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道血肿论文范文

2024-06-08

阴道血肿论文范文(精选5篇)

阴道血肿论文 第1篇

1.1 一般资料

统计东莞市黄江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发生产后阴道壁血肿的22例, 产妇年龄21岁~30岁, 平均年龄24岁;第一胎17例, 第二胎5例, 孕周最小31周, 最长42+5周, 胎儿体质量最小750g, 最大4300g, 平均体质量约3450g, 自然分娩9例, 行会阴侧切术13例, 其中胎吸6例, 产钳2例, 血肿直径最小直径1.5cm, 最大12 cm, 直径5 cm以上16例, 巨大血肿6例, 部位发生于在阴道右侧壁17例, 左侧壁3例, 阴道后壁1例, 阴道前壁1例。血肿位于阴道上1/3段8例, 位于阴道中下段14例。产后会阴缝合时发现6例, 产后2~4h内发现13例, 最晚发现1例在产后24h。

1.2 治疗方法

均行血肿清创缝合术, 对于小血肿处理较为容易, 切开小血肿后, 将凝血块清除, 用羊肠线或无损伤线8字缝合阴道壁, 要将血肿腔底部缝合关闭, 因为小血肿内出血点常为毛细血管渗血, 血肿局限后出血常已停止, 无需再寻找出血点, 8字缝合即能达到止血。对于直径5cm以上血肿及巨大血肿处理较难;东莞市黄江医院处理方法:可用利多卡因行双侧阴部神经阻滞麻醉, 并肌注杜冷丁100mg, 或选择骶管麻醉, 也可以用微泵静滴丙泊酚1%静脉麻醉, 碘伏消毒阴道及会阴, 上阴道拉钩暴露术野, 于阴道血肿最隆起处纵行切开阴道壁, 用手指将血肿腔内积血全部清理干净, 并且用生理盐水冲洗血肿腔至无小血凝块残留, 如有活动性出血但寻找出血点困难或因腔底部过深缝合困难, 用热纱布压迫止血后, 用大圆针1-0号无损伤线8字缝合血腔, 将阴道壁压迫与血肿底部紧贴, 同时可以手指指引, 使缝合线贯穿阴道壁及血肿壁及其基底部, 如出血点高过阴道壁切口, 也可以于切口上方开始同样间断8字缝合, 目的是关闭血肿腔从而止血。缝合完毕用纱布填塞阴道压迫8小时。如果因血肿腔太深难以一次贯穿血肿腔全层的可先缝合一半侧的血肿壁然后再缝合另一半, 效果相同。

2 结果

采用上述缝合方法治疗22例全部治愈, 无1例发生再出血及感染。在产后5d即出院, 随访均愈合良好。比较以往的6年间27例阴道壁血肿的分层缝合结果见表1。

3 分析

3.1 成因

(1) 早产、急产胎头下降过猛过速, 阴道未充分扩张。 (2) 过期妊娠、巨大胎头过大过硬。 (3) 会阴侧切口顶点处血管回缩未能缝扎到。 (4) 器械助产损伤阴道壁内静脉丛。因阴道两旁静脉丛十分丰富易于损伤, 故阴道侧壁血肿多见。

3.2 诊断

如血肿表浅突出一般在产后缝合会阴裂伤时即可发现, 如血管破裂发生在阴道深处不易发现, 如为子宫动脉阴道支损伤可形成巨大血肿, 病人可出现贫血, 休克, 与阴道出血量不成正比, 阴道及臀部疼痛, 会阴部皮肤青紫, 阴道内可及触痛肿物, 表面表紫。如血肿上界很高触不清当做超声波检查要与腹膜后血肿鉴别清楚, 因处理方法不同[1]。

3.3 讨论

阴道血肿发生率较低, 东莞市黄江医院统计约0.2%, 较易忽略, 如不及时处理可感染化脓形成脓肿, 巨大血肿处理较难, 其向上可达宫旁阔韧带内向后可达直肠筋膜表面, 且静脉出血不易缝扎止血, 分层缝合难于达到血肿腔顶, 东莞市黄江医院采用上述方法缝合取得良好效果, 其优点在于:将阴道壁与血肿腔压紧后易于缝合, 对于腔顶过深的在腔内难于缝合, 在腔外于阴道切口上方即可开始压紧阴道壁后进行缝合, 8字缝合可起到良好止血效果, 不必放引流, 缩短住院时间。

摘要:目的 探讨产后血肿的治疗方法。方法 总结东莞市黄江医院2005年至2010年间22例阴道血肿8字贯穿法, 并与以往的分层缝合法比较具有哪些优点。结果 此种方法可使难于处理的巨大阴道壁血肿操作简化, 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此方法可以推广使用。

关键词:巨大阴道壁血肿,8字贯穿法,压迫阴道壁

参考文献

分娩致阴道血肿的护理方法探讨 第2篇

【关键词】分娩;阴道血肿;护理方法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5)06-0107-02

分娩致阴道血肿是产道血肿中最为常见的情况。据相关研究显示,分娩致产道血肿的发生率约为0.15%,这些产道血肿患者中又有52%的患者伴随各种并发症,如子宫颈深度裂伤或穹窿撕裂等,严重危害产妇的生活质量与生命健康。因此,本文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的3例阴道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究阴道血肿形成原因,并总结护理方法。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的3例阴道血肿患者,所有患者全为初产妇,并且为自然分娩,年龄24~34岁,平均年龄为(27.9±2.4)岁,孕周为37~42周,新生儿体重在2800~4100g之间,血肿处理方法:血肿直径<3cm,阴道粘膜层未破裂,使用0/2号快微乔可吸收缝合线进行“8”字型缝合1针;血肿直径在3~5cm之间的,使用1号快微乔可吸收缝合线进行“8”字型缝合2针;如血肿直径>5cm且张力较大时,应立即行静脉输液,补液、输入止血药物,同时切开血肿、取出血块、缝合止血,再使用0/2号快微乔可吸收缝合线缝合阴道壁。血肿较大者缝合后可阴道填塞带尾纱条严密观察,稳定6-12h后取出。

1.2护理方法

1.2.1产时护理:胎盘分娩出后,助产人员应仔细检查产妇会因阴道处是否有裂伤。对于有血肿好发因素者譬如第二过程过快、巨大儿、出肩困难、产钳术助产、加腹压、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并发症等都应提高警惕,分娩后应仔细检查产妇阴道穹窿部、宫颈、阴道中上段部位有无裂伤或血肿。无异常才行缝合术,缝合完毕后,也应再次检查有无渗血和血肿形成及缝合等情况。分娩过程中一旦有血肿形成,应及时处理,能否及时发现血肿对处理难易程度及患者预后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助产人员要仔细检查产道情况,正确缝合阴道裂伤,不留死腔。

1.2.2产后护理:产妇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严密巡视产妇情况,注意观察产妇的宫缩,阴道流血及会阴伤口缝合情况,面色、神智、生命体征等变化,关注产妇的主诉,询问产妇自身感受,如产妇诉说伤口严重疼痛,排尿困难,肛门有排便感或阴部有坠胀感,应提高警惕是否形成了阴道血肿,及时汇报医生,以便早发现,早处理。如发现不及时,血肿蔓延至阔韧带、穹窿部或腹后膜处,不但给后期治疗带来极大困难,也对产妇造成更多的痛苦,甚至可能会出现失血性休克。如果患者出现血压持续性下降等情况,应同时做好输血准备、持续吸氧。

1.2.3预防感染护理:产妇多次阴道操作、软产道受损、产时失血较多等,容易发生感染。应告知产妇及其家属,保持外阴清洁,用碘伏棉球擦洗会阴部,每天两次,遵医嘱使用抗生素,防止感染。

1.2.4预防并发症:医护人员定时巡查产妇情况,密切观察产妇的神色,帮助产妇按摩子宫,防止产后出血的发生。另外,产妇分娩时补液量不足、分娩脱水,大量使用止血药物,软产道损伤导致卧床休息时间一般较长,下肢静脉血回流速度减缓,产妇产褥早期的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等等情况,加大了产后形成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医护人员应注意观察产妇下肢体表的情况,如肤色、温度、运动和肌张力、脉搏、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有无肿胀等,叮嘱产妇卧床时,主动或被动的做下肢运动,以促进下肢的静脉血液回流,防止形成静脉血栓。

1.2.5心理护理:产妇分娩后发生阴道血肿,如未及时发现,则会被再次推进产房进行二次缝合时,由于疼痛和内心的焦虑,容易产生紧张、害怕、无助感等不良心理情绪,此时的安抚很重要,护理人员应对产妇提出的问题进行详细的解答,耐心、真诚的安慰产妇,向其介绍阴道血肿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的必要性等相关知识,引导产妇配合缝合及后期治疗。

2结果

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的3例阴道血肿患者在经过积极处理治疗后,均康复出院,无感染等并发症。

3讨论

分娩后所致的阴道血肿是隐匿性的软产道的损伤,如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容易造成产后大出血、感染、休克、甚至威胁产妇生命,应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正确处理。总体来看,产妇分娩后发生阴道血肿是妇产科临床中的疾病,产妇在分娩前和分娩过程中忍受了严重的疼痛,再发生产后阴道血肿,对产妇来说不仅会产生恐惧、紧张、交流之感,还会严重影响产妇的产后恢复,因此,产妇分娩后,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阴道的情况,发现血肿时,应及时进行缝合,同时在产妇回到病房后,应加强巡视,观察、询问产妇情况,防止延误病情造成出现量增多,形成严重血肿,危害产妇生命健康和产后恢复。本文选取了2013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分娩时发生的3例阴道血肿患者,回顾性分析了产妇的临床资料,总结了一些针对分娩后阴道血肿的护理方法,希望能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给予一定参考。

参考文献:

[1]肖友平.分娩產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探析.《健康大视野》.2013,8(4):323

[2]王淼.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及护理措施分析.《健康大视野》.2013,6(1):532

[3]邱佳玲,罗勤,邹莲英.分娩产妇产后出血的原因与处理对策.《北方药学 》.2013,9(7):632

阴道血肿论文 第3篇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产妇2048例, 其中阴道分娩1331例, 发生阴道壁血肿24例, 占1.8%。实验组12例, 年龄23~40岁, 平均年龄31.5岁, 其中初产妇9例, 经产妇3例, 急产儿2例, 孕妇合并糖尿病者4例。发生于右侧壁8例, 左侧壁2例, 后壁2例。对照组12例, 年龄21~41岁, 平均年龄32岁, 初产妇10例, 经产妇2例, 急产儿1例, 妊高症孕妇2例, 巨大儿3例。发生于右侧壁7例, 左侧壁5例。

1.2 仪器

超声检查使用飞利浦IU22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普通凸阵B型超声探头频率3.5 MHz, 经直肠超声探头, 频率5~10 MHz。

1.3 方法

阴道壁血肿多为急诊床旁超声, 患者为产后膀胱不充盈, 首先嘱护士为患者膀胱内经尿道注入生理盐水350~450 ml, 此过程中, 患者取截石位, 直肠超声探头常规消毒, 套一次性避孕套, 缓慢放入患者直肠, 多角度多切面观察, 于阴道侧壁水平见不规则低或高回声团, 与阴道壁关系密切, 结合病史, 初步诊断为阴道壁血肿。观察血肿发生在阴道壁所在的部位, 并测量血肿大小, 及其与阴道壁、阴道外口之间的距离, 精确定位。此时, 膀胱内经尿道注入生理盐水并充盈良好。换腹部探头, 先快速观察产后子宫宫底位置, 估测子宫收缩程度, 观察宫腔有无胎盘残留等异常情况, 重点沿阴道两侧壁及后穹窿探查, 找到经直肠超声检查所见异常回声团, 明确位置后, 配合临床医师行阴道壁血肿清除术。术中超声可明确观察到卵圆钳是否进入血肿内部, 其所达到的深度及方向, 指导术者有效快速清除血肿, 整个术中, 可动态观察血肿逐渐变小, 张力减低, 直到血肿被大部分或完全清除。

2 结果

两组共24例阴道壁血肿患者, 行血肿清除术12 h后均配合会阴部理疗, 两组观察血肿吸收速度各不相同。

术后2 h阴道超声复查:实验组中11例无明显血肿包块, 1例见血肿等回声包块, 无继续增大迹象;对照组中12例均可见大小不一高回声包块, 无继续增大迹象。

术后7 d阴道超声复查:实验组中11例完全吸收, 另1例包块较之前缩小;对照组中3例完全吸收, 9例仍见高回声包块, 较之前缩小。

术后15 d阴道超声复查:实验组中12例完全吸收;对照组中9例完全吸收, 3例见高回声包块, 较之前缩小。

术后30 d阴道超声复查:实验组12例完全吸收。对照组11完全吸收, 1例包块较前缩小, 吸收缓慢, 直至术后60 d复查才完全吸收。

实验组手术用时每例约5~15 min, 对照组手术用时每例约10~25 min。实验组手术平均用时较对照组缩短约7.5 min。

3 讨论

阴道壁血肿多由于分娩时产道深部血管撕裂, 血液不能外流, 积聚于局部, 形成血肿[1]。严重血肿向直肠周围发展或向上到宫颈旁间隙, 压迫直肠和尿道, 出现局部疼痛, 肛周坠胀, 排便感和尿路刺激症状。失血量与外出血量多不相符。其好发因素主要为妊娠合并贫血、肝炎、妊高症、急产、产道急慢性炎症、巨大儿、会阴切口缝合不佳、凝血机能异常等。而临床上右侧骨盆深部血肿明显多于左侧, 可能与子宫右旋导致右侧阴道黏膜内静脉曲张程度明显高于左侧有关, 而阴道壁血管呈网状, 较为丰富, 而且表面有黏膜覆盖, 血肿积聚于黏膜下, 早期不易发现, 一定大时有张力后, 才产生临床症状, 被重视, 一般的阴道检查有时难以触及盆腔深部血肿的位置。这时, 经直肠超声能及时辅以检查, 且直观, 定位准确, 诊断及时。阴道壁血肿一旦确诊, 均应切开阴道壁清除血肿, 寻找出血点并进行彻底止血。

常规分娩后血肿, 术者靠经验通过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并凭手感行血肿清除术, 术者可能因定位不准, 暴露部位的局限性等因素使得手术时间延长, 特别是隐匿性巨大血肿, 清除困难, 对于血肿大小, 位置的估测都有一定盲目性, 如不及时找到出血部位并清除血肿, 为抢救失血引起低血容量争取时间上存在风险[2]。而经直肠超声可精确定位, 并了解血肿内部情况。经腹实时超声的引导, 可帮助术者确定卵圆钳的位置及左右比邻关系, 精确进入血肿内部, 完成负压吸引器吸管的精确放入, 安全吸出血肿内凝血快, 实时同步观察血肿大小的变化。在超声诊断及引导下能帮助临床医师提高手术成功率, 极大缩短了临床治疗时间, 也减轻患者痛苦, 减少了经济负担。

参考文献

[1]乔群, 王问非, 周文龙, 等.产后阴道壁血肿诊治方法的探讨.哈尔滨医药:2009, 29 (6) :41.

阴道血肿论文 第4篇

1 临床资料

1.1 临床表现

8例产后阴道血肿发生在分娩后约2 h, 助产医师处理好新生儿后缝合会阴伤口结束返回病房时, 患者自觉阴道、肛门剧烈胀痛, 伴里急后重感, 出血多者出现面色苍白、血压下降, 再检查发现阴道血肿, 予快速输液补充血容量后转我院治疗。1例为产后24 h患者自觉阴道、肛门剧烈胀痛, 伴明显里急后重, 阴道流血多, 外院医师复查发现阴道血肿而送我院。1例为产后1 d患者自觉会阴、阴道疼痛, 伴肛门坠胀感, 但症状不严重, 外院医师未能及时发现, 出院后即产后7 d症状加重, 来我院门诊检查发现阴道血肿收入院治疗。

1.2 阴道血肿情况

1.2.1 阴道血肿发生部位

会阴左侧切伤口顶端3例, 左侧阴道壁黏膜自发裂伤4例, 右侧阴道壁黏膜自发裂伤3例。血肿使一侧阴道壁向阴道腔膨出, 阴道变窄, 血肿张力大, 波动感明显, 压痛明显。

1.2.2 血肿大小

4×4 cm 1例, 5×6 cm 8例, 5×8 cm1例。

1.2.3 合并贫血情况

轻度贫血3例, 中度贫血2例。

1.2.4 诱发因素

本组10例中有2例合并阴道炎, 其余均无妊娠高危因素。均为助产医师缝合伤口时未能彻底止血所致。

2 处理

做好术前检查及备血准备, 送手术室在硬外麻下行血肿切开缝合止血术。麻醉成功后取膀胱截石位, 助手协助用阴道拉钩或S拉钩充分暴露血肿位置, 拆除原伤口缝线, 切开血肿, 清理积血, 看清出血位置, 用1号可吸收线8字缝合止血, 然后再分层缝合, 不留死腔, 不穿透直肠。对于出血点不明显, 基底较深的血肿, 自裂伤顶端1 cm处开始缝扎, 分层缝合, 彻底关闭腔隙。术后用纱布填塞24 h, 留置尿管24 h, 用抗菌素预防感染治疗3 d, 血红蛋白低于7 g/L者予输同型红细胞悬液纠正贫血, 术后24 h会阴照射红外线促进血液循环及伤口愈合。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

3 讨论

3.1 阴道血肿形成的原因:

(1) 第二产程延长, 胎先露长时间挤压阴道组织, 使阴道组织破裂出血发生坏死; (2) 侧切过深, 缝线未达顶端, 漏缝已回缩的血管, 或缝合不彻底, 留有死腔, 导致血肿发生; (3) 缝线未拉紧, 渗血, 贮留于阴道旁及直肠旁, 形成血肿; (4) 存在阴道炎症, 使阴道组织水肿, 弹性下降, 质脆, 胎头下降过程中挤压阴道, 使组织破裂, 且裂伤较深而形成血肿; (5) 助产人员对阴道裂伤缝合技术掌握不够熟练, 责任心不强, 不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3.2 预防措施

为减少产后阴道血肿的发生, 应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 产妇在产前检查时应做详细体检, 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阴道炎。对有凝血功能障碍和妊高征的孕妇要积极治疗, 创建安全分娩条件。助产医师提高助产技术, 尽量避免阴道撕裂伤, 产妇分娩后助产医师应仔细检查阴道伤口, 熟练掌握阴道裂伤缝合的技术, 避免因缝合深度不够, 遗留死腔而发生血肿, 产妇分娩后应在产房观察2 h, 出产房时仔细检查阴道流血情况及阴道内伤口渗血情况, 防止血肿发生, 回病房后仍需加强观察, 如有会阴疼痛、肛门坠胀等现象, 需详细检查, 及时发现血肿, 迅速处理, 避免贫血发生。

3.3 处理方法

软产道的撕伤是发生产后阴道血肿及产后出血的常见原因, 一般需行手术修补治疗。缝合时应注意周围解剖结构, 术时尽量恢复其原有的解剖关系, 不留死腔, 但缝合不可过紧, 以免组织坏死。修补时注意对阴道壁血肿应予以缝扎、压迫、切开引流等处理, 同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1]。对于较深的伤口应在满意的麻醉下, 充分暴露伤口再缝合, 对裂伤缝合的高度应超过裂伤顶端0.5~1 cm, 以免漏缝回缩的高部位的血管而发生血肿[2]。

本院从未有因助产医师缝合技术问题及观察不仔细问题造成阴道血肿延误治疗, 7例案例均为基层医院发生, 可见提高基层医院产科质量, 提高助产医师的技术水平对降低妇女产后出血有很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唐良萏.外阴和阴道损伤的原因及诊治.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4) :193.

阴道血肿论文 第5篇

关键词: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卵巢血肿,鉴别

卵巢血肿超声声像图复杂、差异较大, 易与其它卵巢赘生性囊肿混淆, 如果首诊时不能认识到其为血肿的可能性, 忽略复查的重要性, 很有可能造成不必要的手术。 本研究旨在探讨卵巢血肿首诊时即能与其它卵巢肿瘤鉴别的可能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院自2004年5月-2008年6月在门诊或住院阴超检查发现卵巢血肿的56例病人, 其中29例经手术或腹腔镜检查证实, 27例由超声随访及临床各种资料证实。 56例患者年龄最大为46岁, 最小14岁, 平均32.4岁。 声像图表现为点状回声型13例, 网格样回声型20例, 囊实混合回声型18例, 单纯囊肿型5例。将20例巧克力囊肿、21例畸胎瘤、30例炎性包块、10例黏液性囊腺瘤、13例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瘤等病例及其图像作对比分析, 全部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

1.2 仪器与方法

应用LOGiq400型及Philips2540A型彩色超声仪, 阴道探头频率4.0~6.0MHz。 彩超的彩色设置使用机器固有的Gyneconogy预设置:scale 13.1cm/s;DR54;G70;CG25等。阴超监测, 患者排空膀胱, 取膀胱截石位。将套有避孕套的阴道探头送入阴道内, 常规扫查子宫及双侧卵巢的大小, 卵巢肿块的数量、大小及形态, 内部回声等, 彩色多普勒血流分布及阻力指数等情况, 拍照并保存记录 。大部分愿意配合的患者作了每隔数日的复查或再次月经后的复查。

2 结果

本组56例血肿声像图表现为点状回声型13例, 超声误诊为巧克力囊肿4例;网格样回声型20例, 超声误诊为炎性4例, 黏液性囊腺瘤2例;囊实混合回声型18例, 超声误诊为乳头状囊腺瘤2例, 畸胎瘤1例, 单纯囊肿型5例。分别将其与各自图像类似的卵巢肿块作对比分析如下。

2.1 弥散点状回声型

见图1, 共13例。与20例卵巢巧克力囊肿鉴别, 共同处是囊内点状回声, 但血肿整个稠密度低于巧克力囊肿, 巧克力囊肿内部回声趋于更低的类实质样, 病史较长者内回声接近实性, 囊壁内面偶见贴壁的强回声斑块, 囊肿常与周围组织黏连, 与子宫密切粘着致使子宫有“缺损”或“压迫”表现。临床有痛经史, 有的并发子宫腺肌症等。

2.2 网格状回声型

见图2, 共20例。与炎性包块及黏液性囊腺瘤类似。炎性包块边界模糊, 周围可见少量游离的不规则暗区, 彩色血流较丰富, 多有明显的临床症状。黏液性囊腺瘤内部回声亦有细弱散在光点及间隔光带, 与血肿网格状回声型类似, 但黏液瘤一般体积较大, 内径多在10cm以上, 血肿示内部光团或分隔有血流信号。

2.3 囊实分界回声型

见图3, 共18例。与畸胎瘤及乳头状囊腺瘤鉴别。畸胎瘤内部点、团状回声明显强于血肿, 且团状回声后方常伴有声影。而卵巢血肿的实质回声比前者要低, 且均伴有后方回声增强。凝血块常见边缘成角, 而畸胎瘤中的强回声边界圆钝, 无成角现象。脂-液分层型畸胎瘤多表现为下方为液性暗区, 上方为略强细密点状回声, 而我们观察到血肿型图像则相反或位置多变。CDFI显示囊性畸胎瘤周围无或仅少量星点状血流信号。本型中当实质回声减少呈乳头状时, 需与乳头状囊腺瘤鉴别, 囊腺瘤壁上的结节无边缘成角, 立体感强, 腺瘤的实性结节上可见血流显示, 而血肿内的壁上结节未见血流。

2.4 囊肿型

周边不规则, 需与单纯囊肿或卵泡鉴别, 卵泡张力较高, 周边光滑, 病史和随访是主要鉴别方法。

3 讨论

卵巢血肿多由卵巢内成熟卵泡、黄体、黄体囊肿或卵泡囊肿破裂造成。 根据形成时间不同, 分为卵泡血肿和黄体血肿, 二者与月经周期关系密切, 卵泡血肿多发生在排卵前期, 而黄体血肿则发生在排卵后期, 尤以月经最后一周多见[1]。它属于卵巢非赘生性囊肿的一类, 多能自行消失[2]。 根据血肿病理过程, 可自行消退、机化、液化形成囊肿、破裂等[2]。T.Tohya认为如果能在手术前正确诊断, 许多患者可以免做手术而可以保守治疗。并指出患者症状好转与声像图变化密切相关[3]。本文出现I型图像病理多为新鲜出血, II型图像病理结果多见纤维素渗出, 纤维素网架形成, 胶原蛋白开始沉积。III型图像病理多见大量胶原蛋白沉积内见坏死的红细胞、破碎的黄体。完全溶解多见于IV型。部分经过动态观察的病例, 笔者发现其可以逐步出现I型、II型、III型、IV型, 最后消失。其发生过程与血肿的吸收过程一致, 但部分病例图像可跳跃出现。笔者分析, 由于出血量的不同, 纤维析出多少不同, 上述某一过程可能发生不明显或发生很快而不能被数日一次的超声观察到。部分病例在出现II型或III型图像后夹杂I型图像, 分析可能又出现新鲜出血。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卵巢周围血流情况的观察对鉴别诊断有较大的优势, 黄体或黄体血肿在其周围可见环绕一圈或半圈的血流信号, 容易记录到血流频谱[4], 在工作中亦发现同样的特征。

因此卵巢血肿的鉴别诊断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复查, 可见其发生动态变化直至消失, 就可以与卵巢赘生性肿块区分。但在早期工作中, 由于只熟悉单纯囊肿的非赘生性囊肿可能, 对这种复杂图像尤其是体积大的血肿, 容易武断的认为不可能是非赘生性而未提示复查, 从而导致误手术的现象。经过对比分析, 结合前人的研究结果, 笔者认为广大超声医生可以通过熟悉其各个阶段声像图特点, 结合彩色多普勒血流显示情况, 在首诊时即可以与大部分巧克力囊肿、畸胎瘤、炎性包块、囊腺瘤、卵巢癌等区分开, 做出准确的提示诊断和复查要求, 才能有助于临床和减少部分患者误诊和不必要的手术治疗。

参考文献

[1]段如麟, 陈解民, 主编.妇产科症状鉴别诊断学 (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1996.236-237.

[2]吴钟瑜, 主编.实用妇产科超声诊断学 (M) .天津:天津科技翻译出版公司, 2000.366-367.

[3] T.Tohya.Conservation management of the acute abdomen sec-ondary to hemorrhagic disease of the ovary (J) .Inte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 2003, 80:165-166.

上一篇:基础医学综合考试下一篇:中学生写作能力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