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事活动范文

2024-07-17

节事活动范文(精选11篇)

节事活动 第1篇

一个产品、一项服务或者一种思想, 在当今社会中要想有人接受且使用, 必须要通过一系列的市场营销手段才能实现。建立在经济科学、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理论基础之上的市场营销学通过以研究满足消费者需要为中心的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已成为产品及服务立足于市场大潮中的重要科学。同样, 对于节事活动这个集产品与服务为一身的特殊商品, 也因其具有的巨大社会、经济、环境、政治效用在中国蓬勃发展。要使一项节事活动能得到游客的广泛认同与参与, 市场营销手段便必不可少。但目前, 国内对节事活动市场营销组合的研究成果较集中在常规的产品、订价、渠道、促销四个方面, 体现节事活动特殊性的研究却少见。本文试图通过对国内外节事活动的市场营销组合进行分析, 找出适合我国节事活动的市场营销组合方案, 以此促进节事活动在我国的健康快速发展。

2营销组合内容

2.1产品

一是节事活动的中心主题活动。这是该节事活动能否成功的关键, 它取决于活动的组织者对市场考察分析后, 结合本地实际所设计的节事活动的主题。比如, 在赤道附近地区搞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 显然就会面临成本过高的压力, 这样的主题在这样的地区显得不合时宜;就像在两极附近搞泼水节一样会让人避而远之。所以, 一个节事活动的成功首先取决于它主题活动的选定。

二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的衍生产品。比如像历届奥运会都有大量的与奥运主题有关的奥运纪念商品出售, 1988年韩国汉城奥运会上, 就有特许经营商62个, 为韩国奥组委收入1880万美元;1996年美国亚特兰大奥运会是有特许经营商125家, 创造了9100万美元的收益;而最近的一次雅典奥运会, 仅23家特许经营商便瓜分了6150万美元的收入, 更有专家大胆预测我国奥运会特许商品销售收入有望突破40亿。

2.2价格

价格政策将直接影响节事活动的未来需要量, 这也是营销组合之中最难的一个关键环节, 价格的制定是受历史情况、经济环境、购物能力、可能收入、整体花费和潜在竞争等诸多因素决定的。组织者对节事活动定价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就目前我国而言, 节事活动的主办方多数为政府机关, 一些基础设施建设等由政府投资, 这便可以保证价格制定处于一个相对中等或较低水平, 此种情况下政府追求的是节事活动将带来的长期社会、经济利益。

针对于节事活动的特殊点, 对其定价可参照如下基本原则:一是成本导向定价法, 是以产品单位成本为基本依据, 再加上预期利润来确定价格的成本导向定价法, 是最常用、最基本的定价方法。该定价法又衍生出:①总成本加成定价法, 它要求估计出节事活动参加者的数量、计算出投入的资金、赞助的收入及其它可能收入、再加上期望的利润, 算出节事活动的价格;②投资回报率定价法。二是需求导向定价法, 是以市场需要为基本依据确定价格的定价方法。例如参加一个主展会, 支付一次门票之后, 可免费参加该节事活动其它项目。该定价法又可衍生出:①选择资费定价法, 这常用于旅游行业, 如给老人或儿童特殊的门票优惠节事活动的定价也可被用于吸引特殊时间吸引特殊参加者的手段, 在设置一般收费标准和原则情况下, 活动组织者也会针对特定人群或特定时间降低定价来扩大市场。如昆明世博会期间, 门票普通票上午购买需要全价, 下午2点之后购买便有较大折扣;同时针对特别群体, 如老年人、儿童、军人及学生也会有不同程度的折扣甚至是免费。②向后定价法, 它是以市场为依据的定价方法, 主要参考消费者的支付意愿。③市场渗透定价法, 市场渗透定价策略是以一个较低的产品价格打入市场, 目的是在短期内加速市场成长, 牺牲高毛利以期获得较高的销售量及市场占有率, 进而产生显著的成本经济效益, 使成本和价格得以不断降低。渗透价格并不意味着绝对的便宜, 而是相对于价值来讲比较低。④撇脂定价法, 又称高价法, 即将产品的价格定的较高, 尽可能在产品寿命初期, 在竞争者研制出相似的产品以前, 尽快的收回投资, 并且取得相当的利润。一些全新体验产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小、流行、未来市场形势难以测定的节事活动可以考虑用此定价政策。

2.3渠道

渠道要求节事活动的组织者在准确的地点、准确的时间, 并以准确度数量提供产品或服务, 它是联系着产品或服务与活动参加者之间的重要桥梁。节事活动所选择的地点与时间对于一个活动的成功举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那达慕大会在蒙族古聚居区搞这样一个节事活动无论从当地居民支持度、参与度还是活动本身的纯正度以及游客的参与积极性都会高于在其它地区;傣族的泼水节放在北方的冬天似乎很难吸引较高人气。开展电脑订票系统、鼓励本地的交通餐饮行业加入、支持旅行社等诸多措施都可以打开节事活动参加者的参加渠道。

2.4促销

促销是对为了影响潜在节事活动参加者的一系列交流活动总和的描述。节事活动所吸引的不仅仅是潜在的活动参加者, 它还包括对一些活动的供应商或旅行社之类的商业企业以及记者、旅游作家等。Coopers和Lybrand通过研究发现, 人们最常见的节事活动信息来源于报纸和朋友推荐, 非本地参加者通常是在到达举办地之后才知道有节事活动, 这表明宣传活动应注重举办地之外的其它地区, 同时在游客到达举办地之后强化他们参加节事活动的意识和想法。例如在多伦多的一次节庆活动中, 采取的促销手段包括了:报纸广告、电台广告、宣传画报、宣传手册、电视广告、路边广告及其它广告形式, 其它方式包括了新闻稿、吉祥物、旅游纪念品、传单、免费赠品、标语及绘画等。

促销主要包括四种活动:一是广告, 这是一种非个人的交流形式, 包括了在网络、旅游指南、报纸、电视、电台、直寄或广告板等, 它是以低成本到达潜在多数客户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二是直接促销, 它包括了对潜在活动参加者、商业中介或销售组织产生诱发性需要结果的活动总和。例如, 在啤酒节活动期间的免费啤酒赠送, 火锅节期间的免费火锅试吃等。三是个人销售, 这是一种面对面或者电话直接将销售代表与活动参加者建立起来的直接沟通。这主要针对一些顾客群体相对固定的高端活动, 比如一些大型公司针对于客户的招待酒会, 一些高端的交响音乐会等;四是公共关系途径, 这是一种不需要支付费用的利用人际关系的促销方式。针对于节事活动来说, 除了上述四种常见的促销活动之外, 还有针对赞助商的促销, 它在节事活动促销中占有较重比例, 一个节事活动能获得更多的赞助便越利于自身的长期发展。发放一些免费的活动宣传画册、邮政明信片、免费地图都是较好的活动促销方式。

2.5人员

由于节事活动产品的独特性, 它与普通的产品与服务有着较大的区别, 这就造成人这一因素在节事活动的市场营销组合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无论是任何规模的节事活动, 充满人气的现场一定非常吸引组织者、中介公司、赞助商、活动的参加者及参与者的目光。这里所谓的人不仅仅指活动的参加者, 还包括众多的活动参与者, 比如一项大型体育节事活动中, 组织者的组织、中介公司人员的操作、赞助商的赞助行为、专业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的参赛、活动举办地居民的参与、志愿者的参加、新闻媒体记者的报道都是属于人员要素的活动方式。人员活动贯穿于节事活动的始终, 他们确保节事活动的正常协调运转。节事活动的组织者应针对不同的活动参与或参加人员, 制订有效地吸引或调动方案。

2.6包装

包装是顾客导向型市场营销和管理的明显特征, 是一种迎合节事产品与消费者之间的重要手段。Morrison将包装定义为将相关和赠送的服务联合只需要支付一次价款。节事活动的包装包括一个主题活动之下的所有活动仅需要一次性付费便可以体验全部节庆产品,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一票制, 或者组团形式的旅游, 仅需要支持一个整体费用, 便可以参与吃住行游的全部费用。针对节事活动而言, 就是要专业人员在活动开展前策划出多种可供选择的一次付价旅游产品, 当旅游者到活动的举办地便可以轻松得知如何参与活动的信息, 旅游产品、路线、价格一目了然, 不需要旅游者投入精力自我设计, 即使有一些个性化的旅游需要也是可得到满足。

2.7活动项目

活动项目是为了增加游客花销或满意度而对服务或产品的一种改变, 通常一项服务或产品是不可能满足所有活动参与者的, 节事活动便需要在较短时间内来满足迅速增长的参与者便需要通过诸多项目的设置才能完成。它是为了丰富节事活动而采用的一种吸引游客参与活动的方法, 例如, 目前比较成功的青岛国际啤酒节, 除传统的啤酒品饮、啤酒嘉年华活动项目设置之外, 还设置了众多与时代、观众需要紧密相连的项目, 包括奥帆主题日、帆船赛参赛者联谊等与奥运相关的主题活动, 还包括了全球音乐盛典在内的音乐活动项目以及慈善之夜为代表的大型慈善活动。南宁国际民歌节的活动项目, 除了主题晚会之外, 还在企业、学校、广场、社区搭建近20个歌台, 开展绿城歌台活动, 让活动到百姓身边;同时还有联欢活动, 书画展览等活动。南澳洲旅游局认为这种活动项目的推广有利于向特定的目标群体扩展市场且增加活动的满意度, 它的设置应当考虑的因素包括:活动场地和地点的本质, 天气影响, 残疾人附属设施, 年老及年青家庭, 包括提供高质量的体验活动, 有吸引力的事件, 平衡活动之间的可选择性, 强调独特性。

2.8合作关系

合作关系是指不同节事活动的组织之间及可能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例如, 节事活动组织者经常会涉及多个部门, 这多个部门为了不同的目的参与其中, 这便需要相互的合作。节事活动的赞助商需要与节事活动的组织者之间协商合作。节事活动的中介公司也需要与相关组织进行协调。如环青海湖国际公路自行车赛的主办单位有: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青海省人民政府, 承办单位有: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中央电视台体育中心、中国中信集团公司、青海省体育局、北京时代联信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协办单位有: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中国绿化基金会、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 同时还包装数十家赞助商, 在整个活动运行之中还包括了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安全保护部门、环境卫生部门、交通气象部门等等, 可见一个节事活动的正常动作是需要大量部门、企业之间的合作。

参考文献

[1]Getz, D. (1997) .Event Management&Event Tourism, El ms-ford, N.Y.Cognizant Communication Corp.

[2] Coopers and Lybrand Consulting Group, 1989, National Capital Region 1988 festivals study, Recreation Canada, 47 (4) :24-9.

校园节事活动策划书 第2篇

活动策划书

班级:3+2国贸会展121班

组员:俞文倩

管吕方

张 莺

郑羽翌

一、策划定位

1、活动主题:炫彩青春,美好记忆

2、活动目的:现今各种选秀节目不断创新,帅气和美丽从来都有看客,紧跟潮流步伐,我们积极倡导和创造美丽与活力、勇敢与智慧、个性与魅力的新男生形

象。为了缓解学习压力、放松身心,丰富树大学子校园文化,给男生一

个展现青春和自我的舞台。

3、基本信息:

活动地点: 树人礼堂

活动时间:2013年11月

活动对象:全校男生

活动负责:主办单位:树人大学学生会

承办单位:树人大学吉他社

4、预期效果:

发扬学校优良传统,吸引同学们的目光和强烈关注,进一步推进学校文艺活动的发展,激发同学们的青春和活力,为美好的大学生活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我们本着加强同学之间的交流,在努力学习的同时也能对同学各种才能的挖掘,以文艺活动的形式展示年轻一代对美的追求。

二、活动名称:寻找校草

(一)活动流程

活动执行流程:

1、前期宣传

时间:11月4日—11月8日

海报宣传:邀请宣传部制作海报,并张贴于人流密集地,如北校区正门口,图书馆门口等。宣传单分发:设计若干份简易的传单,并在图书馆门口、北校区门口等地方进行分发。横幅宣传:在学校主干道,活动现场悬挂活动宣传横幅,横幅信息简单明确通俗易记,视觉效果好。

网络宣传:在学校的官方微博上进行宣传,鼓励转发。

2、报名方式

11月4日起在图书馆门口进行现场报名,并填写相关信息,报名截止至11月8日。

3、海选

各个学院先进行分赛区海选,邀请各自学院学生会各部门部长作为评委进行初步的选拔。

海选时间:11月8日晚上18:30

海选地点:南校区B1-103,海选内容:一分钟的自我介绍,评委与选手进行简单问答。

评选标准:外形突出,举止大方,气质优雅,谈吐得体等

进入初试人数视情况而定,并在之后标明序号,名单公布于11月10日,贴于图书馆门口。

4、初试

邀请校学生会各部门部长、副部长作为评委进行初试

初试时间:11月14日晚上18:30

初试地点:南校区B1-10

3初试流程:按序号大小进行才艺展示,评委给予评价后派代表公布进入复赛的名单

5、决赛

活动时间:11月19日晚上18:30

活动内容:

1、礼仪人员协助扎破气球,取出智力题,请选手加以作答。

2、进入十强的选手进行才艺表演,才艺结束后进行现场投票,学生每人

一票,女老师每人1票,男老师每人1票。最后结合网络票选选出浙

江树人大学校草。

3、邀请校园乐队、校园歌手表演在结束前进行表演。

*注:学生可在微博或者微信上通过转发选手信息来进行投票,一个微博号记1票,一个微信号记1票,票数计入决赛选票中。网络投票通道时间:11月16日18:30—20:30关闭。

6、寻找校草校花十强合作表演

表演时间:11月21日晚上18:00

表演地点:树人礼堂

表演流程:(1)请“校花校草”发表获奖感言

(2)校花校草十强两两组合进行才艺表演和默契游戏大比拼,最后投票

选出人气最高的一组将成为树人大学微电影拍摄的主角。

(二)流程解析

1、本次活动不同于声乐比赛或舞蹈比赛等单项才艺比赛,而是一场兼容并茂的才

艺展示,最关键的是选手的外形占最大的评分点。

2、本次活动从海选到决赛全程对选手进行校际宣传,支持网络投票。

3、特别为参赛晋级选手制作宣传单、海报、展板,鼓励包括留学生、交换生在内的所有学子来展示他们的风采。

4.在活动期间主办方将会安排“校园随手拍校草”活动,学生可将拍到的照片发布到微博并@主办方。最后将会选出最佳照片并给予奖励。

5、奖项设置不是简单的第一、第二、第三名,而且根据各人的特色以新颖又形象的奖项名称颁发特别奖。

三、前期准备

场地规划:树人礼堂适合承办大型活动

联系主持人/表演嘉宾/摄影拍照人员:外聘或学校派人

主持人两名(男女各一名),礼仪人员若干:邀请有过主持大型活动的主持人参与,礼仪人员可以由校女生部推荐

表演嘉宾:院艺术团、社团、十佳歌手等作为环节过渡表演嘉宾(唱歌、跳舞、舞台秀等)摄影拍照:邀请摄影社团和外聘摄影师作为摄影工作人员

制作邀请函:制作给老师和校学生会各部门部长的邀请函并发送

门票/礼品:制作决赛门票,准备各奖项的礼品(可以根据赞助而定)

宣传海报:制作海报用于宣传活动及最后决赛的海报

人员配置:张莺/俞文倩/管吕方/郑羽翌/学生会人员

物资配置:自己购买或由赞助商提供

四、执行保障

项目组架构:

总负责人:张莺、俞文倩、管吕方、郑羽翌

活动负责人:张莺

宣传负责人:管吕方

财务负责人:俞文倩

安保负责人:郑羽翌

其他:学生会人员

管理保障:场内安全问题与秩序问题由管理负责人负责,遇到突发情况,管理负责人及

时解决,如不能解决则由4个总负责人一起商量解决。

人员保障:由学生会人员负责协调解决。

五、应急预案

保障性应急预案

1、如果自主报名的选手较少,将会采取由网络推选和各学院学生会推选的方式。

2、“校园随手拍校草”活动如果无法顺利实施就更改为“校园随手拍最美场景”活

动。比赛结果将由学生投票产生,参赛的照片必须经过被拍摄者的统一,主办方对肖像权概不负责。

六、赞助方案

目标客户:宝丽眼镜、明朗眼镜、老婆大人、尼积咖啡、鸡排英雄等

赞助等级:>4000元可冠名并在海报等实物宣传物上宣传,在校网上宣传限1个2000元-4000元在海报等纸质宣传物上宣传不限<2000元仅在海报上宣传不限

七、执行统筹

活动前:

活动方案策划及敲定:张莺/俞文倩/管吕方/郑羽翌活动宣传/报名活动:学生会人员

活动海报/门票/邀请函设计及制作:俞文倩/管吕方活动赞助:郑羽翌/学生会外联部活动场地联系/人员邀请:张莺/学生会

活动中:

现场负责人:张莺/俞文倩/管吕方/郑羽翌活动负责人:管吕方/郑羽翌

安保负责人:俞文倩

紧急情况负责人:张莺

活动后:

总结:张莺/俞文倩/管吕方/郑羽翌

*注:编写活动报告。

时间:2013年11月4日-11月17日

地点:树人大学图书馆、树人礼堂

主办单位:树人大学学生会

承办单位:树人大学吉他社

重大节事活动中政务微信传播力研究 第3篇

一、研究缘起

重大节事活动是经过策划、组织、管理、大众参与且能带来持续影响的活动,有助于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经济发展,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展示,即使是小型城镇也会因为重大节事活的举办而声名鹊起。因此,重大节事活动一直备受各地争夺并被举办城市高度重视,特别是关注度高的全球性、区域性活动。重大节事活动举办期间打破常态,不确定性因素增多且对稳定秩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畅通、高效的信息传播和正确及时的舆论引导,对媒介的需求和依赖程度更高。

上海合作组织峰会历次会议都是在举办国首都或者排名第二的城市举办,2015年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首脑理事会(以下简称“2015上合总理会”)落户非一线城市郑州本身就引起高度关注,这也是郑州历史上规格最高的国际性会议。为举办好这次会议,河南省委、省政府对郑州乃至全省的安保、交通、气象、环境、物流等部门的工作作出调整。这也是自政务微信诞生以来河南省举办的规格最高的国际性重大会议。河南省政务微信在2015上合总理会期间如何发挥传播功能、在新的传播格局中扮演什么角色,对提升政务微信的传播力有何启发与借鉴意义?从这个意义来说,对这一问题的考察既具有学理意义也具有实践意义。

二、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的传播分析

(一)样本选取

2015年12月7日,外交部在例行记者招待会上宣布上合总理会将在郑州市举行,正式开启了相关信息传播的大幕,尽管在此之前已有传言且安保、交通、环保等部分工作已经展开,但这些信息零星分散且止于上层或者系统内部,不能形成传播议程,因此样本选取始于2015年12月7日止于会议结束5天共15天,同时还选取样本的前15天与后15天作为参照。因为后15天里涉及到元旦假期,为使结果更客观将时间向后顺延。

在横向样本选取上,根据政务微信隶属部门与2015上合总理会的关系分为主管宣传部门、直接相关部门、间接相关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为尽可能全面考察政务微信发展情况,在平衡的原则下对各层面部门的政务微信中选取样本进行考察,如下表所示:

(二)信息采集与分析

对样本的统计主要围绕信息发布、信息内容、信息符号、互动情况、传播效果展开。

就信息发布行为来看,2015上合总理会期间政务微信的信息推送频率和日均发稿量变化不大,仅河南高速公安、郑州地铁推送次数明显多于常规状态,河南发布、河南高速公安的日均发稿量略高于常规状态,表明河南省政务微信已经发展到相对稳定期。在相关文章的占比方面,交通、安全部门达到50%以上,宣传旅游部门超过30%,可见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能够根据自身职能积极发声。对传播内容的分析主要集中于内容分类、信息来源、传播符号三个方面。就内容性质而言可以分为新闻消息、通知提示、资源推介、工作进展与状态、感情情绪五种类型。统计结果显示新闻消息类内容占比最高,达到29%,其次是工作状态类、通知提示类,分别占到总量的16%和23%。具体而言主管宣传部门政务微信发布的信息中新闻消息类居多,具体职能部门则以通知提示类信息为主。

信息来源的考量指标主要有原创、网络整合、直接转载、来源不明。统计结果显示明确标注原创的内容仅占23%,占比最大的是来源不明类文章,直接折射了政务微信版权意识不足的问题,值得注意的是直接转载的比例最小,表明政务微信对转载具有一定的排斥。

尽管智能手机屏幕越来越大,但手机阅读仍然是局限于方寸之间的快速浏览,对视觉效果要求较高,色彩、图片、视频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从考察情况来看,政务微信推送最多的是图文类消息,普遍采用图片、边框、插件、小标题、字体颜色等版面元素,而音频、视频类较少,这也是政务微信需要着力的地方。

传播效果主要体现在信息的有效达到和互动分享方面,主要体现为阅读量。从上述四类政务微信中随机各抽取一个微信公众号遇见郑州、平安中原、河南旅游、郑州地铁,通过对相关文章的平均阅读量与同期其他文章平均阅读量、常规状态文章平均阅读量的比较来分析,发现2015上合总理会期间所有政务微信账号的总阅读量均高于常规状态,相关文章阅读量也远高于同期其他文章阅读量。

三、从“10万+文”章看政务微信的传播路线图

尽管微信传播兼具大众传播与群体传播的特点,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的多层级传播,但总体来说,其阅读依然受到用户量的限制。也正是用户量的限制促使高品质的文章脱颖而出。政务微信作为运营时间短、没有品牌积累的新兴媒介,在2015上合总理会期间部分单篇文章阅读量动辄过万甚至达到“10万+”,且点赞量、留言量和留言点赞量也突飞猛进,表现出的强大传播力和成长性值得梳理经验并探索优化路径。基于此,将以《报告总理,河南已准备完毕,请检阅》《舌尖上的上合安保》两篇阅读量“10万+”的原创文章为例进行分析。

2015年12月12日河南省旅游局微信公众平台推送《报告总理,河南已准备完毕,请检阅》,以60多张图片和简短的文字梳理了2015上合总理会的安保、会场布置、交通管制、河南历史、旅游资源、美食、工艺品等。首发之后被实惠郑州、鹤壁微旅游、漯河黄金海岸、花间集花坊、和信财富等微信公众号原文转载,随后被开封校园网、朱小军等多家微信公众号将题目修改为《上合峰会要来了,河南已准备完毕,请检阅》《报告总理,河南十八大市已准备完毕,请检阅》等继续转载,阅读量迅速攀升的同时带来大量粉丝关注。《舌尖上的上合安保》是河南省公安厅微信公众号平安中原于12月14日首发的文章,由33张上合安保工作人员进餐状态图及简短文字组成,推送之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点赞量超过500,留言点赞量超过300的就有7条。15日被平安开封、卫东警方在线等原文转载,后被碧桂园翡翠湾等公众号修改题目继续转载。

综合考察这两篇“10万+”文章的传播路径,展示出的是一个封闭与延展、原创与转载、多层级传播并存的更为复杂的路线图,如图所示:

四、结论与探讨

政务微信的传播力来自于四个方面:一是覆盖能力,即吸引粉丝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为用户提供关注的便利性。二是制作、传播信息的能力,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符号优化版面提升阅读体验,定期推送培养约会意识。三是构建自身形象的能力,采写推送能够充分体现部门职能、建构良好形象、架起政府与民众沟通桥梁的信息,特别是有品质的原创文章。四是提高服务性增强对用户生活的参与能力,对用户生活的有用性、相关性。

对社会公共管理的依附性是政务微信区别于其他微信公众平台的核心因素,提升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的传播力既是信息传播的需要也是社会公共管理的需要。在移动互联时代,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已经成为多元传播格局中举足轻重的一极,是传播军团的轻骑兵。与此相应,重大节事活动也是政务微信发展、推介的良机。要提高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的传播力,有待于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

第一,为用户提供添加关注的便利。规范政务微信的命名,采用易识别、体现部门职能的名称以便方便用户搜索并添加关注,利用多种途径增加二维码的曝光度,搭建政务微信公众账号推介平台,多渠道完成用户数量的积累与扩张。

第二,注重策划制作高品质内容。重大节事活动是一场可预知的战役,战前准备对成败至关重要。在重大节事活动前围绕民众的关切点和工作重点提前策划传播主题、传播策略,准备充足的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素材,甚至提前制作好传播产品,提高原创力度。以内容独特、制作精良的产品来赢得用户。

第三,多平台推送。政务微信是依附于党政机关及职能部门的宣传窗口,而非独立的媒体,在进行信息推送时不存在排他性的问题,可以更纯粹的致力于信息传播效果而非传播的渠道。因此,除了在本部门的微信公众平台推送信息外,还应主动为相关部门、垂直部门、其他社会组织等微信公众号供稿进行多平台推送,从而形成联动机制。

第四,加强与用户的沟通交流。留言是传播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与推送文章共同构成传播场域,也是增强活跃用户粘性和二传手传播力的重要途径。对此,政务微信公众平台需要通过持续的原创内容开通、维持留言功能,并对留言做出及时回应,通过落地活动深耕用户。

技术红利过后政务微信增速开始下降,便捷的关注方式和庞大的用户规模,理性、审慎、务实的内涵建设,积极、主动、多元的推介策略是提升政务微信在重大节事活动中传播力的根本途径,也是建立连接型管理的必然选择,有助于构建和谐、高效、公平的社会环境。

【本文系2015年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招标课题“‘互联网+’视阈下河南省政务新媒体服务能力提升研究”(2015B368)的阶段性成果】

略谈节事活动的运作策略 第4篇

关键词:节事,策略

一、节事活动概述

节事活动已经在我国旅游业中蓬勃发展起来, 不同的学者对其有不同的认识。Ritchie认为节事活动的主要目的在于加强外界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认同, 增强其吸引力, 提高其经济收入。Getz从消费者或观众的角度出发, 认为节事活动就是在通常选择范围之外或超出日常生活内容的一次休闲、社交和文化经历的机会。吴必虎认为旅游节事通常指一些含有多种旅游项目的事件, 包括节庆、地方特色产品展览、体育比赛等具有旅游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庄志民将节事活动作为一种旅游资源来看待, 提出节事资源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能对旅游产生吸引向性, 有可能被用来开发成旅游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事典活动的总和。包括旅游节日、庆典、集会、交易会、展览会及各种文化体育活动等。

结合我国目前节事活动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笔者认为节事活动是一系列活动或事件。包括节日、庆典、地方特色产品展销会、交易会、博览会、会议及各种文化、体育等具有特色的活动或非日常发生的特殊事件。它有以下内涵:节事活动由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组成;节庆活动又包括传统民俗和现代节庆;特殊事件包括体育、娱乐、会展、宗教活动、周年庆典等非日常发生事件。

节事活动最早起源于源远流长的民俗文化。我国节事活动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传统民俗阶段, 现代节庆阶段, 节事活动阶段三个阶段, 发展至今节事活动在形式、观念、功能和运作上出现新的特点。

二、节事活动的主要功用

1. 调整旅游资源结构, 丰富旅游产品线路。

旅游活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旺季时, 人头攒动;淡季时, 门可罗雀。这造成了旅游资源、旅游设施的闲置和浪费, 不利于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目的地旅游资源、民俗风情、特殊事件等因素的优化融合, 举办丰富多彩的节事活动。一方面, 可以吸引游客, 为游客提供新的旅游选择;另一方面, 可以调整旅游资源结构, 丰富旅游产品, 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会。并能较好地解决旅游淡季市场需求不足的问题。

2. 带动相关产业及区域经济的发展。

任何旅游节事活动都有一定的主题。配合这一主题的直接和间接的产业都可以在节事活动中获得经济效益。比如青岛国际啤酒节, 是一个集经贸、旅游、餐饮、住宿、娱乐于一体的节事活动。这个节事活动, 主题鲜明, 内容丰富, 极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取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再如每年一度的大连国际服装节迎来了各类表演活动、发布会、展览会、洽谈会, 为本地企业及相关产业、生产商提供了巨大商机, 带来了巨大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

3. 打造目的地旅游形象, 提升知名度。

目的地形象是一个综合的形象塑造系统, 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和进行很长时间的宣传, 才能塑造成功。此外, 目的地整体形象是通过对各种形象要素的整合实现的, 其宣传工作难度很大。而旅游节事活动的开展, 往往能够对目的地主题形象起到重要的宣传功效。旅游者可以通过节事活动的内容, 全面理解目的地的自然景观、历史背景、人文景观、建设成就等内容, 从而对目的地有感性的认识。另外, 节事活动本身就是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者, 举办节事活动就是目的地形象的塑造过程。成功的节事活动的主题能够成为目的地形象的代名词。如提到啤酒节就会想到青岛, 提到服装节就会想到大连, 提到风筝就会想到潍坊。这些案例都说明, 节事活动与目的地之间已经形成了很强的对应关系, 能够迅速提升目的地的知名度。

三、节事活动的运作策略

1. 市场化策略。

本质上讲, 节事活动首先是一种经济活动, 旅游节事活动举办的目的之一就是通过文化这一载体, 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市场效果, 因此, 不论是节事活动举办的需求还是供给方面, 都应当遵循一定的市场规律, 把节事活动纳入市场经济的轨道, 进行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 一是可以节约成本。在节事活动举办过程中, 时间地点选择、广告宣传方式等方面完全按照市场的需求来做, 可以大大节约成本, 避免因行政力量介入时造成的不必要的浪费;二是可以做到收益最大化。这里的收益包括参加企事业的收益, 包括政府的形象收益, 也包括给当地带来的其他社会效益。

2. 品牌化策略。

旅游节事品牌化运作包括三个方面:产品化、制度化和产业化。

(1) 产品化。旅游节事应该作为一个产品来包装营销, 使其成为地方形象塑造的载体。在它的运作中, 要结合当地的其他旅游资源, 合理安排时间、空间, 协作联动, 以发挥其提升形象的功能。

(2) 制度化。节事活动的运作在制度方面要完善以下几点:第一, 建立行业惯例。我国节事产业还处在不太成熟的阶段, 运作还处在一个从小到大, 从分散到集中, 从偶然性、间断性到长期性、经常性, 从非专业化向专业化方向转化的过程。在这一发展过程中, 逐渐形成大多数节事举办者共同认可与遵守的经济活动习惯和交易方式, 如约定俗成的行业规范和组织、交易争端解决方法等, 能大大促进节事产业的发展。第二, 建立行业准入机制。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大办节事活动, 但是有些组织者过于追求经济效益, 以破坏或歪曲地方文化为代价, 表现为一种短视行为。为此, 需建立一个行业准入机制, 规定举办方所应具备的条件和资格, 如举办方的经济实力、节事业务经营能力、商业信誉、以往的举办业绩等。第三, 建立节事经济活动准则, 包括节事产品的市场价格准则、举办单位竞争准则、节事举办风险规避准则、节事经济收益分配准则等。这些规范有利于节事生产的有序竞争。

(3) 产业化。要建立和完善节事产品的开发和创新体系。政府管理部门要退出一手包办的局面, 只起引导和监督的作用, 引进多种投资主体, 多种渠道筹集资金, 按照市场规律办事, 完善节事品牌的知识产权保护及开发和利用, 鼓励建立专业化的节事策划运作公司。

3. 系统化策略。

旅游节事的举办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众多部门、行业。一方面, 需要政府宏观引导;另一方面, 需要各职能部门整体协作, 以实现节事的成功举办和发挥节事的后续效应。系统化运作包括三个方面:系列化、专业化、网络化。

(1) 系列化。节事的运作要发挥其长期效应, 注重旅游节事举办的后期效应。因此, 在旅游节事的类型和时间上进行系列化, 具体表现为在旅游节事的内容上, 要结合当地文化特征, 要体现当地的地方文脉, 表达地方精神, 始终以文化为其本质。在节事的范围方面, 要具有综合性, 安排体现文化特色、技术特色, 同时又要追求经济效益。在时间上, 要体现节事的动态性, 根据当地的季节特点安排适宜的活动。

(2) 专业化。我国目前的旅游节事活动中, 多为政府或企业操作, 缺乏专业化的节事运作。就此, 应该建立城市政府的专业节事管理部门, 旅游节事的运作由专业的节事公司操作。一些大型旅游节事活动, 还应聘请具有国际通行的节事协业资格的专业人士策划, 从节事战略定位到节事效益评估, 进行专业的规划。

(3) 网络化。随着科技的发展, 信息技术被广泛地运用于节事活动中。通过网络, 可以进行市场调研和商务往来, 对节事新闻进行更新, 增加附加值, 加大吸引注意力, 节约成本等。此外, 通过网络可以进行旅游节事网上销售, 提高节事品牌的知名度等。可见, 加大对网络的成功运用, 是旅游节事活动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Roche.Mega-events and Modernity:Olympics and expos in the growth of global culture.London, Routledge, 2000

[2]王重农:现代节庆活动指.南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2

[3]庄志民: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空间.学林出版社, 1999

[4]吴必虎:区域旅游规划原理.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

节事活动 第5篇

李静

(四川农业大学旅游学院,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学号20138967)

摘要:本文通过对节事活动的概述、历史、现状等方面的调查和研究,分析国内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并据此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节事活动;现状分析;应对措施;

1.引言

1.1研究背景

作为近些年来新兴起来的行业,会展既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又不断促进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而无论在哪一个历史阶段,会展都以不同形式表现出持续发展的生命力。目前,会展活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已形成以欧美为主导的全方位、多元化和高增长的发展格局。会展业和会展经济逐渐成熟、壮大,在世界经济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并保持着持续高速发展的趋势。而节事活动作为会展的一个重要部分,也与整个会展业一起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发展扩大。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地方政府与企业开始意识到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及其所带来的收益,国内节事活动的主题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1.2研究目的及意义

我国节事活动经过了很长的历程,已经步入相对成熟的阶段。但关于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仍存在很多不足与问题。作为一名会展专业的学生,我们有必要了解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并通过调查分析与研究获取更多的行业信息,发现我国节事活动现存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

2.节事活动概述

节事”一词来自英文“Event”,含有“事件、节庆、活动”等等多方面的含义。国外常常把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盛事(Mega-event)等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在英文中简称为FSE(FESTIVALS &sPECIAL Events),中文译为“节日和特殊事件”,简称“节事”。从概念上来看,节事是节庆、事件等精心策划的各种活动的简称,其形式包括精心策划和举办的某个特定的仪式、演讲、表演和节庆活动,各种节假日及传统节日以及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和事件活动。西方学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将文化庆典、文艺娱乐事件、体育赛事、教育科学事件、私人事件、社交事件等通通归结到节事范围内。

3.我国节事活动发展历史

节事活动在我国的历史并不算短,从古时的祭天地、祭祖宗的仪式活动到20世纪70年代末的各民族节事活动,经历了一个从萌芽到成型的漫长历史过程。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各方面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从l979到1990年,旅游事业开始蓬勃发展,但是这一时期我们还没有认识到节事活动的重要作用,对节事活动这一重要旅游资源和专项旅游产品重视不够。1991年以后,我国节事活动快速发展,逐渐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节事活动。哈尔滨的冰雪节、潍坊的国际风筝节、青岛的啤酒节、云南西双版纳的泼水节、中国石林火把节、南宁国际民歌节、中国广告节、宁波国际服装节及各种少数民族的服饰、礼仪、民俗和民间竞技活动等。这些节事活动的作用全世界都有目共睹,我国开始进入从民间自发组织节事活动到政府有意识地推广、有组织地开发节事活动的新阶段。在成功地举办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后,我国又申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以及许多世界大型体育、文化、经济、旅游等节事活动。无论在数量、规模、内容还是质量上,我国的节事活动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发展。

4.我国节事活动发展现状

1.节事活动类型多样

目前对我国节事活动的类型划分,尚无统一标准。目前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主要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对应了我国自然资源多样、历史文化悠久、民俗风情浓厚、物产特产富饶、饮食文化源远流长等特点。但我国在会展业、体育产业和娱乐业方面的发展,仍然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但可预见,其增长潜力十分可观。

2.举办城市规模不

一、数量多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了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如今国内几乎每个地方都在举办节事活动,从城市规模上看,大到北京、上海这样的直辖市,小到县级市乃至建制镇,几乎都有各自的节事活动。这些城市都期望能通过节事活动的举办来提高城市知名度,带动相关经济发展并增加当地收入。举办节事活动的城市数量陆续增加,致使国内的节事活动数量也不断增大。

3.大多数城市举办节事活动历史不长,节事品牌未完全形成

现代意义上的节事活动在中国发展的时间大约才30年,而在一开始就注重并举办节事活动的城市并不多。因此,我国很多城市举办节事活动的时间并不长久,且由于对节事活动的了解及所处地优劣势的分析不够彻底,大多数城市的节事活动发展还很不成熟。

4.主办者以政府为主,但运作模式已逐渐多样化、市场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的节事活动都由政府部门主办,但节事活动的运作模式正逐渐变得多样化和市场化,这其中市场规律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现在我国节事活动的运作方式主要分为四种类型:(1)一级政府(市政府)主办模式;(2)政府某行政部门(如旅游局)主办模式;(3)政府引导、企业承办、市场运作模式;(4)完全市场化运作模式。

5.我国节事活动活动现存问题及解决对策

5.1现存问题

1.节事活动数量众多,但缺乏知名度和影响力

虽然我国节事活动的数量众多且一直处于不断增加的状态,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众多的节事活动中具有知名度和强大影响力的活动却很少。除了个别历史悠久的节事活动已形成较完善的节事品牌、享有较高的国际知名度外,很多新兴起来的节事活动举办的并不成功。

2.地理空间分布不均衡,东部沿海多,西部内陆少 由于地理位置和经济条件等方面的影响,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举办的节事活动数量远远超过西部内陆地区。这样的状况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均衡发展,容易造成“发达的地区越来越发达,落后的地区越来越落后”的后果。

3.节事活动主题重复严重

在节事活动主题的选择上,很多地区都选择了大同小异的主题。放眼望去,很多地区举办的节事活动主题似乎都一样,丝毫不具有地方特色。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举办地对自身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了解、挖掘得太少。

4.节事活动与文化结合的力度不够,文化内涵尚有待于挖掘 国内很多节事活动都是纯粹为了利益而举办,没有考虑到文化内涵对于一个节事活动的重要性。因此,举办有文化内涵的节事活动,是当前需要注重的重要事项之一。5.2解决对策

1.整合节事活动,实现品牌化发展

对目前节事市场中存在的“散、乱、小”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造就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事。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节事活动可以把本地区相同或相近内容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集中分散的市场份额,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创造品牌节事,打造更具影响力的节事活动。

2.举办有特色的节事活动

各个地区应根据自身的资源条件和现有优势来选择和创造合适的节事活动主题,使自己举办的节事活动特色鲜明,避免重复举办相同类型的节事活动。针对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不均衡现状特点,在节事活动的举办中必须强调因地制宜,强调宏观调控和指导,以促进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和类型更趋合理和完善,并形成良性的竞合态势。

3.深度挖掘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 应注重文化与节事活动的结合,举办更具文化内涵的节事活动或对现有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进行深度挖掘,进一步深化节事活动的主题。将文化作为节事活动的一大亮点,以此来吸引群众。

参考文献

[1]柴寿升,我国城市节庆经济的发展研究.求实.2005.12期

节事活动 第6篇

关键词:节事旅游 发展战略 陕西

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旅游活动的形式也在不断细化,新的形式也层出不穷。近年来,以各种会议、博览、节日、盛事的庆祝和举办等节事为核心吸引力的旅游形式也正在发展和成熟起来。陕西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在依托传统文化旅游资源、自然生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节事旅游将会有着自身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1 陕西节事旅游SWOT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陕西节事旅游发展基础良好

陕西节事旅游在国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竞争力,一些文化旅游节庆活动、生态旅游节庆活动、地方物产节庆活动等已经小有名气。如:清明节公祭轩辕黄帝大典、西安汤峪温泉旅游节、中国安康汉江龙舟节、“雁塔祈福 钟鸣五洲”跨年文化盛典、西安大唐芙蓉园三月三上巳节、西安城墙国际马拉松赛、秦岭最美是商洛——中国秦岭生态旅游节、西安灞桥白鹿原樱桃旅游节、中国定边马铃薯文化节、铜川玉华宫冰雪节等等这些节庆活动不仅提高了陕西的知名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为陕西节事旅游向着更好更高水平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1.1.2 政府扶持力度较大

陕西省作为一个旅游大省,各类旅游资源丰富,省会西安市政府乃至各个市县政府都将旅游业当做发展经济的重要产业,而且政府在对陕西旅游的各种形式宣传上也有很大的投入,同时陕西省还在不断地完善交通,住宿,饮食等等相关的旅游配套设施。这些措施对陕西形象的提升以及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更重要的是给陕西的节事旅游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1.2 劣势分析

1.2.1 缺乏专业化节事旅游策划和管理人才

虽然陕西的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但是专门从事节庆活动的专业人员却很少,加之目前较多的节庆活动由政府主导举办,工作人员大多临时组成而且专业素质低,这直接导致了节事活动的服务水平低下,使游客对举办地留下不好印象,并且对陕西省节事旅游的长远发展也会带来不利的影响。缺乏专业从事节事旅游的人员是陕西节事旅游发展的一个很大弊端。

1.2.2 节事旅游暂未形成市场化、产业化

总体上,陕西在节庆旅游的举办和开发过程中,政府依然起主导作用,市场运作机制不健全。我国很多学者提出了节庆旅游的市场化、产业化问题,但是到目前为止,我国节庆旅游还没有实现市场化和产业化。陕西省作为国内的旅游大省同样面临着将节庆旅游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难题,不解决这两个问题,陕西的节事旅游的将很难规范化的运作。

1.2.3 旅游接待能力不足

一方面节事旅游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由于旅游基础设施的不完善,游客的激增暴露出了旅游地接待能力的不足,许多地方在旅游旺季出现一店难求的问题,很多游客不得不住在条件差的招待所或睡在自己的车里。还有交通条件限制很多地方出现堵车的现象,影响旅游者的观光兴致。例如,2012年陕西汉中的“中国最美油菜花海节”恰逢清明小长假,虽然旅游者有了充足的时间前来观光旅游,但是由于游客的激增,举办地接待能力的不足暴露无遗。很多游客找不到住宿和吃饭的地方,使游客的情绪受到了很大的影响。这些问题的出现对节事活动的宣传很不

利。

1.3 机遇分析

1.3.1 旅游业发展环境良好

陕西是西部大开发的桥头堡,也是关中-天水经济区整体辐射地带,这使陕西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陕西是一个旅游大省,省会西安市不仅是历史名城而且是国际性的旅游城市,旅游业是我省倡导的主导产业,面对如此好的形势,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

1.3.2 各地节事旅游不同程度上受到关注

节事旅游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旅游方式,并且受到各方的关注与重视。现在各级政府积极支持节庆活动的发展,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节事旅游的快速发展也吸引了很多商家的参与,这为节事旅游的市场化提供很好的机遇;百姓的参与和关注为节事旅游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这样节事旅游不仅促进了举办地的经济发展,丰富了当地百姓的生活,而且无形中提升了陕西省的旅游业的知名度,带动经济的增长,促进城市的整体发展。

1.4 威胁分析

1.4.1 周边旅游省份的威胁

陕西省周边的旅游大省如:北京市、山西省、河南省、四川省等在节事旅游方面的发展已经很成熟,相比之下,其他省份名气更大,更有吸引力,客源更广。例如,北京以庙会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已经成为北京节事旅游中的一部分,每年春节前后都能吸引众多的游客前来参与;河南省也有“洛阳牡丹花节”、“三国文化节”等享誉国内外,这对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形成了较大的竞争威胁。

1.4.2 节事主题同化问题突出

同一主题的节庆在全国有几百个,文化艺术节全国就有多个,如宁夏文化艺术节和重庆文化艺术节等。国际旅游节也一样,如昆明国际旅游节和武汉国际旅游节,陕西的这些节庆活动都和以上城市存在着一定程度的竞争。

2 陕西节事旅游发展战略分析

基于以上SWOT分析所涉及的多方面问题,笔者认为陕西节事旅游的发展,就需要将现有的优势资源和机遇相结合,并在这种优势和机遇下把经济区内自身存在的劣势进一步改善,减少负面影响,运用多种经营模式,建立防御型战略,发挥优势去降低劣势和所面临的挑战。具体措施包括:

2.1 优势机遇战略

2.1.1 深度的开发利用陕西省的旅游资源

陕西省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却不够成熟,以关中地区的历史文化古迹为例,很多旅游景点仍然停留在不够深入的游览观赏上,整体来看也缺乏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现在我国节事旅游的发展形势一片大好,在此大背景下,陕西省应该充分抓住机遇,合理开发利用本省旅游资源,使陕西省的节事旅游更上一个台阶。

2.1.2 加大宣传力度

加强在宣传方面的投入,针对目标市场,采取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例如依靠各类媒体、互联网以及图文并茂的宣传材料;或者举办各种展览和旅游经济交流会。以陕南为例,近年来陕南在对节事旅游的宣传上下了很大的力气,陕南三市持续与央视及其他媒体全方位立体式的宣传活动,为陕南的节事旅游带来了众多人气。

2.1.3 加强区域间的合作

发展节事旅游应该加强陕西省各个市县的联系,将西安的文化旅游和陵墓游与陕北红色旅游和陕南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开发出一条独特的旅游线路,在时空上将他们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系统的旅游线路。这样不仅能发挥陕西旅游整体性的作用,而且能够形成规模效益拉动整个陕西的经济发展。

2.2 劣势机遇战略

2.2.1 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节事品牌

开发有内涵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对提升节事旅游的影响力,增加旅游收入都有很大的帮助。打造节事品牌有助于陕西省在节事旅游的发展上占据先机,充分利用品牌效应吸引国内外游客参与。

2.2.2 加强旅游人才的培养,提高服务水平

加强对旅游专业人员的培训,让经营管理水平和有工作经验的员工的素质普遍有所提高,特别是要培养既有丰富领导经验和管理能力,并有系统的旅游规划和人事管理知识的人才,使旅游服务体系的经营管理和服务质量有所提升,从而使陕西的节事旅游的发展更高一个层次。

2.2.3 市场化策略

节庆活动运作市场化一方面可以减轻政府部门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的参与积极性,从而使节事旅游运作时更加规范化。陕西省在发展节事旅游的过程中可以引入更多的专业化旅游企业,同时可以让交通,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参与到节事活动的策划、运作中,这样不仅可以集思广益而且可以使节事活动的举办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实现节事旅游的市场化。

2.2.4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节事旅游的发展需要其他相关产业的支持,例如交通,住宿,饮食,购物等。陕西省在发展节事旅游的同时也要不断地完善这些相关的基础设施。完善公路,铁路道路的通达性,同时增加航班飞行线路;增加住宿的容量,完善住宿条件;开设更多的餐厅,还要保证食物的可口卫生。相关的设施还有很多还需不断地完善,做到这些是发展节事旅游的基础与后盾。

2.3 优势威胁战略

2.3.1 扩大规模,增加吸引力

整合陕西有影响力的旅游资源,形成规模节事旅游曾加其在国内外的吸引力,使陕西省的节事旅游更加具有竞争力,同时也提高了陕西旅游的知名度。如2011年的西安世园会,其宏大的规模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不仅带动了陕西经济的发展,提高了陕西省的知名度,而且为西安周边的旅游景点带来了巨大的客源,从而带动了陕西省整个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扩大节事旅游的规模将会促进陕西旅游业的发展,提高知名度,增加吸引力。

2.3.2 创新节庆主题

虽然陕西的节事旅游已有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但是活动主题的雷同大大减少了活动的吸引力。因此给节庆活动打造一个新颖的,有可行性的主题将大大增加节庆的魅力。冠以中国之最、独具地方特色文化的创新主题节事活动更受到人们青睐。

综上,陕西发展节事旅游资源基础良好,类型丰富多样,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正确分析与认识陕西发展节事旅游所面对的优势与劣势、机遇与挑战,制定相关的政策加以扶持,将陕西节事旅游打造成具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品牌推向国际,将是陕西旅游业整体提升的一个新方向所在。

参考文献:

[1]刘卿.居民对节庆旅游影响的感知研究——以深圳为例[D].湘潭:湘潭大学,2008.

[2]谢万忠.防城港市节事旅游开发刍议[J].市场论坛,2011年4期.

成都市节事活动发展刍议 第7篇

(一)节事活动主题同质化

在成都市所举办的众多节事活动中,所占比最高的是以自然景观为主题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为36%;其次为以民俗风情为主题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为23%;这两项的数量之和超过了所有节事活动数量的一半。在这其中不乏主题内容相同的节事活动。举例来说,成都市关于庙会的节事活动有很多,如成都温江大庙会、成都大庙会、成都梦幻岛庙会、成都国色天香庙会等,共有十几个之多。但这些节事活动主题都很相似,导致市场竞争非常激烈,浪费了很多社会资源,也没有很好地促进经济发展。

(二)节事活动时空分布不合理

从成都市节事活动的举办时间和地点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成都市节事活动大多为区市县各自布阵,在主题重复基础上举办时间也大多雷同,缺乏关联性和统一性。比如,龙泉驿、双流每年在5月份都举办枇杷节;双流、新津每年在3月同时举办梨花节;新都、锦江区同时举办荷花节;新都、郫县、青羊区同时举办桂花节;崇州、温江同时举办兰花节。这导致成都市内节庆活动数量众多,但是类型与时间高度重合,质量普遍偏低,缺乏有影响力的节事品牌。

(三)节事活动文化内涵未被充分挖掘

成都市节事活动中自然资源、民俗风情及物产特产类的节事所占比例较大,这是对成都优厚的自然条件、浓厚的民俗风情、丰富的物产资源的肯定。但是在成都市节事活动中文化类的节事活动却比较少,所占比例仅为13%,这与成都独特而多元的文化底蕴不相符。成都市具有许多在国内甚至全球都极具特色的当地文化,如三国文化、川菜文化、熊猫文化。在成都市所举办的节事活动当中,很多独特的文化并没有在其中展现出来。

二、发展成都市节事活动的建议

(一)避免节事活动主题雷同

成都市可依托本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整合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区域性节事活动,以此避节事活动的雷同。比如,针对美食,成都市区以传统名小吃为主题,简阳以羊肉汤为主题,双流以肥肠粉为主题等;针对灯会,武侯祠以三国文化也主题,三圣乡以动物、水果为主题,温江、华阳以童话为主题。

(二)优化节事活动时空分布

在时间的分布上,结合节事活动本身的特点和季节的特点,尽量将节事活动时间均匀安排在一年四季。在第一季度,结合春节的购物需求,以及春天特有的生态风光及郊区田园特色,发展新春购物节及以观赏田园风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并对区市县同类主题的节庆活动进行整合。在第二季度,结合乡村旅游,开展采茶节、樱桃节、枇杷节等节庆活动;围绕这一时间段内的民俗文化活动,重点发展中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郫县望丛古蜀文化节、清明放水节等节庆活动。在第三季度,迎合民众消夏避暑的需求,结合夏季地方自然景观特色,发展啤酒狂欢节、荷花节等节庆;整合区市县的美食资源,开展中国国际美食旅游节;结合专业性产品的促销时段,开展时尚购物节、电脑节等专业性节庆。在第四季度,结合季节养生需求,开展以登山健身旅游、老年养生、温泉等为主题的节庆活动;结合冬季美食特色,开展以麻羊美食、河鲜美食为主题的节庆活动。

在空间的分布上,应整合区市县的各种资源,在充分考虑到节事活动对整个区域的影响下,有一个统一的战线和目标,使得各个举办节事活动的举办地相互合作和沟通协调,避免同一时间举办相同节事活动的情况。各个区域也应该结合当地的民俗风情以及特色文化,打造独具当地特色的节事品牌。对于成都市已具有品牌效应的重大节事活动,采取主会展、分会场的模式,充分利用各区域的整合资源,带动其他各区域取得经济效益,实现共同繁荣;同时,这也是扩大节事规模、增强影响力的一种方式。

(三)深挖节事活动文化内涵

节事活动只有以文化底蕴为依托,融入文化内涵,才能传承久远,保持成长,独具特色,经久不衰。成都市在文化方面有着很大的优势。成都市拥有着许多在全国甚至于全球都特有的文化,如熊猫文化、川菜文化、三国文化等。虽然现在成都市已经出现了以这些文化为主题的节事活动,但活动内容大多比较单一,缺乏创新,与文化的结合度还不够,应该深入挖掘各自独特的文化内涵并进行延伸开发,创立独特的节事品牌。对于周边区县,结合自身当地的文化特色,充分发挥客家文化、古蜀文化、古镇文化、川西民俗文化等地方特有的文化,开展具有当地品牌效应的节事活动。

(四)转变政府职能,发挥市场作用

节事活动的举办以政府的名义来进行。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进行活动的召集以及宣传推广。在活动举办期间,对于节事活动给予政策方面、安全保障方面、交通运输方面、邮电通讯方面的支持,保证各产业、各部门良好协作,节事活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节事品牌的开发、投资、保护以及收益全部由市场来完成。遵从市场化的运作模式,将承办权推向市场,鼓励市场主体投资节事活动。市场化的运作有利于减小政府部门的工作压力与资金压力。市场承办节事活动,必定会根据市场的需求,做出符合目标受众的产品,不仅可以提高活动质量,同时也可以增加影响力和竞争力。市场化的运作遵循着优胜劣汰的原则,有了竞争,就会有动力,所以其会展活动策划及现场服务更加专业化,有利于节事品牌的打造。

参考文献

[1]张骁鸣.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4:41-57

[2]余青,吴必虎,殷平,等.中国城市节事活动的开发与管理[J].地理研究,2004,(6):845-855.

[3]张学梅,董恺凌,王洋.“节事活动”对成都城市知名度的影响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26-29.

[4]但强.乐山节事旅游开发研究[J].四川旅游学院学报,2011,(2):44-47.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未来发展策略探讨 第8篇

一、节事活动的含义及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

节事是指能对人们产生吸引, 并有可能被用来规划开发成消费对象的各种节庆活动和特殊事件的总称, 其形式包括各种传统节日和在新时期创新的各种节日以及具有纪念性的事件。

节事是人类在社会发展中孕育的一种具有独特魅力的经济、文化活动, 它强调本土化、群众化、民族性、娱乐性、文化性、经济性等多种城市经济和文化特性的融合, 对城市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它有利于传播城市信息、推介城市形象、促进城市文明、发展城市经济, 节事产业已成为中国城市在21世纪新一轮城市竞争中的新经济、新视点, 它的产业相关性、区域辐射性和经济带动性被大多数城市所发觉和认可。如何发展各个城市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 挖掘节事活动运作新理念、新思维, 对促进城市物质和精神文明建设, 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主要表现在:第一, 提升城市文化品位, 塑造城市形象, 增强城市的凝聚力;第二, 推动城市建设, 促进城市服务接待设施的完善, 提高服务业的服务与管理水平;第三, 促进地区商贸、旅游、文化交流、经济合作等活动, 带动旅游业等相关产业发展;第四, 活跃相关的学术交流, 引入新思维、新理念, 改善城市软环境;第五, 提高举办地的知名度和综合竞争能力, 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发展。

二、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发展中存在的优势和不足

(一) 优势。

我国历史文化悠久, 民俗风情浓厚、表现形式多样, 自然资源、旅游资源丰富且各地区各具特色, 这些为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丰富了我国节事活动的主题内容。我国目前主要的节事活动类型有:

(1) 自然景观型——以当地自然地理景观 (独特气象、地质地貌、植被、特殊地理风貌、典型地理标志地、地理位置) 为依托, 综合展示城市旅游资源、风土人情、社会风貌等的节事活动。例如: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张家界国际森林节、中国吉林雾淞冰雪节等。 (2) 历史文化型——依托当地文脉和历史传承的景观、独特的地域文化、宗教活动等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杭州运河文化节、天水伏羲文化节、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等。 (3) 民俗风情型——以各民族独特的民俗风情和生活方式为主题 (民族艺术、风情习俗等) 的节事活动。例如: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中国潍坊国际风筝节、傣族泼水节等。 (4) 物产餐饮型——以地方特产和特色商品及本地餐饮文化为主题, 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大连国际服装节、菏泽国际牡丹节、中国青岛啤酒节等。 (5) 博览会展型——依托城市优越的经济地理条件, 以博览会、交易会为形式, 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研讨和表演等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杭州西湖博览会、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等。 (6) 运动休闲型——以各种大型的体育赛事、竞技活动为形式, 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奥运会、亚运会、全运会等。 (7) 娱乐游憩型——以现代娱乐文化和休闲游憩活动为形式, 辅以其他相关的参观、表演等而开展的节事活动。例如:上海环球嘉年华、上海欢乐节、广东欢乐节等。 (8) 综合型——多种主题组合, 一般节期较长、内容综合、规模较大、投入较多、效益较好的节事活动。例如:上海旅游节、北京国际旅游文化节、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等。

(二) 不足。

近年来,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越来越多, 越来越频繁, 虽然有很多节事活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但也显现出很多问题。

1.节事活动多而不精, 品牌知名度和国际化水平不高。

与西方一些具有长期举办历史的节事相比, 我国多数城市节事活动举办届期不长, 能持续举办并发展成为国际节事活动的则更是凤毛麟角。值得欣慰的是, 近年来我国一批大规模、高品位 (档次) 的节事活动正在逐步形成, 如青岛啤酒节、大连服装节、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等已成为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城市节事品牌。

2.地域性差异大, 发展不均衡。

我国节事活动的发展出现东南部举办数量多、质量较高, 中西部数量少、质量相对偏低的现象。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地域上本身就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使得一些中西部城市的节事活动在举办初期就存在“先天不足”, 在空间上也出现了分布不均衡。

3.选题重复, 文化深度欠缺。

我国节事活动类型尽管多样, 但多以资源导向型节庆居多, 以物产餐饮型、历史文化型、民俗风情型和自然景观型的节事活动所占比例较大, 依次是:23%、22%、17%和12%, 四者合计占我国节事市场的74%。除了节事类型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还可发现虽然我国节事活动数量多, 呈遍地开花之势, 但由于在品牌意识上的缺乏和偏差, 国内许多节事活动不同程度存在着片面追求“轰动效应”的倾向, 在诸如主题选择、操作方式、活动内容、管理模式等方面存在相互模仿、重复办节的现象。

4.地方政府干预过多, 市场作用尚未发挥, 节事绩效不显著。

目前我国城市节事活动的运作与市场经济的要求有许多不相符合的地方。节事活动往往由当地政府部门牵头主办, 上指下派, 按行政方式运作, 成为领导的政绩之一, 而较少考虑由企业直接承办。这样会造成节事活动成本过高, 铺张浪费, 使政府财政负担过重。

5.节事活动经济性和文化性结合力度不够, 文化内涵有待于挖掘。

城市节事活动与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是其生命力所在。现在的节事活动几乎无一例外地以“文化搭台, 经济唱戏”为宗旨。但是, 非常遗憾的是其中大多数都被商业化所破坏了, 节事被当成了投机取巧的捷径。当节事以一种传统文化、民俗文化的姿态从百姓生活中提升出来, 被简单化地以表演的形式呈现, 就已经丧失了其原有的丰富性和感情的细腻性。

6.举办形式不新颖, 公众参与度不理想, 效益不显著。

由于多数城市的节事活动是由政府部门按照行政命令的方式来主办, 缺乏创造性和吸引力, 当地居民和普通游客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不高, 再加上有些节事本身知名度不高, 种种原因导致节事参与者人数偏低, 节事活动成本过高, 节事效益不够显著。

三、对我国城市节事活动未来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 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城市节事活动模式。

在我国目前的国情下, 政府仍旧是节事活动重要的主办力量, 国际性大型节事活动的举办还要靠政府去争取, 并以政府的名义进行召集和对外的宣传;社会参与就是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办好节事活动。社会力量主要体现在:节事活动主题选择时的献计献策, 节事环境氛围的营造, 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等方面;而市场运作则是城市节事活动的举办过程, 交给市场来运作。比如节事活动的冠名权、赞助商、广告宣传等方面, 都可以采用市场竞争的方式, 激励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参加。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为企事业扩大知名度, 另一方面还可以节省大量开支。

(二) 因地制宜, 促进节事活动的合理化时空分布。

针对我国节事活动的举办往往是依托于当地最具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和物产, 在空间分布上表现出东部多、西部少的不均衡现状特点, 在节事活动的举办中必须强调因地制宜, 强调宏观调控和指导, 以促进节事活动的时空分布和类型更趋合理和完善, 并形成良性的竞合态势。

(三) 强化节事活动促销与城市目的地营销。

节事活动时间短, 产品性质特殊, 临时调整难度大, 对促销的要求较高, 除一般促销手段外, 还应聘请专业性中介公司, 努力推进市场化和专业化运作。与此同时, 还要充分发挥节事活动在地方品牌化中的作用, 将节事活动作为城市特殊的营销战略或城市目的地营销计划的组成部分, 融入到城市营销或营销城市的活动中去。

(四) 整合节事活动, 实现品牌化发展。

对目前节事市场中存在的“散、乱、小”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 造就本地区具有竞争力的品牌节事。由于我国各地节事活动形式单一, 雷同趋势明显, 民众的热情不高, 从而导致了节事市场滥而不精的势态。具有较好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节事活动可以把本地区相同或相近内容的节事活动进行整合, 集中分散的市场份额,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来创造品牌节事。

(五) 凸显特色, 彰显个性。

节事活动要生存、要发展, 就必须张扬个性、追求特色, 并善于把特色与个性附着于一定的客观载体。这些载体可以是某种地方特色产品, 也可以是某地独特的人文或自然景观。综观国内外一些成功的经济性节事活动, 不难发现其成功的主要因素是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切合当地实际和风俗习惯, 有较强的娱乐观赏性。其地方色彩越浓厚, 个性特征越鲜明, 就越有吸引力和生命力。

(六) 讲求“节事”实效, 培育“节事”消费热点。

举办城市节事活动当然要有一定的资金投入, 但钱要花得适度, 要把资金投入放在创造城市品牌, 提高城市知名度和营造城市鲜明特色上, 真正做到“借节兴市”, 而不是讲阔气、讲排场、请大牌明星、互相攀比。此外, 还要让节事活动形式系列化, 以实现节事在促进地方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优化发展模式的作用, 具体包括两项策略:节事类型的多样化和节事时间的系列化, 主要按照大众性、传统性、文化性、综合性和经济性这五个特点具体运作, 以形成不同时间尺度、不同规模等级的系列节事。这样既可以保证节事活动的持续发展, 也能够进一步丰富节事内容, 增强举办地的吸引力。

摘要:作为会展重要活动形式之一的节事活动, 其创造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 近几年在我国得到迅速发展, 目前已被许多城市列为发展自身经济和提高城市形象的突破口。然而, 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量的扩张背后质的欠缺, 我国城市节事活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逐渐显现。本文从节事活动的含义和我国发展城市节事活动的意义出发, 针对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以期对我国城市节事活动未来发展策略的制定发挥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城市,节事活动,发展对策

参考文献

[1].胡平.会展管理——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9

[2].金辉.会展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7

[3].张红.会展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5

三亚市节事活动发展与现状研究 第9篇

从概念上来看,节事是节日(Festival)和特殊事件(Special Event)的简称,在国外属于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范畴,国内一般将其归于节庆研究中,同时也有专家把各种节日界定为狭义的节庆,而把各种节事界定为广义的节庆。

二、三亚市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

(一)三亚市节事活动资源现状

基于上述节事活动定义,中国节事活动内容丰富,类型多样,活动名称和时间各不相同。本文通过进行调查研究,对三亚2010年主要大型节事活动的基本情况进行了归纳总结(见表1)。

从上页表1可以得出三亚市节事活动的特点:(1)节事活动涉及类型较广,但起步晚,品牌影响力不大。近年来,三亚市政府操办节事活动较多,类型基本涉及了节事活动类型的八个方面,但发展节事活动起步较晚,举办届数不长,能持续举办并发展为国内、国际知名节事品牌的几乎没有。(2)节事活动公众参与度不高。三亚市多数节事活动大部分由政府主办,官方色彩比较浓厚,群众从开幕到闭幕都很难成为主角,当地居民和普通游客的参与程度不高。(3)节事活动大多属于引进活动,地方特色不突出。三亚市知名节事活动属于引进型(如世界小姐、新丝路等),自办型活动较少,未能充分体现三亚市自身的特色,碧海蓝天、椰树沙滩、美丽浪漫、极力争取的个性名片仍不够鲜明。(4)节事活动以体育赛事为主、时空分布不均。三亚市现有的节事活动以体育赛事型节事为主,时间上,三亚市节事活动季节性比较明显,重大的节事活动主要集中在11月、12月、1月,也就是在秋冬季节展开。而夏季6月、7月、8月则很少有节庆活动举行。空间上,在市内举办的多,在市区外举办的少。

(二)三亚市节事活动公众参与热情分析

1. 三亚市节事活动公众参与热情现状。

为了更加客观科学对三亚市节事活动公众参与热情进行分析,我们对三亚的游客、居民以及旅游相关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其目的主要是:(1)为了了解游客、居民以及旅游相关企业对三亚节事活动的参与热情度与关注度(2)对影响其参与的原因以及给三亚市节事活动人气度给予一个排名。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共收回150份(见表2)。

通过分析归纳,可以看出使民众参与热情最大是以美丽文化为代表的世界小姐总决赛、以本土黎苗文化为特色的“三月三活动”以及以天涯文化为代表的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另外,还有不能引起民众参与热情的有世界第一大力士冠军赛、清凉一夏等。

2. 影响公众参与度的原因。

通过对所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影响三亚市节事活动公众参与热情原因主要是因为活动组织者宣传力度不到位、缺乏有效参与渠道、政府操作色彩过浓、活动内容与程序雷同等原因,其中组织者宣传力度不大比例最大。

(三)三亚市节事活动关注度分析

三亚市节事活动关注度指数。关注度指数,即各种媒体报道频率,表示社会公众的间接参与程度。通过网络搜索可以比较便捷地获得这方面的数据,本文以Google(分别中英文两个方面)和百度搜索引擎的搜索结果为参照指标。

通过对网络搜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得到了最受国内、国际关注的前三名的节事活动(如表3所示)。

(四)三亚市特色节事活动推介

通过以上问卷调查和网络搜索的方法,对三亚市节事活动公众参与度热情以及关注指数进行综合分析和研究,特对三亚市特色节事活动对进行推介。

1. 最佳参与节事。

“三月三”活动。基本情况:“三月三”是海南黎族、苗族的重大传统节日,2006年三亚首次举办黎苗“三月三”大型节庆活动。在农历三月初三,在整个三亚市范围内,举行了圣火传承、篝火狂欢、黎苗艺术展、民族体育竞技、黎苗美事、万人同跳竹竿舞、主题晚会、对歌比赛等一系列的公众参与活动。这项活动大力的挖掘和弘扬了海南这一民族传统文化,促进海南民族文化的产业化发展,努力实现了节事活动经济与文化的双重效益。推介理由:亲民、益民、乐民、全民参与,真正的百姓欢乐节目。

2. 最受关注节事。

世界小姐总决赛。基本情况:世界小姐评选活动创办于1951年,至2009年已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功举办了五十九届。与美国“环球小姐“和日本“国际小姐”并称为世界上三大选美盛事。2003年第五十三届世界小姐总决赛落户三亚,连续在三亚举办过五十四届(2004年)、五十五届(2005年)、五十七届(2007年)、六十届(2011年),使三亚在全球的知名度迅速提升,推动了三亚美丽文化、美丽产业的发展。推介理由:通过举办大型国际选美赛事,提升三亚的国际知名度,促进旅游业和美丽产业产业快速发展。

3. 最具潜力节事。

天涯海角国际婚礼节。基本概况:三亚天涯海角国际婚礼是1996年开始举办,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在三亚的天涯海角风景区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恋人们将在此举行隆重的结婚典礼,彼此山盟海誓。婚庆节接受国外、国内新婚夫妇以及金婚、银婚等纪念婚夫妇报名参加,通过“天涯婚典”、“鹿城相聚”、“天涯结缘”、“南山祈福”、“东海寄情”、“情山夜话”、“海岛寻幽”、“游船喜宴”等活动,使每对来这里的夫妇享有终生难忘的感受。推介理由:这个节事活动是“美丽三亚,浪漫天涯”的真实体现,也是一个体现三亚天涯文化、美丽文化、浪漫文化的活动,它能让民众真正的深入其中感受浪漫、感受美丽、感受有情人终成眷属的活动。

三、结论

三亚市资源丰富、气候独特,是举办节事活动的理想场所。从国内外节事活动的成功经验可以得出,成功的节事大多采用“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运作模式,三亚也应逐步淡化政府主体地位,发挥政策引导和行业管理的职能,不断创新活动内容,丰富节事活动的文化内涵,体现地方特色,增加节事活动的公众参与度,加大宣传力度,培养地方节事品牌。

参考文献

[1]王春雷.2009年中国节庆产业发展年度报告[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10.

[2]卢晓.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5-9.

重庆节事活动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第10篇

关键词:重庆,节事活动,发展现状,对策

近年来, 重庆节事活动的发展也呈现出上升之势, 特别是自国务院《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将重庆“打造长江上游地区的‘会展之都’、‘购物之都’和‘美食之都’, 形成区域商贸会展中心, 促进实现流通现代化”这一战略性的“黄金定位”以来, 加强品牌节事活动的培育对加快重庆建设与新重庆城市形象营销更加重要。

1 重庆节事活动的现状及问题

1.1 节事活动规模类型多样

(1) 在调查的重庆市40个行政区县中, 从重庆市区到区县, 到乡镇, 几乎都有节事活动, 数量众多, 规模不一。而且随着节事活动给目的地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显著化, 和目的地社会文化建设意识的增强, 各地的节事活动的举办呈现上升趋势。

(2) 重庆节事活动的类型多样, 按主题可大致分为以下类型:

(1) 物产资源型:以重庆各节事活动目的地的特产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投资洽谈等而展开的节事活动。如:重庆市垫江牡丹花节、重庆忠县柑橘节、重庆石柱辣椒文化节、重庆涪陵葵

溪、西双版纳的经济发展情况相对较好, 因而红河思茅呈现出了V字型特征。

位于我国从陆路通往中南半岛的要冲之地的西双版纳, 凭借着区位的优越性和丰富的旅游资源等, 独树一帜呈现出A字型特征。

(2) 楚雄、曲靖两地的经济崛起, 走出低谷由V字型转为凸字型

从LISA指标来看, 昆明玉溪两地的LISA值也远远高于其他区域, 表明昆明玉溪两地与其相邻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较强的正相关性。从2003年开始, 曲靖和楚雄的经济有了飞速的发展, 人均GDP迅速提高, LISA值从之前的V字型特征转变为凸字型特征。

(3) 迪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 实现经济崛起, 由凹字型转为A字型。

迪庆以打造香格里拉品牌为重点, 着力培育壮大旅游、生物、水电、矿产四大支柱产业, 使之成为推动全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引擎”, 和周边区域经济发展的空间相互作用特征也由凹字型转为A字型, 凸现出发展区域集聚的优势。

3结语

本文利用空间统计的理论, 对1998年至2005年期间云南省16地州的人均GDP进行了空间统计分析。先利用Moran I指数判断16个地州的全局自相关情况, 确定云南省的区域经济发展集聚情况正在逐步上升, 至2005年已经出现了显著的自相关特征。然后运用LISA指数具体分析各单元区域的经济发展和周围邻接区域的经济花节、涪陵龙眼节、中国长寿沙田柚节、重庆腊梅文化节、重庆合川枇杷采果节、重庆永川国际茶竹文化节、重庆南岸泉水鸡文化节等。

(2) 自然资源型:以重庆各节事活动目的地的自然资源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展示旅游资源的节事活动。如:中国重庆长江三峡国际红叶节、重庆市森林旅游节、重庆武隆仙女山冰雪节、重庆市金佛山冰雪节、重庆巴南温泉旅游文化节等。

(3) 民俗文化型:以展示重庆各节事活动目的地民俗风情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生活方式展示的节事活动。如, 武陵山区民族文艺汇演, 石柱土家族“毕滋卡”节、万盛苗族踩山会、中国花灯艺术节、中国铜梁龙灯艺术节、重庆綦江农民版画艺术节、东溪古镇文化艺术节、大足石刻艺术节、大足宝顶香会、重庆丰都·中国“神曲之乡”民俗文化节暨丰都鬼城庙会等。

(4) 餐饮文化型:以重庆各节事活动目的地的餐饮文化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参与体验的节事活动。如:重庆火锅文化节、重庆南岸泉水鸡文化节、重庆北碚区美食节、重庆荣昌年猪节、重庆合川啤酒节等。

(5) 运动休闲型:以各类体育赛事、竞技活动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的节事活动。如:重庆市运动会、重庆市农民运动会、中国重庆酉阳国际攀岩挑战赛、中国重庆武隆国际山地越野挑战赛、武隆仙女山赛马节、武隆夏季山水运动旅游节、中国重庆巴南东发展之间的局部相关情况, 可看出昆明、玉溪这两块区域对于全局空间自相关贡献较大, 同时, 比较从1998年至2005年的发展情况, 昆明、玉溪周围的邻接区域楚雄和曲靖的LISA指数已经从负相关转变为正相关, 经济发展也有了较大的提高。因此对云南省的经济建设提出建议:促进区域经济的集聚发展, 可考虑以昆明、玉溪为中心城市, 建设滇中经济圈, 带动楚雄、曲靖的经济发展, 然后再逐步扩大到全省其它区域。同时, 考虑到云南省的省情, 在促进区域经济集聚发展的同时, 也要同步注重各地的特色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鲁凤, 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J].华东师范大

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2) :44~51.

[2]张尧庭.空间统计学简介[J].统计教育, 1996, (1) .

[3]甘健胜.区域城镇化空间统计分析模型及其应用[J].福建论坛 (人

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11) :47~49.

[4]周涛.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思考[J].统计教育, 2006 (9) :48~50.[5]柏延臣, 李新, 冯学智.空间数据分析与空间模型[J].地理研

究, 1999, (6) :185~190.

[6]李序颖, 顾岚.空间自回归模型及其估计[J].统计研究, 2004 (6) :48~51.温泉国际动力滑翔伞邀请赛等。

(6) 娱乐休闲型:以现代娱乐文化和休闲活动为依托, 辅以其相关的参观表演的节事活动。如:中国大足石刻湖畔露营音乐节等。

1.2 节事活动多为政府主办

重庆节事活动多由政府牵头主办, 同时运作模式逐渐呈现多样化、市场化的趋势。在节事活动的运作过程中, 如果完全按行政方式运作, 将不利于节事活动的专业化运作, 也不能充分发挥节事活动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的带动作用。例如有的地方的节事活动成了政绩的表现场所, 浪费了政府的大量公共资源, 甚至给当地人民带来负担。

1.3 节事活动群众参与不够

重庆节事活动以重庆火锅节为例, 中央电视台《全球资讯榜》栏目曾播出“重庆火锅节十万人江边烫火锅”的场面, 但对于一个有着3000多万人口的直辖市来说, 这样的群众参与度是不够理想的。另外, 由于重庆的节事活动多由政府主办, 一些节事活动的具体设计上, 没有充分考虑群众的实际情况, 群众参与度不高。有些节事活动缺乏与群众生活的连接, 且知名度较低, 难以引起群众的注意。有些节事活动门票价格过高, 内容单一难以对群众产生吸引力。有些节事活动盲目开节, 准备不充分, 接待能力严重滞后, 打击了群众的参与热情。

1.4 节事活动品牌正在形成

重庆节事活动的品牌知名度与西方长期举办的节事活动相比有较大的距离。在调查的重庆节事活动中, 多为三届以下的节事活动, 其占被调查节事活动的50%以上。而连续举办了十届及其以上的, 例如举办了十四届的中国重庆三峡国际旅游节、举办了十三届的中国重庆山水都市旅游节、举办了十二届的重庆万盛苗族踩山会、举办了十届的重庆市金佛山冰雪节、举办了十六届的丰都鬼城庙会以及有悠久历史的大足石刻宝顶香会等节事活动都累积了一定知名度。

2 重庆节事活动的发展对策

2.1 深度开发重庆节事活动

2.1.1 发掘重庆悠久的传统文化

重庆节事活动文化内涵的缺乏, 应该向重庆悠久的巴渝文化寻找解决之道, 为节事活动寻找文化之根, 这既能唤起群众参与的潜意识, 又能弘扬传统文化。同时, 重视重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 整合重庆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开发相关节事活动, 以增强群众信心, 增强城市认同感。

2.1.2 整理重庆丰富的民俗文化

重庆少数民族资源丰富, 有54个少数民族成分, 少数民族人口为197.36万人。据重庆统计局相关数据显示, 2007年渝东南圈经济只占重庆经济的5.5%。渝怀铁路开通以来, 渝东南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 重庆市委政府又出台许多相关的政策, 促进少数民族文化保护建设, 其中就有对武陵山文化艺术节、中国花灯艺术节和即将举办的中国酉阳土家摆手节的大力支持。

2.1.3 推出参与性强的节事活动

体验性节事活动是当今世界节事活动流行的新趋势。群众通过参与到节事活动中去, 能对节事活动产生更高的认可度, 使节事活动在消费者心中留下更深刻的影响, 对扩大节事活动的影响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 今后应立足于群众喜闻乐见的节事活动形式, 推出参与性强的节事活动, 同时可适度提高节事活动中体育休闲和娱乐主题的节事活动比例, 使得群众在参与节事活动的过程中, 可以锻炼身体和放松心情, 以减轻社会压力对人的负面影响。

2.2 优化管理重庆节事活动

首届中国重庆文化艺术节, 各项活动都按照“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运作,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比较符合重庆节事活动的实际情况, 可以优化, 并加以推广。同时, 在优化管理重庆节事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加强节事活动的监管和评估, 为节事活动的品牌化发展打下基础。

2.3 整合营销重庆节事活动

重庆节事活动的品牌正在形成, 但其影响力与知名度, 还远远不能适应重庆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 因此, 在深度开发、优化管理的基础上, 应进行整合营销, 建立重庆节事活动品牌。

2.3.1 深度整合节事活动资源, 实现节事活动的城乡互动

整合重庆节的自然环境和人文资源, 调配各区县节事活动特色资源, 实现节事活动的城乡互动。对于重庆的几个枇杷节、桃花节、油菜花节、年猪节等, 或深度整合共享旅游资源轮流办节, 或开发各具特色的节事活动内容和形式, 减少客源的争夺。

2.3.2 根据群众需要办节, 合理制定门票价格

节事活动不符合群众的需要和节事活动门票太高, 都是制约节事活动群众参与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政府主导, 社会参与, 市场化运作”的模式下办节事活动就要充分考虑群众的需要。例如, 重庆璧山首届农民工艺术节的开幕就为2008年提前返乡的农民工提供了很好的自我展示平台, 因而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2.3.3 注重传播工具的选择, 多渠道地营销节事活动

广泛地使用公关关系, 广告媒介, 立体化地打造平面、电子、空中等节事活动推广渠道。根据节事活动目标受众的特点, 适当地选用分众媒体等广告形式, 合理地开展形式多样的促销。多走出去宣传, 也可以进一步加强地区节事活动合作, 扩大影响。

2.3.4 强化节事活动品牌创建, 促进节事活动目的地营销

强化节事互动的品牌创建, 要立足于重庆节事活动资产的有形化, 打造具有重庆特色文化内涵的视觉形象系统, 增强群众的认知度。同时把节事活动品牌创建和重庆城市营销联系起来, 使得重庆的节事活动能真正起到“作为促进城市发展的动力, 强化地方意识;作为城市形象的塑造者, 提升城市声誉;作为城市旅游吸引物, 构成旅游产品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R], 2009.

[2]重庆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重庆调查总队编.重庆统计年鉴2008[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8.

节事活动 第11篇

一、大数据为节事活动信息管理带来了新机遇

目前国内外关于大数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2]但是如何运用大数据对节事活动进行信息管理的研究却十分匮乏。

1、大数据可记录节事活动的交往行为,是节事活动行为信息管理的重要手段

大数据不仅仅由互联网产生,也来自于汽车、物流、工业设备、道路交通监控等实时机器设备及物联网,更来自于人,具有多样、海量、快速、灵活和复杂的特点。传统研究侧重从内容属性角度,将节事活动分成历史民俗、衣食物产、文化艺术、自然生态、运动休闲等类别进行研究。侧重于从文化类型学角度,将节事活动分成原生型、进化的原生型、商业型、单一文化型、多元文化型等特色进行研究,缺乏动态化行为信息分析。而大数据,可即时化和细节化地测量节事活动中个体行为和情绪,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 通过个体网络轨迹描绘其个体社会行为, 呈现其心理状况。 这些数据记录是信息时代网络与现实交融的结果,饱含内涵,且有诸多规律性可挖掘。 通过大数据平台分析人们的社交数据、行为数据,可详细了解个体对节事活动的需求和动机, 及节事活动与人们生活关系的契合度和满意度。

2、大数据可实现节事活动的智能服务,是节事活动服务信息管理的重要载体

传统意义上的节事活动服务信息管理,只不过是客户数据的数字化和网络化。 具体而言,就是以某个节事活动项目为依托, 由数据库管理系统、观众登录系统、客商接口系统、门禁系统和客户终端系统组成的现场硬件系统,及宾馆预订、交通票务、 物流运输、场地搭建、道具出租、演艺服务、广告宣传、公关传播、餐饮住宿等业务活动组成的后台软件系统。 大数据时代,节事活动服务的智能化信息管理,除了重视原始数据收集、信息加工程序和信息传递工艺等基本技术外,还强调各个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强调节事活动信息管理与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的基础数据应用系统的共享共融,从而提高节事活动数据资源的决策能力、客户关系的管理能力和具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大数据可预测节事活动的潜在危机,是节事活动风险信息管理的重要依据

传统的节事活动风险监测和危机分析往往局限于对已经发生事件的量化描述,缺乏预警性。 但大数据改变了这个困境。 著名大数据研究专家巴拉巴西曾这样说过:“人类行为中93%是能够进行预测的,当我们将生活数字和模型化时,就可以找到大家很多的共同点……人们行为表面看上去很随意,却很好被预测。”[3]同样,我们可以运用大数据来对节事活动的人流量、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和意外伤亡进行直观的、可视化的监测,也可以从风险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过程环节对节事活动的战略风险、 财务风险、市场风险、运营风险和法律风险进行警示性预测,进而构建全面风险信息管理体系。

二、大数据视角下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的新挑战

大数据时代,大量即时性的、细节化的信息和数据快速积累、扩张,使得节事活动必须更重视环节流程、更重视技术标准、更重视内容形式、更重视用户体验,而从组织、运营和决策上给节事活动信息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

1、组织上,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碎片化

综合文献发现,所谓节事活动又称为“节事旅游”、“节日活动”、“节庆活动”、“节事”、“旅游节庆” 等,概念名称不一,管理内容不同,获取节事活动信息的主体和手段自然就有了区别。 从机构设置来看,节事活动信息管理有职能制、矩阵制和事业部制等不同形式。 从部门设置来看,节事活动信息管理又依赖于策划部、市场部、媒体部、服务部、信息部的协调统一。 从过程环节上看,节事活动信息存在于调研、创意、策划、宣传、营销、赞助、执行和监管等环节。 从参与主体来看,举办者、组织者、合作伙伴、场地运营者、参与者和观众之间又常常存在节事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总之,节事活动信息内容冗杂、步骤繁多,不同机构、部门和主体,面对同一个项目,在目标认识、任务分解、程序要求、过程环节上都会有所差别,组织管理十分烦琐和细碎。 另外,目前中国绝大多数城市尚未建立起完善的节事活动信息数据库,节事活动数据来源不一,统计口径不同,信息资料缺乏,给节事活动组织造成了一定的阻碍。

2、运营上,节事活动信息管理模式化

节事产业是一种创造日常生活意义的内容产业和文化产业,其内容的生产和价值的创造日益多元化、个性化,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需求差异化信息运营管理模式。 一方面,大数据改变了节事活动信息的传播方式和传播内容,企业必须快速筛选和过滤海量数据,紧紧抓住社会热点、个性亮点,通过客户搜索、关联性分析和个性化定制路径,制造特色鲜明的节日和庆典,但当前节事活动信息运营仍然停留在产品差异化管理模式上, 主题策划单调,内容设计陈旧,缺乏故事情节,缺少互动体验。 另一方面,节事活动的信息运营管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社会媒体、网民群体、上下游合作企业以及竞争对手所构成的文化生态系统。 大数据时代,文化生态系统向数字化、镜像化和可视化发展,而节事活动信息却难以迅速融入数字文化生态系统,内容生产上不断同质化,信息运营上逐渐模式化,“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变成了“文化拼台,经贸遭戏”,节事活动举办越来越花哨,却越来越不接地气。

3、决策上,节事活动信息管理弱智化

大数据时代, 衡量节事活动企业的重要标准, 已经不再是其拥有资源的能力,而是其对数据利用的能力,即通过应用支持系统和信息系统来辅助商业决策的能力。 这种能力要求企业借助于商业智能技术掌握迅速分析数据的技术和方法,挖掘出这些数据蕴含的巨大商业价值, 实现项目的价值增值。 我国节事活动主体多而小, 各种节事活动运营机构、企业使用的基础数据储备体系和商业网络运营软件五花八门。 这些数据库类似于小作坊,虽能提供简单的数据分析服务,但技术标准较低,数据库之间缺少交互,算法不能通用,不重视数据源的扩展和产品研发。 节事活动举办方除了简单、机械、重复地构建孤岛式的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系统,封闭式地进行信息采集和挖掘、数据整理和加工外,几乎没有能力开发智能技术及时、 有效地处理数据,更谈不上协同和共享数据,为节事活动的策划、筹备、 组织、执行和评估提供决策支持。

三、大数据背景下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的新路径

大数据影响节事活动的内容生产、技术标准和体验价值,也将影响其管理体制、方法和方式,笔者认为未来的大数据时代,节事活动信息管理创新的可能路径主要表现在:

1、以网络协同创新节事活动信息管理体制

除了一部分传统节庆活动,二十余年来我国节事活动的运作,主要可以归纳为领导模式、明星模式、搭台模式、联合模式和市场模式。[4]不管是哪种运营模式,政府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以往的节事活动信息管理,过分强调举办者尤其是政府机构的话语意识体系, 不重视合作者的利益诉求,忽视参与者的个性表达,无法充分表现节事活动整体的文化内涵和传播影响。

2、以数据共享创新节事活动信息管理方法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数据单位将从TB发展到PB、EB、ZB级别,数据库更加开放、数据量更加海量,数据源更加多元,信息取样将扩展到汽车、物流、工业设备、社会媒体和道路交通监控等实时机器设备及物联网体系。 技术分析将注重数据的非结构性和交互性特征,全面分析人流数量、经济效益、风险指数、活动满意率、媒体影响力、城市品牌形象等指标, 解决节事活动信息管理的片面化、 静态化问题。 计算方法将借助先进的云计算技术, 通过去重和过滤,减少数据收集、存储和处理量,快速检索,动态监管节事活动的风险危机,提高其科学决策能力、精细管理能力、过程监控能力。

3、以智慧系统创新节事活动信息管理方式

大数据复杂多样,节事活动包罗万象。 因此,改革现有的管理方式,建立一套完整的数据综合分析应用体系,为节事活动参考决策提供智力支持十分重要。[5]一是节事活动组织主体应该关注节事活动微观行为数据和交往数据,注重数字文化生态系统的影响作用机制,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形成一套包括节事活动企业、节事活动文化、社会媒体和网民群体在内的,具有互动反馈和协同发展机理的完整数据综合分析应用体系,用数据、数字、数码来决策和管理。 二是节事活动企业主体需要顺应大数据时代的变化,调整相关机构设置,以促使节事活动组织向专业化、精细化和高效化转变,节事活动运营向创意设计、精准营销、价值增值和品牌传播延伸,节事活动产业向标准化、智能化、智慧化递进。

上一篇:足球绕杆射门教学论文下一篇:开创科普活动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