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2024-06-23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精选11篇)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1篇

一、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及分析

(一)我院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

2007年,学院对07级239名大学新生分别进行了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定和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测试,以了解其心理健康状况及人格特征。

以我所接触的60名学生的情况为例:SCL-90评定,结果为:各项因子分值≤正常分值2.5的占总人数的58%,有1-3项因子分值>2.5分的占总人数的42%,其中≥3分,痛苦水平达中度以上的占测评总人数的14.3%。比较各因子分值发现,10个因子中,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偏执等因子分值高于其它各因子。

“UPI大学生人格问卷”是一种从日本引进、经国内专家修订的测试量表。UPI主要以新生为对象,调查入学时学生精神状况,从而了解学生中神经症、精神分裂症状况以及学生的其他各种烦恼、迷惘、不满、冲突等情况。对这60名新生进行UPI问卷测试,结果显示“该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需要尽快心理咨询”的人数为10多人,占测试总数的30%。可以断定有心理问题的有2人。由于样本量还不够大,因此仅凭这些数据我们还不能对我院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妄下论断,但不能否认,这些数据仍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般状况。

在测试中,UPI“四个关键项目”选择分布尤其值得关注。其中,肯定“自己的过去和家庭是不幸的”学生占受测总人数的10.7%,这反映了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和家庭教育状况,由于环境因素带来的不幸极有可能导致大学生的人格障碍。

肯定自己“常常失眠”的学生占受测总人数的8.2%,这些学生可能有神经衰弱的倾向,他们多数是因为承受高考的巨大压力,长期处于紧张焦虑中,来到大学后又面临着诸如考研、就业等压力,紧绷的神经始终得不到释放,从而引起睡眠障碍。

同时,结合其他年级学生的心理咨询情况,综合各方面的调查情况我们可以发现:我院大学生心理素质有待于加强,主要表现为适应力差、情绪不稳定、心理承受能力差、缺乏自信心、依赖性强、人际关系不够融洽等。

(二)对这种现状的分析。

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从2006年到2007年2年间的统计数据看,几次筛查中,有一定心理障碍问题的学生一般稳定在4%左右。

大学四个年级的学生中,大一新生在心理上问题比较严重,大一新生从高中生活进入大学生活,这种从紧张到放松的变化很多人一时适应不过来,同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与高中时有根本的转变,这些都造成了学生们在心理上的变化。随着大学生活的适应,大二、大三的学生心理健康程度会明显好转。但问题集中在学生对人际关系和爱情两大方面存在困惑,容易出现情绪问题。大四时面临毕业,学生也会产生心理上的变化,对前途的不确定性,以及考研时高强度的学习带来的焦虑、失眠,在大四毕业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明显。

在大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中,有三类问题是比较突出的。

首先是过度单纯,学生的依赖性很强。例如,曾经有一个学生,很迷惑地对我说:“为什么同宿舍的两个人,上个星期还在一起吃饭,是好朋友,这个星期就不说话了呢?”这种例子是极端,但一些大学新生,在对社会的理解,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判断上,还停留在小孩子的阶段。

其次是一些贫困学生在心理上的失衡。这些孩子自尊心太强,从而过于敏感,稍微受到刺激,就会引发心理问题。社会上贫富差距在校园中的表现,有时也会加剧这种情况,对于贫困学生来说,经济富裕孩子们的生活,对他们来说是另外一个世界,从而加剧他们的心理失衡。

最后就是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处理对学生的影响。从咨询条件下学生心理问题的分布情况来看,情感、学业、交往仍是当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高发区(各约占50%以上),只是不同咨询条件下侧重点不同。在存在一定心理障碍的学生中,70%是由于失恋或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的心理情绪问题,其中,女生宿舍矛盾占主要地位。

二、学生对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工作的心理反应

(一)许多学生心理上还没有完全认可心理健康教育,并不十分了解心理健康的意义,对此概念很模糊,从内心排斥心理咨询。

(二)学生对心理咨询还很敏感,不愿意听到这个词语,因而有情绪问题时,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师,更愿意找自己的辅导员。

(三)部分学生对心理咨询师存在不信任感,因而有心理障碍时,不愿意去找心理咨询师,更愿意找与自己关系很好的同学倾诉。

(四)学生更愿意信任班长或团支书,胜过信任班级心理宣传员。因为相对来说学生与班长或团支书接触次数最多,对他们也相对了解。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要以第一课堂为主要平台,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针对低高年级学生不同的心理需要,为学生提供开发心理潜能、维护心理健康的相关心理学知识,创设团体辅导、交往训练的情境和机会,营造真诚、宽松、信任的课堂氛围,体现活动—感悟—心灵成长的课堂特色,使之成为心理教育的主要平台。

1. 开设心理教育系列课程。针对不同年级特点开设不同系列的讲座或课程。

2. 课堂教学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问题讨论、交互活动、教学录像和读书心得等多种方式,达到综合优化的教学效果。

(二)要以学生为研讨主体开展活动,通过“第二课堂”,拓展、延伸、实践心理教育理念。

1. 以学生为主的研讨活动。

针对心理教育目标的特殊性,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研讨学生主体”的新理念,组织学生就学习动机、课程喜好、人际关系成败归因、安全感、恋爱观、择业期望、综合素质等备受关注的现实问题开展调研和讨论活动;在此基础上,举办“大学生与心理健康教育”答辩式研讨会,使学生在使用问卷、量表和参与调研的过程中,对自己或周围同学存在的问题有了更为理性和深入的认识,达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的目的。

2. 心理素质拓展活动。

以“磨炼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为目标,开展一系列富有创意的心理素质拓展活动。心理咨询中心应为不同学生团体开展拓展活动。每期活动开展之前,中心要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依据团体不同、拓展目的的不同选择有针对性的项目。

3. 要开展心理教育主题活动。

作为心理教育理念的延伸,以“我爱我”、“认识两性”为主题,开展一系列心理教育主题活动,倡导开朗乐群、自信悦己的健康心理观,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尤其是两性交往能力。

4. 普及心理知识,多层面开展心理辅导和专题讲座。

针对学生实际的需要,分别针对新生适应、个性优化、拓展训练、考试焦虑、重大事件应对等带有共性的问题进行辅导和开展如“如何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大学生健康人格教育”等主题讲座,并设计提供团体辅导方案,为弱势学生的学习效率改善、择业就业辅导等提供帮助。

5. 组织成立并指导学生社团,如心理协会等。

通过学生社团平台,扩大心理教育的影响,吸纳热心学生,开展朋辈辅导,促进对心理学感兴趣、对心理健康知识有需求的同学之间的交流、沟通、互助,使学生在自助的基础上达到助人,引导学生实现“四助”,即因为助人而快乐,因为受助而成长,因为互助而不再孤独,因为自助而自我实现。

(三)进一步以学院网站为依托,以建立心理健康档案为依据,以专业心理测试为线索,以专业心理咨询为指导,提供专业心理援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普查是了解新生心理状况的主要途径之一,对及早发现学生中可能存在的心理问题、及时给予专业的心理援助、帮助学生健康成长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每年新生入学后,用心理健康测试对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一方面有利于及时掌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状况,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及心理健康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管理、德育等工作。另一方面,还有利于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患者,以便及时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和心理治疗。

设立心理咨询机构,开展心理咨询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通过心理咨询,可以使学生的消极情绪得以释放,顺利摆脱心理压力,排除心理障碍,改变不合理的认识和行为,提高心理平衡能力和承受能力。心理咨询在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心理素质方面有着别的措施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别心理咨询和小组训练结合,文字心理咨询记录和电子心理档案系统双保险,提高心理咨询的规范性,增强心理预警的反应能力明显。心理咨询中心要做好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健康档案,他们由于所处阶段不同,面临问题不同,有着不同的困扰和不同的敏感点,每位老师除了认真对待每一例咨询外,必须在咨询结束后对咨询的大致情况进行总结和记录,对咨询问题所属范畴进行归类。中心一至两个月对所有咨询案例进行一次汇总分析,以便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有代表性的问题,探寻问题的成因,对其合理应对方式作出指导。

(四)加强团体心理训练,使心理咨询工作面向全体学生。

团体心理训练较适合于在新生中开展。在新生入学时进行较完整、全面的团体训练,一方面可增强学校管理工作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使他们在学习方法探索、生活事件处理及人际交往中从一个被动者迅速转换为主动者,以利于其身心健康发展。

(五)内外结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1. 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体作用。

大学生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客体又是主体,其主体性体现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要积极培训大学生中的骨干分子,让学生骨干把心理健康知识和技能辐射到每位学生,调动学生自我心理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使学生能够行动上自律、评价上自省、心态上自控、情感上自悦。

2. 创设良好的内部精神氛围。

良好的精神氛围对学生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对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积极向上、乐观、和睦、轻松的群体气氛,有利于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生活,让朝气蓬勃的大学生能在广阔的生活空间中尽情地施展才华,奋发进取;让他们在广泛的结伴、交际和合作中,建立和睦、融洽的人际关系,培养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心理,从而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素质。

3. 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提倡集体活动和个体活动相结合。

学院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以个体的锻炼为主,如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从事各类实践活动,提出一些社会调查研究的课题,让大学生走出封闭的象牙塔,去经风雨、见世面,获得一些磨砺,从而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也应该经常性地组织一些集体形式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认知能力,了解国情,了解社会,锻炼心理承受能力。

事实证明,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学生思想情绪的稳定,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推进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中作用明显。

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当认识到在高校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也是适应社会迅猛发展的需要,因为只有加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才能为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能适应国际国内形势发展要求的具有开拓进取、执著追求、勇于创新、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良好心理素质的新型人才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2篇

榆树市弓棚镇武龙中心小学 刘辉

学情分析: 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挫折,遇到挫折时,如果不能有顽强的毅力去应对,很容易使处境越来越糟糕,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但毅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在生活、学习中不断磨练才能养成。所以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明确这一点,引导他们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树立意识,应对挫折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并学会一些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的应对方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生活中会有困难、挫折,遇到困难和挫折不退缩。了解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事例,懂得有毅力是克服困难、战胜挫折、走向成功的关键。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心灵畅谈”、“小组讨论”、“事 例导航”等环节,让学生懂得很多挫折通过积极想对策是可以克服的, 学会遇到挫折后情绪低落的排解方法及怎样面对来战胜挫折信心,并总结出战胜挫 折秘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容应对挫折、直面应挫折的良好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成为生活的强者。教学重点:

1.让学生明白挫折的影响具有两重性,领悟战胜挫折的真谛 2.提高学生正确应对挫折的心态,有战胜挫折的决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教学难点: 提高学生正确应对挫折的心态,有占胜挫折的决心,养成勇于克服困难和开拓进取的优良品质。教学方法:

案例分析法、讨论交流法、故事法、情境讨论法 教学准备:

1、课件。多媒体课件、挫折卡片

2、准备歌曲《小小少年》。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人生有挫折是不可避免的道理,懂得在挫折面 前要有正确的态度。面对挫折,能从容应对;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游戏体验”、“心灵畅谈”、“小组讨论”、“事 例导航”等环节,让学生懂得很多挫折通过积极想对策是可以克服的, 学会遇到挫折后情绪低落的排解方法及战胜挫折信心,并总结出战胜挫 折秘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从容应对挫折、直面挫折的良好品质;培养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成为生活的强者。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挫折

1、情景导入

课件出示:《丑小鸭》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 认识它吗? 知道丑小鸭的愿望吗?(变成一只美丽的天鹅)这节课我们一起来 帮助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好吗?

2、游戏体验 那我们就先来做一个关于丑小鸭的游戏。在这个游戏中,有四个角色,请你跟我这样做,老师做动作依次是蛋宝宝、鸭宝宝、小鸭子、白 天鹅。

学生做游戏,做完游戏,采访输的同学交流感受

3、交流挫折和由挫折产生的情绪反应 根据课件出示的关键词小结: 不少同学在游戏中遇到了 失败、阻碍(课件出示)没有成功变成白 天鹅,而产生了 沮丧、失落、伤心(课件出示)的情绪反应,这都是 正 常的情绪反应(课件出示),这些失败、阻碍等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 挫折(课件出示)。

4、调节学生的情绪

看来游戏中的失败对你们的心理产生影响还是很大的,来,跟我深 呼吸,再慢慢吐出去,再来一次,心情好些了吗?

二、心灵撞击 战胜挫折(一)、积极面对,调节心情

1、心灵卡片 畅谈挫折

你们在生活中都遇到过挫折吗?现在就请你想一想自己在生活中遇 到的最大挫折是什么?然后把它写到老师准备的挫折卡片上。

2、小组合作,寻找方法

刚才倾听了同学们遇到的挫折, 发现这些挫折给同学们带来了郁闷、烦躁、沮丧等情绪。在小组内交流一下,看看小伙伴们能不能帮你想个 好办法调节一下心情? 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师巡视了解孩子们探讨情况并且小组来汇报一下

根据课前采访学生预设:

A、学习上遇到困难如:作业不会做、作文不会写而产生烦躁的心情。师由学生的解答中,总结出遇到挫折时,先要好 调节心情(板贴), 并引导孩子利用 转移视线 的方法调节急躁、烦闷的心情。

B、在生活或学习中产生消极的情绪不能坚持把事情做好, 引导孩子 利用 积极暗示 的方法给自己鼓励、加油从而产生坚持下去的动力。C、因考试成绩不好、做错事、与同学闹矛盾等产生生气的情绪,引导孩子利用 换个角度 的方法调节心情。

根据讨论适机课件出示:

在得出方法后, 并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帮助自己或者同伴调节心情。

小结:在挫折面前抱怨伤心只会让意志消沉,萎靡不振;自信、乐 观积极的面对挫折,会让你走向快乐和成功。

(二)、做游戏,谈感悟

1、再看看自己的挫折,运用刚才学到的方法调节一下自己的心情。看同学们又恢复了信心百倍的样子,老师给你们点赞。我们再来挑战一 下刚才的游戏好吗?老师的游戏规则变了,这次你失败了不用再退回到 蛋宝宝,可以继续(挑战)只要胜利一次就能进一级。

学生做游戏

2、为什么这次成功的同学多了呢?你从这两次游戏中有没有什么发 现? 引导学生:当目标太大难于实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制定一个小目 标,一步一步地前进。

3、在黑板上摘下学生未解决的挫折,投影引导学生交流讨论,帮助 同学制定新目标及打算。

看看你的挫折,你能给自己定一个新目标,打算怎么实现呢?把它 写在挫折卡上。

学生写,师巡视了解情况,并选 2名同学集体交流。并给予同学及 时的赞赏和鼓励。板贴:分解目标 小结:

当遇到挫折时没什么可怕的,只要我们以积极乐观的面对它并确定一个适 合自己的目标,有应对的办法,一步一个脚印,一点一点地前进,就能战胜它。

(三)、事例导航,坚定信念

刚才交流了这么多,累了吗?那我们先来听一段优美的音乐来放松 一下心情好吗?放《独手郑桂桂达人赛视频》出来手之前停。

问:老师看同学们都陶醉在这优美的音乐中来,猜一下是什么样的 手弹出这么美的音乐啊? 生:优美的、灵活的、灵巧的、神奇的„„ 继续放音乐,生观看

问:看完这段视频,你有什么感受? 出示:记者关于郑桂桂勤奋练琴的话,指名读

1、引导学生从桂桂的遭遇来理解,上天给她一双残缺的手的时候, 她却一点 都不感觉不幸,还笑着感谢上帝给了她一双优美的手来体验郑桂桂面对挫折乐观的精神从而有应对的办法。

2、引导学生从郑桂桂只想弹好每一首曲子感受到确定一个适合她的 目标让她最后走到了成功。

3、引导学生发现郑桂桂成功背后的秘密: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 辛。坚持不懈、永不放弃是决定战胜挫折的重要因素,这就应对挫折的办法。

师根据学生的交流,随即鼓励:例如:开始学特长有兴趣,时间长 了枯燥了就放弃的孩子。

小结: 虽然命运给了郑桂桂一副残缺的手,但她乐观地积极面对,确定了 合适的目标, 坚持不懈(板贴)地努力,让她成功战胜不幸,赢得了无 数的掌声。

三、畅谈收获,升华感受

经过这节课的心灵之旅,你都有哪些收获? 同学们,人生难免会遇到挫折,在人生的风雨中,会有许多挫折在 你的左右,只要你乐观、自信地积极应对,树立好目标一步一个脚印, 坚持不懈,永不放弃,就一定会走出灿烂的五彩人生,丑小鸭就会变化 成白天鹅,拥有广阔的天空,飞得更高、更远。

老师把《飞得更高》这首歌送给你,我们一起来唱。在歌声中我们 就要结束这节课了,老师推荐你课下读一读《名人战胜应对挫折的故事》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教学板书: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3篇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心理健康教育提出了以下几点指导思想:

首先,各级教育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教师、家长,都应充分认识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要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这项教育工作。《决定》指出,由于当今世界科技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计的专门人才。而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大多又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中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影响,严重的会使中小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最近,在我国中小学中,由于学生学习压力过重而造成的几件恶性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决定》指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这就需要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他们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落实《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培养跨世纪高质量人才的重要环节。因此,《决定》要求全社会都要十分重视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家庭和社会要紧密配合,共同促进青少年学生茁壮成长。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指导原则

为了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成效,教育部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应遵循以下一些基本原则:

(1)根据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的规律,有针对性地实施教育;

(2)面向全体学生,通过普遍开展教育活动,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积极的认识,使心理素质逐步得到提高;

(3)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

(4)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启发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要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

下面,我们分别对这些原则进行详细的论述。

(一) 因材施教原则

不同学生在能力、个性、兴趣、家庭背景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理的个别差异。心理的个别差异不仅表现在个体间可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而且也表现在同一特点在不同人身上有不同的发展水平。正因为不同个体在心理上存在着个别差异,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必须针对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对不同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应考虑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是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具有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如,小学阶段学生的思维发展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低年级儿童抽象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但具体形象思维还占相对优势;而到了中高年级,由于知识经验的积累,儿童逐渐掌握了越来越多的概念、规则,其抽象逻辑思维也有了较快的发展,教师可以向他们传授一些寓意较深的抽象概念,但在解决复杂问题时,他们还需要借助感性直观经验的支持。到了中学阶段,抽象逻辑思维则是中学生的主要思维方式。

二是学生的个性特点。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历程不尽相同,其个性特点也是千差万别,如有的学生自尊心特别强,有的则大大咧咧。对前者教师稍重一点的批评他们就难以接受,会伤心难过很久,而后者往往把教师的批评当作耳边风。作为教师,除了要熟知学生共同的年龄特点外,还要争取了解每个学生的独特之处。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的理解、关心、信任与肯定。只有具体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针对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收到“对症下药,药到病除”的效果。

三要根据学生的表现特点来进行教育。每个学生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有的学生可能考试成绩很好,有的也许很擅长音乐、体育,有的学生心地非常善良、乐于助人……但是,在目前的学校教育中,很多教师还是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把他们分成优等生、中等生和差生几大类,这无疑是不利于其心理健康的。

(二) 面向全体学生和心理素质全面发展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必须坚持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心理健康教育要促进学生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要兼顾他们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不应单纯强调学生智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的发展而忽略个性、意志品质的发展,也不应单纯强调个性而忽略了认知能力。因为每个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的发展都是密切相关的。

(三) 学生主体性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全体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而学生又是心理发展的主体,因此,在教育中要遵循学生主体性原则,不管何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都必须首先以学生为出发点,要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实实在在的体现。和学科教学比起来,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之间的内在联系更为密切。从内容上看,学科教学是按某门学科的逻辑来安排的,而心理健康教育则是按学生特定年龄阶段的身心特点、发展规律、特殊的心理行为问题来组织安排的,这显然是以学生为主体设计的。离开了学生主体,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部内容都失去了意义。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这一原则,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首先,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参与程度为转移的。因此,在所有的准备工作中要从学生出发,选择的事例、设计的各种活动,都应是学生所关心和熟悉的,这样他们才会不断体验,并逐渐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自己所真正需要的,才能积极参与进来。其次,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和创造条件,使他们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角”,而不是像学科课程那样接受教师知识的灌输。这样,学生才会真诚地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情绪情感、挖掘心理潜能,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取得成效。

(四) 民主、平等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全面了解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尽管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不同,所处的位置不同,但他们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互相理解。只有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要使心理健康教育收到实效,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在教育中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说教,因为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权利和尊严,他们都有受他人尊重的权利,教师应多和学生谈心,和他们交朋友,使学生愿意接近教师,愿意和教师说心理话。

另外,心理健康教育要想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在轻松愉快、乐观向上的心理气氛中进行。作为教育者应时刻记住,决不能采用强制的手段去逼迫学生接受教育和训练,更不能用命令、训斥、体罚等方式去对待学生,而应成为学生心目中的“知心姐姐”或良师益友。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要达到这个目的也必须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教师必须改变目前学科教学中那种权威型的形象,要弯下腰来,做学生的朋友,这样才能使学生有安全感,愿意让教师分担自己的喜怒哀乐,彼此坦诚相见。

为了保证民主、平等型原则的实施,教师不仅要从语言上表达这种愿望,更要通过实际行动来说明问题,必须让学生真正感觉到教师是以民主、平等的方式对待他们的。要真正在行动上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对广大教师来说,看起来简单,但事实上我国的教育现实及绝大多数教师的经验却与此相去甚远。因为长期以来,很多教师都养成了居高临下的说教式的教育。要杜绝居高临下的说教而代之以民主、平等的沟通和讨论,首先我们的教师要转变观念,学会用商量的语气和学生沟通。同时,重视学生的意见也是民主和平等的表现,教师要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可能的条件下尽量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和建议。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允许任何讽刺挖苦或嘲弄学生的行为发生,不能揭学生的“短”,更不能将学生的“秘密”泄露给其他任何人。当然,并不是说遵循民主、平等的原则,就不能批评学生的各种错误行为,民主并不意味着放任和迁就,对学生的各种错误,教师要及时指出并作严肃批评,只是要注意方式方法。民主、平等原则旨在营造一种宽松的气氛,使学生能够在集体中,在教师的帮助下健康成长。

(五) 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的原则

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预防、发展和矫治的功能,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但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来说,更重要的是要坚持预防、发展重于矫治。也就是说,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其积极的任务,即协助学生在其自身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达到心理功能的最佳状态,心理潜能得到最大开发,人格得到和谐发展,生活、社会适应良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不是等学生出现了心理行为问题才去进行治疗,而是要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生长发育阶段,更具有这种发展潜能。心理健康教育正是要以中小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帮助他们解决成长过程中的问题,如怎样适应学校生活、交往问题、情绪问题、青春期困扰、社会适应问题以及升学就业等问题。这些问题不是光靠教师和家长的说教和灌输就能解决,而需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评价和自我实践等活动,不断地完善自我。

因此,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将重点放在预防和发展的功能上,其次才是帮助学生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成长中的危机,如对极个别有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和治疗,对一些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请有专业经验的咨询治疗人员诊治等。在具体方法上,心理健康教育以面向全体学生的讲座、集体活动等形式为主,同时,也应有针对个别学生的咨询和辅导。

(六) 参与性原则

所谓参与性原则,就是指心理健康教育要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双方参与为条件。一方面,要求所有学生都充分地参与;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平等地参与,把教师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科学辅导与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动参与有机结合起来。参与性原则是学生主体性原则和民主平等原则的要求,因为每个学生都有自我表现和人际交往的需要,都渴望自己的内心世界能为他人所了解。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要特别注意为每个学生创造机会,使他们都能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教师要特别注意将那些平时不大引人注意的普通学生,作为关注的对象,给予他们活动和表现的机会,保证他们的参与。

(七) 协同工作、多样性原则

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不是某位教师的事情,不能孤立地进行,更不能把它与学校的各项教育、教学工作割裂开来。事实表明,单纯为抓“心理”而抓“心理”,是绝不能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依靠各方面的力量协同工作,社会、家庭和学校都要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还需在德、智、体、美各育中渗透,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4篇

关键词:英语,分层次,心理

众所周知, 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是本着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的原则, 以学生为中心, 设计不同的教学目标、教学计划以及考核标准等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 从而使所有学生在其各自不同的起点上取得进步的一种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 实行分层次目标教学, 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我们在进行分层次目标教学理论及模式研究的同时, 也应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非常的关注。

一、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对中职学生心理的影响

1. 对较高层次学生的心理影响。

该层次学生有较浓厚的英语学习兴趣、较高的智力发展水平、稳定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自学能力。由于分层突出了他们在群体中的核心地位, 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价值期望过度、紧张焦虑、过分优越感、唯我独尊等几个方面。

2. 对较低层次学生的心理影响。

该层次学生大多数为学困生, 分层对他们产生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自卑感、孤独感、失落感等几个方面。

二、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中学生心理失衡的原因

在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偏差是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交叉作用形成, 其中主观因素包括 (1) 学生对自我的认识不足。 (2) 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足。 (3) 学生对英语分层次目标教学的错误认识。 (4) 学生适应能力较差。而客观因素则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学校这个因素中我们又可以归结为评价体系滞后、教师的教学和心理引导及校园氛围的影响三方面因素。

1. 创设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

这就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注意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提供学生心理安全的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是师生情感交流的重要场所, 通过交往可形成彼此间相互认识、理解和情感的融合以及相互信任的关系。要注意创设英语教学情境, 减轻学生学习的心理压力, 教师要学会巧用诙谐、幽默的语言, 化解学生的心理困境。

2. 承认并尊重学生的差异。

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认为, 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 最明显差异不是智力, 而是在于是否有自信心、进取心、持之以恒的良好性格品质。县级中职学生大多来自不同的农村家庭, 学习成绩落差大, 个性品质、智力差异也较大。因此, 在英语分层次教学中不应搞“一刀切、一锅煮”, 要因人而异, 因材施教。教师对性格内向、腼腆、胆怯的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怀, 要理解他们, 要多提问, 给他们创造发言的机会, 使他们得到锻炼;对个别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要用典型实例进行自尊、自信、自强的教育, 给予学习方法的具体指导, 使他们感到教师和班集体的温暖, 逐步树立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从而克服心理障碍, 调整心理状态, 逐渐养成勤奋刻苦、努力拼搏的好品质。

3. 运用动态分层, 激励学生递进的愿望。

教育心理学告诉我们, 教师以激励的方式诱导学生产生内驱力, 从而把教师的教学要求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 便会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这正如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 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 倡导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交往能力。

现在的学生, 由于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他们缺少同伴, 缺少群体生活, 致使有些同学养成自私、孤僻的性格, 所以教学中要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其他同学的学习交往活动。比如, 在课堂分层教学中, 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创建“异质组合作学习”模式, 即根据学生的实际差异把学生分成A、B、C三个层次组, 在教师总体把握、分层指导和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的原则下, 把三层次的学生进行组合, 建立前后桌3人或4人为一小组互帮、互教、互查的形式。这样让他们在小组合作中讨论学习, 各抒己见, 相互取长补短, 共同进步;也促使学生与其他同学交往, 学会接触别人、虚心听取别人发言、尊重别人、接纳他人共同参与活动的好品质, 形成良好的人际合作关系, 以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

5. 重视学情反馈, 做好心理预防。

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心理状态的信息反馈, 以防止学生有不良心理状态和不良心理品质的形成, 使之养成健康的心理品质。为此, 我们在实施英语分层教学时要关注各个环节上学生所反馈的信息, 并及时做出调整, 以克服“分层”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做好心理预防。

为防止学生产生懒惰、厌烦情绪, 我们对A、B、C层学生的学习态度、作业量、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技巧等经常做问卷调查或个别座谈, 通过学情反馈, 及时调整教学措施, 如把过重的课业负担“减负”下来, 每阶段综合练习或复习作业允许自由选择完成;又如组织B、C层同学分别加强课外培优、补差的辅导, 让C层学生“吃得了”, 让A层学生“吃得饱”等等。当学生经过积极努力, 克服困难, 取得学习上的进步时, 就会产生学习愉悦。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5篇

最新分章复习题(8章)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为了暂时记住朋友的电话号码以便拨号,最适宜的记忆策略是(A)。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生成技术

2.学生刚学英语时,对26个字母的记忆两头容易,中间难,这种现象可解释的理论是(D)。A.痕迹消退说B.动机说

C.同化说D.首位效应和近位效应 3.不属于元认知的策略的是(B)。

A.计划策略B.学习策略C.监控策略D.调节策略 4.下列不属于学习策略的特征的是(A)。A.调控性B.有效性 C.过程性D.程序性 5.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D)。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D.谐音联想法

6.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A)。A.设置学习目标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7.充分利用学生头脑中生动而鲜明的形象来帮助记忆,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元认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8.学习策略一般包括(B)、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A.记忆策略B.认知策略C.思维策略D.学习方法 9.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的学习策略称为(A)。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10.流程图可用来表现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模式或模型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中,它是一种典型的(D)。A.精细加工策略B.调节策略 C.努力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

11.有人记忆马克思的生日“1818年5月5日”时,联想为“马克思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产阶级呜呜地哭”,这是使用了(B)。

A.组织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元认识策略D.复述策略

12.以下学习策略从分类上看,不属于元认知策略的是(B)。

A.调整阅读速度B.获得个别指导 C.自我测查D.重新阅读

1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A)。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 14.对学习过程中制定自我学习计划、实施自我监督以及自我调控的策略,一般称为(C)。A.智力技能B.学习自觉性 C.元认知策略D.自我意识 1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结构归类识字,这属于(D)。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7.在教学生列提纲时,教师可先提供一个列得比较好的提纲,然后解释这些提纲是如何统领材料的,下一步就给学生提供一个不完整的提纲,分步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学习策略训练模式称为(A)。A.完形训练模式B.合作学习模式 C.交互式教学模式D.程序化训练模式 18.在学习新材料时,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和总结,然后,用简要的语词,按材料中的逻辑关系,写下主要和次要的观点,这属于(D)。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1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20.测验时跳过某个难题,先做简单的题目,这属于(B)。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21.调整阅读速度、复查、使用应试技巧等应归类于(B)。

A.认知策略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24.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B)的记忆策略。A.感知性B.理解性C.计划性D.调节性

25.学生建立时间表、设置学习目标等,这在学习策略上是一种(C)。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27.创造一个故事,将所要记忆的信息编在一起的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28.一个人根据自己的总体目标,对时间做出总体安排,并通过阶段性的时间

表来落实。对每天的活动,都要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来。这是属于(A)。

A.资源管理策略B.复述策略C.组织策略D.精加工策略

29.学习课文时分段、总结段意属于(C)。A.复述策略B.理解一控制策略 C.精细加工策略D.组织策略

30.元认知策略总是和(B)共同起作用的。A.监视策略B.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D.计划策略

31.想象、口述、总结、做笔记、类比、答疑等,这些都是一种理解性的记忆策略。从学习策略的分类上看属于(D)。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 C.计划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

32.人们常利用顺口溜、歌诀等来帮助自己记忆一些材料,这种记忆方法是(B)。A.谐音联想法B.编歌诀法 C.位置记忆法D.联想法 33.(D)就是利用图解的方式来说明在某个过程中各要素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A.流程图B.网络关系图 C.系统结构图D.图解纲要

34.元认知的实质是个人对自身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A)。

A.自我调节B.自我认知C.自我指导D.自我学习35.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属于(D)。A.监视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元认知计划策略

3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利用多样化的复习方式巩固知识的学习策略属于(A)。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37.以下属于认知策略的是(C)。

A.在阅读困难或不熟的材料时放慢速度 B.对每一天的活动,都列出一张活动顺序表

C.将所学的知识再用实验证明、写成报告做出总结 D.意识到不理解课文的某一部分时,退回去读困难的段落

38.随意识记使用的策略主要归属于(B)策略。A.组织B.复述C.精细加工D.计划

39.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为提高识记效果,尽可能地让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40.在学完一篇逻辑结构严密的课文以后,勾画出课文的论点论据的逻辑关系图以帮助理解和记忆。这种学习方法属于(B)。

A.精细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D.做笔记策略

41.学习者在头脑中创建一幅熟悉的场景,在其中确立一条明确的路线,并在其上确定一些特定的点,回忆时按这条路线上的各个点提取所记的项目的位置 的记忆法属于(B)。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D.元认知策略

二、填空题: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l.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2.学习的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3,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

4.阅读领会。6.复述策略是指为了在记忆中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重复识记的策略。9.随意识记是指没有预定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识记。

10.一般来说,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

12.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测其有效性。13.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

15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17.交互式教学旨在教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预测。

18.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了解和控制策略,它有助于学生有效地安排和调节学习过程。19法,其中概括法又可分为纲要法和网络法。

21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等。22.指导教学模式训练低年级的学生比较有效。23计划和监控是自我调节学习的基础和依据。

25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策略。

26.生成性学习就是要训练学生对他们所阅读的东西产生一个类比或表象,如图形、图像、表格和图解等,以加强其深层理解。

27.认知策略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策略主要是针对陈述性知识的。28.在利用组织策略进行复习的过程中,常用的表格有一览表和双向表。

29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知识,联系实际。30

31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个方面。

32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寻求社会支持策略等。

33.对于篇幅短小或者内在联系密切的材料,适于采用整体识记;对于篇幅较长或者较难、内在联系不强的材料,适于采用分段识记。

37的记忆。

40.在学习的信息加工系统中,存在着一个对信息流动的执行控制过程,这种执行控制功能的基础是元认知。

42性的充分发挥。

43.对新知识进行扩展与引申也是深化理解新知识的重要途径。

44略。

三、简答题。

1.简述学习策略的特征及其意义。

2.简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使用学习策略。3.简述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的异同。4.简述常用的复述策略。5.简述常用的精加工策略。6.简述常用的组织策略。7.简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8.如何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9.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哪些要素? 10.简述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11.简述程序化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2.简述完形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3.简述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

14.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四、论述题。

1_试述元认知的内容及学生元认知发展的特点。„ 2.试述学习策略的层次分类。3.试论学习中的自我监控策略。4.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

5.如何利用指导教学方法培训某一种学习策略? 6.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将策略教学落实到每一节课中。7.人在识记一篇文章时,一般开头部分和结尾部分识记效果好,而中间部

分的识记效果较差,请说明其原因。8.李小蒙是高一(2)班一位很不自信的学生,尽管他上课时总是全神贯注,并且认真完成作业,但是在数学和物理方面的成绩不是很理想,而且其他各门功课也都存在着考试困难。他的成绩总是与他所付出的努力不成正比。他的数学老师和物理老师也找他谈过话,发现并不存在动机方面的问题,那么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呢?

第八章 学习策略

一、选择题 1.A2.D3.B4.B5.D6.A7.B8.B9.A10.D11.B 12.B13.A14.C15.D16.A17.A18.D19.A20.B21.B 22.B23.B24.B25.C26.A27.B28.A29.C30.B31.D 32.B33.D34.A35.D36.A37.C„38.B39.A40.B41.B

二、填空题 1.内化性原则2.精细加工策略3.弗拉维尔4.差5.系统结构图6.复述策略7.认知行为8.调节策略9.随意识记10.倒摄抑制11.近位效应12.特定目标13.练习14.元认知15.知识和观念16.学习方法17.预测18.元认知策略19.列提纲20.个人作为学习者 21.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22.低23.制定认知计划24.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的知识25.深层加工26.生成性学习27.陈述性28.双向表29.提问30.复述策略31.元认知策略32.时间管理策略33.整体识记34.模式再认35.无意识记36.有意识记37.心理想象38.系统结构图39.流程图40.元认知41.阶段性42.能动性43.扩展与引申44.资源管理策略

三、简答题

1.学习策略的特征:(1)是学习者为了完成学习目标而积极主动地使用的;(2)是有效学习的方法;(3)有对学习过程的调控;(4)是学习者制定_的学习计划,由规则和技能构成。

学习策略的意义:(1)可以改进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2)能更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和老师负担;(3)学习策略的训练和培养更加符合“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有利于更好的适应发展。2.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要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使学生形成概括性的认识;(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3.学习策略与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是学习者在学习某一具体知识时采用的技能或手段,也就是学习者用于对信息的接受、加工、编码、储存、提取、运用等认知过程中的具体方法或技能。学习方法与学习策略既有区别,又紧密相连。学习方法是学习策略的知识和技能基础,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学习策略是有效地使用学习方法,它要借助学习方法表现出来,脱离具体学习方法的学习策略是空洞的。只有经过学习者整体策划、综合分析以后选用的学习方法才 具有策略性。

4.复述策略的概念及常用的方法:(1)复述策略指为了记住某信息不断积极重复的过程;(2)常用复述策略有以下方法:①排除相互干扰;②注意复习时间的合理安排;③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④多种感官参与;⑤试图回忆;⑥画线。5.精加工策略指为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记住正在学习的东西而作的充实意义的添加、构建或升华的过程。常用的方法有:(1)记忆术:①位置法;②首字母缩略词法;③关键词法;④谐音法;(2)做笔记;(3)扩展与引申;(4)提问。6.组织策略是建构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过程。其方法有:(1)聚类组织策略;(2)概括法;(3)纲要法;(4)构建网络法;(5)比较法。7.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1)主体性原则;(2)内化性原则;(3)特定性原则;(4)生成性原则;(5)有效的监控;(6)个人自我效能感。

8.高效利用最佳时间要注意:(1)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2)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化安排学习活动;(3)根据一天内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4)根据学习任务的性质及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5)灵活利用零碎时间。

9.学习策略训练应包括三种要素:(1)策略及巩固练习;(2)自我执行及监控策略的使用;(3)了解策略的价值及适用的范围。

10.指导教学模式的基本步骤:(1)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2)让学生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3)在教学中依据每种策略来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

11.程序化训练的基本步骤:(1)将某一活动技能,按有关原理分解成可执行、易操作的小步骤;(2)通过活动实例示范各个步骤,并要求学生按步骤活动;(3)要求学生记忆各步骤,并坚持练习,直至达到自动化程度。

12.完形训练模式的基本步骤:(1)提供一个几乎完整的提纲,需要学生听课或阅读时填写一些支持性细节;(2)提供一个只有主题的提纲,要求填写所有的支持性细节;(3)提供一个只有支持性的细节,要求填写主要的观点。

13.交互式教学模式的策略:(1)总结,即总结段落内容;(2)提问,即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3)析疑,即明确材料中的难点;(4)预测,即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14.(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学习策略中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4)交互式教学模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两个学生一组,当一个学生主讲时,另一个学生倾听,纠正错误和遗漏。

四、论述题

1.(1)元认知是指对认知的认知,即个体对自己的认知过程和结果的意识与控制;(2)其内容主要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3)元认知知识是个体关于自己或他人的认识活动、过程、结果以及与之有关的知识。包括三方面内容:关于人的知识;关于任务的知识;关于策略的知识;(4)元认知体验是个体伴随着认知活动而产生的认知体验或情感体验。对于这些体验,学生可能完全意识到并能够表达出来,也可能是模糊不清而不易表达出来;(5)元认知监控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对自己的认知活动进行积极监控,并相应的进行调节,以达到预定目标;(6)元认知是在长期的学习活动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具有以下特点: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②从他控到自控;(爹从不自觉到自觉再到自动化;④从局部到整体。2.学习策略可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等三个方面:(1)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因所学知识的类型而有所不同。针对陈述性知识的有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针对程序性知识则有模式再认策略和动作系列学习策略等;(2)元认知策略是学生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包括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调节策略;(3)资源管理策略是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有助于学生适应环境并调节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需要,主要包括时间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管理策略、努力管理策略以及社会资源利用策略等。3.在学习过程中,要掌握自我监控的策略。(1)学习活动前做好计划,对学习哪些内容,如何去学习以及学习时间安排等,都进行计划;(2)掌握好学习活动中的自我监控:①清楚学习目标、学习对象及学习任务;②选择并采取合适的学习方法;③控制自己执行学习计划,排除干扰;(3)学习活动后的自我监控。对学习效果进行检查,根据反馈结果对自己的学习采取补救措施。总结好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

4.学生的自我调节学习策略的形成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应发挥三方面的作用:(1)教师要唤起学生有意识的自我监控。即要求学生以个人、小组的方式分析自己的资料,帮助他们以自我监控的结果为基础,设置目标并选择策略,让学生负起学习的责任;(2)教师可以通过演示自我调节和策略选择的方法程序,教给学生自我调节的技巧;(3)鼓励学生实施自我监控,以达到改进自我调节策略的目的。

5.指导教学模式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1)教师先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2)让学生叙述并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3)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4)依据策略来选择恰当的事例以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例如,画线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在教学生时,首先解释一个段落中什么是重要的,其次,教学生画线,最后,教学生复习和用自己的话解释这些画线部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提示,并让学生报告自己应用这一策略时的感受,这样经过不断的重复使学生形成内部定向思维,从而掌握这一学习策略。

6.学习策略教学可以采用多种形式,如发现法、观察法、学科渗透式教学、专门授课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学科渗透式教学就是把学习策略教学与具 体学科知识的教学结合起来,专门训练则较独立,具有完整性。无论是哪一种教学形式,都应遵循:(1)必须能激发学习策略的认识需要;(2)能提供学习策略的具体详尽步骤;(3)依据每种策略选择较多的恰当的事例说明其应用的多种可能性;(4)使学习者明确策略的使用条件,能根据具体任务和情境选择恰当的策略;(5)要求学习者评价策略的有效性,明确策略为什么有用,以激发学习者自觉使用策略的积极性。学习策略教学的程序:(1)策略教学计划的制订。①通读大纲教材,把握知识体系;②根据学习策略的内部联系,合理分配策略教学任务;③针对训练重点,搜集迁移资料;④逐级细化,落实到每一节课。(2)将策略落实到每一节课中。①教师要真正弄懂学习策略;②将学习策略落实到每节课中

7.(1)存在着干扰现象。(2)开头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前摄抑制,结尾识记效果好是因为没有倒摄抑制;而中间部分既有前摄抑制,又有倒摄抑制。8.(1)问题出在小蒙同学未掌握高中阶段有效的学习策略。(2)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率和效果,有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6篇

【关键词】 分段式健康教育;直肠肛周疾病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70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705-02

健康教育[1]能够提高公众的健康水平,属于投资少而效益大的保健措施,它是一种治疗的手段。临床资料显示,大多数疾病都与人们的不良习惯密切相关,通过健康教育改变患者的不良习惯,实施有益的,有计划,有目的的健康教育活动来引导人们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以此增强人们对各种临床疾病的抵抗力。在疾病治疗中应用健康教育能够提高患者治愈率,促进医学模式转型。肛门直肠疾病是指发生于肛门直肠部位的疾病[2]。常见的有痔、肛隐窝炎、肛裂、肛痈、肛漏、脱肛、息肉痔、锁肛痔等,在古代文献中统称为痔疮、痔瘘。肛周疾病给人们正常工作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现就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肛周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9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80例直肠肛周疾病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2例,年龄在22-55岁之间。采用随机的方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观察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33.3岁;对照组: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在22-55岁之间,平均年龄36.7岁;临床表现:便血、肿痛、脱垂、流肿、便秘、分泌物。患者入院前均经过影像学检查确诊为直肠肛周疾病。两组患者在症状、性别、年龄等方面均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进行干预指导,观察组患者采用分段式健康教育,分段式健康教育就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进行干预护理。

1.2.1 术前护理 护士人员在术前应深入病房对患者的进行术前需求调查,向病人介绍手术医生和手术的大概过程,手术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的意义、目的、术中的感受、术中如何积极配合医生。部分患者在术前会产生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护理工作人员应热情友好、带有目的性和病人交流沟通,耐心倾听患者内心的顾虑、担忧,获取患者的信任,并鼓励患者保持良好乐观的心态,身心达到最优状态,治疗的效果才会最佳,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应遵循关注、真诚、尊重、人文等原则[3]。同时,护理人员应检查术前准备工作完成情况及质量,帮助患者清洁肛周皮肤以及做好清洁灌肠的工作。

1.2.2 术中护理 患者进入手术室时由术前患者经常接触的护理人员接送,有助于缓解患者心理压力,消除手术室带来的恐惧和陌生感,保持最佳心态接受治疗,嘱咐患者家人陪同护送患者到手术通道前,可以给患者带来安全感,安心接受治疗。与此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告知患者放松自我,亲切温和地和患者进行交流,树立手术治疗的信心。向患者讲解手术室的环境,术前用药的目的,术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手术的部位和体位,麻醉的部位和方式,气管插管后患者的注意事项,让手术病人基本了解自己的手术方式,以适应手术环境,消除心理上的恐惧等不良情绪。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通畅,避免意外发生。

1.2.3 术后护理 手术毕,要清洗伤口周围。搬动患者注意伤口及各种引流管的保护。静脉输液妥贴护理,安全平稳的将患者送回病室,并向家属或病人告知手术非常顺利,以使其放心,消除患者及家属的担忧,有利于患者安心回到病房休养。护理人员要告知患者避免伤口出血,因为术后创面容易渗血或因为结扎线脱落造成出血。所以要注意,在咳嗽或者打喷嚏的时候不要用力,防止伤口受压,睡觉尽量取俯卧位。在手术后2到3天内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之后可以进食无渣或少渣的食物,手术后第五天后应该注意多吃蔬菜,水果。特别注意不要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禁烟酒。与此同时,护理人员还应督促患者早期活动,各种术后的体位,平时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能增进和改善肛门部血液循环,使局部的抗病能力提高,能预防感染的发生。叮嘱患者出院后的回访日期,出院带药的使用和用途,出院后的注意事项。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13.0(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统计软件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采用t检验,P<0.05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护理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60分以下的5例(占12.5%),60-80分的18例(占45.0%),80分以上的17例(占42.5%);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31例(占77.5%),一般9例(22.5%),无一例患者感觉不满意;对照组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60分以下的17例(42.5%),60-80分15例(占37.5%),80分以上的8例(占20.0%);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满意11例(占27.5%),一般28例(70.0%),差1例(占2.5%)。观察组患者对自身所患疾病的知识掌握程度与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引。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地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4]。本次研究采取分段式健康教育对直肠肛周疾病患者进行护理,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干预:

3.1 积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增进血液循环,加强局部的抗病能力,预防感染。

3.2 保持肛门清洁,勤换内裤,便后清洁肛门,对预防感染有积极作用。

3.3 积极防治其他肛门疾病,以避免肛周脓肿和肛瘘发生。

3.4 避免久坐湿地,以免肛门部受凉受湿,引起感染。

3.5 防治便秘和腹泻,对预防肛周脓肿与肛瘘形成有重要意义。采取分段式健康教育有利于患者尽早恢复,帮助患者了解自身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中借鉴使用。

参考文献

[1] 周凤仙.痔疮术后疼痛的观察与护理[J].中国自然医学杂志,2003,5(1):47.

[2] 李春雨,聂敏.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68例[J].中国肛肠杂志,2003,23(11):5-6.

[3] 张有生.实用肛肠外科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8:99-105.

对产妇实行分阶段健康教育体会 第7篇

关键词:产科,分阶段,健康教育,体会

分娩过程是指从有规律宫缩至胎儿胎盘娩出, 临床上又称为总产程, 通常分为3个产程。分娩为妇女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事件, 由于分娩过程存在许多不测和不适, 很多产妇会对分娩产生担心和焦虑。我院产科在整体化护理的基础上, 自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根据孕产妇不同阶段的情况实行分阶段健康教育, 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1 产前健康教育

告知分娩过程、可能产生的疼痛及原因, 疼痛出现的时间及持续时间, 让产妇有充分的思想准备, 增加自信性和自控感。研究表明, 心理准备可以增加疼痛阈值和耐受性。教会产妇及家人减轻分娩疼痛的方法如呼吸训练和放松的方法。呼吸训练的目的是减轻疼痛及促进产程。经过训练的呼吸在第一产程应用可使腹肌放松从而增加腹腔容量, 第二产程应用则能增加腹腔压力从而帮助胎儿的娩出。呼吸训练要教会产妇用腹式呼吸及屏气, 放松训练要使得腹部及会阴部肌肉放松, 甚至全身肌肉放松。有效的放松训练可使产妇在2次宫缩期间全身放松, 甚至入睡。

2 产后健康教育及护理

2.1 剖宫产术后产妇

解释去枕平卧位和禁食的原因, 示范平卧时的早吸吮和肌肤接触, 将喂哺的要领告诉家属, 指导使其掌握。在术后6h, 协助产妇床上活动, 完成口腔护理、背部皮肤护理, 介绍早期进食可以促进乳汁早期分泌, 提高纯母乳喂养率和缩短肛门排气时间, 减少肠粘连发生。解释流质的种类、少量多餐和少食牛奶的原因, 明确告诉产妇术后12h即可进流质饮食, 并逐步过度到正常饮食。协助指导侧卧位的正确喂哺, 强调勤吸吮的重要性, 提醒并协助做好勤吸吮。

2.2 阴道分娩的产妇

示范入室后的第1次喂哺, 指导并使产妇掌握侧卧位时的正确喂哺要领, 说明产后多喝水、早解小便的重要性。产后4~6h内及时排尿。告诉产妇:保持愉快的心情、良好的睡眠和适合口味的汤类饮食, 让婴儿不定时地勤吸吮能够促进乳汁的分泌。

2.3 产后24~72h

经常巡视病房, 鼓励并且协助产妇下床活动, 以预防便秘, 解说出汗多是产褥汗, 不属病态, 应预防着凉、保持外阴清洁, 对产妇的饮食给予具体指导。表扬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 及时发现并纠正不良的喂养习惯和含接姿势, 解说按需哺乳的含义和重要性, 让每位产妇及家属懂得乳汁是越吃越多的道理。对个别产妇的特殊情况, 例如:乳头凹陷或短平、乳汁不足、乳汁淤积等有针对性地处理和指导。

2.4 产后3d出院

评估产妇对母乳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婴儿的生长情况, 对于掌握不佳者给予耐心的补课, 告诉产妇乳汁充足的可靠征象, 介绍常用的喂哺体位, 可供其选择。完成出院指导, 包括:产后保健、避孕知识、纯母乳喂养时间、育儿知识以及咨询电话号码和咨询门诊等。

2.5 母婴分离的产妇

少数情况下, 因婴儿疾病或低体重的早产儿等致母婴分离的产妇, 健康教育工作更为重要。首先要稳定产妇的情绪, 举例说明通过努力仍能成功地母乳喂养, 产后6h内教会产妇及家属正确的挤奶手法, 强调勤挤奶的重要性, 提醒并协助产后24h内挤奶8次以上。责任护士经常了解婴儿的情况, 及时将好消息反馈给产妇, 条件允许时用轮椅将产妇送至新生儿监护中心室, 让母婴团聚, 以增进母婴感情, 增强母乳喂养的信心。

3 结果

在整体护理的基础上, 实施阶段性健康教育2年来, 每周1次的科护士长业务查房和每月1次的护理部不定期抽查, 母乳喂养工作的各项指标均达标, 健康教育工作的综合评价分数比原来明显上升了2.31%。

4 讨论

产科的健康教育工作贯穿在整个孕产期, 但要提高纯母乳喂养率, 关键的环节是产后母婴病房内的健康教育和技巧指导[3]。分阶段实施有计划的健康教育, 不仅能提高产后健康教育的实际效果, 更重要的是能使产妇较为轻松地逐步掌握健康教育内容, 有利于产后康复和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参考文献

[1]郑修霞.妇产科护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69.

[2]王晓莉.产科分阶段实施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护理理论与实践, 2001:28~30.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分阶段健康教育 第8篇

1 临床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2月我科共接收乳腺癌患者32人, 年龄27~65岁, 干部4人, 工人15人, 农民13人。

2 健康教育方式

2.1 语言健康教育

在患者入院时、手术前后、化疗时、出院时等不同阶段对患者进行口头健康教育, 并在平时的治疗护理中穿插进行。

2.2 书面健康教育

(1) 印制入院宣教单、健康教育单, 由责任护士对患者进行逐一讲解并由患者或家属签字表示了解认可。 (2) 在患者检查前、手术前、手术后床头均放置温馨提示卡, 有针对性地对相关注意事项进行宣教与提醒, 使患者及家属不易遗漏。 (3) 由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发放健康教育处方, 详细介绍相关事项及方法。以便弥补语言教育中患者容易遗忘的不足, 可以随时拿出来学习。

2.3 示范健康教育

一些术前指导及术后功能锻炼可以通过护士示范来进行健康教育。

3 健康教育内容

3.1 入院健康教育

患者入院后一方面对环境陌生, 一方面对即将到来的疾病治疗过程感到陌生与恐惧。这时护士就要帮助患者尽快熟悉环境, 消除陌生感, 同时向其介绍疾病相关知识, 介绍成功病例, 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3.2术前健康教育

(1) 心理护理:乳腺癌手术对女性形体破坏较大, 患者常为失去女性性征而产生自卑心理, 怕丈夫嫌弃自己而影响家庭生活。护士要对患者的想法表示理解与同情, 告知只有手术才是治疗的最好方法、身体的缺失与失去生命之间的权衡, 并告知可佩戴义乳或特殊胸罩来弥补, 还可以局部整形手术重建。取得其丈夫的理解和支持, 使患者在家人的关心、理解和支持下坦然地接受手术治疗。 (2) 饮食护理:改善全身营养状态, 进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饮食。 (3) 术前准备:告知患者术前禁食12h, 禁饮4h的意义;术前指导患者有效咳嗽, 以防术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练习床上大小便, 以避免术后尿潴留和便秘。

3.3 术后健康教育

术后麻醉清醒、血压平稳后取半坐卧位, 以利呼吸和引流[2]。术后6h如无恶心、呕吐等麻醉反应者可进食、水, 加强营养, 同术前饮食, 忌高脂饮食, 如动物内脏、肥肉等。管道及创面的护理:告知患者保证负压引流通畅, 活动时应妥善固定, 防止受压、扭曲, 发现引流液突然增多及时报告医务人员;切口加压包扎应松紧适宜, 不可自行松开, 过松、过紧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患侧上肢功能锻炼。术后可练习握拳、屈腕, 但术后3d内患侧肩部制动, 以免腋窝皮瓣的滑动而影响愈合;术后4~5d练习屈肘, 牵拉钉在高处的松紧带, 每天数次;1周后开始肩部活动, 上下左右摆动, 不过度摆动;10~14d患者将患侧手指经头扪及对侧耳廓, 以后逐渐过渡到梳头, 摸肩;术后15d练习手指爬墙, 每天标记高度、逐渐递增幅度直至患侧手指能高举过头;双上肢上举锻炼;活动时动作轻柔, 以患者主动活动为主, 范围和力量要由小到大, 循序渐进, 以产生轻微疼痛为限, 切勿由他人强力牵拉, 以防发生拉伤, 一般可在1年内恢复患侧上肢功能。

3.4 化疗健康教育

化疗期间定期检查肝、肾功能, 每次化疗前、后查血白细胞计数, 若白细胞计数<3×109/L, 及时处理。输注化疗药物时应减少输液肢体的活动, 避免液体外渗, 如感到输液处疼痛立即通知护士处理。条件允许最好使用深静脉置管用药。饮食:对于恶心、呕吐者, 在接受化疗前2h避免进食。少食多餐, 进食易消化、高维生素、高蛋白、无刺激性食物, 多饮水, 促进排泄以减轻化疗药物毒性反应。化疗后会出现脱发, 化疗停止后会自然长出, 可准备一个假发套或漂亮帽子。

3.5 出院指导

乳腺癌根治术后, 勿在手术侧手臂做任何形式的注射、预防接种、输液、采血、测血压;避免患侧上肢搬动提拉过重物体;术后5年内避免妊娠, 以免促使乳腺癌复发;术后患者应定期于月经后5~7d进行乳腺自查, 40岁以上的术后患者每年行钼钯X线摄片检查, 有助于及早发现复发征象[2];为矫正胸部形体的改变, 可佩带义乳或术后3个月行乳房再造术。

健康教育是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不同的形式在乳腺癌患者的各个时期进行分阶段的健康教育, 一方面增进护患关系使治疗护理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更重要的是患者能够主动参与到治疗护理过程中, 极大地促进了疾病的康复, 受到患者好评, 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关键词:乳腺癌根治术,分阶段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阎成美, 王艳华, 黄丽婷.乳腺癌住院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 24 (10) :19.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9篇

关键词:剖宫产,母乳喂养,分阶段健康教育,效果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 对婴幼儿生长、智力发育的作用是其他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 吃母乳是每个婴儿拥有的权利, 母乳喂养是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倡导的对母婴健康最佳的科学育儿方法[1]。有调查显示[2], 剖宫产术后由于知识缺乏、焦虑、切口疼痛、乳房胀痛、乳头皲裂及婴儿含接不正确等因素, 导致术后母乳喂养的难度增大。由于母乳喂养关系到婴儿、母亲和整个社会的健康水平, 如何促进母乳喂养, 成为妇产科临床护理的重要工作之一。本研究采取以产妇为中心, 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 激发产妇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母乳喂养信心, 消除或减轻其心理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降低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发生率, 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率及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12月在我院妇产科行剖宫产产妇180例, 年龄21岁~35岁, 单胎且孕周≥37周, 新生儿发育正常, 产妇排除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且产妇沟通交流良好、知情自愿参加本研究。按随机均衡法将产妇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 每组90例, 2组产妇年龄、孕周、文化程度、新生儿体质量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健康宣教, 护士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及重要性, 介绍剖宫产术的注意事项以及休息与睡眠、饮食及母乳喂养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处理方法。干预组给予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 具体操作如下。

1.2.1 培训医护人员

采取送出去进修、参加培训班、请进专家讲课指导、院科学习考核, 使妇产科医护人员熟练掌握母乳喂养知识与技能, 培养护士观察、沟通、应急能力, 提高护士专科护理工作能力。

1.2.2 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

(1) 产前宣教。在产检门诊通过发放资料、张贴宣传画等宣传母乳喂养知识, 讲解母乳喂养的好处以及乳房护理, 并解答所提问题。入院时责任护士热情接待孕妇, 注重沟通技巧以取得信任, 收集相关信息并做出评估。对于心情紧张的孕妇提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 使孕妇及家属理解、配合并参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宣教母乳喂养好处及重要性、新知识和新技能, 采用婴儿模型指导孕妇掌握母乳喂养技巧, 帮助产妇、丈夫及家属从心理上做好手术准备、接受并决定母乳喂养。产后第1~5天在手术室新生儿脐带处理完毕后, 立即进行母婴脸贴脸的局部皮肤接触。回到母婴同室后, 责任护士协助母婴胸腹接触、吸吮乳头30 min以上。教会产妇及家属按摩乳房:同侧手托起乳房下部, 另一侧手放在乳房的下面进行按摩, 用力要均匀。在产后1 d~2 d疏通乳腺管非常重要[3]:产妇乳房同侧手的中指、无名指、小指形成勾状, 伸入乳房基底部将乳房托起, 示指与拇指形成C字状, 分别置于乳头根部外2 cm处乳晕的上下两侧向胸壁内侧推挤, 当C字逐渐缩小成“O”字时, 两指已经运行至乳晕处并适度用力挤捏, 可见乳窦内的乳汁喷射而出。责任护士按流程协助产妇进行母乳喂养, 哺乳时母亲采取床上坐位哺乳或床下坐位哺乳法, 另一只手以“C”字形托住乳房, 用乳头刺激婴儿的口唇, 待自然张开口时快速将乳头及大部分的乳晕送入婴儿嘴中。哺乳后要退出乳头时, 用一手按压婴儿下颌退出乳头, 再挤压一滴奶涂抹在乳头周围。喂奶后将婴儿竖抱, 用空心掌轻轻叩打后背, 右侧卧位放在床上, 以避免发生吐奶呛奶。讲解初乳的优点, 早接触早吸吮早开奶、合理膳食的重要性。 (2) 随时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 如出现恐惧、焦虑等负性情绪时, 耐心沟通并指导产妇放松的技巧[4], 如深呼吸、听音乐、全身肌肉放松、家属陪伴与鼓励;指导产妇给自己以积极强有力的自我暗示, 如“我能行”, 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 鼓励产妇把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 以宣泄内心的忧郁。保证充足的睡眠, 产妇养成与婴儿同点睡眠的习惯, 每天睡眠时间累计8 h~9 h。对乳汁不足、乳胀、乳头破裂等, 每天用清水轻揉乳头和乳晕1次, 哺乳前按摩、轻拍乳房有利于哺乳和引发喷乳反射。按需哺乳, 每天保证新生儿吸吮乳头至少8~12次, 每次30 min, 让婴儿吃到富含抗体的初乳, 早期充分有效的吸吮, 能促进射乳反射和泌乳素的分泌, 刺激乳汁分泌[5]。正确舒适的体位和新生儿含接姿势的正确, 能够增强产妇哺乳的信心。 (3) 产后6 d~7 d责任护士宣教指导内容:保持心情愉快、充足睡眠和休息、合理膳食、及时疏通乳腺管、防治乳房胀痛和乳头皲裂、保持充足的乳汁、恶露观察、新生儿正常生理观察护理等, 以巩固母乳喂养知识与技巧。出院时强调母乳喂养的好处、重要性, 告知第42天来医院复查, 嘱其坚持母乳喂养6个月, 从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指导产妇产褥期避免性生活以及哺乳期避孕工具的选择等, 告知咨询热线电话号码, 嘱其发现问题及时拨打电话与医护人员咨询。

1.3 观察指标

(1) 产妇焦虑评分: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 [6]进行评分, 低于50分为正常, 50~59分为轻度焦虑, 60~69分为中度焦虑。 (2) 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发生例数。 (3) 产妇纯母乳喂养率统计剖宫产术后5 d、30 d的纯母乳喂养例数, 计算纯母乳喂养率。 (4) 产妇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出院时发放问卷调查表, 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 满意度= (满意人数+基本满意人数) /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见表1~表4。

3 讨论

3.1 分阶段健康教育交叉指导, 就是医护人员在临床治疗护理过程中, 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患者进行指导, 教会患者改变某种处境、状态和行为所必需的知识与技能, 使之能够利用资源、抓住机会、准确实施权利和义务, 强调反复进行完成目标任务, 是一个帮助性的促进过程[4]。医护人员产前宣教母乳喂养知识技能, 术后密切关注产妇心理状态, 对于心情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 及时提供个体化的心理疏导, 指导产妇放松技巧与情感宣泄方式, 要求家属全程陪伴并给予鼓励。研究表明[5], 产妇感知丈夫及家长对自己关心并支持母乳喂养, 可使产妇感到安全和放松, 能够消除或减轻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 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 且心情愉快可促进乳汁的分泌。表1显示, 干预组产妇焦虑评分50分以上3例,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例。

3.2 实施分阶段健康教育使干预组产妇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发生率 (5.55%) 明显低于对照组 (32.22%) 。剖宫产在实施母乳喂养过程中, 遇到的各种困难要比正常分娩大[6], 伤口疼痛、体位受限、乳房护理方法不当、未及时疏通乳腺管、哺乳姿势不正确、含接乳房不正确等最容易发生乳房胀痛、乳头皲裂, 易引起拒绝哺乳。产后早期满足生理及心理需要, 产后1周内让产妇大量练习母乳喂养技能, 发挥家庭支持系统的积极作用[5], 可提高产妇母乳喂养的自信心和能力, 有效控制乳房胀痛、乳头皲裂的发生。

3.3 产前宣教并发放书面学习资料, 为产妇提供母乳喂养的知识与技能, 术后示范指导, 重点内容个体化, 以通俗易懂为准则反复讲解。产妇家属全程参与, 及时有效地解决哺乳时出现的问题。促进新生儿早吸吮, 按需哺乳, 既促进了乳汁分泌, 又密切了护患关系[6], 使产妇及家属对母乳喂养的依从性得到提高。出院时详细告知新生儿预防接种时间、观察护理及促进乳汁分泌的方法等;出院后责任护士电话随访2~3次, 有助于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王立新.母乳喂养指导手册[M].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226-228.

[2]谢幸, 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3:153-226.

[3]田中会.提高产后母乳喂养成功率的护理对策[J].全科护理, 2013, 11 (3B) :724.

[4]杨巧玲, 雍晓春, 杨小燕.初产妇母乳喂养自我效能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 2011, 25 (7C) :1927.

[5]万九菊, 熊怡, 王迎春.健康指导在母婴同室产妇产后护理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 (24) :56-57.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10篇

关键词: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家长,分阶段健康教育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 是围生期窒息导致的脑缺氧缺血性损伤, 重度HIE疗程长, 且可遗留后遗症, 特别是神经系统后遗症, 如脑瘫、智力低下、癫痫、学习困难等[1]。怎样使HIE患儿家长对HIE有正确认知并以积极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早期治疗干预、帮助患儿尽早康复, 是摆在每位医护人员面前的重要课题。为了寻求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我科自2006年以来对63例HIE患儿的家长实施分阶段重点系统健康教育,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将2007年1月—2010年12月我科收治的有完整病历的125例HIE患儿及家属随机分为观察组63例和对照组62例。观察组:男41例、女22例, 轻度38例, 中重度25例;对照组:男38例, 女24例, 轻度36例, 中重度26例。125例HIE均确诊, 实行母婴同室, 且母亲无并发症。对2组HIE患儿的性别、胎龄、出生体重、HIE临床分度、住院天数、父母的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分布和家庭经济结构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2 方法

2 组患儿治疗手段、病房设施、条件、护理措施基本相同。对照组家长接受常规的健康指导;观察组根据患儿疾病的不同阶段家长的健康教育需求, 有针对性地对患儿家长进行分阶段的重点系统的健康教育, 并实施记录和效果评价。

2.1 分阶段健康教育方法及内容

2.1.1 入院健康教育

首先要热情接待患儿家长, 迅速安置患儿入病房, 如需抢救立即进行。简单介绍病房环境、设施、食堂、热水等所在位置, 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

2.1.2 病情危重期健康教育

一般为新生儿出生后3 d内, 此时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明显, 如:嗜睡、抽搐、呼吸困难等常令家长恐惧、焦虑, 不宜做过多的健康教育。 (1) 护理人员应镇定自若, 有条不紊地轻柔操作, 避免过多搬动患儿。谨慎回答家长提出的每一个问题, 讲清患儿病情的危险性。 (2) 对因担心患儿表现为恐惧、焦虑发脾气的家长, 首先对他们表示足够的理解, 为他们讲解在应激状态下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 合理调整饮食, 保证营养, 如何减轻心理压力, 使机体处于良好状态, 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医护人员对治疗要有足够的信心, 用优雅的举止行为,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取得家长的信任与支持。

2.1.3 病情好转期健康教育

一般为新生儿出生后4 d~9 d。此时患儿生命体征平稳, 病情渐好转, 家长与医护人员建立了良好的关系, 是健康教育的关键时期。 (1) 专门抽出30 min以上的时间与家长交谈, 对文化层次低的家长用通俗易懂的语言, 对文化层次高的高需求家长可以用医学术语。讲述HIE的病因、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方案、护理措施、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及目前患儿的病情状况、以往相似病例的治愈情况。重点向家长说明早期药物干预的重要性, 脑活素、复方丹参、神经生长因子等的药理作用, 药品价格, 治疗疗程, 通过治疗可以避免或减轻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提高家长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配合。 (2) 因家庭经济困难对治疗缺乏信心的家长, 要重点进行心理疏导, 讲清医院的收费标准, 一日清单和每日处方可以帮助家长掌握费用, 出院时可享受优惠政策。早期治疗、干预, 如果耽误治疗时机可造成终身残障。 (3) 对患儿母亲重点进行健康教育。教育时间一般以不超过15 min为宜[2], 教育内容应从简单到复杂, 与母亲面对面交流, 夸奖孩子, 促发母亲的爱心, 帮助母亲尽快进行角色转换。同时将母乳喂养的好处, 婴儿正确的含接姿势, 孩子不能进乳时如何保持泌乳、挤奶的方法等告诉母亲, 帮助指导母亲进行母乳喂养。

2.1.4 病情稳定期的健康教育

一般为新生儿出生10 d以后, 此时家长心情好转, 对医护人员信任度提高。 (1) 向家长说明新生儿已经具备了视、触觉、嗅觉能力, 对接受新鲜刺激有无穷的兴趣, 外来刺激的传入是大脑发育完善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3]。将新生儿抚触的好处、注意事项、具体方法步骤讲解给家长, 并反复示范。 (2) 向家长讲解新生儿免疫功能差, HIE患儿免疫功能比正常儿更差, 预防感染十分重要。护理新生儿前后要洗手, 哺乳前后用清水擦拭乳房, 用肥皂洗手, 注意皮肤护理, 防止尿布疹的发生, 尿布、衣服、被单需柔软、吸水性好的棉布, 以防止皮肤擦伤感染, 注意脐部护理。 (3) 指导家长合理搭配膳食, 加强营养, 提高乳汁的质量;反复讲解指导母乳喂养的相关知识。

2.1.5 出院指导

一般在出院前2 d~3 d。 (1) 向家长说明新生儿居室的条件, 阳光充足, 空气新鲜流通, 感冒人群避免入新生儿居室, 保持适中的温度和湿度。 (2) 向家长说明早期干预能促进孩子智力发育, 改善预后, 避免或降低后遗症的发生。向家长讲清视觉刺激:用颜色鲜艳的红球挂在婴儿床头, 每天多次逗引婴儿注意, 或让婴儿看人的面部表情;听觉刺激法:每天听音调悠扬而低沉优美的乐曲, 每日3次, 每次15 min;触觉刺激, 被动屈曲婴儿肢体, 对婴儿进行抚触; (3) 注意观察患儿面色、哭声、呼吸、有否抽搐、奶量、大小便、活动等, 有异常立即就诊。 (4) 出院当天将患儿联系卡交于家长, 上有联系电话、定期复查时间、随诊指征;将出院带药的用法告诉家长, 再次对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并及时指正。

2.2 健康教育方式

进行健康教育前, 责任护士根据孩子的病情、家长的年龄、知识层次等对家长进行心理需求评价、判断, 以解决当前重点问题, 然后通过口头讲解, 互动式交谈, 发放健康教育资料 (新生儿护理常规, 母乳喂养知识解答, 新生儿抚触指南) , 示范操作, 家长演示等, 多次反复进行, 直到家长掌握。

2.3 评价

2.3.1 配合治疗程度评价方法

向家长讲解脑细胞代谢激活剂, 如脑活素、神经生长因子等应早期应用, 1个疗程为10 d~14 d。家长积极听从医生安排, 坚持完成疗程的治疗者为主动配合;选择性用药、不够疗程的治疗者为不主动配合。

2.3.2 抚触技能掌握程度评价方法

能连贯地进行抚触的为掌握, 反之为未掌握。

2.3.3 早期干预程度评价方法

出院后1个月评价, 近郊、市区的上门随访, 路途远的电话随访。视觉、触觉、听觉有2项以上每日进行的为坚持早期干预, 其余的为未能早期干预。

3 结果

3.1 2组患儿家长配合治疗程度比较

见表1。

3.2 2组患儿家长抚触技能掌握程度比较

见表2。

3.3 2组患儿家长对患儿进行早期干预情况比较

见表3。

例 (%)

例 (%)

例 (%)

4讨论

4.1 重视HIE家长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孩子是家庭的核心, 孩子患病期间家长的焦虑程度高低, 不仅影响其自身健康, 更重要的还会影响患儿的情绪, 以及患儿的救治和康复。HIE致使新生儿神经细胞损害, 患儿家长由于知识缺乏, 对疾病本身治疗护理预后认识不足, 未能及时适应父母角色转换, 常出现不同程度急躁、恐惧、焦虑, 不能主动配合治疗。而HIE要求必须早期治疗, 如果延误和中断早期治疗、早期干预, 则可导致永久性神经功能缺陷。健康教育主要是以患者及其家属为对象, 通过有计划、有目的教育过程, 使其了解、增进健康知识, 改变其不健康的行为或问题, 使其行为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4]。所以, 对HIE患儿家长进行健康教育是必要的、重要的, 也是现代化护理学发展所必需的。

4.2 分阶段健康教育的理论依据

阶段性序贯治疗及目标, 要求HIE的治疗及早开始, 在以后的治疗过程中各个阶段都有必须达到的治疗目标。新后儿出生后3 d内要使机体内环境稳定, 积极控制各种神经症状, 4 d~5 d症状便开始好转, 7 d~9 d应有明显好转, 10 d后的治疗是巩固治疗, 防止后遗症的发生[5]。我们对患儿家长依据治疗的阶段性进行分阶段健康教育, 与临床治疗干预同步, 能更好地配合患儿的治疗护理。

4.3 分阶段健康教育的优点

分阶段地实施健康教育做到了有的放矢。因为患儿病情的每个阶段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 不同时期有着重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6]。分阶段健康教育根据病程、患儿家长的知识层次, 满足其各阶段最迫切的需求, 同时抓住时机循序渐进, 阶梯式地达到了不同程度的教育目标。较常规的“灌输式”教育更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工作目标, 更具有针对性, 更容易解决当前问题, 使家长能够心中有数, 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由表1可以看出通过分阶段健康教育, 家长的主动配合率明显上升。

4.4 心理护理贯穿始终

健康教育与护理实践活动有机的结合。在疾病的不同阶段患儿家长的心理状态各有不同, 分阶段健康教育自始至终注重患儿家长的心理需求和健康知识获得能力的提高, 患者只有在治疗护理过程中形成医疗意向, 才能具有良好的遵医行为[7]。分阶段健康教育重视操作前后、用药前后向家长做解释, 让家长也了解、理解治疗, 这种更人性化的护理方法, 能减轻和消除家长负性情绪, 可以加深患者家长对疾病的正确认识, 使心理问题得以及时排解, 更主动地配合医疗护理活动。

4.5 注重出院指导及随访

早期给予持续干预, 能有效地促进HIE患儿智力发育, 是改善预后、降低伤残发生率的有效手段[8]。此健康教育方法在出院前2 d~3 d就开始对家长做出院后指导, 从HIE患儿的居住条件, 预防疾病方面, 到对患儿进行视觉、触觉、听觉刺激, 并且将新生儿抚触的具体方法手把手交给家长, 同时进行评价及指正, 反复强调早期干预的重要性, 调动家长的主动参与。由表3可以看出, 观察组早期干预坚持进行率达到了82.5%, 比对照组提高了21.2%。由此可见, 做好出院指导及随访对早期干预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郭向阳, 焦富勇, 薛冠英.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75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03, 11 (1) :59.

[2]涂素华, 苏才敏, 余秋群.浅谈产科患者的健康教育[J].护理研究, 2002, 16 (3) :131.

[3]黄凤仙, 杨瑞芳.针对患儿及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中国健康教育, 2002, 18 (9) :575.

[4]孟宪珍, 田兰英.不同教育方式的临床评价[J].护理研究, 2002, 16 (5) :274.

[5]韩玉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0, 15 (6) :327.

[6]黄玲.护理程序在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护理研究, 2002, 16 (7) :376.

[7]海萍, 张顺芳.以健康教育为切入点, 建立新型护患关系[J].护理研究, 2002, 16 (10) :583.

分年级心理健康教育 第11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于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收治的92名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以单双号分组的方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共46名患者, 其中男27名, 女19名;最小年龄17岁, 最大年龄67岁, 平均年龄 (43.31±4.09) 岁。对照组共有46名患者, 其中男26名, 女20名;最小年龄21岁, 最大年龄65岁, 平均年龄 (43.58±4.87)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一般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均确认无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病病史, 同时查体合作、意识清醒。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本研究经过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进行。

1.2 健康教育方法

对照组给予一般常规的健康教育, 观察组给予分阶段个体化的健康教育, 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后健康教育以及出院健康教育三方面内容:⑴术前健康教育:向患者讲述医生的相关手术例数以及成功例数, 提高患者对医生的信心;耐心讲解麻醉的方法、特点、效果以及成功率等资料, 同时交待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防措施;告知患者可能的手术时间、手术切口位置、手术方式以及术后疼痛等情况。向患者介绍术后值班护理人员以及医师, 术前与术后的体位以及可以进行适当运动的时间, 教会患者合理的睡姿。向患者明确术后可能出现低热的时间、原因以及持续时间等情况, 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在术前进行皮肤准备的方法、范围、时间, 练习深呼吸、轴式转身以及在床上排便的方法。嘱患者术前禁水禁食, 同时保持足够的睡眠, 必要时可用药物辅助睡眠。患者在术前应取下饰品, 如遇女患者月经期应推迟手术时间。告知患者导尿管的留置方法, 术后用药与吸氧的情况等。⑵术后健康教育:告知患者手术情况与医嘱。同时教会患者离床运动与康复训练的具体流程, 指导患者术后当天、一周内以及一周后的康复训练。⑶出院健康教育:告知患者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充足的营养, 教会患者肌肉练习的方法以及康复训练的注意事项。

1.3 临床观察指标

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焦虑与抑郁的情况。⑴采取焦虑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焦虑情况, 焦虑自评分数越高, 患者焦虑的症状越为突出。焦虑自评分为50~59分可判定为轻度焦虑, 60~69分可判定为中度焦虑, 70~79分可判定为重度焦虑。⑵采取抑郁自评量表测定患者的抑郁情况, 抑郁自评分数越高, 患者抑郁的症状越为突出。50~59分可判定为轻度抑郁, 60~69分可判定为中度抑郁, 70~79分可判定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以及治疗前后的焦虑、抑郁自评分录入Excel2013数据库, 采取SPSS19.0的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相关性分析, 用χ2检验评价计数资料, 以t检验评价计量资料,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根据试验结果可知,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焦虑、抑郁自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差异 (P>0.05) , 两组患者治疗后焦虑与抑郁自评分均要明显小于治疗前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后焦虑、抑郁自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评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见表1。

3 讨论

根据调查结果可知, 运动系统疾病给患者带来的心理应激仅次于恶性肿瘤, 位居所有疾病中的第二位, 这也证明了心理应激在骨折患者中的重要地位[4,5,6]。因而焦虑、抑郁等负性心理对骨折患者的影响尤为突出, 而信息干预等健康教育则是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症状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实施分阶段个体化健康教育时应着重注意以下几点:⑴注意健康教育的个体化。因患者的疾病、心理、信仰、文化水平、健康需求、社会支持度等各不相同, 所以健康教育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因人而异, 因病而异。应根据患者治疗前的焦虑与抑郁自评表的填写情况分析出患者负性心理的根本所在, 给予患者最需要的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⑵注意健康教育的阶段性。分阶段健康教育可以为护理人员提供健康教育的预见性指导, 展示健康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克服传统健康教育的不足, 以患者的个体化需求为指导目标, 强化健康教育的深度与广度。医护人员应根据患者的治疗方案、疾病阶段以及疾病特点对健康教育内容进行分段化, 着重关注患者最感兴趣、最需要的疾病知识, 主要包括肢体运动、功能锻炼、术后疼痛、手术风险等内容。在实施中要多与患者进行深入交流, 把握患者的心理需求与思想动态, 确保健康教育的计划性、及时性、准确性, 消除患者的心理顾虑, 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的症状。⑶注意健康教育的前瞻性。在进行健康教育指导时要对可能出现的问题与患者高度关心的问题进行预见性的指导。患者多对功能训练、手术费用以及手术过程等信息较为关注, 同时对患者在拔管后的排尿困难、便秘腹胀、骨质疏松以及术后疼痛上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 医护人员应做好健康教育计划, 在疾病的各个阶段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护理方案, 在保证患者知情权的同时, 确保健康教育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避免因患者缺乏及时相关的健康教育而产生负性心理。⑷注意健康教育的多样性。健康教育的形式不应拘泥于传统的沟通方式, 医护人员可针对进行沟通方式的创新, 采用多媒体、插图、示范、讲座以及健康教育手册等形式, 沟通语言应做到通俗易懂, 健康教育应做到细致、耐心、有效。⑸注意健康教育的时机[7,8,9]。在进行健康教育时应选择患者在环境安静且相对舒适的状况下进行, 在午睡30分钟后、上午以及晚上8∶00-9∶00等时间最为合适, 可以提高健康教育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建珍, 钟巧艺, 陈坤嫦, 等.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伴发焦虑, 抑郁情绪的调查分析及心理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学术版, 2008, 6 (7) :16-18.

[2]谢蓓芳, 方永年, 林永清, 等.坚持体育锻炼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0, 26 (5) :146-148.

[3]李冬梅, 王琳, 石荣光, 等.老年创伤骨折病人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09, 29 (15) :1955-1956.

[4]李淑平, 韩影, 周丽园, 等.社会支持及文化程度对四肢骨折患者治疗态度及心理应激情况的影响[J].海南医学, 2013, 24 (15) :2324-2326.

[5]郑贵森, 吴建军, 徐厚谦, 等.美沙酮维持治疗联合多虑平干预效果的评价[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 2011, 27 (3) :246-248.

[6]李红梅, 范恒俊.心理护理联合健康宣教对高血压合并骨折患者术前应激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 (14) :162-164.

[7]徐瑾.骨折患者康复期的健康教育[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1, 27 (30) :74-75.

[8]龚春兰, 文国英, 刘宇军, 等.不同宣教时机对老年髋部骨折患者健康教育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上旬版, 2011, 27 (11) :5-7.

上一篇:家具产业下一篇:高端农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