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云服务范文

2024-06-22

智能云服务范文(精选12篇)

智能云服务 第1篇

目前在我国13.5亿人中约16%左右的市民需要经常乘坐公交汽车出行, 在公交场景下搭建移动互联平台, 为乘客提供便捷全面的移动互联服务, 是构建信息化公共服务系统的重中之重[1,2]。优先发展公交服务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领域[3]。随着云计算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 人们可以通过更多渠道方式便利的获取信息服务[4]。国内智慧城市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5], 在公交系统建设上体现在多个方面, 但是纵观整个公交Wi-Fi的市场情况, 用户体验非常差, 主要表现为:网络不稳定、网速慢、接入不方便、存在安全隐患等, 实现公交Wi-Fi全覆盖、为乘客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的出行服务及更优质的乘车体验成为城市发展的必然要求[6]。特别地, 乘客长时间处于封闭的车厢环境, 其信息服务需求大。同时, 公交卡移动支付管理需求日益迫切。然而, 现有相关服务存在公交信息服务单一、移动服务资源匮乏、公交卡安全问题突出等问题。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可改善当前网络服务出现的问题, 并优化乘车体验, 是实现“智慧城市”的要求。

公交Wi-Fi系统通过部署在公交车 (或者旅游大巴、地铁等其他公共交通工具移动点) 和站台上固定点的多媒体信息终端, 结合Wi-Fi网接入, 通过覆盖全国重点城市节点的云平台, 为公交系统及乘客构建集无线上网、广告发布、信息搜寻、智能定位、网络社区于一体的多媒体信息服务, 构建立体化的公共交通信息应用平台。但现有Wi-Fi仅限于提供车载Wi-Fi连接外网业务, 其资源获取通道单一[7,8]。特别是在享受视频、语音资源等数据量较大的服务时, 缓慢的下载速度往往是用户所难以接受的。

本文基于当前现状的不足, 进行了如下创新。

1.1 本地资源访问创新

针对移动资源单一, 信息通信缓慢的问题, 本文通过数据挖掘算法实现对用户热门资源的标签获取, 并于智能公交云盒端定时更新存储热门资源。由于在路由器建立的Wi-Fi环境下, 智能移动终端可通过该Wi-Fi建立的局域网快速访问下载车载服务器端资源。

1.2 安全支付创新

针对服务单一, 安全性能较差的问题, 本文通过与公交运营商进行合作, 实现使用该APP进行公交卡的安全管理、充值及支付功能。APP通过账户密码登陆账户信息管理系统, 可对账户信息进行查询、对账户余额进行充值以及使用账户余额进行公交费用支付。使得用户能在移动环境下对公交卡进行安全快捷的管理, 并可进行小额支付。

1.3 Wi-Fi安全接入创新

针对用户权限管理困难, 系统维护安全维护的问题, 本文利用Web认证鉴权的方式控制路由器网关, 对智能终端进行安全的接入控制。在运营上, 避免无付费用户的蹭网接入, 搭建健康可持续的良好运营环境。在技术上, 避免潜在非法用户对该系统进行攻击, 实现系统的安全运行。

因此, 本文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章介绍系统的架构;第二章介绍每个模块的基本功能属性;第三章介绍系统的应用场景;第四章介绍系统的发展前景。

2 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

本系统由智能公交卡、智能刷卡阅读器、公交车载服务器、车载无线路由器和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5个模块组成[9,10,11,12,13], 如图1所示。

系统工作过程描述如下:

(1) 乘客上车刷卡, 同时与该智能公交卡绑定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会向车载无线路由器发送带有公交卡卡号的接入请求信息; (2) 刷卡阅读器读取公交卡卡号等数据信息并上传到车载服务器, 车载服务器接收刷卡阅读器上传的公交卡的数据信息并更新刷卡记录列表; (3) 车载无线路由器向车载服务器查询申请接入的卡号是否在刷卡记录列表中; (4) 车载服务器向车载无线路由器做出查询应答; (5) 车载无线路由器根据车载服务器的应答决定是否允许该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接入车载Wi-Fi。

3 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主要模块介绍

下面, 本文将就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各个模块逐一介绍。

3.1 智能公交卡

本系统的智能公交卡除了传统公交付费的功能外, 卡号可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进行绑定, 智能公交卡的数据信息通过智能刷卡阅读器传输到云服务器, 公交卡的账户信息实时更新到与公交卡绑定的智能终端上。公交卡刷卡后带刷卡阅读器功能的车载服务器将刷卡信息传输到云服务器, 公交卡的账户信息实时更新到与公交卡绑定的智能终端上。公交卡有独立模块存储网络账户, 当本地账户余额不足时, 可通过网络账户对公交卡进行网上充值。智能公交卡数据信息传输流程如图2所示。

3.2 智能刷卡阅读器

智能刷卡阅读器与公交卡进行刷卡通信。其中, 原型产品公交卡采用RC522射频卡, 阅读器包含RFID射频模块及单片机开发板。阅读器RFID射频模块实现与公交射频卡之间的近距非接触式通信, 完成对公交卡数据的读取与写入;单片机开发板提供数据管理接口。将该开发板模块预留的USB通信接口, 连接至服务器。服务器通过调用该开发板的应用接口 (API) , 实现对智能刷卡阅读器进行数据读取, 写入等操作, 从而实现公交车载服务器对公交刷卡信息进行获取交互的功能, 为控制用户Wi-Fi接入鉴权提供刷卡数据。

3.3 公交车载服务器

公交车载服务器是本系统的核心部分, 可以实现接收智能刷卡阅读器传送的公交卡的数据信息, 并且实时刷新本次路线刷卡记录列表, 将本次接收的公交卡的卡号记录在内;公交车载服务器接收的智能公交卡的数据信息放至云端存储;公交车载服务器与车载无线路由器存在查询应答交互过程。

乘客上车刷卡时, 智能刷卡阅读器扣费成功后将智能公交卡数据传送给公交车载服务器。根据公交车载服务器的刷卡记录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中绑定的公交卡号, 公交车载服务器将决定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是否有入网权限。乘客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获取公交车载服务器所提供的各种服务应用[14]。

3.4 车载无线路由器

车载无线路由器作为本系统中通信的中间桥梁, 具有极其关键的作用。车载无线路由器可发射多个Wi-Fi通道, 当接收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接入Wi-Fi申请, 将申请相关联的智能公交卡卡号递交到公交车载服务器中的刷卡记录列表进行查询, 等待接收公交车载服务器的应答, 根据上述应答决定是否允许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接入Wi-Fi;车载无线路由器可实现Wi-Fi的均衡接入, 为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匹配性能最佳的Wi-Fi信号。

特别地, 该车载无线路由器作为车载Wi-Fi的接入点, 其接入的安全性是保障系统安全可靠运行的前提[15]。而在公共交通系统中, 又要保证在乘客付费的情况下才允许其进行接入操作。综上所述, 在Wi-Fi接入网关中, 本系统需要对接入的智能移动设备进行鉴权并对其进行动态接入控制。车载路由器向周围广播其无线信号, 用户可通过其SSID进行Wi-Fi连接。但是在没有通过该路由的Web认证的情况下, 已连接的智能终端设备无法通过该车载路由进行访问网络的动作。车载无线路由器通过网络接线以有线的方式连接车载服务器进行Wi-Fi接入的控制。设置车载路由器对车载服务器使用静态IP地址分配方式默认分配局域网固定IP地址[16]。

3.5 智能终端应用软件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与智能公交卡的卡号进行绑定, 通过卡号向车载无线路由器发出接入Wi-Fi申请, 申请通过后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便可接入车载Wi-Fi, 获取公交车载服务器提供的资源;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自动实现Wi-Fi信号的过滤, 屏蔽非车载无线路由器发出的Wi-Fi信号。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在接入车载Wi-Fi后, 可使用自动匹配公交路线的功能, 将路线信息实时显示在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的自带地图上。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功能包含显示公交卡账户信息, 实现地图自动显示公交线路与实时定位, 实现周边生活服务信息, 实现城市交通路况快速查询, 实现社交网络的自动匹配, 实现公交服务器视频资源在线观看, 实现公交卡的在线充值与积分转换功能。

4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的应用场景

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应用场景如图3所示。

(1) 公交乘客随身携带着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进入公交车, 上车后首先使用自己的公交卡刷卡付费。

(2) 智能刷卡阅读器识别并读取乘客的公交卡信息, 实行扣费等功能后将此智能公交卡的信息上传至公交车载服务器, 公交车载服务器同时更新刷卡记录列表, 并将更新的公交卡信息存至云端;与此同时, 乘客可将随身的移动终端中为此系统定制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打开, 进入登录界面, 用户名为乘客使用的公交卡号, 若登录成功后可接入公交车提供的Wi-Fi。

(3) 车载无线路由器可检测到有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申请接入车载Wi-Fi, 车载无线路由器就将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中的用户名信息转发至公交车载服务器。

(4) 公交车载服务器在刷卡记录列表中查询用户名的公交卡号是否存在。若查询结果为存在, 则应答信号为同意申请接入Wi-Fi;若查询结果为不存在, 则应答信号为拒绝申请接入Wi-Fi。公交车载服务器将应答信号返回车载无线路由器。

(5) 车载无线路由器接收到公交车载服务器的应答信号后, 若应答信号为拒绝申请接入Wi-Fi, 则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断开与车载无线路由器的连接;若应答信号为同意申请接入Wi-Fi, 则允许移动终端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均衡接入车载Wi-Fi, 乘客即可免费使用车载Wi-Fi的网络流量, 同时也可以享受公交车载服务器提供的一系列服务信息。

为了简化系统流程, 在系统流程抽象后的算法如图4所示。

5 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的发展前景

本系统将公交卡信息与智能终端进行绑定, 让乘客随时查询公交卡账户信息[18], 能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给乘客显示最直接的公交车位置信息, 周边生活服务信息。以便捷的方式保证乘客掌握公交和周围的信息, 能保证乘客不坐过站, 不坐错站, 并能在乘坐公交的时候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资源, 丰富乘坐公交车时的生活。

它与现有的公交系统相比有以下2个优点和改进:

其一, 现有的公交系统无法让车上的乘客随时查询公交卡的账户信息, 无法显示所乘公交的具体线路, 本系统中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直接通过绑定的公交卡号显示该账户信息, 乘客刷卡后该公交车线路自动提取显示到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上, 乘客可根据需要设置下车地点, 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会自动提示到站信息, 避免乘客坐错车或者坐过站的行为。

其二, 该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实现智能公交卡信息与公交车载服务器的信息交互, 乘客刷卡扣费后方可连接车载Wi-Fi访问公交车载服务器内的资源, 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公交卡服务商的发展, 为本系统的发展提供了合作伙伴。

6结语

智能公交是智慧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智能公交的建设对提升城市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提出了一套通过刷卡控制公交Wi-Fi的接入、刷卡后通过客户端显示公交卡账户信息、显示公交路线并可使用到站提示功能、车载服务器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等网络信息服务的系统。

摘要:文章提出了一种智能公交云服务系统的框架及其应用场景, 为乘客提供公交卡便捷支付管理与无线Wi-Fi上网、个性化社交媒体等服务, 使乘客在搭乘公交车的时间里能享受更优质的网络及相关地图、媒体、娱乐、社交与电子商务服务, 为乘客打造廉价乘车, 轻松享用全程便捷服务的智能公交信息化服务体验。

智能云服务 第2篇

一、基于f同联动机制的物流服务模式创新机制

1.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从供需层面来讲,服务模式创新是以需求为导向的服务过程,是因存在现实需求,才有服务创新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提出、范围界定和难易程度是制定适宜解决方案的必要前提。而通常情况下,问题的解决都需要特定的手段和方法作为支撑,任何的服务供给机制都需要特定的技术和制度环境作为支持。为此,服务模式创新的要素是由需求、技术及制度三要素构成的,需求是服务创新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在物流业发展过程中,任何一个利益相关方的需求都是驱动其服务创新的关键要素。为此,需求是服务模式创新的动力源;而技术和制度作为支撑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其对于服务模式创新的影响显而易见,两要素的融合能够形成一个满足现实需求的服务解决机制,是服务模式创新的核心要素,诸多技术的融合将衍生出对制度环境的需求,推动制度变迁构建契合服务创新发展的制度环境,制度变迁对于服务模式创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障机制和效率提升上,保障机制主要是对人们互动行为中的非规范行为的惩罚约束,而效率提升机制则是以公共契约替代私人契约实现契约供给的规模经济。

2.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是以服务模式创新方式来实现的,依据社会发展进程可将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划分为正向和逆向两种,正向机制是要素驱动下的主动服务创新,要素都是客观独立存在的,且发生在现实需求之前,对服务模式创新具有前瞻性,服务模式提供的新型服务能够引导最终需求者发现自身需求,进而产生服务需求;而逆向机制则是需求驱动下的强制性变革,需求是服务模式的供给对象。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现实需求都要能获得服务满足,社会需求的分析需要借助正向机制来完成,从而获得满足需求的所需的技术及制度要素,并借助技术融合和制度变迁来解决现有服务需求。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遵循正向机制的服务模式组建过程,只是服务模式创新满足的最终需求阶段成为了服务模式创新的驱动过程,将原本是服务模式创新满足现实需求的顺序,转变成现实示需求推动服务模式创新过程,这一逆向机制将服务模式创新模式封闭成为循环系统,也即需求―需求被满足―产生需求,这一需求实际上可以用来描述协物流服务与社会需求协同联动的过程。

二、协同联动机制构建的需求分析

1.协同联动机制的相关利益主体。结合上述服务模式创新机制分析可知,服务模型创新涉及诸多参与主体,都是协同联动框架内的相关利益主体,从服务供需角度分析,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主要是物流需求方及供给方,其中物流需求方,当前主要指向物流需求最大,与物流业存在密切关联性的制造业;物流服务供给方也即物流企业,其以物流需求为导向,但因自身物流服务层次和水平的限制,存在供给问题;而在供需主体之外,政府及行业协会因具备制定市场准则、规范、维持市场秩序等功能,而成为协调供需双方矛盾、提升协同联动效率的关键力量,为此派生出了监管方,其通过公共契约等方式,增强市场私人契约的达成效率,降低私人契约成本,最终实现物流供需双方的共赢发展。由此可知,物流服务系统主要涉及三方主体:供需双方及监管方,三者基于不同的视角对于物流服务的需求存在明显差异性。

2.协同联动机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协同联动机制是让物流服务的各利益相关方在需求动机和行为上能够实现协同发展、互惠共赢,即一方的行为在满足自身需求的同时,能够为其他各方需求提供有效支撑。为此,对于协同联动框架内的相关利益主体应该明确各自的利益诉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服务模式创新,推动协同联动效应的凸显。具体而言,物流服务需求方的需要有高效、低成本、便捷、优质、可信的物流服务供给,而物流供给方需求为更多的物流需求、合理的服务价格、高效率物流供应、低成本控制等条件,监管方的需求是能够实现物流监管信息获取及控制、矛盾解决机制、监管成本控制、监管收益保证等。从表面层次分析,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存在较大区别,很难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各方需求的服务机制。但从深层次来看,不同利益主体需求的有效满足在解决方案上存在内在的趋同性,最终都将归结到服务模式创新上,也即技术及制度问题,通过这一路径,就从根源上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实质上,协同联动机制就是技术和制度融合下的服务模式创新问题,单纯依靠技术或制度中的任一要素都不可能实现机制的构建。

三、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平台的构建

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体服务平台是服务模式创新的结果,其通过物流交易系统、服务认证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评价系统及监管系统等主要功能体系的综合服务供给,促进了相关利益主体的.协同联动,从而最终实现了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

1.物流交易系统。目前,物流服务功能设置单一,存在分布小、数量对、规模小、服务能力差等主要问题,且因信息不对称的日渐突出,物流供需双方无法实现有效对接,为突破这一发展困境,迫切需要借助物联网技术、大数据及云计算等技术的融合来构建物流交易系统。该系统通过交易信息、车源与运力配置、货物信息、物流需求、市场规则等的信息集成和智能分析,实现了供需信息的有效对接,精准提供物流服务供给,迎合供需双方便捷及市场需求量大的需求。同时,其降低了物流供需服务的准入门槛,并借助物流交易平台实现了供需的快速达成和反应,达到了提效降本的目的。

2.资质认证服务系统。资质认证系统是云服务技术和服务认证标准的融合支撑下,评定物流供需双方资金、服务、管理体系等是否符合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的评定活动,其认证的结果是企业产品合格、服务或管理能力达标的证明,可信服务要求进入物流交易平台的制造企业和物流企业都应预先进行资质认证,尤其是物流企业的专用性服务资产投入、云服务平台的企业信息管理流程和相应种类物流服务的供给基础,以及制造企业自身实施或是其他物流加工企业介入实施的辅助性的资产投入情况等都应予以重点认证。只有满足资质认证标准的才能参与到物流交易中去,并依照既定的资质标准提供物流供需服务。

3.供应链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是面向整个供应链运行和管理过程,对供应链上的信息流、资金流、物流、交易流及监管流等进行全过程、立体化管理的过程,整个管理过程涉及产品研发、技术创新、销售拓展及市场延伸等多方面内容,其融合信息感知、数字挖掘技g、物联网技术、数字仓储技术、全程供应链技术等搭建了一体化快速反应的物流服务供需及监管协同联动系统,将供应链上的诸多信息通过信息化无缝连接,从而为多个利益相关主体提供安全、可靠、精准的管理信息和平台,以供应链优化管理推进协同联动的规模化效应。

4.追溯防伪系统。追溯防伪系统应用物联网技术与物流供应链上的众多信息点相连,并以融合信息集成技术、信息传输技术、智能感知及云计算等多种技术手段的信息沟通平台为基础,实现了监管部门、海关、检验检疫等机构的无缝信息链接、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此对物流供需服务过程进行全程监控。而多传感物流跟踪与监控技术可实时记录物流过程中时间、位置、环境等参数变化,实现信息由告知到感知的转变,在货物出现问题时能够找到问题关键及时补救,降低服务风险,提升服务效率和质量。同时,借助RFID技术、信息集成技术、数据智能分析等技术的融合可实现防伪功能。由此,实现追溯防伪一体化发展,推进不同主体间的协同联动。

5.全程可视化系统。全程可视化系统以运营可视化、智能调度和大数据智能分析为核心,以智能感知、云计算、数据集成等技术为驱动,通过对物流资源、货运搭配、散货拼箱、跨国联运、路线优化、运力调度、车辆定位、货物跟踪、状态查询、到货通知等等信息内容的实时、全过程获取,达到全流程可视化管理,契合了“可信服务模式”的要求,确保了产品和服务的可控性,并且通过统一的协同调动能够推进协同联动效率,提升物流服务核心竞争力,促进服务非同质化发展。同时,通过完全透明、可视化的物流服务信息集成、分析和云端存储,能够为指数防伪系统和监管系统提供数据信息支撑。

6.监管系统。监管系统是确保政府及行业协会等监管部门发挥监管职能,实现对交易状态、货物验视、分拣、运输、存储、派送等物流服务过程全覆盖、无死角监控的重要支撑平台,通过GPRS定位、智能感知、移动互联网、传感器技术等可进行监控数据采集、传输及分析,并将获取的监控图像和数据通过传感网接口、移动互联接口及服务调用接口与监管部门联通。由此,实现物流服务全过程的实时查询,满足监控需求,并提高服务的透明度和效率。

四、结语

目前,我国物流业发展远远滞后于发达国家的物流发展水平,无法对接日渐增加的物流服务需求,物流服务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诸多矛盾,迫切需要进行服务模式创新。而本文在制造业与物流业协同联动的框架下,以服务模式创新机制为出发点,通过物流服务相关利益主体的需求分析,运用服务模式创新的逆向机制构建了基于智能感知的第三方物流云服务平台,以此解决物流服务供需矛盾,推动协同联动机制的构建。

参考文献:

[1] 逄锦荣.基于服务模式创新的物流业与制造业协同联动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2] 田冉.基于云平台的汽车物流服务价值链协同技术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5.

[3] 杨申燕.物联网环境下物流服务的创新与定价策略研究 [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4.

★ 商法论文

★ 浅议第三方物流与网络

★ 物流学论文

★ 第三方评价范文

★ 商法思维与民法思维的不同之处论文

★ 第三方贷款合同范本

★ 企业物流管理论文

★ 物流供应链管理论文

★ 物流论文实习报告

用“云”打造智能政府 第3篇

我国县级以上政务部门都已普遍建立政府网站,积极开展了政府信息公开、网上办事和政民互动等服务。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取得初步成效,能满足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系统的业务应用的基本需要。

但充分运用物联网、4G、云计算技术,建立管理数据库平台,实现政府智能决策,提高管理决策效率,还需要详细的政府调查和系统的电子数码设计。

打造三网合一传输方式

运用物联网、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4G技术,设计建立沟通省、市、县、乡的互联互通系统。把传感器、控制器、其他设备和人等利用局域网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手段联接起来,设计远程管理控制和智能化网络系统平台,并在系统中加入4G技术,提高移动终端访问互联网的速度,建立智能移动系统。设计打造各级政府及领导全天候、全时空、全方位的三网合一的智能电子政务平台,通过视频语音,随时进行沟通联络,大大提高电子政务工作效率。

建立管理数据库虚拟化“云”平台

云储存是指通过集群应用、网格技术或分布式文件系统等功能,将网络中大量不同类型的存储设备通过应用软件集合起来协同工作,共同对外提供数据存储和业务访问功能的云计算系统。当云计算系统运算和处理的核心是大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时,云计算系统就转变成为一个云存储系统。也就是说云存储是以大数据存储和管理为核心,将资源放到云上供人存取的一种新兴方案,使用者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透过任何可连网的装置连接到云上方便地存取数据。

建立智能电子政务平台,可以将各级政府和部门政务网站及政务服务中心的数据以及不同历史时期的各种报告、方案、政策、预案、措施等存储于云上,使管理数据库虚拟化,实现数据共享、数据独立、数据集中控制、数据一致性,减少数据的冗余度,大大的提高智能电子政务系统平台信息的储存能力。为优化政府管理效能提供储存技术支持,实现理性决策。

优化管理决策程序系统

在原有各级政府和部门政务网站及政务服务中心的基础上,编程优化管理决策程序软件十分重要,它关系到整个优化管理决策系统的成败。必须组成专家组、软件组,通过建立数据模型,编制程序,运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政府内的人力、物力、财力等各项资源进行计算机程序的运算统筹、人工智能和决策分析。其中,运算统筹为政府管理决策者提供最优方案,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决策。管理决策分析软件,应按定量决策、定比决策、单项决策、序贯决策、单目标决策、多目标决策、个人决策、集体决策等进行分类,这些软件经过查询数据,软件程序、预测优化、克服部门封锁,把深层次的数据信息自动分检处理,构成一个较为完整的决策分析方案,大大缩短政府与领导的决策时间和降低决策的盲目性。

构建智能垂直政府领导形态

如今,虽然人人有手机,但是仍存在沟通不畅、信息无法及时获得、管理效率低下、资源和资源之间各自为政,难以统一管理和协调的现状。尤其是当政府工作流程日益复杂,沟通和协作的重要性愈发凸现。

改变政府管理领导形态,变更已大大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工作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现在的网络信息手段布置、完成和检查各项工作任务。运用三网合一、4G等技术使上级政府可随时随地进行抽查,下级政府也可以随时随地监督上级部门。利用视频、语音、图片、文字、数据等双向或者多向沟通手段,找出切实可行的有效手段来解决以前管理难、状态监控难、问题分析难、人力成本高费用大等问题。特别是面对突发事件时,能迅速制定和调出解决预案,调集各方力量,进行有效应急处理。因此,智能垂直政府領导形态集中管理平台是建立高效廉洁政府的较好选择。

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 第4篇

一、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

1.1智能家居系统云计算的引入

智能家居系统中的各种转换工作都要由家庭主控制器来完成, 这就要求家庭主控制器必须要具备强大的存储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是这又是家庭主控制器所无法实现的, 由此可见, 智能家居系统存在着很多无法回避的问题, 而云计算的引入完全可以解决智能家居在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实际上就是以云计算为核心的家居系统, 该系统不仅为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提供了一个非常广阔的平台, 还因其具备了高可用性、高可靠性等一系列优势, 使把“家”握在手中的愿望变成了现实[1]。

1.2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的总体构架

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主要由云平台、家庭网管和移动终端应用系统三部分构成。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的总体构架采用的是Iaa S和Paa S整合方式来构建应用平台, 其中, Iaa S为上层平台提供存储、处理、网络、操作系统以及其他必要的应用程序, 而Paa S则是在Iaa S提供的虚拟机群的基础上为用户提供开发语言工具Web服务器和数据库等应用。用户通过家庭网关Web OS向云端Home App注册帐号密码, 并自主选择所需控制的家电应用, 与此同时, 云端通过实时更新用户的家庭网关Web OS来执行列表, 并且对家电信息进行实时采集[2]。

二、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实现过程

2.1面向智能家居的云服务系统的实现过程

本设计系统主要包括三个角色:Eucalyptus云上的虚拟机 (客户端) 以及Hapdoop上的管理节点和子节点, 其中, 客户端通过调用API实现对云计算系统的访问, 并在此基础上整合为各种不同的应用程序, 其形成的结构主要以客户端为中心, 系统发出的操作指令都是通过客户端发出, Hapdoop上的管理节点和子节点一同构成了云服务器端, 管理节点并不与子节点进行数据或指令上的通信, 管理节点主要起到的是维护Node.dat和Root.dat两个系统文件的作用。系统对文件进行存储时, 首先要通过客户端接入管理节点, 从中读取Root.dat系统文件数据, 并检验该用户是否存在, 若存在, 则可以获取用户数据文件所在节点的IP地址, 最后更新Username表以备访问, 由于用户名在系统中的唯一的, 每个用户的Username表也是唯一的, 分布式存储并不会造成文件的混乱。在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中, 通过获得的用户名、文件名、Username表以及文件分块信息文件的IP地址, 能够准确的确定数据块所在的文件名及其位置, 当客户端向子节点发送启动命令时, 各子节点就会读取本地文件的数据块并对其进行计算, 计算完成后, 系统会将汇总的最后结果再发送到客户端, 因存储数据块的节点具备自动处理功能, 在此过程中, 无需移动任何数据, 省略了数据在网络中传输的环节, 大大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 尤其是对智能家居比较大的数据而言, 其优势更为明显[3]。

2.2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的部署及访问

智能家居系统部署到云服务系统中, 智能家居系统的开发人员登录到云服务系统提供的开发云应用的服务平台, 然后再登录虚拟机, 再将家庭设备注册到虚拟机上, 最后调用虚拟机上客户端提供的各种API接口, 将家居信息分布式存储到云服务系统中。完成这一部署, 就实现了数据的共享。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实现了无终端限制, 即无论是在计算机, 还是在手机等移动终端上都能够操作, 用户通过点击界面上的智能家居图标, 就能够打开智能家居系统的应用程序, 待输入正确的用户名和登录密码后, 就可以实现对智能家居云服务系统的访问[4]。

三、结论

综上所述, 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越来越显现出其强大的优势, 在云平台上开发家庭娱乐、公共信息服务等应用, 能够为用户提供更为广阔的服务体验, 从智能家居的云服务系统的实现过程中我们发现, 云服务和智能家居系统的对接, 能够成功地解决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所要的的实时性和准确性等问题, 这将是下一个IT技术浪潮。

摘要:随着智能家居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相关产品的普及, 人们对智能家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而云计算的的低成本、多服务性优势正好能解决当前智能家居发展面临的瓶颈问题, 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备受关注。本文主要对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进行了介绍, 对面向智能家居的云服务系统的实现过程进行了分析, 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云计算,云服务,智能家居

参考文献

[1]岳敬华.基于云服务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设计[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14.

[2]吴佳兴, 李爱国.基于云计算的智能家居系统[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3, 13 (7) :240-241.

[3]王朝华, 陈德艳, 黄国宏, 等.基于Android的智能家居系统的研究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2, 15 (6) :225-228.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三大未来 第5篇

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的三大未来

腾讯2017“云+未来”峰会于6月21日在深圳举行,此次大会上马化腾(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发表了题为《云时代的新趋势》的演讲。既然是“云+未来”大会,那么本次演讲的主题自然与腾讯云有关。马化腾先是强调了目前全球数据正在从往云上迁移的趋势,进而提出了腾讯云在未来的三个发展趋势:

一、推动传动产业升级。

和摩拜、顺丰、金蝶等企业合作,通过云服务提供的不同AI功能,把物流单号、报销流程等环节接入云端操作,使得传统工作环节更加省时省力,更为高效。

二、提高政府与社会管理效率。

通过云的数字化升级,能够实现高效精确的数字化管理,目前的一些电信诈骗、网络犯罪、身份核实、税务管理等政府公共部门业务都已经开始使用云技术了,未来高度互联的世界将会是可管,可知,可控的。

三、成为人工智能的底层建筑。

千锋教育-中国IT职业教育领先品牌

千锋教育 精品课程 全程面授

“云+人工智能”是本次大会的主题,也是马化腾演讲的一个重点内容。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计算能力,而云可以提供的就是海量的数据和强大的计算能力。目前腾讯围棋AI“绝艺”、癌症图像AI优图团队、在微众银行等机构的人脸识别技术等,都是腾讯云为AI赋能的成果落地。

不过他同时提出,就像电气时代的初期阶段,现在我们也只是云的初级阶段。在云计算的初级阶段,我们一定要把握先机,好好学习云计算的相关知识。为此,千锋推出Linux云计算培训。千锋Linux云计算培训课程实行免费试学两周,不花一分钱,满意后再报名的政策,全心全意为学员提供服务。讲师方面,千锋Linux讲师均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师,并特聘一线名企作为技术顾问;课程体系方面,千锋Linux课程体系是最贴合企业需求的面授课程,并有名企技术顾问定期进行调整;学员福利方面,千锋Linux为首期报名学员减免1000元学费,并赠送5个月阿里云ECS云主机。2017年7月17日,千锋Linux云计算培训等你来战!

智能电视云里看花 第6篇

“云”技术占领智能电视

云电视、3D电视,如今若你长时间没有走进家电卖场,你一定会感觉自己“OUT”了,之前你熟悉的LED、平板、背投、等离子电视已经鲜有“现身”。你会发现 “云”概念或者3D成为电视的主打技术,而它们被商家统称为智能电视。

近日,记者走访了北京的苏宁、国美、大中等家电卖场发现,海尔、海信、长虹、TCL等国内各大电视生产商家都在主打“云”牌。

“我推荐你买我们最新推出的3D加互联网功能的电视。” 在国美马甸卖场, 一家国内某电视厂家的销售人员向记者推荐一款标价8000元的电视。

另外,一家国内厂商向记者主推“云”概念电视。记者发现,“云”技术电视的概念,现在已经成了商家的宠儿。“智能云”、“3D云”等,已经占据了各大国产电视展位的最显著位置,而普通LED平板电视,已经退到了不起眼的角落位置。

互联网飞速发展让互联网电视异军突起,但是记者发现,几年下来,互联网电视已经销声匿迹。互联网电视也并不是商场首推的产品。

记者在家电卖场中感到,似乎如果不提“云”,就会在众多商家中败下阵来,显得非常不“高科技”。但是记者发现,只要和“云”沾上边,电视的价格也噌噌地上涨了不少。以一家国产著名品牌为例。55寸的“云”电视,要比普通电视贵出5000块钱。

“云”概念已经成为目前智能电视的主打技术,而能够与之抗衡的只有3D技术。

但是消费者对于电视是否具有“云”功能,似乎并不买账。记者在卖场中发现,消费者对云的功能并不了解,在销售人员不遗余力的解释后,消费者看重的还更多是画质、价格等因素。

在各大卖场中,即便“云”概念炒得热翻天,3D电视仍然稳稳地占有一席之地。记者发现市场上销售的有真3D和一种“2D转3D”技术的电视,但是,它们同样被销售人员称为3D电视。

记者在“2D转3D”技术电视前按一个按键,平时看到的2D画面,就能转变成3D效果。但是和真正的3D片源相比,2D转换的效果却明显不在一个档次。在播放真正的3D影片时,画面的立体感很强,而在观看2D转3D的影片时,画面的层次感就像一层层贴上去的一样。

盘点几十年来的电视行业发展历程,你会发现,技术创新在这个领域可以说是频率越来越快,未来是否会是云电视的时代呢?

2012年,全球智能电视销量将达5285万台,同比增长110%,渗透率达20.5%。未来5年,智能电视将进入爆发增长期,其渗透率将快速提升。

基于云的Wi-Fi智能定位服务 第7篇

室内定位蕴藏巨大商机

美国环境保护署(EPA)资料显示,如今,人们大约8 7%的时间都是在室内度过;P E W研究中心数据显示,74%的智能手机用户根据当前位置获取导航及其他信息;ABI研究公司(A BI Research)预计,到2017年,室内定位服务的市场价值将超过25亿美元。

通过了解用户所在位置,企业能够帮助用户导航,提升用户的网络体验或者使用用户位置数据来优化体验。此外,网络运营商可以根据用户与相关接入点的距离向用户提供与位置相关的资讯,包括提供及时的零售信息或者安全注意事项。以商场为例,商场经营者非常希望了解光临的顾客在商场的活动轨迹、喜欢停留哪些区域、停留时间……,有了这些信息,企业可以清楚地了解顾客回头率,并采取行动提高零售业务表现和网络性能。这些数据如果通过向用户发放问卷调查,需要付出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而通过Wi-Fi定位再结合相关技术,这些数据就可以轻松搞定。当然,相关技术是获得这些数据的重中之重。

如今,支持Wi-Fi的智能设备驱动着Wi-Fi网络的迅速普及。随之出现了一种新的服务需求——室内定位服务,通过利用W i-Fi提供增值服务。虽然当今的蜂窝技术支持室外定位服务,但由于蜂窝信号无法很好地延伸至建筑物内部,因此无法在室内起到很好的效果,有时甚至完全没有作用。结合Ruckus智能Wi-Fi和先进的LBS技术,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优科无线(Ruckus Wireless)产品市场部位置服务总监袁佳良表示,通过实时热图,企业能够分析顾客的聚集地点、划分区域并比较不同区域之间的流量数据。所有这些数据都可以针对时间间隔进行定制,从而进行历史分析和趋势跟踪。

基于云的智能定位服务

优科无线日前推出业内首个基于云的智能定位服务(LBS)——Ruckus SPoT服务。借助此项服务,运营商或服务提供商和企业能够通过Ruck us智能Wi-Fi网络提供广泛的增值服务,助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并提升用户的在线体验。不同于当今其他的行业解决方案,Ruckus SPoT结合了诸多独特优势,如完全基于云计算并以更高性价比提供更高精度和更好性能。其他基于位置的分析技术都是专有技术,且仅限于在场所内部署了定位设备的用户,而Ruckus SPoT服务则完全基于云计算,为第三方开发者提供应用程序API接口。安装了Ruckus智能Wi-Fi的场所,无需额外的硬件即可实现“智能定位”,并且可以根据需要使用第三方的分析和移动应用产品。

据悉,Ruckus通过日前收购的YFind技术公司(YFind Technologies),获得了室内定位算法专利。使用此项技术,现在所有的Ruckus智能Wi-Fi接入点都能够在室内或密集的城市环境中进行高效准确的用户端定位,而在这些领域中卫星往往无法发挥作用。

R u c k u s S P oT智能定位解决方案包括以下组件:SPoT定位引擎,在任何室内环境中实时精确定位用户的位置;S PoT位置分析仪表板,提供了一整套丰富的用户位置信息;SPoT开发工具,包括SDK和一组应用程序接口,驱动新一代移动应用程序。借助这些工具,开发人员能够在新一代的移动应用程序中加入“智能定位”功能。

Ruckus还推出了Ruckus SPoT位置服务生态系统,这是一项专门针对第三方应用开发商的合作伙伴计划。袁佳良说,此项计划将为SpoT位置服务生态系统内部的合作伙伴们提供一个开放的API和SDK,以便于开发定制分析定位和移动应用程序,从而利用Ruckus SPoT技术为一系列垂直市场提供差异化的服务。这样,客户可以更好地了解用户所在的位置和移动情况,从而在其设施内部提升用户参与度和用户体验。第一批Ruckus SPoT位置服务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包括Euclid和Skyrove等位置分析公司,移动应用开发合作伙伴则包括F r ont Porch,ITC Infotech,Purple WiFi,Sanglnfo和TechStudio等公司。

SpoT应用非常广泛

不同于传统的W i-Fi定位服务,SPoT运用了R u c k u s专利的B e a m Flex自适应天线阵列技术,创新地利用天线指标来确定用户端位置,并进一步提高精确度。优科无线中国区技术总监宣文威说,R u c k u s的B e a m F l e x技术结合了R S SI三角测量、RTT (往返时间)和RF指纹等多种先进的定位技术,并利用了无线电波和数据包的恒定运行速度。Ruckus SPoT能够更好地确定用户端位置,其定位能力取决于所使用接入点的数量和密度。

有了精确的室内定位技术,几乎所有垂直市场的企业现在都可以针对营销活动创造合适的室内情境、制定全面的客流量分析,并为客户和员工提供各种形式的数字礼宾服务。Ruckus基于云计算的SpoT位置服务独家提供一系列范围广泛的基于用户实际位置的实时和历史分析。Ruckus SPoT可以为零售、酒店、医疗、教育、公共交通等行业提供数据分析服务,还可以在机场、会展中心、体育场馆、主题公园和城市等公共场所,为实时人流控制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为赶时间的旅客提供基于位置的信息,并让人们可以更为智能地游览这些场所。

智能云服务 第8篇

一、化解“程序”产能过剩,准确制导行业需求

(一)精准定位企业人才双向需求

房地人才网作为沟通行业与人才的桥梁,首先需要改善的是前台交互媒介的产能过剩,调整原先复杂繁琐的交互程序,精简交互登记环节,精确制导无论是企业还是应聘者在前端需要了解的内容。

(二)优化定位归类所需人才

房地人才网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智能操作设计,自动将相关职位进行分类汇总,同时将各个职位的描述进行综合,确定最新的职位要求描述,同时根据不同的企业规模,对应职位定位,确定企业所需要的候选人标准,由“点对点”向“点对面”提供给企业参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要求,对于不同的候选人进行定位归类,使其资料实时更新到不同的职位序列中,去除重复或陈旧的简历信息,提供最新的候选人排序推荐。

二、降低企业招聘成本,有序引导线上服务革新

(一)线上面试的组织与管理

通过平台的企业终端或平台终端,企业可以在封闭环境内对候选人组织在线笔试、面试,完成招聘的前期准备工作。智能交互平台可以根据企业对于候选人的具体要求,对候选人群简历进行智能评价,优先排序,提供排序名单给企业。企业根据排序,及时掌握空间的管理权限,发放笔试问卷,或点对点对空间内候选人进行提问,也可以公开提问。这种在线笔试与面试,候选人可以通过PC,也可以通过手持终端,可以以文字参与面试,也可以进行语音与视频。

(二)线上入职与培训的初步实现

一般而言,企业在完成线上招聘后,会对新录用人员进行培训。智能平台还为企业提供线上培训服务,节省企业的入职培训时间。企业可以通过在企业平台内部建立社交群,吸纳新进人员入群,通过平台企业端内设空间进行线上入职培训,入职前资料的转交和呈递,在进入企业前完成必要的人事服务和基础培训,为人才入职做好准备。

(三)多元综合,一网拥抱各类信息

网站可以依靠平台收集各类企业的薪酬数据,开展行业职位薪酬分析;在招聘方面,可以通过各招聘渠道反馈的数据情况,评估招聘效果;在时间周期上,可以通过对推荐周期、面试录用周期、人才到岗周期、试用周期等进行分析,分析人才招聘直至到岗的服务情况;在对企业招聘的个性化风格分析方面,可以根据客户企业选择、面试、录用人才的共性以及否决人才的共性进行总结,得出企业的选人风格,同时也可以围绕招聘企业人才放弃原因分析,了解人才放弃面试和录用的原因及比例,并提出合理化改进意见。招聘的综合分析可以对企业招聘环节的全流程进行控制、分析,了解企业对于外部人才的吸引力与竞争力,帮助企业提出合理化的改进意见。通过多维度的数据分析,不仅可以获取行业人才需求特点,还可以深入了解企业个性化需求。

(四)智能完善,整理更新陈旧信息

任何候选人的简历信息与企业的招聘信息都具有时效性。及时掌握第一手候选人的求职信息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这样才能为行业企业找到合适的候选人,才能为应聘者找到合适的企业。所以平台及时对各种信息进行处理,即时推荐给企业,节省企业的检索和分析时间。

平台的并发访问量也应能够支持行业的使用,匹配分析的速度不会受到并发访问的影响,因此平台要适应当前或更大规模的并发访问量。同时,在界面设计上要一站式显示,即把多界面切换操作合并在平台界面中,减少在不同程序或网页中的切换工作。通过简洁的操作,来满足大多数用户的使用习惯,企业与应聘者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自定义自己的界面。

三、梳理行业人才“去库存”,合理主导职位信息管理

(一)企业“招聘链”智能优化

针对企业而言,企业可以借助房地人才网职位信息管理模块进行岗位的智能发布、管理、面试的选择与通知。企业可以在前台职位信息管理模块查看所有可用的职位信息,也可以新建、编辑和删除职位信息,这些操作将以日志的形式显示在系统中。同时,企业还可以通过平台查看智能推荐与候选人自荐的简历,这些简历在平台中将会根据职位匹配系统的相似比进行排序,企业可以较为方便地选中候选人,对其进行面试的通知和管理。

(二)智能建立人才数据平台

人才数据平台由大量的人才数据信息构成。

首先,平台从相关合作网站如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猎聘网、应届生求职网、中心网站以及微信公众号等收集候选人信息,并记录信息的来源。其次,平台提供给管理员及企业手动导入信息的通道,例如在平台的网站前台和后台系统中通过提供给用户邮件、网页和指定格式的文件导入信息的方法,进行简历和职位的录入、批量导入导出。在表现形式上,平台将多种获取信息的渠道集中显示,允许用户将不同渠道的信息进行格式化导入,大大降低了导入的工作量,节省了在不同应用程序中切换的时间。同时,平台提供指定范围和格式的简历和职位的导出功能,以便用户将简历或职位信息发送给客户。导出信息时,可以选择导出的信息字段,比如用户不想导出简历的联系方式,则可以在导出前去掉联系方式选项。平台自动将每天收取到的简历和职位信息进行清理和格式化,去除重复信息、验证信息的有效性包括时效性、真实性以及是否符合行业规则要求等,对过期信息进行删除后,存入人才蓄水池回收站。

四、补大数据协同合作短板,科学倡导人才服务云范式

(一)多元联手实现人才全方位验证

数据云通过简历上的身份证进行唯一性验证绑定,与行业人才数据档案库连接,完整呈现出应聘者在行业内的发展轨迹,为行业企业考察人才提供参考依据,同时数据云无缝连接政府相关部门网站,对行业人才其他领域的档案与情况进行了解。数据云以数据库的形式,在人才蓄水池建立“候选人应聘档案”,包含企业对应聘者的面试评价、岗位表现、个人特质、绩效成绩、离职原因等各方面基本信息。通过平台,既可以有效地筛除应聘者的虚假信息,又可以推测出其求职意向,帮助应聘者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同时,平台还能实现个人信息的在线无缝验证。个人可以选择在系统前台完成各类信息的认证服务,如简历认证、学籍认证、技能认证、公民诚信档案的在线验证等,从而确保信息的真实性。

(二)智能响应匹配岗位要求

平台根据预先导入的行业信息,如基本情况、职业经历、行业专业技术、学历、证书等,进行简历的真实性分析,如技能的相关性、技能的熟练程度、工作地点的相关程度、应聘者的潜在求职意向等。同时,应聘者的简历根据个人设置将会开放,同领域的相关人员可以建立关联,相互认可彼此的简历信息与技能信息,认可的部分将会被平台记录,作为推荐的依据。另外,平台还提供便捷的信息扩充接口,企业可以将自身的特殊需求快速加入系统中,对已有的信息进行预先处理,提高职位匹配的精度。

(三)以数据集成倡导人才服务云范式

1. 企业数据平台的集成

平台的集成管理可以对行业企业进行多维度招聘数据分析,从而满足应聘者对于行业企业的了解。通过平台可以获取曾经在这家企业工作过的人才对于企业的评价,及时掌握企业的基本情况、职位薪资与职业发展轨迹等,为自己的应聘做好准备。

2. 在线薪酬系统的自我识别

平台根据应聘者简历上所填写的企业、职位、薪酬,定位企业的规模大小、职位层级以及薪酬,根据平台的职位智能匹配系统,将所得到的薪酬智能识别,确定在有效区间内后,自动存入相应职位等级的职位薪资序列中,作为在线薪资的样本,为行业薪资调查做第一手素材收集,同时为行业企业绩效薪酬比较做数据积累。

3. 在网职位的大集成搜索推荐

智能云服务 第9篇

文献[1~4]分别给出了电动汽车和车联网的商业发展模式, 为电动汽车车载终端与云服务系统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1 终端及云服务平台系统研究

1.1 架构研究

采用北斗和G PS卫星定位系统、3G网络应用技术以及云计算的平台服务技术为电动汽车厂商提供了智能车载终端及后台服务平台。通过北斗 /G PS的定位技术、3G网络通讯技术以及智能后台服务系统相结合为车辆提供更智能查询电桩位置及导航服务、电池实时监测、充电站内导引、紧急救援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和一键通服务。提高了智能交通水平、驾驶安全性、及医疗救援的安全性、及时性;保障人们安全智慧高效地驾车出行, 提高客户满意度, 及汽车厂商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其架构如下:

1.2 终端核心充换电站 (桩) 位置导航技术[5]研究

用户通过一点通语音连接云服务平台, 由云服务平台查询用户导航目的地, 并下发导航信息到车载终端, 由车载终端系统规划路径自动开始导航;并通过3G网络通信在智能终端界面显示周边地区停车场和充换电站 (桩) 信息, 显示当前剩余停车位和充换电站 (桩) 剩余充电能力等信息。

1.3 云服务平台系统多模型兼容技术研究

通过合理的功能模块和逻辑结构的划分, 使之能方便地拆分组合, 适应多种应用;本系统以用户为中心, 充分运用互联网的优势, 实现B row ser/Server的技术架构, 第三方无须安装任何软件, 通过浏览器即可实现全部功能。

系统采用三层体系结构和J2EE模型;X M L作为数据资源整合和交换标准;支持跨服务器、跨平台 (U N IX、Linux、W indow s N T) 分布式查询和异构数据库联查;采用客户 / 服务器 (C /S) 模型和浏览器 /服务器 (B /S) 模型的混合模式开发。提供透明数据库的访问模式, 业务应用可以不关心数据库的具体结构, 只关心中间件的访问接口;把业务层和底层数据层完全独立开来, 保证了数据库类型和结构的透明性, 增加了系统数据库的安全性;系统通过内存数据库 (或者内存缓冲池) 对高访问频率的数据记录进行本地缓冲, 大大提高了系统的响应效率同时也缓解了数据库服务器的负载;增加了系统的可伸缩性, 提供真正的事件服务、真正的异步通讯和事务处理。具有的高度的先进性和稳定性。

2 结论

通过该系统的研究为交通管理部门、相关职能政府机构以及整车厂, 提供大量可分析数据信息, 有效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给驾驶者提供最佳出行交通线路、充电站导航、充电站内导引、减少交通拥堵, 降低城市污染。对车辆安全, 提前预警故障, 干预事故的发生, 降低交通事故。在驾驶者发生交通安全事故时, 能在驾驶者失去救护呼叫能力情况下, 智能导航自动紧急呼叫云服务平台, 自动上传位置信息, 并传输到救援机构, 使医疗救援力量及时根据位置信息, 提供安全救援。

摘要:通过北斗/GPS的定位技术、3G网络通讯技术以及云服务平台系统相结合为车辆提供更智能查询电桩位置及导航服务、电池实时监测、充电站内导引、紧急救援服务、远程诊断服务和一键通服务。通过本系统的研究不仅提高了智能交通水平、驾驶安全性、及医疗救援的安全性、及时性, 而且保障人们安全智慧高效地驾车出行, 提高客户满意度, 及汽车厂商车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车联网,车载终端,云服务平台

参考文献

[1]叶瑞克等.电动汽车——车联网商业模式研究.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12.

[2]叶强, 王贺武.关于电动汽车商业模式系统的理论思考.中国科技论坛, 2012.

[3]武锁宁.车联网:值得关注的课题.中国电信业, 2010.

[4]李建军.物联网研究综述.中国产业, 2011.

智能云服务 第10篇

随着云计算技术[1]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技术研发者和服务供应商开始热衷云计算技术的研发。他们利用云技术向服务的使用者提供各种各样便利的服务。由于云服务在使用上没有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使用者只需通过手中的电子设备(PC,智能终端等)接入互联网然后就可以无需考虑时间和地点的享受云所带来的便利服务。所以许多媒体服务供应商利用云技术向使用者提供多媒体云服务。使用者可以利用手中的智能移动设备(智能手机、ipad、笔记本电脑等)或是在固定环境中的各种播放设备(PC,智能电视等)来享受多媒体云服务所带来的乐趣。虽然使用者可以利用手中或在周围固定环境中的电子设备来播放从云端传来媒体流,但是使用者在播放云端传来的流媒体时会遇到如下问题。使用者不仅要手动选择播放感兴趣的媒体文件而且还要人为判断周围环境中最佳媒体播放设备并且手动的使之与媒体云服务器建立连接。这样的话使用户的操作变得非常复杂不利于体现云服务的便捷性。另外当用户播放某一媒体文件时中途停止播放,下次再次播放时无法从上次的播放停止点来播放需要用户手动去调节播放进度来找到上次的播放停止点。这样的话也使用着的操作变的复杂。所以本文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利用开源的即插即用网络通信协议UPnP[2],为媒体云服务的播放设计了一个最佳播放设备的智能选取系统。本系统通过对利用使用者选定的媒体文件的元数据与播放设备的元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来自动选取最佳的播放设备。另外本系统通过对播放文件时间停止断点信息的保存来实现媒体文件二次播放的连续性。用户通过使用本系统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来实现最佳设备的自动选取,同时实现同一媒体文件二次播放的连续性。

1 关联研究

本论文设计的智能最佳设备选取模型主要用到了两方面的技术,第一是UPnP技术,其次是云计算技术,本章将分别叙述为设计智能最佳设备选取模型,而对这两种技术的相关研究。

1.1 UPnP技术概要

UPnP(Universal Plug and Play)[2,3]是一种可以提供设备控制与服务共享的家庭网络标准化协议。UPnP技术最初由微软公司提出,现在很多计算机公司都已加入到了UPnP技术的研究工作当中来,为UPnP技术的发展做出贡献。在网络当中只要有搭载了UPnP协议的设备加入进来,无需其它的设置其它在网络当中UPnP设备就会自动感知到设备的加入,并且可以相互交流设备信息和共享服务。UPnP的基本架构大体上分为控制点和设备两部分。控制点一般搭载到一些移动的智能设备上。使用者利用这些设备通过用户接口可以控制网络中的其它UPnP设备。UPnP设备就是在实际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搭载了UPnP协议的电子设备。这些设备通过搭载UPnP协议在网络环境下可以自动的被控制点发现,并且控制点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控制同时这些设备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和服务共享。随着UPnP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了方便媒体服务的共享在UPnP基础架构的基础上又提出了UPnP AV架构。UPnP AV架构主要分为三部分控制点[4],媒体服务器[4]和媒体播放设备[4]。控制点的功能和UPnP基本架构中的控制点功能一直。媒体服务器主要是存储媒体文件并且向控制点提供媒体列表的服务,同时通过控制点的控制向媒体播放设备提供媒体数据流服务。媒体播放设备可以远程的受控于控制点并且通过控制点的控制播放媒体服务器传来的媒体流服务。本文提出的智能最佳设备选取模型的架构是依据UPnP AV架构而设计的,所以智能最佳设备选取模型的架构也是分为控制点,媒体服务器,媒体播放设备。但是媒体服务器是结合云计算技术设计的,所以接下来将介绍云计算技术的相关技术。

1.2 云计算技术概要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付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狭义云计算指IT基础设施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资源;广义云计算指服务的交付和使用模式,指通过网络以按需、易扩展的方式获得所需服务。云计算可以认为包括以下几个层次的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Infrastructure-asa-Service):基础设施即服务。消费者通过Internet可以从完善的计算机基础设施获得服务。平台即服务PaaS(Platformas-a-Service):平台即服务。PaaS实际上是指将软件研发的平台作为一种服务,以SaaS的模式提交给用户。因此,PaaS也是SaaS模式的一种应用。但是,PaaS的出现可以加快SaaS的发展,尤其是加快SaaS应用的开发速度。软件即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用户无需购买软件,而是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结合云计算技术的特性在本文提出的模型中改进了UPnP媒体服务的架构,在原有的媒体服务上加入了云架构[5,6]的设计。

2 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构造介绍

在本章将详细介绍本论文设计的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的架构。前文已经指出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的架构是以UPnP AV构造[4]为基础设计的。所以本文提出的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的架构分为三个部分,智能移动控制点,媒体流播放设备和媒体云服务器。另外在本章还将介绍为了实现最佳播放设备的智能自动选取功能和同一文件二次播放断点连续性保障功能点相关设计架构。

图1展示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的基本架构。如图一所示移动智能控制点可以构型在各种智能的电子设备(智能手机PDA,笔记电脑,ipad)上。移动智能控制点通过UPnP的网络协议SSDP(Simple Service Discovery Protocol)[3]在网络中自动发现设备,并且获取设备提供的服务。同时移动智能控制点可以远程控制设备,远程的使媒体服务与媒体播放设备建立连接,并且控制媒体流从服务器准确的传送到被选定的播放设备上。另外当媒体播放设备在播放时控制点可以对其进行播放的相关控制。如图1所示在移动智能控制点上架构了一个Log数据库,Log数据库用于保存媒体流播放断点和媒体流元数据信息。Log数据库的数据流程将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另外为了能保证移动智能控制点能够自动的为媒体流选取最佳播放设备,本论文设计一套自动最佳设备选取方法,并使其架构在移动智能控制点上。自动最佳设备选取方法也将会在下文中详细介绍。图1所示的媒体服务器是被设计在云环境中的云媒体服务器上。云媒体服务器不仅具有UPnP媒体服务的功能,同时也具有云架构的特点。这样的媒体服务器的存储能力和传输速度以及提供的服务的质量的能力将更加强大。媒体播放器是分布在不同网络环境中搭载了UPnP功能的媒体播放器。媒体播放器主要功能就是播放云服务器传来媒体流,并且可以远程的被移动智能控制点控制。

图2展示了Log数据库的数据工作流程。通过一系列的数据的分析从而实现同一媒体流的二次播放的断点连续性。如图2所示Log数据库保存用户选择播放的媒体流的四种信息。媒体时间断点信息即媒体流播放中途的停止点信息。媒体资源定位信息(URL)即媒体文件在云服务器的位置。媒体格式和媒体分辨率是最佳播放设备自动选取方法所需的重要数据信息。图二所示的数据流程如下。移动智能控制点每次与服务建立连接后,都会首先从Log数据库中提取其保存的四条媒体流信息。首先控制点会核对断点时间信息判断是否有上次播放未完成的媒体流,如果断点信息为零则说明上次播放无未完成的媒体流,这样的情况下控制点将会向用户列出从云媒体服务器获得的媒体流播放列表。用户将会从中选出想要看的媒体流,然后控制点通过最佳设备选取方法为媒体流选出最佳播放设备,然后开始从头播放。如有中途停止播放控制点将会把媒体流的四条相关信息更新到Log数据库中。如果核对的断点时间不为零那么控制点将会判断出用户上次有播放未完成的媒体流,那么控制点将会根据Log数据库中存储的媒体格式信息和媒体分辨率信息选取最佳播放设备,然后使选取的最佳播放设备与云存储服务器建立连接并且通过媒体资源定位信息在云媒体服务器上找到上次播放未完成的媒体流,并使之向媒体播放器传输,在媒体服务器上的播放开始点就是上次播放的断点。

本文提出的智能最佳设备选取模型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向用户提供最佳播放设备的自动选取功能。为了实现这一功能本文设计了一套最佳播放设备匹配方法并使其架构在移动智能控制点上。图3展示了最佳播放设备匹配方法的匹配流程。当移动智能控制点进入网络环境后首先将会搜集搭载了UPnP功能的媒体播放设备的元数据信息。这些元数据包括媒体播放器支持的媒体格式信息,和媒体播放器支持的分辨率信息。智能控制点搜集这些媒体播放设备的元数据的同时也会搜集将要播放的媒体流的元数据信息。媒体流的元数据信息包括媒体流的媒体格式,和媒体流的分辨率。搜集到这些元数据信息后,智能移动控制点将会根据媒体流的元数据信息对周围网络中的媒体播放器的元数据信息进行分析。首先根据媒体流的媒体格式信息分析媒体播放器的媒体格式支持情况。在周围设备中首先选出支持媒体流播放格式的媒体播放器,并且支持播放格式的媒体播放的优先选定级设定为优先,把不支持媒体流播放格式的媒体播放设备的优先选定级设置为不选。本文提出的模型是要自动选取最佳的播放设备,所以为了选出最佳的播放设备还要在选出的支持流媒体播放格式的设备当中进一步分析这些设备当中支持的播放的分辨率信息。根据媒体流的播放分辨率信息在已选定的设备当中选出与媒体流分辨率支持相同或最相似的分辨率的设备,这样的设备被选定为最佳播放设备,这样的设备的选定优先级被定义为最优先。移动智能控制点将获取这样设备的UUID信息。UUID是为与其他设备区分而定义的设备标识。移动智能控制点通过UUID信息是播放设备与云媒体服务器建立连接,并对其进行播放控制。

3 结论与后续研究

本论文结合即插即用网络通信技术UPnP和云计算技术,设计了一套智能最佳媒体播放设备的选取模型。本模型具有以下两方面突出的特点。本模型可以为用户提供在用户所处的网络环境中最佳媒体流播放设备的自动选取功能。另外本模型还向用户提供同一媒体流二次播放时断点连续播放的功能。用户使用本模型构建的系统时无需过多复杂的操作便可在周围环境中自动选取到最近得流媒体播放设备。同时用户也不必担心当同一媒体流未完全播放完成时而中途需要断开的情况下二次播放时需要手动寻找时间断点的问题。

到目前为止智能最佳播放设备选取模型的理论建模部分已经完成。在后续研究部分将对理论上的模型进行实际的构型。另外在构建的实际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一套完整的多媒体云服务娱乐系统。并且在云媒体服务器性能扩展性测试以及云媒体服务器数据挖掘方面在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摘要:当前,许多媒体服务供应商利用云技术向使用者提供流媒体云服务。云服务虽然提升了流媒体业务按需访问的便捷性,但用户在使用流媒体云服务的同时操作的智能化程度较低。用户在流媒体文件选择、媒体设备选择及服务器连接方面缺乏智能手段。此外,系统不具有媒体流播放的断点支持功能。本文利用即插即用网络通信协议UPnP,设计了一套最佳播放设备的智能选取模型。本模型通过分析比较媒体文件元数据与播放设备元数据,自动选取最佳的播放设备。同时,本模型通过断点信息的保存来实现媒体文件二次播放的连续性。本模型为流媒体云服务的断点播放和播放设备智能优化选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技术模型。

关键词:通用即插即用,媒体云服务,自动服务,持续性服务

参考文献

[1]Chunye Gong,Jie Liu,Qiang Zhang,Haitao chen,Zhenghu Gong“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oud Computing”.Parallel Processing Workshops.PP.275-279.

[2]UPnP Forum,http://www.upnp.org

[3]UPnP Forum,“UPnP Device Architecture 1.0”.

[4]UPnP Forum,“UPnP AV Architecture

[5]Jung-Tae Kim;Jong-Hoon Lee;Jin-Young Moon;Hoon-ki Lee;Eui-Hyun Paik“Provision of the Social MediaService Framework based on the locality/sociality relations”Consumer Electronics,2009.IEEE 13th InternationalSymposium PP.632-636

智能云服务 第11篇

DingDong智能音箱采用了金属流线型的外观设计,顶部配有1个实体按键和5个触摸按键,边缘的圆环里还配有蓝紫色背光灯,当你对DingDong说话时,正对你方向的背光要比其他方向更亮,就好似DingDong在与你眨眼互动一般。而DingDong之所以可以获得精确的声音捕捉能力,是因为其内置了8个MIC模块,并具备强大的回声消除技术。哪怕当前它正在播放音乐,也能在5米的范围内被你的语音唤醒,并执行相应的命令。

DingDong没有存储卡插槽,也没有音频接口,它的一切内容资源都源于互联网。在使用过程中,我们只需对其动动口即可。比如“叮咚叮咚,来一首周杰伦的歌曲”、“叮咚叮咚,明天北京天气怎么样”、“叮咚叮咚,来一段郭德纲的相声”,就是这么简单。当然,如果你感觉语音控制不够精准,则可通过APP客户端的音乐库或电台节目进行点播,或将音频资源下载到音箱内置的2GB存储空间中以备随时聆听。

智能云服务 第12篇

2014年5月27日, 由中国电科院配电研究所牵头的2014年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项目“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云及应用服务关键技术研究”、“广域分布式电源动态管控与运行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2个项目启动。

“智能配电网统一模型云及应用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前瞻课题, 项目将云计算技术引入智能配电网信息共享与互操作领域, 通过研究实现异构模型差异比对技术、虚拟化模型云与数据服务系统, 以及基于云服务的智能配电网信息架构与应用模式, 提升智能配电网的全局模型化数据管理能力、异构数据融合与透明访问能力。

“广域分布式电源动态管控与运行分析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将研究建立广域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下配电网综合风险指标体系, 突破分布式电源与配电网安全运行分析及薄弱环节辨识、广域分布式电源趋势分析等一系列关键技术, 开发广域分布式电源动态管控系统, 全面掌握动态变化的分布式电源发展态势, 为电网企业提供辅助决策, 解决分布式电源发展与应用中的关键技术瓶颈问题, 确保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条件下的配电网安全运行。

上一篇:一直下一篇:六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