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髋关节手术

2024-07-25

老年髋关节手术(精选8篇)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1篇

关键词:人工关节,髋关节置换,围手术期护理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不仅能解除关节疼痛, 而且能明显改善关节的活动能力。由于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变化有其特殊性, 所以针对老年人的特点实施身心整体康复护理, 对提高治疗和护理效果、预防并发症、改善老年人晚年的生活质量有一定的意义[1,2]。2008年10月—2012年2月我科共行老年髋关节置换术42例,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42例中, 男28例, 女14例, 年龄63~85岁, 平均68岁;股骨颈骨折18例, 股骨粗隆间骨折24例;来院时间为骨折后12~34周, 均有不愈合;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3例, 陈旧性股骨颈骨折19例, 均有髋关节疼痛;术前存有合并症30例, 其中, 高血压15例, 冠心病9例, 糖尿病6例, 术后无一例切口感染, 住院2~4周, 经1~3年随访, 骨折治愈, 恢复良好。

2 护理体会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焦虑、恐惧的心理在老年人患者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因此, 对住院费用、手术效果考虑得比较多, 常表现得比较焦虑、恐惧。手术室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到病房进行访视, 向患者详细讲解术前准备的目的、手术的意义、方法、术后的注意事项, 以增强患者对手术的信心, 认真、耐心倾听患者的意见、建议及要求, 配合主管医生帮助患者消除焦虑、恐惧不良的心理因素, 让其积极主动配合手术及护理, 利于手术的顺利进行。

2.1.2 术前准备

对存有合并症的老年患者, 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加以控制, 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对高血压患者, 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对冠心病患者, 辅以活血化瘀治疗;对糖尿病患者将血糖控制在7~8 mmol/L, 同时给予高营养饮食, 提高机体抵抗力, 防止感冒;术前指导患者训练床上大小便, 使用便盆时, 避免患肢外旋及内收, 深呼吸运动、禁烟酒, 常规预防性应用抗生素1~2周, 术前清洁灌肠1次, 以预防术后腹胀影响肺换气功能和消化功能。

2.1.3 术前身体评估

全面了解老年患者身体状况, 有无原发疾病, 如常见的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肺功能情况等, 应待症状控制后再行手术。检查患者术区皮肤及腰背部、臀部皮肤是否完整、有无破溃、瘢痕等。必要时与护理二线、麻醉医生、手术医生联系并做相应处理。

2.2 术中护理

2.2.1 静脉通道的建立

术前选择上肢静脉, 选用18号留置针给病人建立静脉通道, 以两个通道为宜, 最好避免选用同一根血管, 确保术中输血、输液的畅通。术中密切观察通畅情况及上肢皮肤情况、控制输液速度、预防留置针被折弯或滑脱, 影响血容量的补充。

2.3 术后护理

2.3.1 病情观察

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血压、脉搏、呼吸变化, 每1~2h测脉搏、血压1次。术后2d给予持续低流量吸氧2L/min, 必要时加大氧流量, 改善通气功能, 提高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同时, 应注意观察患肢皮肤颜色、温度、肿胀程度、感觉、末梢循环等。另外, 在补液过程中, 应注意控制补液速度和补液量, 术后早期最好能24h均匀滴入以免过快引起心力衰竭、肺水肿。病情较重者应监测中心静脉压指导补液。

2.3.2 术后制动和固定的护理

术后病人采取平卧位, 术肢适当抬高约15°~30°, 以利于末梢血循环, 减少肿胀。术肢保持中立、外展位, 两大腿间放厚的软枕。做到三防:一防过度屈曲和伸直, 术后在膝关节下垫一软垫;二防内旋, 术后穿防旋鞋或下肢皮牵引保持外展30°中立位;三防内收, 两下肢间放软枕, 肢体外展位, 防止过度内收。

2.3.3 疼痛的护理

术后多数病人有疼痛感, 属正常现象。一般在24h内疼痛较明显, 应视情况遵医嘱给予止痛剂。长期服用止痛剂易成瘾, 在不影响睡眠情况下应尽量少用, 可用听音乐、与人闲聊分散注意力, 减轻疼痛。

2.3.4 功能锻炼

术后第2天进行患侧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或抗阻活动, 做股四头肌静力收缩练习, 每次保持10~15s, 重复10~20次, 术后第3天进行髋、膝关节被动活动, 对外侧入路切口患者被动屈髋, 度数从小到大 (15°~30°) , 后方入口切口曲髋度数在100°以内, 活动中动作要求缓慢, 要求患者下肢充分放松, 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 经髋关节后入路切开进行置换者, 卧床2周, 第3周下床拄拐行走, 宜站不宜坐, 为防止继发性损伤, 应注意掌握锻炼进度, 个别对待, 采用循序渐进的原则, 注意坚持并根据病人的耐受度随时调整, 练习肌肉应先小腿后大腿再臀部的原则。

2.4 出院指导

患者均在2~3周后出院, 患肢康复在家中进行, 故出院时应给予具体指导。当能扶拐下地活动时, 患肢保持外展30°并不负重, 完全康复后可进行体育运动, 3个月内避免侧卧, 患肢不可架在健侧腿上, 不可盘腿, 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及内旋动作, 加强营养, 注意行走安全, 定期到门诊复查。

参考文献

[1]肖雪芬, 李云, 李慧敏, 等.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术期老年病人的心理护理[J].护理学杂志, 2004, 16:16-17.

髋关节损伤手术期患者护理体会 第2篇

摘要:目的探讨和分析对髋关节损伤的手术期的患者如何有效的进行护理。方法我院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髋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从术前指导、一般护理、预防压疮以及预防感染对患者进行手术期的护理。结果84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全部康复出院。讨论 做好髋关节损伤手术期的整体护理,能有效减少并发症,减轻患者痛苦,是手术成功及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关键。

关键词:髋关节;损伤;护理;康复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89-02 1引言

近几年,髋关节损伤成为临床常见的创伤之一,多发生于交通事故、工伤以及骨质疏松所致。盆腔部位是人体身上的一个重要部位,因为其包含了多个主要部位如生殖器官、膀胱以及大血管等,此部位的创伤多较严重且疼痛感强烈,特别是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休克,从而导致病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医疗技术及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手术作为治疗髋关节损伤疾病的常用方法,其术后的康复护理对手术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效的护理是挽救严重伤患者生命的关键,由于手术创伤大,术后康复慢,因此,做好术前及术后的康复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环节,争取早日下床活动,减少并发症。我院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124例髋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2资料与方法

2.1一般资料

我院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髋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患者50例,女患者34例;最小年龄19岁,最大年龄83岁,平均年龄39岁;损伤原因:工伤11例,交通事故伤39例、坠落伤19例、老年人病理性骨折15例。住院时间:最短住院时间1.3个月,最长住院时间4.2个月,平均住院时间2.3个月;受伤至就诊时间30min~7d。进行手术的患者的而选择标准:后柱骨折导致关节不稳者;患者髋臼负重顶的骨折移位大于3mm;关节腔内有游离骨片阻碍股骨头复位者;患者后壁骨折面积占整个后壁面积的40% 以上;髋臼骨折合并股骨头骨折;无骨质疏松症。

2.2治疗方法

此部位的创伤多较严重且疼痛感强烈,特别是当患者出现大出血时,严重的甚至会引发休克,从而导致病情严重,如果延误治疗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地将患者的股骨头进行复位,并重建髋臼,恢复患者整个关节的功能以及其完整性,在手术的过程中应有效的预防并发症的产生,尤其是骨关节炎的发生,保持其稳定性。在手术的过程中应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PET、PCO2及气道分压等指标的变化,保证输液通畅,随时配合麻醉师和手术医生做好抢救工作。

2.3效果评价

于患者出院后随访 3~30 个月,平均 12个月。术后 3 个月按 Harris 评分标准对术后康复效果进行评价,即从关节功能、疼痛程度、关节活动度及畸形 4 个方面进行评定,Harris 评分 90 分以上为优,80~89 分为良,70~79 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3结果

我院选取2011年4月到2013年1月收治的84例髋关节损伤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84例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未发生并发症,效果显著,全部康复出院。

4讨论

4.1术前指导

患者术前多数存在恐惧、焦虑、孤独、无助等负性心理,因此在术前应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将病人的心理及生理调整到耐受手术的最佳状态是手术成功的必要保证。术后因疼痛不适或对病情的恐惧,多数患者会出现恐慌、情绪激动、暴躁或者抑郁,因此医护人员应对患者进行正确的心理指导以及医护知识的普及。首先一盒人员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理解患者情绪的来源,在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在术前患者要耐心细致地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及术后的康复程序,让病人了解手术的过程以及对手术产生信心,从而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紧张恐惧心理,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以最佳状态接受手术治疗,提高手术的成功率。在术后医护人员应强调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的好处以及重要性,帮助患者克服恐惧心理,使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同时在对患者进行心理辅导的同时应嘱咐患者增加营养,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有利于术后身体的恢复。

4.2一般护理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常规使用心电监护仪监测血压、脉搏、呼吸、心率、血氧饱和度。观察伤口敷料以及伤口引流液量的变化。患者在术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疼痛,可能会影响患者的休息、睡眠及饮食,从而降低患者伤口的愈合速度以及影响患者术后的功能锻炼,因此可预防性地使用镇痛泵,或术后根据病人对疼痛的耐受情况,适当运用止痛剂。

4.3预防压疮的产生

患者术后卧床时间较长,可能会出现压疮,因此在护理的过程中应注意叮嘱患者多翻身,在床上加铺厚海绵垫,可分散重力。保持患者床铺的干净整洁、无异物,每天更换床单。对于患者的易受压部位可以放置防受压物品,如头部固定时放头圈,耳廓置中空部位,骨盆固定器要包裹海绵垫再固定于前后支撑点。对于女性患者在摆放体位时要避免乳房的挤压损伤,男性患者骨盆固定时要妥善安置导尿管,避免外生殖器受压。

4.4预防感染

预防呼吸系统的并发症,手术过程中巡回护士应经常巡视可观察部位,注意保暖,局部按摩双上肢,时刻注意保持肢体处于功能位,注意观察病情,如脉氧、气道压指标,必要时作血气分析,术中随时检查气管导管及呼吸回路有无折曲,调整头颈部的位置。防止患者脊髓的损伤,在搬放患者时,医护人员应沿同一纵轴位转动病人,确保患者的头颈、胸部、腰部以及下肢等每一部位都要有足够的支持。术中严格采用无菌操作;术后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给予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高钙、易消化食物;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肺部感染等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罗薇,刘小军.表格式健康教育路径在外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护理,2005,11(3):229.

[2]葛智纯,王慧玲,刘若群,等.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0,15(7):513-514.

[3]杨翠芳.神经外科手术俯卧位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5.

[4]杨柳,郭林,王文良等.中老年新鲜与陈旧性股骨头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近期疗效分析[J].中华创伤杂志,2003,19.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3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1~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22例, 女18例;年龄62~85岁, 平均 (72.6±4.8) 岁。疾病类型:髋关节骨折32例, 股骨头坏死8例。其中3例患者合并有冠心病, 2例合并呼吸系统疾病。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 侧卧位。常规为患者进行手术, 确定髋关节无松动后进行缝合, 并留置引流管。

1.3 手术室护理内容

1.3.1 术前护理

巡回护士在术前1天下午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 为患者讲解手术室的环境、麻醉方法, 告知患者如何进行配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 安抚不良情绪, 解答患者的疑惑。

1.3.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 做好严格的核对, 检查术前医嘱执行情况;将患者的饰物、义齿取下, 为患者建立静脉通道;与麻醉医师核对将要给患者应用的麻醉药物, 并协助麻醉师进行静脉给药;帮助准备好各种麻醉用品以及急救所使用的药物, 连接负压吸引装置;配合进行麻醉诱导以及气管插管等。麻醉诱导时护士应床旁看护, 给予适当约束和精神支持, 避免发生意外伤。麻醉诱导后, 根据手术要求, 将病人安置成手术需要的体位, 要使病人舒适、利于手术野充分暴露, 同时又保证气道通畅、循环稳定, 并防止着床部位组织受压损伤。

病人由于术前禁食、禁饮及麻醉后被阻滞部位或器官的血管扩张, 加之术中创面渗血、渗液和蒸发, 体液丢失增加, 会导致血压下降, 故护士应保持静脉输液通道通畅, 在麻醉医生指导下输液, 一定要严格掌握液体输入量及速度。密切观察术中失血情况, 根据吸引量、纱布块血量、决定输液输血量, 以维持循环系统稳定。输血前应与麻醉医生一道严格执行查对工作。

护士要在术中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等变化, 一旦发生各种意外, 要及时给予抢救。加强术中保暖, 控制手术间的温度, 一般温度控制在22℃~25℃, 湿度保持在50%~60%台上加强术野以外部位的敷料覆盖, 台下注意肢体暴露部位的遮盖保暖。术中静脉输注的液体应加温至37℃左右, 用温水冲洗体腔, 严格麻醉药品及用量, 科学、正确、合理地应用麻醉药。

1.3.3 术后护理

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氧饱和度。由于老年患者器官衰退, 苏醒会延迟, 因此手术结束后要适当地延长患者的苏醒和拔管时间, 当患者呼之点头、完全清醒再给予拔管。拔管前给患者吸痰, 动作要轻柔, 减少刺激, 拔管后立即给予面罩吸氧。苏醒期患者烦躁不安, 护士要守在床旁, 上好约束带, 将患者卧位固定稳妥, 防止因烦躁而坠床、输液管道脱出、引流管拔出等意外情况发生。如患者未能彻底清醒, 应在复苏室观察, 待生命体征平稳后方可送回病房。

2 结果

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手术期间无明显的不良反应, 患者手术时间在50~92min, 平均 (62.2±9.0) min。患者无并发症的发生。

3 讨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可以使关节活动恢复, 并可以使部分不能下地进行活动的患者重新自行行走[3]。护士有效地掌握手术中的护理要点, 并熟练地配合医生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关键[4,5]。护士在手术中要做好麻醉的配合, 主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静脉:护士要保持患者静脉的通畅。由于髋部手术的出血量往往较难估计, 一般选择静脉留置针。 (2) 监测:术中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 尽量做到为患者进行等量的输血和输液, 避免输液过多导致负荷过重。 (3) 准备:为患者准备好抢救药物, 避免血压下降、心力衰竭发生时, 临时准备造成慌乱, 耽误手术。 (4) 心理:由于手术的创伤较大, 出血量较多, 手术难度较大, 患者惧怕痛苦, 术中会出现紧张的情绪, 导致血压或心率增加、麻醉无法顺利进行。因此, 护士要注重为患者给予心理护理干预, 安抚患者的情绪, 缓解紧张情绪。 (5) 体位:注意固定患者体位的松紧适中, 避免压疮发生, 随时观察患者的肢体情况。我院40例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中配合均较好, 手术成功, 术后恢复较好。总之, 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是一种创伤较大的手术, 护士在护理干预中, 要注意采用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使患者可以用最佳的状态接受手术, 更好地配合医护人员。护士要有高度责任感, 做到思维敏捷、处事干练, 让患者感受到满意和安全。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中的有效手术室护理配合内容, 分析麻醉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12年110月收治的40例老年人工髋关节手术患者的手术室护理内容进行回顾性分析, 总结其中护理要点及老年患者麻醉护理配合的关键。结果4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 术间无明显不良反应。其中20例患者疗效优秀, 20例疗效良好。结论老年髋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由于机体功能较差, 合并症多, 因此需要不断提高护理质量, 尤其注意麻醉护理配合。

关键词:老年,髋关节置换,麻醉,护理干预

参考文献

[1]邹岚, 陈信芝, 徐燕娇, 等.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温热液体补液的护理体会[J].临床医学工程, 2011, 18 (9) :1414-1415.

[2]李少娟, 王贵清.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术中配合和护理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 2011, 9 (14) :152-153.

[3]孙晶晶, 沈丹萍, 张艳, 等.翻修性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室整体护理[J].中国美容医学, 2010, 19 (z3) :259-260.

[4]于爱民.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症预防及护理[J].当代医学, 2010, 16 (6) :113-114.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4篇

近年来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逐渐增多, 成为老年期最常见的一种创伤性疾病。如果对老年股骨颈骨折采用保守治疗, 易导致骨折不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 且长期卧床又易产生许多并发症, 甚至危机生命[1]。而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采取髋关节置换术它具有解除疼痛、纠正畸形、恢复功能的效果。使患者重获髋关节生理功能, 达到稳定无痛、肢体等长的疗效, 提高了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我院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行髋关节置换术39例, 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39例, 其中男26例, 女13例;年龄在65~92岁, 平均年龄74.5岁;左侧21例, 右侧18例.其中9例合并不同程度心脑疾病及糖尿病。经术前术后护理, 帮助患者度过了手术危险期, 使患者原发病未加重, 未发生各种并发症。随访6~12月, 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 (Harris hip score) 评估疗效, 90~100分为优, 80~89分为良, 70~79分为尚可, 70分以下为差[2]优19例, 良14例, 尚可5例, 差1例。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意外的损伤使患者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加上患肢的疼痛和对预后的担忧, 以及医院陌生的环境, 极易使患者产生恐惧和焦虑。医护人员热情的接待, 主动介绍自己及病房环境, 关心安慰他们。耐心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方法、优点、术者的技术及国内外手术成功率。提高患者手术信心, 消除紧张恐惧、焦虑心理, 及时针对性地与患者进行交流沟通, 细心周到的做好基础护理, 使他们感到医院温暖如家, 从而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和护理。

2.1.2 术前准备

术前适应性锻炼, 让患者进行直腿抬高锻炼, 练习股四头肌收缩力量。具体方法:患者平卧床上, 下肢伸直尽量抬高, 然后放下, 如此反复进行, 为术后恢复打下良好基础;术前嘱患者在床上练习大小便, 以适应术后床上大小便;术前还应练习呼吸运动、有效咳嗽。术前常规准备:备皮、皮试, 做好各项术前检查, 根据医嘱给术前用药, 术前禁食12 h, 禁饮4 h。

2.2 术后护理

2.2.1 一般护理

术后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和术口情况, 并给予心电监护。注意患者意识状况和患肢血运情况, 密切观察患者末端血运、温度和皮肤色泽, 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穿丁字鞋固定, 两腿之间放置软枕或三角海绵垫, 以防止患肢外旋、内收。同时保持引流管通畅, 防止扭曲、压迫、堵塞等, 观察伤口出血情况及引流液的颜色、量及性质, 并做好记录。术口敷料有渗血时及时更换, 保持切口干燥。

2.2.2 正确指导功能锻炼术后当天患者清醒后即可开始

踝、膝关节活动训练, 鼓励其行跖趾关节伸屈和双侧踝关节伸屈, 2~3次, 5 min/次;逐渐做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锻炼, 要求患者尽量将膝关节伸直。术后第1~2 d床头摇起 (不应超过30°) , 取平卧位, 加强训练强度, 指导患者有规律地、主动地进行踝关节的主动背伸和跖屈运动, 以及踝关节环转运动, 每隔1 h练习5~10次, 早中晚共3回;同时开始髋、膝关节屈伸训练, 即交替抬高髋关节和膝关节, 被动做登自行车动作, 股四头肌收缩练习时要保持髋关节相对稳定或将硬枕放在患侧膝关节下, 鼓励患者尽量在旋转中立位的状态下将膝关节伸直, 抬起小腿, 20次/h;同时加强健侧肢体锻炼, 屈髋、屈膝收缩健侧下肢肌肉。术后第2~3 d患肢可行CPM锻炼, 活动由15~30°起, 2次/d, 以后增加5~10°/d, 逐步增加到90°;3~4 d可将床头抬高45~60°练习坐位, 4~6次/d, 20~30 min/次.术后4~7 d, 指导患者床上坐起、坐床边、床边站立、拐杖行走及肌力训练;指导患者及其家属共同掌握协助患者上、下床的方法, 从健侧移坐至床边, 待患者适应后离床;手扶床沿站立, 健肢负重, 患肢不负重, 至下肢肌力恢复后进行站立后伸和外展练习;将患肢慢慢后伸, 抬头挺胸, 保持上身直立, 拉伸屈髋肌群, 然后下肢伸直位向外抬起, 慢慢收回, 拉伸髋关节内收肌, 30次/组, 每天3组, 应避免髋关节屈曲>90° (>90°会增加髋关节脱位危险) 。术后2~3周出院, 出院后让患者掌握屈髋锻炼要领, 术后6~8周以内不宜久坐及术侧侧卧位。避免在光滑或不平整路面行走, 易摔跤。避免翘“二郎腿”动作和坐低凳子, 不坐软沙发, 不下蹲, 不爬陡坡。6周内避免屈髋超过90°, 髂关节内收内旋位时自座位站起, 避免双膝并拢双足。分开情况下, 身体向术侧倾斜, 上下楼时, 上楼健侧在前, 下楼患侧在前。一般大约2个月后可弃拐行走, 完全负重要在术后3个月后。术后1、3、6个月来医院复诊。

2.2.3 并发症的预防

预防褥疮, 在患肢制动前提下, 将髋部整个托起, 使臀部离开床面, 解除骶尾部压迫, 并按摩局部, 每2~4 h抬高1次, 大小便后要及时擦干局部, 防止局部潮湿刺激, 保持床面平整干燥清洁无渣屑。预防呼吸道泌尿系感染,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每日定时通风, 嘱患者深呼吸做有效咳嗽, 轻拍背部以助排痰, 还可行雾化吸入, 2次/d。嘱患者多饮水, 增加尿量达到生理性冲洗膀胱的作用, 保持会阴部清洁, 以预防泌尿系感染。

3 小结

通过对老年患者术前的护理, 以及术后严密的病情观察, 医护人员耐心细致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加上患者的积极配合及自我锻炼, 避免了并发症的发生, 保证了患者关节功能的恢复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邵延婷.老年髋部骨折及并发症的预防.护士进修杂志, 2003, 18 (5) :452-453.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5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共计38例 (男16例、女22例) , 平均年龄75岁, 其中外伤性股骨颈骨折、无菌性股骨头坏死、骨性关节炎分别为19、13、6例, 左右侧关节置换分别为21、17例。

1.2 术前护理

1.2.1 心理护理。

与患者积极沟通, 开展健康宣传及教育, 最大程度上消除恐惧、紧张心理, 稳定情绪, 提升治疗信心。

1.2.2 术前的功能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以健侧肢体为主的踝及膝关节屈曲、股四头肌舒缩、直腿抬高等循序渐进的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翻身后叩背、深呼吸、床上大小便等。

1.2.3 积极治疗原发病。

术前合并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患者病情, 入院后进行辅助检查, 对症治疗基础疾病[1]。

1.2.4 皮肤准备。

进行皮肤常规备皮 (范围为乳头连线-踝部) , 术前3 d对手术区皮肤加以清洁, 以5%碘伏棉球于术前1 d和手术当日消毒皮肤并以无菌辅料加以包扎。

1.3 术后护理

1.3.1 病情观察。

返回病房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直至平稳, 对输液速度、切口渗血情况加以密切观察, 防止出现并发症。对各种基础病情况加强观察, 如发现异常则第一时间处理。

1.3.2 引流管护理。

定时挤压引流管, 保持其通畅, 注意负压吸引器位置应低于切口。同时注意密切观察引流液有无异常, 从而及时对症处理。

1.3.3 疼痛护理。

正确评估伤口疼痛程度, 借助于活动健侧肢体、听音乐等方式分散注意力, 必要时使用止痛剂, 并对用药后效果和反应加以密切观察。

1.3.4 饮食护理。

多进食含锌钙较高、大量纤维素、高维生素、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 从而防止便秘并促进机体恢复和手术切口愈合。合并糖尿病者应在术后禁食水6 h后控制饮食, 稳定血糖水平[2]。

1.4 预防并发症及护理

1.4.1 预防切口感染。

密切观察各种提示感染的数据, 并对其他原因造成的发热注意排除。注意切口换药前后的无菌操作。同时对有无异常渗出、皮肤肿胀、局部皮温、切口愈合情况加以密切观察, 第一时间处理异常[3]。

1.4.2 预防髋关节脱位。

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搬运、摆放体位等, 指导患者对体位加以严格控制, 必要时协助摆放。翻身时应进行“轴样翻身”, 保持患髋15~30°并外展中立位。

1.4.3 预防深部静脉血栓和肺栓塞。

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运动;长收缩运动患肢肌肉等。同时教导家属对下肢肌肉进行术后按摩以防止血栓形成。对双下肢的情况加以密切观察, 出现异常则第一时间处理。

1.4.4 预防压疮。

术前进行进行此方面健康教育。术后卧气垫床, 帮助患者抬高臀部2 h/次, 保持皮肤干燥和清洁。同时加强护理骨突部位。

1.4.5 预防便秘。

术后指导患者多吃蔬菜水果以促进排便。同时鼓励及帮助患者顺时针按摩腹部并进行早期下床活动。

1.5 功能锻炼

患者麻醉清醒后, 指导其进行足趾活动、股四头肌收缩等活动, 起始阶段以被动活动为主, 循序渐进。在术后初期可以令患者借助助行器站立、行走, 一段时期后则改用双拐。同时开展健康教育包括术后6周禁止坐沙发、盘腿、穿裤子时应先穿患侧、穿鞋时髋关节不能过度屈曲、避免剧烈活动等[4]。

2 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至今均未出现各种并发症且恢复良好。

3 讨论

随着技术的革新, 髋关节置换术适应症也不断扩大, 其间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和手术成功与否有着密切关系[5]。故而护理人员必须要掌握专业护理知识, 并根据患者情况制订护理计划。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的提升和围手术期护理关系密切。

摘要:目的 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方法和情况加以探讨。方法 选取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共计38例, 探讨其围手术期护理体会。结果 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随访均未出现各种并发症且恢复良好。结论 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成功率、并发症的发生、生存质量的提升和围手术期护理关系密切。

关键词: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

参考文献

[1]白艳茹, 王巧.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的护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4年河南省骨伤护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4:134-136.

[2]杨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无痛护理[C]//.中华护理学会.第14届全国老年护理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乌鲁木齐:中华护理学会, 2011:165-167.

[3]李静仙.高龄患者实施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围手术期护理[J].吉林医学, 2012 (10) :2204-2205.

[4]段暖.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疼痛护理的临床观察[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1年河南省中医护理学术发展研讨会论文集.郑州:河南省护理学会, 2011:234-236.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6篇

1临床资料

本组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施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患者, 男17例, 女29例, 年龄65~90岁, 平均年龄73岁, 均为摔伤致股骨颈骨折。其中糖尿病4例, 高血压3例, 肾功能不全1例, 冠心病1例, 平均住院25 d。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 出院时, 37例患者能自行下床锻炼, 9例患者可由家属协助下床锻炼。

2护理措施

2.1 术前护理

2.1.1 心理护理

老年人对意外伤害应急能力低下, 且对髋关节置换术缺乏了解, 出现紧张、恐惧、焦虑等情绪, 护士要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取有效沟通, 讲解手术治疗的优点, 介绍成功病例, 以减轻患者焦虑, 提高患者心理素质, 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1.2 术前康复指导

向患者强调术前锻炼对于术后患肢康复和减少因卧床引起的各种并发症, 特别是预防下肢深静脉栓塞 (DVT) 的重要性[1]。指导患者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背伸跖屈锻炼, 要求患者用全力或接近全力使肌肉产生等长收缩, 一般持续不超过6 s, 加强肩膀及手臂肌肉的运动, 为手术后下床使用拐杖做好准备。

2.1.3 术前准备

保持有效皮牵引, 训练深呼吸和有效咳嗽, 给予卧气垫床, 定时翻身, 加强营养, 预防便秘, 并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排便, 遵医嘱备皮, 做皮试, 应用抗生素。

2.2 术后护理

2.2.1 病情观察

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 给予多参数监测, 持续低流量吸氧, 高度重视心血管功能变化, 密切观察和掌握输液速度。防止出现急性心衰或肺水肿, 对肾功能不全者, 注意观察尿量, 对糖尿病患者要定时测血糖、尿糖, 防止出现酮症酸中毒, 并观察肢体末梢血运和足趾运动情况, 伤口渗血情况, 评估患者疼痛程度, 老年人对疼痛耐受力较差, 要及时采用药物止痛, 防止引起并存病的加重, 如高血压、心脏病等。

2.2.2 保证正确体位

术后患肢保持外展15°~30°中立位, 用软枕略抬高, 用皮牵引或穿钉字鞋固定, 膝下、双下肢间各放一软枕, 防止髋关节内收、内旋, 过度屈曲和伸直, 防止人工假体脱位。

2.2.3 引流管护理

保持引流管通畅, 引流袋勿高于引流口, 防止引流液倒流, 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量、颜色的变化, 发现异常, 及时通知医生采取治疗措施。术后2~3 d, 可根据医嘱拔除引流管。

2.2.4 预防并发症

(1) 感染:观察切口及周围皮肤有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保护切口不被浸湿或污染, 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室内保持空气新鲜, 减少探视, 鼓励患者深呼吸, 有效咳嗽, 给予患者翻身、按摩、叩背, 每2 h 1次, 对痰多粘稠不易咳出者给予雾化吸入。同时做好基础护理, 防止口腔溃疡、压疮、肺部和泌尿系统感染等。 (2) 血栓栓塞:产生血栓栓塞最主要的原因是术后血液的高凝状态。术侧肢体活动减少, 肿胀, 静脉血液回流不畅[2], 应轻度抬高患肢, 每日用温水擦浴2次, 麻醉苏醒后即开始足背伸关节肌肉主动锻炼, 必要时使用抗凝药物。

2.2.5 指导患者功能锻炼

向患者及家属说明及早进行功能锻炼的重要性和注意事项, 取得合作, 术日可进行患肢局部肌肉按摩, 活动足趾及踝关节, 术后1~2 d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肌肉等长收缩练习, 能促进患肢血液循环, 防止关节僵硬[3]。术后第1天指导患者进行足趾和踝关节的屈伸运动, 臀部做引体向上运动, 患者双手抓住吊环, 健肢登床, 用力将臀部抬起。指导患者做股四头肌等长收缩锻炼, 5~10 min/次, 每天多次。术后第2天继续加强关节、腿部肌肉、臀部引体向上运动的锻炼, 增加锻炼的次数和强度, 以不疲劳为原则。骨水泥固定型术后第3天拔除引流管后, 病情允许的可协助患者下床, 做不负重运动, 练习床旁站立和走动, 也可用CPM机进行锻炼, 可在床上进行直腿抬高训练, 伸直膝关节, 背屈踝关节, 足跟离床20 cm, 空中停顿5~10 s后放松, 如此循环。术后一周扶拐行走, 走时患肢始终保持外展30°, 先用双拐再用单拐, 用单拐时握在健侧手中。上楼时先用健肢, 下楼时先用患肢, 避免屈髋大于90°, 锻炼时护士或家属在床旁守护, 以防意外。

3出院指导

护士应使患者及家属了解髋关节脱位时出现的症状, 如异常疼痛、肢体短缩畸形等, 并教会患者在家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3个月内不能侧卧, 不要两腿脚交叉, 不要盘腿, 3周内屈髋小于45°, 以后逐渐增加屈髋度, 但小于90°, 坐位时尽量坐有扶手的椅子, 站立时患肢外展, 6个月内患肢避免内收内旋动作。3个月患肢可逐渐负重, 双拐→单拐→弃拐, 但避免屈髋下蹲, 出院后1个月、3个月、6个月须复查。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股骨颈骨折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46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康复指导, 术后全身和患肢护理、指导康复锻炼等护理措施。结果: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老年股骨颈骨折的患者进行细致良好的围手术期的护理, 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同时又可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股骨颈骨折,髋关节置换,护理

参考文献

[1]殷晓红.预防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对策[J].中华护理杂志, 2001, 36 (5) :330-332.

[2]冯传汉, 张铁良.临床骨科学[M].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311.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7篇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60例,其中男25例,女35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56岁,骨折原因滑倒所致50例,车祸所致10例,大部分患者合并1~2种慢性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

2 结果

60例手术配合顺利,术中无意外发生,术后无感染,术后随访一年,无假体脱位等并发症。

3 手术配合

手术间准备手术间空气常规消毒,术前晚、术晨紫外线照射1 h,术前半小时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手术间内所有用物和无影灯,保持手术间湿度50%~60%。

器械及设备准备包括骨科常用器械(电刀、电锯、电钻),骨水泥和全髋关节置换术专用器械。全髋关节置换术专用器械应由供应商在术前1 d送达手术室,应认真检查该器械的完整性和可操作性,灭菌后备用。

4 巡回护士配合

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前1 d到病房与患者交谈,详细了解患者的-般情况及心理状况。老年患者由于心理防卫及适应能力下降,对股骨颈骨折所带来的打击较难承受,再加上一些慢性病的长期折磨,常出现孤独、寂寞、抑郁的心理。因此,术前访视患者时应耐心、仔细做好心理护理,主动积极与老人交谈、沟通,掌握其心理动态,解除患者各种心理负担,保持良好情绪,取得患者对手术的信任并主动配合手术,对手术过度焦虑的患者应耐心安慰疏导,如无效,可在手术前晚给服少量镇静剂。手术体位为侧卧位,术前固定体位时应在易受压部位置软垫、上肢不过度外展,使患者感觉舒适为宜,从而预防因体位不当、受压时间过长而引起的并发症。术中使用骨水泥可使血压下降,应严密观察血压、心率、心律及输血输液情况。特别注意血压变化,及时补充血容量,预防或及时纠正低血压,另一方面要注意防止因单位时间内补液速度过快导致急性肺水肿或急性左心衰发生。在假体植入牵引复位时,应注意电刀负极板与皮肤的接触是否完好,以防负极板脱落。整个手术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和正确估算出血量,核对并做好输血工作,同时,各种急救物品及急救药品应配备齐全,以防意外发生。术后回访巡回护士应在手术后3 d内回访患者,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时报告手术的有关信息,主要从该手术的优点、成功率来安慰患者的情绪,使其增强自信心,促进康复。

5 器械护士配合

器械护士提前30 min洗手上台,认真检查专用器械是否准备齐全,灭菌是否合格。术前器械准备要充分,要熟悉手术步骤.配套器械的名称及使用,术中传递髋臼锉和髓腔扩大器时要逐次从小到大,并提示主刀医生所用器械号码,做到主动、及时、敏捷、准确地传递器械。与医生密切配合,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平术质量。术后协助搬动患者注意保护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防止脱位。

6 讨论

手术室护士熟练掌握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步骤和专用器械,在手术前,通过观看随厂商提供的VCD教学片和具体专用器械的具体使用方法,熟练掌握了该专用器械的使用,在手术过程中,能及时、准确地供应手术器械,配合医生手术。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中与护理有直接相关的并发症:(1)预防血管和神经损伤。术中由于体位和牵引的原因,容易发生血管和神经的损伤,所以在手术中要注意观察患者受压肢体的感觉,并经常询问;(2)预防褥疮的发生,手术体位和手术时间过长,容易造成褥疮的发生,所以在安置患者手术体位时,一定要在受压区加海绵垫保护。同时复位时,避免过度牵引;(3)预防低血压和失血性休克。手术进行中,护士必须密切配合麻醉师观察出血量和血压的情况,及时正确估算出血量,并及时报告麻醉师为其调整输血、输液做参考。

老年髋关节手术 第8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13例, 男8例, 女5例, 年龄66-87岁, 平均年龄74、5岁。其中股骨头无菌性坏死3例, 髋关节炎2例, 股骨颈骨折8例。糖尿病诊断标准按WHO标准, 11例入院前已确诊糖尿病, 并接受了系统的治疗, 有2-13年病史, 其中2例为入院检查后确诊。

1.2 治疗方法

对13例患者先采取牵引、控制血糖、对症治疗及康复指导, 待空腹血糖控制在6-7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6、0-8、6mmol/L, 选择恰当时机手术。手术后在骨科疾病的常规护理下, 结合糖尿病常规护理, 密切观察, 耐心指导、督促。

1.3 治疗结果

本组13例患者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 无创口感染现象, 无护理并发症发生。Harris评分优良, 术后半年随访, 患者生活自理, 能独立行走。

2 术前护理

2.1 护理评估

威胁老年糖尿病患者的主要因素为各种并发症, 如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脑肾病变、肥胖、各种感染、酮症酸中毒及低血糖。患者的焦虑及麻醉、手术的刺激不仅可以引起血糖升高、代谢紊乱, 而且易诱发以上并发症, 甚至危及生命。首先应了解患者病史、用药效果、饮食情况、血糖的波动范围, 有无并发症的发生, 机体的营养状态及对手术的耐受程度, 完成常规的心、肺、肝、肾功能检查, 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

2.2 心理护理

老年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恐惧, 同时担心糖尿病对手术治疗的影响, 我们要尊重老年患者的心态, 与患者拉家常, 多沟通, 讲解手术治疗的必要性、安全性及手术效果, 合理控制好血糖值并不影响手术及愈合, 使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手术。

2.3 血糖控制

糖尿病是内分泌代谢性紊乱性疾病, 而急性创伤又会造成大量消耗, 形成负氮平衡[2]。对此类患者既要严格控制饮食, 又要增加营养以利骨折愈合。与患者共同制定一日三餐计划。严密监测血糖值, 密切观察有无低血糖的发生, 特别是手术晨禁食、术前晚用胰岛素者, 送手术室前常规测量血糖, 以避免术前发生低血糖。2.4、术前准备术前充分的准备有利于患者安全平稳的度过手术期, 促进术后的康复。对于术前行下肢牵引的患者, 须向患者详细说明注意事项, 严密观察患肢末梢血供、感觉、活动情况, 发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并查明原因。指导患者行卧位大小便训练, 保持皮肤清洁, 备皮时避免刮伤皮肤, 以免引起感染。

3 术后护理

3.1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糖尿病患者由于微血管病变, 易引起术后出血。注意严密观察呼吸、血压、脉搏、意识神志的变化, 行床边心电监护。观察切口敷料有无渗血, 负压引流球内的引流量, 患肢血液循环、感觉活动情况, 如引流量超过500ml应及时汇报医生, 并密切观察有无失血性休克的发生。引流管妥善固定, 避免曲折、牵拉、脱落。术后6h内引流血量相对较多, 应及时倾倒, 以免影响引流效果, 并经常挤压引流管, 避免堵塞。予低流量吸氧, 以提高血氧饱和度。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泵镇痛, 良好的术后镇痛可减轻机体的应激反应, 减轻疼痛, 增加舒适度, 有利于术后早期介入功能练习, 促进恢复。必要时根据医嘱使用镇痛药, 以及时有效的减轻患者疼痛。

3.2 预防感染的护理严格控制血糖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3]。临床上

常出现泌尿系统、呼吸系统及皮肤的感染, 所以术后饮食控制及血糖监测仍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另外手术切口、卧床、各种引流管等也增加了感染的危险因素, 因此在手术切口换药及更换引流袋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做好尿管护理, 每日会阴擦洗2次, 鼓励患者多饮水, 指导夹放尿管, 锻炼膀胱功能。尽量在镇痛泵停用后及时拔除尿管, 以预防泌尿系感染。指导患者手拉床头吊环, 抬高上身20°-30°, 健侧下肢蹬床面, 抬松臀部, 或在床上翻身活动, 做深呼吸锻炼及有效咳嗽咳痰, 以预防肺部感染及压疮的发生。及时观察患者的体温, 及时汇报。保持病室内空气新鲜, 定时通风换气, 减少探视人员人数, 必要时禁止探视。

3.3 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护理

由于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范围大、创伤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风险较高, 而老年人血液循环减慢, 术后长时间卧床更易形成血栓, 因此术后早期功能锻炼是预防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措施。指导并督促患者行足踝的屈伸、内外翻及环转运动, 能增加股静脉的血流速度, 其中以主动环转运动对股静脉血流的促进作用最强[4], 预防效果最理想。一般麻醉清醒前易形成血栓[5], 所以在麻醉清醒前及患者回室后均进行下肢的被动运动, 并帮助病人由跟腱起自下而上的做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患者麻醉消失、感觉恢复后进行主动运动, 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能进食后指导患者多饮水, 以避免血液浓缩。术后常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腹部皮下注射5-10天, 主要用于降低血液的高凝性。围手术期尽量避免在患肢输液, 因为下肢静脉瓣较多, 而且细长, 一旦损伤血管内膜, 将使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率加大。

3.4 功能锻炼

合理的功能锻炼能明显促进患肢的康复, 使手术达到预期效果。卧床时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轻度外旋位, 膝下垫一软枕, 两腿之间置软枕或三角形垫, 避免屈曲、内收、内旋, 髋关节屈曲不得大于90°。术后当天即可行踝关节的跖屈和背伸活动, 术后第1天行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运动, 保持大腿肌力 (仰卧位时使双腿处于中立位伸直, 做进一步的伸膝动作) 。臀部肌肉收缩运动 (仰卧位时使双腿处于中立位伸直, 双足跟下压, 呈臀部欲抬起状) 。所有的肌力训练以不引起疼痛为原则。术后3-6天, 可进行床上活动训练 (翻身、坐起、移动、坐到床边) 。5天后可利用步行器下床站立, 但患肢不负重, 以后逐渐负重。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拐杖, 并指导患者使用拐杖的正确方法。所有的锻炼均应循序渐进, 锻炼的幅度、强度不宜过大, 要注意置换关节的保护, 防止髋关节脱位。

参考文献

[1]潘虹, 郭红霞, 田薇.全髋关节置换护理体会[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03, 24 (1) :44.

[2]刘克喜, 邬勤娥.应缴与应缴性疾病[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1:36-46.

[3]叶桂荣, 姚琳, 张玉兰, 等.腹部大器官移植后患者细菌感染的特点及防护[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7, 23 (12B) :16-17.

[4]陈廖斌, 顾洁夫, 王华, 等.足踝主被动运动对下肢静脉回流的影响[J].中华骨科杂志, 2001, 21 (5) :258.

上一篇:森林经营活动下一篇:液力自动变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