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2024-06-06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精选8篇)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1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11月~2013年12月70例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患者的资料,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35例, 观察组男21例, 女14例, 年龄39~70岁, 平均 (58.2±4.6) 岁;对照组男20例, 女15例, 年龄40~69岁, 平均 (58.9±5.1) 岁。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 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

经病理确诊为NSCLC, 化疗后经血常规检查出现白细胞降低, 患者单次给药后15d内有血常规检查, 纳入观察病理, 15d内未进行血常规检查, 视为失访。排除化疗前给予rh G-CSF的病例;针对患者病情进行预防癌细胞转移的化疗方案。

1.3 方法

患者均采用正规的化疗方案, 用药剂量根据患者病情及全身情况制定, 化疗前外周血白细胞正常。给予补充能量、白蛋白、电解质、维生素、脂肪乳支持治疗。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预防性应用止血药物。观察组患者给予rh G-CSF治疗, 观察组患者随机分为三组, 每组10例, rh G-CSF (上海合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批号:121123) 剂量分别为100μg、200μg、300μg, 皮下注射, 间隔12h。对照组患者口服地榆升白片 (成都地奥天府药业公司, 批号:20110504) 4片/次, 3次/d。比较两组患者中性粒细胞和白细胞数目恢复情况及恢复时间, 同时观察不同rh G-CSF剂量对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白细胞计数恢复至正常或中性粒细胞大于2.0×109/L时停药, 观察时间为10d。

1.4 骨髓抑制分级

以白细胞数量为评价标准, 0度:4.0×109/L以上;Ⅰ度: (3.0~3.9) ×109/L;Ⅱ度: (2.0~2.9) ×109/L;Ⅲ度: (1.0~1.9) ×109/L;Ⅳ度:<1.0×109/L。

1.5 数据处理

使用SPSS19.0软件包对本次实验数据进行处理, 以95%为可信区间, 计算结果显示, P<0.05时, 表示样本差异明显且有统计学意义。诊断准确率为计数资料, 组间比较方法为χ²检验。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骨髓抑制恢复时间对照见表1。观察组患者骨髓抑制恢复时间短、有效率高, 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明显, 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不同rh G-CSF剂量治疗效果对照见表2。不同剂量rh G-CSF应用后白细胞数之间比较有差距,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手段, 因正常细胞与肿瘤细胞之间缺少根本性代谢差异, 所有的抗癌药物不能完全避免对正常组织的损害[3], Ⅳ度骨髓抑制是化疗后常见的严重反应, 能导致严重的出血、感染, 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目前, 大多数化疗药物不具备靶向性[4], 对增值活跃的人体细胞及组织有普遍的杀伤作用, 多年来尝试应用化疗拮抗剂或化疗保护剂减少化疗对患者的毒副作用,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但是仍未取得突破性进展[5]。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容易发生骨髓抑制现象, 属于剂量限制性毒性, 发生率高达50%~92.3%, 严重阻碍化疗进程, 白细胞减少可导致感染[6], 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祖国医学对化疗药物有独特诠释, 细胞毒药物为外邪寒毒, 应用后可引起肾脾功能下降[7], 骨髓造血能力降低, 国内学者证实地榆升白片能改善骨髓造血环境, 有利于造血祖细胞向造血干细胞增殖成熟, 减少化疗药物对骨髓组织的抑制[8], 减少粒细胞缺乏的相关并发症出现, 在本组资料中, 对照组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 骨髓抑制情况得到改善, 但不如观察组患者效果明显, 且骨髓抑制复常时间较长。

观察组患者应用rh G-CSF, 骨髓抑制改善明显, 说明rh G-CSF对肿瘤化疗后引起的粒细胞减少症有明显的防治作用, 可以增强成熟中性粒细胞的功能[9], 对提高机体免疫防御力有积极意义。rh G-CSF是近年来研制成功的生物制剂, 属于基因重组技术生产的复合糖, 主要作用是刺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10], 促使其分化为巨噬细胞和成熟粒细胞, 刺激粒细胞前体细胞分化, 并刺激骨髓造血干细胞向外周血细胞分化。rh G-CSF在增加中性粒细胞的同时还可以刺激抗微生物的人嗜中性肽1~3的生物合成, 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能力, 起到治疗的预防作用, 降低患者的感染率。

rh G-CSF不能与抗肿瘤细胞同时应用, 需要在用药2~4d能观察到白细胞升高的最初效应, 关于rh G-CSF的用法和用量, 临床医生对此有不同意见, 在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30例患者分别采用不同剂量进行治疗, 效果差异明显, 骨髓抑制恢复时间与rh G-CSF用药剂量呈负相关, 说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骨髓抑制情况对应用rh G-CSF存在剂量依赖效应, 加大rh G-CSF应用剂量能缩短骨髓抑制患者复常时间, 缩短抗生素及预防出血药物的应用时间。这为临床应用rh G-CSF提供新的参考。有文献报道, 患者在应用rh G-CSF后出现消化道反应、皮疹、肌肉酸痛等药物毒副作用[11], 短时间内可恢复, 在本组资料中, 观察组患者出现3例消化道反应, 未临床干预, 症状消失。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效果好, 同时要根据患者骨髓抑制情况, 调整用药剂量和用药时间。

参考文献

[1] 韩慧杰, 朱霞, 白佩霞.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疗效观察[J].医药论坛杂志, 2006;27 (17) :86~87

[2] 李静, 陶维良, 魏世东, 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rhG-CSF) 的安全性与临床评价[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08;8 (7) :484~486

[3] Adiga GU, Elkadi D, Malik SK, et a1.Abdominal aortitis after use of granuloe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J].Clin Drag Investig, 2009;29 (12) :821~825

[4] 郭发爽.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地塞米松对1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3;51 (2) :66~67

[5] 莫红楠, 石远凯, 孙燕.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肿瘤化疗中应用20年回顾[J].中国新药杂志, 2013;22 (17) :2027~2032

[6] 石远凯, 何小慧, 杨晟, 等.聚乙二醇化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Ⅱ期临床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 2006;86 (48) :3414~3419

[7] 施亚斌, 李香业, 陆岳林, 等.肿瘤化疗前应用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预防白细胞减少临床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 2007;36 (10) :55~57

[8] 蔡凯, 高艳荣, 柯燕, 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动员后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肿瘤疫苗治疗研究[J].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2;25 (6) :616~621

[9] 李娜, 陈方, 欧伦, 等.聚乙二醇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猕猴辐射致粒细胞减少症的治疗作用[J].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2012;26 (1) :78~82

[10] Guo Y, Liu S, Wang P, et al.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improves neuron survival in experimental spinal cord injury by regulating nucleophosmin-1 expression[J].J Neurosci Res, 2014;92 (6) :751~760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2篇

457000河南濮阳市第五人民医院

摘 要 目的:观察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观察白细胞计数的变化。结果: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结论: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能迅速提高由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缩短抗痨药物停用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关键词 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 抗痨药物 白细胞减少doi:10.3969/j.issn.1007-614x.2009.09.018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treating the leucopenia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Methods:Divide the patients into two groups randomly:the treatment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 observe the change in the amount of the leukocyte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after 3 days is 64%and after 7 days is 32%,the ineffective rate is 4%,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96%;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3 days is 4% and after 7 days is 64%,the ineffective rate is 32%,and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is 68%.The effective rate of the treatment group i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P<0.001).Conclusion:The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can improve the leucopenia caused by antituberculosis drugsfast,shorten the discontinuation time of the antituberculosis drugs and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Key words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antituberculosis drugs leucopenia

肺结核患者在化疗过程中,由于用药量大、品种多、时间长,可以引起多种不良反应,如血液系统异常、过敏,肝肾功能异常等,在血液系统异常中,白细胞减少最常见。2003年1月~2007年12月,我们入选的1023例病人,服用抗痨药物过程中发现100例白细胞减少,50例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进行了治疗及观察,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系我院门诊初治肺结核。无严重心、肝、肾和关节疾病,无血液系统疾病,无变态反应性疾病。

入选项日管理:痰菌阳性29例,痰菌阴性71例。男67例,女33例,平均年龄42.5岁。抗痨时间,25~96天,平均42天。化疗方案“2H3R3Z3E3/4H3R3”。药物济量:H 0.6/3次/周,R 0.6/3次/周,Z 2.0/3次/周,E 1.5/3次/周(H:异烟肼;R:利福平;Z:吡嗪酰胺;E:乙胺丁醇)。治疗前血常规正常。治疗过程中每半月复查血常规1次。

诊断标准:患者化疗后定期复查白细胞,白细胞总数<4.0×109/L入选100例。其中白细胞计数<2.0×109/L27例,白细胞计数<3.1×109/L73例。随机配对将100例患者分为治疗组50例,对照组50例。

治疗方法:100例患者均停用抗痨药物。治疗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双鹭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提供),75μg,每天1次,皮下注射,连用7天。观察组:利血生片20mg,每日3次口服;鲨肝醇100mg,每日3次口服;连用7天。

观察项目:治疗后3天、7天复查白细胞计数。

疗效判定标准:白细胞计数>4.0×109/L为有效,白细胞计数<4.0 ×109/L为无效。

结 果

治疗组与观察组的有效率,见表1。

结果显示:总有效率有显著差异,经X2检验(P<0.01)。

不良反应:50例患者皮下肌注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仅有1例出现局部红肿,对症处理后自愈。

讨 论

几乎所有抗痨药物可引起血液系统异常[1]。引起的原因为免疫损害所致:对骨髓造血系统的直接毒性抑制作用,影响造血物质的吸收和代谢[2]。而最常见的是白细胞减少,长期应用或过量使用抗结核药物,抑制DNA、RNA合成,造成白细胞减少或粒细胞减少[3]。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可动员骨髓中粒细胞释放入周围血,并可减轻对骨髓的抑制作用,从而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4]。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3天有效率为64%,7天有效率为32%,无效率为4%,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观察组3天有效率为4%,7天有效率为64%,无效率为3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显著高于观察组(P<0.001),表明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对抗痨药物引起的白细胞减少有效,能缩短白细胞减少持续时间,防止感染发生,早日完成抗痨治疗。本组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使用方便,是治疗抗痨药物引起白细胞减少的一种选择。

参考文献

1 张敦容,主编.现代结核病学.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0:604-607.

2 朱敏,刘亚东,赵茜,等.警惕抗结核药物可引起血液系统的异常.中国防痨杂志,2004,26(6):338-340.

3 马玙,朱莉贞,潘毓萱,主编.结核病,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567.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3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07年7月—2007年12月我院乳房科对化疗后口腔溃疡病人54例应用rhG-CSF残液实施治疗, 治疗1 d后感觉疼痛好转31例, 治疗2 d后感觉溃疡好转45例, 治疗3 d后感觉食欲好转50例, 治疗1周恢复食欲54例。2008年1月—2008年7月我科对化疗病人又实施了预防性治疗, 接受治疗病人60例, 口腔溃疡发生5例, 口腔溃疡的发生率为8%, 明显下降。

1.2 方法

1.2.1 治疗方法

在rhG-CSF残液中加入5 mL生理盐水, 给予口腔溃疡病人清洁口腔后漱口, 每日3次, 连续3 d, 严重者维持1周。

1.2.2 预防性治疗的方法

化疗病人当天就用rhG-CSF残液漱口, 每日1次, 连续3 d。

1.2.3 rhG-CSF残液的保存

将使用后的rhG-CSF残液瓶保留下来, 存放在清洁的冰箱冷藏柜中即可。使用时撬开瓶盖加入生理盐水即可使用。

2 讨论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4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观察病例来自2014年2月一2014年11月,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参照《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2]及《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3],均为病理证实为恶性肿瘤且接受化疗后白细胞指数低于4.0×109/L的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样随机选取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1中肝癌2例,食道癌5例,胃癌10例,肠癌6例,肺癌3例,乳腺癌3例,淋巴癌1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2~72岁,治疗前白细胞指数0.8~3.5×109/L。治疗组2中肝癌3例,食道癌5例,胃癌9例,肠癌6例,肺癌4例,乳腺癌3例,男性17例,女性13例,年龄41~72岁,治疗前白细胞指数0.8~3.6×109/L。对照组中肝癌3例,食道癌4例,胃癌9例,肠癌4例,肺癌4例,乳腺癌5例,淋巴癌1例,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41~72岁,治疗前白细胞指数0.9~3.6×109/L。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1、对照组2,每组30例,三组的年龄、性别、治疗前白细胞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ug皮下注射,治疗第一天注射一次。

1.2.2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40 mL静滴,1次/d,连续3d。

1.2.3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方法为:患者仰卧位或坐位,取双侧足三里,消毒后,以2 mL注射器配7号针头,刺入足三里,得气后,回抽无血液,注入参麦注射液,每穴2 mL,治疗第一天注射一次。

1.3评价标准

1.3.1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卫生部制订的《药物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升白细胞药疗效标准制定。显效: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到4×109/L,临床症状显著减轻或消失。有效: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较治疗前上升1×109//L以上,但低于4×109/L。无效: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低于4×109/L,且上升不足1×109/L。

1.3.2不良反应按照《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注射液使用说明书》中所列举条款进行统计。

1.4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三组治疗后第5天、第14天、第28天的白细胞指数,及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

1.5统计方法

数据采用SPSS16.0统计学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效果比较

治疗组1与对照组相比,aP>0.05[x2=1.964,P=0161>0.05];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aP>0.05[x2=1.071,P=0.301>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a1P>0.05[X2=0.162,P=0.668>0.05]。三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P>0.05)。见表1

注:治疗组1与对照组相比,aP>0.05[x2=1.964,P=0.161>0.05];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aP>0.05[x2=1.071,P=0301>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a1P>0.05[x2=0.162,P=0.668>0.05]。

治疗组1疗效高于治疗组2(P>0.05)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2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注:治疗组1与对照组相比,bp<0.05[x2=10.335,P=0.038<0.05];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bP>0.05[x2=0.741,P=0.389>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alP>0.05[x2=0.162,P=0.668>0.05]。

治疗组1疗效高于治疗组2(P<0.05)和对照组(P<0.05);治疗组2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注:治疗组1与对照组相比,cp<0.01[X2=10.335,P=0.001<0.01];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cP<0.05[x2=5.079,P=0.024<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c1P>0.05[x2=1.067,P=0.302>0.05]。

2.2不良反应比较

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不良反应都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4。

注:治疗组1与对照组相比,dP<0.01[x2=7.954,P=0.005<0.01];治疗组1与治疗组2相比,dP>0.05[x2=0.218,P=0.604>0.05];治疗组2与对照组相比,d1P<0.05 [x2=4.356,P=0.037<0.05]

3讨论

对于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临床多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它可刺激多系造血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促进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及血小板等的增殖和分化[4],对于恶性肿瘤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疗效较好[5],能明显增加化疗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数量,缩短骨髓抑制的时间[6]。但其不良反应也不可忽视,常会出现肌肉酸痛、骨痛、腰痛、胸痛等疼痛症状,以及食欲减退、转氨酶升高,发热、皮疹等不良反应。

化疗对于机体的正常细胞也具有杀伤作用,化疗后的患者,常表现为头晕发力、精神不振、面色苍白、舌淡苔少、脉细等“气阴两虚”之征。而研究发现,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后,患者“气阴两虚”之征则更为明显,这可能与其药理为促进粒系造血细胞增殖、分化。正如病弱之体,本宜补之,现强行驱使,难免损伤更甚。但因其提升白细胞起效迅速,对于一些急需按期化疗的患者来说,是用药的首选。

参麦注射液功效益气固脱,养阴生津,生脉,具有防治化疗药物所致的骨髓抑制[7],增效减毒,提高人体免疫的作用[8],有研究证实其有明显提升白细胞的作用[9],同时改善了肿瘤患者的全身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10]。其具有的益气养阴之能,是使用参麦注射液后,上述不良反应得以减少的原因。

针灸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具有通经脉,调气血,使阴阳归于相对平衡,使脏腑功能趋于调和的功效,能良好地兴奋身体机能,提高抗病能力。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主要穴位之一,它具有调理脾胃、补中益气、通经活络、疏风化湿、扶正祛邪之功能。有报道认为针刺足三里等,能提升白细胞[11]。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将针灸与药物作用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治疗效果。

通过研究发现:在第3天,3组治疗效果基本相同,之间差距无统计学意义;第8天治疗效果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与对照组之间差距有统计学意义;第15天治疗效果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治疗组1与治疗组2和对照组之间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2与对照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在不良反应上,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不良反应都小于对照组,两个治疗组的不良反应相当。

说明静滴参麦注射液可以减轻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不良反应,而将参麦注射液用于足三里注射,在减少不良反应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提高疗效,特别是远期疗效。

实践证明: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能够提升疗效,减少不良反应。

该研究中可以看出:静滴参麦注射液,也可以提升疗效,但从数据上来看,尚不具统计学意义,考虑随着样本量的增加,数据的进一步补充,会具有统计学意义。

摘要:目的 研究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疗效。方法 将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治疗组2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150 ug皮下注射,第一天注射一次,治疗组2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参麦注射液40 mL静滴,1次/d,连续3 d。治疗组1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每穴2 mL,第一天注射一次。分别观察治疗后第3天、第8天、第15天的白细胞指数。结果 三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1、治疗组2、对照组,在第3天总有效果率分别为96.7%,90.0%,86.7%;在第8天分别为93.3%,80.0%,73.3%,在第15天分别为:83.3%,56.7%,43.3%。治疗组1和治疗组2的不良反应都小于对照组。结论 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联合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能提高疗效,减少不良反应,并且参麦注射液足三里注射疗效好于静滴。

关键词: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足三里注射,参麦注射液,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参考文献

[1]范明华.CSF治疗恶性肿瘤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分析[J].中外医疗,2012(29):110-112.

[2]中国抗癌协会.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9:1-837.

[3]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S].2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162-168.

[4]黄慧强,王潇潇.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临床新应用进展[J].中华血液学杂志,2012,5(5):429-431.

[5]许克强.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的有效性分析[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4):482-486.

[6]郭立仪,邓明辉.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治疗化疗后骨髓抑制的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4):106-107.

[7]刘晓燕,邹青峰,陈文晟,等.参麦注射液预防恶性肿瘤化疗所致心脏毒性及骨髓反应的临床观察[J].广西医学,2012,34(11):1578-1579.

[8]严春开.参麦注射液治疗化疗后白细胞减少患者100例疗效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4(5):161.

[9]张立春,张萱,许玉萍,等.参麦注射液治疗肿瘤化疗白细胞减少症58例[J].陕西中医,2012,33(5):545-546.

[10]赵兴,周蓉,全信强.参麦注射液防治化疗所致白细胞数减少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1,34(12):7264-7265.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5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江汉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Wistar雄性大鼠 (4个月龄200~250g)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商品名:瑞白) 为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产品;一抗购自Santa Cruz Biotechnology公司 (Santa Cruz, CA, USA) ;图象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 (Motic中国) 。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采用胶原酶Ⅶ定位注射诱发大鼠尾壳核脑出血模型。造模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2组, 分别为阴性对照组 (20只) 和G-CSF治疗组 (20只) 。造模24h后G-CSF治疗组开始腹腔注射G-CSF, 按15μg/kg给药, 每日1次连续给药5d, 阴性对照组同时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造模2周后处死取材。

1.3 免疫组织化学法染色

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0.01M柠檬酸钠缓冲液微波修复10min;滴加一抗 (PBS作阴性对照) , 4°C过夜, PBS液漂洗2min×3;加二抗, 37°C孵育30min, PBS漂洗2min×3;DAB显色, 中性树胶封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性检测采用t检验。用SPSS 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P<0.05) 有显著性差异。

2 结果

2.1 G-CSF可促进脑出血大鼠的细胞增殖

我们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了造模2周后处死的2组大鼠出血灶周边细胞增殖的情况。我们检测的是增殖细胞核抗原 (Proliferating cell nulear antigen, PCNA) , 结果显示, 2组大鼠出血灶周边均可见PCNA阳性细胞表达。采用图象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进行细胞计数定量, 我们发现给予了G-CSF的大鼠阳性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 (P<0.01, 见表1) 。结果提示, G-CSF可促进出血灶周边的细胞增殖。

2.2 G-CSF可促进出血灶周边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

我们进一步检测了星形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 。实验结果可见, 2组大鼠出血灶周围均可见大量GFAP阳性细胞, 提示脑出血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增生。采用图象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进行GFAP阳性细胞计数定量, 结果提示, G-CSF治疗组大鼠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密度高于对照组 (P<0.01) , 见表1。结果提示G-CSF可增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作用。

3 讨论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 G-CSF对局部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1]。临床上也逐渐有证据显示G-CSF对缺血性中风的患者 (如脑梗死)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2]。对于这种细胞因子的新功能的发现, 为中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但G-CSF是否对脑出血也有治疗作用目前鲜见报道。

我们通过前期研究发现, G-CSF的确也可以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3]。本实验的目的是进一步研究其作用机制。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 的主要生物学作用是促进细胞核中DNA链的合成与延伸, 促进细胞的生长与增殖, 因而可作为细胞增殖的标志物。检测出血灶周围PCNA的表达情况, 可反映脑出血后细胞增殖的状态。我们的实验证实, G-CSF可明显促进细胞增殖, 这种作用可能参与了G-CSF对脑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GFAP) 是星形胶质细胞的标志物[4]。神经受损时可刺激星形胶质细胞增殖, 它们通过缓冲细胞外谷氨酸、分泌神经营养因子、促进抗氧化的机制调节神经元的活性的[5]。我们的实验结果发现, 给予了G-CSF的大鼠病灶周围GFAP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证实了G-CSF具有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我们有理由相信G-CSF可通过直接与星形胶质细胞表面的G-CSF受体结合后促进其增殖。这些增殖的星形胶质细胞分泌一些神经营养因子参与G-CSF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 我们证实:G-CSF对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可能与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细胞增殖, 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的增殖有关系, 但其具体机制仍需深入研究揭示。

摘要:目的研究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对脑出血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胶原酶定位注射构建脑出血大鼠模型, 然后给予G-CSF腹腔注射连续5天, 造模2周后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出血灶周边组织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结果给予G-CSF的大鼠PCNA阳性细胞与GFAP阳性细胞计数均明显高于未给药组。结论G-CSF能够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细胞 (尤其是星形胶质细胞) 的增殖, 该作用可能参与其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关键词: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脑出血

参考文献

[1]Shyu WC, Lin SZ, Yang HI, 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 rats induced by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timulated stem cells[J].Circulation, 2004, 110:1847~1854.

[2]Rosenberg GA, Mun-Bryce S, Wesley M, et al.Collagenase-induc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J].Stroke, 1990, 21:801~807.

[3]Zhang L, Shu XJ, Zhou HY, et al.Protective Effect of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 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J].Neurochem Res, 2009, 34:1317~1323.

[4]Virgin CE Jr, Ha TP, Packan DR, et al.Glucocorticoids inhibit glu-cose transport and glutamate uptake in hippocampal astrocytes:implications for glucocorticoid neurotoxicity[J].J Neurochem, 1991, 57:1422~1428.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6篇

1 材料和方法

1.1 主要试剂和仪器

DMEM培养基 (Hyclone, 美国) ;胎牛血清 (FBS, Gibco, 美国) ;胰蛋白酶 (Gibco, 美国) ;IL- 10 (Pepro Tech, 美国) ;TRIzol Reagent、Superscript II reverse transcriptase、Taq DNA聚合酶 (Invitrogen, 美国) ;DNA marker (TakaRa公司) ;dNTPs和引物 (上海生物工程公司) ;琼脂糖 (Sigma, 美国) ;CSF- 1 ELISA试剂盒 (R&D systems, 美国) ;CO2细胞培养箱 (Forma Scientific, 美国) ;YJ- 875型超净工作台 (苏州净化设备厂) ;倒置显微镜及照像系统 (Olympus, 日本) ; PCR仪 (M J Research, 美国) ;凝胶成像分析仪 (Ultra- Violet Products, 英国) ;核酸蛋白定量分析仪 (Eppendorf, 德国) ;酶联免疫仪 (Bio- Tek, 美国) 。

1.2 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

取一12岁男孩因正畸需要拔除的下颌第三磨牙的牙囊组织, 参照我们前期报道的方法进行人牙囊细胞的体外培养[2]。5~10 d可见细胞从组织块爬出, 15~20 d待细胞长至80%, 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利用细胞对胰蛋白酶消化时间的不同, 可排除上皮细胞的混杂, 达到纯化人牙囊细胞的目的, 大约传代2 次即可纯化细胞。取第5代细胞用于实验。

1.3 RT- PCR法检测IL- 10对人牙囊细胞CSF- 1 mRNA表达的影响

1.3.1 人牙囊细胞的处理

取第5代人牙囊细胞, 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后, 配成单细胞悬液, 接种到75 cm2培养瓶中, 每个培养瓶中加12 ml含50 ml/L FBS的DMEM培养液, 次日去除未贴壁死细胞, 当细胞汇合后换成无血清培养液培养3 h, 然后加入25 ng/ml IL- 10分别于0、1、3、6、9、12 h终止培养。

1.3.2 总RNA提取及检测

按TRIzol Reagent试剂说明提取细胞总RNA, 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RNA浓度和纯度。根据测定值调整RNA标本浓度为1 μg/μl。

1.3.3 逆转录

采用Invitrogen公司逆转录试剂盒, 20 μl反应体系包括:总RNA 5 μl, OligodT 引物1 μl, DEPC处理过的水6 μl, 轻轻混匀70 ℃孵育5 min, 然后加5×反应缓冲液4 μl, RNA酶抑制剂1 μl, dNTP 2 μl, 轻轻混匀, 37 ℃ 孵育5 min, 加逆转录酶1 μl。混合后, 按以下条件进行逆转录反应:42 ℃ 60 min、70 ℃ 10 min、冰上冷却, 即完成cDNA第一链的合成。

1.3.4 多聚酶链反应 (PCR)

PCR扩增CSF- 1和内参照GAPDH。引物由上海生物工程公司合成。CSF- 1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ATGACAGACAGGTGGAACTGCCAGTGTAGAGG-3';下游引物:5'-TCACACAACTTCAGTAGGTTCAGGTGATGGGGC-3';该引物产生437 bp的cDNA片段。GAPDH引物序列:上游引物:5'-GCTCTCCAGAACATCTACC-3';下游引物:5'-GTGTCGCTGTTGAAGTCAG-3';该引物产生266 bp的cDNA片段。采用20 μl的反应体系, 反应条件一致为:94 ℃ 变性2 min、1 个循环;94 ℃ 变性30 s、60 ℃ 退火30 s、72 ℃ 延伸30 s, 30 个循环;最后72 ℃ 延伸10 min。

1.3.5 测定积分吸光度值

取2 μl PCR产物经15 g/L琼脂糖凝胶电泳, 溴化乙啶染色, 用凝胶成像系统照像并用图像分析软件测量其积分吸光度值, 计算CSF- 1 mRNA与GAPDH mRNA积分吸光度值之比。采用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

1.4 ELISA法检测IL- 10对人牙囊细胞分泌CSF- 1蛋白的影响

取第5代人牙囊细胞, 用2.5 g/L胰蛋白酶消化后接种到24孔板上, 每孔加1 ml含50 ml/L FBS的DMEM培养液, 次日去除未贴壁死细胞, 当细胞汇合后换成无血清培养液培养3 h, 然后加入25 ng/ml IL- 10, 对照组不加IL- 10, 分别于0、2、4、6、8 h收集上清液, -20 ℃备用。然后按照CSF- 1 ELISA试剂盒操作测定含量。每组设3 孔, 用酶联免疫仪测定450 nm处各孔的光吸收值。测定CSF- 1标准品光吸收值并绘制标准曲线, 然后根据标准曲线换算成CSF- 1含量, 取平均值。各时间点的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进行t检验。

1.5 统计分析

统计分析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t检验, P<0.05认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 果

2.1 IL- 10对人牙囊细胞CSF- 1 mRNA表达的影响

RT- PCR结果见图 1。CSF- 1/GAPDH相对积分吸光度值见图 2, 结果显示, 在25 ng/ml IL- 10作用下, CSF- 1 mRNA表达在3~12 h降低 (P<0.05) , 3 h降低最多。

*Compared with 0 h, P<0.05

2.2 IL- 10对人牙囊细胞分泌CSF- 1蛋白的影响

如表 1所示, 人牙囊细胞与25 ng/ml IL- 10共培养6~8 h, CSF- 1蛋白分泌减少, 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 (P<0.05) 。

3 讨 论

牙槽骨发生破骨细胞性骨吸收从而引起牙齿萌出通道的形成是牙齿萌出的关键。牙囊在牙齿萌出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牙齿萌出过程的细胞学变化如下:单核细胞 (破骨细胞前体) 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 然后单核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 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从而形成牙齿 萌 出通 道, 牙齿萌出[3]。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受到一些重要因子的趋化作用, 其中包括CSF- 1[1]。

(1)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CSF- 1是近年来受到广泛重视的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因子。CSF- 1对单核细胞的增殖、分化及维持其活性具有重要作用, 广泛存在于血清、尿及其他组织中。CSF- 1可以在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及内皮细胞中合成, 也可在激活的巨噬细胞、B 细胞、T 细胞及多种肿瘤细胞中产生。

金作林等[4]证实人牙囊细胞表达CSF- 1。Wise等[1]研究发现在体外培养的大鼠牙囊细胞中CSF- 1表达为阳性。体内实验表明:大鼠出生后第3天, 在第一恒磨牙的牙囊出现大量的单核细胞, 然后这些单核细胞分化成破骨细胞, 此时牙囊中CSF- 1的表达最高, 之后逐渐下降。CSF- 1对自身基因的自分泌作用具有反馈抑制, 这是由于CSF- 1抑制自身受体的转录和翻译。PTHrP可以促进CSF- 1基因的表达和蛋白分泌。IL- 1α可以通过促进PTHrP受体的表达来加强PTHrP的作用。IL- 1α增加CSF- 1基因的表达, 从而启动牙齿萌出过程[5]。CSF- 1可以降低人牙囊细胞OPG表达, 增加RANKL表达, 促进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 调节牙齿萌出[6,7]。

IL- 10是一种炎症抑制因子, 也被称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因子, 是由T细胞、巨噬细胞、单核细胞和B细胞分泌的。研究表明:IL- 10不仅具有很强的抗炎及免疫抑制活性, 还可以抑制破骨细胞形成, 从而抑制牙槽骨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IL- 10基因敲除小鼠的牙槽骨吸收加速。Liu等[8]发现大鼠牙囊细胞表达IL- 10, 并且在大鼠出生后牙齿萌出的1~9 d牙囊内都表达IL- 10。我们前期的研究证实人牙囊细胞也表达IL- 10[2]。

本实验表明, 在IL- 10作用下, CSF- 1 mRNA表达在3~12 h降低, 蛋白分泌在6~8 h减少。这说明IL- 10抑制人牙囊细胞CSF- 1的表达。Liu等[8]发现IL- 10可以降低大鼠牙囊细胞中CSF- 1的表达, 从而间接抑制牙槽骨的吸收。在研究大鼠牙齿萌出的过程中发现[9,10], 大鼠牙齿萌出的特定时期是在出生后第3天和第10天。大鼠出生后第3天, 第一磨牙牙囊中单核细胞数量达到峰值, 牙齿周围的牙槽骨中破骨细胞数量也最多, 破骨作用最强, 导致牙槽骨吸收, 牙齿萌出。第3天以后牙槽骨吸收受到抑制, 牙齿停止萌出。大鼠出生后第10天, 破骨细胞数量较多, 破骨作用较强, 牙槽骨也发生破骨细胞性骨吸收, 牙齿继续萌出。第10天牙槽骨的破骨细胞性骨吸收强度低于第3天。本实验推测人类牙齿萌出过程中也存在着类似的现象, 即牙齿萌出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平衡过程, 可分为牙齿萌出的特定时期和非牙齿萌出的特定时期, 在非牙齿萌出的特定时期牙槽骨吸收是受抑制的。因此, 我们推测IL- 10通过降低CSF- 1的表达, 间接地对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在其中聚集发挥抑制作用, 从而抑制破骨细胞吸收牙槽骨和牙齿萌出通道的形成。这对于牙槽骨在非牙齿萌出的特定时期保持正常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Wise GE, Yao S, Odgren PR, et al.CSF-1regulation of osteoclastogenesis for tooth eruption[J].J Dent Res, 2005, 84 (9) :837-841.

[2]钱红, 段银钟, 金作林, 等.白细胞介素-10对人牙囊细胞OPG表达的影响[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07, 23 (2) :69-71.

[3]Wise GE, Frazier-Bowers S, D'Souza RN.Cellular, molec-ular, and genetic determinants of tooth eruption[J].Crit Rev Oral Biol Med, 2002, 13 (4) :323-334.

[4]金作林, 林珠.集落刺激因子在人牙囊细胞中的表达[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2, 12 (2) :62-64.

[5]Wise GE, Que BG, Huang H, et al.Enhancement of geneexpression in rat dental follicle cells by parathyroid hormone-related protein[J].Arch Oral Biol, 2000, 45 (10) :903-909.

[6]孙海燕, 林珠, 金作林, 等.CSF-1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OPG表达的影响[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2006, 22 (2) :214-217.

[7]孙海燕, 林珠, 金作林, 等.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体外培养人牙囊细胞破骨细胞分化因子表达的影响[J].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2006, 16 (4) :183-187.

[8]Liu D, Yao S, Wise GE.Effect of interleukin-10on gene expression of osteoclastogenic regulatory molecules in the rat dental follicle[J].Eur J Oral Sci, 2006, 114 (1) :42-49.

[9]Wise GE, Lumpkin SJ, Huang H, et al.Osteoprotegerin and osteoclast differentiation factor in tooth eruption[J].J Dent Res, 2000, 79 (12) :1937-1942.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7篇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

实验动物为江汉大学动物中心提供的Wistar雄性大鼠 (4月龄, 200~250g) , 给予随机饮食及正常光照时间。材料包括:造模用胶原酶Ⅶ (购自Sigma公司) ;大鼠脑立体定位注射仪 (Narishige, 日本) ;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商品名:瑞白, 为山东齐鲁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Hoechst33258荧光染料 (上海碧云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 ;图像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3.2 (Motic, 中国) 。

1.2 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分组

采用胶原酶Ⅶ定位注射诱发大鼠尾壳核脑出血模型[4]。造模后的40只大鼠随机分为两组, 分别为阴性对照组 (20只) 和G-CSF治疗组 (20只) 。造模24h后G-CSF治疗组开始腹腔注射G-CSF, 按15μg/kg给药, 每日1次连续给药5d, 阴性对照组同时给予相同容积的生理盐水。

1.3 Hoechst33258荧光染色

造模1周后处死大鼠取材制片。切片常规脱蜡至水, 滴加Hoechst33258染色液, 室温15min, PBS液漂洗2min×3次, 抗淬灭封片液封片。在荧光显微镜激发波350nm、发射波460nm下观测细胞凋亡, 凋亡细胞的判定以细胞核呈现致密的蓝染颗粒为标准。采用图像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计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数据间差异显著性检测采用t检验。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P<0.05有显著性差异。

2结果

检测了脑出血大鼠出血侧大脑半球的细胞凋亡情况。取造模1周后的大鼠取材制片, 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检测凋亡细胞。染色后可见, 造模1周后两组大鼠出血侧半球均可见散在细胞核呈致密蓝染的凋亡细胞, 提示脑出血时不仅存在神经细胞坏死, 也有神经细胞凋亡参与。采用图像分析软件Motic Images Advanced 3.2扫描整个出血侧大脑半球计数凋亡细胞以定量。定量结果显示, G-CSF治疗组大鼠出血大脑半球凋亡细胞密度 (45.7±3.6) /0.1mm2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组 (74.0±6.6) /0.1mm2 (P<0.05) , 提示G-CSF在脑出血大鼠脑内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

3讨论

近年来不断有研究发现, G-CSF作为一种生物大分子可以穿过大鼠的血脑屏障, 对局部脑缺血的大鼠模型具有神经保护作用[5]。临床上也逐渐有证据显示G-CSF对缺血性中风的患者 (如脑梗死) 有一定的治疗效果[6]。对于这种细胞因子新功能的发现, 为中风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但G-CSF是否对脑出血也有治疗作用目前鲜见报道。

笔者前期研究发现, G-CSF的确也可以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的恢复, 其机制涉及G-CSF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增殖[7]。脑出血后的局部病理过程为出血坏死, 那么是否也存在神经细胞的凋亡呢?通过本实验证实, 脑出血过程中确实也存在细胞凋亡。由于神经细胞表面存在G-CSF受体[8], 那么G-CSF完全可能通过与受体结合而影响凋亡信号传导通路从而发挥抗凋亡的功能。目前已有一些研究证实了G-CSF在体外实验中对神经细胞有抗凋亡作用[9,10]。据报道, G-CSF在体外实验中可保护皮质神经元对抗喜树碱诱导的凋亡及NO诱导的凋亡, 这种保护作用是通过降低caspase-3和多聚ADP核糖聚合酶的分裂实现;G-CSF还可引起神经元中的JAK2活化从而引起STAT3迅速磷酸化 (JAK2可被其特异性抑制剂AG490阻断) , 从而使有抗凋亡作用的STAT3的底物BCL-XL含量升高。本研究通过体内实验证明而且给予G-CSF治疗后, 脑出血大鼠出血灶的细胞凋亡有所减弱。至于在本实验中, G-CSF究竟通过哪条或者哪几条信号传导通路发挥抗凋亡效应, 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综上所述, 本研究证实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脑出血大鼠中具有抗凋亡作用, 该作用可能参与其对脑出血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

参考文献

[1] Shyu WC, Lin SZ, Yang HI, et al.Functional recovery of strokerats induced by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stimulatedstem cells (J) .Circulation, 2004, 110:1847-1854.

[2] Schneider A, et al.The hematopoietic factor G-CSF is a neuronalligand that counteracts programmed cell death and drives neuro-genesis (J) .J Clin Invest, 2005, 115:2083-2098.

[3] Kawada H, Takizawa S, et al.Administration of hematopoieticcytokines in the subacute phase after cerebral infarction is effec-tive for functional recovery facilitating proliferation of intrinsicneural stem/progenitor cells and transition of bone marrow-de-rived neuronal cells (J) .Circulation, 2006, 113:701-710.

[4] Rosenberg GA, Mun-Bryce S, Wesley M, et al.Collagenase-in-duced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in rats (J) .Stroke, 1990, 21:801.

[5] Konishi Y, Chui DH, Hirose H, et al.Trophic effect of erythro-poietin and other hematopoietic factors on central cholinergicneurons in vitro and in vivo (J) .Brain Res, 1993, 609:29-35.

[6] Sprigg N, Bath PM, Zhao L, et al.Granulocyte-colony-stimulatingfactor mobilizes bone marrow stem cells in patients with subacuteischemic stroke:the Stem cell Trial of recovery Enhancement af-ter Stroke (STEMS) pilot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J) .Stroke, 2006, 37:2979-2983.

[7]周丹, 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促进大鼠脑出血后的细胞增殖 (J) .中外医疗, 2010, 29:30-31.

[8] Zhao LR, Singhal S, et al.Brain repair by hematopoietic growthfactors in a rat model of stroke (J) .Stroke, 2007, 38:2584.

[9] Peso L, et al.Interleukin-3-induced phosphorylation of BADthrough the protein kinase Akt (J) .Science 278:687-689.

重组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第8篇

关键词:牙囊细胞,白细胞介素-1α,集落刺激因子-1,骨保护素

牙囊(dental follicle)是包绕在发育中成釉器和牙乳头外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在牙周组织发育和牙萌出[1]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牙萌出依赖牙囊的存在并涉及复杂的细胞因子调控网络。其中白细胞介素1α(IL- 1α)被认为是牙萌出的启动因子[2,3],集落刺激因子1(CSF- 1)吸引单核细胞进入牙囊并促进其分化为破骨细胞,进而形成牙萌出通道。两者在牙囊调控牙萌出过程中均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本研究检测了IL- 1α、CSF- 1对大鼠牙囊细胞骨保护素(OPG)表达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牙萌出的分子调控机制。

1 材料与方法

1.1 主要材料和试剂

DMEM低糖培养基、胎牛血清(Gibco,Australia),胰蛋白酶(Sigma,USA)。波形蛋白、角蛋白单克隆抗体(武汉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重组IL- 1α(rat,400- 01A)、重组CSF- 1(rat,400- 28)购于PeproTech公司。Anti- OPG(rabbit,多克隆抗体,SC- 11383)购于Santa Cruz公司。PVDF膜、ECL化学自发光试剂盒和彩虹分子量Marker(瑞典Amersham Biosciences公司)。

1.2 方法

1.2.1 大鼠牙囊细胞培养和鉴定取新生6~7 d SD乳鼠6只,分离下颌第一、二磨牙的牙囊组织。组织块结合酶消化法体外培养大鼠原代牙囊细胞并传代。取第4 代牙囊细胞,SABC法检测波形蛋白和角蛋白表达,鉴定细胞来源。

1.2.2 IL- 1α和CSF-1效应检测

1.2.2.1 IL- 1α和CSF-1预备溶液的配制 用超纯水将重组大鼠IL- 1α和CSF- 1粉剂分别稀释成0.1 mg/ml的贮存液,-20 ℃保存。时间效应实验中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将两者贮存液分别稀释为50 ng/ml刺激物溶液。浓度效应实验中将2 种细胞因子分别制备为0、 4、 10、 50、 250 ng/ml的刺激物溶液。

1.2.2.2 浓度效应实验分组IL- 1α或CSF- 1对大鼠牙囊细胞OPG表达影响时间效应实验中,将第3 代牙囊细胞制备成单细胞悬液,接种到直径10 cm培养皿中。细胞生长至80%~90% 汇合时,用无血清DMEM培养基培养24 h,弃旧培养基,加入50 ng/ml IL- 1α或CSF- 1分别孵育0、1、3、6、12 h后终止培养。

两者对牙囊细胞OPG表达影响的浓度效应实验中,分别加入0、 4、 10、 50、 250 ng/ml的IL- 1α或CSF- 1,继续孵育12 h后终止培养。

1.2.2.3 Western blot检测分别收集以上各组细胞,裂解并提取细胞内蛋白,按照Western blot实验操作流程检测OPG表达情况。一抗Rabbit Anti- OPG稀释浓度为1∶1 000,二抗Rabbit- HRP稀释浓度为1∶5 000。应用Image J图像分析系统测定各组蛋白印迹条带的灰度值(黑色=0,白色=255)。将各组对应的tubulin条带灰度值定为1,得到各组OPG条带的相应灰度值。

2 结 果

2.1 大鼠牙囊细胞形态观察及鉴定结果

经胰酶消化后的牙囊松散组织块贴壁后,培养2~3 d有大量细胞爬出,呈编织状、漩涡状或放射状生长(图 1A)。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具有长短不等的数个细胞突起,呈梭形、不规则三角形或者多角形(图 1B)。靠近组织块边缘有扁平的上皮细胞样细胞爬出。利用上皮样细胞和成纤维样细胞对胰酶消化液的耐受时间不同,分离和纯化牙囊细胞。牙囊细胞传代培养至第2 代或者第3 代时生长活跃,传代培养2 次后得到纯化的牙囊细胞。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牙囊细胞波形蛋白染色阳性,位于胞质;角蛋白染色阴性,胞质不着色(图 2)。说明体外培养的牙囊细胞为外胚间充质来源。

2.2 Western blot检测结果

2.2.1 IL- 1α对大鼠牙囊细胞OPG的表达影响

时间效应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大鼠牙囊细胞中有OPG蛋白表达;随着IL- 1α刺激时间的增加,OPG条带逐渐加深(图 3)。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OPG蛋白印迹条带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064 4、 0.039 8、 0.116 0、 0.523 5、 0.528 3。

浓度效应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IL- 1α浓度的增加,OPG条带由浅逐渐加深(图 4)。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OPG蛋白印迹条带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38 5、0.153 5、0.208 9、0.407 2、0.719 7。

2.2.2 CSF- 1对大鼠牙囊细胞OPG的表达影响

时间效应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随着CSF- 1刺激时间的增加,OPG条带变浅(图 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时间点OPG蛋白印迹条带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064 4、 0.172 0、 0.056 4、 0.139 00、 0.102 7。

浓度效应实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各CSF- 1浓度组OPG条带无明显变化趋势(图 6)。图像分析结果显示各浓度组OPG蛋白印迹条带的相对灰度值分别为0.238 5、 0.385 0、 0.371 1、 0.487 0、 0.307 3。

3 讨 论

牙槽骨萌出通道的形成是牙萌出的关键,而牙萌出依赖牙囊的存在。研究证明牙萌出开始时,去除牙囊的未萌牙不能萌出,相反,保存牙囊的完整性,用银汞合金等替换天然牙,替代物能正常萌出[4,5]。骨吸收和骨形成的生物学过程也发生在牙萌出过程中。

OPG是破骨细胞分化因子/核因子- κB活化因子受体配体(RANKL)的饵受体,可以竞争性的与RANKL结合阻断基质细胞与破骨细胞前体细胞结合,使破骨细胞形成受阻[6,7,8]。孙海燕等[9]发现人牙囊细胞表达OPG;Wise等[10]检测到鼠牙囊组织也表达OPG,并发现大鼠出生后3 d、小鼠出生后5 d第一磨牙OPG表达下降,在体外将牙囊细胞与CSF- 1和甲状旁腺激素相关蛋白(PTHrP)共培养,OPG表达下降,因此推测CSF- 1和PTHrP可下调OPG表达,增大RANKL/OPG比值,使萌出牙周围牙槽骨中RANKL发挥更大作用,出现破骨细胞形成高峰,促进萌出通道形成。

IL- 1α是一种多功能炎性细胞因子,可诱导类破骨细胞形成。IL- 1α分布于靠近牙囊的星网状层中,作用于定位牙囊的IL- 1R,增加牙囊中CSF- 1的表达[2,3]。此外IL- 1α可增强体外培养牙囊细胞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 1(MCP- 1)、核因子- κB(NF- κB)的表达,推测IL- 1α可能是牙萌出的启动因子。Vidal等[11]研究IL- 1α对体外培养骨肉瘤细胞系MG63和人成骨细胞样细胞(hOB)OPG mRNA的影响,发现OPG mRNA升高呈浓度依赖性。但也有研究表明[12]IL- 1α可下调大鼠成骨细胞OPG蛋白和mRNA水平,并上调CSF- 1和前列腺素- 2表达而促进破骨样细胞成熟。本研究发现IL- 1α使牙囊细胞OPG升高呈浓度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250 ng/ml IL- 1α孵育细胞12 h致胞内OPG升高最显著。推测在生理状态下,IL- 1α可通过抑制牙囊细胞分泌OPG而增大RANKL/OPG比值,使牙囊附近的单核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保证最佳的破骨机制形成,为牙萌出创造条件。

CSF- 1与RANKL协同调控破骨细胞的分化成熟。牙萌出过程中,CSF- 1吸引单核细胞细胞进入牙囊,并调节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体外培养的大鼠、人牙囊细胞中CSF- 1表达为阳性,定位于细胞质[13,14]。Wise等[10]研究发现50 ng/ml CSF- 1孵育大鼠牙囊细胞12 h使OPG mRNA表达下调显著,并发现50 ng/ml CSF- 1与细胞共培养1 h与对照组相比,抑制OPG分泌作用最大,共培养3~6 h,牙囊细胞OPG分泌与对照组相比无变化[15]。孙海燕等[9]研究表明25 ng/ml CSF- 1与人牙囊细胞(HDFCs)共培养可以降低HDFCs OPG的分泌量, 0.5 h开始起效,1 h作用最显著,以后作用减弱,6 h略有升高;后续研究发现25 ng/ml CSF- 1孵育HDFCs可下调OPG mRNA,0.5 h OPG mRNA变化不明显,1 h表达下降,以后逐渐恢复[16]。

上一篇:联营体协议下一篇:档案工作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