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爱之心范文

2024-08-19

仁爱之心范文(精选5篇)

仁爱之心 第1篇

教育爱的内涵非常鲜明,充满了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尊重、关怀和责任,是一种超越血缘而源于人类教育本性的崇高的永恒的教育情感。它具有示范性,即通过教师对学生的言传身教对青年学生起着标杆作用,正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引领,才使得教育爱的力量如此强大; 它具有无私性, “园丁”“蜡烛”“春蚕”是它的化身,责任与使命使之力量无穷。

教育爱的表现形式相当丰富。教师欣赏、重视每个学生,对后进生更倾注期望; 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学业上指导,更重要的是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战胜困难、扬长避短、不断进步; 教师尊重学生独立人格,不以自己的好恶来评价学生,对学生以诚相待,营造融洽的情感氛围,使学生乐于接受教诲、奋发向上; 教师理解学生,当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以及心理发展等方面存在错误或产生困惑的时候,教师进行换位思考,多理解和帮助,少埋怨和批评; 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教育爱是充满责任感和理智感的深沉的大爱,教师关爱学生的过程实际上是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发展、不断纠正学生各方面的缺点与错误的过程。

教育爱是如此伟大、神圣、无私,但现实的教育实践中都有一些值得我们反思的现象,如有的教师对学业成绩优秀、聪明、听话、家庭条件好的学生特别关爱,对后进生则教育方法简单、粗暴,甚至体罚、变相体罚。同样一种学生行为,在极少数教师那里,却有完全不同的结论。如学生手拿一本书睡着了,如果是“优生”,结论是: 多认真的学生,睡觉都在看书。如果是“差生”,结论是: 学习如此不认真,一看书就睡觉。虽是一则笑话,却反映出教育爱的误区。心理学认为,偏爱的危害产生“光环效应”。由于对学生的某种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从而掩盖了对学生其他品质或特点的印象,这种强烈的知觉印象就像月亮形成的光环一样,向周围弥漫、扩散,会影响我们对一个学生的全面、公正、客观评价,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立,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造成偏爱、歧视等不正确教育行为的原因有很多。一些教师固守“师道尊严”思想,容不得对自己权威的挑战,学生犯错,不了解情况、不分析原因,不分青红皂白就大发雷霆,用一个错误否定学生全部。个别教师以利言爱,这种行为偏离了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不利。

教育工作者真爱学生必须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一切生命体,都有很强的自我管理、自我调节的能力,学生也是如此。教育要激发学生潜能,唤醒学生自觉,引导学生追求真、善、美; 学生是发展中的人,青少年时期,身体发育加速,而心理品质、道德观念形成相对滞后,容易出现一些不正确的言行,教师要理性看待学生缺点、错误,多帮助、多指导,少斥责、不体罚。我们要有正确的教师观。一方面要具备超时代的基本素质,如爱国情感、社会责任感、合作精神、奉献精神、自我教育意识、自我调控能力; 另一方面,要具有适应社会变化的时代性素质,如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化运用能力、研究性教育能力等。

在教育实践中,我们要公平对待和关爱每一位学生。当学生有困难向教师求助、有委屈向教师诉说、犯了错请求教师谅解时,正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好时期。当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关爱,他们就会产生“亲其师,信其道”的内在动力,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就会水到渠成。公正是教育爱的核心,教师要做到无偏见、无偏袒、无歧视,不以自己的好恶为标准来对待学生,不以学生家庭地位高低、经济条件优劣、学生成绩和表现好坏区别对待学生。全国模范教师窦桂梅说: “哪怕天底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学生,做教师的也要眼含热泪欣赏、拥抱、赞美他。”

与此同时,教育爱要做到宽而不松、严而有格。教育家裴斯泰洛齐说:“教师无原则的爱和单纯的慈爱是不能培养出有德行的人来的。”对学生的错误听之任之,不是宽容而是纵容。有规必依,才能有效避免学生思想的松懈与行为散漫,避免班风、学风的涣散。学生在成长道路上难免犯错,有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错误,并知道有错就必须改错。适当惩罚是必要的,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认为,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巧妙而艺术地运用惩罚,与有效的赏识教育一样,往往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当然,惩罚不是体罚,它是建立在关爱学生的基础上以及在学生充分认同的前提下进行教育的一种形式。

做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第2篇

新华镇中心小学 宋红艳

当我重温了《习近平的七年知青岁月》,通过那一个个生动具体的故事,使我更加深深的感受到总书记知青时期的艰苦生活和成长历程,在青年习近平身上有太多的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去学习。

在七年的岁月里,无论是当知青,还是当大队书记,他的目的都很明确,就是为人民服务。在当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不到两年的时间,办沼气、打深井、办铁业社、种烤烟、办代销点,还搞河桥治理,打了五大块坝地,给村里带来了很大变化,直到今天,村里人还在受益。同他在一起共过事的人都说:“近平既一心为民办事又善于为民办事。”习近平在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过,做好老师,要有仁爱之心。教育是一门“仁而爱人”的事业,爱是教育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好老师应该是仁师,没有爱心的人不可能成为好老师。

教育的事业是爱的事业,是用心培育心的工作。正人先正心,做老师必须有一颗“仁爱之心”。教师要具有爱心,能蹲下身子,放下架子,真诚地结交学生,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爱护学生,尊重、相信学生才能真正做到春风化细雨,润物细无声,进而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体验教育的成功。

我们要热爱自己的工作,有一份乐于付出的执着;有博爱的胸怀对待学生及身边的同事;用宽容的态度悦纳别人的过失或错误。以一颗纯真的童心,一份期待的耐心,站在明天的立场欣赏孩子、激励孩子。不但对“好学生”关爱备至,对“差学生”更应加倍的关爱与呵护。要倾注全部的爱去发现他们学习上每一点滴的进步,要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他们的优点,要努力去发现他们生活、品德上每一个闪光点,加以充分的肯定和激励,让他们感到温暖,增强自信,从而缩小师生间心灵上的距离。这样,学生才愿意把教师当成知心朋友,愿意向你畅开心扉,愿意接受你如何做人和如何学习的指导。一个以真诚待学生的老师,会时刻得到学生的尊敬;时刻感受到做老师的快乐;时刻看到来自同学们敬仰的目光,所以一个好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就是仁爱之心。

在工作中,我将自己的所有精力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实践中去,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所说的“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注意自身的修养,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学习,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爱心、耐心和诚心完成自己的使命。

一个教师缺少了仁爱之心那他便无法成为一个好老师。做仁爱之师,用自己的热情和仁爱去点燃学生的兴趣、理想、智慧、人格和对于生命的渴望与追求,也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为建设和谐融洽的校园、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医者之心:仁爱进取果敢 第3篇

记者前往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采访林辉时,他正在开会。他的同事告诉记者:“林院长不是在开会,就是在手术室做手术,要不就是在病房为病人作检查,很少有空闲的时候。最多的时候他一周做过11台手术。有时候由于要开会,甚至只能利用中午的时间做手术。”10分钟后,我们被告知会议结束了,林院长在会议室等我们。推开会议室的门,就看见林院长笑容可掬地站在那里,炯炯有神的双目散发出友善而又坚定的光芒,温和亲切又一丝不苟的样子,透露出一位仁爱、严谨、坚定的医者的风范。的确,众人眼中的林辉,就是这样一个人,对待病患,真诚仁爱,数十年如一日无私奉献;对待工作,一丝不苟,力求做到精益求精;对待管理,大胆开拓,推动医院的创新和发展。

大爱无疆的医者

2007年10月22日,一对年轻的夫妇将一面写有“衷心感谢广西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给了我们儿子第二次生命”字样的锦旗送到主刀医生林辉手中。他们1岁9个月的儿子吴家颉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生命垂危,经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医务人员的救治康复出院。

吴家颉来自广西罗城县东门镇东勇村一个仫佬族贫困农民家庭。在3个月大的时候突然出现全身抽搐、呼吸困难等症状,经医院检查确诊为先天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症,是常见先天性心脏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夫妇俩为了挽救儿子的生命,把家里的耕牛、母猪和值钱的东西都变卖了,辗转多家医院四处求医,然而吴家颉的病情一直没有好转。这个贫困家庭的不幸遭遇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在爱心人士的帮助下,吴家颉被送到了自治区人民医院进行手术。当昏迷中的患儿被送到医院时,全身乌黑,嘴唇发紫,双眼上翻,奄奄一息。经检查发现血氧饱和度只有7%左右,与正常人的95%相去甚远。该院胸心外科专家立即实施抢救,并将患儿送入重症监护室进行24小时监护。经过10多天的抢救,患儿的病情才逐渐稳定下来。

面对这样一个备受社会关注、病情特别严重的特殊患儿,医护人员感到压力巨大。在术前讨论会上,大部分医务人员认为医院没为年龄这么小、体重这么轻(患儿6.5公斤,1岁左右儿童的正常体重为9公斤)、身体状况这么差、病情这么重的重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做过手术,手术难度高,存在着巨大风险。同时,考虑到这名患儿已引起了众多爱心人士和媒体的关注,如果手术不成功,负面影响极大。是坚持手术,还是规避风险放弃手术,成了摆在医务人员面前的大难题。这时,该院副院长、胸心外科主任林辉在对患儿的情况进行客观分析后认为,患儿不存在手术绝对禁忌症,只要把手术方案做细了,准备充分了,每个环节都发挥出最好的水平,手术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最后,在林辉等医生的坚持下,大家经过反复讨论,统一了意见,最终决定为患儿施行手术。

为了确保手术的成功,该院胸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相关科室在林辉的组织下,多次召开了手术组、麻醉组、体外循环灌输组、护理组等多个专业小组的术前病情讨论会,针对患儿精心设计了详细的手术方案,并作好充分的准备。

9月30日上午8点30分,汇聚了自治区人民医院胸心外科、麻醉科、手术室等科室精英的生命争夺战开始了。手术由林辉亲自主刀,凭着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精准地为患儿进行心脏畸形的纠正手术,在各组医护人员的紧密协作下,精心编织着这朵正待绽放的生命之花。经过10多位医护人员4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手术成功了。

术后,患儿被送到重症监护室监护。考虑到术后的治疗与监护也非常重要,林辉放弃了国庆长假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每天都到重症监护室看望患儿,指导治疗。

10月8日,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细心护理,患儿完全度过术后危险期,由重症监护室转到普通病房,身体逐渐恢复健康。

在被问到为何面对巨大压力却仍然孤注一掷决定施行手术时,林辉说:“如果手术还有生的希望,如果不手术,患儿恐怕熬不过年底。在客观条件和技术允许,准备充分的情况下,为什么不给患者生的机会?医生的天职是挽救病患的生命,只要遵守医疗规程,患儿的监护人表示理解和同意手术,就不应过多考虑个人得失。作为医生,除了要有精湛的医术,还要有勇于承担风险的胆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朴实无华的几句话,彰显了一位医者大爱无疆的仁善之心。这只是他从医20多年挽救无数危在旦夕的生命的一个缩影。

不断进取的开拓者

林辉在工作中的果敢和魄力完全源于其扎实的专业基础和精湛的医术。采访中,他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说:“doctor,既有医生的意思,也有博士的意思,所以医生要活到老学到老。”的确,医学行业是一门专业技术性强、极具探索性、高风险的服务行业,只有不断探索,不断创新,才能不断进步。林辉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1982年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广西医科大一附院胸心外科工作后,几乎是工作了2-3年后就又回到学校学习,然后又回到工作岗位,反复磨练。他先后攻读了医学硕士学位、医学博士学位。1992-1994年到日本国立名古屋大学医学部附属医院胸部外科研修。2001年6月调到自治区人民医院,担任副院长兼任胸心外科主任工作后,又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成人教育学院与中华研修大学举办的“职业化医院院长与现代管理MBA核心课程高级研修班”,并获得MBA学位。多年来,他已经养成了每天早上6点起床,或看书或写文章的习惯,晚上也抓紧时间读书学习。数十年来,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不断进取的开拓者,始终瞄准医学科学的前沿,不断努力,不断进步。

心脏疾病外科手术的传统方法,都要在人为地使心脏停止跳动的状态下进行,手术完毕,必须进行心肺复苏。这给病人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心肌不可避免地受到损伤,严重者较容易出现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严重心律失常等并发症。为了攻克这道难关,林辉和他的同事们开展了心脏不停跳条件下心内直视手术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基础和临床的系列研究,取得了重大成果。他主持或作为第二完成人的科研成果获国家及省厅级科技进步奖8项。其中,他作为第二完成人参加的“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研究”获1998年广西科技进步一等奖和1999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浅低温体外循环心脏跳动中二尖瓣置换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获2003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的“逆行灌注心脏不停跳主动脉瓣及联合瓣膜替换术的研究”获2001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心脏不停跳心内直视手术的临床应用推广研究”获2004年广西医药卫生适宜技术推广一等奖。“心脏不停跳法心肌保护的研究”获2005年广西科技进步二等奖。“非体外循环先吻合桥血管近端‘序贯式’冠状动脉搭桥术”获2010年广西科技进步三等奖。以“逆行灌注心脏跳动中主动脉瓣及联合瓣膜替换术”为代表的心脏不停跳心内手术已被推广到全国多个省市多家医院,为创立较系统的心肌保护的新理论和新方法、推动医疗新技术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獻,在国内学术界引起巨大的反响。目前,他主持的国家“863”、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各1项,省厅级在研科研课题4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中华医学会系列及国家核心期刊12篇,SCI 3篇,并参加编写了胸心外科专业权威参考书《顾恺时胸心外科手术学》第28章。

除了开展上述先进技术外,林辉还开展了心脏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心内直视手术中肺脏的保护、腋下小切口在肺外科的应用和心脏移植等技术,每年主刀大型手术150多台。

林辉开拓进取,刻苦钻研技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荣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国优秀医师、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广西优秀专家、广西留学回国人员先进个人、广西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说到自己取得的成绩,林辉轻描淡写地说:“获得再多荣誉,也不代表我有多么了不起,专业技术水平比我强的人多得是。获得党和人民的肯定,是幸运,是机遇,更是鞭策。”

远见卓识的管理者

在众人眼中,林辉既是一个医术精湛、成绩卓著的外科专家,更是一个具有远见卓识、魄力十足的管理者。

2001年,林辉毅然放弃外省的高薪聘请,到自治区人民医院主持临床、科研教学等管理工作。他虚心好学、坚持不懈,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2006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他注重深入临床一线开展广泛的调查研究,加强双向沟通,及时提出和有效解决问题。他注重抓计划、抓布置落实,努力做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注重抓效率,讲实效,实行目标管理,努力推进观念的转变和各项工作的进展。所分管的业务职能部门都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他的倡导下,自治区人民医院大力推进规范化、标准化、网络化管理,使医院现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登上了新台阶,在国内首开电子病历的关键环节“电子签名”的先河,成为卫生部首批电子病历试点单位,医院信息化建设达到国内先进广西领先的水平。

他积极推行“科教兴院、强化学科建设”战略,狠抓学科建设,重视人力资源的引进和开发,推动科研教学、人才队伍建设,使医院的科研成果和科技拔尖人才逐年增长。2004年与武汉大学建立联合研究生培养基地,目前招收硕士研究生150多人,已有70多人获得医学硕士学位。2008年与广西医科大学建立联合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硕士研究生导师增加43名。林辉主持科研工作以来,全院共获科研奖123项,其中广西科技进步奖40项,卫生适宜技术推广奖83项;科研立项255项,其中获国家自然科学科研资金项目7项;设立院青年基金,目前立项53项。积极推动和开展各种国际性、全国性、全区性学习班、学术交流活动和会议。如主持1997年全国新的体外循环心臟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研讨会和2000年全国小切口与微创心脏外科暨心脏跳动中心内直视手术会议;承办2003年第三届中国国际肺癌大型研讨会和2007年国际鼻咽癌防治高级论坛暨广西鼻咽癌现场防治研究30年纪念学术大会。

仁爱之心 第4篇

1.平常心。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这被认为是对教师最恰当的比喻。可如果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 那么, 一旦这根蜡烛燃烧完, 别人就要处于黑暗之中, 至少暂时要处于黑暗之中。因此, 这实际上也贬低了教师的作用。教师要知道, 自己是一根火柴, 燃烧了自己, 点燃了别人, 使星星之火变成燎原烈火。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是最广泛应用的对教师的赞誉。如果就其广义来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那么就其狭义而言, 教师就应该是其学生灵魂的工程师。可事实上, 任何一个教师都无法完整地设计和塑造其学生的灵魂, 因为一个人灵魂的形成是受多方面的因素影响的, 概括而言, 除了受学校教师的教育影响以外, 还受其家庭及其所处的社会环境的影响。因此, 用“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来定义教师, 头衔太大, 不切合实际。教师应主动从神坛中走下来, 充分认识到, 教师只是教育领域中最普通的劳动者, 是一个辛勤劳作的园丁。不管人们对教师怎么定位, 不管教师需要扮演多少角色, 教师都不过是一个劳动者, 一个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者。不因身心之苦而自抑, 不因外力不敬而自贬, 这是教师首先应该具有的平常心。

2.崇高爱。新课程对教师角色进行了新的定位: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教师是教育专家, 是规划未来的设计师, 是交际广泛的外交家, 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教师是学生虚心的倾听者, 是学生真诚的赏识者, 是学科关系的协调者, 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教师是勤奋的学习者, 是教育的研究者, 是教育的享受者;教师是教育行业最普通的劳动者, 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力军, 是学校的主体, 是教育的主人。教育的每一项成果都离不开教师的劳动, 教育的每一个创新都离不开教师的智慧, 教育的每一个进步都离不开教师的奉献。教师的职业不同于作家, 不同于工程设计师, 即不同于其他从事创造性劳动的劳动者。教师的劳动对象是学生, 是有思维、有情感的活生生的人。教师的劳动成果是人才, 是未来。“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教师的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劳动的持续性、复杂性和不可量化性。“学高为师, 德高为范”。教师的劳动既是教师施教的过程, 也是教师自身学习提高的过程;是教师不断求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这就是教师职业的崇高与骄傲。

那教师具有怎样的人格特质, 才能拥有一颗“仁爱之心”呢?

第一, 积极健康。这一点指教师性格的总体特征。教师对国家、社会、人生、工作、群体保持乐观, 积极参与。许多教师, 特别是一些曾身处逆境的教师, 是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性格使他们走上成功之路。套用某论坛上一个词——“阳光教师”。

第二, 宽容忍让。表面看是软弱, 本质则是胸怀。容不下孩子, 怎么能教育孩子?忍不住闲气, 如何弘扬正气?面对学生的不良现象, 奋起反击不是上策。培植正确的理想信念, 让不良现象自行瓦解消亡, 兵不血刃, 善之善也。

第三, 反求诸己。在和优秀教师聊天时, 经常听到他们诉说自己职业生涯的遗憾——哪件事没处理好、哪节课没讲好、对不起哪个学生等等。我还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越是感觉遗憾多的教师, 表现得越优秀。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或许正是因为他们善于反躬自问、反思自己, 才使他们的心灵愈来愈宽广。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除了道德, 教师的学识、权力、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的因素。但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 权力只能维系短暂的顺从与亲近, 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打动学生内心的, 是人格和道德的力量。这力量才是长久的, 它将影响学生的一生, 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因此, 就对学生一生的影响来讲, 学识、权力、外表等加在一起, 也远不如道德重要。学生看老师既看才, 也看德, 无才无德, 学生厌恶你;有才无德, 学生敬畏你;有德无才, 学生同情你;德才兼备, 学生才会真心拥戴你。所谓“高止仰止, 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 然心向往之”, 就是这样简单的道理。仁爱, 正是高尚道德的第一体现。面对职业的神圣, 教师只有满怀仁爱之心, 更加审慎的爱惜。面对充满渴望又无助的家长, 教师只有满怀仁爱之心, 一遍一遍地指导, 一点一滴地渗透, 循序渐进地点化。面对天真烂漫的儿童, 教师只有满怀仁爱之心, 呵护, 培植。诚如一位美国教育家所说过的:教师站在人类的摇篮边。摇篮中酣睡的, 是天使, 是人类美好的未来。你的执教有可能影响一个学生、一个家庭, 乃至一个民族的命运!这就是教和育的最根本意义。做一名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的教师吧!

摘要:现代社会的发展在带领人们走向富裕的同时, 使我们的教育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困难与挑战。在现代社会中, 教师是一个价值多元化的职业, 身在其中者, 非一句“喜忧参半”可以概括。那么, 今天的教师, 该拥有怎样的为师心态呢?我个人认为, 现代的教师, 面临社会、工作、个人重重的压力, 实在是需要一份淡定从容的专业心态。这种心态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仁爱”。

仁爱之心 第5篇

本学期,按照学校《关于开展“转作风、强教风、正学风”专项整治工作的意见》的文件精神,通过教研室组织的集中学习、讨论,让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受益非浅。

全体教研室集中学习了《科技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科技大学本科课堂教学管理规范》(试行)、高校教师师德禁行行为的“红七条”和总书记关于“四有”的好教师标准等重要文件。要做一名“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老师。

上一篇:机械电子学设计下一篇:高原地区公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