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叉运用范文

2024-06-02

交叉运用范文(精选7篇)

交叉运用 第1篇

其理论依据为:若 ax1+bx2=c (x1+x2) , 整理得:x1 (a-c) =x2 (c-b) , 即x1/x2=c-b/a-c, 交叉图式为:

凡可按上式进行的计算问题, 均可按十字交叉法计算.

【例1】 氯有35Cl和37Cl两种稳定同位素, 已知氯元素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试求35Cl和37Cl两种核素在自然界中的百分组成.

解析:欲求其百分组成, 只需求出两种核素相对原子数之比即可.

即自然界中37Cl的相对原子数百分含量为:

1/ (1+3) ×100%=25%, 35Cl的相对原子数百分数为:1-25%=75%.

【例2】 常温下, 将一体积的乙烯和一定量的某气态未知烃混合, 测得其相对氢气的相对密度为12, 试求这种烃所占的体积.

解析:由相对密度可得混合气体的平均式量为24, 乙烯的式量是28, 那么未知烃的式量一定小于24, 只有甲烷.用十字交叉法 (如下图) 得其体积比 (或物质的量之比) 为2∶1.故这种烃 (甲烷) 占0.5体积.

侧向交叉推铅球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 第2篇

在以往的推铅球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感到比较难掌握的技术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这两个技术环节的衔接,不是滑步完成后身体失去平衡,使下肢最后用不上力,就是滑步与最后用力这两个技术脱节。因此,学生往往感到滑步推铅球还没有原地推铅球的成绩好。实践证明:滑步动作的好坏与推铅球的成绩有很大关系。原地推铅球与滑步推铅球的成绩相差1.50~2.50米。这是因为滑步能使推铅球者和铅球获得理想的初速度。根据力学原理,我们知道斜抛物体的飞行距离主要取决于物体的初速度。由于滑步使铅球获得了预先速度,这样就为推铅球者最后用力时铅球出手的初速度的提高创造了条件。这就是滑步推铅球与原地推铅球成绩相差很大的原因所在。

无论是侧向滑步,还是背向滑步都需要推铅球者有较好的协调性、平衡能力和腿部力量。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在我校有为数不多的学生达不到这些要求,而推铅球技术的教学在中学教学大纲里所占课时数又较少,因此,不可能在短时间里提高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根据几年来推铅球技术的教学经验,我首次在97级的任课班中让那些运动技能基础差、身体素质差、个子小的同学采用侧向交叉代替滑步推铅球的方法。通过10级任课班的教学实践,效果很好,不及格率由11级的15.9%下降到97级的5.7%。

所谓侧向交叉步推铅球(以右手位为例),即侧对投掷方向,两脚左右开立与肩同宽,右腿略曲,右脚外侧贴近投掷圈的内沿,左脚用前脚掌内侧着地,成侧向推铅球的姿势。交叉步时,上体先转向投掷方向,身体重心也随之移向左脚,在右脚移向圆圈中心处跨出一步成交叉步的同时,上体也随之向右移,使肩与髋扭紧,接着左脚向左侧快速移动,使之成为侧向推铅球的最后用力姿势。

交叉步推铅球与传统的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有如下特点:

1.交叉步的动作简单易学,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要求低,因此,便于那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学习。

2.推铅球的交叉步运动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某些动作相似,特别是与球类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的交叉步相似。因此便于那些有这方面运动技能的学生在交叉步推铅球技术应用时的良性转化,这也符合运动生理学中“充分利用原有的条件反射,加速新的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原则。

3.交叉步推铅球技术虽然简单,学生易于掌握,但与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它在铅球预先获得的速度上、铅球出手前、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上以及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上有所差距。

结论:侧向交叉步推铅球技术简单,学生易于掌握,并且对于那些身体素质差、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来说,确实在短时间内可以提高他们的推铅球成绩,但与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它在铅球预先获得的速度上、铅球出手前、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上以及充分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肌肉力量上有所差距。因此,这种技术方法只适合在体育课的教学中那些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基础差的学生使用。

交叉运用 第3篇

(甘肃省专用通信局730000)

摘要纸介传媒的传统信息服务已经向着计算机的网络与通信应用所发展,因为计算机所能储存的信息量更大,随机性更强,更新的速度快,高价值的信息量大,使用和处理都更加方便。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通信领域交叉运用

计算机在对信息进行处理、储存和交换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计算机摆脱了封闭终端的定位,只要接入数据网络,就能够享受网络内的所有资源。在计算机与通信交叉运用的过程中,移动互联网也会慢慢进入我们的世界。

1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领域的前景

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结合成的新的通信方式就是计算机通信网络,计算机网络的出现满足了对于数据通信的需求,它将全世界位置不同、独立运行的计算机以及附属设备连接起来,以网络软件作为配备,在通信的过程中进行资源共享。计算机通信技术除了能够满足局部地区内政府、公司、办公机构以及学校交换数据、传输文件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够在全世界的范围内将信息进行处理、储存、交换,还能为用户提供图像、数据以及话音等综合性的服务。

2 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交叉运用

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领域的交叉运用中,无线应用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部分,以位置为基础的服务能够应用的范围极为广阔,据了解,基于位置的服务在全球范围内2009年为259亿美元,到2011年可能增至486亿美元,届时全球半数以上的用户将会成为位置服务的用户。

通信技术的本身是建立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的,但是关键性技术的应用又与基本的网络技术应用有所差别,因此在技术应用上有一些专有应用的特点特征:

(1)IP多播技术。基础网络通信当中应用的数据传点方式是以点对点传送或者单方的多播为主的,但是应用于通信领域中时,IP多播的组通讯技术就成为一个关键的内容,由于通信行业所运营业务的需要,IP多播技术被广泛应用,而且逐步发展出了先进的IP多播技术的应用层多播。

(2)节点防御和拥堵防御。通信运营由于大量数据通话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数据拥堵的风险,而且也给网络工具者提供了一个攻击的漏洞,这种漏洞的存在会导致通信质量的大幅下降或者中断。而网络技术中的数据分组和数据分组整合的技术正是能够降低网络负载,适应通信领域这种单数据分组较小的网络平台,而且主动追踪的技术也是一种大大提升节点安全的方案。这种技术在当今的通信领域界应用已经相当广泛。

(3)Web缓存技术和云处理技术。这两种技术的应用都是出于降低客户端负载的应用方式,而且能够大大降低通信行业所提供的客户终端的技术含量,提供一种更为广泛的兼容性。尤其在位置服务、应用服务等通信领域较为前卫的服务类型中,移动云处理技术和缓存技术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

(4)WAP接口、LIF接口等,这类接口为位置服务的应用开发商提供了屏蔽底层定位的服务,保证位置服务的程序可以在任何环境下正常运行。此平台通过结合所有位置服务的程序所需要支持的服务来减少重复性的开发,主要包括:验证服务、隐私权控制服务、缓存服务、流量控制服务、计费服务。除此之外,还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服务框架用来支持动态插拔服务的构建,可以根据用户的不同需求开发自己的服务构建。

3 计算机网络与通信交叉运用存在的潜在隐患

在社会信息化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综合功能需求会越来越强,计算机、计算机网络、通信系统融合早已经是大势所趋。联网计算机已经融入了人们的生活;而且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系统沿着两条路径融合:(1)传统的以信息传输为主的通信系统融合计算机的技术,将非通信信息服务向着计算机网络进行扩张。(2)传统的以信息处理为主的网络,会进一步的融合先进的通信系统,向着高级计算机网络的方向发展。正是由于因特网的普及,开放性的互联网带给了人们更加方便和快捷的获取资源的同时,为非法侵入计算机系统、获取、窃取信息也提供了更为方便的途径,计算机通信系统主要的安全隐患是以下几点:

(1)硬件。信息系统的硬件隐患主要源自设计,主要的问题表现为物理安全的问题。对于这一固有问题,除了在管理中强化人工补偿之外,没有更为有效的方法,使用软件无法根除这一问题。所以在自制或是选购硬件的过程中,要尽量将这一隐患降低。

(2)软件。软件隐患主要源自设计以及在软件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可能由于疏忽,留下漏洞;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冗余的功能、软件过大都会导致安全脆弱;在设计软件的过程中,不按照要求的安全等级进行设计,致使软件安全等级不达标;软件工程造成系统内部的逻辑混乱,产生垃圾软件,从安全角度来看,这种软件绝对不可以使用。根据软件的结构将软件分级为操作平台软件、应用业务软件、应用平台软件。其中,操作平台软件直接关系到系统组件的正常运行,操作平台软件所承担的任何的风险都会对应用平台软件造成危害。对于信息系统所要求的操作平台软件的安全性,不得低于系统的安全等级,尤其是信息系统的安全服务组件操作系统,应当至少比系统安全高一个等级,在使用安全服务组件操作系统时,尽量不采用普遍使用以及商业操作系统。

(3)通信协议和网络协议。当今时代的通信技术已经逐渐走出了基础网络技术的限制,逐渐向一个独立的新领域发展,我们都知道一个单一理论的持续性研究是很容易形成一种综合性高、理论性强的理论体系的,可以预想得到计算机通络技术与通信领域的融合交叉必将给通信行业带来更多的成果的发展帮助,也很有可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门新的学科,其发展前景是良好的。

参考文献

[1]陈伟,刘会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2]佟震亚,杨风暴.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3]相万让.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炎涛,胡均平.计算机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佟震亚,马巧梅.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6]范兴福,李宇明.计算机网络基础.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参考文献

[1]陈伟,刘会衡.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

[2]佟震亚,杨风暴.计算机网络与通信.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3]相万让.计算机网络应用基础.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4]周炎涛,胡均平.计算机网络.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5]佟震亚,马巧梅.计算机网络与通信,第二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0

交叉运用 第4篇

1选择最优的贯通测量线路

在进行井下巷道的挖掘过程中,想要将地下坐标进行有效的传递,一般要每挖掘一定的距离就需要布设的测量导线数进行计算。所以,对于目前井下多交叉巷道的贯通测量,其首要任务就是如何在情况复杂的井下导线路段中,正确的找出最优测量路线,来减轻井下勘测的工作量和危险系数。而选择正确测量线段的基本原则有三点:巷道直线距离最短、测站数最少以及连接性最好[1]。然后结合巷道与测量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综合分析,来制定最优的测量路线,并且可以通过对已挖掘的测量点来推算,确定更加精确的坐标,从而绘制出贯通巷道两端的导线路段,为紧接着的井下贯通工作提供科学的依据,提高其工作效率和准确程度。

2保证两端导线间的统一性

在井下测量的过程中,随着巷道的挖掘而由端口延伸出来的支导线也越来越多,形成了树状性的支线线路,随着各条支线的向外延伸,其整体线路的精确度自然而然的下降。在进行井下巷道贯通的测量工作中,首先需要结合井下实际情况,利用科学方法和有关数据,确定两端间的最优测量路线,通过统一的测量和计算标准进行综合分析,得出精准的井下方位和坐标。但是由端口延伸出来的各支线定点相对于基本控制点来说其精确度会有所下降,带来一定的误差,过多的支线可能会造成最后的测量结果出现很大的偏离。所以,在选择测定路段时应避免出现较多的分支导线,结合导线点的良好联结性进行综合考虑。

3改善巷道贯通体系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机械自动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矿井的开采规模也越来越大,这也对井下的勘察工作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和更精确的要求,以前的矿井首级控制大部分采用的是22秒或15秒级的经纬仪导线控制网,而这已经满足不了日益扩大的矿井规模,有些起算点到最远点的距离已经超过了它们的精确范围。目前,测量系统和定位系统以及电子设施在不断地改善与创新中,所以为了让井下的勘察更加精确,制定出准确详细的方案,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敷设7秒级经纬仪基本控制导线,作为集中生产的首级控制。

在设定贯通巷道两端起始的精确度时,应该充分考虑其测量方式、精确度、路线与环境等因素,并结合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最大程度上的确保测量出现的误差在允许范围之内。在经过科学综合的分析和严谨的计算之后,制定出最优贯通路线,在对其进行实践的测量工作中,从最优路线中的不同支点开始推算两端的方位,推理路线和推理起始点不同,所以得出的结果也有出入,甚至在最后贯通时形成很大的偏差。故而在实际的测量工作时,要先统一各路线的精度,对每一段路线的测量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并进行系统综合的分析,才能推算下一步的进程方向和距离。

4提高贯通测量的精度

4.1精确制定最优路线

巷道贯通测量需要考虑的影响因素比较多,其主要包括贯通两端之间的测量方法、参数、坐标系统与相关技术,这些因素之间又有相互的联系,所以,为了保证贯通测量的精确度,就要建立一个完善的测量系统。在设计最优导线时,要综合分析所有的贯通路线和相关路线数据,将没有连接或连接准确度不够的导线标记出来,然后选取精度相同的导线与其联结,保证巷道测量中每条路线的完整性,然后通过严密的计算和综合系统的分析,在众多路线中制定出最优的贯通路段。

4.2减少中间测量站点

由于矿井底部的地势、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可能会使巷道实际挖掘距离比制定贯通路线的测量距离要长,而且这种偏差会随着挖掘距离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可能会改变两端点的贯通方位。所以,在制定测量路线时应根据井下实际的巷道坡度或者低洼等情况尽量减少测量站点的数量,加长测站间的距离,这样可以有效地提高测量的精准度。

4.3导线精细测量

在制定好贯通路线后,在进行实际的测量工作中,可以每一道直导线的中间设定中腰线并进行方位和距离的测量,甚至可以将中腰线继续细分,然后标定及测量,提高挖掘的精确性,对测量的相关的数据及时进行分析。如果出现了偏差,就要立马进行调整,保证两端的贯通工作在同一的精度内,能顺利地完成贯通工作。

5进行剖面测量

剖面测量,是按地质勘探要求,沿勘探线或某给定方向进行的剖面测量工作。目的在于提供勘探设计、工程布设、储量计算和综合研究的资料。内容主要为?确定剖面端点;根据剖面长度设置控制点和在其间设置测站点,在测站点上进行剖面测量,测定剖面方向上的工程点、地质点、地物点、地貌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进行剖面计算及绘制剖面图。包括:剖面定线测量、剖面线控制测量、地形剖面测量、剖面点测量和剖面计算及剖面图的绘制[2]。

剖面定线是在实地布设剖面线的起测点和端点,以便确定剖面线的方向和位置。布设时,根据起测点和端点的设计坐标,从已知控制点上进行实地放样,并及时定测这些点的坐标和高程。定测后的剖面线起测点和端点也可作为剖面线控制点,即剖控点。

剖面线控制测量的主要任务是设置剖控点,作为剖面线上进行地形测量的控制基础,以保证剖面方位、长度及各个剖面点满足相应的精度要求。与布设一般测图控制点不同的是,剖控点必须设置在剖面线上。所以根据选定的剖控点坐标,便可分别求出各剖控点的设计坐标。在设计剖控点点位时,还应考虑到点间的相互通视条件。在通视较困难的地区,要求每个剖控点至少应与在同线上的另一个剖控点通视,同时要注意在剖面线上设置一定数量的方向点。另外,所设计的剖控点要便于在实地布设和定测。

剖面线地形测量的任务是要测量各个剖面点至剖面线起点的距离和这些点的高程。对于尚未建立测量控制网的矿区,只能从基点起沿剖面方向逐站进行测量,与经纬仪支导线形式相当。对于设置了剖控点的剖面线,为施测剖面点而设置的测站点,则必须起闭于相邻剖控点。

6结语

井下多交叉巷道贯通测量是矿井测量的一项重要工作,只有保障贯通的精确性,才能让井下采选工作顺利安全地进行。所以,在开展测量过程中,应当保证制定的方案合理、测量的工作有序、测量的方法科学、测量的数据精准,经过详细缜密的计算分析以后,构建出井下的基本系统框架,为接下来的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提供科学的依据,实现精准的巷道贯通目标,为矿井的顺利施工做出保障。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的飞速发展,井下开采以及勘察工作,都有了明显的技术改进与完善。在井下的测量过程中,多交叉巷道贯通测量是其中比较重要的一项内容,但因为井下多交叉巷道较为复杂交错,而且测量要求精确,又要确保工作的安全性,所以工作任务比较艰巨。对此,本文着重针对测量系统分析法在井下多交叉巷道贯通测量中的有效运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并探讨了其中涉及的部分工艺。

关键词:井下多交叉巷道,导线测量,系统分析法

参考文献

交叉运用 第5篇

在高等学校中, 教师可以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教学中, 来提升学生在教育理论、基本技能、德育等方面能力和素质。尤其在高校学前专业中, 教育理论课和音乐、舞蹈等的技能课占有相当的比例, 如果能深入开展研究, 充分地运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来开展教学改革, 就既能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的主导地位得到充分体现, 又进一步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提高学生对学习专业理论、艺体等技能课的学习兴趣, 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 使之毕业后在社会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1 多元交叉 理论下运用信息技术 以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前提制定教 学目标

教师在教学中, 应该运用信息技术时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高校的学前专业中, 教师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要适应现代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需 求, 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来指导并影响学生, 联系学生今后的工作实际, 要以学生能学到知识技能、提高能力为最终目的, 同时还要对今后在工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应对分析, 可能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联系实际的讲解、渗透。教学目标的制定, 还要以能够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扩大学生的自我学习意识, 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为基本要求。因此, 教师要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顺利的完成教学任务,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提供一个愉悦的教学环境和心理环境, 来充分调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 这也是我们国家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个性化教育、信息化教育的要求。

另外, 我们在制定每一学科的教学目标的时候, 要做到从学生所学内容的整体规划入手, 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背景中的强大教育资源, 对学科相关联的其他内容进行整合, 融入到到教学中, 对相关学科也能够有所促进。同时在教学中, 要注意运用信息技术等现代化科技手段注重对学生语言智能、空间智能、逻辑数学智能、肢体运动技能、音乐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 能、存在智能等多方面加以侧重, 这些都是以后学生进行学前教育工作中必备的技能, 从而实现学生各项能力的有效促进, 最终提高学生就业的综合素质水平。

2 以 多元交 叉理论为前提运用信 息技术确保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 充实高效

教师首先要对自己的教学科目系统制作电子教案大纲, 按照教学课程内容形成发展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精准的理顺, 然后对具体教学中的每堂课进行进一步确立。在组织教学内容时, 要对那些内容进行仔细地筛选和加工, 做到重点突出, 联系实际, 还可以通过网络引进先进的教学内容、技术手段、教学方法等, 充分发挥一堂课的效能。教师应对那些内容进行整理, 做成电子课件, 用多媒体展现出来, 开展多媒体教学, 应该淘汰的旧的知识就自行略去, 该略讲的知识就简单讲解, 对新出现的新知识, 要让学生明确学习的内容。对出现的重要的知识, 要重点进行讲解, 例如对心理学中涉及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发展, 尤其是在时代进步了的今天, 儿童心理可能发生的与以前不同的改变等, 教师就可以通过网络资源或其他学术资源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延展。上好一 堂课的内容是突出重点, 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重点突出内容, 学生就能够根据重点进行针对性的学习, 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 教师也达到了教学的目的。

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备课、上课中, 不能仅仅认为完成了教学大纲的要求就可以了, 而是要更多地从关注学生、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去考虑问题。信息技术的方式 和手段并运用实现“多元智能”教学的策略, 实现为“多元智能而教”的目的 , 改进教学内容的设置和安排, 以在教学中能够充分培养学生的多种智能为宜。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用小组合作 学习和讨论的方式, 对多媒体展现的教学内容和案例进行合作分析探究, 注重学生人际智能的培养。同时, 还要在教学环节上重视最后的教学反思这一环节, 反思多媒体教学过程中哪些内容是好的, 哪些内容是学生容易接收的, 后续该如何改进等等, 不断地促进自己对教学内容的有效设置和对整体教学内容的把握。

3 运 用信息 技术实践多元交叉理 论, 教学方法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运用信息技术实践多元交叉理论的基本要求是要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 主要包括精心备课、认真设计课堂内容、引发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 并启发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等。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 确实是已经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但它太过于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 “一言堂”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 因此传统的教学还是存在着很多弊端。传统教学中是一种灌输型教学方法, 讲究教师理解知识、讲授知识, 学生被动的掌握认识知识, 这对于培养学生个人创造能力和个人自主思想是极为不利的。目前, 社会上提出要改善教学方法, 避免“满堂灌”、“一言堂”等现象的发生, 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在教学中要以有利于学生主动发展、 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进行研究方法, 侧重点应放在深挖教材、通过创设有效的教学方法上面, 可以通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习兴趣使学生能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教师的教学过程中来。

在运用信息技 术多元交 叉理论中, 教师要重视对新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和教学实践的探索, 充分调动教学中各学科知识, 与学生的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融合, 寻找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传统的“讲授法”是最基本的教学方法, 虽然存在着很多缺陷但也是不能完全被替代的。例如在舞蹈、钢琴、声乐等专业课的教学中 , 教师对实际技能方法的讲解, 就是教师一个人在讲述。关于艺体技能的学习, 还是要多采用讲授法。近年来, 为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提出的“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为主导”的新教学模式, 这对高校部分艺体专业的学习提出了新的要求, 在艺体课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体验、反思和探究知识, 教师应运用信息技术精心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选择哪种最佳的教学方式、方法或手段进行教学, 既能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 又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使自己的能力有所提升呢?

这也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在遵循教学规律、学生学习规律和了解学生知识的基础上,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多元交叉理论, 提倡各学科的有效关联, 各学科内容的有效促进,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 利用现代先进的信息教育技术, 例如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 创造一个开放性的课堂环境和学习氛 围, 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 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为学生提供充分发展的空间。使学生通过课堂上师生、同学间的交流、自身的情感体验、 主动参与和实践, 达到掌握知识、主动发展的目的。例如, 在艺体课堂中, 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学生主动性:

3.1 舞蹈课中 , 可 以注重学生的参 与性

以往的舞蹈课教学, 就是老师讲, 学生练习, 老师要求什么, 学生就必须练到什么样子, 学生的主动性被打压, 学生只是在学习中被动地进行学习, 无法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参与式教学应做到: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起到一个引导和辅助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作用, 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有效地设计教学内容, 引导学生自觉学习任务, 充分发挥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因此, 在舞蹈教学中, 教师可以有意识的设计一些场景、一些音乐, 让学生自主去创作舞蹈动作, 还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的手段获取相关的优秀的舞蹈视频, 引导学生鉴赏、学习、创新, 随后可以有意播放音乐, 引导学生自主创设动作, 创编舞蹈 , 从而在教学中让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加深厚, 对教学动作记忆更加深刻。

3.2 注重学生自主发现, 自主探索

强调发现式的教学是把知识当作研究问题的材料和工具, 启发学生主动地探讨知识的形成、应用和发展, 而不是要求学生大量接受知识, 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总结、探索和创新的能力。 同时, 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积极的情绪情感, 良好的意志品质。因此, 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 要尽可能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新经验的联系, 引发学生主动探索的兴趣, 体验自主学习自主发现的乐趣。

3.3 运用信息技术注重教学的个 别化

教学的个别化不是个别教学, 它是在集体教学的条件下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运用信息技术教学, 利用丰富的信息资源, 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向进行重点学习, 注重个性化教学, 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 开发每个学生的潜在能力, 使学生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教师在运用此方法时, 要尽可能地利用科技手段对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水平进行信息搜集整理, 寻找并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 从他们的个体差异中把握课堂教学中的不同层次和不同水平的要求, 力求每个学生都能在已有的身心水平上得到提高, 同时也可促进课堂教学中学生之间的交往和互动, 这样可以更好地推动个体之间学习经验的交流。

4 运用信息技术实践多元交叉理 论, 改进教学评价标准, 鼓励教师进行 教学改革

高校的学前专业, 开设的课程非常多, 非常杂, 知识的内涵和构成也存在差异,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等方面也不尽相同。而现有的教学评价 标准非常单一, 不能根据不同学科和课程的特点进行有效评价。因此要根据各学科的发展, 设置不同的教学评价标准, 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平台, 让更多的教师和学生参与的 (下转第35页) (上接第33页) 评价中去 , 只有这样 , 才能调动教师的在教学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 要鼓励各学科教师对所教的课程, 以网络化信息化资源为素材, 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大胆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 使学生在今后的就业中更具竞争力。

5 实践多元交叉理论, 还要加强多 媒体技术的使用

在现代教学中,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已经得到广泛使用, 在学前教育专业中, 仍有部分教师, 尤其是艺体课教师, 没有认识到使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仍在沿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进行艺体课教学, 而这一问题尤以钢琴和舞蹈课教学最为严重。因此, 只有做好教师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 让相关教师充分认识到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的优点。同时, 学校可根据各学科各自的特点, 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

总之, 在高校学前教育专业中, 运用信息技术推动多元交叉思想来改革高校课堂教学, 通过不断地优化课堂结构、教师通过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地研究和探索, 就一定能在教学中取得突出的成绩。

参考文献

[1]周光英.高校跨学科培养人才的管理创新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 2010.

[2]郑清奎.关于独立学院人才培养定位的思考[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5, (03) .

[3]宋静, 刘迎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探析[J].教育与职业, 2011, (14) :127-129.

[4]张玉蓉.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之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01.

[5]王艳喜, 张联英.浅谈学前教育专业中的信息技术教学[J].科教文汇 (中旬刊) , 2012, (07) .

[6]刘瑛.多媒体教学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04, (02) .

浅谈“交叉补贴” 第6篇

交叉补贴 (Cross Subsidization) 是一种定价战略, 是主导运营商运用其市场主导地位进行的一种妨碍竞争的定价行为。交叉补贴其思路是, 通过有意识地以优惠甚至亏本的价格出售一种产品 (以下称之为“优惠产品”) , 而达到促进销售盈利更多的产品 (以下称之为“盈利产品”) 的目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商家之所以愿意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商品甚至免费赠送消费者商品, 是因为交叉补贴的存在。他们不但可以从“盈利产品”中获得补偿在“优惠产品”失去的利润, 而且还会有更多的盈利。

二、交叉补贴的类型

消费者可以的到各种各样的“优惠产品”, 从沃尔玛赠的食用油到中国移动送的手机;从免费的杀毒软件到试用的QQ空间装扮。交叉补贴实现的类型并不一样, 主要有一下几种:

(一) 付费产品补贴优惠产品

为了销售其中的一种或一些产品, 而以低于其成本的价格出售或者直接以赠品的形式送给消费者。其实赠品的利润早已摊派到了付费产品中。比如, 超市的免费停车、购物满68送印花一枚, 而10个印花可以兑换1瓶香油25个印花可以兑换1桶金龙鱼食用油等都属于此类。当你忙着兑换礼品时, 超市老板早已经乐的合不拢嘴了。这种交叉补贴的形式曾经被微软运用的如火纯青, 当其他的电子游戏商家还在以很高的价格出售游戏主机Xbox360时, 微软却以远低于主机的价格出售主机了, 而他的利润来源于游戏软件商家的提成, 这一招让微软赚的盆满钵满。

(二) 日后付费补贴当前免费

现在消费者得到低价甚至免费的商品, 而以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必须为其买单。商家使用这种补贴形式, 让追求一个时间点的盈利延伸到了一个时间段上。这种交叉补贴的形式最成功的案例是金·吉列销售剃须刀片的例子。他最初销售的时候业绩非常不好, 但后来年逾50岁的金吉·列做了一件足以名垂千古的事情。金·吉列以极低的价格将数百万副刀架卖给了美国陆军, 以期待这些士兵退役回家后, 可以变成吉列的忠实用户。他又将刀架卖给银行, 让银行作为礼品来送给新开户的客户, 他设法将刀架和几乎所有商品都捆绑在了一起, 从绿箭口香糖到红茶茶包, 不一而足。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他就成功售出了9万副刀架和1240万枚刀片。多年前吉列刀片的盛行, 给后来者留下了一个重要的遗产:提供免费或非常廉价的商品, 然后再通过耗材补或服务, 来获得真正丰厚的利润和收入。吉列最初以55美分的价格销售成本2.5美元的刀架, 但却成功地把成本美分1的刀片卖到了5美分。吉列真正赚钱的不是刀架, 而是小小的刀片。

如今电信运营商低价出售手机给消费者, 而后者必须在未来以最低消费或其他形式为现在得到的手机提供交叉补贴。中国移动以仅99元的价格出售三星Galaxy S4 I9508 3G手机, 而消费者必须每月必须最低消费388元, 连续在网24个月。后者为前者在2年里面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交叉补贴。假如忽略资金的时间价值, 消费者每月也刚好消费了388的话费, 可以测算得到为了这部手机消费者实际的购买价为4111元。使用这种服务的人也许不会多想每个月要多付的手机费, 而是会因为今天拿到了心仪的手机而沾沾自喜。

(三) 付费群体补贴优惠群体

对某些符合一定条件的群体实行优惠政策, 而其他人则为优惠群体提供交叉补贴。比如, 山西盂县的藏山因赵氏孤儿的故事而蜚声海外, 该景区推出“赵氏寻根, 问祖藏山”活动。凡赵氏族人均可凭个人身份证享受门票免费;未满十八周岁者可凭学生证及家庭户口本, 享受免费旅游。藏山景区寄希望于赵姓游人会带来非赵姓的游人, 而后者是必须要掏门票的。无独有偶江苏连云港花果山景区对生肖属猴的游客免门票, 更有网友调侃属猪的游客是否可半价游景区。在笔者看来并无不可。因为无论是那种形式无非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景区深知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的产业, 它涉及到住宿、交通、购物等环节, 即使免了一部分人的门票, 也会从其他消费者那里得到补偿, 何况所有的人消费的不止门票。很多舞会对女士免费、男士收费;游乐场对小孩免费、成人收费等都是这种情形。这类补贴形式享受到优惠的群体往往是少数的, 商家采取这种形式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消费者的眼球, 以刺激更多的消费。

但是对于数字产品而言付费的人群往往是少数的, 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是免费试用的。一般来讲, 数字产品会遵循“5%定律”, 也就是说5%的付费用户是其收入的来源。这意味着在20个用户中, 只有1个是付费用户, 其他19个都是免费得到服务的。这种模式之所以能运转下去, 是因为给那19个提供服务的成本是相当低的。您享受的腾讯QQ服务也许从来就没有付过费, 网易的邮箱也是免费的, 下载软件迅雷也并没有充值会员, 之所以您能得到良好的服务是因为有人以多种方式为公司的运营的资金 (当然他们得到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这种交叉补贴的形式在互联网企业应用的最广, 腾讯QQ、网易邮箱、百度云盘无一不是采用的这种“基础服务免费, 增值服务收费”的模式。

(四) 通过第三方实现交叉补贴

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交叉补贴类型, 由第三方来参与进行。比如媒体的运行模式, 消费者免费或者以近乎免费的低价 (远远低于报纸的采编、印刷、分销等成本) 获得报纸, 报纸除了传递新闻报道外, 广告也被推送到消费者那里。消费者购买了商品, 商家也就有了向媒体支付广告费的资金来源, 这是一种间接形式的交叉补贴, 也是一种良好的生态平衡。

类似的补贴形式也很多, 如银行向符合一定条件的消费者免费提供信用卡, 向商家收取刷卡的手续费。商家由于成本的增加必定提高商品价格, 而最终的买单者必定是消费者。

(五) 非货币形式

从维基百科可以获得很多知识, 从别人的博客空间可以看到很多精彩的博文, 也可以从网上下载很多免费好用的工具软件。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让我们相信利他主义是确实存在的。他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金钱而是其他的因素, 比如获得声誉和关注度亦或是分享快乐、表达观点等或者干脆就是一种兴趣。在这种交叉补贴的形式中, 生产者提供消费者感兴趣的精神财富, 而消费者通过与生产者之间在网络上的互动让生产者获得充分的关注度, 生产者也就实现了自己的非物质上的追求。

三、小结

在整个经济运行的体系里面, 交叉补贴就是一个不停运转的大舞台。无论是哪一种交叉补贴的形式, 最终都会有人为其买单, 也许并不能确切的知道是谁。在实际的运用中不一定是某一种形式而是多种补贴形式的综合。随着经济的发展肯定还会有新的交叉补贴模式的诞生, 只要自习研究交叉补贴具体原理并灵活运用就一定能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李丹.吴祖宏.对电信业交叉补贴机制的探讨[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03) .

[2]吕承超.网络经济下免费商业模式的品牌机制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 2012 (05) .

测向交叉定位技术 第7篇

1 测向交叉定位

1.1 定位原理

n个位置不同的观测站对同一个辐射源进行交叉定位,如图1所示。n个观测站的坐标分别为(xi,yi)(i=1,2,…,n),参考方向与y轴一致,利用观测站位置和测向结果建立方程组。文中主要讨论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即n=2时的情况

tanθi=x-xiy-yi,i=1,2 (1)

由式(1)可得

xi-yitanθi=x-ytanθi (2)

n个观测站的情况下,式(2)可用式(3)的简化形式表示

B=CX (3)

所以,辐射源在平面上的位置坐标为

X=C-1B (4)

1.2 定位误差与测量误差的关系

假设各测量误差是零均值、彼此不相关的高斯白噪声,且对应于方位角及站址误差的标准差分别为σθ和σp。在本文分析过程中,一般假设观测误差区最大值,因此标准差恒定。对式(1)求微分,得到定位误差方程

dθi=cos2θiy-yidx+sinθicosθiyi-ydy+kθi,i=1,2,,n (5)

其中,

kθi=cos2θiyi-ydxi+sinθicosθiy-yidyi+kθi,i=1,2,,n (6)

n个观测站的情况下,上述方程组可用如下的简化形式表示

dV=FdX+dXp (7)

由伪逆法解得定位误差估计值为

dX=Z(dV-dXp) (8)

其中,Z=(FTF)-1FT。

由式(8)可知辐射源定位误差dX=[dx dy]T与方位角测量误差dV、站址各分站的测量误差dXp有关。假设每个观测站的测量结果均相互独立,各测量误差均为零均值且不相关的高斯白噪声,方位角观测误差的方差为σθ2,站址各分站的测量误差之间以及与其他测量误差之间相互独立,具有相同的方差σθ2

由以上各式可以求出,观测误差的协方差矩阵为E[dV·dVT]=diag[σθ12σθn2]n×nhi=[cos2θiyi-ysinθicosθiy-yi](i=1,2,,n),则布站误差的协方差矩阵为

E⎣dXp·dXpT」=(block_diag[h1h2 … hn]n×2n)·(block_diag[h1h2 … hn]Tn×2nσp2

定位误差的协方差矩阵

PdX=E⎣dXp·dXpT」=cov(dX)=Z{cov(dV-dXp)}ZT=Z{cov(dV)+cov(dXp)}ZT=Z{E(dV·dVT)+E(dXp·dXTp)}ZT (9)

2 仿真实验及结果分析

本文主要讨论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即n=2时的情况,则

Ρdx=[σx2σxyσxyσy2]

,那么定位精度的几何稀释度可表示为

GDΟΡ=ΡdX(1,1)+ΡdX(2,2) (10)

采用相对误差表达式,根据测向定位原理及GDOP分布图可以得出,误差最小的定位方向应位于基线的法方向。假设采取沿着x轴且对称原点的基站排放方式,那么辐射源在y轴上运动时,即辐射源到两基站的位置相等时(rA=rB)定位误差最小,综合可得表达式并进行相对误差的仿真。以下仿真图是根据以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绘制出的某时刻(n方向为y轴正向)的GDOP分布图及相对误差曲线图。

2.1 测向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具体仿真条件为:观测站1坐标为(x1,y1)=(0 km,0 km),观测站2坐标为(x2,y2)=(30 km,0 km),站点位置精度为σp=10 m,观测区域在x、y方向均为-400~400 km

图2绘制了测向误差分别为σθ=3 mrad、σθ=10 mrad、σθ=30 mrad时的定位精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测向误差增大,定位误差明显增大,定位精度明显下降,测向误差对定位精度产生了主要的影响,且定位精度的大小和测向精度的大小近似呈线性关系。

图3分别为σθ=3 mrad、σθ=10 mrad、σθ=30 mrad时的相对误差曲线图。具体仿真条件为:观测站1坐标为(x1,y1)=(-15 km,0 km),观测站2坐标为(x2,y2)=(15 km,0 km),站点位置精度为σp=10 m

图3绘制了测向精度σθ对相对误差影响的曲线图。总体来看,当辐射源与两个基站的距离超过25 k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相对误差均呈现增长趋势且测向精度越精准,相对误差越小。当σθ=3 mrad时,相对误差较小,定位精度在作用范围内优良;到了σθ=10 mrad时误差增大,定位精度在超过200 km时达不到合格水平;当σφ=30 mrad时误差急剧增大,定位精度已经严重下降,仅在60 km内能达到合格水平。在配置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测向精度的准确性,这也能够看出测向精度对测向定位的精度有重要影响。

2.2 站点位置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具体仿真条件:观测站1坐标(x1,y1)=(0,0);观测站2坐标为(x2,y2)=(0,60);测向精度为σθ=3 mrad;观测区域在x、y方向均为-400~400 km

图4绘制了站点位置精度分别为σp=10 m、σp=100 m、σp=300 m时的定位精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站点位置精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不大。

图5分别为σp=10 m、σp=100 m、σp=300 m时的相对误差曲线图。具体仿真条件为:观测站1坐标为(x1,y1)=(-15,0),观测站2坐标为(x2,y2)=(15,0),测向精度为σθ=3 mrad

图5绘制了站点位置精度σp对相对误差影响的曲线图。总体来看,当辐射源与两个基站的距离超过25 k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相对误差均呈现增长趋势且站点位置精度σp的改变对相对误差影响不大。当站点位置精度σp分别取10 m、100 m、300 m时,定位精度在200 km内能达到优秀水平,在整个作用范围内能达到优良水平。在配置允许范围内尽可能提高测向精度的精准度,这也能够看出测向精度对于测向定位的精度有重要影响。

2.3 基线长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

具体仿真条件为:测向精度σθ=3 mrad,站点位置精度σp=10 m,观测区域在x、y方向均为-400~400 km

图6绘制了基线长度分别为d=30 km、d=60 km、d=120 km时的定位精度分布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基线长度越长,定位精度越精准,说明基线长度对定位精度产生了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基线长度对定位精度的影响较大,且定位精度的大小和基线的长度近似呈线性关系。

图7分别为d=30 km、d=60 km、d=120 km时的相对误差曲线图。仿真条件:测向精度σθ=3 mrad;站点位置精度σp=10 m

图7绘制了基线长度对相对误差影响的曲线图。总体来看,当辐射源与两个基站的距离超过25 km后,随着距离的增加,相对误差均呈现增长趋势且基线长度越长,定位精度越精准。当d=30 km时,相对误差小,定位精度在整个作用范围内能达到良好水平;d=60 km、d=120 km时相对误差减小、定位精度稍有提高,在整个作用范围内能达到优秀水平。因此希望在配置允许范围内尽可能加大基线长度。

3 结束语

根据相对误差曲线图可以得出,随着辐射源运动距离的增大,相对误差随之增大,在超过50 km时,相对误差成稳定增长趋势。基线长度越长,定位精度越精准;同样,站点位置精度越低,相对误差也略有增大;但是这两个因素对相对误差的影响并不是关键的,可以忽略不计。测向精度对相对误差产生主要影响,且相对误差大小和测向精度大小近似呈线性关系。由此可知,在运用既定性能观测单站所组成的系统进行定位时,应合理选择基线长度,准确测量各站点坐标及方向角信息,才能提高整个系统的定位精度。

摘要:研究了无源双站测向交叉定位原理,推导出双站测向交叉定位的精度公式。并给出了定位精度几何分布图(GDOP)与相对误差曲线图,详细分析了双站测向定位中参数对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和性能分析为该类系统的技术作战运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关键词:测向交叉定位,仿真,精度分析

参考文献

[1]赵国庆.雷达对抗原理[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2]许耀伟.一种快速高精度无源定位方法的研究[D].长沙: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8.

[3]刘军,曾文锋,江恒,等.双站测向交叉定位精度分析[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0,35(8)(增刊):12-14.

[4]朱永文,娄寿春,韩小斌.双基地雷达测向交叉定位算法的误差模型[J].现代雷达,2006,28(7):18-20.

[5]丁鹭飞,耿富录.雷达原理[M].3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交叉运用】相关文章:

多学科交叉运用的药剂学论文04-14

道路交叉05-05

交叉韧带05-19

立体交叉06-19

数据交叉08-09

交叉销售08-22

交叉效率评价05-08

医院交叉感染05-13

交叉学科体系05-22

交叉上市论文05-29

上一篇:超细氧化铝下一篇:热工仪表校验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