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式案例范文

2024-07-13

互动式案例范文(精选12篇)

互动式案例 第1篇

互动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 其具体运行方式在教学实践中各具特色, 各有不同。比较成熟的方式有主题探讨式、问题归纳式、典型案例式、情景创设式、多维思辨式等。典型案例式即案例式互动教学, 就是运用网络、多媒体等手段将精选的教学案例资料预先交给学生, 由学生在搜集学习相关知识后尝试提出解决方案, 通过在课堂上的研讨、辩论, 并由教师对重点、热点做深入分析, 最后上升为理论知识。

案例式互动教学一般遵循以下程序组织实施: (1) 知识准备。案例式互动教学着眼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关的知识讲解不再是教学的重心。但是, 为确保教学效果, 案例分析前, 教师首先要简明扼要地讲授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与案例相关的理论知识; (2) 案例简介。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教师应按照授课的内容和进度确定相应的案例, 对案例的种类、性质、内容和对分析评价的要求进行必要的简明介绍, 以有助于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正确分析和评价案例; (3) 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旨在说明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的途径和措施。学生根据自己的思路和想法来剖析案例, 阐述自己的观点, 不同意见相互辩论, 形成热烈的讨论气氛。教师则努力把握和指导好案例讨论, 让学生成为案例讨论的主角, 并注意掌握案例讨论的方向和主题; (4) 案例分析。学生在独立进行案例分析和评价时, 不要去猜测教师的思路、评价结论, 或实际做法, 不要照搬所谓权威性的分析评价结论, 应要求学生通过分析和评价案例问题, 掌握正确处理和解决复杂多变的实际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5) 教师归纳总结, 阐明案例分析和评价的重点、难点, 指出学生分析评价结论中的优缺点, 要找出讨论中有代表性的观点、看法, 并结合教材内容归纳总结出正确的结论, 使学生获得正确的观点和系统的认识, 纠正错误、片面或模糊的认识。教师还可以提出进一步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二、互动式教学对案例选择的要求

案例式互动教学的方法直观具体、生动形象、印象深刻、气氛活跃, 但为了使案例式互动教学能够满足理论性学习系统性的要求, 为了使整个教学过程能够以案例为平台实现师生教学的互动, 对教学案例的选择应该有一定的要求。

(一) 案例应有一定的层次结构。

互动的实质是一种对话, 是针对某一话题进行民主平等地交流、合作、竞争、共享, 而非一方对另一方的征服、改造和占有。因此, 互动式教学不是散乱、无序的互动, 而是一种结构化的互动。通常所选择的案例应该针对某一主题, 创设相应的情境, 设计核心的关键话题或问题, 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或竞争的态度和方式, 引领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 建构自己的意见与理解。在案例中应设置“设问”、“提问”、“研讨协商”、“总结评价”、“点拨深化迁移”等节点, 这些节点就是互动结构化的关键, 也是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内容和方式。

(二) 案例要有一定的典型性。

互动式教学中所使用的案例应该都是前人的经典之作、经验之作。通过这些案例可以使学生从初步认识典型案例, 扩展到分析和评估一般的案例, 进而学会解决身边存在的各类问题, 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这就要求教师能够从千变万化、错综复杂的实务活动中, 分门别类地选择和整理出具有代表性的实例, 构成案例的内容, 让学生通过掌握典型案例的要求和特点, 提高学习效果。

(三) 案例应与教学内容相匹配。

依据互动式教学的需要, 在案例的编写过程中, 教师应做到精心整理、精炼概括, 去粗存精, 选编出具有实用性的案例, 真正达到学以致用。案例的设计应针对具体培养目标围绕学生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新技能和新法规来组织, 以加深学生对这些难点和重点问题的认识, 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 选编的案例要将适宜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融会于具体实例之中, 或者明确地指出案例剖析所运用的理论和方法及准则, 以便于学生掌握并善于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 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分析, 对实务工作的各种复杂情况进行科学、系统的论证, 从而有效地演绎出复杂实务问题的处理程序与措施。

(四) 案例要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互动式教学中用到的案例应具备的现实意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要考虑学生已有的条件, 已掌握的知识, 根据学生已有知识设计难度适宜的案例。没有难度, 学生会没有兴趣;难度太大, 学生又容易丧失信心, 这些都无法在教学中顺利地开展互动;另一方面案例要考虑实用性, 案例设计尽量与学生未来学习或工作密切相关, 可以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或工作中遇到此类问题时, 借鉴该案例的方法, 达到举一反三或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在互动式教学中的作用体现为: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跟随课程的内容与进度, 选取相关的教学案例, 贯穿案例教学与讨论, 通过对每一案例相关问题的科学设计, 运用课堂自由发言、小组分析讨论、书面作业分析、教师提炼引导等多种形式和方法, 以最大限度地调动每一位同学的内在思考和参与积极性。采用案例式互动教学的具体方法是:以课堂讨论方法为主, 以情境教学方法为辅;在课堂讨论方法的运用中, 又以问题评审型和分析决策型为主, 这两种方法, 一种是逆向思维, 对已经给出的问题和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 做出反思与评判;另一种则是正向思维, 由学生针对案例提供的情境自行提出决策方案。其中, 分析决策型方法为最主要和最普遍, 即不给出方案, 要求学生通过讨论分析提出自己的决策方案。在运用案例进行互动式教学时, 应注意以下问题:

(一) 充分发挥学生在互动教学中的积极性。传统的教学方式主要是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而互动式教学要发挥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其在案例讨论中, 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度和最大的发挥空间。特别是要强调, 案例分析可以没有标准答案, 可以与教师持不同意见。所有问题都可以各抒己见, 可以辩论, 但必须阐明相关理由。正是要通过这样充分的案例讨论、学生的广泛参与和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最大限度地调动同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内在的自主思维, 使所有同学获得对课程理论内容的理解与掌握, 并学会在管理工作实践中的有效运用。

(二) 精心选择案例中适合互动的节点。“提出或发现问题”是案例式互动教学得以开展的条件和基础。为确保互动式教学的实施, 教师课前必须立足教学内容精心设计互动问题。一是要选择大部分学生熟悉、关注度比较高的热点问题进行互动, 以利于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观点。对于一些较大或持续时间较长的案例, 案例材料和互动问题还可以提前告诉学生, 让学生预先做好准备;二是要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 使选择的互动问题具有重点价值, 同时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生成知识, 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注意抓住学生容易生疑的知识点设计互动问题。对于疑点, 学生往往比较敏感, 围绕疑点问题开展互动, 可以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 换来学生心态的开放和创造力的激活。

(三) 发挥好课内和课外两个信息平台的作用。学校的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是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作用、互相促进的, 教师应注意让学生既在课内教学的知识海洋中遨游, 又注意培养学生关注课外知识、关注与社会大课堂里的信息的习惯, 从而使学生不断扩大信息量, 增加实践机会, 真正从深度、广度和效度上巩固和拓宽知识技能, 发展思维能力, 弥补课内教学的不足。以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课内外知识的互动, 促进专业课程的学习, 开阔学生视野, 发展学生思维, 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这是案例式互动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保障。

(四) 做好教学手段的综合运用。在一门课程的互动教学中, 一般至少要展示20个左右的案例, 供同学们进行课堂讨论, 可能有一些案例还属于综合性案例, 涉及各个章节, 各种理论。为了组织好课堂的案例讨论, 在案例教学前师生双方都要做充分的准备, 教师要精心准备案例, 学生要预先熟悉案例并准备相应资料;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展示案例或其他相关资料, 师生、学生之间还要进行激烈的讨论。这些活动往往都离不开必要的教学手段。因此, 在案例式互动教学中, 既要充分运用文字教材提供的综合案例, 还要利用网络、VCD教学光盘、录像带、PPT电子教学课件等多媒体手段, 将主要教学内容和体系展示给学生, 使他们能够很好地理解教学内容和课程理论, 并进行案例的推理和联想。

总之, 互动式教学既不是课堂简单设问、提问、答辩, 更不是课堂教学之余留下十分钟等待学生提问题、教师释疑解难, 而是从根本上确立改革开放、教学相长、激活思路、讲究艺术、提高效果的教学新观念。而不论采用哪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 都要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做好精心的准备。

摘要:所谓互动式教学, 就是通过营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 在教学双方平等交流的工程中, 实现不同观点碰撞交融, 激发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互动式教学能够发挥教学双方的主动性, 实现教学双方的双向交流;也有利于培养教学双方的创新性思维, 促使学生独立思考, 提升教学内容的深度、广度, 促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创新。本文结合案例式互动教学实践, 对互动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和运用提出一些建议和看法。

互动式案例 第2篇

2010年5月 [案例背景] 在方案教学中,预设计划究竟起什么作用,预设计划与实际教学活动的生成性究竟是一个什么关系,这是许多人所关心的。

当我们确定一个教学内容,收集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并根据对孩子发展水平的了解,在制定活动计划时,对幼儿学习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和解决办法作了预计。然而,在这探究活动的过程中,始终指导我们教师行动的是孩子实际的学习兴趣,而不是那份教师的预设计划。

[案例描述]

(一)在“我的小手本领大”活动中,我请幼儿说说自己小手的本领。芊芊:“小手能帮我穿衣服。” 悦悦:“我能用小手吃饭。”

珉克:“我用小手变成一吧枪。”说者,他真的变了起来。孩子们:“真好玩,我们也想变。”

教师:“那好,用你们的小手变变看,能变出什么来?”

镜头一:波波找了有阳光的地方,把小手放在阳光下,“我的小手变出了影子。”

镜头二:彤彤把一双手握紧,当中放一根小棒,“这是老师的眼镜。” 镜头三:好正把小手伸得笔直笔直的,他说这是一座小山。”

镜头四:禾禾说:“我的小手也会变的,你们看,我能变成小兔的耳朵。” 禾禾竖起食指和中指做成兔耳朵的样子。

教师:“用小手变一变,这也是小手的本领。我们的小手肯定还有更多的本领,你们再去找找„„”

(二)在探究“沉与浮” 的实验过程中,有的孩子惊奇地发现,小小的磁铁沉在水底,而装有大半瓶水的塑料瓶却浮在水面。“不是说重的东西会沉下去吗,怎么这次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孩子们的疑问引发了大家更多的思考和进一步的探究行为,刺激着主题的延伸和发展。于是,接触面积的大小、水的多少以及物体的重量等因素渐渐被孩子所发现并与浮力联系起来。他们开始学习并了解将几个因素结合起来考虑一件事或一个问题,是比较可靠和科学的方法,而不再是绝对地凭借一个观点去认定一件事情了。

[分析] 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们学习的内容是根据兴趣和需要自发生成的。这再一次体现了瑞吉欧方案教学活动设计的理念,即教师的教学活动应依据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来选择学习内容,而幼儿的兴趣与需要一方面随着情景的不同而变化,另一方面教师无法从一开始就完全预见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是什么。正是由于这一点,是方案活动设计具有不可预见的生成性。然而,这并没有否定教师制定预设计划的必要性,恰恰相反,教师要对幼儿在活动个过程中生成的问题作出适当的反应。推进幼儿的探究活动不断深入、坚持下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制定预设计划时考虑得周全与否,取决于教师对活动中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的预见性,取决于教师基于对孩子可能提出的问题的预见而作的准备充分与否。总之,预设是为了更好地生成,这二者是不矛盾的,是相互依赖的。方案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应打毫无准备之战,只有预先作了充分的准备,才能与幼儿有效地互动,才能促进幼儿的生成性学习。

[反思] 在方案教学活动中,幼儿与教师围绕某一值得学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以期找到与学习主题有关的问题的解决方法。这里的主题要么由幼儿或教师提出,要么从幼儿与教师的联合工作中产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尽管有他的预先计划,但由于方案教学是一种生成性的活动类、探索类课程,因此,教师仍然很难预料下一步将会出现什么样的场景,将会产生什么样的问题,这对教师充满着诱惑与挑战。那教师在活动中如何有效地促进课程的生成和建构呢?

一、观察

在方案教学中,教师最为困难的事是难以在真正意义上了解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难以预先根据幼儿愿意探究的问题作出安排,面对偶发性很强的课程实施过程,教师既不能强加于幼儿,又不能袖手旁观,左右为难。而通过仔细观察尽可能多的地了解幼儿的真正需要,可能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最佳方法,正如瑞吉欧的教师们所坚信的:“在一旁站一会,给学习挪出一些空地,仔细观察孩子们的所作所为,而后,如果你能够很好地领悟些什么,教学可能就不同寻常。”这里所提到的观察,并非只是对幼儿行为的知觉,还包括对它的“建构”——建立档案,“解释”——尝试理解和“重新浏览”——反思,与同行讨论,再解释。观察,不仅帮助我们及时了解幼儿的心理动态,尽快作出反映,同时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幼儿,较好地处理偶发事件。

尽管方案教学强调以幼儿为主体,教师无法按预期的方向推进教学,但只要我们紧随其旁,细心体察,敏锐扑捕捉,不懈探索,“从幼儿的想法着手”就能引导师生共同走进一个新的世界。

二、互动 为了刺激幼儿的心智发展,在方案教学中,我们十分强调鼓励幼儿与周围的人和事物通过有意义的方式互动,这对幼儿的成长很有意义。

在活动中,我们深刻地体会到,师生是人格平等的他们在学习上是相互促进的合作伙伴。教师自身作为学习者、探究者和成长者才行。但这并非表示,教师在智力和能力上完全等同于幼儿,更不表示教师在任何时间和空间都不能介入幼儿的活动,不能放弃对幼儿活动的隐性指导。如果不是这样,只会丧失各种教育契机,是使教师的作用苍白无力;相反,只要是需要,教师完全应该而且必须发起互动——包括师生间的互动与生生间的互动,推波助澜,促进成长。

三、探究

方案教学是一种生成性的课程,这种课程的要素是“探究”,而不是表面的热闹,更不是机械的重复。有些教学活动看起来很“好看”,但水分太多,幼儿受到的理智刺激不充分,受到的能力锻炼不够。作为一种有深度的探究,教师必须能够敏锐地看出包含在主题、次主题之中的潜在探究领域与方向,当然这些必须是幼儿通过努力可以达成的。在具体指导幼儿探究活动时,教师必须细心观察、捕捉时机并与幼儿互动交流。当探究暂时陷入僵局时,教师应耐心等待,寻找转机。在探究中,最难熬的是等待,最宝贵的也是等待,当然,这里的等待不是消极的坐等,而是冷静地观察与反思。我们坚信,把教师的现成经验速成性地灌输给幼儿,远不如让幼儿在黑暗中尝试、摸索,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方案教学。若探究终断,幼儿在做无所谓的机械操作和重复劳动,教师就应谨慎介入,适度引导。我们常常借助卷宗记录反思幼儿的言行以及教师自身的教育策略是否得当。实践证明,教师从这种方法中受益颇多。当幼儿的探究活动出现暂时停滞或中断时,教师不再会感到沮丧、灰心失望,而是把它看成探究活动的固有因素来看待。

互动式案例 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校长培训 案例教学 教育创新 互动教学

案例教学是教师以案例的形式来阐述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调动学习者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习者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近些年来,案例教学广泛地运用于各类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在干部培训领域有着独特的价值和功能显现。本着培训内涵发展的趋向,也为中小学校长培训模式变革开辟了新的视野。

一、案例教学的基本内涵

所谓案例教学,就是根据教学目的与要求,教师引导学习者通过运用所学的理论,对具体事例进行分析、论证或通过教师对具体事例的阐释,加深学习者对所学理论的理解,得出某些结论或获取处理问题正确方法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课堂上运用案例教学,通过典型生动的例子,加之教师的精彩讲解,可以使抽象、晦涩的原理、规则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把具体和抽象结合起来,促进学习者全面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正确地论述了思维与学习的辩证关系;他还指出了“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教学原则,指出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启发,而不是强迫、代替。案例教学就是要求教师以案例来引领导教学,不断创新课堂教学,活跃课堂氛围,充分调动学习者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意义上教学形式的教师教、学生学是单向的知识传授过程,而案例教学则更多地是一种动态的、以学习者为主体的、教师与学习者互动的知识探索过程,最大限度地引导教育对象的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教学互动性。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习者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求知的欲望和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过程。

二、案例教学促进中小学校长培训互动式教学变革

中小学校长培训是一种成人培训、干部教育,如何提升其培训绩效一直是培训工作者所思索的问题。随着西方教育理论的传播,一些培训者开始引进了源于美国哈佛大学首创的案例教学模式,“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实践证明案例教学非常适用于成人培训,给中小学校长培训也注入新鲜的血液。从功能与效果上来看,案例教学激发学习者独立思考,培养创新意识,养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团结协作能力。由于学习者都是实际工作者,他们阅历广、社会经验丰富,在案例讨论、问题分析的过程中,还必然会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个人的实际工作经验,使得学习者之间相互受益。这样,不仅深化了教育内容,而且使学习者学活了书本,用活了知识,提高了实践工作能力,使所学理论知识得到了升华。真正地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实现了内容与目的统一,培养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把素质教育向前推进一步。

1、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创新思维能力

案例教学不同于常规教学中简单的举例,它是借助案例来完成教学的。教学中的案例都注重其论辩性和不确定性,还有意地打开一些“缝隙”,抛出一些问题,留下一些“想头”吸引学习者的注意,激发学习者的兴趣,开发学习者的想象,使其在边议边想、各抒己见、相互启发的过程中,通过主动学习,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2、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习者的认知社会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不但具有典型性,而且还具有较强的社会性。案例教学通过学习者对典型案例的模拟、演示、讨论与以至于争论,加之教师的剖析、概括与引导,不但可以清晰地再现问题的原貌,使学习者充分认识问题的性质和社会影响。而且还能使学习者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实战”锻炼,问题的解决也就直接为学习者处理这类问题提供了“示范性”参考依据。

3、案例教学有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积极性

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是搞好中小学校长培训教学的重要抓手。在教学中,教师要把课堂讲授变为对学习者的指导,让学习者唱主角,运用典型、生动的案例教学,让学习者在课堂上有一个关注的焦点,运用已有的理论知识和经验积极地思维,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使比较抽象、呆板的理论讲授变得生动活泼,具有启发性,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同时案例教学还能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每次案例教学都促使学习者课上认真听,课下认真自学,这样对所学的知识理解透彻、印象更深刻,由此会促使其自学的内在驱动力。

4、案例教学有助于培训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

长期以来,一些教师缺乏对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导致学习者学后不解渴。案例教学实施中,教师在案例教学中起着“导演”的作用,要求教师冲破“重教轻学”、“满堂灌”等传统教学方式的制约,破除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观念,树立创新意识,另外,需要教师不仅要全面系统地把握本学科的知识,而且要了解管理学、心理学、语言学等相关学科知识。只有这样,培训教师才能抓住关键和核心问题,随机应变,又能给学习者留下充分发挥和创造的空间,以调动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者的创造性思维。

三、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案例教学运用的基本实践

1、案例教学的基本流程

案例教学作为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一般包括编写案例、分析讲解案例和讨论总结案例三个环节。

编写案例是案例教学的主要环节。课程设计是案例教学的第一步,在课程设计中选择并确定案例展示的序列。但注意所用编写的案例要与所讲授的理论知识,与教学要达到的目的相匹配;同时所选案例不能是特例,而是通例,是人们经常遇到的具有代表性和共性的案例。

分析讲解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环节。分析讲解案例要形象具体,能吸引学习者的注意力。案例的表现可以是录像全景式的,或是文字描述式,或是口头表达式的,还可以是现场表演式的,最好能自然地使学习者被引入思考能引起学习者心灵上的共鸣。

讨论总结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案例教学中的学习者讨论,可采取推荐代表发言和学习者自由发言相结合的方式。教师要善于驾驭课堂,根据发言情况及时引导学习者围绕案例进行分析,引导讨论向深度和广度发展。在课堂讨论结束后,教师要对讨论发言进行总结点评,点评学习者对问题认识和理解的深度,总结归纳学习者分析讨论的观点,明确正确的分析方法、思路和观点。

2、案例分析中加强联系实践

教学理论需要教学实践的丰富和发展,教学实践需要教学理论的引领和指导,从这个意义上说,案例分析既应从理论的高度做出分析,又应从实践的层面上做出评论,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沟通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才能真正达到既提升理论,又改进实践的目标。

对于一个案例,既要从宏观上作系统的分析,如整体把握案例的基本架构,总结案例的教学模式,凸显案例的教学理念等,也要作具体的分析,从案例中截取一个典型的教学片段或提取一个富有价值的教学问题,从深度上挖掘其深层的思想理念,从广度上拓展其丰富的教学内涵,从而使学习者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

在案例分析前,教师要提出切中要害的关键性问题,促使学习者对问题进行更深入的思考和反省。对案例的教学目标、案例中的难点和重点以及教学技巧等进行分析。尽量让所有学习者都有展示他们观点的机会,并了解别人的不同观点。教师要把学习者讨论意见集结,鼓励继续思考,帮助他们更清晰地认识案例中的疑难问题,把有关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想法更加具体化。

3、案例讨论中突出引导与启发

教师要认真组织讨论。一般来说,每个案例都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讨论,每个学习者都有自己的兴趣指向,如果教师引导不当,有的学习者会不知从何分析,要么就是只会谈现象与枝节。因此,教师必须充分了解案例的内容,提前做好精心准备,临场还得进行机敏灵活的动态调节。

为了使案例讨论相对集中,可以随案例的呈现,提出一些重点思考的问题,组织学习者讨论,要给学习者一定的时间去思考。一般地说,在讨论一个案例时,至少要有两种不同的解决问题的备择方案出现,甚至更多。在认真讨论最重要的或最适宜的方案的优越性前,需要进行对比分析,最后在此基础上确定出一个最佳的方案。确定最佳方案后,讨论仍然没有结束,还要进而探讨如何实施这个方案。有时培训者也可以用角色扮演等方式来探讨实施的可能性等问题,并以此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4、案例教学中注重总结评论

案例讨论后总结很重要。培训教师的总结要有理论深度、评论要能切中要害,往往要揭示出案例中包含的理论,强化以前所讨论的内容,以切实帮助学习者深化对教学理论的认识,改进他们的实践行为,触及他们的心灵深处,使其真正达到掌握理论的目的。要讲明案例中的关键点以及该案例讨论当中存在的不足和长处,也可以让学习者自己课后去进行思考。

四、中小学校长培训中案例教学运用的策略

1、结合课堂教学内容,精心选择典型案例

案例的运用是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的。教学中选择的案例是否恰当,是案例教学成败的关键。因此,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必须选择一些贴切、典型、具有说服力的案例。同时,案例的运用也应本着必要、谨慎和少而精的原则,不能不加分析地过多地使用案例,使课程的讲解成为案例的罗列和堆积。案例运用得不恰当、不严谨,也会削弱案例在教学中应有的效果iii。教师在进行案例教学时,一定要吃准吃透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重点、难点搜集相关资料,并进行认真的分析、整理和论证,选取最能准确地表达和反映教学内容、内涵的典型案例,发挥好案例教学的作用。

2、归纳整理生活实例,科学设计教学案例

案例不是生活实例的照抄照搬,而是来源于生活实例又高于生活实例。这就是说,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在被选择作为教学案例运用时,要有一个加工和提炼的过程。因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时,除了要考虑到所选择的实例要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以外,还要在其内容结构、逻辑关系、语言文字、篇幅长短等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归纳、整理,使之语言简练、措辞得体、概括性强、问题明确。案例中的问题设置要有隐含性,留给学习者一定的思维和分析空间;案例设计要尽量深入浅出,紧密联系实际,最好是发生在本地区有影响的典型案例,这样更具有鲜活力,易于被学习者理解和接受。

3、理清课堂教学思路,适时准确切入案例

准确地把握好实施案例教学的切入点,是发挥案例教学良好效果的重要保证。找准时机实施案例教学,就是把所要运用的案例准确、适时地穿插在课堂教学中最需要使用案例的阶段或环节上。培训者在准备案例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结合课堂教学的实际,对课堂教学程序或教学环节进行认真、科学、合理的设计和安排。只有这样理清教学思路、准确把握教学中心、设计好教学步骤,才能将选择好的教学案例在最佳的教学环节中去运用,从而使教学案例发挥其应有的辅助教学的作用,保证案例教学取得好的绩效。

4、及时总结教学经验,不断更新教学案例

案例教学作为中小学校长培训课堂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方法,运用的目的在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培养和提高学习者独立思考和实际运用的能力。但熟练地运用案例教学非一日之功,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和总结,使其逐步趋于完善。特别是中小学校长培训随着时代发展,培训教材、课程体系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充实,所以中小学校长培训课堂中的案例教学也不可能一成不变,需要不断地更新。对案例运用后的教学效果,还要进行跟踪调查,加强信息反馈,以扬长避短,不断提高案例教学水平。

五、结语

案例教学是创新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案例教学能提高中小学校长自身的综合能力,是实现中小学校长培训内涵发展的关键。案例教学有效地变革了以往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使教学过程从以“教”为中心,转变到以“学”为中心;从知识的传授和学习,转变到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课堂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使教与学产生了互动,鼓励学习者自由探索、大胆质疑,及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充分尊重学习者意见,为学习者提供产生创新思维的良好教育环境。作为一种好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艺术,一种有利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应在中小学校长培训课堂教学中加以推广。

参考文献:

[1]郑金洲.案例教学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2]罗新兵,罗增儒.案例教学:谋求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协同提升[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5,(2).

浅论互动式教学在案例讲解中的应用 第4篇

一、在师生互动中, 开展案例解题思路讲解

常言道, 思路清, 则方向明.学生只有准确、全面的掌握解决数学问题的意图、思路, 才能有的放矢, 行之有效的开展案例解答活动. 解题思路讲解, 是数学案例教学活动的承接环节、重要部分.教师直接告知、和盘托出的教学方式, 难以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 难以达到培养锻炼学生探究分析的能力目标.因此, 在案例解题思路的讲解活动中, 教师应将初中生“引入”其中, 参与其中, 与教师共同承担探寻案例解题思路的“重任”, 与教师一起, 共同 “劳动”, 完成对问题条件内涵以及解题要求的感知、分析活动, 并组织学生围绕“如何根据解题要求”进行探析推导活动, 使其案例解题思路讲解活动, 初中生成为其中“一份子”, 协作劳动, 共同探讨, 展现初中生的主体特性, 提升初中生的探析能力.如“如图所示, 在△ABC中, AD平分∠BAC, DG⊥BC且平分BC.交BC于G, DE⊥AB于E, DF⊥AC交AC的延长线于F.”案例解题思路讲解环节, 教者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 发挥学生主体能动特性, 引导初中生参与完成该案例解题思路的探析活动. 教师向学生提出:“所揭示的问题条件中, 告知了哪些数学条件, 这些条件隐含了哪些数学知识内容? ”初中生进行问题条件探知活动, 在阅读和分析问题条件中认识到:“问题条件中隐含了等腰三角形的关系, 以及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知识点”. 教师提问:“该问题是要求‘证明BE = CF’内容, 能否从问题条件中找出与之相联系、密切的内容? ”, 初中生此时将问题条件与解题要求进行综合考虑, 认识到:“本题综合考查了角平分线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 教师对初中生所探析获得解题思路进行补充完善.在此过程中, 初中生参与案例思路讲解活动之中, 并在师生互动的交流沟通中, 思考分析解题能力得以有效训练和提升.

二、在探讨交流中, 开展案例解题策略讲解

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是整个数学案例讲解的根本目的和重要任务.初中生解题策略的有效掌握, 能够为自主解题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 打下坚实的能力基础和科学的方法指导.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中, 对解题策略的讲授, 不能“包办”, 应该让初中生参与其中, 配合教师的“指令”, 就解题问题的方法, 与其他学生进行深入的讨论、辨析、研究等合作交流活动, 在深入甄别、集思广益的合作进程中, 总结、推理和概括出问题解答的策略或方法, 使其案例解题策略讲解活动具有显著的双边性、双向性, 加深和增强初中生解题策略的认知深度和掌握程度.如在“正方形ABCD边长为4, M、N分别是BC、CD上的两个动点, 当M点在BC上运动时, 保持AM和MN垂直, 证明:Rt△ABM∽Rt△MCN”案例解题策略讲解环节, 教师组织初中生开展解题策略的归纳、总结活动, 初中生学习个体在认真“查看”自身问题探析过程以及解答思路基础上, 有的学生得出不同的解题思路.此时, 教师组织初中生参与小组合作探析活动, 共同商讨、归纳该案例的解题方法, 一致得到其解题策略为:“根据问题条件内容, 应利用等量替换的形式, 由∴∠CMN+∠AMB=90°以及∠MAB+∠AMB=90°, 得到∴∠CMN=∠MAB, 然后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内容, 证得∴Rt△ABM∽Rt△MCN”.这一讲解方式, 让初中生思维分析活动更加深入, 同时, 也促使初中生养成乐于合作, 勤于探析的良好解题素养.

三、在多样评价中, 开展案例解题活动指点

评价学生解题表现和效果, 是案例解题讲解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由于初中生学习素养较低, 解题技能较低, 容易在思考、分析、推导、判断等解题进程中, 出现瑕疵和不足.教师此时就要指点迷津, 发挥“主导”点评指导功效, 首先做好调查工作, 对初中生解析案例实际由客观、全面的了解和掌握, 开展教学评价活动.在此评价活动中, 教师不能“一手包揽”, 应创新方式, 采用教师点评、师生互动、生生思辨等多样性的评价活动, 让初中生进入评价活动之中“做评委”, 对自己、他人的解题活动过程进行反思、评判、指点、整改等活动, 以此提高初中生思维、辨析、反省的深度, 提高初中数学案例讲解活动评价的效果.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学生参与的多样互动评价教学中, 要切实做好引导作用, 避免“放羊式”、超过预设范围现象的发生.同时, 教师评判语言应多积极鼓励.

互动式案例 第5篇

一、谈雪激趣,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看过怎样的雪景?你们看见过在漫天大雪里钓鱼的情景吗?可唐代诗人柳宗元就看到了这样的情景。白板出示雪景图,结合看图,读懂“江雪”就是江上雪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好是成功之母”。——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才能挑动学生心中想学的心,使其自然而愉快接受知识。课伊始,教师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雪”引出课题,学生定会兴趣盎然,积极参与。】

二、初读感知,想象画面

1、听老师配乐朗读,尽可能在脑海中想象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点击白板中的音乐图标)

2、轻声自由朗读,读准字音,想象画面。

3、指名朗读。

4、说说你脑海中的画面有些什么,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想象是智慧的翅膀,是思维的特殊形式。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语文新课标中也指出:“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三、进入情境,自主学习

1、请结合注释或请教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并圈出不懂的字词。

2、现在我们来汇报一下学习成果,并提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自由交流,相互补充。

▲讨论交流重点品读的词语(指名上台利用白板圈画出相关词语,如:“万径、千山、灭、绝、蓑笠翁、孤舟”等,然后交流补充)

▲利用白板让学生上台将“蓑、笠”分别与实物相连。

【古诗语言,是极富魅力的语言。中高年级的学生,在“词、句”的理解上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学生自主尝试理解,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对这些语言进行比较、琢磨、推敲、品析,甚至吟咏,体味古人用词断句的精妙所在,对于提升学生的语感,增强鉴赏的能力都是大有裨益的。】

3、理解了这些字词,大家一定能读得更好。学生很投入地齐读。

4、谁来结合画面,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如:冬天到了,北风呼呼地吹着,接着下起了鹅毛大雪,一连几天也不停,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所有的山上都看不见一只鸟在飞,所有的小路上也看不见行人的足迹。但在这冰天雪地里,一个身披蓑衣,头戴斗笠的老翁,却坐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独自在寒冷的江面上钓鱼。)

【在学生理解重点字词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结合画面,融进想象,将整首诗的意境描绘出来。这样,学生就不仅仅是停留在简单、机械的翻译层面,语言变得更加活泼、生动了。】

5、谁能通过朗读再现画面,让大家仿佛身临其境?指名朗读。

6、学到这儿,我们对这首诗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现在请你静下心来,再细细地读一读。你从诗句中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轻声朗读后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如:读着古诗、看着画面,我觉得冷飕飕的;我猜想老人内心十分孤独、寂寞,因为这首诗每一行的第一个字连起来就是“千万孤独”;我觉得这个老翁很勇敢,这么冷的天还坚持钓鱼;我体会到一种悲凉的气氛……)

7、你们能把自己的不同感受通过朗读传达出来吗?自由朗读,个别读,学生评价。

▲指名上台朗诵,自主选择:如果需要音乐可以点击白板中的音乐图标;如果需要哪幅画面作为背景可以在白板中点击。

【有道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充分地让学生对诗歌进行感受,充分地读,才能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在指导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每一次朗读都要有所收获,读中理解,读中体会,引导学生用多种方式去尽情地读,或默读静思,或高声吟唱,鼓励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使诗所塑造的形象在头脑中形成一幅幅画面,与作者展开心灵的对话,从而获得与作者情感的共鸣。】

8、面对这样的画面,你有什么疑问?生自由质疑。

9、真会动脑。那么,这么冷的天,那个老翁为什么还在江上钓鱼?请大家大胆设想一下原因。学生自由说说。(如:老人是在独自欣赏冰天雪地间晶莹剔透的美景;可能他是捕鱼为生的;可能老翁想,鸟都飞完了,这下没人和自己抢了;可能他喜欢钓鱼,所以无暇顾及天冷了;可能老翁是想让别人了解自己的心情……)

10、看来大家的感悟各不相同。那么,究竟哪一种比较吻合作者的心境呢?

▲白板出示柳宗元生平简介,仔细琢磨琢磨,你又有什么新的想法?学生自由发言

11、理解得真不错,的确,这个“渔翁”指的就是柳宗元,他是因为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而心里感到失落难过,他借这个“蓑笠翁”来表达自己孤傲、高洁的心境。

【明朝谢榛曾说过“诗境有可解,不可解,不必解,若水月镜花,勿泥于其迹可也。”告诉我们诗词意境的内隐性。这种内隐性包含许多“意义的不确定性”与“意义空白”,它们构成了作品的召唤结构,召唤学生叩问文本,质疑充实,理解延伸。由于这样的特点以及学生个性、学识、经历、气质等的不同,因此在具体理解时会出现不同的审美情境,出现许多个性化的理解。教学时,我们要注意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尽可能保留其合理的见解。但是,尊重多元解读,还要重视价值取向。】

12、此时,作者那种孤傲的心境与此情此景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白板展示画面与音乐)师描述:此时,群山覆盖着白雪,江面飘洒着雪花,蓑笠翁好像也成了白雪世界里的一座雕塑。雪花一朵一朵,轻轻地飘下来,好像怕惊扰了这位钓鱼的老翁。现在你就是孤傲的柳宗元,你能把自己的心情通过朗读表现出来吗?全体起立,看着画面,和着音乐,咱们齐背古诗,再次把自己的感受、作者情怀传达出来。(白板再次展示画面与音乐)全体肃立,深情地背诵这首古诗。

四、拓展延伸,提升素养

1、请同学们自主欣赏一首诗:王士禛的《题秋江独钓图》(白板出示古诗)

▲分小组自主学习,然后推荐上台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学习。(学生利用白板圈圈画画)

▲学生点击白板出示作者简介,同时点击相关网站链接图标,进一步理解古诗的意境。

2、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优秀诗文还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再找自己喜欢的他的一两首作品,下节课,你们来给大家介绍。

【语文新课标中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在组织课内语文学习的过程中,还要努力创设条件,注重探索将课内与课外有机结合,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的、有见地的学习,不断提升语文的综合素养。】

资料来源:

互动中提升学生参与程度的案例分析 第6篇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互动;参与程度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5)06-017-002

参与,是指学生们积极投入并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程度。学生学习的参与程度是课堂互动是否有效的关键,而学习的参与程度主要取决于学习动机水平。研究表明,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比那些仅仅是由外部动机驱动的学生能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激发好奇心、提供适度的挑战、让学生获得控制感等,都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部动机。本文将从教师的角度,以教学实践为切入点,阐述高中物理课堂互动中如何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策略及案例。

一、吸引式的引入

学生有与生俱来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引入课题可利用好奇心和新颖性的作用,将教学的内容、学生的背景知识与兴趣联系在一起。通过创设具有“吸引力”的情境激发学生内心的这种需要,使学生为了满足这种需要而产生学习的动机,成为互动探究的内驱力。高中物理的课题引入常用实验、事例、提问等来创设情景。

教学片段1:《自由落体运动》

师:在日常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落体运动,下落快慢情况如何?

生:重的下落快。

师:按照这位同学的想法,下落快慢与重量有关,那两个质量不同的物体质量大的下落快,两个质量相同的物体它们的下落快慢应该一样?

(演示实验1:把形状大小相同的金属片与塑料片,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一样快。

(演示实验2:取两张完全相同的纸片,将其中一张卷成纸团,将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生:纸团下落快。

以上教学中,教师关注了学生背景知识中已有的“前概念”,然后通过实验创设情境,既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又制造了学生在认知上的强烈冲突,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求知欲,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当前的学习中。

二、开放式的问题

所谓开放式问题,是可接受有多种不同答案的问题,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而封闭式问题往往方向明确、答案较单一,如“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与滑动摩擦因数有何关系?”开放式问题由于有多种答案可以被接受,因此学生回答开放式的问题无需因冒险或尴尬而顾虑。

教学片段2:《单摆》

师:请大家思考单摆的周期跟哪些因素有关呢?下面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并且说明你的理由。

生1:跟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也就越长。

生2:我认为和摆线的长度有关,摆线长的振动得比较慢,摆线越长周期越长。

生3:根据我们学过的弹簧振子的简谐运动的周期跟质量有关。我认为单摆周期跟质量有关。质量越大,惯性就越大,难改变,摆动得慢,周期大。

生4:我认为单摆周期与摆角有关。摆角越大,偏离平衡位置的距离越大,回到平衡位置的时间也就越长。

生5:……

以上教学中,学生的回答对于教学价值来说无所谓对错,都是宝贵的教学资源,每个人的回答都是成功的。

三、实践性的活动

这里所指的实践性的活动不是综合实践活动,而是指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体验与探究的各种教学活动。课堂中实践性的活动可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学习方式。物理学科作为一门自然学科,本身存在着大量可供学生操作体验的资源。高中物理实践性活动按功能可将其分为体验型与探究型两大类。按实践主体又可以分为:个人实践型,如手在桌面上推感受滑动摩擦力;两人合作型,如利用自由落体运动知识测反应速度;小组实验型,如物理学科中存在的大量实验都需要学生分工合作完成;多人游戏型,如为了让学生体验感悟机械波,课堂上让部分身高相近的学生紧挨着到教室前面,手肩互搭,然后让排头的一名同学蹲下、站起,做上下振动,由于联带关系,“人浪”就展现于学生眼前。实践性的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习的动机,还能为理论知识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它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学生参与程度的方式。

四、激励性的反馈

反馈是指学习者接收到的关于他们的思维、言语和实践的精确性和适当性的评价。从认知的角度看,学习者需要反馈来确定他们所建构的知识在何种程度上是有效的;从动机的角度看,客观的反馈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一般来讲,教师在课堂V=w·r。互动中可以通过言语或肢体语言传达反馈信息,言语或肢体语言是否合理决定了反馈是增强还是削弱学生学习的动机。要使反馈具有激励作用,教师在进行反馈时应做到:反馈要及时、评价要有据、情感要积极。

教学片段3:《万有引力》习题教学

师:比较同步卫星与赤道表面上的物体的线速度大小?

方式一

师:错了。它们两者都是圆周运动目角速度相等,根据v=w·r可知同步卫星线速度大。

方式二

师:你已经知道它们两者都是圆周运动,所以都需要向心力。它们受力如何,谁提供了向心力?

生:同步卫星接受引力,是引力提供向心力。

师:赤道上的物体呢?

生:受到引力,哦,还有地面的支持力,向心力应该是引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的。

师:所以你刚才的依据是错误的,但它们都遵循圆周运动公式v=w·r,可知同步卫星轨道半径大线速度大。

上述两种反馈方式中,第一种教师反馈是及时的,但并未阐明学生错误的原因,学生容易产生被否定后的挫败感,这样的反馈会削弱学习的动机。而第二种方式教师反馈及时,并通过适当的引导,让学生发现问题所在,确定正确的解法与依据,这种方式比第一种更积极,学生在“错误”中也能有所体验,获得知识的成就感。

在课堂互动中,激励性的反馈能营造出民主、平等、安全的课堂氛围,学生就会在表现欲的驱使下积极、主动的思考发言。反之,如果某个学生因贸然提出个人的、有创造性的想法而受到否定或批评,他就会感到不安,就很可能不愿意有第二次冒险。

互动式案例 第7篇

一、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所谓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课程案例分析教学, 实现学生的充分参与和教学的双向互动, 教师通过调节师生关系及其相互作用, 形成真诚、和谐、多元的互动, 从而产生教学共振、共鸣, 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法。同时, 互动式教学模式不是简单地“教师问, 学生答”的机械样式, 而是通过师生双方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者创设情境, 学生充分参与, 在老师的指导下, 学生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需要积极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 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真正发挥主体作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只着重于教师对知识的传授、学生被动地听课, 片面强调了教师的主动性, 学生的被动学习, 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而且不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思考, 不利于教学相长。而互动式案例教学方式则弥补了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 它是联系实际进行教学的一种较好的形式。

二、管理类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表现形式

(一) 设计提问

在互动教学模式中, 教师的授课过程更多的是对学生思考过程的引导, 而提问题是激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法。为了让学生改变单纯做“听众”的状态, 在教学中要寻机设疑。首先, 教师提出一个相关的现象或实例, 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思考。然后, 选择好切入点, 寻找和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新颖的问题。最后, 设疑还要抓住重点和难点, 也要给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当他们碰到困难时再进一步启发、引导, 最后得出结论, 从而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

(二) 课堂讨论

课堂讨论是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 通过集体活动的形式, 对所学知识展开讨论, 以达到深入理解知识、增强能力的教学方法。其具体方法有三种:一是课堂即兴讨论。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提出一个既紧扣教学内容又使学生感兴趣的现实问题交给学生讨论。二是分组讨论。由教师拟定或由学生提出热点问题, 每个小组一个问题, 先在组长的主持下进行小组讨论, 再推举代表在全班交流。三是辩论。由教师提出一个中性的问题, 将学生分为正反两方, 利用课外时间充分查阅资料, 查找论据, 在课堂上展开激烈的辩论。例如《管理学》课程中关于领导的内涵的讲解, 本节教师可先介绍领导的含义, 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领导与管理的关系, 领导者与管理者的区别及如何能够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者。最后由教师讲解本节内容, 重点解释管理与领导的区别, 管理者与领导者的区别及领导者应具备的素质等相关内容。

(三)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实践性、开放性和师生互动性。这种方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以教师为主导, 由教师选取实际企业案例, 通过在课堂上剖析企业的实际做法, 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给学生以启示;另一种则是以学生为主导, 由教师选取实际企业案例, 让学生提前准备, 在课堂上展开分组讨论并阐述分析结果, 这是目前采用得较多的一种形式。无论采用哪种方式,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能否吸引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参与互动的关键。

(四) 情景模拟

情景模拟要求围绕某一企业管理问题, 通过给定的背景案例让学生和教师在团队中扮演不同的角色, 再通过课前案例学习、课堂的陈述和交流, 尝试着在课堂上进行模拟实习。以《商务谈判》这门课为例, 就可进行课堂模拟谈判。把学生分为几组, 组与组之间充当买卖的双方进行交易磋商 (即商务谈判) , 一方就各交易条件报价, 另一方还价, 双方通过不断的磋商, 讨价还价, 在就各项交易条件达成一致意见后, 即可模拟签订一份交易合同, 运用课堂所学知识, 学习商务谈判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技巧和方法。

三、管理类课程互动式案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 选择合适的案例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前提

对案例进行精选, 是进行互动式案例教学的首要前提。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的和内容、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情况来选择案例, 并适当考虑案例的典型性、代表性及教学手段、设备等相关条件同时, 教师应熟悉案例内容, 正确把握案例性质并设计讨论方案, 最后向学生布置案例并交待要求。

(二) 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关键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学习方式的改变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挑战, 它要求教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向引导者、组织者、促进者转变。在课堂上, 教师应时刻注意课堂气氛的调节, 摒弃陈旧的教学方法, 克服“满堂灌”,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现代教学理论认为, 教师的真正本领, 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 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来, 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识”。

(三) 提高教师自身素质是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的保障

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 要求教师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因此, 教师必须要有渊博的知识, 较强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想象力和驾驭课堂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做到认真备课、授课, 而且对所讲内容应融会贯通, 谋划好如何既能使所讲知识让学生掌握, 又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还要根据课程内容选择适当的课堂教学方法, 增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感性认识。面对知识日新月异、飞速发展的挑战, 注重新旧知识的交替, 保证学生学到最新最实用的专业知识, 这是时代对管理类教师提出的新要求。

(四) 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运用是互动式案例教学的支撑

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灵活、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 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 从而加强了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所提供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使教学的灵活性加大, 更有利于教师教学艺术性的展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当然, 有了多媒体设备并不等于教师可以跟放电影一样, 不需要课堂讲解了, 先进的设备仅仅是辅助教学的手段, 教师的主导地位绝对不能动摇。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 会淡化教师的主导地位, 影响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华、吴云勇:“互动式”教学模式论析,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J], 2008 (3) :77-79

[2]张健三:管理学案例教学法的实践探索, 中国轻工教育[J], 2010 (4) :62-63

互动式案例 第8篇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对学生的教育要求也逐渐的转变, 对于相关的学习能力的培养也不再是单一的应试教育, 人们开始转向素质教育的队伍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现阶段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 充分发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从而锻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能力。现阶段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实施, 能够使法学教育达到基本的目的, 培养优秀的综合型职业人, 使学生认识法律, 培养学生的法律思维, 解决实际问题。

一、传统的教学方法

在传统教学方法实践的过程中, 会随着课程的难度越来越难理解, 在课堂课程开课时, 学生们往往斗志昂扬, 想要学好一门学科。但是随着课程难度的加深, 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 学生们开始没有办法理解, 职业学院的学生基础比较薄弱, 对法律的概念不是特别深刻, 也不懂得对相关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理解, 对学到的知识难以驾驭。但是, 主要的原因, 还是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呆板, 对于相关的理论知识没有实际的讨论分析, 老师在课堂上是主导, 对学生进行一味的知识灌输, 没有很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学生不理解, 思维能力减弱, 想法死板, 不愿意主动去思考, 导致教学效果差的现象出现。

二、互动式案例教学法

(一)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特点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是不断课改的优良成果, 老师在教学中合理的运用案例分析, 对学生进行教育, 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与学生一起研究案例, 其特点是, 不同于以往的老师单方面的案例分析, 互动式教学法要求与学生一起进行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法律概念和对法律的规范意识, 学生也能通过教学案例的分析, 锻炼自己的法律知识的运用能力, 以学生为主体, 通过互动式教学案例的分析达到发展的效果。

(二)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 更加注重将课前的预习和课堂的学习相结合, 搭配课后的复习和练习, 最后通过成绩评价完成教学过程, 这种教学方式的使用使教学更加的具有启发性和趣味性, 对于知识的导向也能更加的明确。通过案例教学法的实施, 将更多的案例带进课堂, 能够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分析调查, 加入深层的讨论和研究。老师通过实际的案例对法律相关的知识进行讲解, 学生通过老师对实际案例的讲解进行学习理解, 能够在学生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开拓发散性思维能力, 通过对案例的讨论研究, 学习如何运用法律, 解决实际问题。

三、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合同法课堂中的运用

(一) 教学准备

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实践课堂中, 老师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 对本节课所要讲述的重点进行分析整理, 不浪费课堂上的时间, 在课前先为学生留下一些需要搜集的资料, 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对相关的知识稍作了解, 课堂的效率也会事半功倍。老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要注意, 案例要典型、要真实, 要具有一定的生活意义, 尽可能地与实际生活相连, 并且又要符合《合同法》。适当的使用多媒体教学, 也能够使教学案例更加的形象具体。合同法看似与我们的学校生活没什么关系, 但是它却真的与我们的生活紧紧相连。例如:老师可以在课堂上举例, 有两个女同学一起逛街买衣服, 一件衣服的价格是五百元, 但是, 你想要七折购买, 在讨价还价的过程中, 当售货员同意你的价格并且将衣服卖给你, 这就是合同法的体现。标价作为要约邀请, 女同学还价属于邀约, 营业员同意售出就属于承诺。类似与生活相关的例子会更容易被同学接受和理解。

(二) 课堂讨论

互动式案例教学中还有一大重点, 就是学生要通过课堂讨论进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老师可以挑选一些合适的案例交给同学们分组讨论, 通过学生之间激烈的讨论, 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 带动课堂的气氛。讨论的过程要注意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要做到在热烈中有秩序, 老师可以在学生讨论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点拨, 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扩展学生的思考空间, 通过老师各种方式的引导, 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得出结果。也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小型辩论, 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 在不断地讨论中得出结论。老师把主体地位还给了学生, 学生也能够更好地进行分析学习。 (三) 考核制度

(三) 考核制度

建立适当的合同法科目的考核制度, 对于相关的知识进行考核。考核可以分为有标准答案的定性考核, 以及没有标准答案的动性考核, 前者能够通过标准答案考查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 后者则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对于学生的创新性想法, 老师一定要给予相关的鼓励, 通过相关的考核巩固学生的知识储备, 也能使老师发现每个学生的问题, 及时的改进教学方法, 因材施教,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通过互动式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我们发现这种教学方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比较大的优势, 但是, 在实践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对于相关的问题, 要给予研究分析, 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改进教学方法, 要时刻关注着法律背后的问题。利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互动式教学方法相结合, 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要:根据现阶段的需要, 合同法的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技能的共同培养, 通过教学方式的改革, 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能够在各种纠纷中正确的处理交易关系, 这也是当前合同法教学的基本目标。根据教学的不断改革, 传统的单一的教学方式已经不再适合当前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 通过与实际相结合, 充分发挥学生的实践能力, 积累实践经验, 在课堂上实施互动式案例教学, 通过实践学习与理论学习相结合, 才能够适应当前教学的新需要。

关键词:互动式案例,合同法,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刘永强, 廖天虎.双向互动式案例教学法在刑法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 2009.02:113-121+204

初中英语课堂互动案例研究 第9篇

1 课堂互动的概念及在英语课堂中的重要性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外学者开始关注课堂互动研究。他们对课堂互动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定义。其中Richares and Platt(1992)[5]指出:课堂互动是指在课堂中发生的言语和非言语的交际形式以及社会关系的类型。课堂互动就是课堂师生为特殊目的进行的交流。随着互动理论的出现,语言学界发现良好课堂互动有助于语言的学习与发展。互动是教学双方共同成长的过程,教师的有效启发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和内化,学生的求知发现能促使教师的应对点拨和适时调整能力的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中,互动应该被视为一种目标语言的输入源和个体参与更大的交流社区的方式[7]。

国内外学者开展一系列课堂互动的研究表明,课堂互动通过影响课堂气氛,课堂中的反馈以及学生的参与程度,进而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互动本身是一种学习过程,因为它为学习者提供了生成和测试发展中的语言规则的机会。互动的目的是获得真实材料、提供交流机会和及时反馈[8]。

课堂互动是EFL课堂中的一个重要特征:首先它提供给学习者掌握外语的特殊用法的具体方式。而这些都是为了学习者获得更多理解性输入。第2它提供学习者在课堂中的自主交流机会(Allwright,1984)[1]。在真实的交际中,语言主要是用来表达观点,在EFL课堂中,学习者主要是在课堂情境中通过与同伴和老师的互动来锻炼他们“说”的能力。第三,互动所带来的合作性思想交流和碰撞对语言学习发展非常有用.(Brown,2000)[2]。概而言之,互动教学既能充分调动师生双方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又是培养学习情感态度,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有效教学方式。

2 案例课堂介绍及观察数据分析

本次案例课堂是某校初中二年级,研究对象为X班学生,班级人数为31人,其中男生14人,女生17人,平均年龄为14岁。授课教师为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此案例课堂是随机抽取的。迄今最精致,最著名的课堂互动分析技术是美国学者弗兰德斯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是一种定量分析师生语言互动行为的课堂行为分析技术。王鉴(2007)[8]指出:它具有强烈的结构化、定量化研究的特点,在数十年的应用中,表现出对课堂教学细节进行分析的异乎寻常的技术性功能。通过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计数标记统计,可以推测课堂为开放性还是压抑性,是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中心,是直接教学还是间接教学等等。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课堂互动计数总数为127,其中教师说话共94,占整节课的74.1%。间接影响总数为43,占教师说话总数的33.9%。教师说话直接影响总数为51,占总数的40.2%。学生说话30,占整节课总数的23.6%。其中学生被动说话26,占学生说话的86%,主动说话4,仅占学生说话总数的14%。学生沉默或迷惑3,占整节课数的2.3%。从数据可以看出教师主要是通过直接影响,即讲授知识为主进行课堂互动。学生被动说话占到学生说话总数的86%,可以看出这节课基本上都是在课堂互动问答过程中进行的,但教师说话共94,占到总数的74.1%。课堂互动模式主要表现为师生间的IRF形式,即激发,应答,反馈。根据FLCIAS,这节课是教师主导的课堂,是直接教学,而且相对来说有些压抑性,不是开放式课堂。

课堂观察中,对本次课堂进行了录音,课下进行了转译。现摘录部分录音文本。本课课题为where are your pen-pal friend from?进行导入和Warming-up后,教师把世界地图用PPT展示给学生,并标明课文中所用到的国家的英文名字:

T:Ok.These are my pen pals,as you know.They are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But one of my friends is missing.Let's share(Theteacher plays the video,a Japanese carton)who he is or who is he?Watch carefully.Ok.(After playing the video)Who can tell me?S:no responses.

S:no responses.

T:Who is he?Can you tell me?Who is he?Hand up(Theteacher uses hand gesture to indicate students to answer his ques-tion),Jack,can you?S1:He is Japanese.

S1:He is Japanese.

T:Urn…I think…My question is who is he?Or what's hisname?Ok?(The teacher walks around the class and use hand ges-ture with smile)S:no responses.

S:no responses.

教师的直接性或启发性发问都遭到了同学们的“拒绝”,整个课堂似乎成了教师自言自语式的独白剧。被点名的学生不能准确回答老师的问题,他们宁愿低头,等待老师或同学们的答案,也不愿意说出自己心中的答案或者想法。

针对学生拒绝回答教师提问问题,课下笔者随机抽样几名同学进行了非结构式调查访谈得知原因为:1)不能够完全理解老师的问题;2)不知道如何回答这个问题;3)感觉自己词汇量有限;4)怕“丢面子”,口语不好;5)习惯了“被动接受”等待老师的答案;6)没有必要回答等原因。而为探究香港中学生在课堂上沉默的原因,Tsui(1996)[6]调查了38名教师,归纳出学生英语水平低,怕犯错误和被同学取笑,教师对沉默的不宽容以致不能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问题,教师没有给每位学生平等的发言机会,教师的语言输入过于困难等主要因素。

3 反思与总结

教师是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促进有效课堂互动的,给广大初中英语教师的策略性建议有:

1)用教师的鼓励来激发学生兴趣

创建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有利于促进课堂互动。教师如果能够宽容学生的“错误”,延长“等待时间”,改进提问技巧,并时时给予学生信心和鼓励,不批评,不责骂,不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学生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初中生往往有很强的“向师性”,他们会“亲其师”而更加“信其道”。

2)创设合作学习的活动或形式

建构主义教学论特别强调师生互动的重要性,认为合作学习是很好的互动方式。英语学习本质上是交际过程,语言交际行为的基础是合作。语言交际因合作而丰富,英语学习因合作而深入。合作学习关注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安排合作学习小组等。

3)在英语教学中穿插游戏,竞赛,演讲等形式创设表演情境,培养学生语言互动能力。英语本来就是一种交流的工具,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来。心理学上讲13,4岁的年龄正是是爱表演的年龄,可以利用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创设表演情景,在游戏情境中掌握英语。激发学生的表演欲,如采访,讨论等,激发学习动机,调动学生互动的积极性。可以由学生自由安排,自行发挥,根据文章主题进行话剧表演,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取得更好的效果。

4 结论与思考

教师能够用自己的教学理念带动学生学习观念的变化。英语“学会”的,不是“教会”的。坚持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带给学生的成就感使学生自己相信有能力参与课堂互动并且努力投入精力和时间来积极参与。除此之外,教师还应注意变换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及时总结关注全体学生的课堂生存状态,教授交际策略,互动策略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师教学理念要更新,还要有耐心、信心带领学生逐渐参与课堂互动。教师要主动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亲近学生,拒绝教师权威,主动与学生交流,创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进课堂的有效互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摘要:课堂互动在EFL课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基于课堂观察(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和非结构式访谈等研究方法对初中英语课堂互动进行案例研究。其主要目的是对初中英语课堂中常见的问题,比如“课堂沉默”,“逃避互动”“被动”等课堂现象做出解释,找到原因并对创设较好的课堂互动氛围提出一些策略性建议,以期提高初中英语课堂互动及教学效率,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堂,课堂互动,FLCIAS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R.The importance of interaction in classroom language learning[J].Applied Linguistics,1984,5.

[2]Brown 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M].4th ed.New York:Longman,2000.

[3]Krashen S.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 tion[M].Oxford:Pergamon,1982.

[4]Long M.Native speaker/non-native speaker conversation and the negotiation of comprehensible input[J].Applied Linguistics,1983,4.

[5]Richards J,Platt J,Platt H.Logman dictionary of language teach ing and applied linguistics[M].Harlow:Longman,1992.

[6]Tsui A B M.Reticence and Anxiety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6.

[7]刘琢.提高大学英语课堂互动的行动研究[J].现代企业教育,2009(8).

互动式案例 第10篇

《认识互动媒体技术》是《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第一单元第一个主题, 也是课程第一个专题。因为《互动媒体技术》是一门新生的课程, 学生在此之前对互动媒体技术毫无了解。所以, 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 通过观看视频案例和动手实践, 得到一定的体验。教学主题的学习, 对整个课程的教学来说非常重要, 因为学生是否对互动媒体和互动媒体技术产生兴趣, 将给后面的教学带来深远的影响。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视频欣赏的形式, 了解互动媒体技术的发展历程和技术核心, 理解交互的意义, 能使用酷乐宅设计有趣的互动作品。

过程与方法目标:体验互动媒体作品的设计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体验互动的神奇魅力, 激发对互动媒体技术的学习欲望。

●教学过程

1. 视频展示, 引入新课

(1) 教师展示互动媒体作品《光影互动》和《虚拟翻书》, 然后提问: (1) 如果将所有的动作输入变成鼠标点击, 所有的输出改为屏幕显示, 你是否还感到惊讶? (2) 传统媒体和互动媒体最大的区别在哪里? (3) 什么是互动媒体和互动媒体技术?

(2) 教师导入, 出示课题:精彩的互动媒体世界——认识互动媒体技术。

2. 教学新课

(1) 讨论传统媒体和互动媒体的最大区别。

传统媒体和互动媒体的最大区别在于“互动”。“互动”和“交互”往往被混淆, 二者之间应该存在一定的区别:交互 (Interaction) , 往往指媒体的界面设计, 使媒体展示具有非线性和可控性, 如Flash的按钮。而互动 (Interactive) , 强调的是互动给人带来的体验 (如图1) 。

(2) 什么是互动媒体。

互动媒体主要以光电感应、图像识别和语音识别等技术为核心, 通过非接触方式实现人机互动, 通过互动的视觉、游戏、声音影响参观者, 主要服务展览展示行业。

(3) 简介《互动媒体技术》课程的学习内容。

以Arduino、Scratch和S4A等开源软硬件平台为基础, 以电子鱼缸、互动投影、虚拟翻书、4D影院等互动媒体作品为范例, 结合常见的编程语言, 通过一系列的实验, 把新奇创意变身为现实。学习内容涵盖了感测技术、通讯技术和控制技术等。

(4) 互动媒体作品欣赏, 思考:互动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互动) 。

播放视频1:微软的体感游戏 (XBOX) ;

播放视频2:索尼的魔法书;

播放视频3:谷歌的ADK。

播放视频4:MIT的Makey Makey。

(5) 学生列举自己了解的互动媒体作品, 简单描述。

3. 学生活动

师:互动媒体技术并不是高不可攀。温州有一位技术宅男, 他模拟MIT的Makey Makey功能, 制作了一个有趣的产品, 名为“酷乐宅”。酷乐宅的使用非常简单, 我们可以尝试创作基于酷乐宅的互动作品。

(1) 教师演示:酷乐宅的安装、使用。

(2) 教师介绍酷乐宅的运行原理。

酷乐宅是一个能把各种日常物品变成鼠标、键盘、游戏手柄、触摸板甚至是传感器的神奇电路板 (如图2) 。其客户端软件能将外部的导体连接, 模拟为相应的键盘事件。

(3) 学生发挥想象力, 以两名学生为一个学习小组, 制作一个互动作品。

4. 作品评价

教师参与学生的实践, 欣赏评价。然后集体评出三个最佳创意作品。

5. 课堂总结

(1) 互动媒体技术的核心是什么?

(2) 用酷乐宅设计的作品, 是属于真正的互动媒体作品吗?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酷乐宅仅仅是一款输入设备, 并没有实现多样化的输出。要设计一款真正的互动作品, 还需要自己学会编程, 才能更加自如地表现自己的创意。

6. 布置作业

(1) 思考可以利用酷乐宅做出哪些有趣的作品, 或者如何借助酷乐宅, 帮助某些生活不便的残疾人使用电脑, 并写出方案。

(2) 搜索资料, 比较Makey Makey和酷乐宅在功能和使用上的不同之处。

互动式案例 第11篇

关键词:案例教学;师生互动;博弈

中图分类号: F20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1069(2016)16-120-2

1概述

所谓师生互动是指通过教师和学生对课堂各个要素的调控,在师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和各种程度的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1]。通过师生互动通常可

以增加课堂气氛,扩大课堂学习的深度与广度,调动学生思维。

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通常包含三种教学模式:案例模式、实验操作模式和情景模拟模式。其中电子商务案例教学模式是指针对电子商务领域中的一些典型的案

例进行分析,老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反复讨论教学方法,学生通过亲自查阅资料、整理组织材料、分组交流等方式更深入地了解案例的来龙去脉,师生之间不断的交流及对事情的正确认正,以此来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2]。

另一方面,博弈论作为当今一门脍炙可热的学科,现今已发展到了各个领域。博弈论主要是根据信息分析和对能力的判断使研究者利益能得到最大化的一种理论决策。在电子商务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是两个独立的参与者,是在博弈中能够理性地对他们的行为选择策略以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决策主体,正是对博弈理论的一种体现[3]。

2 师生互动模型建立

博弈是一些个人、队组或其他组织,面对一定的环境条件,在一定的规则下,同时或先后,一次或多次,从各自允许选择的行为或策略中进行选择并加以实施,各自取得相应结果的过程[4]。根据以上博弈确定内容,假设:博弈参与人{1,2},1:教师,2:学生。教师是一种高尚职业,具有教书育人的责任,他以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看作是自己的利益。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是学生的权利也是职责,在电子商务案例教学中,学生学习知识、获取经验为目的。

学生的博弈决策:{作为、懒散作为、不作为}。这里的“作为”可以理解为学生有良好学习习惯,积极进行案例布置,查阅资料、整理组织材料、分组交流等。“懒散作为”指学生根据以往的学习经历(老师经常性的上完课,随即布置案例学习,给学生养成一种学习习惯),习惯性的案例查找,但没有认真准备,没有积极的参与讨论过程,只是被动的接受讨论交流。“不作为”是学生不参与教师案例的学习或是对案例没有学习意识。

教师的博弈决策:{作为、不作为}。“作为”即教师认真按照教学课程目标布置案例教学任务;“不作为”即教师不按教学课程目标布置教学案例或是不布置案例教学,由学生自行决定是否进行案例学习。

学习成绩划分为加分、不给分、扣分。加分指学生积极响应教师的任务,教师鼓励学生给予相应比例的分值M作为平时成绩;如果学生只是应付老师的教学任务,懒散作为,那么教师不给分。如果学生不配合教师的学习任务安排,即不作为,教师扣除相应比例的分值。教学效果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分为教学效果优秀,学生对知识完全掌握,收益(即能正确的运用所学知识回答案例问题);教学效果一般,收益,学生基本掌握学习知识,能读懂案例蕴含的含义但不能回答不出案例所反映的课题教学内容;教学效果差,收益为0,学生对案例毫无头绪。

3 师生互动模型分析

根据上述博弈利益矩阵,教师有两种博弈决策:第一种决策,如果教师选择“作为”,也就是说教师根据理论知识选择案例并设计案例问题,那么这必定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知识内容,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如果学生选择“作为”,即学生积极配合教师,读懂案例,并寻找相关资料进行案例讨论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除了读懂案例,了解案例内容之外,还通过查询资料了解案例外的知识内容,一定程度上加深了对理论内容的理解并扩大了相关知识范围。所以此时对于教师来说,对于学生的教学成果应是双倍的,得益2W,学生积极参与案例讨论,平时分加分,得益M。如果学生选择“懒散作为”,即学生由于懒散的习惯在课堂只是被动的接受教师布置的案例任务,也不积极的进行材料收集,采取应付的学习态度。那么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仅局限于读通案例,教师不给分,学生收益0,小于学生选择“作为”时的收益。而此时教师教学效果由于学生的懒散作为,其收益也会相应减少,获得W(W<2W)。面对课堂教学,有时也会存在另外一种学生,他们处于各种原因不愿参与教师的案例教学,选择“不作为”决策。此时学生是任务被接受的一方,看懂案例内容但不知其义,教师的“作为”只是被接受,双方利益为{0,-M}。比较学生在教师“作为”决策下的决策行为,其中学生选择“作为”情况下的利益M最多,选择“不作为”利益发生损失(-M)即利益最少。

教师的第二种决策,教师选择“不作为”,即教师没有布置具体的案例的情况。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同样也有相对应的三种决策供以选择。其中,如果学生自主选择对电子商务案例的学习即学生如果选择“作为”决策,那么就会积极的收集案例资料,自主研读资料内容,没有教师的引导,只是根据自己的理解能力获取与理论内容相关的案例材料,此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也只是通过自身的思考获取的,利益为教师“作为”决策下的一半,为M。相对而言,教师即使“不作为”,但有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教师也因此获得收益,为W。双方利益为{W,M}。如果学生选择第二种决策,“懒散作为”,对于这种情况,我们可以认为,此时学生的“懒散作为”利益为aM(0

根据以上分析得知,在教师选择“作为”决策的情况下,学生拥有三种利益形式{M,0,-M},M>0>-M即学生选择“作为”时利益最大。教师“不作为”情况下,学生利益M>aM>0,依旧是“作为”决策利益最大。对于教师利益,在学生“作为”情况下,教师“作为”利益2W大于“不作为”利益W即2W>W;学生“懒散作为”,则教师“作为”与“不作为”收益W>aW;学生“不作为”,则教师“作为”与“不作为”收益均为0。由此得出,此博弈在双方都选择“作为”决策时,达到“均衡”。

4 结论

总之,在电子商务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作为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旨在带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本文以“案例教学互动”为主线,讨论师生互动的收益,说明在互动过程中,只有师生双方都选择“作为”决策即教师布置任务,学生积极配合教师完成任务,双方才能达成共赢,实现“纳什均衡”,获得最大收益。

参 考 文 献

[1] 李鑫.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研究——以某校高一年级某班的数学课为例[D].山西师范大学,2010.5.

[2] 陈自洁.电子商务课程中的体验式交互教学方案[J].教育教学论坛,2015,1(2):172-173.

[3] 黄杰华,吴啸天.高校教学案例过程中师生互动的博弈分析模式[J].老区建设,2013(13):49-50.

互动式案例 第12篇

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存在种种弊端:教学就认知而认知, 围着教材转, 学校教学严重脱离社会与生活, 只重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传授, 轻视学生的习得知识的方法和学生的探索和创新;重结果, 轻过程, 忽视学生主动的、积极的思维参与;轻视大量的、对于学生发展必不可少的实践性活动, 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只是作为一个被动的“认知体”而存在。长此以往, 不仅使得学生学习兴趣下降, 学习负担加重, 而且使学生的认识发展存在极大的局限, 严重缺乏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 缺乏创造性、独立性、自信心和合作交往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这种现状是与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极不适应的, 同时更难以满足新世纪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主体性、创造性人才的要求。

要切实改变学生被动发展的处境, 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就需要改革当前的课堂教学。互动式教学正是在时代的呼唤下、在对传统教育的反思中, 着眼于现实与未来两个维度的理性思考的产物。互动式教学的出发点是使教学过程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基础之上, 通过开展全面的、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与此同时, 实现对传统教学的根本变革, 以使教学焕发出真正活力。

二、研究目标

在知识经济时代、学习化社会中, 学习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的第一需要。教育贯穿于每个人一生的全过程, 在人们需要时, 随时应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知识, 因此, 我们的研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知识, 更要让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发展。

研究的根本宗旨是促进课堂教学改革, 促使广大教师不再注重大量的知识灌输, 而着眼于互动教学后的学生强烈的创新意识和旺盛的创造能力。

通过对课堂互动式教学模式案例的研究, 使教学过程建立在教师与学生双边活动基础之上, 通过开展全面的、多样的主体实践活动, 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实践能力和多方面素质的整体发展的同时, 教师的学习欲望、理论素养和教学能力有明显改变, 以此来带动教师队伍的整体教学水平得到提高。

三、理论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 充分调动学生的自觉学习, 主动学习, 学会学习的积极性, 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培养学习的意识、习惯、能力和方法, 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一个本质要求。因此, 从根本上说, 在学习社会中, 教育是学习者在教师的指导下, 通过自主学习, 实现自我建构, 自我发展的实践活动。

自主学习理论强调培育学生旺盛的学习动机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从而进行能动的学习, 即主动地、自觉地、自愿地去学习, 而不是被动地或不情愿地学习, 同时还强调学生要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时, 教师要重视与学生的互动。

交往论认为, 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强调通过师生间、学生间动态的信息交流实现师生互动, 达成共识, 共同发展。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 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 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建构主义认为:第一, 以学生为中心。该理论强调个体经验的重要性和建构性, 强调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这与传统教学相比, 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传统教学设计有很多优点, 但也存在很大的弊病, 因为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机会少, 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接受状态, 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很难发挥。在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下, 则将主人翁的地位还给学生, 注重引导, 让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 提高能力。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建构者, 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帮助着、促进者。第二, 互动学习。建构主义非常强调师生互动的学习方式。比如以启发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教学来促成学生主动建构的发生。启发式教学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讨论式是师生透过对话、沟通的方式, 互相交流看法、发表不同意见, 加深对意见的理解。合作教学是教师把学生看成是教育过程的主体, 实现教育的民主化, 才能建立与学生的合作关系, 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相信学生。

四、研究方法

这一教学模式利用的研究方法是实践法。

五、解决的关键问题

学生思维的发展, 就是在想的过程中, 就是在从“想不出”到“想出来”的过程中获得发展的。越是对遇到的问题百思不得其解时, 学生的思维活动越是积极, 一旦问题解决, 他们的思维也就得到了一种令人惊喜的发展。当然, 每一节课的教学时间是有限的, 在有限的时间内, 能不能把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学习?本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构建观的指导下研究如何通过教学的互动来促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创新地学习。

六、具体实施

每一个教师的教课形式总是相对固定的, 思维模式也会有不同程度的定势, 长此以往可能出现学生因为习惯了老师教课方式, 而使得学生的思维相对固化, 对问题的思考模式单一, 这些都可能制约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同时长期以一种模式进行教学, 学生也很容易失去新鲜感, 觉得枯燥无味,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效率和教学内容的系统性上有着任何别的方法不可替代的优势, 但也存在着不可忽视的缺点, 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无法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等。随着社会的发展, 对创新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随着教育的发展, 培养某一方面的人才已不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这些矛盾的存在, 促使教育者必须用多种更有效的方法培养人, 也促使一线教师必须尽可能地用更多更有效的方法去进行教学。

因此我在此课题研究中致力于实现和谐、互动的教学方式,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使学生知道如何学习, 并养成良好习惯。通过新教学模式的案例探索, 使我的教学更贴近学生的学, 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实践和研究, 进一步实现教学上的师生互动, 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一) 案例实施

案例1:情景导入, 学生提出问题

课题: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

1.教学设想

地球与宇宙知识的学习需要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7年级学生在开始学习地理时, 建立空间概念是比较困难的。地球仪是地理学习和研究的一种工具。利用地球仪, 学生可以直观地了解地球的形状、地表海陆分布、各地理要素的空间位置和空间分布等, 还可以形象地演示地球的运动, 使学生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引发学习兴趣。因此, 对于地球仪的学习应本着地球仪的作用, 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以及工作中能利用地球仪打下基础。所以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从生活的实际引入,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后展开教学, 以实现学生的自主发展。

2.案例片断

教师:今年我们学校组织同学们去英国游学, 大家能告诉老师英国在哪吗?

学生:嗯……

教师:为什么回答不出来?

学生思考, 教师巡回等待。

教师:如果你在电影院里, 你将怎样描述你的位置?

学生:“几排几座”。 (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说)

学生:地球仪上最好也给经线、纬线标上“几排几座” (学生已有经线和纬线的知识)

教师:你们非常聪明!现在拿起你手上准备好的乒乓球 (看作地球仪) , 你们能给“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标上几排几座吗?

学生小组讨论, 产生疑问——怎样画经线和纬线。

教师:现在大家碰到了问题需要解决, 有哪位同学能想出好的办法?

学生积极思考后回答。

学生1:我以乒乓球上本来就有的那个圆的痕迹为赤道, 平行于赤道的圆都为纬线;再把另俩头连接起来就为经线。

学生2:刚才学生1提出来的另俩头连接起来就是经线有些错误, 不能随便地连接起来, 必须与纬线垂直。

教师:很好!刚才两位同学非常聪明。那么问题已解决, 接下来应做什么?

学生小组讨论, 产生新疑问——怎么标经度和纬度 (学生早已看书知道用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几排几座”)

教师:我们的同学非常善于思考, 肯定能想出办法来的。 (用期待的目光注视着学生)

学生独立思考, 也可相互讨论 (2分钟) 。

学生1:我可以用一张纸条紧挨着赤道绕一圈, 在它们交接处用圆规的针尖刺个小洞, 然后展开, 量出两点间的距离, 再给它18等分, 每一等分就为20°, 最后把它标到地球仪上就是经度, 纬度也是同理。

学生2:我有不同的做法, 我可以用一张纸条紧挨着赤道绕一圈, 把多出来的撕掉, 然后把纸条对折, 再对折, 然后再对折……

学生3:我还有不同的做法, 我用一根线围绕赤道绕一圈。拉直后量出它的周长, 算出半径, 再用圆规画出以此为半径的圆, 用量角器在圆上标出角度, 并把此圆用剪刀剪掉后的“空圆”套到赤道上, 最后标出经度, 纬度也是同理。

这时课堂上到处都是学生的讨论声, 有些学生已经在动手做了……

3.课后反思

本教学片段实际上是一个小型的探究活动, 需要的实验器材都是比较常见的, 但实验有一定的难度。通过教学的互动, 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景, 很快使学生产生了学习的兴趣。每个教育者都清楚,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直接和持久的内部推动力, 有了兴趣学生才能能动地学习。在给“地球仪”标纬度和经度中, 我惊讶于学生原来如此聪明!这使我更坚信“情景导入, 学生提出问题”教学模式的意义。该案例中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学习, 如果教师能一直坚持这样做, 我想学生一定能自主发展、超越自我。

案例2:对问题进行归类整理, 以“问题包”形式展示。

课题:酸碱指示剂

1.教学设想

酸碱指示剂是初中科学在学习酸碱盐知识中比较重要的一块知识点, 它可以把酸碱盐的教学联系起来, 通过比较, 学生较容易掌握。我设想通过情景 (波义耳对指示剂的发现) 引入, 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行教学。但在一个班实施以后发现:通过情景引出问题后, 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分散, 不加以整理就进行解答, 系统性差, 解答的效率低。针对这一情况, 我想可在前一节课结束前留几分钟创设问题情景, 让学生课后收集、整理、归纳、分类, 结合学生对一堂课内容的认知顺序整理成几个“问题包”。在下一节课中可以高效地组织学生对“问题包”展开讨论。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探索, 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锻炼, 并通过合作感受到了自己解决问题的成功的喜悦, 同时培养了学生自我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案例片断

上一堂课留5分钟进行下一堂课的情景导入:波义耳在一次实验中, 不小心将盐酸溅落到紫罗兰花瓣上, 过了一会儿, 他惊奇地发现, 紫罗兰的花瓣上出现了红点点。波义耳对这个意外的发现提出了多种假设、多种问题。对紫罗兰花瓣变颜色的现象, 你有哪些假设和问题?课后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 让每个科学小组长去收集、整理小组的讨论结果并归纳分类。

学生提出的问题分类如下:

第一层次的“问题包” (主要围绕什么样的物质能使紫罗兰花瓣变颜色) :

①硫酸能不能使紫罗兰花瓣变颜色?

②其他酸能不能使紫罗兰变颜色?

③碱和盐能不能使紫罗兰花瓣变颜色?

第二层次的“问题包” (盐酸碰到其他花瓣是否会变颜色等) :

①盐酸能不能使其他花瓣变颜色?

②盐酸使其他花瓣变什么颜色, 其他物质是否遇到花瓣都会变不同的颜色?

第三层次的“问题包” (主要围绕盐酸中到底是什么微粒使紫罗兰花瓣变颜色) :

①是盐酸中氢离子使花瓣变颜色?

②是盐酸中氯离子使花瓣变颜色?

③是盐酸中水分子使花瓣变颜色?

3.课后反思

第二堂课按上述问题层层展开讨论, 并通过设计实验方案分小组进行验证, 这种互动模式既节约了时间又能使学生的认识更深入, 使学生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得到提高。课堂上学生主体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 学习的内趋力得到强化。

案例3:通过实验, 让学习者探索发现。

科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科学学习也不能离开实验。科学实验原本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学过程中通过创设情景、设计实验, 让学生提出问题, 经小组交流, 提出假设, 形成感性认识。再设计实验验证。实验能使学生变得主动学习, 改变学生过分跟着教师思维走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的思维在实验过程中, 有一个思维整合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 让学生按自己的想法用不同器材、不同实验步骤进行实验, 去发现、探索, 实现对问题的再认识, 发现知识的规律。经过这样的学习过程, 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记忆牢、用得活、理解深。

课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1.教学设想

现行的“浙教版”科学新课程教材中的有些实验设计, 对于每个施教者来说, 有时由于各种客观原因 (如实验器材不到位、实验现象不明显等) 实验效果不是很理想, 如果教师对这些实验敷衍了事, 那么对学生来说, 无论从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上都是一句空话, 更谈不上学生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在“浙教版”八年级科学第二章第一节空气的教学内容中, 有一个教师演示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如图1所示, 此实验装置中要求燃烧匙穿过橡皮塞, 实验室又没有这么小的打孔器, 如果用其他的仪器打孔, 装置的气密性又不好, 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针对这个问题, 我把整个装置设计

成如图2所示。通过实验装置的改进, 要求学生猜测老师的意图, 同时还要能比较装置的不同之处和优缺点, 自己设计更好的装置并说明理由, 从而激发学生去主动学习、发展。

2.案例片断

教师:出示改进后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让学生猜测实验可能发生的现象。

学生1:红磷会继续燃烧。

学生2:红磷会熄灭。

学生3:烧瓶中会有少量水。

课堂顿时沸腾起来。教师演示, 学生仔细观察。

实验完毕后让学生描述看到的现象, 并与自己的猜想进行对比, 从中体会实验的真实性。

教师:大家有没有发现我们做实验的装置与课本上的装置图有什么不同吗?

学生纷纷回答了两装置的不同点。

教师:大家能不能猜测老师为什么不用书上的装置, 而要用看上去比较复杂的这套装置?

学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1:因为这套装置稳定性比较好。

学生2:因为这套装置有中间的仪器, 现象明显。

学生3:因为这套装置比较便宜。

学生4:因为这套装置气密性好。

学生5:因为这套装置美观。

……

教师:大家回答得非常好, 因为考虑到燃烧匙要穿过橡皮塞, 实验室又没有这么小的打孔器, 如果用其他的仪器打孔, 装置的气密性又不好, 会导致实验现象不明显。那么, 大家是否觉得该套装置已经很完善了?你有没有更好的设计?

学生讨论后认为该装置还有缺点, 如装置比较复杂、安全性不够、操作繁琐等。针对以上缺点, 学生设计出了如图3、图4实验装置, 这时教师强调设计组要说明设计的原理。

图3实验原理:通过物质燃烧, 除去容器中的氧气, 减少容器内气体的分子数, 然后测量与容器相连的U形管液柱变化的体积差, 即可获得参加反应的氧气的体积数。图4的实验原理是:通过白磷的自燃消耗了空气中的氧气, 大气压把活塞往左移的距离就是氧气的体积数。通过亲自设计实验装置, 学生纷纷要求亲自动手实验, 但由于课堂时间紧和仪器不足的原因, 学生提出课后实验。有些仪器实验室如果没有, 学生自己想办法解决。

3.课后反思

本教学片段主要是学生围绕实验装置的改进展开的,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 自主地探索出一种比较理想的装置。虽然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手实践自己设计的实验, 但通过这种教学的互动, 对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还是有益的, 对学生的自主发展也有帮助。又如在案例2中学生分小组实验, 对学生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教师事先不逐一解答, 而是按知识递进顺序归纳整理, 形成“问题包”, 然后提供实验器材, 让学生分小组实验, 自己去探索发现, 然后教师再作出评判。学生的热情很高, 实验很成功, 取得很好的实效。

(二) 案例反思

1.互动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1) 组内、组间、师生互动讨论解决问题

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 不能只是教师告知解答的结果, 而是由小组讨论、组间的交流、师生互动来解决。通过交流 (小组间的成员可以互换参与讨论) 有代表性的问题可以得到较充分的争论, 每小组的讨论有侧重, 又相互补充。课后学生反映这样的讨论方式很好。

课堂互动时间统计如下:

课堂结构及流程统计 (互动时间占课堂总时间的60%)

从上表可以看出: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明显大于传统课堂上学生的活动面, 学生的参与度增多。教师讲解的时间较少, 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生主动探索发现得到很好体现。这种课堂模式, 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教改形势, 充分体现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的教学新理念。

(2)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

为了保证学生学习可持续进行, 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建立规律性的知识体系。通过讨论, 学生的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 但是怎么解决的?哪一种是最优化的、最好理解的?这些对学生的发展很重要。通过对“问题包”的整理, 总结学生的学习方法, 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面是教师与学生对一堂课的提炼步骤。

①学生经讨论知道了什么, 初步了解了为什么.

②教师对小组讨论中未解决的重点、难点、关键问题作出精心的讲解。这一阶段是感知认识得到提升的阶段。

③知识概括:让学生谈学习所得, 也可让学生提出新的问题, 教师精讲, 强调重点, 解决难点, 提出技能与能力方面的要求。

(3) 新情景展示, 新问题的产生和提出

每堂课应留出5 min左右的时间, 以多种方式提供科学素材, 为下一堂课做好铺垫, 让学习者提出新的问题。

2.互动式教学模式实践中存在的困难

(1) 一线教师缺乏精力、时间及能力开展研究工作, 缺乏专家的引领, 很容易产生研究进程停滞的现象, 没有形成很好的研究规范, 教学研究不能有序地进行。

(2) 对一些问题的生成性研究存在困难。

七、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一轮的教学实践研究, 我欣喜地看到:学生发生可喜的变化, 包括心理、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实践中不断地提升了自己的能力。在课程改革试验中, 教师探索了问题互动式教学模式, 使课堂教学的模式更为多样化, 教师不断探索出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以情化教”使任课教师体会到自己的工作并不仅仅是教授知识, 用心与学生交流, 把情感交流融入到课堂教学当中, 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 学生自信心明显增强

通过和谐互动的教学, 学生重新树立了自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有机地形成一个整体, 让学生充分地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和谐互动的教学中, 教师抓住每一个激励学生的机会, 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

(2) 学生逐渐形成良好学习行为习惯

很多学生在小学时, 就在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及性格、心理等方面存在某些偏差。通过教师的研究, 师生的情感交流和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 使学生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 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3) 教学成绩稳步提升

通过和谐互动的教学, 学生自信心增加, 学业成绩突出。在每年的学期抽测中, 我所任教的两个班成绩排在全区的前列, 在今年的中考中更是突出, 平均分全区第一, 优秀率、及格率都名列前茅。正是在这种教学模式下, 优秀学生的创新意识、自主发展能力在各类竞赛中充分体现出来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 详见下表。

在2008年第十二届浙江省科学竞赛中学生获杭州市团体二等奖, 为余杭区此奖项增添了光彩夺目的一页。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科学 (7-9年级) 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Z].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6.

[3]庞维国.自主学习———学与教的原理和策略[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上一篇:参照比较下一篇:轿车车身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