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趣教学有感范文

2024-07-24

情趣教学有感范文(精选7篇)

情趣教学有感 第1篇

地图具有直观、简洁、形象等特点。许多学生认为上地理课用地图是理所当然的事, 但上英语课用地图就觉得新鲜。所以教学中就可以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 用地图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

二、图表激趣

对于一些有关历史上著名人物的课文, 利用图表按时间、重大事件、重大成就列出表格, 不但一目了然, 而且会使学生对历史上的伟大人物产生崇敬之情, 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怀。

三、导读激趣

俗语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一堂课若导课得当, 就能直接吸引学生, 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使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 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活泼, 课堂活动有节律地进行, 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导课方式多种多样。例如以音乐欣赏方式:SBIA Unit11 County Music, 以一首Country Road引出话题;SBIIB Unit21 Music, 以各种乐器演奏让学生听后说出是“使用什么乐器演奏的”来引出话题。以表演小品方式:如SBIIA Unit18 The Necklace及SBIIB Unit 11 The Merchant of Venice, 让几名学生课前做好准备, 分别扮演不同角色, 穿上服装, 拿上道具, 学生表演得惟妙惟肖。其他学生看得出神, 之后也就想了解课文的内容。

四、课件激趣

图文并茂、生动活泼的多媒体课件能够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起学生学习英语的极大兴趣。如SBIIA U-nit 9 Gymnastics及SBIA Unit 10 Sports, 将奥运历史、奥运项目通过多媒体课件直观地展示给学生们。本来运动就是学生们很感兴趣的, 对历届奥运会盛况及中国运动健儿出色的表现他们会更感兴趣并能极大地增强爱国热情。人人都能用英语表达自己的思想, 这大大激活了他们的思维, 创造能力得到了尽可能的发挥。有时候学生在讲话中有些错误, 本人以友好平等的态度加以指正, 或通过启发引导由其自行纠正, 让学生感到自己真正是学习的主人。也同时通过建立轻松愉快的竞争性教学氛围, 来满足学生获取成功的心理需要。

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 训练质疑, 激发创造性思维。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 在教学中, 教师要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发现问题, 提倡大胆质疑, 并对学生提出的疑点做出鼓励性的评价, 从而培养学生喜欢质疑、勤于质疑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1) 布置预习作业, 让学生把对课文理解有疑问的地方抄下来, 谁提的问题多, 谁就在平时成绩中加分。 (2) 挖掘身边敢于质疑、成绩优异的学生典型事例作为效仿的榜样。 (3) 抓住课堂教学中教材内容的点滴机会。如how long, how soon, how often, what time的用法区别;also, too, either的不同用法等。经过不断地训练, 学生从不敢提问题、不会提问题到大胆提问题、提出好问题。

2. 形象教学, 启发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 我们可以借助形象化的语言、挂图、实物、音像带等, 使科学道理通俗易懂。

3. 角色表演, 开拓创造性思维。

通过各种表演可训练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达到开拓思维的目的。

4. 组织讨论, 活跃创造性思维。

课堂讨论是教学中的有效组织形式, 教师可以根据不同学生的性格特征、思维特点以及基础状况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可以通过改变座次、坐向等有利于讨论活动, 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 有利于克服语言障碍的措施, 使学生的心理处于“自由”状态, 思维处于奔放状态, 激发了每个人的活动潜能。对于初中英语教材阅读课文的处理, 教师都可以设置一个话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如:初三第一单元提出“你的书不见了, 会怎么办?”, 第二单元“为保护环境,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第七单元提出“爱迪生取得成功的秘诀在哪里?我们应该如何向他学习?”, 等等。通过讨论, 学生之间可以达到知识点优势互补, 而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这种讨论, 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也为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六、课堂上引入竞争机制

在教学中创设竞争情境, 形成竞争气氛,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成就动机的驱使下, 学生总是努力想引起别人的注意, 想得到最优秀的成绩和荣誉, 并赢得别人的赞扬和喜欢。教师在教学中可充分利用学生的这种好胜心和表现欲, 有意识地在同学之间创造竞争气氛, 让每位同学都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和热情, 在竞争中得到锻炼和提高。为此, 教师在课堂上可通过小组讨论, 然后以各小组轮流发言、分组比赛以及默写单词比赛、演讲竞赛等形式来活跃课堂气氛,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其学习效率。

课堂教学犹如划船一样, 教师就是教练、航手;学生就是运动员、浆手。教师不能不放心学生的能力, 又不能让船在水上漫无目的地乱闯。作为教练和航手的老师要为他们点拨要领, 让他们独立反复操练直到掌握。素质教育的宗旨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就应该像指导学生练习划船那样, 其特点是教师服务于学生, 其内涵是知行统一、学用互补。其目的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知识, 而在于学生发现了多少新东西;不在于学生做了多少练习, 而在于他们解决了多少问题;不在于学生知道如何记忆, 而在于他们懂得了怎样学习。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善教者不言而化, 善学者无师自通。”

总之, 在英语教学过程中,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 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 激发其学习英语的动力。学习兴趣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英语教师必须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课堂教学充满活力作为首要任务。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有效地提高授课效率, 让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实际行动, 是时代赋予每个教师的重任, 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世纪人才的需要。

摘要:情趣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它不强迫学生学习, 而是通过教师的情趣引导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积极性、主动性, 把“要我学”变“我要学”, 变“苦学”为“乐学”, 使学生在一种主动和谐的氛围中自觉地学习、掌握知识。这里的情是指情趣、情感、情景, 趣是指兴趣。

浅探情趣教学 第2篇

一、探寻:“情趣教学”之源

于永正老师在近四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出了“五重教学法”,即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著名思维科学家张光鉴教授认为,从脑科学这个角度讲,“重情趣”应放在首位。

所谓情,就是课上有情,课下亦有情。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课程,一个没有感情的教师是无法完成语文课程教学的。情的另一方面体现在对学生有情,用于老师的话说,他的情是通过“戴高帽子”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解惑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耐心和激励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期待、鼓励的眼神传递给学生的,是通过抚摸与微笑传递给学生的……”

所谓趣,就是兴趣,乐趣,就是上课要有趣味,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要让学生乐于去学。这对于老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这意味着教师不仅要有精心的教学设计,更要有高超的课堂组织能力,能引人入胜,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积极性,快乐地主动地去学,而不是被动地去接受知识。

二、探析:“情趣教学”之例

教学片段回放:于老师在《小稻秧脱险记》一课中对“气势汹汹”“蛮不讲理”等词的教学是这样进行的。

师:还有问题吗?(学生摇头)看来需要老师帮助的很少很少,有些字平时大家就会了。现在请大家一边读课文,一边把不懂的词语画出来。

师:有的同学已经读到第四遍了。读到这里,我想,“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的意思大家肯定懂了。谁知道“气势汹汹”是什么意思?

(老师喊了几名举手的同学到前面来)

师:这几名同学都懂了,没有懂的同学请看。

我们表演:我当小稻秧,你们几个当杂草。杂草把小稻秧团团围住,你们应该怎么站?

(学生从四面把老师围住。笑声)

师:“你们要干什么?”

生:“快把营养交出来!”(声音低)

师:你们没有读懂。要凶,声音要大,把腰持起来。

生:(抹腰,大声,凶恶地)“快把营养交出来!”

师:“我们刚搬到大田不久,正需要营养,怎么能交给你们呢?”

(学生不知所措)

师:(问全体同学)他们应干什么?

生:他们应上前抢营养。

师:对,要抢。营养在地里,快!

(“杂草们”一拥而上,抢起了营养。稻秧无精打采地垂下了头,下面的学生哈哈大笑)

师:杂草厉害不厉害?凶不凶?(生:厉害,凶)

这就是“气势汹汹”。杂草野蛮不野蛮?(生:野蛮)讲理不讲理?(生:不讲理)这就叫“蛮不讲理”。杂草让小稻秧发言吗?(生:不让)这就叫“不由分说”。各位“杂草”请回去。(笑声)(老师拿下小黑板,学生读上面的词语: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

探析与反思:在这一教学片段中,于老师为了让学生理解“气势汹汹、蛮不讲理、不由分说”这几个词的意思,创设了相应的情境,通过形象生动的表演,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深刻理解词的意思。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较差,多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单纯以语言这一抽象性的信号系统来讲述,学生不易理解,于老师的这种通过创设情境的教法,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对知识的掌握。

三、启程:“情趣教学”之路

在前面我们探索了“情趣教学”之源,剖析了“情趣教学”之例,学习了于老师“情趣教学”的教学片段,笔者认为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老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

1.以爱唤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老师首先要有一腔热血,热爱教育,热爱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去投身于教育。在踏寻教学实践的路途中,有时是枯燥的,甚至有些是艰辛的,你会遇到各种“小蜗牛”,他们或调皮捣蛋,或懒惰贪玩,或不爱学习,在他们的世界里,没有大海,只有小溪,作为教师,只有用热血之爱,才能去坚守,去继续。在课堂教学中,只有用热血之爱,去唤起自己的教学之情,才能点燃学生的学习之情,实现师生的情感交融,为学生快乐的学习烘托出气氛。

2.以情激趣

以于老师的《第一次抱母亲》教学片段为例:

师:是的,她挑起了一个家庭。

生:挑的是母爱。

师:是的,她用自己所有的爱把一个家庭承担下来,还有吗?

生:所有的负担,要照顾孩子,还要关心老人,要劳动,还要去挣钱。

生:责任,是必须承担的责任。

师:必须承担的责任,是的,这就叫用两只眼睛看。同学们坐好,听我说:“哺乳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说的是母亲抚育子女的艰辛;“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说的是孩子生病时母亲的焦虑和照料;“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说的是母亲为教育子女的巨大付出(讲到这里,师把“重担”和“89斤”这两个词用线连在一起。)这就是母亲,这就是我们的母亲。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之后,再来看“翻山越岭”,还仅仅是“翻过一道道山,跨过一座座岭”吗?请你静静地默读,想好再发言。

生:很艰辛地翻山越岭。

于老师的深情讲解使学生懂得了母爱的伟大和艰辛,不自觉地想起了自己的母亲,心里升起了想去了解更多的情绪,带着这样的情感,学生再去读文中的句子,去理解句子的意思,去把握其中蕴含的感情就深刻多了。

3.以趣启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的提高可以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小学语文课堂而言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来触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语文教师需要以饱满的热情和富有激情的语言打动学生,触动学生的神经,使学生能够受到震撼,产生共鸣。

四、归处:“情趣教学”之本

教学情趣性漫谈 第3篇

1.“情”。情指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 ,努力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整个身心都充满快乐和索取的幸福感,是长期保持学生兴趣的关键, 而不能把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当做求道成仙的苦难旅程,甚至进入漠不关心的冷漠境地。心理学认为,人的情感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情感对学生的认识活动有很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充满热情,表现出对学生的热爱和关心, 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老师由衷敬佩和学习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引发情感共鸣,营造出和谐、愉快的教与学的氛围呢? 爱护和尊重学生是情感交流的基础。信任和期待是情感交流的关键。唯有教师对学生的爱护和尊重、信任与理解,课堂上才能出现和谐气氛,才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业务纯熟是课堂抒发情感的重要因素,是驾驭好课堂这艘航船的好船长。

2.“激”。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师采取一定措施或手段,也就是利用一定的诱因,使学生的学习动机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 这样才能唤起学生全力以赴的学习精神和克服困难的力量。首先,可以巧设悬念;例如,讲“能源”问题,我说:“现在全世界都讲究风能的绿色可持续性, 那么世界上到处是兜风的大风车时, 我们在生活中再也感受不到微风习习的清凉了,到时该怎么办呢? 其次,可选用离奇的事例;如讲“太阳系”时 , 我说 :“为什么最像地球的火星上没有发现生物? ”“为什么太阳是个巨大的核反应堆,对我们人类却没有核辐射? ”第三,可用演示直观教具;如讲晨昏线,我将教室的窗户遮挡起来,用手电筒照射地球仪讲解明晨昏线、昼夜半球,获得极好的效果,学生始终保持稳定的注意力。第四,可用认识冲突法;如讲“地球的现状”,我说:“地球不是圆的,也不是椭圆的。”第五,可用高难度法;如讲“地球运动”,我说:“如果地球自转是倒转会出现什么样的自然现象呢? 假如地球公转也倒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自然现象? ”第六,可用信任法;如我相信学生用数学知识可以推导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公式进而求出某地的纬度。第七,可用实践法;如等学完“天气与气候”,学生用所学冷暖锋面知识,判断天气的变化,预知未来的天气状况。有一次秋末冷锋过境,学生分析后认为气温骤降前,会有雷雨天气,结果准确。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到学习实践中。

3.“趣”。趣指兴趣。 丰富的教学内容是持久兴趣的基础 ,挖掘事物的本质,找出事物的规律是兴趣效能的动力。采用多种多样灵活的教学艺术手法。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教学必须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趣味性和知识性相结合,才是教学的灵魂。如讲判断气候类型让学生从繁杂的气温、降水的数据中抓住规律,而不是记那些数据。这样,兴趣效能就成为智力行动的推动力。

4.“引”。引就是引导 ,一方面引导学生探索与创造性的学习精神,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恰当地拨正航向:如讲“水文特征”时,学生抓不住要领,我点明。从水量、水位、汛期、含沙量和水温(结冰期)几方面分析。适时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学生思路受阻时;我点明,经度改时间的可以想象为把一个西瓜切成二十四份的比喻。点燃智慧火花:使学生对课堂的知识产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

5.“夸”。夸是表扬夸奖。 从心理学上看 ,人们都喜欢赞扬 ,受到赞扬后会心情舒畅,大脑兴奋,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意志力。夸要注意“夸”的可信度;如我讲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用十字法确定东西经度之后, 一位学生说:“老师讲的方法比较繁琐,我认为用地球自转方法即可确定。”我认为确实准确、简单。我说:“凯佳同学讲的方法很简单,还准确,现在我们就用她说的方法,以后我再讲课就用她这个新法,老师代表同学向你的贡献表示感谢。”还要注意密度和时效性;不可浮夸、虚夸,更不可假夸,也不可天天夸、时时夸,注意时间地点即可。

6.“逗”。逗是教学的幽默感。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幽默语言,可使学生紧张的学习和松弛情绪有机交替,可使学生神经调节合理,松弛有度。积极挖掘教材中的幽默因素,恰当地改进教材的组织形式,有时教材本身设有幽默因素,这时可以适当加工,增强幽默情趣。如讲地球自转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线速度逐渐减少,到极点为0这一现象,我说:“人类母亲有偏心,同是儿女速不均,你在赤道高速转,我在极点何为0。”(学生深沉地笑)教学中的逗,使学生精神焕发,疏散脑筋,解除疲劳,但教师不能用庸俗的语言和低级的趣味冲淡教学的严肃性。

让拼音教学情趣起来 第4篇

一、诵读儿歌,强化记忆

汉语拼音对儿童来说,是一些没有特殊意义的符号,比较抽象,在学习过程中容易遗忘,从而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可以利用儿歌这种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课堂趣味性,提高汉语拼音的识记效率。

在汉语拼音中,“b、d、p、q”这四个声母,学生特别容易混淆,为了让学生对这四个声母区别清楚,牢固掌握,我专门给b和d这两个声母编了一首儿歌:“b b和d d,对面吃果果,b b吃右边的,d d吃左边的。”为了让学生区分左和右,我经常领着学生做游戏:练习按老师的口令举左手,举右手,并且一边举手一边说“左左左”“右右右”。针对“p”,我特别编了顺口溜:“举面红旗爬山坡p p p。”目的是利用小红旗的形状记住“p”的字形。针对“q”,我用“写个9字q q q”来区别。

学生在这些有趣生动的儿歌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很多汉语拼音,而且能记得很牢。这样教师在拼音教学过程中也能事半功倍,大大提高教学效率。

二、穿插故事,激发兴趣

在课堂上,我就常常穿插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生动我的语文课堂。如,在教学《g k h》时,我引入了“一休哥”这一角色,让学生沉浸在生动的故事情节里:一休哥今天要带我们去三个声母宝宝家做客。我们先到了g 声母家里,g声母很热情,急忙倒水给我们喝。一休哥喝得太着急了,被水呛到了,连连咳嗽了好几声:“咳,咳,咳!”到了k声母家里,k声母也很好客,又要去倒水给我们喝,一休哥忙摆手说:“不喝了,不喝了!”惹得我们哈哈大笑。这段故事中,还巧妙穿插了含有g k h声母的汉字,让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对于新课的学习难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游戏引路,突破难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要以活动和游戏为主。”这就要求我们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引导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游戏和活动中学习,尤其在拼音的复习和巩固阶段,更是需要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课堂上,我经常采用以下几种游戏形式来复习巩固拼音:

1.“猜哑谜”游戏

教师定住发音口型,但不发音,让学生仔细观察教师的口型变化,猜猜教师是发哪个音,这在区分平翘舌音、前后鼻音、鼻音与边音上比较有效。学生不但仔细观察教师口型,学会口型的变化,还在愉快的游戏中有效学习。真是一举两得!

2.“摆字母”游戏

在声母教学当中,有特别容易混淆的字母,如:b d、p q、f t、n h、m n。我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分辨比较,培养学生主动地运用比较分辨的方法记忆易混字母。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肢体动作来摆字母,如区分b d、p q时,我让学生伸出左拳,拇指向上,演示出b字母的形体,再伸出右拳演示d字母的形体,然后让两拳相对后向下翻便演示出p q字母的形体。在“摆字母”的游戏中,不但让学生开口,还让学生动手,符合低年级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加强记忆,更好地进行巩固与复习。

总之,把游戏引入课堂,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让全体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抽象的拼音符号变成他们手中的“玩具”,在玩中学会汉语拼音。

四、联系生活,意义识记

在教学具体的音节时,可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什么时候用得着, 还可引导学生给自己的学具贴上拼音标签,给家中的生活用品贴上音节卡片。为了进一步引导学生用拼音,教师可及时引导学生读拼音读物,可以用拼音给学生写信,信中可以是夸奖学生的话,也可以是一首儿歌。慢慢的,同学之间也可以互相用拼音写信,还可用拼音“抄写”课程表,给爸爸、妈妈写留言条等等。

拼音教学时,可把教室布置成拼音乐园,开辟汉语拼音园地、黑板报光荣一角等栏目,每期一首注音儿歌。把每天表现好、进步快的学生名字用拼音写在“光荣一角”中,促进学生拼读积极性的提高。同时,也可鼓励学生从课本、课外注音读物中寻找已学的音节,收集并与大家一起交流,使学生拼读音节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教师要充分发挥拼音为汉语服务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读写训练,在运用实践中巩固提高,最终达到学以致用。

总之,语文教学就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低年级的拼音教学也不例外。汉语拼音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教师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根据所教的内容,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精设计,巧安排,激活孩子智慧的火花,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号变得具体可感,鲜活灵动,易于接受。

参考文献:

徐火青.拼音教学激趣之我见[J].新课程:中旬,2011(01).

古诗教学的情趣初探 第5篇

一、“知人论世”, 激发学生情趣

我们在欣赏、吟咏古代诗歌作品时, 应该“知人论世”, 深入探究他们的生平和为人, 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 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教学中教师只简单地介绍作者无疑显得太过苍白无力, 而将与作者写诗有关的背景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 不仅能提起学生的兴趣, 而且对学生理解诗歌有着极大的帮助作用。

如我在教学陆游的《书愤》这首诗歌时, 课前先讲一讲陆游的生平经历和《示儿》的相关资料, 然后紧扣全诗一个“愤”讲开去。本诗系宋孝宗淳熙十三年 (1186) 春陆游居家乡山阴时所作。陆游时年六十有二, 这分明是时不待我的年龄, 然而诗人被黜, 只能赋闲在乡, 想那山河破碎、中原未收而“报国欲死无战场”, 感于世事多艰, 小人误国而“书生无地效孤忠”, 于是, 诗人郁愤之情便喷薄而出。“书愤”者, 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回看整首诗歌, 可见句句是愤, 字字是愤。以愤而为诗, 诗便尽是愤。

除了这首诗, 陆游还在不少诗中述及诸葛亮的《出师表》, 称颂诸葛亮的出师北伐。联系时代背景, 想一想, 陆游为什么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由此, 学生就不难理解诗中的“愤”的真正含义, 也不难体会到, 这首《书愤》浸透着陆游的亲身经历, 饱含着他的政治生活感受, 是那些逞才摛藻的作品所无法比拟的。

二、尽情享受“吟诵”之美

有的学生教师问:吟诵是古代人读书的方法, 我们今天用普通话朗读古诗不是很好吗, 为什么还要吟诵它呢?吟诵究竟有何意义?我认为, 吟诵既是历代文人学子读诗、读词、读文普遍采用而行之有效的传统方法, 又是一项自娱自乐又娱人的高雅的艺术活动, 今天我们吟诵古代诗歌, 对于深入鉴赏诗歌内容、写作诗歌、研究民族音乐、弘扬民族文化和扩大对外文化交流, 都具有重要意义。

古典文学作品, 尤其是古代诗歌, 它们之所以久为传诵, 主要是因为这些作品用美的语言创造了一个情景交融、引人想象的美好意境。学会了吟诵, 首先可使我们在鉴赏时更充分地领略作品的意境美。吟诵的效果不仅优于默读, 而且胜过用普通话以现代的方法朗读, 它能使我们充分地感受古典文学作品的情味。这是因为古典文学作品音节的安排有特殊的规律, 如果不吟诵, 就不能展现其妙处;如果不吟诵, 就更不能很好地“由声入情”。吟诵都依一定的腔调进行, 而吟诵腔调自具一种特殊的韵味;加上吟诵作为一门有悠久历史的艺术, 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技巧。我在教学杜甫的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时是这样做的:先请班上朗诵水平高一点的学生用普通话以现代的方法朗读一遍, 然后我范读, 作纵声朗吟。完了之后两厢比较, 那位学生的普通话水平水很高, 朗读也有技巧, 而我抑扬顿挫合度、疾徐轻重有致的吟诵, 更能充分再现杜甫当年忽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那种欣喜若狂的神态, 因此具有更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细嚼慢咽, 领悟内涵

诗歌作为我国四大文学体裁之一, 或婉约、或愤慨、或苍桑、或温柔, 且咏且叹, 一波三折, 无不包含深情, 尽吐作者之心事。理解古诗, 每个环节都应伴随着朗读、诵读直至背诵的训练。教法多样, 读为上策。古人曾说,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可见“吟诵”之重要。《示儿》沉郁悲凉, 《咏柳》欣喜明快, 《游园不值》惊喜无限……古代诗歌的节奏美、韵律美, 要靠声情并茂的朗读来体现。教师可采用个人朗读、范读、齐读、轮读等多种方法, 最好再配上适当的背景音乐, 使学生学会读诗, 读好诗, 乐于读诗, 陶醉于读书。

王维的诗, 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典范。确实, 有些古诗, 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如果把绘画引入古诗教学, 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我在教学《天净沙·秋思》一诗时, 我边吟边画, 在黑板上依次画上了几颗枯藤, 缠绕在老树上;几只乌鸦, 在秋日黄昏的氛围中鸣飞;一座小桥静卧在流水之上, 这里有人家, 一匹瘦马迎着强劲西北风, 行进在小道上……而学生在无形中将自己构想成了画中的主角——一位漂泊天涯的游子。诗成、画毕, 学生目不斜视, 向往不已, 仿佛进入了深秋村野图的画面中。

四、在古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1. 用“美”的语言, 激发学生的兴趣。

古诗本身就是一种高度凝练的语言。我在教学中, 时刻注意用优美的话语把诗意表达出来, 尽量在语言上给学生以美的享受、美的熏陶, 让讲述语言的美体现出诗歌的美, 学生的课堂情绪就跟着带动起来了, 这种做法起到语言点拨的作用。

2. 用“美”的画面, 帮助学生想象。

古诗教学中, 还应图文结合, 驰骋想象, 以帮助学生加深对诗意的理解。所谓“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就是这个道理。教师不能忽略诗句所描绘的画面, 不能只让学生理解诗句字面上的意思, 其实, 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流动图画

3. 用“美”的旋律, 唤起学生的灵感。

《乐记》里面说:“凡声之起, 由人心生世, 人心之动, 物使之然也。感于物而动, 故形与于声。”对仗工整, 平仄压韵, 读起来琅琅上口, 从而使古诗具有了音乐美、韵律美。古诗中的“美”有很多, 随处可见, 俯首即是。在教学活动中, 从语言美到音乐美, 从音乐美到情感共鸣的意境, 学生的审美情趣也就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这样, 老师教得愉快, 学生也学得高兴。

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 第6篇

一、创设游戏情境,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 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 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因此, 教学时,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 创设有趣的游戏情境, 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如, 在教学人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识字2时, 学生按教师要求学习完生字后, 每组抽一名认字最好的学生到其他小组“抓特务”, 即逐个检查字音、组词情况, 不会的学生即是“特务”, 要求小组长带领其他组员帮助自己组的“特务”学习生字。这样一来, 人人都不想当“特务”, 识字效率明显提高, 即使有困难的学生也会在小组长的帮助下很快认会生字。检查一课、一单元甚至一册书的生字都可以用此法。

二、运用多种识字方法, 调动学生识字的积极性

□何淑慧

(通渭县西关小学, 甘肃通渭743300)

常感兴趣,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谜帮助学生识字, 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如, “三人同日去看花———春”, “一口咬掉牛尾巴———告”, “牛走独木桥———生”, “1+1不等于2———王”, “六十天———朋”。

2. 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 在识字教学中, 若能把一个个汉字演绎活化成一个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 让学生通过听故事、讲故事记住生字, 则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如, 教学“望”字时, 我给学生们讲了这样一个小故事:从前, 有个小王子, 他的妈妈死了, 他很想念妈妈, 人们告诉他妈妈到月亮上去了, 于是他常常抬头望月亮想妈妈, 同时教儿歌“王子望月, 望、望、望”。这样, 学生们很快就记住了“望”字。

3. 顺口溜识字法:

顺口溜, 琅琅上口, 易学好记。若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顺口溜, 则既能体现语文课的趣味性, 活跃课堂气氛, 又能提高识字效率。如, 教学“美”字:羊字没尾巴, 大字在底下;“金”字:一个人, 他姓王, 口袋装着两块糖。

三、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只有当识字对儿童来说变成一种鲜明的激动人心的生活情境, 里面充满了活生生的形象、声音、旋律的时候, 读写结合过程才识字的背景和舞台, 生活是语文的内容, 语文是生活的工具。那么, 怎样将识字与生活联系起来呢?我认为, 教师可以利用学生生活中的有利条件,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如, 动画片中的字幕、校园的校训、《小学生守则》、课程表等, 都是学生识字的好教材;还有新一轮课程改革设置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无论是常规活动, 如晨会、班会、队会、节日庆典, 还是校本活动, 如国防主题、环保主题、社会调查主题、春秋游主题等, 都离不开汉字这个媒介。活动中若将识字贯穿其中, 充分发挥媒介作用, 不仅可以丰富活动内容, 还可以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汉字。

四、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字, 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创新者, 他们喜欢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去认识事物, 得到肯定后, 往往会获得心理上的满足, 并会用更积极的方式去探索新知。因此, 教师要想方设法保护学生的这种热情和积极性,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主动识字, 不要强求统一。如, 认识“司”字时, 有的学生用“同”字去掉一笔“丨”就变成了“司”, 有的学生用“词”去掉“讠”字旁就变成了“司”。出现这种情况, 教师应该给予肯定和鼓励,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应该充满情趣 第7篇

【关键词】识字     情趣      情境     游戏     生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交际工具,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但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还有许多教师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只一味强调语文的工具性,把学生识字看作是教师在教字,非常机械。这样的识字教学漠视和扼杀了学生随机创造的反应、识字能力的培养、口语交际的训练、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发展、人文精神的熏陶。因此,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多创设情境,多创设活动,多创设形式,让识字教学充满情趣化。我的一些思考和做法是这样的:

一、以人为本,让学生感受人文精神和汉字之美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是多元的。新教材编排本身就有意识地突出多元开放的识字方式,教材本身就具有人文性,如果教师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识字教学就充满情趣化。如识字“安”,我是这样教的:“安”是女子在家最安全(教师略讲古代抢婚制)……学生表现出强烈的识字兴趣。识字教学原本是一杯“苦涩的咖啡”,情趣是“一勺糖”,在“苦涩的咖啡”中加了“一勺糖”,学生就急着“喝加糖的咖啡”。

所以说,在识字教学中充满情趣化,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有自己独特的学习体验,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目的。

二、用情境和游戏等方法使教学灵活而生动

低年级的学生虽然有意注意在发展,但占优势的还是无意注意。他们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易被新鲜的事物刺激吸引,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因此在进行识字教学时,要时时保持教学内容丰富且有新意。另外,教学方式、方法要有灵活性和多样性。

1.创设情境和游戏等来识字

教育学家卡罗琳说:“孩子们的工作就是游戏,在游戏中激发他们的思维,是他们最愿意接受的。”生本教育体系低年级的学生平均每天要识二十多个字,因此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教师要创设一定的情境,开展各种活动和游戏,让学生愉快识字。

有时,在黑板上画好巨大的田字格,按正确的笔画顺序,请几个同学合作(一人写一个笔画)把生字写出来。若是用彩色粉笔写,那么按同学们的话说,这个字就像一个穿着鲜艳衣裳的漂亮女孩。学生在活动和游戏中识字比较轻松愉快,学生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还可以进行“猜谜语”游戏来识字。如“一口咬掉牛尾巴”是什么字?(告)……许许多多的汉字都可以用来做谜语猜。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字形的过程,这种识记不同于机械识记,是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记忆,印象深刻。此时,学生无论猜得出或猜不出,常会开怀大笑,感受到一种成功的喜悦。

2.开展多样训练,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

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识记的效果越好。因此要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让生字多次复现,促使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其中。如:给生字组词或用生字说词说句;同桌互相听写;同桌交换生字书写本写生字;相同结构、相同偏旁的字归集起来等等。例如,教“青”字时,对学生说“青”是小草的颜色,是人们形容大自然美丽时常用的字,所以我们有许多字是利用“青”来造的,比如人的眼睛就是“目青为睛”,形容天气好有太阳就是“日青为晴”等,如说为人有礼貌,“言青是请”,水干净为“清”,不争不吵为“静”等等。

汉字是最富有生命力的文字,识记汉字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的。如教“眺”时,可以联系以前学过的形声字“逃、桃、跳、挑”等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运用举一反三这些方法去学习识字,学生的识字能力会在实践中逐步提高,同时也感受到了创造的快乐。

三、讓识字与生活相连,体现开放性和实践性

有妙言道:学习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因此,识字教学应该紧密地联系生活,从生活中汲取营养,多多识字。

1.以生活劳动经验为媒介

比如借助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劳动经验来识字,使学生识字的兴趣大增,提高了识字的效率,拓展了思维的深度。

2.利用学校身边的资源

我们的校园本身就是一个识字的智慧宝库,也许是太过熟悉反而不在意吧,许多老师浪费了这个好资源。校园里校名、校训、小学生守则、班级名……这些都是学生识字的好素材和好途径。教师应该做个有心人,经常引导学生认认这些字,日子一久,学生就由无意识到有意识地把熟悉的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3.让电视和广告为我所用

现在的学生看起电视是一个比一个厉害,老师和家长都忧心忡忡。其实,对此没有必要如临大敌,只要我们老师和家长好好地进行“宏观调控”,注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和节目,未必不可。电视节目丰富多彩,如新闻、少儿节目、动画片、儿童故事片、小孩益智节目等,学生都能从中获得大量的信息。所以可以让学生在看这些节目时,注意认读字幕,不懂的问家长。一边听标准的发音,一边看出现的字,不知不觉中对汉字变得熟悉,便变为己有了。还有就是我们的学生每天都会面临许多的广告、商标、招牌,可要求他们在上街、活动、游览的时候,问问家长、同学,加以利用和学习,也一定会有收获的。

4.在现代信息技术中渗透

信息化社会的来临使现在的小学生从刚开始学习就进入电脑时代,让电脑为识字服务。并且,电脑已经走向了大众、走向了农村,利用电脑识字已成为现实。因为电脑库存量大,学生随意打一个字,都会相应出现一系列字,为学生探究性识字和随意识字提供了平台。而小学生打字一般是采用全拼输入法或智能ABC输入法,这样既可以熟记字音,又可以巩固字形,二者兼得,其乐融融。

总而言之,人生聪明识字始。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其学习重要性不言而喻。识字教学首先应是对人的教学,应渗透人文精神,关注学生的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的方法,力求识用结合。”所以说,在情境中识字,学生既有识字的能力,又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和习惯;在情境中识字,犹如给学生插上了翅膀,在识字的自由王国里展翅飞翔。

【参考文献】

上一篇:经济促进作用下一篇:中职计算机信息化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