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教育系统性

2024-05-20

新生教育系统性(精选10篇)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1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教育系统性,协同性

一、新生教育系统性、协同性概述

(一) 关于新生教育系统性与协同性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校园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 可以帮助大学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习生活环境的变化、人际往来变化, 而对于大学新生来说, 刚刚迈入大学校园, 学校的教育和引导也是很有必要的。

对大学新生的职业指导和教育协同模式是新时期、新环境下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起点、新方法、新思路。这种新的探索和应用在大学新生职业指导、心理健康、新生教育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的完善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的运用和实践将有利于大学新生的茁壮成长、顺利成才, 让大学生毕业之后在激烈的社会、市场竞争中保持自己的优势, 施展自己的能力, 从而让大学生在就业、自主创业的过程中存在优势。

(二) 新生教育系统性和协同性的必要性

1.系统性的必要性

(1) 德育工作要求。我国一直非常注重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工作。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学校要遵循新时期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规律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 根据青少年德育工作的总体目标, 科学地规划各个教育阶段的具体内容、实施途径和方法[1]。由此可以看出, 大学教育和其他阶段的教育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对青少年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有其特点和不同之处, 所以在教育的内容、方法、途径等各方面也都不一样。

(2) 认识自我的要求。例如, 大学新生大多从未远离家门, 一下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达一个自己完全陌生的地方, 与一群陌生的人打交道, 而大学生新生往往又缺乏相关社会经验, 心中肯定会出现紧张、害怕、不安、担忧等情绪。大学新生也渴望成长成才, 但往往一时之间难以融入新的环境, 难以找到适应的方法, 这就需要学校在教育和指导方面给予新生帮助。同时, 大学新生也迫切想了解自己学校的教育情况、自己所学专业的情况, 对新的大学生活和学习环境抱有很大期待。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 也希望增强自我了解, 与他人和谐相处。大学新生的这些心理为高校新生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而且, 大学新生在思想上并未完全定型, 具有很强的可塑性, 学校通过教育, 对大学新生的学习目标、生活目标、理想进行重新确立, 增强大学生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培养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 让大学新生思想上、行为上真正成熟, 做一个社会需要、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

(3) 实现社会责任的要求。大学一直以来被称为传承中华文明、科学真理和优秀文化、创造新技术新知识新文化的神圣殿堂, 既为大学生提供了知识的养分, 又培养了大学生高尚的品格和道德品质、健康的心理情感、适应社会的能力、良好的文化内涵、创新创造能力等。大学教育不能一刀切, 也不可能一蹴而就, 需要针对性强、有计划、分阶段、有组织、有系统地实施, 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让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2.协同性的必要性

(1) 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由于我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 高等教育也由过去的精英教育转变为现在的普及性、大众化教育。有些大学生盲目跟风, 选择一个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 对将来的职业缺乏科学的规划, 无合作意识, 个人能力水平较差, 主动性弱, 存在严重的依赖思想, 一味地等、靠、要, 无法实现顺利就业。在大学学习期间, 大学生只有沉下心来认认真真学习本领、学习专业知识, 将所学的技能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 将知识转化为创造力、生产力, 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展现自己的能力。

(2) 大学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如今国际经济不景气, 我国的经济也存在下行压力, 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 毕业生的就业成了高校稳定、持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学生的学术理论水平、综合素质、社会需求这几者的契合程度被认为是学校办学水平和办学实力的重要考评指标, 而学生的就业率也自然成为了高考学子选择学校和专业的指南针。要想提高高校的就业率和办学水平, 就必须重视对大学生职业规划、就业能力的教育和指导工作。

(3) 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大学生的择业、就业及职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涉及千家万户, 而且关系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由于种种因素和各方面的原因, 现在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非常突出, 出现了区域性供大于求、资源分布不平衡、结构性失调等不良现象, 既造成了人才资源的严重浪费, 还让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区域性失衡的情况更加严重, 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环境的恶化。这些问题的解决也正需要在新生教育阶段开展职业指导, 让学生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而且, 适时引导学生树立“到中西部去、到基层去建功立业”的正确择业观, 也成了职业指导与新生教育协同开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二、加强新生教育系统性、协同性的内容与方法

(一) 做好大学新生的适应教育

大学新生在刚刚进入大学的一段时间往往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地方, 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校园、陌生的人, 这些都让大学新生感到害怕、彷徨, 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所以, 学校对大学新生系统性的适应教育就能够及时地引导新生正确对待、尽快适应新环境, 让大学新生尽快熟悉大学生活, 提高大学新生独立性和自主发展的能力, 缓解大学新生紧张、焦虑、担忧的不良情绪, 让大学新生更好地投入到大学学习和个人素质提高当中去。

教育部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关注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高尚的情操, 引导大学生养成自尊、自强、自爱、自律的优良品格, 锻炼大学生勇敢承受挫折、努力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2]。目前, 大学生就业存在诸多心理障碍, 如悲观、怯弱、焦虑、依赖、就业心理准备不足等等。学校在对大学新生进行入学适应教育时, 应该做好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为新生创造积极向上的大学氛围, 同时还要引导大学新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规划目标, 帮助学生树立合理的职业价值观,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高校在强化对大学生的教育的同时, 还应加强对高校教师的心理知识培训和学习, 还可以建立大学生心理咨询辅导室, 对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咨询、辅导、疏通服务, 从而建立健全全校性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监管体系, 通过多种途径和手段跟踪、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 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 及时对信息进行更新, 让学校能够准确、及时地掌握大学生的心理健情况, 并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监管工作和主动干预工作[3]。

(二) 重视学业辅导的重要性

高校重视对大学新生的学业辅导工作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促进学生学业的发展。学校还可以通过校内、校外的力量和平台对大学新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增加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学业辅导的效果是一种协同效应, 是学生工作系统、教学系统等多个系统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需要学生部门和教务部门的联动、专任教师和辅导员的联动、学校和家庭的联动, 共同研讨、协商、组织、实施, 从而实现效果的最大化。完善学业辅导体系, 可以设立“杰出学子新生”计划, 以激发新生学习潜能, 培养自学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资助学业优秀的一年级学生, 配备特定指导教师进行为期两年的一对一辅导和培育, 帮助新生解决由“转型”及“跨越”所引起的问题, 转变学习方式, 夯实基础, 勇于探索, 开展积极有效的研究性学习, 提高创新人才培养水平[4]。

(三) 职业规划

由教务部门和相关部门联合推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课程, 对初入大学的大一新生普及职业规划、职业生涯方面的知识。以职业规划课为工作创新的突破口, 通过全面建设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探索新的就业素质教育培养模式, 构建全程就业指导课程体系, 帮助学生建立职业生涯意识, 全方位提高就业能力, 实现高质量就业的目标。

三、结语

大学生是一群有着鲜明个性特点的、能量巨大的社会储备新生力量, 尤其是大学新生, 其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未定型, 需要通过大学良好的教育进行匡正、指引。大学生不同的成长环境、不同的人生经历、不同的生活阅历, 让每一位大学生有着各种各样的行为和思想特点。而且, 迈入大学之后, 每个人都有不同的人生目标和人生追求。因此, 做好大学新生的系统性和协同性的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这样能够让大学新生尽快转变自己的角色, 尽快适应大学里的学习和生活, 并对自己的职业有一个整体规划, 以适应未来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Z].国家教委, 1994.

[2]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Z].教社政[2005]1号.

[3]傅晓华.不容忽视大学新生入学后的重要一课——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2 (6) :54-56.

高校新生自我意识系统重构 第2篇

摘要: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仪式。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初进入大学校园,从学习到生活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如果没有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为基础,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更甚者学生个体自身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大学的学业。

关键词:自我意识系统;意识;高校新生

中图分类号:G415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09)13—0205—02

高校新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从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环境中突然进入大学这一完全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的自我意识系统必然受到强烈的冲击,发生很大的改变。这种变化是必然的趋势,而变化的方向却是不可知的。只有在成年人正确的引导下,才能使这批年轻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安全的转型,建构起健康的、积极向上的自我意识系统。

一、自我意识系统

意识是人以观念的方式反映客观现实的一种能力,是人脑的技能和属性。人的自我意识是意识作用于自我本身的那部分状态,是意识发展的高级阶段。所谓自我意识,就是个人对自己的身心状况以及自己与客观世界的关系的一种仪式。自我意识包括对自己的思想认识、情感体验、行为意向、个人特点以及人际关系等方面的认知、感受、评价和调控。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属于有生命的思维系统。自我意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在不断的更新过程中达到新的平衡。在这种不断地由平衡到打破平衡再进入平衡的不断更新的过程中体现出自我意识系统的自我调节、自我监督和自我控制的功能。

二、高校新生自我意识系统的混乱

刚刚结束了十年寒窗的苦读,在高考的战场中厮杀,终于冲出突围,他们对未来的生活设想得温馨而舒适。当他们迈入高校的门槛,却发现将自己置入了一个完全陌生且无法掌控的环境。当一个人无法控制周围的事物发生、发展的态势的时候,这个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就会发生混乱。

在中学的生活中,父母的保姆式关怀、对子女的期望;社会对高考的认同;学校、老师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要求,这三股巨大的力量形成的场几乎占据了中学生自我意识系统的大部分。这个系统平衡是经历了十几年的不断调整所达到的。进入大学生活后,同学与同学、同学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在这个大环境中全部打乱,进入了重新洗牌的过程,个体没有了原有的光环:老师的“爱徒”、朋友中领袖……。大部分学生因外部环境的彻底改变,而出现自我意识系统的不平衡,产生自我意识系统的混乱。

这种混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自由与纪律的矛盾。新生入学,脱离了家长的管束、中学教师的严格的课业要求,对大学生活的理解就是完全的自由,甚至达到了放纵的程度。当他们得知大学中校规校纪的要求时,则对其产生轻视或是抵制的情绪。他们认为,大学生应当张扬自己的个性;自主的学习就应该是想学就学,不想学就可以对学业置之不理;认为应该拥有社会中成年人等同的独立人格的自由,不受学习纪律、劳动纪律、宿舍管理等校规校纪的管束……。

2.情感上的矛盾。新生入学前,生活在学校和家庭这两个主要的环境中。他们的大部分时间主要是学习,学习之外的事物,人与人的交往局限在与亲人、同学和老师的情感交流,这个情感环境基本达到一种平衡。当他们进入高校这个全新的环境,首先遇到的是与同宿舍、同班……同学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这样庞大而陌生的集体中,在朝夕相处的环境里,他们手足无措,个人与个人、个人与集体之间不免发生大大小小的摩擦。这些摩擦自然会使得他们对自身或他人产生置疑,留恋从前的生活,抱怨现在的环境,抱怨一切不如意的事情……。

这种情感的矛盾,有些同学会通过交流、自我分析得出解决的办法。但不乏一些同学会走两个极端,一种是绝对的自我,认为所有的不愉快都是别人的错误造成的,表现出孤傲自大;另一种则是绝对的自卑,认为自己的所有都不及周围的同学,承担所有错误的责任,但又无法解决,表现出沉默、自闭。这两种极端的人群都应是学生工作者特别关注的人群。

3.理想与现实的矛盾。高考前,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远大理想,然而经过严酷的高考筛选,大多数人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带着对理想自我无法实现的茫然进入大学,面对陌生的专业,对未来社会角色的一无所知,使他们对之前的理想进行否定,对现实又无法接受,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发生的冲突,随之而来的是对未来生活的未知与茫然,自我意识系统陷入了混乱。

三、新的自我意识系统平衡态的建立

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属于有生命的思维系统。所以,人的自我意识系统和其他思维系统一样,也是以系统开放为前提的,自我意识系统的生存和发展也是需要与外界环境交换信息和能量的,如果没有系统环境的“能量”和“信息”输入,人的自我意识系统也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这种交换是个体的人独立地对外界输入的“信息”、“能量”进行分析、思考、融汇,进行筛选,吸收整合有用的信息和能量,排除不利的无用的能量和信息,完成自我意识系统的更新代谢过程,达到平衡态。1996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学院派领导人普利高津教授在他提出的“耗散结构理论”中指出,这种“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自组织现象”只能在“自组织系统”中出现。人的自我意识系统是远离平衡态的自组织系统,具有有序的自组织结构。这个自组织系统不接受外界发出的命令,系统的操控受个体大脑的思维来执行,除非自觉自愿,否则无法实现。

进入大学这个完全陌生的学习和生活的环境中,新生的自我意识系统被大量输入新的陌生的信息,使系统内部达到空前的不稳定,只有自组织系统将输入的新信息和能量与原有的能量和信息进行交换,吐陈纳新,才能达到新的平衡,维持系统的稳定和有序。这一新旧更替的过程,依靠新生自身独立完成是不可能的。这就需要大学的学生工作者以成人的角色与之进行真诚的交流,扮演新生体外的大脑,将自身成熟的经历与经验与他们分享,协助、引导他们独立地思考自身的问题。只有在此基础上新生借助老师们的经验与正确的方法,独立地思考、分析,对自身的自我意识系统进行更新换代,达到新的平衡态。

大学学生工作者协助新生自我意识系统更新的进行,基本上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建立通畅的交流桥梁。从事学生工作的班主任、辅导员等应多与学生进行真诚、贴心的交流,拉近与同学的距离,使学生产生信任感。信任感的产生是与学生通畅交流的重要环节。在陌生的环境,学生很难说出心里的真实感受,只有让他们对周围的环境和周围的人产生亲切感和信任感,才能让他们从善意的角度看待周围的人或事,并以信任的心理接受,进行分析思考,不断校正自我意识系统中的偏差。

2.责任意识的培养。刚入学的学生,他们都普遍认为,自己具有独立自主的思想和生活能力。一旦受到挫折、遭遇逆境,他们立刻就会灰心丧气、寻求家长、老师的保护,而不是象一个他们所说的独立的人那样去面对问题,设法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不能批评、责备他们,而要耐心的引导他们去客观地分析事态,寻求解决的方法;教会他们去承担责任。使学生认识到,只有能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的人,才可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人。

3.乐观的人生态度的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也就是我们现代人常说的:人应该常怀一颗感恩的心。也就是我们祖先所说的“塞翁失马,安知非福”。当我们事事都从美好的角度来看待,常常发现周围人善良的一面,友好的一面;常常看到事物积极向上的一面。在这中阳光的环境中,人自然也有好的心态。只有拥有了乐观的人生态度,才能在遭受打击和挫折的时候保持自我意识系统的稳定。意识的稳定也就意味着乐观和坚强。

四、结语

初进入大学校园,从学习到生活很多问题等待去解决。如果没有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为基础,他们的大学生活将无法顺利的进行下去,更甚者学生个体自身会出现心理的问题,导致无法完成大学的学业。

大学生健康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是对于刚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来说,尽快建立良好稳定的自我意识系统,是他们尽快进入大学学习生活,顺利完成由中学过渡到大学角色转换的关键。这一环节是需要在短时间完成的。而新生自我意识系统的不断完善,则是他们在大学学习期间与老师共同努力的结果。

参考文献:

[1]陈思源.试析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的矛盾及其原因[J].厦门大学学报,1989,(2):138.

[2]傅建国.试论大学生自我意识系统的结构、特征及其培养[J].贵州大学学报,1988,(1):92.

College new Students Reconstruction of Self-awareness System

TIAN Guang

(Xuzhou institute of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Xuzhou 221116, China)

Abstract: The so-called self-consciousness, that is individuals of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condition and his relationship with the objective world a ceremony. Including self-awareness of their thinking and understanding, emotional experience, acts of intention, pers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other aspects of cognition, feelings, evaluation and control. Early access to college campuses, from learning to life for a lot of problems to solve. If there is no self-awareness of healthy and stable system based on their university life will not be able to smoothly continue their own individual students What is more psychological problems will arise, leading unable to complete university studies.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模式系统设计 第3篇

关键词:高校,入学教育,模式,设计

新生入学教育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大学生步入大学生活的第一课, 对于大学生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实现角色转变,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远大理想、奋斗目标, 在大学期间努力学习知识、提升素质、健康成长成才具有重要意义。当前, 高校新生入学教育普遍存在目标定位不清、教育内容不系统、教育执行不到位、教育实效性不强等问题, 急需进行系统设计, 构建有效模式, 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明确入学教育功能定位

清晰明确的定位是做好入学教育的前提, 结合党和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大学生成长规律, 高校入学教育的功能和目标, 应定位在以下6个方面:一是使新生充分认识到进入大学的意义, 明确自身肩负的责任与使命, 树立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二是使新生全面了解大学学习生活的特点, 明确学习方法和努力方向, 以乐观进取的心态迎接大学生活;三是使新生了解国家发展改革形势以及学校的人才培养定位、特色、优势, 明确自身成才标准, 自我加强素质能力规划培养;四是使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学习方法和培养要求, 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五是使新生尽快融入大学氛围, 了解学校, 热爱学校;六是使新生熟知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组织纪律观念, 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文明礼仪素养。

二、科学规划入学教育模块内容

教育内容是入学教育的核心, 根据入学教育的功能定位, 应将入学教育内容进行系统设计、科学规划。笔者经过多年实践, 认为应将入学教育的内容进行模块化设计, 每个模块对应实现各自的教育目的, 以增强教育的靶向性和系统性。对照入学教育的目标, 可将入学教育的内容划分为理想信念教育模块、专业与职业发展教育模块、校园文化教育模块和健康成才教育模块等4个教育模块。其中, 理想信念教育模块要实现帮助新生明确大学生活的意义, 树立远大理想目标和成长成才的信心, 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大学生活, 顺利实现由中学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专业与职业发展教育模块要实现帮助新生了解所学专业的培养定位、课程体系、培养标准、岗位要求, 学习方法, 认识学专业的就业面向、就业要求和就业形势的目标;校园文化教育模块要实现帮助新生认识融入学校文化, 明确学校各项教育管理规定, 规范品行, 知法守法的目标;健康成才教育模块要实现帮助新生树立正确的成长成才观, 自立、自信、自强的面对大学生活的目标。

三、系统创新入学教育途径

科学有效的教育途径是保证入学教育效果的关键, 高校应根据入学教育模块的目标, 结合自身实际, 创新合理高效的教育途径。比如:开展理想信念教育, 可通过学校领导和院系领导专题报告、专家讲座、优秀校友报告交流、新生主题班会等形式, 为新生讲解大学生面临的形势与任务、如何认知融入大学生活、如何进行角色转变、如何树立远大理想等内容;开展专业与职业发展教育, 开展职业生涯设计规划, 可通过院系领导专家说专业、说课, 职业生涯设计讲座, 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等形式, 为新生讲解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学习方法、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内容;开展校园文化教育, 可通过校园参观、校史校情教育、规章制度教育、新生军训等方式, 为新生讲解学校历史及文化、素质能力培养体系、教育管理规章制度等内容;开展健康成才教育, 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体质健康知识讲座、安全知识讲座、资助体系讲座等形式, 塑造新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培养新生抗挫折、抗压力能力, 为大学生活奠定良好基础。

四、为入学教育提供全面保障

1. 足量保证入学教育的时间。

充足的时间是保证入学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 新生进入大学, 在短时间内无法接受大量的教育内容, 需要一个学习、消化、理解、融入的过程, 目前, 大多数高校的入学教育时长普遍存在不足, 均集中安排在入学后一个月左右。根据实践经验, 建议入学教育要持续一个学期, 把各项教育内容合理分布在第一学期, 在新生持续不断的教育中, 逐步融入大学、适应大学。

2. 形成全员育人的格局。

入学教育是一项全员工程、系统工程, 不能只靠一两个部门单打独斗, 要从员工到领导, 从学生到教师都要参与, 各职能部门参与配, 互相协调, 齐抓共管, 形成入学教育工作强大的合力。具体操作中, 可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 由学工部门牵头, 组织、宣传、教务、后勤、保卫等部门协调配合, 各院系具体组织落实。综合性专题教育活动由学工部门统一组织, 各相关部门和各系配合。专业分类专题教育由教务部门协调组织, 各院系具体落实。各院系还可根据学校统一安排, 结合自身特点, 制定落实各具特色的入学教育计划。

3. 对入学教育效果进行评估考核。

要确保入学教育取得实效, 需要高校不断努力改进, 在实践中摸索出适合自身的教育方法, 这就要求高校要加强对入学教育效果的考核评估。具体操作上, 可针对每个模块的教育内容, 设计入学教育效果考核方案, 检验教育效果并及时进行改进。比如:针对校规校纪、规章制度, 可组织开展考试评比, 针对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专业教育, 可设计开展演讲比赛、职业生涯设计比赛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考核, 评估入学教育内容、措施、途径的有效性, 进而不断改进, 提高实效。

结语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4篇

【关键词】《新生活教科书·国语》 练习系统 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9-0162-01

1.前言

练习是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科书中练习的编撰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标志着该本教科书的总体编制水平,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与学生对练习的使用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出语文能力的发展水准。近几年来,民国时期教科书在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民国教材热潮”,吸引了许多学者投入到这项研究中,但是专门针对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研究的还是十分稀少的,并且,在现在的学术界对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的研究也只是停留在简单的评述层面,并没有太深入的研究。

本文通过对《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这一教材的深度分析研究,对民国时期小学语文课本里的练习系统进行一个系统的探究,让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里的练习系统更加清晰的呈现在学者面前。

2.《新生活教科书·国语》练习设计依据

《新生活教科书·国语》是当时小学国语教科书的重要一部分,它的编写是严格依据当时的课程标准编写的,内容完备,结构合理,书中的练习系统也是按照课程标准正式编写的,是研究民国小学语文教科书练习系统的重要资料。依据《小学课程标准》编纂的《新生活教科书·国语》,在所编制的“国语”部分,已经确立了国语教学的目标、作业要项、作业类别和教学重点四个标准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文章文体说明、教材选择编制、读书教材分别支配三个内容。其中,作业类别所规定的小学国语课必须包含的作业,就是《新生活教科书·国语》练习系统设计的主要依据,主要包括一下四个部分:

第一,说话,包括日常谈话,演说、辩论、讲述故事等练习两种说话练习。

第二,读书,分为精读和略读。

第三,作文,进行随机环境下的口述或笔述,使小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普通实用文的格式、文法、结构、修辞,以及标点符号的使用。

第四,写字,规定课堂时间练习正书行书,射击书信、公告给学生练习,必要时要补充对通用字的行书、草书及俗体的认识。

按照这一练习依据编写的《新生活教科书·国语》,在教材中规定了“说话”、“读书”、“作文”和“写字”四种类型,包括“说话练习”,“读书练习”,“作文练习”,“写字练习”。纵观全书习题,针对每项训练都按照其教学要求与教学目的设计了不同类型的题目。并且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征,设计了由低年级到高年级的丰富题型,难度也随之增加。更为合理的是,《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还根据课程标准详细规定了不同练习在不同年级的练习时间,更加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

《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这种具有很强综合性、针对性、层次性的教科书,练习题目丰富,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不同训练,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适应儿童的学习兴趣,符合孩子的生活经验,能够真正使小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做到眼耳手脑并用,真正获得“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3.《新生活教科书·国语》练习题型

《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依据《国学教学方法》的要求,采用的具体练习方法包括填字法、选择法、问答法、是非法四种。根据这四种练习方法编制的练习题有四种类型,主要是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和判断题。同时,为了丰富题型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书中还加入了其他许多题型,比如说画图、写信、造句、造字、猜谜等,使教材更加生动有趣。

在此简单介绍一下四大基本题型:

一,填空题,这类题型是依据填空法的要求编纂的练习题,细分为看图填空和选词填空,而看图填空难度系数较低,所以在《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一般安排在低年级进行练习。

二,问答题,依据问答法编制的问答题,《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中主要应用于日常练习课、总复习和课后思考题中,以此考察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三,判断题,在《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一书中,判断题只出现了一次,在第二册的第十七课时,题目叫做“对不对”。

四,选择题,作为四大基础题型,选择题也是较为简单易答的题型,所以在《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中均出现在第一册。

正是这些丰富的题目类型使《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这本教材充满科学性,为小学生们的日后的继续教育和深层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新生活教科书·国语》练习内容

《新生活教科书·国语》按照课程标准设定的“说话”、“读书”、“作文”、“写字”四种练习类型,练习题目针对性强,题型变化多样,训练内容丰富。这众多的题型万变不离其宗,完全是为了四项练习内容:说话,读书,作文,写字。

“说话”的相关练习包括观察说话、扩说和概说。首先,观察说话主要是通过看图说话,或者老师说,学生画的练习方式来训练学生说话;然后是扩说,这是基于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目的上设计的练习内容,《新生活教科书·国语》出现的主要题型是让学生根据主要词汇自己编故事;最后是概说,《新生活教科书·国语》的概说练习均出现在第五册到第八册的总复习中,其练习内容主要是以问答题的形式出现,与扩说的形式有些相反,概说是根据故事情节简述。无论怎样的形式内容,都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

在《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这一教材中,读书训练主要以重要词句的熟习和运用训练、普通文的实用训练为主要练习内容。因为属于词句分析掌握,所以教材将这类内容放在高年级针对练习,这其中需要掌握的词句理解和分析,主要出现在教材的第五册、第六册,在理解词句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读书能力。

作文的练习内容有许多,包括图画故事的说明、改错、普通文和应用文的练习等练习内容,通过从最简单的“看图说故事”,一步步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写字练习在《新生活教科书·国语》中包括识字练习和写字练习。识字练习主要出现在低年级,写字练习集中在高年级。这种循序渐进的练习内容和方法,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让儿童观更加熟练地掌握写字这一技能。

这四项练习内容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新生活教科书·国语》这套教材练习系统的练习内容,练习目标明确,更能直接培养学生的国语知识能力。

5.结语

在语文教科书中,练习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小学语文这一学科起到奠定和支撑作用,体现了小学教材的发展理念,因此,关于民国时期小学语文教材练习系统这个研究论题应该引起广泛关注。

参考文献: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5篇

经过几十年的变化, 美国大学新生教育的理念也在不断地变化发展, 但总体上是保持在个体意识培养的这条道路上。在20世纪50年代之后, 新生教育的目标是要关注“社会需要和个人需求”, 到了60年代左右的时候则是变成了“学术原则”, 此后再变化为强调要实现“社会方面”“智力方面”, 总体目标都是要让学生在学术适应和社会交往上获得充分的指导。

再从内容上看, 美国大学的新生教育总是立足于生活化的需求, 从“迎新日”或“迎新周”到“新生教育课程”“新生研讨课”等等, 呈现着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 从课外兴趣活动中学习, 并回归到课程中。“新生研讨课”往往是在教授主持下, 借助某一师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 进行交流互动, 突出了角色和心理的变化意识。美国大学有一支专门化的教育队伍, 有明显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特点, 效果和专业意识是非常高的。

再从中国的教育来看, 我国的新生教育就显得非常的教条化, 非常的死板。比如, 开学往往会有各种形式的专业成才教育、校史校规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等, 甚至还要接受军训国防教育, 突出了思想教育的重要性, 淡化了生活和学术教育。从人员上看, 往往都是行政人员为主, 辅导员、各系主任为辅, 很多人都是在谈论自己的经验, 缺少专业化和灵活性。

从原因上看, 这也是和中美两国不同的文化结构和思维方式决定的。美国因为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 对于劳动力的素质总是不断地提出要求。“自由”“平等”“参与”是美国文化的核心。高校担负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服务学生, 个人成就不可埋没于集体里, 从而造就一个良好的公民。这种教育突出了自我需要、自我兴趣。而中国的高等教育是立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 在计划经济时代强调高校教育工作就是为了政治, 为了国家, 所以过分强调了管理体系, 展开对学生的集中式管理和教育。这种新生教育突出了集体色彩, 忽视了个人的能动性, 将学生束缚在条例、纪律、制度中。

中国的大学新生教育目前就是处在中西方不同范式的夹缝里, 一方面迫于市场压力, 知道教育需要改革, 另一方面对于传统的教育方式又不愿意下大力气进行改变, 总是一拖再拖。对于处于最基层的大学新生教育的承担者来说, 最需要的就是从积极的理念入手, 更新这种僵化的理念, 认清大学生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在服务国家的基础上形成个人的价值观, 能够积极地完善学生的人格, 而不应该像过去那样, 作为一个行政任务来执行。新生教育者的角色不应该是管理人员, 而应该是一个服务人员, 这是一切新生教育的出发点。

此外, 从教育内容上看, 很多的大学新生都有各种的心理焦虑, 比如为高考不理想发愁, 为就业发愁, 为各种课程的学习方法发愁等等。新生日益增长的学习、成长需求与有限的有效教育资源之间的矛盾是一个最大的问题。而高校新生教育在这方面涉及的太少, 往往都是由学生自发组织的, 缺乏有效的指导。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能够积极为新生教育提供各种灵活的指导, 能够积极地应对学生的需求。新生教育有必要淡化思想教育色彩, 增加职业色彩, 激发起学生的就业意识, 能够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 从而在以后的课程选择上能够更有针对性。教育者还应强调学生对技能的学习, 能够让学生从一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职业技能。

教育者应从新生教育开始, 就要积极关注大学新生的心理教育。我们国家的心理教育往往都是比较简单的, 如设立一个心理咨询机构, 发放几个简单的小知识等, 效果不佳, 无法解决根本的心理问题。过渡性、社会性、闭锁性、动荡性是大学新生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心理特征,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方法就是树立起他们的目标感。没有动机就没有动力, 教育者可以多列举一些从坎坷走向成功的例子, 邀请一些心理教育者进行交流会, 而不要办成讲座, 这样更有指导性,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心理, 并有根据地进行调整。

新生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养成个性, 参与实践。为了增强新生教育活动的参与性, 教育者需要建立各种有效的机制。美国大学在这方面总是调动很多的部门, 像慈善组织、公益组织等一起来合作, 并给予教授及相关人员精神或物质奖励。中国的大学可以建立适当的刺激机制, 提供给学生必要的研究经费和活动经费, 加强校内外人员的交流与合作。

在我国, 每年都有数百万新生涌入大学校园, 这个群体既庞大又复杂, 新生教育工作就是要帮助他们尽快完成角色转变。而且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 随着社会价值和社会结构的复杂, 大学生只有实现智力和能力的全面提高, 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林倩仪.美国新生体验计划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2008.

[2]尹冬梅, 丁力主编.中国当代高校学生组织研究[M].北京:时事出版社, 2008.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6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自实施系统化急救护理后(2015年1月开始施行系统化急救护理,考察时间: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窒息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17例,胎龄37~40周,平均39.2±1.8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1例,阴道分娩29例;采用Apgar评分评价窒息程度:轻度窒息29例,重度窒息11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胎龄37~41周,平均39.7±1.9周;分娩方式:剖宫产12例,阴道分娩28例;窒息程度:轻度窒息27例,重度窒息13例。两组患儿性别、胎龄、窒息程度、分娩方式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急救与护理,包括生命体征监测、热毛巾擦拭身体、体温维持等;观察组则接受系统化急救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系统化保暖护理。研究显示[2],当新生儿体温处于36.5℃~37.5℃时,其代谢率及耗氧量最低。因此,应对新生儿进行系统化保暖,即将窒息新生儿置于辐射台(辐射台温度调整至36.5℃),用温热毛巾快速擦干身体及头部,从而达到减低新生儿新陈代谢及耗氧率,减少体表散热的目的。②两次清理呼吸道。在胎儿头部及全身娩出后,先后进行两次呼吸道清理。首次呼吸道清理:待胎儿头部娩出后,在注意保护产妇会阴的同时,按照由鼻至下颏的顺序,将粘液、羊水挤出;二次呼吸道清理:在胎儿娩出后,应立即应用吸痰管清理新生儿口、鼻、咽部粘液及羊水;重度窒息新生儿应遵医嘱行气管插管,以达到彻底吸净粘液及羊水的目的。③合理给氧。对窒息新生儿进行面罩给氧时,应合理调节氧浓度,以避免低氧所致的心动过速、酸中毒及高氧所致的支气管发育不良及纤维增生症;待窒息新生儿呼吸平稳、皮肤红润后,应进行间歇给氧,给氧流量为0.5~1.0L/min。④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待新生儿复苏成功后,护士应密切观察其心率、呼吸、面色、神志、皮肤颜色、出入量等情况,一旦出现异常现象,应立即报告医师。⑤合理给药。严格遵循无菌原则,保持穿刺部位干燥、清洁,及时更换固定胶布,遵医嘱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疗效及副反应;采用输液泵应严格控制滴速(6~8滴/min为宜),以防诱发肺水肿或心力衰竭。⑥合理喂养及视、听、触觉训练。合理喂养:延期哺乳,以免过早哺乳加重患儿胃肠道损伤,喂养应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视、听、触觉训练:在患儿床头悬挂颜色鲜艳的玩具及气球,有意识地逗引患儿;播放舒缓音乐,轻轻抚触患儿肢体,经常变更患儿体位等。

1.3 观察指标

参照相关文献[3]评价窒息复苏效果,比较两组急救效果;对比两组患儿出生后3个月的心理运动指数(PDI)及智能发育指数(MDI)[4],其中PDI有81个条目,分别对头部控制、爬、站等运动功能与手指操作能力进行测试;MDI有163个条目,分别为记忆、学习、初步的抽象思维等方面的智力发展情况,均为得分越高表示情况越好。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值加减标准差()表示,两组间均值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f)和率值或构成比(P)表示,无序分类资料采用Pearsonχ2检验,四格表资料改用Fisher确切概率法,均由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α=0.05。

2 结果

2.1 急救效果

观察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2.50%;对照组死亡2例,死亡率为5.00%;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 预后情况

出院后,两组患儿均获3~6个月随访,平均4.32±1.21个月。出生后3个月,观察组PDI评分、M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5

3讨论

新生儿窒息属新生儿常见危急重症,患儿以循环障碍、心跳过缓,或无心跳、呼吸抑制,或无自主呼吸、酸中毒、低氧血症、对外界刺激减弱或消失为主要表现,严重威胁患儿生命健康[5]。有效的急救与护理对挽救患儿生命、改善患儿预后至关重要。系统化护理干预中,舒适的环境温度可有效降低新生儿耗氧量,为其恢复自主呼吸创造条件;呼吸道通畅及合理给氧能为患儿复苏创造良好内部环境;严密的生命体征监测能让医护人员根据其体征变化及时调整和改进治疗方案;而在复苏成功后,保证患儿的营养则是康复的前提。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运动指数及智能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成传霞[6]的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系统化急救护理可有效降低新生儿窒息患儿的死亡率、提高PDI及MDI评分、改善患儿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化急救护理对新生儿窒息急救患儿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5年7月收治的40例新生窒息患儿作为观察组,选择2014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的40例新生窒息患儿作为对照组,分别接受系统化急救护理及常规急救护理,比较两组急救效果、愈后3个月心理运动指数及智能发育指数。结果:两组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理运动指数及智能发育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系统化急救护理可一定程度提高新生窒息患儿的生存率,并有效改善其预后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生儿窒息,系统化急救护理,心理运动指数,智能发育指数,预后

参考文献

[1]赵静.26例新生儿窒息的临床观察及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导刊,2012,14(3):478.

[2]劳建荚.新生儿窒息116例急救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12):66-68.

[3]易翠兰,种翠宁,洁萍.38例新生儿窒息复苏及复苏后护理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26):5500-5502.

[4]董海鹏,谭美珍,都萍,等.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体格智力发育的影响研究☆.重庆医学,2014,43(14):1753-1755.

[5]何红梅,袁代莉,何学素,等.新生儿重度窒息的抢救与护理[J].西部医学,2010,22(8):1544-1545.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7篇

1 概述

当前“互联网+”时代下, 高职院校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和手段部署新生迎新管理系统, 虽然提高了迎新工作效率, 但迎新工作的瓶颈问题依旧未解决, 尤其是报到率低而影响学校招生决策和后期工作安排的问题。

为此, 高职院校在已部署的新生迎新管理系统的基础上, 整合学校业务系统, 搭建新生网上报到系统, 实现新生的网上自主报到、自选物品、自选寝室和网上缴费等功能, 使其在家通过网络就可以在线办理完入校的所有手续, 开学后直接拎包入住寝室, 无需办理任何现场迎新业务。

高职院校部署新生网上报到系统有利于: (1) 减轻了现场迎新工作的压力, 规避了迎新场地小、工作人员不足、现场报到时间短的问题。 (2) 提高信息共享程度, 促进了部门间的协作, 为后期学校信息化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3) 为辅助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使学校领导和相关部门能实时了解学生报到的具体数据, 为招生补录、校内资源和教学工作安排等提供决策的数据支撑。

2 系统设计

2.1 总体架构设计

高职院校新生网上报到系统根据新生的现场迎新工作流程进行设计, 实现新生迎新过程中所涉及的基本信息核对、个人信息采集、物品 (如军训服、个人物品、教材等) 自主选购、自选寝室以及财务缴费等所有流程, 并通过与学校现有的业务系统进行对接, 共享基础数据, 规范学校信息化管理流程, 提高信息化服务能力。其总体架构如图1所示。

2.2 功能模块设计

高职院校新生网上报到系统按其功能服务模式, 可以分为学生信息管理、住宿管理、物品管理、收费管理和协同管理等五大功能模块, 具体功能如下: (1) 学生信息管理模块。主要用于实现新生基本信息的管理与维护, 包括信息核对和信息采集两部门。信息核对是核对学生录取信息、学号信息、分班信息、辅导员或班主任信息以及学籍相关信息等;信息采集是收集学生的个人基本信息、图片信息、报到信息等, 为后期迎新服务和在校管理提供基础数据。 (2) 住宿管理模块。主要为实现新生网上自主选寝室。根据学校管理需求, 实现分寝室和选寝室两大功能。分寝室是后勤宿舍管理部门按照院系集中、专业集中、班级集中的原则, 根据录取情况按照往年报到率的比例初步将寝室分配到班级;选寝室是新生在已经分配的寝室中自主选择可选的寝室和床位。同时, 后勤宿管部门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报到情况, 及时调整预分配寝室数, 以保障新生在住宿条件较为紧张的情况下, 依旧可以按原则自主选择寝室和床位。 (3) 物品管理模块。依据新生自主选择为原则, 按照教育管理部门相关要求, 将以公开招标的新生入校时可能使用的物品进行展示。学生根据个人需求, 以“购物车”形式自主选购所需要的物品, 同时在入学时打包存放到自选的寝室床位上, 以节省新生来回奔波时间。 (4) 收费管理模块。该模块是新生网上报到系统的核心, 也是实现网上报到的关键。根据学校财务管理需要和学生使用便捷性的需求, 采取学校自主搭建支付系统, 并与银联进行合作的模式, 一是校内部署, 银联、支付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三方数据实时核对, 保障了缴费资金的安全性;二是灵活的账户管理方便了缴费资金的管理与分配;三是规避了单家银行支付的限制性, 减免了学生网上支付的手续费;四是拓展了缴费渠道, 规范了财务资金的管理, 提高了新生迎新缴费效率。 (5) 协同管理模块。主要与学校已经建设的招生管理系统、学生工作管理系统、住宿管理系统、在线支付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和现场迎新系统间进行数据的对接与交互, 实现新生从录取到入校全过程数据的共享, 保障了基础数据的唯一性, 提高了学院业务信息化处理能力, 规范了新生管理流程。

3 系统实施策略

高职院校新生迎新工作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 其涉及部门多、工作量大, 需要各部门之间进行相互协作。因此, 为了保障系统正常实施, 建议从规范操作流程、协调数据采集和保障支付安全3个方面采取实施策略。

3.1 规范操作流程

高职院校因为新生报到率低, 其网上报到流程差异于普通高校网上报到流程。在新生通过网上报到系统进行报到的过程中, 为了报到数据的真实性, 其规范的操作流程为: (1) 新生通过考生号和身份证号登录网上报到系统, 完善个人基本信息。 (2) 填写报到信息。 (3) 采集军训服装数据。 (4) 以自主选择为原则, 自选个人物品。 (5) 网上缴费, 同时网上支付系统缴学费、住宿费以及自选物品费等。 (6) 自选寝室床位, 在备选寝室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寝室和床位。 (7) 导出或打印报到单。

3.2 协调数据采集

高职院校实施新生网上报到的关键是基础数据采集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在实施过程中, 因为涉及的部门多, 不同的数据源由不同的部门提供, 所以只有合理协调数据采集部门, 整合基础数据应用平台, 确定责任部门, 明确具体职责。数据采集规范化流程如下: (1) 招生部门提供学生录取信息。 (2) 学生工作管理部门为录取的学生分配班级、辅导员 (或班主任) 和学号 (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的唯一标识, 不再变更) 。 (3) 后勤宿舍管理部门根据分班情况分配寝室。 (4) 财务管理部门设定学生收费标准 (学费、住宿费等) 。 (5) 信息化管理部门核定后, 将数据导入到网上报到系统中。

3.3 保障支付安全

高职院校实施新生网上报到系统的核心是网上支付, 而支付的安全性决定了新生是否进行网上支付。为了保障网上支付的安全性, 采取以下3种措施: (1) 支付数据进行加密, 且加密过程在学校服务器内完成, 并直接送达银联网关。 (2) 合作的银联机构按天自动清算学生缴费资金, 以T+1的模式进行结算, 以便于学校及时核对账目。 (3) 无在途资金账户, 资金直接从银联到达学校账户, 确保资金流绝对封闭, 保障了资金的安全性。

4 结语

高职院校实施新生网上报到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必然选择, 是争抢学生生源的必然结果, 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必然趋势, 是提升学校信息化服务能力的必要手段。高职院校通过网上报到系统开展新生迎新工作能解决迎新场地小、时间紧、工作强度大、人员不足等瓶颈问题, 还能及时为学校提供学生录取报到情况, 为补录或教学资源调度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校解决招生问题。

参考文献

[1]易连军.基于B/S结构的高等学校新生自助报到系统设计[J].科技广场, 2014 (4) :85-87.

新生军训管理系统的设计及实现 第8篇

1 系统概述

本文针对海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军训管理工作开发一套系统, 该系统具有较高的实用性与性能, 能够将学院军训管理人员从繁重的手工管理工作中解放出来, 减少额外的劳动开销。为实现对军训申请、考核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 整个系统在建设的过程中需要满足以下目标。

(1) 功能齐全, 符合军训管理的需求, 能够实现信息化管理。

(2) 严格的权限控制, 不同系统角色赋予不同的功能操作权限, 达到用户各司其职, 协同工作的目的。

(3) 高效的查询性能, 系统支持准确查询和模糊查询, 输入学号可快速、准确地获得查找学生的所有军训数据;输入姓氏可获得模糊匹配到的学生相关信息。

(4) 远程访问,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易用性和可维护性。

2 系统开发平台

使用两台DELL T410作为系统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 软件平台为Windows Server 2008、Eclipse、Tomcat、My SQL。系统客户端浏览器可采用IE8、Firefox 3.5及以上的版本。

3 系统功能需求

本系统基于B/S模式, 能够对学生军训过程中的数据、资源等进行分类管理。系统包含系统管理员、军训管理人员、带队老师、学生4类角色。功能分为军训申请、数据统计、信息维护、军训考核、军训风采、网上征兵6大功能模块, 各个模块之下又有若干子功能, 系统针对用户的角色做严格的访问控制, 不同角色的用户所能执行的权限和访问的内容都有所差别, 系统的整体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

下面选取军训申请模块阐述功能分析设计与实现:

军训申请模块包括军训服装尺寸查询、军训服装申请、军训时间设置3个子功能, 该模块主要面向学生和军训管理人员, 整体功能用例如图2所示。

3.1 军训服装尺寸查询

军训管理人员在基础数据中添加学生军训服装的尺寸、解放鞋尺码、军训帽头围、文化衫尺寸等信息, 学生可以查询自己军训服装的尺寸信息。

3.2 军训服装申请

学生根据军训服装尺寸, 使用此功能申请自己所需要的军训服装, 申请军训服装时需要填写学号 (系统根据学号自动填写姓名、性别年级等信息) 、年度、学年、学期、军训服号、军训服型、解放鞋尺码、军训帽型号、文化衫型号等信息。

3.3 军训时间设置

主要对学生军训的时间进行控制, 军训管理人员需要设置学年、学期、年度、年级、申请时间等信息, 为军训时间管理、数据统计功能模块提供基础数据。

4 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1 体系结构设计

使用MVC模式进行设计, 系统分为控制器层、服务层和数据访问层。系统的页面显示和业务逻辑部分相互分离, 减少了系统的开发周期, 提高了系统的可维护性与可扩展性。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设计服务层的军训申请、数据统计、信息维护、军训考核、军训风采、网上征兵等模块, 使模块“高内聚、低耦合”, 提高了模块的可重用性。

4.2 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服务器端使用两台DELL4600服务器作为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都位于服务器区内, 通过中心交换机和防火墙, 与内网用户终端进行数据交互。系统只需接入外网即可对Internet进行访问, 所有的用户访问都必须经过防火墙的过滤, 从而保证系统的安全性。

4.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设计

军训申请模块专供军训管理人员和学生使用, 主要为军训服装, 军训时间的有效管理提供支持, 其包括时间设置、军训服装申请、军训服装尺寸查询3个子功能。

以学生申请军训服装的业务流程为例, 以下主要对该流程中涉及到的具体操作以及系统业务处理作详细说明:

(1) 学生登录系统, 经过身份验证后进入系统军训申请主界面。

(2) 点击“军训服装申请”按钮, 系统自动列出军训服装申请的表单, 学生必须填写基本申请信息, 包括学号、军训服号、军训服型等, 学度、学年、学期等信息由系统根据军训设置中存在的内容自动完成填写, 信息录入完毕后, 确认提交系统。

(3) 系统对服装申请的基本信息进行有效性检查, 通过检查后, 自动则将该条记录添加到数据库中, 学生完成对军训服装的申请操作, 进入下一个步骤。如信息的录入格式不合法或与系统中已存在的基本设置信息不匹配, 系统给出相应的提示信息。

(4) 系统提示操作成功并自动退出军训服装申请界面, 该业务流程至此结束。

4.4 系统实现

系统采用B/S架构, 分为服务器端和客户端2个部分, 系统客户端基于标准的Web浏览器, 不需要安装专门的软件。客户端使用的Ext Js框架包括4个模块:用户界面、元素拓展、数据处理和核心功能。系统服务器端的实现主要包括4个部分:控制器、业务逻辑、数据库访问和安全体系。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采用HTTP协议进行通信, 以JSON作为数据传输的标准格式。

5 系统测试

经过对系统的军训申请、数据统计、信息维护、军训考核、军训风采、网上征兵等主要功能模块进行测试, 功能符合学校新生军训管理工作的要求, 可以实现无纸化、电子信息化管理, 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6 结束语

军训管理工作年复一年在进行, 在军训管理工作中暴露出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信息错误率高等问题, 建设一套高效、实用的军训管理系统, 实现对学院军训申请、考核过程的全面信息化管理的目标, 提高了军训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摘要:新生军训管理系统的建设正是信息化手段在军训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实现, 全面促进学院军训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和规范化, 提高了军训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本文利用UML工具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基于B/S模式的新生军训管理系统。

关键词:军训管理,信息化,规范化,B/S模式

参考文献

[1]梁宸.高校新生军训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云南大学, 2011.

[2]张春燕.高职院校新生入学管理思考—从新生报到至军训结束[J].现代商贸工业.2011, 23 (21) :215-216.

[3]陈俟伶, 张红实.SSH框架项目教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13.

[4]张海藩.软件工程导论 (第5版) [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大学新生适应教育刍议 第9篇

【关键词】大学新生适应 适应过程 适应教育

适应是种重要且常见的心理现象,每个人一生中都要面临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的改变是适应产生最基本的原因,大学新生为了求学梦想背井离乡来到陌生的城市、接触陌生的人、体验陌生的教学方式和灵活的时间安排、面对多才多艺的同学,普遍出现适应困难的问题。适应是个熟悉环境、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如果辅导员老师能够主动探求大学新生的适应心过程,并采取行之有效、丰富多样的适应性教育,进行积极地思想和行为引导,势必能缩短大学新生的迷茫期、困惑期,促使大学新生主动拥抱大学生活、少走弯路。

一、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

(一)适应

适应现象是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出现的,没有环境的变化也就无所谓适应或不适应。人的一生要经历幼年、青年、中年、老年的阶段,所处的历史环境、自然环境、人际环境总是处在不间断的变化中的,生理、心智也在不断变化,因此每个人总是面临适应的问题,会产生不断适应新环境的需要。可以说,适应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是人的一生中随时都要面临的任务,也是人应当具备的一种基本素质。

大学新生适应是人生全部适应过程中较为特殊的一种适应,它是指进入大学的学生(入学到第一学期结束)在脱离原来熟悉的环境,进人大学新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根据新环境的要求,积极调整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顺利实现角色转换,达成与新环境的平衡。1从文献来看,国内对大学生适应的研究主要包括两方面:对大學生学校适应和社会适应的研究。本文所探讨的是大学新生学校适应问题。文献表明,不同性别、年龄、地域及城乡的大学新生在适应能力方面都有所差异。笔者认为,大学新生适应障碍是普遍存在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适应快慢与人生体验、接收新事物的能力、外部教育等因素有关。因此,要重视大学新生的适应性教育,增强他们的适应能力,缩短适应期。

(二)大学新生的适应障碍

高中生经过寒窗苦读,从祖国的四面八方来到大学,地理环境、生活环境、人际环境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些学生不能适应进入大学后的剧烈变化,表现出困惑、迷茫、焦虑等不良心理。

1.学习适应障碍

进入大学后,新生要先经历为期2周的军事训练,然后面对科目众多的课程,再加上丰富多样的学生社团活动、班级活动等校园文化活动,新生面对最初刻苦学习考入大学的目标缺失,感到很茫然,学习方面最主要的困惑在于对未来很迷茫、不知道学什么、不知道怎样学、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

(1)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带来的专业困惑。

每位进入大学的新生都有一个录取的专业,当初填报志愿时也许对所报专业缺乏认识,也许是听从父母的安排、老师的建议、同学的诱导所填报的,也许是有明确的职业定位非所报专业不上,也许是被调剂的专业。最终录取的专业遂不遂愿、合不合意对新生的学习心态有很大影响。新生急切想了解本专业是学什么的,怎么学,急切想弄清楚自己适不适合所录取专业。然而,入校后经过入学教育、军训进入正式上课之后,所开设的也仅是基础课,很少有专业在第一学期开设专业导论课。专业课“千呼万唤不出来”使得学生的专业思想不稳定,另外使得相当一部分新生认为开设的基础课无用“不是专业课不重要”。

(2)学习松懈心理。

高中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就是努力考上大学;上了大学之后,有学生认为进了保险箱了,没有继续奋斗的目标了,听信高中老师所说大学是何等地美好何等地自由,甚至道听途说地相信“60分万岁”,一些同学旷课,在课堂睡觉、玩手机,课后专注打游戏、上网。

(3)对大学教学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困惑。

大学教学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信息量大,讲授重点难点部分,而不像高中时老师满堂灌,老师牵着学生的鼻子学,教材内容全部讲解,批改课后作业。大学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合理利用课后时间预习复习拓展。在我所带新生中,开学2个多月后一些同学还在幻想老师能批改作业,讲解课后习题。这说明他们还没适应大学的教学模式,还没调整自己的学习方式。

(4)不重视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

基础课程和选修课是大学生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进行进一步的学习、提高综合素质和修养的必要环节。一些同学认为这些课程没意思没有用处,“学了也白学不如不学”,比较典型的是上《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时教师在上面讲,下面鲜有人听,很少有学生回应老师提出的问题。

2.生活适应障碍

(1)生活自理能力差。

在大学之前,学生衣食住行由家长包办,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进入大学,管理财物,购买生活用品,一日三餐,一切要自己操心。新生报到时家长代办报到手续的情景很常见。娇生惯养的一代普遍存在生活自理能力差的问题。

(2)不适应气候、饮食。

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有不同的气候、饮食习惯,虽说大学食堂食物品种丰富,还是有学生为吃饭发愁,甚至长期拉肚子。

(3)对校园环境不熟悉。

学校教学楼的坐落、学校职能部门的办公地点、学院管理人员、教研室人员的联系方式、生活服务场所等等是每位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所要求知晓的。

(4)对时间管理的困惑。

高中时高负荷的学习任务都被老师安排满满的,而进入大学后有大量的自主掌握的时间,大部分新生不知道该如何利用好这些时间。一些学生盲目地从事兼职和第二课堂活动,没有能平衡学习和课外活动的关系。

3.人际适应障碍

大学生从祖国各地汇聚在一起,兴趣各异,生活习惯也不同,同学朝夕相处,难免会产生分歧或矛盾,部分新生就容易出现恐惧、冷漠、孤僻、自我封闭等现象。同学之间的差异性更大,贫富,内向外向,是否多才多艺,都影响着同学关系、师生关系。

nlc202309020003

(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产生的原因

1.环境的改变

适应起因于环境的改变。进入大学,由同地域同乡音同习惯的熟人社会进入到大融合的陌生人社会,大学新生要了解、适应环境的变化,并做出调整。

2.能力要求的提高

进入大学后,没有了家长一站式地生活服务,没有了教师主导的学习方式,没有了熟悉的乡音环境,没有了昔日熟悉的老师朋友,这些变化要求大学新生应培养独立生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沟通能力等能力。

3、急功近利,未领悟大学“大学”之精神

一些新生进入大学后,急切地想学习专业知识,急切地想成为专业技术人才、身怀绝技之才,幻想教授课程的都是学富五车、满腹经纶的专家、教授,忽视对提高人的修养、境界、思想大有裨益的人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学习,因此,大学新生面对课表上众多的“无用课程”,面对枯燥无味的课程,自认为上这些课程没有意义,觉得是在“浪费生命”,旷课者有之,到课者睡觉、玩手机有之。大学不仅仅是传授技艺,更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让学生兼容并蓄地“大学”,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大学新生适应心理过程

适应是个心理问题。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究大学新生适应心理机制和过程,有助于高校选择针对性的适应教育。贾晓波教授认为,“心理适应的机制是由认知调节、态度转变和行为选择等环节构成的动态过程。” 也即遇到不适应现象时改变认知,进而转变态度,最终改变行为以适应环境。

1.大學新生适应是熟悉环境、克服障碍的过程

大学新生对环境不适应,到被迫接受环境的变化,进而改变固有的、幻想的看法。随着新生对学校环境更加了解,同学之间逐渐熟悉,适应过程逐步加快。

2.大学新生适应是被动参与到主动融入的过程

在入学初期,新生听从老师的安排,被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和学生活动,随着对学校了解加深,知道了学校和班级的激励机制,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工作中去。这时,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融入,完成了适应过程。

二、开展适应教育,提高新生适应能力

为了让高中和大学顺利接轨,帮助新生度过迷茫困惑期,要解决新生的各种不适应问题,除了学生主观努力以外,学校应积极地开展新生适应教育活动。

(一)在学习方面,开展专业思想教育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

对于新生的专业困惑,首先,各学院应在开学之初开展专业思想教育会议和新老生经验交流会,由专业课老师和学长为新生进行培训和交流,讲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就业情况等信息,让新生稳定专业方向,辅导员要努力使学生走出误区,尽快弥补认知上的缺失,适应所在学校和所选专业。其次,要帮助新生树立学习意识,掌握学习技巧,增强专业技能。要让学生了解学业始终是大学生的主旋律,专业课的学习是今后提高工作技能的根本途径,同时也不能忽视能提供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的基础性课程。

(二)在思想上,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

90后大学生身上有闪光的地方,但也有一些共性:不知道尊重他人,不喜欢被束缚,不知道感恩把别人的关怀看成理所当然。对此,要开展学校规章制度教育、礼仪教育、感恩教育、爱国爱校爱班教育、入党启蒙教育,让高中生的价值观念尽快转变到大学的价值观念上来。

(三)在生活中,熟悉环境,开展心理摸排和心理辅导,关爱“四生”,注重行为塑造

对环境陌生的问题最恰当的解决办法是一入校即组织新生参观校园及校史馆,这样可以尽快让新生了解一所大学,减轻陌生感,增进感情。对于贫困生、心理问题生、学习困难生、身体残障生,要多加关怀,让他们感受到大家庭的温暖。利用晚点名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对学生加强生活指导,逐渐让学生形成学习和生活有规律性、有序性和计划性,学会合理安排时间,增强独立生活能力。还要注重行为塑造,对听课、自习、集体活动、交往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和期望,引导大学生文明规范行为的养成。

(四)人际方面,加强班集体建设,鼓励学生表达

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主题班会、主题团日活动、志愿服务活动、文体活动,给学生创造沟通、表达的机会和场合,帮助新生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交流主动性等问题。辅导员要引导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和互助意识,让来自祖国各地的新生感受大家庭的温暖。

结语:

大学新生适应问题是高校学生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每位新生都存在适应问题,只是适应期时间长短的问题。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主要表现在学习适应障碍、生活适应障碍、人际适应障碍。大学辅导员和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应对大学新生的适应问题展开研究,汲取好的新生适应教育方法并运用到90后大学生的入学教育中来。

【参考文献】

[1]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2]贾晓波.心理适应的本质与机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3]宋斐.大学新生适应问题与教育干预模式探讨[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

[4]吕素珍,程斯辉.大学新生适应问题初探[J].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

新生教育系统性 第10篇

我国高校每年都要迎来相当数量的新生。伴随着新生报到注册, 随之而来的是入学时要办理的大量繁琐手续, 而大多学校没有相关的软件处理这种事务。对入学新生较多的大学, 往往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采用人工填写登记表的方式, 耗费很多时间, 且统计的数据容易出现错误, 很难实时掌握各种新生报到的准确数字。甘肃医学院从2005年开始通过和接待大学新生人员的交谈了解到他们的亲身体会和对报道步骤的分析调查, 从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的角度出发, 开发出一套新生报到管理系统, 从而通过计算机高效准确地管理大学新生信息, 实现了高效率的新生报到过程。

2 开发工具的选择

为了方便学校多部门对招生数据的共享, 降低招生数据处理的专业化要求, 开发了一套可单机运行的系统。本系统选择excel2003 及VBA作为开发环境与工具, 配合code39条码打印与扫描, 在硬件要求上仅需要增加一部二维条码扫描枪。因此, 该系统具有经济性、高移植性、易维护性等特点。

Visual Basic for Applications (VBA) 是Visual Basic的一种宏语言, 是微软开发出来在其桌面应用程序中执行通用的自动化 (OLE) 任务的编程语言, 主要能用来扩展Windows的应用程式功能, 特别是Microsoft Office软件。也可说, 它是一种应用程式视觉化的Basic脚本。该语言于1993 年由微软公司开发, 是应用程序共享一种通用的自动化语言[1]。

Code39, 也被称为3 of 9 code、USD-3 或者LOGMARS, 是使用最为广泛的条形码格式之一。ISO/IEC 16388:2007 标准对Code39 进行定义。LOGMARS代表Logistics Applications of Automated Marking and Reading Symbols。它是code 39 军用标准MIL-STD-1189B定义[2]。Code39 是条形码的一种。由于编制简单、能够对任意长度的数据进行编码、支持设备广泛等特性, 它被广泛采用。标准的39 码是由起始安全空间、起始码、数据码、可忽略不计的检查码、终止安全空间及终止码所构成。以15622625150168这个考生号为例, 其所编成的39 码如图1 所示。

3 系统设计

根据新生报到工作的流程, 制定高校新生报到系统的目标如下:实现招生专业、考生投档单和考生照片的导入;根据导入的新生信息表进行综合管理;用程序控制自动标记新生报到状况;对于没有接到录取通知书的考生, 实现临时通知书的打印;统计并打印新生报到情况报表。系统功能结构图如图2 所示。

4 程序设计

4.1 设计思路

此系统采用VBA编写代码, 在程序中直接引用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网上录取系统中导出投档单所生成的新生所有原始数据及新生照片。数据后期的处理完全在考生投档基础上进行, 以保证新生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 充分考虑了以下几点。

4.1.1 程序运行安全性

由于本系统处理的数据为高校招生数据, 因此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 本系统通过设置工作簿打开密码、工作表保护密码等方式实现对系统的保护。

4.1.2 程序的可移植性

本程序可运行于windows各种服务器操作系统, 只需安装office办公软件。这几乎可以运行于大部分PC机。

4.1.3 程序的易操作性

本系统对操作人员的计算机专业水平要求很低, 只需要会操作office办公软件, 因此系统操作容易。图3 为新生报到主界面示意图, 图4 为新生报到统计主界面示意图。

4.2 模块的实现

报到注册模块核心代码为:

5 结语

本系统已在甘肃医学院2006 年至今的新生报到时运行, 并且逐年改进。据使用效果来看, 该系统操作方便, 运行情况良好, 极大地简化了新生录取期间的工作, 缩短了新生报到审核的时间, 有效保证了新生录取、报到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招生数量的增加, 如何高效地进行新生报到接待, 已经成为各个学校比较关心的问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开发一套新生报到管理系统, 通过计算机高效准确地管理大学新生信息, 实现新生录取报到工作自动化, 降低招生数据处理的专业化要求, 提高新生报到工作效率和统计数据的准确性非常必要。本文通过描述甘肃医学院新生报名工作的实际需求, 提出课题研究的目的以及意义, 并对VBA及条码技术结合开发新生报到系统及应用效果做简要说明。

关键词:VBA,报到,系统,开发,研究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VBA[EB/OL]. (1993-01-01) [2016-02-09].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Ow Ypga N6R12v Ev Dw YPo Q gn Z-dg IWo Ome67r_0Ufa UH61G1h Iq4Bt9-3CZi Dh QCSQKk2HHc Ms1ZJONrs IGH7Cs5u Sakj H_k9lgc Uz Eo SMe S.

[2]百度百科.Code39[EB/OL]. (2015-04-05) [2016-02-09].http://baike.baidu.com/view/10415242.htm.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新生教育系统性】相关文章:

新生教育方案06-06

新生教育问题08-01

新生常规教育05-26

初中新生入学教育07-11

新生教育周总结06-18

新生入学教育系列08-12

新生入学教育方案08-06

新生入学教育感想08-06

新生入学教育报告08-06

新生入学教育心得08-06

上一篇:历史教师如何讲评试卷下一篇:丹栀逍遥散加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