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实训教学

2024-08-26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精选12篇)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 第1篇

关键词:改革创新,培养质量,教学模式

我国高职院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要培养具有实际动手能力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尤为重要, 首先我们必须转变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良好环境和机制。以下结合自己在实训教学的体会谈几点想法。

1 提高教学质量, 转变观念是关键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改革创新的目的是提高教学质量, 培养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而教学质量的提高, 要求广大教师首先要树立科学的高职教育人才观和质量观, 弄清高职人才质量与社会需求的关系。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中的科学、技术分离思想影响,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在有些人的观念中仍然属于“另类”高等教育。在这种观念的审视下, 高等职业教育的质量显然是不高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质量规格与普通高校是不同的。不能以普通高校的质量观来套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是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性人才。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是社会、用人单位、学校自身对教育工作和受教育者质量的基本看法。例如作为学院各学科的基础实训课程《金工实训》, 是一门基础训练课程, 主要让学生掌握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和简单的机加工及电气焊知识。可以为今后的专业实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实训时间较短, 一般在2到3周, 但这是学生上学以来第一次接触到实训学习, 是他们认识实践活动的初始, 教学工作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的技能操作, 同时还肩负着培养学生好的职业道德、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踏实肯干、与人合作的品质。使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培养、素质提高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有机地结合起来。

2 改革实训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对应用型人才需求的逐步增加, 实践能力培养成为构筑高职院校办学核心竞争力的必然途径.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因此我们需要优化教学过程, 大力开展教学模式改革。

2.1 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

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中心, 以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方式。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都是围绕着一个目标, 基于几项任务, 在任务驱动下, 运用学到的知识, 进行自主探索和团结协作训练, 最终达到完成任务的目的。简单概括其步骤为设计任务 (重要一环) 、合理分组、检查与控制、评价反馈。例如我们在《金工实训》课程的锉削课题训练中, 可以给学生一项把一段圆钢锉削成正六方体的任务, 并给出具体要求, 完成时间。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围绕任务运用已学的知识技能, 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加工计划, 并和教师讨论通过后, 进行分步实施, 在操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可以和同学及老师共同分析讨论, 解决问题。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或给出建议, 最后集中讲评工件, 进行总结好的方式方法给予表扬肯定, 不足之处提出建议, 给予鼓励。整个过程教师充当了一个引导者, 总结者。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 达到提高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2 采用科学可行的实训教学考评方式

我们的实训教学考评内容和标准要既能反映学生对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又要能反映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 真正做到全面评价学生的素质、知识和职业能力。实训教学考评方式可以由指导教师评定、学生自评、学生互评、阶段考评、过程考评及综合考评多种方式组成。要确保课程考核形式公平、公正, 以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热情。例如我们的《金工实训》课程, 考评内容包括单项考评成绩、作业成绩、平时表现成绩、学生自评和实训总结成绩, 其中每一项单项中还包括技术要求、操作过程中是否遵守操作规程、是否文明生产、方法创新, 以进行全面的过程考核, 避免从结果给成绩, 忽视训练过程中, 良好习惯的养成和职业能力的提高。

2.3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属于“教学、服务”类院校, 人才培养的特点是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 为企业生产建设服务提供适用人才。传统的以课堂和学校为中心的教学方式, 难以培养训练学生的高技能。“工学结合”教学方式的创新举措, 是上午学习理论课程, 下午在车间顶岗实习”的教学模式。真正开始“教学+实训”的双效学习。

高职院校可以以企业的车间设备及丰富的专业人才为依托, 聘请厂长和工程师为“双师型”教师, 教师既以丰富理论知识在课堂上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 又身处一线指导学生实践操作, 充分体现学院专业师资“上班在实训室、上课在学院”的教学模式。

顶岗实习是企业根据学生在校的成绩和综合表现, 将学生分配到企业的相关部门参与企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所学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 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转化为灵活掌握的实践能力。在实践环节中, 学生们将逐步完成由理论到实践, 由学生到技术人员的转化。

“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而且还为真正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3 提高实训教师素质, 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导地位

实训指导教师在整个实训教学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所以指导教师的职业道德修养和在工作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于提高实训教学质量至关重要。一个实训教师要为人师表, 而其自身实训条件的不足和修养欠缺, 都会影响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因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直接接触和模仿的榜样就是指导教师, 他们在实训过程中技能和好的职业习惯的形成, 及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自身素质, 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只有不断提高实训指导教师专业技能水平、行为修养、职业道德、政治思想、自身素质, 积极调动实训指导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才能充分发挥每个实训老师的主导地位。

参考文献

[1]董维佳, 宋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概论[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7.

[2]李平, 宋建军.对高职院校教学质量控制理论的研究[J].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2) .

[3]孙占学.关于高校教学改革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07 (29) .

[4]曾文英.高职高专院校金工实训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 (1) .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论文 第2篇

1建设专业教师队伍

教师自身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对教学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应严格做好教师职业素质的提高,保证师资队伍的质量。对于一些刚进入学校经验比较少的会计教师,应在其正式讲课前对其指导实践技能进行测评,并保证其通过理论课试讲,保证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发挥良好的实践指导能力。同时应建立起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制度,保证教师队伍的建设更加科学规范。同时对于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应给予其职务及工资等方面的奖励提高,吸引更多专业的技术人才涌入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同时学校应做好双师型教师的资格认定和职务聘任的问题,保证优秀的教师和更多的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够留在学校。同时可以建立起一个比较稳定的兼职会计教师的队伍,解决会计教师资源不够的问题,兼职会计教师主要是一些社会中的会计人才,拥有丰富的经验、高超的技能,并且授课的方式也比较丰富,学生能学到很多东西,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力度和效率。但这种方式也有一定的缺点,这种兼职会计教师聘用成本比较高,上课的时间也不够连续,并且还缺乏相应的考核体系。因此,学校可以邀请一些企业的会计专家到学校来,定期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为学生补充更多的会计知识。

2改进校内实训模式

高职院校应对校内实训进行改革,首先应完善高职院校的会计模拟实验环境,建立起设备齐全的会计模拟实验室,为会计专业的学生配备相应的硬件设备,进行理实一体化的实训,保证既能够做好实践教学,又能满足学生的实习要求。同时学校在组织学生实训时,应采取分项实训和综合实训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在进行分项实训时,学校可以通过模块化实训,其主要涉及的课程有会计基本技能实训、基础会计实训、财务会计实训、成本会计实训、审计实训等,主要实训的内容包括数字书写、收银、点钞、珠算、账户与复式记账、金融融资、财务报表、材料费用、制造费用、货币资金审计、报表审计等一些单项实践操作训练。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综合实训时,可以选择在学生完成会计大部分专业课程的学习之后再进行实训,实训时可以以一个公司某一阶段的`综合业务为背景进行相应的模拟实验,然后进行项目化实训。同时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校内实训时可以模拟企业财务工作岗位的设置来安排学生的位置,并将其按照对于的模块分成相应的小组,针对小组来安排相应的实验项目,再让组内成员选择不同的岗位角色,完成对应的实训任务。同时应采取轮岗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各个岗位的工作形式和内容,完成更多的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同时学校应改进校内实训课程的考核模式,考核方法可以通过检测学生的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的内容来进行,重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3完善校外实训模式

校外实训主要是采取校企合作的模式,充分发挥高职院校和企业的优势,来培养出更加专业的技能型人才。并且通过校外实训基地,能够让学生拥有更多参与实践以及就业的机会,同时也能为高职院校的会计教师提供相应的社会实践的机会,增加其对会计实践技能更全面的认知,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且教师在实践中也能够了解更多关于会计的问题和知识,增加实践教学案例,完善教学内容。并且学生通过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能够更快速的提高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让学生更早的了解社会对会计人才的专业要求,熟悉自己以后的工作岗位和环境,更好的将自己锻炼成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技能型人才。学校在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活动时应注意与校内的专业课程教学同步,科学展开对应的校外实训。校外实训课程主要包括职业认知课程、核心职业能力课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对于职业认知课程,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到校外的一些中小企业进行参观,积累对会计行业的认知。对于核心职业能力课程,学校应先让学生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然后在一些大中型的制造业、服务业等各行业进行企业的参观学习。对于综合职业能力课程,学校除了要安排学生进行校内的理论知识的学习及仿真模拟实训外,还需要选择一些大中型企业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实训机会,让学生能够亲身体会会计岗位的专业要求,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完成综合实训。总之,会计专业的学生应精通会计业务和电算化技术,提高自身专业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妥善安排好会计实训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提高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赵蕊芬.论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会计电算化专业为例[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2,(04):56-57.

关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思考 第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训教学 素质

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生产操作技术,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拥有自己的特色,与本科教学及中职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同时对于全方面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从而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做到实训教学、产学结合。

1 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①数量不足。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实践教学仅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实训教学是在近些年才被提出和受到重视,因此,在实训教学过程中,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严重缺乏实训指导教师。虽然学校的教师数量并不少,但大部分学历较高,多为研究生,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动手能力;部分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但都是来自较早时期的生产单位,经验严重落后。实训教师缺乏使得无法开设全部实训课程,而且现有的实训教师任务过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②质量偏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毕业生,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而技术工人则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大都未经过心理学及教育学培训。因此,现行的实训教学多流于形式,甚至演变成机械的生产劳动,不具有实效性。

1.2 实训内容落后 国内现有的高职院校大多是在近些年内由中等院校晋升而来的,实训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实训教学技术相对落后,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在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陈旧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已经脱离了现实。

1.3 实训教学场所难以落实 实训教学场所可以是本校,也可以是外校或生产单位。其中学校实训设备仅以教学为目的,不能创造价值,因此规模大都较小,也并不先进,无法涵盖所有实训内容。因此实训教学最为理想的场所为企业单位,然而现实的生产企业具有较重的生产任务,涉及到学生的安全及企业的技术保密等问题,通常不愿接受进行实训教学,即便接受也只允许有限的学生进入,便会给实训的管理和监控造成不便。

2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与建设 要想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就必须对实训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教学内容必须与现实的行业标准相衔接,不能脱离现实,根据行业的发展对实训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实训内容强调课程专业性的同时,要向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领域间的相互兼容方面拓宽教学内容,从而培养“一专多能、技术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在进行实训教学前要明确实训的专业或岗位,明确实训的要求,同时还要制定出可行的考核办法。实训课程应真实地模拟出职业情景。实训教学时除了必要的示范及训练,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点向学生列举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让学生独立分析和试验操作,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是非常重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一方面是从企业生产选聘技术精湛、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是加大实训教师的实践锻炼力度,统一安排实训教师分期分批去企业实习或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实训教学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与企业合作关系的问题上要勇于探索,本着互助互利的合作目的,在为企业创造效益、输送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同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增强基地的使用率和开放性,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校内实训设施的构建应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专业适用、满足需求、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尽量和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保持一致,以模仿真实的职业场景。此外,还要不断拓展校外基地实训合作项目,合理增加实训教学内容。

当落后的实训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时,就必须对实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应依据以下几点:①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②进行小班教学。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生要控制在10人以内,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了解与指导。③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应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并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合理穿插,避免过于集中,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运用和拓展理论知识。

3 结语

高职院校起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科学的教育体系能够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工作,为企业单位节省培训成本,而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工作还不完善,还存在许多问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企业人才类型需求势必将刺激高职院校进行实训教学改革,使高职教育体系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耿保荃.强化高职实训教学需处理好四种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2007(17).

[2]施能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J].药学教育,2005(03).

关于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的思考 第4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素质

高职院校的首要职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过程中不但要传授学生基础知识及专业理论, 还要让学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生产操作技术, 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组织协调和管理能力。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 高职院校拥有自己的特色, 与本科教学及中职教学有着本质的区别, 同时对于全方面人才的培养、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 应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及创新能力, 从而构建符合高职教学特色的实训教学体系。高职院校的教学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及综合素质, 做到实训教学、产学结合。

1 实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实训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 数量不足。传统的教学理念是以理论教学为核心, 实践教学仅处于辅助教学的地位, 实训教学是在近些年才被提出和受到重视, 因此,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 最为普遍的问题是严重缺乏实训指导教师。虽然学校的教师数量并不少, 但大部分学历较高, 多为研究生, 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 但缺乏动手能力;部分教师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 但都是来自较早时期的生产单位, 经验严重落后。实训教师缺乏使得无法开设全部实训课程, 而且现有的实训教师任务过重还会影响教学质量。 (2) 质量偏低。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师大部分是高学历毕业生, 还有一部分是来自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 而技术工人则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 大都未经过心理学及教育学培训。因此, 现行的实训教学多流于形式, 甚至演变成机械的生产劳动, 不具有实效性。

1.2 实训内容落后

国内现有的高职院校大多是在近些年内由中等院校晋升而来的, 实训教学还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实训教学技术相对落后, 教学设备比较陈旧。在科学技术及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 陈旧的教学设备、落后的教学内容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 已经脱离了现实。

1.3 实训教学场所难以落实

实训教学场所可以是本校, 也可以是外校或生产单位。其中学校实训设备仅以教学为目的, 不能创造价值, 因此规模大都较小, 也并不先进, 无法涵盖所有实训内容。因此实训教学最为理想的场所为企业单位, 然而现实的生产企业具有较重的生产任务, 涉及到学生的安全及企业的技术保密等问题, 通常不愿接受进行实训教学, 即便接受也只允许有限的学生进入, 便会给实训的管理和监控造成不便。

2 提高实训教学质量的措施

2.1 加强专业实训课程改革与建设

要想提高实训教学质量, 就必须对实训课程进行建设与改革, 教学内容必须与现实的行业标准相衔接, 不能脱离现实, 根据行业的发展对实训内容及时做出调整。实训内容强调课程专业性的同时, 要向专业的发展方向、专业领域间的相互兼容方面拓宽教学内容, 从而培养“一专多能、技术全面”的综合性人才。在进行实训教学前要明确实训的专业或岗位, 明确实训的要求, 同时还要制定出可行的考核办法。实训课程应真实地模拟出职业情景。实训教学时除了必要的示范及训练, 还要结合所学知识点向学生列举一些典型的实践案例, 让学生独立分析和试验操作, 以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2.2 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建设一支教学水平高、高素质、实践能力强、具有行业企业经历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是非常重要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应从两个方面进行建设, 一方面是从企业生产选聘技术精湛、有一定理论基础的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另一方面是加大实训教师的实践锻炼力度, 统一安排实训教师分期分批去企业实习或考取职业技术资格证书。

2.3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有效实施实训教学首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在与企业合作关系的问题上要勇于探索, 本着互助互利的合作目的, 在为企业创造效益、输送高技能综合性人才的同时, 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 增强基地的使用率和开放性, 从而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有效的锻炼。校内实训设施的构建应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做到经济合理、专业适用、满足需求、符合行业的发展趋势, 尽量和建设、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保持一致, 以模仿真实的职业场景。此外, 还要不断拓展校外基地实训合作项目, 合理增加实训教学内容。

当落后的实训教学方式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时, 就必须对实训教学方式进行改革。改革内容应依据以下几点: (1) 大力提倡启发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自主思考及创新能力。 (2) 进行小班教学。每位教师所教的学生要控制在10人以内, 有利于教师对每位学生的了解与指导。 (3)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合理安排实训教学。实训教学应根据理论教学进度并结合理论教学内容合理穿插, 避免过于集中, 使学生在实践中巩固、运用和拓展理论知识。

3 结语

高职院校起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合格人才的重任, 科学的教育体系能够使学生毕业后快速适应岗位工作, 为企业单位节省培训成本, 而实训教学在高职院校教学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实训教学工作还不完善, 还存在许多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企业人才类型需求势必将刺激高职院校进行实训教学改革, 使高职教育体系逐步走向正轨。

参考文献

[1]耿保荃.强化高职实训教学需处理好四种关系[J].职业技术教育, 2007 (17) .

[2]施能进.高职院校实验室管理的改革[J].药学教育, 2005 (03) .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教学与计算机实训 第5篇

摘 要: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是迎合当前信息化时代发展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性已经成为高职教学的方向。而现在一般高职院校都具备了能保证计算机实践教学的条件,也就是都有供学生操作使用的机房,其主要作用是为培养具备计算机实际操作技能的专业人才,开展科学研究。然而,在高职的实训教学这一重要环节里,计算机教学方式、内容缺乏突破,以至于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提升较慢,创新能力不足。因此高校计算机实验室发挥的作用是计算机教学工作的不可或缺的部分。

关键词:高职院校;计算机教学;计算机实践操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5-0077-01

随着当下计算机应用技术及计算机软件的普及,各类高校也都纷纷开设了和计算机相关的专业,计算机软件应用相关课程也渗透到各高校几乎所有的专业,这对于提升我国大学生的计算机应用技术整体水平无疑是非常重要的。鉴于这种状况,高校更应针对现实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课程的设置,充分发挥实训室的有利资源和条件,避免那些重理论轻实践的普遍状况,做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计算机实训室的作用,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技能能通过在实训室的实践得到实质性的提升。

一、高等职业学校在计算机实操教学中存在的不良现象

(一)高职学生特点

1、学生进校时大都对计算机不陌生,也初略会应用一些,但大都局限一般游戏,聊天之类的家常软件,所以对计算机的实际应用能力和认识还是很薄弱的。加上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体系大多是以理论课程为主,因此在教学方面就会造成与高职院校教学目标相违背的状况,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这一高职教学的主导方向,可是这些学生只有到了即将面对就业的时候,才发现自身的实际操作水平和能力很难满足工作岗位的需要。而企业又是强调具备实践经验这一重要的用人原则,这样就造成了用人单位与毕业生供需之间的尴尬的僵持的局面。

2、学生的诸多厌学情绪导致学生对高职计算机教学内容缺乏兴趣。高职院校的计算机课程比较抽象、枯燥,多数都是一些学生在高中阶段似懂非懂的基础性知识,理论性强,可操作性不大,这些学习内容对于本身学习能力有限的高职学生来讲,学习难度着实不小。兴趣自然无从谈起。

(二)教师的困惑

1、教学课件准备要符合细致和可操作性的特点。教师的课件是保证教师能清晰准确无误的把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重要手段,在计算机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会利用一些实例来作为辅助教学。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学效果也很好。只是要求教师在举例的过程中,自己能够做到简明扼要,联系实际,要让学生接受知识更加清晰直观而不是相反。

2、教师资源存在的问题。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主要是面向企业的技术岗位,注重岗位实践。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师队伍中,很多老教师是通过各种学历提升而成为了老教师,他们的知识结构相对老化,对于年轻的高职学生,他们的知识魅力是有限的。另外也有相当一部分青年教师,虽然他们一般都有着比较高的学历,可是他们在这些高职学生的面前,有同样明显存在许多共同的不足,如也和学生一样缺乏实践能力,教学经验也很稚嫩,对课堂和学生的认知和驾驭能力都还很欠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高职院校的学生,自身基础薄弱,学习被动,年轻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若照本宣科,没有实践经验做基础进行授课,这样的课堂是难以满足学生的实践需求的。

3、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陈旧,缺乏针对性。教师按纲施教也是理所当然的。统一授课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很难全面考虑到每个学生具体的学习状况,就更谈不上因材施教了,随着学校各类生源的不断增加,教师们受到自身水平以及敬业程度的影响,教学的内容就很难做到全面细致,更难以谈得上提高,导致学生对相关领域的前沿内容了解不多。

二、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训教学工作的体现形式

(一)“双师型”教师的塑造是高职教师的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一直以来把“高学历”人才的招聘作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一个亮点,这不免使得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掉入了一个误区。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重点,本应该放到实践能力的培养工作上来,但是,现在大多数的优秀教师在实践能力上却是严重不足。

(二)合理的课程设计是为了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的实践能力

计算机教学课堂学时总是有限的,教师们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布置任务,让学生们有顺序地进行学习和深思,课下要求学生们要进行主动性的学习。在理论教学环境中,适量的作业布置之后,并定期性的检查。在教学过程当中,要制定合理化的教学方案,根据学生之间的差异进行因材施教。上机实践的环节中,激发学生的兴趣,解答疑问。计算机的学习,不能仅靠教师的课堂讲述,学生的自学非常重要。

(三)校企合作永远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在课堂上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知识以后,如果不能在实践运用中得到验证,就很难对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和进一步的创新。而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就是实现校企联合培养。企业的需求是职业院校对制定计算机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只有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才会有出路。

三、结论

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若要有所起色,更好的发挥它对学生的教育和社会价值,切合实际的有针对性地对高职院校计算机实践教学进行改革和探讨已经是不可回避的事实。当今高新技术型人才的培养受到了学校和社会的空前关注,这应当成为学校发展的良好契机。大多高职院校的教学设施也都在逐步改进和提高,但仍然需要不断思索和锐意进取。师资力量、教学水平以及其他很多因素,影响到了高职院校的计算机实践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很多机房成为了学生游戏娱乐的场所,理论课多于实践课的总体模式、使学生学习兴趣低落,加之教师也存在一些与社会脱节的自身不足,使得计算机实践教学总是达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我们必须在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等一些方面进行认真反思和探索,加强自己双师型学习,为社会多培养出社会实践型、创新型的人才,这样学校和教师才能都向着高职教育的高水平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庆红.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构想与实践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2007(14)

【2】熊伟民.浅析高职计算机教学中存在的理由[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0(08)

【3】马思红.高职环境下计算机课程教学得失分析与倡议[J],考试周刊,2008(34)

【4】王兰成.关于档案专业大学本科计算机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探讨[J].档案学通讯,2012(01)

试论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流程 第6篇

摘 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人才的类型与社会需求“零距离”,学生的能力与就业岗位“零距离”。要实现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仅靠课堂的理论教学显然是不够的,必须依靠大量的实践操作训练才能实现。本文就高职院校实训课程的教学流程进行阐述。实训课程有别于理论教学,研究实训课程的教学规律,探索一套切实有效的教学程序是实现教学流程、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高职 实训教学 流程

提高学生的实践训练效果,是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长期以来孜孜不倦追求的目标。实训课程要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除了在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学目的、课程设计、单元设计和教师队伍建设上积极改进以外,关键在于设计好教学流程。一般步骤如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训准备

良好的实训教学效果从实训准备工作开始。对于实训指导教师而言,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要提前准备好教学计划、课程整体设计、课程单元设计、实训指导书、相关图样资料、实训元件、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二要实地检查实训现场的设施条件、教学环境是否符合要求,设备是否完好,特别要注意检查是否存在安全隐患。例如某电气控制回路的安装与调试实训课题,为保证该控制回路的可靠性、科学性、可行性、合理性,必要时对该电路进行试验和检测。此外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要从教学对象的学习态度、学习风格、起始能力、具备的背景知识等方面进行学情分析。这些是保证学生操作技能形成的基础,是判断学生操作技能水平的依据。

二、导向教育

导向教育首先要情境引入来激发学生对该实训课程的浓厚兴趣,实践实训课程对于理论课的最大区别在于其具备更强的趣味性、灵活性、多样性与拓展性,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积极、主动、全身心投入实训是完成教学目标的关键。因为“技能是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或心智活动方式,它是通过训练而获得的”。从技能的本质内涵来看,心智技能与动作技能是技能的两项基本组成要素,而实训是在心智技能的基础上实现动作技能。因此导向教育应突出以下几点:严格,即严格执行纪律和操作规程;有序,即由简到难、循序渐进;安全,即做好安全措施;规范,包括工序、工艺、操作。

在实训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与目标使得实训过程必将涉及一系列的理论基础知识,比如公式、规则、工作原理、定理等,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对问题进行诠释与转换应用。此外,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试验场、实验室等手段或教学环境对抽象性、细微性的知识或标准件进行具象化,以便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分组和布置任务与教学

教师针对不同的实训项目对学生进行分组和布置任务,主要有这些内容:训练的任务和应实现的目标,具体内容、方法和步骤,所需的设备、材料、工具、图样等,训练的进度和时间安排,操作规范和要求,评分标准。开始教学阶段的主要内容包括:考勤,检查穿戴,引入课题。

四、讲解要领

实训课程教学之前,教师要针对实训操作技能对学生进行课前详细讲解,讲解的内容包括操作的全程、操作的动作分解、注意事项、动作要领,以及实训操作的要求与规范、用到的操作工具等。除此之外,还要对学生在实训操作过程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提前把控,包括操作自检、防治出错、安全注意事项等。在讲解要领的教学环节,要注重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实训操作问题。在实训操作过程中的工艺、规范等内容,教师要细心地讲解演示,然后指导学生进行初步练习。

因此,在讲解要领这一教学流程中,教师要把当天或本单元实训的内容和步骤(工艺要求),向学生认真、细致地讲解。特别是对一些重点、难点环节和技术、技巧方面的细节问题和理论根据,哪些必须这样做,哪些必须那样做,为什么必须这样做,必须注意哪些问题等,向学生简明、耐心地解答,使学生掌握将要开始的操作训练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操作要领。

五、示范演练

在实训操作的认知阶段,学生要在教师示范、操作分析、言语描述的基础上进行各部分技能与子技能实训,教师的示范与指导能够使学生准确认知与了解操作技能的关键点与注意事项,从而理解整个操作技能的编制程序。因此教师在做示范演练时候,必须保证动作准确无误、规范和熟练。对关键环节还辅以简明的讲解,边演练、边讲解。讲清楚动作的特点和关键,对特别容易出错的地方,多次强调,重点示范。此外,还要说明预防失误的方法。讲解和演练的程度、快慢和节奏要因材施教,注意不同把握。

六、训练与指导

在实训课程进行的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与学生的训练是实训的关键要素。训练是学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理论知识进行动手操作的技能转换,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转换实际的能力。实际训练是培养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最主要的教学方法。无论是理论课堂教学还是实训教学,老师与学生始终是紧密联系的两个主体,师生之间的协调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实训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率。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实际应用要求的提升,现代科学实践不断出现新的技术难题,这就要求教师与学生在实训中,一方面激发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与探索欲望,引导学生将实训学习转化为学生学习的乐趣,并支持和鼓励学生发散思维,自主性探索问题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师生和谐配合,加强实训锻炼,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此外,教师应转变角色,将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而自己则以引导者、策划者的身份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有效干预。

因此,这一环节特别注意以下几点: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创新精神,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体现学生熟练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过程,巡回检查学生的操作姿势、操作方法和成果质量、安全文明训练的执行情况。

七、实训作业、分析与小结

实训作业是整个实训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并对当天训练的课题进行回顾和总结的教学方法之一,通过课后作业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题的工作原理和工艺要求。因此,本次实习注意了以下几点:布置及时,要有针对性,题量适中,及时批改和评分,对作业中共同性错误要集中讲解并纠正。

在整个实训全部完成后,要求学生对本次实习进行认真总结并写出实训报告。主要内容有:实训课题、实训目的、实训设备及工量具、实训内容及步骤、实训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等,还必须对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扼要地进行归纳和思考。教师对每个学生的成果的质量和表现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

八、实训的评定、效果分析

为保证每个学生在实训教学中的训练效率与质量,训练作品的选择要具有典型性、代表性,要具有较高的质量要求。实训过程中,教师要保持持续性的关注,时刻了解和测评学生知识与实训技能的掌握情况,并有针对性地做出指导与鼓励。一般可以从局部动作训练开始进行量化评估,每一个基本动作、每一个工件都及时认真进行评估,会对整个技能形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也可以采用现代化及多媒体等设施对学生的操作技能进行反馈。当学生完成一个课题或项目后,要及时对学生的作品或成果进行考核和成绩评定,让学生感受辛苦的收获和成功的体验。考核要注意把具体的操作技能的要求和熟练程度作为考核标准。

总之,只有设计好详尽的实训课程教学流程,才能更好地实现教学设计所预定的教学效果,让学生真正在实训中提高技能,也体验成功的喜悦。

参考文献:

[1]林益江.高职院校学生操作技能的培养[J].职业, 2011(18).

[2]张爱卿.现代教育心理学[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1.

对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的认识 第7篇

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 教学重点在于将理论运用于实践, 对于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 动手能力强是他们参加工作以后的主要竞争优势。一直以来传统会计教学以理论教学为主, 导致学生普遍存在实践能力不强的问题, 学生不能将所学到的会计理论知识熟练地运用到会计实务当中去, 无法顺利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为岗位技能和工作能力, 容易出现差错。

基于高职院校以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因此, 高职院校有必要专门针对会计专业的教学进行改革, 体现职业教育, 充分重视会计实训教学, 加大实训教学的比例, 把实训教学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真正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

(一) 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会计实训教学中, 从填制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薄再到编制会计报表这都需要学生起主体作用, 但学生往往只是跟着教师的教学案例被动接受实践操作, 所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整个的实训过程中处于比较被动地位, 感到盲目, 为了实训而去实训, 因此, 他们认为会计是一项枯燥无味的工作, 只要掌握理论知识就行了, 不用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这样的结果是学生虽然有较强的理论知识, 但实际操作能力很差。

(二) 忽视会计的监督职能

会计的基本职能是对经济活动进行核算和监督。然而在目前的会计实训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基本都是根据取得的原始凭证来编制记账凭证, 再根据会计凭证登记账簿, 最后根据账簿编制会计报表, 整个过程只强调会计核算, 很少甚至根本没有提到会计监督。监督职能是核算职能的保证, 只有会计监督, 才能保证会计核算信息的合法性、真实性、完整性, 会计核算才有了存在的意义。

(三) 制约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会计职业判断是会计人员应具备的基本技能。由于会计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 特别是新会计准则的实施, 留给会计人员越来越多的职业判断空间。然而在会计实训中, 会计环境都是具体提供的, 会计政策及方法都是给定的, 不需要学生做出职业判断, 或是做出了职业判断也是缺乏依据的, 而在实际工作中, 会计人员需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各种经济业务进行判断、选择。

(四) 缺乏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

教学是相互的过程, “学”出现问题, 很大部分原因在“教”。目前, 高职院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学校, 专业理论知识比较扎实, 即便是学历非常高的会计教师, 他们也几乎没有接触会计实务工作的机会, 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 甚至是银行支票、电汇凭证等这些最基本的单据也只是在书上见过, 更不用说去银行进过账了, 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容易“扬长避短”, 即侧重于理论教学, 而忽视实训教学。

三、加强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建议

(一) 坚持立德树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不做假账”是会计从业人员基本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会计实训除了关注学生常规会计账务处理技能的培养之外, 还应当关注学生的道德培养。现在的实训教学中, 往往出现重业务实训、轻道德教育的现象, 因此首先应坚持立德树人, 让学生真正遵守会计法律、法规, 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 做到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廉洁自律, 把职业道德和职业习惯教育贯穿于实训教学的始终。

(二) 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改变实训教学模式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重理论, 轻实践”的教学模式, 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和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 让学生主动参与进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会计实训以小组为单位, 根据企业内控制度, 分设出纳、审核、记账和会计主管等几个岗位, 明确每个岗位的职责和任务, 小组中的几个成员每人一个岗位, 几个岗位协同工作, 共同建账、编制与审核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直到完成会计报表的编制, 要求学生全面了解和熟悉会计工作的业务内容、工作流程, 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准确的应用到实践中去。由于建立了完全有效的会计岗位牵制制度和稽核制度, 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还能使学生更加明确核算与监督的关系, 重视会计的监督职能。

同时, 在这个过程中, 从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政策的选择, 以及在企业内部与采购部门、生产车间、销售部门的经济业务, 在企业外部与银行、税务等部门的经济业务, 都需要学生独立思考, 在严格执行企业会计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的情况下自己来做出职业判断, 从而可以提高学生的职业判断能力。

(三) 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以教促学

学校应加大对会计实训教师的培训力度, 提供接触会计实务的机会, 安排专业教师定期、不定期去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让实训教师真正从事会计具体工作, 及时发现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 掌握业务处理的技能和实务操作经验, 这样给学生上起课来就不至于纸上谈兵, 能切实有效地提高实训教学的质量。另外, 也可以直接从企业里引进有经验的会计人员作为高职院校的教师, 即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 他们本身业务熟练, 授课时可以突出实训的特点, 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

会计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会计专业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从理论到实践、再由实践回到理论的教学过程, 可以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之间的距离, 提高学生认识、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 从而也缩短了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作的“适应期”。

摘要:高职院校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实训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当前会计实训教学存在学习积极性不高、忽视监督职能、制约职业判断能力、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等四个实际问题, 应坚持立德树人、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业务能力, 以提高会计实训教学效果。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现状,建议

参考文献

[1]郑艳华.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08 (2) :55-57.

[2]陈向青, 申春峰.关于我国现阶段高职会计实训教学的几点思考[J].教育与职业, 2011 (30) :149-150.

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模式初探 第8篇

会计是一门集理论与技术为一体的应用型学科, 实践性非常强。目前来看, 不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都将会计实训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在校内进行模拟训练, 二是到校外进行生产实习。一些专家认为到校外实习更有优势, 既能增长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又能参与公司企业的财务管理与实践, 能够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对于此, 笔者是持肯定的态度的, 但从现实分析, 除个别财经院校有多年的校外实训基地可允许少数学生参与企业财务管理外, 可以说大多数企业是不可能让学生去亲自参与财务工作的。虽然有些院校说建立了多少个校外实训基地, 实际上是徒有虚名。所以我们认为会计实训的研究重点放在校内实训模式的研究上, 而将校外教学的模式作为一种辅助来探讨。

二、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现状分析

毋庸讳言, 近年来会计实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都得到普遍重视, 这对会计专门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有不少院校的会计实践教学仅仅流于形势。如李小平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所言, “在师资队伍、课程质量、教材建设、实训实习条件等方面存在不足。”具体地说, 在现行的会计实训教学中只重视理论教学, 而将实训作为一种辅助;只重视“会计岗位”的实际操作, 而忽视岗位职责、工作内容、行业法规的理解;只重视设备、软件的安装, 而不注重师资队伍的培养;只重视电算化上机操作, 以为这样就可以和未来企业能衔接了, 而忽视了手工操作的记账流程等等。

以上种种情况, 与实际需要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人才培养目标相背离, 有必要构建会计模拟教学的新模式。

三、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模式的构建

目前, 国内研究会计实训模式有很多, 如2005年山东省教育厅山东高等学校实验教学与实验技术课题中提出的“三段式” (双执三线制) 会计模式, 内蒙古乌兰察职业学院的闫灵萍老师提出的“一纲二线三实训”的教学模式;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曹元村老师提出的“串行制”, 在会计实训的模式研究上起到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会计实训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 必须遵循会计教学的一般规律。为此, 我们提出“模块式”实训教学模式, 我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将会计实训分为认知模块、实际操作模块、顶岗实习模块三大模块 (见图1)

(一) 认知模块

主要在新生入学, 在新学期开展会计专业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讲解会计发展的方向和会计工作基本流程。带领学生到校内外实训室参观, 使学生初步了解会计工作岗位的设置, 这对日后会计教学大有好处。

(二) 实际操作模块

一是手工操作模块, 在开设课程上, 将会计人员基础工作规范和基本技能列入必修课。学校印制数码字练习册, 使学生从基本功练起, 为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珠算课是会计专业的必修课之一, 但近年来高等院校对此课开设的主动性不够, 我们认为珠算是学生基本技能之一, 珠算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 是劳动人民创造的科学文化遗产, 是会计技术工作的重要支撑之一,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应加强此课的开设力度。再配之以技能考试, 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会计实务手工操作是会计人员的基本功, 是会计人员必须要做到的。可分两个支撑模块:一是在进行会计专业相关课程理论知识教学的同时, 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可随堂训练。使学生充分感知和掌握会计专业的各个知识点。采取“理论———实践———理论”的形式循序渐进;二是在专业课学完之后, 开展综合性实训教学。可在学校手工模拟实训室进行, 或是将学生分组, 或是按岗位划分, 将会计所涉及到得相关知识串线实训。这项实训是非常必要, 对学生全面掌握会计工作流程和会计实务具有极其重大的意义, 为今后进行具体会计工作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计算机电算化实训:经过手工实践的训练后, 学生对会计工作流程和业务已充分了解, 为上机操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目前各院校上机操作主要以建立电算化会计操作实训室为主, 可集中学生针对某一个软件利用某一套财务处理材料进行操作。教师建立会计环境后, 先给学生一个直观、完整的演示, 使学生明白最后要完成的目的, 在会计资料的操作中, 引导学生现场操作。

(三) 顶岗实习模块

顶岗实践如前所讲, 有些院校是形同虚设, 但岗位实践又是实训工作的必要步骤, 如何做好这一环节的工作, 我们认为顶岗实习首先要建立有效的校外实训基地。实行“订单培养”是实现学生校外实习的有效途径。

通过学校与企业的“订单”, 促使企业承担起学生的“实践”任务, 使学校与企业能充分的合作, 在实训教学计划地制定、教材的开发上都由企业专家和教师共同制定, 让企业专家参与到学生的实训教学中来, 这对学生接触社会、工作的最好方式。通过合作, 企业也能愿意承担学生的实习任务, 通过在企业的锻炼, 更能增长学生的才干。

校外顶岗实习的考核方式是让学生撰写专业毕业论文, 通过几年的理论、模拟实验的学习和在真实岗位上的磨炼, 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了一个更深层次的了解, 进而通过论文的形式表达出来, 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对专业的深刻认知。

摘要:实践性教学在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通过会计实践教学, 不但可使学生具备相关的职业能力, 形成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能力体系, 而且还能造就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 如何设计实践教学模式就成为会计专业教学的重中之重。本文提出了“模块式”的实践教学方案, 探索高职会计实践教学改革的设计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会计实训,实践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16号文.

浅议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 第9篇

高等职业教育与本科教育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但是由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起步较晚, 大部分高职院校是由中专升格而来, 所以导致高职院校办学定位不准, 实践教学环节的探索相对滞后, 体现在会计专业上就是对会计实训重视不够, 会计实训教学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

1、对会计实训教学重视不够, 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现阶段, 在我国高职会计专业教学中普遍存在“重理论, 轻实践”的情况, 在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各方面都体现出理论教学模式占主导地位的教育思想的影响。会计课堂理论教学与实训的课时结构不合理, 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而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核心课程实践操作性非常强, 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训才能熟练掌握。

2、实训教学项目单一, 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基本都以产品制造型工业企业会计为实训教学项目, 且基本上都以会计核算为主, 其他行业会计项目实训很少涉及。除了实训教学项目单一外, 实训形式也比较单一。虽然会计实训有手工操作、电脑操作, 但是由于受实训硬件和实训课时的限制, 往往只能两者选其一, 不能实现手工操作和电脑操作的有效结合。

3、实践教学条件不完善, 会计操作的真实感体现不够。

很多高职院校会计实训教学条件不完善, 就实训室的配置情况来看, 会计实训室和普通教室没有什么区别, 远未达到仿真要求。同时由于受实训经费的限制, 大部分院校没有配备完整的会计模拟数据系统, 有的院校甚至完全是手工模拟操作, 远远达不到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要求。

4、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不足。

会计实训教学实践操作性非常强, 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教师指导, 但绝大多数会计教师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少从业经验, 没有亲身经历过企业具体的业务环境。“双师型”教师多数是“双证型”教师, 既精通会计理论又有企业会计从业经历的教师凤毛麟角, 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

二、 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训教学水平的对策

1、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并重的教学观, 增加实训课时比例。

高职院校应从学院的办学思想上树立理论教学与实验实训并重的观念, 在设置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时, 理论知识讲授不宜过多过深, 够用即可。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适当增加实践课时比例, 理论课时与实践课时的比例应达到1∶1。突出实践性教学的主体地位, 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 体现出高职教育的特色。

2、丰富实训教学项目, 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应根据社会需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 设置满足不同需求的实训教学项目。在实训时间的制定上灵活多样, 既要有随课堂实训也要有阶段性实训;在实训内容上以工业企业会计为主, 还要考虑到学生毕业后从事的工作岗位的多样化, 适当涉及其他行业会计, 如流通企业会计、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在实训形式上要实现手工操作和计算机操作的有机结合, 切实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为以后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3、改善教学条件, 建立仿真会计实训中心。

实训教学是高职实践教学环节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有一定规模的实训中心, 实践教学任务是难以完成的。高职院校应该加大实训教学设施经费投入力度, 建立仿真会计实训中心, 改善教学条件。仿真会计实训中心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财务室的环境和氛围, 不仅要设置虚拟企业及企业的有关部门, 还要设置与企业财务有关联的虚拟机构, 如虚拟银行、虚拟税务所、虚拟会计师事务所、虚拟企业的往来客户单位等, 使会计实训教学在尽可能真实的环境中开展, 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职业能力, 为学生毕业后顺利走上就业岗位打下良好的基础。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会计专业教师不但应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 而且还应具有丰富的会计实践经验, 成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高职院校可以采取“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所谓“送出去”就是加大对专职教师的培训力度, 建立专业教师不定期下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制度。鼓励教师走出院校, 走进企业进行专业培训、顶岗锻炼或担任兼职会计, 及时了解会计行业信息的变化, 掌握最新的会计实务操作技能。同时也可以采取“请进来”的方式聘请社会同行专家、企业技术骨干等组成一支兼职教师队伍, 定期或不定期到学校承担实训课程的讲授任务。培育好这支队伍, 使其与学校的专职教师形成优势互补, 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最终实现会计专业教学的良性循环。

摘要:高职教育的特点是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实训教学是高职高专教学环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会计专业实训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会计实训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落后、实践教学环境较差、会计实训安排时间短、实训教学项目单一、实训硬件要求不达标、师资水平不高……笔者通过对自己十年的会计专业教学经验进行总结, 就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谈几点建议, 希望能对进一步完善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职:实训教学,现状,对策

参考文献

[1]田平.高职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J].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12) .

[2]李沾.会计模拟实训教学之我见[J].经济师, 2004, (10) .

[3]李松青.关丁:高职会计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08, (13) .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第10篇

一、实训教学体系的内涵

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 实训教学逐渐脱离理论教学而成为相对独立的教学体系, 它的重要性与日俱增。实训教学正在从简单的教师示范学生仿真实训, 变为拥有完整教学方案的重要的课程组成。高职实训教学体系意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它与理论教学及相辅相成, 又各成一派, 既需要完善的实训中心和模拟企业生产运行情况的实训场所, 也需要一支具备相关理论与本领域企业实践操作都过关的教师队伍。虽然实训教学已受到职业教育界的广泛重视, 但对实训教学的整体研究还比较薄弱, 我们有必要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二、实训教学体系的主要特征

目前,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正在增加, 以前依附于理论教学的情况正在发生改变。以职业能力为中心, 减少传统演示教学的所占比例, 增加具有设计性和实习性的操作体验, 提高学生的实训能力、操作技能、专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体系, 应该建立在知识能力的基础之上, 办好职业素养和素质能力的提升, 有效地培养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 进而提升其创新能力的能力。实训教学体系应该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指导, 按照实训教学计划和目标, 把素质教育、理论知识和职业技能有机联系起来, 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应加大改革力度, 如此才能培养出具备企业任职能力与专业技能知识兼备的人才。

三、实训教学的实现途径

实训教学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实践, 而是以教育教学为目的的一种课程设置。在实训教学体系中, 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的进一步的扩大。学生通过大脑的思考和双手的操作, 获得感性知识和基本技能, 提高综合素质。长期以来, 我们对实训教学的内涵建设的关注点普遍更偏重于“硬实训”, 即具备操作和实践功能的实训基地, 满足实训教学的课程设置, 而富有丰富实训经验, 具有理论知识的运用、心智技能的形成及实训经验的积累的教师团队的“软实训”建设, 也同样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相对“硬实训”而言, 这种“软实训”更为关注到学生的“认知”层面, 关注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综合职业能力的提升。与此同时, 它也超越了传统教学的束缚, 与企业的真实工作场景相融合。

1、“硬实训”建设

在实训教学体系中, “硬实训”所包含的内容, 主要包括适用于高职理论与实训教学的实训基地, 和模拟仿真企业实际工作情境的实训场景。满足“教、学、做”一体化的实训基地, 使学生获得充分的感性体验, 身历其境的体会企业工作情境, 掌握遇到问题时的处理和解决办法, 既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强化专业知识, 又能在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上获得对岗位的真实反馈。大部分的学习还会在高年级安排学生进行生到企业参加生产实习和顶岗实训, 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养。而想要打造出具有操作技能与职业能力兼具实力的学生, 不仅在场景建设上做文章, 恰当的人才培养方案和适宜的课程设置同样需要肯下功夫, 而遗憾的是, 很多院校目前只关注与前半部分, 而其灵魂的“软实训”建设, 需要人们更多的关注。

2、“软实训”建设

在实训教学过程当中, 无论是校内的实训教学, 还是校外的实习调研, 专业业务的指导都是非常重要的, 因此让专业教师积累实训经验和增强实训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我院所提出的观点是建立一支“三师型”教师团队, 尽管“双师型”教师团队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而“三师型”依然迫在眉睫。所谓“三师型”教师, 即讲师+工程师+培训师, 需要教师不仅具备优秀的授课能力, 有具有扎实的企业实训能力, 更重要的是进行企业在职人员业务提升培训。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胜任实训教学活动, 还要踏实进驻一线单位锻炼学习, 密切贴近一线岗位, 了解行业动态, 掌握行业前沿信息, 不断提高专业实训能力, 达到可以为在职的企业员工培训的能力水平。这样的教师培养出的高职学生, 还会担心与企业的脱节吗?

四、结束语

高职院校是高级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 以企业需求为导向, 按照国家职业能力标准的要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在办学上更加紧密地联系企业需求实际, 在教学上增强专业技能训练, 极大提高学生的实训操作技能水平, 使学生一毕业就成为高级技能型人才。这样的毕业生一定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市场的青睐。在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 印发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和《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 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和实施举措。也标志着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成为一项国家战略。借国家大力推行职业教育的契机,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必然迎来繁花绽放。

摘要:高职院校的实训体系是实现其培养目标的关键。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的内涵, 进而分析其主要特征, 得出实现实训教学体系的途径, 从“硬实训”建设和“软实训”建设两方面探讨目前高职院校实训体系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参考文献

[1]顾力平.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 2005 (11) .

[2]王媛.高职教育的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 2008.

高职院校实训教学 第11篇

关键词:高职;实验;实训;改革

高职院校的教学目标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这是其优势所在,实验实训教学是指独立设课的实验实训课和理论课中的实验实训环节,是实现高职培养目标的主体教学环节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办出成效、办出特色的关键。实验实训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实验实训教学要与理论课教学相辅相成,要贯彻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理论联系实际等教学原则。我们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以学生为主体的实验教学改革

(一)学生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教师引导作用的发挥

实验教学的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使学生印证所学理论知识,了解科学实验的主要过程和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以及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主动积极的探索精神、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方法、相互合作的团队精神。

以往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教师讲解加演示,学生重复做实验,通常是由教师准备甚至调试好实验装置和仪器,编写好实验报告单或设计出实验报告框架,让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指导书按实验步骤和统一的方法操作,把数据填入统一的表格,并按给出的计算公式计算,得出结论,中规中矩,按部就班,实验成为单纯的机械模仿,束缚了学生的主动性、创造力、观察力的发挥。由于实验方案的唯一性,因而实验报告中的实验过程、数据采集与处理方法基本雷同。

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承担的角色应当是组织者、引导者,让学生成为主持者、承担者,而不是简单的参与者,有些实验虽然是验证已有的规律,但教师应提醒学生切忌先入为主地向已有的结论和数据上靠,而是要求学生以实验中出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为依据得出结论。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通过实验获得成就感,对课程产生兴趣,通过动手实验,一定程度上掌握了一技之长,学生甚至对将来的求职和走入社会参与竞争都会建立一定的信心,因此实验应以综合性实验为主。

(二)实验内容的综合性、系列性、前瞻性、集中性、多元性探索与实践

综合性、系列性是指将各单元讲授的理论知识按其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综合到一个系列性的实验中去,以纺织机织教学课程的浆液系列实验为例,包括的实验项目依次为:设计浆料配方,取样称量→预测含固量→调制浆液→测定糊化温度→测定浆液粘度、浓度→绘制粘度随温度和时间变化的曲线→采用自制模拟上浆机进行经纱上浆→动手制作浆纱切片→在显微镜下观察→绘制浸透/被覆的图片→定量计算,得出实验分析结论,各个实验既相互独立,又相辅相成,前一实验是后一实验的准备,后一实验是前一实验的必然结果。通过实验,达到如下基本目的:(1)综合印证理论知识。通过实验,给学生立体的、直观的形象,实验结论使学生对理论知识有了更加深刻、更加综合的了解,有助于发现各个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而非割裂地、孤立地掌握知识。(2)培养综合动手操作技能、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例如正确使用工业链条天平、旋转式粘度计、糖量仪、显微镜、模拟上浆机等,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结论。(3)培养冷静、客观、严肃的工作作风和细致、耐心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明白任何浮躁、主观臆断、漫不经心都会导致错误的结论,甚至灾难性的后果,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质。(4)培养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综合性实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相互协助的精神,这也是职业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

前瞻性是指教师将预备讲授的知识或学生容易混淆的概念设计成简易实验,实际上是通过实验预习将要学习的内容,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得出结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例如,在讲授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的凝絮性之前,在上述综合性实验的结尾阶段设计相关实验,又例如,可以利用上述综合实验中旋转式粘度计和两层布粘接后再撕开法,比较粘度与粘附力这两个容易混淆的概念,将深奥的概念通过实验形象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集中性是指实验时间的安排采用集中汇总实验,改变了以往按教学进程分别开设实验的做法。

多元性多元性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验的目标虽然是统一的,但可以殊途同归,即实验具体方案的多元化。仍以上述综合性实验为例,实验目的在于考察浆料性能及其对上浆工艺的影响,但学生可以以组为单位,根据所学知识和工艺原则讨论并自主设计浆液配方,通过实验得出结论,通过与其他组的设计与实验结果比较而优化设计。

强调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的实训教学

实际经验的传授安排有生产一线实际经验的教师讲授专业课,为学生提供一个与将来实际应用接近的平台,即将企业的典型系列产品和工程设计成功方案与经验,包括样品分析、设计方法,工艺计算的经验公式、工艺配方、工艺参数、工艺流程、关键技术措施、设备调试与维护程序、操作法、管理手段等系统地讲授给学生,提供给学生一些技术上的捷径、窍门,少走弯路。丰富教案中的案例,真正做到将理论延伸到具体实际中去,并边讲边练,使学生与实际亲密接触,有助于学生缩短理论与实际的差距。

从实际动手能力入手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以纺织设备维护为例,以工厂实际需要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培养学生设备维护、机上工艺调试、设备拆装、故障检修的能力,使学生将来能尽快适应工作。教学上先采用多媒体和实际演示相结合,从阐述原理与设备结构入手,指导实际操作,使学生通过设备的拆装过程对设备原理、传动机构、机器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了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我们制定了以下机制:(1)实行纺织设备维护职业资格证书考级,对考试合格的学生,由江苏省职业资格鉴定中心颁发相应等级证书,通过这项举措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大部分学生最终取得了中级证书,为将来求职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2)组织设备维修竞赛,分项并汇总考核维修质量和维修速度,对优胜者颁发荣誉证书,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调动了学生不甘人后、勇于竞争的学习精神,收到良好效果。(3)为适应现代织造设备向机、电、仪、气一体化,机械设备简化,集中润滑的特点,以手册的形式讲授基本原理但不做深入推导,注重操作要领如仪表使用、工艺调试、润滑周期等。

整合教学资源,增加硬件保障首先,教学过程体现三个淡化。在教学内容上,淡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界限。在师资配置上,淡化专业理论教师与实训教师的界限。在教学场所上,淡化教室与实验室、实训场所的界限。其次,要合理配置实训设备。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由单一到综合。例如我们既有方便学生理解、操作简易的半自动小样织布机,也有自动化程度较高的电子多臂、织造较复杂织物的半自动手织机;有自动喷气小样织机,也有用于对外加工的六台意大利产天马EXELL-11剑杆织机;有适合学生理解和进行实验的自行研制的模拟上浆机,也有大型整浆联合机以及络筒机等织部全套设备。为了尽快适应我国加入WTO后纺织工业设备技术迅速发展的形势,更新较为陈旧的实训装备,我院购进了较为贴近江苏纺织装备现状,并有一定前瞻性的纺织设备,如电子多臂、踏盘开口的高速喷气织机、电子提花的宽幅剑杆织机、电子提花毛巾织机、整浆联合机、家纺设备等,为保证实训效果,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校企合作现代织造技术课程的教学在十几个企业,如南通帝人色织有限公司等,建立了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为学校提供校外实习实训场所,学校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定期举办设计大赛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挖掘潜质,激发竞争意识,学院定期举办设计大赛,如举办公共平台课的各班级织物设计大赛,如“华业杯”织物设计大赛,由南通华业色织有限公司提供赞助,优胜者颁发获奖证书和奖金,学生反响强烈,踊跃参加,利用课余时间在小样织机上织出了很多富有创造性、丰富多彩的织物小样,充分展示了学生的聪明才智,教师则只从织造的技术可行性,例如交织点的安排、浮长线的长短等进行指导以保证投产的可行性。赞助企业在学生中增加了影响力,宣传了自己,发现了优秀人才,达到了学校、学生、企业的三赢。

参考文献:

[1]董文亮.浅析高职实验教学的改革[J].职业教育研究,2005,(6).

[2]曲安家.高职实验教学与过程管理[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5,(12).

作者简介: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的思考 第12篇

一、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 实践教学形式落后

目前国际贸易实训方式主要是模拟实训, 基本上学生跟随老师进行实训操作, 教师进行指导。此种形式下学生的依赖性较强, 效果不理想。

(二) 课程性实训多, 综合性实训少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的实训多分散在各门课程中, 以单项实训为主, 实训内容简单、难度小。即使有一些独立设置的以实训为主的课程, 也是以基本技能和专项技能训练为主, 综合技能训练内容较少, 实训存在层次低、不系统等问题。

(三) 实训教材建设较少

教材是体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载体, 教材的优劣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 而现有的仿真案例实训教材并不多, 且有些实训教材的内容上还是理论较多, 不利于教学使用。

(四) 专业实训教师的素质有待提高

很多高职院校没有专门的专业实训教师, 目前教师分两种:一种是实践能力强、基础教学能力弱的行业型教师;一种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有教学经验、缺乏实践经历的学科体系型老师, 这两种类型教师的素质都有待提高。

(五) 重技能、轻职业素养培养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存在重技能、轻职业素养问题。在实训教学过程中, 教师强调的是如何完成技能操作的内容和考核, 忽视了学生职业素养的训练与养成。基于以上实践课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学校在实训课程改革中做了如下调整和尝试。

二、高职院校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改革方案 (以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一) 开设综合性实践课程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分批次分层次地整合多门课程形成综合性实训。如:第二学期开设“外贸业务入门”综合实践模块, 就是整合了《外贸商品学》、《国际贸易理论》等课程, 目的是让学生认知国贸商品、熟悉国贸流程、了解外贸企业和国贸相关行业 (如海关、外汇管理局、银行等) 的角色分工。第三学期开设“外贸业务操作”综合实训模块, 通过仿真软件模拟操作外贸业务全过程。第四学期开设“外贸业务实战”综合实训模块, 通过校企合作办公室进行外贸工作的实战演练。第五学期开设“外贸公司经营管理”“国际货运代理”“会展布局组织”等几个子模块。通过这些综合性实践课程学习, 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系统化, 并将其运用到实践操作中, 同时拓宽了学生的就业渠道和工作后的上升空间。

(二) 建立真实的校企合作专业实训室

原有的专业实训室多是采用“一套软件, 几台电脑”的模拟模式, 这种简单模拟的实训使学生熟悉了国际贸易中的流程, 但并未体会到贸易实践中随机性, 不能满足高职教育的最终目的。我专业现已和一家外贸公司、一家货代公司合作建立了校企合作办公室, 真正做到了与外贸实践接轨, 这样前面所提的各种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这个真实的专业实训室能够实现以下几个目的:

1) 实现完整的实训环节。以往的国际贸易实训仅仅涉及比较简单、易于操作的环节, 这让学生对外贸业务的理解往往很片面, 以致走上工作岗位时适应性很差。校企合作办公室以公司的形式出现, 能够让学生真实的体验国际贸易流程中的完整性。2) 掌握真实的实训资料。公司的正常运营可以为教学提供丰富的实训资料。真实的产品、单据、操作流程解决了实训教材和实训资料收集困难的问题。比如在安排样品推广实训环节时, 学生可通过公司的网络帐号和客户进行函电往来及办公设备的应用 (如数码相机、传真机等) , 实现了学习内容的真实化, 达到了最佳的实训效果。3) 全真的实训氛围。校企合作我们得到的不再是仿真而是真实的外贸工作办公环境, 包括办公环境、谈判环境、样品推广环境、业务履行环境等, 学生的身份是公司的业余业务员, 可以使用公司资源。在业务有深入进展的时, 公司专职人员会及时跟进, 对学生进行全程的指导, 使校企合作达到了双赢。4) 不俗的实训效果。业务的真实性可以使学生体会到实战的乐趣和业务流程中的各种可变性。合作企业在有业务收入的情况下会给参与学生适当的物质激励, 这种激励机制使学生由原来的没兴趣、依赖性强变得想学习、想竞争、想参与, 有利于取得良好的实训效果。5) 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以小组形式开展业务, 考核结果也是以小组的形式给出。从而锻炼了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意识、与人交流沟通能力, 进而培养了学生不再自我而学会合作、不再羞涩而学会表达、不再张扬而学会诚信的职业素养。

(三) 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 提高实训教学能力

国际贸易实务有很强的实践性, 教师要想很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指导, 就要有相应的知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我院积极鼓励教师利用寒暑假参加企业实践, 并为此提供便利条件, 这可以增加教师真实贸易岗位的实践经历, 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一定好处。

(四) 创新教学模式

实践教学能力强的企业转型型教师和理论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可采用主讲辅课的方式同时授课。既解决了实践课指导不全面、不及时的问题, 又能取长补短、各展才华、共同提高。在学生获得实践知识的同时老师们也有所进步。

三、结语

总之, 高职院校国际贸易实训教学大纲需在满足社会需求的职业指引下来制定。大可突破教材, 以理论知识教学为基础、实验室实训为手段、改革考核方式, 尽可能的使学生拥有与工作岗位相匹配的实践技能, 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在就业时脱颖而出。

摘要:在对国际贸易实训教学现状分析后, 结合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课程改革, 提出了:建立分批次分层次的综合实训体系、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改革教学模式等实用建议。

关键词:国际贸易,实训改革,校企合作

参考文献

[1]陈少燕, 孔祥华, 闫志来.谈如何提高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J].中国医药导刊, 2007.

上一篇:结合应用分析下一篇:高三诗歌鉴赏复习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