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规划

2024-08-25

大学生就业规划(精选12篇)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1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成功就业

科学地进行职业生涯规划, 推广和完善高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它可以全方位帮助学生朝理性的、适合自己的方向发展。好的职业规划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就业错位”, 使学与用更加紧密结合, 促进学生成功就业。要真正让高职学生赢在职场, 做好职业生涯规划显得尤其重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跨越学校与社会的鸿沟。引导学生认清自我, 准确定位, 明确方向, 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1 高职生的职业规划教育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学生个体成长方面, 有利于学生认清形势, 准确定位, 明确人生未来的奋斗目标, 合理安排大学的学习生活, 提高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 提升职业品质, 实现职业与学业的良好对接。为将来就业打下良好基础。

1.1 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意义

职业规划教育是依据一定的科学理论, 针对不同层次, 不同专业的培养目标, 通过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开设相关课程或讲座, 使学生对自己的职业前景和就业方向有一个较明析的认识, 从而确立正确的职业观、就业观。实现高职院校办学目的的需要。高职教育是面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就业教育, 把对高职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定位在就业目标导向上, 符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宗旨。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双向选择机制下, 帮助高职生尽早树立危机意识, 引导学生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认清形势, 了解职业发展的变化, 不断更新观念, 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以科学的态度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 不仅有利于学生就业, 也将影响学生的生涯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树立科学发展观, 建设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现代高职教育, 只有坚持以“就业--职业生涯发展”为指导, 才能实现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就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 正处在对个体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这一阶段对职业的选择、对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对人生成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2 当前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高校扩招前, 大学生找工作比较容易,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很少被学校和家长所关注。近年出现的职业规划教育, 由于时间短, 职业规划教育在实践中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职业规划教育形式单一、内容陈旧, 跟不上社会发展的需要。就目前来看, 大部分学校的职业规划教育还是单纯以讲授或者是报告会的形式去传授, 学生获益少、认同感差。在教授上依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 老师讲, 学生听, 学生参与率低, 很难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授课内容上大多数是一些应急性的“快餐”, 如:就业政策、面试技巧、礼仪等浅层次的知识。没有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树立正常的就业心态, 帮助学生寻找到一条适销对路的“渠道”。对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缺乏统筹考虑和安排。职业规划教育是一门新兴的教育种类, 近几年才被各高校和高职院校所重视。虽然有些职业院校也非常重视职业规划教育, 但是同一些硬指标如精品课建设、专业建设相比, 职业规划教育更多体现的是“软”的一方面。职业规划指导教师专业性不强, 理论功底差, 缺乏针对性。当下, 大部分学校的职业规划指导课主要是由辅导员、负责学生工作的行政干部和招生就业机构的行政人员来兼任。他们基本没有经过正规的职业指导培训, 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主要是依据个人对职业的感性认识或是实践中个人的经验总结等而对经济形势、发展趋势、产业结构、生活环境和用人单位的情况则少有涉及, 甚至只字不提, 难免让学生产生迷茫。

1.3 对高职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的途径

将职业规划教育纳入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当中。具体说来就是毕业后的职业方向是什么, 大学三年的总目标是什么, 具体到哪一年哪一阶段的目标又是什么?实现的途径在哪里?要做哪些准备等。计划要切合实际, 有可行性, 千万不要过于理想化, 好高骛远。发挥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中的指导功能。发挥课堂教学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作用, 不是单纯指在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对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教育, 要注重各在学科的教学中对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同时要建立一支力量雄厚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师资队伍, 要由专人负责教学大纲、授课计划的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规划和协调, 以避免阶段性模块式教学形式通常会导致教学内容关联性欠缺而影响教学效果的现象。

2 职业规划教育与高职毕业生的成功就业

2.1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能够使高职生准确定位自己

准确地定位自己。就是在职业规划中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对自我的需要兴趣, 态度、价值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作一个全面的了解, 认清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从而达到主客观的统一实现职业定位。定职业方向。职业方向是由本人所学专业和兴趣决定的但有时要受社会需求的影响。现实中, 很多人毕业后并不能完全按照自己所学的专业来选择工作, 学非所用, 用非所学。在这种情况下, 就要根据社会需求, 调整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个性爱好, 修正自己的专业定位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岗位。定就业地点。确定自己职业发展的地点, 不仅要考虑就业地点的经济发展状况收入高低, 更要考虑到竞争的激烈程度、观念差异、心理承受能力、有没有发展潜力等因素, 确定就业地点是围绕一个促使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对自己的职业成功有益而定的。确定自己的主观位置。对自己的水平、能力、心理承受程度、兴趣爱好等进行全面分析后确定自己的主观位置。这个位置不能过低也不可过高。一般来讲, 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 确定从基层做起, 从基础做起, 逐步积累经验, 循序渐进。

2.2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学以致用

经济结构的调整, 产业的升级, 对择业者必然会提出更高的要求, 但在择业过程中如果脱离社会需要, 过分强调自身的兴趣、性格、能力也是不可取的。人的兴趣是可以培养的, 性格是可以完善的, 能力是可以提高的, 潜能是可以挖掘的, 更何况社会变化日新月异, 对从业者的职业能力与素质要求是动态发展的, 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社会现实, 与时俱进, 树立“双向选择、竞争上岗”的观念, 主动适应时代的需要和职业发展的要求, 挖掘潜能, 完善自我, 牢固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 使自己得到全方位的发展, 到社会大舞台上检验自己的真才实学, 依据自身的实力, 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最佳位置。

2.3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让高职生扬长避短

高职生良好职业规划能做到扬长避短, 使学生根据自己的理想, 结合自己的专长、性格特征和爱好选择自己的就业单位, 充分发挥优势和特长, 并适时根据客观条件的变化和对自己认识及时进行调整, 不断把握的机遇, 以实现自己的事业目标。职业规划使学生在自荐和应聘过程中, 能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 如学习成绩、获奖记录、实习和实践经历以及社会工作能力, 职业规划要求学生要知己知彼, 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学生应聘的职位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干或与个人的爱好和性格相一致, 则成功就业的可能性较大。

2.4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是高职生成功就业的关键

当今社会处在变革的时代, 处处充满着竞争。而高职的学生要想在这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立于不败之地, 必须设计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 不打无准备之仗。

2.5 良好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使高职生增强自信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兴趣、特长, 这些因素影响着职业的选择和发挥。因此,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 他们根据社会需求和自身条件努力学习, 提高文化水平和专业、职业能力水平, 培养高职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 培养他们的自立、自主、自信精神, 有利于激励他们的进取精神, 增强自信心, 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劳动取得成就。

3 结束语

职业规划教育是高职学生为自己的成才和发展订立的心理契约, 是自己对未来美好的承诺。做好一份有效、合理的职业规划, 能够引导个人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物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 合理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 学会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 不断增强职业竞争力, 积累求职就业的技巧, 最终实现成功就业的目标和理想。

参考文献

大学生就业规划草稿 第2篇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机械和微电子技术紧密集合的一门技术,他的发展使冷冰冰的机器有了人性化,智能化。机电一体化专业是精密机械——电子技术(含电力电子)——计算机技术等多门学科交叉融合的产物,属高新技术,也是当前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它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推动了当前制造技术的迅速更新换代,是产品向高、精、快迅速迈进,使劳动生产率迅速提高。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是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现今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方向迈进.20世纪90年代后期,各主要发达国家开始了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方向迈进的新阶段。一方面,光学、通信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微细加工技术也在机电一体化中崭露头脚,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等新分支;另一方面,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机电一体化的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由于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广阔天地,也为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未来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有:1.智能化;2.模块化;3.网络化;4.微型化;5.绿色化;6.系统化。

机电一体化已是当今世界机械工业技术和产品发展的主要趋向,也是我国机械工业发展的必由之路。然而,我国现有的机械专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与当今机械工业的发展极不相称。学机械专业的,对电子、自动控制技术懂得较少;学电子专业的,对机械专业知识掌握得也不多,不能将机械与电子进行有机的结合。在科学技术竞争激烈的21世纪,对我国机械行业40余万家企业而言,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就是保证其生存的“新鲜血液”。2.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及从事的工作 2.1 我国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工业的工作量大而广,我国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加速产品更新换代有难度,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呼声高,有压力。我国用机电一体化产品取代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低,耗能、耗水、耗材高,污染、扰民产品的责任重,有意义。

机电一体化产品功能强、性能好、质量高、成本低,且具有柔性,可根据市场需要和用户反映时产品结构和生产过程做必要的调整、改革,而无须改换设备。这是解决机电产品多品种、少批量生产的重要出路。同时,可为传统的机械工业注入新鲜血液,带来新的活力,把机械生产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实现文明生产。

另外,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由于我国研制、开发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历史不长,差距较大,许多产品的品种、数量、档次、质量都不能满足需求,每年进口量都比较大,因此亟需发展。所以急需大量极大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就会很广,就业机会将会很多。任务和责任也将会很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加强自身文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建设,以适应中国乃至世界市场的需求,为自己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而加倍努力。2.2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具备的能力

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是掌握机械、电子、计算机控制、数控等技术的基本理论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第一线数控系统应用技术,具有基本的CAD造型设计和CAM数控编程与数控加工能力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

要成为这样的高级应用型技术人才,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计算机基础操作与应用能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网络查找、会用C语言编程等;

2.机械制图与计算机二维(AutoCAD)、三维(如用UG或PROL等)的绘图能力;

3.有一定的机床夹具设计能力;

4.具有CAD/CAM与数控加工应用的能力:掌握“零件造型—数控编程—数控制造加工”全过程,学会使用国外最新CAD/CAM软件,进行CAD造型设计,CAM数控自动编程,并在数控机床上完成零件加工的能力;

5.了解机电一体化设备,尤其是了解数控机床的结构特点:调整操作故障等情况;

6.具有一定的加工车间的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

为适应机电一体化的专业要求和技术需求,以及未来机电一体化的发展方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以上的能力,以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工作的需求。当然除了以上能力,我们在工作过程中应该不断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不断完善自己丰富自己,以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机电一体化技术涵盖的面较宽,如何解决机电一体化发展与所培养人才能力、知识结构方面的矛盾,如何迎接机电一体化发展对高职课程内容提出的挑战,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应从以下两方面着手:一是从“素质+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人才,二是针对高职主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对本地区各类企业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企业进行调研,掌握各类企业使用机电一体化设备的情况、毕业生就业的岗位、对毕业生主要能力与知识结构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合理设置课程,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能充分满足社会需求的人才。2.3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

机电一体化是一个很好的专业,目前国内工业发展迅速,机电行业兴起,技术员远远不足够补充岗位。所以技术员找工作十分容易,像在东三省,沈阳,广东,四川,重庆,相对来讲在国内工业是比较发达的,现在自动化慢慢地被普及,所以机电一体化,将在15年内,将是一个朝流。

机电一体化专业,分为三个专业方向:机械制造工艺与设备方向、侧重机械制造方面的理论与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机械设备、机械制造工艺、机械过程设计、特种加工、测试技术、流体传动机制等;机械设计及制造方向,侧重机械设计方面的理论方法,重点学习机械产品设计及设备控制、电工与电子技术、创新工程学等;机械电子方向,侧重机电结合应用能力的培养,重点学习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CADCAM、电工、自动机械设计、控制工程、流体传动与控制等。

通过三个方向的专业理论学习和实验操作理论加之基础理论与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达到三位一体。使学生在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功底后,分别掌握三个方向的专业技能,使学生既掌握了较好的业务知识,又具备人文、管理、营销、公共关系知识;既适合深造,又适合工矿、企业、科研院所的就业;由此可见,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可观的。

机电一体化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毕业后主要面向珠江三角洲各企业、公司,从事加工制造业,家电生产和售后服务,数控加工机床设备使用维护,物业自动化管理系统,机电产品设计、生产、改造、技术支持,以及机电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销售、经营管理等等。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历程见证了人类走向了高科技的时代,机电一体化化的发展趋势见证了人类对于高智能化的向往。机电一体化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在走向高智能化的时代步伐下,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就业方向也将越来越宽广。

在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运用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运行、调试、维护与管理等工作;在面向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企业,从事设备的制造、装配与调试等工作;也可在机电设备制造企业从事机电产品设计与开发、企业与车间生产技术管理等工作。

由此可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方向是十分宽广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以及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加之竞争的多元化和激烈化,专业的机电一体换技术人员就更是不可或缺的了,所以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机会就会不断增加。

2.4 机电一体化的专业技术人员的就业岗位

机电一体化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内容:(1)机械技术(2)计算机与信息技术(3)系统技术(4)自动控制技术(5)传感检测技术(6)伺服传动技术。正是由于机电一体化专业所包含内容的多样性,决定其就业岗位的多样性。

机电一体化专业(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方向)的技术人员可以在模具设计和制造、机械加工、塑料、五金、电子产品、计算机生产等企业从事数控机床的加工工艺设计编程,数控机床的调试、维护及加工操作,从事生产和技术管理工作,也可以从事国内外数控设备的营销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模具CAD/CAM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模具、机械、五金、塑料、家电等生产企业从事模具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技术工作,也可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本专业有关的经营、管理工作。

机电一体化专业(机电CAD技术方向)的技术人员可在机械设计、制造与装备行业、模具制造业,轻工、家用电器、电子制造业从事设计、制造、技术改造、产品营销、设备管理与维护等工作。总的来说机电一体化专业技术员就业岗位是多种多样的,且不动发展方向有着不同的就业岗位。概括的讲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次要岗位如下:(1)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主要就业岗位:如从事机电一体化液体灌装生产线及商品包装自动化机械运行、维护、管理、技术改造及销售;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装等。在机电一体化产品、设备的设计、制造、维修、管理、技术改造与服务过程中专门从事用电脑绘图设计、信息处理和资料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业的工作。

(2)机电一体化专业就业次要就业岗位:如可在大型啤酒、饮料、食品及商品包装生产企业从事现代化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维护和管理工作,也可在相关的自动机与生产线的生产厂家或设计部门、营销单位从事技术工作。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日益丰富的需求而不断地对已有的技术进行变革创新并且使它们有机的结合的一门综合性技术。它们之间相互发展,相互促进,从而不断地形成新的技术,并引发了几乎所有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进而拓宽了广大机电一体化技术人员的就业渠道,增加其就业岗位。经过介绍,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深入了解。

人生如白驹过隙,只要我们能够在短暂的生活旅途中掌握好方向,一样可以以激越生命而腾飞。曾几何时,我们不再懵懂无知,我们,我们从空有理想到为理想而奋斗,对人生有了一个定位,我要为自己做一个规划,那么首先从我的职业生涯规划书做起。

一、自我认识,个人基本情况:优点:积极向上,喜欢独立而不过多依赖别人,能辩证看待事物,对工作耐心,喜欢上网,听音乐,运动。看书等。职业规划针对自己的情况,我做了以下几方面自我要求:1定下向液压机械技术方面学习方向,为将来对机械的调试、维护、修理等操作打下基础。2让自己保持乐观积极,善于利用自己优点,发挥长处。3多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和工作能力。学会为人处事。4多阅读感兴趣的专业读物,培养兴趣。5多培养自己的毅力和恒心,了解自己,给自己准确定位。

二、为了走好第一步,做了以下规划:1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取得在毕业的时候能够获得的相应证书。2多跑图书馆,多看,多查,多阅读与自己专业有关的资料,扩展视野;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积极参加集体和社会实践,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3多学习求职相关知识,发掘自我优势,赢在起跑线。

做好职业规划 促进大学生就业 第3篇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的关键。就业不仅是劳动者谋生的手段,也是融入社会、给个人和家庭带来希望的重要途径。目前,大学生就业难,除了就业体制变革和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以外,企业注重人力资源的职业发展观对大学生竞聘提出新要求。大学生就业观念滞后、职业意识淡薄及就业竞争力欠缺是导致就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对此,大学生应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指导,确定适合自己的职业,明确应聘的职业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做到有的放矢地利用校内锻炼和社会实践培养自己的竞争力,为将来顺利就业和胜任职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职业规划

本文共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当前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职业规划在促进大学生就业方面的重要作用;第三部分针对大学生规划方面存在的问题,做相关对策研究。

一、大学生职业规划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目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高校不断扩招、地区发展不平衡、传统就业观念仍然存在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职业规划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

(一) 主观方面

1、自我目标缺失

大多数学生在高考之前,学习的唯一目的就是上大学。进入大学后,他们在实现目标的同时迷失了方向,对自己的兴趣、个性、价值观了解不够,对自己的专业和职业世界不清楚。

按照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政治学院一年级360名新生进行随机抽样,抽出36名学生样本,对该36名学生不同时期有无确定的奋斗目标或者说人生规划的进行调查,如下表:

该表显示,36名学生在高中时期都有明确的奋斗目标,都为自己的人生做了短期的规划,那就是考大学,这一时期的规划率达到了100%;然而在考取大学之后,在实现高中时期制定的短期目标时,多数学生出现了迷茫的症状,迷失了自己,不知道该如何走向未来的生活,迷茫率高达86.1%,这种现状值得重视,也表明在学生中开展职业规划教育的迫切性。

2、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

很多大学生在求职时,更多关注的是眼前的地域、薪金和福利待遇问题,没有把个人发展空间或者未来的发展前景放在首要位置。一些毕业生为了留在大城市甚至不惜牺牲摆在面前的大好发展机遇。

3、主体意识淡薄

许多大学生在学习和就业问题上,宁可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也很少主动探索和独立思考自己人生道路发展问题,更很少去积极接触职业生涯世界的各种信息。

(二) 客观方面

1、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缺乏理论指导

职业规划最早是在西方兴起的,我国对职业规划的引进已将近20年,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一直是社会和学者关注的焦点,特别是近几年社会各界对在大学里开设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课程的呼声渐高,也有不少高校在各方面做出大胆尝试。然而,实践和理论相辅相成,没有理论的指导很难开展有层次、有成效和有深度的实践活动。①而根据国内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发展而产生的理论创新还比较缺乏,职业指导在实践方面仍然处于比较低级的阶段。②

2、寻求职业指导的途径有限

长期以来,高校的各项工作主要围绕教学和科研进行,很少关注职业生涯辅导,也没有意识到职业生涯辅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在政策、资金、设施、人员等方面投入较少。许多高校,在学生就业指导部门的建制、辅导人员配备、职业课程的设置等方面不适应学生需求。学校尚未建立深层次的辅导结构,咨询、辅导人员只是进行简单的介绍和帮助指导,无法对学生的进一步需求做更有效的指导。

二、大学生职业规划的重要性

大学生活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就是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付诸于实践的过程,没有规划的职业生涯,这样的大学生的职业目标和需求永远处于模糊阶段,进入职场之后,适应社会的时间将会拉长,增加职业发展的实际成本。③

(一)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是人生的重要课题之一,清晰地认识自己对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人只有在认识自我的基础上,才能明确目标和需求,从而根据条件去实现目标。职业规划是在自我认识的前提下,对自我进行充分分析和准确定位。这是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需要做的第一位。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存在明显的模糊性,以致,在求职过程中,不清楚自己适合做什么、能够做什么,在与用人单位交流时不能清晰表明自己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的匹配性,从而使求职受阻。

(二)职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适应职业要求,顺利实现就业

面对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缺乏职业准备的大学生必然茫然不知所措。原因之一就是对用人单位缺乏了解。许多学生采用“广种薄收”的方式,大量向用人单位投递简历,而不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哪方面的人才,降低了求职的效率,增加了求职的成本,同时,一旦顺利就业,就会出现职业兴趣、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摩擦,造成的消极后果一是主动跳槽,一是被动失业。制定职业规划,围绕着自己的职业蓝图,制定求职方向和具体步骤,从学习阶段就为将来的就业打好基础、做好铺垫,一个阶段一个台阶向职业需求的能力看齐,这样,不仅为他们顺利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也为他们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做好工作做好了准备。④

三、如何做好大学生职业规划的对策

我国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针对当年毕业生的择业需要而展开,具体实施就业指导的时间基本上限于大学生毕业阶段,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一直是个盲区,不管是教师还是学生本身都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务虚多,务实少,知识介绍多,能力培养少,多数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多停留在就业形势的一般介绍、就业政策及规定的诠释和就业技巧的简单讲解,忽视了对学生日后职业生涯具有根本意义的择业观教育,对毕业生求职过程中由于个人期望值与社会可供选择的职位落差太大而产生的心理问题和择业问题关注也不够。

(一)要将职业生涯规划整合进大学生素质教育体系中

大学生素质教育本质上是一种“立人”教育,充分尊重个人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⑤通过实施素质教育,要求学生把外部的技能和知识内化于心,升华成稳定的品质和素养,进而学会生存、学会合作、明辨是非、承担责任。这些特质都与职业生涯教育有着极其恰当的契合点,为更好的开展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将职业生涯规划与素质教育结合起来,引导其为大学生就业服务,也是现代高等教育的必然要求。

(二)重视职业指导的重要作用

不同国家对职业指导的称谓不一,人们对职业指导概念的理解也不同。结合我国职业指导发展的具体情况。以及人们对职业指导工作的进一步理解和认识,这里我们主张将职业指导表述为:职业指导是为求职者就业、就业稳定、职业发展和用人单位合理用人提供咨询、指导及帮助的过程。

职业指导的工作目标可以概括三个方面:(1)帮助就业:有效地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是职业指导人员首要工作目标.也是最基本的工作目标;(2)帮助就业稳定。职业指导帮助就业的目标。远远不能解决求职者、劳动者的客观需求,从更深层的角度讲,也不能认为是已经完成促进就业的使命;(3)帮助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如果说前两个工作目标是一种必要的过程的话.帮助个人实现职业生涯的发展.则是职业指导的最终目标。这个工作目标反映了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它意图说明职业指导是一个过程,不论是就业过程还是在就业后,它将伴随人的职业生涯,人们处处需要职业指导。另一方面则更加明确地说明职业指导的工作性质,以及它在就业服务过程中的重要作用。⑥

职业指导的功能和作用可以从多方面进行考察,这里着重从对个人和对工作两个方面的影响进行讨论。首先,对个人的影响是指职业指导对个人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有利于个人社会化、有利于树立正确的职业观、有利于做出明智的职业选择、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性发展;其次,对工作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助于建立科学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的意识、有助于促进就业服务工作的质量和效果、有助于就业服务工作的提升和改革、有助于就业服务队伍的建设。

(三)引导学生准确定位自己

现如今想要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就应当对未来趋势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也更应当明确认识。对我院07级本科毕业生进行调查,20%的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13%的学生学生表示很有自信,找到好工作没问题;同时也有26%的学生觉得本专业前景好,所以也不担心;61%的学生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觉得可以找到比较好的工作;而24%的学生不太有自信,对竞争有点害怕;还有15%的学生没仔细想过,走一步算一步。看来,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有足够信心的学生并不算多,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对未来没有信息,不自信。过分的自信或不自信都是要不得的,对顺利实现就业都是无益的,引导学生准确的定位自己是找到合适工作的首要步骤。

每个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时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其职业生涯设计,学生还可以与是专业领域中的讲师、教授,通过自身接触对自己所学专业加深了解,提高其业务知识水平,从而增强其社会竞争力。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准确定位自己是第一位的。

注释

①董研均.2007年中国大学生职业规划研究综述.经济师,2008年第9期.

②潘正勇,杨军.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中的作用探析.中国教师,2007年第11期.

③李敏.大学生职业规划永远不嫌太早.时代经贸,2008年5月.

④张仁杰.职业规划是大学生职业发展的具体实践.就业调研,2008年第16期.

⑤李亚州.职业规划理念下的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宿州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⑥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年5月第八次版,第68页.

参考文献

[1]杜存臣.高职学院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需求状况问卷调查情况分析.荆门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7月.

[2]林咏君.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教育长廊,2009年6月.

[3]石磊石,杨云红.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企业战略对接.商场现代化,2007年9月.

[4]钱嫦萍.深入推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探索.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6月

[5]任桑桑.试论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问题与对策.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8月.

职业生涯规划与高职大学生就业 第4篇

职业生涯规划起源于西方, 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帮助员工规划职业生涯, 在实现组织价值追求的同时关注员工的发展, 从而推行组织与员工共同发展的双赢战略的一种组织与管理理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竞争的升级、财富集中与分化速度的加快, 公众就业压力与生存危机不断加重, 个人对成功与成才的渴望极度提高, “职业生涯规划”迅速演变成为一个促进个人事业有效和科学发展的成功学概念, 在指导职业社会中的公众就业及个人事业发展上起着重要的参考与辅助作用。

目前,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培育了并正在培育着大批的职业技术人才。据统计, 近年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人数和在校生人数年均增长速度为30%以上。预计到2010年高职教育年招生规模最低可达到542.69万人, 最高可达到727.20万人;在校生规模至少可达到943.95万人, 最多可达到1264.89万人。 (1) 因此, 为更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及人才市场面临的新形势, 拓展高职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顺利实现高职大学生就业, 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将成为高职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工作。

一、职业生涯规划符合高职大学生的职业心理特征

按照职业生涯发展专家休普 (Super) 的生涯时空发展性理论, 可以将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划分为四个阶段:探索阶段 (25岁以前) 、创立阶段 (25-45岁) 、维持阶段 (45-65岁) 和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另一位职业生涯发展研究领域权威人物萨珀将人生职业生涯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 即成长阶段 (0-14岁) 、探索阶段 (15-24岁) 、创业阶段 (25-44岁) 、维持阶段 (45-64岁) 和衰退阶段 (65岁以上) 。其中探索阶段又分试探期、转变期、尝试和初步承诺期, 创业阶段又分为稳定期和建立期。这两种阶段模型可以用图1加以描述。

从图1可以看出, 职业生涯是一个前后联系的发展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每个人作为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个性、能力、兴趣, 在不同年龄和发展阶段体现着不同的职业特征, 因此, 当一个人在作出职业选择的时候就必须在个体特征和现实机会之间取得平衡。从这段模型中还可以看出, 高职大学生正处在职业生涯的探索阶段, 而其专业的职业性特征及面临的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使得他们对未来的职业设想充满了激情的憧憬。在这个时期, 高职大学生应该在探索中迅速提高个体能力, 并稳定职业兴趣, 以逐步形成对未来职业生涯的预期并就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作出关键性的决策。因此, 在这个时期高职大学生必须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实践, 培养职业兴趣与职业能力, 了解和尝试现实社会中的不同职业, 积累一定的社会工作经验, 未来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个体人力资本、兴趣和职业的良好匹配。

二、职业生涯规划体现高职大学生的创业与成功理想

职业生涯规划的本质即是我国传统成才文化中所讲的“立志”与“谋划”。早在2 000多年以前, 我国大教育家孔子就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 将十年作为一个阶段, 论述了那个时代的“职业生涯规划”思想。孔夫子曰:“三十而立, 四十而不惑, 五十而知天命, 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 不逾矩。” (《论语·为政篇》) 其基本含义是:三十岁确定人生目标, 四十岁就不会困惑了。五十岁就会知道哪些事可以做, 哪些事不能做, 较客观地了解自己。六十岁更能理解他人, 判别是非, 分清真假。七十岁便能随心所欲, 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了。其中“三十而立”的思想对现代的年轻人有着一种巨大的激励作用。从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 我们可以对“三十而立”作一个新的、比较科学的解释, 使其更符合高职大学生的成功理想。笔者认为, 对高职学生来说, “三十而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来理解和规划。第一个阶段是高职大学生在校学习阶段, 一般年龄在18、19岁至22、23岁之间。这个时期是他们对自己的未来发展进行准备与冲刺的关键时期, 既需要“立志”, 更需要“谋划”。从“立志”来说, 也就是高职大学生必需从自己所受的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分析自我、了解自我、确定职业目标, 以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 确立自己的人生奋斗方向。从“谋划”来说, 即高职大学生要通过自我评估, 了解自己作为高职毕业生所具有的优势与劣势, 有针对性地学习包括职业技能知识在内的各科知识, 锻炼和培养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 以即有的知识和职业技能为基础, 制定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奋斗的基本策略。第二个阶段是初期就业阶段, 即从高职毕业到自主创业的过程, 一般年龄为22、23岁至27、28岁之间。这个时期, 从“立志”来说, 就是要从当今社会的人才市场特点及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出发, 形成成熟、理性的求职心态, 确立适当的就业期望值, 借鉴“先就业再创业”的新就业观, 顺利实现就业和择业。要在职业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锻炼自己在未来发展上所需要的能力和素质, 积累与自己今后的职业目标与创业理想要求相一致的知识与经验, 储备较为丰富的社会人力资源与创业资本, 从而为自己“三十而立”的理想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个阶段是“三十而立”的实现阶段, 即从就业到创业并初步成功的过程, 一般年龄为27、28岁至29、30岁之间。这个时期, 原来的高职毕业生已经具备了5年左右的工作经验, 拥有了与职业目标相关的知识与能力素质, 储备了一定的人力资源与创业资本, 从“立志”来说就是要确定自己的创业领域与项目, 瞄准自己的事业目标着手实施创业行动。从“谋划”来说, 即是调动自己所拥有的资源, 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所具备的能力, 从小到大, 由弱到强, 逐步打造自己的事业“王国”。如果经营得当, 经过两年左右的打拼, 到30岁左右的时候, 自己的事业往往会有所作为, 甚至初具规模, 这就是作为一名高职大学生所应该重新加以理解的“三十而立”, 也正是体现高职大学生早期创业与成功理想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职业生涯规划改善高职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目前, 由于经济发展、政府政策、人口数量、文化习惯等各方面的原因, 我国社会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 社会上出现了诸如“考研热”、“考证热”、“公务员热”等寻找就业突破口的浪潮, 也出现了许多因就业压力太大而导致心理问题并酿成悲剧的事件, 及许多大学生 (包括硕士、博士等高学历者) 争抢少数几个低技术要求职位的情形。一些高职大学生由于自己在学历上的劣势, 应聘时甚至都不敢对薪水有什么期望或者干脆不问薪水, 更有甚者, 由于一时没找到工作, 一些高职大学生竟然选择“零工资”就业, 这一方面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资源, 增加了社会的就业成本, 另一方面也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不稳定因素, 损害了老百姓的正当利益。笔者认为, 这种艰难的就业局面, 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竞争激烈, 另一方面也是由于现有的知识、技能、观念、区域分布等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职业、职位的变化, 与市场需求不匹配而引发的结构性失业。要解决这一矛盾, 既要在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宽就业渠道、重视和发展信息化建设、在充分利用毕业生就业的各种信息资源上下功夫, 也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教育和培训, 加大对学生的自身素养、职业策划、技能锻造、就业心态、就业谋略的培养力度, 进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职业生涯规划的意义正在于寻找适合个体自身发展需要的职业, 实现个体与职业的匹配, 体现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因此高职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 必须从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进行职业选择、规划自己的未来职业目标, 实现自己个体价值的最大化。在这一过程中, 由于高职大学生个体背景、特点、发展水平不同而导致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各不相同, 同时因为高职大学生个体的心理特征不同而从人格与职业匹配角度导致其适宜的工作类型各不相同, 还因为高职教育类型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而导致其培养人才的目标不同, 等等, 这样就从择业的范围和途径上分流了就业大军, 使高职大学生在就业竞争异常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色, 有时甚至另辟蹊径, 去实现自己的求职目标,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避开拥挤不堪的就业通道, 改善自身的就业环境, 同时也缓解整个社会的就业紧张形势, 促进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快速发展。

注释

大学生就业规划书 第5篇

一、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全日制大学普通本科生。性格内向,但有时有些小幽默。平时喜欢上网,逛街,经常打打篮球,乒乓球。喜欢看一些历史故事如《三国演义》看了3次,体育如NBA,政治、经济的书籍杂志以及电视节目等,有些小全能!自己的优势盘点:有理想,有追求,有不到黄河心不死的执着、勤奋和专心致志的精神,以及良好的心态。做事有责任心、恒心,谨慎,自我调整力较强!自己的劣势盘点:交际能力欠佳,口才欠佳,有时有些固执。

生活中成功经验的盘点:独立自主,很多事都必须要自己一个人去面对去思考去决定。不管在学习上还是在生活中,都要自己亲身经历才能领悟到其中的奥秘。在逆境中总能够成长,突围!

二、社会环境规划和职业分析

1,社会一般环境

目前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自从加入WTO后,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已走出国门,中国有着最大的需求市场。

2,汽车专业社会环境 :

汽车行业是社会主体产业,也将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金融危机后大多数国外企业把眼光投向中国,我国是汽车的需求大国,不久汽车将遍布整个城市、农村,国家也高度重视汽车环保,作为汽车心脏的发动机当然发展潜力巨大,所以汽车行业是一个有潜力的行业。

但我国汽车制造研发技术落后,走在全球中下等,自主品牌较少,大多靠与外企合作经营,大多发动机技术仍落后,耗油多,污染严重,所以大多数一线工作人员是中国人,高级设计师仍是外国人为主,竞争较为激烈。

综上所述,我认为中国有关汽车制造方面的市场还是有相当大的潜力的,因此我在认识的同时就需要做到术业有专攻、并且要博学。因此,汽车专业特别是汽车发动机市场广阔。

3,家庭环境分析

我出生在一个贫穷偏僻的小乡村,全家都是靠种地为生,为了供我读书,爸妈不怕苦不怕累,东奔西走的,我爸一直是我人生的偶像,他的努力,他的智慧令我折服。由于爸妈从小没有读过书,我们家对教育比较重视,但是他们更注重我们的道德教育,他们认为接受良好的教育是改变人生最好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道德观,连基本的做人都不会的话,那么一切就只是枉然,所以爸妈对我们的学业方面管束不是太多,认为只要尽力就好,相反,他们在我们日常行为方面管束的比较严格。他们希望我以后可以在他们身边找一份比较稳定踏实的工作,对于工作的性质只要是不犯法的都可以,不过他们更希望我可以成为他们生意上的助手。

4,学校环境分析

我现在所就读的学校不是特别的著名,但却是发展较快实力尚可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本校的办学历史比较悠久,而且我就读的汽车发动机也是比较成熟比较有实力,学校这方面教学资源丰富,专家教授水平较高,但与一本名

校仍有差距!

三、职业目标分析

确立目标是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关键,没有切实可行的目标作驱动力,我们很容易对现状妥协。有了切实可行的目标后,我们就要全心致力于目标的实现,竭尽全力去实现它。

(一)第一阶段:2013-2015年

在校期间,目前拿到计算机二级证书,但仍要学习专业绘图软件,已经取得四级证书,但仍然要努力通过英语六级考试。努力通过普通话二级乙等的认定。在校期间,针对自身的劣势,不断加强学习,参加学校活动,接触各色人群,初步接触社会,不耻下问,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身的办事能力,在学习上学会灵活变通并注重理论与现实的结合;学会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想法;多听听家人、朋友的经验与教训以及对自己的评价,不断加深自我认识,全面了解。利用暑期时间,做一些兼职,积累社会经验,学会与人相处。业余时间搜集一些招聘公司的用人标准、需要的专业知识、学历等信息。并收集一些志愿者方面的信息,加深对志愿者方面的了解。由于英语、数学不错,可以考研,最后结合自我情况认真思索是否考研(目前本人仍在犹豫中)。

(二)第二阶段:工作初期

如果直接就业,刚刚离开大学校园,步入社会,最主要的任务是适应社会。先到处走走看看,尝试到一些偏远的地方支教,在公立中学任教,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充分的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不断积累经验、教训,并在处理好人际关系的同时建立起自己的人脉关系网。

树立信心,增强自信,增长自己的见识,不盲目与人攀比,做好份内工作。不断向周围的人学习,吸取他们的优点,弥补自己的缺点。多向同事及上司请教,以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锻炼自己的能力,努力的去适应周边的环境。不断完善自己的办事能力与水平。

鉴于本科学历有限,所以先从基层做起,不怕吃苦不怕累,学习技术经验,为下一步准备!

(三)第三阶段:工作中期

工作一两年后,力争进入管理成,从事监督技术指导、车间主任等工作。自己可以稳定下来,与自己的家人在某一座城市定居,可以熟练处理自己的本职工作,并在能够很好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找到乐趣,能够得到上司的赏识与提拔。具备应付突发事件的心理素质和能力,有广泛的社交范围,能够交到不同职业的朋友。能够了解各种职业的的运作方式,但是重点还是放在自己的专业上。

通过自己的能力将我所学的专业知识发扬光大。经常健身,保持健康愉悦的身心。

四、工作期望

目前希望工作在中西部如湖北、重庆(沿海、北京当然更好,不排斥),不太喜欢太熟悉、太偏僻的城市,以省会城市着重考虑,二线次之,就业起薪要求一般,但注重发展前途,希望可以进入国企、外企如一汽、二汽、广汽、上汽等,工作岗位不限但不能对身体有害,污染较小,工作环境要好,工作量不能过多,安全性能可靠,有一定保险、保障制度,有一定的节假日!

五、评估方案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6篇

【关键词】大学生毕业生 就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5-0224-02

一、大学生进行就业规划的重要意义

21世纪是一个充满竞争与挑战的时代,尤其最为激烈的是每年成千上万的大学生挤破脑袋去参加国家公务员考试,国家特殊岗位考试等等,大学生就业形式显然十分严峻,就像万马涌上独木桥,有几个才是挤过独木桥的幸运者。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就业问题已经关系到一个人的生存地位和人生价值,以及社会的安定、和谐。俗话说:“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要想立住脚跟,就要有一定的思想准备,对就业形势进行认真分析,对自己的专业择业标准进行准确定位,做好自己的岗前就业规划,来更好的适应新时期就业所带来的沉重压力和残酷现实。下文,笔者就针对大学生如何进行就业规划这个论题,阐述和表明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我们国家是个人口大国,其劳动人口就占总人口的一大半,其中就业问题确实成为社会所担忧的现实问题。虽然国家对大学生就业问题提出了一些决策性建议和相关的政策,但是随着上世纪末全国普通高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招生的政策出台,很多青少年都能买进大学,实现自己的大学梦,成就自己的美好理想。而且这个政策对国家进行社会建设储备了相当数量的专业人才和高端科技人才。然而,扑面而来的是各高校大学生的数量不断的增加,直接导致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不可回避的现实。据有关资料显示,从2002年开始,毕业的大学生已经“不包分配”了,大量的毕业生成为社会的“弃儿”,没有工作,没有施展才华的平台,大家精神颓唐,没有生活热情,失去了生存的勇气和力量。据不完全统计,2007-2009年,这三年期间,全国各高校毕业的大学生逐年增多,但是大学生就业率却在不断下降。再加上,往届没有就业的大学生和当年需要就业的大学生人数就要超过700万。可见,就业难已经成为不可轻视的社会问题和沉重负担。

特别随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很多企业内部为了进行企业转型和重组,淘汰了不少技术落后、思想意识淡薄的工人,导致全社会下岗职工急速增加,社会所承载的就业问题确实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焦点。

三、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的策略

(一)树立阳光灿烂的心态

当前就业形势是严峻而残酷的,有时1个岗位就有200甚至1000人苦苦竞争,可见竞争之激烈是难以想象的。大学生刚刚毕业没有充足的工作经验,也是锻炼的好时期,所以对一切都没做好迎接挑战的心理准备。大学生就业规划就要让学生认真分析就业形势,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面对今后的就业压力。

(二)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

对于即将毕业的大学生,最重要的是如何面对就业。因此,教师就要指导大学生在这个时候做好就业规划,制定就业规划会让大学生有一定的发展方向,然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再一步一步地实现。

(三)要树立一种乐于进取的精神意识

只懂得享受,而不懂得珍惜,或者根本不理解父辈们的辛勤劳动,再好的生活境况也会毁于一旦。所以,指导大学生进行就业规划,就要让学生通过电视新闻、学校就业指导、周围的学长那里获取信息,清楚认识当前就业形势,让学生自己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敢于面对失败,敢于顽强挑战,坚持不懈,初步培养大学生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和顽强拼搏的毅力。

(四)结合自身实际进行就业规划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同时也没有相同性格、实力、能力的两个人。对于当前的大学生,充满了个性和时尚,他们对未来生活充满的期待和幻想,所以制定就业规划时,忽视了自身的学习情况和做事能力,就业心态有时过高,有时过低,这些因素都对自己今后的就业或者择业存在一定的影响。有的学生好高骛远,制定出来的规划就像“空中楼阁”、“海市蜃楼”,一时半会儿实现不了,反而磋商了积极性。而有的学生制定的就业规划与实际情况相比,评估过低,反而激发不起学生积极进取的斗志和决心。所以,大学生制定就业规划时,一定不要盲目攀比,一时跟风,就业规划相当于我们毕业后走向工作岗位上的宏观目标,有了这个目标,奋斗也有了方向和动力。所以,大学生要切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和自我兴趣爱好,然后进行比较和衡量,在思考成熟的基础上,再做出相应的规划和决心。这样的就业规划才能发挥最大的效力,起到很好的指导性作用。

综上所述,制定详细、切合大学生自我专业实际,能够成为大学生自我发展的方向和奋斗目标。因此。作为学校或者老师,指导大学生做好毕业前的就业规划,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意识,而且可以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也激发学生主动认识自己所学的专业如何能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这个就业规划,首先要建立在充分了解当前就业趋势和相关的就业知识,认真分析人才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以便促进大学生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和现实中沉重的压力,启示他们能够勇敢面对现实,乐观进取,积极努力的以实际为标准,顺利就业,在自己所处的岗位上,为社会、为他人发挥自己应有的力量。这也是真正制定就业规划的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李春霞.浅谈新形势下高校思政教育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年08期.

[2]邓建安.浅谈新形势下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J].中国校外教育,2008年第S1期.

[3]陈晓庆.浅谈如何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J].魅力中国,2009年28期.

[4]丁歆,王华敏.大学生择业心理问题及其调适探析[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5]蒋传和,王琼,孙伟.大学生就业意向的研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6]王自强.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1期.

[7]穆松.浅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7篇

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从经济学和社会学角度分析, 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 总体劳动力市场供求失衡

当今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给出现了建国以来从未有过的“三峰叠加”的态势, 即应届大学毕业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以及下岗职工再就业共同构成的劳动力市场上的庞大供给流, 在短时间内给我国的就业市场带来了较大的压力。目前国内劳动力市场供给与需求的总体不平衡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外部因素。[1]

(二) 大学生存在自愿失业现象

自愿失业是一种不满足于已有的工作机会而继续寻找工作的失业现象。大学生的职业生涯中自愿失业现象较为普遍。一方面, 劳动力市场信息是不完全的, 为寻找工作而采取的失业时间越长, 劳动者就越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 保留工资理论认为, 在劳动力市场寻找职业的人, 从搜寻职业开始就对工资水平有一个起码的心理价位, 即保留工资。按照保留工资理论, 大学生自愿性失业的原因在于其预期的保留工资高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但寻找到的工作岗位报酬提高幅度递减, 职业搜寻成本增加, 职业搜寻时间的边际成本递增。对于到底“先就业, 再择业”合理还是搜寻到理想工作才就业合理, 在根本上取决于在职搜寻和失业搜寻的利弊。两种搜寻方式各有优劣, 究竟哪一种方式更有效率, 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对大学生来说, 也是一个两难选择。

(三) 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就业制度市场化程度的加深, 社会资本对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作用加大。原因是:第一, 中国人办事以关系为取向, 已经形成了对关系网络根深蒂固的依赖和信任。关系运用与作用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社会资本是帮助大学毕业生谋取职业的一大重要因素。第二, 高校就业制度改革造成计划分配淡出和市场机制作用增大, 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制度成为填补制度真空的一种替代物。即使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中, 社会资本对于求职过程和结果的作用亦相当明显, 有时甚至超过了人力资本的作用。第三, 劳动力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影响劳动力的合理配置, 而社会资本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这种不足。大学毕业生如果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来找工作, 有时会更有效率。总体比较, 从我国目前数据来看, 在决定一个人收入高低的问题上, 起主要作用的还是非个人努力的因素, 诸如是城市人还是农村人, 是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里工作, 还是在小的城镇里工作等。

(四)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社会意识对大学生就业也有较大影响。一是传统文化重视人际关系和权力等级, “学而优则仕”的观念对就业选择还有很深的影响力, 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之上又加上了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 大都要求去大城市、去好单位, 影响了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和择业取向;二是社会缺乏创业氛围, 社会缺乏创新意识和创新舆论, 优秀人才不能在商界脱颖而出;三是用人单位注重以“物”为中心的发展观, 缺乏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许多用人单位都只看到人才使用的短期行为, 不愿作长期投资;四是毕业生缺乏创业观, 如果换个思维, 将开辟就业的崭新天地。

(五) 社会人格缺陷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除了外部的社会因素外, 还有大学生自身人格缺陷因素。就业者应具有职业人格和社会人格 (大五人格) ,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不仅要关注职业人格, 还要注重建立健全个体的社会人格, 这样才能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 才能摆脱“就业难”的困境。[2]

从大五人格的角度看, 目前大学生就业和职业生涯中主要存在的是人格问题:一是外倾性不够, 缺乏人际沟通和社会信息的收集能力;二是责任感严重缺乏, 想的只是待遇和条件;三是宜人性不够, 与新的组织内的人员几乎没有联系;四是情绪控制不良, 爱发低级牢骚;五是开放性不够, 不愿意也不善于学习新知识和新技术。

(六) 职业社会化的问题

对于大学生的就业困境问题, 除了从大学生自身素质和就业观念角度加以探讨以外, 还要从大学生职业社会化方面找原因。首先, 缺乏大学生职业社会化的目标, 长期以来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培养和职业道德教育措施及力度不够。其次, 大学生职业社会化过程中的执行者方面存在着偏差, 亟待做出相应调整, 包括父母的偏差、学校的偏差和大众媒体的偏差。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思辩

面对巨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应准确定位, 把握机遇, 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一) 供求失衡下的职业选择

对大学毕业生调查发现, 两类学生初次就业情况较好:一类是社会资本殷实、社会关系广泛的大学生, 他们借助于人际关系网络来找工作, 不仅能够较快的找到工作, 而且能够找到令大多数学生羡慕的工作;另一类是社会资本匮乏、思维意识朴实的学生, 他们清醒的认识到自己的“草根”身份, 客观的面对现实, 这些学生也能够较快的找到工作。而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的学生, 在进行职业选择时, 出现问题概率最大。这些学生中, 不乏头脑活络、公众舆论和自我感觉都不错的学生, 他们沉浸在已有的公众舆论和自我感觉中, 对计划经济时期的“干部意识”和新经济时代的“白领情结”情有独钟, 个人预期的保留工资与实际的市场均衡工资落差偏大。结果, 这些人不是在择业中苦苦寻觅, 就是在工作中频繁调换岗位, 浅尝辄止, 不仅导致择业失败, 而且造成了非常大的机会成本。

(二) 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从毕业生反馈信息分析可知, 在大学生毕业后的头几年中, 个人收入和个人职位与在单位的供职时间呈现明显的正比例关系。一个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与他的心态、适应能力和再学习能力相辅相成, 频繁调换工作, 并不意味着必然择业成功。大量实例说明:择业成功、就业成功进而事业成功, 决胜因素不仅仅取决于一个人的知识能力, 更多的往往取决于一个人爱岗、敬业、执着、守信等非智力因素。可以说, 《士兵突击》中许三多的成功, 既具有典型性, 又具有普遍代表性, 反映了广泛的社会问题, 值得每个大学生反思。

竞争源于资源的稀缺, 竞争优势的核心是比较优势, 谁占有稀缺资源, 谁就拥有比较优势。我们应该意识到, 在大学生就业问题上, 爱岗、敬业、执着、守信等人本特性, 可能正在或者已经成为稀缺资源。这些人本特性必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职业生涯。

(三) 树立自主创业意识

首先, 不提倡、不鼓励大学生毕业即创业。想法不成熟, 激情可能导致赔钱。

无论何时创业, 必须先要做好必要的精神、知识技能和物质准备。大学生的校园生活是“理想”生活, 大学生的创业生活是“现实”生活, 理想与现实对接, 需要磨合。这种磨合可能会很剧烈、很残酷。如果确定要创业, 必须要考虑好干什么和怎么干的问题。[3]

适合大学生创业的项目有很多, 我们可以简单的将其划分为三类:其一, 知识项目。以知识为赢利核心的项目, 如:软件开发、网站建设等;其二, 服务项目。以劳动服务为赢利核心的项目, 如:图文设计、信息服务、培训学校等;其三, 商业项目。以销售产品为赢利核心的项目, 如:个性精品屋、品牌代理店等。

职位可有高低, 工作没有贵贱。我们可以朴素的认为, 擦皮鞋的工作不高级, 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 能够使擦皮鞋的工作登堂入室, 办成全国连锁店, 有自己的品牌, 有延伸服务, 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定是源于基层中的历练, 是在在历练中反思, 在反思中成长的结果, 是职业智慧的诠释, 是自我规划、自我管理的结晶。

参考文献

[1]宋平、柴清华:《大学生就业指导》, 陕西人民出版社, 2007年。

[2]姚裕群:《人力资源管理》 (第二版) ,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5年。

论运用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第8篇

一、职业规划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和提高的重要意义

( 1) 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社会急需大批有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这种人才需求不仅体现在某一个专业方面,更多需要的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大学生职业规划会根据大学生的个人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价值观念、专业知识掌握水平、能力结构、思维方式、形象气质、个人潜能、个人能力以及情商等多方面因素为大学生量身订制一个职业发展路径,规划大学生的职业发展。从而使大学生可以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立足。

( 2) 有助于更好地实现就业目标,提高大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通常情况下,大学生入学一段时间后,了解自身的个人能力以及专业要求后,会明确适合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然后制订一套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方案,找到正确的学习方向和就业方向,将个人的职业发展目标细化成一个个阶段性的发展目标,科学、合理地执行每一个环节,分步骤、分阶段地慢慢完成职业发展目标。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合理配置人才资源,帮助大学生充分就业,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和谐。职业规划教育也有助于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帮助学生尽早接触、了解社会,找准自身定位,从而使学生尽快适应社会。

二、通过职业规划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的途径

( 1) 建立完善的课程体系以及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体系。高校培养大学生的过程中,不仅应该向大学生们传授相关的专业知识以及基本的就业技能,同时还应该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一些必要准备,使大学生能够掌握全面、系统的就业知识,具备基本的社会能力以及岗位适应能力。因此,有必要建立一套完善、系统的职业教育体系,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编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以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使大学生能够正确、深入地认识职业规划,在刚进入大学的时候就树立正确的职业发展观念。在进行职业规划的过程中,应该时刻了解、掌握社会就业的实际需求信息以及大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合理调整自身的职业规划,帮助大学生更好地就业。

( 2) 尽可能满足社会对于人才的实际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于人才的专业、个人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等各方面需求也是一种动态发展状态,用人单位往往会结合发展环境的实际变化适当调整选择人才的标准。因此,高校应该坚持以市场作为导向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职业教育规划,并且根据社会需求变化适当调整课程安排,尽可能满足市场的实际需求,提高人才培养的实效性、针对性。

( 3) 分年级进行职业规划。大一新生应该在短时间内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对自己进行初步认识,初步了解专业,了解自己专业未来可以从事哪些职业; 大二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个人素质,多参加一些社团组织或者加入学生会,锻炼自己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大三应该努力提高自己的技能,了解专业相关行业公司的用人需求,或者考虑是不是应该考研。可以写简历、写求职信、加入校友网络和其他校友相互交流; 大四要根据市场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自己的能力素质以及求职期望,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9篇

职业生涯即事业生涯, 指一个人一生连续担负的工作职业及发展道路。职业生涯规划就是结合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 在对自身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职业道路, 制订相应的计划, 并按照各阶段实施具体行动, 以实现目标的过程。它既包括长远的方向性规划, 又包括短期阶段性的具体打算。[1]合理设计职业生涯, 是迈向人生成功的第一步。在国外,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已有数十年的历史, 但在我国尚处于初始阶段。伴随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突出,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课题。

二、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现状

近几年, 各高校逐步重视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但是, 我国此项教育起步较晚, 相关教育体系还处于不断摸索阶段, 尚未形成职业生涯规划全程化的教育模式。[2]虽然有的高校已经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相关课程, 但仅仅是针对毕业班学生, 而且课时量不够, 相关课程偏重理论, 与实际联系不够紧密, 造成完整性、科学性、系统性、操作性不够。另外, 职业生涯规划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有限的培训与讲授没有细化到具体专业, 导致效果不佳。

三、大学生就业的现状

1. 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快速增加。

全国高校毕业生由2000年的107万人急剧增长到2010年的631万人, 再增长到2014年的727万人。我国的高等教育用十几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发达国家几十年才走完的路, 高校毕业生数量迅速增长, 受全球经济危机的影响, 就业市场需求和大学毕业生供给出现失衡。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毕业生众多的今天, 不少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专业、学历、毕业学校 (包括第一学历学校) 的要求越来越苛刻。近年来, 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并开始注重引进高技术、高素质、高层次人才, 加快新技术的开发, 加快新产品的推出, 以便迅速占领市场高地和获得市场优势。同时我们也需注意到:部分企业单位对毕业生态度居高自傲, 形成了“研究生多多益善, 本科生等等再看, 大专生靠边站”的盲目求高现象。[3]在就业市场中, 还常出现一边是许多学生找不到满意的单位, 另一边是不少用人单位招不到满意学生的怪现象,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高等教育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

3. 盲目就业不少见。

由于在大学阶段缺乏相关职业规划教育或者相关的教育不到位, 在激烈的就业市场中, 很多学生并没有真正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优势与特长, 也没有真正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劣势与不足, 有些学生甚至不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 他们没有目标, 没有准备, 不知何去何从, 随波逐流。还有些学生即使就业后也是频繁更换工作, 缺乏系统规划, 严重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4]

4. 就业教育内容简单, 缺乏开创性。

目前不少高校把就业教育的内容局限在就业政策和规定的解释、就业形势的分析介绍、就业信息的通报上, 即使开设就业指导培训, 内容也多是就业形势的介绍、相关信息的通报及如何求职简历的撰写、面试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而对如何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如何结合自己的所学专业调整就业期望值, 如何调整学生择业观的教育, 缺乏针对性和力度。[5]

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1. 有利于大学生实现校园与社会的良好对接。

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之一就是引导大学生了解职业的内容、技能要求, 学会分析和比较自己现有能力与职业要求的差距及寻找弥合差距的途径, 有意识地尝试与自己未来职业有关或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实践或社会兼职, 在实际操练中修正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使自己的综合能力得到较大的提升从而顺利就业。[6]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尤其是系统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不仅非常有利于大学生接触与充分了解职业世界, 激发他们进入职业角色的渴望, 还可以促使他们主动探索未来的方向, 提前以职业的要求来规划自己的学业与生活, 进而实现学业与职业的“无缝对接”。

2. 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就业和后续人生的发展。

大学生正处在全面发展的青春期,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趋向成熟而又未真正成熟的阶段。在大学阶段, 不少学生面临继续深造还是直接就业等困惑。而职业生涯规划, 可以为他们选择自己的道路进行指导和提供参考借鉴, 以他们的全面发展为教育的落脚点, 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方法, 引导他们制订行动计划与策略, 并有目的地进行学习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促使他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大化。[7]可以说,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使大学生顺利就业及其后续人生发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教育, 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质量的高低, 职业素养的养成, 甚至他们今后人生中职业发展的顺利与否。

五、改善大学生就业的两种宏观途径

1. 构建和完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首先, 优化设置课程。根据不同高校、不同专业及不同年级, 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培训与教育。例如:大一阶段开设“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必修课, 帮助学生完成高中生到大学生角色的转变, 普及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知识, 强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大二阶段重在提高大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 为他们进行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提供针对性的平台, 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素质, 促使他们全面发展;大三阶段继续强化他们的综合技能和各项素质, 为就业提前作准备;大四阶段设置一系列的就业指导课, 对就业提供系列的服务和创造平台, 促使他们顺利就业。

其次, 加强测评建设。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同时应该加强相关测评建设。金秀兰建议[8]:“积极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测评产品并建立一支专家型的测评队伍, 给测评对象以公正、科学的测评, 使大学生真正了解自己, 为将来从业奠定基础。”

2.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技能, 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人才。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快速学习各项知识的重要阶段, 但知识本身并不能产生效能, 必须将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并转化为技能, 才能创造价值。高校可以将实践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 以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为核心, 以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为重点, 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9]可以在开展理论教育的同时开展实践教育, 使得学生在实践教育中学习理论, 在理论中对实践进行总结和提升。[9]例如, 在不断提高大学生理论水平的同时, 高校一方面可以引导学生开展各类实践活动, 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 培养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另一方面重建立一支结构合理、学术背景和实践经验并重、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队伍, 切实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促使他们成为创新型拔尖人才。

六、结语

对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的重大意义不言而喻。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持续的工作, 需要各层面共同努力。各部门和相关工作中应该高度重视, 从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发展机制上寻求协调发展, 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全面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 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提高大学生就业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张秋良.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之利器[J].宁德师专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5, (4) :93-96.

[2]庞铄权.职业生涯规划视角下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分析[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1, 29 (5) :129-130.

[3]陈俊.大学生应提早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缓解就业压力[J].科技文汇, 2009, (6) :77, 87.

[4]陈良和.职业生涯规划在高职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应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5) :39-41.

[5]顾德光, 蔡迎春.职业生涯规划在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运用[J].黑龙江高教研, 2008, (4) :121-123.

[6]吴朱燕.职业生涯规划:高职生顺利就业的保证[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职业教育版) , 2008, (1) :58-60.

[7]陈啸.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J].教育与职业, 2006, (3) :53-55.

[8]金秀兰.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0, 6 (1) :136-138.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10篇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内涵及意义

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以大学生为主体的一项专门性的工作, 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全过程。大学生职业规划辅导在于引导大学生学习知识、转变观念, 树立职业理想, 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职业生涯发展潜力和职业机会分析, 提高手段等方式来改善当前自身状况, 以增强职业生涯成功的机会;提升职业决策能力和职业素质, 从而使他们能够科学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和未来的职业选择, 力求他们在走向职业生活之前, 从观念、心态、知识、技能等方面做好应对职业挑战的全面准备, 从而实现人与职业的最优结合和个人的全面发展。

大学生处在职业生涯探索期和建立期的关键阶段。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绝不仅仅局限于协助大学生依据自己的资历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引导大学生自我探索, 理清自己职业生涯期待、分析评估啊相关的职业与教育资源, 做出初步的职业生涯决策、制定现阶段的发展规划并努力实施等环节, 帮助大学生形成明确而有弹性的职业期望, 为大学生的职业选择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

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和任务

(一)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1.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 社会职业也随之发生调整和变化, 许多老职业逐渐消退, 新的职业随之产生, 但是职业稳定性也逐渐降低。社会职业内涵和人们从事职业的方式受到了冲击, 结构性失业难以避免。在这种情况下, 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辅导, 使他们能够及时了解社会职业变化的方向, 迅速做出调整适应社会变迁。

2. 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促进大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途径。

职业生涯是一个变化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因此对于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辅导要注重可持续性, 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 并通过职业生涯辅导课程来培养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意识, 通过社会职业途径发挥自身潜能, 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及职业生涯能力, 促进大学生在不断变化的复杂的时代中良好的社会职业适应, 通过客观的自我认知、职业认知, 确立职业生涯发展的方向、目标, 并作出有效的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 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任务

1. 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职业生涯规划意识是职业生涯规划成功的第一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个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在当前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况下, 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必须具有前瞻性, 才能避免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受挫。因此,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第一任务就是要对大学生进行相关职业教育, 培养职业意识和规划意识引导大学生正确进行自我认知, 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 努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素养, 在大学期间积极主动地规划自己的学习、生活、社交, 关注影响择业的自我因素, 面对现实, 自我完善, 进而正确地规划自我的职业生涯。

2. 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是成功就业最基本的条件, 加强大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是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重要的任务之一。对于个体而言, 良好的职业素质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综合知识是远远不够的, 还要有职场基本的实践能力。如:实操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除此之外,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最重要的职业道德的辅导也不可或缺, 在职业生涯辅导过程中要引导大学生自觉践行职业道德规范, 确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 注重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

3. 完善高校就业指导。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正确的职业认知, 不能盲目从众。积极宣传就业政策, 客观地预测就业形势;教授大学生必要的求职技巧、面试、自荐、求职材料的制作, 提供全方位的大学生就业服务, 开展就业咨询、根据就业服务需求, 多渠道提供就业服务信息, 避免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走弯路;将创业教育列入高校就业指导的内容, 通过促进大学生积极创业来缓解就业压力。

三、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方法途径

(一) 建立专业化师资队伍

职业生涯辅导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 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保证职业生涯辅导得以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高校的人力资源, 吸引某专业某一方面的有专长的教师加入到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队伍中来, 加强校企联合, 充分利用社会中的各种资源, 加强师资的培训, 完善资格认证制度, 努力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多层次、多元化的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师资队伍, 以确保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效果。

(二) 完善课程设置

对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要渠道就是通过课程设置。在课程介入过程中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大学学习的不同阶段对于职业生涯规划有着不同的要求。应从整个大学期间着眼, 结合各个阶段学生的心理、专业学习等特点, 形成一套完整的职业生涯辅导规划课程。对于教学模式课采用必修与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因为职业选择会根据人们的能力、兴趣、个性品质等方面的不同, 把人分成不同的群体, 并使群体中的每个人去完成一定的最适合于他本人的那种活动。基于这个理论, 将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分成理论课和实践课, 理论课主要是涉及职业基础知识, 面向全体学生, 针对各个年级, 设定为必修课;而实践课则设定为选修课, 这样更有利于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进行合理职业生涯定位和人生规划。

(三) 提高辅导服务

因为职业本身具有发展性, 因此职业生涯辅导也应坚持发展的原则。通过多样化的方式, 尽可能多地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服务。并且职业生涯辅导服务要贯穿整个大学生涯。为学生提供教育辅导, 如求职辅导及升学辅导;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依据社会需求来为学生进行职业生涯的设计咨询。并贯穿于整个大学期间, 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教育辅导, 帮助学生了解并接触就业市场发展状况;帮助大学二年级的学生发现和了解自己的特性和专长;第三年, 指导学生参加社会实践, 收集企业资料和市场需求, 使学生对选择职业有直接的感受;最后一年辅导学生写求职信, 参加面试, 帮助学生收集招聘信息, 成为连接在校大学生与用人单位桥梁, 充分利用校友和其他各种社会资源等方面的服务, 帮助在校大学生拓展人脉, 获得更多的就业信息和就业机会。

摘要: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度空前, 结构性失业凸显。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种种问题显示出高校就业指导的不给力, 由此提出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必要性和辅导的主要任务, 通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完善课程体系设置和提高服务水平来提升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帮助大学生树立终身职业生涯规划理念, 成就自我, 成就人生。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

参考文献

[1] .王小红.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9

[2] .赵麟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3] .林碧枝.浅谈大学生职业规划[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7 (45)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11篇

【摘要】随着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院校招生规模持续扩大,大学毕业生也受到了沉重的就业压力。而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就业生涯规划得到了重视,让学生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并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分析,从而为生涯发展,进行系统化的测定,能够强化大学生的职业素质。而职业定位和就业指导是高校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的基础,也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核心。

【关键词】高校教育 职业规划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1-0181-01

在当今的市场就业形势之下,大学生就业难题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重点关注问题。而成功的职业生涯规划往往成为了大学生就业的最佳途径,因此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也得到了高校重视,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准确的选择就业目标极为重要,只有找好了自身定位,才能明确职业生涯规划起点,有了职业生涯的目标导向作用,才能通过大学成功走向社会。

1.职业规划的内涵及现状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在实现择业、就业和创业的过程中,提前确定行动方向,并制定合理正确的行动方案,并将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职业规划者需要针对个体的自身就业能力,并分析职业环境中存在的制约因素,才能够在动态的层面上,根据个体的素质特点和职业倾向,为将来的职业发展做出准确的策划,成功展现出职业规划者对自身发展的现实条件和制约因素,让职业规划者能够对行动方案加以调整,从而根据职业规划,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实践活动。而职业生涯规划也可以理解成由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分析、职业方向和职业实践策略等内容构成的实践方案。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过程中,职业规划者能够通过对自身素质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强化自身能力,提高自身价值,并能够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进行更为合理准确的职业定位,为将来的成功就业打好坚实基础。

2.职业规划的准确定位

2.1职业价值观

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职业的稳定性、满意感和职业成就通常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类型,以及对周边职业环境的结合。职业人格类型能够为职业生涯规划提供重要依据,从而形成合力的职业选择和职业决策。而职业价值观更是对个体的职业兴趣加以反映,这也是大学生在进行职业决策时不愿舍弃的核心因素,根据不同的职业兴趣和职业价值观,能够分出不同类型的职业人格类型,从而帮助大学生成功实现职业生涯规划。

2.2职业风格

每个人的行为风格都基于自身的行为特点,在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过程中,大学生会因为自身成长环境的不同,从而形成不同的心理倾向和行为方式。但通过不同的人格特质,能够完善大学生自身的职业行为风格与性格测评。能够帮助大学生进一步了解自身行为风格和性格特点,从而准确的找到适合自身的岗位。

2.3能力倾向

职业能力倾向是多个方面的综合体现,也体现出了个体的职业生涯规划,在实际情况中的合理程度。职业能力通常会分为不同的能力结构,在进行求职能力测评和心理健康测试的过程中,通常会用到瑞文标准智力测验、社会成熟度量表以及中国成人职业心理素质测评系统等方式,对职业能力倾向进行相应的测评工作。

3.提高大学生职业能力的定位及策略

职业辅导理论自20世纪出现,但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了重大的发展过程,并产生了多种重要理论,根据我国大学生就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现状,可以结合国内外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理论,得出以下基本策略:

3.1加强职业测评

大学生是进行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的主题,但根据每个人成长环境和性格特点的不同,加强大学生的职业特点研究具有必要性。我国大学生总体上能够对自身身份进行认同,从而产生较为强烈的职业主体意识,将职业规划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但许多大学生仍有就业意识不强、竞争力较弱的现象,因此教育管理者应当丰富高校的职业认知和就业指导水平,从而提高职业规划的科学化,强化职业测评。

3.2强化终生教育

终生教育能够将个体的职业发展与社会的发展进行有机统一,随着时代进程的加快,教育管理者需要将职业指导贯彻在高校教育管理的整体进程之中,充分运用不同方法和载体,对大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进行培养,让大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自身职业进行规划,而教育管理者也应当找准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提高就业指导力度,强化职业规划的科学化水平,从而增强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3.3提高社会化程度

在就业指导方面,高校应当建立内容与方式并存的立体化实践工作体系,但部分工作仍没有进行深化和细化,并不能让大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职业测试,因此高校应当强化就业市场预测、信息服务和各企业相连接的服务机制。并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对信息进行搜集,开展就业信息库建设,强化学生之间的职业交流,并提高高校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邓纯余.试论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的定位及策略[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10):46-49

大学生就业规划 第12篇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含义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 是指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的基础上, 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 并结合时代特点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实现这一目标, 做出有效的安排。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目的不仅仅在于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 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 了解社会, 了解职业生活, 自觉主动地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把潜在的人力资源转化为现实劳动力。

二、国内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概况

职业生涯规划由职业辅导发展而来, 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 比较有影响的理论主要包括职业指导之父帕森斯的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 霍兰德提出的人—业互择理论, 舒伯德生涯阶段理论和明尼苏达的职业适应论等。职业生涯教育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形成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体系, 并从幼儿园抓起, 广泛运用在高等学校, 贯穿于教育的全过程。

而在我国, 由于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约,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正处于关注和起步阶段, 理论研究没有完整体系,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中小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都接近空白, 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 主体瓶颈——在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2009年3月, 在对我市4所高校657名在校大学生的随机调查问卷的数据结果显示: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 有明确规划的只占19.7%, 大部分的在校大学生对于今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考虑得不多或比较模糊, 甚至感到茫然。

(二) 人才瓶颈——职业生涯规划专业指导教师匮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实现其人生价值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高校普遍缺乏专门的人员来组织开展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一般都是由学生工作处的人员或辅导员来担任, 他们缺乏专门的知识和技能。总之,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指导教师严重匮乏,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 方法瓶颈——没有建立专业系统的职业生涯规划体系。

当前, 高校往往把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就业指导等同起来, 没有专门的辅导机构和规划体系, 一般都是由学校的就业指导中心承担, 在体系上也没有形成相应的机制, 以零散的讲座等为主。学生的接受效果也比较差。

三、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有效措施之一

大学生就业难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方面, 高校连续多年扩招, 大学生群体迅速扩大, 另一方面, 又有大学教育自身存在的问题。加之社会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的局面, 在当前金融危机的催化下, 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更是日益突出, 而进行职业生涯教育是促进大学生就业有效措施之一。

(一) 帮助大学生认清自我, 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职业生涯规划是在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等主客观条件进行综合分析、评定的基础上确定最佳的自我职业奋斗目标, 并为之做出合理有效的安排。不难看出, 职业生涯规划的首要前提就是认清自我, 全方位地正确评估自我。

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 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常常有一些不理智的和欠成熟的行为, 如只是片面地追求大城市、大企业、机关, 盲目地向用人单位开高工资等现象, 都生动地说明大学生在就业时对自我的价值认识得不全面、不清楚, 对职业、社会的认识也停留在表面, 而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就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加清楚地认识自我、认识职业、认识社会, 并形成良好的适应力。

同时, 职业奋斗目标的确立也可进一步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在他的需求层次理论中提出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 此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是指当人们获得了生理、安全和情感需要的满足以后便追求自我实现的满足, 是自我人生价值的体现、人生的意义所在。也就是说, 人必须干称职的工作, 这样才会获得最大的快乐。马斯洛提出, 为满足自我实现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 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当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不可避免地要正确全面地认识自我、了解社会, 并确立奋斗目标和采取具体行动, 而这些无疑都会激发大学生自我实现的内在需要, 并为之孜孜不倦地奋斗, 从而对自己充满信心, 对社会充满热情, 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二) 增强大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影响大学生职业选择的因素很多, 既包括职业的价值观、个人状况、择业偏好, 又包括社会关系、机遇等社会因素、地区差异等, 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其中, 有些因素是大学生可以控制的, 比如工作能力的培养, 个性与职业的调和等, 有些因素是人为不可控制的, 如机遇等。近几年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核心竞争力就是指一个人能够长期获得竞争优势的能力。大学生在实施职业生涯规划时, 为了实现职业生涯规划设置的职业目标, 就必须有意识地在人为可控制的因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职业素质, 锻造职业能力, 增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以便在人才竞争中抢占高地。

(三) 提高就业的有序性, 实现职业与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在就业压力下, 不少大学生选择“先就业后择业”, 不能否认这种观点有其正确的地方, 但大学生毕业后盲目签约, 频繁跳槽的现象屡见不鲜, 后果之一为:加重了用人单位的人才培养成本, 使得用人单位更加不敢轻易聘用应届毕业生, 这就更加剧了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难问题,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通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的职业目标逐渐清晰, 并为了实现自我目标而不断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在职业选择时能清晰地意识到什么职业是适合自己的, 什么职业是自己需要的, 从而减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 避免盲目择业、频繁跳槽现象, 实现职业选择与社会需求和谐统一的良性循环, 促进就业的有序性。

四、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策略

(一) 形成社会关注合力。

美国等发达国家很早就通过立法, 如制定《职业发展纲要》等, 要求学校必须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 从法律层面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而在我国目前还没有类似的相关法律, 这就需要相关政策的出台来推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发展。其次, 还可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知识和重大意义, 形成社会关注合力, 营造全社会都支持和重视职业生涯规划的良好氛围。

(二) 建立健全职业生涯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就业机制。

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需要高校从多方面努力, 建立健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工作机制和相适应的高效就业体制。当前主要需解决的是师资队伍建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建设、组织机构体系建设这三个问题, 建立与职业生涯相适应的高效就业机制, 以学生的职业生涯成功为导向来扎扎实实地开展这方面工作, 而不是单纯地以就业率为指挥棒, 从而使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和实践效果。

(三) 全程教育, 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及辅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能等同为大四的就业指导工

作, 它是一个系统的长期工程, 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 每个年级都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知识结构和需求等设立不同的教育目标和教育方法。

其次, 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个别咨询及辅导, 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特殊问题, 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开展。

五、结语

“凡事预则立, 不预则废”, 大学生就业亦如此。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既是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 又是一种促进就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它改变了大学生的惯有思维, 使大学生走出相对封闭的象牙塔, 主动地和社会需求相适应, 在严峻的就业压力前保持理性的头脑, 并采取积极有为的行动, 从而使人才培养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促进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的和谐统一。

参考文献

[1]马亚静, 谷世海.我国高校职业生涯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 2008, (2) .

[2]白俊杰, 梁军.高等中医药院校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初探[J].中医教育, 2008, (1) .

[3]龙必尧.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划工作的重要性和对策[J].遵义医学院学报, 2007, (3) .

[4]廖泉文.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上一篇:中小企业融资改革研究下一篇:空椅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