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转运系统范文

2024-06-02

垃圾转运系统范文(精选8篇)

垃圾转运系统 第1篇

1.1 垃圾转运站选址特点

2013年我国城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为17 238.6万t[1], 日均垃圾产量47 229 t, 若采用5 t级收集车直接运至末端处理设施, 这些车次车辆首尾相连长度将超过60 km。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系统一般由源头收集、中途转运和末端处理组成。生活垃圾转运站是连接垃圾产生源头和末端处理系统的结合点, 在现代城市处理垃圾系统中起枢纽作用。经过近10年的发展, 我国垃圾无害化处置率从2003年的50.8%[2]提高到2013年的89.3%[2], 期间新建了大量的末端处理设施, 且随着城市化的建设, 垃圾产生点距离垃圾处置场所越来越远, 中转运输已成为必要环节, 经转运站压缩减容后, 采用大型转运车运输, 按单车装载量15 t计, 车次将减少2/3, 可见垃圾转运站的建设对提高运输效率、减少交通流量起到明显作用。但是由于功能需求, 垃圾转运站需较大的作业区、较长的坡道和较大的回转场地, 占地面积较大, 在紧张的城市建设用地中, 需综合考虑满足垃圾中转功能规模需求、物流合理性、市政配套相对完善、交通方便、环保达标等因素, 找到合适的选址非常困难。

1.2 垃圾转运站工艺技术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现代化的生活垃圾转运站一般具有较高的机械化水平, 按照封闭化、压缩减容化工艺要求, 配置较先进的压缩、装卸、降尘等设备, 同时根据转运作业工艺及垃圾运输线路上道路、桥梁承载能力和垃圾处置场的卸料条件等因素, 选择垃圾运输车辆的吨位及物料装卸方式[3]。我国城市建设的大中型现代化垃圾转运站主要有垂直式压缩的“高进平出”和“平进低出”以及水平式压缩“高进平出”三种形式[4]。本文只研究垂直式压缩工艺技术。

1) 垂直式压缩工艺“高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

该方案可描述为“收集车位于二层卸料, 压缩装箱作业位于一层, 建造收集车坡道连接二层至地面”, 其剖面布置方案见图1。

2) 垂直式压缩工艺“平进低出”工艺布置方案。该方案可描述为“收集车位于一层卸料, 压缩装箱作业位于负一层, 建造转运车坡道连接负一层至地面”, 其剖面布置方案见图2。

3) 两种工艺布置方案主要存在的问题。

大中型垃圾转运站为满足压缩中转功能, 收集车卸料作业面与转运车牵箱作业面存在约6 m的高度差, 传统的转运站都是修建一条坡道连接至地面, 坡道平均坡度约7%, 坡长约86 m, 坡道宽度约8 m, 坡道占地面积约688 m2。如此长的坡道往往成为转运站选址的最大障碍, 因此, 研究新型节约用地的转运工艺技术非常有应用前景。

2 垂直式压缩“平进平出”的工艺技术研究

该转运工艺系统可描述为“收集车位于一层卸料, 压缩装箱作业位于负一层, 通过提升装置将箱体从负一层提升至一层完成与转运车的对接”, 该转运工艺系统方案见图3。

该类型转运站工艺流程见图4。

从技术角度分析, 该工艺各环节技术在相关行业都有成熟应用。但该转运系统并非是国内在小型垃圾转运站中的“地坑式”压缩系统[5]的升级, 该系统具有模块化、复杂化、集成化和系统化的特点。该转运系统与另外两种转运系统相比较, 主要区别:1) 取消坡道, 节省坡道占地面积和尺寸需求, 转运站总用地面积小, 降低选址难度;2) 取消坡道, 仅开挖压缩装箱区, 开挖空间小, 节省投资;3) 仅提升集装箱, 车辆无需爬坡, 降低运行成本;4) 车辆无需爬坡, 杜绝了车辆爬坡带来的二次污染和降低了车辆行驶噪声;5) 可适应不同类型的垃圾收集车, 建筑高度低, 环境景观处理容易。

3 工程实例研究

3.1 建设背景资料

我国长三角某城市拟建造一座规模200 t/d的分类垃圾转运站, 采用垂直式压缩工艺, 需满足8 t级及以下垃圾收集车卸料, 并考虑垃圾分类存储打包及环卫作业人员休息功能。选址占地面积约为3 974 m2, 地块基本呈方形, 建筑退让界要求:东侧建筑控制线退红线5 m, 南侧退4 m, 西侧围墙线退红线6 m, 北侧绿色屏障线退红线10 m。经退界后的建筑可用地面积约为2 556 m2, 选址地形见图5。

3.2 工艺方案研究

根据垂直式压缩设备作业特点, 收集车卸料作业和转运车牵放箱作业在压缩装箱区两侧, 平面投影上呈一字排开式, 为满足收集车及转运车回转需求, 需要较大场地, 考虑本项目收集车及转运车车型特点, 作业场地长度约为54 m (收集车卸料作业区22 m、压缩装箱作业区8 m、转运车回转区24 m) ;结合本项目选址地形 (见图5) , 建构筑物实际能利用面积约为2 556 m2 (约58 m×44 m) , 南北向和东西向尺寸均无法布置坡道, 只能采用“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 实践证明, “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既符合了垃圾中转功能, 又满足了规划、消防、环保等部门要求, 总图布置方案见图6。

3.3 工艺方案优势分析

1) 节约用地分析。

根据CJJ 47—2006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中对新建不同规模转运站用地指标控制, 本项目设计规模200 t/d, 属于中型Ⅲ类, 用地面积约为5 833 m2 (采用内插法) , 而本项目实际用地面积约为3 974 m2, 与规范比较少1 859 m2, 实际用地约占规范中用地面积的68%, 节约用地面积率达32%, 且本项目考虑了垃圾分类存储打包及环卫作业人员休息功能, 可见节约用地效果十分显著。

根据工程经验, “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采用机械设备代替坡道, 节约了转运站占地面积, 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转运站, 而对转运规模超过500 t/d的大型转运站, 为提高转运效率, 不推荐采用“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

2) 能耗和减排分析。

三种工艺方案不同点在于车辆爬坡和倾转升降机构升降集装箱, 本文仅比较该工艺环节能耗。针对本文案例, 假设三种工艺布置方案均能实现, 装满1箱垃圾 (额定装载量15 t) , “高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中垃圾收集车油耗折算成标准煤为0.5 kg, “低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中转运车油耗折算成标准煤为0.25 kg, “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中倾转升降机构电耗折算成标准煤为0.15 kg。可见在完成相同作业量的情况下, 针对车辆爬坡作业过程, “平进平出”形式转运站箱体升降机构能耗较“平进低出”形式转运站转运车上、下坡能耗降低40%, 较“高进平出”形式转运站收集车上、下坡能耗降低70%。且与“高进平出”和“平进低出”工艺布置方案比较, 污染物CO, HC, NOx, PM排放量分别减少33.3 kg/年, 10.5 kg/年, 79.2 kg/年, 1.6 kg/年, 16.7 kg/年, 5.2 kg/年, NOx39.5 kg/年, PM 0.8 kg/年。

3) 站内环境控制。

众所周知, 转运站站内环境控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是垃圾收集车坡道。进入垃圾转运站的收集车类型多样, 车况差别大, 且国内垃圾含水率高, 收集车“跑、冒、滴、漏”现象较严重, 尤其是车辆上坡道阶段, 垃圾易抛洒、污水易滴漏, 给转运站环境控制带来难度。采用“平进平出”工艺布置方案, 省却了坡道, 消除了垃圾收集车二次污染的隐患, 使转运站站内环境得到了良好控制, 与周边环境和谐共生。

4) 建筑体量。

采用“平进平出”转运工艺布置方案, 建筑高度降低, 建筑体量减少, 使得建筑效果处理更加容易, 更能融入周边环境, 减轻了转运站由于体量等原因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

4 结语

垂直式压缩工艺“平进平出”工艺技术相对于传统的转运工艺技术而言, 具有如下优点:

1) 节约了转运站占地面积, 降低转运站选址难度, 特别适用于中、小型转运站。

2) 在完成相同作业量的情况下, 与其他两种工艺方案比较, 降低了能耗和污染物排放。

3) 车辆无需爬坡, 消除了收集车爬坡过程中的垃圾易抛洒、污水易滴漏等带来的二次污染, 使转运站站内环境得到良好的控制。

4) 降低了建筑高度, 减少了建筑体量, 使得建筑效果处理更加容易, 更能融入周边环境, 减轻了转运站由于体量等原因带来的社会不良影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14.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4[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4.

[3]黄兴华, 邱江.固体废弃物收运物流系统导论[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0:28.

[4]严镝飞.无锡市太湖新城中心区生活垃圾转运站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 2011 (5) :175-176.

镇级垃圾转运站管理制度 第2篇

一、垃圾转运站负责人责任

1、负责垃圾转运站设备及配备车辆操作使用,维修,保养工作。

2、负责将站区内垃圾用车辆转运至垃圾道内存放。

3、负责垃圾转运站卫生清洁工作。

4、负责同卫生部门联系,正确处理协调彼此间关系。

5、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垃圾转运站运行状态。

6、及时完成上级临时布置的工作任务。

二、车辆管理制度

1、车辆操作实施定人、定岗,做到职责分明。

2、每周中应有一天定为设备保养日,根据设备保养要求,定期更换机油及“三滤”,使车辆经常处于良好状态。

3、车辆操作前应例行检查,观察各仪表指标是否正常。

4、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机械设备操作规定操作,防止损坏车辆。

5、车辆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清理车上的垃圾杂物,保持车体干净整洁,并停放在专用车库内,确保安全。

三、检测检验规定

1、站内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圾分类的机关知识。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

2、管理人员应对圾收集车实行随机抽查检验,对所有自运单位的进展垃圾收集车辆,要求其逐个检查,认真鉴定垃圾成份,严禁有毒有害垃圾进场,并认真做好记录。

3、管理人员要做好自身防护工作。

4、管理人员有任对外来有车辆垃圾成分进行检验,车辆倾倒时发现有毒有害垃要及时制止其倾倒并责令其立即出同时向级部门报告。

5、工作人员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安全任意识。

四、安全管理制度

1、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培训和突击事件的应急处理训练,并做好记录。

2、站区重点部位应设置醒目警示标志。

3、发生事故时,管理人员应立即上报主管部门及有关领导。

五、消防管理制度

1、认真,贯彻落实消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要将消防工程纳入保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2、做好经常性的防灾宣传教育工作

3、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逐级落实,消防责任制和消防工作各项规章制度

4、按照规定标准配足消防器材,固定专人管理,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六、消毒工作规定

1、根据气候变化和蚊、蚁密度,调整药理和消毒次数。

2、做好消毒记录,每日要消杀面积药品用量进行详细记录

3、药品管理要远离办公、生活场所,严格药品领取手续和管理制度,任何人不得私自动用,剩余药品要及时入库。

垃圾转运站系统设备的设计与应用 第3篇

1 工艺流程

首先, 垃圾进入垃圾转运站需要进行称重, 垃圾收集车在称房称重, 然后将垃圾放入垃圾仓, 由链板机将垃圾送入分选车间进行分拣。分拣主要由人工, 大件分拣, 之后最后才进入破袋机。破袋机的作用是将有包装的垃圾破袋保证垃圾后续分拣的方便性。垃圾可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 不可回收类又分为可燃烧以及不可燃烧。垃圾破袋处理后, 便开始垃圾筛分的工作, 垃圾筛分工作主要靠垃圾粒径大小进行区分。>80mm粒径的垃圾筛分时, 将可回收资源进行回收, 可燃烧物送入压缩系统中进行压缩送入焚烧厂。20~80mm的筛选物多数送往堆肥厂, 最后<20mm的筛下物外运至垃圾填埋场。在垃圾筛选中, 金属物品直接销售, 纸张之类可回收零散物进过打包后在进行销售。

2 工艺设备组成

2.1 控制系统

我国目前垃圾分选系统主要采用PLC作为自动控制系统。PLC自动控制系统是把传输机、链板机、压缩机、分拣机等工作通过软件程序设定, 做到无人看守仍然可以自行运转工作的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可以预先输入逻辑程序, 同时该系统可以作用于联机远程监控工作。控制系统在垃圾运转站的运营中是必不可少的。通常垃圾运转站会通过CCTV集中监控工作, 设立中控值班室, 远程监控垃圾分拣设备工作频率状态。操作人员可远程下达命令, 例如:系统开机、待机、关机等, 还可以远程调节净化工作室空气。远程集中控制可以保证站内设备正常运转, 合理调度工作, 更安全高效的处理垃圾。

2.2 转运站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在垃圾运转站主要的作用是监管, 但是由于运转站作业工作巨大, 所以其监控系统也分为几类, 主要有转运作业监控室, 卸料作业监控室和总监控室等。监控系统是为了保障垃圾运转站正常运转的一项手段。它可以监控运转作业的过程, 监控垃圾运输线垃圾量以及分拣运动的情况, 以保证垃圾运输线的正常运作。同时, 停车场, 运输车, 大型垃圾箱等位置童谣需要进行监控, 卸料平台上垃圾车卸料情况, 这些都是为了能够正常有序的维护垃圾运转站的工作, 以及如若出现什么问题时可以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所在原因, 从而更快、更迅速、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2.3 系统重要机械设备组成

垃圾运转站重要的机械设备有:料斗及板式输送机、匀料机、破袋机、滚筒筛、磁选机、回转双向卸料器。

2.4 附属设备

为了保证分拣、控制、维修等工作的正常运转, 除了系统重要机械设备的存在, 垃圾运转站配备同时会配备附属设备。附属设备也是维持良好的工作环境较为重要的一环。

(1) 人工预分选间。人工预分选间的作用是在垃圾分拣之前把大物件提前分选的工作。该工作主要靠人工分拣, 大块物料如:长条木块、家具、电器等不适合机械分拣运输的物件。这也是对机械设备的一种保护。

(2) 人工分选间。人工分选间是将已经经过预分选的物料再次分拣的工作, 主要仍是由人工进行分拣。人工分选间的作用是将物料进行分类, 如纸张、塑料、惰性物料等。同时将垃圾按照可回收物, 不可回收物, 可燃烧物等进行分拣。

(3) 钢结构检修平台。垃圾运转站机械主要都有钢结构组成, 钢结构检修平台则是针对整个成套垃圾分选转运系统配备的工作平台。它的主要作用就是维护、检修让运转站运行更为顺畅。钢结构检修平台同时也包括对楼层、楼梯、已经安全通道的维护和检修。

(4) 洒水雾降尘装置等。垃圾运转站是处理垃圾的地方, 它的工作内容决定了它的工作环境并不乐观。在转运站室内或封闭状态内配备洒水雾降尘装置、自动清洗装置及消毒、杀虫设施等, 主要是为了保护环境卫生, 保持空气清晰, 让人们工作环境更为清洁, 让垃圾运转站成为适应于人工作的环境单位。

(5) 污水处理装置。转运站垃圾渗沥水采用收集后集中治理的方式, 转运站内污水治理中主要是渗沥液, 因此设置污水泵集中收集后, 排放到污水收集池中沉淀, 再运出处理。

(6) 称重计量系统。称重计量系统主要是对生活垃圾进行记录, 以便于可以更直观的掌握该地区日生产垃圾的产量, 可以准确的分析出生活垃圾产量的变化规律以及增长趋势。同时它也是记录运转站每天垃圾的处理量。

3 垃圾分拣系统设备优势及应用效果

3.1 垃圾分拣系统设备的优势应用

垃圾分拣系统设备于2010年年底才广泛被城市所吸纳, 之前垃圾分拣主要靠人工进行。该系统实现了垃圾处理的集中工作, 应用的效果明显, 受到各界人士的好评。垃圾系统机械化最大的优势在于提高了清洁人员的工作效率, 并且可以改变其工作环境。垃圾处理本身就是一项脏乱的工作, 如果没有成熟的设备, 较为完善的管理方式, 那么垃圾运转站的工作环境可想而知。垃圾分拣系统的推出杜绝了二次污染的工作环境。垃圾系统机械化设备不论在工艺还是作业上都高于传统工作运行方式。

自从垃圾分拣系统的运用以来, 垃圾运转站里站内基本运行费得到降低。垃圾运转站站内从业人员和运输车辆的数量都在锐减, 因为垃圾分拣系统可以增加运输车的装载量, 无论从空间利用上还是从经济收益上都显出绝对的优势。

3.2 垃圾分拣系统设备的设计

垃圾分拣系统设备大大提高了垃圾分拣和垃圾回收的利用率, 所以该系统的设计理论为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三个要点。因此可以得知, 垃圾运转站系统设备的设计过程中将会注意不良气味的外泄, 有害昆虫, 细菌的滋生, 做到和人流完全隔离, 降低疾病的传染性, 对保护人们的身体健康更为重要。整套系统随垃圾投入变化投入不同实现轮值本工作, 长寿命且累积耗电量低的系统设备。工作维护量少, 易维护, 显著降低垃圾收集、分拣、转运的劳动强度, 提高收集效率, 并少人力资源节约垃圾处理费用, 使其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人性化设计的垃圾转运处理系统;取消传统垃圾收集工具, 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4 结语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垃圾也日益的增多, 垃圾运转站成为城市化建设必不可少环节, 同样, 垃圾运转站系统设备开始在城市大量的使用。垃圾运转站系统设备主要的功能即是将垃圾集中转运、分拣、无害化的处理。自动化的设备是科学发展的产物, 并且逐渐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角。相信在未来,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 我国垃圾处理设备会更加完善, 我们的生活环境会更加舒适。

参考文献

[1]孙家珊, 乔晓时.夏爱平垃圾转运站的地位及作用[J].环境卫生工程, 2008 (04) .

[2]陈海滨, 刘晶昊.王元刚城镇垃圾转运站模块化设计[J].环境卫生工程, 2003 (02) .

[3]刘晋.蒋岚岚无锡市柏庄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设计[J].环境工程, 2009 (05) .

[4]赵跃民, 何亚群, 曹亦俊等.城市垃圾处理资源化技术的研究[A].新世纪、新机遇、新挑战——知识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下册) [C].2001.

[5]陈朱蕾.城市垃圾转运站调运及选址的线性规划[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城市科学版) , 2010 (03) .

垃圾转运系统 第4篇

为解决上述问题, 我们引入了一种定性和定量结合的科学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 下同) 。本文采用AHP建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综合评价体系, 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筛选出较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 供相关单位在废水处理技术选择设计时的参考。

1 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综合评价体系建立

基于历史经验, 根据系统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原则, 建立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层次分析模型。

我们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指标定为一级评价矩阵, 把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指标下的各项因素分别定为二级评价矩阵, 比较各因素的重要性, 结合专家的评估意见, 通过矩阵判断标度法, 得到判断矩阵, 结合各指标层的判断矩阵并用特征值法求解得权重。如表1~表3所示。

2 工艺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三种处理工艺, 查阅相关历史资料和结合专家分析, 对相应的6个二级评价指标进行评分, 评分标准如表4所示, 经过技术评审, 得到三种工艺的总得分如表5所示。

从综合得分来看, 组合工艺最高, 回灌工艺与低能蒸发工艺次之, 组合工艺在污染物去除率、运行成本、水回收率等方面均优于其余两种工艺, 但在基建成本方面的不足, 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3 结语

本文AHP建立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技术综合评价体系, 对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进行分析, 筛选出较好的处理垃圾渗滤液工艺为组合工艺。该工艺具有较高污染物去除率、运行成本低、水回收率高等特点, 值得在相关行业推广。

摘要:垃圾转运站中所产生的垃圾渗滤液是指来源于垃圾压缩转运过程中的一种高浓度废水, 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 (AHP) 建立了综合评价体系, 并对三种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组合工艺 (UASB+SBR+连续微滤 (CMF) 和反渗透 (RO) ) 优于其他两种技术, 值得向相关行业推广。

关键词:垃圾渗滤液,AHP,综合评价体系,组合工艺

参考文献

[1]杨琦, 何品晶, 邵立明.负压蒸发法处理生活垃圾填埋场渗滤液[J]环境工程, 2006, 24 (1) :17-19.

[2]谢文刚, 童新国等.DTZ蒸发法处理渗滤液处理厂浓缩液工程设计[J]中国给水排水, 2011, 16 (1) .

小城镇小型垃圾转运站设计探讨 第5篇

1 概述

以北方地区某县为例。县内由中心镇A镇 (人口大约3万~10万) 和一般镇B镇 (人口小于3万) 组成。按一般城镇的发展模型, 通常来说, 中心镇为县或者市政府所在地或者为县城附近的经济较为发展的镇, 生活垃圾运距在15 km以内, 人口较为集中;一般镇距县或者市政府较远, 运距在30 km左右, 人口分布较为分散。可见其中小型转运站是连接收集和最终处置环节的重要纽带, 具有减少垃圾收集车长距离运输能耗、提高垃圾压实度、避免运输车辆空载、提高环境卫生程度等重要作用。其基础资料统计如表1、生活垃圾收运流程如图1所示。

2 设计规模的确定

根据该县的基础资料, 到2020年全县每年的平均人口净增长率为0.3%。从2010年的人口数量及垃圾收集量数据得出, 中心镇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83 kg/d, 一般镇的人均垃圾产生量为0.7 kg/d;考虑到垃圾清运率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预计2020年中心镇和一般镇的的人均垃圾产生量分别为0.9 kg/d和0.8 kg/d, 结合人口发展规模, 预测的2020年垃圾收集量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 在确定转运站规模时取整设计, 则A镇垃圾转运站的设计规模 (日转运量) 为70 t/d, B镇转运站的设计规模为30 t/d。

3 转运站工艺比较

转运站根据其额定日转运能力可分为大、中、小型3大类5小类;根据生活垃圾进入集装箱的工艺主要可分为压缩式和非压缩式2种。其中压缩式根据垃圾被压实的不同工艺路线及机械动作程序, 分为直接压缩式 (压装) 和预压式等。

3.1 直接压缩工艺

直接压缩工艺中转运容器 (车厢) 和压装设备是一体化的, 当受料器内接收的垃圾达到一定量后, 启动压实设备, 推压板将垃圾直接压入转运车厢。可根据需要调整压头压力或者推压次数, 车厢装满后, 由转运车辆运往二次转运站或者其它垃圾处理设施处理。

直接压缩又可分为水平式和垂直式, 这两种压缩方式的特点对比如表3所示。

3.2 预先压缩工艺

垃圾倾入受料容器, 被压实成包;然后被推入转运容器 (车厢) ;再由转运车辆运至目的地。这种预压式工艺多用于中型以上的转运站。

3.3 非压缩工艺

垃圾倒入密闭的受料容器, 装满后不经过压缩直接由转运车运出。这种非压缩工艺一般用于小型转运站。

压缩工艺与非压缩工艺垃圾转运站特点比较如表4所示。

4 主体设备的选择和配置

4.1 A镇

综合以上分析, A镇的转运站设计规模为70t/d, 属于压缩式小型Ⅳ类转运站。而目前国内适合小型转运站的压缩设备可分为压缩设备和集装箱分离的独立设备、压缩设备和集装箱一体化设备两类。

4.1.1 压缩设备与集装箱分离

独立压缩设备主要参数如表5所示。其配套的垃圾集装箱的容积为20 m3, 满载垃圾约为15 t。

根据表5的数据, 设生活垃圾收集的高峰时段为3个小时, 收集垃圾42 t, 则需要垃圾箱3个。按独立压缩设备压缩一箱生活垃圾耗时0.6 h, 运行效率为70%计, 则高峰时一台压缩设备处理垃圾耗时小于3小时, 该转运站只需1台压缩设备、1辆转运车即可满足要求。

4.1.2 压缩设备和集装箱一体化

一体化压缩设备的主要参数如表6所示。

同样设高峰时段为3个小时, 按表6的数据则需垃圾箱4个、需运输车辆1辆。

4.2 B镇

B镇的转运站的设计规模为30t/d, 属于小型Ⅴ类转运站, 可以采用非压缩地坑式或者压缩式转运站。

4.2.1 非压缩地坑式

若采用10 m3全密闭承压垃圾箱, 垃圾的密度为500 kg/m3, 则需要5 t的吊车2辆, 垃圾箱4个, 运转车辆2辆。

4.2.2 压缩设备和集装箱一体化

一体化压缩设备主要参数如表7所示。

据表7的数据, 高峰时段为3个小时, 需垃圾箱2个, 转运车辆2辆。

综上所述:A镇、B镇的各种设计方案汇总如表8所示。

5 投资估算分析

根据表8中的设备配置进行询价可以得出转运站设备购置费如表9所示。

万元

注:表中的价格根据询价而得, 可能随时间变化。

从表9得出, 不考虑转运站的建筑及其他的费用, A、B两镇方案一的购置设备的费用明显小于方案二。

6 结论

小型转运站是连接收集和最终处置环节的重要纽带, 具有减少垃圾收集车长距离运输能耗、提高垃圾压实度、避免运输车辆空载、提高环境卫生程度等的重要作用。对小城镇的垃圾转运站来说, 采用合适的转运站设计工艺至关重要。设计转运站时, 需根据人口密度、行政区划、发展规划等综合考虑, 区别对待, 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转运站工艺。

对于小城镇中人口密度较低, 地理位置较偏远的地区, 可采用非压缩的地坑式转运站, 因其具有机动性强、造价低、运行维护方便的特点。地坑式转运站, 在进行工艺设计时, 可以进行在吊车上加装压缩装置, 对集装箱的垃圾压缩, 提高垃圾的容重, 减少运输次数。而对于人口密度较高、发展程度相对较快的中心地区来说, 可采用压缩设备与集装箱分离的小型压缩式转运站。

摘要:垃圾转运站在垃圾收运环节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通过对某县垃圾转运站的转运方式, 工艺设计, 投资等因素对比分析, 对适合小城镇建设的小型垃圾转运站类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生活垃圾,小城镇,小型转运站,设计

参考文献

[1]CJJ47-2006,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S].

[2]建标117-2009, 生活垃圾转运站工程项目建设标准[S].

垃圾转运系统 第6篇

垃圾的处理属于国际范围的难题,发达国家大部分都走了先污染再治理的路子,尽管处理手段有所不同(有的只是烧掉,有的焚烧后发电),但是路径基本上都是填埋—焚烧—综合治理;江苏省农村垃圾的处理目前仍以弃之不顾或者填埋为主,焚烧为辅,但是焚烧处理的比例迅速上升,成为近期的一个趋势。在住建部、发改委、环保部于2010年4月22日联合发布《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指南》中,将水泥窑协同处理作为生活垃圾处理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我国的特殊国情而言,用水泥窑协同处理也许是最好的处理办法,预计未来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垃圾将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1 江苏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

1.1 农村垃圾来源

一般来说,将农村生活垃圾分为为轻质可燃物、厨余物、无机物三类,其中,轻质可燃物是指纸张、树叶、塑料、织物、竹木等质量较轻、热值较高的有机物;厨余物是指果、皮、剩菜、骨头等厨房垃圾,含水量大;无机物包括金属、玻璃、灰渣等,一般不可燃烧。在江苏农村地区,由于当地的生活习惯和能源结构,农村生活垃圾中厨余物和渣土含量较大,二者合计占比达到90%左右;而相对于国外同等地区的占比基本在40%以下;厨余物的占比大,决定了生活垃圾的水分含量大;渣土占比大,决定了生活垃圾中惰性物质占比大,燃烧困难。我国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含量高,决定了我国生活垃圾水分含量高于发达国家。

1.2 对当地生活垃圾处理的目标

我国垃圾处理的原则为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其中,无害化则包括两个概念,一是垃圾中有害成分的处理;二是指处理过程的无害化。

1.2.1 减量化

当地农村垃圾的两个鲜明特点—含水量大、灰渣比例大,决定了如果能够有?效减少垃圾中的水分、并有效利用垃圾中的灰渣,就能够实现减量化的目标。

1.2.2 资源化

如上所述,垃圾组分中大部分是水分和灰渣、以及部分轻质可燃物,若能有效析出或利用这三个部分,不但能够实现垃圾的减量,更能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垃圾发电就是有效利用垃圾的热值。

2 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模式建立

在我国江苏,由于人口众多,居住的区域又很分散,再加上以前遗留下来的管理体制及自然条件等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这就迫切的需要一套系统治理城镇生活垃圾的方案,处理好垃圾问题。

2.1 外部环节和转运系统的链接

2.1.1 在上游环节,它主要指的就是将垃圾进行整体移动到转运站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应注意到,转运站的接收垃圾的地方应方便车的卸料,转运站的转运器的个数及容量都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进展周期,垃圾的转运站的选址及路况都应该考虑到车辆的运输工作等等因素。

2.1.2 在下游环节,它主要指的是将转运站内的垃圾运输到垃圾处理场的一个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因该注意的方面有:装卸的器械应该方便于车辆的运输;转运站内的场地、长宽度等因素都应方便运输车的要求,等等。

2.2 转运站内部的相互协调

对于转运系统的设计,就是转运站内部运转的各个器械都应该采用统一规格的;在一个转运系统内,各个转运站的型号、配套设备等都应选用统一的,这样方便准运系统的管理。

2.3 环境与转运系统的相互协调

在环境与转运系统相互协调的环节上,主要进行两方面的控制:

2.3.1 技术的手段,首先就是使用先进的技术及科学的设备,在最大的程度上减少垃圾的污染;其次就是投入相当多的资金,保证运转的质量与效率;与此同时,转运系统的设计及施工建设都应该满足国家文件的相关规定;最后,不能在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建立转运站,并且在转运站建设过程中必须(下转第40页)有专门的部门进行防护的措施。

2.3.2 管理的手段,它主要涵盖了对人们生活垃圾的收集、整理及运输路线的设计;对垃圾运输的时间及次数把握;转运站垃圾运输车辆的使用情况等。

3 结语

农村垃圾处理不能再像发达国家那样,走先发展再处理的路子,只有吸取我国生活垃圾处理的已有经验,并且联系自己当地地区的实际情况,合理的设计与建设转运系统,系统的治理城乡的生活垃圾,保证人们的生活环境。

摘要:近几年来,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 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提高, 在物质与精神需求日益满足的情况下, 人们对环境开始重视起来。尤其是在农村, 据相关部门调查统计, 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指数日益增加, 主要是由于生活垃圾处理不规范带来的, 这就要求我们对生活垃圾进行整体上的管理, 进行系统科学的有效治理。本文分析了江苏农村地区生活垃圾处置现状及生活垃圾转运体系模式的建立, 提出了生活垃圾转运模式的选择和转运系统的构建。

关键词:农村,生活垃圾,转运

参考文献

[1]陈海滨, 邓成.城镇垃圾转运系统布局研究[J].中国环保产业, 2006 (10) :32—35

垃圾转运系统 第7篇

关键词:光催化,除臭技术,垃圾转运站

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很大,成分比较复杂,同时其有机物质易受到微生物的作用而腐烂发酵,产生一定量的氨、硫化氢、有机胺、甲烷等既有异味又有害的气体,其环境污染问题显得更加突出、复杂。

垃圾转运站是设立在垃圾产地或者是垃圾集中地与垃圾处理厂之间的,起到中转作用的场所[1]。将各垃圾收集点清运来的垃圾集中收集,进行压缩后统一通过大型的或者其它运费较低的运载车辆运到垃圾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根据 《生活垃圾转运站技术规范》 ( CJJ 47 - 2006) ,设计转运量每天在150吨以下的为小型转运站; 150 ~ 450吨的为中型转运站; 450吨以上的为大型转运站。中转站在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而垃圾产生最多的地方往往是人口比较集中的生活区,垃圾转运站的恶臭气体不经过处理会给周围环境和市民的身心健康带来严重的影响。苏州环境优美,被称作为 “人间天堂”,所以如何降低这种以便民和环境友好为宗旨的转运站带给周围环境的影响成为值得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2]。

1垃圾转运站臭味气体分析

垃圾转运站中的垃圾种类各异,成分复杂; 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容易腐烂发酵产生各种臭味气体[3]。这些臭味气体可以通过垃圾收集车和卸料大厅以及压缩车间逸出,由于转运站的实际使用要求,不可能做 到完全密 封,那么臭气 也就无法 避免[4]。据研究,臭味气体主要含硫化合物,如H2S、SO2、硫醇等; 含氮化合物,如NH3、胺类、吲哚等; 卤素及其衍生物,如Cl2、卤代烃等; 芳香烃及含氧有机物,如醛、醇、酮及酚类有机物等等[5]。常见垃圾转运站臭味气体主要种类如表1所示,常见的臭味气体污染物性质如表2所示。

其中氨气和硫化氢的嗅觉阀值很低,即便浓度很低也可以带给人们严重的感官刺激,毒性较强。其中氨气的嗅觉阀值为0. 1 ppm,硫化氢的嗅觉阀值为0. 0005 ppm。此外苯、甲硫醇和乙醛等垃圾转运站常见的有机污染气体,自身也带有很严重的刺激性气味,嗅觉阀值也比较低。垃圾转运站中的常见臭味气体,虽然单个气体浓度不一定超过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如表3所示,但是各种臭味相互叠加,会产生很强烈的刺激性臭味,严重影响环卫工人和周边居民的身心健康。

为了研究垃圾转运站除臭技术的效果,我们给出了原始数据。选取了苏州市区一座比较典型的垃圾转运站,测试了初始的臭味气体浓度,即有气体处理设备不运转。测试的主要气体为氨气、硫化氢、甲硫醇和乙醛以及臭味浓度,这些指标均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以表明垃圾转运站的实际臭味情况。表4为实际测得的相关气体浓度数据。

可以发现氨气、硫化氢和甲硫醇已经超过 《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的二级标准; 苯和乙醛的含量也已经超过 《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这些单个气体浓度超标的倍数与臭气浓度相比,还差很多,其中臭味浓度超标两百多倍。臭气浓度主要是由这些无数个单个气体臭味源累积起来,给人感官以严重的刺激,所以亟需治理。

2垃圾转运站常用臭味气体去除办法

目前应用于垃圾转运站除臭的主要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三种。在实际使用的时候可以考虑处理臭味气体的浓度、种类兼顾成本和预期效果来进行除臭。先对这些常用的方法做简要的介绍。

2.1物理除臭法

物理除臭法主要包括稀释法、吸附法、吸收法和掩盖法。 在垃圾转运站中常见的就是通过喷水清洗,稀释掉臭味污染源; 吸附法是通过活性炭、硅胶等多孔材料的巨大比表面积, 将臭味气体进行吸附,以降低整个空间的臭味气体浓度; 填料塔大的接触面积或者是文丘里管喷射洗涤器,喷雾或喷洒洗涤塔等,可以通过对臭味气体的吸收达到除臭的目的; 使用空气清洁剂、清香剂等带有独特气味的物质,掩盖掉垃圾转运站臭味气体带给人们的嗅觉刺激,其实这些香味并没有起到显著降低垃圾转运站内部污染物的目的,而且本身也是一种污染。

物理法去除垃圾转运站的臭味气体,操作方法简单易行, 但是容易产生二次污染、费用高、维护成本也高。而且没有改变臭味气体的化学性质,没能从根本上对垃圾转运站的臭气气体进行去除。

2.2化学除臭法

适合应用于垃圾转运站除臭的化学方法主要包括: 光催化氧化除臭法、消毒除臭法、臭氧氧化法、高锰酸钾氧化法、负离子除臭法等。光催化氧化法除臭是在光的作用下,光催化材料受激发产生大量的活性自由基,可以对臭味气体进行有效去除; 消毒除臭法是在消毒剂强氧化性的作用下除臭; 臭氧氧化法是产生的臭氧具有很强的氧化作用,与臭味气体接触的时候可以与其反应,以达到除臭的目的; 高锰酸钾氧化法也是通过强氧化性的作用去除臭味气体,可以与吸附材料配合使用; 负离子逸散后可以分布到转运站的各个角落,对污染气体予以消除。

化学除臭法,可以与垃圾转运站的臭味进行反应,使得恶臭气体转化为无臭或者是臭味较低的物质。这些方法除臭的效率高,而且具有可靠的保障性。

2.3生物除臭法

生物滤池、生物洗涤塔和生物滴滤池是3种主要的臭气生物处理技术。生物滤池是最早被研究和使用的一种处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和除臭的生物技术; 生物洗涤塔通常由一个装有填料的洗涤器和一个具有活性污泥的生物反应器构成; 生物滴滤池被认为是介于生物滤池和生物洗涤塔之间的处理技术。

生物法是利用微生物将恶臭物质降解或转化为无臭或低臭物质的过程。与物理化学处理方法相比,生物法除臭几乎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由于在常温、常压下运行,能量的浪费也相对较低。但是苏州的垃圾转运站一般不属于超大型的转运站, 如果在室内设置体积相对较大的生物处理设备,将会占据很多的空间,所以往往是不现实的。

3基于光催化材料的立体除臭技术

采用一种新型高效的光催化材料应用于垃圾转运站除臭。 为了更好的验证光催化材料在垃圾转运站除臭中的效果。选取垃圾转运站中成分较多,对人体危害相对较大,而且是造成垃圾转运站恶臭的主要物质: 氨气、硫化氢、甲硫醇和乙醛。为了更好的模拟实际情况,模拟的气体浓度为表4中实际测得浓度的10倍。即氨气的初始浓度为22. 05 mg/m3,硫化氢的初始浓度为2 mg/m3,甲硫醇的初始浓度为4. 8 mg/m3,乙醛的初始浓度为1 mg/m3。利用光催化降解这四种典型的垃圾转运站臭味气体的效率如图1 ~ 图4所示。

结果表明,此种光催化材料可以显著的降解氨气、硫化氢、 甲硫醇和乙醛这几种垃圾转运站常见的臭味气体。由于模拟的气体浓度是转运站中实际浓度的十倍,所以将此光催化材料应用于垃圾转运站气体除臭将会具有十分显著的效果。而这些臭味气体是导致垃圾转运站臭的主要原因,所以基于此种光催化材料的气体除臭设备应用于垃圾转运站可以起到明显的效果。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去除垃圾转运站的臭味气体,配合光催化材料降解臭味气体,还使用了静电除尘和改性活性炭。其中静电除尘可以对垃圾转运站内的粉尘进行有效的去除; 改性活性炭可以去除一部分微小的颗粒物和吸附部分臭味气体。

将此套光催化立体除臭技术在垃圾转运站中进行了实际应用,结合了物化臭氧除臭技术。使用一段时间后,垃圾转运站基本闻不到任何臭味,检测的臭味浓度由几百下降到20以下, 其他各项臭味气体的浓度也都得到显著的降低,完全可以实现达标排放。可以提供给垃圾转运站内作业的环卫工人一个安静无臭的工作环境,对周边环境基本没有影响。

4结论

垃圾转运系统 第8篇

关键词:垃圾压缩转运站,除臭剂,除臭效果

在温州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这样一个时期, 我处管辖的垃圾转运站的臭味问题尚需得到更加有效的控制。针对这样的问题, 我们对目前我国垃圾压缩转运站使用的除臭剂的除臭效果进行关注, 并把不同的除臭剂的除臭效果进行对比, 希望能找到一种效果最好的除臭剂来解决这个问题。

1 除臭剂及除臭设备

1.1 除臭剂

本文只对四种除臭剂的除臭效果进行探索, 并分别把它们标为1号、2号、3号和4号。1号除臭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光合自营菌、放线菌以及藻类等;2号除臭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植物提取液;3号除臭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酵母菌、放线菌、细菌以及霉菌等;4号除臭剂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放线菌、酵母菌、真菌、细菌、乳酸菌以及光合菌等。

1.2 除臭设备

有了除臭剂, 那对应的就要有除臭设备来对除臭剂进行喷洒。目前的除臭设备主要由控制阀、水泵、空压机组成的控制箱、装除臭剂的水箱、喷咀以及管线等组成。

除臭设备的喷淋过程主要分为两种, 即自动喷淋和手动喷淋。手动喷淋对喷淋的间隔时间以及每次喷淋的时间长短都没有要求, 自动喷淋则有相应的限制。自动喷淋中的气雾喷淋:其垃圾槽的喷咀组每隔1~1.5分钟喷洒20秒, 其他的喷咀则是每隔2~3分钟才能喷洒20秒;水雾喷淋的喷咀则是间隔30分钟, 自动喷洒5~10秒。

2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选点及采样方法

为了更好地对比出四种除臭剂的除臭效果, 我们选取环境及工况条件接近的4个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进行试验。第一步就是对除臭剂进行停用, 停用时间为一周;第二步是对本底气样进行采集, 采集时间是每天垃圾收运的高峰期, 在离臭源1米, 高度为1.3米的地方连续采样2天, 每天只采样一次, 时间为3个小时。第三步是在本底采样完成后喷洒除臭剂, 连续喷洒一周后又开始采样, 采样步骤和上面一样。

3 除臭效果检测项目的选定

目前对除臭效果的检测项目有:硫化氢、氨氮、甲硫醇、甲硫醚、总挥发性有机物、臭气浓度以及细菌总数。硫化氢的检验是按照GB/T16489-1996来进行, 检测方法是亚甲基蓝分光光度法。氨氮的检验是按照GB/T14679-93来进行, 检测方法是次氯酸钠———水杨酸分光光度法。甲硫醇、甲硫醚的检验和氨氮采用的是同一个标准, 但检测方法是气相色谱法。总挥发性有机物的检验采用的是美国标准, 检测方法是火焰离子化分析法。臭气浓度检验采用的标准是GB/T14675-93, 检测方法是三点比较式臭袋法。最后一个细菌总数的检验采用的标准是GB/T17093-1997, 检测方法是撞击法。

4 除臭效果综合评价

从去除率来看, 4种除臭剂都很有针对性。但是从总的除臭效果来看, 4种除臭剂的除臭效果以3号、2号、4号、1号的顺序依次递减。

5 设备及运行费用

要使用除臭剂必然要安装相应的除臭喷洒设备, 生活垃圾压缩转运站的除臭设备及每月运行费用见表2。

6 结语

采用以菌制菌为作用机理的生物型除臭剂为1号、3号、4号除臭剂, 把它们喷洒在垃圾的表面, 可以抑制生活垃圾腐败菌的生长以及繁殖, 能够减少臭味的产生, 把它们喷洒在空气中, 对臭味分子也有吸附和分解的作用, 只是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目前, 2号除臭剂已经在20多个垃圾压缩转运站使用过, 3号除臭剂已经在40多个垃圾压缩转运站使用过, 而4号除臭剂也已经在30多个垃圾压缩转运站使用过了。经过长时间的使用对比发现, 它们对垃圾转运站的臭味都有很好的去除效果, 对垃圾转运站周围的环境也有着一定的改善。当然, 目前几种除臭剂的除臭效果还不是最理想的, 相信在今后对除臭剂的配方进行不断的完善之后, 生产出来的除臭剂除臭效果会更好, 带给市民更好的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本文来自 99学术网(www.99xueshu.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垃圾转运系统】相关文章:

转运流程05-05

材料转运08-16

途中转运论文06-07

转运蛋白质06-03

转运协议书06-16

磷酸盐转运蛋白06-14

危重患儿的转运论文06-22

危重新生儿转运08-16

新生儿急救转运08-22

危重病人转运及护理05-25

上一篇: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下一篇:高强混凝土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