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2024-07-0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精选9篇)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1篇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本院2002年4月~2008年5月间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证实的甲状腺癌患者104例,男25例,女79例。年龄15~73岁,平均44岁。乳头状癌91例,滤泡状癌9例,髓样癌2例,未分化癌2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乳头状癌10例。

1.2 仪器和方法

采用美国产GEVIVID3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10MHZ。患者取仰卧位,颈部过伸,充分暴露颈部区,采用仪器特定的设置条件对灰阶图像上对甲状腺进行检查,确定病灶大小、部位、边界、包膜及内部回声的表现。对病灶内部的血流形态分为4级[1],0级:无血流信号;Ⅰ级:肿瘤周边见点状或短线状血流信号;Ⅱ级:肿瘤内部血流呈树枝状血流,血管走行规则;Ⅲ级:肿瘤内部血流呈树枝状或网络样,可见丰富的短或长的条状血流,走行杂乱不规则。最后用脉冲多普勒测量收缩期峰值流速、阻力指数,注意血流频谱形态峰值是否前移,升降波是否陡直等,同时检测双侧颈部有无肿大淋巴结,记录其大小、数目、内部声像特征及血流情况做出诊断,术后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

2 结果

104例甲状腺癌患者中肿瘤形态不规则79例,呈低回声的88例,囊实混合回声22例,病灶边界不清晰87例,检出有沙砾样微小钙化灶71例,颈部淋巴结转移47例,超声误诊、漏诊11例,其中结节性甲状腺肿合并甲状腺癌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甲状腺癌1例,微小癌4例,诊断正确率89%。见表1。

3 讨论

高频高分辨力的彩超是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主要手段,定位诊断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如核素、CT、MR,准确率可达100%[2],对甲状腺术前诊断、拟定手术方案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甲状腺癌二维声像图像常呈不均质低回声状,部分形态不规则,周边呈“蟹足状”或“毛刺状”改变,在本组病例中占85%、75%,部分常伴后方声衰减,因其组成以癌细胞为主,且细胞大而重叠,间质成分减少在超声图像中不会形成强烈的反射的界面,所以实性低回者多见,但随着病性的发展,肿瘤较大时内部可呈现出纤维化坏死的高回声和无回声区[3]。本组资料还显示,L/T>1也是一项特异而又敏感的诊断指标之一,其前后径较大的原因可能与肿瘤前后方向上的癌细胞处于分裂期,而在其他方向上的癌细胞处于相对静止期有关。

沙砾样微小钙化灶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很高的特异性,本组病例中占68%,国内外普遍认为它是诊断甲状腺癌特异性最高的指标,文献报道,发现微钙化诊断恶性结节的特异性为90.9%,敏感性为40.4%[4]。而微小钙化在甲状腺其他病变中罕见,故为超声诊断甲状腺癌,尤其是乳头状癌的有力证据。它可能由于癌细胞生长迅速,肿瘤中的血管及纤维组织增生多见,组织过度增生就易出现钙盐沉积从而导致钙化。目前通常将甲状腺钙化按大小分为>2mm的粗大钙化和<2mm的微小钙化,后一类则多呈针尖样、点状、沙砾样,后方无声影。所以术前不均质结节内伴有微钙化,应保持高度警惕。对于囊性结节,发现囊壁上有结节状隆起伴微钙化者,要注意乳头状癌的成分恶变。本组病例中有5例微小癌倾向性诊断上均是依靠结节中微小钙化灶作出的。

GIAMMANCO等[5]认为,甲状腺恶性病变血流一般表现为粗大迂曲,呈高速高阻型,频谱升支陡直,舒张期波出现在收缩期波中点以下。恶性肿瘤内部新生血管多而形态不规则,血管壁薄无平滑肌,少正常血管有的弹性,因此在舒张期不能保持应有舒张压,而且恶性肿瘤内缺乏淋巴管网,瘤体组织的流体静压升高,这些解剖学及组织学的改变可能是引起肿瘤内部血流阻力增高的原因。血供丰富,而良性肿瘤的血液供应主要源于已在的宿主的血流供应[6]。恶性肿瘤血流常呈Ⅱ-Ⅲ型,RI值高于甲状腺腺瘤,良性腺瘤中以0、Ⅰ型为主。另外微小癌观察中可做局部放大图像,如能检测到微小病灶内的血流信号,病灶显示由周边嵌入或穿入性血流分支,则为其特征性血流分布表现。

在扫查发现甲状腺占位的同时,要注意颈部淋巴结检查,特别是下颈段敏感区域如气管旁、颈内静脉周围淋巴结情况。恶性淋巴结肿大号圆形或分叶状,髓质消失,有的呈非均质性高回声表现,部分可见微小钙化、囊性变坏死,发现淋巴结内出现微小钙化者应高度引起注意,为诊断甲状腺癌淋巴结转移的可靠指标。

超声误诊的主要原因可能有:由于甲状腺疾病中的多源性,多个结节良恶性结节同时并存,超声检查时往往只注意良性病变,而忽略了甲状腺癌的诊断,病理也证实多发结节合并甲状腺癌,误诊率较高。另外在提高甲状腺微小癌诊断上我们认为关键在于全面认真、仔细检查,分析相关超声征象,尽量减少漏诊或误诊。总之,随着高频彩超的应用,在甲状腺癌的诊断上,越来越凸显其重要的临床使用价值[1,2,3,4,5,6,7,8,9]。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104例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甲状腺癌病灶多呈不均质性低回声,边界不规则,沙砾样微小钙化灶及肿瘤L/T>1是特异而又敏感的诊断指标,彩色血流丰富程度及频谱多普勒中指标的变化,颈部淋巴结肿大等将有助于提高甲状腺癌的诊断准确性。结论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

参考文献

[1]Oshini H,Hirai T,Yamada R, et al. Three dimentional power Doppler sonography of tumor vascularity[J].J Ultrasound Med,1998,17(10):619 -622.

[2]吴白云,郑宗英,邹利芝.甲状腺癌超声诊断及其误诊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3(5):51-53.

[3]侯锐,刘成国,王宝刚,等.甲状腺肿瘤超声图像特征与病理对照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7,11(5):45-47.

[4]吕珂,姜玉新,张缙熙,等.甲状腺结节的超声诊断研究[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3,12(5):285-288.

[5]GIAMMANCO M,DIGESU G, MAS;SENTI M F,et al. Role of color flow Doppler sonography in preoperative diagnostics of the thyroid pathology[J]. Minerva Endocrinol,2002,27:1-10.

[6]刘召芬,程红英,江森,等.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与多普勒频移曲线对卵巢肿瘤的鉴别诊断[J].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2000,11(9):572- 573.

[7]刘思怡,蔡永秋,吴绍锋.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01-102.

[8]胡智慧.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5,2(18):30-3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2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其中53例为甲状腺癌,5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瘤。患者中男40例,女66例,男女比例为0.60∶1,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39.8±0.2)岁。其中观察组的患者在术后病理学检测中,确认有43确诊为甲状腺癌。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共发现四类甲状腺癌,分别为鳞癌(2例)、未分化癌(4例)、滤泡状腺癌(8例)、乳状腺癌(29例),观察组肿块直径大小为0.9~5.8 cm,平均为(2.8±0.8)cm。

1.2实验方法。多普勒检查方法为:患者取仰卧位,随后辅助检测的医务人员将患者的肩部垫高,从而将患者颈部位置垫高,随后在不同切面完成常规扫查,使用二维超声对甲状腺的大小和回声进行常规检查,通过检查患者肿块位置和形状等进行基本的扫描,并使用彩色多普勒出搜恒检查仪检车患者肿块内部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以及血流情况。观察患者血流丰富程度,同时记录下患者的肿块在光团内部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晕环并记录得血流分布、内部回声、肿块边界、微钙化程度[2,3]。

1.3观察指标:对比观察组的超声诊断结果和病理诊断结果的相符程度;两组患者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以及阻力指数、血流丰富程度对比;观察实验组患者肿块在光团内部是否存在颈淋巴结转移、晕环并记录得血流分布、内部回声、肿块边界、微钙化程度。其中血流丰富程度分为(Ⅰ~Ⅲ)级,其中:Ⅰ级为无血流信号;Ⅱ级血流信号仅存在于肿块内部;Ⅲ级表示周围存在但肿块内部不存在血流信号[4]。

1.4统计学分析:实验结果采用SPSS 16.0做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使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2.1观察组患者超声诊断结果和病例监测结果相符程度:病理学检测结果显示43例确诊为甲状腺癌,其中乳状腺癌29例、滤泡状腺癌8例、未分化癌4例、鳞癌2例,与超声诊断结果相符率为81.1%。10例患者误诊,其中5例为甲状腺瘤,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漏诊。

2.2两组患者血流丰富程度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流丰富程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Ⅱ级信号的数量显著高于对照组,经检验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3两组患者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均显著高度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2.4两组患者二维超声波检查结果对比:结果显示,观察组在低回声、微钙化灶、周边无声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3。

3讨论

当前对于甲状腺癌的诊断除了基本的临床症状分析,就是利用医学影像学检测的结果进行辅助分析,其中超声波分析是应用最广泛的检测手段。调查显示,在甲状腺癌中应用超声波分析的检测准确度明显优于其他方式[5]。本次调查中,观察组经过病理学检测确诊其中43例为甲状腺癌患者,与甲状腺超声诊断结果的相符率为81.1%。近年来随着超声波检测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随着探头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以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分析仪的进步,使得超声诊断在甲状腺癌早期诊断中的准确率越来越高。

其次是临床诊断上容易发生漏诊和误诊的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的区分,本次实验详细的记录并分析了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检测结果。结果显示管擦组和实验组在动脉收缩峰值速度、阻力指数以及二维超声波检查结果中周边无声晕、微钙化灶、低回声有着显著的差别,其中甲状腺癌患者低回声检出率(75.5%)显著高度对照组(24.5%)。分析原因可能为甲状腺癌发生癌变时,癌细胞会因为癌变发生大量重叠,加上癌细胞间的检间质减少,从而使得超声照射过程中并不会出现较大的反射界面,因此超声波检测结果中低回声检出率显著升高。微钙化灶检出率显著升高可能为癌细胞恶性增生导致内部血管和组织过度增生,从而导致钙盐堆积。彩色多普勒超声仪主要围绕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和阻力指数,原因为癌症通常会导致肿瘤内部血供丰富,因此相应的检测结果也显示观察组显著上升。

总之,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应用于甲状腺癌的检测中能有效的区分甲状腺癌和甲状腺瘤患者,有着很高检测价值。

摘要:目的 分析甲状腺癌患者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甲状腺肿瘤患者106例进行研究,其中53例为甲状腺癌设为观察组,5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瘤设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研究其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结果,分析二者声像图的特征,同时对比甲状腺癌组超声检查和术后病理学检测的相符程度。结果 观察组组患者的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阻力指数和血流丰富程度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在低回声、微钙化灶、周边无声晕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经病理学检测结果对比显示与超声诊断相符率为81.1%。结论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能够应用于区分甲状腺瘤和甲状腺癌患者,且识别度较高,有着良好的诊断价值。

关键词:甲状腺癌,甲状腺瘤,多普勒超声仪,二维超声

参考文献

[1]杨中梅.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病变的诊断与病理结果的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09.

[2]刘思怡,蔡永秋,吴绍锋.甲状腺癌的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J].中国医药导报,2008,5(20):101-102.

[3]张海波,缪珩.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3,51(14):98-100+103.

[4]王颖.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甲状腺癌的临床价值[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4):402-403.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3篇

关键词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27.187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根据云南省农村妇女乳腺癌检查项目实施方案要求,临翔区妇幼保健院超声室于2009年11月~2011年12月,对参加乳腺癌筛查的35~59岁6000名农村妇女中,经过临床手检,常规触诊乳腺有肿块、结节、溢液、局部腺体增厚等异常的970例妇女进行彩色多普勒高频超声检查,重点对有乳腺肿块的妇女进行跟踪检查和定期随访。为进一步掌握各种乳腺疾病的声像特征,回顾性分析970例妇女的高频彩超显像特点,对各类乳腺疾病的超声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提高超声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水平。

仪器与方法:使用EnVisorHD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0~14MHz。检查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双臂上举,充分暴露受检乳腺、腋窝及锁骨上。超声检查前,先用双手触诊乳腺,做到心中有数;然后用二维超声观察双侧乳房一般情况,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从乳腺边缘至乳头顺/逆时针方向连续扫查整个乳腺,相邻两个切面之间需有重叠,不能遗漏一个部位。肿块处扫查时,手持探头轻压肿块。重点观察肿块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内部回声、及有无钙化等。继之运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了解病灶内部及周边血流信号形态和分布,记录血流分级,频谱多普勒取样线和血流方向夹角<60°。血流分级判定标准,按Adler的半定量法[1]:①O级:病灶内无血流;②Ⅰ级:少量血流,病灶内1~2个点状或细棒状血管;③Ⅱ级:中量血流,可见3~4个点状血管或1条重要血管,其长度可接近或超过病灶半径;④Ⅲ级:丰富血流,见5个以上点状血管或2条较长血管。最后扫查腋窝及锁骨上有无肿大的淋巴结,观察其数量及测量大小。对可疑病变及<1cm的乳腺肿块,进一步做钼靶X线检查,以排除早期恶性病变。

结果

筛查与患病情况:筛查970例发现乳腺疾病436例(449%),其中乳腺增生症329例(3391%),乳腺囊肿142例(1463%),乳腺纤维腺瘤63例(649%),乳腺癌4例(0004%)。

检出4例乳腺癌病理类型及临床分型:见表1。

检查结果按超声BI—RADS分级标准:0级:检查不满意或不完全(需要其他影像检)136例;Ⅰ级:阴性(未发现病变,常规随访)534例;Ⅱ级:良性表现(无恶性特征,例如囊肿,常规随访)224例;Ⅲ级:良性可能(乳腺癌的可能性,2%以内,间隔6个月随访)60例;Ⅳ级:病变有恶性可能(需组织活检)12例;Ⅴ级:恶性可能性很高,95%以上(活检)4例。

讨论

乳腺增生症是最常见的乳腺疾病,本文结果显示乳腺增生症患病率占所发现乳腺疾病的6115%。乳腺增生症的声像图多表现为局部腺体增厚、回声减低或稍增强,形成界限不清的肿块区,但缺乏明显包膜。

63例乳腺肿块中以纤维腺瘤最常见,占检出乳腺疾病的1171%,单侧单发占739%,好发于中青年,典型声像为椭圆形低回声肿块、边界清楚、规则、有包膜两侧见侧壁声影,后方回声增强或无变化,内部回声较低、均匀或欠均匀,CDFI示肿块血流检查率为269%,Ⅲ级以上血流仅占105%,多为肿瘤较大者。但有部分声像不典型主要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边界凹凸不平有角状突起或呈分叶状、或数个肿块相邻或融合,部分有包膜,内部回声强弱不等,可见散在条索状或点、团状强回声及小片状低回声区,后方回声有衰减。本组中有2例具备上述特征而误诊为乳腺癌,手术后病理确诊为乳腺良性肿块。

检出的4例乳腺癌具有典型的乳腺恶性肿块超声表现:①形状不规则,边界模糊呈毛刺样改变,尤以呈“蟹足状为典型。②肿块内部回声呈低回声改变者多见。③纵/横比:在乳腺癌中大部分肿块的L/T>1,这与癌细胞的生长方向有关。根据临床统计发现若L/T>15时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有提高。④钙化:本组乳腺癌中强光斑(钙化灶)出现2例,为细点状的微钙化,为组织异常、营养不良而产生的钙盐沉积。国内有关文献报道,微钙化是乳腺癌极有价值的特征性表现。⑤肿块后方回声:本组中有1例乳腺癌后方出现声衰减。⑥腋窝淋巴结可出现肿大。⑦彩色多普勒能发现肿块周围和内部丰富的血流信号,特别是血管走行异常有传入性动脉血流和RI>07,能明显提高乳腺癌诊断的阳性率和可靠性。但乳腺癌并不完全具备以上特征,本组中有1例因肿块较小,肿瘤未向周围浸润,仍可表现为境界较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肿瘤内血流检测敏感性低,给诊断带来困难而漏诊。随着高频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广泛应用,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活检和临床表现,对可疑病变定期检查,将会为临床提供更多对乳腺癌早期诊断有价值的信息,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将进一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作为早期发现乳腺癌的首选诊断方法,在乳腺癌的筛查和临床诊断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宏建,谢义香.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及鉴别诊断[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7,6:35—352.

2李建辉.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2003,4:238—241.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4篇

关键词:二维,彩色多普勒超声,肾性贫血,诊断

肾性贫血疾病通常情况下会在慢性肾脏疾病特别是慢性肾功能不全状态下发病,且该疾病患者的病情程度会随着肾脏生理功能的不断恶化而呈现逐步加剧的发展态势,在成人中较为多见,该类疾病的病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隐伏性起病,且病程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1]。本次对应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患有肾性贫血疾病的患者的病情实施诊断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现汇报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在2014年5月~2016年5月选择我院收治的治疗后确定为患有慢性肾性贫血疾病的患者2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平均每组146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77例,女性患者69例;患者体重41~74kg,平均体重(54.9±6.4)kg;患者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54.9±6.3)岁;肾性贫血患病时间1~18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3±0.9)个月;研究组中男性患者75例,女性患者71例;患者体重44~72kg,平均体重(54.3±6.8)kg;患者年龄31~76岁,平均年龄(54.2±6.8)岁;肾性贫血患病时间1~16个月,平均患病时间(5.2±0.6)个月。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上述相关指标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采用血常规技术对对照组患者的病情在检查;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研究组患者的病情进行检查,具体措施包括:采用目前我院现有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和黑白超,工作频率水平设定为3.5MHz,并选择这一中心频率的宽频或变频探头,在检查操作的过程中对患者肾脏体积的实际大小进行准确的测量,对肾实质的厚度进行观察,特别应该注意皮质的回声强度和肾脏的血流灌注程度,对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和阻力指数水平进行测定[2]。

1.3 观察指标

选择两组研究对象肾性贫血疾病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疾病诊断准确率、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1.4 数据处理方法

统计学分析均经SPSS18.0软件进行处理,当P<0.05的时候认为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计量资料用(±s)表示,并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则实施χ2检验。

2. 结果

2.1 肾性贫血疾病影像学诊断操作时间

对照组患者肾性贫血疾病血常规检查共计操作(16.83±3.40)min,研究组患者肾性贫血疾病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共计操作(11.75±2.19)min,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

2.2 疾病检查准确率比较

对照组患者采用血常规技术检查后病情诊断准确率为66.4%;研究组患者采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检查后病情诊断准确率为97.9%。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2.3 病情诊断的误诊和漏诊情况

对照组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达到14.4%和19.2%;研究组患者误诊率和漏诊率分别达到0.7%和1.4%。详见表2。

3. 讨论

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发病的时候,由于患者肾脏中的大部分肾小球及肾小管都已经处于一种萎缩状态下,整个肾脏的体积就会明显变小,在二维超声检查过程中会表现为双肾径线明显缩小,肾实质的厚度明显变薄[3]。肾小球出现不同程度的硬化、纤维化表现,肾间质中存在着大量的慢性炎性细胞浸润及肾间质的纤维化状态,超声波在这一界面能够形成一个有效的散射,从而保证形成较为准确的肾实质回声增强表现[4]。

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中,导致肾动脉最大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彩色血流信号呈现不连续状态、阻力指数水平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为:收缩期阶段的峰值流速水平,可以对患者肾血管的充盈程度和血液供应情况进行客观的反映,当慢性肾功能衰竭疾病患者的病情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就会被迅速激活,代谢过程中形成的相关产物就会发生潴留,继发性的肾小球微血管内凝血症状就会直接导致微血栓病灶的形成,使纤维蛋白发生沉积,使各级肾脏的血管内膜的厚度明显增加,管径不断变得狭窄,加之患者全身的血容量水平明显减少,肾血流灌注水平明显降低,肾动脉血流速度就会随之减慢,血流信号分布状态就会变得稀疏或亮暗不等,血流无法保持连续状态[5]。在实际临床检查过程中,常规超声技术,对该疾病的漏诊率和误诊率都要高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这主要是由于一些患者的病情程度轻,病变程度低而导致,可以充分证明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肾性贫血疾病诊断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本文研究结果也充分说明这一问题。

参考文献

[1]乐家兴,丛玉隆,彭文红等.新型网织红细胞参数在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中的应用[J].临床检脸杂志,2012,20(l2):115-116.

[2]缪晓丽,王丽颖,张桂荣,等.肾性贫血血常规检查红系统指数变化特点及临床意义[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18(12):157-158.

[3]杨文领,孙阳.蔗糖铁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肾性贫血的多中心临床研究[J].北京医学,2010,29(7):413-415.

[4]季人玺.左旋卡尼汀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肉碱缺乏症的临床研究[J].中华肾脏病杂志,2010,15(13):187.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5篇

1资料与方法

本组病例31例, 其中男9例, 女22例, 年龄最大者82岁, 最小者40岁。全部患者术前均接受超声检查、术后病理证实。使用仪器为PHILIPS HDI 5000及SIEMENS Squoia 512, 探头频率3.5MHz, 患者禁食8h, 常规取平卧位、左侧卧位, 必要时可半卧位或坐位, 显示胆囊及病灶部位后将病灶局部放大, 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 (CDFI) 观察病灶内血供, 并用脉冲多普勒 (PD) 确定血流性质和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 (Vmax) 、阻力指数 (RI) , 血流与声束的夹角均<60°。

2结果

本组病例依据二维超声显像特点分为五型:实块型9例, 占本组病例29.03%。二维超声未能显示正常胆囊回声, 而是在相当胆囊的部位探及一个实性肿块, 回声较肝脏近似或稍低, 内部回声杂乱, 后方有不同程度的衰减, 胆囊壁与肝脏界限模糊不清或消失。肝门处梗阻、肝内胆管扩张。合并胆囊结石7例, 在肿块的某个部位探及强回声光团伴声影。蕈伞型2例, 占本组病例6.45%, 超声显示胆囊腔内探及一个或多个蕈伞状的实质性肿物, 以低回声或中等回声为主, 发生在底、体部为多, 表面不规则, 有的显菜花状或分叶状, 其后无声影、不移动。厚壁型15例, 占48.39%, 超声表现为胆囊壁局限性增厚或弥漫性不均匀增厚, 内壁粗糙, 胆囊腔不均匀扩张或狭窄, 合并胆囊结石14例。息肉型4例, 占12.90%, 其中单发3例、多发1例, 息肉样病变直径为1.1~1.7cm, 二维超声均显示胆囊腔内见附壁团块, 表面不光滑, 有的显桑葚状突起, 基底宽, 不活动。混合型1例, 占3.23%, 属晚期病变, 超声显示既有囊壁增厚, 又有自壁向腔内生长的肿块, 胆囊形态完全失常。

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 主要异常表现发生在实块型、厚壁型及混合型的病例中。有的可见到肿块边缘有血管绕行, 有的可见到血管由外伸向肿块内。厚壁型的病例可见沿壁走行的小动脉血流信号, 蕈伞型的病例中可见病变区内有小动脉和小静脉血流信号同时存在。此外。在胆囊癌有邻近肝转移时, 肿块与肝脏分界不清, 同时可见有肿块内的小动脉血流伸入到邻近肝脏病灶内。

3讨论

胆囊癌是一种恶性程度较高的肿瘤。由于早期无特殊症状和体征, 其诊断往往被延误。超声检查能清晰地显示肝胆系统, 直接显示胆囊壁的增厚和胆囊腔内的肿块以及肝脏和淋巴结的转移灶, 被临床公认为诊断胆囊癌的首选检查方法[1]。目前, 胆囊癌的超声诊断的确立和分型还是以二维超声图像为主要依据[2]。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为超声诊断提供了更进一步的信息。

通过对本组胆囊癌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 笔者认为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相结合可大大提高术前超声的符合率, 更可提高早期胆囊癌的检出率。在胆囊癌的超声检查中, 诊断典型的、能清晰显示图像的病例一般并不困难, 但在有些情况下需仔细斟酌[3]。如一般情况下, 胆囊癌患者的胆囊壁的超声显示可有不同程度的毛糙和增厚, 而不少的肝脏病变也可造成上述的超声改变, 必须指出的是厚壁型胆囊癌的超声诊断成立系指局限性的胆囊壁增厚或不均匀的增厚, 这需与上述情况相区别。另外, 胆囊内胆泥、脓团及血块形成时, 超声显像可在胆囊腔内发现无声影的中低回声水平的团块, 有时酷似胆囊内肿块, 需要不断变换体位, 观察其形态和位置有无变化。另外, 彩色多普勒也有重要鉴别诊断意义, 胆囊壁和胆囊肿瘤内检测到高速高阻动脉血流信号是有价值的诊断指标。合并结石的患者因结石的声影易遮盖病变区, 易出现漏诊, 故检查时应更多改变体位。

总之, 高分辨力的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 不仅有清晰的二维超声图像, 能清楚显示病变部位、数量、大小、形状以及随访动态观察胆囊病变区的发展声像图, 更重要的是可判断病变区有无血流信号、血流性质及血管走行情况, 所以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相结合, 显著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 特别是对早期胆囊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周永昌, 郭万学.超声医学 (M) .第4版.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2.969.

[2]杨思源.小儿心脏病学 (M) .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0.96, 174.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6篇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本组43例膀胱癌患者,均为我院2008年1月—2010年4月间住院患者,其中男36例,女7例;年龄29~82岁,平均年龄63.5岁。以无痛性间歇肉眼血尿就诊32例,以膀胱刺激症状为主就诊8例,健康检查发现1例,因其他疾病超声检查偶然发现2例。所有病例均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使用PHILIPS EnVisor-飞凡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腹部探头频率2~5 MHz,患者排空大便在膀胱适度充盈状态下,常规取仰卧位,必要时取左侧或右侧卧位,于耻骨联合上方进行纵、横、斜等多切面扫查。发现膀胱肿瘤后,观察和记录肿瘤的部位、数目、形态、大小、内部回声及周围组织情况,观察肿瘤基底部的宽窄以及基底部与膀胱壁3层结构的关系,根据上述声像图表现进行超声分期。并应用CDFI观察肿瘤内部及肿瘤与膀胱壁处血流信号的形态及分布情况,然后用脉冲多普勒(PW)判断血流信号性质,获取肿瘤区血流频谱并测量血流动力学参数,即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及动脉阻力指数(RI)。

1.3 膀胱癌的超声分期

依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深度,参照国际TNM法将膀胱癌分为4期。T1期:肿瘤有蒂或基底狭窄,向膀胱腔内突出,肿瘤基底部仅限于黏膜层,肌层未受侵犯,黏膜层高回声带连续。T2期:肿瘤基底部较宽,基底部与膀胱壁分界模糊,浅肌层受累,但肌层的低回声带连续未中断。T3期:肿瘤基底部侵及深肌层,肌层的低回声带中断,不连续,但浆膜层高回声带连续性好。T4期:肿瘤基底宽,膀胱全层受侵犯,连续性中断,向膀胱周围组织浸润和域盆腔淋巴结肿大[3]。

2 结果

2.1 膀胱癌的二维超声检出结果

43例膀胱癌患者超声诊断结果与病理结果对比,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0%(40/43),漏诊2例,误诊1例。见表1。

2.2 膀胱癌的二维超声分期结果

二维超声对10例膀胱癌未能准确分期,其中4例T1误诊为T2期,2例T2误诊为T1期,2例T2误诊为T3期,2例T3误诊为T2期。二维超声对T4期诊断符合率高(100.0%),但对T1、T2、T3期诊断符合率偏低,均存在分期偏高或分期偏低的现象。见表2。

2.3 膀胱癌的CDFI表现

CDR对肿块内血流检出率为85.01%(34/40),43例中34例较大肿瘤内可显示血流信号,自肿瘤基底部进入瘤体,血流信号呈星点状、线状、树枝状,肿瘤内大多可检出动脉血流频谱:Vp为15.0~55.0 cm/s,RI:0.42~0.80。6例肿瘤因体积较小未检查出血流信号。

3 讨论

3.1 膀胱癌的病理和临床表现

膀胱肿瘤分上皮细胞性和非上皮细胞性两类,上皮细胞性肿瘤约占膀胱肿瘤的95%~98%,分为移行上皮乳头状瘤、移行上皮乳头状癌、鳞状上皮癌和腺癌,以移行上皮乳头状癌最为多见,约占90%。膀胱肿瘤多为单发性,多发性较为少见,约占16%~25%。肿瘤可发生在膀胱的任何部位,但绝大多数见于膀胱三角区,其次为两侧壁,肿瘤发生在膀胱顶部的较少见[4]。膀胱肿瘤的临床表现主要为间歇性或持续性无痛性全程肉眼血尿。

3.2 膀胱癌的漏误诊原因分析

膀胱癌的二维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膀胱壁可见呈菜花样、乳头状或结节状回声,大多数为局限性增生,极少数为弥敌性增厚。乳头状瘤和分化良好的移行上皮乳头状癌,瘤体较小,多由瘤蒂连接于膀胱黏膜,并突入膀胱腔,表面粗糙,有时可见尿钙沉积形成的亮点回声,内部呈较强的点状回声。较大或分化较低的肿瘤,内部回声相对减低,而且分布不均匀,瘤蒂粗而短,或基底部较宽,呈浸润状。本组43例膀胱癌患者中,漏诊2例,1例位于膀胱顶部,大小0.6 cm×0.5 cm,分析可能的原因为膀胱充盈差,小肿瘤被覆盖在黏膜皱襞中不易发现;1例位于膀胱前壁,大小0.4 cm×0.5 cm,分析可能的原因为腹壁混响伪像而造成声像图近场的假回声,掩盖了膀胱前壁的小病灶。本组误诊l例,声像图表现为膀胱后壁可见一团块状低回声,基底部较宽,与膀胱壁高回声线分界清晰,表面光滑,周围膀胱壁增厚,CDFI于团块基底部可探及血流信号,因其声像图与腺性膀胱炎难以鉴别,超声诊断为腺性膀胱炎可能,建议行膀胱镜检查,病理诊断为移行上皮细胞癌。

3.3 CDFI在膀胱癌诊断中的应用

正常膀胱由膀胱上动脉和膀胱下动脉供血,因血管纤细,CDFI难以显示。有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的微血管数显著高于正常膀胱组织[5],为CDFI检测和诊断提供了依据。本组资料显示,40例中有34例较大肿瘤内显示血流信号,尚有6例较小的肿瘤未显示血流信号。提示异常血流检出与肿瘤大小有关系,即由于病灶小,血管增生和血流增加不明显,彩色血流及血流频谱检出困难;另外,肿瘤内血流的检出率与仪器的性能、探头的频率、探测手法和技巧有一定的关系。PW血流频谱参数:Vp范围为15.0~65.0 cm/s,RI值范围0.42~0.80,从结果来看,血流速度有快有慢,RI值有高有低,分析原因与肿瘤生长速度、生长方式以及病理性质、恶性程度不同导致肿瘤的血流速度快慢和血流阻力不同,因此,不能单纯按血流速度的高低或阻力大小来判断其良恶性[6]。

3.4 膀胱癌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符合原因分析

本组结果中超声对肿瘤分期的符合率为 75.0%(30/40),分析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不符合的原因主要有:①肿瘤体积较大、蒂短,瘤体覆盖蒂部造成肿瘤入侵肌层的假象,致使分期偏高。②肿瘤表面及实质内强网声钙化斑造成后方回声衰减,影响浸润深度的判断,致使分期偏高。③膀胱黏膜层与浅肌层紧密相连,在常规图像大小模式下难以辨认[7],造成T1、T2分期偏高或偏低。④肿瘤基底部已突破黏膜层侵入浅肌层,但黏膜层连续性尚完整而使T2分期偏低;肿瘤基底部已侵犯深肌层,但肌层低回声带未中断而使T3分期偏低。⑤浅、深肌层在声像图上均为膀胱壁3层结构中的低问声带,两者之间无明显界限,对T2期与T3期的判断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

超声检查可准确显示膀胱肿瘤的数目、大小、位置,还可根据肿瘤对膀胱壁的浸润程度以及膀胱周围毗邻脏器有无浸润和转移病灶等情况,进行肿瘤TNM分期。加之CDFI能通过显示肿瘤内部血流信号的变化为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提供更加丰富的信息。因此二维超声和CDFI可作为膀胱癌的诊断和术前分期的首选方法。但超声不能检出平铺在黏膜表面的地毯样早期肿瘤,小于0.5 cm的肿瘤及膀胱癌术后早期表浅肿瘤,超声显示均有困难,可结合膀胱镜检查,以提高对膀胱癌的诊断准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在膀胱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 应用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对43例膀胱癌患者进行术前诊断,在此基础上进行声像图分期,并与手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 43例膀胱癌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3.0%(40/43),超声分期与病理分期符合率为75.0%(30/40),膀胱癌中CDFI显示率为85.01%(34/40)。结论 二维超声及CDFI检查对膀胱癌的诊断和分期具有较好的可信性和实用性,可作为膀胱癌检测的首选方法。

关键词:膀胱癌,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

参考文献

[1]张建华.二维及CDFI超声在膀胱癌诊断中应用价值[J].江苏医药,2011,37(17):2052-2053.

[2]于宁,禹静.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对膀胱肿瘤的诊断及术前分期的评价[J].上海医学,2010,33(3):267-269.

[3]程天江,韩兴权,宋振才.彩色多普勒超声与X线膀胱造影和CT扫描对照诊断膀胱癌的临床价值[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4,20(6):449-452.

[4]曹海根,王金锐.实用腹部超声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92-293.

[5]李月明,李玉魁,朱京平.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1997,18(4):219-221.

[6]程荣昆,李贤兰,钱英,等.超声显像及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对膀胱癌的诊断价值[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1,12(1):34-36.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2例病例均为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大邑县妇幼保健院收治的瘢痕子宫再度妊娠孕产妇, 年龄20~38岁, 平均 (28.4±5.2) 岁;孕产次2~4次, 平均 (2.9±1.2) 次;检查时孕周:28~38周, 平均 (34.7±2.6) 周, 所有病例检查后均在我院分娩, 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患者经手术病理确诊。将孕产妇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二维超声组和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分别纳入病例297例和305例, 两组年龄、孕产次、检查时孕周组间比较, 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排除标准: (1) 双胎及孕前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系统性病变患者; (2) 检查后失访患者。

1.2 设备及方法

超声检查采用GE LOGIQ E9彩超诊断仪, 凸阵探头频率2.5~3.5 MHz, 阴道探头频率5.0~9.0 MHz。两组适度充盈膀胱, 常规扫描子宫及双侧附件区, 对子宫切口部位、胎盘边缘与子宫颈内口之间的关系进行重点检查, 注意子宫切口处是否有包块或囊肿, 测量孕囊或包块的大小、形态、内部回声及周围血流情况等。二维超声下主要表现为下述情况者诊断为胎盘植入:胎盘后间隙消失, 胎盘基底有多个静脉血池, 膀胱壁与子宫浆膜层间距变薄, 连续性中断, 子宫浆膜下有与胎盘回声相同回声的组织突向膀胱。胎盘植入的彩色多普勒超声下主要表现为:胎盘后方/胎盘实质内部有丰富的血流或血窦, 可清楚探测到紊乱、湍急的动脉血流情况;胎盘与子宫肌层间有异常血流, 与子宫膀胱壁之间血供丰富[1]。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7.0软件处理数据。计算两种检查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误诊率、漏诊率、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正确诊断指数、Kappa系数 (K) , 以K≥0.75为一致性极佳。

2 结果

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检查的灵敏度、特异度、正确诊断指数以及Kappa系数 (K=0.956) 均高于二维超声, 见表1。

3 讨论

胎盘植入与剖宫产史密切相关, 疤痕子宫再度妊娠后附着于子宫前壁是发生前置胎盘胎盘植入的主要危险因素。由瘢痕子宫的下段、宫颈处以及瘢痕切口处内膜都比较薄, 胎盘附着于这些部位后, 绒毛容易侵入宫壁肌层, 导致前置胎盘并胎盘植入。研究表明, 瘢痕子宫胎盘植入风险是非瘢痕子宫的35倍, 2次或以上剖宫产分娩女性再度妊娠后胎盘植入的的比例最高可达39%[2]。胎盘植入患者在妊娠中晚期可能发生无法控制的大出血, 严重者切除子宫, 甚至导致孕产妇死亡。针对胎盘植入, 应尽早做出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严密产前监护, 尽可能完善术前准备, 以降低胎盘植入患者围生期的风险[1]。本组结果显示, 前置胎盘植入率8.0% (48/602) , 略高于文献报道[3], 这可能和我院收治的该类患者主要是从自贡地区各基层医院转入有关, 本院建卡的孕产妇比例较低。

二维超声是应用广泛, 经济、无创、能反复进行的一种检查手段, 可直接观察胎盘位置、形状、胎盘后间隙以及胎盘在子宫肌层的附着情况, 能清晰显示胎盘下缘与宫颈内口的关系, 是临床常用的产前诊断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已经成熟, 可通过多普勒提示的血流信号, 较清楚地观察胎盘与子宫肌层之间的血流情况, 是目前临床诊断胎盘植入的主要手段[4]。近年来, 磁共振技术也用于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 文献报道[5], 磁共振在判断穿透性胎盘植入患者膀胱受侵程度方面有特别的优势, 但是对设备及操作要求较高, 费用也高于B超, 目前只是前置胎盘植入诊断的一种补充手段。

本研究对二维超声和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进行了对照性研究, 结果显示, 二维超声的灵敏度较低, 漏诊率较高, 阳性预测值和正确诊断指数方面均低于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 但是在特异度、误诊率、阴性预测值方面和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比较接近, 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结果均与手术结果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K均>0.75) 。这与文献报道[6]的结果比较一致。但是从本组研究中的情况看, 对于胎盘位于子宫后壁的患者, 受胎儿和耻骨联合的遮挡, 图像衰减明显, 二维超声观察时会受到一定限制, 容易导致漏诊和误诊。

综上所述,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前置胎盘植入、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的均较高, 二维超声有一定的漏诊率, 但是特异度较高, 对于二维超声提示有可疑胎盘植入时, 可考虑联合彩色多普勒。

摘要:目的 探讨普通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诊断价值。方法将602例孕产妇根据检查方法分为二维超声组 (297例) 和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组 (305例) , 评价两种检查方法诊断价值。结果 二维超声灵敏度82.6%, 特异度99.3%, 误诊率0.7%, 漏诊率17.5%, 正确诊断指数81.9%, Kappa系数0.853;二维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上述指标分别为96.0%, 99.6%, 0.4%, 4.0%, 95.6%和0.956。结论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诊断前置胎盘植入, 灵敏度、特异度以及诊断准确的均较高, 对于二维超声提示有可疑胎盘植入时, 可考虑联合彩色多普勒。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瘢痕子宫,前置胎盘植入,诊断价值

参考文献

[1]腾想, 郭雪, 朱倩茹, 等.胎盘植入的超声表现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3, 11 (4) :42.

[2]蒋学风, 罗新.剖宫产术后再妊娠前置胎盘的风险[J].实用妇产科杂志, 2009, 25 (10) :58.

[3]姬冬辉, 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瘢痕子宫合并前置胎盘植入的准确性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 2015, 30 (8) :1297.

[4]薛爱琴, 曹冬梅.多普勒彩超与B超对于剖宫产术后瘢痕妊娠患者的检测效果比较[J].西部医学, 2014, 24 (4) :487.

[5]徐琚, 李锦丽.产前超声检查诊断胎盘植入的价值[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3, 15 (6) :431.

眼外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 第8篇

【关键词】 眼外伤;彩色多普勒超声;影像特征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672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956-01

眼外伤是常见眼病之一,一般可通过眼科常规检查明确诊断,但在屈光间质混浊时,超声检查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高频超声对眼外伤的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检查对象 2008年6月至2011年6月龙华医院门诊或病房收治的眼外伤患者56例(58只眼),其中男性45例,女性11例,年龄5-38岁,平均27岁。就诊时间为发病1-183天,所有患者均先行眼科常规检查,多因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导致屈光间质混浊,不易观察眼内病变,而申请超声检查。

1.2 仪器 美国Acuson128和ATL5000多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线阵探头频率5-12MHz,注意适当调高增益,采用橙红色伪彩观察二维图像。观察血流时,注意不要将壁滤波调整过大,以免滤除低速血流。

1.3 检查方法 直接探查法:首先将探头置眼睑中央皮肤上,行3-9点钟的水平轴位扫查,然后移动探头位置,同时转动入射角度,使超声束指向眼球,眼眶各部位,仔细观察眼球内、眼眶图像,发现异物时逐步降低增益,观察图像变化,以确定异物大小及部位,并可行双眼对比探查和运动试验。

2 结果

58只眼外伤高频超声影像表现如下:

2.1 前房积血 13只眼显示前房积血,前房内充填细小均匀弱回声点。

2.2 璃体出血及机化物形成 36只眼玻璃体内显示絮状回声及走行不规则的枝状回声带,转动眼球,后运动活跃,其中8例病史在二月以上患眼玻璃体内见强回声带,部分与球壁相连,见轻度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1-2。

2.3 眼部异物 9只眼发现异物回声,8只眼异物位于球内,1只眼异物位于球内壁。异物均呈强回声点或斑。其大小范围0.3*0.4mm-2.9*2.1mm。6例强回声后伴彗尾征,5例为金属异物,1例為非金属异物,3例强回声后方伴声影者均为非金属异物。

2.4 球内积气 2例于眼球近场处发现强回声点,后方伴明显彗尾征,改变体位,强光点向上飘移,后位CT检查证实球内积气。

2.5 眼球破裂 4例眼球缩小,形态失常,球壁增厚不光滑,玻璃体内见散在强回声斑点,详细结果,见图3。

2.6 晶状体混浊及脱位 3例晶状体脱位,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内,球壁回声完整,未见明显连续中断,但眼科检查2例发现虹膜断裂,详细结果,见图4。

2.7 视网膜脱离 8例视网膜脱离,其中2例视网膜全脱离,3例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玻璃体内显示带状回声,与球壁相连及视乳头相连,仅见轻微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5。

2.8 脉络膜脱离 3例脉络膜脱离,于赤道附近见半球形光带,无明显后运动,详细结果,见图6。

3 结论

眼外伤后在屈光间质混浊时,进行超声检查尤为重要。超声检查可详细了解伤情,明确具体病变部位,特别在玻璃体内异常回声的鉴别诊断上,因可进行眼球运动试验,实时观察后运动状态,对玻璃体内机化膜和条索,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能作出准确判断。加上彩色多普勒血流观察,从血流的有无和来源上进行鉴别,在视网膜脱离光带上,常可观察到与视网膜中央动脉相连续的血流信号和相同频谱。而机化膜上血流信号很少,若有血流也与视网膜中央动脉无关。这种鉴别方法优于CT扫描和X线检查。

眼部异物中,以玻璃体异物最为常见,非常利于超声检查,目前的高频超声已能发现≥0.2mm的金属异物和≥0.5mm的非金属异物。对于嵌于球壁的异物,加做运动试验,超声检查可辨明异物具体部位,有利于临床决定治疗方案。对眼眶内异物超声灵敏性及特异性都不及玻璃体异物明显,也不及其它影像诊断。对眼球近场的强回声后伴彗尾征者一定要注意排除球内积气。

眼外伤后病情急,也是引起失明的原因之一,故应尽可能早期明确诊断,以指导治疗。超声检查简便,快捷,图像清晰,诊断可靠,可作为常规检查方法之一。

参考文献

[1] 周永昌,郭万学,主编.超声医学(第四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3:293-294.

[2] 刘家琦,李凤鸣,主编.实用眼科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216-223.

[3] 孔祥端,主编.眼内疾病超声图谱.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35-37.

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03月至2012年09月我院乳腺癌患者29例, 均为女性, 年龄33~65岁, 平均 (43.1±8.5) 岁;病程3个月~5年。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前均行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检查, 术后行常规病理检查。

1.2 方法

患者仰卧位, 使用Hp 1000超声诊断仪, 设置探头频率为7.5MHZ。先行二维超声检查, 观察并记录肿块形态、边界形态、内部回声、钙化及淋巴结情况等。后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 观察患者血流情况, 肿瘤周边及内部的血流信号强度, 并记录血流分级:肿瘤无血流为0级;少量血流, 可见1~2个细小血管为1级;中量血流, 可见3~4个细小血管或1个重要血管为2级;血流丰富, 可见5个细小血管或2个重要血管为3级。

2结果

本组29例中, 二维超声影像学特征显示如下:肿块形状不规则24例, 占82.76%;无包膜25例, 占86.21%;内部回声不均26例, 占89.66%;后方回声减弱18例, 占62.07%;纵横比 (L/T>1) 16例, 占55.17%;微钙化12例, 占41.38%;淋巴结转移5例, 占17.24%。

彩色多普勒显示:血流分级0级4例, 占13.79%;1级5例, 占17.24%;2级11例, 占37.93%;3级9例, 占31.03%。

3讨论

乳腺癌发病率高, 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绝经期妇女 (45-55岁) 发生乳腺癌的机率最高, 且欧美国家乳腺癌的发病率高于亚洲[2]。乳腺癌的治疗关键是早诊断、早治疗。随着乳腺癌治疗技术、诊断技术的发展, 以及女性乳腺癌的筛查制度的广泛开展, 虽然全球乳腺癌发病率有上升趋势, 但乳腺癌的死亡率却有所降低[3]。

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表现为乳房肿块、乳房皮肤改变、乳头改变及淋巴结肿大等, 主要诊断方法有钼靶X线、B超及动态MRI。

本研究选用的是B超诊断方法, 联合运用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二维超声可清晰显示乳腺的解剖结构及病理改变, 对肿块的检出率高, 但对肿块细微结构的分辨率较低, 不能准确判断肿块的性质。乳腺癌二维超声特征总结如下:①肿块形状不规则, 边界毛刺样改变, “蟹足状”边缘不齐。主要是因为肿瘤纵向浸润性生长, 且生长速度不一。②内部回声不均, 后方回声减弱。由于肿瘤向周围组织浸润, 并使周围组织纤维化及胶原增生所致。不规则强回声晕是诊断为恶性肿瘤的关键。③L/T>1。因癌细胞脱离了组织平面所致。④肿块微钙化。针尖样钙化提示为恶性肿瘤。⑤淋巴结转移。乳腺癌可向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引起肿大。

乳腺癌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细胞可释放TAF (脑瘤血管生成因子) , 刺激肿瘤及其周围组织产生一系列新生血管, 该血管壁薄、粗细不一、肌层混乱, 血管吻合紊乱, 可造成血管瘘及血管狭窄[4]。乳腺癌彩色多普勒超声特征如下:①肿块血流丰富, 血流分级主要为2级和3级。②肿块的血流信号与肿瘤程度成正比。

综上所述, 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以二维超声检查为基础, 结合彩色多普勒检查中血流信号及其强度即可判断肿瘤的类型, 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 建议临床医师更深入的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的特征, 提高诊断正确率。

摘要:目的 探讨研究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分析其诊断特征。方法 选取本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9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重点回顾性分析其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影像学特征, 重点观察二维超声检查的肿块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后方回声、微钙化、腋窝淋巴转移情况, 以及彩超多普勒检测的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本组29例中, 二维超声影像中, 肿块形状不规则82.76%;无包膜86.21%;内部回声不均89.66%;后方回声减弱62.07%;纵横比 (L/T>1) 55.17%;微钙化41.38%;淋巴结转移17.24%。彩色多普勒影像学提示血流分级0级4例;1级5例;2级11例;3级9例。结论 乳腺癌患者的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具有明显的特征性, 对乳腺癌患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建议临床更深入分析总结其超声表现特异性, 提高诊断正确率。

关键词: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乳腺癌,诊断

参考文献

[1]彭娟, 吴敏, 龚黎, 等.ROC曲线评价二维超声与彩色多普勒诊断小乳腺癌.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2010, 07 (6) :647-650.

[2]王纪萍.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联合应用在乳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海南医学院学报, 2009, 15 (8) :979-980.

[3]CHEN Yanwei, 于韬, LUO Yahong, 等.彩超在小乳腺癌与乳腺良性肿块鉴别诊断中的价值.中国现代医生, 2008, 46 (14) :19-20.

上一篇:发展对象下一篇:流程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