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概述范文

2024-06-18

产品概述范文(精选9篇)

产品概述 第1篇

随着场外衍生品市场和传统资本市场的迅速发展,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市场规模也迅速扩大,然而自金融危机爆发后,关于如何有效地对管理信用衍生品进行定价和风险管理已经成为金融机构和各国监管当局所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总体而言,交易双方通过合约形式进行分散,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产品都可以被称为信用衍生品。合理的应用管理信用衍生品可以为有效的管理信用风险发挥重要的作用。

信用衍生品市场的快速发展也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构建合理有效的利用市场数据对一个或者多个企业违约风险进行测度的模型成为市场发展的需求。因此,如何对信用衍生品进行准确定价成为当今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之一。

信用衍生品定价研究的核心在于对于违约概率,违约时间和违约回收率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有效的评估和分析,由于信用衍生品市场参与主体和工具的多样性,使得信用衍生工具的定价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因此有必要对已有的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进行梳理和总结。

信用衍生品由于它基于标的资产衍生的特性,所以对于一般金融衍生工具的定价分析同样适用于信用衍生品。由于关于模型的假设条件存在不同,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主要分为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两类,而关于违约可能性的测度有分为单个企业的测度和多个企业之间相关性的测度。本文也将对这些定价理论的一些代表性文献进行分类阐述,希望借此对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进行有效的梳理,评析以及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一、衍生产品定价基础

1973年Black和Scholes发表的讨论关于期权的定价[1],该模型对于日后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模型中,作者假设:(1)市场上没有交易费用,没有税收,资产无限可分;(2)市场上有足够多有相当财富的投资者以至单个投资者可以以当前市场价格任意买入或者卖出相应资产;(3)投资者可以以一个相同的无风险利率借入或借出资金;(4)市场上存在卖空机制;(5)资产交易是连续发生的;(6)根据MM理论可得企业价值与企业资本结构无关;(7)利率期限结构是平坦的直线;(8)企业价值V的动态变动可被描述为dV=(αV-C)dt+σVdz的随机过程,其中α为企业单位时间的预期收益,C为企业单位时间支付给股票持有者或者债务持有者的的支出(公司的分红与利息支出),σ2单位时间内企业收益的方差,是衡量企业价值波动性的指标,dz是标准的标准布朗运动。

假设存在该企业的一种衍生证券,证券价格为Y,Y是企业价值V和时间t的函数

Y=F(V,t),该衍生证券价格服从dY=(αYY-CY)dt+σY Ydzy,其中αY是证券的预期收益率,CY是证券单位时间内的支出,σY是证券单位时间波动率的标准差,dzy是标准布朗运动。

由于该证券是企业价值V的函数,根据ITO引理可推出:

二、结构模型

结构模型是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的两大分支之一,它依靠企业资产价值在股东和债务人之间进行分配的规则,直接用企业自己的资本结构来决定违约时间。其基本思路是利用期权定价的方法来估计固定收益工具的违约风险利差,它提供了企业信用品质和企业所处经济金融环境之间的联系。

BS公式的奠基人之一Merton在1974年的工作延续了BS模型的思想,引入了基于或有要求权的结构模型。该模型假定企业的资本结构由面值为D,到期日为T的零息债券和股票构成,而企业的资产价值V是债券和股票价值之和。如果公司资产V

从上文可以看出,该衍生证券与公司价值V是严格相关的。根据复制证券的思路,该模型以公司基本资产V,衍生证券Y和通过无风险利率借入的资金三部分,构建资产组合使资产组合初始投资为0,设W1为投资于企业本身的资金,W2为投资于衍生证券的资金,W3=-(W1+W2)为投资于无风险债券的资金,若W3为负,代表需要通过无风险利率借入资金投资于其他两项。设dx为单位时间内该投资组合的收益,则有

由于该资产组合的初始投资为0,所以它单位时间内的收益也应该为零,即

代入前式并简化可得:

由于F(V,t)的函数形式是外生的,所以(A)式适用于所有以企业价值V和时间t为因变量的衍生证券。可以根据具体衍生证券的函数形式对证券价格进行定价。

根据(A)式可知衍生证券的价值受无风险利率,公司价值波动率(方差),股利政策,等因素的影响,然而衍生证券价格并不受企业预期收益和投资者风险偏好的影响。所以如果两个投资者对于企业预期收益和需求函数不同,但是他们对企业价值波动率,无风险利率,股利政策等有相同的看法,那么他们会对特定的衍生证券的价格达成一致的看法。

在应用BS公式对衍生证券进行定价的基础上,Merton假设企业价值V由企业负债F和权益资产f两部分或有求偿权构成,假设企业负债在到期日之前不付息,当企业在到期日发生违约,负债持有人相对股票持有者具有优先索取权,并且当两种或有求偿权发行过后到到期期间,企业不得发行其他具有优先索取权的证券或者在这期间进行红利分派。

在到期日,若V大于F,则负债持有人将获得F,若V小于F,企业被清算,负债持有人将获得V,而权益持有者将什么也得不到。

在这种假设条件下,应用上述BS公式的思想对F进行定价可得:

其中

即企业负债的价值用企业收益波动率(方差σ2),到期时间τ,无风险利率r,负债面值B,和企业资本结构(资本负债率d)计算得出。

Merton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思路是BS模型的成功运用,也成为了衍生产品定价理论的基础。同时基于Merton模型中推导出的单个债务人的估计违约概率和违约概率EDF方法(KMV方法)也成为了一种被广泛应用的风险管理手段。然而由于作者在模型中许多假设过于严苛使得对于衍生产品的定价理论有更进一步发展的需要。比如说模型规定违约只发生在零息债券的到期日,在现实生活中企业发行的债券类型包含不同的付息政策,同时在到期日前公司价值,资本结构的变动也会影响企业债券在不同时期的价值。而诸如利率的期限结构和波动率等在Merton模型中被设为常数的内生变量的存在进一步拓展的空间。

Black与Cox1976年的工作[2]沿用了Merton的思路,放宽了的对于债券条款的假定,讨论在不同的债券契约条款下的定价问题。模型借用了类似障碍期权的思路,假设在企业发行的债券契约中给定与企业本身价值V有关的上限或者下限。比如说在企业发行的债券中,给定了一定的安全条款,假设若企业价值V下降到一个给定的价值水平C,则企业将被迫进行清算,企业全部价值由债券持有人接受。同时也放宽了对违约只能发生在到期日的假定而使违约可发生在到期日之前,债券条款也规定了若在t时刻企业价值V(t)下降到K=C(t)=Ce-Y(T-t)时候,债券持有人有权要求企业清算来保障自己的收益。

在这种契约条款规定下,债券价值的表达形式可表示为:

由于安全条款的存在,所以:

这个问题的求解需要知道概率分布φ(V(τ),τ|V(t),t),它指的是在风险中性的条件下当t时刻企业价值为V(t)时,τ时刻企业价值为V(τ)的概率。

推论可以得出B的解析解为:

该式子中的各外生变量都是可观测值得到的。

该模型相比Merton的工作来说放宽了假设使得模型在现实之中可以得到有更广泛的应用,在此基础上,学者们还把破产成本,税收,策略违约,时间依赖,随机违约门槛,资产价值跳跃等更接近现实的因素纳入到此模型中。这些因素的加入使得模型更贴近实际情况。然而这些参数的加入也使得模型中微分方程的求解变得更加困难,往往很难求得模型的解析解而只能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求得近似解。这极大地加大运算量,应用起来存在困难。

同时此模型假定人们对于违约距离和资产价值所遵循的分布具有完全信息,使对于违约概率的预测成为可能,而违约概率的可预测性问题还要求进一步的探讨。

结构模型可以了解违约事件发生的经济背景,对违约时间有清晰的定义,同时以标准的期权定价方法作为分析基础简化了定价模型的框架,利用期权关系将两类权益人的价值联系起来。然而过多的假设使得模型的结果与现实情况存在差距,关于企业资产,负债等财务信息也很难及时,准确地获得,某些结构模型过于复杂的数学结构导致求解过于困难,难以应用,这都局限了结构模型的应用。

三、简化模型

对于违约概率的看法引出了信用衍生品定价的另一分支———简化模型,在这类模型里,企业的违约概率被看做是外生变量,与公司的价值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这类模型对违约概率的经济学含义进行简化,转而使用市场历史数据来推知违约风险率作为模型的外生变量。

简化模型的其中一种重要方法由Jarrow等建立起来,在1995年Jarrow与Turnbull提出的模型[3],假设在一个摩擦很小的市场之中有着完备的,存在到各个不同到期日的无风险债券交易和有风险的债券交易,同时也存在无风险的货币市场体系(可以以无风险利率借入借出资金),为了问题的简化,假设这些债券都是零息债。

设v(t,T)表示到期日为T时刻的有风险零息债券在t时的价格,模型推出:

其中p(t,T)相同期限的无违约风险零息债在t时刻的价格,δ为给定的违约回收率,特制当企业发生违约的时候债券持有人所能回收资产比率,Q軒t(τ*>T)是一个条件概率,指的是当违约发生在债券到期日之后(此时可以看成债券的违约回收率为1)。

在此基础上,Jarrow假设在某一特定信用等级下,企业的破产清算服从马尔科夫过程,同时企业把企业的生命看做是信用评级转移的过程。

这种信用评级转移过程通过一个K阶矩阵来描述:

其中qij表示企业单位时间内从信用评级i级变为信用评级j级的概率,K级表示企业违约,当企业发生违约时,企业信用级别不能在上调到其他的级别,而只能停留在违约级,所以该信用转移矩阵最后一行的为(0 0…1)。

利用信用等级转移矩阵,可以代入(1)式进行对有风险债券的定价。通过同样的方法还可以推导出在连续时间的情况下的定价问题。

这个模型的主要特点有:(1)一个企业所发行的具有不同优先级的债券具有不同的违约回收率。(2)它可以与任意期限结构的无违约风险债券相结合。(3)可以利用历史中的信用等级转移矩阵进行风险修正定价。(4)模型可以用于对有违约风险债券和风险资产的衍生品进行对冲和定价。这些特点使得模型对于信用衍生产品的定价比较灵活,而且信用转移概率的历史数据比较容易收集,通过查阅相关报告都可以很容易的得到。1997年JP摩根公布的Credit-Metrics信用建模方法的也同样建立在通过信用转移矩阵来考察企业的违约风险,Credit-Metrics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信用建模方法,可见该模型的应用性很强。

然而模型也存在着缺陷,由于信用转移矩阵使用的是历史违约数据,所以模型包含着这样的假设:当前的信用转移概率与历史的信用转移概率一致。同时模型还隐含假设同一信用等级的企业拥有一致的违约概率,而这两方面都是具有争议的。而由于对于企业的评级一般为一段时间进行一次(比如说一年),在这个期间根据该模型计算的违约概率不会变化,而企业的现实情况却近似于连续的变动,所以模型具有滞后性,不能及时跟踪企业状况来调整。

通过实证研究表明该模型对于投资级信用产品(信用评级较高)的定价较为准确,对于一些低信用等级企业发行的信用产品的定价则不尽理想。这都是模型需要深化的地方。

简化模型在参考时点上不发生违约的条件下,其未来违约概率不为零的结构比较符合现实情况,而它通过采用历史数据对违约情况进行测度也增加了简化模型的使用可能性。然而对于简化模型来说,他没有解决违约时间不确定性的内在原因,而且由于简化了假设,使得要想清晰地获得违约事件背后的经济学背景变得困难,而由于缺乏充分的违约数据也会使得模型的校正变得困难。

四、多个企业间违约相关性的测度

除了对单一企业的违约情况进行考察以外,对于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的另外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于企业之间违约相关性的考察。简化模型所推导出的结果一般认为企业间的相关性通常是很小的,但是对于一些特定的周期比如经济衰退和大萧条时期来说,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又比如说在同一个国家从事同一产业的两个企业,A企业的财务健康水平往往依赖于B企业的财务健康,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的违约相关性是很大的。Jarrow与Yu对A,B两个相关的企业的违约相关性进行了考察得出他们可能会有相关性很高的违约率[4]。

Hull和White结合了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的思路给出一种对于违约概率相关性的测度。

这种测度方法首先设定变量sji,若j公司在第i时间段内发生违约,则sji为1,否则,sji为0;同理也能设定变量ski,若k公司在第i时间段发生违约,则ski为1,否则,ski为0。

把从发行到到期的[0,T]时段分成许多小时段分别计算sji,ski可以得到:

Qj(T):表示j公司在[0,T]期间的违约累计可能性。

Pjk(T):表示j,k两家公司在[0,T]期间都发生违约的累计可能性。

βjk(T):表示两家公司在[0,T]期间违约相关系数,则

这个模型的计算基础是基于企业的信用可以用信用指数来描述的假设,这个信用指数在初始时刻为0,并服从于一个漂移率为0,方差率为1的布朗运动。当信用指数达到一个特定的门槛值ki时,就会发生违约。

根据这个模型,对一篮子利率互换进行了定价分析,发现收益差随着债券数目的增加而增加,而随着它们之间的违约相关性的增加而减少,同时也受预期违约回收率的影响。这个关于违约相关性的模型可以发展应用于任意单个或多个依赖于企业违约概率的信用衍生品定价。

五、综合模型

作为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两大分支,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在假设条件和模型实现上有着明显的区别。结构模型基于投资者对于企业资本负债的连续观测,而简化模型则基于利用市场上能得到的已知数据对企业信用情况进行测度。两种方法各有优劣,所以有的学者希望通过修正模型的目的和信息集把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进行综合。以期建立一种能表明模型经济背景在应用上也不太复杂的综合模型。

这类综合模型的一个代表作为Duffie和Lando在2001年提出的模型[5],这个模型主要应用于不完全信息的企业债券的定价分析。它假设市场上债券投资者不能直接有效地观察到企业的信息,而只能通过研究定期公布的可能存在模糊的财务数据。由于企业的真实价值分布服从一定的概率分布,所以企业的违约概率强度可以通过观测一系列诸如财务报表和所有权分配形式等因素进行估计。该模型结合了以违约强度为测度指标的简化模型思想和不完全信息下的结构模型思想。

在违约发生之前,企业真实的信用质量有可能能被一些财务数据所扭曲,称之为“财务噪音(Noisy accounting data)”。由于存在这噪音,公众投资者所获得的信息不完全。所以假设违约强度服从以财务数据,所有权分配和其他包含经济周期的可观测变量为变量的条件概率马尔科夫链。同时把企业资产动态形式假设为违约门槛被视为是内生的几何布朗运动。

假设企业真实资产价值为Vt,服从形式:dVt=μ(Vt,t)dt+σ(Vt,t)dWt,企业违约时间发生在τ=inf{t:Vt≤VB(t)},企业的μ,σ,VB可以被债券投资者观察到,但是企业的真实价值V却观察不到。通过这些假设可以得到无风险债券和有违约风险债券贴现率折现值d(t,T)和p(t,T),则信用息差的期限结构

Duffie和Lando所建立的综合模型具有开创性,对于其他学者构建综合模型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然而由于他们对于产生违约变量的不完全信息假设过于简单,所以该模型不能应用于实践当中。Guo等在Duffie和Lando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完全信息和掩饰信息两种信息结构的连续时间模型,建立了更一般化的衍生产品定价体系。通过对不完全信息进行严格系统的数学分析,Guo等建立的模型是更易处理综合模型。

总结

本文基于信息的假设,从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综合模型几个方面,对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进行了简单的梳理。

结构模型和简化模型两大分支各有其优点和不足。使得从实际的应用效果来看,简化模型由于形式简洁,容易校对与修正,而且在参考时点上不发生违约的条件下,其未来违约概率不为0的结构比较符合现实情况,因此在实践中的应用比较广泛。相对来说,虽然结构模型过于复杂,使得在应用时较难对模型和数据进行校准,但是以标准的期权定价方法为基础的分析能够较好地揭示违约时间发生的经济背景。

在未来的发展进程之中,相信这两类模型能够进一步融合,尤其在基于数值方法的应用和假设条件的放宽,将进一步推进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的应用。而信用衍生产品定价理论与其他金融学科理论的综合运用也应该成为信用衍生品定价模型研究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

摘要:信用衍生品作为现代金融市场中重要的转移,对冲信用风险的工具,在近期的金融危机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对这些信用衍生品进行有效的定价成为国内外学者研究这次金融危机起因和它对日后金融市场的启示的重要切入点。通过信息完全性方面不同的视角系统的梳理和回顾了近几十年来的主流信用衍生品定价理论,并对未来该理论的发展趋势进行评述与总结。

关键词:信用衍生产品,结构模型,简化模型,违约相关性

参考文献

[1]F Black,M Scholes“,The pricing of options and corporate liabilities”[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3.

[2]Black,F.and Cox,J.C“.Valuing Corporate Securities:Some Effects of Bond Indenture Provisions.”[J]Journal of Finance,1976,31:351-367.

[3]Jarrow,R.and Turnbull,S“.Pricing Derivatives on Financial Securities Subject to Credit Risk.”[J].Journal of Finance,1995,50(1):5385.

[4]Jarrow,R.and Yu,F.“Counterparty Risk and the Pricing of Default able Securities.”[J].Journal of Finance,2001,56,:1765-1799.

产品概述 第2篇

(一)产品介绍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2013年我国旅游经济总体上平稳运行,消费需求旺盛,投资持续增长,产业运行相对景气,发展方式加速转变。《旅游法》和《国民旅游休闲纲要》的出台,对行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受“八项规定”“六项禁令”等政策影响,公务旅游消费急剧下降,商务旅游消费明显放缓,国民休闲旅游消费增长势头强劲。

2014年上半年,我国旅游经济运行总体良好,基本实现了预期的增长。但三大市场表现各异——国内游、出境游、入境游继续保持“两升一降”局面。

在内需启动、消费升级以及国民收入不断提高的背景下,中国旅游业正步入黄金发展期。根据规划,中国政府将多策并举,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国内旅游行业政策环境持续改善,行业也将迎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二)国内旅游业现状

2013年中国旅游业现状分析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国家层面上,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在“十一五”阶段所奠定基础上,未来几年,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大众消费能力加快提升、各类危机影响减缓、产业地位进一步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将持续优化,功能将进一步释放,进入战略性发展机遇期。(一)大众消费能力持续提升 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需求提升,旅游成为国民重要生活方式和“大众消费”重要载体。2008年,中国GDP超过30万亿元,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2010年,中国GDP达39.8万亿元,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与此同时,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质量显著提高。2010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109元,比2005年的10493元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后年均实际增长9.7%,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从2005年的36.7%下降至2010年的35.7%,下降1.0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由2005年的3255元提高到2010年的5919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年均增长8.9%。发展实践表明,人均GDP达3000-5000美元阶段是旅游休闲等发展型、享受型消费爆发期。从2006年到2010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从13.9亿人次增长到21.0亿人次,增加了51.1%。到2015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预计达到33亿人次,国内居民人均出游率将上升到2次以上,旅游消费将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伴随世界经济温和回升和中国经济稳定恢复,以及更加注重消费和民生的战略性结构调整,预计“十二五”期间旅游消费需求将进一步提升。(二)社会环境和配套条件优化 一是城镇化持续推进,旅游环境优化、消费主体壮大。2009年末中国城镇人口达6.22亿,城镇化率为46.6%,到2015年城镇人口比例有望超过60%。二是交通基础设施改善,旅游可达性增强。1979年至2008年,中国交通运输业累计完成投资74246亿元,年均增长19.9%,网络里程从1978年的123.5万公里增加到2008年的473.18万公里,增长2.8倍,目前已基本形成由铁路、公路、民航和水运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体系。三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完善,居民旅游休闲消费需求将进一步释放。截至2009年,全国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的人数分别达2.19亿人、3.17亿人和1.24亿人,全国纳入了农村低保、参加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分别达4284.3万和8.15亿人,覆盖城乡的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四是带薪休假制度深化落实,工休制度渐趋科学合理。目前已经形成2个“黄金周”加5个小长假的固定假日制度安排,全年节假日达115天,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随着带薪休假制度深化落实,国民出游时间将更加充裕。(三)应对危机优势和综合功能凸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旅游业在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中优势凸显。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影响与冲击,调结构、扩内需、促消费、惠民生成为核心战略,旅游以其最终性与发展性、综合性与多层次、可重复可持续以及恢复能力强等消费特点,以其促进就业、均衡财富、促进交流、广惠民生等社会功能,已成为较快恢复、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重要产业。二是旅游业成为重大社会事件中的新亮点。在近年“SARS”、“冬季冰雪灾害”、“5.12大地震”、“甲型H1N1”、“青海玉树地震”等公共灾害事件以及“北京奥运”、“上海世博”等大型节事活动中,旅游业以其敏感但不脆弱、极具弹性的特点,成为灾后重建的重点产业,成为各大节事活动的主要效益来源。(四)产业地位提升与政策环境优化 国家层面上,2009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此外,以国务院文件方式确定的“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加快建设海西经济区”等25个区域性国家战略,都把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地方层面上,近年来各地方政府对旅游业发展高度重视,如河南推出“旅游立省”战略、云南旅游实施“二次创业”、广东推出“国民休闲计划”、江浙北京等省市发放旅游消费券鼓励旅游消费等,目前已有27个省或自治区、直辖市把旅游业作为地方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龙头产业。从协调推动方式看,各地在落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过程中,目前国家旅游局已与18个省区市、5个国家部委局签订了旅游战略合作协议,就推动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和难点问题达成共识,形成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合作机制。(五)旅游业自身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在经受南方地区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地震、新疆“7.5”事件、甲型H1N1流感等诸多不利因素冲击下,“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总体上仍实现平稳较快增长。2007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一万亿大关,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09万亿元。2008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旅游外汇收入首次进入全球前五位。2009年中国旅游业总体保持了平稳较快增长,旅游总收入1.29万亿元,增长11.3%,旅游业竞争力在世界排名位列47,比2008年上升15位,是133个国家和地区中上升最快的国家。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201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1.44万亿元。当前,中国旅游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大众化需求不断发展,发展中大国的大众旅游优势日益凸显,全球旅游大国地位更加突出,为迈向世界旅游强国奠定了基础。总结“十一五”期间,中国旅游业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一是速度较快。“十一五”期间(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率为0.82%,入境过夜人数年均增长率为0.63%,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率为4.55%;出境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0.94%;国内旅游人数年均增长11.90%,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5.7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5.44%,旅游就业人数年均增长10.08%,居民出游率年均增长10.86%。二是规模体系较大。截止2009年,全国共有星级饭店1.6万余家,各类旅行社2.1万家,旅游景点2万余家,农家乐130万家,旅游产品体系不断完善,为旅游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三是多样化市场需求逐步发育。已经形成以国内市场为主体、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格局;旅游消费逐渐从观光旅游占据绝对主体地位向观光旅游、休闲度假和专项旅游并举发展。四是新型业态不断涌现。随着旅游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培育了一批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知名品牌,出现了经济型酒店、旅游电子商务等新业态,产业竞争力逐步增强。旅游投融资体系不断完善,度假产品、专项旅游产品、旅游新业态成为投资热点。旅游业与文化产业、房地产业等产业融合度不断提高,实现互利共赢。五是综合性发展功能日益显现。“十一五”期间,国家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促进就业的指导意见》促进旅游就业,大力实施红色旅游工程,启动了乡村旅游工程等。目前中国旅游直接就业总人数已达1100万,每年新增直接就业人数约50万,加上间接就业达6500万,占全社会就业总人数的7%。全国红色旅游综合收入突破1000亿元,成为许多革命老区经济发展的动力。迅速发展的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2009年中国乡村旅游年收入已经超过2300亿元,提供农村旅游就业岗位超过1000万人。六是国际化交流合作步伐加快。“十一五”期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持续升温,经国务院批准的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总数达到139个,已经实施的有104个。伴随国家政经合作,以周边地缘为依托进行的大图们江、大湄公河、东北亚、中日韩等区域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全面实现睦邻友好,基本形成与世界旅游交融、服务大国外交的格局。此外,中文已成为世界旅游组织的官方语言之一,中国旅游行业加入太平洋亚洲旅行协会(PATA),成为全球旅游界举足轻重的力量。

(三)旅游业的特点

从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来看,全球旅游业的发展趋势呈现这样一些特点,首先是加快发展旅游业现在成为很多国家的战略决策,中国是把旅游业定位成了战略的支柱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来加以培育,出台了《旅游法》。美国发布了国家旅游发展战略,提出了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一些措施,包括针对中国旅客的签证便利化措施,同时还增派了50名的领事官员来华工作,俄罗斯政府也是批准了2011——2018年的发展旅游业标计划。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第二个特点就是旅游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持续提高。第三个特点是世界旅游业的发展重心在逐步的东移,在2012年时,欧洲仍然是最大的入境旅游目的地,占全球的比重达到51.6%。未来来看,预测亚洲的旅游市场国际有客接待量会占全球比重到2020年达到30%,2030年将超过36%,而欧洲的比重将分别会降到49%和41%。另外,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还呈现了一个特点就是融合发展的趋势明显,在经济全球化的带动下旅游跨国界、跨领域、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融合发展的趋势是日益明显了。从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旅游业的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同时大众化的旅游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同时,旅游业成为产业投资的热点领域,诸如上海迪士尼,它的总投资是290亿元,目前以已经完成了131亿元的投资;另外还有一笔大投资的项目就是,云南打造十大立体文化旅游项目,项目总投资是大约达到了2000亿元。中国未来旅游特点会呈现新趋势,旅游业的新产品和新业态层出不穷,像海洋旅游、自驾车旅游还有房车旅游等新业态正在成为引领旅游消费增长的重要的领域。所以总体来看2014年旅游的发展总体形势仍然是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四)旅游业未来发展规划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5-2020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前瞻》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12月,在网上预订过机票、酒店、火车票或旅行行程的网民规模达到1.81亿人,年增长6910万人,增幅61.9%,使用率提升至29.3%。近年来,资本市场对于在线旅游企业的投资热情高涨,足以反映出在线旅游作为服务类电商在中国的巨大发展潜力。

中国农产品溯源系统概述 第3篇

从全世界的食品安全案例中, 我们可以看出, 中国的此类现象更是严重, 例如20世纪初期发生的地沟油事件、“三鹿”奶粉含三聚氰胺事件、白酒塑化剂事件、瘦肉精事件、“农夫山泉”矿泉水事件, 这些事件的严重程度已经影响到人们的身心健康。从近年来人们所关心的热点话题来看, 食品安全问题一直高居榜首。各类食品安全事件的发生, 让消费者寒心的同时, 也对食品相关行业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创伤。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食品行业的生存和发展, 影响了我国食品的国际贸易, 甚至影响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此, 食品安全问题亟待解决。

随着“毒豆芽”、“毒生姜”、“镉大米”、“毒龙虾”等事件的出现, 如何保障农产品等食品的安全也被紧张地提上研究日程。保障农产品的安全, 一方面要在生产、销售等流通环节严格把关;另一方面就是要建立出现问题之后快速、有效的响应机制, 利用农产品供应溯源系统, 完善农产品的安全保障体系。在此以前, 曾发生的一些有关食品安全事件, 所涉及到的商品并没有相应的追溯制度, 而实施的召回制度, 也需要借助于行政手段或者是消费者退货来解决。

随着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和新型城镇化进程的深入, 我国城市化率不断提升, 城市对农产品的需求也由原来的地域供应逐步向更广泛的跨区域供应发展, 这就给农产品安全的源头追溯带来了困难。因此, 必须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农产品源头追溯系统, 以便对农产品安全事故发生后进行有效责任追究, 实现对受害群体的事后补偿。并据此对农产品的生产、加工和配送等环节的相关责任人进行监督和威慑, 方便农产品的监督管理, 促进我国农产品供应安全体制的建立。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 中国食品企业不仅承受着全球化竞争的冲击, 而且承受着全球化标准的约束。食品溯源已引起各级政府的广泛关注, 并进入了实质性的探索阶段。

实际上自中国加入WTO这10多年来, 农产品生产与流通领域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革。全国各个地区都开始实行有关农产品的系统建设以及追溯制度试点工作。首先由农业部开始, 在全国多个城市建立农产品质量监管试点, 主要针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建设相应的追溯系统。随着国家农产品安全生产要求的不断深化, 2004年, 由北京市和河北省共同承担了国家农业部提出的进京蔬菜质量追溯系统试点工作。通过对河北省6县生产的蔬菜进行统一管理、统一产品信息登记, 按照统一的配送途径向北京市指定的两个菜市场进行专供。监管部门和广大市民可以通过蔬菜的条形码, 了解蔬菜从生产到销售的全部过程。另外, 上海市还针对猪、牛等畜产品建立了专门的管理档案, 设立了编号, 建立了网上查询系统, 市民可以随时对购买的农产品进行信息查询。在国外, 对于农产品的安全问题, 通常都是按照产地编码进行科学化管理, 南京市也应用了这个模式, 用代表安全优质的标志证明农产品符合相关标准, 并且建立相关网站, 进行监督, 还应用了农产品质量IC卡管理体系。除此之外, 深圳等一些城市也逐步开始建立追溯系统。

为了进一步推进农产品安全监管工作, 2008年, 由国家条形码推进办牵头实施, 山东寿光两大蔬菜基地配合, 进行了蔬菜安全追溯系统的运用与研究工作。研究的重点是实行农产品的源头质量控制, 通过实施农产品标识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问题产品召回制度, 并结合电子商务销售模式, 来实现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追溯, 为我国全面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2012年, 良源公司为了市民的身体健康着想, 同高等院校联合起来, 成功研制出没有公害的蔬菜, 并且把条形码制度应用进来。一方面稳定了原料的来源, 另一方面也在供应链上实行了追溯制度。如果食品安全出现问题, 很容易找到原因。

在整个供应链条中, 溯源系统不但可以将每一个步骤的产品安全信息正确地记录、准确地识别以及合理地传递, 并且一旦发生农产品安全问题, 可以及时实行追溯制度以及召回制度。有了这一系统, 就可以确保农产品供应链自身的安全。同时, 我们还要看到, 农产品溯源系统属于社会技术系统, 为了保障政府公信力、消费者利益、企业权益以及市场信用, 必须要重视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

实事求是地讲, 最近几年, 中国在农产品领域建设溯源系统是有一定成绩的。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 中国在这方面的建设才刚刚起步, 和西方国家比较起来, 还比较落后, 在发展中还会出现很多问题, 例如, 没有完善的相关法律进行规制、农产品的产业标准还不是很高、溯源系统缺少配套的技术、监督制度还不是很健全等。

金山防水墙产品概述防火墙技术 第4篇

金山防水墙系统分为安全策略管理系统和涉密文档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两个子系统针对方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用户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系统进行部署,满足实际应用。金山防水墙系统分为安全策略管理系统和涉密文档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共包含病毒预控、防非法接入、防内部攻击、防内容泄密、内容过滤、设备管理、外联防护、远程监控、用户行为管理、资产管理、数据还原、涉密文件管理等功能。两个子系统针对方向和侧重点有所不同,用户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自行选择系统进行部署,满足实际应用。

(1)金山防水墙安全策略管理子系统

很多客户已经购买或者正在计划购买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和漏洞扫描等设备来建设自己的信息安全。您在决策或使用的过程中,是否遇到或考虑过以下问题:

・哪些安全设备能有效防止单位内部的攻击和非法访问?

・哪些安全设备能有效防止内部信息的泄漏?

・病毒库都是基于已经发现的安全问题,能否提前预防未来新的蠕虫病毒?

・用户如果违例使用无线或拨号等方式上网,如何限制?

・安全厂商所提倡的安全策略,如何才能快速有效地部署下去?

・如何避免终端用户擅自更改软件、逃避安全策略的限制?

・如果要所有相关人员遵循安全策略,了解安全知识,培训的成本有多大?

・如何才能为每个人提供个性化的安全保证?

・如何要求所有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安装微软最新发布的补丁或者其他软件?

・如何检查什么机器安装或运行了什么软件?如何知道有无木马程序的存在?

・如何能够快速发现谁的机器在上班时间玩游戏?

・有限的管理员如何才能做到对成百上千台主机做到实时集中的信息收集、诊断、监控和维护?

・如何降低支持中心的支持成本?

……

针对以上问题,金山防水墙安全策略管理子系统模块推出了业界领先的安全策略管理解决方案,通过各种安全策略的部署,可严格控制内部人员的各种涉密渠道,来帮助用户构建安全、高效、可靠的网络环境,

(2)金山防水墙涉密文档管理子系统

局域网中承载着越来越多的重要电子文档。这些电子文档中包括:核心的设计文档、客户资料、合同、营销资料以及其他各种各样的敏感内容。在现有的网络建设环境下,绝大部分的这些数据极容易通过以下渠道泄露出去,造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下降:

内部员工因离职等原因,把重要文件拷贝到软盘带走,或通过网络向外传递;

产品概述 第5篇

1. 适用范围

本文所述适用于依据《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管理类别为Ⅱ类的、在医学实验室进行定性检测所使用的体外诊断试剂(盒)。其中所述“定性”是指只给出阴性或阳性(有反应或无反应、是或非、有或无、正常或异常)两种可能的结果。至于定量、半定量检测试剂(盒)以及已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产品不在本文讨论范围之内。

2. 试剂盒命名、组成及用途

2.1 试剂(盒)命名的原则

试剂(盒)名称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被分析物的名称;第二部分:用途,如检测试剂盒、检测试纸;第三部分:方法或原理,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胶体金免疫层析法等。

例:肌钙蛋白I检测试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抗角蛋白抗体检测试剂盒(间接免疫荧光法)。

2.2 试剂(盒)的组成

如单试剂,双试剂,多试剂;试纸;微孔板等。

2.3 工作原理

试剂(盒)通过各自不同的反应原理,最终通过仪器检测或肉眼观测,对被分析物做出是或不是、有或无、阳性或阴性、有反应或无反应、检出或未检出的结果判定。

2.4产品的预期用途

试剂(盒)的预期用途为对临床样本中被分析物的定性检测。

2.5产品适用的相关标准

(1)GB/T 191包装储运图示标志;

(2)YY/T 0316医疗器械风险管理对医疗器械的应用;

(3)YY 0466医疗器械用于医疗器械标签、标记和提供信息的符号。

3. 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

3.1 外观

目测检查,符合生产企业规定的正常外观要求(一般要求试剂无杂质、无絮状物,外包装完整无破损,标签清晰可辨)。

3.2 净含量(如适用)

用通用量具测量,液体试剂的净含量应不少于标示值。

3.3 膜条宽度(免疫层析法适用)

随机抽取一条试纸,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其宽度,应不低于2.5 mm。

3.4 液体移行速度(免疫层析法适用)

按说明书进行操作,从试纸浸入样本液开始用秒表计时,直至液体达到图1所示的C区和D区之间的交界线时停止计时,所用的时间记为t,用游标卡尺测量A+B+C区的长度,记为L,则L/t为移行速度,结果应不低于10 mm/min。

3.5 临界值

重复测定处于临界值水平的被分析物时,理论上应得到50%阳性和50%阴性的结果。小幅增加被分析物浓度/水平,对样本进行多次检测,预期将得到相对较大的阳性结果和较小比例的阴性结果。同样地,小幅减少被分析物浓度/水平,预期会得到相对较大的阴性结果和较小比例的阳性结果(见图2)。在定性试验中进行临界值的确定有许多种方法,如以阴性对照均值加上两倍或三倍标准偏差作为临界值、以百分位数法单侧95%或99%来确定临界值、使用ROC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设定临界值等。临界值的验证可以通过制备在临界值上下20%左右浓度的样本进行。一般来说,临界值上下20%左右为95%区间。可以进行重复检测,看检测结果是否满足95%的阴性和95%的阳性,从而判断临界值的确定是否合适。

“临界值”是定性IVD产品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目前大多数生产企业仍在使用“检出限/最低检出限”。我们出于临床的实际需要考虑,经过与业内专家的多次讨论,最终决定采用“明确临界值,并给出95%区间”这样一个最能体现产品性能的方案。具体要求如下:

(a)对临界值增加一定浓度的样本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阳性率应≥95%。

(b)对临界值减少一定浓度的样本检测次数≥20,结果的阴性率应≥95%。

注1:建议使用国家参考品,并提供相关证明文件。如果使用的样本是企业自配,应明确原料的来源(包括生物学来源)、基质、配制方法及赋值方法。

注2:相对临界值增加或减少的“一定浓度”原则上应保持一致且不宜过高(建议控制在30%以下),并明确。

注3:应考虑是否符合临床实际诊断意义。

3.6 抗干扰性

干扰物质可能是内源性或外源性的,可以从多方面影响分析过程,如化学效应、物理效应、基质效应、非特异性、交叉反应性等,使得在分析时产生干扰。

免疫类产品应包括脂血、溶血、黄疸、类风湿因子等常见干扰物。应明确潜在干扰物质不引起干扰的最高浓度,检测含有最高浓度/水平的干扰物质的阴性样本3次,结果应满足企业规定的要求(即干扰标准)。干扰标准表示干扰物质引起的最大容许的影响,通常是基于可能影响医师对患者的诊断、治疗或处治的真实值的偏差。

注1:建议使用国家参考品,应当是被金标准确定过的、和/或成熟方法检测的,和/或经临床确认的阴性样本。如果使用的阴性样本是企业自行配制的,那么应明确基质、配制方法及赋值方法。

注2:干扰物质的选择应当科学合理,并且其应当有可能存在于待测样本中。

注3:一定要注意抗体的特异性,应注明其交叉反应,说明其特异性。例如,NT-pro BNP定性检测试剂(盒),因为NT-pro BNP与ANP、CNP在靠近羧基端的位置存在同源序列,那么应当验证在企业声称的特定ANP、CNP水平下,检测阴性样本时不产生假阳性结果。

注4:如法规、标准或权威参考资料有明示的干扰物质,则应进行分析。

3.7 S/CO值重复性(适用时)

S/CO值用于表示检测样本(sample)与临界值(cut off)的吸光度比值,通常S/CO≥1判为阳性,<1为阴性。适用于如ELISA或化学发光法等有定量检测方法的产品。要求如下:

检测临界值附近水平样本20次,其重复性CV值应满足企业声明(CV值原则上应≤15%)。

3.8 HOOK效应(适用时)

亦称钩状效应。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抗体须在一定比例范围内才能出现最大凝集,抗原过量或抗体过量都会导致两者交联度降低,从而导致凝集程度与实际浓度不符的现象,在凝集曲线上表现为类似抛物线的形状。所以强阳性样本可能会出现假阴性结果。HOOK效应适用于如双抗体夹心法等已明确可能出现此效应的方法学产品。要求如下:

检测临床可见最高浓度的强阳样本3次,结果应不出现阴性。

3.9 批间差

抽取三个批次的试剂/试纸,每个批次至少40人份,按3.5临界值的检验方法检测,各浓度反应结果应一致。

3.10 稳定性

目前稳定性试验有做效期稳定性验证的,也有做加速试验的。考虑到加速试验并无明确可靠方案直接推导产品有效期,故我们一直采用效期稳定性验证。

(1)试剂(盒)在规定贮存条件下保存至有效期末,超过有效期一定时期内进行检测,产品的性能应至少符合临界值、S/CO值重复性、HOOK效应的要求。

(2)开瓶稳定性(如适用)

试剂(盒)开瓶之后,在规定的贮存条件下保存至开瓶有效期末,超过有效期一定时期内进行检测,要求同上。

3.11 其他

上述性能为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适用时,企业可根据产品特点增加其他技术要求。

4. 产品的临床要求

试剂(盒)按照《体外诊断试剂注册管理办法》(试行)及《体外诊断试剂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临床试验。

执行的基本原则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研究者应考虑临床研究用样本,如血液、羊水、胸水、腹水、组织液、胸积液、组织切片、骨髓等的获得或研究结果对受试者的风险性,应提交临床机构伦理委员会确认的文件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对于例外情况,如客观上不可能获得受试者的知情同意或该临床研究对受试者几乎没有风险,可不提交伦理委员会的审评意见及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书,但临床研究者应提供有关伦理事宜的说明。

(2)在两家省级医疗卫生单位完成临床研究,对于特殊使用目的的产品,可以在市级以上疾病控制中心、专科医院或检验检疫所、戒毒中心等单位开展临床研究。

(3)新诊断试剂(盒)应与该诊断疾病的金标准针对临床样本进行盲法同步比较;已有同种批准上市的试剂(盒)应与已批准上市产品针对临床样本进行比对试验。

(4)临床样本的要求:综合不同地区人种、流行病学背景、病原微生物的特性等因素选择研究单位,一般临床研究的总样本数至少为200例,新诊断试剂(盒)1000例。通常阴/阳样本比例应适当,不应过于悬殊。

(5)试剂(盒)变更申请中需进行临床研究的方法:采用变更前试剂(盒)与变更后试剂(盒)进行比对试验的方法,证明变更前后试剂(盒)达到变更前试剂(盒)的质量水平。

(6)一致性的数据分析:阳性、阴性和总符合率;适用时与金标准结果比对敏感度、特异度等。参照《北京市第二类体外诊断试剂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

5. 试剂(盒)说明书、标签、包装标识

5.1 试剂(盒)说明书

试剂(盒)说明书应当符合《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的要求,审查要点为:

(1)应有产品名称,可包括通用名称、商品名称和英文名称;

(2)应说明试剂(盒)的包装规格;

(3)应详细说明试剂(盒)的预期用途,如定性测定;

(4)应说明检验原理;

(5)应说明主要组成成分:对于产品中包含的试剂组份应有名称、数量、每一组份中的主要成分在反应体系中的比例或浓度,如果对于正确的操作很重要、应提供其生物学来源、活性及其他特性;对于产品中不包含、但对该实验必须的试剂组份,生产企业应列出此类试剂的名称、纯度,提供稀释或混合方法及其他相关信息;对于试剂盒中含有阴性或阳性对照品的,说明主要组成成分、基质及其生物学来源。

(6)应说明贮存条件及有效期,以及开瓶稳定性(如适用);

(7)应说明可适用仪器(如适用);

(8)应说明对样本的要求,包括样本采集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为保证样本各组分稳定所必需的抗凝剂或保护剂,已知的干扰物、能够保证样本稳定的贮存、处理和运输的方法;

(9)应说明检验方法,至少包括试剂配制、试验条件、操作程序、试验结果的判定;

(10)应有检验结果的解释,说明可能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的因素;

(11)参考范围(临界值和/或检出限);

(12)应说明检验方法的局限性;

(13)应说明产品性能指标,如重复性、方法学比较、特异性、抗干扰能力等,应符合注册产品标准的要求,以及分析性能评估、稳定性研究的结论;

(14)应说明必要的注意事项,如本品仅用于体外诊断等,若该产品含有人源或动物源材料,应给出具有潜在感染性的警告;

(15)注明引用的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的书写应清楚、易查询且格式统一;

(16)注明生产企业,包括企业名称、地址(注册地址和生产地址不同的应分别列出)、邮政编码、电话和传真号码、网址;

(17)注明医疗器械生产企业许可证编号;

(18)注明医疗器械注册证书编号;

(19)注明产品标准编号;

(20)注明说明书批准日期及修订日期。

5.2 外包装标签

(1)生产企业名称和地址;

(2)试剂(盒)名称;

(3)批号。如试剂(盒)包含不同批号的组件,外包装的批号应能保证每个组件的批号可从生产企业的生产记录中溯源;

(4)规格。应包含体积或复溶后的体积;

(5)预期用途。如试剂(盒)名称不能反映试剂(盒)的预期用途,应提供简要的预期用途说明;

(6)体外诊断用途。应说明试剂的体外诊断用途;

(7)储存和处置条件。应提供在未开封状态下可保证试剂(盒)的稳定状态的必要储存条件;应规定影响稳定性的其他条件(如适用);应规定产品处置时所采取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如适用);

(8)失效期。应明示在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失效期应以年、月,适当时以日表示;如仅给出年月,失效期应为指定月的最后一天;外包装标签上明示的失效期应为最早到期组件的失效期;

(9)警告和预防措施。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 0316的要求适用;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外包装的标签上进行说明。

5.3 初始包装标签

如初始包装同时也是外包装,则外包装标签的要求也适用。

(1)生产企业名称或等同的商标或标志;

(2)产品名称。产品名称应确保使用者能正确识别产品;

(3)批号;

(4)规格。例如:质量,体积,复溶后的体积;

(5)体外诊断用途;

(6)储存和处置条件。应提供未开封状态下保证产品稳定状态必需的储存条件;如与外包装提供的条件不同,还应提供产品处置所采取的所有其他特殊措施;

(7)失效期。应明示规定储存条件下的失效期,表示方式见外包装标签;

(8)警告和预防措施。如体外诊断试剂(盒)被认为有危险性(如化学、放射性或生物危害性),外包装应标有适当的警示危险的文字或符号,YY/T 0316的要求适用;对于化学危害,如试剂(盒)没有随带含有适当的危险和安全性的说明的使用说明,则应在外包装的标签上进行说明;适用时,应明示试剂预期为一次性使用。

6. 其他相关要求

6.1 注册单元划分的原则

试剂(盒)的注册单元应为单一试剂(盒),一个注册单元可以包括不同的包装规格。

6.2 出厂检验原则

每批试剂(盒)出厂检验至少进行以下几项内容:外观、装量、临界值、S/CO值重复性。

7. 结语

IVD定性产品审评的规范化、标准化,将帮助相关审评人员更深入地理解该类产品的性能特点,把握技术审评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尺度,对产品安全性、有效性作出更全面系统的评价;同时也更有利于指导生产企业的产品注册工作,使相关企业工作方向更加明确,产品定位更加准确。

摘要:定性体外诊断试剂的技术审评目前在国内没有统一执行标准。本文从适用范围、命名组成、主要技术指标、临床要求和标签说明书等方面,对定性体外诊断试剂的审评工作中遵循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简要概述。审评的规范化将有助于相关审核人员把握技术审评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尺度,指导生产企业的产品注册工作,明确其产品定位。

关键词:体外诊断试剂,定性,审评

参考文献

[1]EP12-A Vol.22 No.14 User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Approved Guideline

[2]EP12-A2 Vol.28 No.3 User Protocol for Evaluation of Qualitative Test Performance;Approved Guideline-Second Edition

[3]GB/T18990-2008《促黄体生成素检测试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4]YY/T1164-2009《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检测试纸(胶体金免疫层析法)》

[5]《体外诊断试剂说明书编写指导原则》

产品概述 第6篇

一、生猪类产品价格涨幅回落

仔猪平均价格18.78元/千克, 环比上涨5.9%, 涨幅比8月份回落5.8个百分点。仔猪价格已连续3个月上涨, 累计涨幅24.6%。华南地区涨幅最大, 平均涨幅7.3%。江苏、云南、宁夏三省 (区) 仔猪价格增幅较大, 超过10%。从价格水平看, 东北地区仔猪平均价格较高, 为26.04元/千克;西南地区较低, 为13.49元/千克。

活猪平均价格11.85元/千克, 环比上涨4.1%, 涨幅比8月份回落8.2个百分点。活猪价格已连续4个月上涨, 累计涨幅28.3%。除北京、福建活猪价格略有下降, 天津活猪价格保持平稳外, 其余省 (区) 活猪价格均有上涨。西南、西北地区平均涨幅较大, 分别上涨7.9%和8.1%, 西北地区活猪平均价格较高, 为12.15元/千克;西南地区较低, 为11.41元/千克。

猪肉平均价格18.97元/千克, 环比上涨5.7%, 涨幅比8月份回落4.5个百分点。猪肉价格连续3个月上涨, 累计涨幅22.7%。除海南外, 其余省 (区) 猪肉价格均上涨。西南、西北地区涨幅较大, 分别为7.9%和8.3%。东北、华北地区平均涨幅最小, 同为4.4%。西北地区猪肉平均价格较高, 为19.46元/千克;东北地区较低, 为18.23元/千克。

虽然仔猪、活猪和猪肉价格已反弹3个月, 但仍低于2008年同期价位, 同比分别下降34.2%、14.5%和16.0%;与2009年年初最高价格相比, 分别下降6.6%、11.6%和10.7%。从周平均价格看, 活猪价格已连续两周下降, 预计近期价格还将有所回落。

二、鸡蛋价格继续回升

鸡蛋平均价格8.30元/千克, 环比上涨5.7%, 同比下降1.9%。河北、辽宁等10个蛋鸡主产省份鸡蛋平均价格7.40元/千克, 环比上涨6.5%, 同比下降3.0%。统计的30个省 (区) 中鸡蛋价格均有上涨, 其中, 东北三省涨幅最大, 平均涨幅13%, 华东、华中、华南地区涨幅较小, 低于5%。从价格水平看, 西南地区鸡蛋平均价格较高, 为9.4元/千克;东北地区较低, 为7.29%。

活鸡平均价格为14.00元/千克, 环比增长2.5%, 西装鸡平均价格为14.00元/千克, 环比上涨2.0%, 同比分别下降1.1%和2.8%。

商品代蛋雏鸡平均价格2.55元/只, 环比上涨2.1%, 同比下降4.9%。商品代肉雏鸡平均价格2.32元/只, 环比下降2.2%, 同比下降16.4%。

三、牛羊肉价格略有上涨

全国牛肉平均价格32.96元/千克, 环比上涨0.8%, 同比上涨1.8%。河北、辽宁、吉林、山东和河南等主产省份牛肉平均价格为30.74元/千克, 环比上涨0.6%;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和江苏等省份平均价格为39.27元/千克, 环比上涨0.7%。

全国羊肉平均价格32.39元/千克, 环比上涨0.8%, 同比上涨1.3%。河北、内蒙古、山东、河南和新疆等主产省 (区) 羊肉平均价格31.05元/千克, 环比上涨0.9%;上海、浙江、福建、江西和广东等省份平均价格36.11元/千克, 环比上涨1.1%。

四、生鲜乳价格小幅上涨

内蒙古、黑龙江等10个主产省 (区) 生鲜乳平均价格2.36元/千克, 环比上涨2.0%, 同比下降14.5%。除内蒙、辽宁生鲜乳价格略有下降外, 其余主产省 (区) 生鲜乳价格均上涨。黑龙江生鲜乳价格较低, 为2.01元/千克。

五、玉米价格创历史新高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概述 第7篇

“贸易技术壁垒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TBT) ”一词, 正式出现于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技术壁垒协定》 (W T O/TBT协议) 中, 但该协议并没有对技术壁垒进行明确的定义, 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 贸易技术壁垒就是技术性贸易措施。但也有很多研究者根据研究的需要对贸易技术壁垒进行了定义。一般研究者对TBT的定义大都含概了三点:国家安全、保护环境、维护消费者利益是其存在的合法性理由, 技术法规、协议、标准和认证体系、合格评定程序等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 结果是对出口国构成贸易障碍。

一、贸易技术壁垒形成的原因及其影响和作用

(一) 形成原因

对于T B T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第一种是消费者利益保护观。第二种是技术差距观。持这种观点的研究者较多。第三种是政治行为观。贸易技术壁垒的实施是一种基于经济层面原因基础上的政治行为, 其最终决定要取决于能够左右政策决策的个体经济因素, 政策制定者的偏好和有效的政治力量。最后需要指出的是, 很多研究者在分析TBT兴起的原因时, 多会提到关税壁垒的降低, 从而使得技术壁垒抬高这一观点, 然而邓竞成的研究表明, 关税和一般性非关税壁垒的削弱与技术壁垒的出现并非真正的因果关系, 并不是技术性贸易壁垒出现的必然与根本原因。

(二) 影响和作用

TBT严重制约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广度和深度, 使我国的贸易条件趋向恶化, 贸易得益减少, 社会福利水平降低。将双寡头不完全竞争模型运用于技术壁垒的经济分析, 探讨了技术壁垒对本国产业的保护程度与本国和外国产品之间的替代性以及国内市场的竞争程度之间的关系。而技术性贸易壁垒本身具有双重效应:一是保护国家安全、国民和动植物健康安全及保护环境;二是阻碍国外达不到“标准”的有关商品进口。然而T B T其实是一把“双刃剑”, 它既可以保障国民健康与安全, 如强制规定产品的安全标准可以保护消费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对国际经济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同时也可能有负面的影响, 如被贸易保护主义利用, 增加贸易成本, 造成贸易障碍, 引发贸易争端。

二、发达国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实施技术壁垒的特点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颁布新的技术标准和技术法规;二是规定苛刻的包装和标签要求;三是执行严格的质量认证制度和合格检验程序。四是延伸标准控制范围;五是设置严格的指标要求;六是增加对农产品的检验项目;七是调整检验检疫重点;最后是采取出口企业注册备案制度及其他登记管理制度。

三、我国主要农产品受限TBT的原因分析

对于我国主要农产品为什么频频遭受国外的技术壁垒, 研究者们进行了定性和定量研究, 实际上也主要是从外因和内因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的。从外因的角度看发达国家设置技术壁垒主要是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的需要。我国农产品遭受技术壁垒的内部原因:从农业生产水平上来看, 我国农产品安全生产质量标准建设滞后, 以质量、安全为重点的意识在农业生产中还没有很好地树立;生产体制缺乏保证农产品质量的对接机制;农药使用环节缺乏科学的指导, 存在滥用和乱用的状况。影响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贸易技术壁垒限制的内因主要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低, 缺乏有效的防御和信息通报机制。

四、我国主要农产品出口如何跨越TBT

一是政府+企业+行业。

政府应建立技术壁垒的保护体系, 建立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协助出口商克服技术壁垒的咨询和服务机构;充分运用技术法规、技术标准、合格评定等手段合法地保护国内市场和经济安全, 支持竞争, 冲破技术壁垒。企业应熟悉并掌握技术壁垒协议的规则, 尽早采取对策, 最大限度地减少或消除对外贸易中技术壁垒所形成的障碍;提高自身管理水平, 优化商品出口结构;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产品认证, 重视ISO9000系列标准认证及其衍生出来的行业或专业的质量保证。

二是信息、技术。

相当多的企业都反映, 应对TBT的最大困难是“信息不灵”、信息“渠道不畅”、没有“咨询服务”等。

三是开发新产品。

大力发展有特色的农产品, 提高质量、降低成本是我们突破技术壁垒的主要手段。发展绿色食品、有机产品, 注重农产品的品牌经营, 发展农产品深加工。

四是其他方式。

通过构建与完善中介机构来攻克贸易技术壁垒。可绕开国外复杂、繁琐的技术性贸易措施, 采取直接投资、间接投资等方式进行跨国经营;通过合资、独资、收购、兼并、投资等手段, 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规模, 带动相关产业跨越技术壁垒。

参考文献

[1]、Donna Roberts, Timothy E.Josling, and David Orden:A Framework for Technical Trade Barriersin Agricultural Market[J]·Market and Trade Economic Research Service,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technical bulletin NO.1876

[2]、叶柏林:标准———应对贸易技术壁垒的利器[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3]、郭从彭:关于“贸易技术壁垒协议” (TBT) 的由来、发展和影响[J]·标准化报道

[4]、高文书:贸易技术壁垒经济分析[J]·财贸经济,

[5]、孙 芳, 丁满臣, 丁满丰:浅析入世后中国农产品如何应对技术壁垒[J]·农业经济

产品概述 第8篇

关键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功能化产品,成型工艺,应用领域

近年来,随着基础建设步伐的加快,尤其是房屋建筑以外的基础设施、市政建设等土木工程建设的迅猛发展,工程防水的概念越来越清晰,在高速铁路、高速公路、机场、码头、地下空间、地铁、隧道、公共管廊、污水处理、垃圾填埋等许多领域中,工程防水或混凝土防护技术也都成为防水产业的外延。其内涵则是各类专用防水材料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特殊场合,以满足各类不同工程的防水需要,从而加快了防水材料的多样化,逐步由传统的建筑屋面防水领域向建筑节能与新能源利用技术、节地与地下空间利用技术、节水与水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节材与材料资源合理利用技术、城镇环境友好技术、城市公共交通技术等专业领域渗透发展。进而也加快了沥青基防水卷材的功能化发展趋势,已逐步演变派生出热反射型、阻燃型、耐盐碱型、蒸汽阻拦型、自粘型、阻根型、装饰型、机械固定施工型、弹塑性体复合型、无胎热施工型、保护板型及防排水板型等功能化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上述这些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功能化(变型)产品,通常都可以通过采用功能性添加剂、特殊型复合胎基及功能型覆面材料等手段或方式在现有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多功能生产线上进行生产,且绝大多数在国内已有应用或已出现;而后四类产品的生产则不同,有赖于专用设备的配备或对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多功能生产线进行专用改造,本文对此作一重点介绍。

1 弹塑性体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1 简介

弹塑性体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以聚酯毡等为胎基,胎基两侧分别涂盖弹性体改性沥青和塑性体改性沥青制成的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卷材的尺寸规格及覆面材料与弹性体(或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类似。其基本特征是采用弹性体改性沥青和塑性体改性沥青两种涂盖材料,因而该产品综合了弹性体改性沥青和塑性体改性沥青两类防水卷材的优点,使产品的应用范围得到进一步拓宽。

1.2 典型成型工艺

由于弹塑性体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采用两种涂盖材料,其工艺特性决定了两种涂盖材料的成型应分别进行,因此需要在常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成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套涂盖机组和相应的冷却装置。从工艺特性角度考虑,需要解决的两个关键技术问题是胎基两侧涂盖材料的“边缘混合”问题和二次涂盖前的有效冷却及防粘问题。

图1所示为该类产品的一种典型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要求第一道涂盖机组应具备如下技术特点:涂油池内液位可自控,压布辊具备升降功能,同时压布辊两侧设置螺旋刮刀。三者的有效结合保证胎基的下表面始终处于涂盖料中,而胎基上表面和压布辊不与涂盖材料接触,完成胎基的“底侧涂布”成型,然后经过水槽式悬浮冷却机等冷却装置初步冷却后,进入第二道涂盖机组进行胎基上侧涂盖材料的涂布。为防止出现涂盖材料的“边缘混合”以及解决二次涂盖前防粘问题,第二道涂盖机组应具备如下技术特点:涂油池设置有循环油泵和涂盖料的喷淋补油装置,另外下定厚辊和布油托辊应具有表面防粘和冷却功能。完成二次涂盖料的涂布后,进入撒砂覆膜等工序(篇幅所限,在此不展开讨论)。利用此工艺,可很好地解决涂盖材料的“边缘混合”等技术难题,完成材料的复合成型。当然也可采用挤出压延成型法,即采用两个挤出头和一组压延对辊来代替两个涂油池来完成复合成型。

1.3 典型应用

弹塑性体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典型用途是用于道桥防水领域。该类产品综合了弹性体改性沥青和塑性体改性沥青两类防水卷材的优点,可以克服弹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耐热和抗碾压性能差的缺陷,同时弥补了塑性体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低温柔性不佳的缺陷,因此其适合用于北方严寒地区的道桥防水工程。另外,该材料也适用于高温差、高海拔、强紫外线等特殊气候地区的屋面防水工程。

2 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2.1 简介

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是一种无胎非增强型防水卷材,所用的改性沥青可以是弹性体改性沥青,也可以是塑性体改性沥青。其材料性能、规格尺寸及覆面材料与常规的改性沥青卷材相类似,采用热熔工艺施工。具有变形能力强、裁切方便等特点,适用于阴阳角等异型或复杂部位的加强处理。

2.2 典型成型工艺

由于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属于一种无胎非增强型防水卷材,其工艺特性决定了成型工艺不能采用胎基增强卷材常用的浸涂成型法生产,也不能采用无胎自粘卷材常用的压延成型法生产,只能采用刮涂成型法和挤出成型法两种工艺进行生产。从工艺特性角度考虑,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成型厚度问题,成型、冷却及输送过程中的张力控制问题,卷毡过程中的加纸管问题。

图2所示为典型的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刮涂成型法工艺[1]。该成型装备主要包括成型、冷却输送及计量卷取等系统。该工艺的常见做法是采用设置多道刮涂装置来解决成型厚度问题(当然采用挤出成型法只需要一套挤出装置就能取得理想效果,只是造价略高而已);采用不锈钢带作为载体来实现产品的无张力冷却;采用输送带作为载体来解决产品的无张力输送;采用气胀式或碟片式卷杠在卷取过程中加入纸管等。

2.3 典型应用

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辅助材料与常规热施工胎基增强型防水卷材配套使用,对一些接缝、阴阳角等异型或复杂部位进行加强处理或密封处理,用以弥补常规热施工胎基增强型防水卷材细部处理不方便的不足。

3 改性沥青防排水板

3.1 简介

改性沥青防排水板是表面带有凸起结构的胎基增强型防水卷材,凸起结构的存在使其兼具排水功能。所用的改性沥青可以是弹性体改性沥青,也可以是塑性体改性沥青。其材料性能与常规的改性沥青卷材相类似,采用热熔工艺施工。与塑料类防排水板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凸起结构为实心结构,因此可显著提高抗压能力,从而解决塑料类防排水板的凸起结构受压破裂的问题。其缺点在于凸起结构的高度相对较小,从而限制了排水量,也不具有蓄水功能。

3.2 典型成型工艺

该材料的结构特性决定了可以采用胎基增强卷材常用的浸涂成型法进行生产,但需要在常规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成型系统的基础上增加一套凸台压延成型装置。从工艺特性角度考虑,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凸台压延成型及压延过程中的防粘问题。

图3所示为典型的改性沥青防排水板压延成型工艺。该成型工艺的最大特点在于凸台压延成型装置的压延辊表面设置有凹陷结构,并且直径相对较大,同时具有表面防粘和冷却功能,从而有效解决凸台的压延成型及压延过程中的防粘问题。

3.3 典型应用

改性沥青防排水板在排水量要求较小的场合完全可以代替塑料类防排水板,可广泛应用于隧道防排水、护坡等领域,同时该材料在一些特殊场合也用于铺地材料。另外应值得关注的应用领域是种植屋面领域,该材料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添加化学阻根剂及铜复合胎基等手段使其具有阻根功能,实现防水、排水及阻根的一体化,从而减少种植屋面的结构层次,简化施工工序和降低工程造价。

4 沥青保护板

4.1 简介

沥青保护板属于一种双胎基增强型片材,其特别之处在于复合胎等胎基设置于两侧,兼具增强和隔离功能。其常见规格为长2 m、宽1 m、厚3~6 cm,具有硬度大、强度高等特点,采用热熔工艺焊接合缝,适用于防水层的外保护,保证施工质量。

4.2 典型成型工艺

其成型工艺可采用无胎自粘卷材常用的压延成型法生产,也可采用挤出成型法进行生产。从工艺特性角度考虑,需要解决的主要关键技术问题是冷却输送问题。因胎体设置于表面,所以不能采用悬浮冷却水槽进行冷却,只能采用不锈钢带式或辊筒式冷却装置进行冷却。

图4所示为典型的沥青保护板压延成型工艺。该成型装备主要包括成型、冷却输送、在线切割及全自动码垛等系统。该成型工艺的特点在于压延成型装置的压延辊直径相对较大,同时具有冷却功能。采用不锈钢带作为载体来实现产品的冷却,解决了高硬度难弯曲材料的冷却定型问题,同时保持胎基不与水接触。经过输送、在线切割等工序后,进入全自动码垛系统,完成自动包装。

4.3 典型应用

沥青保护板的特点决定了其主要用途是作为辅助材料与防水材料配套使用,对防水层进行有效的外保护,比如,通常用于地下防水系统外立面防水层的外保护,防止围填土过程对防水层的破坏。沥青保护板的拼装采用热熔工艺焊接合缝,施工方便、快捷,同时成本相对较低。

5 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弹塑性体复合型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无胎热施工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改性沥青防排水板及沥青保护板等四种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功能化(变型)产品的粗浅认识,因学识和水平所限,可能存在不到之处。尤其是在产品的成型工艺方面,在各种创新技术层出不穷、日新月异的今天,可能有更加合理的技术方案。希望与各位同仁探讨切磋,共同推动这几类改性沥青卷材功能化产品生产装备的技术进步。

参考文献

产品概述 第9篇

一、旅游品牌形象设计概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人们的旅游偏好的转变和对旅游服务的要求的不断提高, 旅游已经逐步进入品牌形象发展阶段。旅游形象的塑造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是旅游地对客源群体产生吸引效应, 提高游客回头率的关键。旅游形象的研究为决策者制定旅游发展方向提供帮助;增强了公众维护旅游形象的意识, 开拓了旅游市场, 并影响旅游者的购买行为;同时有利于旅游地的营销推广和管理, 并最终提高旅游地整体的旅游竞争力, 创造旅游价值。

二、XX旅游发展现状及形象要素分析

1、该地区旅游发展概况。

该地区地处某市西北部, 地处山区, 区域经济相对滞后, 但是旅游资源丰富, 全县共有6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多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民间舞蹈鼓队舞、是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作。文化底蕴相当浓厚, 历史悠久长远。该旅游区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是一个潜力非常巨大、有待开发的旅游胜地。

2、XX旅游形象要素分析。

牛姆林是该地区生态类旅游资源的代表, 素有“闽南西双版纳”美誉。由于牛姆林处在热带和亚热带的过渡区域, 而且地势较高, 使得牛姆林出现特别独特的自然景观, 不仅有热带、亚热带的代表植被, 而且具有很多代表性的野生动物。区内植物总类极多, 其中钟萼木、红豆杉、水松是国家一级保护植物, 而二、三级保护植物也有90种之多;此外百日青、青钱柳、深山含笑、黄檀也是特别珍贵的物种。区内野生动物也极其之多, 蟒蛇、穿山甲、苏门羚、大灵猫、小灵猫等11种为国家重点保护动物。

三、XX旅游形象设计策划与与传播策略

1、XX旅游形象设计的整体形象定位。

整体形象是旅游地形象外在的最直接、具体的形式。一个潜在的旅游者往往就是通过旅游地宣传的整体形象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整体形象在促发旅游者旅游动机发掘吸引潜在旅游者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而且其对其他形象的设计也起重要的指导作用, 同时它还关系到旅游发展战略制定、旅游开展与运作等各个方面。

鉴于经济相对薄弱和旅游资源的特点, 笔者认为XX旅游应该将其整体形象定位在自然旅游方面, 这是因为该地文化体系庞杂, 而且开展文化旅游竞争力较大, 各类文化成熟度都不及同类型的国内竞争对手;同时开展生态旅游, 不仅发挥了其独特的自然资源特色, 同时符合旅游发展那趋势。而在自然旅游方面, 牛姆林是主打品牌, 加之农家乐旅游的兴起, 因此该县旅游的整体形象可以定位在“闽南的西双版纳”, “闽南西双版纳, 农家‘野’疯狂”可以为宣传口号。

2、CIS旅游形象设计

(1) 理念形象 (MI) 设计。理念形象设计是将整体形象设计的原则和设计方向贯穿到具体的理念中, 是整体形象定位最直接具体而又形象的表述。在形象设计中, 理念贯穿于其他方面的形象设计中, 同样也是关键。结合该县的旅游形象的现状及现有资源要素, 特对其理念形象设计如下:

一级理念:该县只要在旅游宣传上下功夫, 突出农家“野味”、最美山村等, 定然能够使XX生态旅游品牌逐步辐射到全国, 提高品牌竞争力。

二级理念:意在突出该县浓厚的文化氛围和知名特产。它不仅能够吸引喜好购物、习武的偏好旅游者, 而且从侧面提高了XX旅游的知名度。

(2) 视觉形象 (VI) 设计。视觉形象要素是指旅游形象作为载体的相关的的物品与符号的统称, 它是形象设计中最形象、最具体、最易被感知的部分。

(1) 旅游标志的设计。旅游标志的设计对于做好旅游宣传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应该着重突出XX旅游生态的优良和旅游体验的欢乐, 请专业标志设计师进行设计;

(2) 旅游宣传形象代言人的选择设计。该县是一个人杰地灵的好地方, 鉴于武术氛围浓厚, 笔者认为在旅游宣传的形象代言人的选择方面, 应该优选考虑武坛明星, 以贴近品牌主题。

(3) 行为形象 (BI) 设计。行为形象设计识别系统主要包括旅游服务人员行为形象、管理行为形象设计等。

(1) 旅游服务人员行为设计。旅游服务人员行为设计, 顾名思义就是服务人员形象方面的设计。旅游服务人员的形象是旅游服务产品的核心。因此, 首先, 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 提高人员的业务素质, 服务素养水平, 端正他们的服务态度。其次, 各相关管理部门应该做好从业人员日常的监督管理工作, 及时纠正服务人员的错误。

(2) 管理形象设计。管理虽然是后台工作, 但它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是其他设计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管理既是一门科学, 也是一门艺术。在管理形象设计方面, 除了优化管理部门结构, 建设及时高速的信息沟通渠道和部门约束机制外, 管理人员的形象和素质的提高、管理人员培训也非常重要。该县应该积极吸收高素质的旅游管理人才, 加大景区景点和旅游相关各部门的日常管理, 这样才能充分发挥管理的作用, 树立一个高效率的旅游管理团队。

本文经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理论探讨, 分析XX旅游品牌形象以及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查阅借鉴相关文献资料与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理论, 着重从CIS战略角度对XX旅游形象设计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参考文献

[1]徐阳等编著.《品牌与VI设计》.上海人美出版社, 2006.145[1]徐阳等编著.《品牌与VI设计》.上海人美出版社, 2006.145

[2]杨杰, 胡平, 苑炳慧.熟悉度对旅游形象感知行为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 (4) :56-60.[2]杨杰, 胡平, 苑炳慧.熟悉度对旅游形象感知行为影响研究[J].旅游学刊.2009.24 (4) :56-60.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产品概述】相关文章:

产品经理年度工作概述12-28

金融衍生产品概述及发展论文04-21

《规范》概述05-05

历史概述06-19

文献概述08-04

教学概述08-11

烧碱概述08-16

庐陵文化概述05-15

刑事审判概述05-27

中国营销概述06-03

上一篇:创新性改进下一篇:文化夫妻吵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