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后勤管理范文

2024-09-16

机关后勤管理范文(精选10篇)

机关后勤管理 第1篇

关键词:检察,后勤管理,现状,制度,科学设置

一、分析检察后勤管理机制, 就必须认识后勤管理的深刻内涵

“后勤”, 是后方勤务的简称。它源于军队, 是一个军事概念和军事术语。现代汉语词典中述:“是指后方对前方的一切供应工作。也指机关、团体中的行政事务性工作。”鉴于后勤理论研究的历史、现状和深入发展的需要, 本着逻辑原则和人们的习惯给后勤下一个定义:后勤是通过筹划和运用人力、物力、财力从物质和技术方面保障军事需要的工作和组织。纵观世界军事后勤的历史和现状, 对于后勤的理解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人员、物资、设施, 构成后勤工作的本体;二是补给、运输、维修、其它勤务, 构成后勤工作的职能表现;三是组织、计划、协调、执行、监督, 构成后勤工作的过程。

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 “后勤”一词的使用已从军队扩展到机关、学校、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各种社会组织, 此时的检察机关也不例外。为了实现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 完成检察机关的工作任务, 就需要一定的物质和生活保障。这样, 就产生了检察机关后勤工作。

管理是指同别人一起, 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这里, 过程的含义表示管理者发挥的职能或从事的主要活动。这些职能可以概括地称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结合后勤和管理我们可以得出, 后勤管理与后勤工作是不同的。后勤管理是用科学的方法、手段, 通过有目标的组织协调工作, 搞好后勤的各项工作, 这是后勤工作的一个运作过程。后勤工作是为保证生产、经营、科研和职工生活提供必需的物质条件所做的工作, 这是后勤工作的本体和职能的表现。因此, 加强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应该是一个科学、合理的有益检察事业发展的运作过程。

二、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检察机关后勤管理是集行政事务管理和后勤服务保障于一体的综合性工作, 是为了保证检察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检察职能的充分发挥, 对检察机关行政事务工作进行合理的组织、指挥、协调、管理、服务和监督等一系列活动, 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保障平台, 其与检察机关内部其他部门相比具有自身的独特性:

(一) 检察后勤管理是一种综合性工作

检察后勤工作涉及到方方面面, 内容繁杂, 归纳起来主要有:统计管理、文秘管理、财务管理、物资装备管理、生活服务管理等涉及达20余项管理及服务职责。

(二) 检察后勤管理的服务性

后勤保障服务既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 也是后勤管理工作的归宿。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财务保障。财务保障又包括检察干警工资福利保障和正常业务装备、办公用品经费保障。检察机关通过编制及其他方式取得政府财政支持, 再通过合理发放和报销制度来保障经费正常开支。二是生活服务管理保障。检察机关后勤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检察人员及各单位的生活。三是统计、文秘信息等管理。检察统计是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的各种数据进行搜集、整理、汇总和综合分析, 反映检察工作的真实情况。检察文秘信息是检察工作的社会宣传, 让群众对检察工作了解和信任。可以说后勤管理是检察机关大厦的基石, 是检察机关正常运行的保障和服务机构。

(三) 检察后勤管理复杂而琐碎

检察后勤工作复杂表现在不仅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还要处理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其琐碎表现在其系统性不强, 关系到工作生活中点点滴滴, 小到倒茶端杯, 大到大件物资采购等。

三、我国目前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现状

我国目前上级检察机关后勤管理分工较细, 系统性较强, 管理部门比较明确, 而基层检察机关不容乐观, 主要表现在:

一是后勤部门设置不合理。2001年基层检察院机构改革后, 办公室要对口接受上级检察院计划财务装备处、政策研究室、办公室的目标任务考评, 这种“倒金字塔式”的机构配置, 使基层院办公室任务重, 压力过大, 不仅直接影响到了办公室行政管理职能的高效发挥, 还影响到了检务后勤保障的优质服务。

二是后勤部门人员分配不合理。有些基层检察机关后勤人员大多兼职, 业务工作综合工作一起抓, 起不到服务的实质效果, 也有些检察机关后勤人员轻松的太轻松, 累的太累, 不利调动工作积极性。

三是后勤工作管理、服务机制不科学, 制度不完备。后勤工作存在着管理方法不科学、制度落实不到位、服务机制不健全、凭经验办事、靠习惯动作、失范、无序、随意性大等问题, 工作中很容易出现漏洞, 对检察业务服务就会难上加难。

四、强化检察机关后勤管理的几点建议

管理, 就是要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检察后勤管理与企业管理有着类似之处, 因此, 笔者认为, 我们应该用企业管理的眼光来进行检察后勤机制管理改革, 加强检察后勤管理的科学统领。

(一) 争取地方政府和上级领导支持, 确保后勤保障经费来源

企业内部管理, 大都有一个自上而下的管理结构层, 上层直接把握着下层的经济命脉, 但高明的高层CEO们往往把权利下放, 尤其是经济支配权下放, 这不仅是一种业务经费保障, 更是让下层发挥能动性的有利途径。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应该从实际出发, 逐步解决制约检察机关工作及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要争取中央和地方有关部门的支持, 在编制、经费、装备等方面加大对检察院的支持力度。按照中发[2005]15号文件的要求, 积极向党委和政府反映, 把检务保障、提高检察机关的装备和信息化水平纳入发展规划。在基础建设同时, 要勤俭办事。要积极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会同财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制定县级人民检察院公用经费保障标准的意见》, 做好经费保障, 不能让缺乏经费成为制约业务的“瓶颈”。

(二) 以人为本, 完善检察后勤人事制度

检察后勤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与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的“具有宏观思维和现代司法理念、政治过硬、思想敏锐、办事干练、作风优良、廉洁勤政、甘于奉献”的要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如很多基层院的做法是把不会办案的干警调入后勤, 这种做法较为偏见。以人为本我们首先在选拔用人上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 不拘一格地选拔人才使后勤人员做到人尽其才, 人尽其用, 合理搭配, 分工负责。培养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后勤保障人才。其次要加强后勤人员素质培养, 采取“走出去, 请进来”等多种手段, 加大培训力度, 全面提高后勤管理队伍的组织能力、管理能力、参谋助手、服务能力, 打造一支“懂经济, 会管理, 能协调, 肯吃苦, 洁自身”的复合型后勤管理队伍。其次我们要注重培养稳重、踏实、仔细的工作作风。确保检察干警认真、仔细、耐心地做好每件事情, 在细中求精, 精中务实, 实中求细, 取得领导满意、大家满意的好效果。最后, 我们要加强感情交流, 使干警心理无负担, 无跳槽思想而影响工作。

(三) 加强检察后勤机构科学设置

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印发《关于加强检察经费保障工作的意见》的通知指出“地级检察院和有条件的县级检察院也要设立财务装备工作专门机构”。这对检察院设置后勤管理专门机构提供了依据。因此, 检察院应该设立科学、独立性的后勤管理部门。如设立财务装备科或后勤管理部或服务中心等用于后勤服务专项职能机构, 同时要列入财政预算, 最好是能把办公室文秘、档案、统计等管理进行分离。从而减轻“倒金字塔式” (一人兼有多项工作) 的机构设置中一对多的工作压力。附随与检察业务同等的绩效目标管理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综合工作职业标准, 这样能使资源得到合理配置, 有利于优化检察后勤服务职能。

(四) 检察后勤干警行使管理职责, 要正确处理“管”与“理”

一是要有大胆管的意识。后勤工作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大至钱财管理、安全保卫, 小至一张纸、一个信封的使用等等。因此, 后勤部门领导要通过多种方式强化管理, 狠抓规章制度落实, 使每位后勤人员每天都有一个清晰的思路, 有超前意识, 做到自我管理、自觉管理, 养成好习惯、好作风、好传统。二是科室人员要有认真理的意识。全科人员以最小的投入、最低的物资消耗, 取得最大的效益为目标, 克服资产管理中“重购置轻处置、重使用轻保养, 重占有轻管理”的问题, 最大限度地满足检察机关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的需要。

(五) 跟新服务理念, 注重创新管理模式

现在的检察院后勤管理体制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封闭格局, 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检察业务工作的需要, 应改革服务体制, 更新服务理念, 创新服务机制。做到管理方法上, 由单位的行政管理向科学的经济管理转变;服务方式上, 由行政型后勤向经营型后勤转变;服务范围上, 由封闭式向开放式服务转变;经费来源上, 由供给型向经营型转变。强化有为才能有位, 有位更要有为的岗位意识;强化人人肩上有担子的责任意识;强化人人为我, 我为人人的服务意识。后勤管理工作要紧跟法治理念教育、服务于检察工作大局, 使管理更加科学化、程序化和法制化, 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和人性化。

(六) 加强后勤保障, 注重检察后勤管理制度建设

机关后勤管理制度 第2篇

1、镇机关、各村的各项经费拨款,预算内、预算外收入集中统一由镇财政所进行管理。

2、安排的经费,由财政所按照确定的资金来源渠道筹集资金,凭正式发票报销,专款专用。

3、机关各项开支实行分级审核,统一审定入账。各条线的支出须事前请示,凡未请示,不予报销。支出票据报销时必须手续完备,由经手人注明日期、事由、用途,再报领导签字报销。未经签字同意,不予支出或报销。单张发票在1000元以下的由镇长签字报销,1000元到10000元的,书记签字报销,10000元以上的党委会研究决定后由书记签字报销。不按规定审批的,不得报销,不准入账;支出票证不是税务发票的不予报销。

4、办公室及各办需要购买办公用品,应由办公室统一制定购置计划,经分管领导审核并报镇长同意后方可购置,属政府采购的,由财政所按采购程序采购办。

5、不准私人借公款。因公出差需要借款的必须严格控制借款数字,经镇长批准后方可借款,出差返回后一星期内必须报帐结清。

6、差旅费报销,凡是上级明文会议或有公事需要外出的,须经分管领导同意后填写出差单,回来后由镇长审批。外出考察学习须经主要领导批准,否则不予报销。

探究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路径 第3篇

所谓后勤管理,事实上是后勤服务和补给的总称,负责后勤采购、物品发放、设备维修、组织监督、职工定位等基础性工作,对机关单位各项工作的完成起到推动作用。后勤管理的主要职能是为单位的生产和经营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因此后勤管理必须要建立一个集统筹性、科学性和协调性为一体的机制,通过合理的方式和手段进行人性化管理。目前,随着社会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如何通过科学化的路径不断完善后勤管理工作,建立与单位发展情况相吻合并兼具市场竞争力的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成为机关单位可持续发展道路上不可避免的课题。首先,后勤管理工作要具有保障性,这里指的是要让机关单位的设备得以充分运用,为职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后勤管理要具有广泛性,很多机关单位的工作都是全天运转,那么后勤在供水、供电等方面的任务就较为繁重,必须为员工提供充足的物质基础。因此,后勤管理只有为单位和职工解决后顾之忧,才能更好的获得经济、社会效益。

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现状

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涉及服务、组织、监督等各项事宜,内容繁杂琐碎,因此在实际运行中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下面,本文就以下几个方面对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现状进行分析。

后勤管理机制不合理。机关单位的后勤管理工作实际上非常繁杂而琐碎,不仅要顾及政府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还要服务全体员工的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可谓“小机关,大服务”。但就目前现状而言,还存在管理机制不合理、不完备的问题,具体的制度无法落实到位,很多老员工凭经验办事,因此工作中屡出纰漏。同时,规章制度的不严谨,导致了工作流程的混乱,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机关单位日常工作的正常运行。

后勤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机关单位后勤工作人员存在基数庞大、机构不合理、专业素质差等情况。据了解,由于单位领导对后勤管理的重视程度不高,缺乏有效的监督,很多机关单位的后勤部门都是工作人员家属或者“关系户”,不仅老龄化严重,对于后期管理也缺乏必备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观念陈旧,变通能力差,工作积极性不高。同时,对于水、电、设备的技术维修人员非常缺乏,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机关单位工作的顺利开展产生阻碍作用。

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路径

针对以上问题和现状,下面,本文就机关单位后勤管理的科学化路径进行探讨和分析。

进一步完善后勤管理的制度和章程。首先,要建立专门的后勤管理队伍,做到科学、合理的人员配置,选用作风优良、甘于奉献的员工为后勤管理的带头人,并落实责任制,做到人尽其用、各司其职。其次,要在后勤部门确立明确而严格的监管制度,单位物资的调遣要严格控制和记录,每一项物资的使用都要进行落实与核查,坚决避免贪污舞弊恶习的滋生,充分保障后勤管理的执行力。同时,后勤管理模式要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强化服务中心工作的大局意识,使管理更加规范化、人性化、专业化。

提高工作人员整体素质。首先,后勤工作人员必须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才能更好的服务全局工作,机关单位应逐步淘汰专业素质差、工作积极性不高的老龄人员,而多引进高素质专业性人才,为单位后勤部门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要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使其了解最先进的工作方法,分享彼此间的工作经验,跟上时代的步伐。同时,由于后勤工作任务重,员工的业余生活和精神生活较为匮乏,因此单位可以开展文化活动,如运动会、征文比赛等,放松疲惫的身心,以便更好的投入到工作中。

后勤领导要正确处理“管”与“理”之间的关系。机关单位的后勤工作可谓千头万绪,无论是财务分发,还是衣食住行,都在后勤工作的管辖范围内,因此,领导要采取有效手段强化管理。对于管理要有清晰的思路,知道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什么是矛盾,同时还要做到自我管理、自我约束,以最小的投入为单位取得最大的效益,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满足业务工作和生活条件的需求。

机关后勤管理 第4篇

一、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与机关后勤保障服务的地位

温家宝总理对机关事务工作的职能高度概括为“管理、保障、服务”。

机关事务是相对于机关政务的概念, 机关事务作为机关政务的辅助工作, 主要是指所有保障机关正常运转的事务性管理和服务工作。一方面是文书事务工作, 包括文书的起草、整理、发放、存档, 和机关内部活动的组织等;另一方面是生活事务工作, 包括安全保卫工作、通信工作、后勤保障服务工作等, 内容比较广。机关后勤保障服务工作是党政机关正常开展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机关事务工作中的一部分, 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主要为机关的职能活动服务, 以及为从事机关职能活动的成员服务。然而, 长期以来, 在一些人的头脑中一直有把机关事务工作等同 (或混淆) 于机关后勤工作的模糊认识, 其结果是降低了机关事务工作的社会地位, 影响了事务工作的发展。因此, 科学定位机关事务工作职能势在必行,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机关行政事务管理的发展与规范

首先, 要明确机关事务工作与机关后勤工作的实质区别。机关事务管理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 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 当前的重点要明确管什么, 怎么管。再者提升机关事务管理理念十分重要, 机关事务工作所指的行政管理职能必须明确、着力加强, 这部分工作不可以并且也不能进行社会化改革。政府职能转变使机关事务管理部门直接提供后勤服务保障的职能逐渐淡出。其次, 在后勤服务方面, 重点要明确服务的项目、内容、标准、质量。其主要职责是以资产管理为核心, 以提供物质保障为手段, 以保证机关高效有序运转为目的, 是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方面。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发展完善,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可以而且必须进行社会化改革。再次, 理顺观念, 有利于机关事务工作的改革发展, 而且也促进着机关事务工作人才向其它社会行业的合理流动。今后, 以管理科学化、服务社会化、保障法制化为目标, 应该是机关事务工作的发展方向。

三、机关后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机关后勤是党政机关的一个子系统, 是从供给制演变过来的。发展到今天已经不适应形势的需要, 弊端不断显现, 现状不尽人意, 表现在:

1. 机构重叠, 效益低下: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和历史的沿革, 长期以来把后勤部门当福利事业来办, 只强调服务保障, 大小机关各设一套后勤服务机构, 形成了“大而全”、“小而全”的庞大的后勤服务机构和服务设施, 人力物力高投入,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机关后勤服务自成系统, 不能集中统一, 自我封闭的后勤管理服务体系使得资产流动困难, 使许多服务设施、设备闲置, 不能充分发挥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浪费严重。同时服务市场也不能接收到机关后勤服务需求的正确信号。

2. 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劳动效率和服务质量不高。

机关后勤部门管理和服务职能不分, 在管理中过多依赖行政手段, 统得过死, 限制了积极性发挥。二是责、权、利脱节, 政府大包大揽, 统收统支, 职工的贡献大小不与经济利益挂钩, 形成“大锅饭”的状况。三是缺少竞争机制。经费上有保障, 服务只对机关, 无竞争对手, 无经营风险, 竞争压力和竞争本能退化。

3. 人员观念陈旧, 年龄老化。

由于计划经济体制和传统观念对后勤工作的影响, 在后勤队伍上, 长期以来忽视专业化、技能化人员的配置, 满足于传统意义上体力型、服务型后勤, 更有把后勤管理部门当作休闲养老的机构, 由此造成人员结构年龄老化、文化水平较低, 后勤管理的专业化和服务的技能化要求与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的矛盾, 远远不能满足后勤科学化、现代化、专业化发展的要求。

四、机关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改革发展的方向

机关后勤工作是政府机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机关职能运转的基础和保障。这就要求:加速由计划经济体制下的行政后勤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化、商品化、企业化的后勤服务的转变。加强工作监管, 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围绕国家的中心工作, 通过制定法规、制度, 明确科学定位, 加强对政府资产、集中采购、基建投资、职务消费、后勤服务、职工福利待遇等事项的管理, 优化资源配置、降低行政成本、提高保障能力。进一步转变后勤行政管理职能, 加强后勤服务管理机构、管理职能建设, 尽快实现机关自办后勤服务向组织提供后勤服务的转变;加强后勤行政建设, 建立健全机关后勤服务市场准入制度, 完善服务标准, 加强质量考评, 提高服务水平;按照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要求, 继续推进后勤服务经营单位改革, 在妥善处理社会保障问题的同时, 开放机关后勤服务市场, 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 将机关后勤需要的服务, 社会组织能办的尽量外包由社会专业机构来办, 具体的后勤服务项目可从市场购买, 将后勤服务的组织管理和生产服务相分离。要彻底盘活后勤资产, 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 按照事业单位改革的要求和事企分开、机构剥离的原则, 采取多种形式转企改制, 或组建国有独资集团、改为股份制企业、或拍卖, 使其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还应指出的是, 为了减弱改革的阻力, 财政也应拿出一定资金, 帮助解决困难, 扶持企业改革改制, 努力使这些企业走出困境, 并达到将这些存量资产盘活增值的目的。另外, 还要积极引入市场运营机制, 提高现有资源使用效益。机关行政性国有资产是后勤保障的物资基础, 可以引入市场机制, 按照盘活存量资产、市场运作的原则, 通过引资、入股、合作、租赁、开发等多种形式的市场运作, 挖掘现有资产潜力, 促进资源的合理流动, 实现资产保值增值, 增强后勤经济实力, 提高自身保障能力。比如通过对地处城市成熟地段的机关旧院落加以联合开发改造, 不仅可以改善办公和职工居住条件, 而且能取得宝贵的经济支持, 开辟后勤保障工作的新视野。后勤服务社会化作为机关后勤服务改革的一个前沿, 可以预见能起到“一举四得”的作用:一是可以大幅度精简现有人员, 节约机关大量的人力资源;二是可以达到服务更加专业化, 服务质量上层次;三是服务 (或产品) 可以获得较高的性价比;四是可以增强克服困难、提振改革的信心。

五、结束语

创新是推进机关事务发展的永恒动力,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以及所包含的机关后勤服务面临的改革, 是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也是加快政府向服务型转变的现实要求, 是一项涉及面很广的系统工程, 改革的难度大, 任务艰巨, 必须高度重视, 慎重而有序地推进。加快改革步伐, 就要着力解决机关事务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努力构建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的管理体制;科学规范、系统完善的保障制度;市场导向、多元并存的服务机制。集中统一、权责明确管理体制的建立, 需有一个较长的过程。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以及行政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 借助政府机关向集中统一“大部制”改革的推动, 机关行政事务管理工作改革必将进一步深化, 并逐步完善, 形成保证机关良好工作秩序的机制。

参考文献

[1].机关后勤工作概论.群众出版社

机关用电、后勤管理制度 第5篇

为了保证政府机关工作的正常开展,缓解乡政府的财政压力,特制定本用电制度。

1、各机关干部要本着励行节约的原则,节约用好每一度电。

2、严禁各部门干部使用电炉子、电热器、电饭锅、热水器。未经主管领导批准不得私自在办公室架设电视、VCD等用电器,发现一次罚款100元,并予以没收和通报。

3、严禁在上班时间内看电视、VCD、听音乐。发现一次罚款50元。

4、要自觉养成出门关灯的习惯,若办公室内无人开灯时间超过30分钟,发现一次罚款20元。

5、停电后要及时关闭电灯等用电器具,若来电后办公室无人,电灯等电器连续工作2小时,不进行关闭的,发现一次罚款50元。

6、要谨慎操作,安全用电,若发生用电事故,由事故责任人负全部责任。

7、本所列条款由分管后勤领导和党政办公室监督执行。

政府后勤管理办法

为了规范政府内部事务管理,保证政府各项工作正常开展,本着厉行节约,勤俭办事的原则,经研究决定对后勤人员根据职责进行量化管理,按工作实绩计发工资,特制定以下管理办法:

一、工作职责

1、炊事员工作职责

(1)炊事员要保持食堂内部和门前干净卫生、整洁,做到每天清扫一次,并对食堂内财产进行严格管理,出现财产丢失由炊事员负责赔偿。

(2)炊事员要随着季节变化,做伙房卫生和个人卫生,防止疫病传染,严格标准对公务接待和干部伙食进行调剂,做到每日不重餐、每周不漏餐、每月有节余,保证饭菜质量。

(3)炊事员在正常工作期间,要保证公务接待和干部就餐,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诿、误事。

(4)炊事员在保证每天三餐及公务接待基础上,每天供应开水一次(上午8:00--8:30)。

(5)政府菜地的田间管理由伙食堂管理员和炊事员负责,需要劳动时向党政办公室汇报,由办公室安排。

2、打字员工作职责

(1)打字员负责党委、人大、政府各种文件资料的打印、装订,并做到及时准确,各种上报、下发的文件资料必须经领导签批后方可打印,否则拒绝打印。对外单位要求打印的材料,必须经领导签批同意后方可打印。

(2)对打印的各种文件资料要妥善保管,并有详细记载,对上级下发或上报需保密的文件资料,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不得随意泄露。

(3)对党委、政府各部门订阅的报刊杂志要及时分发,确保每周一、三、五分发到各办公室。当天收到的文件资料要及时转送文件收发人员,不得乱堆乱放。出现不按时分发报纸和不按时传送文件一次扣发工资50元。

(4)对传真机要严格管理,除收发传真外,任何人不得使用。并对各种耗材要合理利用,不得浪费。

(5)要经常保持餐厅、会议室、领导办公室干净、整洁,对窗帘、沙发套等物品进行定期清洗,并对餐厅、会议室、微机室财产负责管理,如有损坏或遗失,由本人负责赔偿。不按时打扫卫生,发现一次扣发工资10元。

(6)来人接待要热情、大方,对接待用品要严格管理,禁止浪费。

3、锅炉工工作职责

(1)要在整个供热期间,保证楼内温度保持在摄氏18度。

(2)对取暖设施要勤检查,勤维修,确保在供热期间,不因设施问题影响取暖。

(3)要保证锅炉房的整洁,同时各项操作要规范安全,如出现操作问题造成自身或他人伤害的,由锅炉工负全部责任。

(4)供热期间发生暖气片、管冻裂等事故,影响正常供热由锅炉工负全责。

(5)锅炉供暖一般为一天三次,早晨6:00至9:00,中午11:30至13:00,下午18:00至22:00。

(6)在取暖期间完成办公室交办的卸煤、转煤、局部区域卫生打扫等工作任务。

4、汽车司机工作职责

(1)车辆使用实行派车制,严格车辆管理,保证正常工务用车。

(2)司机要根据汽车的状况作好车辆的维修、保养。严禁酒后驾车,发现一次扣发工资200元。

(3)司机要利用不出车的空闲时间经常擦洗汽车,使车辆外观光亮如新,车内干净整洁。

(4)司机要保证个人通讯工具的随时畅通,随叫随到,严禁开公车办理私人事情,若发现一次,扣罚工资100元。

(5)因司机个人原因造成的车辆挂擦,因司机保养不到位及时造成的机器损坏由司机个人承担维修费用。

(6)每月月底对车辆本月的停车费、过路费、油修费进行一次性报销。

四、其它事宜

(1)后勤工作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制,工作要坚决服从办公室安排,有事及时向党政办请示,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方可离去。

(2)公务接待时,乡机关干部必须服从主管领导或党政办公室的统一安排,到食堂帮厨,如出现不服从安排或工作不到位,服务不彻底,造成失误者,每次罚款50元,并追究其工作责任。

(3)那个部门的文件,由那个部门负责校对。(4)严禁各部门使用电炉子、电热器。发现一次罚款100元(由主管领导、党政办、值班人员监督执行)。

机关后勤管理 第6篇

1 协同机制的概述

协同机制主要是指在系统在改革或者是临界的状态下, 以主要的协同思想为主导思想, 通过综合管理和运用的方法及手段促进系统内部的各个子系统及要素按照协同的方式进行整合, 在相互合作、作用及协调的基础上达到一致性及互补性, 从而对整个系统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 并保证系统从现在的状态到达另一种新的状态, 协同机制产生的作用将大于各个要素产生的租用的综合, 是一种综合型管理的方法。

从政府机关的角度来京, 建立协同机制主要是建立一种协同的管理制度, 达到管理的高效性, 从而保证政府工作可以高速、高效的运行, 为政府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在机关的各个子系统中实行协同机制, 可以将各个子系统良好的优化, 达到新的系统质量, 提高协同效应。

2 机关后勤保障制度管理体系

在很多的机关政府职能部门, 后勤保证工作机构在很多方面都不规范, 后勤保障管理体系并不健全, 同时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地位及作用表现的是逐渐递减的现象, 为了规范机关后勤保障工作, 规划管理, 一定要建立合理的、科学的规章制度及管理模式。

2.1 工作机构

在我国的机关及后勤的管理原则主要是政府—--财政—--后勤, 在各个省、市、县都应该设置相应的同级别的后勤保障管理职能部门, 在制度的建立中要将各部门的重要举措及工作内容都集中到后勤保障管理部门实行统一额负责, 同时各个部门的事物有各个部门自行负责, 采取这样的管理模式, 不断可以进行规划统筹, 整合资源, 同时也起到了公平公开的作用, 另外也相应的降低了成本, 提高了职能部门的工作效率。

2.2 服务范围

在机关职能部门, 相应的事务及保证单位都应该交给相应事务中的专门部门进行管理和负责, 特别当涉及到保障力、执行力等, 都要赋予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和规划, 对于不属于本机关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一定不要规划到机关事务的工作机构, 这样既不能保证工作效率, 同时容易引起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

2.3 工作关系

各级政府机关事务的管理部门都要对上下级领导的工作职责和业务关系进行明确的分工和划分, 在各省直机关的管理主要负责全省范围内的机关后勤保障工作及相应的改革措施, 市县级则负责本级地方机关后勤保障和管理工作, 采用这样的管理模式不断有利于与各项方针政策的实施和贯彻, 同时也有利于各项工作的开展, 另外在进行工作交流上也具有一定的组织层面, 对于推动相关事务工作的水平及工作职能, 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3 管理模式的实施

机关的后勤保障改革工作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 在整个社会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实施过程中一定会经历很多的阶段, 同时受到很多外部环境和因素的影响。在各级的后勤保证部门, 要根据本地的实际情况,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 顺应历史, 制定合理的发展步骤及发展计划, 按照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 制定不同的组织结构, 采取不同的战略管理模式。后勤保障管理工作要根据在相应的机关中的重要性, 适应市场发展的需求来确定合理的发展计划。

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的发展往往受到成本管理及控制的制约, 从目前我国的发展现状来看, 采用人为控制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成本控制方法,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有效的管理控制方法, 所以一定要形成科学的、合理的财务控制方法。首先要控制到后勤保障经费的统筹, 要充分的发挥保障资源在整个保障体系中的作用, 要建立相应的统筹管理模式, 制定相应的法定标准及法规, 保证财政资源可以合理利用, 如果经费出现了增长, 则要按照社会消费水平的正常增长建立后勤经费增长机制, 保证可以有效的改善公共资源及办公设备。其次要制定合理的政府及部门预算制度, 只有控制了各个机关部门的预算, 才能合理支配机关经费, 后勤保证的正常之处, 要按照相应的规定进行核算, 保证资金合理利用。再次, 要规范政府机关的公车购置行为, 建立并完善车辆管理制度, 可以成立相应的车辆管理中心, 为公车改革工作做好准备, 保证机关车辆的合理利用。

4 结语

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是政府等职能机关的重要基础, 是保证及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和主要途径, 同时在机关的后勤保障工作也是稳定相关政府职能工作的主要管理部门。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 政府及相关的机关职能部门的主要管理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 在这样的形势下, 逐渐完善各种保障及制度的合理制定, 形成并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已经是市场经济改革及社会进步的首要任务。在政府机关的管理部门中, 后勤保障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后勤保障工作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整个政府机关职能部门公共管理水平。只有提高了后勤保障工作的水平, 提高后勤保障的职能地位, 才能发挥后勤保障工作的重要性, 为机关职能部门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骆雪玲.基于协同机制的机关后勤保障管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 2010.

[2]詹泰安.如何认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J].中国机关后勤, 2002, 6 (67) :12-14.

机关后勤管理 第7篇

一、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及存在问题分析

1. 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后勤管理是后勤服务人员利用自身的技能以及劳动力为机关工作提供服务,以达到后勤工作目标的过程。其主要内容有三点,首先是为办公人员提供舒适的办公场所和办公环境,在此过程中,需要合理配备办公桌椅及相关办公用品,做好设备的维护管理,例如电脑、空调、电话以及饮用水设备的管理等,还要做好整个办公大楼的环境美化工作,为办公人员创造舒适的办公环境;其次,需要做好综合事务的管理,为机关人员提供饮食服务,同时做好安保以及接待工作;最后是加强各种物资的管理,包括对国企国有资产的管理,例如车辆、房屋产权以及空调等重大财产设备的管理,还有相关财务的管理,负责机关单位经费的核算和发放,为工作人员提供经费保障。

2. 机关大楼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1)后勤人员的管理思想比较陈旧

大多数后勤管理人员对于后勤管理的认识不到位,后勤管理思想上缺乏市场和效益观念,并且一直采用传统的服务观念意识,没有市场竞争意识,部分机关大楼的后勤管理干部平常不注重自身知识的更新和管理理念的学习,导致思想较为保守,甚至还有一些管理者仍然采用计划经济的思维模式,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与市场经济大环境不协调。这些归根结底都是思想观念的转变不彻底,观念的落后严重影响到后勤管理的效果。

(2)管理体制不健全

国企机关后勤管理中还没有建立规范化和系统化的后勤管理体系,管理体制较为封闭,没有向着市场化和社会化转变,对于新兴的管理体制接受度较低,不能接受新的管理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一管一大片,那都管不好。专业性不强、随意性很大就是管理体制不健全的突出表现。

(3)管理社会化程度较低

目前国企的后勤服务部门还是依附于机关的一些附属部门,靠国企的内部费用维系、工作人员多为内部员工,服务意识差,服务技能单一。与市场上专业的物业公司相比,管理的社会化程度较低,存在较大的差距。

二、机关大楼后勤管理的精细化

1. 建立健全绩效考核机制

后勤管理人员不注重知识的更新和管理理念的学习主要在于其工作缺乏竞争力,缺乏相关约束机制。因此,需要细化量化后勤管理考核指标,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用合理的指标制约后勤管理,改善管理水平,进而提高管理质量。考核指标的制定是针对全体后勤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实现全员考核、全员责任的目标。考核机制的制定中应该明确考核对象以及考核范围,制定具体的考核服务项目以及服务内容,促进后勤管理人员学习先进的管理观念和技术,从而提高服务质量,为政府共组提供基础保障。

2. 加强机关大楼后勤管理体制改革

在国企机关后勤管理领域中可以引进社会服务,对清洁工作可实行外部承揽,专业工作委托社会专业队伍进行。还可以内部食堂等后勤服务经营部门推向社会,引入竞争机制,让他们能够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不断提高服务质量以及后勤管理水平,从而为机关工作人员更好地服务。在后勤工作规章制度以及技术规范和服务规范要求的基础上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并加以落实,做好财务收支的审批以及批办,对于各种费用的审批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审批程序进行审批,进一步确保财务管理的合理性和规范性,从而减少后勤管理中各种资源的消耗和资金的浪费。

3. 打造节约型机关后勤管理组织

后勤管理部门应该牢固树立勤俭节约的思想观念,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学会算账,做好账务数据的处理,要把好钢放在刀刃上,始终把后勤工作节约意识的强化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后勤管理人员还应该结合机关后勤工作的特征,进一步规范各项工作,做好成本核算以及费用支出的控制,将费用管理作为后勤管理的主要目标,把好资源利用的关口,形成良好的资源节约习惯。

4. 引入企业文化理念加强后勤管理

先进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实力及核心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国企的企业文化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于国企的机关后勤,需要从产业化、市场化以及社会化等方面进行改革,必须先引进先进的文化理念,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意识,让后勤管理人员能够养成文化自觉意识,在管理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能够换位思考,更多的为机关工作人员考虑,这样可以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减轻其工作压力。

三、结束语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为国企后勤部门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企形象建设的后期推动力量,机关后勤管理的精细化显得尤为重要。需要从后勤管理人员管理理念的改造入手,引导他们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知识,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此外,要着力打造优秀的服务团队,必须建立健全后勤管理体制和相关绩效考核机制,进一步规范后勤管理方式,打造节约型后勤管理组织,提高后勤管理水平,为国企职能的转变提供服务保障。

参考文献

[1]冉红.县级政府机关后勤管理研究[D].湖南大学,2013.

[2]张李杰.政府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研究——以南宁市兴宁区为例[D].广西大学,2013.

[3]王伟付.国有大中型企业后勤管理流程化分析[J].南方金属,2012,(4):1-3.

[4]褚长海.浅谈如何做好国有企业后勤管理工作[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9):135-136.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第8篇

1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意义

1.1 消除传统管理体制的弊端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 我国的机关后勤管理体制产生和发展起来, 且处于封闭式的自我管理、服务模式, 这种模式既保证了机关职工队伍的稳定, 又促进了机关部门的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传统的机关后勤服务工作逐渐显现弊端, 且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国家推行“社会化”模式, 鼓励后勤部门参与到市场经济竞争中, 推动后勤服务工作的社会化, 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 为后勤服务提供保障, 有效的消除传统的封闭模式的后勤服务弊端, 实现后勤管理体制向开放式的转变。

1.2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为顺应国家深化机构体制改革的要求, 加快实现政府后勤服务管理和职能的分离成为当前首要目标。政府的职能和管理方式的转变, 意味着政府整体模式的转变, 由无限政府转为有限政府, 由权利政府转为责任政府。但是传统的政府后勤管理阻碍了政府管理社会化的发展。机关后勤管理社会化, 有利于降低政府服务成本, 节约资源, 保障社会服务系统的高效运行, 将后勤服务推向市场, 有助于增加政府收入, 加大后勤服务的社会效益, 促进政府后勤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1.3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深化, 市场配置经济逐渐取得优势, 有效利用市场竞争机制为实现社会化服务提供保障。目前, 我国传统的后勤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存在较大差异, 若继续延续传统后勤服务模式, 后勤管理体制就会失去竞争力, 陷入困境。因此, 必须跟上发展的脚步, 与时俱进, 通过市场竞争, 了解自身不足之处, 改善资源配置, 提高服务质量, 使后勤服务模式由封闭走向开放, 由自给自足逐步转变为自我发展、独立经营, 逐步融入市场竞争中, 带动社会的力量, 为机关服务, 实现机关后勤管理社会化。

2 我国机关社会化改革经验

我国机关后勤服务系统主要从服务、管理互相分离又互相补充和“引进来, 走出去”两个方面来理解后勤服务社会化。经过多年改革经验的积累总结, 机关后勤服务现代化和传统的封闭模式相比, 打破了传统的服务模式, 引进了更高效率的、更专业的服务水平, 提高了服务质量。在财政开支上, 节约了成本, 减少了财政支出, 为政府的机构改革作出贡献。

为实现社会化, 多年来全国各地进行了多次的尝试和探索, 经历了许多的曲折, 也取得了不少经验, 如2014 年7 月8 日, 陕西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召开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成立大会。省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由省机关事务管理局下属的疗养院等后勤服务事业单位改制组建, 为省级行政机关经营性资产改革、公务车辆改革、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搭建平台。同时, 通过资源整合, 盘活机关后勤资产, 充分发挥机关后勤资产效益。山东省泰安市通过建立各项制度, 优化了后勤资源配置, 大大降低了政府机关的运行成本。这些都是我国机关服务改革的一些有益经验。机关后勤社会化最主要的就是对其后勤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提高管理效益, 打破部门界限, 将分离的后勤部门事务集中统一交由后勤部门管理, 建立一个集服务、管理为一体的和后勤服务管理体系, 加快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3 我国机关后勤服务现状

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是为大众服务的一项工作, 在整体的机关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作用和地位, 若后勤服务出现问题, 机关工作的运转就会受到严重影响。

3.1 后勤人员服务意识、水平有待提高

由于后勤工作是服务性质的工作, 要求工作人员具有优良的专业素养, 高效率的办事能力。而在实际工作中, 机关后勤工作人员都是一人身兼多职, 事务繁忙, 且自身服务意识差, 对待工作不够认真, 责任意识淡薄, 造成服务质量无法得到保障。机关内部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 人员流动性较强, 影响了机关内部整体工作的发展。

2013 年8 月, 济南市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基层群众代表专题报告会。会上, 现场播放了整治“四风”以来相关部门进行了半个月暗访的一段视频。通过暗访发现, 不少工作人员利用上班时间看电影、玩游戏, 甚至炒股票、看电视。许多后勤工作人员没有意识到服务工作的重要性, 对待工作不够认真, 自由散漫, 针对这种情况, 应让员工充分认识到自身的职责所在, 调动工作积极性, 以百分百的热情投入工作中, 促进后勤工作的社会化改革。

3.2 服务机制不够完善

基层检察机关的后勤服务工作体系建立时间较短, 工作内容多而杂, 一人身兼多职, 缺乏系统的、规范的服务机制的管理, 工作人员在日常办公中, 对于出现的问题, 多是凭借经验和以前的办公习惯解决, 办公随意性较大, 在工作中容易出现漏洞, 对于突发性事故, 不能及时反应并解决问题, 影响到行政管理水平的发挥, 降低了后勤管理的服务水平。

3.3 过于封闭, 与其他部门缺乏交流

大部分人对于后勤服务工作的理解就是打杂的, 既不需要专业技术, 也不需要了解许多专业知识, 只需要服务大众, 因此是一个单独的存在。后勤服务工作干得好, 那是应该的, 干不好, 则容易受到其他部门的埋怨。后勤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属于较封闭式, 一方面, 缺乏与其他部门的沟通交流, 彼此之间缺乏理解, 对对方的工作性质、内容等都不了解, 另一方面, 不利于外部环境对后勤部门工作的进行, 在工作中易造成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

4 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措施

综合后勤服务的工作特点及现状, 政府根据机关后勤工作的实际情况及改革经验, 结合社会化理念, 不断摸索创新, 得出以下几方面建设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措施:

4.1 加深社会化认识, 加大指导力度

后勤服务工作是机关内部各项工作的基础和保障, 后勤工作人员应树立正确的服务观念, 准确定位, 明确自身的职责所在, 在原有业绩上开阔创新, 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和服务质量。对于工作时间, 要注意合理搭配, 尽可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最大限度的工作, 节约成本开支, 使机关部门获取经济效益。跟随社会主义的脚步, 与时俱进, 不断满足社会对后勤部门的新需求, 为机关工作的顺利展开提供保障。同时, 加大社会化的宣传, 让工作人员充分认识到社会化的深刻含义, 为社会化的推进奠定群众基础。

4.2 完善社会化改革政策

经调查发现, 大部分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体制建设停滞不前, 无法适应机关部门相关工作对后勤服务的需求, 阻碍了后勤服务社会化的进程, 也产生一些问题:如:

①一些服务部门从机关分离出来自主经营, 由于没有完善的服务体制, 阻碍了后勤服务产业的发展;

②后勤服务市场化制度不规范, 大部分后勤服务项目受到限制;

③利益分配不均匀, 有明显的等级差异, 引起员工的不满, 直接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阻碍了产业的发展;

④后勤职工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 退休人员过多, 后勤负担过重。针对这些问题, 需要加强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建立和完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制, 对于社会化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严格按照政策办事, 逐步建立完整的、规范的后勤服务管理体系。

4.3 规范职能, 统一机制

我国普遍的后勤体制发展存在差异性, 服务性质范围差别较大。如部分机关内部管理与服务工作合二为一, 两种称谓, 同种工作;部分机关管理与服务分设为两部分, 形成对立关系。管理局负责监督、管理、协调等工作, 服务局负责服务保障工作。在职能上, 部分机关对管理和服务实施统一管理, 所有与服务相关的工作都归于后勤服务部门;部分机关会细分服务工作, 将其拆分到不同部门。这种体制不一的情况, 使我国的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难以达到统一水平线, 曾增大了社会化的难度, 难以发挥社会化的优势。因此, 机关部门在建设社会化的过程中, 应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以实现社会化为目标, 统一机关后勤工作的机构和体制, 切实解决不合理的地方, 真正做到职责明确, 规范统一。

4.4 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

随着后勤服务社会化的改革, 后勤部门对职工的需求逐步增大, 许多单位的正式员工退休之后, 就会大量招收社会员工, 且不会注重这些员工的劳动技能和专业技术水平, 未经过培训就走上工作岗位, 易出现服务水平不高、专业素养过低等问题。因此, 国家应重视后勤人才的培养, 提高后勤队伍专业素养, 以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和水平为目标, 对后勤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 可通过举办讲座、实地考察等方法, 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2013 年4 月18 日, 马鞍山市效能办公布了对该市及雨花区等三个区一些单位的暗访情况, 马鞍山市交运局四楼行政审批科东侧科室, 一名男性工作人员回答暗访人员咨询时不耐烦, 并斥责暗访人员“头脑坏了”。马鞍山市科技局504 室计财科一名女性工作人员对暗访人员咨询态度生硬, 很不耐烦。针对暗访的情况可以看出, 机关后勤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存在较大问题, 服务水平较差, 没有清楚认识到自身的职责。这是我国机关部门普遍存在的问题, 应重视后勤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 通过专业的培训, 改善不良风气, 提高后勤工作人员的服务水平和专业素养。

4.5 处理好利益与政策法规的关系

在后勤服务社会化建设过程中, 部分机关会找准缝隙, 利用自身占有的资源和国家相关政策, 获取利益。由于机关部门掌管范围的不同, 占有的国有资产、政策资源也不同, 经营产业收入差别较大, 导致国家补贴机关费用差别也大, 这种差异性, 导致了不同机关之间的攀比性, 从而引发内部矛盾。有的机关部门没有经过财务管理部门的批准, 私自处理国有资产;部分机关工作人员以机关的名义给私有企业做担保, 在经营过程中, 以次充好, 私收回扣。因此, 国家应对国有资产进行清查, 建立并完善国有资产管理政策, 将国有资产统一集中管理。对于机关工作人员的补贴, 由国家统一发放, 遏止机关间的攀比性。加强财务监管力度, 对于违法使用公款的行为, 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机关后勤部门也应建立完善的体系, 为后勤服务的发展作保障。

2013 年6 月, 审计署发布了中央单位2012 年度的审计报告, 梳理过去5 年即2007 年至2011 年的年度审计报告, 不难发现, 违规转移套取资金、违规收费、违规招投标、私设“小金库”、“三公”超标等等, 均系“老问题”, 每一年度的报告中都会出现。针对这些问题, 制定完善的法制法规, 将国有财产统一由国家管理, 对于违法行为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维护国家利益。

5 结束语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适应政府机关的发展需求, 国家机关后勤积极推进社会化改革, 运用竞争机制, 发挥自身优势, 引进社会上技术强、信誉好的企业参与进来, 并为机关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实现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是机关后勤部门改革的重要目标, 直接关系到机关部门的长远发展。因此, 机关部门应先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法制基础等方面的政策内容, 改善改革的外部环境, 同时要统筹规划, 加强引导, 根据实际情况提出建议, 在改革过程中, 针对出现的问题, 及时提出对策和解决方案, 并作出经验总结, 协调好各部门的关系, 指导工作顺利有序的进行, 为机关的社会化提供良好的改革环境。改革是机关后勤事业发展对自我的调节和完善, 在此过程中, 需循序渐进, 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 解决遇到的问题和矛盾, 抓住改革着力点, 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参考文献

[1]王艳雪.黑龙江省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2]国长龙.政府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企业二阶段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3]王艳雪.黑龙江省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D].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4.

[4]国长龙.政府机关后勤社会化服务企业二阶段评价模型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012.

[5]赵准.我国院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财务监管研究[D].西北大学, 2012.

全面提升财政机关后勤服务保障水平 第9篇

科学、合理的制度安排和程序设计, 是保证机关日常工作高效有序运转的关键所在。近年来, 宝鸡市着眼财政改革发展, 围绕服务于市委市政府工作大局和财政中心工作, 把加强制度建设摆在提高机关后勤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的重要位置, 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精细编撰完成《宝鸡市财政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并严格贯彻执行, 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 制度体系完备

《宝鸡市财政局内部管理制度汇编》对后勤管理制度单列成章, 涵盖后勤服务管理方面的16项制度, 包括财务管理、财务收支管理、固定资产管理、会议费管理、车辆费用管理、公务接待、通讯费用、综治管理考核、建设节约型机关等方方面面。经过几年的实践检验, 这些制度的权威性和操作性较强, 对财政事业发展确实起到了有力推动作用。

(二) 制度落实到位

强化干部的责任意识和落实意识, 建立层层负责的制度落实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体系, 引导同志们以制度为准绳, 从大处着眼, 从细微处着手, 从关键处着力, 以强烈的事业心、高度的责任感、科学的工作方法、严谨的工作作风搞好后勤服务方面每一个环节的工作, 做到“办文零缺陷, 办会零失误, 办事零差错”, 确保制度落实准确到位。

(三) 制度考核到位

针对办公室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变动情况, 适时修改完善制度, 并引入百分制考评机制, 每年利用半年和年终目标责任制考核时机, 对各科室单位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和综合评价, 形成用制度规范行为, 按制度办事, 靠制度管人的良好工作机制。

(四) 制度衔接到位

制度设计安排后勤服务方面工作程序时, 既强调分工的明确性, 又注重发挥每个干部职工的长处和优势, 既强调目标的一致性, 又注重各项制度之间工作的连贯性和协调性, 注重科室和单位之间的团结协作和有效沟通, 形成互相支持、密切配合、沟通良好的协作机制, 借助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 不断推动办公室工作上水平。

二、坚持服务为先, 着力增强后勤保障的创造性、主动性

办公室后勤服务工作事无巨细, 十分繁杂, 但说到底, 就是“服务”二字。在实际工作中, 我们着力抓好“两个服务”, 即:为领导开展政务活动提供优质服务, 为机关有效运转和改善机关干部职工生活福利提供优质服务, 确保机关正常运转和财政中心工作稳步推进。

(一) 财务管理突出“严、细、实”

一是“严”: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带头建设节约型机关, 带头提高机关经费使用效益, 带头自觉接受社会监督, 切实发挥示范作用;严格执行集体理财“一支笔”审批制度, 对基建、招待等公务费用开支, 一律坚持先预算后实施;对办公设备、大宗后勤物资采购等采取公开招标, 降低经费支出;坚持不超越权限办理资金拨付手续, 确保各项开支基本上控制在年初预算计划之内。二是“细”:坚持节约行政成本, 严控一般性支出。对纸张、纸杯等低值消耗品限量使用;对公用经费开支实行单独核算、定额核销、每月公布、半年分析、每年通报;对公务车辆实行调度管理、定票定人加油、定点维修, 实行单车成本核算, 保证了车辆的维护质量;对物资的范围、分类、采购、发放、库存管理、固定资产、监督检查进行详细规定, 加强物资规范化管理。三是“实”:2008年为新办公楼配置办公家具时, 事前, 组织开展固定资产清理登记, 做到家底清楚, 数字准确;事中, 坚持货比三家原则精心组织家具采购, 在反复讨价还价、一再压低采购价格的基础上, 节约采购经费8万余元, 所购家具以质优价廉获得局党组和干部职工广泛好评;事后, 及时对固定资产登记入账, 安排专人对办公用品库房、后勤用品库房等相关物品按类别建立领用明细账, 做到按需领用, 手续完备, 定期核对, 账目清楚。

(二) 后勤服务突出热情周到、保障有力

一是热情周到。紧贴财政中心工作, 增强主动服务、超前服务意识, 牢牢抓住后勤服务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 克服困难, 创造条件, 积极主动地协调, 耐心细致地工作, 热情周到地服务。2008年, 在组织实施局机关办公大楼搬迁过程中, 局办公室精心制订搬迁和分房预案, 多方协调水、电、暖等基础设施安装、调试等事宜, 严格落实家具采购计划, 提前协调安排新楼配电房、保安室、停车场等重点部位人员值班等事项, 多方联系协调解决职工就餐、卫生清理、安全保卫等问题, 确保机关搬迁后正常运转。二是保障有力。对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局办公室都能主动介入、想方设法协调解决。在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发生后, 在局其他同志按照统一指令纷纷离开办公场所的时候, 局办公室的领导和同志们始终战斗在抗震救灾第一线, 始终没有脱离工作岗位, 坚持在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中制定应急预案、报送信息, 千方百计为每一位同志购买、发放帐篷, 准确及时地把局党组和局领导的亲切关怀第一时间送达每一位同志, 切实做到了保障有力。

(三) 综合治理工作突出建章立制、安全防范

一是建章立制。充实修订局值班、车辆安全管理、家属楼安全、巡查等制度, 扎实做好值班及安全排查工作;坚持每月分析一次创建平安单位工作情况, 每季度对全局的创建工作进行一次自查, 发现问题及时整治, 并经常保持与辖区办事处的联系;对全局卫生基础管理工作做到年初有计划、有安排, 并层层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 年中各阶段有监督检查, 年底有总结评比。二是安全防范。坚持实行局领导带班制度, 每天安排一名值班主任、一名值班人员坚守值班岗位, 在春节、五一和十一重大节日前, 认真开展以防火、防盗、防破坏、防事故为重点的安全大检查活动, 全面排查局系统不安全因素并及时整改落实, 消除安全隐患;为切实解决实行我局开放式办公后给安全防范工作带来的一系列新课题、新问题, 我们采取有力措施, 对财务室、档案室、信息化机房、地下车库等重点部位加装探头进行重点防范, 并全面加强内部安防、技防、物防设施建设, 办公楼搬迁至今, 我局未发生一起不安全事故。

(四) 接待工作突出全程服务

本着“热情周到、节约从简、对口接待”的原则, 对于每一项接待任务, 都坚持全程跟进、全程服务。一是事前制定细致周密的方案。每次受理接待任务后, 迅速与局办公室人员商讨研究接待方案, 并及时与市上级部门联系, 获取来宾的具体情况、要求和活动内容等动态信息, 据此制订详细接待工作方案, 明确接待活动时间、地点、内容、参加人员、车辆安排、注意事项、责任人或责任单位, 并及时将方案交到参加接待的各位领导手中确保整个接待工作平稳有序地进行。二是事中不折不扣落实接待方案。来宾到达后, 加强各部门之间的协作与配合, 认真做好各个环节的衔接, 有针对性地做好各项工作, 对所有的迎送细节, 包括接待场所、参观线路、引导讲解、安全保卫等, 都做了合理、具体、周密安排, 确保接待活动准确、到位、合理、规范。在2009年的“两节一会”期间, 市财政局负责接待天水市代表团, 由于安排周密、接待热情, 受到对方高度评价;财政部王军副部长近三年四次莅临宝鸡指导社会保障工作, 也对我们的“精细化”、“人性化”和“亲情化”接待工作给予了高度赞赏。三是事后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每项接待工作完成后, 都能及时组织参与此次接待工作的相关科室人员进行总结讲评, 把领导和客人最满意的地方挖掘出来进行推广, 把存在的问题查找出来研究解决, 为今后的接待工作提供宝贵的借鉴。多年来, 我们努力以热情、周到、细致的高水平接待, 更好的介绍和宣传宝鸡, 更好的展示财政部门的形象, 树立了良好外部形象, 有力促进财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紧贴财政改革, 着力增强后勤服务保障的针对性、有效性

办公室“三服务”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特点, 以及新形势下对财政工作的高要求, 要求我们不断转变观念, 增强参与政务和管理事务的能力, 在工作中由被动向主动转变, 由滞后向超前发展, 由浅层向深层开拓, 由粗放型向职业化转变, 使后勤保障服务职能不断强化。

(一) 切实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针对性

办公室的工作性质和特点要求办公室干部要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 并能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工作思想, 以增强后勤保障的针对性。2009年, 我们着眼于服务财政信息化建设大局, 率先在全省市级财政部门全面试行财政行政信息化管理系统, 先后分三批对局领导、机关各科室同志进行集中培训, 并聘请财政部软件工程师和自身技术人员对全局各科室展开现场应用服务, 做好手动处理文件向采用OA系统开展网络办公转轨, 确保了系统成功运行, 此举大大减轻了财政人员的工作量, 也大大提升了财政部门工作效率。

(二) 切实增强后勤服务保障工作的有效性

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 转变观念, 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财政系统办公室工作的新思路、新机制、新方法。新办公楼搬迁后, 单位职工私家车骤然增多, 给原本库容有限的地下车位安排带来难题。我们经过分析, 研究出台A、B卡管理制度, 对公务用车停放采用A卡入位, 对私车按照“先来后到”原则, 采用B卡灵活管理, 有效缓解了停车难问题;实行开放式管理后, 我们引入“智能刷卡”系统和监控系统, 有效解决了门禁安全问题;为逐步改善干部职工生活, 我们在职工食堂引入考核机制, 把职工食堂经营状况与群众评议有机结合, 每月根据干部职工对食堂饭菜质量、服务质量、环境卫生、消毒防疫等综合评价打分情况, 对食堂给予相应补助, 职工对食堂的满意度逐步提升。

摘要:近年来, 宝鸡市财政局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财政后勤服务建设全局, 不断强化制度建设, 不断强化服务意识, 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以最少的人员投入, 最短的时间占用, 最低的财力支出和物力消耗, 有力地支持了各项财政中心迈上新台阶。

机关后勤管理 第10篇

后勤服务是一项关系到机关高效有序运转和职工实际需要的重要工作, 服务范围广, 覆盖了楼宇物业、绿化保洁、会议服务、车辆管理、安保监控、设施设备运行维护、能源管理、通讯信息技术维护等诸多繁杂业务。为建设节约型机关和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 后勤服务单位应更为关注服务成本, 进而发挥经费使用效益, 挖掘服务潜力, 改进服务方式, 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提高服务保障水平。

目前, 后勤服务单位成本管理实质是费用控制。对不同服务对象的成本核算, 若采用传统成本法, 按年度消耗经费笼统汇集后, 按单一标准分摊, 虽较易得到服务对象成本结果, 但无法获得服务对象消耗资源的详尽信息。作业成本法能解决这一难题, 它是基于资源耗用的因果关系进行成本分配, 据作业活动耗用资源的情况, 将资源耗费分配给作业, 再据成本对象消耗作业的情况, 把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对象, 得到的服务对象成本信息能反映出成本消耗与服务活动的直接联系, 分析出哪些成本投入是有效的, 哪些成本投入是无效的。

二、作业成本法的基本理论

作业成本法的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初, 当时提出的概念是“作业会计”。最早从理论和实践上探讨作业会计的是美国会计学家埃里克·科勒 (Eric Kohler) 教授, 他于1941年在《会计论坛》杂志发表论文首次对作业、作业账户设置等问题进行了讨论。后来,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学者库伯 (Robin Cooper) 和哈佛大学教授卡普兰 (Robert S Kaplan) 在1988年提出了以作业为基础的成本计算, 奠定了作业成本法研究的基石。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要素是:资源、作业、动因和成本对象。

作业成本法的指导思想是:成本消耗作业, 作业消耗资源;生产导致作业的产生, 作业导致成本的发生。

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 是以作业为核心, 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 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 然后选择成本动因, 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 (产品或服务) 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作业成本法基本原理, 如下图1所示。

作业成本法相对于传统成本法有本质上的突破:传统成本法采用的是“资源-产品”一维成本分配观, 作用成本法采用的是“资源-作业-产品”二维成本分配观。资源是成本的源泉, 资源按一定相关性进入作业, 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 产品成本是全部作业的成本总和, 是实际耗用资源成本的终结。作业成本法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作业是连接产品与资源的纽带, 不仅产品成本是最终的成本计算对象, 处于“中介”地位的作业也成为成本计算对象。“作业消耗资源, 产品消耗作业”, 这样一种资源、作业成本双重因素连动的成本计算方法, 克服了传统成本法的用产量或工时等比例作为分配标准的单核弊病, 使得成本精确度大为提高, 成本指标更能真实反映不同产品耗用生产费用的基本面貌。此外, 作业成本法从以“产品”为中心转移到以“作业”为中心上来, 把着眼点与着重点放在成本发生的前因和后果上, 以作业为核心, 以资源流动为线索, 以成本动因为媒介, 对最终产品形成过程中所发生的作业成本进行有效控制。

三、作业成本法应用到后勤服务单位的可行性

(一) 服务流程清晰使得资源流动过程容易理清

后勤服务单位承担着为机关工作服务、为机关职工生活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服务的任务, 对后勤保障常规性工作, 从时间要求、操作流程、工作标准等方面都有详细的内部规章制度加以规定, 工作能够规范化、标准化、程序化。较完善的服务流程管理, 为后勤服务单位合理划分作业及作业中心提供了可靠前提, 为应用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基本可能性。

(二) 信息化建设良好使得相关资料容易获取

后勤服务单位具有较为规范的信息收集与反馈机制。会计信息资料较为齐全, 会计信息能够完整地反映作业消耗资源的过程。发生的资源成本, 已进行了记录。成本库容易归集, 作业成本动因容易确定, 相关非财务资料容易获取, 从而资源到作业、作业到产品的分配关系容易理清。这为后勤服务单位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可操作性。

(三) 服务成本意识增强使得应用思想容易统一

后勤服务单位为机关直属单位, 具有法人资格, 独立核算。服务保障工作既是政治工作, 也是经济工作。后勤服务单位作为独立法人, 与机关签订有偿服务合同, 要依约履行责任。经济责任的树立、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的加快, 使后勤服务单位转变了“重政治、轻经济”观念, 转向想方设法加强成本管理, 高效安排经费支出, 充分发挥经费效益, 提高资源使用率, 提高经济效益。这为后勤服务单位应用作业成本法提供了思想保证。

四、实例比较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对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分配的影响

某机关大院有两栋办公楼, 分别为综合行政楼、科研信息楼。综合行政楼16层高, 建筑面积40000平方米;科研信息楼10层高, 建筑面积24000平方米。直属单位机关服务中心, 承担着办公楼区物业管理工作。为做好物业管理工作, 机关服务中心为每层楼配备了1名专职服务员, 固定工资2000元/月。201X年度, 机关服务中心共支出办公楼区物业管理经费6630000元。采用传统成本法、作业成本法分别核算综合行政楼、科研信息楼物业服务成本。

(一) 按传统成本法分配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

1. 归集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

服务员职工薪酬为办公楼物业服务直接成本, 其余为间接成本。

2. 分配办公楼区物业服务间接成本

以建筑面积比例为标准分配办公楼区物业服务间接成本。

3. 汇总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结果

(二) 按作业成本法分配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

1. 分析物业服务项目, 界定服务作业

作业是指在一个组织内为某一目的而进行的消耗资源的工作, 界定作业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前提条件。办公楼区物业服务作业界定为:外墙清洗作业、内墙抛光打蜡作业、日常保洁作业、地毯清洗作业、设施维护作业、管道疏通作业、绿化养护作业、会议服务作业、绿植租摆作业、门卫监控作业、安保巡检作业、传达接待作业。

2. 确认资源耗费, 归集作业成本库

资源是一定时期内为了生产产品或提供服务而发生的各类成本、费用项目。作业成本库是一系列作业的集合, 它提供有关每项作业的成本信息, 以及作业执行情况的信息。办公楼区物业服务作业成本库是上述各个作业经费支出的载体。

办公楼区物业服务作业经费支出, 会计账薄已记录:外墙清洗作业成本400000元、内墙抛光打蜡作业成本280000元、日常保洁作业成本1920000元、地毯清洗作业成本156000元、设施维护作业成本350000元、管道疏通作业成本640000元、绿化养护作业成本100000元、会议服务作业成本1200000元、绿植租摆作业成本300000元、门卫监控作业成本360000元、安保巡检作业成本576000元、传达接待作业成本300000元。

3. 分析作业成本, 选择成本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 是指各项作业被最终产品或劳务消耗的方式或原因, 体现了作业消耗量与最终产出之间的关系, 它是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或劳务的标准。

4. 确定成本动因率, 分配作业成本

以外墙清洗作业为例, 分配作业成本。外墙清洗作业成本400000元, 成本动因为外墙面积, 综合行政楼外墙面积为25000平方米、科研信息楼为15000平方米, 则:

依此, 按作业成本法, 办公楼区物业服务间接成本分配情况, 如表2所示:

5. 汇总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分配结果

(三) 分析两种成本法计算结果差异

两种方法计算的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结果对比情况, 如表3所示:

可以看出, 两种方法计算的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结果是完全不一样的。综合行政楼按传统成本法计算的物业服务成本是4137750元, 用作业成本法是4393000元, 成本差异额为255250元, 差异率为6.19%。科研信息楼按传统成本法计算的物业服务成本是2492250元, 用作业成本法是2237000元, 成本差异额为255250元, 差异率为10.24%。

导致以上差异的原因是由两种方法的本质所决定的, 主要是计算程序和分配基础选择上有重大差别。

1. 计算程序不同导致两种方法核算结果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 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分配的计算程序是依据记账凭证和费用分配表, 汇总登记归集。其后选择建筑面积分配标准对间接服务成本进行分配, 尔后计入相应的办公楼区。

作业成本法下, 办公楼区物业服务成本分配的计算程序按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 依资源动因, 把总分类账上的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第二阶段, 依作业动因, 把各作业分配到相应办公楼区。

2. 分配基础不同导致两种方法核算结果差异

传统成本法下, 当间接成本占总成本比重不大情况下, 据成本效益原则, 选择“共性”标准分配间接成本, 合情合理。但办公楼区物业服务直接成本为624000元, 仅占总成本6630000元的9.41%, 间接成本达总成本的91.59%, 间接成本比重过高。以建筑面积比例简易分配间接成本, 机械造成建筑面积多的综合行政楼物业服务成本分摊的高, 建筑面积少的科研信息楼低。例如, 科研信息楼建筑较陈旧, 发生的设施维护、管道疏通成本高, 但因建筑面积少于综合行政楼, 导致分摊的成本甚低。这种与建造面积无关的其他服务, 也出现了信息失真。

作业成本法下, 机关服务中心考虑了各办公楼实际耗用资源情况, 选用成本动因作为作业分配标准, 反映了成本发生的来龙去脉, 使成本的计算更加准确、合理。同如上例, 采用作业成本法, 科研信息楼承担的设施维护、管道疏通成本要比综合行政楼高, 成本信息与事实相符。

五、结论及建议

后勤服务单位应用作业成本法, 能使成本核算深入到作业层面, 得到较为真实、丰富、有效的服务成本信息, 这为进而提高服务保障管理水平提供信息参考依据。后勤服务单位应积极创造条件, 推行使用作业成本法。为更好实施作业成本法, 建议如下:

(一) 提高全员成本意识, 建立考核激励机制

为有效建立推行实施作业成本法, 后勤服务单位要使全员上下增强成本意识。为此要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体系及薪酬激励机制, 使职工增强工作的积极主动性, 减少工作摩擦, 增强成本控制责任感。

(二) 选择典型作业, 构建同质成本库

作业的划分和计量是作业成本法的实施基础, 选用的作业数量越多, 核算结果越准确, 但也会导致计量成本越高。后勤服务单位的服务项目繁多, 多达上百种。应当选用较少种类的但较为典型的作业, 一般取20-30种为宜。相关作业归并, 构成同质成本库。

(三) 利用作业成本信息, 完善服务保障管理

后勤服务单位应用作业成本法, 要将作业分析引入更深层次, 发现影响成本的根本原因, 从而解决影响成本的本质问题, 进而挖掘服务潜能、加强资源管理、改进工作流程、消除无效作业、完善增值作业, 不断提高服务效益。

参考文献

[1]师巧成.作业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问题研究[J].财会研究, 2010 (17) .

上一篇:内业数据处理下一篇:生态道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