高体育教师的基础知识水平和科技水平。是搞好教学工作, 攀登世界体育高峰的根本大计。德国思想家莱辛曾经指出:“能作正确理论的人, 也会创造。谁想创造, 必须学会理论。”从某种意义上也给人们以下启示:只有了解现代科技并具有较高文化知识的人, 才能胜任并指导体育教学的训练工作。

1.2 加强专业知识学习, 提高多种能力要成为一个优秀的体

育教师, 不仅需要较高的文化水平, 而且必须具备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 这是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的重要保证。体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对体育教师指导训练的能力、创新能力, 协调人际关系能力和科学创造能力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能力在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形成, 知识在能力的指导下‘活化’, 没有知识的能力是低层次的, 没有能力的知识是僵化的。两者相互依存, 缺一不可”。因此,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 提高多种能力, 对于教师的科研工作有重要意义。

2 实践工作中要善于总结, 并养成收集、整理各种资料的习惯

关于各种资料俩的来源主要通过一下途径:

2.1 积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学术研讨活动积极参加各种培训

班, 如运动训练科学化培训班, 和种短期的体育教学讲座、学习班、新课改、科学教学方法学习班等, 是促进体育教师知识更新, 提高竞技运动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培训班和短训班的学习, 可以获得大量有益的信息, 有利于了解国内外的发展趋势与动态, 从而在教学中积极采取对策, 提高科学化训练水平, 促进体育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此外, 有计划地组织本组教师总结经验, 结合教学工作开展科学研究,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行体育教师或多学科人士参加的多种学术交流会、座谈会、讨论会等, 是提高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的又一有效措施, 并有利于交流信息和成果, 激发灵感, 促使科学研究获得成功。

2.2 善于总结体育教师在教学第一线干了许多年, 有的甚至长达几十年, 在实践工作中有着极其丰富的经验。

这些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是研究工作的基础, 这样研究问题, 撰写论文才有实际意义。然而目前小学体育教师中有相当多的人不善于总结, 多数总结也只是为了应付各类检查, 不具有太大的价值。实际上教学、训练日记和总结, 是改进和提高教学训练工作不可缺少的, 也是科学研究的资料宝库。教学训练日记中记载着学生和运动员实际完成的作业内容 (教学训练内容) 、数量、质量、心得体会和发现的问题等, 都对科研工作有参考价值。因此重视写训练日记和体育工作总结是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2.3 学会记录俗语云:

“处处留心皆学问”、“好记忆不如烂笔头”这表明在日常的学习、训练、阅读、听报告、上网和看电视, 甚至在消遣性的浏览报刊杂志中, 时常会碰到自己感兴趣的资料, 要随手记下来, 以便用时查找。涓涓细流, 汇成江海, 资料要靠一点一滴的搜集、积累。最常用的搜集方法有:上网、订购、交换、索取、参观访问, 通过互联网、图书馆、会议等。而最重要的方法是阅读, 要把搜集文献资料同看书学习、更新知识结合起来。此外, 经常进行科研工作的经验证明, 新的思想和想法来自工作实际外, 也在日常工作的其他时间、地点一时得到启发, 产生意念。一个好的方法就是养成随身携带笔、纸的习惯, 记下闪现的有独到之见的念头, 这是积累直接资料的很好的方法。

3 要了解和懂得学校体育科研选题的依据和途径

学校体育科研实践证明, 课题选择的好与坏, 对科研成果的大小, 成功与失败,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是学校体育科学研究准备阶段最重要的任务。而目前, 很多体育教师对此还不够重视或者了解不深, 因此在准备进行体育科研工作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 要想提高体育科研能力就必须了解和懂得选题的依据和途径。科研选题的依据可主要分为两方面, 即“必要性”和“可行性”。其中必要性主要看选则课题的重要价值和前人研究的情况怎样, 亦即“该不该研究, 需不需研究”;可行性体现在研究者的主观条件 (设备仪器、经费、时间、人力、情报资料等) 是否具备或通过努力可以达到。另外还要依据所选题目应是当前急需解决的、是关键性的、是具有共性的问题, 并且要占有一定资料。体育教师科研题目的选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寻找:从理论学习中找;从实践过程中找;从文献资料中找;通过各级学术研讨会或报告会去找;从上级公布的课题或会议征文中找;从教师间的意见交换和信息交流中找;从学科交叉的空白区域中找;通过计算机互联网上网查找。

总之, 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 它需要不懈的学习和长期不断的资料积累, 需要持之以恒、不畏艰辛的精神。许多事实说明, 只要我们有所用心, 肯钻研, 方法对, 是能够写出好论文的。

参考文献

[1]白真等.辽宁省城市初中体育教师科学研究能力现状调查与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4. (5) .

[2]隋幸福, 王建玲.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科研能力培养[J].考试周刊.2007. (17) .

[3]白真, 王悦.体育教师具备科研能力的重要性[J].辽宁体育科技.2004.

体育教师科研 第5篇

如何塑造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

株洲市天元区金龙小学:罗利强

不止一次听到“人格魅力”这个词语了,一直以为这事物太高深,要么就是专家学者教授研究的东西,要么就跟某伟大的领导人相关,离我们实在太遥远了,似乎跟我们体育教师根本就扯不上关系。

在本次的国培计划课程当中,开设了很多课时专门用来讲解教师的“人格魅力”,同学学习,使我对于“人格魅力”的了解和体会,有了新的认识,或者说,理解得到了质的升华。

“人格魅力”在百度百科里的词条是这么注释的:

在当今社会中,为人处世的基本点就是要具备人格魅力。何为人格魅力?首先要弄清什么是人格。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和人的能作为权力、义务的主体的资格。而人格魅力则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的很能吸引人的力量。在今天的社会里一个人能受到别人的欢迎、容纳,他实际上就具备了一定的人格。

还清楚的记得母校的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现在想起来,这应该是教师最基本形象的总体体现吧。

一个教师具有丰富的知识和多种能力,不仅能让学生敬佩,对学生有影响力和感染力,而且也是使教学活动生动活泼,充满启发与创造性的必要条件。但作为指导者,教师的人格在教育过程中的影响力将会更强,他的敬业精神、责任感、事业心、道德表现,无不对学生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具体而言,体育教师的人格魅力从哪里来呢?

第一、关心爱护并严格要求学生,用真情打动学生。

这是为人师者首先必备的人格。只有有了这种博大的爱心,做教师的才会真正去了解学生,真正去关心学生,尽心去教导学生,把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把学生当作人来培养。“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是教书育人的基础。

第二、努力提升自我素质和师德修养,以美德感化学生,以榜样教育学生。

古人讲“身正为范”,强调的是“其身正,不令而行”的示范力量。现在我们大力提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强化师德师风修养,重视的仍然是为人师者自身形象的塑造,强调的是教师以高尚的思想品德,良好的职业道德,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坦荡的胸怀,高尚的言行等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无形教育。

第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业,用专业知识技能征服每一个学生。

教师想要教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自己有一桶水。因此,一专多能,轻松幽默,成为教师人格魅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而征服学生,受到学生的欢迎与推崇。

第四,融于学生,以民主平等的教风吸引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方法的多样性,思想的创新性,做到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与时俱进。

对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的研究 第6篇

关键词:中学体育教师 科研 现状 研究

一、文献研究

苏州大学王家宏教授对江苏省体育教师综合能力评价现状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教育管理部门和学校对中学体育教师综合能力的评价和高校体育教师相比主要表现在教学能力、公开课、教学效果3个指标上,但对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并不重视。

湖南刘志宏教授认为体育教师的职前教育一般是在体育学院或师范院校体育系完成的,体育知识和技能成为主要的衡量指标,而教师的专业化又要求体育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体育学科研究和教育科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即是加强自身的科研能力培养:一是在平时教学工作中注意观察,注重思考;二是对实践中的教学经验和成果善于总结;三是要学会搜集整理文献资料,学习新的理论和成果,结合体育教学开展科研;四是能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及时汇集成文,与同行交流。

有学者对湖南省侗族地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科研状况进行了调查,反映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科研情况不理想。该学者对影响教师科研的主要原因进行了统计,主要有:(1)体育科研激励机制缺失;(2)学校体育教研活动基本丧失;(3)对体育科研“望而生畏”;(4)体育科研知识缺乏;(5)教师的工作量大;(6)体育科研经费缺乏。

周登嵩教授主编的《学校体育学》明确指出:体育教师积极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自身学识的增长、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高、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增强,都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周登嵩教授指出,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应当紧密联系自己的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及课余体育活动指导工作来进行。

我们通过文献研究发现:国外较发达国家非常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提出了教师的学术性和师范性发展取向相结合的观点。目前,国外的教师教育很重视科学素养教育,同时强调培养教师的多方面的学科素养,如美国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26个州制订并颁布了教师科技素质培养计划,在教师的科研方面拨款总额达数亿美元,极大鼓励支持了美国教师从事教育行业。长期以来美国学校实行教师聘任制,所以各学校都建立了一套很规范的教师绩、效评价制度。在这些评价体系中,教师的“研究/出版物”都是主要的评价体系之一,是续聘与否的重要指标之一。

二、研究对象及方法

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以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科研现状为例。问卷调查对象为该市15所中学145名体育教师,访谈对象为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的领导、市教育局教科所(体艺室)领导、相关的专家、样本中学的领导及体育教研室主任。

2.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综述法。以“中学体育教师、科研”为检索词,以2010年~2014年为时间段检索中国学术期刊网,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检索出相关论文159篇,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15篇,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篇。同时阅读了与本课题有关的《社会学》《教育学》《学校体育学》等。

二是问卷调查法。针对调查教师的科研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而设计出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15所中学的145名体育教师填写并及时回收,以便获取第一手资料加以分析研究。问卷发放前还请有关专家审核、修改,并对问卷可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对教师发放的问卷为145份,回收145份,其中有效问卷为138份,有效率为95%。

三是专家访谈法。与相关人员面访或电话联系南昌市教育局体卫艺处的领导,样本中学校领导5位,及相关专家、体育教研组组长10位。

四是数理统计法。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调查问卷表的各项指标进行常规统计学分析。主要运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Kendall's W、平均秩的方法进行了统计分析。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现状

在调查教师近三年中发表了几篇专业学术论文中,有63%的教师没有发表相关科研成果,有24%的教师选择了一至二篇,有13%的教师发表了三至四篇。这说明该市中学体育教师在科研论文发表的方面还不够理想,当然这是很多原因造成的,比如江西省本省的学术期刊本身就相对较少,可供体育论文发表的期刊栏目则更少,而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教师的科研水平不高,所写的论文质量不高。另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在职称评、聘方面,发表学术论文的这个因素影响度较小,近年来,南昌市相关部门才逐渐对中学教师评职称的论文、论著条件予以重视,但要求较低。

在问卷调查中得知,教师对自身的科研情况的评价相对反映了科研能力不足的情况,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对自己科研情况调查满意度是:不满意68%,一般27%,满意为5%。我们知道科研的基础是各种体育科技信息,但是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的渠道是什么呢?在问卷中对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获取体育科技信息渠道的调查中,可以发现大部分教师是通过电视、网络获得信息的,可见信息渠道不够专业,只限于媒体中有限的信息,只有少部分体育教师通过书籍和其他的学术交流会和体育科学学会的简讯来获取信息。

在问卷调查教师平时工作中会否抽时间看相关体育学术论文中,55%的教师回答不会,45%的教师回答会。这说明教师的主动学习的意识是不够的。

教育科研的含义不仅是指专业论文的撰写和发表,还包括各级的课题申报工作及完成情况。近年来在健康教育大背景下,在各级各类立项课题中,中学体育有关课题的比例有所增加,说明教育管理部门对中学体育科研的重视程度正逐渐提高。但在对教师课题申报、立项情况进行调查时,发现体育类课题还是相对难以申报,而且立项项目和其他学科相比,比例仍然偏低。

在和南昌市教育局相关处室领导访谈中得知,随着我国提倡“素质教育”的日益深化,教育主管部门乃至全国都对体育教育提高了关注度,对中学体育教师也在某些方面给予了一定的支持。现在南昌市中学也很重视教师的科研工作,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都制定了相关鼓励和奖励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条例,对体育教师也不例外,但体育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不是太高。

2.制约科研发展的因素研究结果与分析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显示:教师主观评价制约科研发展因素的排序上存在高度显著差异,说明教师对制约科研发展的因素排序在统计学角度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这种结果主要来源于教师自身的个体差异性,而教师个体自身的科研经历、能力等是造成对因素排序不一致的主要原因。

为进一步对制约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科研发展因素进行分析,利用Kendall's W对不同个体特征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在不同职称组的主观评价方面,只有中教二级组在评价因素方面表现出一致性,另两个组都存在着统计学上的差异性,说明在制约因素的认同方面表现出差异性。造成这一结果主要是在评定职称方面,南昌市中学目前在聘任岗位时还是以工作资历为重要的参考条件,这就导致了具有高职称但不一定具备较高的科研能力。

近几年来,南昌市教育管理部门和各中学意识到了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已经把科研工作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众多中学体育教师已经在主观上加强了对科研工作的认识,但是可供教师展示科研工作成果的有效期刊、各级别的课题的数量增长速度远远跟不上需求的速度,而且对科研成果的要求又有所提高,这就加大了科研工作的难度,在这种情况下,专科及以下学历组的教师就认为自己的理论知识科研能力不够,显得科研工作时就相对较困难一些。

南昌市中学教师们希望申请到的课题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省级课题,例如江西省教育规划课题;另一类是市级课题,它又分成科研课题和教改课题。当然还有一些科研很突出的教师能够申请到国家级的课题,例如国家级教育规划课题或者是国家体育总局的课题等,但是非常少。

在调查中发现申请课题确实比较难,从近两年南昌市中学教师的职称评审情况来看,教育主管部门对科研工作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对科研成果的覆盖面要求也越来越高,因为教育主管部门的课题经费支出有困难,课题的数量有限制,所以在数量和质量上都对教师的课题申请有一定的要求,有的中学教师连续多年都申请不到一个课题,这样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挫伤积极性。“科研经费不足”“学校不重视”“精力不够”,这些也是教师们反映问题较集中的地方。但我认为,由于教师有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教学、训练及照顾家庭等方面,所以在科研上花费的时间也确实不多。

体育教师们在精力不足、整日处于疲劳的亚健康状态,又没有很通畅的科研信息渠道,怎么可以很好地提高自己理论水平呢?这样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对教师的科研工作极为不利。

教师在课题申报上还存在一个严峻的问题,年轻教师的职称较低,但教育主管部门对课题申报者都有着职称方面的要求,只有初级职称的教师是很难申请到市级课题的,中级职称是很难申请到省级课题的。

四、结论与建议

南昌市中学体育教师的科研状况不够理想,主要原因是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不强,获取科研信息的渠道不够丰富,在职称评聘指标上,科研成绩的影响因素不够强。

南昌市有关教育主管部门和各教育期刊都要加大对体育科学论文的扶持和帮助,并进行一系列的信息交流活动,增大教师的信息获取量,鼓励体育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将科研和自己的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相互促进、共同提高,为国家的进步与发展培养出更多身体强健的合格人才。(作者单位:江西省教学教材研究室 江西省南昌市第十中学)

体育教师科研 第7篇

体育教师如何实现专业发展。长期以来,人们通常习惯于基于外在的社会价值层面,在非教师主体性的层面,根据各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或依照某些学术标准,通过对责任与义务的不厌其烦的论证与阐释,来提出体育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并据此建构起相应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相反,关于体育教师的内在主体性价值、 体育教师自我的成就动机以及体育教师自我完善、自我实现的个体价值目标等,却始终没有受到学界充分关注。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是在他人和社会、文化影响下的自主选择与创造的过程,体育教师发展的最大动力并不是来自于外在的理性和规约,而是源于教师自身生命能量的积聚、转化、释放和生成。布洛(Bullough R.V)指出,“教师发展的本质是发展的自主性,发展是教师不断超越自我的过程、不断实现自我的过程,更是教师作为主体自觉、主动、能动、可持续地建构过程[2]。”“教师专业发展从本质上来说是教师发挥和构建其自身主体性——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和自律性的实践活动[3]。”在这个意义上,以推进体育教师生命历程的完美和持续上升为主旨的蝶化发展,着眼于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回归, 对体育教师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由江南大学副教授潘凌云博士所著、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于2014年4月出版的《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教师主体性视角》一书正是基于这一背景和理念,致力于探究如何促进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主体性回归这一问题。作为当前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的一部优秀学术成果,笔者十分愿意做一书评与大家分享其成果。

1形成了体育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理论框架,为体育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研究意义重大

根据事物发展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教师的发展归根究底要落实到其自我发展,而自我发展从本质上来讲则是教师主体性的发展。可以说,“确立教师发展的事实主体身份,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也是解决教师发展内动力不足问题的根本所在[4]。” 该书以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为背景,借鉴了当代教师学的重要理论, 基于教师主体性的研究视角,对体育教师进行了一种“自我”的理论反思和观照,对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权责边界、现实困境以及自我超越的现实路径进行了诸多突破性探索,建立了一种“基于教师、为了教师和通过教师”的主体性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形成了体育教师主体性发展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出版,拓展了体育教师教育理论研究的领域,也为广大体育教师专业实践的改善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同时还为教育决策者了解体育教师工作特质提供一扇窗口。

在学校体育改革深入推进、体育教师质量备受关注的今天,该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诚如作者所言,“每一个体育教师的身上都内在地蕴藏着主体性发展的种子,在教育生活中也不乏主体性发展的经历和体验,只是难得为这粒种子浇水、施肥和护理,因而使得这粒种子难以生根、开花和结果……在当前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体育教师主体性发展的问题已经现实地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不仅要把体育教师主体性发展作为一种梦想,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努力使这一梦想成真[5]。”从引领体育教师专业成长实践的角度来看,该研究已经迈出了这漫漫长路上的关键一步。有学者指出,“转变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是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的基本内容,是世界各国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基本要求。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教育与教师发展方式转变的提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转变也需要急速跟上[6]。”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改革过程中, 如果能够立足于发展主体,以体育教师可持续发展为鹄的,依据教师主体性发展的发生学原理来革新体育教师教育模式,那么,我国体育教师教育定然会呈现焕然一新的格局。

2学理探讨与实践反思并重,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联系实践的分析框架,逻辑体系缜密

从研究思路与框架上来看,该研究对体育教师主体性专业发展的内涵、规律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系统和深入的考察并构建了一个内在关联的逻辑体系。全书分七章。第一章,从主体性视角阐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为该研究确立了基本的话语体系和研究基调。第二章,从现实层面考察体育教师主体性旁落的基础上,揭示了当代体育教师的应然角色和主体地位。第三章,省视了传统体育教师素质研究的局限性,并在阐述教师主体性素质内涵的基础上,提出并阐释了构成体育教师主体性素质的基本模型。 第四至第六章,围绕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核心——“发展”,两个支点——“反思”“合作”,对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和自我超越的机理与策略进行了深入探究。第七章,解读优秀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经历的具体案例,为读者清晰地呈现了一条个性化的主体性发展道路,进一步彰显了该研究“理”“例”结合的突出特征。从这一逻辑体系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乃是该书的一大特色,理论介绍系统完备,案例分析耳目一新,充分显示了作者严谨的研究作风和深邃的洞察力。在人们过多感叹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能有效指导实践的今天,该书可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3努力寻求研究范式、内容和方法的突破创新,拓展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研究的视角结构,研究特色鲜明

3.1基于教师主体性维度审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范式十分新颖

多年来,关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上,多数学者的分析往往是宏大叙事式的,脱离了体育教师所处的职业生存状态和教师自身实践,在研究基调上,一味地把体育教师看作是被研究、 被要求和被培养、被规范的需要接受改造的客体。与之相比,该研究则克服了这种脱离历史和社会背景、脱离体育教师现实生存和生命状态的所谓“应当具有”、“应当如何”的思维定势,特别注重深入体育教师的专业实践,感受体育教师在体育教育教学活动等专业生活中的酸甜苦辣,在此基础上,建立和形成体育教师新的专业实践和生活方式,引导体育教师通过反思、合作、学习和发展等主体活动,实现其主体性发展。在教师发展问题上,这显然是一种思维范式上的巨大转换,这种转变所带来的是体育教师发展观念的转变,即从工具主义的教师观转向了人本主义的教师观,它顺应了时代发展对体育教师角色转型的要求,将体育教师引向一条主体性发展之路。正如作者所言,“我们期望的理想思路,是把体育教师职业的种种外部规定和规范引导成为体育教师主体的自主性、能动性选择的对象,着力唤醒体育教师的主体意识,主张体育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来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以自尊自爱、自强不息的精神风貌来维护和提升体育教师的职业权威和职业形象。易言之,我们希望体育教师能够把自己的社会价值与主体价值完美地平衡和统一起来。”可以说,从研究范式角度看,该书的出版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的研究显然是起到了“补漏”的作用。

3.2运用多种分析工具剖析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法颇具特色

该研究在方法上有如下特色:一是理论研究与案例研究相结合。该研究对于体育教师作为专业发展主体的研究和反思,建立在了多学科基础之上,尤其注意引进教育哲学、教育社会学、心理学、 伦理学以及当代教师学研究的有关理论和观点。这种引进不仅是作为一种理论基础,同时也可谓一种分析问题、形成观点的方法论。同时,该研究也并不局限于纯理论思辨,在理论分析和阐述的过程中,还适时地加入了一些生动的案例,尤其是借助于叙事研究的故事性特征,着重于阐析在特定的教育场域中,发生着什么事情,以及此时体育教师是如何思考、应对、感受和理解这些事情的, 这样的论说方式显然更有助于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理论阐述系统完备,案例分析耳目一新,这充分显示了研究者严谨的研究作风。 二是科学方法与人文关怀相统一。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了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真实现状,该研究还展开了具有一定覆盖度的调查工作,获取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同时,该研究十分注重借鉴相关的实证研究资料、数据以及由此而得出的某些结论,这对于某些观点的形成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增强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理论观点的深刻性。同时,由于体育教师主体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体育教师的专业生活、专业实践以及专业发展过程,往往是非线性的、复杂性的,所以该研究也借鉴了现象学和阐释学的某些方法,对体育教师发展问题给予了应有的人文关怀,赋予了体育教师主体生活世界更为丰富的生命意义。

3.3从多学科视角阐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内容多有创见

该研究所涉及的学科领域较宽,涵盖了哲学、体育学、教育学、 心理学、社会学(人才学)、管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等学科知识,并运用了教育生态学的基本原理。该研究站在教师教育研究前沿,通过对体育教师专业发展与主体、主体性、主体间性和教师主体性等概念的解析及其相互关系的阐释,以及体育教师主题性专业发展的意蕴、特征、机制、困境与出路等一系列问题的探究,大大丰富和发展了体育教师教育理论。如,在探讨体育教师生存方式转型的问题时,作者深刻地指出:在体育教育改革已成常态的背景下,体育教师必须从自在自发的专业生存方式转变为自由自觉的专业生存方式,实现理性的生存、创造性的生存和个性化的生存;做反思型教师,乃是体育教师获致专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又如,在论及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趋向问题时,作者在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首次基于内生态与类生态两个层面提出了体育教师专业发展走向生态化的思路与具体策略。指出,“‘内在主体式’(反思性实践) 与‘交互主体式’(同侪互助、教师合作)应成为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两翼共生共长,共同引导体育教师通过反思、合作和探索实践等主体活动,成为重建体育教学生活、改进体育教育实践的自觉主体。”这些内容和论点,既全面又深刻,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也极易激发读者的认同和深思。

4结语

综上,这部站在体育教师教育学术前沿的专著,大大拓展了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学术视野,它无论是对体育教师教育研究的学者、体育教师教育者,还是对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来说,都值得认真一阅。作者所进行的探索,一定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实现研究者与研究者、观点与观点之间的视角融合和学术碰撞,同时也为体育教师在教育教学生活中完善自我、实现自身专业发展提供充足的思想能源。

当然,由于体育教师专业发展问题的复杂性,该研究也并非完美无缺,个别地方还需进一步完善。例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体育教师在学习机制上有着怎样不同的表现。又如,作者在书中对体育教师专业合作的意义和策略进行了颇具深度的探究,但在教师合作过程中,如何处理好合作与竞争、共性与个性、依附与独立之间的关系等,可以展开更深一步的探讨。从方法上来说,该研究在实证数据的获取上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所进行的也只是横切面上的取样。以后的研究中,可以尝试通过追踪研究,来对相关的假设和理论观点进一步加以检验。当然,该研究探讨的是新时期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一个重大课题,研究任务是非常艰巨的,我们不能苛求作者在一本书中解决和回答所有问题。祝愿潘凌云博士在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研究领域继续勇攀高峰,取得更多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摘要:体育教师的质量决定体育教育改革成败。促进体育教师发展的主体性回归,唤醒体育教师发展的主体意识,对体育教师专业水平的持续提升和体育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当代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基于教师主体性视角》一书以现代体育教育改革为背景,对体育教师主体性专业发展的内涵、规律和发展路径进行了全面、深入的阐释,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实现了研究范式、内容和方法上的突破创新,对我国体育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重要推动作用。

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调查分析 第8篇

(一) 高校体育科研的分布现状

从目前高校体育科研的现状来看, 我们从分布结构分析, 大概有以下一些特点: (1) 高校体育教师的科研工作主要集中在中青年教师身上。 (2) 高学历人员从事科研工作的比重较大。另外, 从调查分析, 青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积极性相对于中老年教师积极性要高, 在青年教师当中, 从事科研或者参与科研活动的教师大约占到青年教师人数的90%, 而中老年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人数大约占到所在人群比例的55%, 另外, 从现在高校体育教师队伍来看, 中青年教师所占比例大约占整个体育教师队伍的75%, 而在这些教师队伍当中, 具有较高学历的往往是中青年教师, 而拥有较高职称的往往是中老年教师, 所以整体科研分布从支持和学历来看, 基本上呈现高学历低职称从事科研活动的动力较大。调查发现, 在青年教师当中, 65%的体育教师都已经拿到了硕士学位证书, 还有20%的教师正在攻读硕士学位, 这些攻读硕士学位的青年教师也是科研队伍的主力军。

(二) 高校体育科研的实施现状

从目前高校体育科研的实施现状来看, 体育教师从事的科研立项当中, 85%来源于学校经费资助的校长基金、院管课题和教学改革立项, 只有15%的科研立项是来源于厅局级及省部级课题和国家级课题, 调查发现, 很多中青年教师从未或者很少主持过校级以上课题, 作为主要参与人参加省部级及国家级课题的也寥寥无几。从经费来看, 主持项目经费超过一万元的, 在高校体育科研项目当中也比较少, 大多数科研经费都维持在2000元到5000元。只有个别的校级立项经费支持达一万元以上。从体育科研的立项来看, 对于从事公共体育教学和研究活动的教师, 科研立项主要偏向于体育人文和体育教育或者运动训练方向, 相对于体育专业院校和师范院校来讲, 在运动医学、体育经济、体育管理方面的立项较少, 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以公共体育教学为主的教师, 其科研基础来源于体育实践和教育思想, 所以对于这些方面的立项相对较多。

二、高校体育教师科研诱发因素

(一) 职称评审硬性要求

调查发现, 教师主动参与教学研究的很少, 大多数教师都是在被逼无奈的情况下, 被动从事体育科学研究的, 其中, 在所有被动因素当中, 排名第一位的是职称评审要求教师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这种硬性要求使得很多老师被动的去从事科研活动, 且科研质量不高。而对于大多数已经通过职称评审的教师来讲, 从事科研的积极性明显的下降了, 这说明职称评审的要求对于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是目前使用最多的硬性制度。

(二) 感兴趣

调查发现, 教师对于从事科研活动来源于感兴趣的相对较少, 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教师较大的工作压力使得他们很难再有足够的精力来从事科研活动, 另外, 很多科研项目需要大量的经费支持和政策扶持, 在未取得成效之前, 很难得到支持, 这使得很多教师很难在从事科研的道路上艰难的坚持前行。

(三) 完成科研工作量

目前, 很多高校对教师都实行一年一度的年终考核, 其中科研任务是考核的内容之一, 这也使得很多教师不得不被动的从事科研活动。

三、高校体育教师科研困难

(一) 缺乏科研领导人物

调研发现, 很多教师都为本单位没有科研领军任务而发愁, 没有老教师的指导和帮助, 自感在科研方面很难取得突破或者发展缓慢。

(二) 缺乏政策扶持

对于很多从事科研活动的教师来讲, 都希望学校和教学单位能给与政策扶持, 帮助他们可以静下心来从事科研活动。

(三) 工作压力太多

工作压力大是科研活动很难继续坚持下去的重要因素之一, 体育科研工作一般很难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在繁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压力下, 很多教师很难能坚持下去, 很多都出现半途而废。

四、建议和意见

(1) 对于从事科研工作的高校体育教师因为从经费和政策上扶持他们, 进一步搞好科研工作。

(2) 设立专门的奖励机制, 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

(3) 由于从事科研活动需要较长的周期, 所以以年度为考核的科研管理制度应该适当的调整。

(4) 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带领中青年教师从事科研工作。

参考文献

[1]周奉军:“山东省高校不同结构体育教师科研状况的比较研究”, 《安徽体育科技》, 2005年。

[2]陶于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科研现状及对策, 体育与科学, 2001年。

[3]张士伟:“山东省高校不同结构教师在体育类核心期刊所发表论文的特征研究”,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

体育教师教学中的体育语言 第9篇

关键词:体育语言,趣味性,启发性

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 到现在的摸着头绪。任教体育课已经很多年了, 在不断的摸索和学习中, 我认为教学能力的提高是一个长期的实践问题, 一方面教师要研究大纲、吃透教材的难点、重点, 另一方面要向同行学习, 多听课、多开课, 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 不断改进、不断总结, 提高教学水平, 形成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教师情绪过于热烈会偏离教学的目标, 过于紧张会造成过高的焦虑, 过于松弛会导致学生的腻厌和乏味。教师一旦进入课堂, 就要自我调整, 尽力摆脱各种不良情绪的笼罩, 进入教学的角色。这里, 我结合从教的经验谈谈自己的感受。

首先, 我们来了解体育教师这个概念。体育教师就是学校体育教学和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是培养体魄健壮的建设者和保卫者的园丁, 有些人认为体育教师的语言表达并不十分重要, 其实“语言”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重要手段, 同一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讲授能使学生茅塞顿开, 很快掌握动作的技巧, 有的教师讲得口干舌燥, 却并没有使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实践证明, 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较为特殊的教学科目中, 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 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讲课时由于教师的话音标准, 口齿清楚, 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高要中, 而教师的语言准确、精炼、生动、形象又能对学生掌握动作要领提供了方便, 特别是语言的生动形象性, 它可发展学生的联想与想象力, 使学生的思维活动能很快地进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而美妙的境界对提高学生的兴奋及动力定型的形成产生不可估量的效果, 如队列操练时, 教师在讲解有关动作要领后, 只要你一提国庆阅兵式的情景, 学生就仿佛觉得自己置身于阅兵式的行列中, 正在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检阅一样, 立即会情不自禁地昂首挺胸, 讽爽英姿地做好队列动作, 从而促进了教学任务的完成, 并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学生的这种反应在心理上叫“念动反应”, 在美学上叫“移情作用”。因此, 语言艺术的美感作用在体育中对正确的动力定型的形成是大有益处的。

怎样在体育教学中使用好语言艺术呢?我认为要体现以下“四性”:

一、语言的针对性;

教师在语言运用上, 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 使用不同的教学语言, 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对知识较丰富, 接受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多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化的教学语言, 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宜多使用生动、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

二、语言的科学性:

体育教学是一门运动科学, 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 而语言的科学性, 主要应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六个字上。在教广播体操过程中, 教分解动作时, 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 在学生掌握了分解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这样由浅入深的讲解, 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使学生真正了解动作要领, 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 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三、语言的趣味性:

中学生年龄大, 有时组织性、纪律性差, 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常使学生有新鲜感, 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 从而是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做跳箱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 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 效果就非常好。

四、语言的启发性:

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 就要举一反三, 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如在篮球训练课中, 用“形如狡兔”来形容篮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 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 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知识, 以求取胜对手。

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第10篇

一、首先熟悉和精通课程标准和教材

教师接受教学任务后, 应当在担任这门课之前, 对照课程标准的要求、教学进度以及课时数分布情况, 通读全部教材, 做到心中有数。挖掘教材的内在联系和教材的特性, 对教材的专门性、辅助性练习及分组练习要仔细推敲, 分析教材的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制定课程的目的、任务、教学要求、重点、难点、组织形式、练习手段、教法指示、可能出现的错误和纠正方法等。教师对教材和课程标准化理解越深越透, 重点就抓得越准, 难点就容易突破, 学生就容易听懂、领会、练习和掌握。同时, 体育教师应经常温习和查阅有关体育科学知识, 掌握和钻研各项体育运动技术、技能和练习方法。随时注意积累资料, 多阅读体育书刊、报纸, 收看收听有关电视广播, 多参加教学活动和教学交流。要积累教学先进经验和最优教学训练方法, 以备备课时可以翻阅。

二、认真处理好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两方面的关系

有的教师存在着“教材、技术教法、教师、场地”为中心的教学旧观念, 忘了以学生为主体。应树立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 根据学生的整体体育能力、体质、心理素质、思想道德水平, 科学、合理、有效、积极地安排课的内容, 加强学生科学思维、锻炼方法的训练、能力的培养, 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自锻自导能力、交往能力、表达能力、总结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教师在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 合理安排。另外, 在备课时必须考虑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精选最优教学方法和节奏。善于从教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运动技术技能的科学性、实用性出发, 挖掘趣味性、竞争性, 注重以生动的手段说明体育“三基”强身健体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体育观。教学备课的目的不是单纯教会学生某些“三基”知识, 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三基”的传授, 教会学生独立思考, 学会科学的锻炼身体的方法, 不断地更新知识技能,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如何更好地发挥课后效应。

三、备教学环境

教学环境, 是指自发地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就其内涵来说, 包括诸如校际和班际交往、人际关系、学习气氛、课余生活、教学管理等社会性环境气氛。这些因素相互交织, 凝聚成一种较为稳定的风气, 也是潜在的教学和教育因素。有人把这种教学和教育因素称为“潜在课程”。教学环境与体育教学效果是紧密相关, 相互制约的, 良好的教学环境是取得最优教学效果的前提。因此, 在备课时, 绝不可轻视教学环境的影响, 设计的内容和方案, 要有助于加深和扩大其所学知识, 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以促进学生多种能力的发展。所以在考虑课的设计时, 要充分选择和利用教学环境, 并与环境保持“动态平衡”, 才能使备好的课发挥其整体功能。

四、集体备课, 集思广益

在备课时要提倡“双百方针”, 集体备课。在教学内容、方法、场地、器材等方面允许各持己见, 鼓励创新, 允许试验。暂时不能统一的意见, 通过专门的讨论研究, 在此基础上写出教案。另外, 教师应集体进行体能训练, 保持和提高技能方面的能力, 以便建立正确的运动表象。集体备课, 观摩课, 是备好课的重要基础, 应积极参与。

体育教师科研 第11篇

关键词:小学体育;高效课堂;兴趣;身体素质

构建高效的体育课堂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这就需要小学体育教师要精心设计教程,能够让学生通过体育课得到真正的锻炼。

一、教师在课前要精心地备课,设计教案

有很多小学体育教师认为,小学体育课程就是带着学生做游戏就行了,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教师只有提前准备,充分备课,才能在教学中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效率。教师在备课的时候要多从学生的角度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想问题,这样才能制作出符合学生学习的课堂内容。我们的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制作适合学生运动的项目,让学生能够通过体育课真正地锻炼身体。

二、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养成锻炼身体的习惯是极其不容易的,这需要教师充分展示体育运动的魅力,提高学生学习体育运动的积极性。小学生虽然年龄小,但其也有尊重、平等的意识,我们的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就要与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在放松身心的条件下进行学习。教师要在教学中选择适合学生锻炼的运动器材,不要盲目地进行选择。我相信,只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展现了体育运动的魅力,就一定能让学生对此感兴趣。

总之,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是需要全社会小学体育教师共同努力的,教师要在日常教学中不断进行探索,去发现体育教学过程中高效实用的教学方法。体育教师要充分地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构建高效的小学体育课堂的目的在于增强小学生的体质,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任伟霞.如何打造小学体育高效课堂[J].考试周刊,2012(40).

[2]王金波.如何打造体育高效课堂[J].小学时代:教育研究, 2011(12).

[3]秦海书.体育高效课堂教学的思考[J].中国学校体育,2011(02).

浅谈体育教师如何上好体育课 第12篇

一、教师要上好一节课, 必须备好课, 备好学生

教师要精心研究教学目标, 掌握教材所列举基本内容, 充分了解学生的个人信息。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学生的情况和个体之间差异, 选择不同的体育项目和游戏, 在选择教学内容时, 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年龄和性别特征, 要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形成活泼、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可行性对增进学生的体能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简单易行。适当的安排运动量, 大小运动量间歇进行, 使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 又有成就感, 从而能完成课堂教学的目标。

二、备好课是前提, 上好课才是关键

在课堂上体育教师应具备专业的素质, 在组织教学时, 应采用通俗、简练、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优美准确的示范, 辅以快乐有趣的教学方法, 吸引学生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在练习中,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自己编动作, 研究动作组合, 老师给以肯定,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适时向学生灌输健康第一的思想, 激发学生的兴趣, 同时老师还要以饱满的情绪对待每一位学生。老师情绪低落就很难引起学生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越浓, 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 知识掌握得就越快。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效果。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 兴趣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我教学的过程中就有一例。初一时, 一名同学身体很胖, 160多斤, 不爱跑、跳活动, 但唯一爱篮球, 动作也很迟钝, 我看到了这一点, 就和他一起玩, 传给他球, 他接不准, 动作慢, 我就说:“你应多加强动作速度的练习, 我就让他绕操场跑两圈。”他做了, 跑得很吃力。我鼓励他要坚持, 他真的做了。过十来天, 我又让他跑两圈, 他就不那么吃力了。我表扬了他, 并与他约定每周陪他玩三次篮球, 但他要坚持跑步, 练体能, 练速度。就这样过了一年多, 他的体重减轻了许多, 球技也提高了很多, 这就说明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在上课的时候, 我时常就根据兴趣不同进行分组, 并由体育骨干承担组长, 进行他们喜欢的体育运动之前, 要进行体能训练, 学生就很愿意做跑、跳等练习了。如果单独让他们跑, 他们是很不愿意做的。换了方法, 学生既完成了跑的教学任务, 又提高了学生的运动兴趣。

游戏和比赛也是学生普遍乐于接受的一种体育教学方法, 学生无论是学习球类运动还是跑跳练习的项目, 采用游戏盒比赛的方法都能促进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积极开展集体性竞赛活动, 以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集体性项目一般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赛性, 他不仅需要一定的体力较量, 也需要一定的智力较量, 因此有助于培养人的竞争意识。另外, 集体项目需要全队的通力合作, 所以集体项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上好课的重要因素

老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 是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与爱戴的源泉, 一个好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知识, 而且要精通现代教育理论, 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情感体验, 关注学生的道德习惯和人格养成。教师如果在课上唯我独尊, 我自己一人说了算, 那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 教师就不能与学生之间进行心灵上的沟通, 教学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也就是说, 教师要具有亲和力, 学生才会将对其朴素的爱生化为敬, 才会欣赏教师的一言一行。古人云:“身教胜于言教, 其身正, 不令而行。”因此, 教师和学生建立平等、民主的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也是上好课的关键。因老师德不够, 而不喜欢老师, 进而不喜欢他所教的学科现象比比皆是。而师生若成为朋友, 学生是一定喜欢老师所教的课的, 这对达到教学目标是很有益的。教与学的双方是在认同的基础之上来完成。师在玩中教, 生在玩中学给双方带来愉悦, 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和技术水平, 教师也能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 才能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 自我选择, 学会学习, 才能成为乐观向上, 不断进取的人。

四、教师上课的积极性也是上好课的重要原因

现在大多数中小学还在认为体育是小科, 非考试科目, 可上可不上, 领导不重视, 教师不重视, 劳动占用体育课, 开班会占用体育课等, 在加上评职称、晋级、选先进体育教师总要往后排, 繁重的工作量在待遇和权益上得不到保障严重影响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满意度。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有高尚的情操, 不要把利益看得太重, 从学生的角度出发, 以饱满热情的情绪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培养学生向终身体育发展。

摘要:体育课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 也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以饱满热情的情绪认真对待每一节体育课, 培养学生向终身体育发展。

上一篇:燃煤技术下一篇:预审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