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2024-09-05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精选12篇)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1篇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服务,护理效果

脑梗死属于老年人群常见病症, 主要表现为脑供血缺乏和脑局部组织坏死。这类病症的发生和动脉粥样化有直接联系, 具有发病急、病程长、预后效果差等特点[1]。为提高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使其及早康复, 本次研究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前后收治的15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 采取对照研究方式探究优质护理的临床效果, 现进行具体的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神经内科2011年1月-2012年1月未实施优质护理之前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对照组,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实施优质护理后收治的75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观察组, 所有患者均通过CT、MRI影像学检查。观察组男35例、女40例;年龄56~72岁, 平均 (64.5±4.2) 岁。对照组男36例、女39例;年龄54~70岁, 平均 (62.4±4.1) 岁。两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服务, 主要包括:健康教育和饮食指导, 并告知患者需要注意的事项, 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1.2.2 优质护理

观察组接受优质护理服务, 建立优质护理质量追溯机制, 定期考核护理服务质量, 检查陪护率等, 在提供优质护理服务的同时, 注意护理服务本身的持续质量改进。护理过程中以患者为中心, 加强人力资源弹性调配, 建立基于护理工作量、工作质量、工作难度、工作技术要求、工作风险及患者满意度等方面的考核机制, 强化护理服务质量与干预效果。具体优质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 优质心理疏导。脑梗死发病后, 易产生焦虑、不安、抑郁等心理。为此, 平时护理人员需主动和患者沟通, 以便实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临床需求。结合患者的心理状态、情绪、病情恢复情况等, 制定优质心理护理方案[2]。然后, 利用影像和图片、多媒体等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以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 (2) 优质环境护理。为患者提供舒适、安静、干净的病房环境, 定期做好消毒和通风工作, 以便确保患者以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 (3) 优质细节护理。主管护理人员应定期组织相关的护理人员学习、培训相关的护理内容。然后, 构建脑梗死护理的机制。与此同时, 还应做好相关的导诊和陪检、送检、配送等工作, 旨在提供优质的细节护理服务。 (4) 优质康复护理。脑梗死所致功能障碍, 没有特效的药物。而为患者提供优质康复护理服务, 主要的目的为逐渐恢复患者的生理功能。临床方面, 应结合患者的身体情况、恢复情况, 实行分期功能锻炼, 以便护理人员给予患者床边康复训练指导。训练过程中应鼓励患者, 以便其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 加强功能康复锻炼, 从而提高患者的活动量, 使其逐渐恢复生理功能, 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3,4]。 (5) 优质饮食指导。为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方案, 确保患者每日饮食均衡。鼓励患者平时多食用一些低热量和低盐、维生素较高、低脂等食物。需要注意的是, 需保证患者的饮食以清淡为主, 治疗过程应以半流质软食、流质饮食为主, 进而降低患者的肠道负担。 (6) 优质日常护理。加强患肢锻炼, 以激发患者健肢的潜能, 如穿衣、脱衣、舌肌训练等。 (7) 建立全面的连续性优质护理服务。患者出院后制定并实施电话随访计划, 给予患者健康教育及用药指导等服务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护理满意度、运动功能恢复情况、日常生活能力。

1.4 疗效判定标准

护理满意度, 采用笔者所在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测量表, 按照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评判, 主要评判内容:护理人员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环境创设等。满意度= (非常满意+满意) /总例数×100%。运动功能恢复情况采用Fug-Meyer评分, 对患者护理前、后, 运动功能实行评判, 评分越高, 代表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状况更好。日常活动能力采取Barthel指数, 对患者护理期前、后, 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判, 评分越高, 表示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越佳。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用SPSS 14.0统计学软件实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3.33%, 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7.33%,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7.670, P=0.006) , 见表1。

2.2 护理前后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Fug-Meye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观察组的Fug-Meye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护理前后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

护理前, 两组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护理后, 两组Barthel评分均有一定改善, 但观察组的改善效果更加明显,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脑梗死, 即为血栓形成者, 存在先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类病症的发病时间较慢, 一般多在睡眠、安静情况下引发病症。临床方面主要采取卧床休息、吸氧、严格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心电图检查等方式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老年脑梗死发病的原因, 与血栓形成、栓子所致有关。临床症状为头晕、眩晕、一侧肢体无力等。其中因栓子引发病症的患者, 通常无前驱症状, 且发病急骤, 在数分钟即可发展到高峰[5]。此外, 老年性脑梗死的发生, 和动脉粥样硬化 (AS) 严重、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IA) 、房颤、高危因素较多, 如高脂血症、冠心病、精神异常等有直接的关联。老年脑梗死病症的出现, 会对患者的机体构成严重的损害, 这一病症的病死率较高[6,7]。并且脑梗死患者发病后, 机体免疫能力降低, 这也导致临床治疗的挑战性加大。本次研究, 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 提供优质护理服务, 临床效果较好。优质护理更加注重患者的心理、生理、精神和临床需求[8]。有效实施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偏瘫症状、预后, 并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医院整体护理效果。优质护理经不断完善, 秉持一切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开展护理工作, 能够结合患者的病情和需求开展护理工作, 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临床需求, 不断改进护理工作[9,10]。与此同时, 还可加强护理人员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 降低护理工作中的误差、差错, 从而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经优质护理干预, 改善老年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 如不安、恐惧、抑郁等, 且不会对患者的治疗效果构成严重影响。平时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间的沟通, 拉近护患关系的同时, 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降低医疗纠纷情况发生。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同时, 观察组改善患者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 更加明显,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由此能够看出, 优质护理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 可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并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能力, 使患者及早获得康复, 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周蓉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 2014, 12 (32) :351-352.

[2]刘芹, 彭宪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4, 20 (15) :87-88.

[3]康菊花.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 (23) :102-104.

[4]周明珍.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 (30) :247-248.

[5]张俊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5, 9 (9) :211-212.

[6]孙春梅.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价值探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30) :88-90.

[7]兰尖花.优质护理干预在老年性脑梗死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 2014, 15 (10) :126-127.

[8]汤芳.86例急性老年性脑梗死病人临床护理体会[J].全科护理, 2014, 12 (30) :2815-2816.

[9]孙艳梅, 戴丽君, 孙彦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6, 11 (13) :230-231.

脑梗死患者护理查房 第2篇

护士长(护师):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CIS),是指局部脑组织因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而发生的软化坏死,进而产生临床上对应的神经功能缺失表现。脑梗死又可分为脑栓塞和脑血栓形成。脑栓塞是各种栓子(血流中的固体、液体、气体)随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脑血栓是颅内外供应脑组织的动脉血管壁发生病理改变,官腔狭窄形成血栓。为了指导检查责任护士整体护理落实情况,提升护理专业知识和护理质量,现对24床郭成熙脑梗死患者进行护理查房,下面请责任护士杨琴汇报病史。

张曦(护师):患者郭成,男性,87岁,系“(代)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30年,加重伴饮水呛咳1周”入院,患者30年前无明显诱因情况下出现右侧肢体活动障碍,失语,外院行头颅CT检查明确诊“脑梗死”予以活血化瘀、营养脑细胞治疗,仍遗留右侧肢体偏瘫、失语。平时口服“拜阿司匹林、辛伐他汀、左旋氨氯地平”,多次症状再发加重入住我科。1周前患者上述症状加重,同时出现进食呛咳,饮水时症状更明显,急来我院,门诊查头颅CT提示:多灶性脑梗死。患者近2周时有咳嗽、咳痰,痰难咳出,无畏寒、发热,时有气喘。近1周无呕吐、意识障碍,一直卧床,大小便不能自理,能进食糊状食物,睡眠尚可。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一般,高血压病30年,口服“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血压控制尚可。慢性支气管炎40年,每年冬春季均有发作。否认药物过敏史,体格检查:T:36.3℃,P:68次/分,R:20次/分,BP:156/72mmHg,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运动性失语,呼吸尚平稳,营养中等,轮椅推入病房,骶尾部可见1cm×1cm大小Ⅱ期压疮,其上无渗出。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诊断:1.脑梗死 2.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3.高血压病(很高危)4.褥疮(Ⅱ期压疮)5.食管肿瘤?患者高齡,既往有高血压和脑卒中病史多年,长期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目前脑梗死再发,同时存在气管感染和吞咽困难,住院期间随时可能病情进一步加重,有发生痰窒息、恶性心律失常、呼吸衰竭,甚至猝死等潜在风险,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也可能营养不良导致全身衰竭,压疮恶化,预后较差。生化

(一)示:ALB 33.1g/L,A/G 1,PA 72mg/L,CRP2 13.96mg/L,HCY 18.16umol/L。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电解质、乙肝五项、凝血四项各项指标均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缓,Ⅱ、V4-V6导联T波变化 肿瘤十二项示:CA125:80.18U/ml,CA199:128.42U/ml,CA242:90.42RU/L。CT示: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食管壁增厚。

护士长(护师):通过责任护士介绍,大家对该患者病情已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请责任护士根据患者病情,提出存在哪些护理问题和护理措施。张曦(护师):根据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提出以下护理问题及措施:

一、营养失调;与患者不能进食,机体需要,疾病消耗有关 措施:

1..静脉补充营养,如:白蛋白、脂肪乳、氨基酸,多种维生素等 2.提供肠内营养。

3.监测生化指标中白球蛋白比例,水电解质平衡、血脂、血糖等情况。

预期目标:病人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

二、低效性呼吸形态:与肺通气/肺换气功能障碍有关 1,评估患者呼吸形态紊乱的程度。2,观察生命体征,神志,缺氧的状态。3,吸痰前后给予纯氧吸入。4.保持呼吸道通畅,按时翻身拍背。

预期目标;恢复正常的呼吸形态。

三、窒息的危险与清理呼吸道低效有关,分泌物增加有关

1.营造良好的治疗环境,温度保持在18~22度,湿度在50%~60%,保持病室空气新鲜,定时通风;

2.给予患者抬高床头30℃,有利于改善呼吸;

3.评估痰液黏稠度、量、及性质,定时给予翻身、拍背、吸痰; 4.按时湿化气道,稀释痰液,注意严格无菌操作; 5.必要时使用振动排痰机; 6.遵医嘱合理使用解痉平喘药物。

预期目标;呼吸平稳,呼吸道通畅无明显的痰鸣音

二、躯体移动障碍:与脑血栓损伤神经引起偏瘫有关

措施:

1、病人应采取平卧位,以便较多的血液供应脑部,禁用冰袋冷敷,以免血管收缩、血流减少加重病情。

2、置患肢功能位,指导早期康复锻炼。帮助患者进行关节主动及被动活动锻炼。

3、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

4、协助患者做好生活护理,运动障碍患者要防跌倒、坠床的预防措施,床边加护栏,加强陪护宣教。

预期目标:病人躯体活动能力增强

三、吞咽困难

措施:

1、指导患者饮食宜低盐低脂清淡易消化,富含纤维素食物,保持排便通畅。

2、球麻痹患者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应给与糊状流质及半流质饮饮食,小口慢慢喂入。

3、注意观察患者有无呛咳明显、面色发绀情况,严防窒息,如有异常,应积极采取抢救措施。

4、必要时给予鼻饲流质饮食。

四、语言沟通障碍

措施:

1、借助非语言沟通方式与病人取得交流,满足患者需要,如手势、表情、点头、摇头等。

2、指导患者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可从简单发音开始,鼓励病人开口说话,尤其是对于不完全失语患者。

3、对于混合性失语患者,注意训练患者语言理解能力。

五、有废用综合征的危险

措施:

1、讲解活动的重要性,演示指导患者家属对受累关节进行按摩机主动及被动活动。防止肌肉萎缩。

2、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

3、置患肢功能位,防止足下垂及足外旋,可与软枕垫起或穿中立鞋。

4、注意天气变化,避免关节受凉,适当锻炼,防止关节畸形或关节挛缩。

六、预感性悲哀

措施:

1、重视病人的反应,提供良好环境,组织病人家属学习疾病知识或开座谈会,已达到相互学习,相互鼓励,也可组织患者参加集体活动。

2、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开导病人,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嘱家属给予患者物质及精神上的鼓励,亲友的关心会使患者情绪稳定,配合治疗。

七、活动无耐力

措施:

1、评估和记录病人对活动量的耐受水平。

2、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如患者锻炼时出现不适症状,应适当限制活动量。

3、指导患者使用辅助设施,如床栏、轮椅、扶手、拐杖等。

八、知识缺乏

措施:因为患者的年龄的,痴呆貌,给与患者家属介绍疾病的发展过程,及时防治高血压、冠心病及老年性脏器功能衰退等,2、球麻痹患者防窒息,暂禁食。

3、指导患者合理用药。

4、教会病人家属自测血压。

5、保持心情舒畅,勿激动。

九、有受伤的危险

措施:

1、正确评估患者的危险因素。

2、衣物应宽松合身,鞋子应防滑,地面保持干燥,加床栏。

3、活动宜慢,幅度宜小,防止体位性低血压。

十、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长期卧床有关

措施:

1、保持床单位清洁无皱,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定时翻身、按摩受压部位。

3、向患者家属做好宣教,告知更换体味的重要意义。

4、使用充气床垫。

5、加强肠内外营养,增加机体抵抗力。

6、加强生活护理。预期目标:皮肤完整无破损无压疮发生

十一、便秘:与长期卧床、年老体弱肠蠕动减慢有关

1、观察肠蠕动、排气、腹胀及上次排便的时间

2、给予高维生素、高膳食纤维素的流质饮食

3、给予腹部顺时针按摩,促进肠蠕动

4、遵医嘱应用促进肠蠕动的药物及开塞露灌肠 预期目标:病人至少2-3天排出大便一次

十一、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

措施:

1、向病人及家属解释心衰的诱发因素:排便用力、饱餐、感染、情绪激动等及预防措施。

2、控制输液速度。

3、严密观察患者有无胸闷、紫绀等症状。

4、注意观察有无急性左心衰表现。

护士长(护师):我们听了责任护士介绍,对病人的病情有了一定的了解。下面我们去病房对病人进行护理体格检查。

护士长(护师):“阿姨,郭老最近好吗?”“还可以,就是不能吃饭不能吞咽,痰又多,又不能讲话。“哦”今天我们要对郭老所患疾病的护理情况进行护理查房,以便更好地进行护理,希望得到您们家属的配合。(患者家属表示同意)

护士长(护师):郭老的生命体征平稳,症状较前改善,该病人的护理问题很多,责任护士都能一一阐述清楚,护理措施得当。需要注意的是,患者高龄,基础疾病多,需要综合分析,对患者进行全面整体护理,才能确保医疗护理质量安全。该患者球麻痹常有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容易造成食物反流呛咳窒息。我们该如何观察和护理呢?下面请谢瑜(主管护师)来谈一谈。

王成(主管护师):脑梗死为缺血性疾病,脑出血为出血性疾病,脑梗死合并脑出血为护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1)做好急性期的基础护理,有效减少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病人取平卧位,床头抬高15度以减轻脑水肿,持续吸氧,每小时监测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变化,做好口腔护理。(2)做好家属的解释工作,脑梗死和脑出血是两个相对立的疾病,病程会延迟很多,做好解释工作,树立患者和家属战胜疾病的信心。(3)脑梗塞合并脑出血在治疗上就只能是脱水降颅压,营养脑细胞,能量合剂增强机体抵抗力来促进疾病恢复,而不是采用止血或抗凝治疗,故而疾病的康复与病人的意志力有很大关系,(4)恢复期的护理,加强肢体功能锻炼。

护士长(护师):进行性延髓(球)麻痹是延髓和桥脑颅神经运动核的变性疾病,为运动神经元病的一种类型,呈进行性吞咽、构音困难及面肌和咀嚼肌的无力。侯玉兰说说球麻痹的主要表现和护理

地利(护师): 主要表现构音不清、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咀嚼无力,舌肌萎缩明显伴肌束震颤,咽反射消失;

护理:晚期患者吞咽无力,讲话费力,甚至呼吸困难,应予鼻饲以保证营养,必要时用呼吸机辅助呼吸。一旦发生呼吸道感染,必要时立即进行气管切开,便于清除气管内分泌物,借助器械以维持呼吸功能。护士长(护师):因为患者时有咯血,谁说一下咯血和呕血的鉴别

张曦(护师):

1、概念:咯血是指喉及喉以下呼吸道任何部位出血,经口排出者咯血与呕血的鉴别 咯

血 呕

血 病因 肺结核、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肿瘤、心脏病等 消化性溃疡、肝硬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胆道出血等

出血前症状 喉部痒感、胸闷、咳嗽等 上腹不适、恶心、呕吐等 出血方式 咯出 血色 反应 黑便 鲜红 碱性 呕出,可为喷射状 棕黑、暗红、有时鲜红 酸性

有,可为柏油样便,呕血停止后仍持续 血中混有物 痰、泡沫 食物残渣、胃液

除非咽下,否则没有

出血后痰性状 常有血痰数日 无痰

护理: 每日2次进行雾化吸入稀释痰液,以利痰液排出,保持呼吸道通畅,对部分患者还可用凝血酶雾化吸入以助止血 或静脉使用止血药物。护士长(护师):针对这位患者还有谁要补充的

张曦(主管护师):我来说一下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护理措施:

1、绝对卧床休息,尽量避免搬动病人,减少肺活动度。取患侧卧位,可减少患侧活动度,既防止病灶向健侧扩散,同时有利于健侧肺的通气功能。

2、专人护理,保持口腔的清洁、舒适,擦净血迹。及时清理病人咯出得血块,避免因精神过度紧张而加重病情。

3、在床边准备吸引器,鼓励病人将气管中的痰液和血液咳出,保持呼吸道的通畅。

4、饮食指导:大咯血者暂禁食。小量咯血者宜进少量凉或温的流质饮食。避免饮用浓茶、咖啡、酒等刺激性饮料。多饮水及多食富含纤维素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晓云(护士):我有一点疑虑,听说脑血栓病人可使用高压氧舱治疗,具体有哪些作用呢?请哪位老师给予指导。晓云(护士):高压氧舱治疗脑血栓形成的作用(1)提高血氧供应,促进侧枝循环。(2)在高压氧舱状态下,正常脑血管收缩,增加病变部位脑血液供应。(3)脑组织有氧代谢增强,能量产生增多,为神经组织的再生和功能恢复提供物质基础。

李容(护士):我来补充一点,患者的护理问题还存在,腹胀、便秘——与长期卧床有关,观察胃肠功能,关注腹胀及排泄情况

措施:1.脐周按摩。2.胃肠动力药物:莫沙必利、四磨汤。3.必要时行胃肠减压,观察胃液的量色,每次鼻饲前注意观察胃

内潴留情况,>150ml暂停鼻饲,通知医生处理。4 开塞露纳肛,灌肠。预期目标:胃肠功能正常

护士长(护师):恢复期的患者一般都有肢体功能障碍,那么我们应如何做好患者在急性期和恢复期的功能锻炼?

张曦(护师):(1)急性期,预防关节挛缩变,及废用性肌萎缩,保持各关节功能位,如肩关节、肘关节、手指各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旋、环绕等动作,不可用力过大,防止扭伤或骨折,经常翻身改变体位,进行床上被动运动,教会患者以健手为着力点,健肢为支点在床上进行移行运动。(2)恢复期:指导患者进行自我运动练习,指导患者站立练习,如教病人收腹挺胸、指导患者行走练习,如上下楼梯、重心转移练习。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3篇

【关键词】脑梗死;护理干预;负性情绪;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5)16-0138-01

Abstract:

Keywords:

脑梗死会造成老年患者失语、偏瘫等功能障碍,也会使患者出现焦虑、抑郁、恐惧等负面情绪,破坏机体阴阳平衡,从而加重病情。笔者给予36例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取得较好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3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老年脑梗死患者72例作为研究对象。入选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脑梗死诊断标准。均为首次发病,经CT或MRI检查确诊;肝肾功能、血尿常规均正常;无意识、行为障碍。排除标准:意识、行为障碍、痴呆或有精神病史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60~81岁,平均(695±2.1)岁。对照组中男23例,女13例,年龄60~82例,平均(705±2.4)岁。两组患者性别及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包括疾病知识讲解、日常生活护理、健康教育,保持病房干净整洁,定期巡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①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加强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疑虑,详细讲解疾病知识、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危险因素,针对患者的负面情绪,做好心理疏导工作。针对焦虑型患者,应注意放松情绪,可通过听广播、戏曲、交流等缓解其高度紧张状态;针对抑郁型患者,可通过恢复良好病例增强其自信;针对乐观型患者,引导他们协助护理人员与抑郁患者沟通,通过相互鼓励使他们摆脱抑郁情绪。②与患者家属做好协调沟通,充分发挥家庭的支持,使患者感受到关心和爱护,有助于他们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家属应尽量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强化患者的责任意识。③用药指导,药物治疗对脑梗死康复具有重要作用。护理人员应详细介绍药效、用药的重要性、用药时间、剂量和方法、可能引发的不良反应和处理方法。提前告知患者和家属服药后可能会发生上身潮热、发热、嗜睡、恶心等情况,但会逐渐缓解,以提高其用药依从性。④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应尽早进行康复锻炼,通常发病3个月内若患者病情稳定,则可进行康复治疗,以恢复肢体功能,避免肌肉萎缩、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入院时需摆放好肢位,叮嘱患者取健侧卧位,避免半卧位,协助患者翻身、拍背,以避免压疮和肌肉痉挛。早期进行床上活动,协助患者行被动活动;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步态训练,注意保持立位平稳,患肢进行屈膝、伸髋、前后摆动、原地踏步等,然后逐步加强训练力度,增加步行范围,或上下楼梯。

1.3观察指标采用焦虑评价量表(SAS)和抑郁评价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利用自制护理调查表评价患者的康复护理依从性,包括是否遵医嘱控制饮食、用药、行功能训练、改变生活方式、是否保持心态平和、是否科学睡眠、是否及时沟通病情,统计两组同时做到以上要求的患者例数;采用QOL生活质量评价标准调查两组生活质量,包括独立生活能力、生活环境、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分100分。设计护理依从性调查表,调查表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即康复训练依从性、服药依从性、生活方式改变依从性及家庭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依从性等;每项25分,分值越高依从性越好,以评分大于等于75分,且患者主动配合医生嘱咐进行康复训练为依从,以评分低于75分,且需要监督才可勉强完成康复训练或不能完成康复训练为不依从。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8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SAS、SDS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抑郁、焦虑评分无显著差异;护理后,观察组SAS、SD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两组康复护理依从性对比观察组中34例能够同时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护理,对照组中20例患者能够较好配合治疗和护理。观察组的康复护理依从性为94.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两组QOL评分对比护理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无明显差异;护理后,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多发病、常见病,致残率较高,是威胁老年患者生命的重要病因。老年脑梗死患者由于对疾病认识不足,心理压力较大,容易产生严重负面情绪,影响治疗效果,甚至导致病情发展。综合护理干预中的心理护理、用药指导、健康教育、康复锻炼等措施,有助于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早期情志护理有助于患者情绪调节,解除其思想顾虑,从而缓解负性情绪,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配合治疗和护理。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康复护理依从性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表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实施综合性临床护理干预,有助于缓解其负性情绪,提高康复护理依从性,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奇玉,徐锡春,刘燕.心理护理干预对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及认知功能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3,19(07):784-786.

[2]周妍.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16(6):682-684.

[3]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4):147-149.

[4]芮雪,范晓华,潘卫萍.早期综合护理对初次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3,34(21):4408.

老年性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护理 第4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 脑梗死发病率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并且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其高发病率、高病死率及高致残率给社会发展带来压力, 给家庭带来了负担。随着高端医疗设备尤其是高场强磁共振在临床上的逐步应用及普及, 诊断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脑梗死的及时准确诊断已经不是问题, 治疗上也有了更多的方式可以选择, 如根据发病时间及影像检查资料进行溶栓及非溶栓治疗, 甚至可以采取生物医学治疗方式, 如干细胞移植术等。近年来, 国内、外诸多学者做了很多关于脑梗死预后评估的研究, 有相当的参考价值。脑梗死致残率和致死率如此之高的原因, 除和其精密解剖结构及脑神经对缺氧缺血的高敏感性外, 脑组织缺血是其主要原因。脑梗死是突发的脑血管闭塞 (栓塞、血栓形成) 或血流动力学改变, 引起的局部血供中断所致, 使脑的血供急剧下降, 在最严重的区域内引起脑组织不可逆性损害, 即脑梗死形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笔者所在医院一年来收治的55例具有糖尿病病史且磁共振脑功能成像合并新发脑梗死的患者, 其中男35例, 女20例, 年龄45~75岁, 平均56岁。

1.2 糖尿病诊断标准

糖尿病诊断标准依据1999年WHO提出的诊断标准: (1) 有糖尿病症状, 任何时间的静脉血浆葡萄糖浓度多11.1 mmol/L; (2) 空腹血糖≥7.0 mmol/L; (3) 在OGTT服75 g葡萄糖后2 h PBG≥11.1 mmol/L, 以上3项检测标准中, 只要有1项达到标准并随后1 d在选择上述3项中的任何1项检查也符合标准者, 即可确诊为糖尿病。

1.3 脑梗死急性期磁共振诊断

头颅磁共振扫描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或等信号、FLAIR像呈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WI呈高信号。

1.4 排除标准

(1) TIA“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者; (2) 急性脑梗死但是未有糖尿病病史者; (3) 脑梗死超过24 h者。

1.5 护理方法

1.5.1 一般护理

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密切观察, 尤其对生命体征与意识的转变情况密切观察, 监测血压、血糖、呼吸和脉搏等。

1.5.2 针对糖尿病护理

(1) 心理护理:对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宣教, 包括脑梗死的预后、糖尿病饮食及药物治疗方案及药物服用方法等, 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且陪护医护进行护理, 避免出现激动暴躁情绪, 血压往往不易被控制, 会增加发生再次脑梗死可能, 因此可以采取心里疏导手段。另外, 听音乐兴趣培养催眠暗示等, 培养乐观的情绪, 避免心情的波动, 稳定机体的内环境, 能够最终达到治疗和预防脑梗死的目的。 (2) 药物注射及服用方法护理:对有注射胰岛素需求的患者, 建议选取多个注射部位进行轮换, 避免硬结、皮肤溃疡等情况发生, 口服降糖药患者按时给药, 监测血糖, 调节药量。 (3) 皮肤护理:注意皮肤卫生、及时更换床单、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冻、烫伤, 每两小时翻身, 避免褥疮发生。 (4) 脑梗死急性期护理, 待患者的病情稳定之后, 可协助患者进行简单的伸屈动作, 按摩肢体, 促进体内血液淋巴的循环, 促进新陈代谢, 改善皮肤的状态, 鼓励可下床活动的患者下床走动, 积极训练患者语言功能, 向其示范卷舌发音口型, 强化口语的练习, 帮助患者恢复语言功能, 适当、规律、长期的运动不但能够有利于体重的控制, 还具有调节内分泌功能的代谢、改善心肺功能的作用, 以期最终能达到控制血糖、减少心脑血管意外发生率的效果。

2 结果

对入组55例患者进行脑梗死急性期治疗及针对性护理, 其中53例病情好转、出院, 未发生糖尿病合并症及再次栓塞、再出血情况, 1例肢体运动障碍未见明显好转, 1例饮水偶尔呛咳。有效53例, 有效率为96.36%。

3 讨论

缺血性脑血管病在不同病理时期血流改变多样性致临床表现也不尽相同, 其中侧支循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侧支循环包括初级侧支循环, 即由大脑前交通动脉和后交通动脉构成;次级侧支循环主要有脑膜中动脉、眼动脉、翼动脉及颞浅动脉。一般认为初级侧支循环在缺血早期就开始发挥作用, 其代偿能力足够提供较大的血流量, 在初级侧支循环代偿不能发挥作用或无法维持正常灌注时, 次级侧支循环代偿才提供额外的血供, 此时虽侧支循环建立, 但是脑血管调节能力不能满足脑组织生理功能, 继发侧支循环提供血流虽远不及初级侧支循环, 但所有脑组织某种形式上均存在继发侧支循环代偿, 这在脑梗死恢复带来了一定作用。国内学者吕达平等研究也表明, 次级侧支循环中软脑膜支吻合的开放程度与存在形式等与脑血管狭窄及脑血管闭塞形成速度正相关, 后者除与脑血管发育好坏主要相关外, 也与脑灌注血压、血液黏稠度及侧支代偿能力有关。Tsiskaridze等研究亦认为, 颈内动脉粥样硬化等因素引起中度血管狭窄而致的脑梗死与侧支循环血供不足呈直接相关。总之, 侧支循环与脑缺血区的残余灌注紧密相关, 但两者间的精确关系以及侧支循环间的相互作用目前尚不甚清楚。可见, 侧支循环的代偿能力不仅决定脑梗死早期临床症状改善, 而且也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 进而影响患者的长期预后。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的代谢性疾病, 脑梗死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4]。近年来,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及生活方式改变, 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病率愈来愈高。近20年监测结果显示, 脑卒中死亡人数年增长率达8.7%[5]。目前随着影像设备的更新及检查技术的发展对脑梗死的诊断已不是难题, 甚至对临床治疗方式选择上亦能提供合理、可靠的依据[6]。但是糖尿病合并脑梗死预后与护理具有密不可分关系, 亦是康复的主要手段[7]。本研究对此类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 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例肢体运动障碍未见明显好转, 分析原因可能与梗死面积较大、治疗时间相对较晚有关。另外1例饮水偶尔呛咳, 是由于梗死部位位于脑干、桥脑及延髓病变时会发生饮水呛咳、吞咽困难等症状。根据Han等[5]韩国学者分型及统计脑梗死的预后与其有无动脉粥样硬化、大动脉狭窄程度、发病年龄、性别以及既往史 (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饮酒或TIA病史及出院恢复) 等诸多因素有直接关系。Yamada等[8]还指出, 脑梗死预后和治疗方式、梗死类型、梗死灶大小、发病部位、发病时间以及是否侵犯皮质脊髓束等诸多因素亦有一定相关。上述引起脑梗死预后因素均考虑在内, 诸因素对其中53例研究结果未造成明显影响。

综上所述, 根据患者病情进行合理的护理措施, 治疗上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丁建平, 宿英英.青年脑梗死病因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08, 5 (5) :202-206.

[2]和树静.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整体护理体会[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6) :100-101.

[3]吴大鸿, 陈建华, 刘晓娟, 等.脂蛋白 (a) 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A].2007年贵州省医学会物理医学与康复学学术会议论文集, 2007.

[4]姜燕, 郭萌.老年病患者实施个性化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16) :98-100.

[5]Han S W, Kim S H, Lee J Y, et al.A new subtype classification of ischemic stroke based on treatment and etiologic mechanism[J].Eur Neurol, 2007, 57 (2) :96-102.

[6]曹春梅.超早期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临床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3, 11 (30) :132-133.

[7]潘国梅.老年患者住院时间与院感发生部位的关系及护理干预措施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 (9) :93-94.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5篇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我国民众的生活质量 不断提高,但与此同时我国开始步入老龄化社会,脑 血管病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其中70%左右患者被诊 断为脑梗死。脑梗死不仅发病率高,同时复发率也较 高,并伴有较高的致残率[1],很多家庭因此而苦恼。为 改善此类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12月至2014 年12月期间我科在积极治疗脑梗死患者的同时,给 予其中120名患者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并取得 了较好地疗效,现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临床资料月至12月在我 科收治的脑梗死患者中选取120名,其中男86名,女 34名;年龄50~76岁,平均(63±13)岁文化程度小、学 及以下34名,中学68名,大学18名(被选患者中不 包括意识不清、有认知障碍、精神失常的患者)。随机 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 龄、文化程度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S。

1.2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 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施,4周后 进行两组间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评定。个性化康复 护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2.1心理护理。脑梗死发病急骤,急躁、焦虑、抑郁、恐惧绝望心理会伴随而来,有经验的专科护士_对_ 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具体措施尽快了解患者的社会 背景、家庭情况、文化程度等,充分尊重、理解、关心患 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认真倾听患者的倾诉,不任 意打断,尽量满足患者正常的生理及心理的需要,增加 其满足感和舒适感。对患者热情、亲切、诚恳,称呼患者 时有称谓,说话语气和蔼、吐字清晰,解释通俗易懂,适 当运用接触技巧,拉近彼此距离,取得信任,做好心理 疏导,从而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家庭成员及社会大众 的支持对患者心理康复也尤为重要,患者能够通过周 围人的语言、表情、行为等得到莫大的鼓励,从而感到 被尊重、被关心,愿意释放出心中压抑的情绪。患者紧 张、不安地心绪还可以通过音乐得到缓解,给患者播放 舒缓的音乐,从而缓解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保持心 情舒畅,正视自己的病情,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1.2.2健康教育。根据患者不同的年龄及文化程度选 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如_对_交谈、开设讲座、发放宣 传册等让患者了解脑梗死发病的诱因、病因、症状、病 理变化、预防及预后知识。随时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 的疑问,消除患者心中的疑虑。

1.2.3康复训练。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48h,病情稳 定即可开始康复训练[2]。护士要将早期康复训练的重 要性和意义告知患者及其家属,必要时进行相关培 训。之后根据患者病情,与患者及其家属共同制定有 针对行的`康复训练方案,使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 到康复训练中,最终实现患者的自我照料,从而提高 患者预后的生活质量。①运动训练。急性期时患者需 要长期卧床,首先保持患者患肢的功能位,每日让受 过专业训练的护士一对一帮助患者进行患肢的被动 运动,有助于防范痉挛的发生,维持肌肉应有长度和 弹性,确保关节的正常功能。恢复期先行坐立训练,之 后步态训练,最后进行灵活性、协调性和精细性训练。 ②语言训练。根据患者失语程度的不同,首先鼓励患 者用简单的手势或运用健侧手以笔交谈、沟通;之后, 即可试以最简单的单字发音,再逐渐要求其准确发音, 并增加字词与简单的对话,避免复杂的语句与难懂的意 。

1.2.4效果评价。采用生活质量[3]综合评定问卷 (GQOLI-74进行综合分析。包括躯体功能(睡眠与精 力、躯体不适感、进食功能、性功能、运动与感觉功能5 个因子)、心理功能(精神紧张度、负性感情、正性情 感、认知功能、自尊5个因子)、社会功能(社会支持、人际关系、工作与学习、业余生活、婚姻与家庭5个因 子}、物质生活状态(住房、社会服务、生活环境及经济 状况4个因子)4个维度共20个因子74个条目每个 条目量化为1~5分,各因子评分最高20分,最低4 分,均为正向积分,即评分越高,生活质量越好。由研 究者向患者讲解量表的测试目的,注意事项等,然后 由患者本人独立完成问卷,共发出问卷120份,收回 有效问卷112份,有效回收率93%。

1.3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 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健康教育4周进行GQOLI-74综合评测,观察组 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 会功能3个维度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 学意义(P<0.05)。物质生活维度评分两组间无明显 p=“”>0.0S ,与物质维度中的4个因子相对恒定, 随时间变化不明显有关。见表1。

3讨论

由于脑梗死对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活动等 功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使患者的身心都遭 受了极大的创伤。我们在对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和 护理的基础上积极给予个性化康复护理干预措 施,通过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发现:采取护士与 患者_对_的交谈方式,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 离,增强了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有利于消除患者 的孤独和恐惧感。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可以 减轻患者负性感情,增强正性情感,使之能够正 确的面对疾病,有利于治疗与护理方案的实施,对 提高生活质量也起到正性作用。通过有针对性的 健康教育,使患者及其家属对脑梗死这种疾病有 比较全面的了解,能够积极采取干预措施:定期 体检,戒掉生活中的陋习,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 和生活方式,为降低脑梗死的致残率、复发率,提高 生活质量打下基础。通过具有针对性、专业的康复 训练及指导,最大程度地避免了患者在肢体、语言 方面的功能性损伤。 患者的运动方式从被动逐渐变 为主动,增强了自我照料的能力,建立了战胜脑梗 死的勇气和信心,从而改善了躯体功能,提高了生 活质量。

中老年“糖友”谨防脑梗死 第6篇

严控高血糖

脑梗死是2型糖尿病的一种常见并发症,对糖尿病患者来说,合并脑梗死并非偶然。我们知道,糖尿病患者往往伴随血脂异常、血黏稠度高等情况,血流缓慢、淤滞,再加上长期高血糖刺激加重动脉粥样硬化更容易造成脑梗死。有资料显示,2型糖尿病患者脑梗死的发生率为5%。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特别是老病号)来说,一定要把防范脑梗死放在重要位置。

欧洲糖尿病诊断标准协作组指出,餐后血糖与脑血管并发症关系密切;糖耐量降低可使脑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长期高血糖可引起血黏稠度升高。因此,糖尿病患者必须有效降糖,使血糖控制达标,以减少脑血管疾病发生的几率。

老年糖尿病患者如果发现餐后血糖持续增高,除积极调整饮食外,还要加用能够降低餐后血糖的降糖药,如在吃第一口饭时服用阿卡波糖,以配合治疗。

远离诱发因素

肥胖、高血压、血脂异常等都是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中最为明显的是高血压和血脂异常。

高血压,特别是收缩压升高可增加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性。其原因是糖尿病患者大多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它可增加神经兴奋性,刺激血管平滑肌收缩,导致血管变硬、管腔变窄,进而使血压升高,使脑梗死发生率增加。

高胰岛素血症并不是因为胰岛细胞工作“积极”,而是由于周围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为了保持血糖的正常水平,胰岛细胞“努力”地分泌胰岛素,就会造成血浆内高胰岛素,高水平的胰岛素非但对降低血糖无益,反而会伤及“无辜”——心脏和血管系统。

而血脂异常可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引起血黏稠度增大,血小板聚集性增高,从而使脑血管狭窄程度加重,脑梗死发病率随之增高。

因此,当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和血脂异常时,必须积极采取措施降低血压,把血压控制在135/85毫米汞柱或以下。同时,给予辛伐他汀或血脂康等药物进行调脂治疗。这类高危患者还要注意长期抗栓治疗,可在每天早晨口服阿司匹林75~100毫克。

此外,大量吸烟、酗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用力过猛和便秘等,可成为老年糖尿病并发脑梗死的重要诱因,应予以注意。

2型糖尿病引起的脑梗死以中小型梗死多见,常小于2毫米,有的患者仅表现为四肢无力、麻木,有些患者会出现智力、精神和语言障碍等。因此,中老年糖尿病患者不要放过一些不典型的表现,出现轻微症状时,应及早做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

最后,还要给大家提个醒,春天乍暖还寒,而寒冷的刺激,不仅可引起小血管收缩,还可引起血液黏稠度增加,易诱发脑梗死,所以老年朋友要注意保暖御寒。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7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资料: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80例, 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期间, 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1例, 对照组39例。

实验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0~83岁, 平均年龄为 (74.43±3.27) 岁, 病程在1~5年, 平均病程为 (2.34±0.67) 年,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值为21∶20, 其中有11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 6例患者伴有糖尿病。对照组患者的年龄范围在61~82岁, 平均年龄为 (74.38±3.16) 岁, 病程在1~5年, 平均病程为 (2.24±0.66) 年, 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的数量比值为20∶19, 其中有10例患者伴有高血压疾病, 7例患者伴有糖尿病。经确认,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年龄等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 (P>0.05) 。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使用常规护理:护理人员在医师的指示下, 指导患者用药或为患者进行药物注射;对患者的体征情况进行密切的监测, 详细记录后, 将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反馈给医师;做好常规护理, 对病房进行打扫和消毒, 定时开关门窗, 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流畅, 确保室内的温度及湿度处于正常的状态。

1.2.2实验组患者在护理中给予优质护理服务: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成立优质护理服务小组, 给予患者心理干预、日常生活护理、健康知识教育等, 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不断调整患者的护理方案。

1.3观察指标:对经不同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进行观察, 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越低, 表示患者的护理效果越好。

1.4 数据处理:对经不同护理后的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使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以95%作为可信区, 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使用计量资料表示, 采用t检验, 若两组数据间的P值<0.05, 代表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后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研究经对比分析可知,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相较, *P<0.05

3 讨论

老年人受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等因素的影响, 发生脑梗死的概率较高, 脑梗死是指患者的血管内膜发生病变, 导致脑动脉的宫腔较为狭窄, 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坏死等功能性障碍疾病[1]。老年性脑梗死疾病的临床危害性较大, 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 因此, 给予患者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十分的重要[2]。

随着人们经济水平的改善, 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和进步, 人们对医疗服务水平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多年的临床实践经验表明, 传统的护理模式具有较强的机械性和被动性, 且在护理过程中, 缺乏人性化, 不能了解和满足患者实际的临床需要, 常常引起一系列的护患矛盾[3], 导致护患关系较为紧张[4]。

优质护理是临床新型的护理模式之一, 自临床应用以来, 受到了众患者及专家的一致好评, 优质护理服务的宗旨是一切以患者的需求为中心, 在护理过程中贯彻人性化和专业化的护理特点, 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和治疗配合度。具体的护理措施包括[5,6,7,8,9,10,11,12,13]: (1) 心理干预。急性脑梗死患者可能会存在语言、吞咽功能障碍等, 在饱受生理痛苦的前提下必然伴随着焦虑、抑郁情绪, 因此, 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 应积极主动地与患者进行交流和沟通, 主动了解患者的内心想法, 给予患者相应的心理疏导, 对于焦虑情绪的患者, 可在室内播放轻松舒缓的音乐, 来转移患者的注意力, 对于抑郁情绪较重的患者, 应该积极帮助患者外出走动, 鼓励患者参与公共娱乐活动, 以开拓患者的视野, 改善患者的治疗心情。除此之外, 在护理中应该为患者讲述治疗成功的案例, 以提高患者的治疗信心。 (2) 日常生活护理。定时对瘫痪患者进行肢体按摩, 对给予大小关节被动的功能锻炼, 防止患者的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具备活动能力的患者, 可协助患者进行积极的肢体功能锻炼, 搀扶患者扶物站立、伸膝、提腿等, 锻炼过程中保持耐心, 不可过于激进。帮助患者穿衣, 衣服应该选用宽大的样式和柔软的面料, 指导患者使用健侧洗脸、梳头、漱口等。鼓励患者有意识的自行排便, 如果患者存在便秘、尿潴留或者大小便失禁情况时, 应该告知医师, 给予患者处理。 (3) 健康知识教育。为患者简单地普及临床疾病知识, 并告知患者相关的注意事项, 增加患者对疾病认知度, 并为患者制定饮食计划, 告知患者饮食应以清淡营养为主, 少食刺激性和辛辣性强的食物。

综上所述, 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摘要:目的 对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意义进行探析。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共80例, 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1日至2014年5月1日期间, 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41例, 对照组39例, 对照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法, 实验组患者在护理过程中采取优质护理服务, 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 对比其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疾病不确定感评分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评分分别为 (44.26±10.09) 分和 (10.37±5.21) 分, 对照组的分别为 (67.11±10.62) 分和 (15.75±5.69) 分 (P<0.05)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应用优质护理服务具有积极的意义, 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 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8篇

关键词:老年性脑梗死,优质护理,护理

老年性脑梗死指的是因患者体内的血管内膜受损导致脑动脉官腔较为狭窄, 受不同因素影响出现局部血栓, 加重动脉狭窄或者是完全闭塞, 引发脑组织出现坏死、缺氧、缺血, 神经功能出现障碍等[1]。主要发病对象见于60~90岁的老年患者, 且多数患者有家族遗传史, 其致病因素主要包括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体质量过重、喜食肥肉等, 且病死率较高[2]。本次研究采用优质护理方式, 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4年10月收治的80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本次的观察对象, 其中男42例, 女38例, 年龄60~87岁, 平均 (74.6±3.5) 岁, 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常规组, 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 干预组给予优质护理, 主要措施为:

1.2.1 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整洁的病房环境:保持病房内通风良好与相对适宜的温湿度;病房内地面保持平坦, 防止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事件;选择播放一些轻柔缓慢的轻音乐, 以提高患者舒适度。良好的就医环境可以使得患者在较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疾病诊断与治疗, 从而利于病情的康复, 减少并发症、降低复发率。

1.2.2 心理护理:脑梗死疾病因为发病多为突然发生, 且老年患者各机体功能不断下降, 易出现语言、吞咽等方面发生肢体活动不便、功能障碍等症状, 所以说对其进行全面的心理护理十分必要。护理人员应及时与患者进行亲切、友好地沟通交流, 向患者讲解相关的疾病健康医疗知识, 帮助患者分析自身疾病特征, 行手术治疗的目的、意义、方法, 并告知患者家属多鼓励与陪伴患者, 帮助患者消除不良心理状态, 建立战胜自身疾病的信心, 以良好的身心状态接受治疗。通过沟通交流, 拉近了患者与护理人员间的距离, 打破了陌生感,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1.2.3康复护理。①被动锻炼:早期患者卧床不起时, 由患者家属帮助患者对瘫痪肢体按摩, 大小关节做弯伸动作等功能训练。可以对肌肉发生萎缩、关节僵硬有一定的预防作用。②主动锻炼:若患者已恢复了一部分活动能力, 可在家属或者护理人员的帮助下坐在凳椅上, 帮助患者进行一些伸膝、站立、提腿等动作锻炼;如若恢复良好, 可行走时, 可以视其病情进行相应的短跑锻炼, 恢复其生活自理能力。

1.2.4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训练。①洗脸:刚开始时可用健侧手进行漱口, 以后逐步演变成患侧手协同健侧手漱口;②穿衣:宜选择相对宽松、柔软的衣服, 穿衣时先患侧后健侧, 脱衣时先健侧后患侧;③进食:早期训练时宜喂食, 后慢慢尝试自行进食, 康复阶段饮食以半流质为主, 后期逐步改为正常饮食;④排便:早期对排便习惯与方法进行训练, 鼓励患者自行排便;⑤洗澡:淋浴或者盆浴都可, 时间不宜过长, 早期由家属协助, 后期视实际恢复情况尝试自行洗浴。

1.3 判定标准:采用FMA评分法对运动功能障碍进行评分;采用MBI评分法对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分, 并对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1.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的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计数资料用χ2检验, 当P<0.05时表示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见表1, 由结果可以得知, 干预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 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两组患者FMA、MBI的评分对比:干预组患者的FMA、MBI评分分别为 (68.2±24.8) 、 (66.2±25.3) ;对照组的分别为 (50.1±21.6) 、 (46.5±23.5) , 两组比较明显, 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近年来,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 患有老年性慢性疾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 其中老年性脑梗死属于其中一种[3]。该类疾病的发病率、致残率与病死率均较高。对待此类患者除了加强疾病治疗外, 应注重优质的护理干预, 有利于病情的康复, 提升治疗效果。本次研究表明, 采用优质护理措施后, 干预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护理模式;运动功能与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情况均明显好于常规护理组。

由此可知, 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利于老年脑梗死疾病的治疗与康复, 从而提高疾病护理质量, 值得在临床上加以推广并应用。

参考文献

[1]符玲萍.老年脑梗死患者临床应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 (上旬刊) , 2014, 24 (3) :1539-1540.

[2]李雪铭.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 (中旬刊) , 2014, 24 (3) :1367.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9篇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注:*表示与对照组相比,P<0.05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72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学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6例,其中包括42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龄最小为61岁,最大为86岁,平均(72.67±12.36)岁。按照病情轻重程度划分,包括23例轻度梗死患者,29例中度梗死患者,20例重度梗死患者。按照疾病类型进行划分,包括19例基底节梗死疾病,21例小脑梗死疾病,12例额叶梗死疾病,18例枕叶梗死疾病,2例多发腔隙性脑梗死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脑梗死诊断标准》,经颅脑CT检查患者全部为脑梗死疾病。对比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轻重程度以及疾病类型,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行常规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对病房进行巡视,对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密切观察,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对患者疾病的相关指标进行严密检测,例如心电图、血、肝、肾功能、胸片、尿等,同时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能够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

干预组行优质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先将患者的资料以及优质护理的内容打印出来,而后以信的形式发放给患者。对于病房环境,需要保证绝对的安静、舒适并整洁,护理人员与患者交谈时需要保证耐心且轻细。同时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与患者交流,实施心理干预措施,使患者能够对护理人员有较高的信任度。护理人员需要做好疾病知识的宣教工作,使患者治疗疾病的信心增强,在治疗中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提升了治疗依从性。此外,护理人员需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从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保证患者情绪的稳定。针对患者的饮食也需要做好指导工作,可多食用粗纤维以及低脂肪的食物,并注意补充钾、钙以及蛋白质。此外,需要做好患者的康复护理工作,因脑梗死患者一般都会有肢体活动受阻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需要注意患者是否有跌倒的危险,可在病床的两侧位置处加设护栏,同时注意地面的清洁卫生,使患者能够对安全教育加大重视力度。当患者的病情趋于稳定后,需要实施康复训练,其中包括作业治疗、言语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等内容。同时加入康复护理内容,加快患者病情康复的速度。对患者的关节位置进行锻炼,但需以患者的舒适度为前提,每天进行2次,每次持续半小时。

1.3观察指标:自制调查问卷调查患者的满意度,分别为非常满意、满意以及不满意;患者的神经功能借助NIHSS评分标准,对患者运动功能评价时借助FUGL-MEYER评分进行,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时需要借助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

1.4统计学分析:借助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实验中涉及的所有数据,计量资料以及计数资料分别借助平均值±标准差(-x±s)以及百分率(%)的形式表示,分别借助t以及卡方进行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明显低于干预组97.22%,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讨论

脑梗死疾病的发生主要因患者脑部动脉位置出现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内膜出现损伤,管腔的位置较为狭窄[1]。因血栓的形成会使动脉管腔的位置出现狭窄现象,严重时可出现闭塞,造成脑组织缺血以及缺氧,病情严重时就导致坏死[3]。在临床治疗中应用较好的护理措施能够使患者的生命期限延长,患者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有效提升[4]。但是,对此疾病的护理工作较为复杂,护理的重心应逐渐转为患者本身,优质护理服务在重点护理患者疾病的同时,也注重护理患者的心理以及生理,促进了疾病的恢复[5,6,7,8,9]。综合上述实验分析,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75.0%,明显低于干预组97.22%,组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NIHSS评分、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与干预组相比,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证明,对于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患者的大脑神经以及运动功能能够得到较快的恢复,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有效改善,满意度有明显提升,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参考文献

[1]张贵群.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实施效果[J].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4,11(5):101-102.

[2]朱小苗.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4,8(8):268.

[3]付永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4,1(11):1986-1987.

[4]唐甜.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3,7(11):179.

[5]张清云.对老年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优质护理的效果观察[J].当代医药论丛,2014,12(6):109-110.

[6]孙艳梅,戴丽君,孙彦红.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13):230-231.

[7]张利艳.优质护理在老年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作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8):226.

[8]王晓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242.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10篇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性脑梗死患者90例, 根据数学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患者45例。观察组45例患者中男性23例, 女性22例, 轻度患者19例, 中度患者15例, 重度患者11例, 患者年龄在59~83岁, 患者平均年龄72.3岁;对照组45例患者中男性24例, 女性21例, 轻度患者20例, 中度患者16例, 重度患者11例, 患者年龄在60~82岁, 患者平均年龄71.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患病程度等基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 有组间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指导, 进行营养干预, 对治疗方案进行说明, 叮嘱患者注意健康事项, 同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4]。观察组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 控制患者病房的温度和湿度, 使患者在安静整洁的环境中休息, 减少不良环境的刺激确保患者休息良好;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 可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和接受能力讲解, 减少患者对疾病的无控制感, 使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治疗, 提高治愈的信心;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可采用深呼吸方法、音乐放松法、全身放松法等, 使患者的注意力转移到疾病意外, 缓解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对患者的日常饮食进行指导, 建议患者尽量多摄入粗纤维和低盐食品, 减少脂肪的摄入, 增加高钙、钾、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摄入;老年性脑梗死患者多为行动出现障碍, 护理人员应在病床两侧加装护栏, 保证地面洁净, 确保患者不发生跌倒或滑跌;定期组织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要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按阶段进行, 一级康复:对于处于昏迷阶段的患者要定时进行按摩和体位调整;二级康复:对于病情处于稳定阶段可进行肢体锻炼的患者, 进行生活能力训练, 按摩四肢和关节, 提高患者自身活动能力, 并帮助其舒展手指和关节;三级康复:对于可完成日常活动的患者, 可注意训练进食、梳头、穿衣、刷牙等日常活动, 并请家属配合康复训练, 帮助患者训练[5]。整个康复训练应循序渐进, 切勿操之过急, 对患者产生伤害或影响患者康复。

1.3 疗效评价:

在护理两个月后对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等进行评分, 根据HDS表进行康复训练评估, 得分越高效果越好。再根据Barthel指数对生活质量进行评分, 得分越高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的数据均通过软件SPSS23.0进行分析, 根据数据标准差进行t检验, 当P<0.05时统计学差异显著。

2 结果

进行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 (27.55±3.35) 分、 (84.56±3.46) 分、 (96.12±1.22) 分;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 (21.23±3.02) 分、 (70.45±6.46) 分、 (85.06±1.23) 分, 观察组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3 讨论

脑梗死患者的病程较长, 且不容易被治愈, 治疗后的复发率也相对较高, 尤其是老年脑梗死患者的病死率一直居高不下[6]。老年患者的自身功能逐渐减弱, 医学治疗很难让患者彻底恢复。随着护理医学的不断发展, 在临床护理上总结了许多优质护理的经验[7]。与常规护理服务相比优质护理服务更加重视患者身心的感受, 在护理的同时以人为本, 并倾注人性化服务, 可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进行全面的干预, 保证患者在整个疾病治疗期间得到身心的放松, 更好的促进患者恢复。

本次研究, 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实行优质护理服务和常规护理服务, 比较其临床效果。结果显示, 行优质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 (27.55±3.35) 分、 (84.56±3.46) 分、 (96.12±1.22) 分;对照组患者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分别为 (21.23±3.02) 分、 (70.45±6.46) 分、 (85.06±1.23) 分, 观察组在经过两个月的治疗后的认知功能、生活质量、心理状态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脑梗死护理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可提升功能恢复、改善生活质量、优化心理状态,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唐甜.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大家健康, 2013, 11 (7) :179-180.

[2]殷慧香, 董瑞馨.护理组长负责制在神经内科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7 (6) :109-110.

[3]李嘉.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J].内蒙古中医药, 2014, 23 (28) :159-160.

[4]李新红, 朱致美.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56) :225-226.

[5]王亚琴.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5, 15 (7) :236-237.

[6]黄红嫣.优质护理用于脑梗死护理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信息, 2015, 15 (10) :151-152.

脑梗死患者的饮食护理体会 第11篇

脑梗死(CI)是危害老年人健康的一种常见病,致残率高,后遗症多,严重影响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脑血管疾病在高龄人口中占比例逐渐升高。脑梗死占脑卒中的15%~20%,已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的预后与恢复期饮食护理密切相关,正确的饮食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提高生活质量和回归社会的能力。2010年12月一2012年9月我院收治脑梗死患者100例,现将饮食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脑梗死患者中,男53例,女47例;年龄45—91岁。

入院时肢体有不同程度功能障碍81例,失语30例,昏迷20例。以往有高血压病史83例,冠心病史26例,糖尿病史l4例。在常规脑梗死治疗的同时,均给予积极的饮食护理干预,结果除10例死亡外,其余9O例痊愈或好转出院。

2.饮食护理体会

2.1脑梗死患者急性期的饮食

急性脑梗死患者需要动、静脉溶栓者溶栓之前应予禁食,溶栓后根据病情给予相应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糖尿病患者给予低糖饮食,嘱多食绿色蔬菜及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预防便秘。吞咽困难呛咳者可留置胃管行鼻饲饮食。进行鼻饲饮食时应注意以下几点:①经胃管给食时首先要确定胃管在胃内,以免食物进入气管引起窒息。②经胃管注入食物时速度要慢,以免发生反流引起误吸,可应用鼻饲泵匀速泵入。③经胃管注人食物时应将床头抬高30~40,避免发生反流引起误吸。④留置胃管患者做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2次/d。⑤胃管要定期更换,硅胶管每42d更换1次,普通胃管每30d更换1次。

2.2脑梗死患者恢复期的饮食

①限制脂肪摄人量。每天膳食中要减少总的脂肪量,增加多不饱和脂肪酸,减少动物脂肪,使多不饱和脂肪酸/饱和脂肪酸比值达到1.8以上,以减少肝脏合成内源性胆固醇。烹调时不用动物油脂,而用植物油脂,如豆油、花生油、玉米油等,用量每人25g/d,每月在750g以内为宜。要限制食物中的胆固醇,每人摄入量应在300mg/d以内。也就是说,每周可吃3个蛋黄。②控制总热量。如果膳食中控制了总脂肪的摄人,血脂即会下降,肥胖或超重患者的体质量也会下降,嘱患者最好能够达到或维持理想体质量,这样对全身各内脏的生理功能有益。③适量增加蛋白质。由于膳食中的脂肪量下降,应适当增加蛋白质。可由瘦肉、去皮禽类提供,可多食鱼类,特别是海鱼,每天要吃一定量的豆制品如豆腐、豆干,对降低血液胆固醇及血液黏滞有利。④限制精制糖和含糖类的甜食。限制包括点心、糖果和饮料的摄入。当过多饮用含糖饮料后,体内的糖会转化成脂肪,并在体内蓄积,增加体质量、血糖、血脂及血液黏滞度,对脑血栓的恢复极为不利,所以也要控制饮料的应用。如脑血栓的患者同时患有糖尿病并应用降糖药而产生低血糖时,可适当饮用饮料以防止血糖继续下降,当一过性低血糖缓解后,就不要再饮甜饮料了。⑤脑血栓的患者食盐用量要小,要采用低盐饮食,每天食盐纳入量<3g,可在烹调后再加入盐拌匀即可。⑥要增加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C的食物,包括粗粮、蔬菜和水果。进食一些如洋葱、大蒜、香菇、木耳、海带、山楂、紫菜、淡茶、魔芋等有降脂作用的食物。⑦平时宜吃清淡、细软的食物,宜采用蒸、炖、熬、清炒、氽、熘、温拌等烹调方法,不适宜煎、炸、爆炒、油淋、烤等方法。

2.3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的饮食护理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护理是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不论病情轻重、是否应用药物治疗均应首先坚持糖尿病饮食治疗。护士应熟练掌握饮食的计算方法,监督患者摄人定量的热量,为患者制定的三餐热量分别大致为1/5,2/5,2/5,三餐要准时定量,这样可使血糖浓度波动小,防止因进餐次数少而引起餐后高血糖及空腹低血糖,改善胰岛素的功能。脑梗死患者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形成,此类患者应禁食动物脂肪、动物内脏,食用不饱和酸含量高的油类,因其具有降血脂作用;脑梗死患者长期卧床休息易便秘,所以宜食粗纤维量高的蔬菜,粗纤维蔬菜可通便。

2.4通过饮食预防脑梗死的复发

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造成脑梗死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例如,过多食用高糖食物,可使血液黏稠度加重;吸烟、饮水过少、不吃早餐等也可使血液黏稠度增高而诱发血栓形成,食用动物脂肪含量高的食物会导致血液黏稠,血管易出现栓塞。日常生活中应保证足量饮水,睡前一杯水,起床一杯水。如有必要半夜加一杯。脑血栓患者应当不抽烟、不喝酒。

3.小结

老年性脑梗死护理论文 第12篇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 年1 月~2014 年1 月本院收治的100 例老年性脑梗死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各50例。实验组中男29 例, 女12 例, 年龄59~84 岁, 平均年龄 (72.73±4.29) 岁;梗死程度:轻度32 例, 中度10 例, 重度8例;梗死部位:基底节39 例, 额叶5 例, 小脑3 例, 枕叶3例。对照组中男28 例, 女22 例, 年龄59~84 岁, 平均年龄 (72.74±4.31) 岁;梗死程度:轻度31 例, 中度10 例, 重度9 例;梗死部位:基底节38 例, 额叶5 例, 小脑3 例, 枕叶4 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 对患者表示理解和支持, 安慰患者;对病情进行观察, 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实验组在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基础上, 给予优质护理服务, 包括心理护理、环境护理、饮食护理、康复护理。具体如下。

①心理护理:询问患者内心的感受, 了解患者不良情绪的来源, 通过多种手段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 使患者的不良情绪得以消除。告知患者治疗成功的典型案例, 增强患者的信心, 使其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3]。②环境护理:老年患者对环境的要求较为严格, 因此, 给予环境护理尤为重要[4]。创建舒适、整洁、安静的病房环境, 对病房的温、湿度进行适当调节。交流时要轻声细语, 保证病房环境安静, 使病房有温馨的感觉, 消除患者的不适应感, 使患者处于舒适状态。③饮食护理:对患者的饮食进行指导, 教育患者要多进食低脂肪食物以及粗纤维食物, 及时对蛋白质、钙、钾等进行补充, 使患者能够从食物中获得足够的营养。④康复护理:老年性脑梗死患者通常存在肢体活动障碍, 要高度警惕跌倒事件的发生, 在病床设置护栏, 保持地面干燥, 对患者进行安全教育, 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5]。待患者的生命体征以及神经系统功能稳定后, 教育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及时更换体位, 减少关节痉挛以及压疮的发生;指导患者进行关节被动训练, 训练强度要循序渐进, 以患者耐受为宜, 进行训练2 次/d, 30 min/ 次。待患者可进行自主运动的时候, 指导患者进行床上移动、翻身、关节拉伸的练习, 再慢慢过渡到步行训练以及平衡训练。康复期间, 教育患者要注意休息, 调整生物钟, 保证睡眠质量。

1. 3 观察指标[2]观察患者的住院时间。应用Barthel指数对患者的生活能力进行评价, 总分为100 分, 分数越低, 表示患者的生活能力越差。

1. 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 ± 标准差 ( ±s) 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采用 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护理后, 对照组以及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分别为 (32.05±5.26) 、 (49.64±7.97) 分, 实验组以及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分别为 (18.26±4.26) 、 (28.65±7.23) d。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小结

脑梗死是一种脑血管疾病, 是颇受临床研究工作者关注的疾病。在治疗的同时, 给予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 可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预后效果。本研究中, 优质护理服务是从患者的生理、心理等多方面进行护理, 增加患者的舒适感, 使患者以最佳状态面对治疗, 完成康复训练。研究结果表明, 实验组患者的Barthel指数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 , 这说明, 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综上所述, 给予老年性脑梗死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可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 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

参考文献

[1]赵海燕.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5, 31 (2) :220.

[2]杨丽梅, 吴红恩.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农村卫生, 2014, 07 (z2) :244.

[3]张贵群.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塞患者中的实施效果.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学术版) , 2014 (5) :101-102.

[4]于锦红, 勾霞.优质护理服务在62例老年性脑梗塞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中外医疗, 2015, 35 (8) :170-172.

上一篇:同位素特征下一篇:专项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