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

2024-06-21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精选12篇)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 第1篇

1.1 盈利能力分析概念

盈利是企业最重要的经营目标之一, 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础, 盈利体现了所有者的利益, 也是偿还企业债务的重要来源。盈利能力, 也称为获利能力, 它是指企业获得利润的能力, 即通过相应的盈利能力指标和财务分析方法, 对企业的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盈利结构及趋势进行分析, 形成对企业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 它对于所有报表使用者都极其重要。在资本市场上尽管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投资者的投资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但最根本的决定因素却是上市公司的会计盈利, 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之间存在正相关的关系, 盈利能力信息和发展能力信息是影响股票价格的基本会计信息。盈利能力的分析应包括相关财务数据的分析、每股净资产分析、每股收益的分析,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市盈率的比较分析等方面的分析。

1.2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意义

1.2.1 有利于保障股东的所有者权益

在股份有限公司中, 公司较强的盈利能力是对投资者投入资金安全性的最大保障, 同时也是投资人获得投资回报的有力保障。对于盈利能力较弱甚至亏损的企业, 很难想象投资人能够获得投资回报。若企业盈利能力较强, 则企业能够获得丰厚的利润, 进而增加权益性股份每股净利润, 增加每股账面价值, 使得每股分得的股利增加。总之, 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既能为企业进一步增资扩股创造有利条件, 又能给更多的投资人带来新的投资机会。

1.2.2 有利于保障债权人的相关利益

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的债权人十分关心企业的资本结构和长期偿债能力, 从而衡量他们能否收回本息的安全程度。从根本上看, 企业是否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以及盈利能力的发展趋势乃是保证中长期贷款人利益的基础所在。一般而言, 金融机构向企业提供中长期贷款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固定资产投资, 扩大经营规模。若企业的盈利能力较差, 债权人贷出的资金的本息回收将面临危险局面;若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 往往说明企业管理者管理得当, 贷款本息的回收情况比较乐观, 企业有发展前途, 这实际上也就给信贷资本提供了好的流向和机会。

1.2.3 有助于保障企业职工的劳动者合法权益

企业的盈利能力与企业的发展前景息息相关, 企业的发展前景和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休戚与共的关系。因此, 职工选择就职企业时比较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强的企业一般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 能为员工提供较稳定的就业位置、较多的深造和发展机会、较丰厚的薪金及物质待遇, 为员工工作、生活、健康等各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 同时也就能吸引住人才, 使他们更努力地为企业工作提供经济保障。

2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作为啤酒行业的两家大型企业, 占据着我国啤酒市场的大部分份额, 通过对比, 分析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的盈利能力。

2.1 研究对象简介

2.1.1 行业简介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啤酒工业得到迅猛发展, 从1987年到1994年国内啤酒年均增幅在20%以上, 年产量增幅最高时达到30%以上, 1995年以来我国啤酒产量增长速度放慢, 但年均增幅仍达到7%以上。2001年啤酒产量为2274万吨, 2002年啤酒产量达到2386万吨, 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啤酒生产大国。近几年来, 啤酒行业出现大规模的兼并、收购活动, 形成了像青岛、燕京、华润、哈啤等超百万吨的大型集团。

我国啤酒行业是开放程度较高的行业之一, 从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 西方各国啤酒数十个著名的啤酒品牌涌入中国。据统计有60家5万吨以上的重点啤酒厂搞了合资, 合资企业的啤酒产量已占全国产量的31%。

2.1.2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简介

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 (以下简称“青岛啤酒”) 他的前身是1903年8月由德国商人和英国商人合资在青岛创建的日耳曼啤酒公司青岛公司, 它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啤酒制造厂商。1993年7月15日, 青岛啤酒股票 (0168) 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是中国内地第一家在海外上市的企业。同年8月27日, 青岛啤酒 (600600) 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成为中国首家在两地同时上市的公司。

公司总资为产28.8亿元, 拥有员工4700多人, 年生产啤酒50万吨。1995年公司完成啤酒产量35万吨, 实现销售收入14.3亿元, 完成利润1.7亿元, 出口创汇1670万美元。青啤公司的产品质量、销售收入、实现利润、出口创汇等经济指标均居国内啤酒行业之首。

2.1.3 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

燕京1980年建厂, 1993年组建集团。在发展中燕京本着“以情做人、以诚做事、以信经商”企业经营理念,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企业发展, 建立国家级科研中心, 引入尖端人才, 依靠科技抢占先机, 积极进入市场, 率先建立完善的市场网络体系, 适应市场经济要求, 全国市场占有率达到12%以上, 华北市场45%, 北京市场在85%以上。

燕京啤酒积极完成股份制改造, 由产品经营转向产品与资本双向经营, 1997年两地上市, 独特的“红筹背景、A股身份”股权结构模式, 为燕京快速稳定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资金保障, 精心打造企业文化, 长期培育的“尽心尽力的奉献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敢打硬仗的拼搏精神, 顾全大局的协作精神, 为企业分忧的主人翁精神”, 以奉献机制与激励机制相结合的分配模式, 促进企业快速发展。

2.2 具体分析与评价

根据燕京啤酒和青岛啤酒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对外公布的年度报表中提供的各项数据, 可以整理出各项与盈利能力有关的分析指标, 通过选取部分典型指标对进行两家公司比较。

2.2.1 财务数据分析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青岛啤酒公司年报。

燕京啤酒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主要财务数据如表2所示。

数据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燕京啤酒公司年报。

由上表1可以看出, 青岛啤酒在过去三年内都保持盈利状态, 无发生亏损情况, 而且净利润呈增长状态, 表明该公司拥有良好的利润增长率。然而营业利润在2012年有所下降, 根据财务报表提供的信息可知主要是由于本年度销量增加, 以及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人工成本上升所致。此外, 营业利润的下降表明了公司的利润并非全靠销售收入, 其他盈利手段如投资等也为企业带来了收益。

由表2可以看出, 燕京啤酒在过去三年内虽保持营业状态, 无发生亏损情况, 但营业利润却处于持续下降的趋势, 可以看出成本的上升以及激烈的行业竞争给燕京啤酒公司的销售情况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由对比分析可直观看出, 青岛啤酒公司在营业利润、净利润、资产总额、股东权益总额各方面均高于燕京啤酒公司, 表明青岛啤酒较燕京啤酒有更大的生产经营规模, 更强的利润创造能力。

2.2.2 基于每股净资产的比较分析

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2010-2012年连续三年的每股净资产情况如表3所示。

单位:万元

表中数据均由青岛啤酒和燕京啤酒公司2010-2012年年度报告中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计算公式:每股净资产=股东权益总额/发行在外的普通股股数。

上市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用来衡量股票含金量的重要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 青岛啤酒每股净资产从2010年以来一直保持着稳定的增长。燕京啤酒每股净资产虽然在2010年高于青岛啤酒, 但其从2011年起, 两者差距逐渐缩小。特别值得注意的是, 在2012年, 燕京啤酒的每股净资产大幅减少了47.85%, 使得其大幅落后于稳定增长的青岛啤酒, 主要原因是由于燕京啤酒公司2012年股份总数增加了108.43%。根据燕京啤酒公司2012年度报告披露的信息, 股份变动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实施了2011年度资本公积金转增股本方案以及发行的“燕京转债”转股所导致的股数数量增加。总的来说, 相对于燕京啤酒, 青岛啤酒公司的每股净资产走势良好, 说明其盈利能力较强, 股票含金量也较高一些。

2.2.3 每股收益的比较分析

数据来源:上海证券交易所青岛啤酒公司、燕京啤酒公司年报。

在有关上市公司的众多盈利能力分析指标中, 每股收益一直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是多数投资者用来衡量上市公司有无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从表中可以看出, 青岛啤酒的每股收益连续三年都保持着上升趋势, 发展势态很好;而燕京啤酒的每股收益连续三年都持续下降, 波动较大。由此可见, 青岛啤酒的每股收益水平增长性更为良好, 如果能够继续保持这种态势发展, 相信青岛啤酒凭借其较高的投资回报将会吸引更多的潜在投资者进行投资。

2.2.4 基于股东权益报酬率的分析

数据来源: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青岛啤酒公司、燕京啤酒公司年报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上市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的一个重要财务比率, 反映了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 比率越高, 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由上表可知, 青啤的股东权益报酬率远远高于燕啤, 在2012年度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原因是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升吞噬了利润, 尤其是大麦的价格。但是也可以看出青啤的下降幅度小于燕啤, 说明青啤的成本控制相对比较成功。从股东权益报酬率来看, 青啤盈利能力较强。

2.2.5 基于总资产收益率的分析

数据来源:由上海证券交易所青岛啤酒公司、燕京啤酒公司年报原始数据计算得出。

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是用来衡量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从表中可以看出, 青岛啤酒总资产收益率一直保持者平稳的发展, 虽今年有所降低, 但降低幅度并不大。燕京啤酒总资产收益率不仅近几年来一直走低, 相比较青岛啤酒而言, 总资产收益率都是低于青岛啤酒总资产收益率的, 所以总的来说, 相对于燕京啤酒, 青岛啤酒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走势良好, 说明其盈利能力较强。

2.2.6 基于两家公司市盈率的对比分析

注:表中市盈率比值均为年报中的相关数据与数据截止日收盘价的动态值。

青岛啤酒与燕京啤酒近三年市盈率都基本处于20-30之间, 说明都没有别高估或者低估, 均处于正常水平。青岛啤酒的市盈率在近三年内持续下跌, 其中2011年下跌18.44%, 2012年下跌有所放缓, 但依旧比上年下跌2.46%。这主要是由于每股利润上涨速度超过每股市价的增长速度造成的。每股利润上涨说明公司盈利能力增强, 市盈率的下降反映出该公司股票的买入风险较低, 相信投资人数也会随之增加。

燕京啤酒市盈率在2011年下跌33.05%, 2012年上涨14.71%。然而2012年的上涨是伴随着每股市价与每股利润的同幅下跌, 形势不被看好。

从整体上来看, 青岛啤酒市盈率领先于燕京啤酒市盈率, 说明其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与燕京啤酒相比相对较好。

3 结论

通过以上对两家同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实证分析, 得到如下结论:青岛啤酒公司的运营管理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的过程中相对于同行业的燕京啤酒公司表现较好, 说明公司的运营管理比较有效率, 存货等流动资产管理人员管理能力较强, 公司的成长价值较大。而燕京啤酒公司应注重加强存货管理, 促进销售, 提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青岛啤酒公司相对于燕京啤酒公司股票风险走低, 购买风险降低, 股票价值较高, 比较适合长期持有;青啤公司股票的收益比燕京啤酒公司股票收益稳定, 具有较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与此相对应的则是每股收益率较稳定, 适合追求稳定的人群购买;通过比较分析得知, 青啤公司相对于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每年净利润呈现上升趋势, 收益比较乐观。

通过以上的实证分析过程不难发现, 利用上市公司披露的相关财务报表等相关信息, 通过对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绝对数和相对数的分析, 依据上市公司现有的收益水平, 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 可以比较客观、全面有效地分析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对于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利益相关者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摘要:在实证会计理论和财务分析理论基础上, 以上市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信息为依据, 采用对比分析、事项研究等实证研究方法, 对青岛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和燕京啤酒股份有限公司财务会计报告中披露的会计盈利信息进行分析, 进而对会计盈利与股价变动关系进行研究,

关键词: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盈利指标,对比分析

参考文献

[1]Ahmed, A., Billings, B.&Morton, R.Extreme Accruals, Earnings Quality, andInvestor Mispricing[Z].Florida State University, 2004:1-50.

[2]熊亚明.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以A电器股份公司为例[J].财会通讯, 2007, (6) :64-65.

[3]Weltch, I.Seasonedofferings, Imitationcosts, and the underpricing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J].Journal of Finance, 1989, (1) :421-449.

[4]张宝清.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探讨[J].财会通讯, 2006, (8) :43-45.

[5]张先治, 陈友邦.财务分析[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7:171-176.

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2篇

关键词:华润三九;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盈利能力又被称为利润的获取能力,是企业发展活力的源泉。现今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企业对盈利能力分析也更加重视。本文主要运用连环替代法和同行业对照法来对盈利能力进行评价。一方面连环替代法可以测算各个要素之间的贡献程度,以此来查明原因分清责任,另一方面同行业对照法可以帮助企业找准市场定位及发现自身的不足。两种方法相结合,能够更加详细地为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参考,以此来提高企业的经营水平,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一、华润三九简介

华润三九全称是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2000年3月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目前,华润三九主营核心业务定位于中药处方药和otc,otc核心产品在胃肠、感冒等药品市场具有一定知名度。同时在中药注射剂行业也有较高的名气,拥有参麦注射液等10多个中药注射剂品种。

二、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分析

盈利能力是衡量经营业绩水平的重要指标,看待事物的切入点不一样,所得出的结果是各异的。根据经营方式的多样性,盈利能力又细分成资产经营能力、资本经营能力、商品经营能力。

1.资本经营盈利能力

在资本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中,主要对象是净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与平均总资产、平均净资产、负债等相挂钩。其计算公式为[(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息税前利润/平均总资产-利息支出/负债)*负债/净资产]*(1-所得税税率)。在了解了各要素的关系之后,接下来对资本经营盈利能力要素进行分析。

可见,2015年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率比2014年净资产收益率提高了1.18%,主要是总资产报酬率提高导致的,其贡献为1.82%,税率的提高对净资产收益率带来的是负面影响,它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为-1.11%。此外,资本结构的上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贡献为0.47%,其小幅度的增长也能够缓解企业的资金流动压力。

净资产收益率也是比较重要的盈利数据,它能反映出所有者权益的价值以及升值空间大小,该指标正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好。为了更加直观评价该企业的净资产收益的情况,将该企业与同行业中产业结构相似的东阿阿胶进行比较。同行业2011年-2015年净资产收益率对照表如下所示:

从上图可以看出,华润三九的净资产收益率在2011年-2015年一直低于东阿阿胶。东阿阿胶净资产收益率整体上看是趋于平缓的走势,但还是有略微下降,这主要是由于近几年驴皮原材料短缺,价格波动造成的影响。华润三九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有所下降,这主要的原因是2014年新医改的推动,给企业造成了一定的经营压力。如果除去2014年,华润三九净资产收益率是逐年增加的,说明该企业的盈利潜质还是不错的。

2.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主要反映的是运营资产而产生的利润能力。分析的主要对象是总资产报酬率,它等于总资产周转率与销售息税前利润率相乘。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的每一单位资产所能创造的价值,销售息税前利润率是指每一单位的售价所创造的价值。明确了三者之间的关系及含义后,接下来对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由上述分析可知,华润三九2015年总资产报酬率比2014年上升了1.43%,是总资产周转率和息税前利润率共同作用的结果,总资产周转率对其贡献是0.25%,销售息税前利润率对其贡献是0.27%。因此,增强盈利能力需要在两方面入手,在提高总资产周转率的同时,还要提高息税前利润率。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该企业总资产报酬率在同行业中的情况,研究了2011年-2015年这5年期间,该企业与东阿阿胶总资产报酬率的对照表:

从图片的走势来看,东阿阿胶的总资产报酬率在逐年下降,但还是高于华润三九。华润三九2014年下降幅度较大,这主要是2014年基药市场对0tc市场施加了压力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持续上涨,给该企业造成了经营上的巨大挑战。在2014年-2015年,公司开始走出低谷,渐渐有了一定的起色,总资产报酬率在缓慢的上升。可见,该公司的经营实力较强,盈利空间有待进一步的扩张。

3.商品经营盈利能力分析

企业利润、收入、成本这三者之间是存在紧密联系的。商品经营盈利研究的对象就是利润与收入或成本之间的关系。该指标有两种,分别是收入利润率及成本利润率。通过这两项指标的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快速发现问题,及时改进方案对症下药。

收入利润率与营业成本、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等相挂钩。通常比值为正数较好,数值越大盈利能力越强。接下来对该企业收入利润率进行分析:

从表中可以看出,华润三九2015年比2014年的营业收入利润率提高了1.38%,说明该企业的持续发展能力增强了。营业收入毛利率2015年比2014年下降了0.18%,说明该企业盈利空间下降,技术含量需要加强。虽然总收入利润率、销售净利润、销售息税前利润率2015年与2014年相比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但是公司的盈利能力还是存在一定的波动的。

单方面的了解收入情况是不全面的,成本如果很大,那收入再高也是徒劳的。接下就研究成本与利润之间的关系,成本利润率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效益。

从表中可以看出,该企业2015年与2014年相比,各项指标都有所上升,其中营业成本利润率上升的幅度最大,其值为3.37%。营业费用利润率上升的幅度最小,其值为1.54%。说明该企业生产和卖出产品的每一单位消耗的成本创造的价值在上升。这些数值的变化,也近一步体现了该企业的盈利能力的波动性。

三、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通过对华润三九盈利能力分析,发现2014年由于医改的推行,华润三九受到了重创,其盈利能力存在较大的波动。另外,在同行业的比较中,华润三九在盈利方面远不如东阿阿胶,其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欠缺性。接下将具体分析盈利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实质性的建议。

1.盈利能力存在的问题

(1)盈利能力不稳定

在分析的过程中,发现该企业在盈利能力上存在一定的不稳定性。从净资产收益率及总资产报酬率可以看出,2012年-2013年净资产收益率基本保持在19%左右,2014年的净资产收益率却突然降至15.32%。总资产报酬率2012年-2013年基本保持在15%左右,2014年大幅度下降至12.05%。这两个现象主要是2014年医改的推行所造成的,医改的推动使otc市场受到冲击,中药处方受到限制,从而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经营压力。但华润三九在逆境中知难而上,在兼并重组中,不断扩大市场份额,2015年开始有所回转。

(2)成本控制风险

由于近几年消费者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保健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市场上的原材料供不应求,从而导致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特别是人参这样珍贵的药材。此外,中药材受天气的影响较大,价格上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因此对原材料价格预测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预测失误,则会造成很大的库存成本压力。

(3)市场风险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药品线上销售开始逐步成熟,在消费保障方面也有所提升,大多数消费者慢慢接受这样的消费模式,这给实体企业带来了很大的威胁。互联网的市场一旦全面放开,那么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将会愈来愈激烈。在竞争中药品的价格会下降,这会大大削减企业的收入,从而使得企业的盈利空间变小。

2.相关建议

(1)保持稳定的盈利能力

华润三九稳定的盈利能力需要在成本和收入两方面下功夫。华润三九要充分发挥自身的知名品牌优势,同时加大研发力度,生产出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通过品牌效益,挖掘更多的潜在客户,以此来增加销量。此外,要开辟出一条适合企业长期发展的销售渠道,改变传统的营销观念,加快创新力度,打造一个供、销一体化的营销网络体系。为了扩大市场份额,还可以与全国各地医院加强合作联系,创造互利共赢的合作关系。在成本方面,企业要加强监控力度,合理控制原材料的库存数量。在人力资源方面,企业要完善内部激励制度,提高员工的整体工作效率以及专业技能,这样可以提高生产预测数据的准确性,从而能够降低采购成本及库存成本。

(2)加快行业整合

重组兼并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重组兼并可以优化企业内部的资源,弥补自身的不足。但是重组兼并也要适度,如果过度扩张,就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短缺,严重的话还会破产。企业在重组兼并之前,一定要拟定一份详细的资金用款计划,来充分保障资金的流动性,最好是利用闲置资金来进行并购。在并购之后,企业要进行资源的整合,使资源的价值最大化。

(3)拓宽企业的盈利空间

中国上市公司的盈利结构分析 第3篇

【关键词】 上市公司; 盈利结构; 盈利能力; 利润

中图分类号:F2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5937(2015)17-0112-03

盈利结构是指构成企业收益的不同形式的盈利有机搭配和比例,包括企业收益是由哪些盈利项目构成和各盈利项目占总收益的比重两方面(夏兰和谢志英,2010)。对企业的盈利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认清不同的盈利项目对企业利润的影响性质及影响程度,把握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示企业及时调整经营战略,增强企业盈利能力。盈利结构质量较好的公司,其收入与利润应该在相当程度上依靠持续、稳定的来源(张政,2013),具有较强的核心盈利能力,从而表明公司具有较高的行业竞争地位和竞争实力,可以更好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周期带来的冲击,为公司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钱爱民等,2009)。

一、反映企业盈利结构的关键指标

根据利润形成的过程,可以将公司盈利结构通过对毛利、核心利润、营业利润、利润总额的分析反映出来,原因在于这四个指标不仅是反映公司盈利能力的核心指标,而且他们之间存在逐次递进的关系:首先,毛利作为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配比的结果,反映了企业的基本盈利能力,如果毛利为负或不足,致使企业无法弥补日常的期间费用开支,企业将缺乏创造利润的基本能力;其次,核心利润是毛利扣除营业税金及附加、三项期间费用后的盈余,它反映了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业绩,通常被用来衡量企业自营性活动的盈利能力;再次,营业利润是在核心利润的基础上考虑了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以及投资活动业绩后形成的,不仅考虑了自营性活动的成效,同时也考虑了投资性活动的业绩,是企业一定时期获得利润中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最后,利润总额是在企业正常经营活动所产生和实现的营业利润基础上,包括了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无关的偶然性事项所引起的盈亏,即非正常利润。换言之,利润总额反映了企业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最终结果。

四个指标之间的递进关系,如图1所示。

二、盈利结构分析框架

根据利润的形成过程,企业的盈利结构分析通过以下步骤完成:首先,按照毛利的情况,将样本公司分为两组:毛利盈利组和毛利亏损组,毛利盈利组公司具有基本的盈利能力;其次,将毛利盈利组样本按照核心利润的情况,分为核心利润盈利组和核心利润亏损组,核心利润盈利组公司的收入能够补偿企业的成本和期间费用;再次,将各组样本进一步按照营业利润分为营业利润盈利组和营业利润亏损组,营业利润盈利组公司在综合考虑了自营性活动及投资性活动之后,仍然具有盈利能力;最后,将各组样本按照利润总额分类,分为利润总额盈利组和利润总额亏损组,利润总额盈利组公司在正常盈亏与非正常盈亏的共同影响下具有盈利空间。据此,将公司的盈利结构划分为不同的类型,具体见表1。

根据公司的盈利结构类型,可以判断公司经营状况,对于盈利不理想的公司,可以通过盈利结构分析找出其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改进建议。判断方法及建议见表2。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分析

(一)研究样本及数据来源

由于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盈利结构分析发现中国上市公司存在的问题,考虑到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盈利模式与其他企业存在较大差异,将所有非金融类中国上市公司纳入研究对象,剔除数据不全的公司,得到样本2 429家,其中ST企业56家,数据期间是2013年。本研究所有数据均来源于色诺芬经济金融数据库。

(二)数据描述性统计

样本公司各利润指标的分布状态见表3。

(三)中国上市公司盈利特征分析

依据盈利结构分析框架,计算各组公司的盈利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详见表4。

分析表4,可以发现:

1.从毛利率的整体状况看,盈利和亏损企业分别占比98.4%和1.6%,说明我国绝大多数上市公司的产品成本能够被收入所弥补,企业产品具有基本盈利能力。

2.从核心利润的分布情况看,该指标为正的企业均来自于毛利为正的企业,且在全体企业中占比为79.8%,说明我国超过2/3的上市公司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收入能够在弥补成本、相关税费及期间费用后仍有盈余。

3.从营业利润指标看,首先,盈利企业占比83.6%,说明企业的自营性活动、投资性活动整体经营效果良好;其次,该指标为负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占比1.5%,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具有盈利能力,但资产减值、公允价值变动及投资性活动亏损的负面影响致使企业由盈转亏;最后,该指标为正的企业中,核心利润为负的占比5.1%,这部分企业的自营性活动缺乏盈利能力,但公允价值变动与投资收益的影响使企业转亏为盈。

4.利润总额指标显示,盈利企业占比90.8%,说明企业的最终经营结果良好。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指标与营业利润指标表现不一致的企业占比为7.6%,其中,0.2%的企业营业利润为正,但利润总额为负,7.4%的企业营业利润为负但利润总额为正,这说明这些企业的营业外项目所对应的偶然性因素致使企业扭转了营业利润的亏损局面,是企业扭亏为盈的救命稻草。

5.比较正常公司与ST公司,可以发现:(1)ST公司中毛利为负的公司占比远大于正常公司,说明ST公司的产品基本盈利能力差;(2)ST公司中核心利润为正的公司比例为29%,远低于正常公司的80%,说明ST公司的自营性活动盈利能力偏低;(3)通过营业利润与利润总额的比较可以发现,ST公司中营业利润为正,同时利润总额为负的公司占比为0,但营业利润为负,同时利润总额为正的公司占比为31%,说明我国ST上市公司的营业外收支项目主要被上市公司扭亏为盈所利用。

四、管理建议

基于上文分析结果,针对我国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管理建议:

第一,挖掘潜力,增强产品的基本盈利能力。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中,占比1.6%的公司毛利为负,占比18.6%的公司毛利为正,但核心利润为负,这说明我国有超过1/4的公司产品收入不能或仅能勉强弥补成本,没有或仅有较小的毛利空间。这些企业应通过强化产品差异化程度,提高定价能力,或者降低成本等方式挖掘潜力,增强基本盈利能力。

第二,优化资产配置,协调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关系。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的差异能大概反映出自营性活动与投资性活动的经营结果对当期损益的影响,上市公司中占比6.8%的公司核心利润与营业利润存在正负差异,说明在这些企业中,资产被配置在自营性活动还是投资性活动中,会导致其盈利能力存在差异,这些企业应注意协调资产在两类活动中的配置份额,以增加企业盈利能力。

第三,增强日常活动的盈利能力,转变部分企业过分依赖非经常项目的状态。上市公司中,7%的正常公司以及31%的ST公司存在利用营业外收支项目扭亏为盈的现象,说明部分企业的盈利能力过度依赖非经常项目,这是利润质量低下的表现之一。这部分企业应警惕正常经营活动的亏损问题,注意调整整体经营战略或培养新的利润增长点。

【参考文献】

[1] 夏兰,谢志英.微利上市公司盈利结构探析及改进建议[J].商业会计,2010(9):30-31.

[2] 张政.企业盈利质量与未来盈利能力分析——以A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会计之友,2013(8):47-48.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 第4篇

1.盈利模式的定义。关于盈利模式, 大多数文献仅是对一些成功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进行分析, 对归纳总结出的盈利模式所包含的内容、应满足的条件进行了说明, 但尚无一个明确的定义。一种观点认为, 盈利模式是对企业经营要素进行价值识别和管理, 在经营要素中找到盈利机会, 即探求企业利润来源、生成过程以及产出方式的系统方法。还有观点认为, 它是企业通过自身以及相关利益者资源的整合并形成的一种实现价值创造、价值获取、利益分配的组织机制及商业架构。

其实, 简单地理解, 盈利模式就是企业赚钱的渠道, 通过怎样的模式和渠道来赚钱。所以说, 盈利模式是多种多样的。

2.盈利模式的必要性。盈利模式于一个企业, 相当于基本国策之于一个国家。一个企业在完成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之后, 能否寻找到一套优秀、成熟的赢利模式, 往往是这个企业能否走向成功的关键所在。因此, 赢利模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短缺经济时代和市场经济初期,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大多靠销售利润来实现, 到了充分竞争的经济全球化时代,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便要由赢利模式来决定。

二盈利模式成功案例———万达集团

1.万达概况。大连万达集团创立于1988年, 形成商业地产、高级酒店、文化旅游、连锁百货四大核心产业。企产3800亿元, 年收入1866亿元, 净利润125亿元, 已开业88座万达广场、55家五星级酒店和超五星级酒店、1247块电影屏幕、78家百货店、84家量贩KTV。

2.万达盈利模式。万达盈利模式———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

订单式商业地产模式是万达集团首创的全新商业经营模式, 它是房地产商在取得土地开发权后, 就对项目进行商圈分析, 并按业态组织方案与符合条件的商业企业结成战略联盟。

3.万达盈利模式优点。

(1) 万达模式其创新性在于地产开发商充分发挥自身领域优势, 通过模块化的标准开发大大降低项目开发成本。

(2) 通过整合大型商业, 实现地产价值的提升和商业项目的持续收益。万达一开始就与国际零售巨头沃尔玛、百安居、百胜等结成了战略合作的伙伴关系, 形成了万达独特的“订单地产”模式。尽管万达在同这些国际巨头的结盟合作过程中, 在租金上作出了很大的让利甚至牺牲, 但通过沃尔玛巨头们的良好经营和品牌影响力, 万达在获取有限租金之外, 最大限度地获得了高额的资产升值, 从而使万达的资本实力日益增强, 为其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对地产资源和商业资源进行了高度整合, 使得项目号召力和项目商业价值获得提升, 更减小了投资开发风险。

(3) 万达模式减少了各种资源的浪费。万达模式使企业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尤其是受建设周期和资金统筹的影响因素减少, 最终使整个开发经营在投资估算、商圈分析、市场定位、业态组合、经营收益与风险控制等多方面更合理、更科学。

(4) “地产+商业”的运营模式从整体上保证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统一。万达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合作伙伴、目标市场、消费群体等各方的资源实现了万达模式的快速复制。

4.万达盈利模式分析及建议。在进行商业地产开发的前期, 万达也曾走过弯路, 也存在着轻视商业规划、过于追求商铺销售利润最大化而忽视商户投资经营收益最大化, 以及过于重视主力商家而忽视个体商户利益及后期品牌招商和经营管理的问题。这些, 开元商业的发展过程中也经历过或者正在经历着。万达的可贵之处在于能持之以恒地总结改进并不断修正自己的发展模式。开元商业的发展可从万达模式中借鉴以下几点:

(1) 设计尽量前置。其实, 设计前置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项目定位和业态定位的问题。项目定位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项目周边需要什么?二是我们能为项目周边提供什么?前者是市场需求, 后者是市场供给。我们要做的是实现二者的平衡。

(2) 定位务必清晰。相比开元地中海略显杂乱的业态布局而言, 万达广场的业态布局显得更为合理。纵观万达广场每个区域都相对独立, 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特色。而开元地中海商业广场, 无论是外观立面还是内在布局上, 都略显生硬。因此, 对于开元商业的发展而言, 项目定位、业态定位务必要清晰、明了。要把主力店设成多层式, 避免一层全是零散小店的现象。通过引入主力店、品牌店等方式, 可使初始租金保持在较高水平, 避免了在未来时间内租金持续调整的尴尬和繁琐。

(3) 商业公益兼顾。万达广场牺牲建筑面积将更多的空间留给人们休闲, 同时广场业态的丰富和完美值得我们学习。通过牺牲一定的空间, 来换取整个商场的人气、人流和口碑从而带动整个商场的经营氛围, 促进商场商圈的尽早成型。

(4) 建立战略联盟。毫无疑问, 战略联盟的形成, 可以使企业资源的效用达到最大化。随着开元商业发展逐步推进, 品牌运营合作关系的深入, 适时建立合作伙伴联盟势必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5) 重视人才建设。开元商业依托开元旅业集团的强大后盾, 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只要综合集团及行业的特点, 制定合理的薪资待遇, 相信一定能够吸引到更多商业高手的加盟。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内部商业人才的培养与共享, 通过内部的交叉培训和交流, 推进集团的信息共享和商业人才的知识储备, 为开元商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三结论

从万达的成功中我们可以看出, 盈利模式在其中起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一个准确的盈利模式使得万达在房地产行业中脱颖而出。所以说, 品牌是工具, 营销是过程, 盈利才是根本, 企业只有注重盈利, 关注盈利模式, 设计合理合适的盈利模式, 并且不断地优化更新, 才能走得更高更远!

参考文献

[1]张锡民.世界上最神奇的24种赢利模式[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 2009

[2]张鸿儒.复制盈利模式[M].北京:地震出版社, 2007

[3]顾基发.基于生命周期的网络企业商业模式研究[J].管理学报, 2011, 8 (3)

[4]陈佳贵.关于企业生命周期与企业蜕变的探讨[J].中国工业经济, 1995 (11) :5-13

创业投资公司盈利模式分析 第5篇

(绝密)

一、目前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形势分析

1、目前,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也是该类公司大发展的时期。但是,管理层已经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正在加紧相关法规的起草工作,预期在一年以后,法规将出台。

2、一旦法规出台,行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格的法律限制。一个行业的发展,往往在法规出台前,存在较大的空间,比如,注册资本方面,目前100万甚至更少的资金即可注册成立一家顾问公司,3000万的资金,即可注册成立一家投资管理公司。一旦法规出台,注册一家投资管理公司的资金预计将需要10000万元。

3、目前,私募股权投投资类公司仅深圳就存在约300家左右,全国的是数字就更大了。之所以存在如此大量的类似机构,主要原因在于该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机会,尤其是创业板的正式启动、以及中小板的成功运作,为风险投资的退出,提供了渠道。大量成功的案例(少则30倍、多则100甚至上千倍的投资回报率),是吸引大量资金纷纷进入这个行业的主要原因。

4、该行业的盈利模式具备很大的吸引力。首先,投资类公司可按募集资金的2%/年的费率收取投资管理费;其次,一旦所投项目成功,还可提取不超过20%的费率提取投资收益分成。如果能成功募集3个亿的资金,那么,每年可提取600万的管理费。而且,按目前的行业惯例,所募集的资金的存续期限可达6年,可以长期存在并计提投资管理费。投资顾问类公司,则可收取顾问费。事实上,建立该类公司的盈利模式,业内人员看重的并非上述管理费,而是通过参与项目的随投,获取更大的资本利得。

二、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开展的要点

1、人才是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开展的重要资源。该类人才必须具备如下基本素质:有运作项目的专业素质和丰富经验;具备寻找项目的人脉资源;具备强烈的对成功的追求的意愿和热情;具备项目运作上市的经验和证监会等上层人脉关系。

2、好的项目资源。好的项目,是指可以在3年左右上市的项目。

3、资金。根据经验,如具备上述条件,资金是最容易募集的资源。之所以将资金放在私募股权投资业务开展要点的最后,是因为市场最不缺的是资金,而是好的项目,以及好的策划。

三、核心人员及其资源优势

1、谢红星先生,武汉大学副校长。具备丰富的校友资源,担任过地方政府高级官员。

2、黄辉先生:武汉大学深圳校友会副会长。具备丰富的实业创业经历,人脉资源丰富,社会阅历丰富。

3、骆晓鸣先生:具备长期的证券从业经验,具备长期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从业经验,具备证监会上市部门的人脉资源。

4、李映宏先生:具备长期的证券从业经验和项目策划能力,具备丰富的人脉资源。

5、袁平先生:中共中央党校民营经济研究所常务副秘书长,具备丰富的北京部委、浙江等地区的人脉资源。

6、徐立新先生:资深私募股权投资人士。

7、郑晓浪先生:具备丰富的二级市场投资经验。熟悉期货等业务。

8、楼国萍女士:著名财经网主编,具备丰富的媒体资源。

四、组建私募股权顾问(投资)公司的初步设想

1、鉴于目前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现状和核心人员的资源优势,建立一家私募股权投资顾问(投资)公司具备现实的可能性。骆晓鸣先生认为:“时不我待”。如能充分协调各位核心人员资源,恰当运作,将大有所为。

2、建立一家由上述核心人员出资的私募股权顾问公司(建议注册资本100万)作为运作的平台,来整合各自资源,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谢红星副校长是公司的核心,在体制内协调各类资源;骆晓鸣先生负责公司的日常运作,为各类资源的实质协调人员;黄辉、李映宏、袁平、郑晓浪等,专职或兼职,负责公司项目及资金的寻找等,充分发挥各自资源优势。

3、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以收取顾问费等为主,各位核心人员的利益,更主要的,在于参与好的项目的投资(具体方式可以以公司的名义,也可以个人的名义参与),获取超额的资本回报。

五、其他问题的说明

1、前期反复酝酿的建立武汉大学风险研究院(此前定名为武汉大学金融研究所)的议案,主要是为了借助武汉大学的声望,也是为了做些培训等教育类的事情。经反复考虑,是否需要建立一个类似机构,还存在探讨的空间。就我个人而言,我倾向于不搞培训。如果把上述核心人员所具有的资源放到培训上,基本发挥不了作用。另外,通过培训来找客户、拉资金的想法,初衷是好的,但最终的结果,很 可能是“我们搭台、老师唱戏”。另外,如果将研究院的功能之一定义为撰写和出售报告,这基本行不通。就目前市场而言,各家券商的研究所基本还处于微利状态,而且主要是以换取基金公司股票交易量为收入来源,而且,一位研究员尤其是好的研究员的待遇动辄百万,要将研究报告做到能出售盈利,没有数千万的投入和强硬的官方背景,是行不通的。关于成立公司、募集资金到二级市场运作的思路,具备一定可行性,但需要一批在市场上具备号召力的投资专家,募集的资金量需要在10亿以上,基本方能实现可观的盈利。如果仅仅将资金量定义在数千万、一个来亿的水平,就无成立公司的必要,以个人的名义就可以搞了。建议等公司发展到一定程度,可以聘请得到在市场上具备号召力的基金经理的时候,可以考虑发行阳光私募,我个人和核心团队了的人,是具备影响部分银行的能力的。

2、如何发挥、整合、利用好核心人员的资源,做到各核心人员利益最大化,是建立公司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就目前框定的核心人员,如能在一个好的平台下团结合作、努力进取、已经具备办一些大事的基本条件了:谢校长在校友及社会中的综合影响力、黄会长在校友中的崇高威望和丰富的阅历、骆晓鸣在PE领域的丰富经验和证监会人脉、袁平先生在北京各部委的广泛人脉„„而做PE,是这个核心团队完全可能实施的、可以给各核心人员带来潜在巨大利益的合适选择。

3、核心人员中的任何一个人,都看到了PE能带来的潜在巨大收益,但其中只有个别人员能在这一伟大的财富运动中得到好处。原因在于,如果你没有一个平台,大部分的核心人员,是无从参与到其中的。而一旦建立这样一个平台,所有核心人员都能通过公司的利润、更主要是通过参与到好项目的私募股权投资、甚至是PRE-IPO这样的活动中,获取巨大收益——平台的意义和价值,正在于此。其实,如果大家合力,最重要的、最关键的事情只有一件:找好项目!相信各位都有这个动力和热情,也有这个能力。

4、骆晓鸣先生同意:如果谢校长、黄会长等核心人员能提供各自资源,他愿意来接手运作这个平台。具体的细节,不再十分重要了。

各位核心人员:我本人在资本市场的时间已经超过10年,对于PE这项新业务,我也密切关注和研究了快10年时间了,深知其中之妙。在历次市场大的变革中,例如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多次看到了很多巨大的商机,但苦于平台的缺少而无从下手。此次,我们真的必须把握、也有能力把握!预祝我们成功!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 第6篇

本文通过以商业模式的视角对证券公司的盈利模式进行分析。商业模式经济层面的定义是企业获得并保持收益的逻辑。一个好的商业模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企业的盈利。本文将从商业模式四个要素(业务系统、客户价值、市场定位、资源配置)来分析对证券公司盈利模式。通过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的分析揭示我国券商业务结构的弊端,同时对单项各个业务的盈利模式进行具体分析。本文的研究试图为中国证券公司的成长记核心竞争力的建立、证券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帮助。

一、我国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

在过去2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证券公司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而不断壮大。但是,众多制度性改革到目前为止尚未引起中国证券公司盈利模式的实质性变革。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虽有变化,但还算不上质变,证券公司的利润来源相对稳定。

分析2007—2011年我国上市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可以清楚的发现经济佣金业务收入是主要的收入来源,占比达到一半左右。如果再加上证券承销业务收入和资产管理收入,那么证券公司以提供通道获得的收入占比超过了一半。2009年底中国创业板市场的建立,中小上市企业不断增加,可以看出上市证券商的承销业务收入不断增加,从2007年的3.58%增加到2011年的17.76%,自营业务收入占比随着二级市场行情的波动而变化。2007年大牛市时,自营业务收入占比高达35.52%,而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占比仅有6.79%。随着股指期货、融资融券、直投业务的创新业务的不断开展和推进,其他业务收入呈现稳步上升的趋势,证券公司正在不断地推进创新业务发展。与国外证券公司的业务结构相比,我国证券公司营业收入仍过度的依赖经济业务,盈利结构不均衡,这也导致了我国证券公司盈利严重依赖与证券市场行情,风险控制能力较弱。

二、证券公司主要业务的盈利方式

(一)经济佣金业务

经济佣金业务一直是我国证券公司的主要收入来源,经济佣金业务盈利模式有一下几个特征:第一,经济佣金业务主要依靠券商交易席位的“通道”资源进行营利,具有的一定的壁垒;第二,由于业务简单,其行业内竞争日渐白热化,行业营利状况难以摆脱靠天吃饭的特点。

经济业务主要受到二级市场成交量和佣金率两个方面影响。以股票市场为例,由于流通市值大扩容时代已经过去,理性机构投资者占比断提升,很难再达到股市顶峰的日均交易量3000亿元。2012年日均交易量在1300亿元左右,交易量降低,也意味着证券公司佣金收入的基数有所减少。同时,证券业间佣金率竞争也十分激烈,2002年以来开始实行的浮动佣金制直接导致各个证券公司为争夺客户而进行佣金战。2012年由于网点设立、非现场开户等政策放开后,区域垄断格局将被打破,并会引起低端客户对通道费用预期的降低、以及中高端客户对产品服务需求的提升。预计区域性中小券商份额会受到蚕食,原来区域券商高佣金率下获得的超额收益大概率会被去掉。竞争加剧将引起行业佣金率再次下滑,但整体幅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地方协会对佣金下限的政策变化。由此可知经济佣金业务收入空间不断被压榨,证券公司依靠经济业务获利空间越来越小。

(二)投资银行业务

投行业务包阔的内容很广泛,主要包含了证券承销发行、并购重组、财务顾问等。在我国,目前投行业务盈利模式主要特征为:第一,保荐人仍是公司上市的不二法门,保荐人制度是券商“通道制”盈利模式又一体现;投行业务仍以首次发行为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并购、定向增发、配股和债券承销仍处于较低层次;第二,受二级市场波动、IPO政策的因素影响,使得投行业务仍难摆脱靠天吃饭的本质特征。

2012年底,IPO排队等待完成发行上市的企业总数近800家,其中,90多家企业已经通过发审会审核,预计融资金额约600亿元,消化这些企业上市大概需半年时间,因此预计2013年全年IPO融资额至少能达到1200亿元。再融资从目前审批情况来看,已经过证监会核准、发审委通过及股东大会通过的增发预案就273 家,预计融资额约4600亿元。

投行业务领域,由于创业板的放开和大项目的减少,上市证券公司的承销格局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如图所示,主板融资占比由2007年的70%降至2011年的36%,创业板和中小板占比在不断上升。中小项目的井喷式的一直以来在大型项目缺乏话语权的中小证券公司获得机会。这些主攻中小项目的证券公司承销份额大幅度上升。而此前收益于大项目发行、遥遥领先大型证券公司受到了极大的挑战。投行业务领域由“寡头垄断”转向了“列强争霸”。

与权益类承销相似,债券承销也进入“列强争霸”时代,据wind资讯统计,行业前五名市场份额由2008年的65%降至2011年的48%。而且2012年11月初交易商协会启动证券公司类会员参与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业务市场评价工作,此前这类债券承销仅22家银行和2家证券公司(中信、中金)具备主承销资格,券商将再进驻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市场,尤其是短融和中票,承销格局将再生变。11月28日,交易商协会公布招商、光大、广发、海通、华泰、国泰君安、中信建投、东方、银行和国信证券10家券商获得债务融资工具主承销商业务资质。

(三)资产管理业务

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根据资产管理合同约定的方式、条件、要求及限制,对客户资产进行经营运作,为客户提供证券及其它金融产品的投资管理服务的行为。

资产管理业务盈利模式的主要特征有:第一,受投资标的和金融产品种类单一的限制,资产管理业务的产品收益主要取决于二级市场股票收益。因此,虽然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费用与二级市场并不完全挂钩,但收入受到了发行规模的限等因素影响,所以仍取决于二级市场表现。第二,与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相比,资产管理业务受渠道、客户群体好投资能力等因素限制,其能超越基金、信托和理财产品的盈利模式仍不显著。endprint

2012年10月券商资管创新“一法两则”正式出台,在产品发行、投资范围和资产运用方式等方面给予了极大的放松,打开行业创新空间。取消集合计划行政审批,改为事后备案管理,有利于证券公司及时推出产品,满足客户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扩大投资范围和资产运用方式、允许产品分级等将打破券商资管产品同质化现状,为产品创新营造关键发展环境。监管层给予小集合和定向资管更大范围的放松,满足多元化、高端化理财需求,有益于券商形成差异化竞争和自身的核心竞争力。比如,更广泛的扩大小集合和定向资产管理计划的投资范围,取消小集合和定向资产管理双10%的限制。资产管理业务将来的发展空间十分广阔。2012年资管规模相比较于2011年增长将近5倍。

(四)自营业务

证券自营业务是经中国证监会批准经营证券自营业务的证券公司用自有资金和依法筹集的资金,用自己的名义开设的证券账户买卖有价证券,以获取盈利的行为。

自营业务饿盈利模式的特征包括:第一,受投资范围和投资杠杆的的限制,自营业务主要以证券公司资本金为基础,欧美投行杠杆率高达10多倍,而我国的杠杆率仅有2倍。第二,投资目标单一,缺乏风险对冲方式,因此二级市场波动往往导致直营业务收入波动很大。

自营收入是证券公司传统业务收入之一,但是其收入受二级市场影响十分严重,在2007年大牛市时,上证指数上涨36%,证券公司自营收入高达364亿元,占总收入的36%。至2008年金融危机,导致自营业务收入明显减少仅有34亿元。占比降至7%。2009年市场走势较好,与之相对应自营业务收入占比上升到12%。很明显可以看出直营业务受二级市场影响十分严重。

三、我国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机制

我国证券公司所面临的外部环境正在慢慢的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正在不断地被压缩,证券公司要发展的话就需要创新,以适应新的环境。2012年开始证监会推动证券行业创新,放松行业管制,年内创新业务纷纷落地。2013 年行业转型创新趋势不变,最大的变化则是主体交给公司。行业管制和新业务放开后,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策略和特色积极上报新业务与产品,把握真正的市场需求,自下而上推动行业创新。业务创新将会导致证券公司的盈利结构发生改变,使得证券公司盈利模式得到改变。中国证券公司现在的盈利模式还是过多的依赖于“通道”业务,大力开发创新业务才能使得证券公司可持续发展。

同时,2012年5月初和2013年5月初召开了2届证券业创新研讨大会,其中2012年证监会下发了《关于推进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思路与措施》,明确了证券公司改革开放、创新发展的基本目标,并提出了实现这一目标的4项原则和11条阶段性措施。到2013年第5项与第11项措施基本上得到落实。

具体到公司创新业务层面,2013年各家券商大力开发创新业务。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有,国泰君安证券资产管理公司于2月19日起,在招商银行和国泰君安证券发行市场上首只具有收益补偿的混合型理财产品——君得稳,规模上限仅为10亿份,认购起点10万元。3月13日,方正证券宣布泉友会天猫商城旗舰店上线,售卖理财类产品,成为证券行业首家券商亮相天猫,意求抢占非现场开户先机。华创证券推出网上商城,主营奢侈品、手表珠宝、化妆品、服装皮包等,其中不乏GUCCI、COACH这样的奢侈品牌。渤海证券、华鑫证券、华泰证券等多家券商相继推出证信合作项目直投产品,针对不同客户群,跨界合作创新趋势已显露。渤海证券于2012年11月8日开始了旗下“蓝海系列巴南改造限额特定集合计划”的推广,成为券商新政以来第一只直接投资于信托的产品。作为首只证信合作的创新型产品,其选择的投资标的为收益率相对较高且风险相对较小的政府担保的基础建设类信托。

苹果公司盈利分析及经验借鉴 第7篇

苹果公司所推出的产品获得了全球范围消费者的青睐, 甚至有很多忠实粉丝乘飞机专程赶往产品发售专卖店外彻夜排队守候, 只为第一时间购买到任何一件与苹果公司有关的产品。2007年推出的iphone系列手机已经累计销售超过1亿部, 2010年推出的ipad系列则在一年内销售出1500万台, 占据平板电脑90%以上的市场份额。

苹果公司产品的良好销售情况让全球众多企业眼热, 针对苹果公司产品推出同类竞争产品的行为层出不穷, 电子市场中售货架上外形模仿苹果公司产品的商品比比皆是, 借用ipad2发布会上的一句话可以非常形象地描述这一现象“2010, year for ipad, 2011, year for the copycats。 (2010:ipad年, 2011:ipad模仿年) 对苹果公司产品的模仿从未停止过, 但是, 通过模仿苹果公司产品取得巨大发展的企业却很难看到。

在苹果公司发展过程中, 也曾遭遇到销售业绩下滑甚至亏损的局面, 但是在不到15年的时间里, 公司的生产经营得到全面的改善, 并获得了现在的市场地位。苹果公司为什么能够在市场上拥有如此强大的成功?通过什么样的途径获得如此巨大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对苹果公司进行分析, 寻求苹果公司强大背后的原因, 以期能对国内企业的发展壮大有所助益。

1 苹果有什么

在弄清应该向苹果公司学习什么之前, 首先要了解公司拥有什么可以给本企业带来利润的资产?

简单来说, 苹果公司通过35年的发展, 拥有了: (1) 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完整的产品、服务的品牌共生体系[1]; (2) 充分利用苹果品牌和自身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多种途径; (3) 卓越的企业家乔布斯。

1.1 构建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完整产品、服务的品牌共生体系

(1) 苹果公司构建起一套日趋完整的品牌共生体系, 这套体系可以满足公司产品消费者由消费苹果产品引致的相关需求。表1是苹果公司提供的产品列表。

消费者购买某一款苹果产品时, 消费的不仅是一件产品, 而是面对苹果公司建立起来的一个完整的品牌共生体系所提供的服务。

数据来源:根据互联网、多种电子信息报刊和市场信息整理

图1所示体系的最终目的是满足消费者所有因消费苹果产品所产生的需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标, 苹果公司采取了以下措施:

数据来源:根据网上苹果商店归纳

第一, 公司自行研发在电脑操作系统及IOS手机操作系统, 并根据需要升级以求更加完善。除此之外, 还开发了Itunes、Ilife等能够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的软件。同时, 公司与音乐版权商签订协议, 使消费者可以通过Itunes以每首0.99美元的代价下载歌曲;允许除本公司以外其他公司、团体、个人开发的应用软件或游戏等经公司审查合格后, 挂在苹果网上下载, 供消费者免费或者付费下载。由于提供者众多, 网上下载商店可供消费者下载的各种软件数量达到近40万种。

第二, 消费者在购买苹果产品后, 需购买配件以及外设产品, 如购买电脑可能要配一台音箱等。除了自己生产的一部分, 苹果公司同样授权其他公司或团体开发苹果核心产品配件和外设产品。这种产品同样要通过苹果公司的严格检验。配件商提出申请, 配件产品交由苹果公司经过严格的测试, 确保不会使苹果产品出现使用故障, 不会影响苹果产品的性能。得到授权的配件产品可贴上“MFI”标签, 表明“made for ipod”, 或者“made for iphone”。由于开发和生产者众多, 产品覆盖消费者可以想到的方方面面, 能够很好地满足消费者各方面需求。

第三, 通过开设直营店、网上商店、网上下载商店以及为电信运营商提供定制机等方式, 向消费者全方位地提供苹果公司、与公司协议合作以及授权的公司或企业生产、开发的各种软硬件产品。消费者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最便宜的购买方式进行购买。

(2) 借助这一体系, 苹果公司的收入来源也是多方式多渠道的。包括: (1) 苹果公司的核心产品销售收入、配件及外设产品收入; (2) 苹果公司自身开发软件下载收入; (3) 与协议合作企业协议分成收入; (4) 通过苹果网上下载商店挂出的其他公司、团体或个人开发的应用软件、游戏等付费下载软件收入分成; (5) 经公司授权生产的其他公司或企业开发的配件或外设产品销售收入分成。

1.2 充分利用苹果品牌和自身优势获取超额利润的多种途径

苹果公司建立起来的这一品牌共生体系, 使得公司能够通过多种途径提高企业利润率。

(1) 通过技术、性能、外观等方面的领先, 在一定时期内形成进入壁垒, 形成垄断地位, 获得超额利润。

苹果公司推出的产品, 通过在技术、性能和时尚方面的领先, 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一定的垄断能力, 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超额利润。其他生产者竞相推出类似产品或者模仿推出自己的产品时, 苹果新一代的产品又被推出, 被模仿的苹果产品被更优的苹果产品替代, 因此, 苹果始终可以保持获得超额利润[2]。

就以最新技术为例, 苹果公司2012年2月24日发布的新款M a c B o o k P r o笔记本, 配备英特尔开发、原名L i g h t Pe a k的Thunderbolt端口, Thunderbolt具有双向传输速率达10 Gbps (约等于1280MBps) , 以PCI Express与Display Port技术为基底, 所以能够用于资料与影音讯号的传输, 能够比Fire Wire 800更快12倍, 比USB 2.0最高快达20倍, 它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扩充能力, 随插即用, 可串接多达六个装置, 同时还支持目前的VGA、DVI与Display Por t转接器。根据英特尔所公开的资料, 在2012年前, Thunderbolt技术乃是让苹果独家使用。这一技术对于对传输速度以及多设备协同工作有要求的消费者群体, 具有极大的吸引力。这一消费群体中, 包括对性能要求高但是对价格敏感度较低的摄影、动漫制作等行业的工作者, 以及一些电子产品高端消费者。在2012年之前10个月的时间里, 苹果公司的Mac Book Pro笔记本成为这一群体唯一的选择。

苹果公司致力于不断的技术开发和产品改进方面的研发, 推出3G功能ipad2太阳能充电配件专利申请、云计算的推进等等, 这些承载着新科技新功能的新产品的不断推出, 有效地维持了苹果产品在市场上维持垄断地位, 使得苹果公司的产品利润远远高出同行业其他企业。

(2) 通过高频率产品更新换代, 扩大消费者需求, 扩展利润空间。

苹果公司在推出新产品之后, 通过了解消费者使用感想, 对产品的性能、外观等各方面消费者信息进行汇总, 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并且以更加简易、便捷、方便使用为目标进行研发, 高频率的推出升级换代产品, 这种产品不仅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还刺激消费者为了获得更好的消费体验而再次购买苹果新一代产品, 以智能手机为例, 从2007年推出iphone手机, 苹果公司基本上保持了每年推出一部提高或改进版iphone。更好的消费体验对消费者产生的吸引力使得iphone手机的消费者步步紧跟苹果公司新产品的发布购买, 在一定时期内对手机的需求数量远远高于按照实际手机寿命更换所产生的需求数量。这造就了苹果手机在4年多的时间销售1亿部的成果。

随着苹果公司将各种新技术、新外形运用到苹果产品上, 消费者的新需求也将不断产生, 扩展了苹果公司的利润空间。

(3) 充分利用苹果品牌对消费者的感召及影响, 通过授权分成制度降低研发生产成本, 提高利润率。

苹果品牌的市场感召力以及苹果公司所构建的成熟运作平台绝非朝夕可就, 其中沉淀的成本更无法计数。数以亿计的品牌无形资产如何最大化地利用?苹果公司在不影响公司自身产品发展的前提下, 以本公司所拥有的平台为基础, 授权其他公司和企业研发生产供苹果核心产品使用的配件和外设产品, 上贴“MFI”标志, 使这些产品售价高于没有授权的同类产品, 作为补偿, 苹果公司获得销售收入分成。同样, 公司、企业和个人开发的游戏、应用软件等通过苹果公司的审查后挂在苹果网上下载商店以供付费下载, 苹果公司获得收入分成。

这种将公司平台和品牌资产以授权和收益分成的形式提供给其他公司和企业使用的做法, 一方面节省了苹果公司研究开发等一系列相关费用, 另一方面获得了极大的经济利益, 同时, 苹果公司通过这种途径向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产品, 让消费者更加强烈地感受到苹果公司让消费变得“操作简单, 使用方便”, 对苹果品牌的信赖度和忠诚度因此获得进一步提升。消费上的便捷以及品牌上忠诚度的提高, 使消费者再一次选择购买这类产品时转换到其他品牌同类产品的成本因此更高, 从而很大程度上为苹果公司锁定了相当数量的消费者。

2 经验借鉴

从上述对苹果公司的分析中, 我们可以得到以下经验。

2.1 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是生产者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根本

在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 电子市场逐渐演变成为买方市场。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让消费者满意的产品, 尤其是让消费者感到消费即享受的产品, 将会受到消费者的青睐和追捧。因此, 从消费者角度出发, 注重消费者的消费感受, 以消费者的需求为产品生产的方向, 是企业生产产品的基本原则, 在此基础上, 以消费者在已有产品上得不到满足的需求为研发和改进的基础, 通过创新和技术工艺进步不断对产品更新换代, 才能在市场上获得消费者认可。

以消费者的消费体验为企业产品研发、改进的基本出发点, 以消费者需求满足为企业生产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目标, 让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成为消费者真正需要的, 才能使企业具备在竞争中长期生存的基本条件。

2.2 技术进步以及能够利用进步的科技技术进行设计、提高、改进产品的人才

世界范围的科技技术进步日新月异, 尤其是在电子产品领域, 很多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发, 大大推动这一领域的技术更新频率。因此, 企业要想让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吸引消费者, 在技术方面与世界同步甚至是领先世界一步是一个重要的条件。

无论是自己进行技术进步方面的研发, 还是跟其他能够提供先进技术设备的企业合作, 企业都必须在先进技术水平的条件下, 掌握并灵活运用先进技术进行产品设计、创新和改进, 这就要求企业能够培养或者招揽到能具有高水平先进技术掌控和利用能力的人才。高端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储备, 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参考文献

[1]苹果历代产品回顾专题, http://tech.sina.com.cn/focus/apple_review/index.shtml[EB/OL].2004 (10) .

[2]太平洋电脑网:透过表面看本质iPad为什么不能被超越, http://pad.pconline.com.cn/news/1103/2351684_3.html[EB/OL].2011 (3) .

小额信贷公司盈利分析 第8篇

关键词:财务公司,企业集团,杜邦分析法,经营指标

一、财务公司作用

财务公司是为支持企业集团发展而诞生的特殊的金融机构。其成立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效率及资金的使用效率。运用合法的金融工具进行跨账户、跨区域的集中, 产生规模效应、转换效应;可有效的减少对外负债规模, 同时有助于降低集团财务费用支出, 通过专业的资金管理、运作, 提升资金盈利能力。拥有金融牌照, 财务公司是集团内部、外部的资金运作的重要渠道, 最重要的渠道, 通过财务公司可以将企业集团的资金流动性维护在一个更加均衡的水平。

二、财务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杜邦分析法

(一) 指标选择

盈利能力是指企业在特定时期内获得利润的能力。理论方面讲, 净资产收益率较为直观的反映公司盈利情况。作为杜邦分析体系的核心, 盈利能力是企业销售规模、成本控制、资产营运、筹资结构的综合能力体现, 反映公司能力、债务偿还能力、盈利能力多重作用的结果体现。直接反映股东收益情况。实践中, 净资产收益率是证券市场广泛使用的一个财务比率。同时也是衡量上市公司盈利的关键指标。财务公司的资产主要源自集团成员单位的存款, 其余部分为集团的初始投资。对集团而言, 财务公司既要提高企业集团的资金管理效绩, 还要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及净资产收益率。《国有资本金效绩评价指标解释》中明确指出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企业自有资本及其积累获取报酬水平的综合性和代表性指标, 反映投资者的投资和报酬的关系。该指标在我国上市公司中综合排序位居首位。因此, 选择净资产收益率作为财务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

(二) 基于杜邦分析法的财务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杜邦分析法以财务比率为基准, 对其相关因素进行财务分析, 以有效评价公司的盈利状况及股东权益汇报能力。基本思路是对净资产收益率进行层层分解。杜邦财务分析体系是较为实用的财务比率分析法。该分析方法从净资产收益率出发, 逐层分解到企业基本生产要素, 为经营者、投资者、财务分析者和其他相关人员及机构进行绩效评价做参考。净资产收益率是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核心。其反应投资的盈利能力及公司运营能力。总资产收益率反应公司全部的投资的获利能力, 该指标受业务利润率和资产周转率双重影响。权益乘数反映公司对负债经营的利用情况。权益乘数与负债程度成正比例关系。对杜邦体系进行合理的分解, 能够为公司管理者提供理财参考。运用杜邦分析法, 首先要掌握该分析法和理财公司的代理关系及公司内在金字塔关系。其次, 建立健全各项财务会计管理制度, 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可靠性等。第三, 强化杜邦分析法和公司近期、远景目标的战略关系, 将改分析法的功能从事后延伸到事前规划。第四, 运用该分析法注重各指标间的影响关系和发展势头。根据动态发展预测近期、远景目标实施情况, 依据分析适度进行调整战略思想, 以促进近期、远景目标的和谐统一性。

(三) 各单项指标分析

1. 净资产收益率分析

该指标是总资产收益率和权益乘数的乘积, 是盈利能力的综合反映。杜邦分析法任务影响净资产收益率的财务指标包含总资产收益率、权益乘数。

2. 总资产收益分析

该指标反映企业的财务比率, 体现企业经营活动的效率。该指标受业务收入、成本、资产结构等因素影响。总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以财务公司为例, 主营业务利润率分析:该指标发硬主营收入和净利润间的关系。主营业务利润率=净利润/主营业务收入。当前, 财务公司的营业收入包含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和佣金净收入、投资收益等。营业支出包含税金、管理费、资产减值损失等。业务利润率要想提高, 首先, 提高营业收入, 其次, 降低营业支出。总资产周转率分析:该指标反应企业总资产是否得到充分利用。总资产周转率=主营业务收入/资产总额。资产总额通产取资产初余额和期末余额的算术平均值。权益乘数分析:权益乘数反应平均资产负债率情况。一定的资产负债率可以起到财务杠杆作用, 给企业带来税收, 助推企业经营发展。可见, 权益乘数与财务公司的经营效率成正比例关系。

3. 阳煤财务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依阳煤财务公司的2012-2014年经营数据, 运用杜邦方法分析其盈利能力变化情况。经过分析比较, 净资产收益率出现逐年下降趋势, 其中2012年达到最高值, 之后逐年下降, 2013年相比2012年下降3.97%, 2014年相比2013年下降3.34%。这也与2013年煤炭行情下滑的趋势是吻合的。2014年收益率为2.28%, 较2013年下滑0.91%;权益乘数未6.18, 2013年未0.71。

4. 因素分析

以上从总体上分析了各个指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 下面根据下列公式, 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总资产周转率×权益乘数。基期设2013年度, 本期设2014年度。由上述公式可得:分析对象=分析对象=本期净资产收益率-基期净资产收益率=14.11%-17.45%=-3.34%。主营业务利润率对净资产收益率的影响程度: (67.7%-66.89%) ×4.71%×5.47=0.21%。可见:阳煤财务公司主营业务利润率由2013年度的66.89%, 攀升至2014年度的67.7%。

按照上述分析结果, 能够得出财务公司2014年度较2013年度的净资产收益率有下滑趋势, 不利影响因素为总资产周转率;有利影响因素为利润率和权益乘数得以提高。可见, 阳煤财务公司远景发展应将重要精力投入到总资产周转率提高方面。

我们进一步可以分析看到阳煤财务公司近三年的安全指标资本充足率均高于监管要求的10%, 2013, 2014均在20%以上, 流动性比例除了2013年由于煤炭主业影响, 2012, 2014均保持在50%以上, 反映出阳煤财务公司是一家经营比较稳健, 在风险控制方面比较优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三、小结

杜邦分析法将净资产收益率指标进行一定的层次分解, 把阳煤财务公司效益的影响因素和财务比率有机的结合起来, 综合反映阳煤财务公司的经营管理状况。明确有利因素、不利因素, 并对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进行很好的衡量。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杜邦分析法所相关的财务指标有一定的局限性, 尚有其他财务指标、数据未能体现, 分析时将将银行业常用的安全指标资本充足率、流动性比率一起提出, 避免做出片面的结论。

参考文献

[1]李振静, 鲁登荣.基于因子分析法的2009年上市银行竞争力分析[J].金融经济, 2010 (10) .

[2]赖红.浅谈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J].东方企业文化, 2011 (06) .

[3]陈菲, 潘燕华, 顾菊芳.杜邦分析体系拓展研究[J].财会通讯, 2010 (08) .

[4]洪爱梅.基于现金流量的杜邦分析体系研究[J].财会月刊, 2011 (06) .

[5]齐琳.杜邦财务分析体系与应用[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1 (04) .

[6]杜菲.浅析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改进[J].中国科技财富, 2009 (02) .

[7]彭云.拓展杜邦财务分析体系的思考[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02) .

相互持股对上市公司盈利影响分析 第9篇

1999年辽宁成大与广发证券相互持股成为中国第一起相互持股案例。此后, 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持股以及上市公司与金融机构相互参股的情况日益普遍。相互持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资源的优势联合, 稳定企业控制权, 防止敌意收购。据有关机构对2006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年报不完全统计, 国内上市公司相互持股为340例, 上市公司参股银行361例, 参股保险公司68例, 参股综合类券商270例, 参股经纪类券商8例, 参股信托公司68例, 参股基金管理公司20例, 相互持股公司总数为1135家。从当前国内上市公司相互持股和参股的情况来看, 大多是上市公司之间的相互持股, 以及上市公司参股金融类企业 (包括银行、证券、保险行业) , 只有少数金融类企业 (如保险) 参股银行。据长江证券投资报告统计, 我国参股银行的企业持股比例都非常低, 大部分不到1%, 而且多在0.1%以下。这是由于我国的企业规模还比较小, 而且国有银行多是国家控股, 其他参股企业只能持有较低的比例。虽然这些企业的股本本身也比较小, 但这些股权已经足够能对上市公司产生巨大的影响。相对于银行来讲, 上市公司与券商、保险公司相互持股比例要高得多。在当前本币升值、资产价格膨胀的形势下, 参股这些金融企业的上市公司会获得较高的资本增值, 一旦股权转让或投资对象上市, 这部分股权计入投资收益将会提高其每股收益。

二、上市公司相互持股概述

(一) 狭义相互持股

相互持股, 又称交叉持股, 是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公司之间互相持有股份, 或公司之间的交叉投资关系。我国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持股就是指一家上市公司持有另一家上市公司股份, 或两家上市公司相互持有股份。根据相互持股形态的特征, 可以具体划分为狭义相互持股和广义相互持股。狭义相互持股指的是最简单的持股形态, 即A公司持有B公司的股份, 同时B公司也持有A公司的股份, 两家公司互为对方股东, 可称为直接相互持股。这种相互持股情况可以发生在公司设立或新股发行的时候, 也可以通过二级市场的股份收购等方式而发生。还有一种通过直接相互持股的叠加而形成的“放射状相互持股 (Radial shareholding) ”, 其实质仍属于狭义相互持股的一种形态, 是指三个或以上的公司, 以某中一家公司为核心, 其他公司仅与该核心企业相互持股, 而其他公司之间并不发生相互持股的情况。如A、B、C三家公司, A与B、A与C相互持股, 但是BC公司之间没有相互持股的关系。

(二) 广义相互持股

除了上面两种相互持股的情形之外, 还有更为复杂的持股形态, 就是参与相互持股关系的企业之间都相互持股的一种企业集团情形, 这种相互持股的情形被称为“多角的、圆环状或者矩阵型的相互持股”。在这种情形中, 最严格的情况就是所有成员企业两两之间都存在相互持股关系, 相对宽松的情况则允许有些成员企业两两之间可以没有相互持股关系。三角形相互持股 (Triangular-shareholding) , 是指在三个以上的公司中以一家公司为核心, 核心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份, 非核心公司之间相互持有股份的情形。如A、B、C三家公司, A持有BC两家的股份, 同时BC两公司也相互持有对方股份的情况, 我国的一些企业集团即采取这种形式组建。环形相互持股 (Circular-Shareholding) , 是指三个或三个以上公司之间按股份单向持有方向形成一个依次循环的环状相互持股。如A、B、C三家公司, A持有B的股份, B持有C的股份, C持有A的股份。行列式相互持股 (Matrix一shareholding) , 是指在三个以上公司中交叉相互持股的情况。如A、B、C、D四家公司, A持有BCD三家的股份, 而B也持有ACD三家的股份, C公司持有ABD三家的股份, D公司持有ABC三家的股份。这种交叉的相互持股现象普遍存在于日韩的大型企业集团。我国上市公司之间相互持股的表现形态除了具备上述几种情况外, 还有一种情形属于混乱交叉型的相互持股。不是依次循环的单向持股, 也不同于行列式的相互持股, 而是相互混乱地交叉持股, 每一公司既以多个其他公司为股东, 又成为多个其他公司的股东, 从而形成交叉型的投资关系。

三、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效应分析

(一)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正面效应

多数国家都允许公司相互持股这种股权结构模式的存在, 特别是日本在二战后更是将这种股权结构作为其企业制度的基础, 迅速修复了战争创伤, 实现了经济腾飞, 成为经济强国。这表明公司相互持股有存在的合理性和可取之处, 其正面效应主要表现在:公司引入安定股东, 有利于稳定股权结构, 防止公司间的收买与兼并;弱化股权所有者力量, 突出经营者的地位, 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抑制股东分红要求, 扩大公司留利, 有利于公司资产的增值与积累;建立公司间的战略同盟, 稳定交易关系, 节约交易成本。相互持股的正面效应可以概括成以下方面: (1) 相互持股有利于防止公司间的收购与兼并。从持股目的来看, 公司相互持股是为了谋求长远利益, 而不是单纯追求股票价差及股息红利的收益功能, 因此一般情况下不会因股市的波动而轻易抛出股票, 这样有利于形成比较长期而稳定的生产经营上的关联关系。从而在这些稳定的法人股东之间形成了相互控制、相互支配的利益共同体, 形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局面。经营者为了避免其他公司利用股权收购方式, 取得自己公司支配权, 往往借助公司间相互持股, 建立相互持股联盟, 则经营者能以较少的资金去控制更多的股份, 借以维持经营权的稳定。相互持股公司之间的这种稳定战略联盟关系, 通过维持和促进企业间互相合作的交易关系, 强化经济资源的综合支配能力, 集中经济力量, 可以减少公司经营和破产危险, 有效地抵御外来竞争对手, 从而有效防止敌意收购与兼并。 (2) 相互持股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股东通常依据其持有股份多少来行使股东权利, 而相互持股可能会弱化股东权益。这是由于通过相互持股导致公司资本虚增, 随着公司相互持股的股份数增加, 股份表决权也随之增加, 真实出资的股东拥有的股东权益就被稀释了。企业所有者权益被弱化, 股东失去了对公司的支配权, 对公司经营政策的干预也随之减弱。同时在相互持股这种股权结构下, 相互持股法人股东不会对其持股企业的经营政策进行干预, 主要顾虑到持股企业会通过其表决权反过来干预自己公司的经营政策。因此, 相互持股公司在保持本公司经营独立性的同时, 并不以股权所有者的身份和地位干预对方的经营, 这必然弱化了股权所有者的职能。这样就会使公司经营者的地位加强成为企业决策的中心和实际权力主体。经营者在摆脱了所有者的控制之后, 才有可能真正享有经营自主权, 才能更专注于公司经营管理事务, 从而根据市场的发展要求做出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经营决策。同时又能促使经营者以发展的眼光, 树立以企业长期成长为核心的战略经营目标。 (3) 相互持股有利于公司资产的增值与积累。股息是股东出资而获得的投资回报, 是投资者所追求的主要目的, 因此对于股东而言, 股息的高低牵涉到收益的高低。但在公司相互持股这种股权模式下, 法人相互持股抑制了股息分配水平。因为在相互持股的企业中, 如果其中一个企业要求增加股息, 那么另一个企业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相互要求股息分配的结果是相互持股的双方企业都没有真正增加股息收入, 反而使单向持股的个人投资者和其他股东增加了收入。这种局面对于相互持股企业来讲是不利的, 持股各方都增加了分红压力, 在收入没有真正增加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利润分配支出, 加重了企业的负担。因此, 法人股东更倾向于维持较低水平的股息分配政策, 从而确保税后利润分配支出的减少, 增加公司留存资金, 为进一步发展提供支持, 从而增强了企业的资本积累能力, 促进了企业间的长期竞争。 (4) 稳定交易关系及节约交易成本。相互持股使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关系, 其直接优势就是通过资源的强强联合形成规模经济效益, 利用企业间稳定持久的合作关系进行交易协调将交易关系内化于企业之中, 确保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及产品销售渠道的稳定, 从而降低交易成本, 保证企业经营稳定性, 使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增强。业务上处于上下游的公司企业, 本来就存在着自然的合作关系, 一旦发展至相互持股就会把原材料和半成品的销售与获得的渠道稳定下来, 减少参股企业在开发市场方面的开支, 集中资金提高产品的质量, 增加其中的技术含量。而且, 在相互持股公司之间可以相互筹措资金, 财务操作灵活, 筹资成本也比较低, 如果有银行这样的金融机构参与相互持股, 那么这种筹资优势更为显著。

(二)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负面效应

公司相互持股也有其负面效应。从公司治理结构维度看, 公司相互持股致使公司内部组织机构之间的分权制衡机制失效;从公司资本制度的维度看, 公司相互持股导致公司虚增资本, 造成资本空洞化违反了公司资本充实原则, 损害债权人利益;从对市场竞争影响的维度看, 公司相互持股导致市场封闭, 阻碍有效竞争, 影响证券市场健康发育, 扭曲整个经济体的资本流转机制;公司相互持股客观上导致自己股份性, 形成出资返还的后果。公司相互持股的负效应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泯灭公平理念。由于公司持有其他公司股份, 各企业经营者最合理的行动模式是不干预其他公司的经营权, 以换取其他公司也不干预自己公司经营权的承诺, 从而在共同默契下, 各公司经营者将自己持有其他公司股份的表决权委托给其他经营者代理行使, 造成各个经营者对于交叉持股体系下的自己公司股份享有完全的自主控制权。 (2) 危害资本充实。交叉持股会导致企业实收资本虚增, 背离资本保全和充实原则。当企业间进行交叉持股时, 账面上使公司因相互投资而增加资本, 实质上只有同一资金在企业间辗转流通, 但每经过一个企业形式上该企业的资本额就有同额的增加。这就意味着来自集团公司外部的资本被杠杆式地放大。如甲公司有5000万元资本将其中300万元投资乙公司, 乙公司取得此资金后再用它投资于甲公司, 如此反复进行, 最后两公司的资本额理论上可以高到无穷, 但实际上真正在其间流动的资金却只有甲公司的最初投资。结果必然导致各公司资本额虚增及注册资本空洞化。另外, 当乙公司把甲公司所投的资金再度转投给甲公司时, 不仅将甲公司的出资返还回, 还违背了禁止出资返还的国际惯例, 而且形同甲公司透过乙公司间接地持有自己公司的股份, 严重影响公司的资本充实。 (3) 妨碍证券市场正常交易秩序。首先, 企业以交叉持股方式介入股市, 若遭不当利用, 就成为不法操纵股价的工具;其次, 在交叉持股结构中, 各企业相对于其他企业几乎都居于一种“内部人”的地位, 使交叉持股制度有可能成为内幕交易温床;再者, 在稳定经营控制权的目标下公司所进行的交叉持股, 公司股份经常是长时间持有而不在市场上买卖, 导致少数股份买卖, 也有可能对市场股价带来大幅震荡, 影响正常的市场交易秩序。 (4) 引发企业间反竞争行为。若企业间存在相互竞争关系, 但彼此间却交叉持股, 则在获得最大利润的共同目标下, 此类企业可能会实施联合行为, 操纵市场价格或产销量等。存在垂直关系的上下级企业间因交叉持股而形成一个封闭系统, 这就有产生排外的可能性。

四、上市公司相互持股对盈利影响分析

(一) 相互持股上市公司获利稳定性分析

利润总额由营业利润和营业外收支净额构成。其中, 营业利润里主营业务产生的利润是构成利润总额的稳定基础, 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分析一般只涉及正常的营业状况。非正常营业状况也会给企业带来收益或损失, 但只是特殊状况下的个别结果, 不能说明企业的正常盈利能力。因此, 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的稳定性时, 应排除以下项目:证券买卖等非正常项目、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重大事故或法律更改等特别项目、会计准则和财务制度变更带来的累计影响等因素。对相互持股上市公司获利稳定性的分析, 可以通过举例方式来说明。如果A、B两家公司交叉持股达50%, 当A公司经营上多赚了100元时, B公司可多得利润50元 (50%) , 而A公司又因而多得利25元 (50%) , B公司再多12.5元, 这是一个无穷的几何级数, 结果是A公司多赚的100元则被放大为A公司多赚了150元, 而B公司多赚了50元, 乘数达到2倍。交叉持股对利润产生的具体放大效应如 (表1) 所示。其中, 第3列交叉持股指数代表的是交叉持股双方持股率的乘积, 它决定着某一交叉持股结构不稳定的程度, 指数越高越不稳定;第2列是第3列的平方根, 代表在某一指数下, 双方持股相同时的持股比率, 实际双方交叉持股分别是多少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双方相乘后的指数;第4列和第5列分别是交叉持股中每一单位获利变化时, 影响对方 (第4列) 及自身 (第5列) 的获利变化;第6列和第7列则是因交叉持股而放大的盈余变化百分比。如果某公司用子公司资金购买母公司的股票, 即母子公司交叉持股。假设母公司持有100%的子公司股票, 而子公司持有16%母公司股票, 则交叉持股指数为100%×16%=16%。依据此表推论, 这时母公司的盈余一旦变化, 其变化数量将被放大19%, 若子公司并无营业收入, 则必然会依赖母公司的股价变化来决定盈亏。假设母公司的股价因股市系统性风险因素下跌10%, 子公司持有母公司100万元股票, 则将因此亏损10万元, 母公司也会被股市制造的子公司10万元亏损又将放大19%, 成为11.9万元的母公司亏损。如果母公司是一个市盈率很高的公司, 则很可能因维持股价而由盈转亏, 甚至破产清算, 可能使交叉持股集团发生连锁性财务危机。相反, 在股价上升时, 子公司则借交叉持股取得母公司股票, 通过操纵股价赚取暴利以实现增资目标, 完成公司的快速扩张。因而公司间相互持股的结果是导致公司获利能力的不稳定, 引发连锁性的财务危机。

(二) 相互持股上市公司总体业绩影响分析

对相互持股上市公司总体业绩的影响分析采用总资产报酬率指标。总资产报酬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报酬总额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它表示企业包括净资产和负债在内的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用以评价企业运用全部资产的总体获利能力, 是评价企业资产运营效益的重要指标, 体现了企业全部资产获取收益的水平, 全面反映了企业的获利能力和投入产出状况。通过对该指标的深入分析, 可以增强各方面对企业资产经营的关注, 促进企业提高单位资产的收益水平。该指标越高, 表明企业投入产出的水平越好, 企业的资产运营越有效。据统计2007年一季度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整体净利润高达1144.73亿元, 同比增长达99.99%, 投资收益占总利润的比例达34%, 是2005年的2倍。根据汇丰证券计算, 2007年的前三季度扣除投资收益后A股上市公司的盈利增速也只有41%。表现在个股中, 公允价值的引入令2007年一些相互持股上市公司业绩加速攀升。根据2007年半年报的公布信息, 有近10%的A股上市公司投资收益超过净收入, 而一些公司甚至利用新会计准则来调控业绩从而使主营业绩本来不佳的企业账面利润大幅攀升, 可见在以公允价值确认和计量股权投资的情况下对相互持股上市公司业绩产生的影响之重大。

(三) 相互持股上市公司财务能力的分析

资产负债率是负债总额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这个指标反映了企业总资产来源于债权人提供的资金的比重, 以及企业资产对债权人权益的保障程度, 同时也可以用来检查企业的财务状况是否稳定, 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效率。公司间交叉持股的股权结构间接导致公司股本减少, 资产负债率提高, 引发经营风险。如A与B公司进行交叉持股时, A公司用100元买下B公司50%的股权, 则B公司的股东拿走100元。现在B公司再拿100元, 又去买A公司50%的股权, 原A公司股东也拿走100元。不论这两方原股东是否为同一人, 事实上A、B两公司的原股东已从公司抽走200元, 而A、B两家公司的总负债没变, 引起A、B两公司的资产负债率提高, 而公司的资本又是公司债权人的担保, 致使其往来银行和其他债权人的权益受损, 引发A、B两公司的经营风险。

五、上市公司相互持股的相关建议

(一)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应避免短视行为

在资本市场繁荣的时期, 相互持股可能带来股价互动性上涨的财富放大效应, 但这种相互持股增值带来的收益是非主营的, 难以持续的。在股票长期下跌的时期, 则会使上市公司面临资本整体缩水的局面, 相互持股上市公司股价连锁反应则会引起整个资本市场的缩水。若上市公司基于长期战略目标为降低交易成本及维持稳定经营而相互持股, 在产业链上的企业之间进行纵向的相互持股就可以达到目的, 这样就可以保持企业获利能力的稳定性。

(二) 从法律上限制公司相互持股比例

对公司持股比例的上限进行限制, 主要是为了消除公司之间大份额持股的不利影响。公司相互持股的一个不利影响就是引起资本虚增, 双方持有对方股份的比例越高, 则资本虚增额越大, 对相互持股的比例做出限制就会控制资本的真实性。相互持股的比例越高, 对公司治理结构造成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就越大, 为防止公司经营者借虚增部分股权来控制公司股东会, 避免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 因而需要在具体的法规或会计准则中对相互持股比例做出规定。

(三) 上市公司相互持股信息的公开化

上市公司应该公开相互持股的情况, 可以使利害关系人清楚企业当前的真实状况, 而不被相互持股带来的虚增资本假相所蒙蔽。为了体现充分披露的原则, 相互持股上市公司应在财务报表附注中单独进行披露相关信息, 包括相互持股的公司简介、持股比例、相互持股之后对利润的影响金额等, 以维护股东及债权人的利益, 便于投资者进行决策。

参考文献

[1]陈信元、朱红军:《我国上市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编制现状分析》, 《会计研究》1999年第8期。

[2]储一昀、王伟志:《我国第一起交互持股案例引发的思考》, 《管理世界》2001年第5期。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10篇

一、文献综述

国外对盈利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 20世纪初就有学者对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了研究, 研究范围包括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盈利能力评价等。利用融资优序理论可以发现, 盈利能力较高的公司倾向于较低的负债率 (Myers, 1984) 。如果用净利润为代表公司盈利能力, 那么股权集中度、广告支出比率、资本支出比率、研发支出比率和资产净值等都对公司盈利能力有重要影响 (Prowse, 1992) 。此外, 从较宏观的视角看, 产业结构也是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Bain, 1956;Porter, 1981) 。Margaret (2004) 选取了14组非铁矿开采及冶炼市场的面板数据, 用主成分分析法探求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因素, 结果发现市场占有率、市场结构、资源的充足程度及抗风险能力是影响公司的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国内90年代以来才开始进行综合型的盈利能力评价。早期的研究仅限于对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进行评价, 着重分析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及营运能力 (管军、李文华, 2002) , 或将盈利能力指标进行了细分, 分为基本指标、一级修正指标和二级修正指标 (陈丽萍、李智金, 2002) 。后来的研究开始采用因子分析法、多元回归分析对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综合评价。我国各行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有很大差别, 不同行业间差异也很大 (程建伟, 2006) ;同一地区不同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也存在很大差异 (於尚、靳欣, 2013) 。王翠春 (2008) 在沪市和深市两个证券市场中1408家A股公司中选出各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337家公司作为样本, 发现行业间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存在多样化的群体差异。赵荣荣 (2009) 发现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评价指标受到会计准则变化的影响。

综上, 不同行业的盈利能力差异较大,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受到不同会计准则的影响, 从而分行业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具有意义。

二、酿酒造酒业盈利能力的理论研究

(一)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概念界定

盈利能力亦称获利能力, 是指企业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赚取利润的能力, 对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来说, 企业的盈利能力是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生产和销售为基础的一系列创造利润的能力, 是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及回避风险能力等的综合体现。盈利能力是以定量的形式对公司的经营状况进行描述, 它以应计制为基础, 是企业盈利水平最直接的表现形式, 表现为税后净利润及有关比值的大小。

盈利能力是衡量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运用其现有的资本和资产创造现金流量的能力, 是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利用资产创造收益的能力, 反映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是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发展的动力。盈利能力评价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中的盈利水平, 它为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提供生产经营的成果和利润, 并为投资者提供资本收益, 反映了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素质。通过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进行分析, 不仅能够反映其过去的经营绩效, 还能够预测其未来的发展前景。从目前该行业各上市公司发展规律看, 盈利能力强的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明显比盈利能力较弱的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具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佳的发展前景。

(二)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质量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是强调盈利的真实可靠性及现金保障性, 是建立在盈利能力评价的基础上的, 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 反映公司在一定时期能获取利润的质量好坏的一种评价结果。只有伴随着强势现金流入, 并具有持续性、成长性的盈利才是具有较高质量的盈利。上市公司的盈利受到会计政策及会计准则的约束, 因此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不仅受到其自身财务及经营状况的影响还会受到相关会计政策的影响。

(三)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衡量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与市场环境密切相关, 并受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 其盈利能力的衡量相对较为复杂。本文主要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衡量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财务分析中对于盈利能力的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为基础, 通过分析表内各项目间的勾稽关系构建一套适合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的指标体系, 然后对指标值进行计算和分析。

本文主要采用各利润率指标来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通过比率分析法可以衡量酿酒造酒业各上市公司盈利的稳定性, 而通过横向比较对各期数据, 研究企业盈利的长期变动趋势, 可以衡量酿酒造酒业各上市公司盈利的持久性。

(四)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1.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

商品经营盈利能力指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实现营业收入而取得的利润额。通过利润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体现出来, 它是最基本的盈利能力, 是其他各项盈利能力的基础。它是比较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间工作业绩和考察管理水平的重要依据, 信息使用者尤为重视商品经营盈利能力, 因为它是衡量企业资产营运能力的基础。影响商品经营能力的因素主要有公司规模、产品结构和营销能力。

2.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

资产经营盈利能力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反映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它是利润与资产的比值。资产作为公司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的物质基础应当合理的配置并有效地运用, 而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正是对资产进行运用的过程, 公司在一定时期每单位资产所带来的利润越大, 说明其资产的获利能力越强, 其经济效益越好。资产经营盈利能力分析是为了衡量资产的运用效率, 从宏观上反映经济效果。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来说, 高于社会平均资产利润率和高于行业资产利润率是信息使用者所期望看到的, 是吸引社会游资, 吸收外界资金的必要条件。

3. 资本经营盈利能力。

资本是企业所有者投入的各种形式的资产, 是企业总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所有者投入资产以期获得投资收益, 公司的投资收益越高, 越有利于吸引投资者, 反之则会致使投资者撤资, 将资源投入到可以换取更大收益的企业。投资者十分关心公司的资本运营效率, 它是企业生产经营中资金循环周转的效率, 会影响投资收益。资本经营盈利能力正是通过投资者所投入资本的盈利能力所体现的, 从利润与所有者投入的比例关系上反映所有者投资的盈利水平。

除了以上传统的财务方面的影响因素外, 一些非财务因素也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影响。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越高, 说明企业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企业产品被消费者认可, 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一个好的企业文化, 能够吸引更多优秀的人才, 通过人才的培养不断完善企业结构, 亦能对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起到积极的作用。

三、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实证研究

(一) 数据及变量的选取

本文主要选取两组变量分别进行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一组是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因子分析来综合评价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另一组是建立回归模型, 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各因素及对其盈利能力影响的强弱。

选取的样本是2012年1月1日之前上市的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 以2012年其财务指标和年报数据作为依据。截止至2012年12月31日底, 沪深两市总共有30家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数据的有效性, 本文剔除ST和数据报表不完整的两家上市公司 (*ST广夏和皇台酒业) , 以剩余的28家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数据, 作为研究的基础。

由于本文选取的数据主要是基于财务方面的数据, 因此在指标选取时本文主要侧重于财务方面的指标。因子分析时, 主要选取了以下7个指标作为盈利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营业毛利率 (X1) 、净资产收益率 (X2) 、总资产利润率 (X3) 、每股收益 (X4) 、销售净利率 (X5) 、营业利润率 (X6) 和成本费用利润率 (X7) 。多元回归分析时, 从资本结构、公司规模、营运能力、股权结构和经营现金流量方面选取5个指标:资产负债率 (Y1) 、上市公司总资产 (Y2) 、总资产周转率 (Y3) 、股权集中度 (Y4) 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Y5) 。

(二) 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因子分析

通过因子分析, 可以建立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综合评价模型。对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效度检验可以看出, KMO值为0.739, 接近于1, 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的近似卡方值为210.690, 自由度为21, 显著性水平为0, 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较强,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采用主成份分析提取两个特征值大于1的公共因子, 其解释的总体方差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 第一个因子的特征值为4.744, 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67.12%;第二个因子的特征值为1.03, 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为15.36%。共同因子的贡献率为该因子反映原始指标的程度, 累计贡献率则是相应几个因子累计反映原始指标的程度, 第一个因子和第二个因子累计指标大于80%, 说明提取的共同因子能够较好地反映原始指标的大部分信息, 因此, 提取出前两个共同因子作为主因子反映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7个指标。

由于因子载荷矩阵中各因子在指标变量上的载荷值差异不明显, 为了提取出的因子具有可解释性, 对因子进行正交旋转 (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旋转在3次迭代后收敛) , 得出旋转成分矩阵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对成分矩阵进行旋转, 旋转后的因子分析模型如下:

由以上因子模型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个因子主要在营业利润率上有较大的载荷, 载荷在0.9以上, 因此, F1主要是由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三个指标来决定的, 这说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越高, 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同时, 这些指标体现了公司的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对公司盈利的重要性。第二个共同因子F2在营业毛利率上有较大的载荷, 载荷在0.8以上, 所以F2主要是由营业毛利率决定的, 它反映了上市公司的经营获利能力。

根据表3的成分得分系数矩阵, 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因子得分模型:

将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数据带入因子得分模型中, 即可得到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在各个因子的得分, 为了从不同侧面反映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我们根据上文中由表1以得到的旋转平方和载入的累计贡献量为系数, 建立以下综合评价模型:

将各个因子代入以上模型, 可以得到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可以根据F值来判断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大小, F的值越大, 则说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越强。

(三) 盈利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回归分析是研究解释变量与被解释变量之间的数量变化规律, 并用数学表达式对这种关系进行描述, 进而确定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 为预测分析提供依据。为了分析公司综合盈利能力与各影响盈利能力指标之间的关系, 本文以综合盈利能力指标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的自然对数、总资产周转率、股权集中度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作为解释变量, 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1. 综合盈利能力回归分析。

通过综合评价模型, 我们可以计算出28家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指标的F值, 并以该F值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各影响因素指标作为解释变量, 建立如下回归模型:

由表4可知方差的膨胀因子 (VIF) 小于10, 说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DW值为1.401, 说明该模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现象。由上表的t统计量对应的概率值我们可以判断出, 只有总资产 (Y3) 、总周转率 (Y4) 、股权集中度 (Y5) 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 (Y6)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都不显著。因此本文建立如下非标准化的回归模型:

由非标准化的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回归模型可以看出, 股权集中度和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负相关, 说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股权集中度越高, 其综合盈利能力就越差。而公司规模、资产使用效率、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则与公司的盈利能力正相关, 尤其是总资产周转率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影响较大, 上市公司应当尽量提高其资产的运营效率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

2. 生产经营盈利能力回归分析。

在因子分析中, 我们可以看到, 第一个因子F1累计方差的贡献率最大, 主要体现在总资产利润率、营业利润率、净资产收益率这三指标上, 这三个指标反映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率对盈利能力的影响。因此我们以第一个因子F1作为被解释变量, 以影响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作为解释变量进行回归分析, 建立回归模型:

回归分析结果见表5。

由表5可知方差的膨胀因子 (VIF) 小于10, 说明模型不存在明显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DW值为1.345, 说明该模型不存在明显的自相关现象。由t值可知, 只有总资产周转率 (Y4) 通过了显著性检验, 其他解释变量的系数都不显著。因此本文建立如下非标准化的回归模型:

流动比率、资产负债率、总资产、股权集中度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都没有通过回归系数的显著性检验, 这说明它们对生产经营的收益都没有影响。总资产周转率与上市公司的生产经营盈利能力正相关, 对我国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来说总资产周转率反映了公司资产的利用效率, 总资产运转率越高, 公司的资产运用的效率就越高, 因此,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应当努力提高其总资产周转率, 降低资产的浪费, 以提高生产经营盈利能力。

四、结论及建议

本文选取深市和沪市2012年A股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因子分析, 得到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因子分析得到的盈利能力指标作为多元回归分析的被解释变量, 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得到影响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间的相互关系, 得到非标准化的回归模型。

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在盈利能力指标中, 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利润率和营业利润率是影响盈利能力的主要指标, 而营业毛利率是影响经营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多元回归分析中, 影响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股权集中度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公司的规模越大即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越大, 则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越大, 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则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越强;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 公司综合盈利能力越差, 这说明股权集中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越大, 则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越快,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就越强, 这体现出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营业毛利率与其总资产周转率密切相关, 总资产周速度快, 占用的资源少, 产生的价值大, 营业毛利率将显著提高, 而营业毛利率与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密切相关。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总资产周转率与综合盈利能力亦密切相关。

根据以上分析, 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控制公司规模, 提高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公司规模过大, 其各项费用和成本亦将过高, 这并不利于提高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因此, 应该限制公司的规模在一定的范围内, 使其资产的利用效率达到最高, 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最大, 以提高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二是提高综合盈利能力。盈利能力的提高有赖于资产运用效率的不断提高, 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在一定时期内消耗的资源越少, 经济效益就越好。由此可以看出, 盈利能力的提高有赖于公司资产利用效率的提高和管理经营水平的上升。

三是股权集中度不宜过高。适当的股权集中度, 是调整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 股权过于集中, 不利于资源的合理调配, 会影响经营管理过程中决策的提出, 损害小股东的利益, 不利于公司盈利能力的提高。

四是要保有适度的现金, 提高经营的灵活性。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产生重要影响。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越充足, 上市公司创造足够的现金, 提高生产经营的灵活性,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合理利用可以有效提高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摘要:通过选取深市和沪市2012年A股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 对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进行因子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影响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主要因素是总资产、总资产周转率、股权集中度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公司的规模越大即总资产的自然对数越大, 则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越大, 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 则公司的综合盈利能力越强;总资产周转率越快, 公司的经营盈利能力就越强, 这体现出营业毛利率与其总资产周转率密切相关, 总资产周速度快, 占用的资源少, 产生的价值大, 营业毛利率将显著提高, 而营业毛利率与盈利能力密切相关, 总资产周转率与综合盈利能力亦密切相关。为提高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应控制公司规模, 提高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和综合盈利能力, 股权集中度不宜过高, 要保有适度的现金, 提高经营的灵活性。

关键词:酿酒造酒业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因子分析,线性回归分析

参考文献

[1]Bain, J.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M].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1956

[2]Margaret, E.Slade.Competing models of firm profitabilit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2004 (22) :289-308

[3]Myers, S.Determinants of corporate borrowing[J].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1977 (5) :147-175

[4]Porter, M.The contributions of industrial organization to strategic management[J].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981 (6) :609-620

[5]Prowse, S.D.The structure of corporate ownership in Japan[J].Journal of Finance.1992 (3) :1121-1140

[6]陈丽萍, 李智金.上市公司业绩评价体系初探[J].商业研究, 2002 (13) :22-24

[7]程建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6 (5) :44-57

[8]管军, 李文华.企业综合财务状况评价的模糊数学方法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2 (4) :381-384

[9]王翠春.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和盈利质量评价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管理, 2008 (5) :3-5

[10]於尚, 靳欣.甘肃省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 2013 (28) :141-143

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分析 第11篇

【关键词】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信贷

现阶段,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自身的信贷能力逐渐上升,不良贷款率也基本维持在较低范围内,在短短几年时间,其影响力日益增强。但是,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运营过程中,也存在一些同有矛盾和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自身的良好发展。

一、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运营存在的主要问题

1.“只贷不存”——小额贷款公司严重先天不足

人民银行明确规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开展贷款业务,而无存款业务,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只贷不存”,这种规定使得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先天性的弱势。现阶段,我国小额贷款公司的主要资金来源包括三个方面,即所有者资本金、捐赠资金及单一渠道批发资金。我国民间贷款需求较多,而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渠道有限,因此很多公司均…现了资金紧张问题,造成严重的贷款资金缺口。很多公司无奈启动委托资金,用来缓解内部资金紧张情况,取得一定成效。但是,从长远角度看,“只贷不存”政策势必会影响到小额贷款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2.政策缺失——小额贷款公司身份尴尬 目前,我国尚无专门的法律和法规来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性质进行进一步明确,导致其身份和处境都比较尴尬。在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被划分为企业,并在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登记,且其自身运营要严格根据我国《公司法》相关规定、要求及章程执行。但是,由于小额贷款公司具有金融机构性质,与一般企业经营、管理相比,存在一定差异性。因此,仅仅依靠《公司法》对其运营进行规范和管理,又显得无章、无法可循,导致很多小额贷款公司业务范围呈现单一化,且无法开展具有针对性和特色性的金融服务。同时,小额贷款公司在发放贷款过程中普遍采用担保和抵押等形式,政策上的缺失不仅会对公司自身业务推广和拓展产生重要影响,也会制约公司长期发展。

3.利率管制——高风险成本很难得到有效弥补

依据世界银行相关数据和估算,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信贷利率要达到年利率的25%,才有可能实现盈利和亏损的基本平衡。以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其贷款发放最低利率为12%,最高为23%,全部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19%。其中,服务于三农方面利率为19%左右,服务于个体商户的利率为20%左右,而乡镇小微企业利率为19%左右。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这些数据普遍低于世界银行所估算的基本值。受到利率管制的限制,加之小额信贷的高风险性,导致我国很多小额贷款公司只能依靠拓宽贷款范畴的方法,在开展运营过程中保持相对较低的利率,并拒绝风险较高的客户。这不仅使很多急需贷款的客户失去信贷机会,也严重影响到公司的长远发展。

二、完善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运营策略

小额贷款公司要想不断提升自身运营效率,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一定规模的资金支持。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现阶段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主要问题均体现在相关制度方面。为此,提出几点完善运营效率的建议和措施。

1.充分利用民间资本,拓展融资渠道

保证资金来源的可持续性,是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借鉴印尼模式,在运营过程中逐步引入入村信贷,并取消正度对贷款的补贴。首先,从国有商业银行中批发资金,例如,利用我国邮政储蓄银行改制机会,使其大量剩余储蓄资金入股到小额贷款公司。其次,若条件和时机成熟,可通过资本市场筹集资金,进一步扩大融资的渠道。再次,转变陈旧观念,创新融资方法。例如,将我国用于“三农”建设的支农资金下发至小额贷款公司内部,发放形式为“再贷款”模式,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后,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我国民间资本市场前景广阔,且容量巨大,但其中仅有1%左右的资本被用于投资小额贷款公司运营中。也就是说,我国民间具有广阔的吸存空间,因此可通过吸引民间资本的方法来拓宽融资的渠道。

2.建立健全信用评估机制,明确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地位

小额信贷业务应该具有以下三个基本特点,这样才能保证其运营的规范化和合理化:一是为中低收入人群提供信贷服务,二是公司能够做到自负盈亏,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应根据国际惯例,实行无担保、无抵押、服务大众的运营模式,建立新型信用评估机制,为客户建立信用档案,实施具有针对性的贷款业务。另外,小额贷款公司应属于金融服务机构,而非企业法人。因此,可根据我同实际国情和经济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法律和法规,从法律角度进一步明确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的合法地位。例如,允许其在发展至一定规模后,向社会吸收资金。同时,为其严格规定资本充足率,并在科学合理指导其提取呆坏账准备金等。

3.放开利率限制,推进利率管制向市场利率方向转变

实际上,世界范围内很多发展中国家均实施利率上限管制制度,因此其小额信贷业务成功交易率水平非常低,仅为10%左右,而发达国家小额贷款交易成功的利率水平能够达到30c7c~70%。针对寻求信贷支持的工商业企业主及广大农民而言,他们更看重的是小额信贷的可得性。根据国际和发达国家在小额信贷领域的相关经验,结合我国本土发展实际情况,认为单纯效仿国际经验不符合我国实际国情,因此应根据市场经济发展现状,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应该实行管制利率和浮动利率相结合的利率机制,并努力开拓与自身发展相契合的经营方法。例如,针对中低收入的农民群体而言,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可执行累加利率制度。也就是说,前期贷款业务可收取其较低的利率,待其收入有一定增长后,再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贷款利率。再如,针对小微企业或中小企业,可放开国家利率的限制,实施市场化利率政策。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小额贷款并不等同于民间高利贷,因此其利率水平应该介于商业银行利率与高利贷利率之间。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利率市场化水平的不断深化,我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在进行协商定价过程中,空间得到进一步扩大,为公司提高自主定价水平奠定了基础,进而能够使得资源配置得到更好的优化和整合。因此,针对现阶段小额贷款公司存在的主要问题,相关部门应引起重视,从而不断提高其运营效率,推进我国金融市场改革的进程。

参考文献:

[1]郭良纬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风险及监管问题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山东财经大学学报,2013,05(01):171-172

[2]董晓林,高瑾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基于江苏227家农村小额贷款公司的实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14,01(01):62-63

[3]彭圆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淡马锡微贷模式分析[J]西南财经大学学报,2013,03(01):862-865

[4]吴晖基于普惠金融体系的中国商业性小额贷款公司绩效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浙江大学学报,2012,05(29):215-216

[5]张岚小额贷款公司可持续运营研究——以江苏省揚州市J小额贷款会司为例[J]扬州大学学报,2014,05(f)1):179-180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 第12篇

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是受多方面因素制约的, 主要分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1,2,3,4]。外部影响因素主要是全球经济形势、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的发展水平、各行业发展的水平及产品存在的市场环境、产品的竞争能力等多方面。每个公司所处的外部环境都很难改变, 只能够通过公司内部因素的改变去适应外部环境因素的改变。内部影响因素主要是内部管理因素与财务因素。前者主要包含企业的产供销管理能力、财务控制能力及风险处置能力。后者包括销售盈利能力、资产盈利能力、会计政策的选择、盈利发展前景、现金流量的保障、资本结构和财务杠杆、资产和资产结构、资产营运能力等。

由于内部因素能够通过公司内部管理的调整来改善公司的盈利水平, 属于可控的因素, 因此笔者将以内部财务因素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为重点来分析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能力。

2 房地产上市公司盈利指标分析

2.1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 又称股东权益收益率, 是决定净资产盈利能力的重要参数[5,6], 反映了投资者投入的资本能够获取净收益的能力, 是评价公司资本经营效率的最重要参数。净资产收益率是评价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一个核心指标, 也是评价企业经营业绩和进行股票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 其计算公式为, 净资产收益率=税后净利润/平均净资产×100%。

由图1可知, 2010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为11.43%, 受多轮调控措施累积影响, 较2009年有所下降, 在资本市场上处于相对低估值阶段。2011年净资产收益率上升1.27个百分点, 增至12.70%, 主要受益于盈利规模的扩大。2012年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2.85%, 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 资产收益水平进一步稳步提升。

2.2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指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百分比。销售净利率与净利润成正比关系, 与销售收入成反比关系。在上市公司销售盈利能力分析过程中, 销售净利率占核心地位。通常讲, 代表公司销售盈利能力想要变强, 销售利润率一定会更高, 其计算公式为: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100%。

上市公司销售收入的增加与相应获得的净利润成正比, 这样才能使销售净利率保持稳定, 甚至能够提高。通过分析销售净利率的变化, 能够使上市公司同等重视扩大销售额与注重改进经营管理来提高公司的盈利水平。

由图2可知, 2010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净利率为14.75%, 较2008—2009年变化不大, 略有上升, 总体获利良好;2011年销售净利率小幅下滑, 至14.23%, 主要原因是销售费用增高, 融资成本激增等因素进一步侵蚀了企业的利润空间, 业绩增速放缓;2012年销售净利率跌至13.58%, 较2011年下降了0.65个百分点。

2.3 每股经营现金净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 挤掉了净利润的水分, 分析净利润和经营性现金流量的差异。同时, 可以分析上市公司净利润和净亏损的构成, 揭示公司以货币形式偿还债务, 追加投资, 分配股利的能力及风险, 进而衡量上市公司盈利质量。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对于分析上市公司股票的内在价值是很有帮助的。它从属于上市公司特定指标, 是从上市公司市场价值的角度来评价盈利状况。

由图3可知, 2010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为-0.49元, 由于当年房地产公司加大扩张步伐所致, 加上政策和融资渠道双双收紧, 其现金流状况也呈现趋紧的态势;2011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略有提升, 为-0.44元, 现金流吃紧状况依然突出, 加之平均存货占总资产比重达到56.40%, 进一步削弱了房地产上市公司资产的流动性, 加剧了资产减值带来的经营风险;由于销售市场的变好, 2012年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均值近年来首次转正, 达到0.18元, 很大程度上缓解了2010—2011年现金流紧张的情况[7]。

2.4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可以用来衡量公司的产品生命周期[8], 判断公司发展所处的阶段。其计算公式为,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 (本期主营业务收入-上期主营业务收入) /上期主营业务收入×100%。

由图4可知, 2010年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27.43%, 主营业务收入为29.69亿元, 营业收入稳步增长, 但是由于多地上市房地产公司正处于资产规模快速扩张期, 低于总资产的增长速度;2011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为14.18%, 主营业务收入为33.90亿元, 增速下降13.25个百分点;2012年主营业务收入增长率又上升至27.32%, 主营业务收入为43.16亿元, 并且在2013年前3个月, 随着结算规模的提升, 房地产公司营业收入均值同比增长39.63%, 达到7.62亿元, 为2013年的业绩增长打下了基础。

3 结论

虽然盈利能力分析还有很多项指标, 比如总资产报酬率、每股收益、销售毛利率等, 但通过以上

4 个指标的数据分析发现。

第一,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与每股经营现金流净额的走势基本为持续增长趋势。这说明房地产行业带来的收入较稳定, 经营业绩逐步回暖。这种收入的增加跟房地产上市公司不断扩大规模有关, 因此必须注意财务波动下资金周转和现金吃紧问题, 防止过度投资带来的风险。

第二,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的销售净利率呈下降趋势, 表示虽然房地产行业的收入稳中有升, 但获得的净利润却没有回转的迹象。

第三,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主营业务增长率呈先下降后增长的“V”型走势, 意味着业务总额增长的同时, 增长率不一定随着提高。这也许是受到中央政府调控目标由“抑制房价上升”转向“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潘洹.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东风汽车与长安汽车盈利能力的比较[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 14 (3) :75-81.

[2]饶风旭, 段理, 胡刘平.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金融管理, 2011, 18 (12) :274-276.

[3]赵荣荣.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J].经济师, 2009 (1) :109-110.

[4]黄海英.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以福建燕京惠泉啤酒股份有限公司为例[J].经营与管理, 2011, 18 (8) :353-356.

[5]张煜.浅析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指标[J].商业经济, 2007 (1) :63-64.

[6]刘淑蓉.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分析研究[J].重庆商学院学报, 2000 (4) :76-80.

[7]张冬梅.浅议企业盈利能力评价指标的选择[J].考试周刊, 2011 (80) :238-240.

上一篇:水驱动用下一篇:认识人力资源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