阵地建设范文

2024-06-26

阵地建设范文(精选12篇)

阵地建设 第1篇

一、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的必要性

“三农”工作一直是我党和我国政府工作的重点, 解决农民问题, 便在很大程度上保障和促进了我们国家和社会的发展。但是, 如果农村文化工作不能有效得到实施和贯彻, 其培养有理想、有素质、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农民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发展和繁荣农村文化事业的目标更是无从谈起。

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曾经明确提出, 要“增强公共文化产品供给和服务能力, 重点加强中西部地区和城乡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 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 坚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和传承。”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下, 对于农村基层进行文化阵地建设已经成为了当前全社会所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虽然从党和国家以及全社会都对当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予以了极高的重视, 各地政府也为此投入了极大的精力、物力和财力,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 并没有取得预想之中的效果, 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一) 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基础薄弱

由于长久以来的历史原因, 我国对于农村的文化事业建设一直未能给予有效、足够的重视, 这就导致大部分农村, 尤其是偏远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农村几乎没有和农村文化建设相关的设施和场所, 根本无法起到应有的文化教育作用。这种硬件的缺失不仅不利于在农村中施行农村文化建设, 而且对于整个农村的长远发展和我国人口素质的整体提高极为不利。

(二) 各地方对于建设农村文化阵地认识不足

要想真正的建设有效、良好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 就必须要有各地方基层政府的配合, 不然各项措施的落实、监管便无法实现, 相关目标和工作也只会成为口号和空洞的文字。现代社会由于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市场化冲击, 许多地方政府和基层公务人员形成了错误的“以GDP为纲”执政观念, 大力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但是却极大地忽略了文化建设。这种较为短视的做法和片面的政绩观无法教育能和经济发展水平同等水平的人民群众, 导致整个社会呈现“瘸腿”的状态, 对于社会长远的进步有着极大的阻碍作用。

(三) 农民自身不重视

相对城市人口而言, 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其个人思想、思维、习惯存在着许多不足, 要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在农村进行文化阵地建设。但是, 由于农民意识不足, 往往将仅有的集体学习或者文化活动当做“负担”, 只关注于自己的农业生产, 甚至将麻将、扑克等当做平日最为重要的娱乐活动, 这在一定程度是我国农村文化数十年裹足不进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对于建设农村文化阵地的几点建议

上文中笔者结合实际情况和客观事实, 阐述并分析了当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中存在着许多不足, 下面笔者将针对这些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措施:

(一) 提高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认识高度

要想真正实现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发展, 思想意识的提高是所有工作的前提, 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要认真领会中央政策和“三农问题”的本质, 坚持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两手一起抓、两手都要硬”, 并且将工作落到实处, 科学规划、严格监管。此外, 应当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作为提高执政能力的重要要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摆上意议事日程之中, 并且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纳入考核标准, 督促各方面加强认识和加快建设步伐, 成为评价一个地区领导干部工作实际成绩的重要指标。

此外, 各地各级政府应当制定针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相关规章制度, 为其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 分别规定农村文化站和文化活动的组织机构、队伍规章、设施条件、业务建设、活动内容、经费来源等, 从制度上保障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正常进行。需要注意的是, 这些规定不能落在表面, 一定要对于具体问题作出便于操作、便于监管的规定, 将工作落在实处, 以期能够通过制度化、规范化、正规化、科学化的保障真正地实现促进农村文化阵地发展的根本目标。

(二) 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文化站工作队伍

文化站是农村文化工作中的主阵地, 起到了基石和平台的重要作用, 这不仅体现出了文化站工作人员的重要性, 而且对文化站工作队伍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从时代和现实出发, 为了符合我国农村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必须在尊重革命化、专业化、知识化、年轻化的要求下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高、作风硬、业务好、纪律严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同时, 对于现有的文化站工作队伍应当加强培训措施, 增强工作人员素质, 以此来保证农村文化工作能够快速、健康发展。

(三) 抓好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

文化站工作人员只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骨干力量, 但是文化却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 没有文化, 所谓文化建设只是一句空谈。因此, 必须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 从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入手, 促进农村文化队伍的进步和农村文化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 这是最为重要也是最为有效的途径。

(四) 创新农村文化建设方式

以往的农村文化建设中, 方式和方法较为呆板、单调和生硬, 往往是由读书看报或者讲座构成, 这些老旧的方式已经不适应物质生活得到极大发展的现代社会。所以, 必须要对于农村文化建设中的具体工作方法予以创新, 为其提供新的活力, 大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 促进农民参加活动的积极性, 并且借此机会向农民传授健康生活、农业生产技术等相关知识, 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在提高农民文化素质的同时极大地提升其个人综合素质。

四、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 我们一定要对于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予以足够的重视, 不断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 并且为中国农村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 随之而来的便是对于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 但是, 由于各方面原因的影响, 对农村的建设形成长久以来单纯重视经济建设的“一手硬一手软”策略, 农村的文化建设远远的落后于经济建设, 极度缺乏群众喜闻乐见、健康文明的文化活动。因此, 如何有效、快速的建设农村文化阵地并将其作用最大化发挥, 已经成为现实社会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路径

参考文献

[1]吴淑晶, 张维福, 田青方.关于加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调查与思考.[J].学理论, 2009 (3)

[2]评论员文章.与时俱进推进近郊农村文化阵地建设[J].宁波通讯, 2002 (11) .

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第2篇

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王兆国在全国总工会第十四届执行委员会主席团第十三次全体(扩大)会议上明确提出:“各级工会要推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推动发展先进的企业文化、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唱响新时代工人之歌。”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此相应,职工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会要在加强职工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工会文化的导向、凝聚、弘扬等作用,发挥工会文化在职工文化中的独特优势和应有作用。

一、职工文化阵地建设需要重视的问题

纵观公司情况,一线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十分枯燥,高档、高消费的娱乐场所他们进不去,为了消闲,闲暇时候聚在一起汹酒、赌博等不正当的活动成了他们业余生活中的主要内容,由此,很容易引发治安问题,甚至走上犯罪道路。这就迫切需要工会给他们提供一个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场所,营造一个温暖的“家”,这样才能保证一个安定团结的社会环境,才能促进经济的稳定发展。

首先,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使之成为广大职工群众普遍认同的基本共识,既是进行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也是构建和谐文化的主要成分和基本要素。

其次,职工队伍覆盖面广,群众中蕴藏着文化创新的积极性和创造力,真正有价值的原创性的文化创造往往来自民间,来自大众。只要把广大职工群众和艺术家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都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的职工和谐文化建设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创造活力和蓬勃生机。

第三,当今时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在繁荣发展职工和谐文化的进程中,职工文艺工作者应当有放眼世界的胸怀,有面向世界的气概,推出精彩纷呈的具有时代性的作品,展示主流,更好地引领和推动时代发展。

第四,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分的惟一标准就是是否以赢利为目的。一方面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前提,另一方面又能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作为承载职工文化事业发展的工会宣传阵地,其目的是面向广大职工群众,创造更多更好的精神产品,提高职工群众的文化生活质量,满足职工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在建设职工和谐文化的过程中,职工文化的载体,即工会的宣传教育阵地,包括刊物、俱乐部等,它的文化特性和本质就是它的创造性和公益性,其根本目的是提高职工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这一类文化是本质最重要的文化建设,它作为和谐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得到相应的必要的扶持和引导,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和文化繁荣相互依存。

二、采取多种形式推进职工文化阵地建设

1、加强文化队伍建设。

职工是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因此,工会要积极开展对职工的职业技能和文化培训,推动企业重视职工职业生涯成长,重视对职工的技术和文化培训,给职工提供发展个人特长的机会,拓展事业成长空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职工永远是企业发展的生力军。要优先选用企业中有强烈事业心、高度责任感和职业道德的职工作为文化建设工作者,采取多种渠道把他们带出去,到一些先进企业参观取经,学习先进理念,开阔眼界,增强认识,并通过举办各种专题讲座对他们灌输企业文化理念、政策形势教育等,加强培养他们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其逐步领悟职工文化的真正内涵。同时,工会可开展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劳动竞赛、班组建设、创建学习型班组活动、职工职业技能培训等工作,使工会文化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

2、维护职工民主权利。

工会文化、职工文化建设要非常重视和强调企业民主,否定歧视和不平等,尊重职工。要通过职代会、厂务公开等形式,推动企业如实、定期地向职工汇报企业生产经营和盈利分配情况,公布企业内部收入分配情况,以及一些重大的发展事项,让职工代表有参与企业管理和决策的机会,代表职工的利益提出合理意见,并监督经营管理认真执行,保障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维护职工的民主管理权利,从而达到尊重职工的人格尊严,关心和团结职工,培养职工良好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念、人际关系。

3、创新工作方法。

工会应进一步加强职工教育工作,打造高层次企业文化。在抓工会工作品牌建设的同时,深化工会文化的建设;在抓自身建设时,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工会制度文化建设。

4、建立职工活动阵地。

基层工会组织在企业内部建立了职工活动中心,配备电教化设备,开设乒乓球室、棋牌室、图书室等活动阵地,为职工群众特别是外来职工提供了文化娱乐活动场所。还在一些有条件的企业中开辟活动场地,添置活动设施,尽可能的满足企业职工的文化需求。

5、丰富职工的精神生活。

文体活动是工会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方式,也是工会工作的传统和品牌。工会开展文化体育活动要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化,考虑到职工群体不断变化的具体需求,以及企业改革过程中职工的心理状态、生活状态及企业自身软、硬件情况,把准职工的心理脉搏,在形式上和内涵上不断创新、拓展,打造一个拥有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与的文化建设平台。

6、提高职工的工作生活质量。

由于企业追求企业价值利益最大化的需要,往往忽视职工利益,甚至克扣职工工资。这就需要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尤其是源头参与,甚至需要“斗争”,从而推动企业尊重职工的劳动价值,公平合理地分享企业取得的经济利润,让职工能充分享受企业成功发展在经济上所带来的好处,进行相应的激励,才能让职工感受到成功的乐趣,产生归属感和敬业精神,增强职工与企业共生共荣的整体意识和凝聚力。

7、发展自身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以反映、汇集、传播文化精品的节、奖、赛等项目为载体,形成一种新的工会职工文化建设体系及其发展机制;同时结合企业实际和职工特点,开展一些职工喜闻乐见、丰富多彩、富有创意的文化活动来吸引职工、组织职工、凝聚职工,形成自身的工会文化特色。

8、组织好职工的文体活动,创新职工文化体育活动的形式和载体,使职工文化体育活动丰富多彩,使职工在文化体育娱乐活动中陶冶情操,提升素养,从而促进团队的凝聚力得到提高。

各级工会组织可抓住“五一”、“国庆”、“元旦”等契机,组织职工篮球邀请赛、职工演唱大赛、工会干部联谊会等活动。此外,还可以通过工会橱窗举办职工书法、绘画、摄影、劳模、职工风采展,创办工会工作杂志等,为职工提供展示艺术才华的平台,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为职工全方位发展创造条件,搭建平台。

总之,职工文化建设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更好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敏锐地把握职工文化所依存的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所带来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坚持文化观念的与时俱进,不断推进职工文化创新,增强职工文化活力。必须充分发挥广大职工的主体作用,开展生动活泼的文化创建活动,推动发展,促进和谐,在推进以人为本的优秀企业文化建设中,维护好职工的政治权益、经济权益、民主权益、精神文化权益、提高职工整体素质,在更高层次、更大空间、更宽领域实现职工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

企业是生态文明建设主阵地 第3篇

互太纺织:从建厂开始进行生态发展

成果现状:互太纺织控股有限公司从建厂开始就从厂房设计、设备选型上做到环保节能,多年来一直坚持走资源优化、绿色生产的生态文明发展道路。环保厂房设计方面,早在17年前厂房兴建时互太就已考虑环保措施,建设自然通风系统,减低抽风能耗。在工艺节能方面,冷热水分流排放、热能回收、清浊分流等建厂房时候都考虑在内。

互太是纺织行业推行GB/T23331《能源管理体系》的试点单位,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并在2011年获得首届BSI客户能源管理先锋奖,通过了ISO14064-1《组织层面温室气体排放核查》认证。作为行业内节能减排先进企业,互太公司参加了中国标准化研究院《纺织产品碳足迹核算方法》的研究工作,成为广东省清洁生产领域内第一个地方标准《纺织企业温室气体排放量化方法》的主要编制单位,成立了广州市低碳纺织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由于清洁生产工作成效显著,互太先后获得国家工信部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国家纺织行业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示范企业、中国针织行业环境优化节能减排优秀企业、全国印染行业节能减排达标竞赛先进企业、广东省节能先进企业、广州市清洁生产优秀企业,并获得香港环保局“环保卓越计划”优异奖和香港工业总会“恒生珠三角环保奖”。

具体措施:互太通过各种项目建设,使资源得到优化。利用厂房屋顶,安装太阳能光热锅炉、光伏发电系统,目前已经安装运行了0.7MW的光伏项目,光热锅炉项目即将安装完毕。采用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空调中的机电设备进行监控管理。有效地发挥设备的功能和潜力,提高设备利用率,根据需求合理使用室外鲜风,改善室内环境,降低能源消耗。根据监测,总体能耗降低26.1%。通过空压机群专家控制系统对各空压机运行数据进行监测,根据现场用气需求,控制空压机停、启,实现空压机运行效率最大化、运行功耗及维护成本最小化。此系统改造完毕,通过监测节能达到7.8%。

看到清洁生产产生的巨大效益,互太对管理系统升级的渴望更加强烈。在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指导和帮助下,互太引入SA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这一系统定义了制造管理和ERP之间的区域以及信息交换,利用集成系统搜集更多信息,改善企业质量管理、降低成本/缩短交期、更可有效管理KPI及推行精益生产、提升管理及决策效率,把互太的生态发展推向新的阶段。

盛虹集团:实施智能节能减排技术

成果现状:盛虹集团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印染企业之一,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纺织品印染深加工企业之一。盛虹集团从2005年起,已连续九年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全国印染行业“十佳企业”,2012年被中国印染行业协会评为国内首家“转型升级示范企业”,同时也是全国首批两家节能减排优秀企业之一,为全国印染行业树立了节能减排典型。

近年来,随着盛虹集团印染智能化生产基地及清洁生产建设的不断深入与拓展,集团在节能减排上大力投入,新技术、新工艺得以不断开发应用,通过自主研发、设备创新改造、水资源回收利用、创新激励等途径,实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等一系列丰硕成果。

具体措施:近年自动化设备广泛运用。盛虹集团通过ERP系统的导入,将印染大生产与信息化管理进行有机结合,让纷繁复杂的印染企业管理工作变得高效简捷。新厂区“两化融合”建设不仅打破了传统印染操作模式,且多方位、多角度采用自动化设备,而不是拘泥于某一生产环节,同时将整套先进设备与ERP系统相连接,真正做到了精细化管理、标准化生产、信息化服务,为整个纺织行业转型升级起到了示范和导向作用。盛虹印染“两化融合”建设“印染加工智能管理系统”项目,还获得江苏省经信委省“两化融合”示范试点项目。

在染化料称量方面,盛虹印染采用了先进的染化料半自动称量系统,该系统拥有立体仓储架,占用空间小,改善配料间环境;电脑自动控制机械臂取料,快速准确;依照料单顺序称料取料,同时进行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利用高精密天平组合,称料准确误差减少,配备条形码扫描器,快速读取配方,实现作业标准化。

在染化料输送方面,盛虹印染彻底改变了人工取料的方式,从提取、混合到传输全自动电脑控制由ERP系统贯穿整个过程,根据对应机台的终端请求,系统定时定量输送至指定机台,避免人工作业的疏忽和错漏,物料全程通过管路,不接触开放式环境,避免交叉反应和泄漏浪费。系统支持进行多种助剂同时计量,大幅提高效率,实现了称量、溶解、搅拌、输送一体化。

此外,盛虹印染结合“两化融合”项目“印染加工智能管理系统”的实施推进,并根据生产实际,合作研发并引入了更多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例如在生产车间,所有生产流程均使用FRID智能条形码技术,对现场生产数据直接导入ERP系统,实现了对每一批次布的生产工艺跟踪。盛虹印染在“两化融合”建设中充分发挥自动化设备的导向性、渗透性、倍增性的作用,使企业决策更科学,管理更便捷,生产更高效,盛虹印染“两化融合”项目的成功开展,为整个印染行业实行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提供了新方法、新思路。

山东如意数码科技:用先进技术打造生态企业

成果现状:山东如意数码科技印染有限公司隶属山东如意科技集团,为积极响应中国印染行业协会和中国财贸轻纺烟草工会的号召,公司在全体员工中深入广泛地开展了节能减排达标竞赛活动,并收到了良好效果,2014年全年节约标煤1.23万吨,减少废水减排量136.2万立方米,减少COD排放272.4吨,减少氨氮排放20.43吨。

具体措施:山东如意数码科技引进、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注重实效。企业引进了国际一流的德国能源管理软件和意大利数码喷墨印花技术,形成能源智能化控制,迅速减少了各项能耗;采用数码喷墨印花技术改造传统印花,从源头减少了污染。并采用自主研发的前处理短流程工艺和助剂,实施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花冷固色工艺系统优化和自主研发的蜡印旧松香低压蒸馏脱色回用工艺优化两大工艺创新项目,大大减少了污染,节约了能源利用率。

除此之外,山东如意数码科技还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光、热和废水、废气预热及冷凝水、循环水等清洁能源,取得了非常好的节能减排效果。并建立了创新评选制度和能耗考核制度,企业建立了每月一次的创新评审制度,第二季度累计评出一等奖4个,二等奖17个,三等奖73个,并进行了兑现奖励。同时做到了水电汽表到考核到机台的激励制度,使节约直接与工资奖励挂钩。

不仅如此,山东如意数码科技把节能减排与企业生产实际紧密结合,通过自主研发高效节能新设备,开发并推广应用中水回用工程,淘汰落后产能,引进节能减排技术先进的自动化设备等一系列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发挥了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作用来为印染大生产服务,实现企业经济、环境、社会效益的三重提高,为企业的节能减排做出了表率,为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为印染行业探索节能减排新途径提供了参考。

山东如意科技走生态文明之路还体现在清洁生产与污染物治理相结合,有效削减污染物排放。针对企业污染物减排问题,根据职工所提出的合理化建议,开展了以下工作:数码喷墨印花信息化生产系统的建设,包括数码印花生产线的建设,工艺参数在线管控系统,浆料、助剂自动配送系统。实现蜡染工艺系统的优化,包括前处理短流程工艺优化,印花冷固色工艺系统优化,蜡印旧松香低压蒸馏脱色回用工艺优化三方面。

愉悦家纺: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成果现状:作为全国首批节能减排与循环经济示范企业,愉悦家纺通过节能技术改造不断推动公司朝着绿色生产、低碳环保的方向持续迈进。通过不断探索与研究,愉悦家纺找到了适合自身发展的节能降耗项目,通过实施高效轧车技术、自动调浆系统、酶退浆工艺、余热回收利用装置等一批行业首创的技术项目,大大节省了生产运营成本。

具体措施:在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印染车间内,几乎在每台退浆机或水洗机等机台的排水处,都安放着一台用于回收余热的交换装置,这就是企业成功研发并申请国家专利的创新工艺成果——“一种印染设备的余热回收利用装置”。据了解,这套余热回收系统可使自来水温度通过交换由常温加热至70℃以上,印染废水经过交换后由90℃降至40℃,有效回收了废水的余热,减少了蒸汽的耗用。仅这样一台设备每小时就可节约蒸汽0.17吨左右,每月可节约蒸汽102吨,每年可节约蒸汽1224吨,年节约生产成本26万元。这种多级高效热交换器实现了印染系统中余热资源的循环再利用,不但节约了大量能耗,更改善了车间的生产环境,减少了污染和浪费现象。

除了实施类似余热回收系统这样的资源再利用项目,愉悦家纺还采用高效节能设备,大力推行技术改造,例如,通过试验分析,将原有的低效能轧车更换为31台高效能轧车,使得轧余率降低了17%,烘干机蒸汽的消耗降低23%左右,年节省蒸汽8227吨,年节省成本费用182万元;进行技术创新,研发先进的色纺技术,减少了水和化学品的使用及废水的排放,更突破了多种纤维混纺或交织后染整加工困难的技术难题,从而实现了多纤维混纺或交织后的染整加工。

构筑档案文化阵地服务文化强区建设 第4篇

一、顺应时代发展,推出精品时代展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各个时期内发生的事情都是各不相同的,而一些具有一定价值的事件都应作为一种文化被保护起来。因此,相关机构应该将本区域内在各个时代发生的历史事件整理在一起,并举办历史展览,让群众通过对展出的照片、物品以及重大事件记录的文献来了解到自己所生活地区的历史文化,从而增加他们对于故乡的归属感。相关机构还应根据时代的发展,利用时事热点定期举行文化展览,这样既能将文化档案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同时还能帮助群众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建设文化强区打下坚固的基础。如2018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当地政府就可以根据这件大事举办展览,介绍宣传改革开放以来当地在各个领域的变化以及所取得的成绩。再如建党100周年、建国70周年,当地党委政府就可以举办城市发展历史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是介绍新中国成立之前该城市的情况,一部分是新中国成立后该城市的发展,一部分是介绍该城市的一些名人,而最后一部分则是对现在该城市的发展方向以及发展优势进行详细的介绍,这样既能让群众对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同时还能利用文化档案走到台前的方式,提升人们的文化水平。

二、利用当地发展特点,举办文化档案展览

一个地区的特色文化是该地区的核心所在,所以想要打造文化强区,首先就应该让民众了解当地的文化特色,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当地档案管理机构可以和其他机构联合举办当地文化特色展。但需要注意的是,因为文化档案很多资料都具有一定的年限,为了能够不对档案造成破坏,在进行展览时要对档案进行周密的保护,同时要对容易损坏的档案以复制品或仿制品的形式进行展出。比如沈阳举办的满族文化特色展,就是根据当地的满族特色开展文化宣传的。展览主要展出了一些清朝服装、饰品以及餐具等历史文物,并利用历史图片、历史资料以及多媒体等方式相结合的解说形式向群众展示了满族的发展历史,使人们对于满族的文化和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三、与多方联合,实现档案编研高效化

因为多种因素的影响,城市一般都是以经济发展为主,对于档案管理方面的重视程度明显不足,虽然最近几年档案管理的重视程度明显加强,但是在专业管理人员方面还有所欠缺,对一些地区的档案归档和保护等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针对这一现象,各地区档案管理部门应与当地的多部门进行联合,将人力、物力以及财力等多种资源充分调动起来,从而解决目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有效提高当地档案编研水平。可以从三方面入手进行档案编研工作:一方面,档案管理部门要对自身的工作能力进行正确的评估,找出自身工作的局限性,并有针对性的与相关部门进行合作,像拍摄影视资料片时,仅凭档案管理部门很难完成,这时档案部门可以和当地的政府宣传部和电视台以及报社等部门进行联合,借助他们的资源来完成视频拍摄,并将其归档;一方面,要与其他收藏机构进行合作。因为我国的幅员辽阔,人数众多等原因,很容易导致具有文化价值的资料分布较为散乱,档案管理部门收集的资料并不全面。因此档案管理部门要改变以往的档案资料收集方式,要与民间组织与民间收藏者保持密切的联合,采用资源共享和资源回收两种方式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另一方面,可以引进信息计算机技术,打造专业的档案研究、管理团队。队员的组成不一定是职业的档案管理者,也可以是某方面的学者或专家,甚至可以邀请当地的名人。团队可以通过计算机的方式对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从而编写出与当地文化相关的文化资料,并将其进行归档。通过与多方的密切配合,真正实现档案编研工作的高效性,为档案文化阵地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四、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论述使我们了解到想要将档案的文化价值和功能充分发挥出来,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源,按照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城市发展变化举办相关的主题展览,让群众有受到文化培养的机会;另一方面,档案管理机构要针对自身工作中的薄弱点,与其他相关机构联合,保证档案资料收集和档案编研的高效性,不断丰富、完善本地的档案资源。希望通过本文提出的一些拙见,能够对“构建档案文化阵地,打造文化强区”的有效落实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赵丽君.构筑档案文化阵地服务文化强区建设[J].北京档案,2014(08):22-23.

[2]打造档案文化阵地,服务文化强区建设[J].浙江档案,2011(05):14-15.

抓好德育阵地建设 第5篇

抓好德育阵地建设,发挥德育阵地作用

工农中心学校2012——2013(2)

工农中心学校位于铁力市工农乡二屯村,多年来,学校以“为学生一切成长铺好第一块基石”为办学理念;以“全面加特长”为培育目标,积极营造“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确立了“为学生健康成长奠基,为教师持续发展铺路”的办学宗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使校园成为师生共同成长的乐园。

我们在培养人的工作中始终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2004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提出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是指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广大教师和青少年工作者能够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实质,抓好贯彻落实,我们把抓好贯彻落实看作是我们贯彻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切实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在德育工作中坚持求真务实和观念、方法、活动上的创新,不断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增强实效性,把新时期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落到实处,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也有许多好做法和经验。

1、坚持不懈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

教育家陶行知指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环”,而德育师资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德育工作质量的高低,因为教师担负着教书 育人,为国家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因此,增强教师的育人意识,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提高教师为人师表的师德素养,是我们加强德育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在工作中,我们注重树立优秀教师的典型,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每学年都表彰先进教育工作者,推广德育工作先进经验,形成教师互相学习互相促进的教书育人风气,营造了人人关心学生品德的舆论氛围。

一是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我们要求班主任做好学生的引领人、贴心人,把握好学生成长过程中跳动的脉搏,做学生的贴肉布衫。学校建有班主任工作制度,有班主任工作例会,定期研究和交流班主任工作。二是注重提高教师的德育基本功。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育理论和心理健康知识,使教师们更好掌握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提高德育教育能力。同时我们注重树立师表形象,需要学生有什么样的品行,教师首先应该明白具有什么样的品行;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自己首先要做到。三是注重校际协调,配合联动。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小幼之间,中小之间的配合协作可以尽快让教师熟悉了解学生,可以尽快有的放矢开展德育工作。

2、有的放矢开展青少年喜闻乐见活动

寓教于乐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学生最易接受的教育方式。一是通过举办节的形式开展德育教育。我校每年举办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让学生在活动中陶冶情操,增进团结,学会合作,学会创造,培养正 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二是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开展德育教育。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春游和秋游活动,让学生走进自然,天人合一,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学校每年组织学生进行祭扫革命烈士墓活动,让学生接受英雄主义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每年邀请交警和派出所民警进行交通法规和法律讲座,增强遵纪守法意识。学校还请有关专家进行预防爱滋病,远离毒品的教育,组织参观有关图片展览。三是重视民族传统节日,进行针对性教育。如:,妇女节开展为妇女做一件小事活动,开展尊重妇女的教育。教师节开展尊师教育。重阳节开展尊老教育等。

3、千方百计抓好青少年德育基地建设

德育基地建设是学校课本教育的延伸,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构建过程中,我们依托社会资源,开辟了多个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一是依托吴文化资源,开辟泰伯陵德育教育基地。鸿山是吴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先祖泰伯至德、谦让和开拓、开发精神是吴文化的精髓,不仅具有历史意义,而且具有时代意义。学习泰伯精神,就是学习做人,学习进取。二是依托敬老院资源,开辟尊老德育教育基地。学生通过为敬老院老人表演节目,简单劳动等服务,培养青少年尊老意识。三是依托市里文化设施,如电影院、公园等,开辟德育教育基地。学生每月一次电影,从故事中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学生通过参观家乡,接受热爱家乡,力主建设家乡的教育。四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开辟学校绿色网吧基地。五是依托学校现代化资源,加大投入建立了学校闭路电视系统,利用闭路电视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六是依托现代农业资源,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我乡农业资源丰富,虽然这些农业资源没有正式挂牌成为德育教育基地,事实上,学生通过参观访问,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七是依托每周一升旗仪式,开辟德育教育基地。每周一升旗仪式是德育教育的重要阵地,学校能够精心组织国旗下讲话,开展好学校德育教育。

4、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

在学校德育教育中,我们注重了科研探路,在教育实际中探索德育教育之路,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和成年人一样日渐突出,及时选派教师参加心理健康骨干教师培训班,建立“知心屋”,注重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关注校园心理安全,首先抓好教师的心理健康;二是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奠定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三是整合学校各种资源,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四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切实提高心育实效;五是加强心理辅导,关注和保护特殊群体的正当权益和身心健康;六是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和适应性训练。

5、充分发挥少先队主阵地作用,形成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新亮点。

少先队工作的自主教育,自主管理是我校又一工作亮点。积极开创少先队工作的新模式,增强少先队工作的时代性、针对性、创造性,提高少先队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实效性一直是我校德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多年的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条以学生自主教育,自主管理为主的实践路子。

一是传统教育系统性与创造性相结合: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系统地、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如植树护绿、学习雷锋、缅怀先烈、尊师体验、歌颂祖国、队知识宣讲、敬老爱幼等,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在活动中扩充知识,提高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创造性地开展了其他教育活动:如: “六一”演艺活动。二是阵地建设规范性与实效性相结合:少先队大队部倡导队员发挥主体作用,做好日常队务管理工作,搞好阵地建设。每个中队每学期至少向同年级开放一次主题队会活动,并推选一个优秀队活动进行全校观摩。随着少先队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建好学校广播站、电视台、队报、搞好红领巾小事业成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的重点。广播站每周三中午准时播出,从审稿到播音,从写广播稿到音乐监制都由学生自主完成,广播成了少先队员们最青睐的朋友。

6、切实指导青少年双休日和暑寒假休闲生活

学生在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是比较多的。从青少年休闲生活的调查来看,他们休闲意识贫乏,休闲方式单

一、落后,甚至是有害休闲。为此,我校觉得切实加强青少年学生休闲生活的指导,是开创青少年思想道德的新局面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指导好学生双休日和暑寒假的生活,学校组建有假日雏鹰小队,假日雏鹰小队经常性、自主性地开展活动:小雏鹰们以就近原则五六成群,开展家庭服务、爱绿护绿、捡废、敬老院义务服务、啄木鸟纠错字、小小安全宣传员等活动。学校将假日雏鹰小队活动引导到以愉快而有意义的休息为目的,以优化组建的小队为单位,以家长带领辅导为条件,以家庭与户 外活动为形式的假日休闲教育。学校还聘请家长,轮流担任小队活动的辅导员,成为假日活动的后盾。通过双休日和暑寒假的休闲时间的生活指导,使学生远离社会网吧,远离游戏机房,远离对学生成长不利的场所。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由于我校对德育工作的清醒认识,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并用了现代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将貌似抽象、枯燥的德育搞得生动活泼,深入人心,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如何进一步深化廉洁文化阵地建设 第6篇

【关键词】廉洁;文化;建设

腐败是私有制的产物,之所以很多企业在鼎盛期冰海沉船,究其原因多数是廉政建设不力,导致内部腐败。加强企业廉洁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对“四风”问题的的重要举措,是企业搞好生产经营的前提和保证。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和廉政文化建设,更加科学有效的预防腐败,把廉政文化教育同廉政制度建设、廉政监督结合起来,充分发动广大群众的参与支持,让廉洁理念深入各个领域,形成以廉为荣、以贪为耻的良好风尚。

1.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廉洁文化教育活动

为民、务实、清廉是廉洁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为民”是核心,“务实”是基础,“清廉”是内在要求。人是管理要素中最为活跃的因素,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是管理的重要目标和任务,要约束和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必须排除和解决影响其正确履职的内因和外因,引导教育其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符合企业的管理要求。企业在开展教育活动的时候,切忌眉毛胡须一把抓,应立足企业的实际情况,具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活动。

企业廉洁文化建设的主体是职工,企业的一切文化来源于群众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丰富活动载体,积极开展以树立廉洁文化价值观为教育重点,职工喜闻乐见、生动有趣、教育意义深刻的活动。从“网络反腐”后的“遍地开花”现象在可以看出,在兼顾和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可以有效运用现代科技、现代传媒来传播廉洁文化,将网络作为反腐的一个重要工具。积极利用企业内网、通讯工具发送廉洁知识和小故事,也可以在一些人口流动较大的公共场所、办公室、员工宿舍区悬挂、张贴廉洁文化格言标语和书画作品;联合企业党工团开展以“廉政”为主题的文体活动,比如以小品、合唱、诗歌朗诵等为主的 “廉政知识竞赛”、“廉政主题演讲”;比如像小湾电厂利用小湾讲坛、员工讲学定期开展的法治教育;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提升领导及员工的法律素养,从而知法、懂法、用法。通过法制教育和警示教育,使广大领导干部了解法制要求,体会腐败给个人、家庭与社会带来的危害,敲响警钟,从而约束自己的不良行为,当然这种反面事件教育要讲求一个度,过度可能会给人觉得党员都是腐败分子的错觉。除此以外还可以利用企业自身的资源积极开展先进事迹教育活动,通过员工身边切切实实存在的先进模范人物,在职工群众中唱响主旋律、高扬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使广大职工群众受到高尚的熏陶,减少受社会不良案例的错误引导。利用宣传栏、企业网站设置廉洁文化园地,强化廉洁文化宣传声势,使广大职工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感染。

2.净化企业整体风气,围绕中央八项规定和“四风”问题抓好干部队伍建设

企业的干部队伍担负着促进企业高效、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托,其素质和能力如何,直接关系到廉洁文化建设和反腐倡廉工作的成效。不正之风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腐败现象产生的催化剂,主要表现为脱离群众、损害群众利益,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紧张。贪如火,不遏则自焚;欲如水,不遏则自溺。

企业的整体风气是精神风貌的风向标,也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风向标,关乎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企业风气的好转,根本在于加强党风建设,重点在于包括党员、干部在内的社会先进群体的带头示范,健全民主法治,加强制度建设。在分析那些走上贪腐绝路的企业高管时,其中多数人表现为“四风”问题突出,生活奢侈浪费,对人民群众的痛苦麻木不仁,理想信念散失,法制意识淡漠,律己不严等,这些问题归根结底就是人文修养不足,加上丑化了官场氛围和人际关系,让这些为官者很难在这样歪风邪气里品尝到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最终坠入深渊、万劫不复。所以,要认真抓好干部队伍建设,为文化建设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首先要在提高修养上下功夫。随着社会的进步,企业高管阶层不乏高学历、能力强的人员,但是学历高、能力强并不代表在修养上能与之相匹配。只有在精神大厦建设上下足功夫,在人生价值观的引领上求突破,建立起一套与时代和政治文明走向一致的理论和科学的体制度,才能使规则更加清晰。以评价权的变更把干部从酒场交际拉回到读书学习中。

形成优良作风不可能一劳永逸,克服不良风气也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持之以恒的纠正“四风”问题。纪检监察人员坐在办公室里难以真正遏制腐败,当然仅仅靠纪检监察部门发现问题也远远不够,需要依靠和借助全员的力量紧盯“四风”问题,才能令其无所遁形。

3.立足本企业实际,坚持廉洁文化建设与反腐倡廉制度建设相结合

企业文化与经营管理活动密切相关,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是在生产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整体团队所认同并遵守的价值观、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有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重形式、轻内涵。在廉政文化建设上尽是一些不找边际的空洞设计,漂亮的语言、响亮的口号,但往往是“一阵风”,这种没有实际的作用、影响力不大的文化不仅不能真正起到促廉的作用,反而是惹人厌烦,使企业风气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而这种文化本身也会在短期内枯萎,就像流行歌曲,来得快、去得也快。

首先,廉洁文化建设要有科学的依据,制定出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的实施方案,有效的与日常经营活动相结合。其次廉洁文化建设必须落地。建立科学的防腐倡廉制度,在积极维护反腐倡廉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的同时,广泛深入的开展廉洁文化建设,树立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的观念,把制度转化为企业党员干部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准则。用法治编制更为科学的反腐和防腐体系,为领导干部画出“不想腐败”、“不能腐败”、“不敢腐败”的法律红线。

其次,有了一个良好的制度,还需要有相应的人员与之相应适应。必须抓好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建设,针对纪检监察人员参差不齐的现状要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多途径选拔和录用一批熟悉经济法律、审计、及相关领域业务知识的干部,改善纪检监察干部队伍的专业结构。同时,还要加大纪检监察干部提拔及交流调配力度,专门选拔及交流那些年富力强、刚正不阿、勇于实践和创新、有较高的廉洁文化素养的纪检监察干部,使他们在各种环境和岗位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浅谈企业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 第7篇

1 充分认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互联网在提供大量有价值信息的同时, 也夹杂着各种思想倾向的言论, 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阵地。适应网络传播的新方式, 抢占网络宣传教育的制高点, 是新时期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新时期企业宣传思想工作创新和发展的要求。互联网传播具有信息量大、速度快、覆盖面广等特点, 有利于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的时效性, 扩大覆盖面, 增强影响力, 为企业宣传教育工作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广阔天地。

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是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工作对外可以拓宽企业宣传渠道, 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影响力和社会知名度。对内可以进一步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 强化安全文化建设, 提高精神文明创建水平。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2 如何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开展企业宣传思想工作

(1) 利用信息网络平台, 加强企业对外宣传力度。网络宣传是企业对外展示的良好平台。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提升企业知名度和美誉度是加快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网络可以低成本的对外宣传企业形象, 扩大企业在行业中的影响力,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拓宽业务渠道, 为企业建立一个对外互相沟通的平台。

(2) 搭建思想沟通平台, 建立信息调研网络系统。由于网络用户身份具有一定的隐秘性, 职工群众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看法, 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建立宣传思想信息调研网络系统, 有利于思想动态信息的快速反馈, 可以及时、准确了解职工思想动态, 依据形势变化做出正确决策。

(3) 把网络建成重要的政治理论学习阵地。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工作效率高、实时交互、空间广阔、多媒体运作等特点, 因而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干部职工获取信息的自主性和参与性, 充分发挥网络的特点, 使政治理论知识以声音、图像、文字相结合形式展示出来, 提高职工学习自觉性和趣味性, 把原来的强灌输、被动化教育转化为自主理性思维和自觉学习活动, 为企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较好的理论支撑和智力保障。

(4) 建立由点到面的实时宣传通讯平台。现阶段, 手机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必需品, 任何个人、团体和组织都能以低廉的成本进行信息传递。手机自带的短信功能作为网络信息传播的一种方式, 使信息传播更加广泛和便捷, 它在为我们日常生活提供方便的同时, 也为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搭建了一个便捷的平台。

3 加强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应注意六个方面问题

(1) 要紧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 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帮助人的工作原则, 把宣传思想教育与严格管理结合起来,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化解矛盾、激励斗志的作用, 为企业快速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增强宣传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 坚持从职工的实际需求出发。开展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必须要坚持联系实际, 要经常深入到职工群众当中, 了解他们的需求, 使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能够更加贴近干部职工, 服务于干部职工。

(3) 加强阵地建设与传统宣传思想教育方式相结合。在充分利用网络的同时不能丢弃那些好的传统思想教育方式, 勿视“面对面”交流的作用, 不能只注重在网络上开展工作, 抛弃了传统的会议和课堂系统灌输、个别谈心等工作方式。因此要防止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全盘网络化的倾向, 必须坚持运用现代化手段与行之有效的传统方式相结合。

(4) 加强教育资源整合, 扩大知识面, 增强教育平台的实用性。充分利用网络信息量大、影响面广、容易存贮、便于查阅、传输速度快、易接受等优势, 最大限度的整合内部资源和外部信息, 扩大知识覆盖面, 使广大干部职工能够自觉的、自主的、自动的利用网络去学习, 使网络学习长期化和经常化。

(5) 加强网络监管和道德建设, 养成文明上网行为。网络是信息的大熔炉, 很多的正面信息和负面信息同时在网络中快速传播。所以在建设网络宣传思想教育阵地的同时, 一是要加强对网络信息的监管力度, 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严把信息传播和发布关口;二是要增强广大干部职工对网络信息的甄别能力, 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三是要加强网络道德建设, 大力倡导文明上网行为。

(7) 强化队伍建设, 提高服务水平, 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一是要拥有一支素质高、业务好、技术精宣传思想教育队伍, 宣传思想教育工作者既要具备较好的业务知识, 又要掌握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和网络应用知识;二是要加强基层宣传思想教育队伍建设, 把那些政治敏锐、责任感强、拥有一定计算机技术的人员吸纳到队伍中来, 参与到宣传思想教育阵地建设工作中去;三是要在广大干部职工中普及计算机应用知识和系统操作技能。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利用信息网络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以及网络技术能够为企业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哪些有利的条件, 并从六个方面介绍了网络阵地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阵地建设 第8篇

虽然,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与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与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不相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滞后于经济建设

在基层,一些领导干部“重经济发展、轻文化建设”思想观念严重,尤其是乡镇、村委两级领导干部,他们的指导思想是:只要带领人民群众发展经济,脱贫致富奔小康,这就是他们的工作目标,对文化阵地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够。在乡镇,乡镇文化站综合楼被挤占,工作人员被抽调兼职,中央、省扶持的免费开放经费被乡镇挪用的现象也十分突出。在农村,虽建起了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但没有专人管理,“一把钥匙多人管,用起来没人管”的现象在许多农村都存在。文化室、农家书屋长期闭门紧锁,村民想进很难。有的农村没有固定的文体协管员,上级文化部门组织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活动没人配合,甚至有的村委干部以没空而拒绝,基层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得不到保障。

二、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与城市文化阵地建设差距很大

据调查了解,我市(县级)80%以上的农村文化阵地是靠农民集资建设的,市、镇两级财政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扶持极少,几乎是“零”。由于财政缺少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投入,目前农村文化阵地基础设施与城镇严重不对称。一是文化阵地少。村级除了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外,有的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还是两体合一,又没有文体广场,开展农民文化活动没有固定场所。二是阵地建设经费短缺。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经费绝大多数是靠村民集资的,个别农村有外出人员赞助一点。但总体情况,经费都处于极其短缺的状况,阵地建设难度较大,严重制约了农村文化阵地的发展。三是管理上的不足。城市文化阵地有专人管理,而且有经费基本保证。而农村文化阵地没有专人管理,只是兼职的,而且没有经费保证,管理员工没有工资,只是省每年补助不足1500元,导致管理工作没有到位。

三、农村文化活动开展明显单调

由于农村文化阵地缺少,文体协管员待遇低,况且业务跟不上群众的需要,经费空缺,是导致农村文化生活单调的主要原因。就我(县级)市农村而言,绝大部分农村除春节期间组织一些文体活动和闹元宵活动外,其它时间不是在家或小卖部看看电视、聊聊天,就是集中打麻将、天九,玩扑克等。有的甚至连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到村,村民都懒得出来看。到2015年止,我市472个村委会、社区,省扶持电子阅览室(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的电脑全部到位,但由于村委会、社区经费困难,没有接通网线,电脑也就变成“死脑”,村民无法上网查阅资料,上网聊天等,只是望而兴叹!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的追求也越来越迫切,不断加快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是农民的迫切期盼。党中央《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国务院《关于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指导意见》都对加快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做出了明确的要求,“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已成为现在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各级党委政府文化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因此,如何加强和推动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是摆在各级党委政府面前一个重要课题。

一要多角度多功能地完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整体规划。按照“突出重点,兼顾全面”的原则。目前农村文化阵地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农村文化室、农家书屋以及文体广场的建设,要以此为平台,建设好图书室、娱乐室、电子阅览室、文化走廊等。要与乡镇文化站紧紧结合,充分利用文化站资源开展各体活动,不断活跃农村文化生活。

二要多渠道筹集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资金。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要本着“谁家的孩子谁家抱”的原则,自己筹集资金,要克服“等、靠、要”的思想。当然,也要量力而行,要根据本村的实际,根据村民的经济承受能力。经济条件好的农村可以新建文化楼、文化室、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经济条件差的农村,可先利用本村废弃的古祠堂、旧学校搞起文化室、农家书屋等。还可以利用农村“一事一议”的优惠政策,申请补助建起文化阵地,力求多管齐下,不断加快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

三要提高农村文体协管员的待遇。农村文体协管员虽不是文化专干,但也是为群众提供文化服务的工作者。目前,农村文体协管员生活补贴只是省每年补助的1400多元,市、县、镇都没有补贴。这样的生活补贴似乎是太少了,每月不足120元,无法稳定文体协管员队伍,更无法促进农村文化工作的开展。所以,要从大局出发,从实际出发,文体协管员的生活要在省补贴的基础上,市、县、镇、村都适当给予一定的补贴,尤其是村一级。只有提高文体协管员的待遇,才能更好地稳定协管员队伍。

四要多层次培养农村文化人才队伍。人才队伍是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软件”。然而,正是因为农村这个“软件”太软,无法扛得起农村文化工作这面旗。因此,加强农村文化人才队伍的培养,是迫在眉睫的事。一是乡镇文化站要定期组织农村文体协管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文体协管员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农村文体协管员也要组织本村文化骨干培训,着力培育本土文艺人才和文艺骨干,不断壮大农村文化人才队伍。

五要多种形式开展农村文化活动。由于农村文化阵地缺乏,人才短缺,在开展各项文体活动中,与城市必然会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农村也有农村的优势,农村也有农村的特色。我们农村文体协管员要立足农村现有的条件,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一是组织村民讲故事、唱方言歌、聊天等。二是组织本村懂乐器的人集中起来,在人员集中的地方进行演凑。三是组织村民进行农技交流。四是组织一些比较活跃的村民自编自演节目,让大家自娱自乐。五是组织一些蓝球、乒乓球友谊赛。六是邀请上级文化部门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等。通过组织开展这些文体活动,不断活跃农村文化生活,增强了农村的凝聚力。

阵地建设 第9篇

临沂市位于山东省东南部, 是著名的沂蒙革命老区, 现辖9县3区和3个开发区 , 总面积1.72万平方千米 , 总人口1083万。面积和人口各占山东省的九分之一。近年来 ,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学素质纲要》实施工作 , 按照“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 , 以“四大人群”和“四大工程”为载体 , 探索建立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工作机制 , 深入推进全民科学素质工作 , 主要措施如下。

1 加强领导 , 扩大宣传 , 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

调整充实以市委分管副书记和市政府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 制定实施意见 , 建立工作制度 , 明确职责分工。市政府与各县区签署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共建协议分解落实任务目标 , 确定每年为科学素质工作做若干件实事。把科学素质工作纳入县区科学发展考核指标 , 制定《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考核规范》。市人大、市政协定期对科学素质工作进行专题视察 , 提出意见建议。每年初召开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 , 对全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2014年召开4次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调度会 , 全市各县区也相继召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会议。建立“临沂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专门网站 , 在市政府网站、《临沂日报》开辟提升科学素质专栏 , 在临沂电视台开设专题节目。

2 场馆建设 , 提升品牌 , 推动科普资源共建共享

临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场馆等科普设施建设 , 把科普场馆建设纳入创建全国文明文明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 , 纳入市委、市政府全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十件实事 , 建立了科普资源共建共享联席会议制度 , 明确各成员单位的职责任务 , 加强部门间协调合作 , 合力推进科普资源建设。

2.1 深入实施科技馆提升工程

为提高我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 临沂市科技馆2010年开馆 , 目前 , 在布局上分为“一综合两专题”三个有机组成部分 , 各具特色 , 相辅相成。一综合 , 即临沂市科技馆主题馆 ;两专题 , 即临沂市科技馆经济技术开发区分馆和中心城区分馆。

主题馆以“体验科学、启迪创新、服务沂蒙、促进和谐”为理念 , 建筑面积达近3万平方米 , 展品展项320件 , 2014年12月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 设有常设展厅、儿童科学乐园等7个展区 , 拥有4D影院、球幕影院、动感环幕影院等7个特效科普影院 , 配有梦幻剧场、激光剧场等两个互动表演剧场 , 配有青少年科普体验培训区、学术交流中心、科普文化传媒制作中心等功能区。集展教、影视、培训、学术报告、观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自开馆以来 , 大力开展各类群众性、社会性、公益性的科普教育活动 , 打造出“免费对未成年人开放”、“青少年科技创新市长奖”、万名沂蒙学子“科普之旅”等活动品牌。平均每年举办各类青少年科技活动110场次 , 参与人数40多万人次。

临沂市科技馆经济开发区分馆在临沂青少年综合实践基地国家示范项目中 , 占地面积700余平方米 , 包括常设展厅、“做中学”工作室两个部分 , 2014年7月建成开馆。临沂市科技馆中心城区分馆面积1360平方米 , 将于2015年进行布展建设 , 并投入使用。

2.2 加强县区科技馆及社会科技馆建设

抓住全市创建文明城市的时机 , 积极协调有关县区党委、政府建设和设立科技馆。目前 , 郯城、沂水、罗庄等7个县区已建成科技馆 , 费县科技馆已竣工 , 临沭县科技馆正在建设 , 平邑县科技馆已完成规划设计。莒南、蒙阴、河东等县区建成了科普活动中心。发挥市科协作为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 , 整合大学、科研院所、企业的实验室、展览室等设施资源 , 组建平邑天宇自然博物馆、市气象科普馆、金锣健康科技馆等5个专业科普展馆。积极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 建成47个市级科普教育基地 , 19个省级科普教育基地 , 7家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3 推动山东数字科普工程分控中心和科普动漫工作室建设

在罗庄区、河东区、郯城县、沂南县、沂水县等12个县区安装320台数字科普终端 , 全市共有数字科普终端620台 , 率先实现了全市15县区全覆盖。为更好的管理运行数字科普终端 , 建立了市分控中心 , 建设了高标准动漫工作室、多媒体工作室 , 配置了专用网络服务器、高端印制设备等18件 (套) 设备 , 配备专业维护人员4名。依托市分控中心, 建立科普文化传媒中心, 积极探索市场化运作机制。数字科普工程的实施 , 有力地提升了全市科普工作效率和水平。

2.4 推进社区科普活动场所建设

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 , 实施以“站、校、网”和“组、会、员”工程 (即社区科普服务站、科普学校、科普网络和科普工作领导小组、科普协会、科普员) 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科普阵地标准化建设 , 制定出台了深入推进社区科普大学建设工作的实施方案。建成403个校园数字科技馆 , 552个科普活动中心、科普学校、科普讲堂 , 3613个科普活动站 , 356个高标准社区科普画廊。河东区龙车辇社区建成临沂市第一家社区科技馆 , 沂水县在高桥镇小翁山社区建立科普馆。

2.5 资源共享 , 建立市、县、乡镇三级科普宣传教育网络

依托市级科技馆科普教育阵地 , 结合社会热点、群众关心话题 , 举办各类临时展览活动。争取中国科技馆的支持和帮助 , 先后举办了《心理与健康》、《童话科学》、《运动科学》、《玩具中的科学》等11个主题展览 ;联合市地震局、市卫生局、市水利局、市环保局等市直部门举办了《防灾减灾科普展》、《环保科普知识展》等专题展览10个 ;自行策划举办了《保护生物多样性立体画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作品展》等特色展览11个。临时展览常换常新 , 极大地吸引了公众的参与 , 多次掀起观众参观热潮。

中国流动科技馆、山东省县域流动科技馆走进县区级场馆 , 为县区科技馆注入了活力。在沂水、沂南、罗庄等12个县区站点进行巡展 , 受益观众约50万人次 , 为提升沂蒙老区公众尤其是农村青少年科学素质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流动科技馆的到来 , 使沂蒙革命老区的县城的科技馆 , 真正成了公众感受科学魅力、参与科学实践的活动场所。

2006年中国科协为我市配备了Ⅱ型科普大篷车 , 并多次更新配套展品 , 科普大篷车工作队共深入到三区九县的277所基层中小学进行了巡展 , 受益学生人数达55万人次。2012年 , 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农村学校 , 开展“科普百校行”活动 , 深受广大青少年欢迎。连续多年精选了100余部优秀科普影片和爱国主义影片 , 开展“科普电影进校园、进农村活动”, 先后放映300多场次 , 观众达25万余人。

3 志愿服务 , 共同参与 , 引领科普品牌活动

通过搭建社会化科普平台 , 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 , 为科普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

3.1 组建各极科技志愿服务队伍

建立科普大篷车工作队 , 深入社区、乡镇、学校开展科普巡展活动 , 每年开展服务活动20多场次 ;县、乡 (镇、街道) 普遍建立了科协组织 , 现拥有市、县级学会62个 , 会员2100余人 ;企业科协112个 , 会员8600余人 , 高校科协1个 ;农村专业技术协会4300余个 , 会员60余万人 ;老科协组织实现市、县 (区) 、镇 (乡) 全覆盖 , 村级老科协试点达到32个。初步形成了多领域、多学科、多层次的科协组织体系。

3.2 组织开展中小学生科学知识电视竞赛活动

为推动全市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深入开展 , 完成全市到2015年底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5.5%-6.5% 的考核指标 , 组织开展全市“青少年科学素质知识竞赛”, 联合教育部门与广播电视台共同举办“数字科技馆青少年科学知识竞赛”等科普知识竞赛活动 , 竞赛形式分常规和网络两种形式。竞赛场内容涉及环保、公共安全避险、节约能源资源等 , 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 检验公众对基本科学知识掌握的广度和深度 , 参加竞赛的人员为各级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全体人员及市内中小学老师、学生等约1万人。在全市营造了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良好氛围 , 促进了全市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年科学素质的提升。

3.3 围绕科学素质工作主题 , 组织开展社会化科普活动

各级组织部门和党校把科技知识作为干部培训、选拔的重要内容。举办《沂蒙干部大讲堂》80余期 , 培训的各级各类干部1万余人 , 继续教育培训等活动收到了良好效果。与此同时 , 我市各类中小学普遍开设科技课 , 设立了科技辅导员 ;连续十多年邀请中科院老科学家开展“大手拉小手科学家进校园”活动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阳光校园科技馆大讲堂等活动形成常态化。

4 结论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经过各地、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 , 取得了很大程度的进展 , 公众科普文化素质明显提升 , 实施《科学素质纲要》中也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 , 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发展不平衡 , 部分地区科普基础设施还不健全 , 优质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实施《科学素质纲要》,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是一项全局性、基础性的社会系统工程 , 事关长远、意义重大 , 要群策群力 , 齐抓共管 , 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 , 动员政府、高校、企业等一切社会力量 , 才能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 , 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摘要:临沂市科学技术协会以《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统领, 加强领导、扩大宣传, 不断完善科学素质工作运行机制;加快场馆建设, 提升品牌, 推动基层科普资源共建共享;加强志愿服务, 社会各界共同参与, 打造科普活动品牌, 群策群力, 齐抓共管, 搭建政府引导、全社会参与的工作平台, 不断加强地方科技文化阵地建设, 提高基层公众科学文化素养。

关键词:科学素质,阵地,基层

参考文献

[1]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2006-2010-2020年) .

阵地建设 第10篇

一、西安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状况

西安区是因煤而兴、因煤而衰的老工业区, 以往因受各种因素制约, 社区文化活动非常有限, 而且活动档次也很低。2005年以后, 在经过经济转型、城市转型和棚户区改造等建设以后, 区里的社区文化活动便呈现出一种持续、宽泛、热烈的局面, 到2007年至2011年间达到了一个高潮, 以区文化馆业务人员为骨干, 组织起一个一百余人的社区艺术团, 活跃于矿山、农村和各个社区, 为人民群众送文化下乡、送文化进厂、进社区, 所表演的形式涵盖了声乐、舞蹈、戏曲、曲艺、器乐等内容, 节目既火爆热烈、节俭喜庆、又贴近百姓生活, 深受人民群众的喜爱。经过几年的历练, 这个“社区艺术团”在辽源、乃至省内也是小有名气, 以至于许多闲赋在家的老同志都以能加入这个社区艺术团而自豪。

但是, 从2012年开始, 这个社区艺术团却因为正在使用的活动场地——区会议礼堂被区政府收回, 社区艺术团开展活动没有场地而不得不自行解体, 让西安区的广大社区群众为之扼腕叹息。笔者作为社区艺术团的一名亲历者, 在痛心社区艺术团解体的同时, 也清醒地看到, 社区艺术团解体的最大隐患, 就是缺少一个相对稳定、规模适度的活动阵地。而社区艺术团能在5年多的时间内坚持开展活动, 就是因为拥有一块坚实的活动阵地作支撑。从西安区社区艺术团解体所反映的问题看, 加快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因为要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水准, 并通过社区文化活动助推和谐西安文化建设, 就需要为社区文化活动建立一个展示的平台, 而社区文化活动也将通过这个平台来传递社会的正能量。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提高服务效能, 到2020年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笔者根据多年从事群众文化工作实践深刻感受到, 十八大提出的完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 是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中国梦”而明确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目标。公共文化作为国家文化发展战略重要部分, 已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 而社区文化作为公共文化的一部分, 则是遇到了千载难逢的好机遇, 关键是我们要采取哪些措施, 来加强西安区社区文化阵地建设。

二、社区文化活动存在的问题

为了解决社区文化活动阵地的问题, 笔者曾对全区社区文化活动阵地进行了实际调查, 从现有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看, 情况不容乐观。西安区现辖1个乡、6个街道、24个社区、23个行政村, 常住人口21万人。从文化阵地布局上看, 乡有文化站, 街道、社区有文化活动室, 村有文化活动室和农家文化大院, 可谓一应俱全。但存在的问题是, 许多活动阵地因空间狭小, 活动人员根本施展不开, 有的名曰文化活动室, 其实仅有一间小屋子, 摆两张桌子就满了, 还缺少应有的活动设施, 还有的一间屋子挂几块牌子, 形同虚设。由于屋子小不便施展, 人多的时候就需要拉到室外开展活动, 但一遇刮风下雨和冬季就没有辙了, 只好散伙, 给社区文化活动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和制约。如何结局这些问题呢, 笔者认为应重点做好以下的工作。

三、集中财力重点突破

西安区建区以来, 由于地处资源枯竭的矿区, 缺少其它工业项目支撑, 家底子薄, 经济发展一直很缓慢, 只是随着近年来的经济转型、旧城区改造和新上项目, 经济建设才开始呈上升趋势, 但以目前的区财政状况和国家、省、市对文化事业的投入看, 对区文化建设的投入还是会有一定的限度, 即便投入额度也不会很大。如果把这部分资金分散使用, 其结果必然是大事没干好, 小事没完没了, 这就像烙饼撒点芝麻盐, 看着都挺好, 吃起来则难以入味, 各个都不好。因此, 为了更好地解决社区文化活动缺少阵地的问题, 我们要把国家、省、市和区财政支持的资金都集中起来, 统一使用, 重点解决社区文化阵地建设问题。我们可以用这些资金在适当的规划地点建设一个相对稳定、规模适度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 这个阵地建成以后, 由区文化馆责成专人管理, 区内任何一个社区在开展大型活动时都可以申请使用。用集中财力的办法解决好第一个社区文化活动阵地以后, 我们还可以继续坚持用这种办法解决第二个、第三个乃至更多的社区文化活动阵地建设问题。社区文化, 有了阵地才能有活动, 而没有阵地, 活动也就无从谈起。

四、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的辅导

社区文化活动离不开阵地这个平台, 有了阵地支持不等于活动档次就上去了, 而活动档次的提升则还需要市、区艺术 (文化) 馆的热心服务和耐心辅导。这就要求各级群文工作者要给予社区文化活动大力的支持, 在社区组织开展的各类、各项节目的创作、编排、辅导、表演中, 要端正身子、放下架子、不板脸子、出好点子, 积极投入到社区文化活动创作与辅导之中, 切实为提升社区文化活动档次做出自己的贡献来。

总之, 社区文化活动有了阵地的支持, 有了群众文化工作者的热情服务、积极创作和耐心辅导, 社区文化活动才能达到一个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新高度。

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社区文化的由来, 西安区社区文化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解决的办法。

阵地建设 第11篇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通过现场走访、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表等多种形式,深入到宾县乡镇农村地区,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农村文亿阵地建设的现状

近年来,宾县经济社会发展迅猛,人民群众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有了长足的进步,推动了农村文化的繁荣,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质量,有力地促进了农村三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

1、公益性文化阵地不断完善

宾县在上级部门的帮助下,新建成210平方米的中共北满分局史迹陈列馆一处;争取哈尔滨市文化建设专项资金20万元,新建了300平方米的县文化馆多功能展厅,功能及配套设施齐全,并对外开放;建有图书馆一处,露天体育场一处。同时,重点在全县部分乡镇开展了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和农村体育健身工程。2006年以来新建了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宾西综合文化站和建筑面积460平方米的新甸综合文化站两处。全县新建农民党校和新型农民学校(综合活动室)10余所,年培训人数近万人次。投资近20万元在休闲广场建文化长廊一处,便民阅报栏两处。

2、农村文化阵地建设不断加强

通过近年来新农村建设的全面展开,全县农村环境卫生有了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新变化、文化阵地建设有了新突破。除了传统的黑板报、宣传橱窗、广播等阵地外,又增加了有线广播电视、新型农民学校、农家书屋、阅报栏和科技文化中心户等,其中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96%,活动室和示范户创建率分别达到76%和78%,到2008年农村文化活动室和农家书屋创建达46个,建阅报栏46个,新添置图书4万多册、乒乓球桌等设备;自2006年以来,分别在全县各乡镇建设了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标准化篮球场地一处,标准化篮球架子一付,7件套健身路径一套。2007年在宾西镇、平坊镇、民和乡、满井镇等4个乡镇分别建设了城市路径工程。该工程项目主要包括:11件套健身路径一套。这些农村文化阵地为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提供了条件,为繁荣农村文化夯实了基础,为统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创造了机会,利用率较高,深受农民朋友的欢迎。

3、群众性文体活动不断深化

多年来,宾县自上而下广泛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以现有文化场所和设施为阵地,以各乡镇文艺骨干为核心,以村级文化中心户为主体,以县级专业文艺人员为保障,建成三级文化网络,自编自演以歌颂党、热爱祖国、热爱家乡为主题,宣传党的好政策和改革开放三十年取得的成绩,既注重思想教育性、群众参与性、艺术欣赏性,又有地方特色、乡村特色和群众特色的各种贴近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同时,开展“三下乡”、送电影下乡、广场文艺汇演、文化大篷车下乡等活动不断,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全县共举办各类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130多场。仅2008年就有大型文艺活动13项近30场,小型文艺活动近50场,观众达20余万人次。节庆活动有声有色,重大活动主题鲜明。2008年开展了“迎奥运、迎大冬”为主题的系列文体活动,掀起农民体育运动新高潮,群众性体育活动在全县农村和民间得到推广。此外,基层各地组织建起了篮球队、乒乓球队、巧手编织队、读书小组、书画小组、文艺演出队、乡间乐队等队伍。群众性广场文艺活动逐步形成了组织网络规范化、内容特色多元化、参与对象社会化、表演形式系列化的格局。做到“乡乡有活动,村村有歌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让公民道德行为走进千家万户。创建失地农民培训学校,根据农民自身和企业的需求,对失地农民开展技能培训。2008年对全县就业年龄段的失地农民基本上轮训一遍,引导农民“洗脚上岗”、“洗脑进城”,至今已有多批农民从学校结业走上了致富之路。为做好服务“三农”这篇文章,县电视台开设了集政策性、知识性、服务性、趣味性于一体的专题节目《这方热土》,每周一期,每期15分钟,至今已播出50多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目前农村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但是也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村里无文化活动场所,无文娱活动设施,更谈不上良好的文化氛围;农村文化的滞后,导致封建迷信及腐朽没落的黄色、黑色文化沉渣泛起,死灰复燃;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法律意识淡薄、精神生活空虚。具体表现出以下“三少三低”的现象:

1、文化场所少,阵地使用率低。比如有一个乡镇共有7个村、56个自然屯、23000口人、农家书屋3个、文化活动室2处、村级休闲活动场所2处,活动室有的就是几张桌子、几把椅子和几张报纸,图书类型比较单一,很多内容都已经过时陈旧,适合当代农民阅读的书刊极少,因此文化活动很少,许多场所长年处于闲置状态,农村文化阵地的使用率极低。

2、资金投入少,资源利用率低。由于基础相对薄弱,乡村两极不可能拿出更多的资金发展农村文化事业,造成乡村文化事业经费严重短缺,活动室无力充实,图书室的藏书更是有减无增,正常的文化活动无法开展。与此同时,现有文化资源配置又不合理,使用效率不高,多年来,在农村文化建设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投入,建立了一些文化阵地,添置了一些文化设施,但是,这些建设都是各自为阵,缺乏统一管理,致使农村有限的文化资源过于分散,难于发挥作用。以图书为例,彼此互不交流,其结果是除少数图书室使用效率较好,大多数图书长年无人问津,利用率极低,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3、形式创新少,活动吸引力低。随着农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的文化消费结构、消费观念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他们对文化的需求迅速增长,但目前农村的文化生活仍比较单调、乏味,农忙时干活农闲时打麻将、看牌,还是许多农民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目前大多数农民的文化生活自下而上依次为:看电视、打牌、闲聊、参加文体活动。不能说我们没有开展文化活动,而是我们对农民文化需求的特点研究滞后,文化活动从形式到内容都没有多少创新,给农民提供的活动缺乏时代性和吸引力。

产生上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主要的是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1、受地域因素影响。有些乡镇相对闭塞,经济上并不很富裕,政府目前根本无法拿出更多的资金投入农村文化建设,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村文化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2、受认识因素影响。一些基层领导对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还不到位,思想上重视不够,农村文化建设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一手硬、一手软”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3、受主体因素影响。由于各种因素,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流,留守乡村的大多是中老年人、妇女和小孩群体,他们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使农村文化建设难有更大进步。

4、受载体因素影响。当前,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日益呈现多样性,但一些文化干部对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研究不够,不善于运用新手段、创建新载体,组织活动过于简单和老套,对群众缺乏吸引力,社会效益不佳。

加强新时期农村文化建设的对策

1、思想促动,把握群众文化需求方向。一是以先进文化引导农村文化。要把农村文化建设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在政治思想上要突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与教育,在社会伦理上要突出“和”、“美”的观念,在人文精神上要突出文明健康向上的特征,在社会价值观体系上突出个体发展与社会、自然和谐发展的共同理想。二是注重从满足农民需求出发建设农村文化。当前,农民的文化需要出现了“求富、求知、求乐”的特点,探索农村文化发展的新思路,我们就必须尊重和适应农民文化需求的新变化,综合运用各种文化手段,满足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2、投入拉动,建立多元化的筹资体系。经费投入问题,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坚持国家、社会一起办的方针。实践证明,在政府财力、物力有限的条件下,由政府包办农村文化建设,既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而由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农村文化建设,不仅有巨大的潜力,而且具有日益高涨的积极性。为此,必须建立以政府和社会力量共同投资的多元化筹资渠道。一方面,当地政府要根据农村经济的发展情况,将农村文化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优先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农村文化阵地的设备更新、图书资料订阅、活动开展等必要的经费开支;另一方面,要积极鼓励社会力量和已经富裕起来的农民为农村文化建设投资或通过集体、个人联建、联办等形式,共同发展,共同受益。

3、队伍带动,建立健全长效运行机制。目前农村文化建设最困难的问题不是阵地如何建起来,而是如何确保阵地的永续利用。农村文化建设是一个覆盖面广、牵涉领域多的系统工程,必须要有一套切实可行的长效管理运行机制,才能摆脱“一年轰轰烈烈,两年四分五裂,三年自生自灭”的窘境。首先,要稳定和充实文化工作队伍,各乡镇文化站要保证有一名专职文化干部,同时要配齐各文化场所的管理人员和其他人员,并保证他们的各种待遇。其次,要着力培养文化人才,积极扶植农村专业和业余文化队伍,有条件的地方可以组一支业余文艺队伍,同时特别要充分发挥老人协会等民间组织的作用和离退休老干部、老教师、德高望重的老前辈等的余热,动员他们积极参与农村文化阵地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文化部门要经常举办各种形式的文化培训,为农村培养文化人才。再次,要健全必要的奖励机制,对文化工作开展得好的乡镇、村予以奖励,对长期在农村工作并做出一定贡献的文化工作专业人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最后,要建立内部规章制度,根据农村文化阵地的特点,及时建章立制.完善措施、规范管理,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的管理轨道。

4、管理驱动,发挥现有文化资源的作用。农村文化建设,一方面要继续加大投入,建好阵地,完善设施,另一方面还要注重现有文化资源作用的发挥。一是要充分发挥现有阵地的作用,要走出“建阵地红红火火,搞活动冷冷清清”的怪圈,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把广大农民群众从庙堂里、从牌桌上吸引到文化阵地里来。可以借鉴居仁镇三合村把文化阵地交给老年协会管理、使用的做法,将乡村文化阵地与老年协会、教师、妇女、青少年等文化活动比较活跃的群体联合使用与管理,提高其使用效率。二是要发挥政府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对图书、音像制品进行整合,可以成立“中心图书室”或“文化超市”将全乡镇的图书、音像制品全部集中起来,并建立“流动文化服务站”,定期在各站所和各村开展图书借词、音像播放等文化服务,使有限的文化资源发挥最大的作用。

5、创新推动,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农村文化要做到持续发展,很重要的一点是要不断创新。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农民文化需求的新特点,设计一些符合农村实际的、行之有效的活动载体,来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一要创新文化阵地建设。根据目前农村的实际,要重点抓好以农家书屋、农村活动室、农村休闲广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文化阵地工程建设,特别是要注重将互联网引入乡村文化阵地,添置一些电脑。免费让群众在网上查找一些需要的信息,农民群众同样可以享受免费的上岗服务。同时,管理人员还可定期将在网上获得的有关信息在固定的“信息栏”中发布。二要创新文化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是农村文化建设的“催化剂”,要摒弃过去那种“地点老在集镇,节目吹拉弹唱,时间都在晚上,观众政府组织,领导上台讲话,群众远远观望”的陈旧模式,成立一支老教师、老干部、老艺人组成的文艺小分队,开展村头文化、田头文化、庭院文化活动。同时。要抓好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将当地流传的传统文化搬上舞台,这些文化遗产不仅富有生活气息。而且对村民最具有召唤力,可以极大地提高文化活动的吸引力。

阵地建设 第12篇

一、在校大学生互联网应用使用情况

我们选择了上海电力学院学生媒介接触点作为切入点, 对116名学生进行了不记名网络调查, 回收问卷116份。其中男生60名, 女生56名, 分布在各年级各专业。

调查显示, 目前在新媒体和社会大环境的联合作用下, 官方媒体的受信任度受到极大影响, 认为官方媒体发布的新闻“很客观, 是值得相信的权威官方媒体”的, 只有21人, 占18%, 认为“只部分相信, 对政府负面消息, 有‘官官相护’的嫌疑”的, 有4人, 占3%, 认为“根本不相信官方媒体, 甚至‘越描越黑’”的则有91人, 占79%, 官方媒体的新闻信任度危机表现明显。

同时, 在媒体喜爱程度调查排名中, 官方媒体也落后于第三方媒体, 选择喜欢“腾讯”新闻的, 有59人, 占23%, 选择“新浪”的, 有54人, 占21%, 喜欢“凤凰网”的, 有49人, 占19%, 喜欢“网易”的33人, 占13%, 喜欢“新华网”的有30人, 占12%, 喜欢“搜狐”新闻的19人, 占8%, 喜欢“人民网”新闻的9人, 占4%, 其中, 由于微博、微信两大主流App的影响, 新浪和腾讯都超过了50%的占比。

二、利用新媒体进行高校思政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一) 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机遇。

高校思政教育观念是人们关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心态、价值、思想的认识体系, 是多层次的复合体。[2]而新媒体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微博等新的媒体形态, 深受学生的关注和喜爱, 极大改变了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为当前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颖的环境和良好的机遇。

一是新媒体能够加快高校思政教育方式的技术性变革。在互联网背景下, 高校思政教育成为发生在网络行为主体之间的思想交流, 它表现出强烈的技术特征:从课堂到互联网情景再到思政教育内容的互动表达, 可以说网络中的人际关系和带来的信息传达效果以一种强大的技术形态展现在我们眼前。这种技术形态代表的是一种新的教学环境, 给大学生一种全新体验。二是新媒体生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间性教育观念。在网络环境中, 人与人通过网络建立的人际关系带来的互动, 可以解决交互双方之间的思想、意识、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冲突, 从而达成共识。由于教育的两个主体不再对立, 因此可以凸显学生的主动性, 促使教育者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 有的放矢地加以引导, 推动了高校思政教育的平等和民主化进程。

(二) 新媒体为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挑战。

一是高校学生使用新媒体的时间过长, 时间过于碎片。学生的注意力不再只集中在课堂上的那几十分钟, 而是随时随地可以使用各种终端设备进行活动。有调查显示, 学生上网的目的, 排在第一位的是“娱乐”, 而不是“学习”。[3]二是由于新媒体本身极大的信息量和良莠不齐的内容, 使得学生对于新媒体产生的信息虽然有一定的辨别力, 但对信息的理解深度和批判能力均不足, 谣言、过激的言论在新媒体上并不能受到很好的制约, 这导致学生在信息接收的过程中, 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才能从大量的信息中获得正确的、积极的内容。[4]目前, 多数教育者已利用QQ群、飞信、微博与学生进行沟通互动, 进行高校思政教育。

三、利用新媒体, 占领高校思政教育阵地的创新性研究

(一)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途径。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互联网中主要活跃在人人网、易班、QQ、新浪微博等SNS社区和新媒介中。那么, 我们就需要深入这些社区和媒介, 通过和学生在这些社区和媒介中的各种互动行为建立有效沟通的信息平台, 通过建立QQ群、飞信群、人人网、微群等方式[5], 和学生交流学习心得、了解时事政治及社会热点, 使学生能够主动热情的参与到思政教育活动中, 同时, 由于这些新途径给了我们很多尝试新技术的机会, 所以可以将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多种媒体元素融为一体, 更好地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二)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策略。

在教育策略上, 可以利用新媒体找到学子的“口味”, 并以此为基础, 精心设计教育内容, 有的放矢。我们利用网络的特性, 进行内外联动, 寻找切入点, 利用各种媒体热点、社会事件, 将教育内容穿插其中, 利用新媒体的即时性, 组织各种座谈、邀请名人进行线上互动。同时, 构筑校园网上线下的联动, 实现全员参与、全时监控, 交叉立体地进行校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还可以结合新媒体和传统媒体, 利用传统媒体, 如校刊、学报介绍校园新媒体的资讯, 利用新媒体介绍传统媒体的亮点、看点, 选择学生可接受的内容, 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

(三) 创新高校思政教育方法。

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是一对多, 填鸭式, 几乎没有反馈。新媒体最大的优势是即时性, 这就使得一对一、互动式、即时反馈的新型的思政教育方式成为可能。

新媒体带来的多元文化、多元价值可以利用在高校思政教育中, 通过组织话题、讨论, 让学生充分地发表意见和建议, 从而可以即时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但是, 即时性的交流对思政教育者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所以我们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能力, 跟上新媒体发展的步伐和学生思想发展的速度。

新媒体已经成为学生乐于使用和惯于使用的一种媒体形态, 它的技术特质, 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能力, 开动脑筋, 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各种特性和优势, 创新性地将高校思政教育推向新的高度, 占领新的阵地。

参考文献

[1] .CNNIC.第3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2013

[2] .李萍, 王兵.论网络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J].社科纵横, 2012

[3] .李晓虹.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

[4] .王茂钢.网络媒体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问题与前瞻[J].中国报业, 2012

上一篇:内部审计参与公司治理下一篇:改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