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式剖宫范文

2024-07-15

新式剖宫范文(精选9篇)

新式剖宫 第1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10月份, 本科分娩总数412例, 剖宫产144例。将新式剖宫产的80例孕妇作为实验组, 与同期64例行传统剖宫的孕妇作为对照组。

144例剖宫产孕妇中, 头盆不称71例、胎儿窘迫30例、臀位10例、双胎3例、前置胎盘2例、妊高症9例、妊娠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例、社会因素12例。两组孕妇中平均年龄、孕周、剖宫产的指征等均无显著的差异。

1.2 方法

1.2.1 新式剖宫产术

①切口选择及开腹:取髂前上棘连线下约2 cm, 为JoelCoken切口.切开皮肤长约10~12 cm, 不要达脂肪层;②在切口中心处切开脂肪层长约2~3 cm, 撕开皮下脂肪, 常可见腹壁浅静脉连接, 此点与以色列Stark医生的新式剖宫产术略有不同。原术式为在脂肪下剪开腹直肌前鞘, 而后撕开脂肪;③用剪刀横行剪开腹直肌前鞘, 剪时注意剪尖上翘, 剪口张开不要过大, 以免损伤腹直肌;④钝性或锐性分离腹直肌与前鞘切口上缘的肌腱约4 cm, 稍做游离切口下缘前鞘与腹直肌的间隙, 此点与以色列医生的剖宫产术略有不同;⑤钝性分离腹直肌:分离两测腹肌间的粘着部位, 术者与助手分别将食指与中指垂直放在已分离的两侧腹直肌间, 将腹直肌向左右两侧撕开, 撕拉到切口够大为止;⑥分离腹膜外脂肪, 在腹膜透亮处用血管钳刺破一个小洞, 然后术者与助手双手上下撕开腹膜, 横向撕开能达到娩出儿头要求为止;⑦按子宫下段剖宫产方式横向弧型撕开膀胱、子宫反折腹膜, 不必下推膀胱, 在子宫下段肌层做一个小横切口, 钝性撕开子宫下段全层, 刺破胎胞, 吸净羊水, 娩出胎儿;⑧宫壁注射催产素后, 不急于手取胎盘及在腹壁上挤压子宫, 待有宫缩趋势后, 牵拉脐带, 娩出胎盘, 以防止羊水压入子宫血管内引起羊水栓塞;⑨大纱球轻擦宫腔2~3次后, 快微乔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全层, 多数不必加固, 不缝合脏层腹膜, 此点也与以色列医生的剖宫产术略有不同, 以色列式产术将子宫娩出腹腔外缝合;⑩吸净腹腔积血, 再用纱布轻拭子宫切口, 查无活动出血点, 必要时加缝止血, 检查双附件有无异常, 子宫是否有小积瘤, 以一并切除; (11) 轻拉大网至子宫切口处, 对位腹膜, 不缝合腹膜, 快微乔连续锁边缝合腹直肌前鞘; (12) 酒精棉球消毒皮缘后, 皮肤皮下组织间断4号丝线缝合3针, 余皮肤切口用数把Alis钳钳夹3~5 min, 酒精纱布覆盖术口, 刀口贴固定后术毕, 术后不包扎腹带, 术后3~5 d拆线。

1.2.2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其方法为郑怀美主编的第3版妇产科教材的标准子宫下段剖宫产术, 术后常规包扎腹带。

1.2.3 失血量测定:

应用容量法及称重法。容量法:指将术中吸引器吸出的血液至于有刻度的量杯中计量;称重法:指术中血染纱布后的称重与术前纱布重量差值, 计为术中纱布侵血重量, 按血比重公式 (血重量1.05 g=血体积1 ml) 算出失血量。

2结果

2.1 两种剖宫产术式术中情况比较 (x¯±s)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 1) P<0.01, 2) P<0.05

2.2 两组术后疼痛、排气时间、术后病率、切口感染、切口愈合率住院天数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 2) P<0.05

3讨论

3.1 新式剖宫产术的优点

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少, 术后疼痛轻, 排气快, 术后病率出现低, 切口愈合率高, 住院天数短。由于手术时间短, 术中对肠管刺激小, 产妇离床活动早, 胃肠功能恢复快, 产妇食欲良好, 精神愉快, 乳汁分泌旺盛, 从而有利于母乳喂养。住院天数短, 节省了患者的住院开支, 节约了人力。

3.2 新式剖宫产术的优势原因分析

3.2.1 Joel Coken切口较Pfannenstiel切口容易掌握, 并且具有Pfannenstiel切口的优点:术后切口张力小, 患者半卧位、坐位和立位的时间切口能自然对合, 切口愈合既快又好, 形成疤痕小且外表美观。不易发生切口裂开及切口疝。整个切口缝合2~3针, 在逢针间隔处将皮肤对合并且分别以Alis钳钳夹2~3 min, 这种缝合的方法节约时间, 减少肉芽组织生成, 减少疤痕形成, 利于切口愈合, Jocl Cokcn切口克服了Pfannenstiel切口暴露差、胎儿娩出有困难的缺点。

3.2.2 钝性分离皮下脂肪, 对组织损伤小, 走行在皮下脂肪中的两侧腹壁浅层血管被完整保留, 无须止血, 术后切口愈合好, 切口感染几率小, 皮下不必放置引流管。国内学者刘淘等[1]对40例术中切口一侧保留腹壁浅静脉、对侧切断进行前瞻性研究表明, 切口保留腹壁浅静脉有利于术后切口局部血液循环功能重新建立, 可减轻切口局部的炎性反应, 促进切口愈合, 防止疤痕增生。

3.2.3 先撕开皮下脂肪, 然后剪开腹直肌前鞘, 这样有利于避免损伤筋膜下的肌肉组织。

3.2.4 腹直肌与前鞘间隙不予过多的分离, 减少了开腹时出血量及止血时间, 还减少了因腹直肌前鞘下止血不彻底而引发的筋膜下血肿的机会。不分离腹直肌与前鞘间隙亦不增加胎头娩出困难的机率。

3.2.5 子宫下段切口全层撕开, 不必下推膀胱, 既能确保膀胱安全, 又能减少出血及切口延伸。

3.2.6 在胎盘取出后子宫不娩出腹壁, 可减少对机体刺激。

3.2.7 子宫切口全层锁边缝合一次[2], 也足以止血, 这样缝线少, 疤痕形成小, 切口进而愈合整齐。

3.2.8 不缝合仅折腹膜和腹膜 由于腹膜主要是有间皮细胞和结缔组织形成, 结缔组织中含有胶原弹力纤维, 腹膜破裂后, 切口边缘的间皮细胞可以迅速再生, 而形成一层新的腹膜[3]。据Nagele等[4]报道, 剖宫产术中, 不缝合脏层腹膜可以减少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及炎性反应, 从而降低了粘连的发生。另据Hull等[5]报道, 剖宫产中54例不缝合腹膜与59例缝合腹膜组比较, 前者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后者, 但两组术后发生切口感染、切口列开、子宫内膜炎、肠梗阻的情况无差别。由于不缝合腹膜, 使术后腹膜无张力, 因而减轻了术后疼痛的程度。同时由于不缝合腹膜, 使关键过程操作时间简单, 既缩短了手术时间, 也缩短了手术时盆腔术野暴露时间, 因而减少了切口感染的机会, 降低了术后病率。

3.2.9 缝合材料应用少 仅一根可吸收长线快微乔及三针丝线。快微乔具有顺滑牢固、术后反应小降低切口感染率等优点。它是一种高分子可吸收线, 表面有硬脂肪酸钙混合涂层, 通过水解作用使其聚物降解为乙二醇和乳酸而吸收, 无抗原性和致热原性, 无异物残留, 不易形成硬结和引起切口感染。

3.2.10 新式剖宫产术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是对膀胱几膀胱前筋膜无扰乱及损伤, 此点为需二次开腹行子宫全切时提供了方便。本组术后无一例血尿发生, 且拔除尿管后均能及时排尿, 完全证实了这一优点。

新式剖宫产术方便简便, 易于掌握, 真正实现了以最小的损伤达到最好的治疗目的。新式剖宫产术是产科手术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 需要提高认识, 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刘淘, 戴淑真, 魏敏.改良筋膜横切口, 保留腹壁浅静脉的临床意义.中华妇产科杂志, 1999, 34 (7) :401.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7:927.

[3]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7:22.

[4]Nagele F, Karas H, Spitezer D, et al.Closere or nonclosure of the visceral pentoneurn at cesarcan dclivcry.Am J Obstct Gynccol, 1996, 174:1366.

新式剖宫产术后盆腔血肿诊治探讨 第2篇

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术 盆腔血肿 剖腹探查术[HT]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05.038

资料与方法

2000年7月~2008年7月行剖宫产术者1581例,其中3例发生盆腔血肿(0.18%),年龄19~37岁,平均27.8岁;均为初产妇,孕周38~43周;发现盆腔血肿的时间为剖宫产术后6小时~3天,其中1例经直接手术处理,2例经B超检查证实。

手术方式:3例盆腔血肿患者均采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腹后,打开子宫膀胱腹膜返折,分离子宫膀胱间隙,于子宫下段肌层中央切开2~3cm,向两侧撕开或用子宫剪剪开子宫肌层10~12cm,娩出胎儿,胎盘娩出后清理宫腔后用爱惜康可吸收肠线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肌层,接着间断缝合浆膜层,检查创面无出血后,常规缝合腹壁各层。

临床表现及诊断:第1例患者于剖宫产术后出现发热,体温38℃左右,最高达39.8℃,于术后3~4天体温明显上升,38~39℃,术后3天血红蛋白下降至52g/L(术前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2.3×109/L,中性0.82。术后5天,腹部触及宫底平脐,行妇科检查发现下腹包块约12cm×10cm×10cm大小偏右,不活动,遂行B超检查,于子宫右前、膀胱后及阔韧带处发现囊性占位约15cm×12cm×11cm,提示返折腹膜及阔韧带血肿。穿刺抽出暗红色不凝血约100ml,因血肿机化不易抽吸,加之患者高热不退,肿块较大、吸收困难,遂行剖腹探查。术中见子宫下段切口无活动出血,刀口愈合,在子宫右侧发现闭合包块似大儿头大小,试穿抽出不凝血,即刺破血肿扩大切口,清出陈旧血块及血液约660ml,行血肿囊腔冲洗,放置橡皮管引流,4天拔除引流管,3天后体温降为正常,术后12天拆除腹壁缝线,刀口愈合。

第2例患者术后6小时发现其小便尿少50ml,且为血尿,心电监护示T 37.2℃,P 126次/分,R 24次/分,BP 80/50mmHg,下腹部明显隆起,按压切口附近有淡红色液体流出,并见气泡冒出,考虑腹腔内有继续出血,在妇产科医师,泌尿科医师配合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子宫反折腹膜明显膨隆,切口至左侧子宫静脉丛处,左侧阔韧带和左骨盆漏斗韧带、左输卵管均呈紫蓝色,清理部分血肿,充分暴露视野,见子宫动脉分支小血管有活动性出血,行子宫动脉断端结扎术,查无继续出血,输尿管蠕动好,关腹并行腹腔引流。术中清出血液及血块约1000ml,输同型浓缩血细胞悬液1200ml。术后患者转病房监测,体温达39~40℃,持续2天,经过积极抗感染等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腹部切口愈合良好。

第3例患者为前鞘下血肿,术后患者无明显症状,偶诉切口处隐痛,常被误认为宫缩痛。但患者有低热,即手术第3天以后体温在38℃左右,术后3天血红蛋白101g/L(术前血红蛋白110g/L),白细胞10.2×109/L,中性0.72,切口处无红、肿、硬结,仅局部饱满,轻压痛,又误认为收缩之子宫。为查明发热原因,术后6天行腹壁B超检查,见腹壁下与增大的子宫前(与子宫分开)有纵行12×2.5cm血肿,考虑为前鞘下血肿,一方面加用广谱抗生素,选择头孢类加甲硝唑治疗,辅以局部热敷、微波等手段,促其早日消散。术后15天,血肿自然吸收,无后遗症。

讨 论

子宫切口血肿的预防:综合考虑胎儿大小、胎方位、先露下降情况等因素,估计娩头困难且麻醉效果不佳时,可采取传统剖宫产术腹壁纵切口或子宫下段横切口加“⊥”型竖切,以足牵引娩出胎儿,避免子宫切口血肿,也可避免经阴道上推胎头可能引起胎儿脑幕撕裂,颅骨骨折的危险[1]。如已行新式剖宫产术子宫横切口,可于横切口上做“L”型竖切,以足牵引娩出胎儿以避免子宫切口血肿,尤其是下段形成差者更需要如此处理。子宫切口撕裂,继发性出血,是腹腔血肿形成的原因。切开子宫浆肌层后,可将撕拉法改为用子宫剪向两侧弧形向外向上方剪开,这样切口整齐,且不易向下方延伸,出血少。剖宫产时子宫切口不能超越两侧圆韧带根部垂直线处,因两侧阔韧带静脉丛非常丰富,子宫下段两侧也是子宫动脉及子宫动脉分支的地方,手术时应注意检查子宫切口两侧缘,彻底止血;并在缝合返折腹膜以前需仔细检查子宫创面及子宫膀胱间隙,无渗血后再缝合返折腹膜(即子宫浆膜层);清理腹腔检查双附件时,顺着阔韧带向下方贴着子宫侧壁触摸,看是否有明显增宽增厚的区域,以便术中及时发现血肿而采取措施;缝合子宫进针时,不能回反复,避免扎进血管引起出血,并且造成漏缝。

因皮肤、皮下组织及前鞘为横裂,肌肉为纵裂,故术后在前鞘下形成约15cm×10cm的潜在腔隙、易积血、积液,且术中离断的血管可能在术后重新开放出血。故术中应仔细止血,不论有无活动性出血都应结扎组织及血管断端,在直视下缝合。

盆腔血肿的发生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关:术前有胎膜早破和产程发动后多次肛查、阴检等情况,术前已有感染倾向的未予抗生素治疗,病人有肥胖、咳嗽、水肿、妊高征、ICP及切口瘢痕等情况成为切口血肿的主要高危因素。第2例产程发动后多次肛查、阴检,第3例患者有肥胖及切口瘢痕存在,都是形成切口血肿的主要诱因。笔者认为术前未用抗生素或有感染倾向者,应给予抗生素控制感染。

术后观察:术后应定期复查腹部B超,动态观察腹腔情况,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手术后腹部触诊,叩诊极为重要,尤其在对病情不是很了解的情况下,应严密观察病情进展,一旦发生及早B超检查确诊,血肿较大时,行剖腹探查术,血肿较小时,采用保守治疗,效果满意。

参考文献

新式剖宫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资料对象来自于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8例, 年龄23~35 (26.77±12.85) 岁, 其中经产妇50例, 初产妇38例, 按照产妇施行剖宫产手术原因进行分类:胎儿宫内窘迫10例, 骨产道异常15例, 胎位异常30例, 产前出血28例, 活跃期停滞5例。88例患者按照产妇自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选择传统剖宫产手术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 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的48例产妇为观察组, 统计t检验方法检验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 结果表明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说明两组产妇在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处理后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手术切口部位取产妇髂前上棘的连线下3cm左右, 切口长度约15cm左右, 从皮下脂肪中间切开后向两侧钝性分离, 切开腹直肌前鞘正中3cm左右, 剪开两侧后上下纵行方向分离两个腹直肌的粘着部位, 将腹直肌拉开后, 钝性分离腹膜外脂肪 (在腹腔内上下牵引拉开腹膜切口) , 产后常规缝合。观察组:按照对照组剖宫产方法进行, 当进行到上下纵行方向分离两个腹直肌的粘着部位时, 稍微对腹膜外筋膜进行分离, 手指经过腹膜小洞深入腹腔内, 将腹直肌、筋膜和腹膜一起牵引拉开至生产所需大小, 产后常规缝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手术中产妇腹腔内视野的暴露情况, 腹膜前筋膜出血情况和腹壁下血管损伤情况等, 以此来评价腹式横切口剖宫产不同切口处理方法对产妇术后恢复、伤口的影响。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经过百分比计算后录入SPSS 17.0统计学软件包中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用卡方检验 (χ2) , 双边检验方法比较组间差异性。

2 结果

观察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7.8±3.2min, 手术后无腹膜前筋膜出血的现象和腹壁下血管损伤现象, 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 具体比较结果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对照组患者采用的传统剖宫产手术在国内临床上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 其首次在国内应用是1996年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进行的,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 形成了独具风格的手术方式, 该类手术手术切口伸展性相对大而分离面积相对较小, 产妇切口出血量少, 缝线时间短[4], 但是, 本院在实践该手术方法时, 发现施行该手术时, 非常容易发生腹膜外筋膜血管及腹直肌腹壁下的血管损伤, 因此, 本院摸索了一种改良新式剖宫产方法, 既能保留传统剖宫产手术的优点, 又能避免腹膜外筋膜血管及腹直肌腹壁下的血管损伤现象。

本文观察组患者采用改良新式剖宫产方法, 针对腹膜外筋膜血管及腹直肌腹壁下的血管损伤的弊端, 采用腹直肌、腹膜外筋膜和腹膜进行侧分的方式:在腹直肌上下分开后, 不继续单独侧拉腹直肌, 二是在腹膜上开手指可以深入的小孔, 伸进手指将腹直肌、腹膜外筋膜和腹膜一起向两侧慢慢拉开, 这样的方式没有增加手术的难度, 而且减少了腹膜外筋膜剥离面的出血时间, 是比较理想的剖宫产腹壁切开的方法。

摘要:将在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产妇88例患者, 按照产妇自主选择手术方式进行分组:选择传统剖宫产手术的40例产妇为对照组, 选择改良新式剖宫产的48例产妇为观察组, 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观察组产妇平均手术时间7.8±3.2min, 手术后无腹膜前筋膜出血现象和腹壁下血管损伤现象, 统计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性 (P<0.05) 。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和伤口的愈合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腹式横切口,切口处理,剖宫产手术,腹膜前筋膜

参考文献

[1]Wu YH, Zhang QX.The abdominal transverse incision cesarean sec-tion modified skin suture and postoperative abdominal free clinical a-nalysis of 150 cases of[J].Guangzhou Med, 2010, 35 (3) :38-39.

[2]钱碧慧, 鲁励, 贺静, 等.改良腹式横切口与纵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效果比较[J].当代医学, 2010, 16 (7) :4-5.

[3]李惠敏, 张靖霄.下腹横切口剖宫产术中不同手术方式与术后粘连程度临床观察[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2, 33 (8) :971-973.

新式剖宫 第4篇

【关键词】 剖宫产;取头;切口;配合

【中图分类号】 R719.8【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007-8517(2009)24-0108-01

随着高危妊娠和社会因素所致择期剖宫产术的增多,术中碰到的胎头高浮致娩头困难的情况亦越来越多。胎头高浮是剖宫产术中娩头困难的常见原因,为了较顺利地取出胎儿,避免新生儿窒息及产妇损伤,我院采取多种综合措施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07年2月~2009年5月在本院行剖宫产术的胎头高浮产妇150例(初产妇125例、经产妇25例), 选无妊娠并发症、无内外科合并症、无疤痕子宫及无胎儿窘迫者,手术指征为社会因素127例,巨大儿15例、头盆不称8例。将150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78例,年龄20~38岁,平均(27±2)岁;对照组72例,年龄21~40岁,平均(29±3)岁。两组孕妇胖瘦、年龄、产次、胎儿大小等无明显差异,P均>0.05。

1.2 手术方法 两组均采取新式剖宫产术按照马彦彦〔1〕的手术方法与步骤打开腹壁进入腹腔,全部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研究组子宫切口尽量选择子宫下段高位,根据胎头高浮程度,在距胎头下缘上方8~9 cm处做子宫下段横切口,此位置常在膀胱腹膜反折以上2~3 cm,一般不超过4 cm,切开子宫下段浆肌层约1~2 cm,破膜后吸尽羊水,钝性向两侧弧形延长子宫切口10~11cm,若胎头的先露部位于子宫切缘上,则取先摇高手术床头20°左右,助手以适当力量向下推压宫底,以固定胎儿使胎头不回缩,当胎头下降至子宫切口时(如推宫底胎头下降困难,助手可按压相当于胎肩的部位,胎头翘起双顶径达切缘时,再改推宫底),右手伸入胎头下方,手掌达到枕额周径平面,徒手将胎头翘起,利用屈肘上托力将胎头托向子宫切口,同时术者左手向上牵拉子宫切口上缘,减少切缘对胎头娩出时的阻力,以扩大胎头娩出空间,在助手于宫底向下、向后推压帮助下,利用力学杠杆原理很容易使胎头娩出。对照组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式〔1〕。

2 结果

两组在子宫切开至胎儿娩出时间、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率和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研究组剖宫产术中切开子宫肌层至胎儿全部娩出的时间间隔最短为35 s,最长2 min,平均时间为(55±21) s;对照组则为最短70 s,最长8 min,平均(105±32) s;研究组仅一例新生儿窒息,对照组有7例新生儿窒息,研究组无子宫切口裂伤,对照组则有5例子宫切口裂伤。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为研究组2例,占2.6%,对照组8例占11.1%。据统计学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在胎头娩出困难发生率、子宫切口裂伤发生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均有明显差别(P<0.05)。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3 讨论

胎头高浮是造成剖宫产取头困难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对胎头高浮剖宫产者采取综合措施改善娩头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我的体会是1麻醉要求严格:如果术中肌松欠佳,限制子宫切口暴露,取头时易发生子宫切口撕裂并娩头困难〔2〕。本研究以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麻醉起效快,阻滞效果及肌松效果好,利于手术操作〔3〕,缩短胎儿娩出及手术时间,对麻醉效果欠佳者,如时间允许,可等至满意时再手术。2子宫切口的改进:对于胎头高浮的产妇在剖宫产术中如果仍采用常规子宫下段横切口,则因胎头位置高,活动范围较大,胎头容易回缩,缺乏支点,造成娩头困难,导致胎儿娩出时间延长。本研究在切开子宫浆肌层前先判断胎头高浮情况,选择切口比常规切口稍高,最佳切口位置是位于胎儿耳朵位置〔4〕有利于托出胎头,且此切口远离膀胱,不必打开膀胱反折腹膜及下推膀胱,减少手术步骤,缩短胎头娩出时间,而且子宫切口直接暴露于腹壁切口下,操作容易,减少子宫切口撕裂,减少并发症的发生。3加强术者与助手的配合:这在胎头娩出中是至关重要的,切开子宫浆肌层吸羊水时,助手按压宫底,使胎头下降并固定之,必要可按压相当于胎肩的部位待胎头双顶径达切缘再改推压宫底;术者右手托胎头,同时左手牵拉切口上缘助胎头娩出,这样减少切口上缘对胎头的阻力,增大了胎头娩出空间,胎头以子宫切口上缘为支点,利用力学杠杆原理很容易使胎头仰伸,继而娩出胎头及胎身。研究组从切开子宫到胎儿娩出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赵宏等报道〔5〕,从切开子宫至胎头娩出时间超过150 s,可对新生儿产生不良影响, >150 s时脐血pH值和PO2明显下降, PCO2显著升高,新生儿Apgar评分与切开子宫至胎儿娩出时间呈负相关。本研究从多方面改进胎头高浮者剖宫产的娩头方法,缩短了取胎头时间,减少了剖宫产并发症及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提高剖宫产的质量,方法简单易掌握,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第1版.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44~51

[2] 莫 云.新式剖宫产术子宫切口撕裂70例分析.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3, 19 (1): 45

新式剖宫产111例临床分析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行新式剖宫产术产妇111例和行传统剖宫术产妇120例。新式组中产妇年龄为21~41岁, 平均 (30.00±6.78) 岁;孕周37~43周, 平均 (39.00±2.36) 周。传统组中产妇年龄为20~42岁, 平均 (29.00±7.35) 岁, 孕周38~42周, 平均 (40.00±2.17) 周。两组对象年龄、孕周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新式组: (1) 术前给予产妇常规准备。 (2) 在下腹部两骼前上棘连线下2~3cm 处为切口部位进行选择, 行剖宫术[2]。传统组:采取传统的剖宫产手术方法进行, 即在产妇在腹部进行纵切口子宫下段行剖宫术。

1.2.2 观察内容

对所抽取两组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 针对两组产妇的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等展开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以 (x¯±s) , 采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新式组的胎儿娩出时间为 (4.91±0, 97) min;手术时间为 (22.63±3.01) min;术中出血量为 (199.38±24.59) ml;术后排气时间为 (24.89±8.08) h。新式组各项指标均较传统组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1) 。

3 讨论

据研究结果显示新式剖宫产主要具有以下几点优势: (1) 该术式的皮肤切口同皮肤纹理走行保持一致, 因此愈合较快, 且不会留有明显瘫痕相对较美观。 (2) 对于皮下脂肪组织而言该术式采取钝性撕拉的措施, 能够对下腹部两侧腹壁下动以及静脉下行支的损伤予以有效的避免, 使血管、神经以及脂肪组织的完整性得到保存, 进而使得以开腹出血量有效的减少, 对由于脂肪细胞破坏所引起的渗出增加以及脂肪发生液化予以有效的避免, 对于切口的愈合具有重要意义。 (3) 该术式的横切口位置相对较低, 在对腹直肌部位进行分离时距锥状肌较远, 因此对于腹直肌的撕拉则更加容易, 损伤小, 同时在术中不需要进行排肠处理, 对肠管的刺激性相对较小, 对于术后肠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3]。 (4) 不对膀胧反折腹膜予以缝合, 能够使腹膜边缘组织缺血、坏死以及炎性反应等的发生得以减少, 进而能够有效的减少粘连的发生率。 (5) 在缝合过程中对于皮肤以及皮下脂肪全层均给予宽间距缝合使缝线对自体的刺激得以有效的减少, 对分泌物流出有利, 并且能够对组织愈合并使感染得以减少产生很大帮助[4]。在本次研究中, 111例产妇行新式剖宫术, 其胎儿娩出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排气时间等指标均较传统剖宫术组低。由此可知, 新式剖宫产术具有手术时间短, 术中出血少等优势,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孙祥熙, 申庆文.改良式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术65例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 2008, 23 (21) :217-218.

[2]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8:10-11.

[3]刘仕英, 栾美英, 于乃贻.改良式剖宫产术132例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9, 15 (13) :170-171.

新式剖宫产产后出血临床分析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的154例患者均为2011年7月~2012年7月在我院行新式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产妇, 年龄22~38岁, 平均 (26.9±2.7) 岁, 初产妇128例, 经产妇26例。溶剂法作为测量产后出血量的主要方法, 面积法辅之。

1.2 新式剖宫产术的手术方法

(1) 手术通常在两侧髂前连线靠下的3cm位置选择切口, 形状为直线型;取中间方位进行手术, 切开2~3cm长的皮下组织, 深度以到达筋膜层为界; (2) 取1cm大小的筋膜切开, 使两端的腹直肌隔开, 使用的工具为血管钳, 腹直肌彼此的距离维持在3~4cm的范围内;使子宫的下半部分裸露与外界, 找到膀胱腹膜中反折的部分, 并将其切开, 使切口的长度保证在2~3cm范围内, 再将其进行撕开, 使其长度达到10~12cm;接着切开子宫下段中的肌层, 切口为2~3cm, 刺破羊膜, 吸取羊水, 撕开子宫肌层, 长度为11~12cm, 将胎儿准确的取出; (3) 夹住子宫下端切口的中间位置, 其中使用Alis钳效果最佳;缝合子宫肌层, 2号合成的可吸收线最为合适, 只有在止血工作全部完成后, 并且处理得当的情况下才进行缝合; (4) 腹膜和膀胱腹膜的反折部分无需采取任何缝合,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 大网膜一定要确保停留在子宫切口上, 同时还应确保网膜中的所有血管正常, 没有任何损伤; (5) 使用7号丝线连续的缝合筋膜, 在进针时务必要从筋膜上端的里面进行, 出针时全部从外部, 接着在从筋膜的下侧外面进行进针, 从里面出针, 在打结的时候一定要确保结是留在筋膜的下侧; (6) 3针普通丝缝合, 确保Alis钳加紧皮肤维持5min;将无菌敷料覆盖手术切口上, 并用胶布予以固定。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采用χ2检验。差异有显著性为P<0.05。

2 结果

头盆不称、胎儿宫内窘迫以及无医学指征是手术指征所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 (见表1) 。剖宫产术后发生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中, 子宫收缩乏力114例 (74.03%) , 胎盘因素31例 (20.13%) , 手术操作因素9例 (5.84%) 。其子宫收缩乏力与其他因素相比,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产后出血属于妇产科中一种普遍的、情况危急的并发症, 同时, 一旦处理不当将会危及产妇的生命安全。针对早期的剖宫产而言, 新式剖宫产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能力强等, 然而却没有改善产后出血发生的强度。由于子宫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并不能正常运动, 而是收缩乏力, 这就使得产后会严重的出血, 为此增强子宫在术后的运动能力是治疗产后出血的一种极为可靠的方法[1]。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通常情况下都会导致子宫在术后运动困难, 出现收缩乏力的状况。

现在胎盘异常的数量频繁增加, 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产妇的年龄屡次攀升。简单地说, 选取剖宫产的分娩方式将会对二次妊娠分娩产生制约, 引起产后出血的因素主要包括:瘢痕子宫通常会发生在二次妊娠的产妇中, 导致胎盘靠前, 引起出血;胎盘植入也是引发出血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主要是存活于剖宫产后的疤痕上, 容易引发术后出血;胎盘粘连植入通常发生在围产期, 只有实施子宫切除才能够根治[2]。

目前剖宫产的数量越来越多, 主要是受社会风气、产妇、医生的观念制约。医生不仅要为产妇确定一个恰当的分娩方式, 还应该评估剖宫产的各种指标, 假设产妇的各项状况良好, 那么就应该采取自然分娩的方式, 尽可能的不采取剖宫产分娩。分娩方式的选取非常重要, 不仅要考虑产妇的情况, 还应兼顾婴儿的健康, 医患关系的密切程度对分娩也有一定影响, 为此要处理好医患关系, 降低剖宫产的使用数量。

倘若产妇在术后的出血量较多, 一般医院都会备有多种解决方案, 包括切除子宫、结扎盆腔子宫中的血管、恰当的刺激子宫运行情况、将纱条填至子宫内部等, 同时, B-Lynch缝合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子宫出血过多状况的发生。引起产后出血的原因有很多, 务必要在认真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采取治疗防治措施, 安全有效的为产妇进行分娩, 减少术后出现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的机率。

参考文献

[1]李珍, 熊丽华, 李先娜.产妇的新生儿性别满意度对产后出血的影响[J].护理学报, 2011, 18 (2) :38-40.

新式剖宫产术后的临床护理体会 第7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179例, 年龄最大者37岁, 最小者22岁, 平均住院日6~8d。

1.2 手术适应证

胎儿过大, 不能自然分娩, 母亲骨盆狭窄或畸形, 胎儿宫内缺氧, 短时间内不能阴道顺利分娩, 母亲患有严重的妊娠合并症, 高龄初产妇, 有多次流产史等。.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1) 心理护理:作好解释工作, 给予患者积极的心理支持, 消除孕妇对手术的恐惧, 使之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愉快地接受手术[1]。 (2) 常规禁食:急症手术从决定手术时开始禁食, 择期手术术前4h禁食, 以防术中呕吐、窒息, 术后恶心、腹胀。 (3) 测生命体征:听胎心音并记录, 抽取血标本, 查血型及交叉备血, 作好青霉素等抗生素皮试, 明确标记。 (4) 备皮导尿:备皮准备时应注意脐部清洁。常规外阴消毒后留置导尿, 保持膀胱空虚。

2.2 术后护理

(1) 麻醉后护理:根据麻醉种类选择合适体位, 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每30~60min测1次, 4次平稳后4h测量1次, 并做好记录。观察液体滴入情况, 有无渗漏或是否通畅, 观察刀口敷料有无渗出液, 覆盖是否良好[2]。 (2) 心理护理:手术后产妇心态各不相同, 护理人员应细心观察, 根据不同心理, 给以指解释和安慰, 使之以愉悦的心情早日康复。 (3) 补液和止痛护理:遵医嘱术后输液, 补足水分, 纠正脱水状态。尽量采用上肢静脉输液, 因某些药物可刺激静脉壁诱发血栓形成, 下肢静脉一旦损伤, 容易血栓形成[3]。剖宫产术后, 麻醉药逐渐消退, 腹部切口疼痛及子宫收缩可引起患者不适, 此时为了让产妇更好地休息, 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并安慰患者, 同时还可教会患者做深呼吸, 分散其注意力等, 以减轻疼痛, 使患者感到舒适。 (4) 禁食护理:术后6h内禁食水, 6h后可进食些温开水、小米汁等流质。排气前可食用粥、鲫鱼汤, 鸡汤等流质, 但忌食奶类、甜食。排气后可食用面条、馄饨等半流食。拔出尿管后患者可下床活动, 再食用普通饮食。 (5) 注意观察阴道流血及子宫收缩情况:剖宫产子宫出血较多, 流血量多, 超过月经量时, 要及时通知医师, 明确原因, 采取止血措施, 遵医嘱应用宫缩剂[4]。 (6) 预防尿潴留及便秘:新式剖宫产术后24h左右即可拔除尿管, 督促产妇自行排尿, 观察拔除尿管后3~4h是否能及时排尿, 卧床解不出时, 鼓励其起床去厕所, 观察至能畅通排尿为止。由于伤口疼痛使腹部不敢用力, 大便不能顺利排泄, 易造成便秘, 故术后产妇应按平时习惯及时大小便。 (7) 切口护理:防止腹部伤口裂开, 在咳嗽、恶心、呕吐时应压住伤口两侧, 防止缝线断裂。 (8) 功能锻炼护理:新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 麻醉药用量小, 腹部横切口张力小, 去枕平卧6h后可行半卧位, 有利恶露排出[5]。术后双脚恢复知觉, 就应该进行肢体活动, 24h后应该练习翻身、坐起, 并下床慢慢活动, 当导尿管拔除后应多走动, 鼓励并协助产妇上下肢肌肉做些收放动作, 可促进血液流动, 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促进肠道段活动, 防止肠粘连发生。 (9) 饮食护理:新式剖宫产术后不需禁食水, 早期可采用多次、少量、流质饮食, 根据肠蠕动恢复情况, 酌情增加饮食量。选用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等高热量的食物, 多喝鱼汤、猪蹄汤等, 注意饮食品种多样性。此外多摄取纤维素以促进肠道蠕动, 预防便秘[6]。

3 体会

在医学技术飞速发达的现代社会, 剖宫产手术还是具有较高的风险, 但剖宫产率仍然是年年呈上升的趋势。即使是新式剖宫产手术, 毕竟是其创面大, 容易引发羊水栓塞, 重者危机产妇的生命。剖宫产手术引发感染的几率也相对较高, 即使没有发生手术意外, 由于创伤面较大, 产妇身体机能的恢复也是需要较长的时间, 其风险性是不能忽视的[7]。随着剖宫产手术比例的急剧飙升, 剖宫产术后的护理工作则时不我待。

综合上述对新式剖宫产术的护理体会, 深刻认识到此项技术有利于保障围生期母婴安全、减轻产妇痛苦, 提高治愈率, 缩短住院时间, 使产妇在各项护理中真正获得优质的服务。

摘要:剖宫产术是经腹切开子宫娩出胎儿的手术, 是产科的常见手术。新式剖宫产术是一种改良的下腹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新式剖宫产的特点是筋膜横切, 腹膜横行撕开。子宫肌层只一层连续锁扣缝合, 不缝合膀胱反折腹膜, 也不缝合壁层腹膜, 对膀胱及膀胱前筋膜无损伤。它具有手术时间短, 术后刀口美观等优点。随着围生医学的发展, 剖宫产适应证有扩大趋势, 剖宫产率也随之急剧上升, 因此, 加强剖宫产术后护理, 能提高产妇的护理满意度。本文浅谈通榆县第一医院2009年12月至2010年12月179例新式剖宫产术护理体会。

关键词:新式剖宫产,术后,护理

参考文献

[1]黄丽, 李卢新, 梁素珍, 等.产后抑郁的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4, 18 (1) :28.

[2]韩枫剖宫产术中温馨护理的探讨[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 2010 (12) :215.

[3]刘海兰, 田艳.剖宫产术后护理体会[J].中国保健, 2009, 17 (3) :101.

[4]李洪雁, 杨慧芹, 陈仁芝.围剖宫产术护理服务流程的改进与管理[J].中国现代医生, 2009, 47 (25) :92.

[5]李晓红.剖宫产手术产妇的围手术期心理护理[J].中国校医, 2009, 23 (6) :66.

[6]周红, 影响护士与产妇沟通的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04, 18 (5) :813-814.

新式剖宫产术238例应用观察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2年3月~2006年9月在我院分娩具有剖宫产指征者458例,产妇年龄18~37岁,平均27.6岁,孕周为34~45周。其中初产妇95例,经产妇363例。急诊剖宫产89例,择期剖宫产16例。新生儿出生体重最低1 945 g,最高5 160 g。本文将入院分娩之孕妇共4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施行新式剖宫产238例,对照组220例施行常规剖宫产术(腹部纵切口子宫下段横切口),两组的手术指征均为胎儿宫内窘迫、臀位、头盆不称、妊高征、骨盆狭窄畸形、过期妊娠等。两组孕周、年龄、产次及产科情况均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常规术前准备,采用硬膜外麻醉。新式剖宫产术的步骤[2]如下:(1)选择耻骨联合上3~4 cm作横切口长约12~15 cm。(2)切开皮肤,于切口中央切开脂肪层2~3 cm达筋膜层。(3)术者与助手向相反方向同时用力钝性撕开脂肪层,分开筋膜,钝性分离腹直肌。(4)手指沿上下方向撕一小口后与助手向两侧撕开腹膜。(5)横向切开腹膜反折约2 cm后向两侧弧形撕开约10 cm,暴露子宫下段,不下推膀胱,同法处理子宫肌层[3]。(6)破膜、取出胎儿及胎盘、胎膜。(7)以可吸收缝合线全层锁扣式缝合子宫,不缝合腹膜反折及脏、壁层腹膜,下拉大网膜,对位腹膜,腹直肌对合2~3针,可吸收线连续缝合腹直肌前鞘及部分皮下脂肪,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后不需拆线。对照组采用纵切口剖宫产术。术后两组均应用抗生素及宫缩剂。

1.3 观察指标

准确记录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镇痛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及住院天数等指标,术后随访3个月。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 11.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或率的比较采用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术中、术后情况比较,见表1,观察组的术中失血量、手术时间、术后需镇痛率、术后肛门排气时间、住院天数等指标较对照组均缩短或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术后发热、腹胀、一过性血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术后3月随访发现两组切口及子宫复旧良好,无腹壁切口疝的发生。半年后复诊无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腹腔粘连症状。

3 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Stark)容易掌握,安全快捷,其优点主要包括:(1)出血少,因切口位置比传统切口位置高[2],远离锥状肌,使腹直肌易于撕拉,腹壁血管保留较为完整。(2)创伤小,撕拉法进腹可显著减少对腹壁组织的锐性损伤,不需结扎止血,这样有利于减少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异物反应及感染。(3)干扰轻,由于腹膜切口系钝性扩张,不易伤及膀胱及血管,因而对内脏的刺激小。而且,不缝合腹膜可以缩短术野暴露的时间,有利于减少感染的机会,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不缝合腹膜还可减轻术后粘连和疼痛,实践证明,缝合腹膜不但不能减少粘连,还可能加重粘连,粘连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组织缺血及缝合刺激。TULANDI等[5]对不缝合腹膜的产妇进行术后观察及再次腹腔镜手术发现不缝合腹膜可以减少粘连,我们的经验也证实了这一点。(4)时间短,撕拉法进腹、子宫全层锁扣式缝合、不缝合腹膜等措施的采用,使得手术操作大为简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本资料显示,新式剖宫产术与常规横切口剖宫产术相比,缩短了手术操作及麻醉的时间,也为抢救胎儿窘迫、胎盘早剥等紧急情况赢得了宝贵时间。(5)恢复快,由于新式剖宫产术对肠道刺激小,产妇胃肠功能恢复快,进水、进食时间早,有利于母乳喂养;术后不需拆线,住院时间相对缩短,节省了医疗费用,而且切口瘢痕小,不影响美观。

总之,新式剖宫产术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创伤小,疼痛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恢复快等优点,临床医生容易掌握,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彦彦.新式剖宫产术[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57.

[1]MA YY.New Caesarean Section[M].Beijing:Beij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1997:57.Chinese

[2]梁丽凌.子宫下段高位剖宫产术100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6,16(4):587-591.

[2]LING LL.Clinical application of superior caesarean section on lower uterine segment in100case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6,16(4):587-591.Chinese

[3]杨瑛,杨光华,李怡.半腹膜外剖宫产术的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4,14(16):110-112.

[3]YANG Y,YANG GH,LI Y.Clinical application of hemi-ex-traperitoneal cesarean section[J].China Journal of ModernMedicine,2004,14(16):110-112.Chinese

[4]聂晓辉,张尊谭.新式剖宫产术1388例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10):73-74.

[4]NIE XH,ZHANG ZT.Clinical analysis of new-style caesarean section in1388cases[J].China Journal of Modern Medicine,2002,12(10):73-74.Chinese

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 第9篇

相关的临床实践报道和学者的研究结果表明[1]: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具有很好的效果。很多学者都针对这一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和临床尝试, 结果证明这一方式有益于产妇术后恢复。本文为了进一步研究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 选取了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例产妇, 对实施新式剖宫产术后的恢复情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和分析。现将相关的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入院治疗的30例产妇, 年龄22~37 (28.36±11.54) 岁。孕龄36~43 (37.21±2.12) 周。所有产妇均无盆腔炎及腹部手术史。

1.2 手术方法[2]

新式剖官产手术即在双侧髂前上棘连线下 (大约2cm) 切开皮肤, 切口呈横弧行切开, 长12~15cm, 于切口中间向下切开皮下脂肪 (2~3cm) 达筋膜层, 再将筋膜层切开2~3cm长的小口, 钝性剪开筋膜, 将腹直肌分离以暴露腹膜, 在腹膜上剪小口, 然后撕开腹膜, 将子宫下段暴露, 腹膜返折上1~2cm处切开子宫下段全层, 并向两侧撕开约10cm, 将羊膜刺破。常规娩出胎儿胎盘, 并将宫腔清理干净。选用l号华利康可吸收线将子宫肌层及子宫浆膜层连续缝合, 认真探查双侧附件, 用同线将筋膜层连续缝合, 选用4号丝线将皮下脂肪缝合。选用3号针将皮肤缝合, 并用Allis钳钳夹2min。患者术后留置导尿管24h, 并静脉滴注抗生素以预防感染。

2结果

手术时间25~50min, 平均35min;出血量12~500ml, 平均220ml。肛门排气时间12~48h, 平均18h;住院时间4~7d, 平均5d。

3讨论

新式剖宫产术相比较传统手术来说, 其特点较为明显[3,4]:在实施新式剖宫产术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切口一般情况下是横切口, 瘢痕较小, 从而能够很好地控制孕妇在手术过程中出血量;同时, 横切口与皮肤纹理相吻合, 比较隐蔽和美观。另外, 在切开孕妇子宫下段的过程中, 可以有效地避免对孕妇膀胱的刺激, 使手术更加安全有效。

结合国内外相关的临床实践报道[5,6], 在实施新式剖宫产术的过程中, 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在确定手术切口长度的时候, 应根据孕妇个体的差异情况科学的进行选择, 不要过短, 从而给胎儿娩出造成困难。 (2) 在实施手术治疗前, 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相关教育和沟通, 使其能够在手术中配合医师和护士, 从而确保手术治疗的顺利完成。 (3) 在对患者进行术后缝合的过程中, 相关医护人员要细心缝合, 保证筋膜层彻底缝合无间断[7,8,9]。

综上所述, 应用新式剖宫产术术后恢复效果较好, 同时由于手术方法有效降低了创伤程度和出血量, 很大程度上缩短了手术时间和术后恢复时间, 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

参考文献

[1]Zhi-yu G, Dong-xin W, Xin-min WU.Minimum effective local anesthetic dose of intrathecal hyperbaric ropivacaine and bupivacaine for cesarean section[J].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 2011, 124 (4) :509-513.

[2]戴振芬.新式剖宫产对产妇术后恢复的影响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20) :202-203.

[3]金彩芹.重复性剖宫产术中观察新式剖宫产与改良新式剖宫产对产妇的影响[J].医学综述, 2011, 17 (17) :2711-2712.

[4]Li-ze X, Qiang W, Mu-yun L, et al.Shenfu injection attenuates neurotox-icity of bupivacaine in cultured mouse spinal cord neurons[J].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 2007, 120 (22) :1958-1962.

[5]杨林, 龚宇, 杨艳明.新式剖宫产与腹部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J].临床医学, 2010, 30 (5) :72-73.

[6]靳银龙.改良新式剖宫产术式与新式剖宫产术式腹腔粘连的比较[J].基层医学论坛, 2009, 13 (34) :1115-1116.

[7]Li-zhong W, Xiang-yang C, Xia L, et al.Comparison of bupivacaine, ropi-vacaine and levobupivacaine with sufentanil for patient-controlled epi-dural analgesia during labor: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中华医学杂志 (英文版) , 2010, 123 (2) :178-183.

[8]梁培芳, 焦安怀, 刘树妍.改良新式剖宫产与新式剖宫产术后腹腔粘连情况比较[J].山东医药, 2008, 48 (21) :93.

上一篇: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分析下一篇:个人合作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