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合规操作范文

2024-08-31

银行合规操作范文(精选12篇)

银行合规操作 第1篇

一、操作风险的概念、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1. 操作风险的概念。

对银行操作风险进行定义是比较困难的, 因为操作风险所涉及的领域和行为是多种多样的, 在不同领域中的操作风险的特征很可能是有很大差别的。英国银行家协会把操作风险定义为“由于内部程序、人员、系统的不完善或失误, 或外部事件造成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 从1998年到现在, 巴塞尔委员会对操作风险的定义一直沿用这个定义。因此我们大体可以了解, 和操作风险密切相关的四大因素, 即人、流程、系统、外部事件。

2. 操作风险的表现形式及其成因。

近年来, 随着监管部门监管力度的加大、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普遍加强以及全社会信息透明度的日益提高, 商业银行陆续暴露了一批违法违规违纪案件 (职务犯罪、金融欺诈、违规操作、错误决策等) , 尤其是一些大案要案, 金额巨大, 情节恶劣, 给国家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也给银行业信誉带来了损害, 严重影响了金融安全与社会稳定。操作风险几乎覆盖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从操作风险发生的频率和其可导致的损失程度来看, 主要表现在:一是可预计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日常的营运活动中比较频繁地发生的失误或错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严重程度一般不大。二是不可预计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经营中发生了严重地超乎寻常的失误或错误而导致损失的风险。这些风险发生的概率比较小, 但严重程度一般很高。三是灾难性损失的风险。即银行在经营中所遭受突如其来的内部或外部对银行的生存产生直接影响的风险。这种风险发生的概率极低, 但是其后果非常严重, 足以使银行破产或倒闭。

造成操作风险的原因固然很多, 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 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一是所有者虚位, 导致对代理人监督不够。二是内部制衡机制不完善, 在实际运作时, 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管理层还没有真正起到相互制衡作用。三是存在“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国有商业银行所有者虚位, 很容易导致高管人员的道德风险。同时, 分支行主要负责人的权力过大, 也容易形成“内部人”控制的局面。四是内部控制能力逐级衰减。由于国有商业银内部管理链条长、层次多, 信息交流不对称, 又没有良好的全流程监控, 致使分支机构潜伏和暴露的问题令人防不胜防。 (2) 没有真正建立起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一是在管理与发展的关系上存在认识误区, 将风险管理与加快发展对立起来。二是传统的东方文化沉淀影响了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 操作人员在制度执行上, 从上不从制, 从师不从制, 从习惯不从制, 使许多制度不能得到有效落实。三是对操作风险认识不全面。有的将操作风险理解为只是“操作中”的风险、“操作性”的风险, 有的将操作风险等同于金融犯罪等, 认识上的局限导致了对操作风险的管理不全面、不系统。 (3) 内控制度建设不完善。一是没有形成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控制不足与控制分散并存, 业务开拓与内控制度建设缺乏同步。二是内控制度的整体性不够。对所属分支机构控制不力, 对决策管理层缺乏有效监督。对业务人员监督的多, 而对各级管理人员监督的较少、制约力不强, 内控制度缺乏刚性。三是内控制度的权威性不强, 责任追究力度不大。四是部分分支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 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 (4) 金融创新和电子化建设带来的风险。一方面, 商业银行为抢占并扩大市场份额, 不断推出金融新产品、新业务和新服务举措, 在产品、业务和服务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的情况下, 倘若没有配套的内控制度的及时跟进, 就会引发新的操作风险;另一方面, 商业银行业务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也使银行在各个地区的经营和各项产品的经营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但是, 若系统建设滞后就会使总行难以对分支行进行准确到位的内部监控, 如果银行的电子化处理系统出现问题, 很可能会导致严重的、甚至是灾难性的后果。

二、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防控银行操作风险

商业银行是经营风险的特殊行业, 风险是与商业银行相伴生的产物, 吸收风险、分散风险、化解风险是金融企业不同于一般企业的核心职能。商业银行因为承担风险而生存和繁荣, 商业银行是处理风险的机器, 风险是商业银行永恒的主题。当前, 在面临同业竞争日益加剧、内部改革不断深化、外部监管要求越来

●郑璐

越高的形势下, 要实现省级分行党委提出的“全面落实‘业务经营、管理模式、经营机制和运作体系’的‘四个转型’, 强力提升‘内部控制力、价值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发展目标, 就必须加大操作风险防控力度, 扎实推进合规文化建设。

1. 加快内部改革步伐。

它包含以下内容:一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为防控操作风险提供基础平台。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改革的核心。因此, 要加快形成并完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及经理人员合理的制衡和支持的高层管理架构。加强制度约束, 有效降低内部关联交易和内部人控制的道德风险。二是建立集中化、扁平化、专业化的风险管理体系。在战略规划、营销、决策、信息等方面, 积极探索和尝试集中化、扁平化和专业化管理模式。加速业务流程整合, 实现业务集中规范处理;建立覆盖全业务、全部门的信息管理系统;推行客户经理制、产品经理制和风险经理制, 确保人才专业化培养和配置。三是理顺风险控制部门和其他职能部门的管理关系。加强操作风险管理机构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管理机构的沟通, 防止出现风险管理真空或重复管理。创造条件对业务部门和分支机构实施风险管理人员、会计负责人以及法律合规人员的派驻制, 前移风险控制关口, 增强风险管理的独立性和有效性。

2. 加大合规文化建设力度。

商业银行的竞争力最终体现在内部管理水平和风险控制建设上。因此, 一是重视制度建设。要遵循“标本兼治、重在治本”的原则, 以及“一项业务一本手册, 一个流程一项制度, 一个岗位一套规定”的要求, 认真做好对现有规章制度的评估和梳理工作, 及时进行相应的补充、修订和完善, 健全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 严禁出现管理“断层”和风险控制“盲区”, 为有效防范操作风险提供制度基础。二是健全完善监督纠正机制。健全授权授信体系, 实行统一法人管理和授权;建立必要的职责分离, 以及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关系的制度;明确关键岗位、特殊岗位、不相容岗位及其控制要求, 对于重要活动应实施连续记录和监督检查;着力完善内控的科技手段, 提高经营管理的科技含量;积极开展内部控制评价, 在此基础上形成合理的内控管理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职能部门自律监管和内部审计的作用, 采取多种形式积极排查各类风险隐患, 并对检查中发现的各类违规违纪问题, 加大责任追究力度, 实行严格的“问责”制度, 坚决纠正并限期整改, 把问题的查处与修正制度和强化制度的执行有机地结合起来。

3. 坚持“以人为本”。在企 (下转第247页)

(上接第245页) 业经营管理诸要素中, 人才是最基本、最活跃的因素, 人既是管理的对象, 又是管理的动力。这是因为, 健全的体制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坚持和完善, 现代化的管理技术和手段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掌握和运用, 政治优势要靠高素质的队伍去体现和发挥。所以, 操作风险管理的核心, 是对人的管理, 包括对人的道德、能力和良好的激励相容框架的实施等。一是积极组织开展“合规文化”教育, 强力灌输遵章守纪和合规文化理念, 强力灌输“指示服从制度、信任不忘制度、习惯让位制度”的合规文化内涵, 使全行员工自动自发的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 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二是制定并普及行内法制建设。要从规范干部员工的行为入手, 突出法制教育和案例剖析, 通过“惩戒人”达到“规范事”的目的, 实现从“管人”到“管银行”的科学传导。通过剖析已发问题来揭示业务风险点和薄弱环节, 为守法意识淡薄、业务操作违规行为敲响警钟, 增强全员防范案件的责任感, 教育全行从思想意识上和行动上自觉防堵各类案件。三是深入开展案件防范技能教育, 组织全员认真学习《中国农业银行领导干部道德风险防范指引》和《中国农业银行防范案件工作指引》, 增强案件防范的敏锐性和自觉性, 提高防范案件的整体能力。

4. 建立激励相容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

一是要切实增强内控理念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方面, 无论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 还是业务创新, 都必须突出强调内控的有效性和风险的责任制, 由业务先行向内控先行转化, 由被动接受稽核检查向主动申请合规监督转化, 促进全行由部门银行向流程银行转化。另一方面, 要把内控评价结果纳入对分支机构综合业绩考核的范围。同时, 通过“内部审计情况通报”, 客观揭示经营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扩大各分支机构自我评价的视角, 从内控的角度全面认识操作风险和管理漏洞, 提出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内审意见, 引导分支机构优化内控环境, 提高内控水平。二是建立高管人员市场化的激励约束制度, 包括到任离任审计制、年薪和期权激励制、高管人员良好行为准则制等, 使得从基层行到总行的管理人员都能置身于良好的激励相容的框架之下。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通过坚持不懈地灌输教育, 使全行每一位员工都能把善抓执行作为增强一级法人意识的政治素养来追求;把善抓执行作为当好称职领导、合格员工的履职能力来提高;把善抓执行作为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高效作风来提倡;把善抓执行作为上行下效、政令畅通的经营环境来建设;把善抓执行作为一种积极主动、忘我投入的工作激情来培养;把善抓执行作为提高团队战斗力、凝聚力和竞争力的必由路径来创造, 以此实现全行管理境界的新跨越。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

摘要:银行业是一个高风险行业, 任何一家银行无不把风险控制管理列为其基本管理制度。文章就加强合规文化建设, 如何防控银行操作风险提出了对策建议。

银行合规操作经验亮点做法 第2篇

近年来,我行始终坚持以务实的工作作风、先进的工作思路、严谨的工作态度,不断探索完善和加强行业自律管理的方法,不仅在银行业树立了良好形象,更为推动银行文明规范服务以及金融安全稳定贡献了力量。

一、明确行业规则,细耕“责任田”。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实体经济的血液。指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事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人民财产安全,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跨越的重大关口。对于我们农行员工来说,就是我们所有的经营活动必须符合相应的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定。严格管理,合规操作,就是要告诫我们,无论哪一个岗位,哪一名员工,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没有法纪的约束,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能脱离制度的规范。

员工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不仅会给农行带来风险,同时也将给员工自身带来不幸,轻则受到批评教育,重则带来牢狱之灾。因此,作为一名农行人,必须以行为家,以家为荣,爱岗敬业,诚实守信,以法律法规为标尺,以党规党纪为准绳,熟悉农行规章制度,掌握岗位操作流程,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遵纪守法,执行制度,让严管与厚爱有机结合,做到对单位、同事、家庭和自己四个高度负责。

二、狠抓教育培训,牵住“牛鼻子”。

“欲明人者先自明,欲正人者先正己”。严格的管理规范就像一面“明镜”,是我们银行人检视自身言行的对照依据。《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作为我们银行从业人员,更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如果没有心境上的淡泊宁静,就没有行动上的明志致远。如果没有以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为基础,稳健经营就没有立足点,更没有内控管理可言。所以,严管就是厚爱,合规方能致远。

要在日常工作中抓牢抓实本行业教育培训工作,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时时刻刻严管一层,深管一分,做到脸红一阵子,受益一辈子,认识到严格管理是对我们真正的一种爱护、一种保护,是我们规范操作行为之必然,更是我们提升管理水平之必然。

三、聚焦警示教育,把好“方向盘”。

在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金融业是一个十分特殊而且高风险的服务行业,可谓“前有天使引路,后有魔鬼诱惑”,案防工作任重道远,对于深处其中的每一位从业人员来说,每时每刻都面临道德、纪律和法规的考验,稍有不慎就会陷入“美丽的陷阱”。近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典型案例,无不充分暴露出我们在合规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以信任代替管理,以习惯代替制度,以情面代替纪律”等等,归根结底,都是合规管理薄弱造成的。只有我们做到人人合规,事事合规,让严管成为一种习惯,让合规成为一种自觉,让严格的管理和规范的操作成为每位员工职业生涯的主旋律,我们才能够勇立时代潮头,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四、严格遵纪守法,奏响“主旋律”。

一个行业要想做大做强,离不开好的管理,做好管理工作的保障是要合理遵守规矩规。过去的种种教训,仍历历在目;案件敲响的警钟,仍余音犹在。惊天大案的发生,发于人情,发于习惯,发于把合规意识抛到九霄云外;一个环节,一个流程,一件小事,一点诱惑,哪怕只是一枚小小的印章,都会引起违规与合规,欲望与理智的较量。作为一名银行工作人员,我们要始终做到面对“日理斗金”的状况而坐怀不乱,面对“糖衣炮弹”的侵袭而处事不惊,正确办理每一笔业务,认真审核每一张票据,热情服务每一位客户,照规章办事,按规范操作,文明服务、微笑服务、合规服务,让“合规”深入每位员工的心中。

银行合规走向国际化 第3篇

在2009年3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Basel Committee on Banking Supervision,简称“巴塞尔委员会”)召开的会议上,中国与澳大利亚、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和俄罗斯一道,获准成为该组织的新成员国。

加入巴塞尔委员会标志着中国将全面参加银行监管国际标准的制定并严格执行该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监管标准及法则。

事实上,在过去近30年的时间里,中国银行业一直参照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多项监管指引来调整自己的业务构架及价值取向。如业内耳熟能详的银行资本充足率文件《Basel I》与《Basel II》早已在国内银行界推行。

作为对巴塞尔委员会有关银行合规监管指引的回应,2006年中国银监会正式发布了《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的文件,规范在全国银行业的合规管理并要求全面地实施商业银行内部设立专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能的部门、团队以及岗位。

近几年来,面对金融机构违法违规事件频发的紧迫形势,作为风险管理体系核心之一的合规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中国监管部门和商业银行的高度重视。

中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根据国际惯例和本国银行实际状况,多次发文要求国内商业银行重视合规工作,以强化和改善商业银行的内部管理,杜绝各类大案要案以及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而过去发生在银行的一些案件,绝大多数都是有章不循、违章操作的结果。

高官账户是否“高风险”?

境内外银行之间合规管理的理念差异始终有一个“淮南为橘,淮北为枳”的问题。尽管与国际接轨是大趋势,而消弭各国监管范围差异是巴塞尔委员会追求的目标。

但现实中,中外银行家在认识上的观念分歧始终存在。曾有外资银行经理发问:2006年7月由国家6部委(建设部、商业部、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工商总局、外汇管理局)发布的“关于规范房地产市场外资准入和管理的意见”,这既然是“意见”,那么可以听,也可以不听吧?中资银行人士答:若不听,后果很严重。

再比如,将银行客户中的“政界人士”列入本行客户名单中的另类:“需要强化尽职调查过程的高风险类别”,是国外银行通常做法,许多进入中国大陆的跨国银行秉承这一“国际惯例”。

然而,这与我们的传统思维、价值理念相悖。试想一下,在银行客户中,将那些经过组织部门千挑万选、德才兼备的政坛之星、将那些省长市长们列入“高风险名单”序列,这样的做法实在不是中国银行家所能接受的。尽管国际、国内的经验都已证明,权力与腐败密切相关,高官落马可谓司空见惯。

实际上,由银行户头牵出的高官弊案近年在海外并不少见。

例如2007年澳门廉政公署对澳门运输工务司原司长欧文龙的受贿案调查取证相当顺利,因事发前香港的银行早已将其列入“高风险客户名单”而特别关注,提供的资料非常详尽,连其办理业务时的原始资料也特意保留。故澳门廉政公署顺利地在香港追回超过3.5亿港元的银行存款和现金。

2008年美国纽约州州长斯皮策因为身份特殊,其私人账户被发现有大笔转账款项,都是汇往一家名叫“皇家俱乐部”的高级卖淫集团而事发,导致斯皮策辞职。这是纽约州近一个世纪以来首位被迫辞职的州长。如果没有商业银行对在任政治家账户的高度关注,这件事很难揭发出来。

当然,外资银行如此关注“政界人士”客户,并非自诩肩负反腐重任,而是未雨绸缪,顾忌此类客户假道银行敛财,令经办银行背黑锅,最终名誉受损。这与银行合规的宗旨——“规避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相一致。

从国外商业银行合规管理实践看,合规管理不仅是满足外部监管的需要,而且是促进银行自身业务健康发展的内在需求;合规管理不仅是防范声誉风险的手段,也是实现银行战略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中国商业银行应该从上述个案中得到借鉴。

平衡国内合规与国际合规

2001年“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颁布实施了《爱国者法案》,建立了全球金融反恐、反洗钱的监管架构。该法案第317条规定“对外国洗钱者行使长臂司法管辖权”。

有人会问:在他国境内办理银行业务,美国人管得了吗?然而,由于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导致任何国际金融机构以及任何国家的银行,只要经营国际业务就离不开美元支付,也没法不跟美国金融机构打交道。在《爱国者法案》下,美国财政部下设FINCEN和OFAC两大机构,只要下令切断美国银行与其认定的“外国违规银行”往来,即使这家外国银行是百年老店也招架不住。

能否在国内合规与国际合规上找到平衡点是关乎银行国际业务拓展的大事,这也是许多国家的“违规银行”愿意支付巨额罚款的原因。

例如2005年美国政府指控荷兰商业银行伪造交易单据,对其罚款8000万美元;2008年1月美国以同样理由对劳埃德TSB银行罚款3.5亿美元;即便是号称中立、信誓旦旦为客户保密的瑞士银行,也在美国监管机构指控其“帮助美国富翁逃税”的压力下低头,2009年2 月被迫接受了7.8亿美元的罚款决定。

固然美国的“长臂司法管辖”严重损害了另一个国家的主权,是美国、美元强权的体现。但在现实当中,如何适应国际金融监管、维护自身利益是一个新的课题。

除去美国强权政治的特殊性,对他国在本国境内设立的金融机构的监管,是各国银行业监管机构的基本职责。“没有任何境外银行机构可以逃避监管;监管应当是充分的。”这是巴塞尔委员会倡导遵循的两项基本原则,巴塞尔委员会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堵塞国际监管中的漏洞。

但其中处罚分寸的拿捏却颇费功夫,尽管在维护市场原则、平息商业纠纷背后所涉及的国家利益被淡化了,然而情况远比一句“生意归生意、政治归政治”要复杂。

例如近几年来,日本金融厅先后查出美国、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国的6起外国金融机构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案件,并分别处以吊销营业执照、无限期停业等处分。要处罚如此有背景的跨国金融巨头,当局也多有顾虑。日本金融厅曾数次汇报,取得了时任首相小泉的支持方才行动。

浅谈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管理措施 第4篇

一、认识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1. 什么是合规风险。

根据新巴塞尔协议的定义, “合规风险”指的是:银行因未能遵循法律法规、监管要求、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已经适用于银行自身业务活动的行为准则, 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广泛存在于金融机构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 较其他风险更具有主观、主导等内生性特点, 合规风险事件一旦发生, 其后果更为严重。

2. 什么是操作风险。

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失灵的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或外部事件导致损失的风险。

操作风险较分散, 金融机构运营的任何方面都可能出现操作风险, 且主体多样, 可以由内部工作人员操作不当、管理流程设计缺陷、系统设计缺陷等引发, 并多由于内部原因引起。

二、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联系

1. 合规风险可以诱发操作风险

合规风险往往是操作风险存在和发生的重要起因, 或是因为对合规风险的不重视、未能及时掌握政策法规要求而触发了操作风险, 或是明知不合规却由于外部刺激、利益驱使、侥幸心理等因素而引发了操作风险。金融机构“合规文化”的缺失, 合规风险意识的淡漠, 必将通过操作风险等形式暴露。

2. 操作风险可以导致合规风险

操作风险是金融机构日常经营活动中最容易发生或数量最大的风险。操作风险可能是由于主观上的疏忽, 也可能由于相对客观的原因给操作风险的发生提供了可能性。无论主观与否, 操作风险发生的前提都与合规风险管理不到位有关。操作人员未能按照合规要求操作, 设计人员和管理人员未能按合规要求执行或设置相应控制措施等等, 最终往往导致合规风险的产生。

3. 操作风险使合规风险管理难度增加

简单地理解合规风险, 主要指金融机构做了违法、违规的事, 而招致的风险或损失, 其动机主要受机构主观性的行为影响。而由于操作风险的存在, 其分散性的特点, 动机的不确定性, 使得风险发生的点更加错综复杂。从而由操作风险可能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 包括引发其他类风险而最终导致合规风险事件, 为合规风险管理增加了难度,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与操作风险管理不能割裂地进行。

4. 内部控制中的关联性

虽然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有诸如以上的这些联系, 但仍然不可以把两种风险的管理等同起来, 尤其不能仅以操作风险管理措施替代合规风险管理。因为操作风险往往针对具体操作人员或者流程的具体环节而言, 而合规风险往往发生在已经过管理层、决策层审批的流程中不合规的设计基础上。这就意味着合规风险更多体现了制度设计层面、合规意识层面的缺陷, 而操作风险更多体现了具体执行中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但在内部控制方面两者也有较大的关联性, 一方面, 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在控制目标、控制措施设计上可以联动考虑, 增强风险管理的力度。另一方面, 要明确控制措施所面对的主体, 使得风险管控措施更具针对性。

三、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的管理措施

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的内在联系, 使得两者在风险管控手段上有着许多的共通的地方, 具体如下:

1. 培育良好“合规文化”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发生常常由观念意识的不够端正引起, 所以培育“合规文化”, 是金融机构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基础。合规文化包含诚信守法、自主自觉、团队意识、廉洁自律、坚守道德底线等诸多层面。要做到高管带头、员工主动, 在运营管理的环节上坚持将“合规”作为决策标准之一;员工在实际操作时时刻不忘进行合规性审查, 树立主动合规意识, 克服被动心理、侥幸心理, 并能够主动发现所负责业务和管理活动中的不足, 及时改进风险管理措施。

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 解读最新政策法规要求、分析真实案例, 强化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约束员工违规行为。

良好的合规文化虽然不能完全杜绝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事故的发生, 但却能在萌芽阶段大大降低两类风险发生的概率。

2. 建立健全制度、流程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要通过制定一整套合理合规的制度和流程作为管理的依据和支撑。

以标准化管理下的制度体系来说, 主要包括技术标准体系、管理标准体系、工作标准体系。其中管理标准中明确了法人治理机构、各层级、职能部室、岗位的职责, 业务操作和管理活动各环节的具体要求等。工作标准中针对各个岗位的主要职责、工作内容、关键业绩指标、岗位资格要求做了详细的规定。制度体系建设涉及金融机构底层设计层面的架构设置, 是风险管理的前提, 要以风险为导向, 由各职能部室负责编制, 指定部门统筹管理。

业务流程和管理流程设计将操作规范化, 流程是建立在制度建设和合规风险管理基础上的程式化体现。细化的流程、合理的岗位配置、明确的风险点、有效的控制点设置都是防控操作风险较好的手段。

制度和流程都需要定期进行执行情况的检查和评价, 建立更新、修编、审批机制, 弥补缺陷、完善措施, 确保制度和流程的合规性, 避免违规事件的发生和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

3. 建立合规管理机制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不能被动迫于外部的监管压力和法律强制性要求, 金融机构要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合规管理机制。

合规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外部法律环境和监管环境等的发展变化, 分析政策指导文件对本机构的影响程度及工作完善方向, 根据分析结果向经营层提出管理建议, 并对业务部门和岗位进行合规风险提示, 参与内部规章制度等的及时更新修订, 为公司内部各个层面提供合规咨询。

合规管理部门要运用先进方法识别和评估风险, 定期对操作风险等重要风险敞口实施监测。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风险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建立合规风险的识别、监测、评估与报告机制, 及时发现、制定风险缓释和转移策略, 及时制止由此造成的损失。

4. 确保合规部门独立性

设置独立的合规部门是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重要保障, 它可以协助经营层做好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统筹管理。

首先, 将合规部门独立于其他职能部门, 直接隶属于董事会, 有直接向董事会汇报的畅通渠道, 确保合规部门的独立性不受干扰。其次, 构建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要让合规人员充分地参与到组织架构和制度流程的设计过程中, 使依法合规经营原则渗透到制度流程的每一个环节中。最后, 明确职责, 具体执行部门仍然对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负有直接责任, 合规部门的工作是否到位不能作为各业务部门不履行风险管理责任的借口。

5. 完善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是提高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最有力支持, 更是加强防范基层机构人员操作风险的保障。信息系统建立在既定的逻辑关系下, 对业务操作、管理流程起到了刚性的控制作用, 使得合规风险可信息化管理的部分得到了控制, 将操作风险控制在一定可预计的范围内。同时, 统计分析的优势得以体现, 提高了风险实时监测的可能性, 风险预警的及时性, 以及实现信息的共享, 风险报告和风险提示功能。

6. 建立问责与考核机制

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的问责与考核机制明晰了风险责任, 充分体现金融机构倡导合规经营和惩处违规的价值观念。同时, 对触碰红线的行为起到警示作用。风险责任包括经办责任、审查责任、管理责任和领导责任等。将合规风险与操作风险指标纳入对机构、员工等级评定的体系, 如果发现了合规风险和操作风险, 一旦被内审部门或外部监管查实, 相关责任人员将受到相应的惩罚。

参考文献

[1]毕鹏翾.对我国小额贷款公司合规风险管理的探析[J].经济论坛, 2016 (08) .

[2]尚峰.农信社合规风险管理工作的对策[J].中外企业家, 2013 (32) .

[3]刘华, 古辉洪.国有金融控股平台公司开展合规风险管理的探讨[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3 (03) .

银行合规操作 第5篇

银行服‎务窗口员工合‎规操作体会

银行服务窗口‎员工合规操作‎体会合规操作‎从我做起,‎优‎质服务真心付‎出金融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行业,建设银‎行的成功上市‎,并且在业务‎上突飞猛进的‎发展,都离不‎开一系列新政‎策的出台。在一个风险无‎时不在的行业‎中,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要使建行的事‎业能够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作为前‎台员工必须坚‎‎守规章制度,‎熟悉各项业务‎流程,做到防‎范风险,人人‎有责,合规操‎作,从我做起‎。

工作处处‎有风险,慎重‎认真最重要。‎

作为一名前‎台员工,我深‎深的感受到合‎规操作的重要‎性,我们一定‎要在自己的职‎责与权限范围‎内办理每一笔‎业务,如果每‎一名员工都能‎按照规范化操‎作,就能切实‎防范操作风险‎,让我们行的‎各项业务得到‎健康的发展。‎

作为服务窗‎口的一名员工‎,我们要在认‎真做好每一件‎事,慎重对待‎每一笔业务的‎同时,也必须‎牢记 客户至‎上、以客‎户为中心 的‎宗旨,严格按‎照规范化服务‎标准来接待每‎一位客户,比‎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开户资‎料不全的客户‎要求开户,不‎能支取现金的‎客户想违规提‎现,票据要素‎不全的要办理‎结算等现象,‎但作为前台人‎员,我们要提‎供服务也要坚‎持原则,这就‎需要提高与客‎户沟通的技巧‎,在客户的要‎求不符合规章‎制度的时候,‎我们不能只是‎简单生硬地说‎ 不,而是‎要用良好的态‎度向客户解释‎不能办理的原‎因,在防范风‎险的同时依然‎提供了优质服‎务;其实,优‎质服务也表现‎在一些细微之‎处,持之以恒‎,我工作以来‎,一直在一线‎前台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会计人员,我‎有很多的感触‎,我行装修、‎设施等硬件设‎施都不够气派‎、高档,但位‎于建设路的某‎单位,从交通‎方面来看,离‎盐湖支行较远‎,且该单位附‎近有多家装修‎豪华的银行,‎该单位却心甘‎情愿在盐湖支‎行开户,并存‎了1000万‎的定期存款,这些都是与我‎们行领导、‎及‎前台经办人员‎以真情打动了‎客户离不开的‎。

由此看出‎,优质的服务‎并不仅仅只是‎一张笑脸,它‎关键在于要我‎们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从‎客户利益出发‎,急客户之所‎急,想客户之‎所想,只有真‎心的付出,就‎能得到回报。‎

我们银行的‎服务工作一方‎面要坚持执行‎各项规章制度‎,防范风险,‎保证资金安全‎;另一方面,‎要用真心对待‎客户。有了‎客户的支持,‎银行才得生存‎和发展。

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合规经‎营、合规操作‎、规范管理,‎优质服务,把‎我们各项工作‎推向一个更高‎的起点

管控与合规成银行IT新方向 第6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衰退凸显了金融稳定的重要性,监管以银行为主体的金融机构正变得越来越严格。中国银行业多年来在央行、银监会的双重监管下,一直都执行着较高的监管标准,伴随中国银行业和银行监管业体制机制改革迈出关键步伐,资产规模、经营效益、结构改革、监管体制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然而中国银行机构的业务种类、创新水平等方面距离国外仍有很大差距。

加强IT应用建设

规避金融风险

对外开放、混业经营、加大业务创新是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目前中国银行机构自身在合规经营、风险管控上还有很大不足。

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几年间,国内银行业警钟频敲:2009年广发银行执行董事、副行长兼首席整合官涉嫌在重组过程中不良资产处置不当被警方带走接受调查;2009年北京农商行商务中心支行被骗贷数亿元案件曝光;2010年齐鲁银行发生巨额金融票据诈骗案;2011年鄱阳农信社发生近亿元监守自盗大案。处于深化机构改革、提升经营能力时期的众多银行机构,面对各种各样的市场、操作、信用风险,隐患不容忽视。

多年来,央行和银监会就银行在市场、操作、信用等方面的风险隐患,出台了多项文件加以规范指导。从2007年开始,银监会开始在国内部署实施《巴塞尔协议》;2009年3月,银监会加入巴塞尔委员会;2010年,《巴塞尔协议3》的出台更清晰地表明,风险管控、合规经营将成为银行机构未来关注的重点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2010年在《巴塞尔协议》的指导下,银监会提出了对各类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要求,银行机构纷纷增资扩股、上市融资。在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下,国内银行机构也纷纷自发加大了对风险控制、合规经营的投入力度。资质优良的国有、股份制银行都投建了相关的系统。

信息技术是实施各类风险管控、合规经营的重要手段。据国际清算银行统计,90%以上的金融风险事件都与IT间接相关;在已经报告的损失事件中,50%以上的事件与IT间接相关。银行机构必须以IT为工具,通过强化数据基础、加快内部评级体系、开发风险计量模型、推进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和流程整合等措施,逐步落实各项有关要求。银行机构实施风险管控、合规经营会涉及许多系统开发,并影响相关设备、服务的采购。

中小银行面临变革

中国银行机构主体间差异巨大,与国有大行相比,数量众多的中小银行机构的不良贷款率较高、资本充足率偏低。随着监管层的阶段治理重心开始向中小银行转移,国内中小银行机构正在进行深刻的变革,如城市商业银行实施省域的合并重组、跨区域经营,农信社的合并、改制等。

近年来,监管层对国内银行机构的整体改造使绝大多数商业银行都满足了资本充足率的要求,但因为业务结构、发展历程等方面的原因,中小银行仍存在诸多风险管理的薄弱环节。如发展战略仍以规模扩张为主,缺乏对精细化经营的投入;内控体系仍未有效运转,与中小银行经营能力相适应的风险管理产品严重不足等,表现如下。

1. 陈旧核心业务系统的更新,将引发中小银行对风险管控的重视。

作为银行机构最重要的应用系统,核心业务系统直接决定着银行的业务效率、创新能力以及服务水平。目前,国内多数银行机构的核心业务系统已使用了多年,其业务流程、功能种类已远不能满足现今银行业发展的要求,随着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银行机构开始再造其核心业务系统,以增强竞争力。

2. 区域扩张力度的增强、业务准入的丰富,给中小银行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一直以来,以城商行、农村类金融机构等为代表的中小银行在经营区域、业务种类、资产规模等方面都较国有银行有着巨大的差距,但随着相关监管政策的落实,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差异化经营的格局正在形成。中小银行开始更多实现跨区域经营、不断丰富业务种类、资产规模不断壮大,在快速发展的同时,IT应用水平的薄弱、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给中小银行带来了各种潜在的风险压力。

3. 中小银行数据、应用层的上移给总行带来更大风险隐患。

继国有银行普遍实现数据集中后,借合并重组、业务整合的浪潮,中小银行开始将其数据层、应用层向总行迁移,这给总行带来了更多的风险。中小银行机构将进一步加强数据集中、应用集中的实施,而IT层面的风险管控也会占据更重要的地位。

商业银行的内控合规管理 第7篇

一、我国商业银行现阶段合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合规管理机制尚未理顺。

综观国内外商业银行采取的合规管理模式大体分为两种, 一种是集中化的合规管理模式, 即独立的条线垂直管理, 由上级机构横向、纵向派驻合规工作人员。另一种是分散化的合规管理模式, 即独立的合规部门承担系统合规管理职责, 其他银行内部管理部门承担具体合规管理职责。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大多采用不规范的分散化合规管理模式, 即由多个部门在各自领域内独立行使合规管理职能, 并未赋予合规部门整体组织管理的责任。由于缺乏系统整合和权力制约, 某些部门既是业务拓展者, 又是本领域内合规问题的管理者和最终裁决者, 从而造成合规管理在机制上失去应有的控制和制衡。

2、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及管理的有效性还存在明显欠缺。

2005年4月, 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颁布的《合规与银行内部合规部门》中对银行合规部门做了如下定义“银行合规部门是识别、评估、通报、监控并报告银行合规风险的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但现实中, 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部门大多脱胎于原有管理模式, 并未随合规部门的设立调整原有管理格局, 致使合规部门的独立性和有效性存在明显欠缺, 还无法完全履行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定义的系统性合规管理职能。一些商业银行的合规部门仅承担一些具体工作, 沦为事务性部门, 偏离了部门设立的初衷。特别是在商业银行的一些基层分支机构, 合规管理部门力量薄弱, 合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这与商业银行违规事项主要产生于基层的现实反差较大。

3、内控制度的执行效力不强。

近年来, 各家商业银行陆续出台了大量的内控管理制度, 但实际执行情况不甚理想。究其原因, 第一是由于商业银行内控制度出台时往往没有充分考虑客观实际、地区差异, 忽视了执行者的可操作性等因素, 造成制度的权威性、适用性大打折扣, 给执行者变通掌握提供了充分的理由。第二是由于金融市场竞争加剧, 商业银行各级业务发展人员往往承担巨大的考核指标压力, 在违规可以获取现实利益的情况下, 业务发展人员难以坚持合规操作。

4、缺乏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完善的合规管理应该包括合规预警、合规监测、合规问责, 对于严重的违规事项应当具备发现、提示、纠正、补救的能力。

现阶段, 我国很多商业银行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存在合规管理能力不足的问题。对于银行经营管理中的合规风险点缺乏有效的识别、评估、预警、监测方法。合规管理大多停留在被动地应对各种已发生风险事项, 主动预防风险的能力较差。一些商业银行缺乏相应的管理方法、管理工具, 影响了管理效果。

二、加强商业银行内控合规管理的设想

1、完善商业银行合规管理体制, 强化合规部门职能。

在当前我国商业银行普遍采取分散化合规管理模式的情况下, 调整管理格局, 明确银行合规部门及其他内部管理部门的工作职责, 真正赋予合规部门系统管理合规风险的职责和权力。要由合规部门负责合规管理职责的划分;整体合规风险的预警、监测、提示;其他管理部门据此开展相应的合规管理活动。

待分散化的合规管理模式运行成熟后, 我国商业银行应逐步向集中化的合规管理模式过渡。即在各商业银行总部设立首席合规官, 独立负责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 并由首席合规官向各个业务条线、各级分支机构直接派驻合规工作人员, 并对派驻人员拥有人事、财务调配权。派驻人员不受当地分支机构行政领导管理, 直接对首席合规官负责, 从而实现合规管理的独立性和对业务发展的科学制衡。

2、引入平行作业机制。

笔者认为, 保证内控制度真正得到有效执行, 关键在于对执行过程的监控与制约。因此合规管理应融入具体业务过程, 努力实现全过程的参与、监控。

目前, 一些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在一些重要业务领域实行三人平行作业机制, 即由业务发展人员、风险管理人员、合规管理人员从不同角度提出独立意见, 供最终决策者作出决策意见。

笔者认为, 我国商业银行可以在信贷、资金、大额成本费用支出等重要领域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 逐步尝试引入平行作业机制, 实现过程化的合规管理, 以此解决内控制度的执行效力问题。

3、探索有效的合规管理方法。

我国商业银行应借鉴发达国家作法, 突出发挥合规管理的评价功能。由合规部门组织定期识别、评估全行的各类合规风险, 确定风险级别, 并提出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 规章制度的制定和管理手段的运用都要以有效识别、计量、防范、监测、化解合规风险为主线。对于高级别的合规风险点, 应定期检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以便及时更新制度。

此外, 商业银行应致力于建立一个顺畅的信息渠道。一方面保证相关的管理信息能及时、准确地传达到执行者, 使执行者能够充分了解涉及其责任和义务的政策;另一方面保证执行中的相关问题能够快速地反馈到管理者, 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或调整管理政策。

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浅析 第8篇

关键词:商业银行,合规风险,合规管理

近年来,随着银行业务的发展,金融产品的不断创新, 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已经得到全球银行业的普遍认同,如何建立、完善银行的合规风险管理体系,已成为商业银行在金融形势日新月异发展变化的市场条件下保持竞争的有效手段,是构建有效内控机制的核心,是银行安全运行、 稳健发展和持续成长的保障。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

所谓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 和准则相一致。同时,银监会在《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指引》第三条将“法律、规则和准则”界定为“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指引》所称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监管规定、规则、自律性组织制定的有关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

合规风险管理是银行制定和执行合规管理制度,建立合规管理机制,培育合规文化,规避和控制合规风险的发生。同时,合规管理还包括对员工进行合规教育,在全行进行合规文化建设,提高全员合规意识。

合规风险重点强调商业银行因为自身原因导致违反法律法规和监管规则等而遭受的经济或声誉的损失。这种风险的性质严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所以合规风险管理不仅要求商业银行的各项经营管理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和准则的规定,还需要符合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符合诚信经营的原则。

二、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现状及不足

1、对合规风险管理认识相对淡薄,重视不够

目前商业银行高级管理层对合规管理比较重视,而基层管理者和营销人员由于要完成指标考核任务,普遍存在 “重业务拓展,轻合规管理”的意识,常常把时间和精力都放在了实现经营考核指标的完成和业务营销上,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有些时候甚至不惜冒着违规操作的风险来完成考核任务而获取短期业绩,同时,基层行也普遍存在重事后管理,轻事前、事中控制的现象,银行往往偏重于对已造成损失的风险采取事后的管理处罚的措施,对事前的防范和事中的控制措施关注不够,试图以事后严厉的处罚遏制风险的产生。从而加大了银行的整体合规经营风险。

2、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存在的问题

银行的规章制度是其持续经营发展的规范,也是员工遵循的准则,但在制度的建设中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制度可操作性不强。上级行各部门之间缺乏一个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规则,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和模糊化现象,缺乏可操作性,,导致下级行执行很困难,造成工作效率下降。二是制度的修订没有及时跟上业务发展的需要,制约了业务的发展。三是不严格执行制度,有章不循的现象虽然在近几年得到改观,但在某些分支机构或负责人身上还有所表现,其结果直接导致违规操作,甚至是违法操作的案件时有发生,屡禁不止。

3、合规文化培育不到位,成效不明显

银行在合规文化培育过程中存在缺乏系统性、长期性, 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没有系统的、长期性工作计划,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流于形式,成为空话。二是没有根据员工文化层次、知识结构和从业经历去相应开展培训,使达不到预期目标,从而导致合规文化不能融入到具体工作中去。三是银行往往是在案件发生后,总行各部门一窝风下发文件要求支行自查整改,但为时已晚,银行已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背后潜藏银行没有形成严格、有效执行内部管理制度的习惯或企业文化,造成合规文化在管理中的缺失,落后的管理理念给合规文化的培育造成了巨大的障碍。

4、合规风险的管理方法创新不足

银行合规风险管理量化的难度大,一是在管理过程中对于风险识别、计量、监测控制等方面严重缺乏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管理方法粗放落后陈旧,与国外先进银行相比技术分析手段相差甚远。二是对日常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商业银行主要采取对各个分支机构突击检查、抽查等手段,虽然对银行的合规管理有较大的推动作用,但由于这种方法自身的缺陷性,很难从检查中得到相对科学精确的风险评估结果,因此往往使合规管理效果远远达不到监管要求。

三、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1、强化合规文化和合规风险管理意识

合规文化的培育是合规管理能够切实得以贯彻的基础,是合规管理的前提。一是需要银行高层树立合规从我做起的理念,因为只有高层才能切实承担起在全行推行合规文化的责任,银行的合规管理才能得以有效实施。二是合规是银行业稳健运行的保证,应使合规的意识深入到每位银行员工,任何合规计划和制度的最终执行者都是各个业务管理部门。三是强调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从而使合规行为本身所创造得价值在银行的价值体系中得以体现, 提升声誉价值和品牌价值,使合规风险管理成为银行的“价值中心”。四是要认真落实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直接责任,严格落实问责制,使得银行在业务拓展与风险管理、绩效与安全上求得平衡,加强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及程序的执行力。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其从事的岗位负责的氛围,而不再单纯依靠监督和处罚来约束员工,从而弥补制度漏洞,减少管理成本。

2、创建科学有效的合规制度和管理体系

一是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制度应对合规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职能、履职保障及检查监督作出规定。二是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度建设要与业务流程改革联动。对现行制度体系和执行效力情况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估,审视业务流程的优化程度,对执行不到位和过时需要修订的制度要切实整改到位。有效控制合规风险,就是要建立和改善内部合规风险管理的能力,确保合规风险管理政策和制度的执行和落实,打破各部门各自为政,各管一段的部门风险管理模式,优化简化业务流程。制度健全后,还需要积极创建合规管理体系,保证银行依法、合规、持续经营。一是明确合规部门是专门协助银行高管层实施合规风险管理的职能部门。二是商业银行的董事会和高管层对银行合规经营负最终责任。三是业务部门是合规方案和工作计划的最终执行部门和直接责任部门,每位员工对其经手的业务活动的合规性负责,合规部门应协助业务部门恰当设定内控流程和标准。四是合规部门对各业务部门或业务条线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出具合规风险管理能力的评价意见。

3、强化合规检查与监督力度

商业银行合规检查与监督是合规的管理的重要内容, 合规管理工作必须要有独立的审计监督部门进行客观、独立的检查、监督和评价。重点应侧重流程管理,即相关业务的开展是否获得适当的内部批准,是否遵守了特定的法律法规、监管规定和内部管理制度等。只有不断强化合规检查与监督的力度,银行合规制度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4、不断改进合规风险管理方式

不断发展和创新合规风险管理方式,是适应新经济常态下金融产品不断创新的需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合规部门需要完善与其他部门的合作机制,借助业务、风险管理等部门的优势和专业技能,提升合规管理的有效性。二是提前预防和提示合规风险。三是建立有效的日常沟通和协调机制。此外要正确处理创新与合规的关系,将合规管理嵌入到创新业务的工作流程中。同时还要要充分调动业务部门合规管理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推动业务部门自主合规,只有这样,合规管理才能不断创新和发展,合规管理才能渗透到每一项业务中,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它的效能。

四、总结

银行合规操作 第9篇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一)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

目前业界对合规的概念基本达成一致。合规,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风险,是指商业银行因没有遵循法律、规则和准则可能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和声誉损失的风险。1这里的法律、规则和准则,是指适用于银行业经营活动的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及其他规范性文件、经营规则、自律性组织的行业准则、行为守则和职业操守。

(二)银行合规的必要性

合规有利于银行的生存和发展。目前银行业出现的重大违规事件、重大违规经营、重大丑闻等,严重影响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声誉,不仅造成了营业方面的亏损,而且因违规所招致的法律制裁,以及对股东、客户、员工和市场所带来的负面,使银行在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方面都遭受沉重打击,并可能最终导致银行濒临破产。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刚刚成立五年的新型商业银行,其合规风险的管理机制比其他成熟的商业银行薄弱,若要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通过合规经营,提高银行的声誉、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二、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现状

(一)邮储银行的体制问题给合规风险管理增加难度

目前邮政储蓄银行处于转型期,尚未从邮政企业中完全分离出来,邮银关系还不能完全理顺,邮储银行自营加代理的网点管理模式导致合规管理难度加大,管理政策和指导意见存在递减效应,合规管理执行力度大大降低。全省邮政金融网点中一类支行只占到15%,二类网点占36%,代理网点占49%,而且大部分网点都分布在农村,致使很多邮政代理网点的风险合规管理处于弱化状态和“真空”地带。

(二)合规管理制度不够合理

从目前情况看,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管理架构仍需改善,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方位合规风险管理架构。横向方面,合规风险管理职能不能有效独立于经营职能,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散落于稽核、审计、财务等不同部门,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容易出现漏洞和真空。纵向方面,县域基层机构还没有成立专门的合规部门,设置专门的合规管理岗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

合规管理架构不够合理也影响了合规管理机制的构建。另外,邮储银行在绩效考核、合规问责等具体合规制度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三)邮储银行员工整体综合素质有待提高

业务方面,原来邮政老员工只经营储汇业务,品种单一,缺乏现代商业银行的业务技能和综合知识。新进的大学生经验不足,在短时间内很难进行全面系统的合规风险管理。既熟悉业务知识又精通合规风险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尚未完全显现。目前邮储银行的薪酬状况和发展现状难以引进较多的有合规管理经验的银行业优秀人才。

理念方面,合规的主动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凭经验、情理操作的思维方式未根本转变。对“主动合规、人人合规、合规创造价值”等合规理念缺乏深刻认识。

(四)风险合规管理的科技手段和计量手段与现代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要求还有较大差距

目前很大程度上凭借风险合规管理人员的主观判断,以定性分析为主,缺乏量化分析,在风险识别、度量、监测等方面科学性不够,而在风险管理支持技术上也无法适应新的要求,大大降低了合规管理的效果和效率。经济学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使成本最小化或利润最大化。因此,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部门在追求既定的管理目标时,必须认真地进行管理成本效益分析,努力提高合规风险管理技术。

三、关于邮储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稳步推进邮储银行体制改革,提高合规的效果和执行力

近来,邮储银行加快改革步伐,为适应上市的需要,2011年12月31日股改获银监会批准,2012年1月21日正式更名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踏出了商业化最实质的一步。随着上市脚步的临近,邮储银行的合规性要求进一步提高,邮银关系需进一步理顺,提高合规管理的效率势在必行。要根本提高合规管理的效能和执行力,必须加大邮政体制的改革力度,逐步把邮政储蓄银行从邮政体制中剥离出来,由邮储银行合规部门专门管理,杜绝多头管理的混乱和低效局面。

(二)建立合理的合规管理机制

邮储银行基层(县域)需设立合规管理部门并培养专门的合规人才。但这只是促进合规管理机制形成的一个方面。合规管理机制要求合规管理贯穿整个银行业务流程,从董事会高管层到合规部门再到基层业务人员都必须分层分责的落实到位,将合规风险降至最低状态。

1. 董事会和高管层对合规风险的总体把握和管理。

董事会负责审批银行的合规政策,组建常设的、有效的合规部门,以及在全行推行诚信与正直的价值观念。高管层负责制定和传达合规政策,确保该合规政策得以遵守,并就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向董事会报告;制定全体员工应遵守的合规管理基本原则,并说明全行上下用以识别和管理合规风险的主要程序;组建合规部门。

2. 合规部门的管理与协调。

合规部门协助高级管理层有效管理银行面临的合规风险,主要包括:跟踪监管法律法规的最新变化,向管理层及时提出建议,并及时准确分解、传递到相关业务部门和业务流管理评估,定期向管理层报告全行对合规政策和程序的遵守情况;负责合规相关资料文件的保存和整理,充当合规咨询顾问,对各部门提出的合规管理问题提供帮助;为员工编制《邮储银行合规管理指引》、《合规管理手册》、《岗位操作手册》、《行为守则》、《合规风险提示》等,详尽描述各类业务运营管理的具体做法,负责对全行员工进行合规培训与教育;作为与监管部门工作协调的窗口,配合监管部门对银行的监督检查工作并提出合规监管建议,协调银行与监管部门的关系。

3. 全体员工对合规管理的参与。

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是合规贯彻落实的根本。合规部门事前的合规需求传达和事中及事后的监督与检查,都是为了规范所有部门及业务线上员工的行为。因为银行的信誉体现在每一个员工行为的合规性上。

(三)邮储银行合规管理的制度保障

首先,建立合规绩效考核制度,对于合规和违规人员,采用物质和精神奖惩措施提高员工合规的积极性;其次,对于情况严重的,实行合规问责制度,按照问责对象的岗位职责和管理权限,并且按照规定的问责程序来进行合规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同时应当根据问责结果,视其情节轻重或影响大小,依照邮储银行内部纪律处分办法或人事惩戒制度等的有关规定,对相应责任人进行严肃追究和处罚。最后,为了确保商业银行及时、主动识别日常的重大合规风险,做到在早期阶段发现违规行为或使违规问题尽早暴露,银行内部还应建立诚信举报制度和举报奖励制度,鼓励员工举报违规行为,减少违规事件的发生。

(四)强化业务培训和风险文化建设

邮储银行应通过外部指导、内部机制保障、考核导向和人才储备等各项有利条件的实施,通过合规培训和教育项目等多种方式加强员工对政治理论、经济金融、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知识结构。通过合规培训,使员工能明确理解银行经营过程中必须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的对象范围,充分系统了解和掌握银行的合规政策以及相关合规规程和文件的具体内容以及各自岗位的合规流程。

合规文化具有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动员激励功能,成本控制功能,声誉功能2。因此应通过教育培训、制度约束等多种方式来培养和塑造合规文化。

(五)邮储银行合规管理技术的更新与发展

我们可以将内部评级法引入到合规风险识别和评估的技术方险评级为基础的资本充足率计算及资本监管的方法。它由银行专门的风险评估部门和人员,运用一定的评级方法,对借款人或交易对手按时、足额履行相关合同的能力和意愿进行综合评价,并用简单的评级符号表示信用风险的相对大小。还应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问卷调查、计分卡、设立标准、情景测试等进行合规计量。运用合规网络软件进行合规监控。

四、结语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作为一个新型银行,其合规风险管理比较薄弱,尚有一些不足,本文通过邮政体制改革、合规管理制度建设、合规文化和合规人员素质的培养、合规技术手段的提升等方式促进邮储银行合规经营,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安子铮.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体系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年12月.

[2]刘满佳.国有商业银行合规管理研究[J].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论文, 2010年6月.

[3]张晓波, 李娅娅.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的研究[J].中国证券期货, 金融天地, 2011年6月.

[4]韩宁, 钱建明.基于风险文化的邮政储蓄银行合规风险管理[J].生产力研究, 财政与金融, 2011年2月.

银行合规操作 第10篇

今年初以来, 中信银行昆明分行在全行范围组织开展了“强合规、防案件、促发展”合规文化建设活动。通过系列活动和推进合规风险管控的重点事宜, 培育全行宣讲合规、倡导合规、践行合规的理念, 树立员工合规意识, 防范案件风险, 提升昆明分行整体内控管理水平。

合规文化建设系列活动把走访经营单位、与一线员工开展合规座谈、传导合规经营理念作为今年合规文化建设的重点内容之一。自3月中旬以来, 分行先后走访了安康路支行、拓东支行、广福路支行、曲靖分行营业部及龙泽园支行等5家经营机构, 与支行公司、零售客户经理和柜台业务人员深入交流合规文化和内控管理的重要意义, 从讲解监管政策、传导总分行合规指导意见、规章制度解读、具体案例分析等方面, 多维度诠释“合规是第一要务”“合规创造价值”的经营理念。同时, 听取各经营单位对规范业务发展的建议和业务操作过程中面临的困难与困惑, 针对一线员工提出的问题开展讨论和交流, 并通过座谈会获得经营单位对合规风险管控提出的积极建议, 将基层需求与内控管理相结合, 发挥“合规创造价值”的实效性。

银行合规操作 第11篇

一、合规的概念

倡导合规文化,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合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对合规作出如下定义:合规是指银行的业务经营活动应与所适用的国家法律、监管规定、行业规则、自律准则以及适用于银行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观念等相一致。可见,合规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按部就班、循规蹈矩,而是银行内部一项复杂的、核心的风险管理活动,合规规范的主体是银行各级机构及其员工,规范的业务涵盖了银行的所有对外业务,具有以下内涵和特点。

一是诚信守则。“诚信守则”是构建商业银行合规文化体系的基点,也是拓展银行生存发展空间的源泉。 “诚实守信”的合规文化理念是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并体现新时代的道德规范,商业银行只有以坚持诚信为先,才会博得广大客户的青睐和支持,才会获得取之不尽的资金来源和业绩收益。二是合规自律。企业文化是加入企业的每个员工必须认同、接受、遵守的准则和信条。合规自律是将合规文化作为指导和约束公司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合规理念。合规自律的核心是主动遵循,自觉坚持,加强检查,有效监管。三是主动合规。主动合规要求商业银行在追求利润的同时主动遵循法律、法规及相关准则,主动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在员工认同企业价值观的前提下,增强员工的归属感与责任感。四是合规创造价值。“合规创造价值”是银行监管部门和管理层大力倡导的一个新观念,合规创造的价值包括:减少违规经营风险损失所形成的成本转移价值;提高商业银行形象,为商誉品牌加分的资产提升价值;用先进合规文化巩固、吸引扩大客户而创造的服务增效价值;通过合规教育保护人才,凝聚、鼓励员工尽职工作、开拓创新而体现的人文价值。五是合规创新。合规管理通过对法律法规及其精神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与监管部门有效互动,对新业务的合规性进行共同的研究和确认,最终达到促进银行业务的创新

二、个人银行业务的发展必须以完善的合规文化体系为基础

个人银行业务与合规文化建设是密不可分的,要使个人银行业务得到可持续健康发展,必须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严格控制各类道德风险、经營风险和管理风险,狠抓基础管理,促进依法合规经营。具体说来,个人银行业务与合规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联系。

一是个人负债业务离不开合规文化建设。个人负债业务作为商业银行的传统业务,开办时间较长,规章制度、流程操作相对较完备、较规范,但是,仍然存在许多风险隐患和内控死角。如个人账户管理在受理开户、代理开户、大额取款、转账及代理大额取款、转账等环节,未按照规定对客户进行身份识别,对联网核查公民身份信息系统利用不充分。特别是对待熟人或关系人代理他人办理业务时,存在思想上放松、麻痹导致不能合规操作的现象;针对当前银行卡外部犯罪、诈骗现象时有发生,加强银行卡交易安全、信息风险提示工作成为治理用卡环境的重要一环。

二是个人理财业务离不开合规文化建设。作为新兴业务,个人理财业务在满足客户、银行双重需求的同时,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因素。如接受客户委托,掌管客户资金的委托理财行为,存在很大风险,;个别基层机构在销售个人理财产品时,仍未严格执行个人理财产品风险提示制度;对客户风险提示不充分,或程序不规范,存在较大的外部监管风险和法律风险。

三是要加强对网点主渠道的管理,更离不开遵章守制,合规操作。众所周知,网点作为银行业务经营的主渠道,是银行创造最大效益的主体。网点的主要职责是做好服务、销售、内控三大中心工作。其中完善的内控是服务、营销的前提和基础。网点的人员管理、交易操作、流程控制,都关系到网点的良好运行和业务开展。因此,加强合规文化建设是网点管理的重要内容。

三、加大合规文化建设力度,保证个人业务健康发展

一是树立依法合规理念,提高对合规操作的认识。首先,依法合规是企业经营的一项基本准则。银行从事经营活动,依法合规是《商业银行法》的明确要求。不合规经营,出现内外部风险,银行不仅会遭受直接的甚至是巨额的经济损失,还要受到监管处罚,相关领导及员工要承担纪律处分甚至法律责任,商业银行的社会声誉、市场价值等多方面都会受到影响。其次,依法合规是价值创造的一项基本保障,可以保障新产品章程及合同条款符合监管部门、法律部门的要求,防止银行与客户之间的法律纠纷,最大限度地维护我行及客户双方的权益。

二是整理、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制度落实。严格的制度执行是风险防控和合规操作的重要前提。在增强制度执行力方面,首先要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通过对个人条线相关规章制度的梳理,归纳、总结柜面操作中的主要规定和注意事项,并采取适当形式,向广大柜面一线人员宣讲、发布。其次,要通过各种渠道,让个人银行从业人员知法、懂法、守法。通过在网站、邮件、办公系统等渠道,将有关法规知识进行讲解、发布,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和风险点,不仅要告诉员工怎么做,还要分析违规行为的具体危害和成本,让一线员工“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提高依法合规操作的自觉性,使之成为日常工作的自觉行为,做到主动合规。第三,要下大力气,做好制度的落实。通过巡回辅导、飞行检查等方式,加强对制度执行的监控。同时,充分利用利用科技力量,进行非现场数据分析,了解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三是弘扬合规文化,营造合规氛围。合规是银行的生命线,许多重大案件事故的发生,就是因为合规理念的缺失。在个人条线弘扬合规文化、营造合规氛围至关重要。一是在网点内部,网点经理、主管要结合工作特点,通过晨会、检查、培训等方式,将日常工作中存在的离柜不锁屏、违规调拨现金、授权流于形式等违规操作,归纳为主要风险点进行提示,使大家认识合规无小事,每个环节的合规操作都是风险防范的前提。二是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学习,提升员工主动合规的自觉性,及时将各项规章制度传达到一线柜员;第三,组织系列基础管理提升活动,如举办柜面知识擂台赛等方式,以及结合案件防控实际,将典型金融案件进行违规原因分析,组织开展 “学规范、明操守、重合规”等案防主题教育,努力营造浓厚的合规氛围。多途径提升一线人员综合素质,有效改变柜员松散的工作状态,建立起“信任不忘制度、指示服从规定、习惯让位内控”的风险防范长效机制。第四,积极推行“合规操作大家谈”活动,通过柜面操作人员谈合规和业务管理人员谈合规,使前台人员及业务管理人员有规律地学习柜面制度与流程,促使网点对日常业务操作的合规性进行回顾和分析。从“生产线”上现场解决问题,把风险控制团队铺设到网点一线,形成一种风险控制机制,进一步提高柜面业务人员的风险防控意识,形成主动合规、全面合规、持续合规、有效合规的合规文化,努力提升个人业务的内控管理水平。

银行合规操作 第12篇

1 准确把握合规风险管理的内涵及意义

合规, 是指使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与法律、规则和准则相一致。合规作为现代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价值源泉, 是银行业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一项基础工作, 也是业务经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需求。合规风险是指银行因未能遵循合规法律、规则和准则, 而可能遭受法律制裁或监管处罚、重大财务损失或声誉损失的风险。合规风险管理的任务正是及时发现并制止风险产生以及由此造成的破坏。为了满足监管当局的监管要求, 银行必须采取有效的合规制度流程规定, 以确保在违反法律、规则和标准的情形发生时, 银行管理人员能够采取有效措施予以纠正。

合规是银行的一项核心风险管理活动, 健全、有效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 是实施以风险为本监管的基础。合规风险贯穿于银行业务的全过程, 涉及银行各层次的所有员工, 随时、随处都可能会产生合规风险, 只有银行管理好自身的合规风险, 监管机构的合规性监管才可能有效。就银行而言, 违规经营、道德风险是长期困扰和制约银行稳健发展的主要因素, 根源就在于我国的银行业一直没有将合规视为风险管理的一项活动, 更没有将合规作为一个重要的风险源来管理, 长期以来合规一直不是银行重点关注的风险领域。因此, 银行就要转变观念, 主动避免违规事件发生, 主动发现并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已发生的违规事件。银行应将“全员主动合规、合规人人有责、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渗透到每位员工的日常行为中, 渗透到每个岗位、每项业务操作环节中。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 都必须坚守道德与法律底线, 自觉遵守制度和流程, 大力营造良好的合规氛围。

合规与银行的成本与风险控制、资本回报等经营的核心要素具有正相关的关系, 合规能为银行创造价值。

2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合规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合规风险管理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一是多数银行都是重业务拓展, 而轻合规管理。二是重事后管理, 轻事前防范。三是重执行层操作人员管理, 轻管理层人员约束。

2.2 合规风险管理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没有形成完善、垂直的合规风险管理体制。一些银行特别是中小银行, 还没有成立独立的合规风险管理部门来对合规风险进行统筹管理, 还没有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和全方位的合规风险管理架构。二是合规风险管理职责分散。目前部分中小银行合规性管理分别由财会、信贷或稽核等不同的部门进行自律监管, 这种自立门户、各自为政的合规管理模式,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不能有效地独立于经营职能, 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组织协调, 使得合规风险管理有的部门重叠, 形成重复管理, 有的职责不清, 出现管理真空。

2.3 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可操作性不强

目前, 合规风险管理还不能完全适应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需要, 不能适应银行审慎经营和银行业监管的需要。有的银行内部缺乏一整套统一完整、全面科学的合规风险管理法规制度及操作流程, 不少制度规定有粗略化、大致化、模糊化现象, 缺乏可操作性。同时合规风险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健全, 没有奖励或奖励力度较小, 惩罚措施也较轻。

3 改进合规风险管理模式, 提高银行业抗风险能力

通过改进合规风险管理模式, 努力提高风险管理的及时性和有效性, 使商业银行的合规管理实现岗、责、人相匹配, 以促进内部相互制衡机制有效发挥作用, 使银行风险管理能力与经营发展实现整体协调与匹配, 为“平安银行”建设提供更为有效的合规保障。改进合规风险管理模式, 要以流程和岗位责任为基础, 在业务流程的相关环节中落实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准则和银行规章制度的要求与规定, 随流程落实内控, 提高过程控制能力和人员执行力, 系统地提升合规风险管理体系有效性, 从而有效解决和纠正在经营中有章不循、内部管理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执行不力而导致的合规失效问题。

3.1 强化合规意识, 营造合规氛围

要树立“合规创造价值”的理念, 将业务发展和合规管理有机结合, 同步纳入绩效考核体系。合规是银行所有员工的共同责任, 并应从银行高层做起。如果银行上下都严格遵守高标准的道德行为准则, 那么该银行合规风险的管理是最为有效的。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推进银行的组织文化建设, 促使所有员工 (包括高层管理人员) 在开展银行业务时都能遵守法律、规则和标准。银行在组建内部的合规部门时, 应遵循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所规定的原则, 而合规部门则应支持管理部门推进以职业操守为基础, 建设蓬勃向上富有活力的合规文化, 从而促进形成高效的公司治理环境, 而且在银行内部, 要形成浓厚的合规文化, 做到人人合规。所有员工都要有足够的职业谨慎、具有诚信正直的个人品行以及良好的风险意识和行为规范;银行内部要具有清晰的责任制和问责制, 以及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 形成所有员工理所当然要为他从事的职业和所在岗位的工作负责任的氛围, 进而逐步形成合规文化, 这对于银行有效管理包括合规风险在内的各类风险至关重要。

3.2 完善合规风险管理机制与流程

在流程构造工作中, 同步将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的相关要求, 嵌入子业务流程的相应环节, 以此进一步明确岗位职责, 强化岗位约束, 确立岗位权威和流程操作的严肃性, 引导、约束各层级管理人员不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大力提高每一位员工对具体业务流程操作的合规自律意识、规范操作责任与水平, 进而加强流程风险的全程监控和管理。通过各级机构、各业务条线和全行的工作, 确保法律、规则、准则和本行规章制度得到有效遵守, 使本行避免遭受法律制裁、监管处罚和声誉损失;在具体工作中, 不仅以防险、查险为要务, 更要注重发挥专业所长, 从排险角度, 对虽存在隐患或瑕疵但具有较高营销价值潜力的具体业务, 提出和给予正面的建议、顾问和协助。特别是在合规管理需要与业务发展需要发生冲突时, 要按照“风险是否可控、效益是否可测”原则加以处理, 帮助业务部门从防范风险、优化方案、整合流程等方面积极加以改进。

3.3 构建综合的风险管理体系, 提高合规建设水平

上一篇:原位修复技术下一篇:安慰语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