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辅导范文

2024-09-11

体育辅导范文(精选12篇)

体育辅导 第1篇

一、体育教学中应用情绪辅导的措施

( 一)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在教授给学生理论知识的同时, 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 力争做到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除此之外, 教师要随时关注整个课堂的教学气氛, 及学生的情绪和状态、了解学生内心真实想法、分析学生性格优点和缺陷。同时, 教师在课程上要把 “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来找我”这个理念深扎进每一个学生内心, 以使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温暖和关爱。值得注意的是, 教师在课堂之上要树立权威, 在课堂之下能和学生成为朋友, 这样才能在达到最好教学效果之余, 还能促使学生和教师之间达到心与心交流的状态。

( 二)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俗话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也是先天性情绪中的一种, 运动和感觉之间的协调是靠兴趣支配的。学生只有在体育运动中感受到快乐, 才会慢慢的培养起兴趣, 因此, 体育教师应该为体育课堂营造有趣和快乐的环境, 促使学生快乐、积极的参加到体育活动中去。

( 三) 重视学生德育的发展

学生学习的过程中, 谈及最多的就是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的发展。而体育教学的重点就是促进学生德育发展, 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要求关注学生的知、情、意、行四个方面, 若发现学生哪个环节比较薄弱, 教师应该及时的帮助学生强化和完善, 促使学生构建完整的德育结构。

( 四)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现如今社会下的学生, 他们更加注重扩展知识面及发展智能这两个方面的培养, 对体能的重视度越来越差, 同时, 伴随而来的是越来越严重的个人情绪化问题, 只愿意去接触自己喜爱的东西。由此, 体育教师的任务除了传授知识、鼓励学习、增加学生体育锻炼的兴趣, 还要注重学生心理健康、社会认知、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体育教学中情绪辅导的调控方法

( 一) 提高学生受挫力

所谓受挫力即是指个体处在挫折环境中时, 帮助其摆脱困扰, 以防止行为与心理失常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擅于运用案例教学方法, 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学习及深入了解, 培养勇于面对困难和自己解决困难的能力。同时, 教师还应该辅以情景教学方法, 创设挫折情景, 使学生在该情景下切身感受, 让学生学会自我调节情绪, 使情绪处在最佳状态。例如, 原获得全国跳马冠军的中国女子体操运动员桑兰, 她在受伤退役之后, 没有放弃自我, 也没有使自己沉浸在不良情绪中, 而是攻读了北京大学新闻系学士学位, 后在2008年成为了北京申奥大使之一。

( 二) 增强学生身心健康

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会压力很大, 相应会产生很多情绪问题, 这些不良情绪, 对学生身心健康产生了巨大伤害。因此, 在体育教学中, 教师应该教导给学生情绪疏导方法, 或遇到更为严重情绪问题时, 教师应该及时帮助学生。首先, 教师可以教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 不要妄图一步登天, 而是应该做到循序渐进; 其次,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在情绪控制不住的时候, 进行爆发性发泄, 如通过忘我跑步方式, 心理不良情绪会在运动过程中随着汗水发挥掉; 最后, 在发生口角之争的时候, 先自我心理暗示, 平静下来之后再进行申述。

( 三) 积极肯定表扬学生

有些学生可能对于体育的学习比较厌烦, 或是持轻视态度, 也可能是自身的身体素质对待体育学习比较困难, 更多的是在体育学习过程中他们自尊心受到挫伤, 就对体育学习不再有兴趣。因此,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多运用表扬, 在学生有进步的时候, 要给予学生肯定, 在学生自尊心受到挫折的时候, 教导学生自我表扬、自我肯定的方法, 以培养学生自信心。

( 四) 消除学生不佳状态

学生在体育课堂中, 当遇到难度较大的技术动作时, 在衡量自我体能水平之后, 会担心自己受到伤害, 因为产生恐惧和胆怯等消极情绪。在这种情绪影响下, 会导致学生动作失调、反应迟钝、四肢颤抖、手脚发软、肌肉僵硬。这个时候教师就应该细心的呵护和关怀学生, 保护他们的人格、安全和自尊, 以达到消除学生不加状态的目的。学生在这种潜移默化的教学中, 会渐渐处在一个最佳学习状态中, 同时, 教师的鼓励也成为他们拼搏的动力。

三、结束语

体育教学应该从改善学生的心理健康为出发点, 以培养学生自我调节情绪为目标, 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的, 最终, 使情绪辅导完美应用与体育教学中, 达到教师和学生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成文之.体育教学中如何调控学生的情绪[J].才智2014, 28:94.

[2]康贵江.利用分层次教学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 30 (17) :102-103.

[3]姜颖.浅谈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如何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渗入心理辅导[J].才智2013, 10:153.

体育学科学困生辅导计划 第2篇

体育教学是实现体育目标的任务、基本途径,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根据国家制定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以及社会需要,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以适当的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措施为手段,通过多种组织形式。有计划、有组织地锻炼学生身体,增强体质,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进行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的教育。学校体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是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做好学校体育工作的意义就在于培养和造就一批批体魄强健的高素质后备人才,在于培养人和造就人全面发展。小学体育学困生是指那些身体素质较差,运动能力弱,接受能力困难,心理素质后进,厌上体育课的学生。学校体育是学校实施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体育教师要适应素质教育新形势的要求,领会新课改的精神,面向全体学生。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做好体育学困生的教育转化十分重要。

首先端正学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明确学习动机。体育教师要让学生真正的了解体育的目的和价值,提高他们的体育意识。教学中要努力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如教师正确优美的示范动 作,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一种敬佩感,并对教师漂亮的技术动作产生一种赞叹--钦佩--向往--理解的连锁心理反映,进而跃跃欲试,积极参与到体育课中,认真学习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此外体育教师要不断更新观念,更新知识,用新的科学的观点,去探讨体育教学法,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我在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一套兴趣指导法,即根据教材、学生、场地器材特点,而设计兴趣化的练习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学习与身体锻炼,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体育的激情,而且有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带动体育学困生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其次热情鼓励,耐心辅导,增进师生感情。“小学体育学困生”的转化是一项艰巨、细致而复杂的教育工作,体育教师需要足够的耐心,不能急于求成。首先要主动接近后进生,密切师生关系,让他们觉得教师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然后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后进生的积极因素,帮助他们树立信心。例如跳高训练课后,有的学困生不能完成动作可能是由于心理障碍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采取适当的心理鼓励。鼓励是学生学习的催化剂,除反复向这些学生讲解动作要领外,还可请少数跳高动作较好的学生示范,使学困生从中受到激励,增强自信心,练习中敢于快速助跑、大胆有力起跳、跨越过杆。

再次因材施教,对症下药。如前所述,体育学困生产生的原因多种多样。体育课上,对于那些因身体素质后进,而完不成动作的学生,教师除了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安排一些素质练习内容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布置一些课外作业,并督促他们锻炼,经过一段时间的强化练习,会收到明显的成效;对那些存在形成动作意识困难的学生,教师要适当减慢体育课的进度,放慢动作示范的速度或通过体育教学挂图,多媒体教学,以帮助他们尽可能形成正确的动作意识;对于那些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要注意运用体育心理学知识,提高他们对生理负荷和心理负荷的承受力。如有的学生胆小,遇事后爱往后溜,常常瞻前顾后。遇到学生这种表现时,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应尽量把他们安排在前头,降低动作难度,让他们先做,锻炼胆量。有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练习中经常表现出畏难、沮丧的情绪,体育教师要设计一些既有趣又能吸引他们参加的教学内容,努力唤起他们的锻炼激情。

最后降低标准、同等评优。在学习同一技术动作或课堂练习时,适当降低难度,减轻重量或放慢速度要求,使“体育学困生”感到课有所练;练有所获。对此,教师应事先周密考虑,提出合理的重量、高度、远度以及完成动作标准。在分组教学时应尽量把他们分在一起,这样有利于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增强完成动作的信心。教学中教师要及时地对进步较快,成绩提高明显的“体育学困生”,作为说服教育其他“体育学困生”的榜样,并令其帮助其他“体育学困生”练习。在此情况下,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我也能完成”的信心,比教师的讲解、示范、指导更有说服力。

浅析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 第3篇

关键词:引导;情感教育;激励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6-015-01

体育院校有着更强的专业特性,因此学生与其他院校有着明显的差异。一方面体育院校学生具有个性鲜明、好动活跃、重情感、讲义气、竞争意识和团队意识强烈等特点,但同时存在文化知识水平相对较低、纪律散漫、品德修养差等问题。这就需要体育院校辅导员根据学生在成长中的特点,采取恰当的工作方法,通过做耐心、细致、诚恳、深入的思想工作,才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说:“教育之为教育,正在于它是一个人心灵的‘唤醒’”,这是教育的核心所在。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只有能够激发孩子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1]。在与体育院校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尤其是学生出现问题后,辅导员首先应从学生健康成长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引导,立足学生一生的发展而不应着眼于学生闯祸给自己带来的麻烦上。要让学生切身感受到辅导员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而不单是对错误行为的不满,学生才会解除“心理防线”,讲出实情。其次,不要因为某个错误行为就轻易对学生本人作是非性评价,而应耐心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思考错误行为的后果,启发他们思考今后应该怎样去做才是最重要的。

辅导员应深入学生之中,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和行为变化,多观察,多点拨,多鼓励,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指导,引导学生根据专项组和学生特点主动、自主地开展工作。同时,辅导员对学生的工作不能要求太高,只要不是大的原则性问题,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让学生在管理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教训,付出的艰辛,责任的重要。只有在此基础上,大学生才能真正从“依赖型”生活方式转变为“独立型”生活方式,从而实现从“家庭人”到“学校人”,再从“学校人”到“社会人”的重大转变。

二、合理激励与管理诱导

在体育院校想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必须依靠广大学生干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否则,搞好班级工作只能是纸上谈兵。为此,激励方法的运用特别重要。就激励的形式而言大体上分为关怀激励、支持激励、榜样激励三种类型。

关怀激励就是关心学生,体贴学生,工作富有人情味。学生遇到困难波折或精神苦闷、彷徨时,更需要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大量的事实证明关怀激励是班集体产生强大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支持激励就是对学生中的好思想、好品德、好作风给以肯定,使学生产生自豪感和荣誉感;榜样激励就是运用榜样的力量来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进取精神。这是一种实际、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比较符合大学生爱学习、好模仿、易感染的特点。因此,树立和宣传先进典型,用榜样的力量来教育学生,无疑是加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的重要手段。

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立足于耐心说服教育,为了使这种教育更加有效,必须与行政管理相结合。必须坚持管理的教育性原则,通过各种管理方式和活动,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适时地将处分情况和犯错误事实公布于众;及时实施奖惩,不得随意拖延。这样就能使管理的育人功能得到充分地发挥[2]。

三、大学生管理工作与情感教育相结合

“没有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3]。有爱才会有真正的教育。情感教育的提出是深入贯彻“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结果。尽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方法因人而异,但无论哪一种方法,情感教育总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情感是沟通的媒介,是达成理性共识的基础。辅导员的情感正是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使自卑者自尊,使落后者上进,使悲观者看到希望,燃起激情。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为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4]实施情感教育,为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合作的人际氛围,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他们自觉地以主人翁意识愉快和睦地相处,情绪饱满地学习和生活,从而培养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因此,情感教育是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的一项重要教育内容。当一位体育院校辅导员能够赢得学生由衷热爱的时候,他们就会因为喜欢辅导员而接受辅导员对他的批评、教育,也会因为喜欢辅导员而自觉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是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是促使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热爱学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因素,是教育的源泉,教育活动离开了爱,一切都变得苍白无力,必须坚持运用良好的情感熏陶和感化学生,以爱子之心去爱学生,以教子之诚去育人[5]。

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高校辅导员以其特殊的地位,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辅导,必将为辅导员的工作增添新的活力,使輔导员工作以全新的面貌在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更独特的作用,使辅导员工作成为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个更加重要的环节。总之,体育院校的辅导员要用自己的知识、经验和感悟指导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学生的积极性,热情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学生提供咨询、指导并努力创造便利条件。

参考文献:

[1] 宋学成,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1,15(1):1-4.

[2] 张雅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刍议[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06,(4):13-15.

[3] 李 可,从心理学角度谈辅导员角色的新定位[J].机械管理开发,2008,23(1):67,68.

[4] 关英明,略论高校辅导员的情感教育理念[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6,30(6):26,27.

体育辅导 第4篇

关键词:体育院校,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行为,现状,对策

学生管理工作是高等学校管理活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学生管理工作的好坏, 不仅影响着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 而且决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就高校学生工作而言, 其内容、实质大同小异, 但是它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因传统的延续和专业特性, 又会各不相同。作为体育专业的学生, 其“动”性和“不拘”常规的鲜明个性, 对新形势下辅导员对体育专业学生管理工作的开展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 研究对象: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作为研究对象。

2. 抽样:

本课题调查抽样的范围以西安、上海、武汉3所体育学院1-3年级的体育教育系、运动训练系、民族传统体育系的学生, 利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抽取学生样本2000人和80名辅导员。

3. 调查对象:采用典型调查法,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工作在学生管理第一线的辅导员, 学生及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的专家。

4.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文献资料法、走访调查法并辅以对有关学生工作管理人员、辅导员, 在此基础上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分析, 并按统计学原理进行计算处理。

根据论文所期望解决的问题, 查阅大量有关文献, 以辅导员在日常管理中常见的管理行为为主要内容, 设计出问卷草案, 通过走访专家学者, 征得对问卷条目的意见, 检验问卷结果的可靠性, 最后确定正式问卷。

二、结果与讨论

1. 不同类别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调查与分析

(1) 管理行为基本描述特征的专家意见集结

辅导员的管理工作是由辅导员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成长与进步的行为, 它包括三个基本内涵:一是教师具有引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二是指明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和学生需要学习的内容, 三是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方式。

通过文献查阅与专家意见集结, 根据管理行为的不同内涵, 初步确定了管理行为基本描述特征, 如表1所示:

对表1中的管理行为基本描述特征的准确和适用性进行专家咨询, 咨询统计处理。对特征评价意见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协调程度进行计算, 得出对原始特征进行专家咨询结果如表2所示:

取协调程度iV<3的特征为管理行为基本描述特征, 因此规范型管理行为的强调目标描述特征就不符合条件;个人情意型管理行为的重视学生发展描述特征不符合条件;动态平衡型管理行为的管理有灵活性描述特征也不符合条件, 组成的管理行为基本描述特征如表3所示:

表3中的管理行为描述特征可作为评价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的指标。

(2) 不同专业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基于三个专业学生特点不同, 因此我们将三个专业学生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规范型管理行为在三个系的调查中占的比例都较大, 分别是体育教育64.4%, 运动训练57.6%, 民传45%。三个系辅导员管理行为现状是以规范型为主, 个人情意型与动态平衡型尚不是主流管理模式。根据行为科学理论, 可以反映出辅导员工作性行为功能较强, 而关系性行为功能较弱。总体来说民族传统体育系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做得相对较好。

(3) 不同性别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将男生、女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进行调查, 得出的结论是:男生对辅导员三种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结果百分率比较平均, 分别是39.1%, 33.4%, 27.5%, 而女生则认为辅导员管理行为是以规范型为主。规范型占到61.85%。我认为, 这和体育专业学生的人员结构有很大关系。众所周知, 由于体育专业的特殊性, 招生时男生和女生的比例差别相对较大, 体育教育专业男生和女生比例基本为5:1, 运动训练专业男生和女生比例基本为6:1, 民族传统体育专业男生和女生比例基本为9:1。男生人数多, 自我约束力差, 女生人数相对较少, 因此, 辅导员在管理当中把重心基本都放在男生这边。忽略了对女生的关心, 对女生的心理需要和生活上的关心比较欠缺, 因此在女生中调查个人情意型管理行为类型的结果百分比较低, 只有17.6%。通过这个调查, 给我们辅导员一个信号, 就是在以后的管理工作中应加强对女生的人文关怀。

(4) 不同年级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与分析

对体育教育专业、运动训练专业、民族传统体育专业1-3年级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进行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一年级学生对规范型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结果百分比最高为66.5%, 而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对规范型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结果百分比成下降趋势, 而一年级对个人情意型和动态平衡型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百分比最低, 分别为18.0%和15.5%, 并且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对个人情意型和动态平衡型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结果百分比成上升趋势, 究其原因, 主要和学生在校阶段不同行为和心理特点有关。根据这种情况, 辅导员在管理行为上就会做一些调整, 加强对学生个人情意的投入以及更多的顾及学生的感受等。这也就是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对个人情意型和动态平衡型管理行为类型的调查结果百分比成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

1. 通过对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现状调查表明:

体育专业辅导员基本素质较高, 但管理工作总体情况学生评价分值较低, 说明学生对辅导员总的管理行为认同感较低, 因此, 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工作的方式亟待改善。

2. 体育专业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被评结果以规范型为主, 个人情意型与动态平衡型尚不属主流管理模式, 其原因主要是个人情意型与动态平衡型管理模式需要辅导员付出较多的精力和时间, 而由于体育专业学生的自制力差, 思想性差的特殊性, 辅导员整天忙于事务性工作和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 几乎抽不出过多的时间, 说明在关系性行为方面, 辅导员还做得不够。

3. 体育专业辅导员工作性行为功能较强, 而关系性行为功能较弱。因此, 辅导员在今后的管理中应在严格管理的同时, 辅之以关系性行为, 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不同类别学生对辅导员管理行为类型的要求不尽相同, 因其年龄、性别和专业特点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从客观上要求辅导员在管理工作中必须善于分析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 做到有的放矢, 富于针对性的管理。

5. 体育专业辅导员现实管理行为与学生理想的辅导员管理行为之间存在差异, 其主要表现在:关心理解尊重学生, 完善自我, 赢得信赖等方面努力不够;处理和协调师生关系, 严格管理与注重人本管理等方面有待改进。

参考文献

[1]罗普磷.对学生管理部门管理者组织管理特性的调查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991 (3) :74-78.

[2]俞文钊.管理心理学[M].甘肃人民出版社, 1990:530.

体育系辅导员老师工作总结 第5篇

经过一个学期的工作,现将我的工作情况做一个总结。作为体育系的一名兼职辅导员,深知责任重大,工作期间我认真学习了辅导员管理手册和学生手册,认真填写辅导员日志和工作计划,积极参加辅导员例会和政治学习,与各系的辅导员一起进行工作上的交流。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实践当中,注重自我的思想道德修养,当好学生的表率。在管理学生方面注重人性化、科学化、系统化。学生是学校的主体,学生素质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如何培养高素质的学生是我在做辅导员期间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当然由于学生在进校时水平参差不齐,很难用一个模式进行教育,因此教育的手段是多样性的,比如说对基础较好的学生进行勉励,鼓励他们。对于一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关怀。审视过去,重新再来。对各方面表现比较好的学生,多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参与到校团委学生会组织的各种活动当中,在活动当中增长实践知识,实现自我价值。针对自我约束能力差的学生,采用一定的措施进行帮助指导,如定期与他们交流谈心。在此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某些优点进行必要的引导。当然自我约束能力差跟他过去所处的环境所受的教育和早已养成的行为习惯有密切的联系,然而自我约束能力差对自身的成长有弊无利。

如何从思想上进行正确的引导,在学校要靠辅导员、老师的关怀和教育,要靠班干部、同学的监督,使其认识到良好的自我约束能力对一个大学生是多么的重要。此外,加强对学生政治理论学习的督导

是很有必要的。一般情况下我都参加学生的政治理论学习布置学习内容,与学生一起学习讨论党中央的最新文件精神。在此过程中不仅学生能够学到最新的政治理论知识净化心境,而且更加激励学生的政治热情,很多学生向系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尽快达到一名共产党员的要求。这部分学生很自然的就成为我的得力助手,在同学当中起到了积极的带动作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的工作的一个重点。针对体育系学生文化素质普遍偏低这一现象,首先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学习不仅是他们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大学是即将步入社会的最后一站,是最后冲刺的阶段,当学生们认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我又拿出了他们身边鲜活的例子激励他们。许多“三加二”的学生入校时的文化功底并不高,正是由于抓紧了大学的学业,才由低起点变为了高起点。部分学生认识到这一点并试图改变自己,而且这种好的现象在大一的学生中表现的很突出,这也是我做为辅导员感到欣慰的。其次从他们入学开始,对他们的学习实施严格的督导我把它称为三级督导制即辅导员老师、学生家长、学生会干部,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管理。通过学生的考勤情况、课堂表现情况、学习成绩给出适当的量化评分。评分高的同学直接在期末的评优评先会给以适当的照顾。最后狠抓学生的社会实践环节,该环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回报社会,体现自我价值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社会实践主要在学生的寒暑假进行,我通过对目前大家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他们制定调研的课题,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

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是我工作的另一个重点。针对我系学生的不良生活习惯,同样从学生入学就开始抓起,对他们实施严格的管理,采取三级督导机制即系领导、辅导员老师、学生干部的齐抓共管,制定量化管理考评标准,严格打分,公平、公正、公开。同样对期末量评较高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在评优评先上给予一定的照顾。对于平常发现的一些恶习,如:抽烟、喝酒、赌博等。由于恶习的养成与其先前所受的教育,家长的监督引导不够有一定的关系,加之这部分学生把抽烟喝酒看成一种时髦一种时尚,其负面影响是相当大的,只有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学生们才能够真正引起重视。课余时间经常对学生寝室进行巡视,帮助他们整理内务,与其交流,帮助他们融洽寝室关系。尽量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矛盾,使他们认识到寝室就是一个家庭,只有团结、友爱和广阔的胸襟才能孕育出幸福的家庭。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交流、反馈也是我工作的一个重点。在与学生利益息息相关的问题上,如助学金、奖学金、助学岗位等名额的确定采取民主集中的原则,使评选的过程透明化、公平化。真正使名额落实给成绩优秀的学生和家庭贫困的学生。

体育辅导 第6篇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师;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807.4;G4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6-0202-0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越来越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现阶段,进入大学的学生们有着鲜明的特点,学生们个性张扬、性格外向、活泼好动,这对高校的教学组织与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高校体育教学是教授学生体育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意识与体育习惯的重要途径,高校体育专业老师在体育教学中承担着重要的教学责任,而辅导员在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也日益突显。因此,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应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共同协调,组织管理好体育教学活动,从而不断提升体育教学质量。

一、體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及职责

1.体育专业教师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及职责。高校体育专业教师是体育教学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也是体育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体育教师不仅肩负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基本任务,还承担着增强大学生体质,教授大学生运动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及心理品质的重要职责;不但是体育知识与智慧的传播者,还是学生健康体魄的塑造者;不仅要承担课内的教学任务,还要承担课外的体育活动、训练等工作。一些体育教师还要经常带队外出比赛,参加一些竞赛组织与裁判工作。因此,高校体育教师扮演的角色与职责是多样的。

2.辅导员在体育教学中扮演的角色及职责。在高校教育中,辅导员的职责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辅导员需要积极引导学生不断追求目标,树立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生活习惯。另外,辅导员还负责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就业指导、及信息服务,与专业课教师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并帮助教师开展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辅导员还要负责学生的体育学习、训练与生活,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教学与管理。总体来讲,高校体育教学的辅导员所履行的工作职责繁多,工作量与工作强度非常大,是学生一切学习、训练、活动的全权负责人与管理人。

二、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建设的意义

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建设,能够让专业教师更加专注的发挥其在体育教学方面的专长,从而帮助学生树立体育意识、丰富体育知识,提高体育技能;这种协同建设也能够让辅导员充分发挥自己在管理方面的特长,帮助学生建立稳定的学习情绪,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意志品质,这些对学生的体育能力成长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建设,能够对辅导员的日常行政事务管理进行整合与分化,改善了很多辅导员在体育专业指导方面的瓶颈,使辅导员的工作更加从容、高效,更能够与体育专业教师进行相互配合,弥补不足。使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得到充分发挥。

三、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协同建设的思路

1.建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长效协同机制。

高校应该针对体育专业的教学特点,建立起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长效协同机制,使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能够职责分明,分工合理、共同促进、协同发展。如果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权责不清,分工不明确,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问题,就会相互推诿,合作也就无从谈起。合理的长效机制,能够充分调动起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热情,使二者能够既分工协作,又相互补充,共同促进学生体育能力的提高,改善体育教学质量。

2.打造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之间的协作平台。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训练成绩,教师与辅导员都应该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不断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应该以学生为本,相互协调、不断沟通,优势互补,共同为学生体育能力及综合素质的提高营造良好氛围。学校应该努力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创造沟通与交流的机会,并搭建一个互通交流的平台,从而在这个平台上及时交流各自的工作开展情况、思想动向,以及在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及问题等。在体育教学目标一致性的情况下,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能够通过沟通,来取得良好的教学经验与教学意见,进一步推动体育教学的有序开展。

3.将管理育人充分融入到体育教学中。在体育课堂上,教师良好的教学表现,能够极大的激发出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体育课堂教学进入最佳状态。这就要求专业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讲授技巧,也需要教师具备较强的组织能力和思想引导能力。辅导员的积极配合,将其组织经验、思想教育经验告知专业教师,同时全面的向专业老师反馈某些特殊群体或个别学生的特征,这样有利于专业老师对课堂教学做出针对性的调整及布置。专业教师也应该积极的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互动,运用一些科学、先进的教学方法来吸引学生,在课堂上将教书育人与管理育人融入其中,不断充实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

4.建立明晰的专业教师与辅导员考核标准。高校明确了专业教师与辅导员二者的职责分工后,就应该建立起与之配套的考核标准和奖惩标准,以保证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激发二者的积极性。考核机制中不仅要包括工作能力、工作态度、工作业绩,还要包括政治理论水平,工作作风等;在奖惩机制中,应该对优秀的、协同配合能力较强的教师及辅导员进行合理的奖励与表扬,对表现较差,配合不积极的人员给予相应的惩戒。

四、结论

高校体育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协同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有益尝试,也是培养高素质体育人才的重要举措。专业教师与辅导员团结协作、共同努力,能够从思想教育角度坚定学生的体育学习信念,也可以从专业素质角度培养学生的体育能力,对体育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嵬,冯鑫,高校辅导员及专业教师共同促进学风建设的积极意义[J].科技信息,2012,4:59~60.

[2]张世平,董建锋,新时期体育高校辅导员与班主任的角色定位及其协同发展[J].考试周刊,2011,(53):224~226.

体育辅导 第7篇

1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体育辅导员的意义

1.1 设立体育辅导员有助于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

在实施体育辅导员制度, 设立体育辅导员之前, 多数高校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都是学生自发组织的, 然而惰性是人的天性, 这一点在学生参与课余体育教学的过程中, 同样也不例外。由学生自发组织的课外体育活动, 活动的频率、次数以及质量等, 都很难得到有效的保障, 以至于影响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然而, 在体育辅导员设立之后, 学生的体育课外活动因为体育辅导员的介入开始变得更加的有目的、有计划和有组织, 这对于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1.2 设立体育辅导员能够为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

在设立了体育辅导员之后, 体育辅导员会进入各院系, 并按照各院系所制定的体育辅导计划, 来科学的开展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 而且还会及时的将课外体育教学的开展情况、进度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等与各个学院的主管领导进行沟通, 由此可见, 体育辅导员在学生课外体育教学中的介入, 使得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不但能够有效与院系的主管领导进行及时的沟通, 及时的发现开展过程中的问题, 寻求科学的解决对策, 而且还能够协调各学院的资源来更好的开展和配合学生的课外体育教学活动, 从管理层面、资源层面等多个方面为学生课外体育教学的开展提供更加有力的组织保障。

1.3 设立体育辅导员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

在设立了体育辅导员之后, 有助于更好的了解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和组织形式, 并据此来有针对性的安排和组织与此相对应的课外体育教学活动, 例如:体育知识讲座、体育知识互动、体育摄影展、趣味体育竞赛等, 让学生逐渐体验和发现体育运动的乐趣, 积累良好的体育运动体验, 为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和发展提供助力。

1.4 设立体育辅导员有助于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

课外体育教学是组织高校学生开展体育文化活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其不仅承担着完成体育锻炼的任务, 同时, 还有助于丰富学生的课余体育文化生活, 提高学生的锻炼积极性, 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而高校体育辅导员的设立, 能够让学生所组织和举办的各种各样的课外体育活动更加的科学化、规范化、高效化, 从而让课外体育活动更具组织性和引导性。由此可见, 高校体育辅导员的设立, 对于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2 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体育辅导员的现状

课外体育教学是高校课内体育教学的有力补充和有效延伸, 虽然说, 近些年, 很多高校都已经逐步开始实施课外体育教学制度, 并有针对性的开始设立体育辅导员。但是, 在体育辅导员具体的工作开展方式、监督考核等方面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特别是对于体育辅导员来说, 由于体育辅导员在学生组织的各类活动中都会有所介入, 因此, 对体育辅导员的综合素质也就相应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急需“一专多能”的人才, 但是, 目前我国高校的体育辅导员队伍明显还没有达到上述的要求, 所以, 在这样的情况下, 如何提高体育辅导员队伍的综合素质, 如何科学的组织体育辅导员团队就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其次, 由于目前多数高校的体育辅导员都是由其它的任课教师兼任的 (多数为体育教师) , 他们不但担负着学生课外体育教学辅导的任务, 同时还有体育教学、体育训练以及竞赛和科研等任务, 因此, 常常会由于压力太大, 出现力不从心的问题, 或者是由于时间方面的矛盾、观念上认识的不足等等, 无法全身心的投入体育辅导员的角色中去, 甚至是抱着敷衍应付的态度, 以至于影响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质量和成效。

最后, 由于体育辅导员制度是近些年才出现的, 因此, 体育辅导员的工作方法、工作手段等仍然处于摸索的初级阶段, 高效的、可直接套用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手段仍然较为少见, 所以, 急需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3 充分发挥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体育辅导员作用的对策及建议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体育辅导员的作用, 在系统的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了如下几点对策与建议。

首先, 注意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高校体育辅导员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 是确保高校体育辅导员的作用得以充分、有效发挥的重要保障。而要实现这一点, 首先就要注意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 并据此来正确的评价和监督体育辅导员的工作实绩, 调动体育辅导员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以及主动性, 以此来开创学生工作的新局面。例如:在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时, 要注意体育辅导员工作安排的细化, 如, 各学院组织开展课外体育活动的次数、时间安排、地点甚至是临场指挥等等都应有详细的量化指标, 以此来督促体育辅导员的工作开展情况, 确保体育辅导员职责的高效履行和作用的充分发挥。

其次, 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重视科学的体育辅导员团队的构建。要有效的满足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对体育辅导员的需求, 一是要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学校不但要定期的组织体育辅导员进行学习和培训, 而且还要有针对性的制定激励机制, 激励体育辅导员积极主动的去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二是要重视科学的体育辅导员团队的构建。要满足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对体育辅导员的要求, 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是根本的措施之一, 而科学的组织体育辅导员团队则是最为快速有效的措施之一。为了满足高校课外体育教学对于体育辅导员多样化的需求, 可以通过选择体育教师中具有较为全面的技能水平和突出的优势特长的任课教师, 并且要注意不同的体育辅导员之间的优势互补和互动有无, 通过优势互补和互动有无, 来确保体育辅导员团队结构的全面、合理、科学, 确保学生体育课外教学的全面、高效、高水平的开展。

再次, 要注意课外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内体育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通过合理的安排, 来最大限度的避免课内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教学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种冲突和矛盾, 不仅如此, 还要综合考虑体育辅导员的教学训练任务和科研任务, 及时解决体育辅导员任务过于繁重的问题, 通过教师团队任务均衡化的方式来缓解的同时,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 合理增加体育辅导员的配备数量。

最后, 要注意对体育课外辅导员进行宣传和教育, 让他们清楚的了解和认识体育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工作现状, 鼓励他们在工作中尽可能的发挥自身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对课外体育教学的方法进行创新和完善。而且还要注意引导其对于实践经验的积累和与课外体育教学相关的科研工作的开展, 以此来促进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

摘要:该文研究的是在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中设立体育辅导员的相关问题, 文章从有助于课外体育教学的推进、能够为高校学生群体活动的开展提供组织保障、有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体育兴趣、有助于良好的高校体育文化氛围的营造四个方面分析了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意义, 然后又在此基础上, 简要概括了目前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设立辅导员的现状, 并据此有针对性的提出了几点对策与建议, 即:注意规范和完善学校的《体育辅导员考核办法》;重视体育辅导员综合素质的提升和完善, 重视科学的体育辅导员团队的构建;注意课外体育教学计划和课内体育教学计划的合理安排, 希望对我国普通高校课外体育教学的科学化发展能够有所助益。

关键词:课外体育教学,普通高校,体育辅导员

参考文献

[1]潘绍伟, 于可红.学校体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2]徐永生.课外体育在学校体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2 (15) .

[3]倪天卓.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组织管理方法的哲学思考[J].辽宁师专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4) .

体育辅导 第8篇

一、激情与倦怠:工作中谁主沉浮

(一) 激情:爱到深处情更浓

体育院校与其他院校的最大区别在于具有得天独厚的体育运动条件和氛围。无论是体育场馆设施的齐全程度和专业化程度, 还是体育运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 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浓郁风气, 体育院校无疑具有较大的优势。体育院校辅导员在这种环境下工作, 可以利用的体育运动资源非常丰富。辅导员可以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共同进行各种运动, 如网球、羽毛球、乒乓球、高尔夫球、游泳、瑜伽和健身等。运动不仅能够消除身体上的疲劳, 而且能够很好地缓解因为工作的压力带来的心理上的焦虑, 使辅导员能够充满激情地投入到工作中来。同时, 体院院校辅导员最主要的工作对象是体育生, 而体育生具有开朗、活泼、阳光、擅长体育运动等鲜明特点。要想更好地管理体育生, 就要求辅导员具有相同或者相近的性格和特点, 性格沉闷、缺乏激情的辅导员是很难和体育生相处并且赢得学生尊敬的。当然, 较为简单的人际关系, 较小的科研和教学压力, 也能够让人心情愉悦, 工作舒畅。

(二) 倦怠: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体育院校辅导员总体上职业倦怠状况较好, 大部分辅导员对自己的工作较为满意。但是, 有部分辅导员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职业倦怠现象。从性别上来看, 男性辅导员比女性辅导员倦怠的程度更高, 男性辅导员更容易对工作产生厌倦和不满;从年龄上来看, 年龄大的辅导员比年轻辅导员更容易倦怠, 年龄越大, 职业倦怠的程度也越强, 这一现象在工作十年以上的辅导员中尤其突出;从职称上看, 不同职称的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程度也是不同的, 一般来说, 职称越高倦怠程度越强, 如果到了教授职称仍然在做辅导员, 这种倦怠程度会转化为深深的挫折感。从职业倦怠的影响来看, 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不仅影响着辅导员自身的心理健康, 使他们工作消极、意志消沉、精神萎靡、情绪低落, 而且对他们的身体健康也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严重的表现为失眠、神经衰弱、内分泌失调等。对学校来说, 辅导员职业倦怠不解决, 损失的绝对不是那些不想工作的庸才, 而是学校中最优秀、最具实力和发展潜力的学生管理力量。更可怕的是, 倦怠消极的情绪会在辅导员队伍中无形中扩散开来, 会使得整个辅导员队伍陷入消极影响的怪圈中无法自拔。总之, 是激情战胜倦怠或者相反, 不仅关系到体育院校辅导员自身的发展, 更关系到体育院校学生管理水平的高低。

二、认识倦怠: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多维视角

(一) 角色迷茫:不知路在何方

体育院校辅导员具有教师和管理人员双重身份, 在日常工作中, 既担负着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工作, 同时也担任着诸如《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职称评定时候, 既可以评教师系列职称, 同时也可以评管理人员职称。实事求是地说, 这种做法保证了辅导员的切身利益, 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但是, 现实操作中却面临着一系列无法克服的问题。比如, 理论上辅导员是可以转做教师的, 这且不说有多大的可能性, 仅就实际而言, 体育院校的专业性特点非常强, 要求老师具有很高的体育方面的专业素养。而辅导员由于长期从事的是学生管理工作, 其工作性质决定了他们很难有时间、有机会系统从事体育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吗, 很难胜任教师工作。而对于行政管理岗, 因为体院院校规模普遍不大, 岗位有限, 转岗的难度可想而知。这种对发展方向的迷茫、上升空间的限制, 影响着体育院校辅导员对本职工作的热情, 容易导致职业倦怠。

(二) 任重位低:想说爱你不容易

正是由于辅导员角色定位的多重性, 造成体育院校辅导员在高校管理系统中工作的高强度, 高付出。作为教师, 体育院校辅导员要完成教务出安排的相关课程的授课工作, 要“教书育人”, 同时, 为了评职称, 他们还要抽出时间来进行科学研究。近两年, 随着高校相关职称名额的缩减, 很多高校将本来应该单列的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评定有意地和高校教师系列合并, 在科研上要求辅导员具有和高校专任教师相同的条件, 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体育院校辅导员的科研压力。作为管理人员, 体育院校辅导员对应的部门可能是高校里面所有岗位中对应的上级部门最多的, 可以说, 从学工处到团委, 从保卫处到后勤, 院校里面的所有部门都可以直接对辅导员下命令。另外, 体育院校辅导员还要面临着其他高校所不多的室外训练课、外出比赛、大型体育赛事学生志愿者组织等工作, 任务非常繁重。具有讽刺性的的是, 除了院系之外所有的部门都不需要对辅导员负责任。作为辅导员, 笔者曾经为自己申请一台办公电脑 (工作时没配电脑) 。皮球从系踢到了学工处, 从学工处到教务处, 最后从教务处又到系, 最后不了了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体育院校辅导员在高校中的地位。“辅导员谁都可以做”、“不想做就走人”等观点一次又一次地降低着人们对辅导员岗位的认可度, 抵消着本来就不多的成就感。

(三) 能力危机:心有余而力不足

体院院校辅导员既要具备普通院校辅导员应该具有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 还应该具有自己的独特的能力。这是因为, 相比其他院校的学生, 体育院校的学生发生心理问题的几率较低, 这和体育生开朗的性格有关, 同时, 大量的体育运动一定意义上抵消了他们的消极情绪, 将压力很好地释放出来。但是, 体育生也具有容易冲动、自制力不强的特点, 再加上大量室外训练课程极具对抗性, 容易发生肢体上的冲突, 更可能引发学生之间的矛盾。而一旦发生打架斗殴的现象, 体育生喜欢抱团的特点很可能将个人之间的冲突演变为大范围的群体性事件。这就需要体育院校辅导员具有更敏锐的洞察力, 更快的反应速度, 更有力的处理手段, 甚至有的时候应具备处理应激事情的勇气和魄力。总体来看, 近几年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职业能力有很大的提高, 一大批优秀的硕士研究生充实到辅导员队伍中来, 提升了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的管理水平。但是, 社会转型期带来的利益分化、文化多元的现实, 使体育生的思想更加复杂, 对体育院校辅导员能力提出了严重的挑战。同时, 近几年辅导员招聘中也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萝卜招聘、关系招聘的现象时有存在, 近亲繁殖现象在有些高校非常严重, 一定程度上人为地降低了体育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学历和知识水平, 增加了学生管理队伍的复杂性和难度, 也是产生职业倦怠的重要原因。

三、突破与超越:握紧远离职业倦怠的“方向盘”

(一) 改变自我:我要飞得更高

只有飞得更高, 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只有不断提升自我, 体育院校辅导员才能在职业倦怠的梦魇中实现“自我救赎”。在知识结构方面, 除了要努力掌握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知识和学生管理知识以外, 还要向体育相关领域扩展, 如体育人文社会学、体育伦理学和体育社会学等相近或者相似专业。在积极做好前期相关科研工作的同时, 如果条件允许进行适量的相关课程的教学工作, 为转变为专任教师岗位打下基础。在体育院校, 只有拥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和强大的科研水平, 辅导员才不会被边缘化。在学历方面, 尽可能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学历水平越高, 视野才会更加开阔, 一定意义上说, 博士研究生不是可考可不考, 而是必须要考的。在工作能力方面, 多参加相关培训、多向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学习、多读些学生管理方面的书籍、做申报关于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课题、多写一些学生管理方面的文章, 不断提高自己对学生管理工作的熟悉程度, 弥补短板。在认识方面, 提升自己对辅导员岗位的认识水平, 热爱这一岗位, 并将之作为终身职业去追求。在日常生活中, 学会利用体育院校丰富的运动资源来缓解职业倦怠带来的消极影响, 如游泳、健身、球类运动都是很好的缓解方式。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 倦怠的不是职业而是辅导员, 因此, 只有超越自我, 才能不再超越倦怠。

(二) 以人为本:为梦想插上翅膀

体育院校辅导员要想飞的更高, 除了自身修炼“内功”外, 还需要体育院校苦练“外功”, 坚持以人为本, 积极创造条件, 为辅导员战胜职业倦怠, 发展自我插上腾飞的翅膀。首先, 准确认识和合理利用辅导员岗位。辅导员不是万金油, 也不是装饰品, 在整个高校运转体系中具有自己独特的地位, 有自己独特的职责和要求。这就要求体育院校领导部门将辅导员真正放到“辅导员岗位”上来, 改变对辅导员岗位的偏见。其次, 健全和落实相关规章制度, 打开辅导员上升的空间。其实, 目前国内有些体育院校已经制定和落实了相关的制度, 在职称晋升、职位升迁等方面给予了辅导员相同的待遇, 但是, 这只是个别现象, 还需要进一步推进。再次, 要有合理的渠道及时了解辅导员动态, 如建立辅导员俱乐部、辅导员之家等方式, 及时发现和有效疏通辅导员的消极情绪, 帮助其解决困难, 在合理评价辅导员工作的基础上形成积极健康的文化氛围, 帮助辅导员走出职业倦怠的困境。最后, 完善用人机制, 不只是“程序正义”, 更要将就“结果公正”, 将一大批责任心强、能力突出、政治素质好的毕业生选拔进辅导员队伍, 提高其整体水平。

摘要: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既具有辅导员职业倦怠的共性, 同时也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正确认识体育院校辅导员职业倦怠的现状, 准确把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并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 对于提升体育院校辅导员的职业满意度,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体育辅导 第9篇

一、辅导员对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作用

1、身正为范, 引导学生

在大学生活中, 辅导员与学生的联系最为密切, 无论是学生的生活、学习还是工作, 都与辅导员息息相关, 辅导员可以称之为学生的大家长。因此一名优秀的辅导员, 应该懂得如何去正确的引导学生,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更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 以身作则, 教导学生自觉接受先进、优秀的校园体育文化, 共同营建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

2、有力保障, 服务学生

随着社会发展, 不同的体育文化充斥着整个社会, 大学生涉世未深, 很容易受其影响。如一些男同学迷信暴力的体育精神, 在体育活动中对其他同学会造成很大伤害。身为辅导员, 更应提升自身素质, 分清精华与糟粕, 保障校园体育文化的公平、健康, 抵制不良体育文化在校园传播。

3、推陈出新, 娱乐师生

校园体育活动一般以学生为主体, 而传统的体育项目足球、篮球、排球等以力量和竞技为主, 主要由男同学参加, 反观女同学则参与程度很低。因此, 辅导员不仅要坚持传统有益的体育活动, 还要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 积极举办有特色体育活动, 实现体育活动的多元素发展, 并能使大多数人参与其中, 不仅有利于师生团结, 更能创建和谐且独具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

二、校园体育文化对辅导员工作的有益影响

辅导员的工作主要是面向在校大学生, 而积极、有益体育文化的在大学校园内发展、传播, 将会有助于辅导员工作的顺利进行, 本节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1、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辅导员的一项基础工作, 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可以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首先, 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自身的身体素质, 更能使学生在体育竞技中赢得荣誉, 在团体竞赛中体会团结合作的重要作用, 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自己是集体一员, 以及为集体争得荣誉的光荣感和使命感。其次, 良好的体育文化氛围可以增强学生公平竞争的意识, 不论在体育竞赛中还是在日常的工作、学习中, 都能以公平的姿态面对, 有利于和谐校园建设。最后, 校园体育文化可以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准, 有利于辅导员开展工作。

2、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随着科技进步, 电脑、手机等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我们生活当中, 对大学生们产生了很大影响。一部分学生沉迷于电脑游戏不能自拔, 或者熬夜玩手机耽误了休息时间。学生将大量时间浪费在玩乐上, 忽略了体育活动对自身的重要性, 让辅导员颇为苦恼。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会使学生接触到先进、有益的体育文化, 使学生本身思想观念发生变化, 更加主动的投入到体育活动中。同时, 在知识经济时代, 健康的体魄同样重要, 合理有效的体育锻炼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工作、生活打下良好基础, 也为辅导员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帮助。

有益的体育活动还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有很大帮助, 特别是在竞技体育中, 学生更需要有信心, 真正的展现自我。通过在体育活动中锻炼, 使学生在工作、学习中更有自信和热情。

3、帮助辅导员融入学生集体

传统的辅导员工作主要通过与学生谈话、听课或者检查宿舍来完成, 这种方式单一且缺乏有效性, 学生对辅导员有畏惧感, 辅导员也难以融入到学生当中去, 工作难以展开。通过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由辅导员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 组织学生踊跃参加, 辅导员与学生同场竞技, 相互配合, 相互竞争, 增强彼此的信任感。所以说, 校园体育文化是辅导员进行学生工作的一条新的有效途径, 拉近师生距离, 帮助辅导员了解学生的真正需求, 可以使学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 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 辅导员工作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一方面, 辅导员通过组织体育活动, 可以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内容;另一方面, 多样化的校园体育文化内容可以帮助辅导员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还可以发掘与学生沟通的新途径。因此, 辅导员应合理利用两者之间的互动关系, 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大力发展, 促进师生关系的平稳上升。

摘要:高校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联系最为紧密的教师群体, 主要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日常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辅导员通常负责一个年级或数个班级的一切事务, 辅导员既是学生的老师, 也是学生的朋友, 所以其对学生有着深刻影响。近年来, 体育事业在我国发展处于上升状态, 在高校中也受到格外重视, 体育文化在高校中蓬勃发展。辅导员应趁此机遇, 将辅导员工作向更深层次推动。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辅导员,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1]苗宇.试论校园体育文化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相互作用[J].运动, 2013, (10) :83-84.

[2]吴东.浅析高校辅导员在校园体育文化中的作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 (4) :89-90.

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管理的几点思考 第10篇

一、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管理中的既存问题分析

(一) 学历低的客观事实影响了工作能力的提升

我国体育系辅导员大部分为本科学历, 研究生学历十分稀少, 这与体育系硕士研究生的总体比例低密切相关。虽然本科学历可以满足辅导员工作开展的基本需求, 但是学历低的客观事实却限制了其工作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方面本科辅导员对社会就业关注力度明显低于研究生辅导员, 其在对社会就业动态与当前就业环境分析方面明显不足。另一方面其学历低的客观事实也影响了其自身素质与工作能力的提升, 管理理念陈旧, 管理方式落后等严重制约着高校体育系的学生管理工作。

(二) 经验不足缺乏对体育系自身特殊性的关注

体育系自身的特殊性也对辅导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一方面体育系学生对体育专业的学习兴趣并不浓厚, 加上新生入学产生的理想与现实的落差严重挫伤体育系学生课程学习的积极性, 学生综合素质较低, 管理难度较大。另一方面体育系实践课程占据较大比例, 课堂理论学习比例较小, 学生自由度与灵活度都高于其他院系学生, 这种时间的自由充足也对辅导员管理提出了挑战。

二、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管理的有效性策略分析

(一) 以人为本,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从体育院系学生的既存问题入手, 我们不难看出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学生心智的不成熟, 这种心智的不成熟又加大了心智的可塑性, 抓住契机做好学生心智的引导与管理是提升辅导员管理水平的重要突破口。市场竞争日趋激烈, 就业形式日趋严峻, 对复合型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更加迫切, 高校学生的培养定位逐渐倾向于学生的综合性发展。因此体育系辅导员必须以人为本, 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 给予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双重关注与呵护。一方面创造机会丰富体育系学生的课余学习, 鼓励学生在开展体育技能训练的同时参与各种文化讲座, 自觉接受心理辅导, 通过课外阅读提升阅读视野, 积极加强与其他专业学生的交流与沟通, 通过对体育系学生的正确引导使其获取丰富的情感体验。另一方面做好对学生日常生活的关注, 了解学生的现实困难, 最大限度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满足合理的个人需求, 让学生在辅导员的关怀鼓励中得以健康发展。

(二) 树立威信,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威信是辅导员基本素质之一, 也是做好学生管理的基本要求。体育系辅导员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做好威信的树立, 增强学生对自己工作管理的认同感, 建立有效的师生沟通渠道, 在此基础上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 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管理工作。体育系新生与辅导员年龄、学识及社会阅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而这种既存的差异性增强了学生的向师性, 更有利于辅导员威信的建立。高年级的学生随着心智的趋于成熟, 自我主体意识的萌发, 他们的背师情绪也更为明显, 建立辅导员的威信更为重要。一方面辅导员加强自我学习, 努力提高自己的学历水平, 通过学历优势树立威信。另一方面辅导员要努力提升管理技能, 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 从学生角度思考问题, 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 赢得学生的信任。

(三) 开展培训, 提升辅导员素质与能力

我国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素质与能力良莠不齐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因此加强对体育系辅导员的业务培训与职业引导十分必要。一方面组织内部的交流与讨论, 鼓励辅导员内部的相互学习与借鉴, 通过总结积累经验, 探讨交流管理方式, 加强业务的学习, 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工作开展技能, 更好地组织开展院系集体活动、定向主题教育、大型社会实践等等, 做好学生学习与日常生活的有效辅导。另一方面组织辅导员参与外部培训, 通过实地考察、技能比拼、社会培训等方式让体育系辅导员走出院系狭窄范围, 了解学习当前先进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模式, 学习其他地区先进的管理成果, 取长补短, 弥补工作不足。通过内部与外部的双向培训, 丰富其日常管理经验。

(四) 关注心理, 做好院系学生的心理辅导

体育系辅导员在处理日常学生事宜的基础上还要做好对学生特殊心理的关注。体育系作为心理问题高发院系, 更要求辅导员做好对学生心理变化的关注。因此在辅导员管理时要引导辅导员增强对学生心理的重视。体育系辅导员首要要了解学生的心理诉求, 获取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相关性信息。对于这些心理动态信息进行合理筛选与分类, 做好心理辅导的准备。其次要提供针对性的心理辅导, 通过与学生交流谈心, 通过举办心理讲座做好体育系学生的心理干预与指导。最后要对心理干预的成果进行反馈研究, 从心理辅导个例中总结共性规律, 积累心理辅导经验, 做好心理辅导案例的整理与理论研究。

结束语

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基础性角色也是关键性角色, 在学生个人成长与价值导向的树立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立足体育系辅导员管理, 基于体育系学生管理特殊性的客观事实, 提出了四条针对性的管理策略, 为体育系辅导员管理指明了方向。

摘要: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管理的执行者, 在学生价值判断与成长发展方面起着榜样示范作用, 因此必须做好高校辅导员的管理与建设。其中体育专业自身的特殊性, 对体育系辅导员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基于当前我国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的管理进行分析, 针对其特殊性提出针对性的改进策略, 以期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的管理与建设。

关键词:高校体育系,辅导员管理,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霍连娟.体育院校辅导员工作方法研究[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 2010, 03:31-33.

体育辅导 第11篇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等动机;体育生活时间大多在傍晚;体育生活空间主要集中在校内体育场馆;体育生活内容以排球、篮球、跑步为主;影响教师体育生活的主客观因素有缺乏兴趣、不喜欢、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没有时间、缺乏组织和缺乏经费等。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高校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的建议。

关键词 高校辅导员 体育生活方式 调查 分析

本研究从体育生活方式的视角,对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的体育生活方式进行社会学的调查与分析。发现该群体的体育生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为当前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做好面向辅导员这个层面的工作提供参考。

一、研究对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调查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共85人。其中,男辅导员48名,女辅导员37名。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依据研究目的内容,通过期刊网及其他互联网查阅和检索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20余篇,并进行了分析研究。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2.问卷调查法。选取了体育生活动机、体育生活内容、体育生活空间、体育生活时间等几项指标。设计了“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方式问卷”,对上述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在实施调查问卷前,对问卷进行了信度和效度检验,保证了问卷质量的可靠性。共发放问卷95份,回收问卷85份,其中有效问卷79份,有效回收率92.9%。3.数理统计。运用SPSS13.0 for windows软件对调查所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二、结果与讨论

(一)体育生活方式内涵

1986年,加拿大最先提出了“积极生活”的概念。世界卫生组织于1997年在日内瓦召开了“积极生活、体育为健康”的主题会议。同时启动了“全球积极生活运动”。“积极生活运动”是指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从事的身体运动的所有领域,是一种体育活动受到尊重并融入日常生活增进健康的一种生活方式。

(二)体育生活动机

在辅导员的运动休闲生活中,促使他们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多样的。经调查统计发现,在辅导员的运动休闲生活动机中,前三项动机的次序分别为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这说明了辅导员作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支思想活跃,知识面广的年轻队伍。认识到体育生活的价值,不断追求健康休闲的幸福生活。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动机的比例最低,说明了辅导员还未充分意识到运动休闲生活的多重功能。运动能作为与大学生交流与沟通的丁具,更好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三)体育生活时间

1.参加体育生活的时间段。周口师院辅导员的参加体育活动的时间主要选择在傍晚,比例为82.6%,其余时间段的比例分为早晨3.1%、晚上9.3%、工作期间5%,这与辅导员的工作性质有关,既要担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要承担一定的教学科研任务,工作繁忙,又要坐班,故选择在下午下班后的时间参与体育健身。2.每周参加体育生活的次数及时间。

(四)体育生活空间

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周口师院的体育场地设施条件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调查显示,辅导员选择校内体育场馆的比例最高85.5%、经营性健身俱乐部9%、居住社区5.5%。说明辅导员参与健身的场所一般都选择在校内体育场馆,校内的健身场馆是免费。

(五)体育生活内容

调查显示,辅导员经常参加的体育锻炼的项目集中在:排球、篮球、跑步;比例分别为65%、56.5%、43%。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辅导员的体育生活内容集中在那些普及面广、简便易行、投入不多并对场地设施要求不高的运动项目中,以健身、娱乐效果好的项目最受欢迎。这为丰富辅导员体育生活项目提供了依据。

(六)影响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主客观因素

1.主观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影响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体育生活的主观因素依次为:缺乏兴趣,占36.2%;不喜欢体育活动,占26.1%;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占23.5%;怕累,懒得动,占14.2%。2.客观因素。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周口师范学院辅导员的体育生活的现状主要为:大多数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动机是健身、休闲娱乐、完善自我等动机,在傍晚和工作休息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大部分辅导员选择体育生活的空间为校内体育场馆;体育生活内容主要以排球、篮球、跑步为主,每周锻炼一次以上参加体育活动,每次的体育生活时间为一小时以上,每次参与体育生活的持续时间较长。影响周口师院辅导员体育生活的主观因素主要有缺乏兴趣、不喜欢和锻炼意识淡薄,没有明确目的等;客观因素主要有没有时间、缺乏组织和缺乏经费等。

(二)建议

1.加大体育生活方式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健身氛围,增强辅导员参与体育生活的积极性。

2.高校应重视辅导员的体育生活。加强高校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的同时,提供更多的经费,开展辅导员体育活动。

3.鼓励辅导员多与大学生一起参与体育活动,在促进与学生交流沟通的同时,又参与体育生活。

参考文献:

[1] 苗大培.论体育生活方式[M].2004:26.

体育辅导 第12篇

我市体育中考意见明确规定:体育升学考试满分36分, 其中考试成绩30分, 平时成绩6分。考试项目由各市、县、区教育主管部门在50米、100米、立定跳远、实心球、跳绳中任选3项公示并组织考试;平时体育成绩由各校组织体育考核小组, 按相关规定予以评定;病残疾生按有关规定酌情给分, 所有工作必须做到公平、公正、公开、透明的原则。

体育考试一般安排在4月底进行, 学生备考一般从3月初开始, 这时间学生不仅要复习以备知识技能, 还要巩固提高形成定势, 满足体育考试需要;不仅要应付各种生理变化带来的复杂心里体验, 还要应对学校、家庭、社会提出的各类要求。体育教师全方位多角度教学,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变单调枯燥的训练课为活泼快乐的体育课, 确保每位考生素质的提高和发展成为体育教师责任义务。多年来本人坚持潜心教法, 灵活学法, 集教学训练为一体, 实践检验不失为好的办法。

1 狠抓速度素质练习, 多种形式教学训练, 奠定全面提高基础

快速跑50m、100m跑成绩的优劣取决于起跑的反应速度, 步频、步幅的合理比值, 高水平的协调放松能力和良好的速度耐力素质。步频受人的先天性肌纤维类型和神经活动类型的制约, 提高幅度不大;步幅受腿的长度、柔韧性、腿部肌肉力量的制约, 提高幅度较大;速度耐力水平靠平时训练积累。

(1) 发展腿部柔韧性和肌肉力量的方法有: (1) 跑的辅助练习:高抬腿跑、后蹬跑、车轮跑、后屈腿跑各20m×3~4组+加速跑练习。强调:小步跑难度较大, 学生对扒地动作的体会程度不高, 时间紧, 模仿力受限的原因, 一般不作为教学内容。 (2) 跑的专门练习:主要方法有, 加速跑30m, 4~6组;中速跑40~60m, 4~6组;大步放松跑60~8 0m, 4~6组;站立式起跑+加速跑8 0~100m, 2~3组;蹲踞式起跑+加速跑8 0~100m, 2~3组。 (3) 素质练习多采用:原地快速摆臂、拉肩、压肩、俯卧送胯、弓箭步压腿走;支撑高抬腿跑、交叉步跑;弓箭步交换跳、跳绳、原地纵跳、元宝收腹跳、蛙跳、多级跳、单足轮换跳、跳跃障碍等。

(2) 短距离跑必须采用蹲踞式起跑。蹲踞式起跑采用“五个一”的“歌诀”形式教学, 方便学生理解记忆。歌诀内容是:“前脚尖离起跑线后沿一脚长, 后脚尖离前脚中心线一小腿长, 左右腿间隔一拳宽, 眼看起跑线前一米远, 起跑后第一脚落在起跑线前一脚远”。需要强调几点:“各就位”要配合2~3次深呼吸;肩用力前移超过起跑线, 以缩短跑道的有效距离;颈部自然放松, 起跑时手脚用力蹬推地面, 前脚掌快速用力扒地, 屈臂“前不露肘, 后不露锤”大幅度摆动, 躯干前倾在20m内逐渐抬起。

(3) 途中跑原则是“松、大、快、前”。所谓“松”是指人体尽量放松, 尤其是肩关节和颈部;“大”就是步幅要大, 保持着地轻缓有力;“快”就是步频要快, 上下肢完全协调;“前”就是人体向前性要好, 直线而非曲线前进。

(4) 终点冲刺原则是:“快、很”, 人体进入无氧运动阶段, 缺少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 成绩就会功亏一篑。所以必须加强后蹬力量和摆臂速度, “挺胸压线”动作要明显, 身体逐渐减速, 切不可立即停止, 谨防“运动性休克”、“踏空跌倒”等伤害事故的发生。

(5) 快速跑容易产生的错误有:抢跑;起跑后第一步“制动”;直腿预备、蛇形跑进;左右摆臂;减速跳起冲线;昂头握拳全程喊叫等。

纠正方法:加强反应速度练习, 克服紧张、投机心里;按要领反复练习低姿起跑及快速跑出动作;看准前方既定目标跑进;多做上体前倾练习;设标志线冲刺过终点练习;加强肩关节灵活性, 腿部力量、柔韧性、协调性、放松性练习。

2 强化肢体力量练习, 探究动作正误根源, 促进学生协调发展

立定跳远是发展腿部爆发力及身体协调性最好的项目, 它和急行跳远一样由“预摆、起跳、腾空、落地”四个部分组成。其中落地技术是教学的难点和关键, 蹬摆技术直接影响到成绩的优劣。

动作要领:两脚左右平行开立比肩略窄, 两臂配合深呼吸慢慢上举至最高点, 掌心近似相对;屈膝降低重心, 两臂顺势后摆, 前脚掌压紧地面, 脚后跟微微离地, 重心前移稍抬头;当两臂后摆至极限时, 用力蹬地起跳, 胯、膝、踝三关节充分蹬伸, 上体极力腾空, 两臂突然用力上摆, 向前上方腾空起跳, 充分挺胸展体送跨;落地时要收复举腿, 小腿前伸两臂用力后摆, 重心迅速前移, 屈膝缓冲小腿尽量前送全脚掌落地。要求:自然协调、快速突然、干净利落, 人体象压紧弹簧一样屈伸自如。常见错误动作、纠正方法及注意事项。

(1) 起跳时垫脚、助跳、脚踩线。纠正方法:讲清起跳规则, 建立正确技术动作概念;降低标准要求的专项练习;双脚夹轻物或双膝夹轻物的专项练习;分组观察提示的互助练习。

(2) 落地后坐、后倒、后退、双手或臀部触地。纠正方法:强调落地时下肢肌肉充分放松, 全脚掌落地, 膝关节放松, 小腿积极前伸;两腿同时落地, 膝关节不外分, 两脚不外撇;相信自己, 相信裁判, 绝不回头看成绩。

(3) 上体压得不紧, 起跳无力;腾空后身体打开太早, 收腹举腿不积极, 落地过早。纠正方法:建立正确的跳跃技术概念, 大小腿间的蹬伸角度保持在9 0度左右起跳, 不要过小;前脚掌着地正确地扒地, 身体保持时开始发力起跳;两臂直臂快速摆动, 高度尽量高于头部, 保持带、拉、提的起跳动作一次完成;加强下肢爆发力练习, 起跳后两腿靠近胸脯, 抬头、收腹、伸小腿, 尽大限度腾空。

4、身体素质练习方法有:跳绳、蛙跳、原地纵跳、弓箭步交换跳、立定三级跳、挺身跳、单足轮换跳、跳深、跳台阶、跳跃障碍、元宝收腹跳等。

3 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不断增进合作交流, 规范动作行为质量

中考大多采用的是“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 由于球向前抛出, 学生很容易看到球在空中飞行的路线,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运动过程中伤害事故的发生, 对场地的要求不高, 所以一直被各省市体育中考采用。它的主要作用是:检查学生的上肢爆发力及全身协调有力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腰、腹、背部和上肢的肌肉力量。影响成绩最重要的因素是:全身协调发力的程度、出手角度、出手初速度、出手的高度。教学重点:动作的连贯性、一致性和协调性。

3.1 动作要领

十指自然分开, 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放于球的两侧, 大拇指相对成“小八”字形, 双手将球夹住;身体正对投掷方向, 两脚前后开立, 双手持球于脑后, 双臂稍屈, 上体用力后仰成“反弓形”;抬头挺胸, 目视前上方;双脚用力蹬地, 抬头挺胸收腹, 用力将实心球向前上方抛出, 手腕、手指用力拨球, 屈膝收腹、降低重心, 抬头团身换步缓冲。

3.2 常见的错误及纠正方法

(1) 握球的方法不正确, 满手握球。纠正方法:反复练习正确动作要领;学生之间相互观察纠正。

(2) 投掷时、换步时单脚或双脚踩线。纠正方法:反复体会动作要领;加强前腿的支撑和蹬伸的练习;培养正确的时空感;强化正确用力顺序及抬头、收腹、挺胸、屈膝换步缓冲练习。

(3) 球出手点低, 出手角度小, 这是影响投掷成绩最主要的因素之一。纠正方法:多做眼看前上方高远处, 不看地面的徒手模仿练习;掷球过固定高度标志线练习;上体反弓突然发力, 下肢积极蹬撑, 抬头鞭打动作练习;强化高重心、挺胸送跨、压腕拨指的主动前送意识;投掷轻器材的辅助练习。

(4) 全身用不上力量, 球掷不远。纠正方法:呼吸与整体动作的协调配合练习;强调双手握球的后半部而不是球的两侧;预摆时上体大幅度后仰, 全身尤其是上肢要充分放松, 胯部前送;强调出手点在头的顶部或额前;球出手时肘关节要高抬, 不要下拉。

实心球素质练习方法有:压肩、拉肩、背弓、下桥、半蹲跳、全蹲跳、连续分腿跳、跳绳、俯卧撑、立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持球环绕、抛接、传接练习, 实心球前抛、后抛、推的练习, 对球网、墙掷球练习。

总之, 初中学段是促进学生形成良好思想品质, 启迪思维智慧, 形成健康体魄的黄金时段。关注体育中考, 就是在重视国家培养健康人才的质量;研究体育中考, 就是在探究提高学生健康体质水平的出路所在。中考体育教学训练要立足实际分步骤按计划进行。学校规范课堂教学, 学生、家长正视体育考试, 教师在实践中改进教法学法。考试项目实行“指定”与“自选”相结合, 不断加大体育考试在综合素质评价中的分量, 提高安全防范意识, 既是“新课改”的要求, 也是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终身体育意识的需要, 是避免“应试体育”现象出现的根本途径。

摘要:体育中招考试逐渐制度化、规范化, 已由单一的身体素质测试向技术、技能协同提高方向发展;学校、教师立足实际, 强化体育考试意识, 重视体育课堂教学, 抓实课余体育训练, 拓展体育教育途径;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培养体育意识能力, 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

关键词:体育中招,教法,学法

参考文献

[1]顾刚臣.体育中考训练指导[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1995.

上一篇:公共伦理下一篇:煤炭企业增值税税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