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车范文

2024-09-13

中国北车范文(精选6篇)

中国北车 第1篇

科技创新, 成就世界一流企业

经过多年的努力, 中国北车综合竞争实力明显增强, 国内外市场地位和社会形象显著提升, 向着“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在技术创新方面, 多年来, 中国北车始终秉承科技兴企战略, 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 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 建立了一系列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轨道交通装备产品技术平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北车是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行业的领军企业, 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主力军和城市轨道交通装备制造的中坚力量, 是我国高速动车组的主要研制企业, 在国内现有的三个动车组研制平台中, 中国北车占据其中两个。在动车组和铁路客车领域, 拥有时速200 km和300 km两个速度等级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动车组产品技术平台。CRH3型高速动车组和CRH5型动车组已经成为承担我国铁路客运专线运营任务的主力。拥有长客股份公司和唐车公司两大动车组制造基地, 成功研制了CRH380B、CRH380C、CRH3、CRH3A、CRH5等4种高速动车组。中国北车承担了京津城际铁路100%的列车运营, 承担了武广高铁80%以上的运营, 承担了京沪高铁近70%的运营。CRH380BL型高速动车组创造了487.3 km/h的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并成功投入京沪高铁运营, 400 km/h高速综合检测列车被列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技成果。自主研发的25型系列铁路客车, 满足了我国铁路客车升级换代和铁路大提速的需要。

中国北车铁路机车研制水平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研制的机车车辆持续出口新西兰、白俄罗斯、爱沙尼亚等国家。在大功率交流传动机车领域拥有4个国际一流的交流传动大功率机车产品技术平台, 研制的和谐型系列大功率交流机车累计签单量占中国铁路市场采购总量的64%以上, 是中国铁路干线货运的主力。HXD3型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开创了中国铁路机车整机产品获得这一奖项的先河。

中国北车持续领跑中国铁路货车技术的发展方向, 搭建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货车产品技术平台, 设计开发了中国铁路80%以上的货车车辆新品种。以70 t、80 t级提速重载货车成功运用和120 km/h货车提速改造完成为标志, 主导了我国铁路货车三次升级换代。同时, 设计了超过95%的罐车品种, 制造了我国铁路约70%的各型罐车, 满足了提升我国铁路货运能力的需求。中国北车研制了世界上迄今最大轴重 (40 t) 的重载货车, 研制的重载货车持续出口海外, 为澳大利亚生产的40 t轴重矿石车实现了同类产品自重最轻的世界领先水平。2011年, 中国北车又与法国签订了罐车出口合同, 中国铁路货车整车产品首次打入欧洲发达国家市场。

中国北车城轨车辆研制始终保持行业领先地位, 是国内唯一能够生产所有牵引方式、所有车体材质的城轨车辆企业, 满足了国内外不同用户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需求, 是我国第一辆地铁车辆的研制者, 为我国提供了80%以上的地铁车辆。为香港地铁、沙特朝觐地铁和为巴西地铁提供的车辆, 是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典范。

中国北车依托核心技术优势, 不断向相关多元化领域延伸, 机电装备、工程机械等相关产业都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中国北车是我国风力发电机的标准制定者, 占领该领域60%以上的市场份额。2 MW风力发电机组完成总装, 3 MW风力发电机组完成设计, 是我国环保产业的领航者。研制的真空集便器覆盖了海陆空各种运输装备。

以“北车心”为支撑的新型电力机车成功下线, 功率达10 000 kW, 核心技术实现自主, 堪称中国创造的世界“重载之王”。此外, 中国北车动车组网络控制系统、地铁轻轨网络控制系统、牵引系统、制动系统、钩缓系统, 以及换热器、齿轮箱、弹簧、IGBT元件等部件开发也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有效支撑了整机产品的发展。

自主研发, 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

中国北车拥有1万多名专业技术人员, 技术研发实力雄厚, 拥有1个国家级高速列车国家工程实验室, 1个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2个国家级创新试点企业, 3个博士后工作站, 4个研发中心, 5个高新技术企业, 6个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申请国家专利3 046件, 取得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研成果。

中国北车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技术创新体系。与清华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交通大学等国内十余所高校及中国科学院电工所等建立了产学研联盟。拥有高速列车系统集成国家工程实验室, 动车组和机车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连续两次被国资委授予“中央企业科技创新特别奖”。技术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为把中国北车“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机车车辆跨国集团, 打造成为高端制造业自主创新的典范”奠定了基础。

放眼全球, 让中国列车飞驰世界

中国北车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 在不断加大对大洋洲、中东、东南亚和非洲等传统市场开拓力度的同时, 积极拓展拉美、独联体和蒙古等新兴市场, 产品由最初出口10多个国家发展到遍布全球五大洲的66个国家和地区, 年出口签约成交额由2000年的1 800多万美元增长到2011年的10.4亿美元。“十五”期间, 中国北车国际业务出口签约成交额累计为11.9亿美元, 而“十一五”期间增加到48.51亿美元, 年均增长达61.5%。

“完全依靠自身的力量设计、制造和试验, 将‘中国创造’贯穿产品从孕育到诞生的全过程”。技术引领, 是中国北车的立企之本, 也是推动中国北车走向世界的根基、动力和信心。近年来, 北车制造频频驶向国际高端市场, 不断刷新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的出口记录。

2006年, 中国北车35.7 t轴重矿石车出口澳大利亚, 2009年, 又为FMG公司开发研制了世界上载重能力最强的40 t轴重矿石车, 登上世界铁路重载技术高峰。同时, 中国北车获得了澳大利亚626辆双层电动车组的销售合同。

2009年, 在具有世界一流先进水平的香港地铁市场上, 中国北车击败了海内外的著名厂商, 中标120辆香港地铁车。这一年, 中国北车获得了世人瞩目的沙特“朝觐轻轨”的订单。

2010年, 中国北车与白俄罗斯签订了12台八轴9 600 kW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及维修配件出口合同, 开创了中国电力机车走向欧洲的历史。这一年, 中国北制造的内燃机车驶入新西兰, 开创了中国铁路机车进入发达国家的历史。

2011年, 香港地铁开始运营, 质量上乘、运行稳定, 获得港方肯定, 并获得追加订单, 其中还有新增的无人驾驶地铁订单。同时, 与爱沙尼亚签订了内燃调车机车的出口合同, 开创了中国机车的首次欧盟之旅;并与法国签订了铁路罐车的销售合同, 迈开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走向欧洲发达国家的历史性步伐。2011年10月开始, 中国北车制造的电动车组和地铁车辆陆续抵达巴西, 并进入运营前的调试。

2012年, 中国北车制造的电力机车和内燃机车先后驶入欧洲, 高速动车组车体大部件也发往欧洲, 电动车组和地铁列车出口巴西、阿根廷。

中国北车的铁路货车之所以持续占领进驻澳大利亚等重载强国, 其根本原因就是具备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K1转向架, 引领世界铁路货车的发展方向, 并已经在澳大利亚、哈萨克斯坦、伊朗、中国台湾取得专利。

中国北车不仅输出以核心技术支撑的整车, 还直接输出核心技术部件。中国北车持续出口美国和南非的电机, 为美国机车提供核心动力, 出口印度等国的增压器、出口日本的液力传动箱, 出口美国、俄罗斯的弹簧, 出口孟加拉国的内燃动车组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 都堪称影响列车行车安全的核心技术。

中国北车 第2篇

日前,中国北车旗下齐齐哈尔轨道交通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齐轨道装备公司)向全球最大的矿业公司——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交付新型40吨轴重不锈钢矿石车。该车型最大运用轴重可提升至44吨,最大载重量达154.4吨,是目前世界上轴重最大、载重能力最强的铁路货车,标志着我国铁路货车装备研发和制造水平已成功进入全球行业领军之列。

客运快速、货运重载是世界铁路发展的主要方向,而增加货运车辆的轴重,是实现货运重载运输的有效手段之一,轴重越大意味着列车的载重能力越强。由于具有单次运量大、开行效率高、成本相对低等特点,大轴重铁路货车未来的市场需求旺盛。目前,包括美国、加拿大、巴西、南非、澳大利亚等国家都已开行大轴重货运重载列车,开发大轴重货车装备也因此成为铁路货运大国装备技术研发的重中之重。

我国作为铁路货运大国,大轴重铁路货运列车研究也一直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而北车齐轨道装备公司作为我国最大的铁路货车研发制造基地,凭借雄厚的企业研发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近年来积极投身到大轴重货运重载列车的研发行列。经过公司上下广大员工多年的不懈努力,先后成功研制出27吨、30吨、35.7吨和40吨大轴重货车产品。

据齐轨道装备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公司在铁路货车研发领域,一直坚守“引领世界铁路货车技术发展方向”的研发理念,在探索澳洲市场的进程中,积极寻求最佳结合点。该公司在研制同类产品取得经验的基础上,积极满足海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在车辆的结构和性能上尽可能地满足客户的运能要求。

澳大利亚必和必拓公司就是齐轨道装备公司的重要海外客户之一。2010年2月,必和必拓公司相关人员在齐轨道装备公司访问期间,提出采购40吨轴重矿石车意向,并要求在载重量上要能有10%的增幅。

为了充分满足必和必拓的运能需求,在既有40吨轴重的基础上,齐轨道装备公司对车轴进行了改进,对不锈钢车体结构和车辆的性能进行了全面优化。通过自主研发,对车体和转向架进行了轻量化设计,以减轻车辆的自重,尽可能地满足车辆运能的增幅要求。并且通过优化减振装置和采用新技术,解决了该车空重比大的矛盾,实现了转向架运行性能好、结构简单和可维修性好的目标,使车辆的载重量实现了10%的增幅,最大运用轴重可提升为44吨,这使得单车最高载重量接近155吨,为普通铁路货车的两倍,这一巅峰之作也由此成为世界轴重最大、载重最高的铁路货车。

在提升轴重的基础上,齐轨道装备公司还为必和必拓量身定制了新型转动车钩、固定车钩和配套的锻造钩尾框,这进一步提高了整列货车的承载能力,可满足37120t和55680t牵引吨位的运行要求。

当然,除了必和必拓,凭借自身的研发实力,在大轴重、大运量铁路货车方面齐轨道装备公司还与世界很多矿业集团有所合作,如巴西淡水河谷、澳大利亚力拓集团等,并获得了全球多个运输行业巨头企业的高度信任和长期合作。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齐轨道装备公司所研发生产的大轴重货车系列产品能够满足几乎全球所有地区铁路重载货车运输需求,产品已出口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美国、巴西等世界五大洲二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齐轨道装备公司此次研制成功世界最大载重铁路货车,进一步巩固了中国北车在全球大轴重货车市场的优势地位,充分展示出我国装备制造业在铁路重载技术领域中强劲的创新实力。”该负责人自豪地说。---------------------------

中国北车:智造时代先行者 第3篇

中国北车的发展与变迁,也映射着中国百年崛起的历程。2012年,是中国北车的又一个丰收年。这一年,中国北车以146.96亿美元的销售收入位居业内第一,继2011年后蝉联全球轨道交通装备之冠。而根据德国轨道交通权威机构SCI Verkehr咨询公司统计,2007年至2011年的5年间,中国北车的电力机车、地铁车辆和铁路货车在全球的市场份额分别占据全球28%、21%和12%,均位居世界第一。根据预测,排名前五位的轨道交通巨头占据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且市场份额还有上升空间。也就是说,中国北车的市场占有率还有可能继续提高。

那么,在强手如林的市场中,中国北车是如何在轨道交通产品制造领域,适应现代的城市轨道交通多样化、高品质的要求,步入国际领先行列的呢?

创新引领企业未来

中国北车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史,其最早可以追溯到建国时成立的 铁道部厂务局,后来改为铁道工业局。不过,北车龙头企业之一的中国北车集团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唐车),则历史更早。始建于1881年的唐车,是中国第一家轨道装备制造企业,以制造中国第一台蒸汽机车——“中国火箭号”而闻名于世。1881年,时称胥各庄修车厂的唐车,作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粒种子,在“洋务运动”、“实业救国”的感召下,伴随着中国自主修建的第一条铁路——唐胥铁路而萌生,开启了中国铁路装备制造业的先河。130多年来,唐车致力于轨道交通装备设计、制造和维护保养等工作,创造了中国轨道交通装备业的无数个第一。可以说,北车从创建开始就蕴藏着创新的基因。

而从2000年中国铁路车辆工业总公司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分立为南车、北车两个集团公司以来,北车紧紧抓住中国加快发展铁路的黄金机遇期,依靠自主创新能力,成功走过了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三个阶段,也成为了中国轨道交通“智造时代”的先行者。

唐车曾先后为北京地铁13号线、天津地铁l号线批量提供了先进、高档、成熟、可靠的新型城轨车辆,唐车研制的B型地铁车辆、中低速磁悬浮列车、70%低地板车等产品均处于世界先进水平,并具备成熟的整车制造经验。100%低地板轻轨车是唐车最新型先进产品,与国外同类型车辆相比,在技术、性能及性价比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

而公司的另外一家重点企业——中国北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简称长客),也迅速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铁路客车和城市轨道车辆的研发、制造和出口基地。目前“长客制造”的身影已经遍及北京、上海、广州、沈阳、香港等城市的轻轨、地铁以及泰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沙特、巴西的城铁列车。其依靠着创新的动力研制出国内第一辆地铁车、第一辆25型车、第一辆单轨车、第一辆磁悬浮列车、第一列动车组,也创造了国内轨道车辆单项出口金额最大的记录——一次出口澳大利亚626辆不锈钢双层客车3.1082亿美元。

作为车头的动力之源,电机传动系统就像是列车的心脏。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就是这样一个为地铁造“心脏”的电机生产企业。北车集团永济电机厂是中国最大的铁路牵引电传动设备研制企业。公司先后引进美国GE、EMD、日本日立、日本东芝、法国阿尔斯通、德国西门子等公司的动车、电力机车、内燃机车电机和变流装置产品技术,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自主创新。而凭借着包括历年来在研制电传动装置方面形成的核心技术体系、工艺水平以及相配套的国内一流的技术装备,永济电机先后在1997年为北京地铁l号线提供配套电机,在2002年为北京地铁1 3号线提供产品,在2004年中标北京地铁5号线电传动装备。于此同时,在新能源、轨道交通、工业变频、智能电网等领域广泛应用的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产品也有了重大突破。2011年12月,永济电机首批最大功率IGBT产品成功下线,使企业成为世界第四个(继瑞士ABB、德国英飞凌和日本三菱之后)、国内第一个能够封装6500V以上电压等级IGBT的厂家,并且在2013年8月向瑞士ABB公司成功交付45套大功率IGBT产品。这是国产大功率IGBT产品首次实现向海外市场输出。

成功的企业能在未来的市场中看到希望。在2012年,全国30个城市在建轨道交通线路,已批准建设规划的城市35个,规划里程近6000公里,投资规模有望达到13000亿元左右。而目前已经有16个城市累计开通64条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含地铁、轻轨线路,不含磁浮),总运营里程达到1980公里,运营车站1291座。面对这个巨大的市场,国外的轨道交通巨头如庞巴迪、西门子、阿尔斯通、克诺尔、法维莱已及国内的企业如中国北车、中国南车、中国通号、北京地铁车辆装备有限公司都参与到激烈的竞争中。

而北车之所以能够占据国内60%以上的市场份额,并且成功地进入国际城轨高端市场,依靠的还是当代国际一流的城轨车辆技术平台和勇于技术创新的使命感。也正是这些特点,才使北车成为中国仅有的一个能够生产世界上所有牵引方式、所有车体材质城轨车辆的企业。

紧跟时代发展方向

世界上第一条地铁于1863年在伦敦开通,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世界城市轨道交通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各国根据不同城市特点、经济承受能力和多样化的交通需求研制了不同类型的城市轨道交通方式。而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其形式可谓丰富多样,每种轨道交通形式都有白己的特证,相互之间又有着复杂的关系。比如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类型可划分为城市市郊快速铁路、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单轨交通、有轨电车、新交通系统等几种,每种系统又根据路段和信号控制的要求进行不同车型的匹配。

此外,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逐步增加的城市客运量,一些技术也在融合之中。如地铁就不断吸收轻轨的新技术,目前地铁在高架路上行走已经不奇怪,地铁和轻轨的差别也越来越小,而这些趋势也要求轨道交通系统在结构形式、线路位置选择、输送能力、运营组织等各个方面都需要改进。

中国北车也紧跟时代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出新型的轨道交通工具。

2013年8月,由北车承建的中国首个现代有轨电车网——沈阳浑南新区现代有轨电车成网运行。而之所以北车选择了现代有轨电车作为行业新的战略据点,就是看到现代有轨电车在城市轨道交通中良好的发展前景。其实从2011年开始,北车就开始觉察到轨道交通发展中的这一趋势。在那一年,沈阳浑南新区作为2013年全运会的主赛场,开始研究大浑南地区总体交通规划。而浑南新区推出的把现代有轨电车交通系统作为大浑南地区未来交通的骨架的设想也引起了北车极大的兴趣。仅4个月后,浑南新区即与中国北车集团举行现代有轨电车项目合作的签约仪式。其一期规划线路连接桃仙机场、高铁新南站、全运村、奥体中心等重要节点,总里程约为65公里,为全国最长。而浑南现代有轨电车网的建成,也作为崭新的“样板城市”,引领了中国现代有轨电车的新浪潮。

于此同时,北车立即启动了在全国的现代有轨电车布局计划,分别与珠海、泉州、六盘水、合肥等城市签订了现代有轨电车建设意向或战略合作协议。其中贵州六盘水市首条现代有轨电车线路今年年初也完成了勘察工作,这条全长21公里的骨干线路预计将在2014年末实现正式通车运营。而北车接下来准备未来以贵州为中心,辐射到周边其他省市。初步测算下来,可以在贵州形成一块“300亿元产业蛋糕”。

在泉州,中国北车唐车公司与泉州市政府签署了“海西绿色智能人文一体化交通产业项目”一揽子合作框架协议及合作意向书。2012年6月7日,北车泉州公司第一辆轨道客车成功下线,标志着福建不能造轨道车的历史从此结束。而北车泉州公司二期工程建成后,将再增加年产修城轨车500辆、年架修城轨车80列的生产能力,并具备地铁列车、城际列车、磁悬浮列车、高速车、100%低地板轻轨车等多种轨道装备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总体规模将达到年修造各型轨道客车1200辆,轨道装备产品研发能力、修造能力、工艺装备、产品质量和生产规模在海西地区首屈一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而在合肥,北车在2013年5月与合肥产业基地项目正式签约,成为落户合肥的又一个百亿级产业项目。此项目由中国北车集团投资50亿元建设,建成后将形成地铁300辆/年、城际车辆300辆/年、现代有轨电车200辆/年的生产能力,可辐射华东及整个中部地区。

此外,北车还整合了旗下各公司的优势和生产能力,进行对现代有轨电车的集中包围。目前,中国北车所属长客股份公司、大连机辆公司、唐车公司已具备了接触网供电有轨电车、超级电容供电有轨电车、地面供电有轨电车、跨座式轻轨等各种制式全系列的现代有轨电车研发和生产能力。以此来看,也正是这样紧跟现代城市需求的正确策略,使北车在为城市提供多式联运、互联互通、无缝衔接的轨道交通解决方案中逐步扩大自己的市场优势。

“走出去”的典范

自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超越政治地理界限的全球统一市场的出现,经济全球化的政治障碍基本上被扫除。而经济全球化潮流改变了全球范围企业竞争的环境和竞争规则,大型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市场空间,更需要走出去进行生产、研发和金融资本的全球整合。而对中国的国有企业来说,走出去的重要性还不仅在于企业这一层次,这更是中国破解国企改革的出路之一。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也将国有企业的未来发展方向指向了走出国门。而要走出国门,就意味着要参与到全球性的竞争中。

北车是老字号企业,为国家贡献了60余年的力量,但是10年前,其基本的市场还是在国内。要走出去,就意味着不仅要做到产业、产品结构优化,还要提高产业集中度,提升产业层级,打造知名品牌。而在这方面,北车可以说是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典范。依托核心技术优势,北车的产品已经出口7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引领“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的转变。

2008年,北车长客中标西港岛线地铁车辆,2009年和2010年,北车长客在全球公开竞标中获得巴西里约EMU电动车组和1A线地铁车辆的销售合同。2011年,北车长客又取得西港岛线的加车订单以及南港岛线无人驾驶地铁车辆订单。由于香港市场一直被欧美同行占据,主要是香港地铁的众多技术指标均采用世界顶级标准,而北车的车辆能够进驻到香港,说明了其列车不俗的表现。

果然,在2011年之后,北车的产品在世界上遍地开花,其中在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亚、澳洲、非洲、拉美地区的轨道交通装备市场,中国北车都成为最具有优势的企业。而在泰国,长客不仅取得了持续的订单,还与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机构BTS公司结成战略合作关系共同开拓泰国市场。而为了将研究和制造基地向海外拓展,北车在德国、伊朗、墨西哥、波兰成立了合资企业,实现了技术与资本的同步输出。北车还在澳大利亚成立独资公司,这将有助于北车绕道进军美国货车市场,并有助于北车向节能环保产品、新能源汽车、新材料和新能源等战略新兴产业拓展。

而北车在走向世界的过程中,也学到了真本领。“世界一流轨道装备制造企业要有一流的风险管控能力,”“为了最大程度控制风险,长客灵活选取运作模式。比如,在供货形式上,根据需要可选择整车交付;可选择整车和散件结合,附带技术转让和技术输出;也可以选择完全的技术输出和服务上的输出。”北车长客董事长周传河说。

而为了支撑北车聚合全球先进研发资源,推动中国北车走向欧美高端市场及全球大市场,2013年6月15日,北车与捷克布拉格工业大学联合组建了电力牵引与控制联合研发中心。这个中心设在捷克布拉格工业大学,由中国北车大连电牵研发中心、大连所公司与捷克布拉格工业大学联合组建。据悉,该中心将集中中、欧两地的科研力量,对轨道交通及其它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以及平台建设开展系统化的科研攻关;同时还将重点承担包括电机参数动态辨识技术和应用、高性能变流控制器设计技术、IGBT驱动技术开发等在内的最新技术的深化研究。

中国北车 第4篇

190吨交流电传动矿用自卸车日前在中国北车二七装备公司成功下线。该款EQ190AC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最核心的交流电传动技术具有完全的自主知识产权, 处于国内领先地位。采用的16缸康明斯柴油机, 总功率超过1 500千瓦, 百公里油耗近900升, 油箱容量高达2 700升。该车总长达到14米, 车身宽度近7米, 货箱举升后总高达到13米, 轮胎直径将近正常人身高的2倍, 有效装载质量190吨, 满载重量320吨, 相当于5节火车皮的标准装载量。

自此, 中国北车二七装备公司成功跻身世界顶尖的大型矿用电动轮自卸车制造商和交流电传动系统生产商之列。

该车许多结构设计生产质量已达到世界水平。先进的铸造、锻压、焊接、轧制等严格的制造工艺, 保证了车架和货箱等大型结构件的加工精度和可靠性, 所有铸件通过最严格的探伤检测, 焊接符合中国铁路标准、美国焊接学会和ISO标准, 并通过超声波零缺陷探伤。采用反拖制动节能技术, 制动时车速更稳定, 耗油更低。首次采用三级行星减速技术, 爬坡能力更强, 齿轮寿命更长, 柴油机工作效率更高。独特的前桥复合连杆独立悬架, 不仅转向更稳定, 而且提高了部件寿命。

南车北车企业历史与未来发展趋势 第5篇

地理学的比较浅析

一、中国南车

1.简介

中国南车是由中国南车集团公司联合北京铁工经贸公司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12月28日,现有 17家全资及控股子公司,员工近9万人。目前公司注册资本118.4亿元。总部设在北京。

2.发展历程

1897年 中国最早的机车车辆制造厂。1949年 铁道部厂务局成立。1966年 改组成为铁道部工厂总局。1975年 组建成为铁道部工业总局。

1986年 组建成立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以下简称“中车”)。2000年 中车与铁道部脱钩后,分立组建中国南车集团公司。2002年 中国南车集团正式注册成立。2007年 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2014年10月28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铁路装备展上进行合并工作,周末消息发布。

二、中国北车

1.简介

中国北车是由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总部也设在北京。

2.历史沿革

中国北车的发展史代表了中国机车车辆工业的发展史,火车发展与变迁的年轮映射着中国百年崛起的历程。

第一阶段(1949—1985)

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

从铁道部厂务局、到机车车辆制造局、修理局,之后又经几次调整,1975—1985年为铁道工业局,行使政企合一职能,对所工厂和研究所实行统一领导和全面管理。

第二阶段(1986—1995)

从改组工业总局为工业总公司,到转变为企业性质的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

第三阶段(1996—2000年9月)

改组总公司为控股公司,名称为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简称中车公司,进行资产经营。

第四阶段(2000年9月—2008年6月)

与铁道部脱钩重组,分立为南、北车两个集团公司,归国资委领导和监管。第五阶段(2008年6月—今)中国北方机车车辆工业集团公司联合大同前进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于2008年6月26日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2014年10月28日,中国南车集团公司和中国北车股份有限公司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铁路装备展上进行合并工作,周末消息发布。

三、南北车分合的背景及原因

中国南车集团和中国北车集团是2000年由原中国铁路机车车辆工业总公司分拆而成。当时,原铁道部内出现一波政企分开的改革浪潮,铁路基建、装备企业从中剥离出来。为了鼓励竞争,原铁道部旗下的车辆研发、制造机构和厂子按照划长江而治的粗糙思路,被划分为南北二车,当时拆分时,只是按照地域进行区分,双方的业务架构和技术都是相似,甚至是重合的,由此埋下了今后恶性竞争的恶果。

2013年,当时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在阿根廷的高铁市场竞争中竞争,中国南车以127万美元/辆的价格,超低价地甩开中国北车及其他中国企业,先后获得了多笔阿根廷地铁的订单。

南车、北车的合并,已经不仅仅是市场的必然选择,也是央企管理和战略管理等方面的选择。”一位接近中国铁路总公司的专家分析,中国铁路装备的需求量在未来几年将达到顶峰,而南车、北车的产能则将远高于需求,必须要靠拓展海外市场来满足,海外市场是未来利润的主要来源。

崔殿国:北车的“走出去”战略 第6篇

我们的产品满足了国内铁路市场的同时,近几年出口有了比较大的进展。第一就是出口额的增长很快,南北车刚刚成立的时候,每年也就是1亿美金左右,这几年南北车都在持续增长。我们去年的出口额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从今年的发展势头来看起码不低于去年的水平。

第二、出口地区。我们过去出口的产品可能集中在经济不是太发达的地区,比如说东南亚、非洲一些国家。现在产品覆盖面已经很广,北车的产品已经出口到了50多个国家,包括一些大国。最近的报道大家也看到了,我们的车辆出口到了澳大利亚、新西兰这样的发达国家。

第三、我们在实现产品出口的同时,也实现了技术输出和资本输出。过去我们在合作企业讲技术输出,这几年对于我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和在国际市场的提高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从根本上讲是实力的竞争,能不能赢得对手的尊重,关键看你有没有竞争的实力,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我们在出口的产品上已经摆脱了过去的价格比较低、品质比较差的形象。我们的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力是因为在性能价格比上有优势。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我们基本是和著名公司在竞争的,这是非常重要的变化。

我们实施“走出去”的时间还不是很长,和国际上同行业的一些大公司相比还是比较短的。我觉得当前最大的问题还是国际化的人才队伍不适应我们走出去战略方针的要求,“走出去”战略需要一大批懂国际市场、懂技术、懂得国际市场运作方面的人才,需要我们花大力气去做。

作者系中国北车集团公司总经理,本文摘自作者在国资委网站在线访谈

上一篇:怎样写好中考作文下一篇:课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