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利能力分析范文

2024-07-15

获利能力分析范文(精选11篇)

获利能力分析 第1篇

一、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大部分通过比值关系来表示。主要有资产报酬率、股东权益报酬率、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和每股利润等指标。

1. 资产报酬率

资产报酬率也称资产收益率、资产利润率、投资报酬率,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息税前利润与资产平均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报酬率主要用来衡量企业利用资产获取利润的能力,它反映了企业总资产的利用效率。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资产利用效果好,获利能力越强。特别说明的是,有时为了公式分解资产报酬率中的报酬用净利润。

2. 股东权益报酬率

股东权益报酬率,也称净资产收益率或所有者权益报酬率,它是一定时期企业的净利润与股东权益平均总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股东权益报酬率反映企业所有者权益获取利润能力的高低,即企业自有资金的获利水平。

3. 销售毛利率

销售毛利率也称毛利率,是企业的销售毛利与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毛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中所含利润水平,体现收入中的含金量。该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4. 销售净利率

销售净利率是企业净利润与企业销售收入净额的比率。其计算公式为:

销售净利率说明了企业净利润占销售收入的比重,它可以评价企业主营业务获取净利润的能力。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5. 每股利润

每股利润,也称每股收益或每股盈余,是股份企业税后利润分析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主要针对普通股而言。每股利润是税后利润扣除优先股股利后的余额,除以发行在外的普通股平均股数。其计算公式为:

根据公式计算可知,企业发行在外的普通股每股获取利润的水平。指标越大,反映企业获利能力越强。

二、获利状况趋势分析

获利状况趋势分析,可以采用比较财务报表、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和图解法。

1. 比较财务报表

比较财务报表是比较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财务报表的数据,分析其增减变化的幅度,及其变化原因,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下面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和2004年两年的利润表为基础,来编制该企业比较利润表和比较百分比利润表。通过对所编比较财务报表的研究,来分析判断该企业的获利变动情况。

(1)比较利润表

从表1可以看出,泰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与2003年相比,主营业务收入减少了685.05万元,比上年减少1.53%,而主营业务成本却增加了5390.17万元,增长幅度为22.81%,这些变化导致该企业主营业务利润减少了6024.31万元,比上年减小了30.65%。企业2004年的其他业务利润比上年减少847.18万元,减小103.45%,企业的营业费用降低了25.91%,降低额为403.14万元,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都有所增加,增量分别为313.44万元、2109.94万元,增幅为8.51%、38.53%。营业利润比上年减少了91.1%,减少量为8891.74万元。投资收益明显增加,增量为9615.54万元,是上年的865.01%。利润总额比去年减少159.94万元,减少约1.22%。

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虽然泰达股份有限公司2004年投资收益的增幅较大,但由于主营业务获利能力下降,成本和期间费用上升,致使利润总额呈下降趋势。企业应合理调整经营结构,增加收入,节约开支,以提高获利能力。

资料来源:太阳证券网G泰达股份财务报表

(2)比较百分比利润表

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是在比较财务报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百分比财务报表是将财务报表中的数据用百分比来表示,通过比较各项目百分比的变化,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的发展趋势。下面以泰达股份有限公司为例来加以说明。

从表2可以看出,泰达股份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有较大的上升,说明该企业成本管理存在问题,企业应查明原因,努力降低成本,提高企业毛利率,从而增强企业获利能力。

2. 销售净利率趋势图

图解法是将企业连续几个会计期间的财务数据或财务比率绘制成图;并根据图形走势来判断企业财务状况变动趋势的财务分析方法。图解法可以比较直观地反映出企业获利状况的变化趋势。下面以泰达股份连续五期的销售净利率编制该企业销售净利率趋势图。

资料来源:太阳证券网泰达股份财务报表及基本指标分析整理所得。

根据上表数据,编制该企业销售净利率趋势图如图1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出,泰达股份的销售净利率较以前年度有所下降,说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减弱的趋势。

三、财务状况综合分析

单独分析某一类财务指标,不足以评价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效果,只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才能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做出全面的、合理的评价。因此,进行企业的获利能力分析必须对企业进行综合的财务分析。这里主要运用杜邦分析法来阐述综合分析。杜邦分析法主要利用各个主要财务比率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财务比率综合分析的模型,来综合地分析和评价的企业财务状况。这一方法,可使财务比率分析的层次更清晰、条理更突出,为分析者能全面地、仔细地了解企业的经营和获利状况提供方便。

1. 杜邦分析图

下面以泰达股份2004年度的会计资料为依据编制泰达股份2004年杜邦分析系统图(如图2所示)。其中:

泰达股份2004年期初的股东权益为146363.56万元,期末股东权益为156981.27万元。

期初总资产为564767.09万元,期末总资产为420176.31万元,依据以上数据计算可得该企业2004年的平均权益乘数为3.24。

2. 各指标的关系及分析

(1)股东权益报酬率是一个综合性最强的财务比率,是杜邦分析系统的核心。这一指标的高低,反映投资者净资产获利能力的强弱,投资者和经理人都十分关心这一财务指标。从杜邦分析图中可以看出,股东权益报酬率取决于资产报酬率和平均权益乘数,它是企业资产使用效率与企业融资状况的综合体现。因此,企业要想提高该比率,可以从资产报酬率和平均权益乘数两个方面入手。

(2)资产报酬率是一个重要的财务比率,它是企业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的乘积,综合性也较强。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销售收入与其利润的关系,要提高销售净利率,既要增加销售收入,又要努力降低各项成本。要提高总资产周转率,则一方面要增加销售收入;另一方面要降低企业资金的占用。由此可见,资产报酬率是销售成果与资产管理的综合体现。

(3)销售净利率反映企业净利润与销售收入的关系,它的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成本总额的高低。要想提高销售净利率,一是要扩大销售收入,二是要降低成本费用。扩大销售收入具有重要意义,它既有利于提高销售利润率,又可提高总资产周转率。而降低成本费用,是提高销售利润率的另一重要因素。企业应在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降低成本,以提高净利润水平,从而提高净利率[5]。

(4)影响总资产周转率的因素是销售收入和资产总额。资产由流动资产与长期资产两部分组成。它们的结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资产的周转速度。一般来说,流动资产直接体现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和变现能力,而长期资产则体现为企业的经营规模、发展潜力。泰达股份2004年末的流动资产总额为159153.5万元,流动负债为258937.98万元,流动比率仅为0.615,企业的流动资产数量较少,短期偿债能力较弱,部分流动负债要由长期资产来保证,企业融资风险较大,资产结构有必要进行调整。

(5)平均权益乘数反映所有者权益同企业总资产的关系。

用以上指标之间的关联关系加上相关对比,可得出企业的获利能力综合分析。

总之,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有资产营运能力、生产能力、营销能力、成本水平、财务状况及风险等。增强企业的获利能力,不能仅从单一方面入手,应在增加收入来源的同时积极有效的利用资产,避免资源闲置,资金占压,设法提高资金的周转速度,以提高资产的利用效率;注意控制好成本费用,以减少支出,从而提高利润水平,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企业如能充分利用自己的优势,克服自身的不足,将会不断提高自己的获利能力,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第2篇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写作提纲

一、绪论

能否获利,获利能力的大小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与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债权安全,股东的利益,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等密切相关。本文就企业最关心的回礼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出发,对企业的获利指标展开分析,同时,还较为详细地对影响企业获利能力的因素进行探讨。最后,为了使企业获得更多的利润,笔者对如何提高企业的获利能力的措施进行探讨。

二、本论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

(二)、获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一)、对销售获利能力分析

(二)、对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分析

(三)、对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

三、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

(一)、受营销能力的影响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

(三)、利润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四)、资本结构对获能力的影响

(五)、留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六)、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

(一)、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

(二)、增加收入控制成本

(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

(四)、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三、结论

随着经济全球化地不断加速,我国经济设计进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期,每个企业都希望自己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实现其根本的获取利润的目的。于是,分析影响获利能力因素体系构建,从而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浅谈企业获利能力分析体系

郑丽贞

为了评价企业过去的经营业绩,衡量现在的财务状况,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实现企业的目标;也为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相关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企业经营者正视现有力量,挖掘企业潜力提供决策依据,必须运用科学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比较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是财务分析的核心指标,企业只有具有良好获利能力,才能良性循环,不断发展,实现企业目标。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及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获取利润是企业的重要经营目标,是企业胜春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而企业进行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是想利用企业获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反映和衡量企业的经营业绩,并且通过获利能力分析发现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便企业更好的盈利。同时,也为投资债权人、股东、企业职工提供企业信息。

(一)、获利能力的内涵

获利能力,也称盈利能力,活力能力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专区利润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专区利润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获利能力的大小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利润是相对于一定资源投入、一定的收入而言的。利润率越高,说明获利能力越强;反之,利润率越低,说明获利能力越差。企业的获利能力反映了企业经营业绩的好坏。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因此,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

(二)、获利能力分析对不同利益主体的重要性

从企业的角度来看,企业从事经营活动,其直接目的是最大眼度地赚取利润并维持企业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持续稳定地经营和发展是获取利润的基础;而最大限度的获取利润又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目标和保证:只有在不断地获取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才可能发展;同样,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比盈利能力软弱的企业具有更大的话力和更好的发展前景;因此,盈利能力是企业经营人员最重要的业绩衡量标准和发现问题、改进企业管理的突破口。

1、对于债权人来讲,利润是企业偿债的重要来源,特别是对长期债务而言。盈利能力的强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弱直接影响企业的偿债能力。企业举债时,债权人势必审查企业的偿债能力,而偿债能力的强弱最终取决于企业则盈利能力。因此,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对债权人也是非常重要的。

2、对于股东(投资人)而言,企业获利能力的强弱更是至关重要的。在市场经济下,股东往往会认为企业的盈利能力比财务状况、营远能力更重要。股东们的直接目的就是获得更多的利润,因为对于信用相同或相近的几个企业,人们总是将资金投向盈利能力强的企业:股东们关心企业赚取利润的多少并重视对润率的分析,是因为他们的股息与企业的盈利能力是紧密相关的;此外,企业盈利能力增加还会使股票价格上升,从而使股东们获得资本收益。

3、对于企业职工来说,企业获利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上的竞争,企业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就能为员工提供较为稳定的就业岗位、较多的深造和发展机会、较为丰富的薪金及物质待遇为员工工作、生活、健康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也能吸引人才,使他们更努力为企业工作。

4、企业获利能力更是有利于政府部门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政府通过考察分析企业的获利能力,能够评价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及其对社会的贡献能力。企业获利能力越强,则意味着实现利润越多,对政府税收贡献越大,政府就能有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科技教育、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各项公益事业,更好地行使社会管理职能,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充足的保障。

二、企业获利能力指标分析

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利用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正确预测企业未来的获利能力,对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至关重要。是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找出评价企业获利能力关键指标的关联性顺序,解决了企业评价获利能力指标多,但主次不清的问题,使企业获利能力的评价有的放矢。所谓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获利能力指标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财务指标,无论对所有者、债权人,还是投资者,分析评价企业的获利能力对其决策都至关重要。目前,评价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利润率、权益净利率、销售净利率、每股利润、市盈率、资产报酬率、资本金利润率、盈余公积、经营指数等。

(一)、对销售获利能力分析

对企业销售活动的获利能力分析是企业盈利能力分析的重点。在企业利润的形成中,营业利润是主要的来源,而营业利润高低关键取决于产品销售的增长幅度。产品销售额的增减变化,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和经济效益的好。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二)、对资产经营获利能力分析

这种分析在于衡量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益,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该指标只有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时,公司的发展才算处于有利地位。这一分析所采用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利润总额+利息支出)/平均资产总额,该指标是从企业所得与所占角度进行分析。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这一指标是从所得与所费角度进行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净资产或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三)、对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

由于债务融资的存在,资产报酬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投资收益高,只有所有者投资收益高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投资或追加投资。该分析主要通过资本金利润率(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市盈率(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进行。通过这三方面分析得到的一些信息,为现有及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持。

三、影响获利能力的因素

获利能力就是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亏表现。获利能力分析在企业财务分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过获利能力分析,企业把错综复杂的数据化为简明的财务信息,有利于衡量企业目前的获利状况,了解企业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净利与收益信息,为企业的计划与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

(一)、受营销能力的影响

营销能力是获利能力的基础,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保证。如何全方位地增加市场份额是企业获得稳固、长期、较高收益的关键。首先,企业的营销能力受营销策略影响。而营销策略与产品生产周期有关。所以企业应根据每个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特点选择不同的营销策略。其次,营销状况也与分销渠道有关。企业在选择分销渠道时,可根据产品的因素如产品的易毁性、产品的单价、产品的体积与重量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做出恰当的选择。再者,还要制定合理的规章制度,及时了解营销状况,严格执行各种销售目标。

(二)、税收政策对获利能力的影响

税收政策是指国家为了实现一定时期任务,选择确立的税收分配活动的方针和原则,它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税收政策的制定与实施有利于调节资源的有效配置,为企业提供公平的纳税环境,能有效调整产业结构。税收政策对于企业的有很重要的影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能够享受税收优惠,增强企业的盈利能力;不符合国家税收政策的企业,则被要求缴纳高额的税收,从而不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进步。因此,国家的税收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政策与企业的盈利能力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评价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离不开对其面临的税收政策环境的评价。

(三)、利润结构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

企业的利润主要由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和非经常项目收进共同构成,一般来说,主营业务利润和投资收益占公司利润很大比重,尤其主营业务利润是形成企业利润的基础。非经常项目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一定的贡献,但在企业总体利润中不应该占太大比例。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不仅要注重对企业利润总量的分析,也需要对企业利润构成进行分析。

(四)、资本结构对获能力的影响

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企业负债经营程度的高低对企业的盈利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当企业的资产报酬率高于企业借款利息率时,企业负债经营可以进步企业的获利能力,否则企业负债经营会降低企业的获利能力。有些企业只注重增加资本投进、扩大企业投资规模,而忽视了资本结构是否公道,有可能会妨碍企业利润的增长。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的过程中,很多财务职员也忽视了资本结构变动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只注重对企业借进资本或只对企业的自有资本进行独立分析,而没有综合考虑二者之间结构是否公道,因而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盈利能力。

(五)、留意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

资产对于每个企业来说都是必不可少的,资产运转效率的高低不仅关系着企业营运能力的好坏,也影响到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通常情况下,资产的运转效率越高,企业的营运能力就越好,而企业的盈利能力也越强,所以说企业盈利能力与资产运转效率是相辅相成的。然而,很多财务职员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进行分析时,往往只通过对企业资产与利润、销售与利润的关系进行比较,直接来评析企业的盈利能力,而忽视了企业资产运转效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忽视了从进步企业资产治理效率角度提升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通过加强内部治理,进步资产治理效率进而推动盈利能力。

(六)、重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

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贡献,是指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只注重分析企业的销售收进、本钱、用度、资产规模、资本结构等直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的物质性因素,而忽视企业的贸易信誉、企业文化、治理能力、专有技术以及宏观环境等一些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盈利能力的影响。事实上,非物质性因素也是影响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动因,比如企业有良好的贸易信誉、较好的经营治理能力和企业文化,将会使企业在扩大销售市场、本钱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控制、获取逾额利润等方面有所收获,这都有利于企业盈利能力的进步。财务职员在对企业的财务能力进行分析时,假如只注重通过财务报表分析企业的物质性的因素,而忽视非物质性因素对企业的作用,就不能够揭示企业盈利的深层次原因,也难以正确猜测企业的未来盈利水平。

四、提高企业获利能力的措施

企业的获利能力涉及到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权益净利率与企业的筹资结构、收入成本控制、资产管理密切相关,这些因素构成一个系统,只有协调好系统内每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才能使权益净利率达到最大,从而实现所有者财富最大化。

(一)、建立合理的筹资结构

要有合理的筹资结构。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适当,这样一方面企业所承担的利息费用不会太大,另一方面又能增加所有者的收益,提高获利能力。研究企业筹资组合必须充分考虑风险与成本、企业所处的行业、经营规模及利息率状况等因素。企业筹资组合,一般有三种策略:

1、正常的筹资组合。正常情况下的筹资组合遵循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这里短期资产是流动资产,而长期资产主要是固定资产。另外,在流动资金中,有一部分最低的产品和原料储备是正常占用的,也属于长期流动资产。

2、冒险的筹资组合。有的企业不是采用短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长期资产由长期资金来融通的原则,而是将部分长期资产由短期资金来融通,这便是冒险的筹资组合。这种策略的资金成本较低,因而能减少利息支出,增加企业收益,但用短期资金融通了一部分长期资产,风险比较大。

3、保守的筹资组合。有的企业将部分短期资产用长期资金来融通,这便属于保守型筹资组合策略。在这种类型的企业中,短期资产的一部分和全部长期资产都用长期资金来融通,只有一部分短期资产用短期资金来融通。这种策略的风险较小,但成本较高,会使企业的利润减少。

不同的筹资组合可以影响企业的报酬和风险。在资金总额不变的情况下,短期资金增加可导致报酬的增加。也就是说,由于较多地使用了成本较低的短期资金,企业的利润会增加,但此时如果流动资产的水准保持不变,则流动负债的增加会使流动比率下降,短期偿债能力减弱,增加企业的财务风险。但在经济萧条时期,适度提高资产负债率,积极筹措大量资金加快发展,可为将来提高企业获利能力奠定基础。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二)、增加收入控制成本

要努力增加收入并控制成本。营业收入增加,企业的净利润自然会增加,但是如果想提高营业净利率,必须一方面提高营业收入,另一方面降低各种成本费用。营业收入的提高不仅可以使营业净利润增长,也会提高总资产周转率,这样会使资产净利率升高,从而达到提高获利能力的目的。

1、完善成本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成本管理制度是加强企业成本管理的前提,要进一步完善材料的收、发、退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成本的计划、分析、控制考核等制度。

2、搞好成本核算工作。加强基本业务培训,坚决杜绝任意编造产品成本等现象发生。

3、实施有效的成本控制制度。实施必须目标明确,权责分明,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促成目标的完成和超额完成。

4、建立成本考核制度。成本考核制度是加强成本管理的重要手段,在考核制度中要突出“严”字,从严把关,以浓厚的企业成本管理意识促进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合理调整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

在资产管理方面,要使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结构合理。资产的流动性体现了企业的偿债能力,也关系到企业的获利能力。如果在流动资产中货币资金占的比重过大,就应该分析企业是否有资金闲置现象,现金持有量是否合理,因为过量的现金会影响企业的获利能力。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现金的同时,尽量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企业的库存现金没有收益,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也远远低于企业的资金利润率,现金结余过多,会降低公司的收益;但现金太少,又可能会出现现金短缺,影响生产经营活动。现金管理要力求做到即保证企业所需资金,降低风险,又不使企业有过多的闲置资金。因此,编制现金收支计划要预算现金需求量,以便规划控制企业货币资金的收支。力求加速收款,延时付款与银行保持良好的关系。

(四)、风险控制管理能力

风险的高低往往与企业收益性成正比的,而收益性是企业生产乃至发展的动机和动力,良好的收益性能使企业获得稳定、长远的收益,保证企业可持续发展。为此企业管理人员应建立以财务分析为手段,财务预警为基础的财务风险预警和防范体系。

1、对企业宏观经济情况、适用税收政策、利率变化趋势、行业的财务状况等进行预测分析。

2、对企业现金流量、获利能力、应收账款、资产运营能力、存货、负债能力、成本费用、销售收入等进行适时监视。及时发现企业财务状况的问题并发出预警警报,采取相应的措福建广播电视大学福建经贸学校教学点电算会计专业毕业论文(设计)

施。

3、建立财务风险预警模型,对可能引起企业财务状况恶化的长期财务决策进行监控。

参考文献

[1]孙海鹏,2004;《对企业获利能力的几点思考》,江苏经贸出版社 [2]冯丽霞、王剑波,1999;《企业获利能力指标探讨》,会计研究,第8期 [3]吴大军,2006;《管理会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分析 第3篇

一、会计职业判断的具体体现

会计职业判断是指会计人员在面临不确定会计事项的情况下。根据会计法规、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惯例等标准,充分考虑企业现实与未来的理财环境和经营特点。利用所掌握的信息资料。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日常业务和财务报表编制应采取的原则、方法、程序等,进行判断和选择的过程。会计职业判断的存在是由于会计理论和技术的缺陷性,经济活动自身的模糊性,以及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所决定的。会计职业判断涉及到会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会计原则选择的判断

会计核算原则是会计处理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但会计原则对会计业务的处理是指导性的。具体处理则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由于经济活动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使得在会计实务中对某一会计事项进行确认、计量、揭示时,需要在多个会计原则之间做出选择,而各个会计原则之间有时有一定的冲突,如谨慎性原则与一贯性原则之间,资本性支出与收益性支出原则之间等。在特定的条件下,某项会计原则是否应当选择,怎样实现不同原则之间的最佳组合,如何正确处理多个原则的优先选用顺序等,都必须依靠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进行相应的选择与协调。

(二)会计政策选择的判断

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和采用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由于经济业务的复杂性和各个企业的特殊性,企业可在允许的范围内对同一经济业务采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新会计准则没有对多种方法的选用标准做出具体的规定,会计人员只有在工作中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在诸多可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选择适合本企业具体情况的会计处理方法,以使会计信息能更真实的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三)经济业务事项确认与计量的判断

会计人员在进行具体经济业务事项计量的业务处理时,有些业务需要借助外部信息或者未来信息,才能准确判断具体经济业务的状态,并且诸多外部信息或未来信息又会面临多种选择,这样就需要会计人员利用专业知识从众多方案中选择最接近真实的一种信息。

二、会计职业判断应考虑的因素

会计职业判断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业务活动,往往会影响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各方的经济利益。因此,会计职业判断必须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

(一)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是进行职业判断的主体,其业务素质水平和职业道德水平决定了判断的效果。在会计信息生成的过程中,会计职业判断始终面临着客观性与相关性、稳定性与适应性、利益驱动与公允揭示等观念与立场的矛盾与斗争,始终伴随着道德因素。因此,会计职业判断要求会计人员必须恪守职业道德,公允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二)企业组织

企业组织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差异性越来越明显。这种差异性表现在企业组织形式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目前企业组织形式有:独资、合伙、有限责任和股份制,不同企业组织形式有不同的特点。这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影响很大。随着企业生产经营状况以及理财环境的变化,对会计政策做出重新选择,以确保会计政策的环境适用企业组织。

(三)经济业务

在经济知识时代,经济活动的复杂性与日俱增,这种复杂性主要表现在经济业务的结构性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上面。

经济业务按其结构可分为结构化业务、半结构化业务和非结构化业务。结构化业务指在经济业务领域已形成惯例且能充分定义的业务。会计人员解决此类问题只需很少的职业判断。半结构化业务指在经济业务领域经常发生且能合理定义的业务,这类业务在会计准则中已提出解决该类经济业务问题的多种方法。它需要会计人员做出合理的选择,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能力要求比结构化业务有所提高。非结构化业务指在经济业务领域从未发生或很少发生而无法定义的业务。这类业务在会计准则中没有可供选择的处理方法。因此对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要求最高。

三、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环境和经济业务的日益复杂,企业所面临的不确定性和风险加大。

会计职业判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会计信息质量,直接关系到能否正确核算企业的经营成果。这就要求会计人员适应会计改革的需要,不断提高职业判断能力。

(一)转变观念,势力会计职业判断意识。在长期的会计实践中,我国基本上采用的是统一的会计制度。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缺乏独立判断的意识,即使有时也有,也可能因为经营者的不合作甚至抵制而难以实施,从而导致会计人员处理业务时照搬以前做法,或者请示领导遵照执行。我国会计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国际会计的协调与趋同,以会计准则指导会计工作,而会计准则一般来说具有较大的选择空间,这必然要求会计人员有较高的职业判断能力,不仅能处理会计准则中已作出明确规定的业务,还能对规定不明确或没有规定的业务按照会计准则和惯例做出合理判断。

(二)不断丰富专业知识。会计人员必须重视会计基础理论的学习。然后在熟练掌握基础理论的基础上,学习与会计相关的经济、金融、贸易等知识,掌握现代化的会计处理手段。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周期越来越短,新政策、新法规、新制度不断出台,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不断充实和更新知识,认真领会相关政策、准则、制度的基本内容和实质,使之成为开展会计职业判断的利器。

(三)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作为特殊的行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也要具备较强的政策和道德水平,在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实事求是、客观公正。

参考文献:

[1]刘恒书,现代企业会计的职业判断认识,中国农业会计,2008:03

格力电器企业获利能力的分析 第4篇

一、企业获利能力概念

(一) 获利能力的概念

获利能力是企业的一项重要的财务指标, 获利能力 (也称:收益能力, earningpower) 是指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 也称为企业的资金或资本增值能力, 通常表现为一定时期内企业收益数额的多少及其水平的高低。

获利能力就是指公司在一定时期内赚取利润的能力, 利润率越高, 获利能力就越强。对于经营者来讲, 通过对获利能力的分析, 可以发现经营管理环节出现的问题。对公司获利能力的分析, 就是对公司利润率的深层次分析。

无论是企业的管理层、投资者、债权人, 或其他利益相关者都非常关心企业的获利能力。因为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 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

(二) 企业获利能力分析的目的

1) 获利能力的有关指标可以反映和衡量企业经营业绩。企业相关管理人员的根本任务, 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使企业赚取更多的利润。各项收益数据反映着企业的获利能力, 也表现了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大小。用已达到的获利能力指标与标准、基期、同行业平均水平、其他企业相比较, 则可以衡量企业相关管理人员工作业绩的优劣。

2) 通过对获利能力的分析发现企业在经营中存在的问题。获利能力是企业各环节经营活动的具体表现, 企业经营的好与坏都会通过获利能力表现出来。通过对获利能力的深入分析, 可以发现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重大问题, 进而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提高企业的整体收益水平。

(三) 衡量企业获利能力的指标

获利能力指标主要包括营业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盈余现金保障倍数、总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收益率六项。实务中, 上市公司经常采用每股收益、每股股利、市盈率、每股净资产等指标评价其获利能力。

1) 营业利润率

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100%

2) 成本费用利润率

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100%

3)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

盈余现金保障倍数=经营现金净流量/净利润

4) 总资产报酬率

总资产报酬率=息税前利润总额/平均资产总额×100%

5) 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产×100%

6) 资本收益率

资本收益率=净利润/平均资本×100%

7) 每股收益

基本每股收益=归属于普通股东的当期净利润/当期发行在外普通股的加权平均数。

每股收益越高, 表明公司的获利能力越强。

8) 每股股利

每股股利=普通股现金股利总额/年末普通股总数

9) 市盈率

市盈率=普通股每股市价/普通股每股收益

10) 每股净资产

每股净资产=年末股东权益/年末普通股总数

二、提升格力电器获利能力的途径

(一) 改变降低成本策略

对于不容忽视的空调行业成本上升的客观现实。厂家也不可能不顾成本的增加而依然“走老路”。解决成本升高的根本途径还是要通过涨价来抵消成本上升的压力, 具体操作方式上可从新产品的积极推出、改善产品结构、增加间接费用、提高物流仓储周转速度、降低劳动力成本等方面入手变明涨为暗涨。

新产品的积极推出。只对老产品涨价必然会引起消费者心理的不舒服感受从而抵制购买。但厂家如果通过改良款式、增加功能、提高性能等方式, 设计新型的空调产品打入市场, 推陈出新的做法就不容易被察觉, 可以顺利实现空调价格的“暗涨”。

改善产品结构。作为知名的空调品牌的格力可以通过改善产品的结构。集中推出高端定位型号的空调。相对来说, 对价格的敏感性相对比较低的高价位空调的消费者购买时不会太多的考虑价格, 更多考虑的是舒适度。

增加间接费用———空调厂家可利用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一般更加注重空调的直接购买价格的心理, 通过在空调的安装、维修等后续环节的费用上提价, 实现整体价格的“暗涨”。

提高物流仓储周转速度。由于空调产品销售淡旺季明显, 大多数企业的库房虽多设在大中城市的城乡结合部, 用半年闲半年, 不得不额外增加仓储成本, 使得仓储费用也占据了空调企业综合成本的不小份额。同时为了完全控制运输成本, 空调企业自建物流队伍也逐渐淡化。只有利用同专业物流公司的合作, 能有效的降低成本。

降低劳动力成本, 从而降低企业的制造成本。每年春节前后, 江浙、珠三角等地经常发生“民工荒”, 人力资源的紧张导致家电企业制造成本增加, 特别是技术工人的紧缺使很多劳动密集型家电企业束手无策。由于劳动力的频繁流动, 紧急培训上岗很容易造成产品装配质量的不稳定等无形之中也增加了不利影响。

(二) 探索格力“新模式”

格力模式仍旧属于传统的批发、经销、零售, 现在国际上已经出现了如沃尔玛、戴尔、联邦快递等的一系列连锁经营的优秀代表, 在与传统流通企业竞争中稳居上风。连锁经营则是把现在大工业生产的组织方式移植到流通领域来, 采用快速复制, 无限连锁的办法快速扩张, 同时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物流、人流等流通要素的高效管理, 使之具有强大的战斗力。

连锁经营是商业领域的工业革命, 也是未来商业领域的主流模式。因此格力的销售模式必须摆脱原来连而不锁、杂、乱、小的局面, 进化为具有现代化的高效家电连锁销售网络的现代连锁模式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来源于格力集团对销售公司销售业绩的回报, 其数量取决于格力母公司的经营状况, 这种模式是目前格力的盈利模式, 必须完善与提炼一条能够持续盈利的连锁运营系统, 才能使企业焕发永久的活力。

在快鱼吃慢鱼的时代, 讲究快、准、狠的快速发展速度, 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快速复制的连锁培训系统。格力集团要以制度的方式确定企业的培训发展计划, 定期组织集团人员参加再教育培训, 增强他们的知识, 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 通过培训来进行规模化的运营系统的复制。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也要树立企业文化, 格力集团作为电器行业发展的先进企业, 它的企业文化围绕社会的发展中的位置, 立足于围绕当代“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和向全球化发展潮流的具有“格力”特色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不仅有利于激发企业员工的工作激情, 提高企业生产效率, 同时它的企业文化也在激励企业为社会发展提供无偿的捐助, 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服务, 可以无形之中促进企业的社会知名度, 增加企业的软实力。

一个规范有效的连锁督导系统是实现连锁经营的必备条件, 通过这样的督导系统同时可以实现运营模式的持续改善与不断升级。格力模式只有跳出渠道作商业, 才会真正变成现代商业模式。

中国家电行业面临的发展环境是优势与不足并存, 格力电器应该利用企业自身的优势和当前的机会, 规避自身的劣势和外在的威胁, 规范生产, 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同时控制成本和提升产品形象。提高管理水平、加快行业的整合力度。应对消费者的需求变化, 转变落后的营销观念, 重视对消费者的宣传和引导, 培育市场、扩大市场容量, 提高获利能力。

摘要:因为企业获利能力的大小, 与管理人员的工作业绩, 投资者的投资收益、债权人的债权安全、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乃至整个国家的财政收入等都息息相关。本文对此加以探讨, 提出问题和解决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企业,获利能力,分析

参考文献

[1]格力电器2009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2]格力电器2010年半年度财务报告.

[3]李晶.企业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浅析.经济视角, 2007.

获利能力分析 第5篇

同仁堂集团获利能力分析

(2006—2008)

获利能力是指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主要由利润率指标体现。从企业的角度看,获利能力可以用两种方法评价:一是利润和销售收入的比例关系;二是利润和资产的比例关系。

一、销售利润率分析

(一)销售毛利分析 1.销售毛利计算

销售毛利率=(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收入×100% 同仁堂2006年销售毛利率=(2396505176-1428898892)

2396505176

×100%

= 0.4038即40.38% 同仁堂2007年销售毛利率=(2702850939-1613257135)

2702850939

×100%

= 0.4031即40.31% 同仁堂2008年销售毛利率=(2939049511-1721837973)

2939049511

×100%

= 0.4141即41.41% 2.影响同仁堂集团毛利变动的因素

对于同仁堂集团而言,影响毛利变动的因素可分为外部和内部因素两大方面: ①外部因素(主要指市场供求变动而导致的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的升降以及购买价格的升降)。②内部因素包括:同仁堂集团的开拓市场意识和能力、成本管理水平(包括存货管理水平)、产品构成决策以及同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次作业

四是营业费用也是营业利润的负影响因素。五是管理费用也是营业利润的负影响因素。

3.营业利润率的比较分析

胡庆余堂2006年销售毛利率=(3434706441-1778108284)

3434706441

×100%

= 0.4823即48.23% 胡庆余堂2007年销售毛利率=(2849555823-2102352761)

2849555823

×100%

= 0.2622即26.22% 胡庆余堂2008年销售毛利率=(3207515739-2218268398)

3207515739

×100%

= 0.3084即30.84% 胡庆余堂2006年营业利润率= 143101644/ 3434706441×100%

= 0.0416即4.16% 胡庆余堂2007年营业利润率= 240722179/ 2849555823×100%

= 0.0844即8.45% 胡庆余堂2008年营业利润率= 356337390/ 3207515739×100%

= 0.1110即11.11%

同行业销售毛利率对比分析表2年份200620072008 通过表2可以看出:就销售利润率指标而言,同仁堂2006年、2007年的销售利润率基本持平,2008年在2007年的基础之上略有增长,处于

销售利润率同仁堂胡庆余堂0.40370.48230.40310.26220.41410.3084营业利润率同仁堂胡庆余堂0.04160.12140.08440.13570.11100.1388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次作业

①息税前利润额。息税前利润额是总资产收益率的正影响因素,其数额越大,总资产收益率越高。从利润表反映的息税前利润的构成看,息税前利润的大小受到:营业利润总额、投资收益额和营业外收支净额的影响。三个因素中,无疑营业利润是影响息税前利润变动的最主要因素。企业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盈利的稳定性越强,因为它代表了企业的主营业务的获利情况。

②资产平均占用额。资产平均占用额与总资产收益率是反比的关系。企业总资产的数量决定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如果一个企业没有对资产的运用,根本就不可能取得盈利。但是资产占用实际是资金的停滞,如果企业资金在各类资产上占用时间过长,数量过大,必然会影响到资金的运用效率,影响到企业的收益。

3.总资产收益率的比较分析

同仁堂总资产收益率计算分析表3年份200620072008收益总额156,021,182232,891,143258,946,472平均资产总额3,671,064,2594,008,355,0004,372,375,000总资产收益率%0.040.060.06期初资产总额3,520,098,5183,822,030,0004,194,680,000期末资产总额3,822,030,0004,194,680,0004,550,070,000胡庆余堂总资产收益率计算分析表4年份200620072008收益总额110,405,813137,972,898196,774,644平均资产总额2,986,352,3843,123,076,9593,314,673,788总资产收益率0.040.040.06期初资产总额期末资产总额2,912,264,9513,060,439,8173,060,439,8173,185,714,1013,185,714,1013,443,633,475 胡庆余堂2006年总资产收益率= 110405813/ 2986352384×100%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次作业

同仁堂长期资本收益率计算分析表5收益总额长期资本总额长期资本收益率0.040.060.06负债所有者权益2006156,021,1823,822,022,0002007232,891,1434,194,680,0002008258,946,4724,550,075,000862,902,0002,959,120,000814,330,0003,380,350,000872,085,0003,677,990,000 2.影响长期资本收益率的因素

就同仁堂集团而方,影响其长期资本收益率的因素两个:收益总额和长期资本占用额。收益总额是正影响因素;长期资本占用额是长期资本收益率的负影响因素。显然要提高长期资本收益率,就必须减少不必要的长期资本的占用。长期资本包括:长期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这两项内容代表了企业融资的两条渠道,二者的比率反映了企业的资本结构,不同的资本结构会给同仁堂集团带来不同的风险。从收益角度看,当长期资本收益率高于长期负债利息率时,所有者权益收益率会随负债的增加而增加;反之,会随负债的增加而减少。该集团的资本结构的变化对企业所有者权益收益率的影响属于一种典型的理财收益。为了使企业所有者通过长期资本的运用得到超额收益,在对长期资本占用额进行分析时,应尽量减少对长期资本的占用,同时也要合理安排资本结构。

3.长期资本收益率的比较分析

胡庆余堂2006年长期资本收益率= 110405813/ 2608851801×100%

= 0.04即4% 胡庆余堂2007年长期资本收益率= 137972898/ 3185714101×100%

财务报表分析第三次作业

越高,表明企业市场竞争力越强,发展潜力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强。从计算出的2006年至2008年的营业利润率指标看,同仁堂公司的营业利润率也是有所上升,从2006年到2008年的上涨趋势看,可以说明同仁堂公司的市场竞争力越来越强,发展潜力越来越大,从而获利能力越来越强。

总资产收益率是企业一定时期内获得的收益总额与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反映企业资产综合利用效果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利用债权人和所有者权益总额所取得盈利的重要指标。从计算出的同仁堂2006年至2008年的总资产收益率指标看,同仁堂公司的总资产收益率是逐年递增的,从上涨的趋势来看,表明该企业的资产利用效率较好,整个企业的获利能力变强,经营管理水平较高。

初中英语写作能力的分析 第6篇

【关键词】初中英语;写作;能力

一、夯实基础,循序渐进

英语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应该从基础抓起。以熟练掌握基本句型为内容,为培养用英语直接思维打下基础,教法上强调先让学生观察、分析、总结所学语言,适当归纳语法规则,在整句先行的基础上进行大量听、说、读、写练习,使学生在反复的英语操练中加深理解。

1.过好词汇关和口语关

写作离不开句子,句子离不开单词。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主要的困难和障碍就是单词的拼读识记和“聋哑英语”。在七年级入门教学阶段,采用“突破听、说”集中教学模式,帮助学生科学记忆单词,感知语言意义,树立学好英语的信心。当学生突破了单词记忆难关,就为学生的主动学习、独立学习和合作学习打下基础,同时也树立起学好英语的心理优势。开学初,本人采用集中识词,在入门阶段提前教学音标,在语音教学中依据字母、音素、单词之间的内在联系提前按读音规则归纳的词汇集中教学,让学生通过自身实践体验、感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己归纳总结拼读规则,培养学生“见词读音,听音写词”的能力。通过集中识词,培养以拼读为基础的自学能力,尽早地 让学生掌握常见的读音规则,帮助学生建立词汇的音、形、义的有机联系,过好语音关和单词拼读与记忆它的难关,使学生建立英语不难学的“心理优势”。

2.过好造句关

句子是文章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造句能力,应做到三结合。第一是造句——句型相结合。教师应充分利用教材中呈现的句型,以图片、实物、情景、简笔教师的语言等为辅助,开展造句联系。如They are not in the same class(school, grade). He has a round face(big nose, small mouth). He is old(young, heavy)with white hair.第二是造句与语法相结合。语法教学与造句相联系,使学生通过造句来领会各种语法现象,把深奥难于理解的语法规则变为易懂理解的语法现象。如用事物图片造句“某地有某物”,让学生用there be造句,如There is a pen in my book. There are some flowers on the desk.等。另外,也可用情景、问答、想象等进行重点句型的替换训练。第三是造句与词汇教学相结合。寓词于句子中,做到词不离句,以提高学生的造句能力,如用go造各种各样不同情景时态的句子,让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了解时态的变化,如:I go to school by bike every day. I went to school by bike last week. I am going to school by bike tomorrow.等等。

3.过好书面概括能力关

课文是学生学习英语和培养能力的主要内容。为了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对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这是写作的初级阶段。要求学生在保留原课文主要内容的前提下,对课文进行改写、仿写、扩写、缩写等等。即把课文当成练习写作的参照物,让学生有文可依,这样会减少学生的畏难情绪,增加他们成功的信心。通过联系概括能力,使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变成学生的英语技能,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达到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目的。

二、自主探究、强化写作

本人采用“自主探究”的课文整体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和探究的学习能力。每节课坚持循环复现所学的单词,坚持俩俩对话竞赛,强化听力训练,模仿正确、标准的语音语调,强化提高正确的书写能力,同时着手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和习惯,引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知识构建过程的探究学习,让学生把握学习的主动权,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获得自主学习的能力。

由于前期的集中教学阶段,重点突出拼读和开口能力的培养,进入课文教学后,加强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因此,要求每个单元的单词和句型会拼写、书写过关,坚持每单元听写测试,使学生做到口头上已掌握的都能正确书写下来。要想提高学生写作能力,首先要靠语言的积累,没有大量的写作素材的积累,学生难为无米之炊。因而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以“背助写”、以“说促写”、以“读导写”的方法,让学生厚积薄发。

1.以背助写

英语是结构语言,具有其自身的固定搭配、习惯用语和基础句型。为了让学生大脑中输入和储存更多的语言信息,以便写作时灵活应用,应让他们在熟读和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对话和课文,做到脱口而出,经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培养语感,写作时就能得心应手。此外,还可以多背一些格言和谚语,写文章时能正确使用,会使文章更加生动。常见的谚语有:① No pains,no gains. ② Time and tide wait for no man.③ Never put off till tomorrow what you can do today.因此,背诵是培养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以促說写

从集中教学一开始,就进行课前一分钟俩俩对话比赛,即开展“结构-情境-主题”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使学生的口语能力从结构交际模式逐渐过渡到交际模式和主题交际模式。“俩俩对话”内容来自所要学习的话题和功能项目,通过精选编成的微型对话,做到情景对话和句型训练有机结合。在模仿操练中掌握句子结构,从整体上感知语言,获得英语语感。

3.以读导写

读与写的联系点相当密切。教材所选的课文一般都是语言地道,优美,流畅,题材和体裁丰富多彩,为学生提供了最好的范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词汇时,要求学生学会细致观察语言,善于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明辨同义词,近义词的用法,词与词在句中的修饰关系与逻辑关系以及习惯用语和固定搭配,并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句型操练。教师还可以将语篇分析纳入课文教学,从理解整篇课文内容入手,分析句与句,段与段之间的关系,然后分段找出中心思想的重要信息,并有计划安排一定数量的课文概要写作练习,或挑出课文中的一些关键词,给出主题句,让学生按课文内容,将这些关键词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段成文,这不仅帮助学生巩固课文中所学词汇以及课文,还训练了学生用关键词写短文的能力。

写作技能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积累,仅靠学习教材中的文章是不够的,课外阅读是进行知识积累及提高语言技能的重要途径,通过大量的阅读各种题材,各种内容的文章,能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学生不仅熟悉词的用法,掌握句法知识,而且能增加文化背景知识,扩展知识面,提高认识能力。本人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结合学生的实际,选择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课外阅读。

总之,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从学生实际出发,从严要求,加强训练,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获利能力分析 第7篇

企业财务经济分析将传统的经济活动分析与基于财务报表的财务分析相结合, 合理地整合了二者的优点, 它是以经济核算信息为起点, 以财务资金分析和财务能力分析为中心, 并运用专门方法和指标体系评价生产经营过程诸要素对财务活动的影响, 借以考核企业过去业绩, 评估目前财务状况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

企业盈利能力即企业赚取利润的能力。它是企业营销能力、获取现金能力、降低成本能力及回避风险等能力的综合体现。企业的净利是股东获取股利的直接来源。净利的增长同时也能引起股价上涨从而使股东获取资本收益。净利的多少对于长期债权人而言也极为重要, 它是其债权回收的最后保障。对于政府部门而言企业的盈利水平是其税收收入的重要来源, 盈利的多少也直接影响着政府财政收入的状况。

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主要是以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为基础, 通过表内各项目之间的逻辑关系而构建一套指标体系, 然后对指标值进行计算, 结合该指标值的企业历史最好水平、行业平均水平等标准进行分析, 找出差距并指出企业努力的目标。常用的分析方法有比较分析法、因素分析法、趋势分析法、结构分析法等。分析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是生产经营业务获利能力分析。该指标反映每实现百元销售额所取得的利润有多少。它主要通过销售利润率 (即利润总额/销售收入净额) 指标反映。根据反映层次要求的不同, 还可计算销售毛利率、营业利润率指标。计算时分母不变, 依次将分子换成销售毛利额、营业利润额。该指标是衡量资产报酬率、资本回报率的基础。

二是资产获利能力分析。这种分析在于衡量企业资产的运用效益, 从总体上反映投资效果, 该指标只有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率, 公司的发展才算处于有利地位。这一分析所采用的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 (利润总额+利息支出) /平均资产总额, 该指标是从企业所得与所占角度进行分析。销售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产品销售成本及费用。这一指标是从所得与所费角度进行分析。净资产收益率=当年实现的净利润/年末净资产或年初净资产和年末净资产的平均值。

三是所有者投资获利能力分析。由于债务融资的存在, 资产报酬率高并不意味着所有者投资收益高, 只有所有者投资收益高才能吸引投资者继续投资或追加投资。该分析主要通过资本金利润率 (利润总额/资本金总额) 、市盈率 (每股收益/普通股每股市价) 进行。

通过这三方面分析得到的关于企业获利能力水平的信息, 能为现有及潜在的广大投资者、债权人等利益主体提供重要的信息决策支持。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导致获利能力提高的具体准则

我们知道以上公式中若想比值有所提高, 或者提高分子, 或者减小分母。这一定程度上为企业提升获利能力指标的数值提供了渠道。但会计收益由于各种计价方法、确认手段的不同, 存在报表收益与实际收益的一定程度的差异。而新会计准则出台在很多地方都有变更, 这些变更无一例外的提高了会计收益的质量, 也即提高了分子值的水平, 以下是本文的具体分析和说明。

1.《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

“第十四条:企业应当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或者个别计价法确定发出存货的实际成本。”也即取消了原先采用的存货准则中的“后进先出”法。现实情况是:原材料价格一路升高时, 采用“后进先出”法, 显然缩小了公司的利润率, 而用“先进先出”法, 则扩大了公司的利润率。“先进先出”法更侧重于反映公司长期的经营情况, 当原材料价格上涨时, 对下游产业的上市公司是有利的。

2.《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股权投资有四类:前三类分别是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 第四类是除前三类以外、且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股权投资。原准则规定, 上市公司的证券类投资如市价比成本低, 必须计提减值准备, 但如市价比成本价高, 而公司并没有抛出实现收益, 账面盈利并不能计入当期业绩, 但新股权投资准则第十五条、第十六条的新规定使得证券投资的账面盈利也能成为净利润。具体说是:在上述四种情形以外的股权投资, 则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的规定处理, 划分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按公允价值计量。实际上, 对子公司、合营企业和联营企业这三类股权投资, 新、旧准则下的核算并无实质性区别。例如, 丽珠集团是健康元的子公司, 健康元对丽珠集团合并报表, 丽珠集团股价变动并不会对健康元的净利润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长江电力持有2.3亿股广州控股, 由于长江电力将广州控股视作联营企业, 对该股权投资按权益法核算, 广州控股的股价变动也不会对长江电力的业绩和净资产带来任何影响。只有在归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或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情况下, 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才会影响到上市公司的业绩或净资产。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 划分为该类金融资产后, 交叉持股的市值变动影响净利润;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 因此, 其市值变动影响净资产。

3.《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

根据前者第九、十、十一条的规定及后者第十九条规定, 会计报表中须单列“投资性房产”项目, 对于投资性房地产的后继处理可以采用成本模式或者公允价值模式, 但以成本模式为主导。如果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些年购入的投资性房产, 必将大大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净利润。尽管对于应用公允价值计量准则采取了极为审慎的态度, 但可以相信随着相应要素市场的发展, 本准则必将带来该类企业利润的实质回归。

4.《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

按照其第十五条、第十九条规定, 企业至少应当于每年年度终了, 对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进行复核。使用寿命预计数、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先估计有差异的, 应当调整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即:新准则不仅可以改变折旧方法, 还可以改变预计净残值和使用寿命 (审慎地) 。在每年年度终了, 企业只要找到证据, 就可根据需要证明其固定资产使用寿命、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与原估计有差异, 就可以调整相关内容从而达到操纵利润的目的。而且, 新准则规定公司调整采用未来适用法, 不用追溯调整。如此方便的条件为某些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 提升获利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可能。

5.《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

按照其第八条、第九条规定, 企业内部研究开发项目研究阶段的支出予以费用化, 与原准则相同, 但在进入开发阶段后, 开发过程中的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 可以进行资本化。尽管新准则对公司的研究与开发阶段的定义作了区分, 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无形资产研发业务复杂, 风险大, 这二者很难界定, 上市公司可能通过一定调整, 划出研发支出费用化与资本化的分界点, 进行盈余管理, 实现上市公司绩效的改善。

同时第十七条规定“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 其应摊销金额应当在使用寿命内系统合理摊销。”但由于新准则对无形资产的摊销不再局限于直线法, 摊销年限也不再固定, 上市公司有可能通过改变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或摊销方法来进一步进行盈余管理。此外, 新准则规定对无形资产不再进行摊销, 而是进行减值测试, 这些都有赖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 对利润具有了可操控性。

6.《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第三条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 应当以公允价值和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换入资产的成本, 公允价值与换出资产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1) 该项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2) 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对于第一个条件, 那些想以此为契机进行盈余管理、调节利润的上市公司, 必会想方设法让关联方的非货币交换具有商业实质, 而对商业实质的划定界限模糊, 更难监管, 第一条件的成立就有很大可能。对于第二条件, 由于引入了公允价值, 这使得公允价值的真实与否成为关键。在我国, “公允价值”的成熟操作环境尚未完全形成, 资产评估机构评出的“公允价格”往往并不公允, 这使得上市公司为了盈余管理的需要, 有可能买通评估机构, 得出有利于自己的价格。

7.《企业会计准则第12号——债务重组》:

第九条规定“以现金清偿债务的, 债权人应当将重组债权的账面余额与收到的现金之间的差额, 计入当期损益。债权人已对债权计提减值准备的, 应当先将该差额冲减减值准备, 减值准备不足以冲减的部分, 计入当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改变了一刀切的规定, 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被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的做法, 改为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这项规定, 将为上市公司通过债务重组调节利润打开方便之门, 使那些无力偿还债务的上市公司, 一旦获得债务全部豁免或部分减免, 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到当期利润中, 使得公司的账面业绩发生变化, 而且, 愈是那些亏损较重、负债较多的公司, 其调节利润的空间就愈大。据有关机构测算, 因为这一规定, 仅2006年上市公司就已增加收益近百亿元。

8.《企业会计准则第17号——借款费用》:

第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借款费用, 可直接归属于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的购建或者生产的, 应当予以资本化, 计入相关资产成本;其他借款费用, 应当在发生时根据其发生额确认为费用, 计入当期损益。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是指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购建或者生产活动才能达到预定可使用或者可销售状态的固定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和存货等资产。”很显然, 与旧会计准则相比, 新准则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扩大了, 资本化的借款范围也由专门借款扩至专门借款和一般借款。上市公司有可能利用此规定, 将一些存货的利息支出及专项借款之外的一般借款的利息支出计入资产范围, 进而扩大费用资本化, 调高公司利润。而我们知道这一策略是相当好实现的。

9.《企业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

按照其第六条、第十二条规定, 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按历史成本计量,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也就是说, 分别采取“权益法”和“购买法”两种会计处理。但是由于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能增加合并新主体的会计利润和未分配利润, 所以想进行盈余管理的上市公司就有可能通过资本运作, 将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对象置于同一控制下, 轻而易举的实现获利能力的提升。

应该肯定的是, 新会计准较原准则相比在制度上为收益的真实性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但无法否认的是新会计准则仍为企业进行盈余管理留下了相当的余地。上市公司在核算会计收益时, 必然会认真研究新会计准则, 并相应地应用到日常的账务处理中, 进而实现利润的提升, 表现为投资者进行财务分析时, 获利能力指标的提高, 对此我们应更加客观的看待和深入分析以揭示企业真实地会计收益。

三、小结

以上分析主要是基于投入资本或资源的盈利能力指标分析, 也涉及部分基于普通股份或股价的盈利能力分析, 但尚无法具体说明基于销售基础的盈利能力指标是如何提高的, 对此的研究还在继续中。

参考文献

[1]樊行健:上市公司财务经济分析理论与实证.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6

[2]王灿锋徐伟刚:企业盈利能力财务分析的局限性及改进.经济师, 2002;2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4]屈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会计之友, 2007;6 (下)

[5]李向红: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会计之友, 2007;8 (上)

获利能力分析 第8篇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社会生产力得到空前的发展,劳动生产率得到极大提高,信息技术行业在各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日益加强,逐步成为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信息技术行业逐渐成为极具吸引力的一个投资领域。准确评价信息技术行业企业股东的获利能力,将有助于正确引导股东的投资方向,推动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同时也激励信息技术行业不断增强自身竞争力, 促进信息技术行业市场的成熟和完善。现有绝大多数研究是基于整个投资者视角通过对企业盈利能力的评价来分析投资者获利能力。Melnnes(1971)通过对美国30家跨国公司的分析,发现投资报酬率是最常用的企业盈利能力指标。 stewart(1991)提出从资本价值增值角度评估企业的盈利能力。杨远霞(2013)、赵瑞等(2009)从资本结构角度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了分析。王绍凤等(2012)分析了资产结构与企业获利能力之间的关系。张禾等(2011)从现金流视角对企业获利能力进行了研究。金碚等(2007)指出资产运营效率的提高是我国企业获利能力提升的一个重要原因。段小华等(2002)认为获利能力是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指标。龙筱刚(1998)则特别提出用每股收益、每股净资产和市盈率对股东获利能力进行评价。目前,关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日益得到社会的广泛认同,基于股东获利能力的企业价值评估也因而成为投资者决策的重要依据。现代市场环境下,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尤其是信息技术行业,在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面临高度的经营风险,股东获利能力也因而受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本文希望通过因子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行业股东获利能力的评价提供一个有效的、可供操作的指标体系,提高投资者的决策效率。

二、研究设计

(一)样本选取为便于趋势分析,本文初步选定中国上市公司沪、深两市A股信息技术行业2010-2012三个报告年度的数据作为样本。沪、深两市A股信息技术行业截止到2012年12月31日有200家公司,在剔除金融保险类公司、*ST和PT的公司和三年相关数据不全的公司之后,共获得19家样本公司798个样本数据。本文有关股东获利能力的指标数据均来自国泰安CSMAR数据库并进行加工整理。选取的样本公司基本情况见表1。

(二)信息技术行业股东获利能力评价指标选取本文在借鉴相关投资者获利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遵循可操作性、全面性等原则从企业的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指标体系设计见表2) 评估信息技术行业股东的获利能力。 (1)盈利能力。本文选取了每股营业收入、每股息税前利润和每股收益三个指标作为盈利能力评估指标,分别反映每股普通股能为企业创造的营业收入、息税前利润和净利润。该类指标越大,反映一股普通股创造的利润越多,股东越有可能获得要求的报酬率,股东获利能力越强。该类指标为正指标。(2)市值溢价能力。托宾Q、市净率、市盈率、市销率、P/CF值分别反映了市场愿意为企业总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营业收入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所支付的价格,表明了市场对企业总资产、每股净资产、每股收益、每股营业收入和每股经营性现金流量质量的评价, 反映了企业市值溢价程度。通常市值溢价程度越高,表明股东可获取的资本利得越多,股东获利能力越强。但该类指标并非越高越好,溢价过高意味着股票投资风险较大, 会影响到股东的获利能力。该类指标为适度指标。(3)股利支付能力。本文选取了两个反映企业股利支付能力的指标:股利支付率和股利报酬率。适度的股利支付率提高了股东的获利水平,但并非越高越好。股利分派过高时,企业收益留存比率就较低,可能会影响到企业的投资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的收益水平,股东获利能力反而下降,故该指标属于适度指标。股东的收益包括两项:股利和资本利得。 股利支付率为每股股利与每股市价的比值,反映了股利与市价收益的比率关系。通常,股利支付率越高,表明股东获利能力越强,但过高可能是由于市值过低所致,较低的市值会影响到股东的资本利得,因此该指标为适度指标。(4)资产累计获利能力。留存收益与资产总额的比值反映了企业资产累计获利能力,体现了企业长期盈利水平,该指标越高,股东获利能力越强,为正指标。(5)发展潜力。本文选取的该类指标为企业不同的所有者权益项目与总股本的比值。该类指标越高,表明企业现有财富越多,企业发展潜力越大,股东获利能力也就越强。该类指标为正指标。

三、实证检验分析

(一)因子分析法可行性检验因子分析法要求原有变量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关系,以使各变量得以浓缩。本文通过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Bartlett Test of Sphericity)对因子分析法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3。检验结果显示,KMO值为0.613(大于临界值0.5) 巴特利特球形度检验Sig值为0.000 (远远小于0.05),表明相关矩阵不是一个单位矩阵,即变量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用因子分析法是可行的。

(二)因子抽取和命名抽取因子的关键是求解因子载荷矩阵,方法主要有基于主成分模型的主成分分析法, 基于因子模型的极大似然法、最小二乘法、α因子抽取法等。本文选用了在因子分析中占有非常重要地位且应用很广泛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研究。本文抽取时因子的阈值为0.6。根据表4,本文共抽取了7个因子,这7个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累计为96.099%,这意味着这7个因子能有效解释原有指标96.099%的信息。由旋转成分矩阵表5可知,F1在X13和X14上有较高载荷,可称为每股留存收益因子;F2在X4和X5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F3在X12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每股净资产因子;F4在X9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股利支付率因子;F5在X10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股利报酬率因子;F6在X1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每股营业收入因子;F7在X8上有较高载荷,可以称为P/CF因子 。F1-F7各因子分 别综合了 原有指标 体系28.165% 、15.932% 、13.253% 、11.610% 、10.092% 、9.640% 、 7.407%的信息。

(三)样本企业得分及排名通过以下公式可得各样本公司2010年、2011年和2012年综合得分及排名,具体结果见表6、表7和表8。

各因子方差贡献权重=各因子旋转后方差贡献/各因子方差贡献之和

由表6至表9可以发现,信息技术行业2010年至2012年股东获利能力具有以下特征:第一,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在企业股东获利能力评价方面具有关键作用。信息技术行业每股留存收益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28.165%,远高于其它因子。这说明信息技术行业股东获利能力的改善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每股留存收益、每股未分配利润的提高。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在每股未分配利润上的载荷为0.979,在每股留存收益上的载荷为0.973表明,每股未分配利润比每股盈余公积对股东获利能力贡献更大。这从理论上也是符合的,因为盈余公积是用于特定用途的累计盈余,而未分配利润是未指明用途的累计盈余。每股未分配利润可以以股利的形式分配给股东,也可用于对外投资提高企业绩效进而改善股东获利状况。由表10可知在2010-2012各年信息技术行业样本企业股东获利能力排名前三位的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得分整体上显著高于排名后三位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得分。另从表11可以看出,样本企业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得分均值2010年最高,股东获利能力均值2010年达到最大,2011年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得分均值水平下降,股东整体获利水平也随之降低,2012年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得分均值回升,股东获利水平整体上也略有改善。这与现实情况比较符合。信息技术行业在我国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迅猛扩张的阶段,必需有充足的留存收益以保证对外扩张进行融资的需要,这样也才能进一步保证股东要求的报酬率的实现。第二,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因子对股东获利能力的综合作用显著。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因子分别反映了原有指标体系15.932%、11.610%,共计27.542%的信息。 股利和资本利得是股东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由表10发现, 2010年,国腾电子每股留存收益因子排名第7,但股东获利能力得分排名第2,主要是由于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因子提升了其股东获利能力,见表12,其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得分居第1位,股利支付率因子得分居第4位,整体上明显能拉动国腾电子的综合得分。与国腾电子情况类似, 2010年用友软件股利获利率得分排名第3,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却居第12位,但其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因子得分均遥遥领先。2011年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因子对股东获利能力的综合作用也非常明显。2011年,国腾电子每股留存收益因子值为第17位,但股东获利能力排名第2位,也是由于其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股利支付率较高所致。第三,各因子能力得分情况整体欠佳,各年不稳定。各因子中,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连续三年呈下降趋势,股利报酬率因子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其它各因子得分均处于波动状态。就2012而言,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每股净资产因子、P/CF因子均值得分均低于0,表明目前样本企业整体资产质量、经营活动现金流创造能力较低,市场不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股东财富积累能力较差,企业发展缺乏后劲。值得一提的是,每股营业收入因子虽然仅能代表原有指标9.640%的信息,但作为反映企业盈利能力的因子,其对股东获利能力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企业盈力能力越强,才越有可能支付股东较高的股利,市场才可能赋于其权益较高的市值,股东获利能力才会越强。2010年至2012各年样本企业盈利能力整体不高。除了烽火通信和卓翼科技得分较高外(这三年P/CF因子烽火通讯得分均为第1,卓翼科技均为第2),其它样本企业基本上得分为负。也正因为烽火通信和卓翼科技较高的盈利能力,其三年股东获利能力排名均比较靠前,烽火通信2010年、2011年、2012年排名分别为4、1、 1,卓翼科技排名分别5、7、12。P/CF因子表面上呈波动状态, 但实际上整体呈缓慢上升趋势。P/CF因子主要代表了市场愿意对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所支付的价格。2010-2012年三年P/CF因子绝大部分企业都为负值,19家样本企业中, 2010年仅有3家P/CF因子值为正,2011年4家,2012年7家。 P/CF因子均值2011年虽有增长,但样本企业2011年P/CF因子情况实际并未有太大改善,因为2011年国腾电子P/CF因子值突升至7.24154,使得整体均值上升,绝大多数企业并没有太大的改观。这说明每股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较低,意味着用以支付股东股利的现金较少,股东报酬率较低,市场也就不愿意支付较高的价格。第四,样本企业整体股东获利能力较差,并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样本企业股东获利能力综合得分2010年最高,2011年大幅度下降,2012年略有回升。 除了2010年股东获利能力均值为正之外,其它年份均值均在0以下,表明大多数企业股东获利能力不容乐观。三年中, 股东获利能力逐步上升的有世纪瑞尔、神州泰岳、网宿科技和烽火通信共4家,股东获利能力逐步下降的有用友软件、 国腾电子、朗科科技和卓翼科技4家,其余11家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波动性,这也体现出来信息技术行业的高风险特征。第五,股东获利能力行业内差距有拉大趋势。由表11发现,2012年相较于以前年份,股东获利能力标准差显著增加。就各因子得分标准差情况看,每股营业收入因子三年基本持平,表明企业盈利能力行业差距相对稳定,托宾Q和市净率因子、每股净资产因子得分三年标准差在逐渐缩小, P/CF因子得分呈现出剧烈波动状态(2011高达1.68901),其余各因子标准差连续三年呈上升趋势。无论从股东获利能力综合得分还是从各因子得分的标准差情况看,样本企业行业差距整体上在逐渐拉大,这也说明信息技术行业竞争加剧。

四、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股东保护意识一些样本企业股东保护意识淡薄,盈利性高,但股利支付率较低。部分样本企业股利支付率因子及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情况差距大,见表13。如2010年,烽火通信和银江股份每股营业收入因子得分排名分别为第1、第3,但股利支付率因子得分排名则分别为第10和第11,2011年卓翼科技和梅泰诺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分别为第2、第3,但股利支付率因子排名则分别为第8和第9,2012年卓翼科技和银江股份每股营业收入因子得分排名分别为第2、第3,但股利支付率因子排名则分别为第13和第19。每股营业收入因子得分代表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股利支付率因子代表了企业的股利支付水平,这说明一些企业虽然盈力能力较高,但股利支付率较低,导致股东获利能力下降。 处于成长中的企业,股利支付水平较低是正常的,但是过低的股利支付水平影响到股东的获利能力,进而会影响到投资者投资的信心,企业融资成本会上升,最终影响到企业的价值和行业竞争力。目前,基于股东财富最大化的理财目标已成为业界共识,保护股东的利益就是提升企业的价值。

(二)业绩与现金回收能力并重企业盈利性再 强 , 如果不能以现金的形式收回盈利,股东要求的报酬率仍然得不到保障。由表14发现,一些样本企业盈利性与现金回收能力存在较大的差异。如卓翼科技和银江股份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2010年分别为第2和第3,但P/CF因子排名分别为12、19;2011年卓翼科技和梅泰诺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3,但P/CF因子排名分别为18和10;2012年卓翼科技和银江股份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分别为第2和第3,但P/CF因子排名分别为10和14。盈利性高但现金回收能力低使得股东获利能力大的打折扣,企业应重视现金回收能力的提高。

(三)重视资本积累信息技术行业在我国是个新兴战略产业,风险高,成长性较强,企业需要雄厚的资金作为发展的基础以增强风险抵抗能力。资本积累能力是股东获利能力的重要保障。根据表15,有些企业盈利性较差,但派现率较高。如2010年中青宝和东方财富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分别为18和19,但股利支付率因子排名却分别为第8、第3;2011年神州泰岳和同花顺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分别为18和19,但股利支付率因子排名却分别为第11和第5;2011年同花顺每股营业收入因子排名第18,但股利支付率因子却跃居第3。过高分配虽一定程度提高了股东当前报酬率,但却使企业的发展后劲受到滞约,最终反而会影响到长期内股东获利水平,尤其信息技术行业在我国目前正处于成长阶段,急需积累资金的情况下,更应该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企业应注意股利与留存收益之间的合理分配。

摘要:信息技术行业是目前我国极具投资潜力的一个行业。如何评价股东获利能力已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用因子分析法对信息技术行业2010-2012年上市公司A股企业股东获利能力进行了评价,指出了影响股东获利能力的关键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获利能力分析 第9篇

一、知识迁移能力分析

将一个领域里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中而使其发挥新的作用,这显然是一种创造性的发挥,这种能力应该属于创造能力类。

1. 知识迁移

知识迁移(Knowledge transfer) 就是将一个领域里的知识应用到另一个领域中,或者根据知识的相似性使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建立起相关关系,从而发现一些特殊规律。这是我们将要探讨的知识迁移问题的本质属性。

关于知识迁移的定义广泛地出现在各种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著作中,如:“知识的迁移指人们在一种情境中所获得的知识,可以影响到随后学习的另一种知识或另一种情境中技能的学习及运用。”[1]知识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2]知识迁移是“已获得的知识、动作技能、情感和态度等对新的学习的影响过程。”[3]这些定义存在的一个共同问题是将“知识迁移” 与“学习迁移”两者混淆了。“知识”是名词,“学习” 是动词,知识迁移是指不同领域知识本身的转换,而学习迁移(Learning transfer) 则应该是指对于知识的不同学习方法之间的转换。我们在这里强调知识迁移而非提及学习迁移,是因为学习方法迁移属于方法创造问题,那将在下面的方法创造能力问题中进行讨论。

2. 知识迁移率

“迁移率”原本是一个电子学概念,它反映带电粒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漂移速率。我们在这里借用这个词汇描述知识迁移的远近,迁移率低表示知识的近迁移,迁移率高则表示知识的远迁移。

一些高级动物也能够学习知识,但是它们的知识迁移率则很低,一个黑猩猩的实验能够很好地说明这个问题。实验者点燃一堆篝火,再用旁边的一桶水将火浇灭, 黑猩猩看到人的动作后也模仿人的样子提起另一只桶水将另一堆篝火浇灭,它学到了这个知识而且非常高兴。 现在,实验者将篝火在一条河边上点燃,旁边放上一只空水桶,这次黑猩猩拿起空水桶去浇篝火而没有成功, 它很是着急,但却不知道去旁边的河里取水,因为它对不同场景下的知识没有迁移能力。人不同于黑猩猩,他们知道灭火的两个基本要素:隔绝氧气和降低温度,于是他们可以去河里取水灭火,可以利用河边的沙子灭火, 甚至可以将水桶直接扣在火堆上灭火。人类的知识迁移率要远高于黑猩猩。

知识迁移率高的另一个表现是善于将两个不同领域的事物建立起相关关系,这类问题的一个典型例子是“星巴克分店指数”。星巴克是美国一家连锁咖啡公司,“星巴克分店指数”是由美国《商业周刊》专栏作家丹尼尔 • 葛洛斯提出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一个国家星巴克连锁分店愈多,则它受金融危机伤害的程度愈高,理论在经济学上起到了一定的作用。[4]“蝴蝶效应” 理论也是这方面的一个实例。对两个看来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起相关关系或发现因果关系,这些都是大数据时代解决复杂系统问题的特征,是知识迁移率高的具体体现。

3. 知识迁移能力

对于学生的创造能力类来说,知识迁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能够使得学生善于进行发散性思维,敢于设想,而且又可以通过寻求科学的手段对提出的设想进行分析和验证。获取知识的能力是重要的,知识迁移能力是更为重要的,知识迁移能力的高低表现在知识迁移率的高低。通过实验教学注意加强中小学生的知识迁移率, 培养知识迁移能力是提高他们创造性的有效措施。

二、设计能力分析

对于技术型创造活动,设计(Design) 能力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人为因素与条件。

1. 分析、综合与设计

在本栏上期关于认知能力类讨论的文章中,我们讨论了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提出分析过程是归纳过程, 是从特殊到一般,分析的目的是从已经存在的事物中发现一般性的规律;而综合过程是演绎过程,是从一般到特殊,综合的目的是根据一般性的规律实现一系列原本不存在的事物。相对于分析过程,综合与设计是一样的, 都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演绎过程,都是要实现原本不存在的事物。但是,综合与设计又有不同,综合是在理论上实现,而且具有理论支持;设计是在综合的基础上,在实际中具体实现那个待得的事物,它需要靠经验完成。 为了更加容易理解分析、综合与设计的异同,我们以电路课程为例进行说明。

(1) 分析过程。电路分析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先给出一个已知的等待分析的典型电路,通常情况下是给出这个电路的电原理图,这个电路可能是个简单的线性电路,也可能是个复杂的非线性电路。学习者运用已经掌握的定律( 如:欧姆定律、基尔霍夫定律等) 和电路知识( 如:电阻、电容、电感、电子器件的电压电流关系等) 建立起反映该电路特点的电路方程( 代数方程或微分方程),并求解该方程。这一过程为分析过程。

(2) 综合过程。电路综合( 或称“网络综合”) 课程研究的主要内容是先给出一个电路方程,该方程反映了将要实现的那个电路所应具有的功能。学习者运用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 如:梅森公式[5]等) 建立起满足上述方程的电路,同时画出该电路的电原理图。这一过程为综合过程。

(3) 设计过程。电路设计的过程是以上述综合出的电路为基础,进一步计算电路参数,并规划出电路板结构或元器件排列以及确定电路连线的布局。这部分工作往往没有太多的理论指导,而是凭经验完成。例如:我们通过电路综合得到了一个积分电路,其中积分时间常数 τ = RC C = 1秒,于是我们可以选择R = 1欧姆的电阻器和C = 1法拉的电容器,也可以使R = 11 0 03欧姆和C = 11 0 0-3法拉,还可以选择R = 110 06欧姆和C = 11 0 0-6法拉等,总之有无穷多种组合,此时就需要根据经验决定选择的数值。实际中我们选择R = 2 × 110 06欧姆和C = 0 . 5 × 110 0-6法拉,这是因为这样阻值的电阻器和这样容值的电容器为标准序列产品,市面容易购到、价格较低,而且这样的组合使电路的功耗较小,电路容易实现。这一过程为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

艺术类专业多开设有设计课程,该课程通常包含平面设计、色彩设计、立体设计3个部分,被称为设计艺术的重要基础理论。但是,仔细分析课程内容可以发现,这些理论中没有使用数学表达式进行的精确描述,而只是经验的汇集,它反映了设计过程的特点。

2. 设计能力

通过上面的对比分析,我们就会更加理解为什么要将分析能力与综合能力归为认知能力类,而将设计能力归为创造能力类。这是因为分析与综合过程对理论知识的依赖是十分强的,同时它们也是对事物正反两方面正确认知的工具。中小学生的设计能力是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经验积累逐渐建立起来的,在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设计能力的提高是培养创造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与措施。教学中应该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的设计, 在实验报告的内容中加入学生对实验过程与方法的修改建议等,这些都是提高学生设计能力的有效途径。当前正处于提倡创新的时代,更需要重视人的设计能力,在科学创新与技术创新( 技术发明) 中,尤其是技术创新对设计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

三、方法创造能力分析

如果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可以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实验过程和方法的设计,是通过不断地进行实践而实现的目标,提高方法创造(Method creation) 能力则是一个理念提升的目标。

1. 元方法

与元方法(meta-method) 相似的一些常用概念有元数据(meta-data)、元科学(meta-science)、元认知(meta- cognition)、元标准(meta-standard) 等。其中元数据就是描述数据的数据,元科学是研究科学的科学,元认知是对认知科学的认知。元标准是制定标准的标准,所以元方法就应该是创造方法的方法。“元”在英文中为前缀“meta-”,意思是“在…之后”,最早出现在词 “meta-physics”( 元物理学) 中,这个词在中国被称为形而上学,在西方就是哲学的意思。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弟子们整理他们老师的著作,排序时将物理学放在了最前面,之后是哲学部分,但是当时因为没有哲学这个名称,所以称哲学为“物理学之后”,即“meta- physics”。又由于哲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古典物理学的发展来源于哲学思考,所以古典物理又有自然哲学之称, 即元物理学。现在我们常用“元”这个字表示最根本的东西。

提出元方法的概念是希望说明,我们仅仅学会某个领域的研究方法是不够的,应该掌握产生方法的基本规律,这在哲学上则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掌握产生新方法的规律是为了创造新方法,这要求人们能够在思维范式上发生相应改变。同时,方法也能够在不同领域之间进行借鉴,于是就会发生方法迁移。方法创造能力就是指这些方面的能力。

2. 方法创造能力

有一个典型的教学策略,人们常用“授之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比喻。这句话原意是说直接给人鱼吃,不如供给他捕鱼的工具并教会他捕鱼的方法;在教学中则是说直接教给学生知识,不如提供给他们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但是,为了能够真正培养学生的方法创造能力, 更应该提倡的教学策略是“授之以渔不若由之以渔”。 这句话的原意是提供给人捕鱼的工具和方法,不如给他提供一定的条件让他自己找到捕鱼的工具和方法;在教学中就是说提供给学生获取知识的工具和方法,不如提供条件让他们自己发明工具和创造方法,从而获得知识。 方法创造能力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逐渐提高的,中小学实验教学要特别关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

四、思想实验能力分析

思想实验(Thought experiment) 并非一个新概念,只是在教学上,尤其是在实验教学方面不经常提及,也不使用,所以使得人们对它比较生疏。但思想实验能力确实是创造能力类中最为核心的一种能力,我们必须对它加以充分的重视。

1. 思想实验的概念

思想实验是人类按照科学研究的实验过程在头脑中进行的逻辑思维活动,是自然科学家和哲学家们经常使用的一种十分有效的研究方法。历史上比较著名的思想实验有伽利略的重力实验、爱因斯坦追逐光线的实验、 薛定锷之猫的实验等,这些思想实验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量史实证明,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些关键性时刻,都是科学家通过思想实验的方法得到突破性进展,例如:继文艺复兴之后发展起来的西方自然科学,由伽利略通过思想实验而得出的物体运动规律在日后经典物理学体系的建立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在化学家们发现了大量化学元素而不能找到一般性规律的时候,门捷列夫通过思想实验建立的元素周期表为人们发现更多的元素指明了方向;而当经典物理学遇到困境时,爱因斯坦用思想实验建立起来的相对论理论为物理学的发展开拓出新的途径。

2. 思想实验典型案例

在诸多的思想实验案例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应属伽利略的重力试验。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 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公元前384年至公元前322年) 在研究物理学时宣布:自由下落的物体, 其下落速度与该物体的重量成正比。这一错误结论一直被人们毫无怀疑地接受,而且延续了将近2000年。 直到1590年,才被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用思想实验的方法将它推翻,并得出了正确的结论。伽利略的思想实验是这样进行的:设想将一重一轻两个物体用一段绳子捆绑在一起,让它们同时自由下落。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由于重物下落速度快而轻物下落速度慢, 所以两物之间的绳子将被拉紧,于是重物向下拉轻物而使轻物速度加快,同理轻物向上拉重物而使重物速度减慢,这样就使得两个物体的共同速度介于两物单独下落时各自具有的速度之间,即应该比重物单独下落时的速度慢,而比轻物单独下落时的速度快。但是, 当绳子将两个物体捆绑在一起时,它们的总重量应大于原来的重物,根据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其下落速度应该比重物单独下落的速度还要快才对。两个结论前后矛盾,所以只能认为自由落体的下落速度与物体的重量无关,即重物与轻物的下落速度相同。历史上伽利略得出这个正确的物理定律完全是通过思想实验实现的,他并没有必要爬到比萨斜塔上做坠物实验,或者说他在爬到比萨斜塔上去之前已经将这个问题解决了, 上去做实验仅仅是验证一下。

3. 思想实验能力

善于做思想实验是一种能力的表现,善于思想实验的能力在众多能力中应该特别加以重视,因为它是创新型人才所具有的特质,而且又是我们教育教学中所欠缺的。但正是由于人们以前很少关注和重视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所以相关的研究和文献也并不多见。 北京大学法学院的凌斌在其《思想实验及其法学启迪》 一文中对思想实验现象做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思想实验应具有的3个基本要素:工作假说、实验场景、逻辑推理。[6]其中,提出工作假说是进行思想实验的第一要素, 而怀疑的态度与批判性思维是提出工作假说的前提。实验场景,就是在人头脑中建立的一个实验环境,其中有完成实验所具备一切设备和条件,但这个环境是虚构的、 理想化的,却又是符合实际的,在条件具备时则有可能实现。建立实验场景同样也是一个与经验有关的过程。 一个人做过的实际实验较多,则其在这方面积累的经验就越就丰富。进行逻辑推理的过程是在提出工作假说、 建立实验场景后最为关键的阶段,能否进行合理缜密的逻辑推理正是培养学生进行思想实验的核心所在。逻辑推理即使用逻辑思维的方法进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已经在认知能力类的分析中重点讨论过了。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邵瑞珍.教育心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

[3]陈琦.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

[4]百度百科.星巴克分店指数[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2701438.htm.

[5]吴大正.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M].第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企业创新能力分析 第10篇

1. 1企业技术创新的内涵

经济学家熊彼特将 “创新”概念首次引入经济学并成为经济学中一个重要概念, 他认为创新就是把从未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和生产条件的 “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 这个新组合包含五个方面: ①采用一种新的产品; ②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 ③开辟一个新的市场; ④掠取或者控制一种新的原材料供应来源; ⑤实现一种工业的新的组织形式。

虽然技术创新概念的提出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时间, 但是迄今为止, 尚未形成一个严格统一的定义。原因在于技术创新是一个涉及面广, 影响很大, 而且又十分复杂的过程, 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 就会赋予技术创新不同的定义。

企业技术创新是从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到首次商业化应用的全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家抓住市场的潜在赢利机会, 以获取商业利益为目标, 重新组织生产条件和要素, 建立起效能更强, 效率更高和费用更低的生产经营系统, 从而推出新的产品, 新的生产方法, 开辟新的市场, 获得新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供给来源或者建立企业新的组织。 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质是技术机会与市场机会的结合, 它的动力来源于市场, 其成败要靠市场来检验。

1.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组成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可以从企业技术创新的线性过程来探讨, 从线性过程来看, 企业技术创新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 即形成思想的概念化阶段、开发阶段、作业阶段和产出阶段。从这一过程来看, 第一阶段其实就是根据企业的创新战略作决策的过程 ( 创新决策) , 第二、第三阶段就是研究开发过程 ( 创新实施) , 第四阶段是生产和市场化过程 ( 创新实现) 。另外, 整个技术创新过程需要通过组织管理来实现, 这就需要组织能力 ( 创新管理) 。所以本文从这样一种思路出发, 把技术创新能力的结构要素分解为创新决策能力、创新实施能力、创新实现能力、创新管理能力, 并以此作为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理论依据。

1. 3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经济发展全球化、市场化的今天, 企业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搞好企业技术创新工作, 已成为当前科技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在这一时代背景下, 近年来, 政府在技术创新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为自主品牌企业提供政策支持, 为营造企业创新文化和环境做了大量工作, 因此我国技术创新取得了一些重大的技术突破和成功经验, 我国的技术创新体系也在不断完善之中。

企业技术创新的作用和意义如下: ①企业技术创新是我国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的根本途径。②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③企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

2. 1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方法综述

目前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评价已经引起了国内外有关学者的广泛关注。总的来说, 由于技术创新能力涉及的因素众多, 其评价理论和方法尚处在探索之中, 加上综合评价需要涉及很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关于技术创新能力综合评价常用的研究方法很多, 目前国内外学者使用比较多的主要是多元统计学法, 包括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等。

2. 2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实证分析

为了研究全国的各大城市创新能力发展情况的优势和不足, 本文在全国各地区中分别选取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新疆进行聚类分析, 综合来看全国各地区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发展状况, 并提出目前我国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本文选取了2011年当年R&D参与人员数量、R&D经费、新产品销售收入和拥有发明专利数作为技术创新能力分析指标。

利用SPSS软件进行系统聚类分析, 我们可以把这16个地区分为3类, 其中北京、天津为一类, 上海、江苏、 浙江各为一类, 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宁夏、新疆为一类。其中河北、 辽宁、吉林、黑龙江、河南、重庆、四川、贵州、青海、 宁夏、新疆等地,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比较落后, 由于这些城市处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经济发展较沿海城市来讲处于落后水平; 而北京、天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居于一般水平, 虽然北京、天津的经济能力在全国处于较前列, 但是北京、天津的企业创新能力却不如上海、江苏、浙江这三个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强; 结合数据我们也可以看出, 江苏作为近些年的经济强省, 其企业创新能力也居于全国首位; 浙江、上海等作为东部城市, 其经济能力较强,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也处在全国前列。

3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

3. 1目前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问题

在当前的企业发展中, 如果说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让企业获得了再生, 那么技术创新则是企业生存发展的有力手段, 是进行持续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有力保障。技术创新是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突破口, 是获得高质量经济增长的唯一途径; 是解决 “产品疲软”、使企业致富的根本途径; 是消除市场成熟化、替代化和发展新产业的有效途径; 是提高企业竞争实力, 实现资源配置方式平稳过渡的有效途径。创新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 企业技术创新对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意义重大, 但在我国, 这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我国每年开发近6万项新产品, 但达到国内领先、国际水平和国际先进水平的仅3000 ~ 4000项。这一数字表明, 我国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距离技术创新的主体尚有相当大的差距, 对通过企业技术创新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还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 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中增强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 通过企业技术创新进一步提高经济增长率, 已成为紧迫的课题。

3. 2政府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措施

政府在技术创新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我国政府在推动技术进步的过程中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从政府在国家创新体系中所处的地位来看, 政府还应继续加强对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 1) 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 促进科技成果商业化。 政府要根据我国具体国情制定国家产业创新战略, 鼓励采用多种形式进行核心项目的产学研合作, 加快科技成果商业化过程。

( 2) 加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宏观指导, 制定专门的法律和计划。在企业技术创新活动中, 政府在宏观上的引导、政策上的推动对企业技术创新起着重要的作用。政策推动是指通过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 特别是保护自主知识产权以及完善技术创新的公平环境, 保护技术创新的合法利益。

( 3) 制定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政策。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鼓励企业的技术创新活动, 特别是支持高技术企业的发展。

( 4) 以制度创新推动技术创新。企业制度对企业技术创新有巨大影响作用。我国原有企业制度的主要弊端就是产权虚置。改变这种情况, 就是构建以 “产权明晰、 权责明确、政企分家、管理科学”为特征的现代企业制度。

( 5) 切实保障知识产权。为了推动模仿创新在我国的深入开展、必须大力加强知识产权的宣传, 强化知识产权的执法和监督机制。要通过宣传和实例示范引导企业走合法模仿创新之路, 保护率先创新者和模仿创新者的共同利益, 使得我国模仿创新能够长期深入地开展下去。

( 6) 充分发挥政府的推动作用, 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创新体系。除基础性研究仍由国家来组织、供给外, 其他领域应把企业作为整个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部分, 成立企业技术中心, 推动国家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2[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2.

[2]何晓群.多元统计[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2.

企业发展能力分析 第11篇

企业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昙花一现”型的既不能长久生存又无发展前景的短命企业;第二类是“百年小店”型的能长久生存但无任何发展前景的企业, 经营模式、经营规模和经营业绩多年不变;第三类是“巨婴型”短期内发展迅速但很快就会从市场中消失的企业;第四类是可持续发展型企业, 随着时间的推移, 规模越来越大, 抗风险能力也越来越强, 质和量都齐头并进。

企业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任何企业都会经历由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四个阶段所构成的生命周期, 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企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阶段。企业之所以会衰退, 原因很多, 可能是市场萎缩, 也可能是技术创新滞后, 还可能是关键人物离开等等。企业要避免进入衰退期, 唯有不断地创新, 不断地培育出新的优势, 竞争优势不断地更迭, 企业自然地进入了周而复始的发展期。

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表现为发展、持续经营和不断创新三个特征。发展是企业经营规模的扩大、经营业绩的提高和企业价值的增长;持续经营是指企业将持续不断地经营下去, 生存时间比同行企业的平均寿命长;不断创新是以技术、产品和管理的不断变革。发展、持续经营和不断创新三者密不可分, 发展是持续经营基础之上的发展, 持续经营是发展过程中的持续经营, 不断创新是发展和持续经营的保障。发展要质和量同步增长, 不是昙花一现的短命企业, 不是短期内迅速发展却很快消失的“巨婴”企业, 也不是那种虽然寿命长久但去没有任何发展的“百年小店”。

企业只有不断发展, 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得以壮大。而企业要发展, 就需要不断地进行投资, 充足的资金是投资的基础, 也是企业发展的保证。如何筹集投资所需资金, 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企业筹集资金可以通过内外两个渠道进行:内部渠道就是依靠自身经营、实现利润来增加资金供给, 即通过企业的自我发展来筹资;外部渠道就是通过举债、发行股票的方式来筹资。企业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筹集资金的能力的组合就是企业的发展能力。

二、企业发展能力的分析指标

企业发展能力是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 不断地积累和壮大而形成的发展潜能, 表现为自我发展能力和对外筹集资金的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就是通过自身的生产经营取得经营成果的能力, 对外筹资能力是对外借款、发行股票等融资的能力。

评价企业经营成果的好坏可以从经营成果的大小和经营成果是否稳定两个方面进行, 经营成果的大小可以用盈利能力指标考核, 经营成果的稳定与否可以用支付能力指标考核, 而企业管理效率的高低可以用资产的运用效率指标考核。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分别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企业的发展能力:支付能力强是企业发展的有力保证, 盈利能力越强越有助于提高企业的支付能力, 而提高管理效率, 也是为了增强企业的发展能力。企业的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是对发展能力进一步分解的结果, 而企业的发展能力是支付能力、盈利能力和管理效率的高度综合。对企业的经营业绩进行考核, 要考核企业的发展能力, 发展能力是企业经营业绩指标体系的核心内容。

可以从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资产增长率、资本积累率和利润增长率四个方面对企业发展能力进行考核。对于上市公司, 还要考虑盈利增长率和每股收益增长率指标。

(一) 营业收入增长率与可持续增长率

企业的获利之源是营业收入。只有销售稳步增长, 才能增加收入, 不断地提高盈利能力, 获取利润, 为企业占有市场、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履行提供资金来源, 才能促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销售增长指标是评价企业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营业收入增长率反映企业营业收入的增减变动情况。营业收入不断增加, 是企业生存的基础, 发展的条件。在企业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中, 营业收入增长率非常重要, 一个企业只有实现销售额的不断增长, 其经营规模的扩大才有基础。对营业收入增长率进行分析还要弄清楚收入增长的原因, 是销量增加, 还是价格提高, 还是开发了新产品等等。这个指标的缺点是仅能反映近期营业收入的变动, 无法把握未来趋势, 而且将本年数据与上年实际直接进行比较, 会受到基数的影响, 如果由于一些偶然因素的存在, 使上年的营业收入偏高或偏低, 营业收入增长率就不能反映正常的变动。因此, 在进行该指标分析时, 应综合考虑企业以往的收入状况、市场份额等因素进行前瞻性的预测。同时, 还应排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与同类企业或同行业平均水平进行比较。

为了消除短期波动对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影响, 我们可以计算三年营业收入平均增长率, 该指标能够避免对企业发展能力做出错误的判断。

可持续增长率就是企业在现有的财务政策条件下营业收入所能达到的最大比率。营业收入的增加需要更多的资产支撑, 购买这些资产需要大量现金。留存收益和新增借款筹集的现金是有限的, 这种限制会使企业的销量受到影响。企业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不是越大越好, 正常情况下, 应当与可持续增长率同步增长。营业收入增长率高于可持续增长率会加速资源消耗, 低于可持续增长率会使企业的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 浪费资源, 在这种情况下, 企业最好上新项目, 或尽快归还银行贷款, 也可以发放现金股利。

(二) 资产增长率

资产是企业生产经营的基础、条件和保障。企业的资产规模应当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 资产规模扩大表明企业兴旺发达。资产增长与否是衡量企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反映资产增长的指标有总资产增长率、三年平均资产增长率和固定资产成新率等指标。

总资产增长率是企业本年资产总额增长数与年初资产总额的比率。该指标从资产总量上反映企业是否具有发展能力, 是否有发展后劲。在对总资产增长率指标进行评价时, 要研究资产规模变化的原因, 还要注意规模扩张的质与量的关系, 避免盲目扩张, 企业发展后继乏力。对资产规模产生影响的因素有两项, 对外举债和增加所有者权益, 实现利润能增加企业资产, 吸收投资也会使企业规模扩大。企业资产增长率在运用时受会计处理方法的限制, 一方面, 资产总额反映的是资产的历史成本而不是现实价值, 另一方面, 资产总额没有反映企业全部资产的价值, 企业很多重要资产, 如商誉、人力资源等无法在报表中体现, 因而无法反映企业真正的资产增长情况。

三年平均资产增长率指标能够消除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体现出较长时期内企业资产增长变动情况。三年平均资产增长率指标数值越大, 说明企业资产增长越快, 发展能力越强。

固定资产成新率体现了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和更新速度。指标值高说明固定资产新、性能好、能服役的时间长, 企业扩大再生产的基础稳固;反之则表明设备陈旧、技术落后, 会制约企业的未来发展。

(三) 资本积累率

权益资本是企业的资金来源。增加所有者权益有两个途径, 外部资本的加入和留存收益的增长。外部资金的加入表明企业获得了新的资本, 具备了进一步发展的能力;留存收益的增长反映了企业通过自身生产经营活动实现了利润, 增加了净资产, 为企业的发展积累了后劲。评价企业资本扩张的指标主要有:资本积累率、三年平均资本积累率等。

资本积累率是企业当年净资产的总增长率, 反映企业当年权益资本的变动情况及水平, 该指标的高低是企业资本积累多少的标志, 在对该指标进行分析时, 要注意偶然性因素的影响。

为了弥补资本积累率相对滞后的缺点, 需要计算连续若干年的资本增长率的平均值, 一般以三年为宜。三年资本平均增长率可以很好地反映企业资本保值增值情况, 体现企业的发展后劲。

(四) 利润增长率指标

企业的目标是生存、发展和获利, 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主要取决于企业是否盈利, 因此, 获利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营业利润增长率表示营业利润的增减变动情况, 可以用其对企业经营发展情况和盈利能力进行评价。

净利润增长率能够反映企业获利能力的增减变动情况和盈利能力的变化趋势。企业发展所需资金来源一是投资者注入新资金, 二是向金融机构举债, 三是自我积累。除非公司上市或是公司发展前景很好, 否则投资者不会甘愿冒险再注入资金;向金融机构借款, 也需要有一定的基础, 不是说借就能借的, 需要支付利息;企业最佳的资金来源是自我积累, 这样后劲才能越来越强, 经营规模才能越来越大, 发展前景才能越来越好。一般情况下, 该指标越大越好。但是净利润增长率与企业的发展并不一定同步, 有时净收益的增长会滞后一些。企业投资于证券取得的收益或是削减成本, 都会使净利润增加, 但这并不代表公司发展能力增强。分析净利润增长率时, 应结合主营业务情况综合判断。主营业务收入, 是公司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 是公司营业收入的主体, 其金额高低直接影响公司的利益。一般情况下, 净利润增长率与主营业务增长率应正相关, 即净利润增长率高, 主营业务增长率也高;净利润增长率低, 主营业务增长率也低。若公司存在较多的证券投资收益, 虽然净利润增长很快, 但是主营收入增长率很低, 不能因此就断定公司的发展预期好, 因为无法预测投资收益的持久性。用净利润年增长率能够消除像房地产、百货商业等周期性行业在年度内不同季度间净利润变化幅度大的问题, 使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纵向比较或者行业间的横向比较变得有意义。在计算净利润增长率时, 如何选择计算周期很重要。为了较好地反映企业的连续盈利能力, 应选择年净利润作为基准, 至少算三年, 这样才能准确地判断公司的成长性。在计算净利润增长率时要剔除偶发性因素对净利润的影响。

总之, 营业收入是企业发展的先锋和主力军, 资产增长是企业发展的现实力量, 而资本则是企业发展的后备力量, 利润是企业发展的原动力, 合四为一, 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是企业发展的源泉和动力。营业收入的增加, 会增强企业实力。

参考文献

[1].《财务分析》刘玉梅21世纪高职高专会计专业主干课程系列教材大连出版社2012 (05)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获利能力分析】相关文章:

获利宝介绍06-03

黄金投资获利的方法09-14

应变分析能力05-24

理论分析能力05-31

实验分析能力09-05

数学分析能力08-16

观察分析能力论文09-06

经济分析能力06-24

工作分析胜任能力07-08

盈利能力分析表07-09

上一篇:安全事故控制建设工程下一篇:保护防跳回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