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培训市场范文

2024-06-11

体育培训市场范文(精选12篇)

体育培训市场 第1篇

一、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特征分析

高校作为一个非赢利机构参与到市场经济中去, 应该来说有很多其自身的特点:

1. 高校体育培训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体育消费对象的多少直接影响市场的建立与发展, 高校体育消费对象是人数众多的师生员工, 构成一个庞大的、潜在的、相对稳定的消费群体。高校师生业余时间多, 有很多师生愿意在体育活动中度过余暇时间, 再加上“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 大多数高校所在的大中城市, 人口相对密集, 若向社会开放, 将会形成一个稳定的社区体育消费市场, 为高校体育培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环境。

2. 高校体育培训市场信誉度比较高

高校作为教育机构, 并且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 比其他一些私人的体育培训机构, 有着无可比拟的高信誉度, 往往容易得到人们的认可。高校举办的各类体育培训班, 消费者不会对其业务资质产生疑虑。同时也节省了很多消费者寻求培训机构的时间和精力。高校又拥有大量的体育设备和体育人才, 信息来源也比较权威, 利用业余时间进行培训, 既满足了社会对体育培训的需求, 也节省了高校资源, 为高校创收, 应该来说, 高校培训是真正意义的三赢方式。

3. 我国高校体育培训市场还不成熟

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应是体育主体市场的一部分。但是, 由于这一市场还未得到管理部门的重视, 社会各界大范围的进入以及管理的滞后之间的矛盾便显现出来, 使这一市场存在着良莠不分、参差不齐的状况, 因而亟需加强规范与管理。从长远看, 随着人们对体育功能作用认识的逐步加深, 锻炼兴趣的提高和运动项目职业化发展, 参与某些项目体育技术培训活动的人会来越多, 这一市场理应被纳入整个体育市场的范畴。

二、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必要性分析

目前我国的体育培训市场大致可分两类。一是体育知识培训;二是体育运动技术培训。其中体育知识培训, 高校无疑是最重要培训场所。因为体育知识培训需要场所相对固定, 有严格的教学内容要求, 有较好的教学条件和较高水平的师资, 其性质相当于对社会所需的体育专业人员进行的岗前或上岗培训。而对于体育运动技术培训, 该市场主要是以各运动项目技术为商品, 为满足社会上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群体在学习运动技术或锻炼身体等方面的需求而形成的一种专门的服务行业。由于高校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必然也是其中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 所以开发高校体育培训市场显得非常具有必要性。

1. 高校体育培训对于提高大学生乃至社会大众的健康意识很有作用

目前, 社会上的许多相关市场属于个人行为, 追求短期利益, 没有长远计划, 挫伤了大众的健身热情。因此, 学校体育部门要抓住这个有利的机会, 积极引导大学生体育健康意识, 培养他们喜欢体育, 爱好体育, 使他们养成终身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 树立“健康第一”、“花钱买健康”的观念。加强对体育培训的规范和管理, 让高校体育培训健康发展。

2. 高校条件决定他将作为体育培训的主要战场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在我国高校改革中不断受到重视, 在对高校体育资源的经费投入中, 学校在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和再投入时, 应考虑成本问题, 在保证体育教学和开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需要的前提下, 为满足部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体育需求, 以营利为目的, 开设一些器材设备成本较高, 但有市场的体育项目培训班, 适当收取一定的培训费用, 既是对学校资金投入的一种回报, 又能使体育教学资源得到一定的补充, 有利于体育教学和课外活动的开展, 还满足了部分师生和社区居民的特殊需求, 从而达到学校体育资源、社区居民、师生个体的“三赢”目的。所以体育培训应充分利用高校体育经费资源优势, 以此作为社区体育发展的重要物质保障之一, 全面推进全民健身运动的广泛开展, 使越来越多的群众投入到全民健身运动中。

3. 体育培训市场的需求量特别是暑假学生的培训需求增大也特别需要高校积极参与其中

比如青少年体育夏令营是很受市场欢迎的品种, 由于体育项目的特殊性, 受师资力量和场所的限制, 多年来这个市场供需一直失衡。每到夏天中小学生假期来临, 并且由于体育培训市场的需求量增大, 使得一些没有培训条件的机构也纷纷因利而上马。扬州大学体育学院潘绍伟副院长指出:体育培训应循序渐进, 教学计划合理科学;尽管暑期培训是短期的, 但对体育设施要求较高, 须选择有正规体育设施的培训场所, 例如今年首次面向社会暑期培训的扬大荷花池校区的体育馆属于国内一流设施;扬大体院的乒乓球培训班在空调房里采用发球机教学;扬大游泳池为国际标准池, 采用了循环水, 确保了水质。每个培训班应该控制合理学员数量, 游泳班每班30人左右, 保证每人5平方米水面训练面积, 羽毛球、乒乓球每个教练带2 0人为宜。

三、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

针对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特点, 我们提出一下开发对策:

1.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对高校体育培训机构来说, 要赢得生源, 拓宽培训市场, 不仅要靠公共关系, 还要靠高校教育培训机构全体人员的素质及其所表现的服务意识、服务的知识和能力、服务的质量。高校体育不仅成为终身体育学习的示范者。还要理应跟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因此, 务必解放思想, 树立市场经济观念, 努力争取领导的认同, 在合理配置资源的前提下, 将体育作为一个特殊领域, 放宽政策, 搞活市场。

2. 高校体育培训市场予以正确的营销定位

高校体育市场作为我国体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与其他主体体育产业相比, 发展较为缓慢。这一方面说明高校体育市场开发力度不够, 另一方面说明高校体育市场蕴含着相当大的开发潜力。目标市场, 就是我们投其所好、为之服务的消费者。据调查显示, 每年我国各高校都有很多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健身俱乐部, 可见其对体育健身的积极性和热情。所以我们应采取集中性目标市场营销策略, 选择以高校广大师生员工为主体, 以高教园区及周边居民为补充, 以社会青少年为发展方向的体育爱好者为目标市场, 提高市场占有率。

3. 健全体育培训市场价格机制

体育服务价格是体育服务市场中体育服务带来的非物质形态的特殊使用价值所表现的货币形式, 它由成本、利润和税金三个要素构成。当前我国体育服务价格基本实行市场价格的具体构成也有所不同。体育培训市场价格=体育培训劳务费+师资层次附加费+培训物耗费+各种税费+利润。对体育培训价格产生重要影响的还有:不同项目或内容教学难易程度;培训时间长短;培训目标和要求;培训班招生数;办学设施等。我国体育服务价格管理的主要法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价格法》和其它法规中有关体育服务价格管理的部分。健全我国体育服务市场价格机制的措施是:结合体育服务市场特点制定相应的体育服务价格政策;在物价、工商、体育、文化等部门的通力协作下, 发挥报纸、电视等传媒的作用, 对体育服务价格进行社会监督, 加大体育服务市场管理的透明度。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体育市场作为整个市场的组成部分, 也得到了充分发展, 这就为高校体育产业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大力发展高校体育产业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高校体育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举措。高校体育培训产业有着一般体育产业无法达到和难以替代的优势, 只要它遵循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体育自身发展的规律, 充分发挥和合理利用开发高校体育内在和外在的一些有利因素和条件, 完全有可能在体育培训产业中起到动力源泉和龙头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摘要:高校体育培训有稳定的消费群体、信誉度比较高, 如何更好的利用和开发高校体育资源发展高校体育培训市场, 已成为高校体育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本文从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出发, 对高校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针对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特点, 提出了开发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对策, 为促进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发展提供依据。

关键词:高校,体育培训,市场

参考文献

[1]袁 斌:普通高校体育走向市场的探讨[J].四川体育科学, 2004 (6)

[2]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2 (1)

[3]储亚娟:对开发高校体育市场途径的探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7 (1)

[4]石赛佳:高校应成为终身体育的培训基地[J].唐都学刊, 2000 (2)

[5]王秋成:利用高校资源为社区体育培训服务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07 (4)

城关一小校本培训体育培训教案 第2篇

教学内容:队列队形(横队、纵队、散开、解散、立定、稍息、跨立、看齐、向右(左、后)转、报数、(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变立定,齐步走变跑步,跑步变齐步走。教学目标:1通过交流基本掌握队列队形的动作要领。

2通过交流将队列队形应用于教学当中。

重点 :(原地踏步走、齐步走、跑步走)变立定

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师到操场宣布内容。

难点:口令的下达,出脚的统一。解决难点的办法:分解练习。重复练习。

二组织交流。

1、讲解示范动作要领。

横队,左右并列组成的队形,横宽大于纵深。纵队,前后重叠组成的队形,纵深大于横宽。散开,前后左右一臂散开。立定动作要领:

要领:两脚跟靠拢并齐,两脚尖向外分开约60度;两腿挺直;小腹微收,自然挺胸;上体正直,微向前倾;两肩要平,稍向后张;两臂下垂自然伸直,手指并拢自然微曲,拇指尖贴于食指第二节,中指贴于裤缝;头要正,颈要直,口要闭,下颌微收,两眼向前平视。

口令:稍息

要领:左脚顺脚尖方向伸出约全脚的三分之二,两腿自然伸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大部分落于右脚。携枪(筒)时,携带的方法不变,其余动作同徒手。稍息过久,可以自行换脚。

口令:跨立。

要领:左脚向左跨出约一脚之长,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身体重心落于两脚之间。两手后背,左手握右手腕,拇指根部与外腰带下沿(内腰带上沿)同高;右手手指并拢自然弯曲,手心向后。携枪时不背手。

看齐;

保持立正动作不变,头迅速向右看齐,看右同学的腮部并通视整列队形。迅速移动向右看齐。

向右、后转动作要领:

要领:以右(左)脚跟为轴,右(左)脚跟和左(右)脚掌前部同时用力,使身体协调一致向右(左)转90度,体重落在右(左)脚,左(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右(左)脚,成立正姿势。转动和靠脚时,两腿挺直,上体保持立正姿势。向后转向后转体180度,其余动作同向右转。

原地踏步走动作要领: 要领:两脚在原地上下起落(抬起时,脚尖自然下垂,离地面约15厘米;落下时,前脚掌先着地),上体保持正直,两臂按照齐步或者跑步摆臂的要领摆动。

口令:齐步——走。

要领:左脚向正前方迈出约75厘米,按照先脚跟后脚掌的顺序着地,同时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上体正直,微向前倾;手指轻轻握拢,拇指贴于食指第二节;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肘部弯曲,小臂自然向里合,手心向内稍向下,拇指根部对正衣扣线,并高于春秋常服最下方衣扣约5厘米(着夏常服、水兵服时,高于内腰带扣中央约5厘米;着作训服时,与外腰带扣中央同高),离身体约30厘米;向后摆臂时,手臂自然伸直,手腕前侧距裤缝线约30厘米。行进速度每分钟116-122 口令:跑步——走。

要领:听到预令,两手迅速握拳(四指蜷握,拇指贴于食指第一关节和中指第二节),提到腰际,约与腰带同高,拳心向内,肘部稍向里合。听到动令,上体微向前倾,两腿微弯,同时左脚利用右脚掌的蹬力跃出约85厘米,前脚掌先着地,身体重心前移,右脚照此法动作;两臂前后自然摆动,向前摆臂时,大臂略垂直,肘部贴于腰际,小臂略平,稍向里合,两拳内侧各距衣扣线约5厘米;向后摆臂时,拳贴于腰际。行进速度每分钟170-180步。

口令:立——定。

要领:齐步、正步和礼步时,听到口令,左脚再向前大半步着地(脚尖向外约30度),两腿挺直,右脚取捷径迅速靠拢左脚,成立正姿势。跑步时,听到口令,再跑2步,然后左脚向前大半步(两拳收于腰际,停止摆动)着地,右脚取捷径靠拢左脚,同时将手放下,成立正姿势。踏步时,听到口令,左脚踏1步,右脚靠拢左脚,原地成立正姿势(跑步的踏步,听到口令,继续踏2步,再按照上述要领进行)。教学方法:讲解示范法。

讲解示范法结合法。

分解示范法。

完整示范法。

重复练习法

小组讨论法

容易犯错的动作:

管窥体育图书出版市场 第3篇

一、体育图书出版概况

近年来,国人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以及对体育运动的精神文化欣赏水平都不断提高。国人对体育以及体育运动的了解,相当大一部分是从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上获得的,然而除此之外还有体育出版。体育出版主要包括体育图书出版、体育报纸出版、体育期刊出版以及体育类电子音像出版等,体育图书出版作为体育出版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体育出版产业发展具有巨大贡献。近些年,随着科技的进步,随着数字出版、网络出版的兴起,体育图书数字出版成为体育出版一个重要的、年轻的组成部分,体育图书传统出版市场受到了很大冲击,要想走出困境,必须要对体育图书市场进行深入分析,根据市场发展情况,及时调整出版策略。

体育图书作为图书出版的一部分,又分为很多小类。我们参考了多方面的数据,包括体育类图书出版机构(如人民体育出版社)、大型图书销售网站(如当当网、京东网)、大型图书卖场(如西单图书大厦、王府井书店)的数据,对体育类图书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分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结果也不同。根据图书内容可以分为三种,分别是“体育基础理论”、“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项目”,这三种所占体育图书比例为,“体育基础理论”占76%,“体育事业”占9%,“体育运动项目”占15%。 可以看出,体育图书出版领域中“体育基础理论”占主要部分,而“体育事业”和“体育运动项目”所占比例则很小。另外一种分类方法是综合性分类,或参考图书内容,或参考体育运动项目分类,大体上可以分9类,包括:A体育理论、史籍、工具、资料类,B体育教材、教学参考书类,C武术、气功、格斗术类,D棋、牌类,E运动技术、训练知识类,F体育规则、裁判法类,G健身、健美、养生、保健类,H体育人物传记、体育文艺类,I体育娱乐类。这种分类方法比较普遍,多用于图书卖场以及图书销售网站,因为这种分类比较细致,便于较为模糊的查找。然而,这个分类却有一定的重合性和不确定性,如《田径运动高级教程》既可以分到B类,又可以划分到I类,很难从比较科学的角度进行严格定义。其中,E类主要针对奥运项目,如排球、篮球、足球、游泳、田径等,其他一些民间体育活动如跳绳常常被划入“体育娱乐”项目内。C类则基本上是借鉴日本体育图书分类,不仅包括中国传统武术之中的搏击术,还包括跆拳道、泰拳、空手道、合气道、柔道、拳击、摔跤等国外格斗搏击类的项目。

二、体育图书出版市场现状

北京几家大型图书卖场内常常是人流涌动,书架上各类书籍琳琅满目,不过体育图书,却是摆在最不显眼的位置,而且书架前人员稀少,更少有人驻足观看。 通过实地走访王府井书店我们发现,与英语类图书占了大半个楼层相比,体育类图书只占着楼层的一个角落,显然非常不起眼,与保健、菜谱、美容、服饰类图书放在一起,统称为生活类图书。细数了一下,体育类图书一共摆放了31个架子,奥林匹克运动类占4个、体育理论类占3个、竞争规则类占2个、牌类占10个、武功类占9个、大众健身类占2个。体育类图书定价在整个图书市场是中等偏低的,我们注意到,一般的图书都是普通纸张的380—400千字,价格在25—30元之间,200千字左右图书价格大概只有10元左右,而字数相同的英文类图书价格则比中文类图书多出3—10元不等,甚至会更多。我们还注意到,与其他门类图书相比,体育类图书铜版纸印刷的很少,插图也是白描居多,远没有服饰、菜谱类图书图文并茂、色彩鲜明。

以上是我们走访图书卖场得到的情况,体育图书市场是一个开放的、多维度的市场,不能单纯以此对体育图书市场进行分析下定论。因而,我们结合前人对体育图书市场的调查分析,以及我们调查走访的具体情况,对体育图书出版市场的现状进行多方面的梳理。

首先,从体育图书出版数量上来看,到目前为止,我们从历年图书目录中共搜集到体育类图书约一万六千种。其次,随着社会、经济以及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的精神内涵不断丰富与扩展,体育事业已经不再是少数体育研究者的专有项目。体育也不再局限于简单的运动训练和体育竞技类项目。体育运动在人类文明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也在不断地发展壮大、不断地增加新的项目和内容。近20年来,不断涌现出许多新的体育项目,如体育舞蹈、沙滩排球、蹦极、蹦床、激流回旋、警察体育五项等。体育舞蹈这种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项目,兼有体育运动的竞技性以及舞蹈艺术的娱乐性和观赏性。可以说,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发展是体育事业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必然。随着科学技术发展步伐的加快,一些领域产生了知识的膨胀,譬如体育产业化所包括的体育市场、体育金融、体育中介、体育商业等。这几个项目都是在我国特定的经济体制中、在市场化发展的道路上产生的新类别,也是体育图书出版的新资源。

据调查研究,我们分析出体育图书市场存在以下问题:一是体育类图书销售情况不好,不管是图书的销售数量,还是销售体育类图书书店的数量,还是书店关于体育类图书的经营状况,都证明了这个说法。二是体育类图书市场竞争并不激烈,图书出版主要集中在大型出版,如人民体育出版社、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规模比较小的出版社以及销售体育图书规模小的出版社都无法与人民体育出版社以及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相抗。三是体育类图书的专业性非常强,当今市场上少有面向普通读者的体育图书,因而体育类图书的实效性、实用性、易读性都有所欠缺。人民体育出版社副总编辑史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体育图书销售一直不愠不火,主要是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需求不旺,二是图书出版社自身业务还有待改进。 他认为,体育类图书长期以来没有形成畅销书,出版社如果仅仅依靠固有的读者群求生存、求发展,那是绝对不够的,出版社还应寻找更多的、更大的普通体育爱好者的市场,正如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体育图书市场带来了短暂的春天,出版社借此机会出版了大量跟奥林匹克、体育竞技项目、体育娱乐等相关题材的体育图书,收到了很好的效益。

三、体育图书市场分析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得出如下结论。首先,当今的图书市场,体育图书出版依然停滞在低水平过剩阶段,体育图书市场结构性失衡,出版数量大,质量却不高,图书的有效供给不足,市场上大批书籍选题重复,没有创新,不够吸引读者。经过深入研究分析,不难发现体育图书出版商对体育类出版资源的开发尚不够深入,导致体育类图书选题严重重复。要实现体育类图书作为体育产业中新生的经济增长点,体育类图书的出版就要向高水平现代化发展。

其次,体育类图书结构不合理,各个领域图书出版供给不足。体育图书面向学术类读者和大众性读者,学术类读者倾向于阅读理论性的体育图书,而大众性读者则倾向于阅读娱乐类体育图书。娱乐性图书占据市场大部分份额,其中参与性强的体育项目图书最受欢迎,因而形成比较不平衡的发展模式。再次,当前体育类图书没有充分发挥体育信息传播的特性,不能充分吸引读者的注意,无法深度开发客户群体。体育信息具有视听形象性特点,当今体育图书出版多以传统纸质图书出版为主,文字叙述较多,图片讲解较少,无法逼真模拟示范。随书赠送的光盘虽然可以进行视频讲解,却一定程度上割裂了文本阅读的连贯性,无法达到最优阅读效果。

徐州市体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4篇

1 研究对象

本文以江苏省体育培训市场,主要以徐州市体育培训组织机构以及参与人员为研究对象。

2 研究方法

2.1 问卷调查法

通过制作并发放调查问卷,进行对体育培训的市场效果的调查分析。编制一份《江苏省徐州市体育培训市场调查问卷》对徐州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展现状进行调查,随机发放问卷,共发放200 份,回收200 份,回收率为100%,据统计其中有效问卷为200 份,有效率为100%。

2.2 数理统计法

通过收集上来的调查问卷,利用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3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文字找资料和网络资料、书籍资料查找其他专家学者对于体育培训的相关研究。认真分析研究,立足于中国体育教育大系,在前人优秀的理论基础之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2.4 逻辑分析法

充分利用徐州市的实际情况,进行逻辑推理,分析总结。

在以上研究方法综合利用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和现实,对体育培训市场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理论和实证双方面的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培训与培训市场

(1)培训的概念

培训是知识的传递与表达,将技能传递给更多的人,达到预期的水平提高目标,提升战斗力,个人能力,工作能力的训练都称之为培训,培训其实就是教学的一种。

(2)社会培训

从投资的主体来讲,社会培训是主要依靠社会力量办学。这种办学是为了人们进行知识的学习,这些培训机构都是都为在传授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培训性质,和社会影响。

(3)培训市场

培训市场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以一定的培训产品吸引人们加入到体育培训中,还有培训机构形成的培训场所,形成的培训市场都是为了满足人们进行体育培训的需要和需求。

(4)体育培训市场

体育培训市场是人们在进行体育培训时形成的一种市场规模,包括消费时间、消费地点,培训内容。体育培训中人们可以得到一定的知识技能,理论知识,专业技能,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有关我国体育培训市场的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3.2 体育培训市场存在的问题

通过走访江苏省徐州市体育培训机构的,从中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3.2.1 体育社会培训市场管理缺乏基本规范

(1)发证不规范

现在体育培训市场的资质认真不太规范,而且参加培训之后的领证都没有确定的制度和法律规定,基本上都是交了钱就可以领到证书。由此导致培训质量低下,受训人员的资质水平并没有真正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缺乏法律规范。

(2)培训流程和要求不规范

目前徐州市体育社会培训比较流于形式,关于培训目标、培训地点、培训人员、培训内容以及什么时候组织培训,每次培训多长时间,应达到什么样的培训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文字规定。

(3)监管不规范

这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必要的体育社会培训管理法规和统一的监管机构。由于徐州市体育社会培训市场涉及面很广,但是组织方面却非常松散,管理较为松懈。没有专门的部门对于体育培训市场进行管理,监督难度比较大。再加上缺乏统一制定并实施的相应规范和管理办法,形成较大的管理漏洞,基本上处于自由放任的境况。

3.2.2 体育社会培训市场规模有限

(1)体育社会培训机构有很多,分布较广,但是规模都很小,而且相对于那些大的培训机构来说,竞争力差。目前,徐州市体育社会培训的机构很多,各种名目繁多的体育培训中心、健身俱乐部,体育体闲会所等多达三百多家,但是大部分规模较小,有的甚至只有几名工作人员,竞争力很弱,而且不少培训机构处于亏损状态。

(2)培训机构缺乏市场营销观念

徐州市大部分体育社会培训机构经营理念陈旧,仍然是以培训课程来吸引顾客,而不是以顾客的需求来调整培训课程;营销意识淡薄,不懂得综合运用品牌策略、包装策略、市场细分战略等策略战略来扩大其消费者市场,不能兼顾消费者、企业和社会三方面的利益。从图8 可以看出,人们获得培训信息的渠道大多还在网上和培养介绍,而培训的电视报纸、人员推广宣传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进行,可见他们的影响观念需要改进,才能够使得市场扩大,吸引更多人的参与。

4 小结

徐州市体育培训市场管理缺乏基本规范;体育培训机构规模有限;体育培训机构缺乏现代营销意识等。在今后的发展中,需要规范体育培训市场秩序,引进先进营销理念,整合体育培训市场,做到强强联合,从而促进徐州市体育市场培训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3]邬建卫,杨群茹.影响西南地区体育市场发展因素的调查及对策研究[J].徐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10).

[4]陈俊.高校体育培训市场的特征分析及其开发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29).

[5]王家君.中国体育非营利组织辨析[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8(05).

[6]代璐,王军.西安市体育教育培训业现状及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5).

体育培训总结 第5篇

众所周知,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课,不是简单的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也不是纯粹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是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和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也是以生为本,注重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体育课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提高他们的`智力、情商。这次培训的内容,彷佛为我们处在迷茫中的体育老师注入了一剂强心针,让我们更加懂得怎样上好新课程标准要求下的体育课,这既是我们老师的福音,更是学生的福音。特别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建议解读》这个模块中,令我茅塞顿开,让我更加懂得如何实施好体育与健康课程,比如在体育学科目标定位上,我在学习后,受其启发,制定了结合我校的五个方面建设学科目标:

1、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以运动技能传授为载体,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建立新的课程结构。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内容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体育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体现课程内容的现代化,改变现行体育课程内容“难、繁、偏、旧”的现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注重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能力。

4、促进学习方式的变革。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需求,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5、形成正确的评价观念。改变现行体育课程的评价过分强调运动成绩的现象和过于注重甄别的功能,发挥体育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有了学科建设目标,接下来课堂实施就有的放矢了,为此我又很快制定好了课堂实施要求:

1、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初中学生开设不同项目的初级班、提高班,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

2、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技术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3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

3、建立专项备课组制度。建立跨年级的,以选项内容为依据的专项备课组,教师按自己的专长任课积极探究选项教学的特点,各专项组的老师根据我校实际情况,选择或编写具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分析,确定重点、难点,并根据教材内容,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新的突破口,努力实践新课改。

有了这些措施,想不上好体育课都难,但实行过程中难免还需要注意以下问题:

1、满足学生兴趣学习的前提是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特长。离开了这一点,健康学习课程就是失败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调动好学生的来学习兴趣,来保证上课的质量。

2、打造教师群体开展健康教学课程,需要一支观念新,素质高,善思考,勤努力的教师群体,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运动能力、身体素质的提高,为此需打造一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教师群体,这是实施新课程的关键。因此体育教师自身要不断学习,深入研究,通过自学、校本培训,学术交流等不同形式,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

3、加强教学管理建立专项教学备课组制度;加强备课组的教研活动,在牢固树立新课程观的前提下,全力改革课堂教学,以兴趣教学为主要特点,以自主活动和体验、探索为主要形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形成健康体魄、完善健全人格为主要目标,建立现代的课堂教学体系。同时由于学生兴趣不同,身体素质各异,要加强与班主任的沟通,发挥体育骨干的力量,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4、改革教学评价评价制度改革既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健康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同时又是实施课改的重点和难点。因此需要积极探索新型的教学评价体系,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学校课程有效实施。

5、加大场地设施建设由于健康课程学习针对学生的兴趣教学,对于场地设施的需求增加,需要学校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适度增加,以保证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

“萌芽”中的体育保险市场 第6篇

2010年6月24日,南非世界杯拉开帷幕。国际保险公司纷纷推出新体育险种,如参赛队员的伤残保险、比赛延期保险、被进球保险、短期球员伤残险、雇员请假损失险、球星关键部位保险等。体育保险的发展创新不仅给各个保险公司带来了高额的保费收入,也为“世界杯”、“奥运会”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解除了运动员的后顾之忧。

而在中国,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经济司统计的数据,我国体育产业2008年共实现增加值1554亿元,其中,体育中介占比为0.24%,约3.73亿元,而作为体育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商业保险则由于产值太小,被忽略不计。

在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保险是一项非常完善且专业的商业保险。美国体育产业的年产值超过600亿美元,体育保险正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以姚明为例,身处美职篮的姚明从2009年开始便一直处于“报销”状态。持续不断的手术,伴随着术后康复,以及由此造成的因伤缺阵却没有给他的经济利益带来任何影响。依照美职篮联盟的劳资协议,球队必须为球员购买相关的体育保险以保障联盟的稳定运行。“大家都将保险视为必须花费的一部分。”代理这一保险计划的BWD集团如此评价。美职篮素以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来保障球员和球队的利益,以此减少球员受伤后给球队和自己造成的经济损失。

对于运动员来说,伤后康复一直是最令各方头疼的问题。由于周期漫长,康复费用也长期居高不下。据某康复训练中心专业人士透露,受伤较为严重的运动员的康复费用,甚至可能占到总治疗支出的8-9成,而因受伤缺阵引起的收入损失更令运动员雪上加霜。

HCC特殊保险公司作为这一揽子体育保险的承保人,一直服务于美职篮,为其提供专业的体育保险产品。根据“41场条款”计算,姚明仅仅因为因伤缺阵而产生的收入损失,保险公司累计已经赔付近1224万美金。

即便没有“姚之队”为自己带来的商业收益,姚明依然可以凭借美职篮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从容面对自己的伤病,而不必担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因此而受损。而我们也得以借此一窥美职篮完善的体育保险制度。

巨大市场等待探索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拥有70多万个运动场馆,每年在各地举行近600场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而且,有3亿多人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各层次的专业运动员已达10多万人,我国的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达2万多家,从业人员60多万。从这些统计数据中,不难理解我国体育保险所蕴藏的巨大商机。

据了解,在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中,有针对性的、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特色的保险产品较少,中国体育保险产品的缺位,导致的结果是体育保险中蕴藏的无限商机得不到开发,运动员、赛事本身及体育财产得不到有效的风险保障。

业内专家表示,我国的大多数体育保险是带有赞助性质的,远远满足不了现实需求。目前,体育保险市场在我国是一个较新的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体育保险业取得了一些突破性进展,如“足球保险体系”、“游泳池保险条例”相继出台,但体育保险总体来说还处于起步阶段,存在险种少、费率高、条款缺乏灵活性、不能满足不同体育项目要求等诸多问题。

保险公司人士表示,由于体育运动是对人类生理极限的不断挑战,在训练和比赛中的高难度、高强度、高对抗和高标准决定了体育运动的高危险性,伤害事故难以避免,死亡率、伤残率都较高。我国在这些方面相关统计数据还十分匮乏,大多数保险公司不敢贸然涉足该领域,加之体育保险专业人才缺乏,而体育保险又是一类技术性很强的业务,因此,很多保险公司并不具备这种能力,只能“望而却步”。

同时,除了体育赛事之外,全民健身和学校体育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但长期以来,大众体育保险和学校体育保险,一直是体育保险的薄弱领域,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保险需求的增加,此类体育保险产品的需求将会明显增加,也将会成为一个巨大的潜在市场。

看上去很美 做起来很难

事实上,由于各大保险公司经营的体育商业保险绝大多数盛名难副,关于目前国内体育商业保险的规模,即使是行内专家也难以说清。目前,中国的体育商业保险的运营模式大多数还停留在“赞助”方面,即业内通常所说的“广告保险”。保险公司通过服务,或者现金的方式,赞助赛事,赛事主办方相应地提供一定数量的广告位以回馈保险公司。

“体育保险真正做起来,其实很不容易的。”已经在体育保险领域工作多年的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行政总监罗阳如实说:“体育保险推广的困难,一方面是因为很多管理者和运动员对体育保险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总是有侥幸心理,觉得自己不会出事。另外,因为认识不够,很多单位也没有体育保险这方面的经费预算。”

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兵则认为,体育保险的缺失与保险公司的急功近利也有一定的关系。早在2004年,中国保监会主席吴定富就指出要大力发展体育保险,随后,很多保险公司纷纷找到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希望能进行业务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保险公司发现体育保险市场小的可怜,全年业务甚至不如北京一个区的车险大,因为觉得无利可图,很少有保险公司能坚持下来。

“保险公司在赞助时会有自己的考量。”陈兵向记者表示:根据常识判断,赛事风险系数较低,对抗不激烈,比如说游泳,那保险公司一般都会放心承保,而且会将保额定得很高。但是这其中也有很大的水分,比如保险公司将总保额定为10亿,但真正发生风险时,可能只需要数十万就可以把事情摆平。因为是赞助的保险,里面掺杂了各种因素,最后你都不好意思让人家赔,但是保险公司名义上的赞助额度却是10亿。”

“体育保险必须走向商业化。”陈兵坦言:“赞助保险更多的只是起到宣传效果,等到真正需要理赔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个项目可能并不在它的理赔范围内。相对于国外运营成熟的体育商业保险,国内现在普遍急需的,是建立覆盖完善的意外伤害险和失业养老险。而由于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运动员并没有强制投保的保障,国内职业运动员投保比例没有统计数据。”

管理意识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国内体育商业保险对运动员的保障。

运动员退役之后,一是留在国家队任教,或者进入行政领域,但这些毕竟是少数,更多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面临的是被遣散的风险。而对于像李宁那样,通过自己的奋斗,在退役后取得成功的运动员毕竟是太少了。

然而,一般运动员退役时普遍年轻,再加上留队任教等通道的存在,使得他们对自己日后将要面临的退役风险并没有足够的认识。

“发一笔遣散费让他们自谋生路显然不是最佳的办法。大多数年纪尚轻的运动员可能一下就把六七万的遣散费给花了。如果能像美职篮一样为他们建立一个退役基金,效果肯定又不一样了。”陈兵表示。

尽管现状不理想,陈兵依然对体育保险的未来充满信心:“因为国家已经对体育保险的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和国家体育总局的《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中,都提出要鼓励发展体育保险等中介服务。”

保险种类需要丰富

体育保险专指在体育领域中从事的保险活动。其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寿险、财产险、责任险、再保险等。从需求方面看,可分为两类:一是运动员保险,指为运动员提供的适合专项体育项目及训练情况的保险,主要是运动员伤残保险;二是体育产业保险,主要是为体育赛事参与者的安全保险和体育设施装备及体育场馆保险。

nlc202309030436

从经营操作来看,主要有体育赛事保险和体育运动保险。由于体育运动的高难度、高强度、高对抗和高标准的特点决定了其风险较高,体育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运动员在训练、比赛、日常生活中的生命安全及疾病、退役后的养老问题。高层次的体育保险不仅满足于保险计划提供的保障,更看重对于体育赛事和体育运动中的风险进行分析、预防和处理,以及体育和保险领域的专家所提供的便利的专业咨询服务。

在我国各保险公司的产品目录中,有针对性的、能充分体现体育运动特色的保险产品极少。保险公司对体育保险业务的兴趣不高,又因为运动项目多,每个运动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险,保险公司缺少设计体育保险产品的复合型人才,所以国内市场上体育保险的种类也很少。仅有的一些产品主要是针对运动参与者、赛事组织者和场馆经营者几个方面来设立的。普通人身意外险则都“回避”高风险的运动项目。

罗阳表示,市场化程度高的项目,还有参与度很高的全民健身活动,体育保险都做得相对好一点。以中体保险经纪有限公司设计的几款产品为例,游泳池馆公共责任险,健身俱乐部综合保险,登山、户外、滑雪、跆拳道等运动的专项保险产品,在市场上较受欢迎。

运动员目前依靠的主要是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伤残互助保险,运动员根据项目风险不同每年缴费40-100元,如果出现伤残和死亡,可以得到1000元至30万元不等的赔偿。记者在中华全国体育基金会的网站上看到,截至2011年年底,有近百位运动员已获得赔付,只有陕西一名田径运动员因为死亡获赔30万元,其余伤残运动员的赔偿金额都在1000元到1万元之间不等,对运动员的帮助确实有限,购买赔偿额度更高的商业保险势在必行。

体育保险的发展攻略

体育保险市场的不完善制约了我国体育保险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在全面开放、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上,民族保险业处于非常被动的地位,为此,国内保险公司须引起重视。业内专家认为,发展我国体育保险业有以下对策:

加强体育保险立法

目前,无论是保险界还是体育界,都还没有明确的、完善的关于体育保险的法律法规,这在客观上限制了体育保险的发展。面对体育保险的商业运作模式和体育竞技项目的高风险,应当事先优化体育保险的法律环境,以更好地保障体育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

培育体育运动人群的保险意识

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纳入国家体育总局计划的大型体育赛事每年约600场;我国有近3亿多人经常参加体育活动,而且各级别的专业运动员已达8万多人,这为我国体育保险市场的开发提供了稳定的客户群体。保险公司应充分借助大赛事,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开展有针对性的保险知识宣传,提高运动员与体育赛事主办方的保险意识,拓展体育保险市场容量与利润空间,挖掘潜在的保险需求。

开发体育保险产品

由于国内保险公司缺乏专门为体育运动组织、运动员制定的体育保险产品,只把保险公司现有的格式化产品推荐给客户,所推荐的保险产品往往存在着保费过高、保障范围不够全面等问题,常常和客户的要求差距很大,缺乏吸引力。保险业应深入研究体育比赛的运作方式,为运动会和比赛的各个环节设计相关的保险产品,同时,我们应学习、借鉴美、日等国家体育保险的经验,尝试开发适应我国体育保险需求的保险产品和服务模式。

加速体育保险中介业的发展

在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保险活动中,体育保险经纪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国要建立健全的体育保险市场,也绝不能缺少体育保险经纪公司。通过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可以对体育保险进行调查研究和开发,对体育保险进行推销,承担体育保险的风险评估,对保险人和被保险人提供咨询服务,替保险人收取保费等。同时重视精通体育和保险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通过他们积极开拓体育保险市场,针对不同运动项目的特点、不同人群的需求设计保险系列产品,完成保险产品结构的转型和险种的多样化,从而扩大体育保险的覆盖面,为体育运动、体育赛事提供有效的保障。

建立科学的体育资源数据统计资料库

体育保险险种复杂,保险金和理赔金的设定要根据不同顶目、不同年龄、不同程度的伤害划分等级,而且具体的数字则需要参考几十年来比赛的数据。因此,应建立一个有关体育赛事、运动员伤病等体育资源数据统计资料库,使得体育保险的设计及理赔工作针对性更强,便于操作。

加强对外交流

体育保险保额巨大,承保技术复杂,需要我们与国外有经验的体育保险经纪公司、大型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密切合作,学习其先进的经营运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满足国内体育保险需求的商业化的运作模式。

体育培训市场 第7篇

1、体育培训市场概述

从商品交换场所的角度看, 体育培训市场是指直接买卖体育培训产品的交易场所, 如各种体育培训班, 具有培训功能的某些体育俱乐部等。根据现代市场学的基本理论, 体育培训市场是指以接受学习体育技能为需求, 以达到自身目的, 在一定时间、地点进行体育培训购买的消费者群体。

整体上来讲, 体育培训市场是体育培训消费者、体育培训消费需求以及体育培训消费水平的集合。体育培训市场的主体是体育培训市场的供给者和需求者。供给者主要包括从事体育培训、训练、指导工作的机构、组织和个人, 需求者则是指购买体育培训这种个体输出体育技能的无形体育服务产品的消费者即接受培训、学习的人群等。体育培训市场的客体是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 即体育培训产品, 它是以通过教育教学手段达到个体输出体育技能知识由体育知识消费群体通过有偿手段获取的无形体育服务 (劳务) 商品。而体育培训市场中介, 则是指为体育培训供需主体提供商品信息共享以满足两者需求目的的有偿服务平台。

2、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sowt分析

2.1、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优势 (Strengths)

2.1.1、南京居民人均GDP大幅提高

在南京市十四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代市长季建业在大会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在二00五人均GDP突破五千美元大关。人均GDP接近八千美元, 预期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百分之十二, 到二〇一二年, 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六千亿元, 二〇一五年突破一万亿元。届时,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五万元和一万七千元。2006年, 江苏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9628.59元, 比2002年增长59.3%, 年递增12.4%。居民消费支出有较大增长, 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变化。2006年江苏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1467.36元, 增长69.2%, 年递增14.1%, 比消费支出增长高1.7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的比重由2002年的14.4%上升到2006年的15.2%, 提高了0.8个百分点。文教娱乐消费支出增速快于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和所占比重的增大, 表明江苏城镇居民在收入获得较快增长后, 居民支出更多用于文化消费方面, 文教娱乐消费已逐渐成为江苏城镇居民消费的新热点。可以看出, 人们在物质消费获得初步满足后, 加大精神文化消费需求已成为必然, 居民的消费观念已经由生存型逐步向享受型转变。

2.1.2、体育场馆硬件设施的增加和改善

第五次全国体育场地普查结果显示:江苏省13个省辖市中, 体育场地总数和标准体育场地数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常州市, 这三市体育场地总数占全省体育场地总数的比重分别为714.4%、12.2%和10.5%, 三市的标准体育场地数占全省的标准体育场地数的比重为15.3%, 12.8%和11.0%。非标准体育场地数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南通市, 占全省非标准体育场地数的比重分别为12.9%, 11.0%, 10.8%。总场地面积和标准体育场地面积位居前三位的是苏州市、南京市和徐州市, 南京市的二项指标占全省的比重为12.0%和12.4%, 南京市做为省会城市, 在绝大部分指标中均位居全省前列。

2.1.3、南京成功举办一系列大型国内外体育赛事

南京在成功举办第十届全国运动会之后又即将在2013年、2014年举办亚青会、及青奥会等国际大型赛事, 在“全民健身计划”和“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等系列活动的大力宣传和影响下, 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也在大力提倡体育锻炼。截止2000年底, 我国16岁以上的体育人口为18.3%, 与1996年相比增长了2.8%, 达到2.5亿人。如果将7一15岁的在校初中生和现役军人作为体育人口统计在内, 我国的体育人口则占7-70岁总人口的33.9%, 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并首次使体育人口的增长速度高于人口出生率所以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国家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体育市场。

2.1.4、南京城镇居民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

南京市做为教育大省的江苏省省会, 历来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随着社会竞争升学压力的不断加大, 更多的家长愿意增加更多的投入在子女的素质教育方面, 资料显示, 2006年, 江苏城镇居民的人均教育支出为721.73元, 占居民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总额的49.2%, 占消费性支出的7.5%, 相当于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5.1%。同时, 江苏城镇居民收入的快速增长和国家减免义务教育学杂费政策的有效落实, 已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居民的在教育负担, 居民在教育方面的投入比重向素质教育方向倾斜, 这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体育培训市场在居民教育投入方面的关注度。

2.2、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劣势 (Weaknesses)

2.2.1、管理机制不健全, 市场管理混乱

目前南京市大部分体育培训机构由于受到财力及人力、物力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大部分机构并没有固定的办学场地.他们多主要是通过租赁政府或一些学校的体育场地进行培训, 这样的现状在培训时间上并不能得到保证。

另外, 由于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及审批手段多数机构并不具备办学资质, 从业人员也多由在校大学生、退役运动员、个体经营者等组成, 培训机构数量虽多但其管理体制不完善, 多有消费者被虚假宣传所蒙蔽, 遭受不法侵害的案例常有发生。

2.2.2、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人员层次参差不齐

目前我国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主要人员没有经过真正的上岗培训经历及相关从业认证。随着体育培训市场经济效益的显现, 大量新的体育培训机构开始进入这个行业, 而且一些文化教育培训机构也瞄准了这一块新兴市场的潜力纷纷开办体育培训班, 这些机构的教学水平参差不齐, 教学条件也极为有限, 体育培训市场随着开发的深入也逐渐出现了混乱的局面。

2.3、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而临的机遇 (Opportunities)

2.3.1、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较晚提升空间较大

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业态出现较晚, 以篮球项目为例2007年以前也只有新世纪篮球学校一家以青少年篮球培训为主的体育培训机构, 2007年以后相继出现了以南京篮精灵国际篮球俱乐部、上海李秋平英语篮球俱乐部、上海小飞人篮球俱乐部、康之杰篮球培训、艾肯体育等生力军为主的新一批篮球培训机构, 但受场地、教学水平等客观条件的限制, 这些篮球培训中大部分已经退出了篮球培训市场的竞争, 现南京地区篮球培训规模最大的也只有篮精灵国际篮球俱乐部, 现常年在训人数在每期300名营员, 如果可以在场地资源整合方面有所突破的话还有进一步提升的巨大空间。

2.3.2、消费群体对体育培训价值认知度低

由于南京体育培训起步较晚, 大多数消费主体对体育培训的价值认知情况还只停留在体育的健身功能及娱乐功能上, 并未认识到体育培训延伸的文化价值、素质教育价值、社会功能教育价值等特色, 体育培训机构及政府职能部门也未对体育培训消费主体进行必要的引导, 是导致参与体育培训消费主体认知度低的主要因素, 如果在现有基础上对体育培训价值链加以丰富并对消费主体进行有效的引导, 相信南京体育培训市场还是有很多的空白地带等待开发的。

2.3.3、体育培训项目开设比例不均匀, 不能满足消费人群的需求

根据走访、座谈和调查目前南京较为普遍的体育场馆、及培训机构开设的培训课程主要有篮球、网球、跆拳道、空手道、乒乓球、羽毛球、游泳、定向越野、足球等项目, 由于受到场地因素的影响多数消费者只能就近选择体育项目的培训课程进行消费并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近年来出现的“街网网球运动”就取得较大的成功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纷纷进行参与。通过对教育教学专家的访谈, 有的学者提出可以在教学以及教法上设计做一定改动, 最大限度的改善教学与场地间的矛盾关系, 使之改善场地不足和课程专业性强乏味的不利因素, 满足参与体育培训消费人群的各项需求。

2.4、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的威胁 (Threats)

2.4.1、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对体育培训约束力强影响体育培训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南京市体育运动场地多为学校、体育主管部门、国有企业、街道所有并进行管理, 在我国现行体育事业设施管理体制下, 激励机制严重滞后, 这样也导致国有体育场地管理从业人员积极性、工作热情下降, 消极工作情绪严重。由于主管单位缺乏对专业管理人员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培养, 大多数管理人员在体育场馆市场运作经验方面严重不足, 不注重市场调查、市场营销、广告宣传, 经营理念滞后, 存在着坐等顾客上门的思想极其严重, 导致场地资源整合较为困难。体育场馆的开放及对外营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场地资源闲置不开发的情况较为普遍, 体育运动场地供有量严重不足, 这种现状是影响体育培训开展的主要障碍。

2.4.2、恶性竞争导致体育培训产品质量下降

由于体育培训经济效益的不断显现使得很多个人、教育培训机构、学校都瞄准了体育培训市场, 在现行政策、标准没有完整规范的情况下许多各类培训班应运而生, 有的个人开办的体育培训俱乐部在没有任何资质及从业经验的情况下进行招生, 在课程内容的设计和规范上都不符合客观运动规律, 课程的执行者也都不具备相关的从业经历及从业资质, 这样导致参训人员强身健体的主观需求不能得到满足, 反而对参训人员的身心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时下许多体育培训机构为了争夺生源不断降低培训费用, 在人员工资及场地、训练器械的投入上找回成本, 这样使得课程内容及培训课程的安全性大大降低造成产品质量的不断下降, 这样的不利因素对体育培训市场的恶意开发会对南京市的体育培训市场形成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

2.4.3、从业人员流动较大导致市场混乱

教练员、体能培训师、健身指导员是体育培训产品的主要元素, 但随着体育培训市场的逐渐形成, 很多培训企业并未形成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管理和约束体系这样就造成了相关从业人员流动性较大, 对企业本身人力资源造成浪费并培育了大批潜在市场竞争者, 为不良竞争埋下了根源, 在这方面企业应尽快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在管理制度、手段及法律约束力方面进行完善, 并引入成熟行业的相关人力管理经验, 在招聘及离职合同中签订三年不从事相关职业的约束力条款, 保护企业自身的人力资源及规范业内从业人员管理。

2.4.4、扶持政策宣传引导不足, 导致社会机构不能享受利好的扶持政策

每年我国体育主管部门设立的体育产业项目引导专项资金政策, 这是有助于体育产业相关企业帮扶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由于政策宣传通道及体育主管部门的信息发布途径较为单一, 多是在部门网站进行有限发布, 宣传力度较小, 很多社会企业从业者根本无法得到相关此类信息, 不能有效地接触到政府扶持资金, 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后续发展的政策支持, 体育培训企业也不能很好的利用这一部分资金为体育培训市场的开发和研究而进行服务, 所以, 政策的宣传与引导不利不能有效传达到受益对象, 也是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中较为不利的一个方面。

3、结论

通过对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进行的swot分析, 南京体育培训市场目前存在居民人均GDP大幅提高、体育场馆硬件设施不断增加和改善、南京城市居民对青少年综合素质教育方面的投入增大、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较晚、消费群体对体育培训价值认知度低、体育培训项目开设比例不均匀等具备潜力的开发优势和机遇。但与此同时南京市体育培训市场目前也存在着管理机制不健全、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人员层次参差不齐、体育场馆管理部门对体育培训约束力强影响体育培训市场发展、恶性竞争导致体育培训产品质量下降、从业人员流动较大导致市场混乱、扶持政策宣传引导不足, 导致社会机构不能享受利好的扶持政策等诸多开发的劣势和威胁。

4、建议

4.1、政府职能部门、及体育产业开发监管部门应积极合作加强管理体育培训市场法律法规建设, 组建管理协会并制定相关的规范措施和管理办法, 对体育培训市场加以引导, 使之发展更加完善健康发展。

4.2、南京市体育培训机构及企业应该充分利用媒体、网络的作用, 对体育运动的普及和体育培训优势环节进行宣传。加强体育运动公益性普及活动, 多形式的宣传体育运动, 加深大众对体育运动的了解和兴趣。

4.3、体育培训市场的相关管理职能部门, 应进一步完善管理和监管体系, 对各类体育培训机构进行审核, 对其办学资格, 办学条件严格把关。

4.4、体育培训企业及机构在人力资源制度管理方面, 首先应制定体育培训师聘用及上岗标准, 严格把关体育培训师任职条件及资格, 并通过在聘用合同中加入一定年限不进入同类竞争条款的手段对从业人员加以限制, 促进体育培训市场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摘要:运用现代管理学SWOT分析法, 对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进行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进行分析, 概括了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中所面临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并提出了扩大优势, 缩小劣势, 把握机遇和化解威胁的若干策略。

关键词:SWOT,南京体育培训市场,开发对策

参考文献

[1]刘江南.我国体育市场若干问题的初探.广州体育学院报, 1993, 13 (26) :6-11

[2]骆秉全.体育市场营销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 2008

[3]张岩.体育经济问题若干理论观点的综述.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996, 22 (2) :6-14

[4]杨铁黎.体育市场与营销[M].广西: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王子朴.体育经济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 2002

[6]邵淑月.对培育体育市场, 促进体育产业化发展的思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1995, 19 (3) :15-18

[7]柳伯力.有关体育市场的探讨, 成都体育学院报, 2002, 28 (l) :27-31

[8]朱二刚.武汉市青少年篮球培训市场的运行现状及对策研究[D].武汉体育学院, 2008

[9]孙峰.对我国青少年篮球培训事业现状的分析研究[J].高校管理, 2006, (1) :59一60

[10]剑易长江, 在重庆体育产业发展的对策与战略研究[D].西南大学, 2007

体育旅游发展中的体育服务市场拓展 第8篇

1 实现体育服务市场的拓展, 应当理清旅游景区体育服务的要素特征

旅游景区的体育服务构成要素特征, 是体育服务项目的标准、品牌性、丰富性、质量性和便利性。发展体育旅游经济, 就要抓住构成体育服务的要素、特质, 根据景区的客源情况对体育服务项目及相关服务进行进行精心构思, 优化建设。

1.1 体育服务产品的标准性

旅游景区体育服务产品的标准性, 是指体育服务产品的规格, 它是表示景区在为游客提供体育服务过程中, 展现在游客面前的体育服务形式、载体、功能、情趣性、价值性等外在表现尺度, 是景区规范化的服务形式和产品形象。这就要求景区在体育服务产品的市场拓展中, 不仅要看服务项目的类型, 还要看其附带的服务功能, 得到的收获, 感觉到的体验, 它实际上是景区对游客的综合服务和配套服务。所以产品的标准定位不仅仅在于服务项目本身, 而在于其景区的综合管理水平, 表达其服务的规范性、制度化信息。

1.2 体育服务项目的品牌性

旅游景区体育服务项目, 包括可观赏性的、可体验性的体育项目。其品牌性应该是景区旅游体育旅游产品中最突出、最具有特色的经典项目。品牌性应当表现在消费者中的形象和地位, 这是由体育旅游产品的健身性、情趣性、休闲性, 教育性等综合特质决定。作为旅游景区, 品牌性的体育旅游项目往往给游客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并在游客群体中扩散。体育旅游是“眼球经济”, 游客正是因景区的特色或知名景点、旅游项目慕名而来。所以, 在体育旅游景区建设中, 应当在积极打造体育旅游项目的功能性、质量性上下功夫, 一方面要提高体育旅游产品的内涵和品质, 同时要注重产品的包装和营销活动, 扩大体育旅游产品的推介, 努力提高体育旅游产品在公众中的吸引力、美誉度, 增加对广大消费凝聚力和产品感召力, 从而逐渐形成富有情趣和别具一格的体育服务项目。

1.3 体育服务项目的多样性

旅游景区体育服务项目的多样性, 表现为能够展现体育服务产品多种形式和类型, 表现不同地域的体育文化的千姿百态, 突出地方的区域特色、民族特色, 其目的是为了满足不同消费层次和人群的消费需求。通常体育旅游景区的体育旅游活动项目包括, 体育表演、参与体验活动、体育民间习俗观赏、体育猎奇探险等, 其中不乏有很多体育绝活演艺, 游客参与性强的体育节目。对游客来说, 体育旅游景区提供的新鲜、刺激的体育服务活动可以使游客感受到体育服务的趣味性, 突出体育旅游景区的多种服务。通过增加景区体育服务项目建设, 丰富景区服务项目的内容, 是带动景点经济收益, 促进景点发展的需要。

1.4 体育旅游项目服务的质量性

旅游景区的体育服务的质量性, 表现为对广大体育旅游消费者的需求细致性, 在于对游客的人性关怀, 表现为用“真心、爱心、细心、贴心”传递对游客的真诚和关爱, 为游客提供优质服务, 其中景区工作人员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导游员应当也是安全员、管理员、宣传员、环卫员, 让游客感到宾至如归。

1.5 旅游景区体育旅游交通的便利性

很多景区具有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 服务项目形成不需要投入较大的人力和财力, 项目也别具特色, 但交通不便, 游客进入景区道路狭窄或路线曲长, 游客到达景区的易达性较差, 所以, 要突破影响景区发展的这一瓶颈, 加大交通投入, 特别是要加强景区至国家主干线路的连通, 抓好景区与景区之间循环交通建设, 完善景区道路交通配套设施, 提升景区公路等级和运输质量, 方便游客的旅行。

2 体育旅游中的体育服务, 其市场拓展要有一定的面向范围

旅游景区的体育服务市场的拓宽和服务层面的扩大, 要遵循一定的服务选择原则, 意即要考虑服务选择的特定范围。

2.1 面向体育爱好者

体育旅游服务的主体人群是体育爱好者, 所以体育旅游的市场选择首先要以体育爱好者为先, 瞄准他们的体育旅游需求, 考虑他们的需求层次和需求偏好进行市场开发与建设, 引导他们追求新开发的体育旅游项目, 以体育爱好者影响和带动潜在的体育需求客户。

2.2 面向年轻人

年轻群体的特点就是精力旺盛、思想活跃, 求知欲望强烈, 所以他们对新鲜事物容易接受, 敢于尝试, 尤其是青少年的机体灵活, 精力体力适合从事体育活动, 所以, 体育旅游项目的开发首先要针对年轻人的特点和需求开发服务项目, 注重年轻人对体育服务的新奇性、刺激性、情趣性、猎奇性的心理需求。

2.3 面向服务的区域性

由于空间距离的限制, 体育旅游具有一定的服务区域, 但业内人士认为, 在客观上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体育旅游资源突破区域性的限制, 将空间地理位置相近的若干景点进行资源整合, 发展区域性体育旅游服务。通过资源整合, 能够更好地满足体育消费者的需求, 改善体育旅游产品的结构足证, 丰富体育旅游产品的服务项目, 减少体育旅游者的消费, 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从而解决旅游产业一贯存在的产品单薄、内容单一的问题, 并提高旅游资源利用效率, 避免旅游市场重复建设、防止行业恶性竞争。同时对于非常态的体育服务项目, 要考虑远域需求特征, 因为一般的旅游景区的体育服务项目开发都依赖于当地天然的自然条件和地貌特征开发的, 这对于当地人来说缺乏新鲜感和特质感, 所以, 景区要注重向远域人群服务, 对他们的周到服务, 留下美好印象的远域人群将景区的美好形象将传播的更远。

2.4 适度面向一定收入人群

旅游本身就是一种休闲活动, 体育旅游也不例外, 所以, 要在体育服务产品开发中要考虑人群的消费, 因需制宜, 进行适度的项目规划和开发, 注重服务项目的多层次性, 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要。

3 实现体育旅游中体育服务的市场拓展, 要遵循基本的发展模式

体育旅游的发展, 其市场开拓虽然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但其应当遵循基本的发展模式, 即外延型发展模式和内涵型发展模式。

3.1 外延型发展模式

外延型发展模式就是指景区体育旅游项目实施规模化发展, 即企业在项目的投资、项目类型、服务的层面上的发展。这是体育旅游投资企业初期发展的一种模式, 其目标是加大投资, 标准是大而全, 功能是多而广, 服务面向是面向各个阶层。所以, 这种体育旅游投资发展的模式, 其效益的实现是依靠规模发展, 在景区发展初期, 可以起到增加客源立竿见影的效果, 在短时间内就能争取到客源, 收到效益。但这种投入和建设没有在质量和效率上提出过高的要求, 往往投入产出的效率低, 服务效果一般。

3.2 内涵型发展模式

内涵型发展模式, 是指体育旅游景区在体育服务项目的建设中注重在产品层次性、质量性上下功夫, 注重提高服务产品的品牌性建设, 加强景区体育项目相关配套服务项目建设, 要对体育服务项目进行精雕细琢, 对产品进行精心打造。它一般包括从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调整规划, 到每个服务项目的经营方向调整, 对所有项目的建设的评估、重点, 过程监督, 产品验收, 产品试运行、正式运行等要进行构建, 加强对体育服务项目的包装、美化、宣传、推介及经营策略优化, 以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提升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发展路径。

参考文献

[1]韩忠培.中国体育旅游资源和体育旅游市场开发研究[J].体育与科学, 2005.

体育培训市场 第9篇

体育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在2004年6月由国家体育总局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共同组织与管理的体育行业就业与考试制度。是按照体育行业特有职业标准,通过国家认定的考核鉴定机构,对从事与体育工作相关的劳动者的技能水平或职业资格进行评价和鉴定,对合格者授予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国家资格证书的政策规定和实施办法。[1]体育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已经成为体育行业履行社会管理职责、提供公共服务和体育行业管理和产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和保障措施。

同时,面向体育院校学生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为体育院校学生进一步挖掘自身的潜在才能、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拓宽就业门路的重要途径。江苏体育院校体育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由于各院校的办学性质、办学规模、管理体制、学生培养方向、生源素质、教师队伍、场地设施等方面存在差异,所以在工作的开展和推进过程中遇到了诸多问题。[2]通过对我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现状研究,可以进一步促进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与体育院校的对接。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该文以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工作的现状为研究对象。以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扬州大学、江苏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中国矿业大学体育学院、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体育学院、南师大泰州学院、常州工程学院体育系、江苏科技大学体育学院等高校为调查对象。通过收集培养方案定位、课程设置模块、课程教学安排、师资队伍培养等方面的资料,并以上述调研所获取的资料为基础,进行系统的分析。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中国学术期刊网,维普中国期刊库,万方中文数据平台等中文数据期刊库,收集和查阅与本研究相关的文献资料。

2.2.2 问卷调查法

分别对14所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学校进行调查,分别发放调查问卷14份和37份,分别回收14份和33份,其中有效问卷分别为14份和31份,回收率达到100%和89.2%,

2.2.3 访谈法

走访部分专家以及省内从事体育职鉴工作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目前已经开展体育职鉴工作的体育类院校,深入了解并掌握我省体育院校体育职鉴工作现状的有关信息资料,搜集整理个案。

2.2.4 数理统计法

对调查问卷进行科学合理的数理统计,所有调查结果均在计算机上用SPSS建立数据库,数据处理使用SPSS。

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 . 1 培训师资现状分析

培训教师学历的提高实质就是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的提高,其个体素质结构也随之完善。一个结构完善的教师个体素质有利于培育为学生服务的精神和创新进取精神,进而有利于专业精神的形成和完善。

在本研究选取的南京体育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扬州大学体育学院等14所高校31位具备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及鉴定资格的体育教师为调查对象(表1),年龄在29岁以下有5名,占总人数的16%;年龄在30~39有6名,占总人数的19%;年龄在40~49有17名,占总人数的55%;50岁及以上有3名,占总人数的10%。从年龄结构可以看出,被调查者年龄在40~49岁的人群占了多数,调查对象年龄层次结构合理。这个年龄段的教师在各个学校基本是教学骨干,其教学经验丰富,对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具有较深的理解。

在调查对象的学历层次中(表2),高中(或中专)学历的为3人,大专或本科学历为21人,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为7人。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体育院校从事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教师学历结构多为大专或本科占67.7%,在完成平时教学、管理工作的同时,学历结构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教师职称的高低体现了高校教师在各自的领域的理论水平、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从调查可以看出,江苏省体育院校从事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教师职称还有少部分为助教,这部分教师要加强钻研业务,使其专业水平提高。

3 . 2 培养方案定位分析

定位教育模式是学校对学生一项重要的社会能力教育模式,正确的合理的培养方案定位可以使学生与社会始终不脱离,提高学生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3]培养方案定位包括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的培养目标、计划实施、培训管理等方面内容。

“贵校开展在学生专业培养方案中是否明确学生需要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调查显示(表4),14个被调查体育院校有11所在培养方案中明确学生需要获取相关职业资格证书,3所没有明确要求。在要求获得证书的体育院校中,有4所体育院校求获得两本证书,有7所体育院校要求获得一本证书。表明在培养方案方面,江苏省各个体育院校要求并不一致,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在我省体育院校推进缺乏统一的节奏。

在培训计划实施及管理的调查表明(表5),有71.5%的被调查者认为所在学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实施过程中保障机制完善,21.4%认为基本完善,7.1%认为不完善。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的体育院校比较重视该项工作,基本都能将获取职业资格证书写入学生的培养方案中,并且此项工作的实施、保障机制完善,总的来说在我省体育院校中推进此项工作较为顺利、规范。

3 . 3 课程设置模块分析

合理的课程结构指各门课程之间的结构合理,包括开设的课程合理,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合理,各课程之间衔接有序、能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与训练,获得某一专业所具备的知识与能力。合理的课程内容指课程的内容安排符合知识论,课程的内容能够反映学科的主要知识,主要的方法论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前沿。[4]课程设置模块包括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内容、课程重点及难点等方面研究。

截止2013年底,目前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的项目工种设置由多到少依次为健美操、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网球、跆拳道、游泳、体育经纪人、健身教练、武术(表6)。其中健美操、体育场地工这两个项目工种课程在调查的院校中都有开设,而健身教练和武术课程开设的院校相对较少,只有不到半数的院校开设,这与学校的硬件及师资条件有一定的关系。

从表7可以看出,学生参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项目的人数分布由多到少依次为: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游泳教员、健美操、体育场地工、网球、跆拳道、武术。结果表明,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项目和学生参与项目分布都有共同点,即易开展的、热门的体育项目,学校开展的多、学生参与的也多。分析主要原因,与社会需求有很大的关系,学校培养人才主要目的就是满足社会市场的需求,由此也可以看出目前全民健身活动的发展动向。从近几年的报名培训情况还发现传统项目、冷门或高危体育项目学校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参与数也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3 . 4 教学安排现状分析

教学安排包括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计划、课时设置、课程教学实施等方面的研究。

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中有相当一部分课程也是我省体育院校所开设的课程,课程性质类别有64.5%的院校将其列为选修课,28.5%的学校列为必修课,其中有7%的学校将其列为专修课(表8)。在周课时数设置方面(表9),42.9%的体育院校每周与体育职业技能培训相似或相关的课时4学时,35.7%的体育院校为周课时为2学时,21.4%的院校周课时为6学时。

以上调查结果表明,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课程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其课时比重不大,表明江苏省体育院校开展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的工作要加大推进力度。

在教学手段安排方面(表10),江苏省体育院校体育职业技能培训运用教学手段由多到少的顺序依次为理论教学(50%)、实践(28.6%)、实习(14.3%)、其它(7.1%),表明目前教学手段和时数的安排缺乏一定规范,没有一定标准,教法也显得比较单一,仍以理论教学为主。教学手段运用方面需要优化,教学时数的安排要加以规范,要结合操作技能的特征,重点要加大学生实践培训教学内容的比重。

3 . 5 培训效果现状分析

学校主管部门的重视程度、学校的硬件条件、管理水平、培训教师的职业态度、专业水平以及学生学习太度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着体育职业技能培训效果,我们常常用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来评价教学效果。从目前我们设置的体育职业项目工种分析,每个项目工种都有各自的特征,有热门时尚的,如网球和健身教练;也有传统的,也有高危行业的,如游泳救生员。项目的本身特点影响着学生参与的基数。因此,在考虑到行业要求及项目均衡发展上,技能鉴定的侧重点也要有所改变。

从表11可以发现学生报名参加各项目工种培训和通过率有很大的差异,作为市场需求量较大的职业如游泳救生员、健身教练、游泳教员的通过率基本正常,特别是高危险性体育项目如游泳救生员必须严格按照培训鉴定的要求执行,过高的通过率不利于培训质量的提高。但作为传统项目武术我们得有必要加大培训力度、增强效果以提高通过率。同时调查也表明,各个学校间差异性比较明显,表明此项工作仍需在全省范围内统一协调发展,进一步提升体育职业技能鉴定的通过率。

4 结论

(1)师资方面:教师年龄层次结构合理,教学经验相对丰富,对体育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具有较高的认识和较深的理解。但部分教师学历偏低,所从事项目的技能实操水平与国家职业标准对培训师的要求有一定差距,学历结构和技能实操水平仍有继续提高的空间。

(2)培养方案方面,江苏省各个体育院校要求并不一致,体育行业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在我省体育院校推进缺乏统一的节奏。

(3)课程设置方面:项目工种设置由多到少依次为健美操、体育场地工、游泳救生员、网球、跆拳道、游泳、体育经纪人、健身教练、武术等,其特点表现为易开展的、热门的体育项目,学校开展的多、学生参与的多,传统项目、冷门或高危体育项目学校的开展以及学生的参与数呈现逐渐减少趋势。

(4)教学安排方面:主要以选修课为主,其课时比重并不大。教学手段和时数的安排缺乏一定规范,没有一定标准,教法也显得比较单一,仍以理论教学为主。

体育培训市场 第10篇

1 我国培养体育教育方面人才的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社会对体育人才的需求在规格和数量均发生了质的变化。各体育类院校随着发展的需要, 相继开办了其他的体育专业。目前, 大多体育院校已开设体育教育、运动训练和人体科学等专业。但事实上, 各基层单位的训练教练员, 主要来源于各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毕业生。就东北地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 在培养各类体育人才的过程占主导地位。多年来高校体育院校提出的一专多能的教育指导思想, 以“专”突出某项运动技术即有一技术专长。“多能”是其他项目方面也要能够达到一定水平。所以一专多能教育思想的提出, 是要求高校学生能全面承担学校体育各项教学任务, 以一专多能为体育教育与竞技体育打下深深的烙印。

我国体育教育事业中体育教育专业是在指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培养各类体育人才、促进文化素养的形成、提升体育竞技运动水平等多方面, 都发挥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我国北京、上海等主要城市, 早在20世纪50年代相继成立了体育学院, 并把培养体育教育专业人才作为主要办学目标。随着时代发展, 我国各体育类高校相继提高了教学水平并且加大了办学规模, 这期间体育教育专业受到重视并快速的发展。

然而我国在计划经济时期。师资培养是体育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招生与分配都是由国家统一的计划, 而且国家对每年计划都有相应的调整, 把部分学生按照计划分配到用人单位。然而在这样的情况下会使一部分人没有到自己理想的单位, 还有一部分单位没有接收到适合本单位的人员。因此导致分配到学校或已经在学校工作教师又流向校外。

2 体育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随着社会主经济的不断完善, 几十年来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人才在学校体育领域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得到了运用和发挥。而走向社会各工作岗位的毕业生, 经过实践和学习能顺利地适应新的工作岗位。但知识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毕业生花大量时间补充新知识, 如果高校调整专业教育方向, 打破原有教育模式, 提升专业办学特色为学生在自主择业的新形势下增强竞争力, 使学生在校学习专业与毕业择业中都处于优胜地主导地位。

随着社会对体育人才新的需要, 高校体育势必要改变教学任务与目标, 来提高所培养学生的能力, 进而推动高校体育健康发展。从不断地改革和创新中找出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新路, 使自己不被当今社会所淘汰。高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学, 使我国高校真正成以市场为主体, 培养学生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平等竞争、优胜劣汰竞争能力。由于办学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 各院校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增设诸多专业, 暂时无法实现供需双方的协调。另外市场对人才的需要主要以高校培养的人才为主体, 所以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未来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同时, 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教育内容不够灵活, 培养的人才仅着眼于体育教育专业, 不能准确的解决社会对体育教育专业人才的广泛选择等问题。不健全的专业情况下无法与社会需求真正建立起专业的衔接问题。这势必造成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越来越格式化, 适应和应变的能力满足不了市场变化的需求。

近年来, “全民健身计划”的出台加速社会体育观念的转变。同事也使体育人才的需求增大。现代人们对自的身健康和良好的生活习惯越来越重视, 健身的条件与教练的水平也在提高。通过参与体育锻炼和组织或观看体育比赛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 极大地推动丰富多彩体育活动的开展。在高校体育教育中, 终身体育教育思想也逐渐的凸现出来;越来越多的学校也重视到了这一方面的变化。这样看来, 体育教育专业应根据现阶段的需要有意识的调整教学的相关内容, 使之更能满足国家当今发展的需求。在新的观念和教育要求下体育教育专业如何发展, 怎样改革, 发展的目标是什么。这些问题都是摆在我们面前急需解决的。怎样调整改革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问题已迫在眉睫。

3 对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改革的分析

社会宏观调控需求与高校教育指导思想主干内是专业发展的方向, 调整与社会需求同步发展, 增设选修内容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 改善整体教学体质与模式, 建立与体育人才市场需求相吻合的模型构思, 根据不同的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构建培养方案。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高校体育教育都是从专业本身的性质来培养专业方面的人才, 使专业培养方向胜任当代的培养需求, 因此, 体育教育课程主要是培养具有教学能力的体育方面的专业人才, 所以课程的内容和设计上要有自身的特点。

首先基础必修课, 即主修课。课程内容应该以基础内容为主要目标, 把相关的基础理论和基本专业技能在学习的初期就要基本掌握。通过基础必修课内容的学习与知识的掌握, 应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专业技能和具备一定的教学手段, 能够进行一般的教学。必修课的课程设置应与实际需求相符。

其次是指定选修课即辅修课的安排应主要以扩大体育专业领域的知识面。并且要注意培养体育专业学生的个性发展, 来满足社会不同的需求。根据社会上的就业调查和往届毕业生的基本从业走向, 培养具有实际操作技能, 能够为今后从事体育工作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在选修课程内容的深度上要区别于基础课。要在它的基础上内容要更有专业性和具有一定高度。通过指定选修课程内容的学习, 使学生胜任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基础上, 还掌握其它某一方面所必备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实现学生个人意志的选择, 发挥个体优势, 主动适应社会不同层次的体育专业工作, 拓宽择业面。

再次是任意选修课, 主要是为了继续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课程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结构的控制与调整应突出基础理论、基本技术的专业学习, 加强主要培养方向与突出专业技能。将部分精减内容和介绍内容, 纳入电子化技术教学手段, 向学生介绍专业课程现代化的理论指导, 结合高校实际情况, 合理调整学科、学时比例, 加强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力度, 并为学生创造了解社会、接触社会的机会。最好在课程中多加一些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多增设讲座让学生了解新知识和新成果, 开拓眼界, 了解专业发展的尖端、新锐问题。使学生专业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发展, 更有利于学生在广阔的社会市场中寻找择业的机会, 增强学生择业的竞争能力, 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变化。

最后要建立专业专项俱乐部。专业专项运动技术的提高, 对从事体育各行业具有广泛的意义。很多国外学校的体育课都是以俱乐部的形式开设的, 这种形式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将有共同爱好的学生集中到一起, 便于提高专业能力。鉴于目前专项选修的实际情况, 考虑到多方面因素, 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选择发展余地, 建立各种俱乐部, 来实现学生专业各专项的发展, 是非常必要的。

4 结语

体育教育专业必须改变原有计划体制, 建立与社会经济相适应的, 培养学校体育师资为主要的综合型高端体育人才。随着改革的深入, 高校培养的人才不仅仅是教师, 而是能做教师的人才, 是教育改革在各教育单位拉开的帷幕。能否主动适应社会经济的需要, 是当今衡量高校教育职能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的重要标准。现代体育教育专业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拓宽专业教育教学领域是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一步, 在这种复合型培养目标思想的指导下, 保证主要培养方向优质的基础上, 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开设多种辅助性培养方案, 为学生择业拓宽视野, 不断结合地区体育人才市场的信息反馈, 提高适应力满足未来社会不断发展变化的需求, 提高培养人才的质量, 确保我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的毕业生在当今优胜劣汰的规律面前具有较强竞争力。

参考文献

美国球类体育用品市场火爆 第11篇

根据美国体育用品制造商协会(SGMA)的统计显示,美国球类体育产业包括职业运动球类产业、健身运动球类产业、休闲运动球类产业等。其中,健身运动球类产业是美国体育产业“创新效应”最为映射的焦距。近年来,随着新材料使运动器材出现“创造性的革命”,以健身俱乐部为主流的美国健身运动球类产业日益火爆。同时,休闲运动球类产业也已成为美国球类产业的“摇钱树”。体育用品是美国体育产业的“权重股”,它是美国体育产业中的一个大户,占据目前美国体育产业总营业额的1/3以上。

美国球类体育用品产业市场规模

就体育球类用品而言,美国不但是全球规模最大的个别国家市场,并且也是世界最大的产销国。依据SGMA所作的统计,2013年美国体育球类用品批发市场销售总额为1.52亿美元,比2012年增长2.6%。如果将球类运动鞋及运动服装并入球类体育用品计算,则美国2013年批发市场销售总额高达4.21亿美元,比2012年的3.92亿美元增长5.7%。美国球类运动相关产品的销售成长率已连续第六年超过该国经济成长率。

SGMA预测2014年美国体育球类用品市场,包含体育用品、运动鞋及运动服装的批发市场销售总额,将较2013年增长6.3%,达到约4.475亿美元。支持这项预测的理由如下。

1.根据SGMA在2013年底对143家美国重要体育球类用品厂商的年度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大多数受调查厂商的库存都维持在相当低的水平。由于维持低度库存,更多厂商表示目前需要扩充产能来迎合市场需求。因此,体育球类用品厂商目前更能快速推出新产品,以刺激市场需求。

2.在美国2014年的经济及商业环境方面,目前情况比一年前更为良好。例如,物价稳定、失业率降低、工作增加、美元汇率强势及利率平稳等因素,都有助于提振美国消费市场。

3.体育球类用品零售渠道的竞争与扩张,将刺激市场销售的成长。更方便且合乎消费者需要的零售渠道,特别是更为完善的网购与电商经营模式在未来将带动球类用品的销售增长率。

4.由个别球类体育用品项目来看,2014年高尔夫球用品仍将是美国市场销售金额最高的体育用品项目,预估批发市场销售额可达到28.1亿美元,将比2013年增长2.5%。其次仍为健身球类器材,预计将比2014年增长4.5%,销售额达到25.65亿美元。

5.估计近年来美国每年新加入体育活动而购买体育用品的人口,平均增长率约为4.5%,预估未来数年内仍将维持这一增长趋势。根据American Sports Data公司发表的调查统计,2014年美国消费者“经常性”参与球类活动的人数达到10950万人,将比2013年增长3.84%。

美国球类体育用品产业优势

美国国家职业橄榄球联盟(NFL)、国家职业篮球协会(NBA)、国家职业冰球联盟(NHL)和国家职业棒球联盟(MLB)市场规模巨大。年均7000万人次、5000万人次观众的美国棒球、橄榄球联赛就是这两个项目市场的最重要源泉。而这“四大”联盟的赛事每年能带来大约240亿美元的收入,但这也只是冰山一角而已。

根据美国政府公布的数据,美国体育器材零售额每年大约为410亿美元,而球类零售额每年在4~5亿美元。但是,SGMA的调查研究则表示:对于美国球类体育市场总值的合理估计在每年1500亿~2300亿美元之间。不夸张地说,这比美国服装业产值也只是少一点点而已。

根据SGMA的2013年体育参与报告,在7岁及以上美国人群中,球类运动的受欢迎程度出现最大增幅。2013年,球类运动的参与率比2010年增长了26.6%;其次是越野滑雪,增长11.5%;有氧操增长8.9%,慢跑增长8.9%。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增速最快的体育项目中没有一个是需要购买昂贵器材或需要支付高额俱乐部入会费的。

NSGA报告显示,长曲棍球、排球和橄榄球这些团体项目的业余参与率非常高。据SGMA的报告,2013年,长曲棍球的参与者人数增长了33%。据美国健康及体育俱乐部协会调查数字,仅仅在2013年美国就有5140万球类健身俱乐部会员,年增长率2.4%。美国29890个健身俱乐部的营业收入达2140万美元,增长5%。会员每年去俱乐部的天数约为100天。

另据SGMA最新一份统计报告,在2003~2013年这十年中,全美有4项球类体育运动呈增长态势,而网球是其中增长最快的。这十年中美国的网球人口增长了43%,仅在2013年一年,美国的网球人口就增长了9.6%。2013年12月,美国泰勒研究集团发表研究报告说,仅2013年美国的网球参与人口就创纪录地达到4700万人。网球相关产品,如球拍和网球销售量大增。在2003~2013年间,仅网球的销售量就迅猛增长94%,网球拍增长了88%。

美球类体育用品的产业优势也在于群体性。SGMA的统计显示,当前有2500~3000万美国人自行在家使用健身球类进行锻炼。美国7500万在婴儿潮出生的人现在既有钱又有时间,他们将进一步推动健身行业的发展。例如,皮克球是一种类似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混合运动,目前在美国老年人中的流行度迅速增长。

美国球类体育用品营销策略

据SGMA统计,全美体育用品的总出货量每年达到500亿美元左右,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体育用品为球类体育用品。在消费方面,美国球类体育用品的主力顾客已从青少年变为成人,这也导致了流行的体育项目相应地转为一般的休闲方式,但街头足球、花样水球、马球等需要技巧的极限运动近年来也相当受欢迎,参与人数不断增多。随着55岁以上银发族人数的急剧增加,与健身操球、壁球、伸展运动球、高尔夫、保龄球等他们喜欢的健身休闲运动相关的体育用品的销售将会出现较大增幅。从性别上来说,女性在运动服饰方面的花费比男性高,男性更倾向于购买运动用球或器械。

nlc202309041842

在市场营销技术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无疑是交流和推销活动,其策略有以下几点。

策略一,自有品牌自主供货。现在美国由于体育用品的零售面积过剩,价格竞争十分严重,对该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许多销售商,如健身器材零售商,开始倾向于销售自有品牌。本土制造商也纷纷将主打品牌产品外包,或将生产线转到成本较低的发展中国家,自己则变为自主供货商。

策略二,市场精细分化。美国体育组织面对众多球类体育组织的支持者,通常把消费者根据实际情况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为每类消费者设计不同球类的专向产品或标志产品,充分考虑到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策略三,不断开发新产品。例如,美国冰球职业联盟曾积极推动轮滑球和陆地冰球的活动,因为参与这类活动的消费者会购买轮滑球与冰球活动相关的产品。又如,美国棒球职业联盟与一家出版公司合作,联合开发印有知名棒球选手人物形象的棒球系列用品。

策略四,特色促销活动。美国球类产品的促销活动除了产品发布会、产品广告宣传、网站宣传等形式外,职业体育组织还开展了与消费者的互动活动,包括发放宣传册和产品名录、包装设计及艺术造型、产品性能展示等促销活动。最为流行的商业活动花费如交易展示及发放宣传册和产品名录的开销,分别占花费总额的16%和13.5%。

策略五,形形色色的零售型态。美国的球类体育用品公司营销有方,其不同营销模式所产生的球类体育用品零售型态如下。

一是球类用品店。包括全国性连锁、地区性连锁及独立球类用品零售店三种。另因卖场规模不同,又有价格取向的量贩型与服务取向的专业型之分。

二是球类专门店。比如健身用球专门店、高尔夫专门店、网球专门店等,同样可分全国性连锁、地区性连锁及独立专门店三种。

三是职业教练球类用品店。多由体育项目的职业教练兼营,通常附设于体育活动场所,如高尔夫球场、网球场、棒球场、冰球场等。由于店面一般都不大,销售的品牌项目较少。

四是球类折扣商店。如Wal-mart、Kmart等大型连锁折扣商店都有专设之球类用品部门,销售专业性低的球类用品。

五是仓储型量贩俱乐部。如Costco、Price Club等,也均设有球类用品专区,销售中低价位的球类用品。

六是百货公司。同样多设有球类用品部门,规模大者所销售的产品及品牌项目不亚于体育用品店。

七是型录展售店。该渠道是一种省去了卖场面积的折扣商店,在球类用品方面,以销售花样奇特的产品为多。

八是邮购。目前最常见的包括电视邮购、计算机因特网邮购及邮寄型邮购。

九是会员店。拥有会员店面数最多的Nation’s Best Sports(NBS)共有数百个会员,店面数达到1225个。但面临大型体育用品连锁店不断扩张的竞争压力,NBS不得不从单纯的采购集团型态,转变为更具营销能力的加盟连锁型态。

由这些零售渠道可发现,除了规模庞大、连锁经营的型态外,仍存在为数不少的小规模零售业者,比如独立球类用品店、专门店及pro shops。这些零售业者的进货规模小,通常无法符合直接与厂商订货的最小订购数量,或者有些地处较偏僻的地区,也无厂商销售代表定期前来供货,所以必须透过批发商或所谓的采购集团进货。

美国球类体育用品市场趋势

美国不景气的经济现状使人们感到担忧,供应链是美国体育用品行业非常担心的问题。美国的体育用品行业开始依赖于国外的生产,使得所有人都在密切关注国际市场的发展。同时,美国的通货膨胀在不断上升,消费者非常担心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在此背景下,SGMA认为,美国球类体育用品市场将会出现以下主要趋势。

趋势一,大品牌继续强势,小品牌继续受压。一方面美国体育用品的大品牌将会继续保持强势,阿迪达斯、耐克、彪马都是非常强劲的,这些品牌将会继续主导球类市场。另一方面,小品牌继续受到挤压,生存更加艰难,更加难以找到零售商来销售产品。

趋势二,加大自有品牌投入。很多大零售商正在美国创建自己的品牌,加大对自有品牌经营的投入。有些零售商正在购买美国的本土品牌和其他一些品牌,作为自己的私营品牌。

趋势三,争相研发新技术。技术是消费者的第一需要,任何技术上的创新在体育行业都将会有市场,所以生产者都会争相研发新技术,这样的话产品才会变得越来越好,消费者才会更加满意。

趋势四,绿色环保主义。吸引消费者的另一个趋势是对环境无害的生产方法。一塌糊涂类用品“变绿”是一个趋势,整个制造工艺、原材料投入,以及包装、再循环都要环保。美国消费者非常愿意为绿色产品多花钱,也愿意对这种品牌有更高的忠诚度。

趋势五,支持大众体育。未来美国体育用品业将重视支持大众体育的发展,球类企业通过赞助、宣传、游说国会等方式来鼓励大众参与球类活动。这样一来,他们一方面可以宣传自己的产品、树立自己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还可以开拓市场。

趋势六,把握20后消费群体。2015~2020年的主要消费群体是现在5~19岁的青少年及儿童,要把握“20后”这一消费群体个性特点与主题意识。SGMA预测未来单一产品类型的专业运动球类店或主题式球类用品零售店将大量出现,大型花样球类用品商店也会越来越多。

趋势七,商业角色转型更新。零售商的采购发言权将越来越大,并向供货商提出更多的条件,而能为大型零售商提供独立品牌产品的供货商也日益重要。由于自有品牌的流行,供货商的角色也将呈现多样化,除服务零售商外,他们也是零售商的顾客和竞争者。

趋势八,符合女性需求的产品。根据American Sports Data的调查,2013年全美经常性参与体育活动的10950万人口中,有7100万为六岁以上女性,比2003年时的人数增长了30%。2003~2013年的这段期间中,美国女性在团队及个人球类体育活动的参与率也提高了26%,球类健身活动的参与率更增长了33%。

(译自美国杂志《AAOASC事实报导》2014年第9期;原文作者:美国健康及体育俱乐部协会副主席巴拉克·斯科特博士)

休闲体育市场的开发策略研究 第12篇

一、深入开发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的研究意义

1. 休闲体育的界定。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 集健身、益智、娱乐、消遣、审美、激励等作用于一身, 日益成为人们休闲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我们所说“休闲体育”就是在余暇的时间里用各种方法, 各种手段进行身体娱乐, 并把它作为一种现代化文明社会的交往方式和交际手段。休闲体育具体有内容丰富, 自由度大、随意性高, 参与面广等特点, 人们以这种休闲方式主动地, 愉快地从事某种身体活动, 以实现自我价值, 提高生活质量。

2. 休闲体育市场的特点。

一是市场大。表现在:第一, 参与的人多, 第二, 需求大, 第三, 涉及行业多, 辐射面大。二是前景好。人们在解决了吃、喝、住、穿等必需的物质生活条件之后, 希望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是得到改善, 全民健身热潮升温, 休闲体育市场将有很大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自身经济条件的改善也能够支持人们进行精神文化娱乐和休闲体育市场不仅会产生较大社会效益, 而且会带来较高的经济效益。

3. 深入开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现在, 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发展状态可概括为:形式简单、科学性差、功能单调、收益小。但是, 人们已认识到健康比金钱更重要, “花钱买健康”的体育意识大大增强, 城市休闲的重, 心开始向休闲体育倾斜, 市场的潜力很大, 人们对体育运动的需求变得多种多样。新的体育项和各过去的少数人参与的项目均有大量爱好者。我国今年新出台的休假制度, 让人们工作时间的灵活性和时间不断缩短, 使体育活动有了充裕的时间。

将休闲体育推向市场, 可以满足人们的健身和健康需要, 满足人们对运动的渴望。休闲体育市场与人们的体育需要有密切的关系。我国休闲体育市场有着广阔的发展力。从事经营休闲体育的人们可以通过广告、装潢、商标, 销售方式, 以及商品性能和质量, 刺激人们的消费行为, 更增进了商品对需求者的诱惑, 满足人们对体育的多种心理需要, 当前人们参加休闲体育活动的人的心理有很多种;有的是通过休闲体育活动来解除他们在繁忙工作中的紧张心理压力;有的是通过参加体育俱乐部或娱乐俱乐部等, 以会员身份来体现他们的社会地位、经济实力;有的是通过参加休闲活动来改善仪人际关系, 创建和谐氤围, 加强相互交流, 树立协作精神等等, 这些心理需要都可以通过休闲体育市场得到满足, 规范的休闲体育高档次俱乐部, 为群众开展休闲体育活动提供场地, 以满足消费者对休闲体育健身俱乐部不同层次的需求。

二、中国休闲优育市场开发策略

1. 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思想体系。

体育是一项生产性事业,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它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 也必然要进入市场流通领域, 其运作和经营都依照商品流通规律来进行, 形成以体育服务产品的买卖活动为主要内容的体育市场, 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 我们必须扭转把体育事业作为纯消费性生活动的思想观念, 以市场经济的理论和方法实施体育经济的改革, 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 以国家调控, 依托社会, 面向市场为指导方针, 形成政府职能由“办产业”向“管产业”转变的思想体系。

2. 转变机制、引导、强化群众休闲体育市场意识。

开发休闲体育市场, 必须使大部分体育场馆由事业型向经营型转变, 由计划机制向市场机制转变, 对一全些已具备条件的应逐步实行企业化经营或转变为自主经营的体制经营方式, 引导、强化广大群众的休闲体育意识, 提供丰富多彩的不同层次的休闲体育服务, 提高参与观赏体育的积极性, 并积极开发经营一些以服务为主的体育外国产业, 进而活跃体育产业。

3. 培养既懂体育运动, 又懂市场经营之首的人才。

体育经营人才的缺乏已经严重的制约着我国体育产业化的发展步伐。因此, 应当采取多种方式加紧这类人才的培养, 诸如加强体育院校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工作;开办体育产业学习班, 对干部进行培训, 还可以招聘和, 吸引那些懂经济, 热爱体育事业的各种人才, 培养这些专业人才就为开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奠定了人才的基础。

4. 休闲体育市场应纳入法制轨道中, 以法制“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建立在法制基础上, 体育经济也必须纳入法制轨道。没有法的保护, 市场散乱无章, 市场得不到有序的管理, 其性质是短期行为, 从长远的角度讲, 这种市场信息不会给投资者带来利润, 没有投资立法工作的进程, 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法规体系, 处理好体育管理范围内职、权、利的关系, 使我国休闲市场朝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

三、结语

休闲体育逐渐成为富裕起来的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全世界已经得到了普遍的公认;从运动到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再到休闲体育, 我们发现人类的运动偏好正在随时代的变迁发生着巨大变化。当休闲体育与实现人的自我价值和“精神的永恒性”密切相关时, 它就会在人的一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摘要:休闲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文明标志之一, 休闲体育也作为一种全新的体育运动理念日益深入人心, 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内容。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形成, 建立与现代体育运动规律, 门类齐全的休闲体育体系, 是体育理论与实践的新课题。探讨深入开发我国休闲体育市场的策略, 对我国现阶段体育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休闲体育,休闲体育市场,开发

参考文献

[1]张晓宁:休闲与休闲体育解析[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7, (03)

上一篇:正确面对挫折下一篇:噪声谱估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