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艺术价值范文

2024-06-11

舞蹈艺术价值范文(精选12篇)

舞蹈艺术价值 第1篇

艺术是由各个不同的艺术品种所组成的。舞蹈艺术同样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天地, 由各种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的。根据舞蹈的作用、目的和意义, 舞蹈可分为生活舞蹈和艺术舞蹈两大类。生活舞蹈是人们为自己生活需要进行的舞蹈活动。艺术舞蹈则是为了表演给观众欣赏的舞蹈。生活舞蹈包括习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娱舞蹈、体育舞蹈、教育舞蹈等。艺术舞蹈包括宫廷舞蹈、教学舞蹈、比赛舞蹈等。

舞蹈艺术以动作为语言, 在特定的舞蹈意象和情境中, 以动作的姿态、节奏、速度、空间走向、力度来塑造形象, 表达思想情感。在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手段的协同配合下, 舞蹈可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 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和形象, 展示无数复杂的心境和情感冲突。舞蹈艺术创造特色鲜明而又生动的舞蹈意象, 具有造型美、流动美、情感美等极高的欣赏价值。人们在观赏舞蹈时对舞蹈作品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提升到艺术层次, 即通过舞蹈塑造的艺术形象认识它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人物的思想情感以及舞者对生活现象的审美评价, 引起观众情感上的共鸣, 从而体会到更加广阔生活内容和更加深刻的思想含意。

舞蹈的以简驭繁, 以少总多, 讲究生动传神, 以外在形象的塑造传达内在的神韵, 抒发立体的胸臆情怀, 创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空灵无限、古朴高雅的审美境界, 具有独特的艺术生命力和感染力:

舞蹈既然是有生命的、运动中的人体艺术, 那么舞蹈教育就要对学生的肢体进行严格而又科学的训练, 以便达到舞蹈内涵所要达到、所要表现的最佳状态。从简单的站姿、坐姿、走姿到软开度的训练, 以及身体各部位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的训练, 以至于跳、转、翻等各种技能技巧的训练, 都是为了更好地表现舞蹈最高境界之所需。同时, 通过老师的训导、示范等, 使学生日常的行为举止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而显现出人格及职业的魅力。学生只有通过美的肢体和美的神韵, 配以美的音乐, 才能表达美的内涵, 达到美的享受, 给人美的意境。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表现或理想的形象显现, 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而老师的语言是知识品位、文化修养、聪明智慧、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态度等各方面综合素质的体现。

舞蹈艺术, 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的表现手段, 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 反映社会生活, 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演。

它起源于劳动中, 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世界上许多民族都有风格独特的舞蹈, 其中民间舞蹈占有重要的地位。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 舞蹈总是反映出人们的不同思想、信仰、生活理想和审美要求, 既是供人欣赏和娱乐的艺术形式, 也是具有宣传效果的教育形式。所以, 有生命的、运动的人体动作, 是构成舞蹈艺术审美特征的最基本的要素。

舞蹈动作是发乎内而形于外的动作, 是真情实感的自然表现。中国古代美学认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 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 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18世纪法国著名舞蹈家诺维尔说:“要描绘的感情越强烈, 就越难用语言来表达它, 作为人类感情顶峰的喊叫, 也已显得不够, 于是喊叫就被动作所取代。”正是由于这个缘故, 所以舞蹈演员那奔放舒展、刚柔结合的优美动作能够传达出丰富而又深刻的情感内容, 使人感到情感就好像是从舞蹈演员的动作、姿态中流淌出来的一样, 使观众从中获得强烈的感染。

舞蹈的每一个整体形式都要通过节奏的强弱、快慢、大小、轻重的对比来组织, 没有节奏就不可能有感人的舞蹈动作。不同的节奏会形成不同的舞蹈风格, 表达出不同的情感色彩, 塑造出鲜明生动的舞蹈形象。

因此, 舞蹈动作存在于三度空间中, 和雕塑一样直接诉诸人的视觉, 所以舞蹈动作在停顿时具有雕塑的造型美。但舞蹈毕竟是以其不可分割的连续性动作出现在流动的时间过程中, 所以舞蹈的造型主要是动态造型。它是静态和动态的有机结合, 舞蹈动作的表演性、节奏感和造型美密不可分地统一在舞蹈形象上。动作的表演性是根本, 节奏是内在情感起伏变化的外在表现, 动作的造型则是在表情和节奏密切结合中所产生的舞蹈整体形象。

舞蹈艺术价值 第2篇

竞男女子专修学院音舞组

朱晖

2007年12月12日,对竞男女子学院而言,是一个注定应该载入史册的日子。因为,我们酝酿和筹备了几个月的竞男女子学院小草艺术社团终于在这一天成了。那天,对于我这个刚刚北漂而归的舞者而言,更是一个应该感动终身的日子——因为,我被任命为竞男女子学院小草艺术社团首任团长了。那天鲜花盛开,彩旗飘扬,音乐激昂,礼仪庄严……我们尊敬的院长陈竞男女士亲自为艺术社团剪彩,宣布竞男女子学院小草艺术社团成立,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给予我们艺术社团热情的鼓励和殷切的希望。因此,通过在这艺术社团活动当中,我觉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当下大学校园人文、文化精神缺失的问题,不仅使其成为展示学生才艺的秀场,更要赋予其弥补基础艺术和素质教育薄弱环节的重要意义。现结合我的工作实践,加以整理,以期得到行家的指正。

一、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激发大学生的情商;

艺术,是一种非语言的沟通方式,主要是通过音乐、舞蹈、美术或其他一些艺术创造过程,表达同学们内心的感受,交流相互的情感。在此过程中,语言已经次要,各种艺术形式成为学生们交流的主要手段,艺术水平的高低决定着学生在社团中的地位。令我最记忆犹新的就是在参加2008年的毕业晚会上的一个现代舞《海那边》,在舞蹈当中有个非常关键的动作,那就是:演员分别从舞台两侧向对方奔过去拥抱,表现亲人久别重逢,抱头痛哭的感人场面,也是舞蹈的高潮部分,可学生拥抱的动作没有表现出重逢的强烈情感,怎么办?于是我耐心地启发同学们,让她们回想:父母千里迢迢送我们来上学,临走时的依依不舍;月圆之夜不能与父母团聚的相思之情……,指导同学们用心体会,并用身体语言去表现,甚至在陈院长的大胆提示下,让同学们在最后的造型中发自内心地喊出:“回来吧!回来吧!回来吧……”顿时,大家仿佛茅塞顿开,找到了那种身心合一的感觉!登上湖南大剧院舞台的那一天,站在舞台的边幕,我们都相当紧张,可当拍岸的海潮声响起,我们用眼神一个接一个传递着鼓励和信心。舞台上我们热切的目光中透露着焦虑,我们用身体动作如泣如诉地讲述骨肉情深与两岸分隔的故事,全场的观众被我们感染了,当我与陈晓玲老师表演的一对相思难见,悲痛欲绝的姐妹那种亲情浓到无法化解时,全场观众的呼吸顿时跟我们一起凝固了,都情不自禁的为我们鼓起了掌。而其他的演员从舞台两侧面对面轮番飞奔交叉拥抱,此时,画外音渐次渐强——“本来就是血脉相连为什么亲情难现/本来就是美好家园为什么隔海难圆/我也盼望你也盼望早日大团圆/为了我们同一个祖先。”观众的掌声再次响起,终于,那种骨肉亲情的相思、生死离别的痛苦、团聚的渴望以及久别重逢的欣喜被我们淋漓尽致的表现在舞台上,观众热泪盈眶,不停地擦拭着泪水,掌声,经久不息。由此可见,我们通过舞蹈教学,引导学生仔细聆听音乐、细细欣赏、认真模仿,用心体会,使其内心情感倾注到舞蹈所表现的情感世界中去,在高雅艺术的熏陶下,身心愉悦,灵魂升华,从而不断提高情商水平,培养高尚情操。

二、通过社团活动可以提升大学生审美品位;

在社团活动中,我们不但需要学生有舞蹈的肢体,更需要有会欣赏的眼睛。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几段舞蹈或者几种技巧,而是擦亮学生鉴赏舞蹈之美的眼睛,提高她们的审美品位。什么是舞蹈鉴赏呢?就其本质来说,舞蹈鉴赏是人们观看舞蹈表演时对人体动态美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具体地说,它是鉴赏者通过作品中所展现的富有审美价值的形象、动作、构图、技巧、韵味、表情、音乐所组成的有意味的形式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这种舞蹈鉴赏的能力,是应该而且必须先于舞蹈动作和技巧的。记得有次我们社团代表学院去参加2007年中国商标节的晚会,为了配合晚会的主题,我们选了一个技术难度很高,感情细腻,以风格柔美而著称的古典群舞《桃夭》,这个舞蹈有汉唐舞蹈的风格,依稀几分踏歌的味道,“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舞蹈需要表演传神,把之子于归的小女子神情刻画得十分深入。因此特别要求舞蹈演员的身段、神韵及舞台表现力要完美的结合,才能充分的诠释舞蹈本身所蕴含的深刻内涵。为了让学生更好的表现古典舞,我从身韵入手,换句话说“身韵”即“形神兼备,身心并用,内外统一”这是中国古典舞不可缺少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舞的艺术灵魂所在。于是我分别细致地训练了学生的“身韵”,学生一开始就立即投入到舞蹈的训练当中,为了加强内在的修养,同学们自觉的在业余的时间进行古典文学的学习。同时对于训练,学生没有丝毫的怨言,在训练中我指导,纠正着每一个演员的动作和表情,一丝不苟的反复示范、反复纠正,在她们的身上,我看到的是她们毫不保留的对艺术的热爱,一次次高难度的训练,丝毫没有让年轻的舞者动摇,相反,她们每一次都带着十分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每一个成员对排练十分认真,争取每个细节都力求完美,从她们专注的神情里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她们的勤奋与毅力,从单一的动作到连接成一个舞蹈片段,再到完整的舞蹈,经历了一次次的审视,一遍遍的重复,大家在我精心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领悟与技巧,将肢体的律动与音乐的节奏相结合,将情感凝结在手舞足蹈之中。演出获得成功,同学们相互拥抱、喜极而泣。正是同学们在意识上重视,在平常多加强对艺术作品的欣赏,逐步积累自己的审美经验,同时在平常生活中注意多观察,并在观察中善于用眼用心用脑,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逐步提高了审美能力。

三、通过社团活动可以增强大学生团队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现在在校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平时生活中,她们多以自我为中心,从小的家庭养成使他们很少有机会从他人角度考虑、因而个体服从大局等意识淡薄。参加艺术社团活动后,她们不拿工资没有名利,为着共同的特长或者兴趣爱好,为了提高艺术水准获得更好的演出效果,为了一个节目进行分工、合作、训练。记得我曾经编排了一个反映奥运精神的群舞《欢呼祖国奥运年》以及《从头再来》,为了表现“更快、更高、更强”的奥运精神,以及中国人民面对任何灾难时那种坚毅和不屈的精神,并能勇敢地从头再来,我们设计了一组压杆、顶杆,支撑演员在空中飞旋的动作。压杆、顶杆对于男生来说不是特别的难事,但是在我们女子学院的演员中,硬是全靠女生来完成,而且硬是排练得十分出彩。在学习舞蹈时,鼓励并培养学生有好的学习态度,有刻苦锻炼的意识,也增强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在排练开展一段时间后,练基本功成为一种习惯,绝大部分同学不但学会了一些技巧动作, 而且同学们的乐感和协调性都普遍提高,意志更坚定了,更有朝气了,有信心了。因此大家聚在一起跳舞, 精神面貌有所改进,没有同学愿意掉队,在共同配合协作的过程中,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集体荣誉感、自豪感得到提高。

四、通过社团活动可以能够陶冶性情、净化灵魂。我们学院的不同专业的学生参加艺术社团,本身即出于对艺术的向往、寄托了自己某种理想。在活动的过程中,他们的能量得到释放,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感受到的压力与困惑,可以在社团活动中得到宣泄。并且在这一释放和宣泄的过程,达到精神境界和人格精神的超越和升华。所以我经常会要求同学们闭眼端坐,感受音乐,心情要放松,感受音乐里面传达出来的情感和信息量,同时肢体状态和情绪可以略微自然地流露。我把这种方式叫“舞自心灵”,我认为:“动”是舞蹈表现聪敏的一个形式而已,能不能“智慧”,就要看他们是否“静”得下来,“静”是稳,是思考和理解的过程,学会思考,才能由内而外的真正的去表现。这次参加天心区首届高校艺术节的舞蹈作品《六月清荷》,我就是采用这种方式来排练的。排练当中我反复放着舞蹈作品的音乐,同时启发她们想象六月荷塘的美景:“六月清荷,不施粉黛的天生丽质,无与伦比的脱俗气质;六月清荷,金玉不足喻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六月清荷,花月不足喻其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并让她们把自己想象成亭亭玉立的荷花,“有风故作飘摇之态,无风也呈袅娜之姿”的圣洁感觉,在优雅的古典美的音乐伴奏下,姑娘们手中的扇子被纤纤玉手舞动着,真像片片荷叶随风飘动着;反过来红色一面,又像是牵动了瓣瓣荷花。舞台上一群灵动妩媚的女子,一串缓缓流动的音符,在粉荷绿影间,把观众的思绪带到六月荷塘的景致深处,因此在这次比赛中我们获得了银奖,并代表天心区政府参加湖南省2010年元宵晚会,赢得了较高的社会声誉。其实最主要的还是力争使学生在艺术的社团活动中去体会旋律之美、肢体之美、思想之美,从而感悟人生之美、心灵之美,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高思想境界。

论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及审美价值 第3篇

关键词:舞蹈 艺术 审美 标准

在人类文化起源之时艺术已经形成,而艺术所产生的作用已经远超于人类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作用,艺术是人类在实际生产生活过程中形成的自然产物,而舞蹈则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产生的第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自舞蹈出现到今天为止,已经有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舞蹈作为一种准确体现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表现形式,已经逐渐向着更高审美的方式演变。艺术审美属于价值分析的一种,即被分析的主体和现实世界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价值联系,而审美价值的本质在于在审美实践中将客体主体化,而客体实际是对主体效能以及功用的具体说明。舞蹈审美的价值是为了满足社会群体以及个体自我创造的基本需求,最终实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一 舞蹈艺术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舞蹈作为一门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始终在历史长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舞蹈作为一种由现实生活衍生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舞蹈内涵以及精髓得到了继承,到明清时期舞蹈已经作为一种独立艺术表现形式与戏曲割裂开来,表演者只需要通过肢体语言就可以表现出民众的现实生活,从而准确反映出人们的精神风貌和情感寄托。我国当前的舞蹈表演都属于专业性的舞蹈作品,辅以我国多元化文化形式的融入,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时代,舞蹈的专业性和可观赏性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大量专业性舞蹈教育机构已经出现。经历了千年发展之后,舞蹈的艺术表现方式在不断增加,与此同时,舞蹈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社会文化的进一步发展。

二 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

1 以生活为基础形成的独特艺术表现方式

一是对表演者精神寄托和情感表达可以借助舞蹈艺术表演的各种肢体语言以及面部表情准确表现出来。舞蹈在实际表现过程中所使用的舞姿、具体动作以及步伐等都经过了特意编订和挑选,使表现出来的舞蹈具有一定的美感,最终实现人类内心真实情感和精神寄托的展现。现实中的舞蹈动作往往来自于自然,而舞蹈动作也往往是对动物或者植物的模仿。舞蹈表演要求具有动作性的同时必须具有较强的艺术性,与此同时,对于舞蹈动作的生动性、规范性以及准确性都具有较强的要求。除此之外,舞蹈还能够借助动作以及肢体语言传递更加鲜明的人物形象,表达人类情感。

二是通过舞蹈艺术的物质化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舞蹈的具体表现特征为舞蹈的艺术性。当前来看,舞蹈的艺术表现形式能够使观众获得更加直观的视觉感受。通过一连套的舞蹈动作,展现出舞蹈人物的情感和精神寄托,而伴随着舞蹈动作的变化展现出故事情节的变化,最终展现出人类情感情绪的变化,但是上述各种情感的表现都必须由舞蹈者的肢体语言加以展现。基于上述分析,可以认为“动”是舞蹈的精髓和基本外在表现。

2 极强的抒情效果

进行舞蹈表演的目的在于准确表达人类的感情寄托,因此进行舞蹈艺术审美时其所能表达的抒情性也是重要的考核因素。舞蹈动作不是简单的语言和舞蹈动作的结合,而是借舞蹈实现情感交流,而舞蹈艺术也已然成为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重要工具。因此,舞蹈动作并不是单纯的人类动作,更不是单纯的人类语言分析,而是对人类情感的直接展现,这也是舞蹈和体育运动以及其他人类动作形成差别的本质所在。

3 極强的节奏性和动作性

因为舞蹈和音乐都具有极强的节奏性,但是两者在欣赏形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音乐属于听觉艺术,其极强的节奏性是难以通过直观感受实现的。但是舞蹈作为一种人体艺术,其能够通过直观的肢体动作展现出极强的节奏感,而舞蹈动作的快慢变化则形成了多种节奏的舞蹈。

有人曾将古典芭蕾舞称作从台座上走下来的活的雕像,根据当前舞蹈所塑造的艺术造型分析,该种比喻极为适合。舞蹈者将自己的舞蹈能力和技能转化为各种肢体语言,虽然不同舞蹈动作存在较大的差距,但是都含有极强的韵律,而舞蹈动作所形成的节奏美感能带给观众极强的视觉冲击。韵律节奏是人体各种肢体语言得以展现的基础,而在音乐尚未出现之前就已经有节奏和舞蹈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借助舞蹈艺术所展现出的节奏性和动作都是通过舞蹈的人体韵律实现的,其中蕴含了极强的个人感情。受到个人内在感情以及思想变化的影响,在进行舞蹈安排时会自然形成多种类型的肢体语言,保证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准确感受到舞蹈者的思想内涵。而该种感情节奏和动作的需求必须经过生活积累才能实现,当舞蹈表演者在表演中缺乏感情时,舞蹈动作就会显得生硬,从而使舞蹈丧失本质意义。

舞蹈是一种动作表演艺术,对于个人内在情感的表现则是借助人体的肢体动作以及节奏变化实现的,而情感和舞蹈动作的完美融合则是舞蹈艺术成功的基础。在舞蹈表演艺术中,无论人物的感情变化和个人形象都必须借助舞蹈动作具体表达,无论舞蹈种类,只要和动作脱离则不可能称之为舞蹈。而就西方舞蹈表演来说,其舞蹈动作通常会呈现出放射性,即在舞蹈表演中最大限度地展现自己的身躯美,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芭蕾舞。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在实际艺术表现过程中已经实现了相互融合,随着西方舞蹈和我国舞蹈的融合,我国的舞蹈艺术表演形式更加多样化,而西方社会也吸收了大量东方舞蹈艺术表演的精髓,最终实现了中西方舞蹈的互相融合。这种加强相互学习,不局限于最初的艺术表演形式,促进了舞蹈艺术的进一步发展。

三 舞蹈艺术的审美价值

1 舞蹈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

在社会生活中每一种舞蹈都是对生活的真实展现,也是对人类思想感情的形象表现,在文化传承方面舞蹈有着载体的作用。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舞蹈也发生了时尚性的转变和创新,然而舞蹈的创新需要尊重它的历史渊源,一切创新都要以史料为依据。另外,舞蹈除了能够反映其自身的艺术性外,还是社会生活状态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每一个历史时期的舞蹈都能够直观表现出世界各国以及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域的政治制度、经济状况、人文伦理、宗教信仰和风俗等。人们利用舞蹈而实现了对社会现象、人文素养等生活的多方面的了解和认知,这一过程就是舞蹈所具有的认识功能。如藏舞《牛背摇篮》,从舞蹈中的造型和动作就能够感受到藏民、牦牛和大自然所构筑的相互依存的幸福画面,其中独有的藏族特色和鲜活的生活韵味是对西藏牦牛文化的概括。而在马背上生活着的蒙古族人民,其舞蹈中就展现着他们的民族气质。由于草原是蒙古人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他们对山川、雄鹰的崇拜诚恳而真切,舞蹈就自然会对游牧生活的各方面有所表现,如骑马、射箭等动作就在蒙古舞蹈中普遍存在。

2 舞蹈应当迎合大众化的审美标准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战略政策的实施,各行各业都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这些情况诱发了人们对精神世界的更高要求。处在当今这个时代,由于经济追求高效率,生活形成快节奏,每个人的身心都倍感疲惫,从而使得放松人们的身心、舒缓烦躁情绪的体育活动成为社会需求。而舞蹈这种活动,除能表现人们思想形态、生活喜好、审美标准外,还具有愉悦心情、强身健体、展现自我的作用,同时也完成了宣传教育的社会价值。人们在工作之余通过舞蹈在展示自我的同时,也体验了热血沸腾的生命活力与激情,使烦恼情绪得到了有效蒸发,这也是舞蹈受欢迎的主要原因。如众所周知的央视春晚节目,舞蹈《千手观音》,一群聋哑人在无声的世界里用完美的舞蹈演绎着他们的人生,诉说着他们对音乐的认知。也正是通过舞蹈使他们找回了失去的自信心,激发了所有观众的热情。在现实生活中,快节奏的社会现状给大众积累了一定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长期积累势必造成人们身心的崩溃,而舞蹈则刚好迎合了人们的需求,起着宣泄压力的作用,它能在人们进行审美的同时宣泄烦躁。在舞蹈的种类中,民间舞蹈主要是为满足大众受用的精神需求而打造的,但以快节奏著称的劲舞、霹雳舞等均是为迎合现代人生活节奏需求以及对现代舞蹈的审美需求而设计的。

3 加快舞蹈艺术的自身发展

人类的舞蹈审美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长期的舞蹈表演过程中积累获得的。在舞蹈审美的同时,能够极大提升大众的审美能力,促进个人艺术的沉淀,提升舞蹈审美的趣味性,促进广大受众综合素养的提升,而大范围的舞蹈审美对于提升舞蹈表演的艺术性有极大的帮助作用。例如,南京军区的歌舞作品《踏着硝烟的男儿女儿》就是在我国观众对现代舞蹈审美能力提升之后,促进现代舞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重要体现。在民族舞表演过程中应当促进虚拟写意和现代舞表演形式紧密结合起来,实现舞蹈表演的革命英雄主义和当代现实意识的完美结合,充分表现我国军人高尚品质中蕴含的人性美和情感美。在舞蹈的实际表现过程中实现肢体表现和内涵表现的双重美感,充分揭示舞蹈中蕴含的人物性格,为以后的军事题材舞蹈创作和表演提供可以借鉴经验。

4 加快社会经济发展

在舞蹈审美过程中,能够有效提升个人认识,增加个人社交和消费能力,提升个人素养,其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有极大的帮助作用。首先,舞蹈审美对于文化产生经济价值的提升不仅仅体现在舞蹈比赛和门票收入方面,其对于文化传播和后期发展所形成的帮助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而伴随舞蹈艺术的广泛传播所出现的舞蹈培训机构和服装消费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帮助作用也难以忽视。随着舞蹈审美的全民化,其对于社会就业率的提升也具有极大的帮助作用。其次,舞蹈是通过肢体语言实现艺术表现的,根据舞蹈所展现出的表现力和张力实现不同情感的呈现,促使观众将舞蹈作者的个人思想和当前的社会精神联系在一起,实现对民众的再教育。舞蹈《天边的红云》赞美了一群在长征途中不畏艰险,勇于斗争,在重重困难面前依然选择前进,最终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的可爱战士们。观众在欣赏该部作品时可以感受到人性的美丽以及生命的珍貴,更懂得了现代幸福生活需要我们去珍惜。基于此,社会大众应当认可舞蹈所具有的教育功能,甚至可以在其他教育中将舞蹈的教育功能进一步扩大,或者使舞蹈成为学校日常教育中的一种重要方式。

四 结语

作为人类长期发展的重要产物,舞蹈是人类的精神象征,受到文化观念以及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广大受众的舞蹈审美水准也在不断提升,对相关作品进行评判的意愿更加强烈,而随着民族之间融合的加快,各民族之间存在的审美差异也在逐渐缩小。基于此,在舞蹈审美价值交流中能够促进舞蹈的进一步发展,更能实现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在舞蹈审美过程中,广大受众应当根据自己对美感的认识实现舞蹈审美理念的构筑,以丰富舞蹈审美形式。

参考文献:

[1] 杨盼盼:《论舞蹈艺术中静态造型的审美特征》,《黄河之声》,2015年第3期。

[2] 巩丽美:《舞蹈作品审美现代性的呈现》,《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3] 郭静凤:《浅谈歌舞艺术的审美特征》,《戏剧之家》,2015年第15期。

[4] 仝妍:《生活·直觉·艺术——兼论舞蹈审美的世俗性》,《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2年第3期。

黎族舞蹈的文化艺术价值及传承思考 第4篇

一、黎族舞蹈的民族特质

民族舞蹈一般带有很强的区域性和民族性, 其传承和传播的区域范围较小。黎族舞蹈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近年来, 随着中国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 许多优秀的民族舞蹈也开始由地区走向全国, 甚至走向世界, 成为中国民族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的亮丽风景线;黎族舞蹈也不例外, 而其特殊的艺术魅力正在为越来越多的人所熟知。

从黎族舞蹈的表现内容来说, 黎族舞蹈涉及了从生产生活到宗教信仰, 从婚恋教育到节庆娱乐的方方面面, 可以说是反映黎族文化的一部“小百科全书”;通过黎族舞蹈, 尤其是那些在很久以前诞生, 经过代代相传流传到今天的舞蹈, 我们甚至还可以窥见黎族在悠久历史上的一些本来面貌。例如黎族的招魂舞、平安舞等都有悠久的历史, 在海南省的通什市等地区至今还保存完好, 通过这些舞蹈, 我们可以再现古老的黎族人民在漫长与自然、命运斗争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一些文化风格和民族特色, 对于今天的民族、民俗、文化、历史研究都具有很强的借鉴价值。从黎族舞蹈的社会意义来说, 黎族舞蹈中有不少内容是与运动、娱乐、社会风尚相关的, 这些舞蹈内容在今天经过了重新的加工, 又带有了很鲜明的时代特征, 例如黎族舞蹈《草笠舞》等, 具有很强的美学特质和民族风格, 曾经获得过“中华民族20世纪舞蹈经典作品”金像奖;再如著名舞蹈艺术家陈翘根据黎族民族舞蹈艺术创作的《舂米舞》、《打柴舞》等都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性, 能够将传统的舞蹈艺术的精华与时代发展的需求相结合。

二、黎族舞蹈的双重性质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 一定社会的上层建筑是该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物质基础以及人们认识世界的反映。舞蹈可以看做是某一社会群体的意识形态在一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反映, 它表现出的人们认识社会、认识自然、认识人类自身的状态。黎族的舞蹈也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黎族人民改造历史、认知世界的一些思想和文化。我们根据其舞蹈所传承的精神的特征, 分为两类:

首先是第一类, 在历史上, 由于对许多自然现象认知不够深入, 也产生了许多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舞蹈, 如招魂舞等, 这些舞蹈在今天来说, 可以用以了解中国黎族的历史文化和风俗习惯, 可以学习和观摩舞蹈的表演形态, 而不宜弘扬和传播舞蹈中所蕴含的文化内容。这些舞蹈产生的时代久远, 其中所反映出的对自然的恐惧, 对神灵和鬼魂的崇拜, 对男尊女卑思想的宣扬等都已经不能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但这些舞蹈经历了上百年甚至数百年的发展, 能够流传到今天, 依然有一部分东西可以供我们借鉴, 那就是舞蹈的表演方式, 表演艺术等。

其次, 在黎族的发展史上, 黎族人民在与自然界进行抗争的过程中, 也有很多宝贵的财富, 在今天看来依然带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和教育意义, 比如他们所反映出的对劳动的尊重, 对身体健康的追求等。例如《打曲舞》、《钱铃双刀舞》等就是反映战争场面的舞蹈, 这类舞蹈主要用于表演、观赏, 同时供表演者强健体魄。同时, 黎族舞蹈也有很多反映对美好、和平生活渴望的主题舞蹈, 这些舞蹈不仅在中国具有很大的观众市场, 即便是在全世界上, 也容易得到热爱和平的各个国家、民族的认同。这部分舞蹈, 具有很强的弘扬和传播价值。

三、黎族舞蹈的传承策略

近年来, 黎族舞蹈在国家及省市各相关部门的支持与鼓励下, 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和传承, 同时得益于一大批优秀的黎族舞蹈艺术家, 黎族舞蹈也正在由云南走向全国, 由国内走向国际;一大批优秀的黎族舞蹈艺术家也不断涌现, 为中国黎族舞蹈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在此, 笔者结合工作和研习过程中的一些经历和心得, 对黎族舞蹈的传承策略提供如下建议, 仅供学界和业界参考。

首先, 在去粗取精, 去伪存真, 剔除糟粕, 吸取其净化的基础上, 应该鼓励和支持优秀的民族艺术家对黎族舞蹈进行包装、改造和加工, 进而吸取其文化的精髓、摈弃那些封建社会的不健康遗留;同时, 采用推陈出新的方式培养一批优秀、经典, 符合时代风格的舞蹈作品。这就需要在政府政策、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方面给予支持和鼓励。充分整合和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元素, 助推黎族舞蹈能够健康发展。

其次, 通过发现和培育典型的方式, 重点鼓励和发展一批优秀、经典的黎族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曲目, 通过巡回的演出、录制光盘, 青年艺术家选拔等方式, 带动全社会的力量, 为黎族舞蹈艺术的传承和弘扬助推一臂之力;这既是对黎族舞蹈进行保护的一种方式, 也是通过培育新人的方式, 对黎族舞蹈进行发扬广告的重要路径。

第三, 以区域性的节庆活动、大型的全国性的演出活动以及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特大型活动来提高和塑造黎族舞蹈的知名度和品牌。《打柴舞》被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舞蹈曾经远赴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表演和演出, 大大提升了《打柴舞》的艺术影响力;对于绝大部分的观众来说, 黎族舞蹈在今天仍然有很特殊的魅力, 通过各种公共性的活动, 将舞蹈与娱乐、旅游、节庆等融合在一起, 也将是一件非常有益的传播和传承方式。

参考文献

舞蹈艺术名言 第5篇

1、我继续跳着,永恒的创造之舞,创作者与创作融成完整的喜悦。——迈克尔杰克逊

2、真实地表现自然,却仍然充满艺术的美。——查·丘吉尔

3、拍摄有分量有深度的作品:不妨锁定一个主题,用一辈子时间去拍摄!——SanmAbel

4、艺术是一种享受,一切享受中最迷人的享受。——(法)罗曼·罗兰

5、音乐是人生的艺术。——施特劳斯

6、舞蹈跳的就是文化,跳的就是一个人的文化底蕴。——王永刚

7、当你翩翩起舞的时候,要注意与你伴舞的是谁。——约翰·克拉克

8、笨拙的艺术家永远载别人的眼镜。——罗丹

9、生活的奥秘存在于艺术之中。——王尔德

10、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车尔尼雪夫斯基

11、任何美的艺术品都不可能没有一点小小的瑕疵,但真正的美却一定能够掩盖这些小小的瑕疵。——迦迪那

12、我们所经历的最美好的事情是神秘,它是所有真正的艺术和科学的源泉。——爱因斯坦

13、艺术是人类的天性。——伯克

14、当艺术穿着破旧衣衫时,最容易让人认出它是艺术。——(德)尼采

15、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学我者生,似我者死。——齐白石

16、论其诗不如听其声,听其声不如察其形。——汉·傅毅

17、舞衫回袖春风,歌扇当窗似秋月。——南北朝·徐陵

18、给艺术的真正力量是融会于伟大情感之中的平凡。——让·弗·米勒

19、如果舞蹈正确,它不应该有任何多余的动作。——FredAstaire

20、我们的艺术应当比现实站更高,应当使人不脱离现实又高于现实。——高尔基

21、艺术是发扬生命的,死神所在的地方就没有艺术。——罗曼·罗兰

22、观其舞,知其德。——《札记》

23、寻门而入,破门而出。——许麟庐

24、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林语堂

25、艺术属于古老的世界,科学属于现代的世界。——迪斯雷利

26、艺术不是技艺,它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列夫·托尔斯泰

27、艺术乃德行的宝库。——巴尔扎克

28、缺乏盛情的艺术家好似没有颜料的画家。——巴里

29、文学的真正的使命就是使感情成为可见的东西。——泰纳

30、艺术并不超越大自然,不过会使大自然更美化。——塞万提斯

31、伟大的艺术从来就是最富于装饰价值的。——毛姆

32、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罗曼·罗兰

33、艺术家气质是一种折磨业余爱好者的疾病。——切斯特顿

34、艺术恒久,生命短暂。——英国

35、在我成长时期,感情和欲望都令我羞涩。而通过舞蹈,我终于可以应付自如,而不再觉得羞涩。——舞蹈家TwylaTharp

36、我持续跳着、跳着……跳着,跳到只剩下……舞蹈。——迈克尔杰克逊

37、没有人在乎你跳得好不好。只要跳起来就行!伟大的舞者并不因为技术而伟大,是因为**而伟大!——马莎·格雷厄姆

38、贫穷是一切艺术职业的母亲。——托里安诺

39、艺术或有谬误,自然却永不犯错。——(英)德莱敦

40、为艺术而艺术,不会比为喝酒而喝酒更有意义。——毛姆

41、舞者如被编舞者弹奏的钢琴。——Georgebalanchinc

42、向生活和习俗里去找真正的范本,并且从那里吸收忠于生活的语言。——贺拉斯

43、庄严正式的舞蹈是一种精密计划的几何学。——RuthKatz

44、艺术的成功在于没有人工雕琢的痕迹。——奥维德

45、艺术应当担负起哺育思想的责任。——白朗宁

46、舞蹈是语言之母。——R·G·Collingwood

47、艺术是精神和物质的奋斗。——宗白华

48、只有动情写作的作本站能动人以情。——塞·泰·柯尔律治

49、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唐·杜牧

50、宛若风飞雪,悦如飞燕游龙。——清·洪升

51、一切艺术、宗教都不过是自然的附属物。——亚里士多德

52、艺术是活的科学。——科克托

53、跳舞真正的收获,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技巧,而在于你收获了多少自信!你可以不把跳舞太当回事,但一定要把自信当回事。——佚名

54、艺术的基础存在于道德的人格。——罗斯金

55、艺术之艺术,词藻之神采,以及文学之光华皆寓于纯朴之中。——惠特曼

56、艺术是生活的镜子。——列夫·托尔斯泰

57、你感觉到生命的转瞬即逝的刹那。——莫斯肯宁汉

58、艺术远不及生活重要,但如果没有艺术,生活就非常贫乏了。——非洲

59、艺术的敌人就是不学无术。——塞·约翰逊

60、伟大的艺术品不像生活那样令人失望,它们并不像生活那样总是在一开始就把所有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马塞尔·普鲁斯特

61、艺术给我们插上翅膀,把我们带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俄)契诃夫

62、舞蹈是有节拍的步调,就像诗歌是有韵律的文体一样。——培根

63、出特征的艺术才是唯一真实的艺术。——歌德

64、舞蹈是脚步的诗歌。——德莱顿

65、说之故言之;言之不足故长言之;长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礼记

66、除了艺术之外,没有更妥善的逃世之方;而要与世界联系,也没有一种方法比艺术更好。——歌德

67、美是艺术的目的和推动力。——冈察洛夫

68、一个作家阐述的真理比别人更少,仅仅因为他讲述了更多的真实,这是永恒的规律。——麦考莱

69、非出自情意的艺术,大概不能说是真正的艺术。——德国

70、艺术与科学既不同而又互相关联;它们在审美的方面交会。——克罗齐

71、艺术是一种使我们达到真实的假想。——毕加索

72、艺术可遇不可求——它不会因为你是平民而对你视若无睹,也不会因为你是王公而对你青眼有加。天时未到,即使是最睿智的人也不能使艺术品诞生。——惠斯勒

73、在艺术作品中,最富有意义的部分即是技巧以外的个性。——林语堂

74、美术一旦脱离了真实,即使不灭亡,也会变得荒诞。——托·卡莱尔

75、美人舞如莲花旋,世人有眼应未见。——唐·岑参

舞蹈服饰与民族舞蹈相融的艺术探析 第6篇

关键词:舞蹈服饰 民族舞蹈 相融性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882(2011)02-030-01

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发展与创新,舞蹈服饰也在打破和革新民族盛装中。在这个过程中,为适应艺术创新民族舞全力打造民族舞蹈艺术形象的要求,民族舞蹈服饰设计总是在民族盛装的基础上,对其款式、色彩、面料、饰品、材质、图案纹样等服饰语言,做全方位的艺术筛选、解析、重构、演化和兑换等,从而富有创意地设计出既有利于舞蹈肢体活动和动作表情的、又蕴涵着舞蹈作品形象精神话语的、同时还具有新鲜视觉艺术效果的民族舞蹈服饰。

一、舞蹈服饰的概念

在探究舞蹈服饰的过程中,会涉及到服饰的一些基本问题,而服饰也存在着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服饰,即指服装上的装饰,诸如服装上的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广义的服饰是服装和装饰的总称[1]。

服装,我们众所周知是指穿戴于整个人体的衣物,其中既包括遮身蔽体的衣服,也包含人的帽子和鞋子。装饰,则是指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的修饰打扮,其中既包括各种饰品、色彩、图案纹样等对人进行的装扮和点缀,也包含对人的头发、脸面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

所以,广义的服饰概念内涵,事实上是与人的整体形象相关联,它既包括对人进行全面包装的服饰,又包括对人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

这里所谈及的舞蹈服饰概念内涵,不言而喻是与塑造整体舞蹈艺术形象相关联的。用书面语言来讲,它既包含使用首服、足服和各种躯体服,又包括对舞蹈演员的整体外形进行全面修饰的装饰概念,如使用头饰、腰饰、足饰等各种饰品、图案花样、色彩搭配和各色珠片等对舞蹈演员进行装饰点缀的部分;还包括对舞蹈演员的头發、面容等所进行的发型、化妆等修饰打扮的部分。

概括的来讲,舞蹈服饰的内涵,实际上包含着服装与装饰两个部分。通常iii我们的平常演出为塑造舞蹈作品的艺术形象,在舞蹈表演开始前我们总要根据舞蹈角色造型要求,使用既定的舞蹈的服装和装饰,来对自己进行全面的修饰和装扮,从而使自己由生活的状态,更好的跨越到舞蹈作品中的角色状态。

二、舞蹈服饰的萌芽

注视舞蹈服饰,我们会不由得为那些“模拟与奇幻、写实与浪漫”交织整合成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怦然心动。在这里,人类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精神景观等,几乎都能以舞蹈服饰自有的造型语言和造型方式得到体现。从自然界的宇宙星辰、山川兽石、花鸟鱼虫,到人类社会的精神情感、宗教信仰、审美观念、地位身份等等,都能做成头饰戴在舞蹈者头上,或调用色彩绘绣、镶嵌成图案饰在舞者的衣服上,或制成某种形式的衣服穿在舞蹈者的身上,或做成饰品戴在舞蹈者的身上,等等。而探究这些问题的由来,我们探索的视线便会被引向舞蹈的起源。

在最原始的生活中,人们为了生存,就要通过劳动来获得食物。最开始的劳动指的是狩猎,以狩猎为生存方式的原始人,从本能地模仿狩猎对象中,发现了披戴兽皮兽角、挂饰鸟羽等,装扮成鸟兽模样、做出鸟兽动作所带来的神奇效果——它使得不易被原始人靠近和捕获的鸟兽,由于被原始人的模样形象所迷惑而变得容易靠近和捕获。狩猎成功率的提高,生存利益的获得,又给他们以舞蹈的激情。这种身着兽皮鸟羽的行为,就是最初原始人舞蹈中的舞蹈服饰。

随着生活水平的渐渐提高,原始人开始有了自己的信仰和崇拜。于是,有些自然体,诸如动植物等,被看做是与某氏族有着亲属或其它特殊关系的,则被尊崇为本氏族的图腾神、保护神,而有了图腾崇拜。而原始人落实崇拜所采取的具体步骤手段,往往是以“原始宗教舞蹈”为重头戏的宗教祭祀仪式[2]。为了感应和召唤神灵以降,仪式的展开总是伴随着带有自觉角色意识特征的对各路神灵以及与神灵有关的多种角色的装扮、模拟、迎送、取悦、求祷和借助神力打鬼驱疫的种种舞蹈情节。

显而易见,就在这种明确的、有意识的角色扮演中,舞蹈服饰不仅悄然萌芽,形成了自己的原始造型特征,并且这些原始造型特征,还将舞蹈服饰引向了创造发展之途。后来的舞蹈服饰就是在它的基础上,跟随者社会历史的发展步伐,滋润着舞蹈文化的阳光雨露,而逐渐成长为舞蹈服饰的参天大树。

结语

通过本篇论文我们不难了解到舞蹈服饰是舞蹈形象最外显的形象造型。一个成功的舞蹈作品,首先它的舞蹈服饰就应是成功的。幻想当大幕升起,舞蹈形象开始的一刹那,首先闯入观众视线的往往是舞蹈演员的身体着装,演员妙曼的身姿与服装揉为一体,令人不禁叹为观止。随着民族舞蹈的不断创新和发展,舞蹈服饰也在不断地“弃旧创新”,它不仅是作为舞蹈作品的包装品,它也在一定的基础上点缀着整个舞蹈作品,适当的遮盖弱点,突出着舞蹈者的优势,为整个舞蹈作品起到了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琬麟.舞蹈服饰论 [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8

[2]隆荫培 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浅谈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 第7篇

关键词:民族舞蹈,审美价值,艺术魅力

舞蹈是人们以身体为工具,表达自身想法、情感的一种艺术形式,在我国经过了数千年的发展。我国的民族舞蹈来源于各民族劳动人民,表达着劳动人民最真实、最质朴的情感,反映了一定历史背景下的社会状况,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情。我国有56个民族,拥有悠久的社会历史以及多种多样的民族舞蹈,而各民族舞蹈又由于地域、文化以及风俗习惯之间存在差异,民族舞蹈也采用了不同的表现形式,是我国独特的艺术瑰宝。

一、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

舞蹈与文字不同,其是一种以肢体动作为工具表现自身情感、思想的方法,其能够通过动作、技巧、姿态等方面表现古老的宗教祭祀或民族节日等风俗活动[1]。舞蹈表演者通过自身的表演将上述信息呈现出来,从而让观众理解并得以传承,民族舞蹈从本质来说是反映各民族文化的艺术,拥有特殊的审美价值。

(一)韵律美。

舞蹈在我国古代就发展得非常成熟。《丝路花雨》是一部以敦煌壁画为原型创作的舞蹈剧,其通过表现舞者群像流动线条的韵律美,舞者在舞台上尽情飞舞,并以独特的东方造型和肢体动作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观众[2]。韵律美是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通过有规律的动作和优美的造型,结合音乐给予人们一场视觉、听觉盛宴。

(二)创造美。

舞蹈具有运动美,也就是具有动态变化的特征,但是在动作转变的过程中往往会有一些间隙或停顿,这种有迹可循的间隙和停顿会让观众在视觉方面保持相应的停顿状态,也就是基于这一特点,赋予舞蹈更多的创造美。因此,舞蹈作品编排过程中,舞蹈表演者总是会在每个停顿间隙摆出不同的造型,并将这些动作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优美的舞蹈动作。此外,民族舞蹈在创作过程中也深受宗教文化的影响,例如《安代舞》的原型是草原民族信奉萨满教的祭祀仪式。舞蹈表演者通过巧妙的构思将舞蹈造型转变为肢体动作,并将这些动作在舞台表演中进行活化表演。

(三)情感美。

舞蹈能够表现舞蹈家的情感、思想,我国的民族舞蹈则从不同层面上表现了民族劳动人民对社会活动的认知以及对美好未来的向往。例如著名舞蹈演员杨丽萍的《两棵树》,其创作灵感来源于夫妻树和相思树,在舞蹈表演过程中,其通过将树人格化,利用舞蹈表现青年男女追求纯真爱情的美好愿望[3]。舞蹈是一种艺术形式,光靠肢体动作是无法打动观众的,所有的舞蹈表演都需要通过抒发某种情感,并以肢体动作去表现它,让观众感受到舞者的内心,从而产生共鸣。

二、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

我国民族舞蹈的种类多样,是各民族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具有浓厚的艺术魅力。

(一)丰富性。

我国有56个民族,民族舞蹈的种类多种多样,文章主要对几种比较具有典型性的民族舞蹈进行分析。1.蒙古族舞蹈:蒙古族生活在广阔的大草原上,自古以来就过着游牧的生活,其民族文化具有勇猛、拼搏的精神,因此在舞蹈表现中多与草原狩猎和游牧生活有关。蒙古族舞蹈中有许多动作都是模仿凶猛的动物,具有雄浑、豪迈的特征,这与其自古以来对草原和勇敢的崇拜有密切的关系。2.维吾尔族舞蹈:新疆维吾尔族人民以能歌善舞著称,维吾尔族舞蹈继承了“乐舞”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吸取东方与西方舞蹈的精华,经过历史的演变并逐渐形成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舞蹈风格。

(二)民族性。

由于各民族生活地域、历史文化、风俗人情、审美观念等方面的不同,各民族舞蹈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各民族人民生活在一起,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从而形成了民族精神,因此在民族舞蹈表演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不同的民族舞蹈具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例如傣族舞蹈优美含蓄,孔雀舞中表现的温和典雅与傣族人的民族特性非常相符,凸显了民族自尊心。

(三)文化性。

每个民族在历史变迁中会沉淀下其特有的文化,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中会逐渐被传承下来。民族舞蹈家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在舞蹈表演中或多或少都会带有民族特征。例如蒙古族自古以游牧、狩猎为生,骑马、弯弓是其生活的一部分,在蒙古族舞蹈中也常常被使用,也是民族文化的一种体现。

三、结束语

文章首先分析了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然后讨论了民族舞蹈的艺术魅力,旨在推动民族舞蹈的弘扬与发展,保护我国的艺术瑰宝。

参考文献

[1]韩珂.民族舞蹈的审美价值和艺术魅力探析[J].大舞台,2012,23(9):102-103.

[2]代欢.民族之根,时代之魂——关于内蒙民族舞蹈发展的民族性及其审美个性[J].乐府新声,2015,33(2):193-196.

舞蹈艺术价值 第8篇

一、舞蹈在人的本质生成中的特殊功能

人类的审美活动, 无论是哪一种形式, 归根到底都是要从审美对象获得美感, 舞蹈是以人体动作姿态为物质媒介, 在有节律的连续运动中塑造形象的艺术活动。它运用舞蹈特有的艺术语言, 激发人们的潜能和情感, 给人以全身心愉悦的感受, 从而获得美感。所谓美感, 是人在感美活动中具有审美意识的主体与审美对象在一定的情境制约下相互作用产生的体验, 是审美活动中诸因素相互影响而产生的系统效应。美感一旦产生, 对人的发展便具有特殊功能。不论是舞者还是观者, 在表现美和观赏美中, 主体得到全身心的享受, 同时也在享受中自我塑造、自我生成[2]。这就是美感的生成功能。舞蹈艺术所产生的美感对人的本质的自我生成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主体的整体性熔炼

所谓“整体熔炼”指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全方位地体验。人在进行审美活动时把自己的感知、想象、情感和思维都融入到对象里, 全方位地投入审美。当然, 这与审美主体感受到的美的程度和主体参与审美活动诸方面的能力密切相关。如对舞蹈《中国妈妈》的审美, 只有具备感知、思维和想象等综合的认知能力, 才能深度品味出该舞蹈所表现出来的大善、大美和大包容等人性化的大爱精神, 从而完成审美活动。总之, 人们在审美活动中全身心投入, 各心理因素互相渗透、密切联系, 从而使美感具有直觉性、愉悦性、潜在的功利性。通过审美活动达到对人的整个身心的熔炼和熏陶, 进而提高审美意识。

2.对人的社会化整合

所谓“社会化整合”是指美是一种社会现象, 具有社会性和普遍性。正因为如此, 人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才具有爱悦性和共享性等特征。爱悦性是指人在感美活动中从心里油然而生爱意, 能促使主体去关切他人及社会。共享性是指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 主体通过对美的对象的共同分享获得的美感来表达当时人们的社会心理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增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 从而协调、密切人际关系。所以没有社会实践活动就没有美, 也就没有美感。如当代舞《进城》, 通过表现一群农民工进城以后, 被城市环境所吸引, 为城市建设所震撼, 激发了他们为了改变自身命运, 也立志改造家乡环境的那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又如双人舞《牵手》, 展现的是两个残疾人相互关照, 相依为命的生活, 表现了作为社会的人, 其本质力量就是善于发现和创造生活中的美好事物, 他们身患残疾, 却有一颗美好的心灵, 尽其所能地把一切变成美好的人间。人在社会中共同分享同一种美感, 就把单个的人整合到群体之中, 具有很强的凝聚力。

3.对主体的人格塑造

主体在审美活动中获得的美感能直接给予主体人各方面的启迪, 或赋予一种全新的人格模式, 在审美活动中, 无论主体感受到什么样的美, 都具有人格化的内涵, 都可能表征人所应有的意志、品格和情操等, 给主体以某种启发、暗示或引导, 使主体具有与对象类似的品格。如舞蹈《八女投江》、《刑场上的婚礼》、《满江红》和舞剧《傲雪红花》、《红色娘子军》、《红梅赞》等, 都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 或群体形象, 都展现了个性不同的高尚人格特征, 都给人以感召和鼓动, 让人热血沸腾, 感同身受,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爱国情感, 传递着社会的正能量, 这正是这些舞蹈所需要的效果。

二、舞蹈在学校美育中的价值取向

1.文化价值取向

文化, 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作为人类精神财富之一的舞蹈, 是一种艺术形式, 但其承载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舞蹈本身, 而且还是蕴含着广阔的文化内涵, 因而舞蹈艺术更是一种文化。纵观人类发展历史, 各种各类的舞蹈所反映的文化内容可谓内涵丰富、多姿多彩。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各民族舞蹈更是丰富多彩, 美不胜收[3]。如藏族舞的“锅庄”、“弦子”、“踢踏”, 维族舞的“多朗”、“赛乃姆”, 朝鲜族的“长鼓舞”及汉族的“秧歌”舞等。通过舞蹈, 学生可以认知不同民族的生存环境、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民族风格、礼仪传统、宗教信仰等, 从而更加了解自己民族的生命轨迹, 增强民族自尊感[4]。宏观地说, 蒙古族舞蹈反映的是草原文化, 是蒙古族人民在辽阔的大草原上所创造出的。蒙古族是游牧民族, 常年在马背上游走于大草原, 以马背上的民族著称。所以蒙古舞蹈的上身动作相对较多, 腿部动作相对较少。在蒙古舞动作体态中, 立腰、直背、昂首挺胸等表现出来的动作风格展现了蒙古族人民的粗犷、豪放、纯朴、热情、爽朗等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个性特征, 这就是长期游牧在草原上的蒙古族人民的真实生活写照。

在现代社会, 舞蹈都必须是以文化知识为动力的知识艺术。任何时代的舞蹈都必然反映所属时代的文化内容, 比如远古时代的祭祀舞、汉唐时期的宫廷舞、抗战时期的大刀舞、解放时期的秧歌舞等, 无不展现出各种时代的生活内容和背景。通过对各时期舞蹈的了解和认知, 能丰富学生内涵, 增强他们的文化底蕴, 提高做人的素质。

2.审美价值取向

舞蹈艺术是以经过加工以后的人体肢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 运用舞蹈的特有语言、音乐的旋律节奏、舞者的表情和造型等多种基本要素, 塑造出具有直观性和动态美的舞蹈形象, 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因此, 美是舞蹈艺术的本质特征。依动觉自娱, 靠视觉娱人, 是舞蹈的审美规律。在跳舞和赏舞中, 一切都通过审美产生的美感发挥效用。古人云:食必常饱, 然后求美;衣必常暖, 然后求丽;居必常安, 然后求乐。说明了审美是人们的一种高级精神需要, 所以满足人的审美需要就是舞蹈艺术在审美活动中的功能, 这种功能是通过美感来实现的。如中国古典舞、民族民间舞、现代舞、交谊舞及芭蕾舞等, 华丽多姿, 工艺多彩, 加上舞者情和艺的投入表演, 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充实着人们的精神世界, 可以陶冶情操, 提高观者素质。

3.健身价值取向

舞蹈通过专业的训练方法, 并按照一定的客观标准和要求, 对人体关节和肌肉进行训练, 使肢体达到一种自然和谐、挺拔协调的优美体态, 最终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优雅气质。日常生活中, 很多学生往往忽视自己的站、坐、行体态, 经常出现站不端、坐不正、行不直, 驼背含胸、耸肩缩脖、行走歪斜等现象。因此, 对学生进行适当的舞蹈形体训练, 对其基本站姿、坐态、行款等姿态进行科学的指导, 就可以纠正生活中的不正确身姿。同时, 可以培养学生的高雅气质, 使其内在心灵美与外在形体美得到和谐统一, 从而美化学生的仪表、风度, 增强其自信心。人一旦有了自信心, 就会变得强大起来, 因为自信心来源于其内心深处, 在这种强大力量的推动下, 学生的积极性被全方位调动, 在他们的学习、生活和交往中, 将会始终保持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从而收到体健而神爽的效果。

学生在参与舞蹈活动中, 不仅锻炼和提高了身体的各种机能, 更因为情动相依而愉悦了身心, 陶冶了心灵。

4.心理价值取向

创新, 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是民族的灵魂, 是艺术的生命。舞蹈艺术通过激发人的想象, 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之目的。舞蹈艺术之所以能触动和发展人的想象, 是由它的特殊功能和美学特征所决定的。无论是舞蹈的编导者, 还是舞蹈的参与者, 都要通过发挥想象来达到审美的目标。舞蹈艺术家在创作舞蹈时, 若无冲破普通人常规的思维方式, 不是独出心裁、标新立异地从人们想象不到的角度展开想象, 是难以创造出既能给人以美的享受, 又能给人以理性思考的佳作的。同理, 舞者 (学生) 如果缺乏想象力, 也难达成感受美和创造美的目的。同时他们还能对舞蹈艺术进行理性的思考, 从而发展自己的想象力。总之在舞蹈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舞蹈艺术独特的思维方式与自己的生活实践结合起来, 就有可能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从而完善和提高学生的认知, 开启学生的智慧。这种创新意识就是当代学生最宝贵的财富, 也是舞蹈艺术在美育中的心理价值取向。

三、美育的实质

美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组成部分之一, 对人的整体素质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长期以来人们常把美育当做实施德育的一种手段, 或者单一地认为美育就是美感教育, 只拘泥于鉴美能力, 而忽视了创美能力的培养, 更忽略了美育在人的感性、情感、潜意识等心理层面潜移默化地对人的人格产生的影响。在这个层面上, 德育是苍白无力的。笔者认可“美育是借助艺术内容, 以培养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为手段, 从而使学生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1]的说法。这个概念揭示了美育的实质, 即通过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而达到“乐生”的境界, 以提高生活质量。趣味是生活的原动力。这个趣味当然包括舞蹈艺术的独特魅力。很多优秀的舞蹈作品便是在健康趣味中塑造健全人格, 体现出较高的主题立意。因此, 美育是运用已有的美学知识去培育美好的心灵, 进而更体现出一种对崇高境界的追求和自我实现的奋斗。

四、美育, 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在学校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 教育的目的是教会学生求真、向善、尚美。所谓尚美, 即通过提高学生的审美素质, 而达到人生的美学趣味和教育的审美境界。德育在于教会学生求善、智育在于求真、体育在于求健, 而美育是在真、善、美的统一中求得全身心的健康发展。所以美育在学校素质教育中是不可缺少的, 也是不可替代的。没有美育的教育, 是不完整的教育。

学校开设的舞蹈课程, 不仅仅是一种技能训练, 而是把舞蹈艺术作为一种美育手段对学生进行教育, 故而有舞蹈美育之称。作为一种实施教育的重要途径, 舞蹈美育对学生素质的提高, 主要着眼于保持学生个体精神的平衡、和谐;注重保持学生个体情感的健康, 使情感具有积极的成分、文明的内容;强化个体与环境的协调, 在个体内部, 促进理性和感性的沟通, 使之协调发展。

总之, 强调美育对诗意人生的促进功能已成为现代美育的核心, 也是现代美育的实质所在, 人通过审美活动获得美感, 通过美感功能达成人的本质的自我享受和自我生成的统一, 以提高人们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从而实现美育的超越功能。这既是现代美育的实质, 也是当前学校美育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济等.小学教育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9.

[2]曾永成, 董志强主编.美学原理教程.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3.

[3]罗雄岩.中国民族舞蹈文化教程.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舞蹈艺术价值 第9篇

一、傩舞的产生与演变

傩舞, 又可以称作“跳傩”、“大傩”, 俗称“鬼戏”或“跳鬼脸”, 源于上古氏族社会中的图腾信仰, 在各地的民间舞蹈中都有运用, 具有驱鬼逐疫和祭祀的功能, 一般在大年初一到正月十六期间表演。

原始舞蹈带有浓厚的宗教祭祀功能, 舞者戴着狰狞的面具装扮成传说中的“方相氏”, 一手持戈, 一手持盾, 边舞边“傩、傩……”地呼喊, 用来驱除疫鬼, 达到祈求平安的目的。一般情况下, 唱时不舞, 舞时不唱。但自东汉时期开始, 其表演形式不再是方相氏一人在傩, 而是由方相氏率领十二神逐室驱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 傩舞伴随着社会的政治动荡, 不断融合了各民族的乐舞文化, 在表演内容和表演形式上都有着了创新性的发展;到隋唐时期, 傩舞的内容和阵容也随之改变, 宫廷傩、官府傩、寺院傩、民间傩、军傩等都获得了发展, 有学者认为唐朝的傩舞是从宗教形态向娱乐形态的嬗变期;而宋代则是傩舞的巨变期, 除规模跟之前各朝代相比有变大之外, 在内容上融合了佛教、道教及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等众多元素;元朝因信仰的不同, 傩舞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排斥;到明代其地位开始有所恢复;直至清代, 宫廷大傩已消失, 但社傩、教傩、游傩等“乡傩”一直流传了下来。现存的傩舞在众多省份中都有分布, 在江西、安徽、贵阳、广西、山东、山东、河南、陕西等地都有遍及。

学者对傩舞的解说不一, 而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傩戏学研究会会长曲六乙和江西傩戏学家钱先生在他们合著的第一部《中国傩文化通论》中提到“傩是多元宗教文化、民俗文化、艺术文化的融合体, 是一个在时空上跨时代、跨社会、跨民族、跨国界的庞杂而神秘的文化复合体。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 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宠儿。”傩的分类多数学者也比较接受曲六乙先生的分类法, 他将中国的傩主要分为民间傩、宫廷傩、军傩、寺院傩四种大的类型。

二、傩舞的艺术特色

傩舞的艺术特色十分突出, 面具在傩戏中的特殊地位、傩舞特有的“禹步”、傩舞对民俗生活的反映以及傩舞从宗教到游戏的转换都构造了傩舞特有的艺术性, 其最大的特色是它对民俗生活的反映。

(一) 傩舞对民俗生活的反映

傩舞一般是在民间进行开地、开盘、开业、开台、开庙、谢土、婚寿、祈福、除煞及节日庆典祈福仪式上进行, 祈求平安、人丁兴旺、农业丰收等;舞蹈内容大都源于现实生活, 表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它所用的舞蹈音乐, 无论是伴奏还是唱腔都充满了乡土气息, 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同时傩舞的传承与演变都体现了浓厚的的民俗文化与淳朴的风土人情。

(二) 傩面具

傩戏演出需要戴上面具, 面具也被称为“脸壳”或“脸子”。民间流传“戴上脸壳就为神, 放下脸壳就是人”一说, 这也是傩戏区别于其他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

傩面具的发展主要经历了动物面具、鬼神面具和传英雄人物面具三个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 傩面具所具有的动物性与自然性的成分逐渐减少, 人性与社会性的成分逐渐增强。

演出时, 演员戴上面具, 通过面具上的眼、嘴、鼻角处的小孔往外视物、表演。傩戏面分为专用与通用两种, 一般正戏的面具是不能通用的, 而通用面具一般在插戏中会使用。傩面具的装饰性十分明显, 特定含义的图案符号刻画不同的人物身份、性格等特征;同时傩面具的色彩运用也十分讲究, 色彩的不同体现了了宗教、道德以及人物性格等的差异性, 如:黄色代表了沉着、老练;蓝色表现人物阴险、桀骜不驯;白色表现文静、善良, 亦可表现奸诈;黑色表现质朴、率真、刚正不阿。

(三) 古老质朴的“禹步”

傩的表演动作相对比较简单, 一般包含了一些动物的模仿, 以及类似拳术和戏曲动作的舞姿, 舞步迅速且自由多变。

傩舞除了吸收了大量民间的舞蹈和戏曲之外, 还继承了夏禹祭祀的“禹步”, 一种古老巫舞里的基本舞步。晋代的葛洪在《抱扑子》一书中记录了“禹步”的跳法:“前举左, 右过左, 左就右;次举右, 左过右, 右就左;次举左, 右过左, 左就右。”巫师们将禹步称为“踩八卦”或“踩九州”, 指借用八卦乾、坎、艮、震、巽、离、坤、兑和中宫9 个方位, 分别代表天地、风雷、水火和山泽。从禹步以及由此产生的前俯后仰、左摇右晃等舞姿中可以体会到傩舞的庄严意义。

(四) 从宗教到游戏的转化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 傩舞的宗教色彩被逐渐淡化, 由古代的专门祭祀逐渐演变成现在娱神娱人, 甚者以娱人为主、娱神为辅的民间艺术。

考古学者崔乐泉博士说:“原始人类正是通过经常的、充满激情的宗教舞蹈和游戏, 在客观上实践着娱乐的行为。”明代福建人徐勃在其《笔精》里提到:“‘乡人傩’, 朱注:‘傩虽古礼, 而近于戏’……”傩不仅是一种宗教巫术, 更是一种娱乐形式。

乐安东湖村的“滚财神”中的“踩爆竹”节目, 一定程度上而言就是一种游戏。傩舞虽具有庄严的驱鬼逐疫等仪式, 但其表演形式的特征以及所营造的气氛都具有浓烈的游戏性。

三、对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

首先, 傩舞蕴含着宗教学、民俗学、人类学、历史学、语言学以及艺术等多学科的文化积淀, 教化功能是傩舞的基本功能之一。其次, 在这个民间传统信仰普遍缺失的年代, 被称为“舞蹈的活化石”的傩舞固守了汉族最原始而本真的精神, 果敢而血性, 包含着社会道德规范, 追求唯善、唯美、唯真的道德标准, 追求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再者, 傩舞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存在形式于2006 年5 月20 日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得到了国内外的高度重视, 因此各种形式的傩舞节也相继在各地举办。

傩舞本身的传承就是依靠一代一代艺人们的口传身授, 这也是当前傩舞却遇到了窘境的原因之一, 由于现有的信傩、崇傩的大多为老艺人, 接班人的缺失是傩舞传承与发展的一大瓶颈。从事傩舞行当的群体缺乏必要的经济来源是傩舞面临窘境的关键之一。

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速, 傩文化的商业化趋势也日趋明显, 傩舞在审美上被人们日益庸俗化。我们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应当合理运用有效手段利用法律武器来维护傩舞的合法权益, 更好的传承和发展傩文化。

四、结语

由于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类似的民俗现象几乎已荡然无存, 在中国, 傩文化与当代文明也显得格格不入。在中国关于傩戏、傩文化的研究80 年代初才刚刚起步, 而舞蹈“活化石”现在却面临着失传与消失的窘境, 因此我们必须及时而清醒的认识到傩舞在中国舞蹈史中的重要地位与价值, 加强对傩文化的传承与保护的意识, 并不断给予实践。

摘要:傩舞被称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 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的民间宗教祭祀舞, 是历史文化的积淀。本文从傩舞的起源与发展、艺术特色以及传承与保护的角度进行论述, 旨在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同时, 更好地传承与保护传统文化。

关键词:傩舞,艺术特色,传承,保护

参考文献

[1]周华斌.中国当代傩文化研究[J].民族艺术, 1997 (3) .

[2]崔乐泉.游艺起源的考古学观察[J].体育文化导刊, 2003 (9) .

[3]陈鸿, 王葵.论傩舞的游戏性[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

[4]吴行华, 肖海.非物质文化遗产傩舞的知识产权保护对策[J].华安交通大学学报, 2008 (2) .

舞蹈艺术价值 第10篇

关键词:艺术硕士,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术活动周

200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通过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试点文件[1],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的有效途径,受到近年来各大高校及社会市场的热捧,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及学科领域被明确界定为:“培养高层次、应用型艺术专门人才,即获得者应具有高水平的艺术创作技能、较高的艺术审美能力和较强的艺术理解力与表现力,能够胜任本专业的各种艺术表现形式。”[2]简而言之,其教育宗旨一是强调实践性和应用性,二是强调艺术素养和专业理论知识。而这些能力的培养都是离不开学术活动的建设和开展的。

本文通过对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学术活动周的调查与研究,考究艺术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平台构架的学科价值与意义。

一、个案研究

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成立于2005年7月,2011年开始招收全日制艺术(音乐、舞蹈)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成为国家首批艺术硕士专业学位综合改革试点单位。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招收艺术硕士研究生以来,确定了“利用体制优势, 开展协同创新,着重培养学生音乐舞蹈学研究与实践能力”的基本理念;确立了艺术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传授音乐舞蹈专业领域的系统专业知识和高水平艺术创作与表演技能,强调对音乐舞蹈艺术的理解力与表现力,培养的是胜任本专业的各种音乐舞蹈艺术表现形式的高层次的应用型音乐舞蹈艺术专门人才。

为加强和国内外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接轨,使艺术硕士具有宏观的国际视野,学院定期邀请音乐、舞蹈专业的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前来讲学和举办工作坊。2011年至2014年,连续成功举办了“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艺术硕士人才培养学术活动周”,活动共四届。学术活动周邀请了60余位国内外著名专家,开设了大师班工作坊及学术专题讲座,涉及音乐舞蹈学科多个方面,同时也开设研究生论坛及艺术硕士教学成果展演环节。经过连续四届的学术活动周活动,学院艺术硕士在学科研究能力、 艺术演绎能力等方面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调查研究

调查目的:本研究在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以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为个案进行实证研究,主要从艺术硕士研究生(音乐艺术硕士26人、舞蹈艺术硕士17人) 的角度去了解参与学术活动周的基本情况及对其自身能力的影响情况。再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学术活动周对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积极意义和需要改进之处, 以期更好地将学术活动周这一举措沿袭下去。

调查对象:针对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艺术硕士研究生,设计问题进行访谈。

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艺术硕士研究生对学术活动周这一举措较为认可,且参与度较高。这既取决于学术活动的高质量, 也与学院宣传、制度的高效性密切相关。调查显示,有81.25% 的硕士研究生参与了学术活动周全程的学术活动,从侧面说明艺术硕士研究生求知欲较强,对自己的要求也较高,同时也表明了学术活动对艺术硕士研究生有巨大的吸引力。

(二)参加学术活动周后,舞台表演、创作、课题研究、论文写作等项目都得到了绝大多数的学生的认可, 认为这些项目为学术活动带来了帮助与益处,特别是对音乐舞蹈学科有进一步了解的学生达到了93.75%;认为对自身的学习、成长有所启示的也达到了75%,说明学术活动对艺术硕士研究生自身能力、素质的提升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而针对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舞台表演及创作的培养是需要长时间的磨练才能得出成效的,这也提醒学院在学术活动中,需要加强关注艺术硕士研究生舞台表表演演及及创创作作能能力力的的培培养养与与提提升升,,从从学学术术活活动动的的内内容容、、 形形式等方面加强专业技能的传授与交流。

(三)在最后一个开放性问题中,艺术硕士研究生各抒己见,发表自己对学术活动周的一些看法,所有回答这一题的学生都有提到学术活动周的积极方面,如“对于自己学科以外的知识,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等,也提出了自己对学术活动周的建议,如“希望内容更加丰富、 多一些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学术活动”、“提前告知讲座相关内容,好做准备”等。艺术硕士研究生对学术活动周这一举措都是持肯定态度的,同时也寄希望于丰富、 高质量的学术活动,以期更好地提升艺术硕士研究生的专业能力与科研能力,使自己从中得益,说明学术活动深得研究生人心,影响极大。

三、理论分析

(一)立足于高校特色的学术活动,拓展学科性质

广州大学依附岭南地区,作为地方院校,服务地方是其重点特色之一。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立足于此, 强调突出地域文化特质,自学院招收硕士研究生以来, 时刻将弘扬传承岭南音乐舞蹈文化为已任,不断深入岭南地区挖掘特色文化,将其编撰成书,成体系地介绍岭南音乐舞蹈传统文化,更加努力地让学生去接触、去吸纳优秀传统文化。其中,学术活动不可或缺,学院邀请众多岭南地区传承音乐舞蹈的民间艺人入院讲学,如潮州二四谱传承人陈天国、苏妙筝夫妇的《潮州二四谱传承与研究》,讲述潮州二四谱的历史流变与读谱记谱等, 以岭南传统文化为切入角度,扩展了音乐舞蹈学科的艺术特性,丰富了音乐舞蹈学科的艺术内涵。

(二)通过硕士研究生论坛,提高艺术硕士研究生的研究水平

在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中,实践与理论是不可分割的。从目前的艺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来看, 大部分过于重实践而轻理论。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早已确定了艺术硕士研究生实践、理论两手抓的理念,从2011年第一届的学术活动周开始到2014年,“硕士研究生论坛”也走过了4个年头,学生们上台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报告给专家、教师、学生们,同大家交流、分享与探讨,主题涵括岭南音乐舞蹈、音乐美学、台湾音乐教育的探究等,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对临场素质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这也是对学生学术科研能力的一种督促与肯定。

(三)艺术硕士教学成果展演周与工作坊,提升艺术硕士研究生的表演创作能力

邀请著名专家开设声乐、舞蹈、钢琴等专业的工作坊, 专家在讲述与自己本体相关的内容后,现场对学生进行专业点评与启发性指导。学术活动周中的艺术硕士教学成果展,更是迸发学生所学知识的集中创作与表现的绝佳舞台,学生们尽情挥洒汗水,展示表演与创作的成果。 如在舞蹈表演方面,舞蹈编导方向的谢杰豪在院领导和邹罡导师、佟树声导师的带领指导下,以流传至今400余年的广东英德“闹花灯”为研究目标,通过采风学习, 创作岭南汉族民间舞蹈《闹花灯》,并将研究其编创艺术的过程形成硕士毕业论文,这是集创作与理论为一体, 并且切合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对艺术硕士研究生艺术表演创造与毕业论文相挂钩的学位要求。

(四)学术活动与教学活动的不可分割的联系

学术活动虽说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但也是一个简单的教与学的过程,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传授,前者是分享的性质,后者是严肃传达知识的性质,但终归而言,都是学习的过程。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的学术活动不仅学生们积极参加,教师们也展现了极高的热情, 展现了师生共同学习的好风气。如学术活动周的相关专业学术活动结束后,导师会在上课期间提出关于活动的话题,与学生进行交流;同时学术活动的相关内容可以被引进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如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硕士研究生的音乐能力课,导入了潮州二四谱的学习,不仅丰富了视唱练耳这门学科的内涵,获得了多层面的内容,也促使教师进行学习并获得进步,更是让学生收获了固有知识以外的大惊喜,为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扬奉献了力量。

综上而言,学术活动平台的构建对艺术硕士研究生的学科价值与意义在于,形成了艺术硕士教育领域方面的舞台表演、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与教师教学的高度统一,四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学术活动展现出来的生命力也是学科价值与意义所在。

四、总结

舞蹈艺术价值 第11篇

关键词:舞蹈鉴赏;高校;舞蹈艺术教育;意义

艺术欣赏是一种对审美意识的接受形式,任何一门艺术形式的创作若没有被大众接受或认可,那么艺术作品也将会失去其存在的价值,舞蹈作为一种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艺术也需要被人欣赏和认可。按照现代艺术审美的观点,艺术品创作发展的动力在于其被大众接受或认可的程度,一件艺术作品被大众鉴赏和接受的过程也是艺术家包括欣赏者在内对作品的再创造过程,无论是艺术家还是欣赏者他们都直接或间接的参与了艺术品的创作,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没有欣赏便没有创作,只有在欣赏过程中才能实现艺术创作本身所体现出的价值。同样的,对于舞蹈艺术鉴赏而言,欣赏者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欣赏能力,才能更好地体会舞蹈艺术的魅力。舞蹈艺术鉴赏教育作为高校的一门艺术课程应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提高大学生对舞蹈鉴赏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实现舞蹈艺术的现实价值,这对高校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帮助。

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及社会发展的必然需求,也是高校学生接受艺术熏陶的有效途径。它指导着舞蹈艺术教育大胆的朝着正规化、科学化、系统化的道路发展,进而不断地进步和成熟。其中,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已受到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舞蹈艺术鉴赏经过不断地发展,其已不再是各高校形同虚设、可有可无的课程,它将会为祖国培养更多优秀的、高素质的全面发展型人才。

我国素质教育的现状及舞蹈艺术教育的发展状况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现阶段的主要发展方向,其中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舞蹈艺术教育又是促进我国艺术教育发展的重要教学形式之一。素质教育是人们利用自身遗传与其所处环境产生的积极影响,调动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体力、情感与意向等因素全面和谐地发展,促使人类文明向个体身心素质的影响深化,从而为学生今后人生规划道路打下扎实的基础。新世纪高校人才培养计划的方向应是全面培养多方位复合发展型人才,且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这是新时代发展赋予教育的使命,而舞蹈艺术教育则是达到这种目的的良好载体。自步入新世纪以来,科技、经济、社会的快速变革给我国现阶段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必须作出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培养一专多能的高素质人才。素质教育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为现阶段教育教学模式提供了更为宽阔的发展空间,为高校教学提供了更为先进的思想观念。没有艺术教育就不是完整的素质教育,舞蹈艺术教育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的律动,为表达心中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形态,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为主要表现手段的一门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劳动,又与文学、音乐、美术相伴而生,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其以动作的姿态、音乐的节奏和人的肢体动作语言来展示其独特的魅力。

目前,全国许多高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设了舞蹈鉴赏选修课程,这些课程设置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发挥着重要作用,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青睐。虽然大多数院校将舞蹈鉴赏列入到选修课范畴中,但由于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分情况地要求学生选择多门艺术类课程进行教学只能是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效果反而不尽人意。这说明了高校对舞蹈鉴赏课还不够重视,客观上也使学生在心理上存在这类课形同虚设的想法,很多高校都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学校的舞蹈鉴赏课往往一开始听课的学生特别多,到后来越来越少,即便是去的也是为了应付老师点名。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学生对于舞蹈鉴赏课程安排或教学方法上存在偏见,因此,改善舞蹈鉴赏课程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解决课程教学困境的重要途径。

高校开展舞蹈艺术教育的方式方法

创作出美的作品是舞蹈和其他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共同目的,通过自身艺术价值来展示自然与社会,以及表达人们对生活的感受与理解,抒发情怀、愉悦身心。舞蹈的表现形式是通过人的肢体动作表达各种内心情感,它是一种特殊的技与艺巧妙结合的表现手段,抒发人们的内心情感是艺术赋予舞蹈的本质属性,节奏性和造型性是构成舞蹈艺术形式的基本要素。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兴趣是学习的基础。要激发学生学习舞蹈鉴赏的兴趣,教师就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在题材的选择上,应尽量选择一些贴近学生,使学生都乐于接受、学习的作品;在流行元素的选择上,应有选择性的介绍街舞、爵士舞和拉丁舞等符合学生欣赏品味的舞蹈元素,让学生学习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舞蹈鉴赏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在于理解而不在于盲从;在舞蹈课程讲解上,要根据学生的喜好,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讲解。课堂教学时间和资源毕竟是有限的,“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舞蹈艺术鉴赏教育要把培养学生通过自学来获取新知识的能力放在首要位置。首先,具有强烈的审美认知是舞蹈鉴赏的必要条件。舞蹈是一个民族生活习惯、传统习俗以及思想文化的体现,对其鉴赏不能够只停留在形式上,而应该通过深层挖掘它所蕴含的文化、情感来感受舞蹈艺术的美,并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其次,要加强大学生对舞蹈律动与审美构图的掌握,提升舞蹈意境想象的能力。因此,在对舞蹈已经展开想象和联想之前,要引导大学生对舞蹈所包含的情感进行反复体验。传统模式下单纯的鉴赏已不能满足现在教学发展的需求,尽管舞蹈艺术鉴赏是理论课,但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就能很好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进而提高教学效果。有情感色彩的、规律的肢体动作是舞蹈本质体现,在讲到不同舞种的特点时,我们可以安排教一些简单手位及具有代表性的动作,把舞蹈知识与动作结合起来,让学生亲身体验舞蹈的魅力。

高校开展舞蹈艺术鉴赏教育的意义

应试教育忽视了学生对艺术鉴赏审美的学习,造成了大学生虽然专业知识过硬但情感审美方面存在欠缺的现状。而舞蹈通过对优美的人体动作、造型和表情的舞蹈鉴赏,可以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思想境界,同时,舞蹈艺术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人文精神和美学、哲学思想等,可弥补大学生审美方面的缺陷,丰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艺术教育与社会的联系中,通过前人的观察总结与后人的具体实践,我们从中得到了这样的启示:艺术教育与社会是一种互相的联系,通过艺术作品的创作情感或背景使受教育的人对艺术产生认知。受时代背景、社会现象、生活习惯等条件的影响,艺术作品本身会产生内容形式及题材的繁衍、风格的形成以及艺术历史的发展,认识观念的多样化等现象。艺术作品是社会发展变革的产物,是社会生活间接的、曲折的反映,这种反映是通过人的情感变化所形成的,在认识艺术作品的过程中,人们的感情会受到艺术作品的启发而产生反作用于人的社会行为与社会关系。大学生群体大多都不重视对艺术审美能力的培养,只关注自身在专业知识技能方面的发展,从而对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够重视,这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与发展都是不利的。舞蹈鉴赏能力作为艺术教育培养的一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涵养与品位,促进大学生全面的发展与进步。

舞蹈教育对培养大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以及塑造良好体态美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舞蹈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为现代社会的蓬勃发展培养更加优秀的复合型人才。因此,舞蹈鉴赏应该被列为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它对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舞蹈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舞蹈的产生,传承了民族的优秀文化,促进世界艺术之间的交流。舞蹈鉴赏对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重要作用,通过对本土民间舞蹈的选择,能够激发学生学习、探索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的兴趣,发扬我国传统民族文化,形成关注民间文化的良好的文化氛围,从而促进民族舞蹈传承和发展;同时,通过鉴赏外国舞蹈,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异国的风土人情,增长见识,促进世界文化的交流。当代的教育目标在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舞蹈艺术鉴赏教育属于美学范畴,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部分,对社会培养文化型、创新型人才及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社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2]冯双白.舞蹈鉴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3]刘恩伯.中国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

[4]田冬云.素质教育、美育教育与舞蹈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

[5]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94年版.

| 作者单位: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舞蹈艺术价值 第12篇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 消费文化已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并且极为深刻地影响了大众的生活, 由此催生了被誉为“朝阳产业”、“无烟工业”的文化产业形态。文化艺术是文化产业的灵魂和依归, 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符号实践的舞蹈艺术活动, 同样服从着生产和交换的自然逻辑, 成为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可开发的商品。在遵循艺术发展客观规律的前提下, 如何开发舞蹈艺术?如何使舞蹈艺术与文化产业有机融合?这就需要思考传承和创新的问题。邝嘉著的《舞蹈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一书, 系统地阐述了舞蹈艺术与现代文化创意产业诸方面的问题, 界定了相关理论概念, 明晰了一些概念与理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回答了在消费社会中的舞蹈艺术本土化传承创新与市场化的关键问题, 具有很强的现实借鉴意义和重要理论价值。

就笔者陋见, 以往的研究要么单纯从舞蹈艺术的角度讨论其现代价值或者发展策略, 如萧君玲的《变动中的传承——民族舞蹈创作的文化性与当代性》、田培培的《舞蹈艺术经营》, 要么从宏观视角讨论舞蹈与文化产业, 如慕羽《音乐剧艺术与产业》。发展舞蹈文化产业的相关研究已经出现, 如赵世林、陈桂波的《民族文化传承视野下的云南歌舞演出产业》, 但将舞蹈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的深入研究不多见, 尤其从理论与实践、实用与操作层面, 结合现代文化消费心理, 从文化学、艺术学、市场营销学进行的跨学科系统研究更加凤毛麟角, 邝嘉著的《舞蹈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一书恰恰弥补了这一缺憾, 其现实意义与理论价值是不言而喻的。

本书首先界定了文化产业创意的概念, 提出文化产业创意的思维特点如创造性、突发性、多元性, 以及文化产业创意的基本形式, 如发散思维、收敛思维。文化产业归根到底是市场行为, 文化产品独出心裁的创意和策划尤为关键。如何发展文化产业中的休闲产业创意, 成为当前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为此, 作者对休闲文化产业创意进行了专门阐述, 并层层递进至作为休闲产业的文化旅游业和演出娱乐业的创意, 分别对旅游文化旅游业和演出娱乐业的创意与策划进行分析。本书的最后一部分, 作者对最能体现舞蹈艺术的演艺形式, 从发展传承和产业化的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当歌舞艺术在旅游地以演出的方式呈现出来, 就成为了旅游演艺产品。“从旅游演艺产品的文化生态、文化内容、艺术特色综合观之, 它们主要分为艺术特色相得益彰的三大类型, 即山水实景型、民族风情展示型、文化遗产演绎型。”1

在笔者看来, 本书最大的特点是理论和实践的巧妙结合, 在书中的每一部分, 作者都结合了生动的案例进行论述, 如谈到文化产业创意的突发性特点时, 作者举例电视导演陈汉元创作电视专题片《话说运河》对长城和运河组成一个“人”字的突发奇想。在谈到文化品牌的品牌创新与维护时, 作者举例迪斯尼的“米老鼠”形象的创新和维护等, 以及本书最后一章的每一节都以某一知名案例如舞剧《月上贺兰》、土家族的“女儿会”、《云南映象》等来分析, 这种结合大量案例叙说的形式, 使本书的概念和理论内容形象生动, 通俗易懂, 学习借鉴之余启发读者更深思考。

综上, 本书着重从产业创意与策划的角度, 对歌舞艺术与文化产业创意的现代融合, 进行了方方面面条分缕析的论述, 对当前歌舞演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并提出了相关对策。由此, 本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然, 本书也有一定不足之处, 譬如语词和概念表达, 结构安排等有不当之处。但是, 瑕不掩瑜, 本书在对舞蹈艺术和文化产业市场的研究割裂与分野情况下, 对两者进行了有机融合, 并从多学科交叉角度进行了系统阐述, 对新的文化创意产业形态如网络、动漫、广告、会展的创意也进行了细致分析和介绍。其价值是不言自明的。

摘要:在当前舞蹈艺术和文化产业市场研究割裂与分野情况下, 需要思考多学科的研究取向, 《舞蹈艺术与文化创意产业》一书从文化学、艺术学、经济学等角度, 对舞蹈艺术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现代融合进行了系统阐述, 值得学习和借鉴。

关键词:舞蹈艺术,文化创意产业,创意,策划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统计学问题分析下一篇:测绘工程中的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