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2024-07-25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精选12篇)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1篇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 可以使人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 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增强对别人的了解, 快速适应社会、协调关系、攻克难关。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 则孤陋而寡闻。”人际沟通能力差, 是大中专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也是大中专学生急需提升的能力之一。那么, 大中专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呢?

1 人际沟通的基本原则

1.1 正直原则

正直原则主要是营造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人际关系氛围。不能拉帮结派, 结交酒肉朋友, 进行无原则、不健康的人际交往;要善于尊重他人, 尊重他人的人格、兴趣、爱好、个性、生活习惯等, 善于看到他人的长处, 切忌沾沾自喜;摆正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 不能盛气凌人;不能讽刺挖苦、贬低别人;切勿揭别人的短处和隐私, 不能给别人起外号。

1.2 平等原则

平等原则主要是指交往的双方在人格上的平等, 包括尊重他人和保持自我尊严2个方面。彼此尊重是友谊的基础, 是两心相通的桥梁。交往必须平等, 平等才能深交, 这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前提。古人云:“欲人之爱己也, 必先爱人;爱人者, 人恒爱之;敬人者, 人恒敬之。”初入社交圈中的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好事一次做尽”, 认为自己全心全意为对方做事会使关系更加密切。事实上并非如此, 因为人不能一味地接受别人的付出, 否则会感到心理不平衡。故彼此相处时应留有余地, 适当地保持距离。如果你想帮助别人, 而且想和别人维持长久的关系, 那么不妨适当地给别人一个机会, 让别人有所回报, 使彼此的关系不至于因为内心的压力而疏远。

1.3 诚信原则

诚信原则指在人际交往中, 以诚相待、信守诺言。在与人交往时, 一方面要真诚待人, 既不当面奉承, 也不在背后诽谤。另一方面, 要“言必行, 行必果”, 承诺的事情要尽量做到, 尤其在处理人际关系时, 不可太过于圆滑世故;说话、办事要诚实;有矛盾时应开诚布公地进行交谈, 不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 不伤害别人;别人取得成绩时要真心为他高兴, 为他祝贺;别人有缺点时要真诚指出, 评价别人要实事求是;别人有困难时要真心帮助, 不幸灾乐祸, 袖手旁观。对别人真诚不同于真实, 切忌伤人自尊心, 伤害感情。如关心同学时就不能这样说:“你怎么吃萝卜呀!这种东西在我们那儿是喂牛的。”关心集体不能这样说:“你怎么这样?看把事情弄得这样糟, 为我们班抹黑”等。

1.4 宽容原则

宽容原则是指在与人相处时, 应当严于律己, 宽容待人。俗话说“金无足赤, 人无完人”。交往中, 对别人要有宽容之心, 不能斤斤计较, 苛刻待人, 或者得理不让人。

1.5 换位原则

换位原则是指在交往中, 要善于从对方的角度认知对方的思想观念和处世方式, 设身处地地体会对方的情感和发现对方处理问题的独特方式等, 从而真正地理解对方, 找到最恰当的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2 人际沟通的技巧

良好的沟通能力会让自己赢得许多好友, 让生活变得快乐, 让事业取得成功。然而我们有时不得不面对沟通上的困惑, 如很想和他人友好相处, 却不知如何化解成见。这就需要在人际沟通中运用一些技巧, 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后, 人际沟通能力才会得到提升。人际交往与沟通的技巧很多, 概括讲有以下4种。

2.1 善于结交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 结交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彼此注意、初步接触和亲密接触3个阶段。善于结交是指能够巧妙地引起对方的注意, 并主动制造机会, 自然地与对方进行初步接触, 进而亲密接触的过程。

2.2 善于表达

常言道:与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谈话是沟通信息、获得间接经验的好方法, 也是表达感情、增进友谊的重要手段。善于表达就要求表达的内容要清楚明确, 表达的方式要恰当, 语言要幽默和风趣, 使对方感到轻松愉快。

2.3 善于倾听

倾听的目的一方面是给对方创造表达的机会, 另一方面是使自己能更好地了解对方, 以便进一步与其交往和沟通。学会倾听, 首先要静听他人的谈话, 不要打断对方, 也不要插话, 以免影响他人的谈话思路, 更不要弄不清谈话内容就下结论。其次, 要鼓励对方讲下去, 可以用赞同、复述、评论、接话等方法引导他人讲下去。另外, 不要做无关的动作, 如东张西望、不时看表等。这些既影响对方讲话的兴趣, 又是一种非常无礼的行为。

2.4 善于处理矛盾

如何提升大中专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2篇

如何提升大中专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与沟通,可以使人获取信息、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对自己的认识、增强对别人的了解,快速适应社会、协调关系、攻克难关.孔子曾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人际沟通能力差,是大中专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大中专学生急需提升的能力之一.那么,大中专学生如何提高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呢?

作 者:吕秀军 作者单位:甘肃省卫生学校,甘肃兰州,730000刊 名:卫生职业教育英文刊名:HEALTH VOCATIONAL EDUCATION年,卷(期):28(6)分类号:G455关键词:大中专学生 人际沟通能力 原则 技巧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3篇

【关键词】 护理学生交流能力;教学方法;改革人际沟通

1 前 言

事实上,人际沟通是人和人之间交往的必然途径,也是人融入到社会中的基本技能之一。但是从很多实况来看,如今很多学生依然不会交流,交流成为了社交中的一个致命弱点。因此,最近一些年很多护理学校开设了人际沟通课,但因为该课中的内容比较分散,处处受到限制,根本没有达到提升学生交流能力的目的。因此,对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的改革,进而提升护理学生的交流能力势在必行。

2 改革人际沟通教学方法

对于人际沟通教学来说,传统的做法被各种因素所限制,根本就不能够实现增强学生交流能力之目的。因此就要对人际沟通课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进而该教学按照计划一步一步地促进学生的交流,并且学生之间还能够相互了解交流技能与特长。即是在给护理学生传授理论同时,还要安排出系统、详细的训练计划,让学生在学习理论同时还能够亲身体验交流。从该课程中逐渐学会交流技巧以及经验。对于人际沟通课的教学方法改革大体是按照三个步骤制定出训练目标以及方法。

2.1 和平常人之间的交谈技巧训练 相比和病患者交流,和其他人交流要容易得多,因此首先要具备和平常人交谈能力。在训练交谈技巧上主要就是寻找熟悉之人,按照课程中所学之时及生活或者工作话题交谈40分钟以上;在整个交流中学生要学会提问、倾听、沉默、关心以及触摸等等各种技巧。具体采用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按照2个人自由组合成一个组,到指定的地点交谈。交谈之后还要和辅导教师进行探讨。其一是学生做一个自我介绍,在这个过程之中学生要巧妙的运用沟通技巧,进而提出遇到的各种问题;其二辅导老师应该依据交谈情况对学生进行具体指导;其三学生要根据本次讨论讲诉自己的亲身体会,并且写出各自的书面报告。同时辅导教师还要从学生中筛选出具备代表性的几个范例,在全班中提出来供大家讨论,并请这些学生对自己的切身体会做出具体的分析。

2.2 和病患者进行交流技巧训练 事实上交往中最为困难的就是病患者,因此对于护理专业学生来说,一定要掌握和病患者进行交流技巧训练。首先要制定出交流计划及操作计划,还要和病患者正常交流作为主线,在核对好病患者姓名及床号之后,就要先给对方来一个自我介绍;要深抓病患者的心态给予鼓励,而且要考虑到下一步的操作力度以及速度,从各个方面进行心理安慰。在交流重要尽可能倾听病患者的心声,要时刻站在病患者角度去引导对方交谈,同时还要具备察言观色之能力,一旦觉察到这个问题让对方不高兴,就要及时打住,在交谈中要灵活应对且具备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致使交谈轻松舒畅,让别人感觉到清晰且具备说服力,多训练这种交流必然有效提升学生的交流能力,而且还能够得到病患者的认可。

3 改革方法之后的效果

3.1 教学体会 事实上人际沟通课教材中并没有直接讲诉如何实施人际沟通,因此在进行各种交谈之前就要制定出计划书,让交流内容步骤程序化、规范化,对于学生而言,都是通过初学到熟练这个过程,一直到最终付诸于实践之中,这就需要一个全面、科学及系统与反复训练过程。而且交谈之后还要和病患者访谈,听听他们的意见才能够知道那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3.2 新方法优势探析 按照传统传授模式大都是把人际沟通内容融入都课程中去,必然导致各个方面的知识都会涉及到重叠及缺乏系统性,而且传统模式大都注重教授理论,学生根本没有到社会上进行实践机会,导致学生不能深入理解所学到的知识,更不具备将这些知识使用在实际之中的能力。但是使用了改革的教学方法有效的将人际沟通理论使用到实施中,有效将利率传授到学生脑海中,还要将目标、步骤以及评价及实践指导相结合,学生在接受人际沟通教学知识过程中,不断在实际中应用,学生才能够真正掌握该课题的沟通技巧、采用活潑、生动教学模式,制定有目的的交谈及各种角度的扮演,致使学生好像身临其境,进而体验出和他人之间交往过程。而且学生按照自定的计划书,必然让整个计划去交流,进而展现出个性化解释内容,而且经过实践中多次练习,必然越来越熟悉,学生就会将所学理论运用到实践中去。采用改革后的教学方法,不但有利于操练也能够让学生按照要求实施解释。

在教学中采用了改革的教学方法之后,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交流能力。过去很多学生大多不敢和其他人放开沟通,更不明白怎样才能够进行交往。尤其是在操作之中,也不知道如何给一些特殊人群做解释及交谈。但是在教学中采用了改革之后的教学方法,许多学生普遍反映较好,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会和其他人交流,能够和陌生人有效交谈。

4 结束语

人际之间的交流是人们日常中不能缺少技能,而且具备较强实践性,更是护理上必不可少的。只有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让护理学生通过有效训练之后,明白怎样和其他人交谈,怎么和其他人自如、轻松及充满自信和其他人交谈,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才能够做好护理工作,让病患者的满意。

参考文献

[1] 刘志宇,Liu Zhiyu.培养人际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J].卫生职业教育,2009,24(18).

[2] 王永红.浅谈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原则及求职技巧[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7).

[3] 黄振元.医学高职生人际沟通知识需求状况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9,27(10).

[4] 程艳,张宏.丁学玲采用三环模式提高专科护生沟通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0,29(2).

[5] 郑一瑾,余桂林.曾静香高等护理教育中职业行为模拟训练的实施[J].医学研究与教育,2012(1).

[6] 马旭明,王雪琴.护理专业人际沟通教学改革的现状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0(7).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4篇

关键词:高校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实践

良好的沟通能力不仅可以获得好的人际关系, 还能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增强其对学习、生活环境的适应能力。据研究, 不善于人际沟通的学生, 毕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只占20%, 而那些在校时学习成绩一般却善于沟通, 人际关系好的学生, 走向社会后获得事业成功的80%[1]。美国富豪洛克菲勒说:“如果阳光底下所有的东西可以用金钱买到的话, 我愿意用最高的价钱买的是, 良好的人际沟通。”可见, 沟通能力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为此, 高等院校要重视学生沟通能力的教育培养。

1 高校学生沟通能力问题分析

沟通指人们为了相互传递信息、交换意见、交流情感而运用语言、行为等方式进行的互动过程。Sarah Tenholm (2000) 《人际沟通》中指出, 沟通能力是个体用有效的和适当的方法进行沟通的能力[2]。现在高校学生沟通能力普遍欠缺, 无法把自己的思想清楚地表达出来, 因而不愿意参与交流沟通, 严重的影响其成长成材。2002年, 一家美国公司在招聘会上打出“清华、北大一概免谈!”, 2008年, 微软公司在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实习生招募会上明确表示, 更关注“软性技能”, 要求应聘者有激情、沟通有技巧等, 否则, 一票否决。同年6月ACCA就业力大比拼上海赛区决赛设置的“校企对话”环节中, 多家知名企业如德勤、杜邦、高露洁等的人力资源负责人都把沟通能力放在第一位。索尼等公司把人际沟通能力作为重点考核内容, 作为管理者业绩考核、干部任免晋升、薪酬及福利待遇升降的重要指标。

1.1 影响高校学生沟通能力的因素

1.1.1 外因

社会因素。网络和智能手机等高科技沟通手段迅速发展, QQ、微信、微博, 短息等新鲜沟通手段受到追捧, 但是这种虚拟沟通与实际沟通交流有非常大的差别。实际沟通中, 不只传递的是信息、更多交流的是一种情感。如果把网络和手机沟通作为主要沟通手段, 习惯并沉迷于虚拟沟通环境, 沟通行为会变得单一, 造成严重的沟通能力缺失。

学校因素。我国教育仍属于应试教育, 追求高分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学校、家长和老师用分数高低衡量学生好坏, 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更缺乏沟通能力的训练, 造成一大批学生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缺失。升入大学繁重的课程设置及社会对证书的需求, 学生被迫埋头苦学, 没有时间和精力参加课余活动, 忽视了和同学及老师之间的沟通。同时, 很少大学开设沟通管理课程, 没有专门的教师引导学生对沟通能力进行训练和培养。

家庭因素。目前绝大部分高校学生为独生子女, 家长的过度宠爱, 形成了学生“自我为中心”的性格, 缺少宽容、谦让和合作的精神;在交流时, 也要求别人以他为中心。家庭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果父母在沟通能力的培养上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 就会给学生造成沉重的心理压力, 把话藏在心里, 不去交流, 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 沟通能力欠缺是必然的[3]。

1.1.2 内因

认知评价能力。个体对沟通能力认识程度、对沟通能力欠缺的利害关系的预测程度及对如何提高自己沟通能力没有正确认知评价的话, 他的沟通能力也不可能提高。

个性特征。个性特征不同, 沟通能力也表现不同。一般来说, 内向型的人沟通能力较低, 外向型的人沟通能力较高, 内向型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 言语少、喜欢独处, 不善于表达的自己想法和观点, 跟人交流沟通少。另外, 自卑、过分认真、追求完美等性格特征也影响学生的沟通能力。

1.2 沟通能力欠缺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

1.2.1 影响高校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有些学生由于跟同学无法很好的沟通, 舍友之间, 同学之间关系紧张, 导致无心学习、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脱离群体, 无法正常学习和生活。

1.2.2 影响学生在沟通过程中的表现。

有的学生在与人沟通过程中, 会异常紧张, 面红耳赤, 说话结巴, 浑身出冷汗, 这种不愉快的沟通经验, 使得高校学生更避免与人沟通。

1.2.3 长期的沟通能力丧失会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

经常性的沟通丧失, 会引起学生宁愿自己呆在一个地方, 也不愿意与其他人进行交流, 久而久之, 容易转为社交恐怖症, 无法适应社会, 只能呆在家里或者自己的世界里。

2 推动沟通能力的思考与实践

2.1 学校方面

2.1.1 课程设置

开设沟通教育必修课, 帮助学生掌握沟通技能。把培养学生的文明礼仪修养, 交往意识和沟通技巧作为教学目标, 掌握社交、求职面试、职场等环境中语言沟通特点。具体措施: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 多设计一些学生参与的教学环节, 多动口、动手。改革考核方式, 多用口试, 面试进行考核。

2.1.2 丰富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是学校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学校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比如朗诵比赛、辩论比赛、主持大赛等活动, 为学生提供沟通实践平台,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将学生从虚拟网络世界拉到现实生活中, 与人实际沟通、协作, 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2.1.3 心理素质训练

校园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高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很多大学开设心理健康课, 帮助学生合理地认知、评价自我, 通过团体辅导为沟通能力较差的同学提供学习实践的机会。进行心理素质训练, 分析交流沟通中存在的心理障碍, 从而提高心理抗击打能力, 培养自信、宽容、合作、坚韧的人格品质, 提高交流沟通能力, 为成就事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1.4 加强师生沟通

加强师生之间沟通, 建立亲密和谐的师生关系, 是提高人际沟通能力的首要途径。教学工作的有效进行, 离不开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师生间的有效沟通可以使老师更加深入、全面的了解学生, 窥探学生的心里活动, 发现教学锲机, 有针对性的实施教学活动。

2.2 个人方面

2.2.1 正确认知, 掌握沟通技巧

高校学生应该积极主动地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 并有意识掌握一些沟通交往的技巧。加拿大心理学家Eric Berne的PAC人格结构理论[3], 提出最好的人际交往模式AA-AA, 在交往中把自己的情感、思想、举止控制在成人状态, 以成人的语调、姿态对待别人, 给对方以成人剌激, 同时引导对方也进入成人状态, 作出成人反应, 有利于建立互信、互助关系, 保持交往关系的持续进行。

2.2.2 培养好的沟通品质。

(1) 尊重他人。尊重他人是沟通的基础。做到对事不对人, 对己不对人, 大学生的领悟性强, 在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之后, 是会有所感悟, 是会接纳和理解的。

(2) 真诚待人。真诚是友谊的桥梁, 只有真诚对待同学, 方能赢得同学的信赖, 在交往中, 讲实话, 讲真话, 真诚交流, 才能得到对方的信任、接纳和认同, 才能更好地融洽人际关系。

(3) 信任他人。信任, 就要相信对方的真诚, 理性理解他人的动机和言行, 不要胡乱猜疑、互相提防。

(4) 平等待人。平等是指精神和人格上的平等。在实际生活中, 交往双方是很难完全平等的, 但人格尊严应是平等的。现实生活中, 做到平等交往, 平等待人, 同时也要平等待己, 克服自卑心理。

(5) 相信自己。树立自信心, 克服自卑心理。在交往中, 要想别人接纳和喜欢自己, 首先要不自卑, 有自信, 学会自己接纳自己。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指出, 只有学会了自己喜欢自己的人才能慷慨和友善地对待别人。

其次, 在人际沟通过程中还要热情、克制, 讲究语言艺术。待人热情是促进人际交往的重要心理品质。注意运用语言艺术, 做到称呼得体、文明用语、适度称赞对方、避免争论等等。非语言沟通技巧也是大学生的必备技能, 包括形体语言 (目光、表情、手势、动作) 、空间距离、衣着打扮等。人们在沟通中, 高达93%的沟通是非语言的[4]。

2.3 家庭方面

营造良好的家庭沟通环境。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的沟通能力培养有重要的影响。调查显示, 民主权威性的家长能和孩子更好的交流与沟通。家长通过创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与孩子多沟通, 对某种事物或现象进行意见交流, 使得学生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当今社会, 虽然大学生已经成人, 但心理尚未成熟, 家庭引导不可或缺。因此, 利用多种渠道向家长宣传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知识、引导家长营造民主、平等的家庭教育氛围, 鼓励学生经常与家长沟通[4]。

参考文献

[1]卓程霞.当代大学人际沟通的有效性研究[D].贵州大学, 2005, 4:15-16.

[2]Sarah, T.Interperson communication[M].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3]邓靖松.管理心理学[M].2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3:137-138.

人际交往沟通能力小测试 第5篇

沟通是我们生活中必须的,对于沟通交流,先让我们用一个小小的测试展开吧。

1.你辛苦工作了一天,自以为对今天的工作相当满意,却不料你的上司还是大为不满,你怎么办?

A、不耐烦地听他埋怨,心中满是委屈,但不作声。1分

B、拂袖而去,认为自己不应该接叐这种委屈。0分

C、找上司询问自己做的不好的地方,注意自己做得不够好的地方,以便今后改正。2分

2.你上司的上司邀请你共进午餐,回到办公室,你发现你上司颇为好奇,此时你会:

A、告诉他详细内容。2分

B、不透露蛛丝马迹。0分

C、粗略描述,淡化内容的重要性。1分

3.你刚应聘到一家公司就任部门经理,上班不久,你了解到本来公司中就有几个同亊想就任你的职位,老板不同意,才招了你。对这几位同亊你会:

A、主动认识他们,了解他们的长处,争取成为朋友。2分

B、不理会这个问题,努力做好自己的。1分

C、暗中打听他们,了解他们是否具有与你进行竞争的实力。0分

4.如果某位与你竞争最激烈的同亊向你借一本经营管理畅销书,你会:

A、立即借给他。2分

B、同意借给他,但声明此书无用。1分

C、告诉他书遗忘在其他地方了。0分

5.有位下属对你说,“有件亊我本不应该告诉你的,但你有没有听到……”,你会说:

A我不想听办公室的流言。0分

B跟公司有关的亊我才有兴趣听。1分

C谢谢你告诉我怎么回亊,让我知道详情。2分

6.在说明自己的重要观点时,别人却不想听你说,你会:

A、既然对方不想听,就不说了。0分

B、等等看还有没有说的机会。1分

C、想想对方不听自己的原因,换一个方式去说。2分

7.有位员工连续四次在周末向你要求他想提早下班,此时你会说:

A、我不能再容许你早退了,你要顾及他人的想法。0分

B、今天不行,下午四点要开个会。1分

C、你对我们相当重要,我需要你的帮助,特别是在周末。2分

8.与不同身份的人讲话,你会:

A、对身份高的人说话,总是有点紧张。1分

B、在不同的场合,会用不同的态度与之讲话。2分

C、不管是什么场合,都是一样的态度与之讲话。0分

9. 当有人与你交谈或对你讲解一些亊情时,你是否时常觉得百无聊赖,很难聚精会神地听下去?

A、是。0分

B、偶尔。1分

C、否。2分

10.开会时,听众中某位地位高于你的人士强烈抨击你的提案,你如何应付:

A、针锋相对,反戈一击。0分

B、立即打退堂鼓,承认自己的提案中确实有不妥之处。1分

C、保持冷静,尽可能在某些方面与他取得一致。2分

11.你正在和一个怒气冲天的客户通电话,这时候,你的老板突然过来了。你就会:

A、立刻把客户的电话转给一个关系很熟的同亊,或者对客户承诺五分钟之后再打给他。2分

B、太棒了!这是个好机会:我会立刻让老板知道,我每天的工作是多么有难度,要面对的都是些什么样的人!。1分

C、心里免不了七上八下起来。但是在老板面前,我不能显示出我的弱点:我一定要保持冷静!。0分

12.你在听别人讲话时,你总是会:

A、对别人的讲话表示兴趣,记住所讲的要点。2分

B、对方老是讲些没必要的话时,你会立即打断他。1分

C、对方不知所云时,你就很烦躁,就去想或做别的亊。0分

13.如果一个人说话不清,但是你还必须听他的话,你将怎样回答他的问题才好?

A、重复他的问题,确认理解无误后再进行回答。2分

B、听不明白,随便应付过去。0分

C、不知所措,找其他人来帮忙。1分

14. 当你和上司存在意见分歧时:

A、我会设法使双方的分歧显得并没有那么重要。2分

B、我会坚持我的意见。0分

C、为了避免争议,我会保持沉默。1分

15.在会议中请大家提问时,一位提问者的问题显然表明他漏掉了你讲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会:

A、为自己未将这个问题讲清楚而表示歉意。1分

B、等他把话讲完,再把前部分内容重复一遍,解除他的疑虑。2分

C、打断他癿的,指出这个问题你已经解释过了,不过你乐意重复一遍。0分

16.你认为你的沟通能力是:

A、高。2分

B、中。1分

C、低。0分

测评结果分析:

高(30-21分):

你能根据沟通对象的特点调整沟通方式;表达清晰、有条理,信息量丰富;在沟通中讲究策略,善于接纳别人的观点,能理解别人的立场,有技巧地向他人提出建设性意见,温和而有说服力的说服他人;善于在不同意见之间周旋,往往能获得协调的、双方欣然接受而又满意的结果。你可以胜任如销售人员、客服人员等工作。良好的沟通能力对推进工作,加强同亊之间的合作无疑是一大优点,但是同时,踏实、关注地做好每一件亊情也是需要去关注的重要品质。

中(20-10分):

你能在大多数场合中比较清楚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注意到他人的反应,并据此给予反馈。你能认真地听他人发言,但是对于一些自己不感兴趣的话题,你并不会特别积极的发表观点或表达意见。在某些重要场合,与人产生分歧时,你可能会羞于表达真实意见。

低(0-9分):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6篇

【关键词】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培訓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33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466-02

现代护理的发展要求护理人员不仅要学习护理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知识和技能,使护理对象能够得到主动、全面、系统、有效的整体护理。因此,导医护士的沟通交往能力,是做好门诊导医护理工作的关键,这就要求护士不仅要有扎实的护理理论知识以及操作技能,还要有较高的人文素质和人际沟通能力。

1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

1.1 优势 二级医院导医护士多为年长护士,临床护理和沟通经验丰富,应变能力强,性格情绪更稳定,处理工作问题的理性思维也会丰富成熟一些,热情与耐心会更多一些,她们提出的指导和建议会更容易让患者接受。另外由于她们长期工作在一线,对本院,本岗位的管理和业务相当熟悉,因而对指导病人就诊,协调各种关系,更好服务病人,实施优质护理能做到驾轻就熟,提高服务能力。

1.2 劣势 适应能力差。工作环境,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发生了改变,心理上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环境和任务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适应,使用普通话交流的基本要求等。个别护士感到迷茫困惑,有的护士甚至产生惧怕沟通与交流的心理。怕开口,怕遇见熟人,产生了不知如何是好的沟通不良现象。在与病人沟通中,有的护士认为在临床工作了几十年,懂的很多,在与病人和同事交流时以自我为中心,难以听完患者诉说。还有的护士自我评价过低,认为导医护士低人一等,遇到沟通不良时缺乏主见,有意回避,再次造成沟通不良。

1.3 原因分析 与病人沟通缺乏自信。二级医院多为基层医院,病人沟通时和护士多使用地方语言,护士也多使用地方语,但医院要求导医护士和窗口科室使用普通话。护士处于特定的心理转型期,正常的语言交流发生了改变,一方面,护士平时不注意对语言有所要求,缺乏主动用普通话与病人经常交流沟通的心境;另一方面,病人多使用地方语言,语言交流缺乏对等性,让沟通变得比较僵硬,失去了亲切感和语言的贴切性。极少患者对导医护士缺乏起码的尊重和不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们的心理健康和人际沟通能力。

1.4 缺乏主动服务意识 过度注意在导医台内的事务和形象,缺乏主动服务的意识,在与病人沟通时,总喜欢简单指路,把自己的真实思想、情感和肢体语言掩盖起来,给人一种孤傲处世的感觉,有时的语言和行为令人难以理解。这种人际沟通的失败就在于心理上建立了一道屏障把自我封闭起来,从而无法与病人沟通,使导医护士自己的人际关系和沟通处于危机之中,难以起到导医护士应尽的职责。

1.5 不善于观察就诊病人及陪伴 在思想意识上,主观心理上未将病人看在眼里,难以发现就诊病人的异常和特殊情况,有时发现后也无紧迫感和使命感,难以取得病人及陪伴的信任,交流时不能与病人进行情感应答,缺乏真实感,以致护患交流的积极性不高,甚至有的病人对护士的迟钝感到愤慨,从而影响了沟通的深入。

2 培养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有效对策

2.1 门诊导医工作是在医院一个动态复杂,多因素环境的特殊场所工作,导医工作以患者的诊疗,检查,治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何协调好这些关系是导医护士的重点工作之一,导医护士把整个门诊各自独立的诊室串起组成一个新的“就诊系统”,缩短了患者诊疗时间,参与诊治,提高了优质护理服务质量。只有导医护士认识本岗位工作重要性,才能更好的为病人服务,服好务。

2.2 导医护士美的培训及要求 患者进入门诊,首先看到的是导医护士,所以导医的形象,服务,言语,很重要,直接关系到患者及其家属来院就诊产生的第一印象,只有印象好,才乐意接受进一步的诊治。作为一名导医护士,必须严格着装,帽更白,衣更齐,体更正。在上岗之前仔细检查自己,淡妆上岗,面带微笑,佩戴胸牌,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接待每一位患者。

2.3 业务素质的培训 良好的业务素质是提高导医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导医护士的业务素质培训尤为重要。导医护士必须熟悉医院各科开展的业务项目,学习常见症状的预检分诊,特殊时期如:发热、非典、H7N9等流行期间的分诊及院感管理工作,常见病的健康教育,门诊病人病情突变的判断及应急处理等。导医护士实行首问负责制,有问必答,将优质护理服务理念贯穿在工作中的每个环节,主动为患者提供各种导医服务。

2.4 注重导医护士服务品质的培养提高服务质量 改善导医护士服务态度。导医护士长期接待病人和病人家属,有时同一种回答可能无数遍,难免心生怨气,时有露出面来,此时导医护士应及时调整心态,修正态度,与病人和家属交流和沟通,耐心为病人解答各种问题。导医护士可能会经常遇到情绪激动行为过激的病人和家属,导医护士必须保持冷静与宽容的态度耐心为病人解决问题,遇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领导联系,协助解决。

2.5 语言培训 二级医院属基层医院,在使用清楚地方语言的同时,要做好国语和手语的培训,提高国语使用率,做好平等交流,满足各级对窗口科室管理要求。

3 总 结

二级医院门诊导医护士是基层医院的前沿,是门诊病人就诊过程中的主导者,提高导医护士善沟通、善观察、善交流、善主动及特殊情况处置能力,满足病人就诊需求,减少就诊时间,对提高病人满意度,提升病人就诊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吴菊芬.华皎.谢晓颖等多元化培训路径在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护士进修杂志,2009,24(1):28-29.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7篇

一、开展旨在加强高职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相关团体心理辅导的背景

由于职业特点, 我院培养的电力高技能人才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压力管理能力和团队协同工作的能力。为此, 我们探索团体心理辅导在高职生人际沟通能力训练中的应用, 通过为团体成员提供彼此观察、学习、沟通交往的机会, 促使个体进行深层次的探索, 重新认识自我以及他人, 构建新的沟通观念、态度及行为技巧, 实际训练效果较好。

二、本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

(一) 团体成员的甄选

团体心理辅导分期进行。在每期实施中, 通过心理测验和面谈的方式自愿报名的三年制高职生中甄选出20名团体成员, 团体成员均有一定的人际沟通困惑, 并具有提高自身交往沟通能力的愿望。将20名学生随机分成4个组, 每组5人。

(二) 所涉团体心理辅导方法的理论基础

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 遵循“指导教师为主导, 团体成员为主体, 训练、体验为主线”的辅导思想, 为实现本次团体目标, 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 采用了以下方法:

1、“任务驱动”法

“任务驱动”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方法, 在团体辅导过程中, 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线索, 把学习内容巧妙地隐含在任务之中, 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并经过思考和教师的点拨, 自己解决问题。以“完成任务”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合作学习”法

这种方法把社会学、团体动力学的合作原理应用于团体辅导实践中。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团体指导教师布置的训练任务, 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对任务的分析理解进行分享、讨论, 最后形成小组统一的结论。

3、训练体验式学习法

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1、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人格而成长的, 为了全人格的发展, 认知学习必须同情意相结合, 心智发展必须同情绪发展相结合, 团体训练内容与方法只有当它植根于情意基础时, 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2、人的任何知识、经验的构建都应该以其独特的体验作为基础, 作为新知识、新经验进入自己头脑的引路人。

(三) 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组成、时间及形式

每一期团体心理辅导由8次活动 (8个单元) 组成, 每次活动时间为2小时, 每周活动1次, 采用游戏、讨论、行为训练等形式进行。

(四) 团体心理辅导的目标

单元一:增加成员对团体性质、目标、进行方式和内容的了解;促进成员间的相互认识;建立团体规范, 形成团体意识。

单元二:进一步加强成员的相互了解, 促进成员认识自我, 增进信任感, 彼此接纳, 训练成员的语言表达能力。

单元三:巩固活动训练效果, 掌握正确的沟通方法, 认识有效沟通的重要和不易。

单元四:增进团体的气氛, 进一步了解自己和他人, 学习合作共事, 相互信任。

单元五:深入探讨自身人际沟通方面的问题, 体验人际交往中的负性情绪, 带领成员练习有效的沟通技能, 学习新的行为方式, 互相解决各自面临的问题。

单元六: (1) 向成员介绍人际相互作用理论的基本知识;引导成员学会分析自我心理状态;指导成员在不同情境中正确使用各种自我状态; (2) 介绍新闻采访知识及商品营销知识, 为人际沟通实操综合训练项目作好知识准备。

单元七:通过人际沟通实操综合训练项目 (训练一、当一回记者, 通过有效沟通获得陌生人的配合采访;训练二、完成一次小商品如一支牙膏的盈利销售任务) 这种压力考验式的强化训练, 有利于有效提高成员人际沟通的实际应用能力。

单元八:相互支持和鼓励, 获得离开团体后生活的信心, 整理自己在团体中的收获和感受, 让小组在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五) 团体心理辅导各单元的活动设计 (具体实施不详述)

单元一:1.轻柔体操、2.连环自我介绍、3.真真假假、4.成长三部曲、5. 比大小 (备用游戏) 、6.我记住了他 (她) 、7.团体规范。

单元二:1.无家可归、2.谁是我最信任的人、3.同心圆、4.微笑握手、5.目光炯炯、6.COPY不走样。

单元三:1.毕加索、2.旁若无人、3.我的核桃、4.心灵捕手、5.喜怒哀乐。

单元四:1.小小动物园、2.人生曲线、3.凹凹凸凸、4.一路有你、5.20个我是谁。

单元五:1.心有千千结、2.你有什么感受、3.备受攻击、4.拒绝场景、5.气球与牙签、6.心灵援助。

单元六:1、身、心放松训练、2、互动讲授与讨论分享。

单元七:20人分成4组, 每组派一位观察员, 具体活动项目包括:1、当一回记者, 完成一次新闻采访任务;2、完成一次小商品如一支牙膏的盈利销售任务。

单元八:1.优点轰炸、2.可怜的小猫、3.把心留住、4.相亲相爱一家人。

三、本团体心理辅导对人际沟通能力训练的效果

新闻采访与小商品盈利销售任务是对沟通能力要求较高的训练项目, 每一期中各小组都较好地完成了这两项任务, 并且从小组成员和活动观察员的体验分享中, 获知训练活动中小组成员都能积极参与、相互鼓励、协同合作, 成员普遍较深刻感受到了成长的喜悦。

参考文献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8篇

一、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现状及成因

现在不少新毕业的大学生沟通能力欠缺, 有时写个通知都写不清楚, 也不能把自己的思想十分清楚地表达出来, 因而不愿意参与交流沟通, 给正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现代大学生出现人际交往和沟通不畅的原因如下。

1. 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

为了应对中考、高考, 学生从小学高年级开始就进入了紧张的应试状态, 生活在几乎封闭的学习环境中, 形成了一种理念和习惯:只要分数上去了, 其他都不须顾及。没有认识到沟通的重要性, 更缺乏沟通能力的训练, 造成一大批学生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缺失。进入大学新的环境后, 有些同学不适应、不习惯, 形成了一种自我封闭的状态;有些学生还是只关心成绩, 忙于钻研专业课和技术训练。同学之间缺乏互相关心和交流, 即使有沟通也是在很有限的条件下进行的, 沟通能力的训练明显不足[2]。

2. 家庭教育的影响

目前, 中国的家庭教育方式有两种极端:一是对孩子极其宠爱, 使孩子养成了一切以我为中心的性格和自私自利的品性, 从而缺少宽容、谦让和合作的精神;二是居高临下, 不能与孩子平等相处, 使孩子处于思想压抑的状态。两种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大学集体生活中, 要么只顾自己的需要和利益, 只强调自己的感受;要么把话藏在心里, 不去交流。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大学生, 沟通能力欠缺是必然的[3]。

3. 社会环境的影响

当代大学校园诚信缺失的现象, 如请“枪手”、考试作弊、学术成果剽窃、假文凭、假学历等, 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部分大学生受学习、社交、工作、经济、家庭等方面压力的影响, 有强烈的失落感, 甚至产生一些自卑、孤独和嫉妒等心理问题。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负面效应影响下, 部分大学生以个人利益为处世原则, 看不起来自农村和困难家庭的同学, 巴结父母有权势的同学, 加剧了大学生之间的隔阂。

4. 能力欠缺导致实践上的偏差

由于校园交往的范围窄, 交往的对象相对单一, 人际交往技巧的缺乏, 使不少学生虽有交往的愿望, 但缺乏交往的能力, 导致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偏差:有些人因为一味追求真空似的友谊而时常感到“遭受打击”;有些人又因为一味追求“有钱就好”的庸俗关系学而抛弃了朋友间最基本的因素———“真诚”;也有些人因为根本不重视人际交往而导致不会与人交往, 只能孤独地活在自我的狭小的天地里。

二、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和紧迫感

近几年,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高速发展, 沟通问题已经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朱高峰在《中国高等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专家论坛上呼吁教育界应该重视对学生沟通能力的培养, 他认为这是促进大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重要手段。上海交通大学就业指导部副主任张仁伟曾直言, 现在企业招聘不应只强调应聘者的专业知识, 较多的看重综合素质, 即所谓的“软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团队精神等。在华南理工大学团委联合企业共同举办的2009年度榜样学子评选活动中, 则特别加入了沟通能力的训练。另外, 麦可思2009年的就业蓝皮书也肯定了此观点, 认为:本科毕业生亟需改进的基本工作能力是有效的口头沟通、谈判技能和说服他人的能力等。

现代社会, 成绩的优异不再是影响就业的主要因素, 大部分的人才招聘机构更看重能力, 包括沟通能力, 实践能力等。微软在2008年的亚太区全球技术支持中心实习生招募会上明确表示, 除硬技能要求外, 微软更关注“软性技能”, 要求应聘者工作有激情、沟通有技巧等, 否则, 即使技术再优秀, 微软也会“一票否决”。而在同年6月举行的“ACCA就业力大比拼”上海赛区决赛设置的“校企对话”环节中, 多家知名企业 (包括安永、毕马威、BP、德勤、杜邦、高露洁、普华永道) 的人力资源负责人不约而同地把沟通能力等“软能力”放在第一位。但遗憾的是, 专门为提高沟通能力的课程在全国各大学并未普遍开设, 即使有沟通课程也仅是选修课而已, 没有作为必修课。

三、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培养策略

1. 营造沟通的环境

近朱者赤, 近墨者黑, 故而环境的影响至关重要。在大学里可以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有目的地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关系氛围, 增加同学们的沟通交流机会, 引导学生由想说话变为敢说话, 渴望说话。

2. 开设心理学和沟通教学课程

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计划, 设计可行的教学内容, 尽可能在大一第一个学期就开设此类课程, 这可使大学生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融入集体生活中, 在正直、平等、诚信、宽容的原则下愉快地渡过四年的大学生活, 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除此之外, 也要加强心理学教育, 使大学生克服沟通中的心理障碍, 培养集体意识。

3. 强化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应遵循行为学、心理学的规律, 正确引导大学生在与人相处时严于律己, 宽容待人, 接受对方与自己的差异。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自己的缺点, 回味别人对自己的帮助, 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对方, 拥有一颗宽容之心。从积极主动地与学生沟通开始, 鼓励并帮助学生锻炼提高交往和沟通能力。

4. 加强诚信教育

面对校园里和社会上诚信缺失的众多现象, 教师要以身作则,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诚信沟通环境。引导学生多看事物的正面, 通过点滴小事, 培养学生的诚信责任和诚信意识, 并在与学生的交往沟通中做到以诚相待、信守诺言。诚信教育的形式可以多样化、生活化、案例化, 避免空洞的说教, 要把诚信贯穿于对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教育之中, 在长期的诚信教育熏染下, 形成诚信的人格[4]。

5. 建立交友平台

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形成沟通的习惯是因为交友圈比较狭小, 没有找到“趣味相投”的聊友。鉴于网络技术比较畅通, 大学生较多地依恋网络的特点, 各高校可以建立类似于BBS之类的同校网络平台, 每个同学把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和想法在那里讨论和发表。由于同校, 他们可能就会走出网络, 找到本人, 深入了解, 形成沟通的习惯之后, 就会尝试着去和更多的人交流, 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沟通能力, 有目的地营造学生之间互帮互学、团结友爱、和睦相处的交往氛围[5,6]。

四、结语

当今社会, 高校毕业生人数与社会岗位数存在着巨大的反差, 大学生若想在就业大军中脱颖而出, 除了具备必需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外, 还应具有较强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因此, 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就成为了一个合格大学毕业生的基本要求, 也是大学生未来职业生涯良性发展与成功的最基本条件和必备素质。而开设沟通技巧与能力等相关课程则是加强在校大学生沟通能力的主要途径。通过开设此类课程, 以及教育者的引导, 诚信教育和交友平台等途径, 逐渐形成良好的沟通氛围, 这有利于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发挥其创新意识, 大幅度地提升其沟通能力和就业能力。

摘要:人们的交往与沟通能力已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生存、生活和发展过程中越来越重要的素质。特别是在我国高等教育高速发展的进程中, 加强大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培养, 不仅可为其顺利完成学业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而且可为其毕业后尽快顺利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也是大学生健康成才, 职业生涯良性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和未来事业成功的必备素质。本文分析了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的现状及缺失成因, 提出了加强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的可行性, 并给出了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现状,成因,培养策略

参考文献

[1]张长青.浅谈大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培养[J].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报, 2006, (18) :12.

[2]张尔升.大学生沟通能力培养教育探索[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8, 6, (1) :56.

[3]陈怡露, 周斯翔.加强学生沟通能力培养促进学生素质全面提高[J].科学时代, 2007, 11, (1) :26.

[4]苏洁.大学校园的诚信缺失及其解决对策[J].唐都学刊, 2006, 22, (5) :46.

[5]麦可思 (MyCOS) ——中国大学生就业研究课题组撰写, 2009年就业蓝皮书《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 (2009)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6.

门诊导医人际沟通能力特点分析 第9篇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门诊导医人员20名,均为女性,年龄18~48岁,中位年龄33岁。导医实施人际沟通干预前随机选取门诊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其中男68例,女32例;年龄8~78岁,中位年龄43岁;另选取干预后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男62例,女38例;年龄10~78岁,中位年龄44岁。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人际沟通干预措施

1.2.1 抓好制度落实,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更新导医风险意识,提高导医沟通主动性,分诊时必须掌握清楚医院及专科医师情况,且应具备较高的医疗知识以便快速分诊患者。

1.2.2 加强护患沟通,建立和谐护患关系:

沟通是问诊的开始,也是患者就医流程的初步诊断,因此导医沟通时必须问诊清楚,判断及时合理。

1.2.3 语言优质服务:

语言是沟通的开始,根据患者的语言习惯,采用相同的语言或方言与患者交流,让患者有一种亲切感、亲近感,有利于在诊疗过程中得到患者的配合与支持,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与信任度。交流时语音轻柔、谈吐清楚,对老年患者和语言障碍者耐心倾听,语速放缓。

1.2.4 行为优质服务:

行动是肢体语言,也是沟通的另一种表达方式。导医首先要求在仪表上规范、整洁、职业化,在仪态上文雅、庄重,无体味、无口腔异味,健康、大方得体。

1.2.5 专业沟通能力提升:

导医的工作是快速分诊和帮助患者就诊,沟通时对患者病情应初步了解后,及时提供就诊信息,同时对于一些专业术语,导医可用尽量通俗易懂的言语沟通,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就诊服务。

1.2.6 其他措施:

由于门诊大厅人流量大,工作环境较劣,噪音较大,也给导医本身带来压力,影响沟通实施。因此我院除提高导医社会地位、制订合理的分配制度、改善工作环境及制定合理排班制度外,常开展导医心理培训及沟通技巧讲座,使导医树立正确心态面对人生,保持乐观、知足状态进行沟通。

1.3 调查方法及指标

采用我院设计的导医分诊情况及效果调查表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结合门诊的简单调查卷进行统计分析,该表包括分诊时间、患者满意度及导医焦虑情况等。

1.4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导医焦虑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导医具有迎宾、礼仪、咨询、导诊、分诊的职能,其宗旨是以患者为中心,以真情换理解,以微笑亮窗口,以服务赢声誉。因此,导医的地位及作用在整个医疗程序中至关重要,而其中门诊导医人际沟通能力也很重要。对导医沟通能力进行强化管理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体现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上的具体要求,也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文明社会的窗口体现。

导医主要起导向、咨询作用,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掌握候诊患者基本概况,安排就诊,同时观察病情变化,随时预防和应付突发意外,并通过预见性疏导、管理,维护候诊秩序,合理分诊。我院对门诊导医人际沟通能力干预的实践中体会到,导医服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是护理的延伸,其沟通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多面性等特点。在具体实施中,笔者认为细节的好坏决定医疗行为的成功与否。在进行导医行为的前期,应掌握大量的专业知识和医院各科的信息,以便解答患者提出的问题。详细了解医院的科室设置、医师姓名、医疗特色、医疗设备的种类和特点和就医程序及环节以及新近开展的医疗活动的具体情况,以便于向咨询的患者介绍,引导就医。导医重要的工作就是导诊与分诊,因此沟通的目的也是为更好、更快、合理地分诊,要做到分诊合理,分科准确,知道每位医师的专业特长,并在沟通时分析患者特点,主动沟通医患关系,积极协助医师做好诊前的准备工作,并全程帮助患者划价、取药。对有疑惑或有情绪的患者要做好解释工作。实践中笔者发现导医沟通的对象不应局限于患者,也应加强与医师沟通,反馈患者各方面的情况,提高门诊接诊治疗率。

在整个交流过程中,导医应采用礼貌用语,交谈时用柔和的目光注视对方、面带微笑,并通过点头表示理解患者。提倡文明热情的服务,杜绝粗俗冷淡的蔑视、否定,更不能与患者斗气、争吵。

沟通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技能,当前人性化、个性化的护理广泛应用于临床,导医的工作也是护理的一部分,将此概念引入到导医沟通的实践中,体现对患者生命与健康、权利与要求、人格与尊严的关注,使患者治疗过程的体验更完美、更完善,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2]。本结果显示,在对门诊导医进行人际沟通干预后,观察组分诊时间短于对照组,患者满意度、导医焦虑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证实沟通技巧的掌握不仅使患者得到益处,也使纠纷、投诉明显减少,而导医人员的护理质量同时也明显得到提高,降低了工作压力,减少了焦虑的发生。

总之,门诊导医人际沟通具有开放性、服务性、多面性等特点,合理及时正确有效的人际沟通有利于强化医院细节管理及患者就诊,并能缓解导医压力,利于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甘莉,杨翔.门诊导医护士人际沟通能力的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7,9(2):24.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10篇

会计类专业的应用性很强, 属于技能型专业。长期以来, 在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时, 人们或多或少的带有功利化和片面化倾向, 只重视单向度的培养, 把目标定位在培养能够胜任会计实务的专业技术人才上。各院校往往只重视对学生的会计工作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轻视或忽略以人际沟通能力为代表的职业综合能力的培养。

然而, 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 用人单位对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 加上毕业学生数量逐年增加, 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态势。而且,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到来, 市场对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更趋多元化, 社会对会计类专业人才的需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技术员”的功能。会计类专业人员不仅要处理单纯的技术工作, 同时还要紧密联系各部门的工作, 发展业务, 提供资讯, 参与管理等等。因此, 重视沟通, 善于与人交往的人际沟通等职业综合能力已经成为会计类专业学生求职、任职、职业发展的必备能力。

现实中, 由于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所经历的应试学习背景和所处专业学习环境, 进入高校后相对复杂的人际关系, 都导致大多数学生不知所措, 适应迟缓, 在人际沟通方面的能力表现普遍不佳。如:不善表达, 与同学不融洽, 与辅导员不交流, 遇事闷在心理, 沉浸网络, 不能沟通就发脾气或逃避……类似现象, 反映出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

由此, 我们开始采用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 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进行调查。并以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需求市场作为研究目标, 为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教育以及课程改革提供依据, 希望逐步建立培养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较为完善的体系, 以此提高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实力、从业能力、创业能力。

二、调查设计

(一) 调查目的

此次问卷旨在了解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 以便于调整教育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 帮助学生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奠定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

(二) 调查对象

面向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643人, 以及2013级新生666人, 共计1309人。发放问卷1309份, 回收问卷1305份, 问卷有效率99.92%。

(三) 调查内容

设计调查内容包括以下4个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等方面。

(四) 调查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为了更清晰的了解当前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情况, 我们分二期, 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2012级新生和2013级新生进行了针对性的调查。

(一) 调查内容一: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

1. 在单项选择中, 对于“你认为自己是否善于与人沟通”的选项, 有352人 (约占27%) 选择为“善于”, 有626人 (约占48%) 选择为“一般”, 有235人 (约占18%) 选择为“还行, 过得去”, 有91人 (约占7%) 选择为“不善于, 自己较郁闷”。

从数据可见, 会计类专业有93%左右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满意或比较满意的, 只有近7%的新生对于自己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是不满意的。这说明, 大多数新生对于目前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自我定位是乐观的。

2. 在单项选择中, 对于“进入大学后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时, 你是”的选项, 有365人 (约占28%) 选择为“自然, 镇定”, 有561人 (约占43%) 选择为“有些拘谨”, 有274人 (约占21%) 选择为“不自然, 紧张”, 有104人 (约占8%) 选择为“语无伦次、手足无措”。

以上数据表明, 在人际沟通的实际场景中, 会计类专业有28%左右的新生感觉自己表现出了“自然, 镇定”的状态, 说明他们能够实现一般状态下的与人交流与沟通的情态。当然, 对于他们实际的交流与沟通的效果如何, 是否得到了在场教师和大多数同学的认可, 本次调查并未涉及, 这里也不可能去妄加推测。此外, 有近72%左右的新生感觉到了实际的交流与沟通中自己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这无疑说明大多数新生的人际沟通能力还有待提高。

3. 在多项选择中, 对于“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的选项, 有822人 (约占63%) 选择了“学习问题”, 有613人 (约占47%) 选择了“能力发展”, 有496人 (约占38%) 选择了“人际问题”, 有313人 (约占24%) 选择了“恋爱问题”, 有209人 (约占16%) 选择了“学业晋升等”。

以上数据中, 面对“目前你感到最烦恼的问题是”, 会计类专业新生排在第一位的是“学习问题”。高职高专新生由于高考成绩普遍不佳, 担心自己升入高职后的学业状况实属自然。此外, 排在第二位的是“能力发展”, 排在第三位的是“人际问题”。可见, 包括人际沟通等能力的发展, 已经让会计类专业新生认识到其在学习生活和未来职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这为学院开展相关教育教学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 调查内容二:对人际沟通能力的认知

1. 在单项选择中, 关于“对于人际沟通能力, 你怎么看”的选项, 有796人 (约占61%) 选择“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 有469人 (约占36%) 选择“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比较重要”, 有27人 (约占2%) 选择“不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有12人 (约占1%) 选择“无所谓”。

根据以上数据, 我们可以看出:无论受调查的学生目前个人的实际人际沟通能力如何, 绝大多数学生 (约占97%) 都认为, 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非常重要或者比较重要。可见,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从认知角度对人际沟通能力是看重的、重视的。

2. 在多项选择中, 对于“你认为人际沟通能力主要包括”的选项, 有939人 (约占72%) 选择“口头表达能力”, 有913人 (约占70%) 选择“交际能力”, 有417人 (约占32%) 选择“书面写作能力”, 有274人 (约占21%) 选择“多方面收集信息的能力”, 有261人 (约占20%) 选择“展示良好个人形象的能力”。

由此可见, 大多数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认为, 人际沟通能力最主要的是口头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他们对人际沟通能力的内涵有了初步的认知, 当然还有待深入的了解、学习, 相关能力也有待在学校教育教学中培养和提高。

(三) 调查内容三:人际沟通能力的职场需求认知。

1. 在单项选择中, 对于“你觉得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应该从什么时候开始培养”的选项, 有1162人 (约占89%) 选择为“从现在开始, 在学习中培养、提高”, 有117人 (约占9%) 选择为“从以后的工作中锻炼、培养”, 有13人 (约占1%) 选择为“随着年龄的增长, 会自热而然的得到培养”, 有12人 (约占1%) 选择为“不需要特别的培养”。

以上数据可见, 有近90%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认识到:应该从现在开始, 在学习中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方能在未来的职场工作中展现自己的人际沟通才能, 以获得更多工作以及上升的空间。而待到在未来的职场工作时才锻炼、培养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难免在工作中出现疏漏, 技不如人, 未免太迟了。

2. 在多项选择中, 对于“你认为, 用人单位最看中新员工的是什么”的选项, 有1304人 (约占100%) 选择了“专业知识和技能”, 有796人 (约占61%) 选择了“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 有443人 (约占34%) 选择了“计算机应用能力”, 有300人 (约占23%) 选择了“英语水平”, 有274人 (约占21%) 选择了“组织与协调能力”, 有209人 (约占16%) 选择了“思辨能力”。

调查数据可见, 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专业学习高度重视, 认为企业需要的是会计专业技术型人才, 不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 就无法顺利地实现自己的职业规划。同时, 有约占61%的新生已经清楚地看到“与人沟通、交往、相处的社交能力”也是社会用人单位最看中的要素之一。这说明他们已经开始关注企业对会计类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方面的需求。

(四) 调查内容四: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途径认知。

1. 在单项选择中, 对于“沟通是否也适合‘勤能补拙’”的选项, 有443人 (约占34%) 选择了“不适合”, 有222人 (约占17%) 选择了“适合”, 有587人 (约占45%) 选择了“因人而异”, 有52人 (约占4%) 选择了“没用”。

从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选择的倾向可见, 有近38%的新生认识到:不培养和提高自己的人际沟通能力, 只是一味固执地“勤”, 反复地重复错误或做无用功, 是不能弥补自己所造成的“拙”“劣”的。这样做于事无补, 还有可能增加对方对自己的不良印象。另有45%的新生选择了“因人而异”, 这反映了部分新生受“勤能补拙”概念影响, 也反映了他们对此问题的不确定性, 或因某些特殊的现象而推论所得。

2.在多项选择中, 对于“你认为你的人际关系如果不好, 原因可能是”的选项, 有691人 (约占53%) 选择了“缺乏自信”, 有639人 (约占49%) 选择了“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 有430人 (约占33%) 选择了“性格内向”, 有391人 (约占30%) 选择了“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 有352人 (约占27%) 选择了“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 有287人 (约占22%) 选择了“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

以上选择结果可以看出,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对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思考, 已经有了初步的认知和分析。他们已经开始留意, 或现在开始关注:因为“缺乏自信”“不知道该怎样表现自己才好”“性格内向”“时常避免表达自己的感受”“不能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和看法”“时常不经意的用语言或者行动伤害别人”等个人特质与言行举止, 影响到自己的人际沟通现状, 影响到自己人际交往的效果。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为高职教育加强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教育教学计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调查结果与思考

从以上对成都职业技术学院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两期调查不难看出, 随着高职教育的开始,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已经留意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存在无所适从、力不从心的不良状况。尤其是部分在人际沟通方面出现了问题、交往有障碍的新生, 开始关注自己的人际交流与沟通等方面的问题。在他们正式跨入职场之前, 学院应在此方面实施培养计划, 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提升。

分析会计类专业新生在人际沟通的心理认知和实际能力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其形成原因主要有三方面的因素:

(一) “养尊处优”的生活环境, 形成“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

现在的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 大多数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生活环境的优越, 祖辈父辈的溺爱, 让他们逐渐形成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即便是家庭条件有限的家庭, 其子女得到的同样是如此。父母大多数都会倾其所有, 以子女为“大”。但是, 良好的人际沟通的基础, 是双方平等、彼此重视。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这类“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和处事习惯, 往往会导致他们在人际交往中出现心理认知的偏差和交往技能的缺失。

(二) “应试教育”的学校环境, 忽略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 接受了12年的中国式应试教育, 这是事实。虽然我国的教育制度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 但现实中依然是以“高分”为重。社会、学校、教师和家长一如既往的重视学生的成绩。学校教育的中心仍然是对书本知识的传授与掌握, 而没有更多时间安排提升素质与人际交往的训练。学校教育中, 学生无须主动积极地与教师沟通、协调, 而教师对待学生也皆为主动联络、循循善诱、和风细雨、关爱有加。无形之中, 致使学生们忽略了主动与老师、同学及家人的交流沟通, 加深了“自我中心”的心理定势。这样的学生在进入职业学院后, 因环境的变化、人际的重构, 往往产生新环境的适应障碍。有的无所适从, 心理失衡而不愉快;有的选择疏离大家, 习惯于自我封闭。

(三) “网络世界”的自我陶醉, 逐渐让虚拟替代了现实。

虚幻世界的“网络达人”, 往往是现实世界的“内向寡人”。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 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 也给部分学生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造成其社会化的严重不足。一些学生可以远离亲人、同学, 却过分依赖网络, 片刻不离网络。他们可能是网络社交的活跃分子, 了解各种网络沟通交流方法, 但却在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不畅, 过于内向, 行事被动。

基于以上分析, 在高职教育中实施人际沟通相关教育教学活动, 就显得非常迫切了。

五、调查结论与建议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 “沟通”成为了经济社会的重要一环。具备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已经成为新世纪会计类专业人才竞争的重要指标之一。而两期的调查结果, 使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到, 目前高职会计类专业新生人际沟通能力的现状。他们在人际交往中的力不从心、不知所措、适应迟缓和普遍不足, 让我们更清醒地认识到:调整高职会计类专业教育计划, 创设更有针对性的环境和平台, 尽快帮助学生们提升人际沟通能力, 已经不容拖延。

建议在高职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指标中, 增加对人际沟通能力培养的描述, 并调整相关课程设置, 满足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对提升人际沟通能力的需要。

建议课内外结合, 开展形式多样的沟通与交流训练活动, 促进学生人际沟通能力的锻炼。通过开展项目训练活动、多彩的社团活动, 以及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来完成人际沟通的互动历程。

总之, 沟通能力是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一项重要能力。为增加学生的人际交往信心, 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在高职教育阶段, 训练与提升学生的有效沟通能力势在必行。

摘要:现代市场经济对高职会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趋多元化, 因而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技术员”的专业能力, 而且必须具备联络、协调、咨询、管理等与人交流与沟通的职业能力。对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使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高职会计类专业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普遍欠缺, 积极探索如何提升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的研究迫在眉睫。

关键词:会计,人际沟通,企业需求,教育

参考文献

[1]聂霞.高职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现状与分析[J].成人教育, 2011.31 (11) .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11篇

摘要:目的: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结论: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有效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值得推荐。

关键词: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干预

临床实习是护理专业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之前必须要经历的一个阶段。近年来,医患纠纷或护患纠纷事件频繁发生,对患者及医务工作者均造成了不利影响。护患沟通不畅是导致护患纠纷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由此可见,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对比两种教育方法的临床效果。现将具体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了2015年7月至2016年4月在我院实习的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将70例护生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两组护生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主要为带教老师按照护生的实习大纲要求对其进行临床护理实习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方法为:(1)熟悉期:带教老师带领护生与患者相互认识,指导护生收集患者的资料以增进对患者的了解,并引导主动与患者进行亲切交流,主动向患者介绍科室及医护人员情况,使患者缓解或消除对医院的负面情绪。护生对患者进行鼓励,引导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自信,提高其治疗及护理依从性。(2)确认期:带教老师为护生讲解患者常存在的心理特点,并告知护生对患者进行确定性帮助的方法及途径。护生通过与患者交流,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情绪状况,然后采用针对性的方法对有不良心理的患者进行及时疏导,并对患者出现的抑郁、焦虑等不良心理进行针对性处理,使患者的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3)开拓期:通过上述两阶段后,患者情绪有所好转并逐渐稳定,患者认识到护生的帮助对其病情好转具有促进作用,以此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主动向护生交流其遇到的问题,而护生可以根据患者的主诉对其进行帮助,以此促进护患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4)解决期:在此阶段,带教老师引导护生转换为教师及顾问的角色,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包括引导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告知患者目前存在的一些治疗被动性的问题,护生与患者一起解决治疗过程中存在的被动问题,使患者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后期治疗及护理,促进患者的愈后。采用自制的护患沟通能力评分表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进行评分。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观察患者对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并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并作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比较

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具体结果见表2。

<0.05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快速发展,护理部门已成为各大医院的重要部门之一,其主要负责各科室患者的治疗及护理服务工作[1]。优质的护理对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均具有促进作用。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的健康意识及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对护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临床工作中,因各种因素导致的护患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多数护患纠纷事件的诱因为护患沟通缺乏。护理实习生去临床科室实习是其走向工作岗位前的必经环节,而护理实习生往往缺乏护患沟通技巧或能力,这导致实习生引起的护患纠纷事件的发生风险大大增加。为降低护患纠纷事件发生风险,提高实习生护理能力,所以探讨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是Peplau针对护士与护理对象之间的治疗性人际关系提出了人际关系模式,该模式认为,护理是一种重要的、具有治疗意义的人际交往[2]。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应用于临床护理主要包括熟悉期、确认期、开拓期、解决期四个阶段,四个阶段是逐层深入、环环相扣的[3]。在熟悉期,患者通常刚进入科室,对医院及科室的环境不了解,所以常会产生不良心理或情绪,对此,护生主动收集患者资料并进行了解、以患者主动交流、介绍科室情况等,有利于消除或缓解患者的不良心理或情绪,使得患者与护生初步熟悉。确认期中,护生通过与患者的交流,确认患者存在的心理特点及问题,并进行针对性的交流、鼓励、引导,使患者负面心理及情绪得到缓解。开拓期中,患者会逐步认识到护生的帮助有助于其病情缓解及情绪稳定,这会提高患者主动配合护生护理的积极性,并主动告知护生自己遇到的问题,护生可进行针对性处理,这无疑加强了护患沟通,促进了护患和谐。解决期中,患者常会存在一些治疗及护理被动性问题,护生此时转换为教师或顾问角色,对其进行教育、帮扶、引导,提高患者治疗及护理的主动性及依从性,促进良好愈后。

为探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对提高实习生护患沟通能力的应用效果,本研究选取了70例护生作为研究对象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护生采用常规带教,观察组护生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指导,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沟通能力评分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观察组护生的护理满意率为97.1%,较对照组护生的77.1%显著提高(p<0.05)。综上所述,佩普劳人际关系理论的应用可显著提高护理实习生的护患沟通能力,并能提高护理满意率,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牛青,刘丽丹,王秋玲,等.Peplau人际关系模式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4,49(27):62-63.(换一个参考文献,不要2010年,换成14年左右的)

[2]高东霞,张利岩,宋慧娜.Peplau人际关系理论在护理专业学生实习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教育,2012,9(11):521-523.

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 第12篇

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方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为护理教育提供了新的方法,PBL通过教师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学生以小组讨论合作的方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某种技能,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其优点是设置特定的问题,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观能动性,有的放矢,能有针对性地提高学习者的某种能力,因此在教育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取便利取样法抽取护理专业见习阶段学生126名,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其中,对照组63名,男6名,女57名;年龄19~23岁,平均(20.26±1.18)岁;本科38名,专科25名。实验组63名,男7名,女56名;年龄19~24岁,平均(20.46±1.26)岁;本科42名,专科21名。两组性别、年龄、学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参与学生均了解研究目的并自愿参与研究调查。

1.2 研究方法

以沟通能力测量评分表[2]及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3]作为评价依据,采用《护理人际学》[4]作为理论教材,对照组应用传统教学模式,接受常规的理论内容传授;实验组应用PBL教学方法,教师针对见习的不同疾病预先设置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教材或文献资料,以便学生预先对此疾病有一定认识,为学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提供专业知识基础,同时,在护理策略方面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提前预习,组织好语言,做好充分准备。

1.3 评价方法

采用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相结合的方式。①护理人际学课程和实习结束后,两组模拟理论和实践考试,采用百分制,理论成绩占平均成绩的30%,实践成绩占70%,统计两组平均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和比较。②采用自制的考试平均成绩满意度评价表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设“满意”、“较满意”、“不满意”、“难以判断”4个条目让学生选择回答,邀请资深教授、授课老师进行点评,总结反馈意见。③采用沟通能力测量评分表评价沟通能力,设定“沟通前准备”、“沟通技巧运用”、“沟通后评价”3个维度进行评分、测量得分。该量表的同质性信度为0.75,具有良好的结构效度。④采用中国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量表评价心理品质情况,该量表的克隆巴赫α信度系数在0.65以上,信度基本良好[3]。从20项积极心理品质中选取与人际沟通关系较密切的品质,如“思维与洞察力”、“真诚”、“幽默风趣”等1 1项进行评分并与大学生常模评分[5]进行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考试平均成绩比较

与对照组考试平均成绩[(72.34±3.12)分]比较,实验组平均成绩[(87.98±4.85)分]明显提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

2.2 两组学生对考试平均成绩的满意度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对考试平均成绩的满意度明显较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1。

2.3 两组学生与患者沟通能力评价得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沟通前准备、沟通技巧运用、沟通后评价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见表2。

2.4 各组积极心理品质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真诚”、“自制”心理品质的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热情”、“幽默风趣”、“宽容”、“谦虚”、“爱与友善”心理品质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大学生常模各项心理品质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3。

3 讨论

3.1 PBL教学法能够提升整体教学水平和质量

面对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我国医疗卫生改革的深化,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这些素质既包括专业实务素质,也包括人文素质,人际沟通能力作为人文素质的重要内容之一,被认为是第一素质[6]。本研究在前期课堂教学阶段的护理实习生人际沟通能力培养教育中,尝试在课堂上综合应用情景模拟法(SSM)和基于团队学习法(TBL)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7]。笔者体会是,许多护理实习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克服了对人际交往的焦虑感,锻炼了社交能力,获得了与人沟通、和谐相处的基本知识。在此基础上,笔者参考了有关PBL教学法运用的许多实践例子[8,9,10,11,12],研究在见习阶段如何应用该法提高护理实习生的人际沟通能力。在本次实践中观察到,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考试平均成绩、对考试平均成绩的满意度、沟通前准备得分、沟通技巧运用得分、沟通后评价得分均明显提高(P<0.0 1),同时,和人际沟通能力密切相关的心理品质,如“真诚”、“自制”、“热情”、“幽默风趣”、“宽容”、“谦虚”、“爱与友善”得分均升高或明显升高,和对照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说明在见习阶段,有针对性地运用PBL教学法能取得比传统带教授课方式更好的效果。据分析,原因可能在于教师从“主导者”转变为“辅助者”,在以问题为基础的前提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促进学生自学能力和参与能力,使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明显增强,并大大活跃了课堂气氛,化被动为主动,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13,14,15]。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

3.2 PBL教学法实践策略

在实践中也注意到,精心设置与见习内容相关的问题,见习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放手发挥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是PBL教学法取得成效的关键。针对一些学生不太好理解的内容,例如,在有关沟通技巧方面,有的学生对“肢体语言”、“倾听技巧”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这时,教师就需要进行必要的讲解和演示,让学生对这两种技巧有直观的理解;再例如,在进行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护理见习之前,教师可以根据该疾病的发病原因、诱因、临床表现、用药等设置一些基础性的问题,让学生查找有关教材或文献资料,以便学生预先对此疾病有一定的认识,为学生和患者的交流沟通提供专业知识的基础。此外,最重要的是在护理策略方面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因为涉及到与患者的沟通,因此,在护理策略上,要重视健康知识宣讲、心理护理对于患者康复的重要性,为此,可以设置“该疾病饮食的原则为什么要提倡清淡、营养、易消化?”、“如何劝告患者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的食品如腌肉、辣椒、烈酒之类?”、“如何对患者进行心理安慰消除患者疑虑和紧张心理,树立战胜疾病恢复健康的信心?”诸如此类的问题,设置好这些问题后,让学生提前预习,组织好语言,准备充分,在病房面对患者时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如果问题设置的全面,学生人际交流技巧运用得当,更加有助于护患双方沟通获得成效。同时,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培养与人沟通的心理品质,通过潜移默化,树立提高沟通能力的自信心,经过这样的一种学习,能逐步提高学生的人际沟通能力。

3.3 存在的主要问题

上一篇:《繁星》下一篇:管理支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