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生产机械范文

2024-05-17

水稻生产机械范文(精选12篇)

水稻生产机械 第1篇

一、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必要性

1.实现农业机械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是一个全面目标, 必须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 全面推进农村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据此, 必然包括农业机械化, 而水稻生产是农业生产很重要的一部分, 没有水稻生产的机械化, 也就没有农业的机械化, 就很难谈农业的生产发展, 因此说,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

2.水稻生产机械化事关我国粮食安全

水稻是目前我国三大粮食作物之一, 水稻生产过程中季节性最强、需工量最多、劳动强度最大、最苦最累, 如果不依靠机械化生产, 改变人工生产的落后手段, 肯定会给我国粮食安全带来隐患。

3.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农民增产增收的有效途径。

机械作业替代人畜力作业, 效率提高, 可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如:水稻机插是人工插秧的20倍, 水稻机收可提高效率50倍。

机械作业是先进农艺技术的实施载体, 可以完成人畜力无法胜任的农艺操作。能保证先进农业技术转变为生产力, 提高单产, 提高质量。如:机械化植保、中耕、烘干, 可保证生产无公害、口感好的优质大米。

农民增加收入, 实现小康要靠机械化。水稻插秧机械化可提高工效数十倍, 省工、节种、节肥、节水, 降低生产成本, 减少损失, 增加产量, 每亩可节本增效100~200元。

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实施全程机械化, 可将水稻生产各个环节有机联系在一起, 形成产业链, 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效益和竞争力。

由此可见, 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十分必要的。

二、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可行性

水稻生产机械化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可行的。

1.机插秧技术成熟, 适应性广

机械插秧采用定行、定穴、浅栽、定苗栽插, 既体现了直播、秧苗浅栽快的优势, 又解决了人工栽插高位分蘖的问题, 同时能实现秧苗的有序分布, 可控制株距和总苗数, 能充分利用温、光资源, 为建立合理的群体提供了可能。目前我国广泛使用的东洋PF455S型步行式插秧机, 机型技术先进, 可靠性高, 有效地解决了过去独轮驱动滑行船板式插秧机壅泥壅水、故障多、效率低的弊端, 且经济性较好。同时, 农机与农艺相结合, 试验总结出大中棚软盘育秧等简易、低成本的标准化育秧方式, 增强了机插秧技术的可操作性和经济性, 便于广大农民群众掌握和接受, 并完善了肥、水管理技术, 形成较为成熟的机插稻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水稻机插技术具有很大优势。可使水稻高产稳产, 平均亩增产40kg。机插省工节本, 总成本比人工栽插降低30%左右。机插简便易行, 农民、机手容易掌握, 各地均适用。机插农 (农民) 工 (机工) 双赢, 种稻户实现高产稳产、省工节本, 可增收100~200元/亩, 插秧机经营户每个作业季收入近万元。

2.机收获迅速发展, 前景广阔

水稻机收近年发展速度快, 经济效益高, 社会效益好, 有效解决了水稻收获季节性强和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前景十分广阔。

调查表明, 我国目前水稻收获机机型繁杂, 质量差异较大, 作为农机部门专业技术人员应该深入研究, 引导农民购买适用机型, 使农民增产增收, 促进水稻机械化健康发展。坚持机械的适应性、可靠性、经济性相统一的愿则, 从作业质量看, 半喂入较全喂入收割机性能要好, 自走履带式较好。虽然目前看全喂入式价格较低、速度较快, 但全喂入式将成为过渡机型, 半喂入式将是水稻收获的终端机型。

3.机械烘干、抗灾提质、增加效益

粮食收获后, 各项损失、霉变等一般在5%左右, 因此, 在发展水稻机插机收的同时, 应积极试验示范水稻

烘干与精深加工技术, 以减少水稻收获后损失及提高稻米品质。

机械烘干的优势在于:第一, 提高抗灾能力, 水稻收获季节受天气影响大, 使用机械烘干能大大提高抗灾能力。第二, 提高稻米品质, 通过低温烘干, 不仅不影响稻米品质, 而且能大大提高稻米品质, 无污染, 无晒场杂质, 爆腰率低, 口感好。第三, 提高经济效益, 经烘干后精米加工, 提前上市, 价格可上浮20%左右.烘干无需晒场, 减少晾晒用工, 降低成本。

从以上农业生产技术的科学评价方面综合分析, 三项技术既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 又具有实践上的可行性, 更具有经济上的合理性。

县水稻生产总结 第2篇

高科技对水稻生产的贡献率。现总结如下:

一、水稻生产的基本情况

我县水稻生产和其它地区一样,由于种种原因的影响曾一度抛荒严重,粮食生产特别是水稻生产面临严重的挑战。2004年新年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农民增收发出了“一号文件”,文件明确要求,要集中力量促进农民增收。随着一系列种粮优惠政策的出台和执行,我县广大农民种植水稻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今年水稻种植面积和产量出现了恢复性双增。全县共完成水稻栽插面积5.5万亩,实收面积5.5万亩,比上年实收面积5.3万亩增加0.2万亩;平均亩产417公斤,比上年平均亩产407公斤增10公斤;总产实现2293.5万公斤,比上年总产2157.1万公斤增136.4万公斤,增6.3%。其中旱育秧2.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1055万公斤;其它育秧方式3万亩,平均亩产412.8公斤,总产1238.5万公斤。优质稻面积3.5万亩,平均亩产422公斤,总产实现1477万公斤。

二、狠抓主推技术的推广应用

1、选用优质高产良种。优良的杂交组合进行合理的布局是夺取水稻稳产高产的基础。为此,根据不同的海拔位置及水源条件,合理布局品种。在海拔700米以下水源有保证的田块,主要选用金优117、金优188、川香优6号、t优300、国香5号等高产优质组合;海拔700-900米地区及相对缺水田块选用国丰1号、国丰2号等组合。

2、适时早播,培育壮秧。

在我县水稻生长期间,前期低温阴雨,抽穗扬花期的高温伏旱是影响水稻高产稳产的不利因素。因此,我们在栽培上注重适时早播,强化苗期管理,培育壮秧。播期安排上,针对不同的育秧方式,结合不同的海拔位置,分类进行指导。采用温室两段育秧的播种时间为,海拔600米以下地区在三月底;600以上地区在四月上旬;旱育秧的播期比当地温室两段秧的适宜播期提早3--5天; 在水田进行旱育秧的强调苗床质量:一律做成标准式湿润苗床后才播种育苗。播种期始于3月底至4月10日,15日前结束。在育秧技术上,狠抓培育壮秧这一关键环节。一是抓好种子播种前的晒种、药浸、催芽等事宜。二是做好秧床的选择与制作,认真进行土壤消毒、灭菌及调酸。三是严格掌握播种技术,旱育秧按照育中苗的要求,每平方米的苗床播露嘴谷种130—150克,分厢定量,均匀撒种,薄土盖种不露籽,盖双层膜保温保湿。四是加强苗床温度、水份、施肥及防治病虫草害的管理。

3、适时早栽、合理密植。掌握适宜的秧龄和叶龄是进行适时早栽的基础。旱育秧35—40天,5—6叶栽插,今年水稻始栽于5月3日,集中栽插在5月10—20日。在栽插规格及方式上,采用宽窄行、等行栽插,每窝栽2粒谷秧苗。旱育秧一般田亩植1.8—2万蔸左右,较肥田亩植1.4—1.6万蔸,海拔较高及干磅田亩植2.0—2.1万蔸。秧苗栽入大田前,用20%三环唑750倍液浸(喷)秧苗,防治苗期叶稻瘟的发生流行。

4、施足大田底肥,配方施肥,科学管理。大田施肥,采取“以底肥为主,农家肥为主,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为主”的方针。即底肥亩用农家肥1000—1500公斤、过磷酸钙25—30公斤、草木灰(或氯化钾15公斤)150—200公斤、尿素(或相应含量的其它氮肥)15—20公斤,冷浸田增施0.5—1公斤锌肥。施肥方法采用“前促、中控、后补”,对保水保肥力强的田块,尿素作全层一次性施用,对保水保肥力差的沙田,则留5—6公斤尿素在栽后7—10天追施促分蘖。在田间管理上,切实抓好四项主要工作:一是实行科学的水浆管理,采取“浅水过

六、深水迎伏、干湿养谷”的原则。二是早施追肥及时除草,于栽后7—10天,亩施尿素5—6公斤加除草剂一包拌匀撒施,达到促分孽除杂草。三是对拔节期落黄过头的田块,亩用尿素3—4公斤酌情施用花粒肥。四是狠抓了对水稻分蘖期的螟虫、分蘖盛期的叶稻瘟,7月上旬的飞虱、稻纵卷叶螟和纹枯病,8月上旬褐飞虱及穗颈瘟等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此外,在水稻的抽穗初期,喷施“九二o”等结合根外追肥,促进抽穗整齐、提高结实率,为水稻增粒、增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三、加强领导,狠抓科技到位工作

水稻生产机械 第3篇

[关键词] 水稻机插秧;技术推广;现状;问题;建议

水稻机械插秧改变了多年来手栽秧“脸朝黄土背朝天,水到膝头泥到腰”的历史,是今后水稻种植方式的发展方向。2002年,我县在原施庄、芦蒲等镇进行机插秧试点,2004年扩大到罗桥、古河、三灶、新沟、阜城等镇。由于原施庄、三灶等镇领导比较重视,推广面积较大。2005年直播稻从苏南由打工农民自发引入,因其克服了三夏大忙劳力紧张和避开灰飞虱为害导致条纹叶枯病发生的矛盾,致使直播稻在我县不推自广。但由于直播稻种植方式存在播后出苗不匀不齐、杂草多而难除、连年种植杂稻多、生育期短产量低而不稳、后期如遇低温瘪粒多等弊端,直接影响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近年来引起了各级政府尤其是农业部门高度重视,我县抓住国家扶持机插秧推广工作的有利时机,创新工作思路,在全县大力推广水稻机插秧压减直播稻,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上级领导和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深受群众欢迎。2011年,全县水稻机插秧推广面积达18万亩,占全县水稻总面积的29%,比2010年增加5万亩,增27.7%。

一、主要做法

1.强化责任,统筹兼顾抓落实

为加快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推广步伐,我县坚持“因地制宣,分类指导,梯度推进,点面结合”的原则,成立了水稻机插秧工作领导小组,层层分解任务,细化落实责任。2011年,县政府办专门下发30号文件《关于切实做好2011年度全县秸秆机械还田与水稻机插秧集成技术推广工作的通知》将插秧机推广任务分解落实到各个镇,列入年终考核目标。今年以来,县农业部门先后举办水稻机插育秧培训班、插秧机操作技术培训班累计培训50场次,请专家讲解机插育秧技术;先后在阜城、东沟、羊寨等镇召开水稻育秧、机插秧现场会6次以上。水稻机插速度快、效率高、通风好、产量高的优点已逐步被广大农民所接受。

2.政策推动,资金扶持促推广

为了解决群众购置机械资金不足的困难,我县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切实把水稻插秧机械作为农机具补贴的重点。2011年在中央、省补贴的基础上,县政府对推广机插秧进行奖励,每亩奖励10元,同时各镇区结合自身特点,以不同方式对发展机插秧进行补贴或奖励。羊寨镇补贴3万元购买3台乘坐式插秧机,芦蒲镇每亩机插秧补贴110元,阜城镇每亩机插秧补贴40元等,广大农民和农机手发展机插秧的信心和积极性明显增强,为水稻机插技术的进一步推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我县推广步进式插秧机127台,乘坐式插秧机14台。同时结合省下达我县商品化育供秧项目700亩秧池建设任务,对承担育秧任务的农机合作社,每亩秧池补贴3000元的育秧物资,降低农户购秧成本,促进水稻机插技术推广普及。

3.典型引路,三个突出显效果

我县在机插秧推广工作中做到了点、线、面结合,突出了大户、服务合作组织、示范村三个重点,取得了较好的示范带动效应。一是突出抓“点”,培植农机大户。县农业局每年扶持农机大户20户以上,在资金、技术、信息等方面予以倾斜,局分管领导、作栽站负责人与农机大户实行对口帮扶,要求每月至少下基层2次以上,积极解决农机大户的困难。二是突出抓“线”,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全县目前已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22个。合作社对农户实行“统一品种、统一育秧、统一管理、统一收费标准、统一机插”一条龙服务模式。2011年,阜城镇恒富农机服务专业合作联社采取“市场化运作,合同化管理”方式,与周边村庄600多户群众签订了机械插秧服务合同,完成机械插秧面积5000多亩。三是突出抓“面”,建立示范村。县农业局自2009年起结合水稻高产增效创建项目实施,重点在项目区开展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村建设。截止目前,全县已建成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村30多个,示范面积达十几万亩,具体由各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实施,县农业局安排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协调关系。

4.服务到户,技术指导上水平

一是成立机插技术推广小组。县农业局抽调10名专业技术人员成立专门技术指导小组,深入乡村农户,深入田间地头,有针对性地抓好软盘育秧、整地、机插等各项技术措施的落实,确保机械插秧技术推广工作圆满完成。二是抓好技术培训。充分发挥农业、农机部门的优势,农业部门负责育秧及大田农艺指导,农机部门负责机械插秧技术培训。2011年以来全县共举办各类机插秧培训班5期,培训农技人员、农机手、种植大户5000多人,印发《机插水稻高产高效栽培技术》培训教材2万余册,发放机插水稻栽培技术明白纸及机插水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图10万余份。三是强化机插后技术指导。县农业局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指导,突出薄水插秧、浅水活棵、及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关键技术措施,做好机插水稻全生长期的技术跟踪服务,努力实现高产稳产。四是落实机插配套服务。在育插秧期间,县农业局制定了配套服务实施方案,组织技术骨干28人成立服务队,分片包干,对育秧及插秧机作业进行跟踪指导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分农民对机插秧技术顾虑多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主要务农劳力年龄偏大,且大都以妇女、老年人劳力为主,他们受直播稻播种时省力方便和机插技术的复杂性影响,认为机械插秧技术既烦又难,还不如手工抛秧、直播简单,对插秧机技术的接受有较多思想顾虑。主要表现在:一是自发育秧农户没有严格按照插秧机使用的秧苗要求进行育秧,影响了插秧效果;二是少数插秧机手为了追求工作效率和节省秧苗,导致机插秧基本苗不足;三是受天气和机械数量影响,超秧龄现象比较普遍,栽后缓苗期长,部分田块易造成穗数不足,这些原因的存在造成部分农民对机插技术产生怀疑。

2.插秧机服务保障跟不上

由于插秧机性能和技术要求较高,如操作不当易出故障,影响机插质量,而修理技术力量和零配件供应相对薄弱,难以及时跟上。如发生较大故障,修理难以及时,耽误农时。

3.机插秧社会化服务功能还不健全

水稻机插秧技术的推广应用需要依托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辐射带动。目前,我县农机服务组织和农机大户发展较快,但有能力提供全程作业服务的不多,不能满足农民多种服务需求。同时我县农村土地经营规模比较小,种田大户不多,且土地流转速度不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机插秧的发展。

三、加快我县水稻机插秧推广的对策

1.加大机插秧技术宣传力度

一是组织现场演示。有针对性召开水稻机械插秧现场演示会,使广大农民在现场了解插秧机可靠性、适用性。二是召开经验交流会。充分发挥机插示范户的作用,请机插示范户来讲机插育秧技术和机插省本、增产的好处及注意的问题,带动周围农户使用插秧机。三是大力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鼓励农机合作组织向农村劳力紧张的农户推广“育、耕、插、割”一条龙服务模式。

2.普及育秧关键技术

农谚道:“秧好一半稻”。普及育秧关键技术是推广水稻机插技术的关键。农业、农机部门紧密配合,通過现场演示育秧技术流程和深入育秧田块开展育秧技术指导,加快普及推广育秧关键技术进程。只有普及育秧关键技术,水稻机插秧才能获得高产,水稻机插技术才能被广大农民接受。

3.加强插秧技术培训

一要加强对插秧机手的技术培训,使机手会操作、懂技术、排一般故障。二要对农技人员和育秧农户进行插秧机性能和育秧技术培训,使他们掌握育秧、机插等技术,解决生产上超秧龄移栽、穴数不足等问题。三要派技术人员到厂方学习修理技术,解决修理技术力量不足问题,为今后大面积推广提供技术保障。

4.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由于插秧机投入较大,利用率低,利润薄,政府应增加补贴比例,激发农户购机热情。另外,还应把与机插配套的工程纳入政府补助范围,如育秧盘、插秧机技术培训、工厂化育秧、专业服务实体等列入扶持范围,为加快推广机插秧提供政策保障。

5.培养机插秧运营市场机制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第4篇

1重点机具的选配

机具配置本着合理配置、大小搭配、循序渐进、提高效率、发展先进、不断升华的原则。

1.1耕整地机具

重点配置45马力以上拖拉机配套的水田埋茬起浆机、旋耕机、翻地犁、机引水田耙等。

1.2蒸汽催芽室

依据育秧作业规模,配置吉林市(或其它)产的电子全自动水稻浸种催芽设备(1~2 t/24~36 h)。

1.3育秧播种流水线

配置效率高、效果好的久保田育秧播种机SR-510C(作业效率:600盘/h)和井关育秧播种机THK-3071KC(作业效率:600盘/h)。

1.4插秧机配置

插秧机分手扶式插秧机和乘坐式插秧机两种类型。

(1)手扶式插秧机以久保田SPW-48C型(4行,作业效率:3亩/h)和SPW-68C型(6行,作业效率:4亩/h)、手扶式井关PC6型(6行,作业效率:4亩/h)为主,重点解决地头和小地块插秧作业。

(2)乘坐式插秧机以久保田SPU-68C型(6行高速,作业效率:8亩/h)、久保田SPD-8型(8行高速,作业效率:12亩/h)、乘坐式井关PG6型(6行高速,作业效率:8亩/h)、井关PZ-60型(6行高速,作业效率:8亩/h)为主,重点用于大地块高效率、高质量作业。

1.5水稻收割机配置

以久保田PRO588型(4行,作业效率:4~7亩/h)、洋马4LBZ-140(AG600)型(4行,作业效率:4~7亩/h)、井关HF608型(4行,作业效率:4~7亩/h)半喂入式水稻联合收获机为主。

1.6植保机械配置

为了降低一次性资产投入,植保机械可以选用机动喷雾器(如:北京丰茂植保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3WB-15X型背负式机动喷雾机)、电动喷雾器(如:台州黄岩天文3WD-16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

1.7机具配置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机具配置如表1所示:

2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工艺路线,主要有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工艺路线、育秧技术路线和机插秧耕整地技术路线,分别如图1、图2、图3所示。

3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效益分析

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效益的优势体现在三方面:经济效益增产增收;社会效益提高劳动生产率、抢农时、标准化生产经营;生态效益是保护生态环境、创建绿色现代农业。

3.1经济效益

目前,水稻生产田间耕整地环节早已全部实现了机械化作业,因此,实施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育秧环节节支;二是插秧与收获环节省工;三是水稻增产增收。

3.1.1育秧环节节支

(1)育秧省工。传统人工作业,仅棚内做床、撒种、覆土到扣膜,以及后期浇水、管理到拔苗,整个作业全过程平均每亩地需用工时费49元;而采用机械化育秧播种流水线作业,整个育秧管理环节平均每亩地仅用工时费7元。平均每亩地节约人工费42元(630元/hm2)。

(2)节约用种。人工手撒籽较机械作业用种量大,均匀度差,一般每盘需多用种30 g;人工插秧用秧量380盘/hm2,机械插秧只需320盘/hm2。由此可计算出机械与人工播种及插秧相比,每亩可节约用种量1.2 kg(18 kg/hm2),即:320盘×30 g+60盘×140 g,种子按11元/kg计算,节省13.2元(198元/hm2)。

(3)节省盘土。人工分散育秧取土量多,浪费大,床土利用率低,较机械集中规模化育秧明显增加取土用工费用。调查综合统计,机械集中规模化育秧平均每亩大田可较人工分散育秧节省取土用工费用14元/亩(210元/hm2)。

以上三项合计节约支出69.2元/亩(1038元/hm2)。

3.1.2插秧与收获环节省工

(1)插秧。人工插秧雇工费每亩180元(2400元/hm2),机械插秧每亩仅需60元(900元/hm2)。人工插秧与机械插秧相比,平均每亩地可节约成本120元(1800元/hm2)。

(2)收获。人工收割到脱粒平均每亩地需300元(4500元/hm2),而采用机械化收割,平均每亩地只要160元(2400元/hm2),含送到家运费,平均每亩地可节约支出成本140元(2100元/hm2)。

以上两项合计节约支出260元/亩(3900元/hm2)。(由于区域不同,各地方用工费用有所不同,但综合偏差不大。)

3.1.3水稻增产增收

大棚育苗与小棚育苗相比,具有温度变化小、棚内温度高、水肥充足、浇灌均匀等特点,同时,大棚内温度条件好,湿度控制适宜,可有效降低立枯病、恶苗病等病害的发病率,明显提高了秧苗质量。特别是大棚育秧秧苗抗逆缓冲能力强,可有效防止倒春寒的危害,且有利于秧苗生长和干物质的积累。因此,不但可提高育秧积温150℃左右,提早出苗7~10天,而且还实现了提前插秧,可促进水稻提早成熟5~7天。因此,对提高水稻产量和新米的提前上市,都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采用机械化插秧能够做到插深一致,穴距均匀,保证公顷保苗穴数,较人工插秧缓苗快,通风透光好,有效分蘖率高,空瘪率低,千粒重增加,因此在提高稻米品质和产量方面都具有明显的作用。按平均每亩增产35 kg(525 kg/hm2)计算,则增产效益最低可达91元(1365元/hm2)。

3.2社会效益

(1)能够形成具有代表性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农业技术规范,技术装备模式和较为完善的技术服务体系,农机社会服务组织逐步完善壮大,实现标准化集中育秧。

(2)增强了农业抢农时、保季节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极大减轻了农业劳动强度,改善劳动生产条件,解决农忙时用工荒的问题。

(3)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使更多劳动力向外转移,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农村产业化进程和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创造有利条件。

3.3生态效益

(1)机插秧采用的是毯状秧苗,其播种密度较高,从而提高了秧田利用率,秧田与大田比例可达1∶100~1∶120,秧田利用率比常规育秧节省秧田,减少了大田的占用量。

(2)育苗时用土量少,对土地生态环境破坏少,育秧期集中管理,提高肥、土、水、药的使用效果,节省水、土资源。

赴韩国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考察报告 第5篇

作者:信息中心

应韩国农林部农村振兴厅的邀请,我农业部农机化技术开发推广总站组织的赴韩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考察团一行8人,于2000年6月26日至7月3日到韩国进行了考察。考察的重点有三个方面:一是水稻生产机械化;二是设施农业方面的情况;三是国家对农业方面的宏观政策等。在韩方对口接待单位---韩国国家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的精心安排和协助下,我们走访了科研教育部门、农机生产企业、农村合作组织和农民家庭农场等十四个单位,途经六个道(省)一个市(汉城特别市),行程约2250公里,对韩国农业生产的基本情况、水稻机械化和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农业机械化组织体系、扶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政策等情况有了一个较全面的认识,考察达到了预期目的。现将考察结果分述如下:

一、基本情况

韩国三面临海,年降水量达1300mm左右,丘陵山地约占国土面积的70%,水稻是韩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一年一作,种植面积240万公顷,单产在5~6吨/公顷,田块较小,农民户均土地1.35公顷(总人口4500万,农村人口约占8%),农业机械以小型为主,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的转移,单户生产规模在逐渐扩大,同时,由于不少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平田整地,田间作业机具向大型化发展的趋势日益明显。

60年代以前,韩国的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50%以上,农业广泛使用人畜力劳动;进入70年代,随着5年经济计划的实施,农业机械得到初步发展;80年代,随着农业劳动力大量向工业和都市转移,农业人口妇女化和老龄化突出,在政府的扶持政策下,农业机械化得到了全面发展,动力机械逐步代替了人畜力劳动;90年代,水稻移植和收获机械技术得到大力发展,已基本实现了以耕翻、栽插、植保、收获、烘干、加工为主的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70年代末韩国实现粮食自给后,水稻生产已不再单纯追求高产,而将提高品质放在首位。近10年来,韩国也在进行农业结构调整,农业机械化的实现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发展,目前大约70%的耕地生产粮食(主要是水稻),30%改为生产蔬菜及其它经济价值高或可进入国际市场的农产品。农业已逐步成为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向型产业。

二、水稻机械化生产

(一)主要机具及机械化作业程度

主要作业机具保有量表

机 具 1970 1975 1980 1985 1990 1998

整地机械 11884 85722 289779 588962 751236 959976

拖拉机 614 564 2664 12389 41203 157888

机动插秧机---16 11061 42138 138405 325126

联合收割机------1121 11667 43594 78099

机动喷雾机---32956 108632 291945 484212 460380

水 泵 54078 65993 193943 286298 341548 344950

干燥机---694 986 3526 12116 49832

主要作业环节机械化程度

年份 整地 移栽 植保 收获 干燥

1985 70% 23% 68% 17% 2.1%

1990 84% 78% 93% 72% 15%

1995 97% 97% 98% 95% 32%

1998 100% 97% 99% 94% 39%

(二)主要作业及机具简介

耕整地机械

韩国水稻生产的耕整地主要采用耕翻---旋耕---耙平---灌水---平整的作业工艺。主要作业机械有犁(铧犁、栅条犁、双向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近年来,有些水稻产区为简化作业方式,推广使用V型梁驱动圆盘犁,而旋耕机的使用在减少。这种机械采用了后掠式V型传动机梁,能够较好地解决侧向力的平衡问题。我国也有这类整地机械,但传动梁都是一字型直梁,V型梁驱动圆盘犁值得我们借鉴。

生产该机的永晋机械、株式会社(釜山市东莱区)是生产水田耕整机具的专业厂,产品几乎囊括韩国使用的双向栅条犁、驱动圆盘犁和旋耕机等各种耕整地机械,配套动力从5马力到80马力形成系列。该社对开发中国市场有兴趣,也愿意在中国寻找合作生产伙伴。插秧机

水稻移栽在韩国水稻生产中耗工较多,约占30%,而且劳动强度大。韩国从1970年开始引进毯状苗育秧及机械化插秧技术,插秧机以四行步行机为主,近年来8行乘坐式高速插秧机得到了推广。但步行机仍占总拥有量的60%。

在这次考察中,我们在国际综合株式会社见到了一种新的水稻栽植机,该机是在四行步行插秧机底盘上改装的,结构和作业动作类似于日本的水稻钵苗摆栽机,但是用来拨插格盘大秧的,其育秧盘是在普通平盘里加塑料隔槽(格槽宽约1厘米,方向与秧盘短边平行)。作业时,将露出格底的秧根切掉,整盘上机,最大可移栽苗高25~35厘米的秧苗。据韩方介绍,该机适合在温度较低的地区使用,这种栽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分蘖特别旺盛。我们认为:

从其适应秧苗及切根的要求上看,类似我国晚稻的洗根大苗移栽,很有必要引进研究,如果可行,对解决我国南方晚稻机械化移栽的难题将有积极意义。

直播机

近年来,韩国为了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在较大的家庭农场推广水稻直播技术。据介绍,1999年韩国推广水稻直播面积为水稻总种植面积的7%,并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经韩国京畿道农业技术院的对比试验表明,直播稻与插秧稻相比,产量相差约3%,均为6吨/公顷左右,收割期约推迟7天,播种成本可节约40%。

韩国的直播技术可分为旱直播与水直播。旱直播使用小麦播种机,一机两用;水直播一是使用弥雾机喷种撒播,二是使用专用水直播机。LG公司研制的水稻直播机,采用四轮驱动插秧机底盘,排种器为可调对插齿形槽轮式,该排种器在大播量时呈条播状,在中小播量时呈穴播状,这种排种器在日、韩及欧美播种机上大量使用,但我国尚没有,值得引进与我国广泛使用的外槽轮式排种器进行对比研究。

联合收割机

韩国从1973年开始开发生产半喂入履带式联合收割机。1980年前使用的基本都是2~3行机型,1990年后,随着国产切割器和V型皮带耐久性的提高,收割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整机技术水平已接近或达到日本机型水平。随着农场规模的扩大,四行机的数量在逐步扩大,目前60%以上使用四行机,并着手进行无人操作联合收割机的研究。韩国进入中国市场的联合收割机,在结构上进行了强化和简化。如去除了割台水平装置(约3000美元)等,以降低成本。54马力四行联合收割机的售价约为23万元人民币。

干燥与加工机械

相当长的时间内,韩国采用自然干燥法,遇到收获季节下雨,不可避免会造成稻谷损失。直到70年代中期,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广泛使用,谷物的烘干才得到了重视,目前韩国谷物大部分使用干燥机处理。

韩国的水稻干燥与加工可分为两种形式:

一是以农协建立的从水稻的合同收购直到大米合同销售的大型粮食加工体,本次考察的平泽市安仲面(乡)五星农协会,由7500个农户组成,拥有5台套大型烘干和大米精加工设备,具有每小时处理30吨稻谷的能力。农民根据年初与农协签定的合同安排生产,当农民使用联合收割机收获水稻后,直接将稻谷送到农协的加工厂,进行品质测试,确定价格,并于第2天直接将货款支付到农民的帐户上。农协收购的稻谷立即进行烘干和储存,再分期按合同加工成袋装免淘米销售。

另一种是农户自行烘干处理,本次考察的金堤市竹山面一位叫金祥圭的农户,种植34.4公顷水稻,拥有7台6吨循环式干燥机和10吨/小时大米精加工设备,可自行处理和对外加工处理水稻。

浅析双辽市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 第6篇

1.做好水稻机械的推广工作。结合双辽市的实际情况,选准引进推广机型,重点推广、示范;培育水田机械生产示范种田大户,建立双轨全程机械示范区和样板田,发挥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优越性,提高农民对水稻机械化生产的认识。

2.对购机农民的补贴与扶持,推进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贯彻落实国家购机补贴政策,制定双辽市水稻生产机械化的发展规划,明确目标和措施。充分利用国家购机补贴资金,政府加大购机补贴力度,为购机户提供贴息贷款。通过补贴调动广大农民投资的积极性。

3.技术培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农机科技队伍的整体素质,做好知识的更新换代,掌握先进的技术;加强对农机大户的培训,做到以点带面,起示范带头作用,提高农民使用水田机械的积极性;加强对广大农机手的培训,使他们掌握先进机具的使用操作维护方法,不断提高农机从业人员的技术素质。

4.与农艺相结合,重点在育秧技术和大田管理等环节上,进一步加强农机与农艺的有机结合。为保证机械插秧的顺利进行,开展旋耕整地作业,提高土地平整度和节约水源;是做好机械选种,采用先进的清选机进行清选,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是提高水稻育苗效果,保证插秧顺利进行。

5.创新机制。以市、乡农机推广站为依托,以种田大户、农机大户为主体,创新服务组织与运行机制,促进土地流转,加大跨区作业的组织力度,实现机械化作业,规模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和社会化服务,推进水稻机械化和产业化的全面提高。

水稻机械插秧技术 第7篇

1. 秧苗标准

秧龄30~35天;苗高12~15厘米;叶龄3.5~4片叶;根数9~10条;根长4厘米;茎粗0.2毫米;叶色浅绿、叶挺、有弹性。每平方厘米2~3苗。秧苗卷起或提起, 不散不断。

2. 育苗前技术准备

(1) 品种和种子选择。按育苗和插秧先后, 合理选择优良品种, 纯度95%, 发芽势85%, 出芽率95%, 含水量在15%。 (2) 用种量确定。按机插秧的株行距30厘米×13厘米、30厘米×16.5厘米, 每穴4~6苗, 亩用种量3~4公斤。 (3) 晒种。选种前, 在睛天背风向阳地方晒2~3天, 以达到增加种皮的透性、加快种子吸水过程, 提高酶的活性和杀菌的目的。 (4) 除芒。使用除芒机除芒时, 严格按使用说明书要求操作, 除芒率在90%, 芒长小于1毫米, 破皮率在原有的基础上不超过1%, 以达到播种量均匀一致, 保证插秧质量。 (5) 选种。机插秧育苗必须提高种子质量, 达到苗齐苗壮。主要方法是盐水选种, 每50公斤水加入10~12.5公斤食盐, 或将新鲜鸡蛋放入配制的溶液中, 露出5分钱硬币大小即可。将种子置于盐水中搅拌, 捞出浮在水面上的瘪粒、草籽、杂质, 将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洗净。 (6) 浸种。将选好的种子用药剂进行浸种, 菌虫清每10克浸3.5~4公斤种子, 在12℃~15℃水中浸5~6天, 或用杀虫单25克加5毫升咪鲜胺浸种35~50公斤, 对防治恶苗病、干尖线虫病、稻瘟病等种传病虫害均有良好的效果。

3. 秧田地的选择及营养土配制

(1) 秧田地选择一般选择园田地、旱田地、本田高台或高地, 水源方便、排水好和盐碱轻, 土壤肥沃的地块做秧田地, 原种旱田施用旱田除草剂的地块不适宜做秧田地。 (2) 由于机插秧苗的高度要求严格, 育苗12~15厘米为宜。因此, 一是选择未施用除草剂的园田旱田或本田地做客土, 并加20%~30%腐熟农肥过筛拌匀;二是每平方米用0.15公斤水稻床土调制剂加壮秧剂充分与客土过筛拌匀, 防止徒长或缓苗现象发生。

4. 育苗阶段技术要点

(1) 苗床的制作。1.5米宽×10米长为标准床, 置床一定要做细做平, 压实, 浇足底水。 (2) 摆盘或铺地膜。首先, 摆盘, 用钙塑纸, 规格长57.5厘米, 宽27.5厘米, 盘内深2.0~2.5厘米, 用厚0.2厘米宽2.0厘米的铁条做两个内径27.5厘米×137.5厘米的方柜, 装好床土刮平, 提倡用硬盘育苗。其次, 地膜打孔铺床, 将地膜整齐地卷在木板上, 木板长2米, 宽0.15米, 厚0.05米, 然后划线冲孔, 孔距一般为2×3厘米, 孔径0.2~0.3厘米。将打好孔的地膜铺在置床上, 装土刮平, 营养土厚度2.5厘米。 (3) 育苗。因地制宜确定播期, 要根据已知水情、插秧期、农户实际情况、品种、面积等诸多因素科学安排播种期, 在4月10~20日播种。浇足浇透营养土以达到保墒出齐苗的作用。床土消毒处理。浇育苗灵等土壤消毒剂, 搞好床土消毒, 防止立枯病发生, 使床土的p H值在4.5, 为秧苗健壮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用播种机播种和覆土机覆土, 每盘用干种0.2公斤;覆土0.5~1厘米, 然后轻压一下种子, 使种子三面接土。苗床封闭除草用丁扑合剂每袋20~22平方米拌土均匀撒施, 床面要有一定湿度, 但不能大。为防止早春低温, 前期增加保温膜, 最好采用起拱开闭式旱育苗, 保证出苗, 后期育苗注意炼苗, 防止高温烧苗。置床要每床施氮、磷、钾三元复合肥1.5~2公斤, 喷施1~1.5公斤硫酸液酸化处理。

5. 苗田管理

(1) 出苗前管理。提高苗床温度, 增加薄膜的透光性和防止破损, 遇寒潮时要加盖覆盖物;防止鼠害和蝼蛄。 (2) 出苗后管理。青头期及时撤地膜, 灌青头水;适当炼苗, 防止徒长。播后至青头期间床内温度控制在30℃~32℃, 一叶一心床内温度控制在28℃, 二叶以上控制在25℃, 三叶一心控制在20℃~25℃。一叶一心到三叶一心根据天气、温度变化变化时刻注意放风练苗;防止立枯病, 当水稻二叶一心时根据苗情适时适量浇3.0%恶·甲水剂防治立枯病, 15平方米0.2公斤对水15公斤, 用喷壶浇, 然后用清水冲洗。青头期要每床浇0.5公斤硫酸调酸, 7天后再浇一次;适量追肥, 根据苗情, 二叶一心以后到三叶一心时, 结合插前追施送嫁肥, 发现脱肥, 每平方米0.15~0.2克硫酸铵对水50公斤喷施, 然后用清水冲洗。

二、本田期生产

1. 整地

(1) 田块一定要整平, 坚持寸水不漏泥, 上糊下松的整地标准, 插秧时水层要浅, 保持在2~4厘米, 防止漂苗丢穴, 插秧深度不超过3厘米。 (2) 提倡春旋耕旱整地, 旱搭埝, 水耙地要整细, 耙匀, 泥脚深度不超过30厘米。 (3) 沉淀要好, 耙地后不能立即插秧, 要沉淀3~4天防止机插秧时壅泥现象发生。 (4) 埝埂要小, 小埝埂要有利于机械通过, 高度15厘米, 宽度小于30厘米, 高低差大的地块最好分段插秧。

2. 秧苗

(1) 机插秧要求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秧苗分布均匀, 无“窟窿苗”。 (2) 根系发达, 盘根好卷起不断, 装箱不散。 (3) 秧苗健壮挺实、无病虫害。 (4) 高度适中, 秧苗高度为12~15厘米, 防止秧苗过高, 机插伤苗, 不利于缓苗。 (5) 盘土要干, 防止插秧时因水分过大导致秧片装箱后下滑堆积, 影响机械取秧。 (6) 秧龄3.5~4.0叶。

3. 带土秧块

盘苗土厚20~25厘米, 土层均匀, 不含石块、树根等硬杂物, 形状规则无残缺, 秧苗均匀度达80%。

4. 插秧标准

落插率不大于3%, 相对均匀度合格率大于85%, 行距一致, 不压苗, 不漏行。

5. 插秧密度

肥地、早插地块插30厘米×16.5厘米, 正常插30厘米×13厘米, 保证每亩基本穴数15000。

6. 施肥

每亩标氮85~90公斤, 磷酸二铵15~17公斤, 钾肥10公斤, 适当追施硅肥, 含量为20%的硅肥每亩20公斤, 注重全层施肥和穗肥、粒肥的施用, 穗肥7月10~15日每亩5公斤尿素。粒肥齐穗后每亩尿素3.5~4公斤。

7. 管水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第8篇

一、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

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技术,是国家“863”科研成果。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采用高压电弧等离子体与交变电磁场相结合,在机器内部形成宇宙等离子体环境,种子通过自由落体运动垂直流过机器,接受光辐射、电磁辐射和臭氧的共同作用,使种子的生命力被激活,病菌被杀死,离子交换能力增强,酶的转化加速,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增加,提高种子的发芽势、发芽率,苗期提前1~3天,增强作物的抗旱、抗病能力;植物根瘤菌增多,有效促进作物生长,增加有效分蘖,植株粗壮,促进早熟,改善品质,可提高产量8%~12%。

水稻种子采用DL-2型等离子体种子处理机处理时,应采用电流强度为1.0A,连续处理2次。处理后5~12天内播种;等离子体处理种子作物的后代不能做种子;处理后的种子超过播期不能重复处理;不能处理已经萌动的种子。

二、简塑盘育苗技术

1. 床土准备

最好选用山地腐殖土,其次是水田土和旱田土;用土数量:根据育苗数量决定用土量,一般每盘床土4kg;水田土和旱田土做床土应加入适量草炭,土与草炭以4∶1的比例均拌。

2. 床土配制

加入营养土,根据比例要求均拌,每盘床土含氮、磷、钾各l.0~1.5g。床上调酸,pH值以4.5~5.0为宜。床土结合浇水进行消毒,用敌克松1500倍液每盘浇0.7kg,敌克松数量每盘不得超过0.5g。提倡用“水稻育苗营养土母剂”,按说明拌匀。

3. 机械化播种

用2SB-500型自动播种机,或用2BD-840型手推式播种机机械化播种,保证芽种2~3粒/穴;底土厚度为2.0~2.5cm,覆土厚度为0.5~1.0cm。

4. 秧苗管理

出苗至1.5片叶时,应保证白天温度28℃,不能超过30℃,夜间不能低于5℃,1~2天浇1次透水;1.5~2.5片叶时,白天棚内温度应保证22℃,防高温徒长;2.5~3.5片叶时,白天棚内温度20℃,夜间不低于10℃,可昼夜通风炼苗;1.5~3.5片叶时,每天浇2次水。

三、水田机械化旋耕整地技术

水田旋耕可一次性完成水田机翻、机耙,降低机械作业成本,减少作业环节,省工,省时,省油,而且节省泡田用水,可节水30%~50%。其旋耕作业碎土能力强,地表平整。稻茬覆盖严密,工效高,油耗低,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耕和耙地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耕层透气、透水性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其技术要求:一是水田旋耕,一般在当地插秧前20天左右进行,待水灌田后,加以平整即可插秧;二是耕作时,尾轮内管伸出处管的长度不能超过100mm,同时操作时应站着手扶扶手架,使犁刀离地过田埂或过沟,以免内管弯曲;三是操作时,勿使杂草在旋耕刀上缠绕过多,否则将消耗拖拉机的功率和增加零件的磨损;四是清除杂草时,需关小油门,将离合、制动手柄放在“离”的位置上,将变速手柄和旋耕刀操作手柄放在空档的位置,然后清除杂草。

四、水稻机械化插秧技术

1. 插秧时田面质量要求

耙地后要进行沉淀,达到一定的泥脚深度(硬度),泥烂适中,上糊下松.泥烂糊状有利于插秧固苗,下松通气性好,利于发根。插秧时田面的适宜泥脚深度为10cm,用食指插入田面一节深度画沟,周围软泥呈徐徐恰好合拢的状态即可。不同的土壤沉田的时间也不同,粘质土需沉田5~7天,低洼地7天以上,粘壤土3~4天,沙壤土2~3天,沙质土1天左右。国产2ZT935系列插秧机要求在7天左右,日本等水上漂系列要求沉淀时间为3~4天就可插秧。

机械插秧作业时,要求保持田面“花打”水或1-2cm的水,即70%田面有水层为宜。田面水层过深,影响插秧质量,秧苗易漂浮;而无水时,机械前进阻力大,效率低。

2. 插秧时间

根据水稻品种特性及育苗形式,插秧期最早界限温度是在5月最低气温7~9℃,最高气温17~19℃,日平均气温12~13℃,地温14℃,以这个温度指标作为开始插秧的日期,力争在5月底插完秧,不插6月秧。5月15日前后平均气温为13~14℃时插秧的产量最高,25日以后平均气温虽然继续上升,但产量按时间早晚顺序依次下降。因此,插秧的时间为外界气温稳定在13~14℃.即最佳插秧时间在5月15日-5月25日,可以缩短返青时间,延长分蘖期,利于水稻高产。过早插秧温度低返青慢,容易死苗;过晚插秧温度过高,植伤率高,返青也慢,营养生长期缩短,难于高产。

3. 秧苗起运

插秧前一天,秧苗要浇透、浇好水,起秧时先慢慢拉断穿过盘底渗水孔的少量根系,连盘带秧一并提起,再平放,然后小心卷苗脱盘。秧苗运至田头时应随即卸下平放,使秧苗自然舒展;并做到随起随运随插,严防烈日伤苗,要采取遮荫措施防止秧苗失水枯萎。

4. 合理密植

水稻田要有合适的穴数和株数,以保证稻田充分利用沟通,进行光合作用,积累较多的有机物质,从而提高水稻的产量。单位面积内基本苗数,应根据产量目标所需的穗数而确定。插秧行距固定为30cm。株距:地力好的采取稀植21、18、16cm,每穴株数3~5株;地力差的采取12、14、16cm,每穴株数5~7株。

5. 装秧补秧

首次装秧时,应将秧箱移到最左或者最右侧后,再装秧。补给秧苗应在秧苗到达秧苗补给位置之前进行。若作业中秧箱上有一行没有秧苗时,应按首次装秧要求,重新补给秧苗。在每次作业开始时要试插一段距离,以检查每穴苗数和栽插深浅,并及时调整取秧量和栽插深浅。为了保持插秧直线度和均匀的行距而应使用划印器和侧对行器。

6. 插秧深度

插秧作业时,插秧深度控制在2cm左右,植株发根较多,生长健壮,分蘖力强,是最适宜的插秧深度。插得太深,分蘖差,缓苗慢;插得太浅,易漂秧和倒伏。坚决克服深插,防止插窝脖苗。插后要及时补苗。

7. 机械插秧质量标准

漏插率≤5%;秧苗插后茎基部有折伤、刺伤和切断现象,伤秧率≤4%;漂秧率≤3%;勾秧率4%;翻倒率≤4%;均匀度合格率≥85%。

五、水稻机械化收获技术

水稻生产机械 第9篇

日前, 山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现场会在临沂市郯城县召开。会议参观了郯城县育新农机合作社, 观看了水稻育秧、小麦秸秆还田、水稻插秧“一条龙”机械化作业现场, 省农机办侯英忠副主任作了讲话。

会议指出, 山东省水稻种植面积虽然比重很小, 但加快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 是确保全省农业机械化全面协调发展、实现由中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跨越的的重要内容。2008年山东省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到12%, 收获机械化水平达到42.7%。但从总体上看, 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仍然比较低, 工作滞后。特别是水稻种植环节的机械化发展较慢, 已成为制约山东省水稻生产机械化整体水平提高的最薄弱环节。加快推进水稻生产特别是种植环节的机械化, 已成为山东省农机部门当前的一项十分迫切的工作任务。各水稻主产区农机部门要进一步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将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统筹安排好抢收小麦和水稻机械化育插秧两项重要工作, 抢抓当前有利时机, 明确措施, 科学推进, 加速突破水稻育插秧机械化这一薄弱环节, 以栽插和收获两个关键环节的机械化为着力点, 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加快示范推广步伐, 推动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发展实现大的跨越。2009年, 全省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水平要达到15%, 机械化收获水平达到50%以上;2010年, 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50%;经过5~10年的努力, “十二五”基本解决水稻种植作业机械化问题, 2015年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 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会议要求, 首先要强化政策扶持, 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对水稻联合收割机和插秧机购置补贴力度, 引导农民购买和使用水稻插秧机械和收获机械积极性;争取财政支持, 各水稻主产区农机部门要积极争取政府重视和财政支持, 不断加大财政资金的投入力度;进行项目倾斜, 省农机化创新示范工程每年将安排专项资金, 用于全省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基地建设, 加快水稻育插秧和收获作业机械化的示范推广。各水稻主产区财政补贴重点要向水稻种植大户、农机大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倾斜, 逐步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 农民和农业经营服务组织投资为主体, 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 为加速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提供强大的投入支持。二是强化示范推广, 营造浓厚氛围。搞好示范带动, 以农机大户、种粮大户和农机合作服务组织为发展对象和示范核心, 用一户带一村、一村带一片的办法来推进, 扩展建立起示范村、示范乡和示范县, 逐步形成“以点带户、以户带村、以村带乡、以乡带县”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示范推广模式, 带动面上工作的开展;坚持示范推广。要召开不同形式的水稻生产机械化现场会、观摩会或演示会, 特别是乡、村两级, 要尽可能多地组织农民群众观看先进机具现场演示, 通过亲自体验、算帐对比, 促进、提高他们购买和使用水稻生产机械的积极性;加强舆论宣传。借助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 加强技术的示范宣传, 扩大社会影响, 为推进水稻生产机械化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三是农机农艺结合, 完善技术体系。四要搞好技术培训, 提高操作水平。各水稻主产区要抓住育插秧这个关键环节, 狠抓机插育秧、插秧机操作、大田管理及联合收获机操作等技术培训。五要健全市场机制, 强化市场运营。以推进服务产业化为核心, 以种粮大户、农机大户为重点, 培育机插秧合作社、机械收获作业公司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 充分调动和激发农民、农机合作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通过加强水稻生产机械化跨区域作业的组织调度、加强机具鉴定选型和质量监督、加强插秧和收获机械的维修保养和配件供应能力的建设、完善跨区作业的安全保障机制等, 推动水稻生产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扎实有效开展。

兴宾: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超七成 第10篇

“今年收谷不用愁了,机械化就是好,往年我家这十多亩田的谷子全家几个人要起早贪黑忙上好几天,如今机械一响,10多亩的水稻一下子就收完了,一亩田收费120元,比人工收割还划算。以后我们农民种田不再那么辛苦了。”坐在田埂上等待将稻谷装上双轮车运回家的村民肖爱 龙感慨地说。

近年来,兴宾区农机管理部门围绕水稻机械化生产,采取农机与农艺融合、农机与农业部门联动、农机与农民互助的方式, 着力推进水稻收割机械化,每年新增水稻收割机50多台,在“双抢”时期积极组织调配500多台水稻收割机投入收割,确保“双抢”期间农民朋友能够抢收抢种。

绿色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第11篇

关键词:绿色水稻;生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S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432(2010)-12-0173-1

1 生产地与品种的选择

环境质量要符合NY/T391-2000规定。以“熟期适宜,抗逆性强”为原则选择具有多抗性的高产优质品种,质量达到种子分级标准二级以上,品种要每三年更换一次。

2 育苗技术

苗床地一般选择环境质量符合NY/T391-2000标准的背风、向阳、水源方便、地势高燥、排水良好的地块。秧本田比例为旱育苗1:80-100;钵育苗1:100-150。种子必须经过晒种、选种、浸种等处理,播种前,再用50倍液的多抗霉素浸种15分钟后直接进行催芽。播种时,先将用于浸种的药液均匀喷洒在苗床上,可有效防治水稻立枯病和恶苗病。然后再将经过浸种处理的稻种放在28-32℃条件下进行破胸,经过24-36小时芽长1mm时可用于播种。播种期一般在4月5-20日进行。播种方式可采用人工点播或使用定量定位播种器。播种量:旱育苗播芽籽150-200g/m2,简塑盘钵育苗每钵体播芽籽2-4粒。

3 苗床管理

3.1 温度管理

播种到出苗期苗床要密封保温,为防止发生冻害晚上可在苗床上覆盖防寒帘;出苗后,白天床内温度控制在23-25℃,但不能超过30℃,夜间温度不低于5℃;三叶期后可进行炼苗。

3.2 水肥管理

2.5叶前尽量控制水分,如果出现床土干裂或叶片打卷的现象要适当增加浇水以润湿床土,2.5叶期以后苗床要保证不能缺水,特别是是钵育苗,应该每天早、晚各浇一次透水。育苗过程中用床土调制剂时可不用追肥。秧田肥力不足时,要在秧苗1.5叶期和移栽前各进行一次氨基酸叶面追肥,每100m2苗床用量为50ml兑水500倍液。

3.3 防病

将多抗霉素原液稀释500倍后,于秧苗1.5叶期每平方米苗床喷洒2.5kg防立枯病。

4 本田整地、施肥

整地前清理好排灌渠,保证水流畅通。翻深15-18cm,也可旋耕结合,翻两年旋一年。肥料使用必须满足水稻对营养元素的需要,使用足够数量的有机肥返回土壤,所有有机或无机肥料,尤其是富含氮的肥料应对环境和作物(营养、味道、品质和植物抗性)不产生不良后果方可使用。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必须经无害化处理,并达到无害化卫生标准。结合旱耕一次施入发酵优质农家肥3万kg/亩,结合整地亩施用磷酸二氨150kg加硫酸钾50kg。

5 本田移栽

移栽时间为旱育苗5月15-25日,钵育苗5月12-20日。移栽方式分旱育苗人工或机械插秧、钵育苗人工或机械抛、摆秧。高肥力地块移栽密度行、穴距30cm×20-26cm,一般地块行穴距30cm×13-16cm;抛秧12-25穴/m2,每穴一钵。

6 本田管理技术

6.1 节水灌溉技术

移栽后,水田应立即灌水,水深为苗高的2/3,保持深水层3-4天以护苗。缓苗后要进行浇水以增温(水深不超3cn),保持到分蘖末期。钵育苗移栽当田间总茎数达到计划总穗数的80-85%时需进行晒田7-10天控制无效分蘖。有效分蘖终止到乳熟期间要对土壤进行“浅、湿、干”交替灌溉。孕穗期若遇17℃以下低温深灌20cm护胎。撤水期:黄熟期撤水。

6.2 追肥

插秧后到分蘖前,每亩追返青分蘖肥尿素75kg,7月10-15日,每亩追穗肥尿素30kg。

6.3 病虫草害防治

搞好農业防治。选用抗逆性强的良种,培育壮秧,加强栽培管理:搞好物理机械防治。利用灯光和糖醋药诱杀害虫、机械、人工除草等措施;搞好生物农药防治,减少化学农药量。特殊情况下,必须使用农药时,应遵守以下准则:允许使用AA级和A级绿色食品生产资料农药类产品;应选用标准中的低毒农药和中等毒性农药;严禁使用剧毒,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的农药;每种有机合成农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期内只允许使用一次;严格控制施药量和安全间隔期。

7 收获及晾晒

7.1 收获

收获前清除染病的稻穗。稻谷要求再黄熟期(水分含量19-20%)避开雨天收获。收获过程中所用工具只要清洁、卫生。

7.2 晾晒

收获后要及时晾晒,防止霉变。晾晒宜采用竹垫底,以阴干、风干、或间歇晾晒为宜,切忌暴晒。禁止在沥青公路上打扬晒谷,以免造成污染。

南方丘陵地区水稻机械化生产探索 第12篇

水稻机械化生产对稻田条件有较高要求, 不是现有丘陵稻田都适应水稻机械化生产。南方丘陵稻田地形复杂, 水稻机械化生产点和机具选择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1 面对农村千家万户、土地高度分散, 乡镇、村社领导应有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能力、协调能力, 基层干部群众有积极性。

1.2 稻田泥脚一致、要成片集中有一定规模且平整。

1.3 稻区有良好的水利条件、道路条件。良好的给排水系统, 有利于调控秧苗分孽和机械化作业。

1.4 不要选择新改造的稻田。新改造的稻田保水性差、泥脚不平整机械易沉陷。

1.5 丘陵选用中小型农业机械应有强的动力贮备, 选用履带式收获机械, 更能适应丘陵复杂条件。

2 水稻机械化生产旱育秧技术

工厂化育苗投资高与丘陵水稻生产现实暂时还不相适应。机插秧要求秧苗整齐平整。为了保证育苗质量, 根据丘陵实际情况, 在丘陵采用水稻机插秧软盘旱育秧技术, 节水方便管理。但应禁止未腐熟的厩肥以及淤泥、尿素、碳铵等直接拌作底肥, 以防肥害。应根据插秧时间秧龄控制在40天内确定播期, 控制好秧龄和苗高。应选择好播期天气, 气温应在15度以上;确保膜内高温高湿, 有利种子发芽出苗整齐。

2.1 苗床一般应选用地势平坦多年种植蔬菜而未施用草木灰的熟化旱地, 土壤有粘性。

2.2 播种前30天选择好天气用苗床耕作层加工床土。需欠细过筛, 每亩大田备干盖种土40公斤。反复欠细取盖种土后的苗床, 清除杂质, 每7平方米用过磷酸钙5斤浸水, 清粪水2挑泼施, 取表层1寸土盖堆腐熟。播种前3~5天过筛用作装盘土。

2.3 做好苗床, 埂高3~5寸, 宽1.4米。播种前一天饱灌底水至厢面积水。用干土补平厢底。

2.4 秧床上补水后, 厢面平整, 盘与盘的飞边重叠, 盘底与床面精密结合。每亩田25~30个秧盘。

2.5 铺装准备好的装盘土, 土层厚度平盘为度。

2.6 在播种前浸水, 床土含水85%以上。用65%敌克松40~50克兑水一挑, 对床土进行消毒。

2.7 播种每盘60克。播种前一天用清水浸种, 播前一小时滤干水分用旱育保姆1公斤/袋均匀拌种, 分厢定量播种。

2.8 播种后用盖种土均匀盖种, 土厚0.5cm。盖种后, 以兑好的敌克松水用喷雾器消毒盖种土, 如有种子露出要补盖。

2.9 秧板四周以泥严格保边。

2.1 0 做拱棚竹片间距0.4~0.5m, 棚高0.5m。竹片离秧盘两边应有适当距离, 防膜上汽水落下烧苗。用两米宽地膜覆盖封严, 保温保湿。

2.1 1 播种到出苗密封棚膜保温保湿, 只有当膜里温度超过35度时, 可于立针期在早上积膜补水, 敞开四周膜降温, 傍晚及时补水封盖。秧苗出土2cm, 不完全叶和第一叶抽出气温在15度以上时, 日揭夜盖炼苗2~3天即可。如遇寒流推迟揭膜。

2.1 2 一叶一心前保持厢面湿润、有利苗齐;二叶期后控水促根, 叶不卷筒、土不发白不浇水;二叶一心时用过磷酸钙浸出液和无渣清粪水施断奶肥。

2.1 3 一叶一心至三叶期每平方米用敌克松500倍液预防青枯、立枯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防治病虫害。

3 机械化插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大田准备:要求田块平整, 泥脚深浅一致, 泥脚深20cm左右。浅旋耙平、田面整洁, 上细下粗。在旋耕时使用适量有机肥和无机肥。整地后保持浅水层适度沉实, 寸水插秧。

3.2 准备秧苗:插秧前应保持秧盘内含水40%, 起苗时忌盘和秧分离, 清除秧盘内的石头等杂物。出苗不整齐的秧块应切除。

3.3 插秧作业前机手应对插秧机作一次全面检修调试。根据品种、秧苗素质和土壤地力确定插秧株距。确保每亩稻田1.6~1.8万窝, 基本苗3~5万苗。装秧块时应分厢装入, 两盘秧苗块接头对齐, 秧苗块应紧贴输厢。如秧苗块湿度过小可在秧块与秧厢间洒水润滑, 确保秧块下滑顺畅。根据整田质量和稻田泥却深浅, 调整插秧深度, 通过仿形机构灵敏度控制插深一致性, 达到秧苗不漂不倒。插秧深度5mm左右, 以土层上表层为基础。

3.4 不适宜机插秧的烂泥田可采用抛秧。

3.5 根据机插秧的生长发育规律, 采用相应的肥水管理措施, 扎根立苗前少灌水, 立苗后浅水勤灌促进分孽。

4 丘陵水稻机械化生产的几个模式

面对丘陵地区土地高度分散经营, 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效率。丘陵水稻机械化生产应采取与之相适应的模式。经过多年实践, 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模式:

4.1 种粮大户土地规模化承包经营机械化水稻生产模式。

4.2 农机专业合作社种植服务模式。农机专业合作由拥有农机具、农技、农机技术当地农户和村社干部组成, 从育苗、耕整地、排灌溉、插秧、植保、收获一条龙式水稻机械化生产服务。对于稻田成片集中分户种植水稻的农户是行之有效的模式。

4.3 农机专业户服务模式

丘陵水稻机械化生产的主要矛盾是土地高度分散不利于机械化生产。通过十多年的探索, 现有农机化技术与丘陵实际相适应, 提高了水稻生产的效率和效益, 对水稻稳产增产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5 结束语

上一篇:基尼系数分析下一篇:欧美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