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

2024-07-24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精选6篇)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 第1篇

1开发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重要性

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不仅涉及到对茶园的规模、茶叶品种的规划,还涉及到茶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因此,科学地开发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不仅具有经济意义,还具有文化意义和社会意义。

首先,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农业生产效率低,附加值低的现象已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一个主要因素,茶园生态旅游产业是将传统农业和现代旅游业相结合的典型例子,茶园地域广阔,环境优美,是一个天然的生态宝库,茶园生态旅游开发则是在不改变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以旅游业挖掘农业的潜力,使茶叶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都能获利。

其次,有利于提高当地茶农的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传统茶农的经济收入仅限于向收购商出售茶叶,而开发了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后,个体茶农一方面可以将自家茶园流转给旅游开发商,收取土地流转费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到生态旅游区进行打工,获取收入,例如有的茶农利用制茶手艺,开辟制茶工艺体验园,让游客亲身实践制茶过程,从而获取经济利润。除此之外,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不光需要茶园,还需要相关的配套设施,而这些设施对于改善当地人的生活条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再次,有利于传承我国的茶文化。茶文化在我国源远流长,古代《诗经》中就有关于茶的记载,唐代陆羽制定制茶、泡茶、品茶的规范,自此我国的茶文化逐渐走向成熟,并发展成为我国文化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各种文化在网络平台上杂糅,使得人们对茶文化的认识出现误区。茶园生态旅游业不仅包括旅游功能,还包括文化功能,即旅游区以茶文化为支撑,设计形式多样的茶文化体验活动,例如游客可以亲自采茶、炒茶、学唱茶戏、学习茶道,在休闲中体会茶文化的意蕴。

最后,有利于保护生态环境。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旅游景区的环境保护问题也越来越突出,如何在满足游客需求的基础上,又不给旅游景区造成环境压力,是多数旅游景区亟待解决的问题。茶园生态旅游,以茶文化的支撑,以生态为立足点,将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相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道路。

2开发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茶园生态旅游的大热,许多有条件的茶园纷纷加入了开发茶园生态旅游的大军,这其中固然有成功的案例,但是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项目开发过程中对生态旅游的认识存在偏差。生态旅游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其一是回归自然,在清新和舒畅的生态环境中欣赏与探索,进而发现自然之美;其二是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即旅游者、经营者、当地居民在活动中都应该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建立生态保护与旅游发展并行的局面,并在开发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但是在现实中,一些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商和当地的农民只将目光锁定在第一点,过度强调“体验”的重要性,使得一些茶园开发过度,频繁的踩踏与体验,令一些茶园失去修养生息的时间,进而影响了茶园的可持续发展,甚至有一些茶园只专注于旅游开发,逐渐失去了农业生产的本质功能。

第二,茶园生态旅游区规划与管理不当。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而在建设基础设施中主要存在着两方面的问题:其一,旅游开发商前期规划不当,对茶园生态旅游区的环境承载力缺乏准确的预算,导致基础设施承载力不足,无法满足游客的需要,进而引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其二,公路、宾馆、餐厅等基础设施在建设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当出现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情况,或者有些设施的风格过于现代化,与茶园生态旅游区的整体风格不一致,从而破坏了景区的自然美。

第三,茶文化在开发过程中缺乏特色。茶文化虽然都是因茶而起,但是不同地区,由于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茶叶品种的不同,所形成的茶文化也是不同的,但是我国一些茶园生态旅游项目在开发当地茶文化时,缺少调查,使一些茶园旅游区的开发出现了“流水化”发展的趋势,茶文化的开发项目不过是采茶、制茶、唱山歌几种形式,项目单一且缺乏地域特色,而这种文化趋同性,不仅不利于我国茶文化的传承,甚至会影响茶文化的生命力。

3开发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策略

3.1项目设计的原则

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与一般的旅游项目不同,它不光要满足人们探新、猎奇的需求,还要满足人们对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的需求。所以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者在设计景区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3.1.1生态保护原则

生态保护原则顾名思义就是在茶园生态旅游开发中要以生态保护为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茶园的生态环境包括茂密的茶树、清新的空气,干净的水源等,项目开发商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将这些要素考虑进来,因势利导,按照茶园发展的规律进行规划,例如茶园景观是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一个重点,南方丘陵地区的茶园多建立在梯田上,从而形成独特的自然景观,因此,开发者在茶园景观开发中要充分利用自然之美,尽量减少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样既可以减少对生态的破坏,也可以降低项目开发成本。

3.1.2统一性原则

统一性原则是指开发商在开发茶园生态旅游项目时,应该将园区的产茶功能与观光功能、文化功能统一起来,形成一个集生产发展和文化传承为一体的生态旅游区。产茶功能是茶园的本质功能,茶农种茶的根本目的在于出售,因此开发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始终将茶园的这一功能放在首位,切不可本末倒置,失去了茶园的“初心”;观光功能和文化功能是从茶园的产茶功能中衍生出来的,虽然这两项功能只属于产茶功能的“附加值”,但却是茶园生态旅游开发的必要条件,因此开发商在项目设计中要充分挖掘这两项功能的潜力,例如根据茶园的地势,辅以人工点缀,设计出具有审美价值的观光茶园。

3.1.3延展性原则

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延展性原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茶文化在时空上的延展;一方面是茶园生态旅游业在影响范围上的延展。体验茶文化是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中必不可少的部分,游客在体验的过程中既可以了解茶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发展情况,也可以“穿越时空”,体会古人在饮茶时的心境,从过去到现在,茶文化如同一条线,连接着两端,并随着其发展的脚步,逐渐向更久远的时空延续扩展;茶园生态旅游业是现代国民生产体系中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会存在一定的“溢出效应”,也就是说,茶园生态旅游项目的开发必然会带动其他经济领域的发展,例如许多摄影爱好者将镜头转向了恬淡宁和的茶园,拍出了一帧帧美丽的图片,从而推动了摄影行业的发展。

3.2项目各功能分区的设置

3.2.1观光区

生态茶园的观光区不仅包括茶园风光的欣赏区,还包括茶叶生产示范区和特色茶品种展示区。茶园风光欣赏区的设计要坚持“天人合一”的原则,多自然,少人工,尽量让游客体会自然之美,例如南方茶园多为梯田,这种景观的秀美之处主要体现在茶园的空间层次上,远远望去,一片茶田纹理分明,像一层层绿色的波涛;茶叶生产示范区主要向游客展示制茶工艺,这个示范区应该将传统的茶叶生产流程和现代工业的制茶流程相结合,让游客既能感受到传统茶艺的精细之美,也能体会现代技术的创新之美;特色品种展示区是专门展示该茶园特色茶种的功能分区,其目的是让游客进一步了解该茶园的茶叶特点。

3.2.2文化体验区

文化体验区的功能在于让游客在文化参与中,深入了解当地的茶文化。例如陕西某茶园生态旅游区,就是通过设置茶叶博物馆的方式来宣传当地的茶文化,茶叶博物馆中主要包括中国茶史,陕西茶史、陕西茶俗、陕西茶话等展厅。中国茶史展厅通过画卷、雕刻等艺术形式将中国四千多年的茶文化发展史清晰地展示出来;陕西茶史则是在中国茶史的基础上展示茶叶发展的地方特色;陕西茶俗则是通过专人表演的方式,让游客了解陕西茶艺的特点;陕西茶话则是通过故事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与茶有关的奇闻轶事。

3.2.3生态服务区

生态服务区的主要功能是给观光的游客提供休憩之所,该功能区立足于“生态”,让人们在清新秀美的环境中得到放松,开发商在设计该功能分区时,应该依据茶园的规模,适当扩大服务范围,例如某茶园生态旅游区不光为游客提供休闲、餐饮、住宿、娱乐等项目,还通过建立专门的茶室与宾馆,承接商业洽谈、学术研讨等商业活动。

3.2.4茶园防护区

茶园生态旅游区不光要建设好,还要维护好,茶园防护区立足于生态维护,在茶园周边设置森林防护带,这些树木主要为经济林木,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能防止寒潮对茶园的侵害,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

4结论

茶园生态旅游是将茶园景观、茶园生态、茶文化三者结合的综合性开发项目,开发商在项目设计中应该将茶园景观作为旅游区的基础,茶园生态作为旅游区的保障,茶文化作为旅游区的支撑,综合考虑,走出一条真正的茶园生态旅游之路。

摘要:近几年,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也越来越丰富,生态旅游抓住人们追求健康的心理,逐渐成为一种热门的旅游形式,而茶园生态旅游则以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受到许多游客的青睐,本文从对发展茶园生态旅游的意义出发,探讨目前我国应该如何科学地发展茶园生态旅游产业。

关键词:茶园生态旅游,开发原则,开发策略

参考文献

[1]曾涛.茶耕文化与休闲农业环境规划实践——以北部湾世外茶园生态旅游项目为例[J].福建农业,2015(2):44-45.

[2]赵国栋,李海平.西藏茶文化生态旅游理念要点与SWOT分析[J].农业考古,2015(2):198-205.

[3]方昌敢.茶叶主产地茶旅游资源开发研究——以梧州为例[J].民族论坛,2015(6):22-25+29.

[4]李榕.国内茶文化旅游研究综述[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2):31-33.

高山生态果蔬开发项目计划书 第2篇

计划书目录

一、项目概要

二、项目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2.2 劣势分析

三、发展规划

四、资金预算

五、市场营销策略

六、收益分析

高山生态果蔬开发种植项目

一、项目概要

利用山区生态环境优美,水土资源、野生果树资源丰富以及无污染等特点,种植市场有需求,适宜在当地生长的水果蔬菜,在本村金竹尖农田建立一个面积约为15亩的农业种植基地。种植项目包括西瓜8亩,板栗7亩。利用间种和轮作方法,在板栗地间种油菜,在西瓜地套种马铃薯,轮作小青菜,以增加经济效益。此外,从金竹尖山上200多亩的野生樱桃中划定位于低海拔处,分布集中的5亩,进行修枝,除草管理,作为试点开发的果林,与金竹尖农田的水果、蔬菜一同构成一个生态、立体的果蔬基地。

二、项目优势与劣势分析

2.1 优势分析:

(1)自然环境好,水土无污染,金竹尖土地资源充足(200多亩),可流转利用。

(2)山区野生资源丰富,如去年发现的野生樱桃,已被多家媒体报道,如进行妥善开发管理和宣传,不仅具有旅游观光吸引力,而且因其野生性质,容易生长,降低了成本和管理难度,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3)气候差异明显。本村位于四明山区,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常年平均气候较平原地区低3---4摄氏度,果蔬成熟时间较市场同类产品推迟约半个月,因此,可避开上市旺季,减少竞争,利于销售。

(4)市场需求大。由于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认可和喜爱,在无污染环境中生长的瓜果蔬菜将受到大众的特殊青睐,因此高山蔬菜水果有着广阔的前景。

(5)政策支持。重视三农的“十一五”规划,政府主导城乡统筹的目标任务,为农村发展带来契机和动力。

(6)城市居民乡村旅游需求高,以农业种植基地为中心,以水产养殖基地

为辅助的农业观光旅游线一旦建立,将会带来更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2 劣势分析:

(1)山区距离城市农贸市场、超市等大型商业中心较远,交通不便,阻碍了信息、物资的及时有效流通,对山区农产品的及时输出造成不利影响。

(2)农村大量年轻劳动力外出,剩下的劳动力普遍文化素质偏低,年龄偏大,不能很好地满足农业产业化发展、技术化发展对于高素质劳动力的需求。

(3)种植基础薄弱,缺乏规范管理的经验。农业基础设施落后,设备老化。

三、发展规划

(一)平整土地,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对金竹尖15亩农田进行除草,平整;对金竹尖上山5亩樱桃进行划定,除草,修枝,在周围修筑阶梯,以便管理人员进出;修葺农田引水灌溉设施,建造一间管理用房。

(二)人员安排

雇佣6名村民负责日后作物种植和采收,本人负责信息发布、采购、销售等环节。

(三)发展种植

3.1 板栗和油菜的间种

选用1年-2年生优质实生板栗苗,种植7亩,并利用间种技术,在板栗地冬春两季闲置的光温土地资源发展油菜生产,以达到培肥地力、提高板栗的产量、增加经济效益的目的。

3.2 西瓜和蔬菜轮作

据专家研究,西瓜忌重茬,一般应实行7—10年以上的轮作,否则地力不足,病虫害严重,产量不高,甚至减产减收。轮作可合理利用自然条件,科学地用地养地和减轻病虫危害。因此,尝试采用地膜马铃薯套西瓜---小青菜轮作技术。轮作方式如下:

一月上旬在畦面一侧播种4行地膜马铃薯;4月下旬在畦面另一侧移栽1行地膜西瓜。5月中旬马铃薯陆续应市,7月初西瓜陆续上市。8月底至9月下旬整理土地,于9月底育苗小青菜,11月上旬移栽,12月中旬收获。

四、资金预算

1、土地流转费用:每年60元/亩,15亩共900元。

2、土地平整:共15亩,工费1500元。

3、道路修筑:樱桃林周围和农田周围修筑道路,预算成本6万元。

4、水渠修理:2万元。

5、管理用房一间:1万元

6、所种植的各类水果、蔬菜的种植成本(包括种子、人工、肥料等),由于采用间种和套种技术,以植代垦,资源共用,减少了化肥使用量和播种量,故生产成本预计比传统种植所需的费用要低,按一个年度计算如下: 油菜:500元/亩,7亩共3500元。

板栗:700元/亩,7亩共4900元。

马铃薯:1000元/亩,8亩共8000元。

西瓜:800元/亩,8亩共计6400元。

青菜:500元/亩,8亩共计4000元。

樱桃修枝:750元

第6项即种植成本总计27550元。

第一年总共投资需119950元。

五、项目市场营销策略

(一)为农产品申请专利,注册商标,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做好产品包装。

(二)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农民信箱、农业信息网等平台发布农产品卖出信息,拓展销售渠道。

(三)积极寻找与本市农贸市场、超市、连锁店等单位的购销合作,与他们签订购销合同。

(四)推出“采摘游”,“农家乐”等旅游项目,与本村初步建立的龙虾养殖基地、甲鱼养殖基地和冬鞭笋基地一起形成一条农业观光线路,让游客体验自己采摘、垂钓的乐趣。

六、收益分析

板栗前两年是生长期,不挂蓬,第三年开始挂蓬。因此第一年的毛收入预计如下:

油菜:亩产50kg菜油,按16元/kg,7亩共5600元。

马铃薯:亩产1250kg,按3元/kg计算,8亩共30000元。

西瓜:亩产1500kg,按3元/kg计算,8亩共36000元。

青菜:亩产250kg,按4元/kg计算,8亩共8000元。

樱桃:平均每亩6株樱桃树,5亩共30株。按每株生产15kg计算,总共可生产450kg,以20元/kg计算,共可收益9000元。

不计旅游带来的额外收入,第一年种植毛收入总计88600元。

按照这样计算,第二年毛收入也记作88600元,则前两年毛收入总共177200元。

第二年投入则没有了基础设施建设的大量成本,也没有了板栗的树苗费,只计算马铃薯、西瓜等的种植成本及管理成本,约为25000元,因此前两年的投入总共144950元。

茶叶文化生态旅游项目开发研究 第3篇

1 茶文化生态旅游有利于实现茶文化与茶业发展的共赢

1.1 有利于茶乡经济持续发展

1.1.1 有利于提高茶农经济收入

我国大部分茶叶产区都分布在山区, 由于我国城乡收入差距较大, 对于茶区来说, 提高收入的渠道之一就是开发茶文化生态旅游。生态旅游已经成为当下最热门的旅游项目, 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乡村旅游, 并取得了丰厚的经济效益。乡村生态旅游在旅游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也受到了许多游客的欢迎。

1.1.2 有利于解决茶乡剩余劳动力

当前解决农村发展困境的前提是转移剩余劳动力, 降低农业就业比重。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加上一些企业经营不景气, 对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减弱, 导致了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渐转移。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不仅能够给茶乡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而且文化水平要求不高, 通过短期培训就能够上岗工作, 有效解决了茶乡的剩余劳动力。因此,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茶乡经济发展的明智之举, 有利于加快第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1.3 有利于提高茶乡人口素质

加强城乡交流是提高茶乡人口素质的根本方法之一。因为交流是提高现化文明的重要因素, 只有在交流的压力下才能使新思想得到渗透和延伸, 使传统农民进入一个现代的环境中, 与城市有更亲密的接触。通过发展茶文化生态旅游, 打破了茶乡农民原有的活动范围, 使他们与外来客人有了更多的交流, 城市人的先进文化能够逐渐影响到当地人。此外, 茶乡文化生态旅游是一个服务性行业, 当地村民能够在接触游客过程中规范服务标准, 提高个人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 以便吸引更多的游客。

1.2 有利于振兴茶产业和茶文化发展

1.2.1 有利于摆脱茶业困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

随着茶叶出口成本不断增加, 导致我国茶叶的市场竞争力逐渐下降, 我国一些茶叶企业遭到市场冲击。如何使中国的传统文化产业得到可持续发展, 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市场, 已成为当前茶产业发展的重要难题。将茶产业和生态旅游结合在一起, 不仅能够有效培养茶叶消费, 激活市场, 而且能够带动整个茶产业健康稳步发展。

1.2.2 有利于传承和发展传统茶文化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是对中国传统茶文化的最好的传承与发展。茶文化包含了丰富的内容形式和思想内涵, 是集茶道、茶艺、茶礼等的综合文化形态。在茶产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 茶文化中融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智慧与美德, 形成了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特色。其中的茶诗、茶曲、茶礼等茶文化融入了音乐、舞蹈、历史、书画、哲学等学科, 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是, 传统茶文化受到时代发展的制约, 仍然面临着逐渐衰落的问题。茶文化生态旅游能够为游客提供一个轻松愉悦的休闲环境, 并从中接受深厚的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熏陶, 体会茶文化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 使茶文化得到有效传播和推广。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能够有效保护我国的茶文化景观。茶叶的传播和发展为中国传统文化做出了巨大贡献。除了茶马古道等著名的茶叶遗迹外, 还有许多古老的茶文化景观, 这些原生态的文化旧址仍然需要人们不断地开发和宣传, 这也是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环节, 有利于激励当地政府对这些遗迹进行有效保护。

2 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可行性分析

以信阳茶乡的茶文化生态旅游作为典型进行分析。

2.1 交通便利, 区位优势明显

河南信阳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代表地区, 这里公路、铁路四通八达。自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许多农村地区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尤其是通讯电力设施的建立, 使不同地区形成了一个全面互通的网络地带。信阳电力通讯施也十分发达, 有着明显的区位优势。

2.2 茶叶品牌规模突出

信阳茶乡生态条件优越, 曾连续多年举办了茶叶节, 其中的信阳毛尖被授予中国名茶称号。信阳茶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都较高, 不仅树立了品牌, 而且市场也拓展到海内外。信阳茶区中有连片的茶园, 近年来, 新茶园的发展速度较快, 信阳已经成为国内著名的名茶生产基地, 茶产业化规模水平不断提升。茶叶已经成为当地的重要经济支柱。

2.3 茶叶与文化名胜古迹的联系密切

信阳的茶叶文化旅游与其它旅游有着密切的关系, 使信阳的文化生态旅游更具规模化发展。信阳的旅游资源很丰富, 其中著名的云中公园鸡公山, 山间风景秀丽, 楼台瀑布、奇峰怪石数不胜数, 各种景点近百处, 其中还存活着明代的茶树。此外, 信阳县的南湾湖也是旅游的绝佳去处, 这里群山环绕, 风光旖旎, 周边还散布着著名的茶山, 与周边景色融为一体。不仅如此, 信阳还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 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八月桂花遍地开》等革命歌曲被广泛传唱。信阳的革命历史遗址多达479处, 而许多文化历史足迹都在茶林附近, 通过对这些资源的优化组合, 使茶叶文化生态旅游更具民族传统特色。

3 生态旅游中的茶文化开发

茶叶是茶乡茶文化生态旅游开发的出发点, 没有茶叶和茶文化, 就不可能实现茶文化生态旅游, 也就无法体现茶叶文化生态旅游的艺术内涵, 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重点正是茶文化的开发。

3.1 做大做强茶叶品牌

茶叶来自于大自然, 是绿色生态产品。在茶叶未来的发展方向中, 要充分把握茶叶的绿色生态优势, 研发绿色茶产品, 以生态环保为理念, 建立茶叶绿色生态基地。政府也要出台相关措施, 加大绿色技术推广, 打造绿色产业, 做好绿色无公害茶产品的认证和推广工作。此外, 要加强茶品牌的经营管理能力, 扶持茶叶企业向集约化方向发展, 做大做强茶叶龙头企业。推行质量认证制度, 严把茶叶质量标准, 树立茶叶品牌, 同时鼓励茶叶企业走出去, 积极参与各种茶文化展销活动, 开设茶叶经营品牌店, 通过各种媒体对茶品牌进行宣传和推广。

3.2 深度挖掘特色茶文化

深度挖掘特色茶文化是茶文化生态旅游的重要内容, 也是发展茶产业经济的重要推动力。在古代乡村, 随处可见茶馆招牌, 但如今, 乡村已经很难见到各种极具特色的茶文化内容了。因此, 要充分挖掘茶叶背后的茶文化特色, 成立专业的机构对著名的茶山、茶景典故和传说等进行挖掘, 只有深入到民间进行仔细的调查和考证, 对与茶叶相关的旅游文化进行调查, 才能设计更好的旅游线路, 使游客在快乐旅游的同时获得更深刻的文化体验。同时, 深度挖掘茶文化中的茶艺、茶道等特色艺术, 也对促进茶文化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茶文化中有着丰富的表现形式和艺术内涵, 茶艺是指泡茶品茶的技艺, 只有泡好茶才能品好茶, 从品茶中能够感悟茶道精神。只有认真地研究茶艺、茶道等茶文化, 通过举办茶艺表演活动, 创造一批现代茶歌、茶舞, 并建设茶楼、茶园等休闲设施, 让人们能够在这里感受茶文化的艺术魅力, 提升艺术享受, 获得精神的愉悦, 更进一步促进茶文化传承发展。

4 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环境保护

4.1 加强游客的环保意识

茶文化生态旅游是旅游与生态的结合。但是在茶文化生态旅游中的从业者却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 环保意识不强。因此, 在进行文化生态旅游宣传时, 要树立生态保护的思想, 对与茶文化生态旅游的相关人员进行生态教育, 将茶叶生态环境保护作为茶文化生态旅游的形象。

4.2 防止茶叶旅游资源的盲目开发

我国许多地方政府没有进行深入的调研究和论证就盲目进行旅游资源开发, 造成了许多宝贵的旅游资源被破坏。因此, 在茶叶生态旅游区要尽量减少娱乐场所、宾馆、餐馆和机动车辆, 防止过多的人工设施建造, 保证茶叶自然景区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4.3 加强茶叶生态环境监测

在我国许多环境保护区内, 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监测仪器。因此, 一些保护区出现了人满为患的现象。由于茶叶对生态环境有较高的要求, 为了使茶文化生态旅游得到良性发展, 茶叶旅游区应当建立环境监测系统, 及时对区域内的环境进行监控评价, 将游客数量控制在茶叶生态环境的能力范围以内。

参考文献

[1]尹少华, 邓德胜, 文建林.乡村旅游及其发展对策的探讨[J].林业经济问题, 2002 (5) :264-267.

[2]鄢和琳.开发茶业人文生态旅游的探讨[J].生态经济, 2002 (9) :55-58.

[3]姜含春, 桂燕玲.我国茶业的持续发展与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 2004 (5) :67-69.

生态农业开发项目建议书格式 第4篇

格式

一、项目名称

二、投资方情况

1.主要投资方基本情况

包括企业全称、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股权结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股东情况。

2.主要投资方基本经营情况

包括企业近三年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情况,主要产品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规模,国内外营销情况。企业近三年主要财务指标。

3.主要投资方相关实力和优势分析,在国内外投资类似项目简要情况 4.其他投资方简要情况

包括注册地,注册资本,企业性质,主要业务规模和经营状况,资产、负债、收入、利润等方面情况。

三、必要性分析

1.投资目的

项目相关行业国内外情况,例如产品国内外供求情况及预测,产品进口情况及预测,行业未来发展等。说明项目对各投资方的必要性和意义,包括项目与投资方国内项目的关系、与企业发展战略的关系等。2.社会意义

包括与我国相关的产业的发展的关系,与我国境外投资战略和境外投资产业政策的关系等。

四、项目背景及投资环境情况

1.项目背景

包括投资方介入前项目基本情况,外方合作者基本情况,投资方如何介入项目,投资方对外考察、尽职调查、与外方谈判、其他竞争投资者等情况,与所在国家和当地政府沟通情况等。2.投资环境情况

包括所在国家及当地政治、经济情况,与项目有关的税收、外汇、进出口、外资利用、资源开发、行业准入、环境保护、劳工等法律法规情况,当地相关行业及市场状况;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所在国家有关资源的储量,品质,勘探,开采情况。3.项目的外部意见及影响

包括所在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意见,当地社区的意见,项目所在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可能产生的影响等。

五、项目内容

(一)建设类项目 1.建设内容

包括建设地点、建设规模、建设期限、进度安排、技术方案、建设方案、需要建设的配套设施等;涉及资源开发的,还应说明可开发资源量、品味、中方可获权益资源量及开发方案等。2.主要产品及目标市场

包括项目主要产品及规模,产品目标市场及销售方案。3.相关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包括项目道路、铁路、港口、能源供应等相关基础设施配套情况及安排,项目土地情况及安排,项目满足当地环保要求措施,加工类项目应说明项目原谅来源的情况。4.财务效益指标

包括项目总销售收入、利润、投资回收期、内部收益率等财务预测指标,以及中方投资回收期及回报率等预测指标。

(二)并购类项目

1.被收购对象情况

股权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企业全称(中英文)、主要经营范围、注册地、注册资本、生产情况、经营情况及资产与负债情况,股权结构、上市情况及最新股市表现、主要股东简况,被收购企业及其产品、技术在同行业所处地位、发展状况等;资产收购类项目应包括被收购资产构成,专业中介机构确定的评估价,资产所有者基本情况。2.收购方案

包括收购标的收购价格(说明定价方法及主要参数),实施主体,交易方式,收购进度安排,对其他竞争者的应对设想等。

(注:并购类项目同时包括投资建设方面内容的,还应说明建设类项目所要求的各项内容,并说明项目综合财务效益指标)

六、项目合作及资金情况

1.项目合作方案

包括项目各方股权比,出资形式,合作方式,收入和利润分配,产品分配,其他合作内容。2.项目资金运用

包括项目总投资,建设类项目的前期费用(中介费、勘探费等),工程建设资金及其使用构成。流动资金的使用等,并购类项目的收购前期费用,收购资金及其使用构成,中方投资额及其使用构成等。3.项目资金筹措

包括项目资本金及各方出资,银行贷款及其他社会融资的构成与来源,项目用汇金额及来源等。

七、项目风险分析

分析项目可能存在的风险及不确定性,并提出防范风险的相关措施:国别风险、法律风险及政策风险,市场风险,建设风险,外汇风险,环保风险,矿权风险及资源量风险,劳工风险,羡慕可能面临的其他风险;股权收购类项目还应分析企业运营风险。

八、其他事项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 第5篇

关键词:生态体育,环鄱阳湖,运动项目

体育是和平、纯洁、健康的象征, 与自然生态环境和人类生存方式紧密结合是现代社会体育功能的逻辑起点与发展核心。生态体育最早源于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提出“健康环境中的健康比赛”的这一口号。此后, 环保与生态问题成为申办奥运会等大型竞赛活动的重要指标并赋之于实践。遵循生态文明规律, 避免体育活动本身给自然环境带来破坏, 促使体育运动向无污染、公正、科学、和谐、文明的生态体育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在鄱阳湖城市圈发展进程中, 生态资源与体育相结合进行开发利用, 是存在问题较多而又难以明确界定和解决的课题。

1 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

1.1 开发特色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环鄱阳湖有著名的庐山、三清山、九连山、鄱阳湖、瑶湖、艾溪湖等等, 地理自然环境丰富, 开发生态体育运动项目首先应遵循的是因地制宜的原则, 合理利用环鄱阳湖的自然条件, 有效的开发出适合本地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例如定向越野、登山、攀岩活动, 皮划艇水上项目等对地理环境的要求较高, 如果没有一定的水体和山体资源, 那么这些生态运动项目就开展不了。环鄱阳湖城市圈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 应融入当地特殊的自然环境, 依山伴水来开展生态体育, 让更多的人们了解生态体育运动、参与生态体育, 加强人们对大自然生态环保的意识。环鄱阳湖生态经济开发区这张明片会有很好的宣传效果, 从而带动环鄱阳湖城市圈体育、经济、旅游等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2 开发低碳环保、节省资源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低碳环保、资源节约已成为现代人的生活方式, 但是在社会体育中处处存在浪费资源的现象。例如“人工”沙滩排球, 很多现代化城市很难找到沙滩, 然而人们为了开展沙滩排球项目, 却不惜重金打造人工的沙滩体育场地, 这种行为不仅造成自然资源的浪费, 而且造成国家资金的严重浪费, 不符合我们当今社会低碳生活的理念。在适宜的环境下开展适合当地发展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是非常重要。环鄱阳湖城市圈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有着独特的自然条件, 在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应当以节省为原则, 低碳为前提, 有效利用环鄱阳湖城市圈的自然环境资源, 而不是追求和效仿别的地区, 引进本城市圈没有或少有的资源。将来的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应强调体育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保证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建设与开发进程中, 不会对环境及人们的生活造成威胁, 符合当代社会的发展要求。这才是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开发应长期坚持的理念。

1.3 挖掘、传承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体育的现代化, 使我国传统体育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人们的注意开始转移到新兴的、潮流的体育运动项目, 而我国传统的体育运动项目逐渐开始被人们淡忘。发扬和继承民族文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把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和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相结合, 例如:划龙舟比赛, 高脚竞速, 舞龙舞狮等。在我们参与的同时, 让越来越多人知道我国民族传统体育, 这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弘扬起到促进作用。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过程中, 要重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整合和发展, 应重视不同的宗教信仰和习俗特点, 不同民族节庆活动有不同体育运动项目。

1.4 发展和谐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随着社会的发展, 生态体育慢慢渗透到我们日常生活文化的方方面面。在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中, 可以利用的生态体育资源非常多, 包括自然环境资源、传统文化资源等等。发展应考虑全局, 兼顾环鄱阳湖生态体育相关产业的发展。例如:生态体育旅游, 作为当代的一项新兴的旅游产品, 是旅游产业和生态体育产业的新领域。生态体育旅游业的发展, 一定会给环鄱阳湖城市圈经济带来良好的前景。人们在进行生态体育运动时, 不仅可以欣赏美丽的风景, 还可以亲自体验生态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 这就是生态体育旅游独特的发展魅力。

2 环鄱阳湖城市圈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开发的路径

生态体育不仅可以满足人们亲近自然的需求, 还可以增强人们生态意识, 唤起人们保护地球的爱心。在不同的环境, 开发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也不同, 环鄱阳湖生态城市圈自然资源丰富, 大致可分为水资源、山体资源、森林资源、文化习俗资源等等, 如何挖掘-开发-利用-发展环鄱阳湖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2.1 依托环鄱阳水资源开发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环鄱阳湖城市圈鄱阳湖、赣江、瑶湖、艾溪湖、青山湖等等。地理自然环境资源丰富, 成为环鄱阳湖打造生态运动品牌的“洪荒之力”, 可开发的主要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如下:

(1) 皮划艇、赛艇运动项目

皮划艇、赛艇是一项奥运会比赛项目, 我省选手曾获奥运会金牌, 并且有多处青少年水上训练基地。皮划艇、赛艇能够给运动员在运动过程中, 技术淋漓尽致的舒展、愉悦享受, 观看者既能观看激烈的对抗又能欣赏运动线条的美感和现环鄱阳湖城市圈成立许多皮划艇、赛艇俱乐部, 相信在他们的带领下, 环鄱阳湖皮划艇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可以首屈一指, 令人称赞。

(2) 龙舟

赛龙舟发源于中国。龙舟是船身画着龙的图案, 船头船尾按中国特色的龙头、龙尾, 划龙舟时多人集体划桨竞赛。赛龙舟是中国民间传统运动项目, 多在清明节举行, 古代纪念屈原, 祈求来年风调雨顺。现代赛龙舟已发展成为一个世界性的比赛, 在鄱阳建立世界赛龙舟基地, 历年中华龙舟大赛在鄱阳举行, 赛龙舟不仅仅简单是的运动竞赛, 而是体现出我国传统文化和悠久历史的继承发扬, 更是体现我国人民的集体主义精神。

(3) 漂流

漂流起源于爱斯基摩人的皮船和中国的竹木筏, 逐渐演变成户外运动水上漂流。它分操控漂流、自然漂流两种。环鄱阳湖城市圈山青水秀, 有许多区域可开发出漂流场地, 现在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仰天峡漂流景区、三爪仑漂流景区等。但与其它省市相比, 环鄱阳湖城市圈漂流场地还很少, 知名度也低, 群众参与度不高。进入新世纪后, 人类回归自然的需求日益强烈, 人们通过徒步旅行、登山露营等休闲体育活动体验, 包含水上漂流等野外户外休闲娱乐是生活的必须。所以,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水上漂流运动是环鄱阳湖城市圈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2.2 依托环鄱阳湖山体资源开发生态体育运动项目

环鄱阳湖有著名的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以生态学的角度来思考山体资源被有限的开发和利用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借鉴生态环境保护开展生态体育运动的模式, 开展环鄱阳湖生态体育, 不仅对环鄱阳湖城市圈发展, 还是对体育运动参与者来说, 都是受益良多。

(1) 登山

登山是一个老少皆宜的运动项目, 非常适合广大人民群众, 因为对参与者来说技术要求比较低。人们在登山运项目的过程中, 不需要很高大上的装备, 只需要有合适的着装和运动鞋, 带上水, 约上朋友、家人就可以有一个愉快的爬山运动了。在环鄱阳湖城市圈的周围, 各种大山小山非常多, 人们生活的周围在庐山、梅岭、三清山等。鉴于此, 环鄱阳湖城市圈的体育相关部门、公司、单位都多可以组织举办一些趣味的登山比赛, 促进人们接近自然、热爱生态的思想;促进人们身体健康, 丰富业余生活;促进人们之间感情的交流, 相互间的信任增加。在登上运动, 人们可以体检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乐趣, 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 唤起人们在学生、生活、工作中热爱生态环境, 宣传保护自然, 保护生态。

(2) 攀岩

攀岩是从登山运动中衍生出来的, 起源于前苏联。1974年, 攀岩就是世界竞技比赛项目。在如今的21世纪, 攀登项目引起广泛青少年的兴趣与热捧。世界上的其他国家十分流行攀岩这个项目, 攀岩运动有峭壁上的艺术体操、岩壁芭蕾等美誉。攀岩运动是众多极限运动项目的其中一个, 需要具备很强的技巧性和冒险性, 心理素质要求特别高, 所以比较适合年轻人。江西人钟齐鑫曾获得第八届世界运动会攀岩金牌、第十届世界攀岩锦标赛金牌, 现担任中国国家攀岩队队长, 相信在他的带领下环鄱阳湖生态攀岩项目一定会越来越好。环鄱阳湖应依据山体资源建设特色攀岩运动场所, 让更多的人参与到攀岩项目中, 来体验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打造具有环鄱阳湖特色的生态体育运动项目品牌。

2.3 依托环鄱阳湖森林资源开发生态体育项目

绿色生态, 是最让江西人自豪的“第一品牌”。江西生态示范区的面积占全省国土面积57.3%, 江西全省森林覆盖率高达60.05%, 居全国第二。依托环鄱阳湖丰富的森林生态资源, 在森林里进行体育运动有更好的保健功效。开展的体育项目有:健美操 (广场舞) 、散步、跑步、瑜伽、武术等。这些体育运动项目共同特点就是不需要器材, 即节省了室内运动场地, 也使人们轻松愉悦的进行体育锻炼。在森林进行体育锻炼时, 也加强人们对大自然生态环保的意识, 禁止乱砍乱伐, 严禁烟火, 保护我们身边的环境。

(1) 马术

中国马术运动历史悠久, 起源于原始人类的生产劳动过程。在我国新疆、内蒙古等地, 目前还有套马、骑马等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马术运动。但是在国际马术比赛项目中, 中国的竞技实力跟其他国家相比较弱。对于马术运动, 环鄱阳湖地区马术俱乐部气氛良好, 以建立了多个跑马场, 爱马和爱马术运动的人很多。发展起环鄱阳湖马术运动会有一定的困难, 但是现代化城市的发展, 应具有多元化的运动项目, 相信这是对环鄱阳湖马术运动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2) 舞龙舞狮

舞龙舞狮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活动, 它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快速发展的21世界, 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焕发青春的光芒, 无论是在民族文化的弘扬还是全民健身运动的普及和提高, 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重点是在对外交流方面更是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促进国际化发展等方面。我国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近几年环鄱阳湖舞龙舞狮运动发展迅猛, 成立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舞龙舞狮运动队伍, 在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舞龙舞狮运动在开展全民健身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结合环鄱阳湖传统文化建设开展龙狮活动, 培育和发展舞龙舞狮运动产业, 促进对外交流和学习, 努力推进龙狮运动的国际化发展。

(3) 定向越野运动

定向越野运动是一项经济型体育运动项目, 装备简单, 专业设备简便, 一个指北针, 就能达到, 特别适合于项目的普及和开展, 门槛很低, 易于推广。定向越野运动既是竞技体育项目, 又是休闲娱乐、旅游和探险项目。打造定向运动的品牌赛事, 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是环鄱阳湖城市圈生态体育发展的关键。在赛事项目的设置上, 力求使项目兼具观赏性、趣味性和知识性;例如, 可将定向越野公开赛安排在三青山等风景区, 将旅游景区套票和当地特产为奖品, 极大的推广旅游业和特色产品。既宣传了景区文化, 又推广了项目。将定向运动与生态经济区发展有机结合, 大力挖掘定向运动在生态体育领域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开发其商业价值, 促进定向运动的繁荣发展。

3 结语

好的城市发展应该满足复杂的生态系统能得以维持, 体育、文化、经济等各方不断取得进步。环鄱阳湖城市圈生态体育运动项目的发展, 应遵循着生态文明的规律, 充分利用环鄱阳湖生态城市圈的各种资源, 使人类、体育、环境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傅华.生态伦理学探究[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2:195-197.

[2]谢雪锋, 曹秀玲.我国生态体育研究现状与思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06, (1) :22-24.

[3]胡彩凤.浅析重庆市高校生态体育发展的现状及趋势[D].重庆大学, 2011.

[4]田祖国, 饶云鹏.发展迷住传统体育作用, 促进小城镇社区体育文化的建设鹏[J].南京体育学院, 2005, 19 (3) :6-8.

[5]林仪煌.体育与环境[J].福州大学学报, 2001, (3) .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 第6篇

生态旅游是一种有别于大众旅游、传统旅游的休闲娱乐方式。自然保护区是开展生态旅游的主要场所[3]。目前,中国的生态旅游开展得有声有色,处于蓬勃发展时期。自然环境中珍稀美丽的野生动植物观赏活动是生态旅游的一种重要形式,但介于野生动植物的稀有性,国家的保护政策及它们本身的特性,观赏起来有一定的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其开发和发展。灵长类动物是与人类亲缘关系最近的一类生物,它们因为数量稀少,外观美丽,脑容量发达而异常聪明,还有很多和人类相同或相似的特征而格外受到世人的关注,开展起生态旅游来更具优势。通过开展灵长类绿色生态旅游,既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完成野生动物的科普宣传工作;适当地收取一定的门票费,还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灵长类保护研究经费不足的问题,此外还增加了就业岗位。以开发促保护,一举多得。

中国的灵长类资源十分丰富,共有21种灵长类动物,拥有种类在全世界排名第五[4]。其中川金丝猴、白头叶猴等五种为中国特有种,均属于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有些种类数量十分稀少,栖息范围极小,生境十分脆弱。如黔金丝猴目前数量不足一千只,仅分布于贵州梵净山自然保护区[5]。因此,对灵长类生态旅游的开发,要本着“保护第一,适度开发”的原则,切忌只为了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未经论证而匆匆上马灵长类生态旅游项目。

神农架保护区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地处大巴山脉核心地带,以葱郁的原始森林,复杂的地形地貌,多变的气候和独特的野生动植物资源而闻名。据调查,神农架有高等维管束植物3 400余种,已发现各种脊椎动物493种。其中珙桐、银杏、水杉、(川)金丝猴、金钱豹、林麝等百余种珍稀濒危动植物物种被列为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6]。神农架保护区很早就尝试旅游开发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是湖北省旅游局“一江两山”[7]、“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战略核心地区之一[8]。因此,在神农架开展“走近金丝猴”科普观赏活动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川)金丝猴为神农架保护区的旗舰种,现有3个大群体,8个小种群,数量1 282只[9]。2005年4月,神农架保护区金丝猴行为研究小组成立,为加强金丝猴的保护研究工作,选定了一个群体开展投食招引试验。经过一年左右的时间,试验成功,建立了一个数量为76只的金丝猴人工补食群体(2009年6月统计结果),该群体后来成为固定的金丝猴科学研究平台。2006年5月1日,在聘请野生动物相关专家经过充分的调查论证和完成一系列基础的旅游服务设施建设之后,开展了“走近金丝猴”生态旅游项目。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的“走近金丝猴”科普观赏活动开展得比较成功。供游客观赏的金丝猴位于保护区内的大龙潭研究基地,离国家“4A”级景区神农顶景区的小龙潭游客服务中心约4km。隶属于湖北省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基地最主要的功能是金丝猴的保护与研究工作,其次才是为游客服务,基地严格奉行“保护科研为主,科普宣教并行”的做法。在游客接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规范猴群管理、栖息地管理、游客管理,重视基地的环境教育功能,探索性地研发金丝猴相关旅游产品并取得一定的成功,可供灵长类及野生动物生态旅游借鉴。

一、猴群管理

“走近金丝猴”科普观赏活动的观赏对象是国宝级的野生动物金丝猴,由于观赏对象的特殊性,在其活动区开展旅游活动首要条件是确保猴群的安全。离开一个科学合理的猴群管理办法,科研、旅游都无从谈起。

1. 投食管理。

投食招引在灵长类生态旅游开发中基本上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也是对猴群采取投食招引的,但一定要掌握一个度。给猴群提供过多的食物不仅会破坏它们的营养结构,还会使猴群产生依赖性而减弱野外采食和生存能力。金丝猴研究基地每天限量给猴群供应食物,人工投喂的食物控制在每只猴子食量的30%之内,不足量由金丝猴自已在栖息地内采食。且人工投喂的食物中,各种树叶、树生地衣、华山松塔等金丝猴天然食物占很大的比重,为不破坏保护区的植被,这些天然食物全部采自(或收购)于保护区之外,为此保护区还特地建设了一处面积约100亩的金丝猴食物基地,基地不施加任何化肥、农药,全部采用农家肥。花生、桃子、苹果,胡萝卜等购自市场的食物要经过严格检验,挑选洗净后才能投喂;禁止访客携带及投喂任何食物,杜绝病从口入。建立专门的食物贮藏室,配备专门的食物运输车,保证食物新鲜无菌。此外,还投资修建了贮水池和埋设了1 500km长的引水管道解决猴群的饮水问题。

2. 科学研究管理。

科研、工作人员进山研究、喂食之前,在紫外线消毒房内取口罩和防护手套并穿戴好,所用器械也统一存放于消毒房内,统一着迷彩服,进去后要求轻声交流、动作不能太大,尽量避免干扰金丝猴的正常活动。不得吸烟、吐痰、丢弃废品。

科学研究和旅游同时进行,游客在欣赏到野生金丝猴的同时,也能观察到科研人员的工作状态,配合导游的讲解,获得科普知识,能取得一举双得的效果。

3. 猴群活动管理。

金丝猴是活的野生动物,白天很大一部分的时间花在移动觅食、游戏活动上,不会老实地待在一个地方,相比较而言,不如花草树木等静物易于管理。且金丝猴活动区域森林郁闭,地形复杂,周边有很多人类无法到达的地方,金丝猴一旦进入这些区域便很难跟踪、观察,使得科研和旅游活动都无法进行。因此,要对猴群进行一定的控制。这种控制非指高墙铁网,圈养会背离金丝猴保护研究的初衷,而且会阻断投食群同野外群的交流。神农架的做法是,在大龙潭金丝猴的天然栖息地划出一块8平方千米的金丝猴活动区,这片区域充分考虑到了容纳量大小的问题,充分利用了公路、高山草甸等这些猴群轻易不会穿越的地形,工作人员巡逻于这些地方,防止猴群越过设定的活动区,对进入活动区的其他猴群则不加干涉。

二、栖息地管理

金丝猴生态旅游,游客不仅能看到自然状态下的金丝猴,也能看到并认识金丝猴的生存繁衍场所即栖息地。栖息地对物种的生存十分重要,金丝猴研究基地在规划旅游建设时就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并创造性地划定了观猴区、金丝猴活动区(栖息地),两者之间利用地形、河流巧妙地隔开,达到了以最小的代价保护金丝猴栖息地的目的。

1. 观猴台、步游道的设置。

金丝猴活动区是严禁游客涉足的,因此不宜设在离主线公路等车辆人流较密的地方。应选择较偏僻并且阳光水源充足之地,并在进山的必经路口设置值班房,专人看守。神农架金丝猴研究基地依据地形,投资十多万元在观猴区铺设了1 200米的观猴步游道,并在其间设置了6个观猴台,观猴台、步游道一律安置于河的一岸,与金丝猴活动区隔河相望,最短直线距离控制在15米。大部分在40米左右,基地为游客提供望远镜方便观赏。观猴台、步游道的施工均选在猴群在山顶或较远地方活动时进行,并尽量避免破坏环境植被和产生噪音、污染。

2. 给饲点的设置和管理。

给饲点是给金丝猴投喂食物相对集中的区域,其设置、管理十分重要。首先,数量的设置,不能太少,否则利用率太高会给周边的植被造成过多的压力;也不能太多,因为为便于游客观赏,会对给饲点的植被做适当的清理。要根据栖息地的大小和猴群的数量而定,以神农架为例,一个76只的猴群可设置6个左右的给饲点。其次,给饲点的利用频度,每个给饲点循环使用,每次使用时间不得超过一个月。休游期在给饲点以外的林下投喂。最后,给饲点的环境卫生工作。这非常重要,是猴群健康的保障。每次投喂完都要清理食物残渣和粪便,否则会造成蚊蝇细菌病毒的滋生,严重威胁金丝猴的安全。

3. 植被保护及恢复。

金丝猴绝大部分时间活动于树上,雄猴作威、猴群争斗、跳跃迁移和青少年猴游戏都会对树木造成一定的破坏,把手腕粗的树枝折断是常有的,长时间的破坏有时甚至会把整棵大树弄死。虽然各个给饲点循环使用,但还是对给饲点及其附近的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有碍观瞻,也不利于猴群健康。因此,移栽树木和培植草皮是必须的。植被恢复只限于土生土长的华山松、巴山冷杉、红桦、大果青杆、苔草等。植被恢复时投食应改在他处进行,植被恢复工作完成后至少4个月后才能使用。

三、游客管理

金丝猴科研观赏区位于神农顶景区内,采取单独售票模式,目的就是限制过多的游客涌入金丝猴研究基地,给金丝猴的栖息生境带来沉重的压力。对进区参观人员,采取一系列措施规范观赏行为。

1. 严格限制人类与金丝猴密切接触。

所有参观者一律将车停于离基地300米远的停车场,需步行前往参观。并在入口处修建紫外线消毒房。金丝猴“只可远观不可近玩”,金丝猴保护研究中心把访客分为两类,一类为本单位或科研院所、高校的研究人员,他们为了课题研究的需要,可适当近距离观察金丝猴,采集样本、收集数据;另一类为普通游客,需要在基地专职导游和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参观过程中严禁大声喧哗,丢弃垃圾杂物,开闪光灯拍照,让游客观赏无干扰环境下金丝猴的自由活动。

2. 严格限制观赏人数。

基地游客量每天限制在200人以内,有时甚至限制在50人以内,每批次游客数量不得超过30人,大型团队分批参观。冬季的11月至来年1月为休游期,金丝猴妊娠末期、产仔初期的3—5月不对外开放。科研人员在发现有特殊、异常情况如金丝猴受伤、生病、受惊等时,可随时叫停或中止参观。

3. 严格限制观赏时间。

参观需要预约,进区前先咨询基地工作人员。基地仅在猴群觅食、自由活动和投食的时间里开放,秋冬季一般为每天上午的8:00~9:30,中午的14:00~15:30,下午的17:30~18:30,春夏季适当推迟,其他时间恕不接待,每批游客的参观时间一般不超过30分钟。

四、宣教服务

生态旅游的内涵[10]以及其保护性、教育性的根本特点[11~12],使游客能够走向自然并在自然中学习和认识自然的价值,达到自觉保护环境的目的,提供宣教服务是其实现途径之一。生态景区是重要的生态教育重地,科普宣传教育是建立金丝猴观赏区的最主要目的之一。目前神农架保护区有两处针对金丝猴的科普宣教基地,此外还已规划好一处金丝猴展馆,正处于建设中。

1. 大龙潭金丝猴研究基地是“走近金丝猴”科普观赏活动的开展地,游客需要购票入区参观。

在这里,游客在基地专业导游和值班科研人员的引导下可以近距离观赏野生金丝猴实体在自然环境中的活动情况。配合导游和工作人员的讲解,游客可以获得金丝猴的外形、社会结构、家庭组成等直观印象。步游道沿途设有金丝猴展示牌12个,系统介绍神农架金丝猴的发现史、保护、种群现状、食性、活动行为、繁育、研究情况等。此外,步游道附近部分有代表性的树种系有标示牌,让游客认识金丝猴栖息生境的植被、优势树种和采食树种。

2. 小龙潭金丝猴实时视频展示厅。

由于观赏对象的特殊性,金丝猴研究基地实行严格的限制观赏人数措施,满足不了大部分游客的观赏要求。为了解决此矛盾,特意在附近神农顶景区的小龙潭游客服务中心建立了金丝猴实时视频展示厅,把用于科研的视频监控系统拍摄到的金丝猴影视资料实时传输至此供游客观赏,并在展示厅四壁张贴精美的金丝猴图片,配以生动的文字说明,详细解说神农架金丝猴的数量、分布,行为等信息,给大部分不能亲眼目睹野生金丝猴的游客以了解金丝猴的机会,达到科普教育的目的。

3. 金丝猴展馆。

建设中的金丝猴展馆位于离基地300米处的停车场附近,配备专业讲解人员,免费为访客提供讲解服务。展馆不仅包括有关金丝猴的各类图片、影视资料、文字说明,还包括金丝猴标本、金丝猴食物标本和相关研究成果等,以及其他三种金丝猴的资料等,进一步丰富游客对金丝猴的知识。

五、金丝猴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近年来,神农架保护区相继开发了金丝猴毛绒玩具、水晶相框、相册、陶瓷水杯、挂历、文化衫等金丝猴纪念品,组织出版发行了科普读物《金丝猴部落》一书,将这些商品投放于视频展示厅和金丝猴展馆并推向市场,既增加了收入,扩大了就业,旅游者将这些商品带回家,还间接向亲友同事宣传了金丝猴、宣传了神农架。

六、结束语

中国野生动物生态旅游还处于探索阶段,由于观赏对象的特殊性,开发起来存在诸多难题,缺乏可供借鉴的经验。神农架金丝猴科研观赏区有其特殊性,从目前来看是比较成功的,各地可能由于观赏对象、旅游环境、区位交通、政府支持力度和自身人力物力财力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开发方式。但无论什么情况,开发过程中要牢记不能影响野生动物正常的生存繁衍,不能破坏其赖以生存的栖息环境,尽力避免干扰它们的习性行为,切忌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经济效益。总之,绿色、原生态;自然、少修饰;和谐、无干扰;健康、可持续是灵长类绿色生态旅游开发始终要遵循的设计理念,始终要把保护和研究灵长类动物放在首位,科学适度开发,以开发促保护,这样才会取得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明,黄乘明“.中国扶绥国际灵长类研讨会”在广西扶绥召开[J].兽类学报,2006,(2):163.

[2]李明.中国动物学会兽类学分会灵长类专家组2007年工作会议[J].兽类学报,2007,(4):412.

[3]于洪贤,覃雪波,何卓,等.保护生物学在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中的应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4):67-69.

[4]龙勇诚.中国灵长类保护势态与任务[R].神农架:首届中国.神农架金丝猴保护与研究论坛,2008.

[5]全国强,谢家骅.金丝猴研究[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2:96-105.

[6]朱兆泉,宋朝枢.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集[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197-215.

[7]秦宏斌,赵书军.湖北力推“一江两山”黄金线[N].中国旅游报,2002-08-28.

[8]向辉.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旅游发展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09:10-12.

[9]廖明尧,余辉亮,等.神农架金丝猴保护与研究现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8,(4).

[10]王跃华.论生态旅游内涵的发展[J].思想战线,1999,(6):43-47.

[11]胡善风.生态旅游研究进展综述[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1-117.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鱼梁洲生态开发项目】相关文章:

高压摆喷防渗灌浆在右江鱼梁航运枢纽一期围堰的应用09-13

上一篇:建议与对策下一篇:临床应用分析

全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