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美育培养范文

2024-07-06

舞蹈美育培养范文(精选12篇)

舞蹈美育培养 第1篇

“体育舞蹈”, 现在又称作国际标准交谊舞, 其原名称“社交舞”, 英文为“Ballroom Dancing”。它曾是欧洲贵族们在宫廷舞会时所跳的舞蹈, 是人们通过狂热的肢体舞蹈动作来抒发和交流情感的一种方式。体育舞蹈源于生活, 源于肢体动作美轮美奂的艺术展现, 它是现代文明社会里高雅的、独具观赏性的一种文体活动, 其特有的娱乐功能、社交功能和健身美体功能, 逐渐得到了舞蹈界的承认, 并作为一种体育运动进行传播与推广。目前的体育舞蹈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健身娱乐为主的体育舞蹈,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交谊舞, 于20世纪30年代传入中国;另一类为竞技比赛为主的体育舞蹈,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竞技体育舞蹈, 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开始在中国推行。高校教学中的体育舞蹈就是以健身、娱乐、美体为主的交谊舞。

2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

体育舞蹈是人们通过肢体动作这种无声的语言来交流思想和表达情感的, 是运动与肢体艺术的完美结合, 具有较好的健身功效。跳舞时学生的心肌收缩加强, 呼吸与血流加快, 消化器官的消化吸收功能增强, 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因此说, 这项运动不仅能增强学生体魄, 还对学生的心肺机能、消化和神经等器官系统机能的增强, 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体育舞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作用。首先在体育舞蹈技术动作的学习过程中, 学生对技术动作的学习从不会到掌握, 从不协调到熟练, 舞伴之间的不协调到默契, 他们不断从这种过程中享受和体验着成功的喜悦与快感, 从而使他们产生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其次在体育舞蹈成套动作的锻炼过程中, 聆听着优美婉转的音乐、感受着高雅愉悦的氛围、欣赏着美妙动人的舞姿, 会使学生的身心在娱乐中得到放松。

3 高校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的美育培养

体育舞蹈属于体育的范畴, 古老而又具有青春活力, 是一项集运动、音乐、舞蹈、美育于一体的运动项目, 它通过人体优美的肢体动态艺术, 表达动作技术的美学内涵, 具有丰富的美学内容和美育价值, 它将体育与艺术非常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了它特有的美学特征, 并以自身特有的艺术魅力来满足大学生对美的追求和需要。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 学生可以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感觉和享受它的技术美、形体美、服饰美、气质美、音乐美, 从而不断提高自身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为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与学习中不断展现美、表达美、鉴赏美打下坚实的基础。

3.1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形体美

体育舞蹈中的形体美与学生的健康是相辅相成的, 健康的形体使美能更直观的表达出来, 充满力量与活力的健美的身体是体育舞蹈美的载体,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美好的形体能使人精神倍增。如:基本站姿要求挺胸、收腹、松膝、大腿臀部夹紧上提。这种舒展优美、端庄典雅、挺拔刚健的形体, 就会给人以精力充沛、信心十足之感。它不断通过肢体动作的完美展现, 表达各种美的姿态、造型、意境来征服观众与自己, 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形体美, 就需要舞蹈者不断加强形体训练, 掌握形体训练的基本知识、技术、目的、原理, 并根据自身素质条件、形体特点选择适宜的训练方法, 不断加强思想道德教育, 使学生懂得健美匀称的体形、优雅的姿态只有和内在美结合起来才是完整的美, 进而不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3.2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动作美

舞蹈动作是构成体育舞蹈最基本的元素。无论是摩登舞或是拉丁舞系列舞种, 都是通过人体头颈、躯干和四肢各部位连续和谐而有节律地运动完成的。男、女舞伴各自的身体形态, 展现着迥然不同的体育舞蹈动作技术, 各自表达不同的动作内涵, 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风格, 如手臂的摆动, 腰部扭动, 腿部的运动方向均有各自的涵义。由于动作的速度、幅度、力度及动作方向的不断变化, 会产生不同的动作效果。同时不同的动作技术我们会赋予不同的情感表达, 这些就构成了丰富多彩、变换多端的舞蹈表演形象。体育舞蹈的动作美主要体现在舞蹈结构的编排与设计上;选手自身的协调性、节奏感和表演能力上。因此,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作美, 应注意动作结构的难度设计;动作创编的和谐新颖;动作连接的自然流畅;舞伴之间的默契配合等。

3.3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音乐美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以其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和多彩的风格使舞蹈的艺术表现力更加丰富动人。体育舞蹈的音乐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配乐, 它不仅要求动作符合音乐的旋律节奏, 更重要的是要在各动作中表现音乐。舞蹈者把内在的艺术情感通过精湛的舞蹈动作表现出来, 与音乐融为一体, 充分地展现了舞蹈的内涵, 表达了音乐的意境, 使体育舞蹈的艺术表现更富有感染力。体育舞蹈中的不同舞种都包涵有不同的舞蹈神韵, 而舞曲中旋律和节奏的变化, 像是讲述着美丽的故事, 自己用心灵去感觉这些故事、感受音乐, 并将其表现在舞蹈动作上, 才能真正体现出体育舞蹈中美的神韵来。因此, 音乐美感的训练不仅可以激发舞蹈者自身的活力, 使得情感与智慧上升到更高的境界, 还能提高审美素养, 增强艺术表现力。

3.4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服饰美

舞蹈者服饰的色彩、设计与舞蹈动作的和谐统一, 体现了体育舞蹈这项运动的和谐美。不同的舞蹈需要不同款式、风格的服饰来衬托。由于体育舞蹈各舞种的动作技术风格不同, 在服饰的色彩与款式上也会各有差别。如:桑巴舞、恰恰舞等节奏热烈欢快的舞蹈, 舞伴间的服饰较多采用对比强烈的, 能起到互相烘托作用的色彩;而在伦巴舞、华尔兹等节奏舒缓优雅的舞蹈中, 舞伴间的服饰则多采用较柔和的, 相互协调的色彩。因为不同色彩会给人以不同的视觉感受, 诱发不同的遐想, 所以体育舞蹈教学中, 培养学生对服饰的款式、风格、色彩的运用、选择与搭配, 可为人们带来炫目的风采和甜美的想象。服饰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通过体育舞蹈教学把它所表达的雍容华贵、粗犷奔放的健与美艺术形象, 完美地呈现给观赏者。

3.5 在育舞蹈教学中培养学生气质美

体育舞蹈与其他舞蹈相比, 在技术动作、气质要求方面都非常高。它不但要求舞者具有纯熟的舞蹈技术、技巧, 还要求舞蹈者要兼备优美高雅的气质。而优美高雅的气质的主要表现就是挺拔的形体、健康的心态、礼貌的言谈、得体的举止和良好的修养, 体育舞蹈中舞者的舞姿与舞步都能够充分展现舞者特有的气质美。摩登舞系列舞步追求的是深邃的动作意境, 其技术和造型典雅大方, 端庄舒展, 如:维也纳华尔兹就以其舞姿婉约, 动作飘逸, 舞步酣畅的气质美来表现人们愉悦与恬美的心情;而拉丁舞系列则舞姿热辣奔放, 舞步悱恻缠绵, 如:恰恰舞的气质美, 就体现在从面部表情到肢体语言都会情不自禁流露出舞者间炽热的爱情。因此, 在体育舞蹈教学中, 要坚持培养学生在各种舞步学习中的气质美, 为学生在日后的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地运用美、体验美与享受美打好基础。

4 结论

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 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 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文化底蕴和人格魅力, 这样能更直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因此, 在体育舞蹈教学过程中, 教师重视自身艺术修养提升的同时, 也就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 提高学生对美的鉴赏力、感受力, 使他们不但得到了健美的体格、优雅的举止, 还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使学生的心灵得到了愉悦、情感得到了升华, 还要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对美的认知能力、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 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与享受。S

摘要:随着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中的普及与开展, 有越来越多的青年学生热衷上了该项运动。但由于体育舞蹈对动作技术规格、身体艺术形态的要求都非常严格, 加之学生受身体素质、艺术展现等自身因素的影响, 使得该课程的美育作用与其价值无法体现。本文就高校体育舞蹈教学中的美育培养浅谈几点看法。

关键词:高校,体育舞蹈,美育,培养

参考文献

[1]姚莉.论体育舞蹈教学对学生审美价值观的培养[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 2007 (25) :194.

[2]刘树峰.论体育舞蹈的审美价值[J].剧作家, 2008 (2) :168.

[3]许昌, 陈飞.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 2008, 22 (1) :25-27.

舞蹈美育建设论文 第2篇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她先如数家珍般将舞蹈的美育功能一一道来: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资华筠从80年代起率先在全国普通高校进行舞蹈美育讲座,她边讲边舞,身体力行地把舞蹈美育灌输给莘莘学子。普及中遇到的最大困惑是什么?资华筠认为是人们头脑中,甚至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对美育功能理解上的差距。

当然现在情况好多了,虽然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但它毕竟有了发展。尤其当前艺术教育、美育在国民素质教育中的作用被日益看重,舞蹈美育面临着发展的大好时机,舞蹈教育工作者无不欢欣鼓舞。高兴之余也不乏忧虑,因为大好形势下也出现了一些偏差,资华筠谓之为:大干快上,一哄而起,滥编教材,影响了舞蹈美育事业发展的质量。她在本次政协会议上的提案便是就此有感而发的。她说,最近一段时间舞蹈教材编写之风盛行,由于看好市场,往往突击出版舞蹈美育教材,有人甚至不到一个月就编出一本。她本人也接到不少要她担任美育丛书主编的邀请,要求完稿的期限极短,她觉得短时间内赶出来的教材质量难保,便一一谢绝了。

我们要建立科学、规范的美育教学体系,要制定艺术教育标准,进行舞蹈美育基础理论攻关,使之逐步完善。资华筠认为,美育不同于一般美学课程,也并非只是传授某种技艺,它是人文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无论是专业艺术院校的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还是普通学校的舞蹈普及教育,都应该站在一个高起点上,要明确舞蹈美育的宗旨、作用和科学化标准,才能使其在素质教育中发挥更多的潜在功效,在提高人的情商、智商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资华筠介绍说,美国曾制订了《艺术教育国家标准》,规定舞蹈是所有学校规定性课目,同时提出了实施方法和具体标准。目前,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也普遍将舞蹈作为必修或选修课,这显示出当今世界艺术教育的发展潮流。在我国,艺术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的普及发展方兴未艾,但至今仍没有一个科学化的统一评估标准。其实,美国搞的这个艺术教育标准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完全可以制定出比它更好的。

资华筠最近正主持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重点研究课题——国民素质教育中舞蹈美育训材科学化探讨。该课题涉及多门学科,立足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美育和具有可操作性、可判定的学科科学化标准。资华筠希望该课题的研究将对美育师资具有指导作用,它不是简单的提供教材,而是给出科学化、规范化的标准和示范性例证,教师可据此创造性地开展教学,而不是束手束脚地“照猫画虎”。

当前舞蹈美育需要解决哪些问题?资华筠说她在提案中有这样几条建议:

一、艺术教育的各门类都应在艺术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组织专家进行充分论证,明确其宗旨、功能、方法、标准、评估手段。

二、教育部应重点抓出一套高质量的舞蹈美育教材。各地因地制宜编写教材,都要在统一的规范标准下进行。

三、学校的舞蹈课和师资培训都应采取常规教学与专家讲座相结合的形式,以便教师能经常了解到学科研究的最新思想。

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探析 第3篇

【关键词】舞蹈教学 美育 审美

美是人类毕生追求的目标,我们在生活中力求一切美好,那么究竟什么才是真正的美?浩淼沙洲的满天繁星,广袤无垠的蓝天碧海,抑或是日出喷薄时的壮美,千姿百态的美纷呈于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而美的发现就是一个奇幻的旅程。美育即审美教育,是发现美、认识美、创造美,美育包含多个方面,分别是艺术之美、科学之美、自然之美以及人类社会生活的美。

舞蹈作为重要的艺术表现之一,是行为艺术美的集中体现,透过舞蹈再现生命的活力与创造力,曼妙的舞姿,优雅的步伐,是对生命的礼赞也是对自由的向往。本文将从舞蹈教学的角度探讨舞蹈与美育的契合点,分析舞蹈的美育意义。

舞蹈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每一个艺术创造的灵感都离不开现实,生活中偶然发现的一个小细节都可能会令艺术家们兴奋不已,好比街角摇曳的一串风铃、明眸微笑的小孩、树叶沙沙飞舞的偏偏舞姿……而舞蹈教育的美育价值首先就表现在舞蹈对现实生活的再创造,将所观所感用形态美再现于舞台,诠释出现实之美。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同时学会欣赏社会之美、自然之美,并且在跃动中探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所在,热爱生命、享受生活。它可以是大学生活的朝气蓬勃,可以是大自然的返璞归真,抑或是日落丰收的,但凡有生命的地方便充满了美。舞者对于现实素材的再创作是创造力与想象力的产物,更是舞者心灵的放飞、情感的表达。在学生的舞蹈教学中教导学生体悟生活,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美的体验和表达能力。通过肢体语言、音乐节拍展现自己所感知的现实之美,并且将情感演绎表现得淋漓尽致,真正在美的世界流连忘返。将舞蹈融入现实也是将美学教育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使美育有了现实意义。

舞蹈具有艺术性,舞蹈本身所具有的魅力总是会令人忍不住去发现去感受。舞蹈教学中的每一个姿势,从初学到熟练,每一步脚印都有它与众不同的美,抬腿、下腰、旋转……舞蹈训练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美的享受过程。形体训练是舞蹈教学的基本课程,它可以通过学生柔韧性、协调性的训练改善体形增强学生舞蹈的美感,从而激发学生追求美,感受美的愿望。在举手投足间展现美的自信,镜子前优雅笔直的舞者总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享受美,并且在享受美的过程中树立自信。舞蹈的艺术美是学生内心体验与外在美的融合,它将舞蹈教学的美育意义又提到了新的高度。

每一个舞者都是舞台上的精灵,他们穿梭于舞台的每个角落,在华丽的舞台上挥洒自如。舞台上的舞蹈是内心体验与观众审美的结合,在律动的节拍和舞步中展现真我,将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现于观众面前。舞台灯光、舞美效果、唯美的场景,每一项都让他们眼花缭乱,台下的辛苦与汗水在此刻都成为脚下的轻盈、足上的跃动,在真正属于他们的主场秀展现美。而正是这一场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让学生充分感知到美的存在和生命力。美不是空泛的,而有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精神与灵魂和契合。在每一次舞台表演之后,学生不仅提高了感受美的能力,在舞台表演的同时,也学会了与同伴配合、交流,培养默契,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及环境适应能力,与舞伴和谐相处,80、90后的个性张扬、任性无理在这里都得到了最温和的转变,舞台表现让学生真正学会展示美、创造美。

思想道德之美属于美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当前基础教育下,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先决条件。舞蹈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运用其直观性和形象性教导学生的德育美。舞蹈并不是物质的固有模式,它是精神的创造,在舞蹈中展现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坚毅不屈的品质……都是社会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在教学中将积极的影响力融进舞蹈,辅助学生体悟舞蹈的真正内涵,感受其中的为人之道,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最终实现德育美。舞蹈欣赏便是其中的一个有效教学途径,一个积极向上的舞蹈作品往往能影响学生的心境。舞蹈欣赏通过直观的再现故事原型传达主人公的内心情感,表达他的精神与内心情感,将抽象的美表现出来,弘扬积极的社会心理因素,通过正面或者反面教育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培养德育美,养成良好的思想品格,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世纪人才。

舞蹈教学不仅仅是学生的才艺学习,更是学生美育的构建,在舞蹈欣赏、舞台表演与舞蹈训练中加强审美能力培养,其对美育的意义是多方面的,舞蹈教学在今后的发展中更要从学生角度出发,加强对学生的美学教育,实现21世纪人才的全面立体发展。

【参考文献】

[1]杨 辛,甘 霖. 美学原理. 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2]王景芳. 形体舞蹈. 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3]张琳仙. 论舞蹈艺术教育的真善美—舞蹈,2000(2).

舞蹈美育探析 第4篇

舞蹈是美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从这层意义上来说,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重视和提倡“正因为审美和艺术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有这么重要的作用,所以政治、风俗和思想境界乃是一种境界”的人。孔子的审美观念和审美标准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他认为,艺术所包含的情感必然是一种有节制、有限度的情感,这样的情感符合“礼”的规范,是审美的情感。

历代思想家、哲学家大多认为,审美有着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对美学教育具有重要作用。美育是通过艺术教育来施行的。艺术是艺术家通过感官,将社会生活进行艺术想象与加工,进而创造出来的新的、具体的、生动的艺术形象。这些艺术形象构成了一幅幅的艺术作品。说到美育,老子所提出的“道”、“气”、“象”、“有”、“无”、“虚”、“实”极大地促进了古典美学的形成。孔子认为,审美和艺术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积极的作用。他十分重视审美和艺术的作用,认为审美和艺术对于人的精神有很大的影响。在人们为达到“仁”的精神境界而进行的主观修养中,审美和艺术能起到一种特殊的作用。

孔子认为,艺术在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中,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一个人主观意识方面的修养,要从“诗”开始,从“乐”来完成。一个人不学习“诗”,就无法在社会中立足。

正因为审美和艺术在人的主观意识修养中有着如此重要的作用,所以孔子认为政治、风俗的理想境界乃是一种审美的境界。

二、美学教育的关键

在舞蹈教育中,舞蹈教师是实施美学教育的关键所在。舞蹈教师在全部的舞蹈教学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被看作是“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在《舞蹈教育学大纲》(国家级重点教材)中指出:“师者,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舞蹈教师不仅给孩子美的教育,而且对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发展,对社会楕神、文化的进步和安定团结,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外国人之所以称舞蹈教师为“美的天使”,是因为舞蹈教师在社会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舞蹈教师的地位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尊敬。

舞蹈是一个社会的意识形态,而舞蹈教师则是上层建筑的建设者。纵观几百年前的舞蹈教育史,芭蕾教育被公认为是最系统的教育。

意大利著名的教育家勃拉齐斯于1820年在米兰出版了《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与实践初释》一书,之后在1830年又出版了《舞蹈规范》一书,书中完整地论述了古典芭蕾的训练技术。作为教材,他的书具有巨大的影响力,用这个教材培养出来的演员,在当时遍及欧洲。他因受到一个雕塑的启发而创造了“attitude”(被中国人一度称为“' 鹤立式”)舞姿,这种舞姿现在仍是芭蕾舞中最著名且不可缺少的舞姿。勃拉齐斯对芭蕾足尖鞋的制造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据说是他发明了增加鞋尖厚度的技术。芭蕾舞演员旋转时所采用的头部凝视一个固定点的方法,也是他在教学中摸索和总结出来的。

舞蹈教育家瓦冈诺娃在教学上获得了很大的成就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使得她在舞蹈界与世界芭蕾舞坛赢得了众人的尊敬。她于1897年从圣彼得堡皇家芭蕾舞学校毕业,1921年起任列宁格勒舞蹈学校教师,1934年任该校校长。她总结了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吸取世界上各芭蕾学派之所长,系统地掌握了古典芭蕾的规则与展示方法,为芭蕾俄罗斯学派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培养了乌兰诺娃等世界一流的演员。瓦冈诺娃著有《古典舞蹈基础》一书。这本书在我国广为流传,许多舞蹈教师在无法得到这本书的情况下,会用手抄本来学习并指导自己的舞蹈教学工作。

芭蕾艺术在“五四”运动前后传入我国。1932年,中国舞蹈先驱吴晓邦先生在上海创办了“晓邦舞蹈学校”,这标志着我国现代舞蹈教育的开始。接着,吴晓邦先生又于1943年在广东省曲江地区的省立艺术学校开创了舞蹈系,这是中国现代史上最早出现的正规而专业的舞蹈教育机构。1951年,他又主持了中央戏剧学院舞蹈干部培训班的教学工作。吴晓邦先生为中国的舞蹈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养了一大批骨干力量。

著名的舞蹈家戴爱莲是我国另一位在早期从事舞蹈及舞蹈教学工作的教育家。她自幼在国外学习舞蹈,曾经在英国著名的多林舞蹈工作室、兰伯特芭蕾学校、尤斯——莱德舞蹈学校学习芭蕾舞和现代舞。回国后,她应教育家陶行知之聘,于1942年创办了育才学校舞蹈组。戴爱莲还在上海创立了私立舞蹈学校,开展舞蹈教学和舞蹈宣传活动。

美育中培养审美素养 第5篇

【摘要】:在夸大素质教育的当代社会,美学教育更是不能忽略的一门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笔者认为美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成什么大家,而是一个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美的教育或艺术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

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部分特别强调‚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为我们全面深化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立德树人不能离开美育,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

美育在育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

‚美是教育的本质‛,美育是立教之本。叶圣陶认为,‚美育正是帮助学生的美好天性自然生成的最好方式,也是生命质量自然形成、自然提高的最好方式‛。一是美育是立于学生成长的教育。美育的实质,就是以自然之美滋润学生自然成长、以生活之美启迪学生自己成长、以艺术之美促进学生自由成长、以崇高之美引领学生自觉成长。二是美育是寓于全面的教育。‚没有美育,就不可能有个性充分的全面发展。‛美育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渗透在学生的心灵深处。蔡元培强调‚美育代替宗教‛。美育以它独特的功能,对人的全面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三是美育是伴于终身的教育。孔子认为教育是‚兴于诗,立于德,成于乐‛,王国维认为孔子治学之道就是‚始于美育,终于美育‛。四是美育是隐于具体学科的教育。每一门学科尽管研究对象有所不同,但每门学科所展示学科的知识之美、境界之美、人生之美,无时无处不在,给学生以启迪和激励。五是美育是显于艺术的教育。柏拉图说,‚艺术是教育的基础‛。艺术就是‚呈人之美‛,艺术教育就是‚成人之美‛,那么教师就是善于‚成人之美‛的人。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教育界对美育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意义和独特作用已经形成共识;美育研究、美育理论、美育实践都有了较大发展;教师对于美育的自觉性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也不断得到提升。同时,由于一些人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过度专业化和极端功利化倾向,加之在观念上又往往把美育等同于艺术教育,这就会产生有些学生的艺术专业和职业能力增强了,反而在审美和人文素养方面趋于弱化或缺失的现象。艺术教育的发展并没有同美育的发展形成良性互动,二者有时不仅不成正比,反而是成反比的。这就表明我们的美育,特别是美育教学在一定范围内出了问题。

‚改进美育教学,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这一要求把美育明确定位为素养教育、通识教育,而非职业教育、专业教育;定位为以人为本位的情感教育,而非以技术为本位的单纯的知识教育。这无疑对改进美育教学,让艺术教育类通识课程回归美育,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这一要求还指明了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审美素养是脱俗的、纯洁的,人文素养是入世的、为民的,因此,‚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意味着改进美育教学的目标就是要培育以脱俗的态度入世的人,即培育以纯洁、高尚、先进的价值目标和情感态度,在现实生活中通过利人和为民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从而为社会进步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审美素养。一是增强审美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引导学生自觉按照‚美的规律‛去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帮助学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梁启超曾说:‚情感教育的目的,不外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制淘汰下去。这种功夫做得一分,便是人类一分的进步。‛帮助学生提升审美文化修养。马克思认为:‚如果你想得到艺术的享受,那你就必须是一个有艺术修养的人。‛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人生态度。一方面发掘教育生活中固有的美来启迪学生,培养学生高品位的生活情趣;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生活能力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

二是增强学生审美能力。首先,培养学生审美感受能力。审美感受能力是学生进行一切审美活动的出发点。学生审美感受能力不是天生的,一靠教育,二靠实践。如果缺少对美的敏锐感受能力,就不可能获得丰富多彩的审美感受。其次,培养学生审美鉴赏能力。辨别是审美的关键,理解是审美的核心,评价是审美的升华。再其次,培养学生审美创造能力。应在帮助学生树立审美理想、提高创造美的心理素质、发挥个性特点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创造外界美的同时,也创造自身的内在美,从而造就有丰富个性、完美人格、全面发展的新人。

改进美育教学应着力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是流淌在学生心中的一股清泉,既是一种气质,也是一种气魄,更是一种气韵。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必须把美育寓于各门学科教学之中,创新教学视角,并使之相互渗透,从审美教育角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在现代社会,一个生活成功的人,必然是一个‚艺术家‛,艺术审美素质是一个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生活中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美的发现。但人们发现美、感受美甚至创造美的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后天的培养才能获得。因此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是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审美不但需要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心灵的感悟。审美教育是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情操,在人文精神的教育与审美愉悦的感受之中,达到人文素养的提升。《品德与社会》教材内容中有介绍了许多具有民族特色的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展现多样性的传统文化和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和传统思想;显示顽强生命力和无穷魅力的汉字,以及《易经》、《论语》等古代经典中关于中华民族祖先勤劳勇敢、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等内容,都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培养审美能力不可多得的素材。借助这些素材,我们可以在课程教学中使用情感教学法,通过情感的桥梁和媒介,不仅可以满足教学本身需要达到的知识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与丰富的情感。当他们具备这种情操和情感时,就会自然而然抵制假、丑、恶,满怀激情地追求真、善、美,做一个高尚的人。这种教育不仅体现美的意蕴,而且能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审美情趣,有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如在讲授‚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时,笔者适时选择藏族的传统剧种———藏戏的事例。谈到藏戏从明代形成之初到现在,历经六百多年,经历了剧目题材的扩大、曲调丰富与发展,剧种独具特色的特点以及一些传统仪式仍然沿用至今,并被称为藏文化的‚活化石‛。通过这一教学环节,既让学生体会到文化创新的意义所在,又让学生感受到藏戏之美、家乡之美,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陶冶了他们的情操,提升了他们的文化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改进美育教学要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以动人的课堂教学,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得以纯洁化和高尚化。美育主要是一种情感教育,是作用于人的情感和心灵的教育。在我们的美育教学中,美育发生作用的机制或效果是‚感动‛,是‚动之以情‛。人们常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担当好这个角色,美育的实施是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是教师走进学生情感世界或心灵世界的捷径。所以,美术课的色彩、音乐课的音符、语文课的文字、历史课的记忆,都应是富有动人的情感的,而非单纯的技巧和知识。美的特征之一就是动人性,就是能感动人、打动人;不能动人,就没有美,也不会有美育。

那么,我们以什么来打动人呢?或者说我们要使受教育者发生怎样的情感变化呢?美育应以纯洁和高尚来打动人,使学生的情感纯洁化和高尚化。法国美学家库申说过:‚美的特点并非刺激欲望或把它点燃起来,而是使它纯洁化、高尚化。‛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美是一种心灵的体操—它使我们精神正直、心地纯洁、感情和信念端正。经过长期美的陶冶,会在不知不觉中使人感到丑恶的东西是不可容忍的。让美把丑与恶排挤出去,这是教育的规律。‛无疑,这也正是美育的规律。

由于一定范围内社会价值取向的功利化倾向,一些学生的情感常常背负了许多成人世界中世俗的东西,比如被功利目标所支配的东西,使情感功利主义化了,世俗化、庸俗化了。甚至生活中一些高尚的人和事,在一些人的眼中,也成了功利的了。因此,美育就是去世俗化和功利化,把情感从资本和欲望的冰水之中打捞出来。黑格尔说,‚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就是说审美可以把人从各种世俗束缚中解脱出来,超越出来,获得情感和精神上的自由。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第二十七封信中写道:‚只有美才能赋予人合群的性格,只有审美趣味才能把和谐带入社会,因为它在个体身上建立起和谐。‛美育使人和谐地融入社会,并因而也使社会更加和谐。

美育教学应该是开放的,让生活美、自然美走进课堂,丰富我们的教学内容。生活中处处有美育。教师应更多地利用生活中的素材来开展美育。鲁迅先生《一件小事》,描写一个人力车夫,车把挂住了一位衣服破烂的老女人被风吹起的衣服,老女人慢慢倒在地上说她‚摔坏了‛。或许是真的摔坏了,或许只是她‚装腔作势‛,人力车夫不理会这些,毫不犹豫地搀着她的臂膊,一步一步向前面的一所巡警分驻所走去。这就是生活中的美,鲁迅先生当时的感受是‚我这时突然感到一种异样的感觉,觉得他满身灰尘的后影,刹时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须仰视才见。而且他对于我,渐渐的又几乎变成一种威压,甚而至于要榨出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情感在车夫的美面前被净化了,被纯洁化、高尚化了。

现代化的多媒体视听教学手段,使自然美进入课堂已经不是一件难事。‚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返‛。自然美对于情感的陶冶和净化功能是不言而喻的。对于一片蓊蓊郁郁的森林,世俗的眼光就是以商业价值为中心的木材商人的眼光,而纯洁或纯粹的眼光,则是排除了自我野心的诗人、艺术家的眼光—真正的审美的眼光。不难想象,对于森林,木材商人欣赏之后是砍伐;而诗人、艺术家欣赏之后是珍惜和爱护。以审美的态度对待自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的重要方式之一。

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就是要养成他们纯洁化和高尚化的情怀和眼光,让高尚和纯洁成为他们人生的基本前提。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不懈地进行人文素养的渗透教育,一定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他们的素养,从而拥有美好人生。

美的教育不是为了考试,也不是为成什么大家,而是一个人生的目的,就是通过美的教育或艺术教育,让孩子们拥有一个别样的人生。概括起来,美的教育应该赋予一个人三种人生:诗意的人生。人太不自由了,太不圆满了,因此我们都会去渴望美、创造美、发现美,也就是让人的一生中充满了诗意,让内部世界变得更加丰富、自由和高贵,人内涵不同,人生样态就会不一样;创造的人生。中国古代文化的精髓是‚生生不息‛,‚生生不息‛的‚生‛,就是创造,再创造,人类发展史主要的活动就是创造活动,在叶朗的《美学概论》和李泽厚的《美的历程》等著作中,都清晰地指出美直接培养人的创造性,人的全部创造力都来源于美;爱的人生。人类的全部情感、全部意识目的最终要归结到一个字上,那就是爱,只有美的教育才可以让每名青少年拥有爱的人生——爱自己、爱大自然,爱别人、爱这个世界,爱是人类唯一的情感巅峰。

教育是人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成才先要成人,而审美和人文素养是成人的关键要素和基本的衡量指标。缺少审美素养,人会变得越来越世俗、低俗;缺少人文关怀,人会变得越来越隔膜、冷漠。如果美特别是内在美被轻视,我们怠慢的不是思维的深度,而是民族的灵魂。因此,围绕‚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来切实改进美育教学,是美育内涵建设的根本,也体现着人的建设基础工程的时代要求;是审美教学革新、发展进程中必须坚持的正确方向,也是提高美育教学科学化水平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 《中国教育报》2014年5月19日第16版

[2] 为艺术教育勇开新路——关于贯彻落实《关于推进学校艺术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对话

[3] 仇春霖;不可替代的美育[N];光明日报;2004年

[4] 石志民;陈海华;;激励学生的艺术[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丁相平;教师教育首先是人文教育[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语文教学活动中的舞蹈美育 第6篇

关键词:语文美育;舞蹈艺术;形体美;心灵陶冶

美学研究的核心对象是致使人生诗意化、审美化的诗歌、绘画、书法、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审美活动。应该说,艺术审美活动是人们审美意识最为集中的体现,并且,艺术审美活动对于培养人们对美的感受能力,对美的欣赏和领悟能力,都能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在美育活动中,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是重要手段,因此,有人认为“美育”就是“艺术教育”[1]。艺术美来源于自然美与人生美,又高于自然美与人生美,是艺术家对自然美与人生美的加工,也是对人们心灵美、情感美的加工。艺术美是在艺术中再现的美的价值。人们通过欣赏艺术美,获得思想情感、审美意识的净化和升华。这里主要谈谈语文教学活动中中的舞蹈艺术教育。

舞蹈主要是通过外在的人体动作变化来呈现内在的感情。舞蹈艺术家杨丽萍在表演“孔雀舞”系列作品时,总是用无声的身体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舞蹈的无穷魅力。只见她动作舒缓,优美,腾挪跌宕,显得婀娜多姿,在柔和的舞台背景灯光下我们仿佛看见了一只年轻漂亮的孔雀在优美地梳理着她的羽毛,展开她那美丽动人的尾巴。舞蹈演员必须用手、足、头、腰等舞姿动作,形成一系列的流动画面,使观众的注意力被深深地吸引。觀众则通过自己双眼看见的画面,结合自己的实际素养,展开想象的翅膀,从而获得美的享受。杨丽萍有另一个作品《火》,作品开始时,站在背景灯光前的她犹如一幅黑白剪影画。我们无法看清她的脸以及表情。

只见她匍匐在舞台上,身体的颤动非常轻微,伴随着优美柔和的音乐,她用双手组成的火苗图案在白色背景上缓缓上升,而且伴随着反复,表明火苗的柔弱,随着火苗越来越大,两只手臂运动频率加快,上升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后熊熊大火在舞台上燃烧,她整个人仿佛变成了一团火。杨丽萍用舞蹈征服了观众的心,她的精妙绝伦的表演,让爱美的人们永远记住了她的名字。

和舞者同样优秀的还有芭蕾舞剧,如《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红灯记》等,曾经在那个时代产生过巨大的轰动。《白毛女》通过喜儿与大春的爱情被地主黄世仁毁灭,黄世仁以抵债为由,抢走喜儿,后来喜儿逃入深山古庙被八路军救起,然后与大春团聚,反映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而新生的社会主义则把鬼变成人这一主题。《红色娘子军》以洪常青、吴琼花等一批革命先烈的革命斗争活动为线索,觉悟的劳动妇女走上革命道路的成长过程,演员在演出时如朵朵绚丽多彩的白玉兰花,更像袅娜飘逸的海葵,把观众带到了一个神秘的美的世界。

总之,舞蹈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融文学、音乐、雕塑、绘画等于一体,通过多种艺术手段以塑造人物形象,呈现出丰富的社会百态。而舞蹈也是对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传递着人文精神和人类普遍的审美追求,具有一种普遍性和包容性,内容丰富。舞蹈艺术具有一种当下给人审美享受的特性。鲁迅曾经说过,“美的享乐的特殊性,即在那直接性,然而美底愉乐的根底里,尚不伏着功利,那事物也就不见得美了。”[2]新课程理念下的舞蹈教学,应该是以阅读经典舞蹈文学作品为基础,在此基础上,鉴赏舞蹈的文学性,艺术性,辅之欣赏舞蹈的当下性。在语文教学课堂活动中适当引入对舞蹈艺术的相关知识传授,以培养受教者的审美气质与增强其人格素养。帮助施教者提高教学水平,既激发施教者的讲授热情,更能够引发受教者学习舞蹈艺术相关知识的兴趣。

审美品格是一种理想意义上的理想人格,是人类对自身价值的一种最高追求。具有审美品格的人在精神面貌和价值追求上都达到了美的境界,表现出和谐、个性、自由、超越和创造等审美特性。这一部分集中阐释了人格与审美人格的内涵和特征。语文教学中适当引入舞蹈知识的介绍,通过对舞蹈的欣赏,对提升受教者审美人格具有一种极其强大的优势。舞蹈作为一门综合艺术,融合了音乐、舞蹈、绘画等多种艺术表现手法。而这些艺术手法中都蕴含着丰富的审美因素,为受教者的审美人格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舞蹈艺术所独有的个性美、动作美、诗意美、音韵美、含蓄美;其所折射出来的民族风格、地域风情以及独具魅力的舞台表演艺术,都是建构受教者独特的审美心理体系,提升其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与审美体验力的必要手段,并且可以帮助受教者建造纯正的审美观念,积累其丰富、深厚的审美经验,提高审美能力,最终熔铸成其高尚的审美品格。

参考文献:

[1]把美育看作是艺术教育,这是近代中国美育思想的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至今影响着人们对美育的一般看法。参见周荫昌.加强审美讲稿--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J].中小学管理,1994.12.周荫昌.中国音乐教育一一朝着素质教育方向走向新世纪[J].沈阳音乐学院学报,1998.4.

浅谈舞蹈的美育功能 第7篇

一、美育的定义

著名舞蹈教育家吕艺生先生曾为美育做过如下定义:“美育又称美的教育, 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1张念宏的《教育百科辞典》进一步阐明, 在美育的过程中“一是要通过审美教育, 使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审美观, 即通过真正有美学价值的东西, 培养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观趣味和道德情操。二是培养学生对美的鉴赏力和对美与丑的鉴别力, 使学生懂得什么是美, 什么是丑, 什么是高尚, 什么是鄙陋, 并激发学生对美的热爱, 对丑的厌恶的审美情感。三是培养学生具有表现美的强烈欲望和创造美的能力, 开发学生艺术创造的潜能, 创造条件使学生能在艺术中表现自己的才华。”2, 总言之, 美育就是基于培养审美能力, 从而提高对美的创造能力并促进身心全面发展的一种全息视角上的教育观念。

美育涵盖内容广泛, 广义上包括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认识与教育;狭义上一般特指艺术教育, 如音乐、美术、舞蹈、戏剧等。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 舞蹈被作为最直接、最生动的人类本体的美育内容和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正在引起越来越多关注。舞蹈学生可以直接运用肢体语言传达艺术的真谛, 在塑造外形美的同时, 培养学生对美的辨别与追求, 在潜移默化的作用下, 引起其思想、感情、理想、追求发生深刻的变化, 引导其树立审美观念, 培养审美能力, 提升辨别美、追求美的能力并能正确地理解和认识生活,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

二、舞蹈的美育功能

(一) 塑造形体气质

“舞蹈是以人的形体动作为媒质的人类有目的的行为3”, 换言之, 舞蹈表演的物质材料是舞者的身体。因此, 谈到舞蹈, 人们往往首先把它与优美的形态、高雅的气质相结合, 在舞蹈启蒙时期, 学生家长往往更看重舞蹈所带来的仪表美的享受。

资华筠先生在有关舞蹈美育的著述中提到:“舞蹈美育须顺应‘人的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的基本认识论、发展观, 积极汲取当代生命科学的研究成果”4, 长期以来舞蹈教育始终把这一要求贯通于其间。因此, 舞蹈的训练是系统的、科学的, 可以有效促进发育成长中的青少年的柔韧性、灵敏性、平衡感、爆发力、耐力、呼吸和身体各关节、肌肉的生理运动等的全面锻炼, 矫正驼背、扣胸、端肩、内八字等不良的形体习惯, 改善不匀称的形体, 从而达到肢体与躯干等各部位协调、匀称的发展。这种对于人的生理更为直接、明显的作用是由舞蹈的本体特质所决定的。与此同时, 律动性的舞蹈形态锻炼也塑造出不同的体态特征和风格气质, 如芭蕾舞可以培养学生典雅高贵的气质;中国古典舞可以培养学生的精、气、神等等, 透过律动性舞蹈形态锻炼, 学生还能够一定程度上加深对舞蹈内在文化的了解及审美标准的理解。优秀的内在文化及审美在外化为舞蹈语汇后, 就必然流露出有别于他人的美的气息, 反映在学生气质上就形成了自信洒脱、温婉细腻、沉稳端庄等类型。总之, 通过科学的身体训练和风格各异的律动性舞蹈形态锻炼可以塑造出富有艺术性的肢体美及形体美。这种美是外在健美形体与内在气质结合起来的双重效果, 引发他人的美感并令人欣赏。

(二) 构建审美意识

审美意识是人对审美对象的能力反映。包括审美的感知、感受、趣味、理想、标准等方面, 即广义的美感。舞蹈教育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完整的“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表现美—追求美”的审美过程, 实现了构建审美意识的美育功能。

首先, 舞蹈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审美观。优美的舞姿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 传授者通过剖析舞蹈美的特点, 引导学生学习舞蹈动作来提高审美的比较及分析能力;从而使学生区别舞蹈动作正确与否、区别舞蹈作品的好坏, 感受艺术之美。学生在学习中多接触和欣赏好的舞蹈作品, 能引发观者的情感共鸣, 调剂人的精神, 达到育美、启真、导善、益智、健体的作用, 培养一种健康、向上、积极的舞蹈审美方向和对艺术美的鉴赏能力及正确的审美观。其次, 舞蹈能够引导学生明确审美情趣。健康的审美情趣是在较长时间内逐渐形成的主观审美情感和兴趣。审美情趣虽以个人主观偏爱的形式表现, 但宏观上还是呈现出时代和民族的审美要求, 趋向群体审美理想的反映, 具有个体的差异性和多样性的同时又有群体的普遍性和一致性。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 学生会有机会接触或欣赏到不同舞种。以中国古典舞为例, 它以中国传统哲学、美学思想为底蕴, 集中体现了古典审美情趣和东方神韵的精髓;而民族民间舞则向学生展示了更为多元的民族审美偏好, 朝鲜族的内敛、维族的高贵、蒙族的豪放……通过对于这些稳定的审美情趣的了解, 更容易让学生明确自身的审美情趣, 并促进其健康发展。

(三) 激发创造能力

追求舞蹈美的途径有多种, 可通过鉴别美的舞蹈作品追求美, 可通过欣赏优美、流畅、轻盈的舞蹈动作追求美, 也可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的中的表现激发学生追求美。笔者认为, 激发学生追求美最突出的方面表现在教师的教学活动过程中, 舞蹈教师丰富的教学智慧、出色的专业技术和优美的动作都可以成为学生审美的对象。

当学生自己有了认识美的意识, 有了能够鉴别美的能力后, 就会对教师优美流畅的肢体语言产生向往, 自觉不自觉地以之为榜样, 去模仿老师美好的肢体语汇, 这就形成了追求美的最高级表现——主动创造美, 继而产生了美育功能。创造性不是少数人的天赋, 而是人类普遍存在的一种潜能。舞蹈则是挖掘人类的审美创造潜能的最有效手段之一。舞蹈教师通过动作、姿势等肢体语汇来满足学生认识美、创造美的需要, 并在教师的示范带领下, 促使学生模拟、学习并表现训练动作, 按照美的规律、对手、眼、身、法、步等进行多次的调动和配合;运用熟练的技术技巧予以加工、改造和重新组合, 形成富有创造力和表现力的整体。这样可以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自己表演方面的才能、智慧和力量;享受到追求其带来人们精神上的满足或愉悦, 实现了激发学生创造美的夙愿。

(四) 提高智商情商

舞蹈教育在培养人们的审美感受能力、鉴赏和创造能力的同时, 也需调动人的记忆力, 想像力, 理解力等多种能力, 这对情商和智商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从大脑功能结构上讲, 人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分别处于大脑的左半球和右半球, 并有着不同的分工与相互联系。左脑以语言活动、阅读理解等逻辑活动为主导;而右脑则主要从事形象思维, 时空概念、艺术鉴赏、感情和情绪调动等活动占优势。有部分家长觉得培养孩子学习舞蹈, 只是在蹦蹦跳跳中娱乐、训练过程无需动脑。但事实并非如此, 舞蹈教育的过程是全面而综合的, 舞蹈动作教授的过程不仅是对舞蹈语汇的掌握, 更是对舞蹈作品背景的深层次解读, 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层面的理解力。例如学习民族民间舞时, 在掌握舞蹈风格特征的同时, 需要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舞蹈编创过程中还可以丰富人的联想力、想象力, 在体会舞蹈的同时, 促进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得到长足的发展。舞蹈课堂通常有钢琴或音频伴奏, 这也促进了学生的音乐和节奏的逻辑处理能力。此外, 舞蹈段落、舞蹈作品的学习还有助于培养孩子对肢体语汇的记忆。因此, 舞蹈作为形象思维范畴的活动, 不但可以锻炼右脑功能, 还能启发右脑利用记忆的经验与知识大大提高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 从而达到开发全脑、提高智商和情商的目的。

(五) 培养健全人格

舞蹈是一种培养综合素质的艺术, 它以情感活动为中心, 在教育过程、教育形式等方面具有培养健全人格的美育功能。健全的人格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客观的自我认识和积极的自我态度;2.适宜的人际关系;3.与世界或他人的协调关系。在舞蹈的训练过程中, 需要学生身体的柔韧性、爆发力、速度及控制能力, 然而能力的训练需要长期的过程, 譬如在训练柔韧性时, 需要压腿、耗腰等枯燥的训练方法。对于未学过舞蹈的初学者来说, 训练过程伴随疼痛, 需要学生超常的耐力。另一方面, 在培养学生个人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的意志力的同时, 如何在同班级学生中客观的认识自我, 在伤痛的时候如何调整积极的自我态度, 都是舞蹈教育培养健全人格的具体体现。另一方面, 通过学习舞蹈可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舞蹈上课形式通常为10—20人为一班型, 由1名教师统一授课, 这种形式促成了学生需要以集体为单位进行统一训练并在同一时间接受课堂内容的特点, 有利于学生养成遵守时间、遵守秩序的习惯, 有利于建立适宜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团队协调与协作观念。

三、体育等其他教育途径的美育劣势

(一) 情感缺失的体育教育

体育运动是以发展体力、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教育, 通过参加各种运动来实现。在运动的过程中以锻炼人的身体为目的或往往以战胜对手, 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目的, 通过科学、系统的训练和竞赛, 充分发挥和提高个人、集体在体格、体能、心理等方面的潜力。而舞蹈与体育在本质上有所差异, 舞蹈虽具有增强体质的功能, 但不以竞技为最终目标。它是用肢体语言表达情感的艺术, 这种情感是生活的体验带给我们的, 并通过舞蹈艺术表达出来, 最终要以给自己和他人美的享受为目的。因此, 舞蹈不仅具有体育教育所呈现的强健体魄、塑造形体的功能, 还引导学生体验肢体美, 形成气质美, 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学观念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对提高欣赏美、感受美、传播美的能力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反, 虽然我们经常也用“力与美、健与美”形容体育教育的形体, 但体育教育因其以竞技为最终目标的特性, 导致其缺乏情感的输入与输出, 不能与外界形成一个美的交换。

(二) 视觉缺失的音乐教育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 音乐教育是教师对学生听觉方面的乐音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教师通常本着“以听觉思维为中心”的原则, 通过艺术语言和乐声旋律的有机结合抒发人们的情感, 从而实现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而舞蹈通常被认为是视觉和听觉的综合性艺术, 它具有怡悦性情的审美因素, 能够让表演者和欣赏者在体味舞蹈语汇的同时欣赏到音乐之美。根据科学研究显示:正常人视觉给人的信息量和听觉给人的信息量比应该是6.5:3.5。人体的五大感觉 (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和嗅觉) 中视觉提供的信息量最大。这也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舞蹈教育的信息量将远超过音乐教育, 显示出明显的优势。同时舞蹈还具备通过肢体表达内心情感, 感受悲哀、喜悦等情绪, 使人们最终获得情感上的体验。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的共同协作使得舞蹈能够更有利加强身心和大脑的锻炼。

(三) 协作性缺失的美术教育

美术是富有个性化的艺术, 美术教育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及个性能力。在教育过程中, 教师提倡学生发挥个体潜质, 突出学生的个别差异性, 从优秀的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显现与他人不同的内在的气质, 反映出一种精神内涵与时代符号。舞蹈虽也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但它的授课内容和表演形式决定了它不仅需突出学生个性, 还需要学生具有集体协作的精神。舞蹈教育的班型通常是10-20人, 授课内容, 尤其是基本功训练课, 强调的是整齐划一、动作协调一致。再以舞蹈形式为例, 群舞、集体舞表演需要以团队为中心, 通过排练磨合, 学生自觉地可以认识到要想把舞蹈表演好, 就一定要靠同学的集体力量;如果在一种队型的变化过程中学生随心所欲地走动, 那么这个队型就不可能完美, 过分显现自我将达不到预期的表演效果。因此, 相比之下, 美术教育中欠缺协作性教育的美育功能, 这使得学生在审美意识的构建过程中易于出现偏差, 形成孤僻的性格, 一旦疏导不利将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起到消极的影响。

四、舞蹈的美育功能在美育教育中的地位与重要性

综上所述, 笔者认为美育应主要包含体育、美术、音乐、舞蹈四大美育途径。舞蹈较之其他美育途径, 其对审美能力的全面培养及在美育功能的显著优势都是显而易见且不可替代的, 可以说是美育的最佳教育途径。首先, 作为综合性艺术, 舞蹈与音乐、美术等其他艺术门类有着密切的关系。舞蹈中情绪的悲喜和动作的急缓要在音乐的节奏与旋律的氛围中充分流露;舞姿的造型、舞台画面的构图与舞美的设计以美术的线条和色彩为审美基础;舞蹈形体是在以科学的体能训练为基础上塑造而成的, 学生进行舞蹈学习的同时, 对其他艺术学科也进行了了解与渗透, 扩大了审美能力培养的范畴、深入明确和构建了审美意识, 最终达到对学生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健全的培养。其次, 美育从根本上讲是一种生命和情感教育。舞蹈是擅长表达情感的艺术, 舞蹈通过自发性和体验性的肢体语汇表达出人类对生命的体悟和思想感情, 使直观的舞蹈动作审美自然的过渡到情感审美。可以说“情感是舞蹈审美过程中最为活跃的心理因素, 也是审美感受的动力中介。因此, 舞蹈的审美过程, 就是以舞蹈的情感体验为主线展开的舞蹈审美能力的培养过程。”5学生通过舞蹈这个审美媒介来体验美感, 了解舞蹈审美知识, 并在舞蹈艺术实践的过程中, 得到感官的愉悦、境界的升华, 超越功利意识, 从而达到增强协作精神, 培养创新意识, 提高其综合素质的目的。

目前, 在体育、美术、音乐这些较为强势的美育教育中, 美育的内容与形式趋于偏颇。因此, 笔者要强调的是相比其他途径, 舞蹈教育是美育中最综合、最形象、最直观的教育, 其具有的美育功能在美育教育中占据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具有重要作用。舞蹈不仅能塑造人的心灵美、行为美和体态美, 还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舞蹈教育者的最终任务是让舞蹈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美育途径, 通过舞蹈不断提高人们认识美、辨别美、追求美的能力, 培养出富有更高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和表现美、创造美的人, 实现在世代繁衍中科学进化美的目标, 造就出内外兼修、人生取向阳光、身心健康、综合素质高的后备人才。

摘要:舞蹈作为实施美育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功能不可低估。本文就舞蹈的美育功能进行了归纳与总结, 提出了舞蹈五大美育功能, 即塑造形体气质、构建审美意识、激发创造能力、提高智商情商及培养健全人格。并试图通过与体育、音乐等其他美育途径进行横向比较, 得出“舞蹈的美育功能在美育教育中具有无法取代的重要性”的基本结论。笔者认为通过舞蹈教育进行正确的审美引导和启迪, 不仅可以使学生掌握艺术基本技能, 还能培养学生审辩美丑的能力, 最终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浅论综合高校的舞蹈美育 第8篇

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舞蹈美育能塑造人的形体,培养人的智力和创造力,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高校素质教育,不能缺少舞蹈美育。“美育”这一概念始于十八世纪后半叶,后来逐渐成为美学中的一个独立的概念,并发展出了一套比较严密的理论体系。1793~1794年间,德国诗人、美学家席勒在给丹麦亲王奥古斯登堡公爵通信的过程中,第一次提出了“美育”的概念。后来,这些书信被整理成为《美育书简》一书。书中对美育的内涵与外延、美育的特质及社会效用等方面作了比较系统严谨的论述。美育就是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美学观念和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活动。

审美教育思想和审美教育实践古亦有之。舞蹈是艺术门类的一种,它不仅具有艺术的社会功能的共性,但也具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从共性来讲,舞蹈具有“审美教育功能,审美认识功能和审美娱乐功能。”舞蹈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受教者对舞蹈艺术的热爱,能够激发受教者对其他艺术的兴趣,能够促成受教者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因此,舞蹈教育在感受、昭示、传导、实践美的方面,在促进人际交流沟通的方面,在完善人体组织器官协调发展的方面,在满足人们对高层次的审美和鉴赏的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功能和优势。舞蹈艺术教育它可以教人向往真、善、美。舞蹈也可以让人认识社会,认识自己,舞蹈同时娱人娱己,使人在发泄剩余精力的时候给自身带来快乐。

舞蹈是生活的精炼与美化。在鲜明的节奏中,在优雅的姿态中,舞蹈都饱含了舞者的细腻的思绪、坚定的意志、美好的愿景,反映了社会百态和社会的主流思想。舞蹈是一种行为动作的艺术,人们在舞蹈活动中不仅仅得到娱乐的享受,也得到了思想的教化。舞蹈就其当下的发展来说,已经具有了不同的舞种,诸如民间舞蹈、现代舞蹈、芭蕾舞蹈等,每门舞种所给人带来的美感都是不同的。而且舞蹈因为是身体之上“动”的艺术,很显然可以锻炼人体的协调能力,同时锻炼左右脑的平衡发展,增强人的智力,开拓人的创造力。舞蹈的学习同时是一个动觉形成的过程,这一学习过程不仅需要肢体的灵活展现,同时需要内心丰富的情感体验,同时配合着头脑对动作的模仿与记忆,这是一个很复杂也锻炼人综合素质的过程。所以,舞蹈的学习与表演虽然有着肢体模仿的成分,而且最初也必须建立在模仿之上,但它绝不止于此,它同时包含着内心对世间情感的体悟,对冷暖的感知,对喜怒哀乐的体验等。舞蹈美育对于我国综合性教育体制下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培养感受、昭示、传导、实践美的素质教育方法,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二、综合高校的舞蹈美育现实

舞蹈是每个人的权利,然而就当下高校舞蹈发展的实际状况来说,每个学生对于自己对舞蹈的认知显然是不平衡的。中国的教育制度是早期专业性舞蹈教育制度,学习舞蹈的学生们都在专门的舞蹈学校,而在初中、高中的学制教育上,舞蹈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显然只是一个陪衬品。当在这种情况下成长起来的学生又进入大学之后,舞蹈对于他们早已没有太大的吸引力。舞蹈在综合性大学中的地位尤其显得薄弱,这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也跟社会原因相挂钩。而因为大众对于舞蹈艺术的陌生与不理解,以为只是简单的肢体上的动作,处于和广播体操差不多的认识,这种观点显然忽略了舞蹈艺术的魅力,忽略了人内心情感的抒发,忽略了对于自身魅力的发掘与自信心的建立。首先,舞蹈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配合与协作能力,无论是双人舞还是集体舞,都需要每个人之间的默契配合才能完成好,既发扬个性但又不是无限制的发扬,仍然需要照顾到整体的画面感。其次,舞蹈表演可以增强人的自信心与表现力,这在今后学生踏入社会的工作中,都是极其重要的一种素质,它不等同于分数,但仍丝丝渗入在整个人的内在气质与外在体现上。舞蹈还可以提高人的情商,不仅可以很好的认识自我,同时很好的认识他人,认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合理控制自身的情绪,体恤他人的情绪,这对于一个人的全面发展无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爱因斯坦曾讲过:“我从舞蹈获得的东西比从物理学那里获得的更多。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共同组成人脑的思维结构。学习舞蹈可以开发人的形象思维,可以培养人的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可以激发人的创造与思维的冲动,可以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的平衡,实现智力的全面开发和创新精神的培育。反过来讲,如果只重视逻辑思维,会僵化个人的思维模式,会限制思维的平衡与健全,会制约个人素质的全面发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如果在综合高校不重视这种舞蹈教育,这一代大学生就缺少了发展科学技术所必须的全面思维。只有加强综合高校里的舞蹈教育,才能把逻辑思维教育与形象思维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培养出思维健全的大学生,才能为国家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三、综合高校舞蹈教育之着力点

1. 开设舞蹈课程

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的舞蹈课,无疑可以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对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舞蹈教育也是如此。鉴于中国目前的舞蹈教育现状,舞蹈只是少部分人的艺术,甚至是他们的职业,而非普通大众之间流传的一种广泛的业余爱好。那么在大学里开设舞蹈课,可以让一部分喜爱舞蹈但却一直没有机会学习舞蹈的人有这样一个机会。他们在学习自己本专业的同时,可以学习舞蹈来丰富自己,把它培养成自己一个长久的爱好,而不是压抑人的本性,变成读书的机器,丧失一个人的生命力。受教者可以通过选修舞蹈艺术赏析课程、舞蹈艺术训练课程、舞蹈艺术表演课程、舞蹈艺术创作课程等,受到舞蹈艺术的熏陶与学习,使每一个受教者都可以具备相应的舞蹈艺术鉴赏能力、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甚至是舞蹈艺术创作能力。

2. 教学内容抓精髓

综合性大学中的舞蹈教育一定不能流于形式,使之单单变成是一种技术性的传播。很多舞蹈老师面对那些从未系统学习过舞蹈的学生,会过多的把注意力强调在肢体的软开度上。当然,肢体的软开度无疑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的有更强的舒展度,但对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它对于舞蹈的学习决不能只停留在软开度上,它选择舞蹈首先是因为舞蹈的美,这当中包含着身体的舒展程度,但在这种肢体的舒展程度上其实传达的是一种自己对于美的体悟,而绝非仅仅描画样子。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来说,舞蹈对于他们来说一定是一种爱好,而不能变成一种折磨,他们选择舞蹈首先是要认识自己的身体是可以说话的,而并非每天端坐在书桌前面啃课本。他们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会重新发现自己原来也可以这样,其实也就是另外一种挑战。综合性大学中的艺术氛围也很重要。很多学生认为跳舞是一件害羞的事情,放不开,扭扭捏捏,这种心态不利于舞蹈表现。教师在传授舞蹈的时候首先要打破学生的这种心理,让学生自由体会,不要拘谨。其次,多展开一些集体性的舞蹈活动,动作简单易学,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继续学习舞蹈的热情。

舞蹈的美育功能与价值研究 第9篇

一、塑造优美的形体和高雅的气质

身体是舞蹈的重要载体, 谈到舞蹈时人们总是联想到优美的舞姿和高雅的气质, 即舞蹈的外在美感。 外在美主要通过系统的训练提升肢体的柔韧性、灵敏性,最终达到肢体和躯干各个部位协调、 匀称的配合。 舞蹈对舞蹈者体态和气质的塑造是潜移默化的,不同舞种培养出的气质也是不尽相同的。 例如,芭蕾舞可以培养出高雅的气质,古典舞培养的则是舞蹈者的精、气、 神。 通过舞蹈的律动性训练, 舞蹈者能够从中体会到舞蹈的内在文化,自身的审美水平也自然会随之提高。 优美的体态与高雅的气质相结合,便造就了舞蹈者迥异于他人的独特的美。

二、树立健康的审美观

审美观是人们审美能力的一个总体反应,包括审美的感知、 感受、 标准等多个方面。 舞蹈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审美教育来帮助其树立一个正确的、健康的审美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剖析舞蹈美的特点,教会大学生欣赏优美的舞姿,分辨舞蹈动作的规范与否,鉴别舞蹈作品的优劣,感受舞蹈艺术所带来的美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 大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表现美、追求美等一连贯审美过程,学会如何欣赏一部舞蹈作品,学会从中体会到美感,从而逐步地培养起自身的鉴别能力,形成健康向上的审美观。

三、培养审美创造力

大学生在对舞蹈美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和欣赏能力之后,通过一步步模仿、训练、创新,进而达到追求美的最高境界———创造美。 创造性是每个人都有的一种潜能,而审美创造潜能的挖掘完全可以通过舞蹈来完成。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动作美、体态美、气质美的呈现来帮助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最终创造美。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艺术门类,它集音乐、肢体动作、节奏变化、情感表达于一身,舞蹈者通过对手、眼、身、法、步的调动,伴随着音乐的变化,在头脑中进行合理的想象,指挥肢体从简单到复杂、从抽象到具体,享受追求美所带来的精神上的满足感和愉悦感,这一过程本身也持续不断地激发了其创造美的动力和能力。

四、提高智商和情商

舞蹈不仅可以培养人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样对舞蹈者本身的智商和情商的提高也具有重要价值。 人的大脑是由左脑和右脑构成的,左脑以逻辑思维为主导,右脑以形象思维、艺术鉴赏、情感调动为主导。 舞蹈教育能够促进大学生左右脑的全面发展,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掌握舞蹈动作,对于舞蹈作品的内涵解读也需要大学生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力。 在舞蹈编排的过程中,需要发挥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能够促进大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因此, 在舞蹈学习过程中,不仅可以锻炼右脑的形象思维能力,同时对于左脑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舞者的智商和情商。

五、培养舞者健全的人格

舞蹈是人们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 优秀的舞蹈作品富含深厚的情感内容。 舞蹈能够培养舞者健全的人格,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具备积极向上的态度; 其次,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能够与他人形成良好的协作关系。 在舞蹈学习的过程中,整个训练过程是枯燥无味的,并且训练过程常常伴随着疼痛和伤痛,需要大学生拥有较强的毅力。 另外,通过统一的训练与合作来完成一个舞蹈作品,以团队的荣誉为训练目的,有利于帮助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六、结束语

舞蹈是实施美育的途径之一,它能够使学习者在掌握舞蹈技能的基础上,树立起科学的审美观,进而达到身心全面健康发展的目的。舞蹈自古以来就是社会与自然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它的存在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群体关系的体现。 伴随经济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西方的影响, 其中不乏一些腐朽、 落后的负面思想不断冲击着我们的传统文化。 忽视美育、专业教师配备不足所导致的艺术课程发展迟滞的现象一直存在。 社会上一些不良文艺作品所带来的价值观和思想倾向, 也严重影响着高校大学生科学审美观的建立。 在此种形势下, 作为舞蹈教育工作者, 通过美育来帮助大学生认识美、感受美、辨别美、表现美、追求美,帮助其通过舞蹈艺术追求真、善、美,树立正确的艺术观和审美观,积极做一个美的传播使者,是十分必要且有价值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刘建.从民俗背景到舞台前景的桥梁——职业民间舞“元素化教学“分析[J].民族艺术研究,2015(01).

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的美育渗透 第10篇

舞蹈美育的基质——核心,是对人的心灵的唤醒、塑造。舞蹈被誉为艺术之母,它古老而又具青春活力。舞蹈是可以直接作用于人自身生命质量的一门艺术,是通过人自身的形体运动来实现的艺术行为,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舞蹈美育不可或缺。

舞蹈教育是普通高校实施美育的途径,但美育就是审美教育的提法,是较为片面的。说到这里,想起了田耀农先生的美学观点。他认为美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感性、经验性的直观判断;进而提出“美为贵”的思想,认为美是真善贵的统一;还提出了一种美的本源假设,认为人类最初不是为了审美的需要而是为了自身“被审美”的渴求才去创造美的,“被审美”的需要是创造美的动机,“被审美”更接近美的本源:认为美育理应是立美与审美的教育,而不仅仅为审美教育,美育应包括“被审美”的情感教育和心理教育,所以,美育应该是立美、审美、被审美的全面美教育,普通高校舞蹈教育应适应“全面美”的教育要求。对此,广大有志于舞蹈教学的人士正努力探寻舞蹈教学的新途径,见仁见智,异彩纷呈。那么,如何才能真正使舞蹈教学为素质教育服务?我的回答则是:建立以美感为中心的舞蹈教学,即舞蹈美感教学。在此,简要地谈一谈我提出这一教学的理论思考。

一、挖掘舞蹈动作灌在美,让学生感悟美。

舞蹈是追求、诠释美的艺术门类。同其他以“美”为宗旨的学科不同,舞蹈是以人的肢体语汇来阐扬美的意蕴与境界,通过节奏的变换与律动的和谐,在时间与空间的流动,移转中引发人们的联想与美感。舞蹈作为一门艺术,它本身就具有美的感染力。在肢体律动中,舞蹈语言本身气息的提沉,动作的停顿、连续,犹如一首和谐婉转的诗歌,散发着无尽的美。在舞蹈课堂教学中,我要求自己精神饱满,用标准、优美的肢体语言示范动作,用亲切、温柔的语调和学生交流,充分利用肢体美陶冶学生的情操。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通过肢体语言来显扬和诠解他们对动作对象之美的领悟与感动。在舞蹈中,学生既是美感的体验者,也是美的价值的彰显者、创造者。他物之美与自我之美在“手舞足蹈”的流变中,在主、客体的互动中,合而为一。在舞蹈中,学生在体悟舞蹈对象之美的同时,又将之升华、转换为自己形象之美,使之成为艺术之美。这不是舞蹈美的本质吗?这也正是舞蹈美区别于其他艺术门类之美的特质所在。学生通过基训课的练习纠正不良姿态,感悟到形体的美,提高在气质上提升美、在形体里展现美的能力;学生通过学习各大民族舞蹈使他们除了具备形体之美,还具有气质和精神之美一对美的感悟、理解、联想和阐释能力;学生通过创编的过程无疑会不断地提升和深化学生对“悟美”的把握与了解。

舞蹈这种“形神”之美的结合,应当是水乳交融、圆润无碍的。肢体律动之美是舞蹈意境之美的形式和载体;意蕴之美、境界之美、联想之美则是舞蹈形体之美的灵性与内容。形体之美如果缺失了“悟美”之灵性,则无以彰显其内在活力而流于浮华;意绪、气韵之美如果疏离了形体之美,则无以阐释其美的意味而荒于枯燥。舞蹈美作为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应当是“形神兼备”的有机统一之美。

二、展示教学环节形象美,让学生体验美。

现代舞蹈教学中,难道仍以一面镜子、一双舞蹈鞋、一张嘴巴来完成一次又一次单调的按部就班的舞蹈教学吗?我们能否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来代替我们的辛劳,用多种美育形式打开学生的心扉呢?多媒体教学就能帮上忙。多媒体教学是一种颇具吸收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集图像、声音、文学、动画于一体,能起到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的效果。比如在教学维吾尔族舞蹈时,我先用真实的画面、悦耳的音响,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声有色的世界中,获得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学得开心,兴致高昂,教师教得轻松,形象生动,陶冶了美的情操。

舞蹈教学中还常常借助美术、音乐等艺术的魅力实施教学。如在学习藏族舞蹈时,让学生们欣赏青藏高原的美景:大自然的无穷魅力,用腾格尔的音乐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们身心获得无可比拟的快乐。运用舞蹈、音乐、美术本身具有美的感染力,让孩子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里,其乐融融。。把舞蹈组合融于学生熟知的歌曲之中,学生在肢体律动中,可以把枯燥、机械的反复操练变得有声有色。优美的旋律、优雅的舞姿,这些“美”的教学手段,激起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增强了极大的学习兴趣,提高了美的鉴赏能力。

三、注重教学肢体语言艺术美,让学生鉴赏美。

舞蹈肢体语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物质外壳,是教师传情达意的符号系统。它的好坏直接制约着教学活动。呆板、枯燥无味的肢体语言缺乏生机,使人产生厌倦的心理情绪,收放自如的肢体语言充满活力,能吸引学生,激活思维,使教学课堂生机盎然,优质高效。因此,舞蹈教学的肢体语言不仅要具有与其他学科一样的形象性与确凿性,还应追求肢体语言的韵律性。精神饱满、抑扬顿挫、韵律和谐的肢体语言,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与增强学习效率。

舞蹈肢体语言的艺术美是课堂上一道美丽的风景线。由此,我就不得不重新审视我的舞蹈教学,一方面,我进行着大量的无效劳动,我是那样孜孜不倦地追求保证课堂内容的完成,把一个个活生生的肢体语言当作尸体一样任意分割让学生机械的模仿;而另一方面,我却又缺乏精神饱满和稳定的面貌对学生的肢体动律加以规范和指导,这样,我的教学水平凭什么提高?规范有韵律的肢体语言可使教学顿时生辉。人乃是美的价值的双重体现者:他是美的感受者,同时又是美的创造者。而舞蹈,作为艺术之母,不正是这一价值体现的最直接、最生动、最精彩而又最具生命力的灵魂所在吗?

目前,在我国正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对实施我国的素质教育具有启发意义。普通高校的舞蹈教育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要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各项知识、能力和情感的教育任务,更重要的是从中发挥其“陶冶情感、寓教于乐、启迪智慧、以美促健”的美育功能与作用,进而使学生基本素质得到全面提高。随着素质教育的实施,美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舞蹈教育重心正从单纯注重知识技能的传授转向注重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注重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使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舞蹈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内容,其在培养和提高人的全面素质方面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已逐渐为全社会的共识。

摘要:当前,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在我国广泛进行,素质教育、美育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对美育教育的理论探究也在层层深入,舞蹈教育作为实施美育和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理应其中发挥应有的作用。舞蹈美育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目相比仍是弱项,但它毕竟有了发展,舞蹈其本体特质决定了它在素质教育中有着作用于人的生理、心理的特殊效用和不可替代的功能。何谓美育,它是通过现实美和艺术美打动学生感情,使学生在心灵深处受到感染和感化,从而培养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具有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关键词:普通高校,舞蹈教学,美育,渗透

参考文献

【1】涂途.西方美育史话[M].红旗出版社

【2】田耀农.音乐教育应实施全面的美的教育——学校音乐教育改革方向的设想(J)中国音乐学,2002,04

【3】资华筠,刘青弋.舞蹈美育原理与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06

渗透美育 培养兴趣 第11篇

1.展示形式美,激发学习兴趣。心理研究表明,学习效率取决于有关大脑皮层区域是否形成优势兴奋灶。年龄越小的学生,其优势兴奋灶持续的时间就越短,而美,尤其是形式美,可以引发学生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憧憬,促使学生大脑皮层形成优势兴奋灶,坚定从小学好数学的决心。例如我在教《美丽的图形》(人数版一年级上册)一课时,将“美丽的图形”这几个字用幼圆字体打印出来,然后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并在“美”字的左边和“形”字的右边贴上一只蜻蜓、一只蝴蝶(它们都是对称图形)加以点缀,在展示课题时,就给人新鲜、有趣的感觉,加强了学生的有意注意。

2.挖掘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注意挖掘数学学科的自然美,唤起学生的兴趣,让孩子在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喜爱的“玩”中学会知识。如在教学一年级“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时渗透应用题教学,可以制作多媒体课件,使其变静为动。先出示:河边绿草如茵,河水清澈,引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再在草地上呈现5只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白鹅,让儿童欣赏并数出是5只;接着,让学生看到“河里游来3只鹅”,引导学生说图意;最后提问:一共有几只鹅?引导学生得出把两个数合并在一起成为一个数用加法计算。通过这样形象直观的教学,使学生获得了“5只鹅与3只鹅合起来是8只鹅;8只鹅,去掉3只鹅,剩下5只鹅;去掉5只,剩3只”的表象,既练习了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又为以后学习加减法应用题做了铺垫。

试论舞蹈教学中的美育 第12篇

舞蹈教学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教学, 除了要求学生掌握和完成舞蹈最基本的技术、技巧外, 还要培养他们的情感表达能曲, 死啃下来应付考试。

3.学校条件的限制。目前高中音乐专业大部分都是普通中学主办的, 有的就有几位钢琴专业教师和几架钢琴, 没有正规的琴房和配套设施, 一般都是集体授课, 学生在课堂上练习钢琴的机会少, 很难谈得上一对一的教学, 让每一位学生有足够的时间练习钢琴的机会。

二、高中音教专业学生学琴的优势

1.肌体方面。从年龄的角度来看, 在生理和肌体方面高中学生已经开始成熟接近成人, 不存在幼儿钢琴教学中许多由于生理发育水平局限而不能教授的教学内容, 如踏板的运用、六度和八度音程的弹奏和掌握、力度的控制等。这些钢琴弹奏技术方面的训练, 对于幼儿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 而高中生则可以轻松完成, 因为他们对肌肉的控制要比幼儿准确得多。

2.心智方面。对于高中学生来说, 多年的综合教育使他们有着比幼儿高得多的理解力、观察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能够积极探索和发现问题并努力解决问题, 这也是幼儿无法比拟的。高中学生在认知心理上的成熟也使他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所要学习的内容, 对学习目的的确定性和相对成熟的人际沟通能力也使他们能更好地配合教师完成教学任务。

3.非智力因素方面。高中学生学习动机明确, 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毅力都很强, 能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多种困难。虽然在学习各种演奏技巧上, 过程都会显得稍慢, 但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强, 能够通过反复的刻苦练习, 达到精益求精的理想的学习目标。所有这些都是幼儿无法比及的优势。

三、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1.注重教法, 合理安排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钢琴专业考生按要求弹奏相当于车尔尼740程度的作品, 按常规教学需要八年时间, 而我们硬要在两年半达到, 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像幼儿学琴那样墨守成规。我把每一个学期定位成一个教学阶段, 每一阶段根据不同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从宏观把握, 微观着手, 积极引导学生完成每一阶段的教学任务, 进而达到最终的教学目标。

由于学生学习时间有限, 与其让学生浏览大批的练习曲, 不如选择有一定难度且具有代表性的练习曲进行精弹。弹好其中任何一首, 都会对技术的提高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以车尔尼的系列练习曲599、849、299、740为例, 这是一个钢琴技术的系列训练, 包含的十多种单项或综合技术, 分别在这四本教材中不同程度地多次出现。对于艺术高中的学生来说, 可以把其中主要的两类技术即基本手型的综合性技术和伸张手型技术作为重点, 进行相对集中的教学。例如综合性技术的训练教材有:599第58、59和92条, 849第11、14和21条, 299第31、36条, 740第3、12、48条等;伸张手型技术的训练教材有:599第84、87条, 849第15、25条, 299第12、19、39条, 740第4、11、33条等。以力和美感意识。美育也称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 是指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可以使人具有美的理想、美的情操、美的品格、美的素养, 具有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美育者, 应用美学理论于教育, 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可见, 美育是审美与教育相结合的产物, 它的本质特征是情感性。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自始至终贯彻美学教育。舞蹈的美是通过优美、流畅的身体动作, 感受隐藏于其后的思想情感。为了使学生更好地体会舞蹈美的本质, 必须在舞蹈教学中实上曲目在基本手型稳定以后, 完全可以集中进行训练, 而不必把教材中每一条都依顺序弹完。

2.注重学法, 科学指导练习。钢琴弹奏技术是建立在人体运动器官肌肉习惯基础上的技巧, 离开了练习, 人体的运动器官不可能形成肌肉习惯, 因此, 也就谈不上对钢琴的学习和掌握。选择科学的练琴方法, 具有良好的弹奏习惯, 加上合理的练琴时间作保证, 钢琴弹奏水平才会达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由此可见, 重视和抓好练习这一环节是学生学好钢琴的关键。

练琴时耳朵不听、脑子不想, 一首曲子没有目的、没有要求、一遍一遍地弹, 这样盲目的重复实质上等于什么也没练, 所以练琴要有目的和计划。每次练琴, 打算练哪些内容, 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 自己存在哪些毛病, 学生都要事先有个考虑。每次练习都要至少解决一、两个问题, 遇到技术难点, 可以通过慢速练习或分解练习的方法来解决。不同的重复阶段应有不同的要求, 以一首乐曲为例, 在读谱阶段的目的就是把音符、节奏、指法按照乐谱的标记搞正确;在练习阶段就是解决技术难点和做音乐处理;乐曲成熟阶段就是完善技术、完善表现、训练演奏心理素质。在时间分配上, 我规定学生每天至少练琴2小时, 每天要安排适当的时间作基本练习。

3.注重钢琴学习中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非智力因素是指学生的兴趣、注意、情感、意志等。它虽然与学生的智力水平无直接的关系, 但这些因素都能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 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育家赞可夫曾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触及学生的需要, 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效率作用。”在钢琴教学中, 我尽量分散、弱化技术难点,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中的点滴进步, 我都会给他们以鼓励, 使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 树立学习的信心;为学生营造一种真诚、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 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我还定期举行钢琴汇报演出, 在学习中引进竞争机制, 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又培养了学生自然应试的心理。这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对学生的钢琴学习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实践证明, 采用如上教学策略, 使艺术高中的钢琴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我希望以此与更多的有识之士共勉, 使之更加完善。

参考文献:

[1]黄因.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J].音乐研究, 2007, 1.

[2]刘成.成人初学钢琴应抓住的三个环节[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 2008, 2.

[3]陈一鸣.可贵的探索与创新[J].钢琴艺术, 2009, 3.施美育, 给学生传授审美思想, 让他们在自觉的欣赏与陶醉中完成对舞蹈的学习。系统的舞蹈教育, 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一定审美知识、艺术节奏与生活审美的方法, 最终形成审美经验和审美态度与观念, 而且能陶冶学生的性情、净化学生的心灵, 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美的追求。[2]

二、舞蹈教学的美育功能

闻一多说过:舞是生命情调最直接、最强烈、最尖锐、最单纯而又最充分的表现。舞蹈是一种流动的艺术, 它的美蕴藏在人身体的一连串的运动之中。运用舞蹈对学生进行美育, 既能塑造他们的外形美, 又能培养他们的内心美感。舞蹈审美教育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一个有较高艺术修养的人能主动地、充分地把握其感性和理性、情感与理智, 其人格便因此得到较好的发展和完善。所以, 舞蹈有着其它艺术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而多重的美育功能。[3]具体来说, 舞蹈的美育功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 形体训练可以促进学生的形体美, 开发学生智慧。

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在各种艺术形式中出现的人体是多种多样的, 但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不能像舞蹈一样自始至终、无一疏漏地充分展示人体美的魅力。形体训练是培养舞蹈艺术表现能力的最基础的训练手段和形式, 适量的形体训练有助于身体的健康发育。如压腿、踢腿、弯腰等训练有助于关节的开度、软度, 以及肌肉伸缩能力的培养, 长期训练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耐力和灵敏度, 并增强学生的体质和培养学生的气质。形体训练还可以矫正一些不良的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舞蹈训练是循序渐进的, 每种能力的形成都要经历无数次的练习和感受才能产生。在这个过程中, 要求学生有吃苦耐劳、勤劳向上和顽强的意志品质, 这是学生通过努力走向成功的必要条件。

(二) 舞蹈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音乐与舞蹈同源而生, 同中有异, 异中有同, 互相联系, 密不可分。如果一方离开了另外一方, 就不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所需传达给受众的全部情感。音乐是舞蹈的灵魂。音乐在舞蹈中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音乐为舞蹈起着渲染和烘托气氛的作用, 给人物应有的性格刻画, 与舞蹈共同完成塑造艺术形象的任务。如《天鹅湖》里的场景音乐, 以优美抒情的旋律刻画出公主美丽、善良、纯洁的形象。音乐还可以激发感情, 令表演者忘我地表演, 让观众全身心投入到舞蹈的情节中, 感受二者带来的艺术感染和强大震撼。在音乐中舞蹈既能加强地节奏感, 又能更好地体会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三) 舞蹈能开发学生的艺术方面的潜能。

受过舞蹈教育的学生的身体的器官更加灵活敏锐, 而且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有较大发展。原因在于艺术活动作为人的一种高尚的精神活动, 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和提高人的思维能力。在教师的引导和提示下, 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 这不但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而且为学生获得新的知识提供了新的途径。舞蹈教育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形式和内容, 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力, 加深学生的理解力, 增强学生的创造力, 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美育的方法

舞蹈教学内容丰富, 形式多样。教师要帮助学生逐步树立审美意识, 正确指导学生在系统的学习中潜心体味和领悟每种舞蹈的特征和表现形式, 对学生要严格要求, 注重动作细节的处理, 并加强和学生的情感沟通。我认为, 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美育要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 要悉心教导, 帮助学生树立审美意识。

美育是对人的内心的教育, 是以人为主, 不是机械的、纯技术的教育。所以, 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美学教育, 提高学生的审美修养, 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 要让学生学会欣赏舞蹈, 提高舞蹈审美能力。舞蹈欣赏的作品选材非常重要, 舞蹈思想主题对学生的审美价值和标准起到了一个直接的导向作用。因此, 教师在讲解舞蹈作品之前, 要认真对每一个作品进行筛选, 所选择的作品必须有明确的主题、深刻的立意和较高的欣赏价值, 使学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能够得到深刻的启迪, 在审美认识上有一个大的提高。针对每一个作品, 教师都应该尽可能地搜集完善的资料, 加上自己的体会为学生作细致的点评, 使学生明白每一个舞蹈作品不仅仅是单纯的机械运动, 而是有深刻主题和寓意的, 要通过讲解达到使学生能够独立欣赏舞蹈作品的目的。

(二) 要严格要求, 强调形式美和动作的规范性。

舞蹈的这种美是通过内与外、神与形的统一体现出来的, 主要的因素是形体动作。舞蹈动作是经过高度美化和规范化的动作, 具有严格的程式, 讲究节奏和韵律, 非训练有素不能掌握。舞蹈教学与其他艺术教学一样, 严格要求形式美和动作的规范性, 在训练时无论是在地上或空中, 也不论是过渡或是落地, 都必须连贯流畅、柔美。教师必须严格要求学生按照舞蹈的基本规范, 去练习每一个手或脚的位置。

(三) 要注重细节, 加强技能技巧的训练。

舞蹈中的技能技巧也是舞蹈表现的基础之一, 它对于舞蹈美感的创造是不可缺少的, 在舞蹈教学中一定要注重细节。要加强表演技巧的训练, 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对学生的动作美感进行训练。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动作, 并通过优美的示范引发学生的表现欲, 培养学生的表现意识。与此同时, 教师还应该掌握学生的个人特点, 允许他们即兴发挥, 充分挖掘表现潜力。还要注意发展专项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动作美感的基础。如果素质差, 就不能自如控制身体, 从而影响动作技术水平, 也无法发挥表现力和塑造力。柔韧素质是重要的素质之一, 它反映出完成最大幅度动作的能力。而体能的训练应与舞蹈的表现力有机地结合起来, 教师应时刻不忘培养学生的舞蹈性和美感意识。另外, 还要注重动作的细节要求, 强化正确技术。在教学中, 除了讲解每一个技术动作的技术结构外, 还应剖析其动作表现, 从不同的角度寻找最佳的动作感觉。严格强调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要领的反复训练, 可以培养学生对舞蹈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四) 要多加沟通, 加强师生情感交流。

在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融洽程度对舞蹈学习的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如果师生关系融洽, 就可以把单调、枯燥的课堂学习变成一个对艺术、美的追求过程。所以在教学中, 若能保持稳定和积极的热情, 以良好的情绪感染学生, 就能促使学生尊师、好学。师生之间健康和谐的情绪交流是促进学生努力学习的原动力, 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障。教师要用生动、形象的语言, 简练而准确地讲解动作, 分析要领, 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并以准确的示范给学生以完美的舞蹈形象。

摘要:舞蹈教学与美育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舞蹈教学中要贯彻美育。美育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不容忽视。而在舞蹈教学中实施美育也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需要我们探索多种途径以提高舞蹈教学的水平和实效。

关键词:舞蹈教学,美育,实施方法

参考文献

[1]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3.4.

[2]谷利成.论舞蹈教学中的美感培养[J].湖南冶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6.

上一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培养下一篇:软条款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