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储备范文

2024-08-29

阅读储备范文(精选11篇)

阅读储备 第1篇

一、了解英语阅读理解的重要性

阅读能力是运用语言的综合能力, 是通过文字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它包括阅读技巧、速度和准确性。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阅读理解能力是衡量个人素质的标准。现代图式理论认为, 阅读的本质是:读者背景知识与阅读材料所输入的文字信息交互作用的过程, 是读者利用相关的英语知识与非英语知识解读阅读材料的过程。

很多人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局限在传统意义上对语法和词汇的讲授, 以至于学生在阅读时, 只注重语法而忽视背景文化知识。然而语言的学习不仅依赖对语法的理解, 也依赖于对文章背景知识的了解。因此, 在英语学习中, 学生要在学习语言的基础上多了解西方文化和社会发展现状, 不断增加知识储备。

二、知识储备与英语阅读理解的关系

语言的发展越来越具备时代特色。尤其英语, 作为世界的官方语言, 被广泛的运用着。世界各地的文章和报告中, 有三分之二以上是英文, 我们在阅读理解英语材料时不可避免的会涉及到各个方面的新知识。因此, 在英语学习中应该注意扩大知识面, 吸取新鲜事物, 从而辅助阅读, 增加理解。

阅读理解的能力是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在阅读中, 读者除了运用已经掌握的英语背景知识, 还要对阅读材料中的语言点进行快速、准确地理解。只有在背景知识和自动模式认别相互作用下, 读者才能够快速及准确地理解阅读内容。同时, 通过阅读我们不仅能积累专业知识还能够拓宽知识面, 开阔视野。

三、知识储备对英语阅读理解的帮助

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的原因:不是来自语言点的缺乏而是没有产生阅读兴趣, 许多学生做题时不愿阅读材料而是凭感觉。因此, 提高阅读兴趣尤为重要。学生可以先阅读自己感兴趣的题材, 例如:时尚杂志、娱乐和体育明星、英语笑话等。通过这些材料不仅可以使学生了解自己喜欢的内容, 还可以潜移默化地提高阅读能力。其次, 在形成了一定兴趣的基础上, 可以阅读简短而精炼的英语寓言故事, 真正做到在“乐趣”中“悦”读。如今的学生早已阅读过中外名著或名著互译, 那么当他们看到某些熟悉的情节以英文原文形式出现时, 一定会有所共鸣, 给自己带来成就感, 从而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起初, 学生或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自己的英语水平只能阅读内容简单的文章, 对语言能力帮助不大。所以, 教师可以引导他们阅读一些简写本英汉互译名著, 起到一举两得的作用。这样既能提高阅读水平, 也能增加西方国家的文化知识。当然现在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网络上读一些英语短文或英语新闻。只要不断坚持阅读, 最终会达到质变的效果。

每个社会集团都有自己特定的文化背景, 而文化上的差异性, 成为英语学习者的学习英语的一个障碍。Margaret.E.Brooks认为:“对于文化差异的了解正是文学学习中最大的潜在的收获, 同时也是最大的障碍。文化精神的差异, 即便对一个与自己时代和地方不同的作品的本族语, 也会产生一些问题。因此, 我们不难想象, 这个问题对于把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或外语学习的人来说无疑会显得更大些。”众所周知, 文学作品中的世界是西方现实社会的缩影。但是文学和文化的关系密不可分, 如果学生不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 就不了解西方文化的社会状况和风俗习惯, 就无法缩短东西方文化的差距。东西方文化知识在阅读理解中的比重一直未能得到学生的足够重视, 他们认为只要打好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阅读自然能理解。目前, 许多学生的阅读水平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英美文化知识贫乏。为了克服这个问题, 最简单和直接的方法就是观看外国电影和上网查阅资料等途径了。文化背景知识的积累, 实际上就是通过扩大知识面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的过程。

阅读理解材料, 体裁多样、内容广泛、时代色彩浓、较难理解, 所以学生的知识储备必须与时俱进:大到了解社会发展现状、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小到风土人情等。总之, 要提高英语阅读能力不是件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每位学生除了掌握一定的语言点外还能够储备良好的文化知识, 阅读理解英语资料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参考文献

[1]、胡春洞, 《英语学习论》,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2.

[2]、贾冠杰《, 外语教育心理学》, 广西教育出版社, 1996.3.

[3]、张维友, 图式知识与阅读理解《, 外语界》第2期, 1995

[4]、钟剑波《.通过阅读学习英语之我见》【J】.英语知识, 2003.11

阅读储备 第2篇

一、知识储备:

1、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论证。

2、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3、论证方式:立论、驳论。

二、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1、论证方法的识别:

事例(含概括事例)

-------举例论证

引用名人名言,公理定律、常理、警语、俗语谚语、古诗句等

-------道理论证 运用比喻证明观点(比喻句)

-------比喻论证 把正反事实或道理进行对比-------对比论证

2、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举例论证:举了„„的事例,具体准确地论证了„„这一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或引用格言、俗语等(引用名人名言),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对比论证:将„„和„„作比较 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突出强调了„„这一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进而证明中心论点

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这一观点,使论证通俗形象,浅显易懂,易被人接受。

3、分析论据的类型和作用: 论据:道理论据 事实论据 答题要点二个方面:(1)、明确论据类型;(2)、具体分析作用。

这是„„论据,在文中起着证明„„(论点,如果有分论点,则写出它证明的分论点,否则写中心论点。)

补充论据。注意以下二个方面:(1)、看清楚要求补充的论据类型,即看清楚要求的是名言还是事例;(2)、补充名人事例要注意字数限制。当然,作为应考,可以准备“勤奋”、“处世”等常见主题的名人事例和名言。名言字数要少,事情要熟悉,不要为求新而准备那些较长名言或不熟悉的名人事例。

4、文章提出中心论点的方式:

①、看标题点明中心论点;

②、文章开头提出中心论点;

③、文章结尾归纳出中心论点;

④、文章中间用某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提出中心论点。

⑤、文章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但始终围绕„„展开论述。

5.议论文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6论证思路(先分层,就是写每层层意)

格式为:首先提出(论述)……,接着(用„„事例或道理)论述……,然后(用„„事例或道理)论述……,最后证明(论述)……

开头的内容有:

(1)、提出中心论点(引出论点);(2)、引出论题;以上二个方面,要具体回答出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论题的具体方试,有的是通过名人名言、有的是通过名人佚事、有的是通过趣闻笑话等。

结尾的内容:

(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

做这个题目,就是把文章的引论、本论、结论具体化地陈述出来。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我们可以这样表述:首先引用法国思想家帕斯卡的名言“人是一枝有思想的芦苇”提出中心论点“人的高贵在于灵魂”,然后举阿基米德、王尔德事例证明了“珍惜内在的精神财富甚于外在的物质财富”,最后举一个火车上读书的少女为例向人们发出“人应该保持纯正的精神追求”的劝勉。

7、议论文题目分析:

一、作用分析1点明论点、2交待论题、3点明议论由头

方法:主谓短语和动宾短语一般是论点,如:珍惜××,学会××,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并列短语一般论述事物之间的关系,如想和做,成与败 题目中有谈、论、说、议的一般是论题。

二、效果分析:点明了文章论述的内容,明确了文章论点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的提出了论点等。

8、议论文开头的作用:

1、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2、针对现实中某种现象(或事例或观点)进行分析,然后提出论点(或提出论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3、引用名言提出论点或论题,同时,名言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4、由某个故事或事例引出论点或论题,同时,故事和事例又是证明论点的论据。

5、摆出错误的论点和论据,为下文的批驳树立靶子。

6、用生动的比喻或故事(如寓言)引出论点,既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又能把抽象的道理形象化,便于读者接受。

9、议论文结尾的作用:(1)、深化中心论点,提出„„的结论;

(2)、强调„„的中心论点;

(3)、发出„„的号召或希望人们„„;

(4)、补充论证了„„。(其作用是使论证更严密。)(5)、总结全文,得出中心论点(6)、提出问题,发人深思,其发人去关注或思考某个问题

10、议论文语言特点分析:

(1)语言特点;简明平实、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含蓄委婉、富有文采等(2)语体特点。逻辑严密 常用句式:这个词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11、文章段落作用:内容上的作用加结构上的作用

结构作用如下:

一、在开头:(1)、引出下(全)文;(2)、总结前(全)文;(3)承上启下。

开头段作用往往起着引出论点或论题,见上面第8点。

①、开头通过写„„的事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②、开头通过引用名言,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

③开头通过引用名人趣事(或„„的奇闻趣事),提出中心论点„„(或引出„„的论题),也起到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增强了论述的趣味性。

二、在中间 承上启下(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等)

三、在结尾段 总结全文、深化中心论点,发出号召等。见上面第9点

13、某个词语能否去掉(替换),为什么 1不能去掉。

2原词表„„,写出了„„。

3如果去掉了,原句就成了„„(把原句除去去掉的词抄一遍),与实际不符,显得过于绝对化;

4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表程度修饰:比较、几乎、相当„„

表估计、推测:也许、大约、可能、左右、可算„„.表时间:当时„„

表数量:多,有余,多数

14.常用名言:(补写事实论据或道理论据)

磨练

谚语:困难是人生的教科书。

古语:自古英雄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

仁爱

歌词: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爱是人类最美丽的语言

追求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坚强

贝多芬: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理想

托尔斯泰:理想是指路明灯。

价值

司马迁: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道德

孔子: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谦虚

王阳明:谦受益,满召损。

徐悲鸿: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善良

刘备: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困难

茅以升:困难只能吓倒懦夫懒汉。

贫富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机遇

狄更斯:机会不会上门找人,只有人去找机会。朋友

傅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

宽容

魏征:君子扬人之善,小人记人之过。信用

孔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嫉妒

艾青:嫉妒是心灵上的肿瘤。处世

论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团结

歌词:团结就是力量。

曹雪芹: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知识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

莎士比亚:知识就是我们借以飞上天堂的羽翼。

勤奋

韩愈:业精于勤荒于嬉。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意志

班固: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范晔: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自省

孔子:吾日三省吾身。批评

谚语:良药苦口利于病。

自强

易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美

孔子: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阅读储备 第3篇

我们要高度关注美联储购买美国国债行为中所蕴涵的风险,尽快采取措施来降低由于美国通胀与美元贬值给我国外汇储备带来的巨大风险。笔者以为,现在该是我国考虑把部分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的时候了。

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是指政府通过一定手段与方式运用外汇储备,委托有关企业或由政府相关部门在国际市场上购买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以及国防建设所需要的战略物资,并把这些物资纳入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体系。也就是说,将我国以货币(主要是美元)形式的外汇储备向实物形式的战略储备转换。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使战略物资储备在资源日趋短缺的今天显得尤为重要。从国际上看,由国家直接掌握和控制一定数量关系到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的战略物资,是许多国家特别是大国的一贯通行做法。最新数据显示,去年12月,美国的原油进口量由上月的2.616亿桶增至3.1983亿桶,到2009年2月中旬,美国的商业原油库存达到3.5亿桶,石油战略储备超过7亿桶。此外,美国在海上漂浮的“油库”(如,超级油轮以及其他小型油轮)原油储备超过8000万桶,相当于全世界一天的石油产量。目前,美国的石油储备已快达到其储备极限。在国际油价处于低位的时候,美国有意识、有步骤地大规模囤积石油的策略值得我国在制定战略物资储备政策时借鉴。

近30年来,我国无疑是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伴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经济规模和总量不断扩大,这对我国战略物资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我国战略物资的供求矛盾日益显现,并将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国防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这个时候高度强调进行战略物资储备可以确保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可以增强我国经济的调控能力,避免国内经济遭受国际市场价格剧烈波动的不利影响;可以稳定我国民众心态,保持社会稳定。

为了使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更好地转换,笔者建议:

首先,完善战略物资储备的管理机构和运行机制,建立石油、煤炭、粮食、铁矿石、铜等大宗商品的战略物资储备制度。坚持国家为主,企业与民间参与的方针,形成政府与企业合理分工的战略物资储备体系,增强企业应对突发事件和抵御国际市场风险的能力。建立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的科学机制与体制,进一步加强储备经营的风险管理,确保外汇储备在风险防范中的保障作用。

其次,利用这次金融危机的机会,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优势的企业“走出去”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将对外经济发展战略从“引进来”为主,调整到“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而此轮油价下跌,为中国石油企业“走出去”购买国外石油提供了良机。

第三,鼓励动用外汇储备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和设备。2009年2月1日,温家宝在伦敦接受英国《金融时报》主编巴伯的专访中提出,希望用我国外汇储备来购买我国亟需的设备和技术。这为我国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备转换提供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思路。目前,政府可以考虑直接用外汇在海外大量购买用于改善国内教育、医疗设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节能、安全生产、排污环保事业发展所急需的各种设备,加大先进技术和设备的进口。

第四,保持适当的黄金储备。黄金储备是国际储备资产中惟一具有最后等价物、最终支付能力特点的储备资产,对于一个国家的金融、经济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如果美元或欧元走软,或通货膨胀加剧,或大范围的战争爆发.黄金储备就会成为很好的避险工具。因此,我国可视世界黄金价格走势,在价位偏低时择机增持。

第五,加快战略物资储备立法建设。发达国家制定矿产资源储备法律的时间普遍较早,如美国在1946年制定了《战略物资储备法》,日本在1980年制定了《石油公团法》和《石油储备法》。我国在加快落实石油、粮食、铁矿石、铝、铜等战略物资储备计划时,应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包括尽快制定和出台《战略物资储备法》,为我国的战略物资储备提供法律支持,同时,也可以为外汇储备向战略物资储各转换提供法律保障。

浅谈物资的合理储备与储备资金管理 第4篇

铁煤集团近年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 取得了一定成效。储备资金占用从一九九九年的一亿五千多万元下降到一亿元以内, 以较少的库存保证了产量的不断增加。

结合工作成果和狠抓管理的重点, 还应从以下几方面深入探索和开展工作。

1 抓好物资工作的计划管理是储备、储备资金管理的基础

物资计划工作是物资供应工作的基础, 做好物资计划工作是做好物资供应与管理工作的关键, 对储备资金管理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应做好这么几点:

(1) 坚持集中统一的物资管理体制, 在集团公司范围内采购资金要集中统一管理, 对材料消耗要实行定额管理;对非矿井用材料要按预算实行专供对口管理, 控制计划外项目用料。

(2) 加强合理审计, 严格按计划订货, 订货前必须填写合同审批单, 经审查后方可定货, 审查合同一是把合同与计划对照, 看是否有计划;二是把合同与上年消耗量、储备定额当月库存情况对照, 看是否超定额;三是把质量与市场信息及材料目录相对照, 看价格、质量是否符合标准。挂帐付款前, 一要看是否有合同;二要看价格与合同标定是否一致;三要看交货期、数量、质量与合同是否相符。

(3) 强化物资质量管理, 没有质量就没有价值保证, 尤其是煤矿企业所需物资不仅有质量的价值要求, 更有安全对质量的要求, 因此在物资采购管理中, 对采购人员要提高质量意识禁止越权、超储采购, 不断提高厂家直购率, 减少中间环节。

(4) 不断挖掘物资管理潜力, 及时掌握物资到货和计划变更情况, 对一些因计划变更不再需要的物资, 主动找厂家联系退货, 已到货物资要设法平衡调剂。同时建立科学合理的储备结构, 长线物资充分利用社会储备和厂家储备, 非特储备物资入库后, 6个月内必须出库, 防止物资积压。

2 加强储备定额管理是储备、储备资金管理的手段

物资储备定额是在一定条件下, 为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储存物资的数量标准, 煤炭生产过程是连续不断的物资消耗过程, 具有连续性;而物资供应是间断的分批量进行的, 这就出现了供货时间与物资消耗时间的衔接差异, 为保证生产正常运行, 就需要建立物资的储备, 但是如果储备量过大或储备时间过早就会过多地占用资金, 影响资金周转速度, 长期储备还会增加物资的有形和无形损耗, 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综合效益。加强储备定额管理就需要做好这么几项工作:

(1) 认真核定物资储备定额。

核定物资储备定额, 不但要核定资金定额, 更主要的是要核定实物量定额, 煤炭生产需用物资品种繁多, 型号繁杂, 应进行分类, 分级管理, 分品种分规格核定出储备定额。

在确定经济定购批量的前提下用“最小费用法”核定储备定额。“最小费用法”是从企业物资供应环节本身的经济效益出发按费用最小原则确定有关定额的办法, 用“最小费用法”确定经常储备定额的关键是确定经济定购批量, 经济定购批量是指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 使企业的物资存货总量费用达到最低时的一次订购批量。在每批订货一次全部到达并马上补充库存, 在供应间隔期内均匀使用, 不发生缺货的情况下, 订购批量与采购储备费用之间相吻合。同时, 核定储备定额, 要求定额员有较高的素质和较强的管理基础, 对理论计算的经济订购批量允许做小范围调整, 用“最小费用法”核定的储备定额也允许一定调整。实践中可以两种办法得到的储备定额进行对比, 并根据实际要求进行调整。

(2) 严格确定定储备分工。

按煤矿现行经济管理体制, 集团公司与各矿是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 是独立核算企业中的内部核算单位, 考虑物资系统的集中管理, 总公司与分公司储备分工以二八开为好, 即集团公司储备全部物资的80%以上, 矿储20%以下, 这样既能有利生产, 又能使公司更好发挥物资机动调剂和保证供应的作用, 还要制订公司、矿储备分工目录, 包括品种、数量 (可用百分比) , 同时必须明确物资管理权限, 加强检查监督, 防止越权采购, 重复采购以致造成的超储积压。

(3) 推行目标管理, 搞好储备资金指标分解。

目标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的内容之一, 它是以预定的最佳经济效果为目的。采取一系列措施达到预定目标。运用目标管理的方法, 将总目标分解、展开, 以小目标保大目标, 以分目标保总目标, 它的特点是原理简单结合实际, 把要实现的总目标 (储备资金定额) 纵横分解, 落实到单位部门和个人, 实行指标到位, 责任到人, 使库存物资保持在核定的储备资金定额目标以内。

(4) 优化储备结构, 扩大无储备品种范围。

加强储备定额管理, 要按照储备定额指标根据合理储备的具体要求和市场实际, 不断调整并优化储备结构。铁煤集团的做法是, 长线物资充分利用社会储备, 生产关键环节物资如主副井钢丝绳、采煤机电缆等作特殊储备, 本公司自制产品的部分品种在厂家储备, 非特储物资入库后, 六个月内必须出库, 防止产生积压。无储备品种范围逐步扩大, 储备资金占用逐年减少。

3 加强仓储管理, 是储备、储备资金管理的保障

加强对库存物资的管理, 对合理储备物资影响极大, 在这方面除抓好验收, 保管等工作, 还应着重抓好以下几点:

(1) 开展经常性的清仓查库工作, 随着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不断出现, 一些功率小、能耗大的设备相应被淘汰, 就有可能原来正常储备的材料、配件因机型淘汰或因更新换代变成积压物资, 而为保证生产需要, 又必须重新组织进货, 这就必然增加储备资金占用, 为解决这一问题, 就必须开展经常性的清仓利库工作。必要时, 可设专门机构处理超储, 积压物资, 在市场进行调节, 交易中求得物资价值的最大化。

(2) 合理组织进货。并根据生产需用周期和库存能力进货。避免集中、成套、提前到货、使仓库保持正常的储备量, 对一些为建设项目提供的专项材料、设备进货要加强调度, 尽可能直达工地以便减少库存和调转层次。

(3) 对有条件的品种实行代保管法, 就是外埠订货的长线物资, 采取指令发货或自提进货, 必要时促进当地市场储备, 以协议保障。从经济核算上, 以优选法, 确定物资的储存状态。既保证生产, 建设物资的正常供应;又避免超储和扩大储备资金占用。也就是说, 怎样符合市场规律, 怎样有益于企业效益, 就如何办。

4 建立储备资金管控的奖罚制度是储备、储备资金管理的措施

最大限度地管理好储备资金, 必须始终坚持责任、权力、利益的有机、有效结合, 在建立和完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责任制的同时, 还要注重人的行为作用, 要激励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做到储备资金降低有奖, 超额要罚, 并形成奖罚制度, 奖励按贡献大小分配, 处罚按责任轻重实行, 并保证奖罚兑现。相应组成严格考核, 组织定期完成考核, 及时纠正偏离, 按期进行兑现, 使责任明晰, 绩效清晰, 奖罚有据。

总而言之, 物资储备是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涉及面广、环节多, 反映经济效果明显, 是一项重要的管理工作课题, 随着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企业管理诸方面的探索和推进, 结合企业实际需要不断创新思路、创新方法、创新成果, 为创建以人为本的和谐社会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摘要:结合工作成果和狠抓管理的重点, 分析如何开展物资的合理储备与储备资金管理工作。

阅读储备 第5篇

一方面,外储安全正受到严重威胁。外汇储备传统意义上的功能是用于支付进口与偿还外债本息。10多年来,外汇储备的一个新增功能是用于防范投机性攻击,稳定外汇市场以及外汇资产的保值增值。

从外储资产的使用效率看,外储安排的资产分布,货币组合与投资组合需要动态优化。外储理想的投资安排应该是多种货币组合,多种资产组合,包括实物资产和金融资产、战略性资产和战术性资产。

从外储资产的投资主体上看,未来投资主体一定要向居民用汇与企业用汇转变,从居民消费、企业投资、政府投资三个角度考虑配置外汇资源。目前,中国外汇储备60%以上投资于美国国债,面对着全球金融危机持续恶化,美元不断贬值,无形中持有美国国债造成了外储福利的流失和财富的稀释。

另一方面,能源安全不可小觑。从国家层面说,能源企业肩负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任,海外资源比重的增长意味着对国内资源的必要保护,也意味着国家的能源保障更趋安全。根据最新的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上升至51,3%。从中国资源的实际状况出发,维护中国能源安全的立足点应放在“走出去”上,加快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合。

利用外汇储备的落脚点

外汇储备是应对国际支付危机的一种“保险”机制。但并不是买的额度越高越好。外汇储备过多是一种资源配置上的浪费。关于中国外汇储备充足与适度规模的经验研究表明,适度规模不应超过1万亿美元。当前,中国外汇储备的规模已经远远超过了充足与适度的规模。从存量外汇储备看,到2008年年底,中国存量外汇储备约1.95万亿美元。其中,欧元和英镑资产约20%,日元资产约10%,黄金和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约5%,美元资产占65%,大约1.3万亿美元,约占外储2/3。1.3万亿美元中,中国持有美国国债金额为7396亿美元(占1.95万亿美元外储的38%)。综合估算表明,中国目前能够自由使用的外储只有6000亿美元左右。除上述存量外汇储备外,中国大约还有各商业银行短期头寸约1000亿美元,国家外汇管理局储备余额约2000亿美元。而这3000亿美元可能是维护日常进口所必需的外汇储备,因此,能源企业积极探索利用外储的落脚点应放在增量外储地运用上,并力图发挥“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

构建“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

为防止美元贬值和全球金融泡沫对中国外汇储备收益的影响,应该将庞大的外汇储备通过购买能源矿产资源或建立战略储备库的方式,转变成实物资源储备。对中国而言,探索建立新型“能源金融一体化”体系迫在眉睫。在美国,能源金融,或者说能源美元,是美国乃至世界货币金融体系的原动力,是美国国家利益的武器和国家竞争力。为此,中国也应该建立有关能源的货币金融政策、建立能源产业发展基金,成立能源储备银行,推进能源贸易融资,加强国际能源金融合作等。

“能源金融一体化”,是指借助金融的支持,使得能源企业可以实现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融通,更好地帮助能源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实现套期保值、价格锁定和规避经营风险。制定有关能源金融一体化政策的思路是把金融安全与能源安全合并考虑,把单纯的货币储备及外汇储备与能源等资源的实物储备、期货储备密切结合起来。

设立国家能源专项发展基金

中国当前最缺的首先是能源产业基金和能源储备银行,设立国家能源专项发展基金,积极促进能源产业和金融资本的对接。

能源海外并购基金到海外收购资源型企业,是中国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融入资源全球化的阶段。在2008年,中国的跨国购并活动实现了51%的年增长,交易总额达780亿美元,仅次于德国。其中,能源行业的并购金额达78.17亿美元,创历史最高水平。中国国有企业出海并购很容易受地缘政治压力,而基金就没有这种所有制压力,因此,可以通过并购基金的操作规避地缘风险。

能源产业开发基金能源产业投资基金主要目的是为建立风险勘探、油田开采权的收购、精细化工的投资、重大项目评估等提供专项基金,为企业集团的长远发展提供重大项目的启动资金,为中长远战略做基础性铺垫。

能源风险投资基金根据国际上大的能源公司运作经验,能源风险投资涵盖了能源资源勘探和开发的风险、能源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和各类能源市场上的能源金融工具的投机风险。风险投资基金以中短期赢利为目的,主要是为能源基金的投资者带来高额的中短期投资收益和资本积累等。

建立能源投资银行和能源储备银行

根据国际能源署(IEA)预测,2001~2030年,中国能源部门的投资需要2.3万亿美元,因此,只依靠一般的政策性银行,如国家开发银行或中国进出口银行的贷款很难从根本上满足资金的需求,应该建立专门支持能源产业的能源投资和能源储备银行。

——通过能源银行,建立资金融通的长效机制。

——利用储备银行,建立能源战略储备。

根据测算,到2010年,中国的石油消费量约为2.9~3亿吨;2020年估计为3.8~4亿吨。如今,石油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为22%左右,估计未来石油所占的比例将提高到30%左右。因此,要未雨绸缪加快能源战略储备体系的构建。

加大对企业“走出去”的支持力度

中国已经进入资源短缺、技术升级、需求不断提升的新时代。从国际资本输出规律看,吸引外资与对外直接投资的比例,发达国家比例为1:1.1,发展中国家为1:0.13~0.5,而中国目前这一比例仅为1:0.09。这种不平衡状态表明,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潜力十分巨大。

今年前两个月,中国进口初级产品负增长率比同期进口总值降幅大10.6个百分点。其中,原油进口2455万吨,下降13%;成品油进口577万吨,下降6.4%,进口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除了生产需求严重萎缩,也有贸易融资困难加剧的成分。因此,巨额外储要加大支持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贸易融资力度。

推动“石油人民币”进程

在国际上,现有8000~10000亿“石油美元”流通,这造成了极大的汇率风险和美元贬值风险。因此,石油交易中,要寻求石油交易中间的货币多元化,和交易国家之间的货币的双边互换合作。目前,海湾的产油国俄罗斯、伊朗等国在与他国的石油交易中间都在寻求非美元化。而本币尚不能自由兑换的中国,则只能承受石油成本加大和人民币升值的双重压力。

当前,美元的金融霸权地位受到严重挑战,未来石油定价和交易货币的多元化是必然的趋势。人民币迈出国门,走向国际化的第一步,是在周边国家的交易中使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使其逐渐“区域化”。目前,全球每天的原油需求量大约为8430万桶。其中,中国每天就要消耗约750万桶,约占世界总需求量的9%左右。因此,有必要建立石油交易的“中国市场价格”,确立我们自己合理的石油金融战略。国家应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国际石油金融市场。积极尝试石油交易人民币结算,即”石油人民币”结算,逐步建立石油期货市场等措施,以有效应对油价的波动。

积极开展多元化国际能源金融合作

以“建设”换资源以中国外储资产、金融机构作后盾,通过信贷等方式,支持能源企业在非洲、拉美或中东等地从事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建设,对方则以中国所需要的资源勘采权益等,作为对建设投资的偿还。这一方式目前在中国与非洲的合作中较为普遍。

以信贷换资源通过对资源类国家提供用于经济建设等方面的信贷支持,获取中国所需要的资源。这一方式,目前已经衍化为以贷款换能源协议,如最近的中国与俄罗斯、与巴西的合作。

阅读储备 第6篇

关键词:土地储备规划,城市规划,经营性用地

土地储备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土地储备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实践创新。我市为促进土地市场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科学利用城区存量土地, 保障城市各项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 实现土地收益最大化的总体目标。按照城市发展的要求, 及我市土地储备工作的总体目标, 启动《淮北市土地储备规划 (2012-2016年) 》的编制工作。

1 土地储备规划的概念

土地储备规划是指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定程序在批准权限范围内, 对通过收回、收购、征用或其他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 进行储存或前期开发整理, 并向社会提供各类建设用地的行为。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是城市人民政府及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为实现调控土地市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科学利用, 实现依法取得土地权属进行前期开发、储存以备供应土地的行为。土地储备的最终目的是政府通过掌控土地资源, 实现土地的有序合理供应, 从而实现对土地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2 土地储备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 我市土地储备工作提出了“应收尽收、道路修到那, 土地收储到那”, 但是在实际实施工作中发现, 由于土地收储指导思想不明确, 土地储备工作仍缺乏科学性、长远性;各区申请收储土地零散性、随机性较大, 造成收储地块缺少相对完整性, 无法完全体现土地收益最大化;城市配套设施布局不均衡, 单一地块配套过密, 造成土地无法顺利出让;申请收储单位较为分散, 申请收储土地与城市规划衔接不紧密;单一地块规划与区域规划衔接不紧密, 出让前未能合理评测地块各项规划指标, 造成规划容积率调整的随意性等问题。因此, 急需编制全市性的土地储备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指导规范土地储备工作稳步发展。

3 编制土地储备规划的目的

通过土地储备规划可以实现以下目的:一是实施和协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他相关规划, 有效引导城市建设开发, 促进城市发展;二是摸清土地信息, 平衡经营性用地和公共设施用地, 促进土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三是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 积极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四是促进城市土地集约利用, 逐步理顺政府供应土地的产权关系;增强政府调控土地市场的能力;五是推动旧区改造和盘活国企改革中的土地存量资产, 支持有国有企业改革, 破解国有企业改革难题的重要手段;六是协调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规划实施的有力保证;是进一步深化控制性详细规划, 指导修建性详细规划的实施;七是政府推行招标、拍卖、挂牌、出让等市场方式配置土地的现实需求, 是有效增加政府土地收益的措施;八是政府科学引领土地市场, 规范零星收储的土地, 保障配套设施建设的必然需要;目前在市场交易趋于稳定的情况下, 应着力加强土地收储工作, 且我市正处在大建设、大发展的快速发展阶段, 土地资源稀缺的局面依然窘迫。因此, 急需编制全市性的土地储备规划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指导规范土地储备工作稳步发展。

4 规划编制的原则

土地储备和规划编制以是政府主导型为主, 应着眼城市长远, 力求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在实施上兼顾效率与公平, 实现科学发展观。结合当地土地储备实际情况, 选择科学合理的规划编制方法是决定土地储备规划成败的重要条件。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采用投入收益模型法、统计分析法、比较择优法和综合分析法等, 以保证规划的科学性。在具体编制实施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1) 依据淮北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 编制《淮北市土地储备规划 (2012-2016年) 》, 将该规划作为我市土地拆迁、储备、出让工作的指导性规划。 (2) 本次规划深度介于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修建性详细规划之间, 科学合理的提出规划设计所需的经济技术指标, 规范我市土地市场收储工作, 指导地块的合理出让。 (3) 充分衔接各种专项规划, 将土地储备规划作为各类专项规划的指导规划、上位规划, 指导土地报批转用、合理配置各类公共配套设施, 解决部分地块配套设施规模过小、过散、过密问题, 以有效利用土地资源。

5 规划思路和技术路线

结合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淮北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淮北市近期建设规划指导下, 分层次、分阶段与众多相关专项规划相互协调;确定近期重点储备区域, 综合分析规划区范围内的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土地权属问题等, 划定近期可以储备的经营性用地, 完成可储备经营性土地规划图则。

规划技术路线总体分为四个阶段: (1) 前期研究阶段:土地现状分析、城市自然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发展导向、用地规划许可核查、用地权属核查。 (2) 储备分析阶段:依据前期研究, 确定土地利用现状情况, 摸清土地利用规划情况, 落实用地权属问题。 (3) 储备规划阶段:根据以上分析, 落实经营性土地储备近期规划及图纸内容。 (4) 规划实施阶段:按照规划要求, 划分储备时序, 落实可储备经营性用地规划图则, 确定土地储备规划实施策略和措施。

6 编制内容及设计深度

本规划在与《淮北市近期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相互衔接的基础上, 主要编制以下内容: (1) 明确土地储备的基本概念和内涵;摸清现有存量土地的情况;整理近两年来土地出让、土地储备情况, 并分析其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2) 在已编制完成的上位规划的基础上, 运用多种分析方法, 对远期土地储备总量及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提出远期全市储备用地的规模及构成。 (3) 合理安排2016年以前年度土地储备计划及空间分布。 (4) 明确近期储备用地的需求、规模、构成、分布;在分析近两年我市土地投放市场情况, 测算近期土地市场需求的基础上, 明确近两年 (2012-2013年) 储备用地的投放规模、分布、构成、时序。 (5) 开展土地储备专项研究, 即结合上位规划, 综合确定地块范围、用地界线、土地性质、容积率、建筑退让、四线控制、基础设施配套等控规内容。 (6) 研究规划实施策略和保障措施。

7 结语

通过对土地储备规划编制体现的探讨, 分析闲置土地的分布与总量, 结合用地需求, 制定建设用地供应计划, 进一步优化用地结构, 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加大盘活力度、清理闲置建设用地力度, 促进我市土地资源科学合理利用, 实现城市土地资源的有序供应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许莉俊, 徐里格.城市规划导向性土地储备近期规划初探.2006.

[2]淮北市土地储备规划前期研究.2012.

浅析我国外汇储备 第7篇

一、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

1. 国际收支顺差

国际收支顺差包括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我国拥有劳动力自然禀赋条件, 且扶植出口的优惠政策使得出口企业往往能享受到退税、免税等政策, 生产资源纷纷转移到出口部门, 导致经常项目持续顺差。我国拥有稳定的政治环境, 宽松优惠的外商投资政策, 持续增长的国民经济, 仍然巨大的市场潜力, 使得外商纷纷涌入我国投资办厂, 国外投资者也纷纷看好人民币升值, 国际投机资本也纷纷进入我国, 导致资本项目也连年顺差。“双顺差”正是我国国际储备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 外汇结汇售汇制

从外汇储备的定义来看, 外汇储备包括官方储备以及民间储备, 我国于1994年始对经常项目下实行外汇强制结汇售汇制, 可以说我国的官方储备即全体外汇储备。根据银行结汇售汇制, 企业在收汇后必须及时到外汇制定银行结汇, 如在进口中需要付汇又必须到指定银行凭借相关单据去买汇。对于外汇指定银行, 中央银行实行头寸管理, 超出头寸部分需由外汇指定银行在同业外汇市场上抛出, 由央行购入, 这种高度集中制度, 必然导致外汇基本由国家掌控, 这种制度是我国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间接原因。

3. 为了维护本币的稳定

我国目前实际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巨大的贸易顺差以及西方贸易逆差国的舆论, 使得人民币面临巨大的升值压力, 为维护本币汇率的稳定, 央行通常被动地在外汇市场上抛售人民币同时买入外汇, 长此循环, 导致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另外, 我国对于外汇管理监管不力、国际热钱的不断涌入, 为预防潜在的危机我国需要保持足够的外汇储备。

4. 较高的储蓄率

根据经济学理论, 储蓄-投资=出口-进口, 即贸易顺差是储蓄大于投资的结果。我国居民与企业的存款每年都逐渐递升, 我国的储蓄率截至2008年已达51.3%, 远远高于发达国家, 如美国储蓄率只有12%。

二、高额外汇储备的负面因素

1. 通货膨胀

高额的外汇储备是可能导致国内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外汇储备连年增长, 外币供给大于需求而人民币供应不足, 中央银行为维持本币汇率稳定而大量买入外汇, 被动投放到市场上的人民币由于乘数效应被放大, 基础货币供应量增大。

2. 人民币升值压力

近年来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一直很大, 其主要的依据来源于国际收支长期顺差。随着来料加工业的大力推动我国货物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 引起了以美国为首的贸易逆差国对于人民币汇率现状的强烈不满, 为了减轻贸易逆差, 美国等国通过各种方式向人民币汇率施加压力。市场上, 由于供求关系失衡, 人民币升值预期较大, 国外投机资本纷纷进入国内, 进一步加大了人民币升值的压力造成国内经济不稳定。

3. 机会成本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是指由于持有过多超出实际需要的外汇从而导致部分的消费与投资机会的丧失。一般认为, 外汇储备的机会成本等于国内投资收益率与外汇储备收益率的差额。若假设我国国内投资收益率为12%, 一般来说美国国债收益率为2%左右, 这样来说从收益上就造成了近10%的逆差, 我国在以低利率向美国提供资金的同时以高利率吸引外资的进入, 资金没有得到合理的配置。2009年我国外汇储备约为24000亿美元, 即当年外汇储备机会成本为2400亿美元。倘若这能被用于国内的医疗、教育, 建设等公共事业或用于进口国外商品、劳务, 引进先进技术, 无疑能繁荣国内市场, 刺激经济增长, 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4. 汇率风险

据估计, 我国储备货币结构中, 70%以上属于美元资产, 然而美元一直处于贬值的趋势中。近几年, 人民币相对与美元将近升值了20%左右, 这意味着, 每年外汇储备都在无形中缩水。本次金融危机凸现了钉住单一货币的局限性和风险性。

三、对我国外汇储备管理的一些思考

1. 逐步实行意愿结汇制, 扩大企业用汇额度

我国在1994年取消外汇留成制改为银行结售汇制, 1996年人民币经常项目下可兑换, 2001年允许有条件企业开立经常项目下外汇结算账户。我国对于外汇体制的改革正在逐步地进行, 但企业用汇自主权仍受限制, 外汇储备高度集中于国家, 企业在进口支付、利润汇出时需要繁琐的程序, 不但耗费人力时间, 还降低了企业的用汇积极性。推行意愿结汇制从长远看是必须的。这是因为, 第一, 推行适度的外汇留成比例能增强外贸企业进口欲望, 有利于大型企业参与国际投资、海外收购。企业能够丰富国内市场、引进先进技术, 同时在国际市场上经受了锻炼获取了经验。第二, 从长远看, 为了人民币国际化与上海成为世界金融中心, 我国当然需要建立完善的外汇市场, 企业拥有外汇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 推动外汇市场的建成。对于个人, 我国应该适度放宽对在旅游, 差旅, 留学等方面的外汇需要, 放宽对个人海外投资的限制。第三, 企业用汇还可以分散风险。以日本为例, 日本官方储备约为1万多亿, 而民间储备占到5万亿, 在美元风险时, 居民可以采取多种方式规避风险。所以, 我国应当推行适度的意愿结汇制, 这无疑将降低我国官方储备的规模。

2. 加强对投机资本的监管

随着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的深入, 对资本项目的监管将是一项重要艰巨的任务。不少外资通过伪造进出口单据等多种渠道进入我国, 每年的外汇储备增长中都有一部分无法解释其来源的。投机资本的进入会冲击我国金融, 地产等行业, 给我国经济带来威胁。我国应以外管局为中心直接监管, 以银行为信息中介辅助监管, 保证外管与银行信息快速共享, 建立有效健全的监管机制。去年新外管条例针对出口收汇建立待核查账户, 通过联网核查保证交易的真实性, 起到抑制热线流入的效果。我国还应该对国外直接投资设定适当的额度, 期限, 减少投机资本进入。对于资本项目的监管虽然艰巨, 但有效的监管一定可以从源头上缓解外汇储备不断增长。

3. 扩大对外投资

我国拥有常年的国际贸易顺差, 也积累了巨量的外汇储备, 此时应该积极鼓励我国企业“走出去”。逐渐减少对于一些外商投资企业的政策优惠, 给予一些有实力的大中型企业海外投资政策上以及融资上的便利。从中铝收购力拓的失败到吉利收购沃尔沃的成功, 证明了中国有实力的企业已经做好了准备, 并有能力参与国际竞争。扩大对外投资能从一定意义上缓解外汇储备的增长。

4. 储备资产委托经营

我国的外汇储备主要投资方向是美国国债, 然而这样过于集中的投资方式目前不论是从汇率还是利率角度来看都造成了较大损失。中央银行不妨将一部分储备资产委托给国内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 这样一方面使央行经营者与监管者的双重身份压力减小, 尽可能将经历集中于政策调控, 另一方面又能兼顾一定的收益性, 积极发挥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的盈利能力。央行可以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 将一部分资产, 例如30%的储备资产委托多家商业银行或金融机构, 与其签订经营契约, 规定经营期限, 由央行统一监管。

5. 建立战略发展基金

战略发展基金可以是由央行监管, 多家投资银行或金融机构组成的基金, 将外汇储备的一部分例如10%作为初始规模。此基金的目的首先在于分散了外汇储备资产, 其次在于加强战略发展。我国战略发展基金应着重于三个方向:第一, 国内以医疗, 科技, 教育, 自然资源, 新科技, 例如太阳能, 风能, 等等。第二, 国外先进的技术引进, 凡是有利于我国重点经济发展的, 由有关部门研究后都可以是我国引进的对象。第三, 对国外自然资源的投资。我国可以考虑重点投资于非洲等经济落后但自然矿产丰富的地区。

6. 人民币国际化与浮动汇率制

一国货币在国际上的地位能够影响其外汇储备规模的大小。例如美国,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进口国之一, 国际储备主要由大量的黄金与少量的美元储备构成, 这是因为美元已经是世界上被普遍接受、使用的主要支付货币, 不需要保有大量的美元用于进口支付。同样, 如果人民币今后能够在亚洲或世界范围内成为主要支付货币之一被广泛接受, 我国就无需保有大量的外汇用于支付。外汇储备的另一个功能是维持汇率稳定, 假设我国实行浮动汇率制, 充分发挥汇率自动调节的灵活性, 有利于减少我国用于汇率调节方面的储备规模。

参考文献

[1]张建平等:政策性银行利用外汇储备转化资金支持走出去问题研究.中国市场出版社.2009.10

[2]王爱俭王景武:中国外汇储备投资多样化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 2009.4

熟读古文储备能量 第8篇

1 积累知识, 增长见识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这句话强调了熟读古诗的重要性, 而我认为熟读古文也非常重要, 因为它会让我们积累知识, 增长见识。

1.1 储备文言知识, 提高疏通能力

学生在高考试卷中文言阅读得分低, 这主要与读不懂古文有关。因为没做到熟读, 就不会有积累, 文言翻译就会成为难点, 也更谈不上对古文的内容理解和欣赏了。所以熟读古文, 首先可以帮助我们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知识。比如“之”“其”的用法比较多, 学生不容易掌握, 我会指导学生熟读《师说》来掌握“之”“其”的用法, 因为文中“之”有24个, “其”有17个, 这些句子基本囊括了“之”和“其”的用法。而且通过熟读熟背《师说》还可以轻易掌握一些特殊句式。如: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者, ……也, 表判断) ;

不拘于时 (介词“于”表被动) ;师不必贤于弟子 (于弟子贤, 介宾短语后置) ;句读之不知, 惑之不解 (不知句读, 不解惑, 宾语前置)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之) (省宾语) ……

长期通过这种熟读古文方式来积累文言知识, 学生在面对试卷中的文言阅读时, 就会轻易解决以前那些阅读障碍, 疏通文意, 理解文意, 文言得分率就会大大提高。

1.2 追溯成语来源, 增长见识

成语可以说是浓缩了我们中华文化的精华, 言简意赅却有着丰富的内涵, 学生很容易误写误解。如果学生养成熟读古文的习惯, 就会知道很多成语的出处, 不仅能化解这种误写误解的困境, 而且还能增长不少的见识。如:成语“鹏程万里”和“扶摇直上”, 只要你熟读了庄子的《逍遥游》, 你就会知道“鹏程万里”是“比喻前程远大”的意思;“扶摇直上”是“形容上升很快, 比喻仕途得意”的意思。而且还可以联想到唐朝诗人李白诗句“大鹏一朝同风起, 扶摇直上九万里”, 还有毛泽东主席诗词“鲲鹏展翅, 九万里, 翻动扶摇羊角”, 这些诗句都是根据这两个成语的内涵化用而来的。甚至我们一些中国人取名为“万里”, 也是根据这个“鹏程万里”的典故, 希望孩子“前程远大, 展翅高飞”。

2 提高写作, 增强能力

熟读古文不仅能积累文言知识, 还能提高写作能力。不管是先秦的诸子散文还是唐宋八大家的作品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写作经验。

1) 语言精辟, 生动形象。

先秦诸子散文的语言特色是寓理于形, 借助形象议论说理。《论语》是语录体散文, 所记孔子言论, 如:“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形象生动, 精炼简洁, 带有格言意味。《孟子》用语警辟, 比喻精当, 往往借助形象议论说理, 深入浅出。《庄子》想象丰富, 汪洋恣肆, 总能为其所说的道理创造出生动的寓言故事, 全书仿佛是由寓言故事连缀而成。

唐宋八大家散文的语言用词精妙, 善用修辞。如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就是一篇经典的美文。美在炼字, 如“衔远山, 吞长江”, “衔”形象写出湖与山的关系, “吞”不仅写出湖与江的关系, 而且读来有气势磅礴之感, 两个动词形象再现了洞庭湖的浩瀚气势, 使静景富于动态和活力。如换成“连”“接”, 只是客观说明三者的相对位置, 画面是静止的。美在修辞, 如“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一句, 不仅比喻形象, 一“跃”一“沉”两种意境齐出, 相互映衬, 用词之妙, 令人拍案叫绝。

2) 论证说理, 层层深入。

诸子散文中虽说孟子、荀子能言善辩, 但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论说能力却在逻辑思维方面大大超过了他们, 以《师说》最为突出, 文中运用了下定义、作结论、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的论证方法。“下定义、作结论”如文章一开头就断言“古之学者必有师”, 并下定义说:“师者, 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接着从这个定义出发, 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 又得出“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的结论。这其间层层衔接, 一气贯通, 毫无冗余之处, 具有强大的说服力。“对比论证”主要体现在第二段中, 用了三组对比:“古圣人, 今众人”;“对子, 对己”;“百工, 士大夫”。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 如, “古之圣人”才智高, 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 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 揭示了“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的违背常理, 则作者主张从师学习的观点不言自明。“引述论证”体现在第三段中, 引述了孔子的言行来进一步阐明自己的观点, 这就比前文笼统地说“古之圣人”更加切实可信。有了孔子这样一个强大的支持者, 更增强了说服力。而在短短的几行字中, 述事引言简洁明快, 表现出作者非凡的语言功力。

3 培养审美, 熏陶情感

很多古文其实都是一篇篇描写自然美景的美文, 熟读古文, 可以培养审美情趣, 熏陶热爱自然的情感。

1) 审读自然的美感。

读着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衔远山, 吞长江, 浩浩汤汤,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气象万千”就可以感受到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读着袁宏道的《满井游记》“于时冰皮始解, 波色乍明, 鳞浪层层, 清澈见底, 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 娟然如拭, 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 柔梢披风, 麦田浅鬣寸许”这段美文时, 眼前就会展现出一幅生机勃勃、活力无限的满井春光图;读着王勃的《滕王阁序》“潦水尽而寒潭清, 烟光凝而暮山紫”, 就仿佛看到一幅滕王阁的秋日色彩变化图。

我记忆中最让我陶醉的还是欧阳修所写《醉翁亭记》中的那一段描写早晚和四季美景的句子:“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云归而岩穴暝, 晦明变化者, 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 佳木秀而繁阴, 风霜高洁, 水落而石出者, 山间之四时也。”这段短小美文里描绘了“朝暮图”和“四季图”, 写“朝暮图”就是一天时间的纵面展开, 写“四季图”则是横向铺排。写早晚景色变化, 抓住“明“晦”的特点, 用“日出”“云归”写出“林开”“岩暝”的变化景象, 成为对比鲜明的两画面。写四时景抓住了山间独特的景物山、花、木、泉、石, 写出了迥然有异的四幅图景。这段美文曾给少年时期的我以无限美好的想象, 激发我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2) 审读节奏的美感。

熟读那些带有骈散结合的古文, 审读骈散兼用的美感。骈句, 流利畅达、简洁凝练、如珠走盘。在《岳阳楼记》中, 既有音律和谐的对仗, 如“日星隐曜, 山岳潜行”“浮光跃金, 静影沉璧”等;也有整齐的韵脚, “上下无光, 一碧万顷;沙鸥翔集, 锦鳞游泳;岸芷汀兰, 郁郁青青”, 读来顺畅, 听来清晰, 总会给人一种朗朗上口, 一气呵成的气势, 很有韵律的音乐美。每每审读这些节奏美文, 都会有一种荡气回肠的感觉, 心中油然而生一种愉悦之情。

4 获取力量, 提升思想

书是人类的精神食粮, 读好书对我们每一个人很重要。熟读那些经典古文对我们尤其重要, 它可以让我们获取精神力量, 提升自身思想。

每当我在生活中遭遇困境时, 我就会想起孟子的那段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 必先苦其心志, 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 行拂乱其所为, 所以动心忍性, 曾益其所不能”。我让这段话做我的精神力量, 相信所处困境都是上天对我的考验, 我坚持着、改变着, 一次次地从困境中走了出来, 也走上了我人生的一个个台阶。

熟读《师说》让我受益匪浅的句子很多, 如:“吾师道也, 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 它启示我们择师标准, 凡先闻道者, 都可以为师。还有“弟子不必不如师, 师不必贤于弟子”观点, 给了我们老师一些警示, 我们不要总是用老师高于学生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而应用相对的、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关系, 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些警示对我们老师转变教育理念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综上所述, 我觉得年轻人应该多读书, 因为读书能使人进步, 如果能养成多熟读古文的好习惯, 你就会为自己的人生储备一笔意想不到的精神财富, 它会在你心中积累、升华, 积淀你的知识厚度, 拓宽你的见解宽度, 陶冶你的情操, 提升你的思想高度, 便会让你的人生熠熠生辉。为了自我的内心修炼, 为了自我的精彩人生, 让我们养成熟读古文的好习惯吧!

参考文献

阅读储备 第9篇

从2004年湖北省在全省各市县建立地方储备粮体系以来就有了争论, 问题的根源在于:粮食主产市县的财力匮乏, 市县财政对农发行市县储备粮贷款利息时有拖欠, 粮食轮换价差亏损时常硬性挤占粮食风险基金, 凸显风险隐患。其问题具体表现在:

1.承储企业进退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市县政府出台的储备粮管理办法指定企业承储市县储备粮, 并且只明确了企业准入资格, 没有明确具体的退出条件;而地方粮食部门将市县储备粮作为套取利费补贴来源的手段。指定的承储企业多为国有粮食购销企业, 专账专仓专人管理, 设备和人员素质达不到储备粮规定要求, 直接增加存储损失损耗和储备贷款安全风险。

2.市县储备粮利费补贴来源规定不合理。绝大部分市县政府规定市县储备粮利费补贴在粮食风险基金中包干使用, 在粮食风险基金包干总额没增加的情况下, 更增加了粮食主产市县粮食政策性挂账贷款利息补贴本身就不足的缺口。与此同时, 市县储备粮轮换规模近年来逐年增加, 粮食市场价格波动幅度上升, 市县储备粮利费补贴硬性增长和轮换价差亏损也在扩大。

3.市县储备粮风险补偿机制不完善。按照“谁储备、谁补贴、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市县储备粮权属于市县政府, 市县政府理应是市县储备风险的最终承担者。湖北省绝大多数地区市县储备粮相关政策中明确了利费补贴标准, 其中包括轮换价差, 但按入库成本及现行利率算账, 包干的利费补贴只够支付贷款利息和保管费用。一些市县政府财力有限, 规定市县储备粮轮换由承储企业自负盈亏, 将应由政府承担的轮换风险转移给承储企业, 将地方政府对市县粮食储备的无限补偿责任转变为有限补偿责任, 加上没有明确风险补偿机制, 轮换价差亏损无弥补来源, 市县储备粮亏损和轮换风险有可能转嫁为农发行信贷风险。

4.市县储备粮管理制度建设不规范。目前, 全省未出台市县储备粮管理办法, 大部分市县未明文规范本级储备粮的增储、抛售、轮换;少部分市县虽已出台市县储备粮政策, 但相关部门缺乏约束和责任划分, 导致轮换计划下达、补贴标准及资金来源缺少制度保证, 增大了协调成本。如财政部门对利费补贴拨补滞后, 既影响了企业的资金周转, 又影响了农发行储备贷款收息。

5.市县储备粮承储库点过于分散, 库存监管难度大。各级粮食部门和企业将市县储备粮承储任务作为一种利益竞相争抢, 导致储备计划分配和储存库点过于分散。据初步统计, 湖北全省市县储备粮分布在88个市县级单位的100多个库点, 承储企业中84%为代储企业, 部分代储企业又分布在多个库点储存, 储存粮食量小点多, 加大了保管费用和损失损耗。

二、改进市县储备粮管理的基本原则

1.市县储备是省级储备的补充的原则。作为粮食主产区, 湖北省在国家政策和储备计划总体范围内, 科学制定中远期粮食安全目标, 增加省级储备粮承担和落实粮食省长负责制的能力, 更好地发挥省政府对粮食的宏观调控作用, 调整和减少市县储备粮规模, 不宜“一刀切”对所有县级单位都下达储备粮计划。

2.财政承受能力的原则。在省政府下达的计划规模以内, 市县政府应根据自身财政承受能力, 制订储备粮计划及规模。凡建立市县储备粮而粮食风险基金不足的市县, 须由市县财政从其他地方筹集利费补贴和轮换亏损资金来源, 不得挤占粮食风险基金;地方财力不足、或粮食风险基金用于挂账贷款贴息不足的粮食主产县市, 可以适当减少甚至取消县级储备。

3.集中储存、统一管理的原则。优选2~3家仓储条件好、交通便利、信用等级高、管理能力强的企业集中承贷承储, 因地制宜建设市县储备网点。承储企业要合理选择存储库点, 严格落实责任和管理制度, 接受地方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的统一管理。

三、市县储备粮管理的模式选择

为落实粮食地方行政首长负责制, 市县储备粮实行政府分级负责管理, “政府审批、部门联管、市场运作、自负盈亏”的动态管理模式。

(一) 政府审批:政府计划、政府出资、政府审批

1. 政府计划:

市县政府以省政府计划为参考, 根据自身财力、市场发展形势和本地粮食调控手段的需要, 确定是否下达市县储备粮计划, 确定当地储备数量、品种和存储年限。

2. 政府出资:

按照“谁储备、谁补贴、谁承担风险”的原则, 市县储备粮的利费补贴实行总额包干, 由市县政府全额纳入年度财政预算, 地方财政部门按季据实足额拨付, 不得动用和挤占粮食风险基金, 确保补贴资金有来源, 并不再承担承储企业仓储维修、设备添置及升级改造、轮换价差亏损等费用支出。

3. 政府审批:

地方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确定的市县储备粮具体标准、公开招标确定的承储企业、应急调用储备粮的时间、数量和用途, 都应通过市县政府审批后, 正式发文认可。

(二) 部门联管:统一准入、统一标准、统一管理

1. 统一准入:

当地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出台市县储备粮承储企业的具体标准, 联合考核确定市县储备粮的承储企业, 并报市县政府确认。

2. 统一标准:

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出政策, 统一市县储备粮的仓储、品种、水分、杂质、贷款利息和保管费用等具体标准, 实行包干兜底, 并报当地政府批准。

3. 统一管理:

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体系, 定期对承储企业市县储备粮的保管、轮换等进行检查, 确保储备粮数量和质量符合要求;建立市县储备粮管理联席制度, 定期沟通管理情况, 协调解决出现的问题, 帮助企业分析市场行情, 降低轮换风险, 但不得干预企业经营。

(三) 市场运作:公开招标、动态存储、应急调用

1. 公开招标:

即由市县政府主持, 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参与, 按照准入标准在市县市场范围内公开竞标承储承贷对象, 凡从事粮食经营的各种所有制形式企业都可以参与。政府择优选定规模档次高、仓储条件好、经营能力强、信用度高、地方甚至全国有影响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粮食精深加工企业或储备企业作为承储对象, 通过招标确定包干补贴标准。同时, 建立客户准入退出机制, 对承储企业实行动态管理和灵活的退出方式, 根据市场需要和经营情况, 结合农发行资格认定、信用等级和授信等情况, 对承储对象以2~3年为期限进行重新招标。

2. 动态存储:承储企业自行采购符合规定标准的市县储

备粮, 在承储合同的有效期内和企业所有库存粮食数量不少于政府下达的承储数量前提下, 承储的粮食可用于经营周转。同时, 建立“风险保底库存”, 即在规定存储期内, 承储企业所有库存原粮或成品粮必须保持市县储备粮数量的50%以上作为保底数, 保底数由市县政府根据每年的粮食市场情况以文件形式确定。凡低于保底数的, 承储企业须按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和限期补足。一旦市县储备粮被承储企业挤占挪用, 由财政、粮食和农发行三家联管部门共同承担责任。

3. 应急调用:

当区域粮食出现大幅波动或灾荒、战备等市场形势需要时, 市县政府启动应急调用预案。承储企业承诺所承储市县储备粮, 在市场需要的关键时期能“调得动、用得上”。

(四) 自负盈亏:自主轮换、自担风险、自负盈亏

1. 自主轮换:

在储备规模不变、常储常新的基础上, 采取动态轮换模式, 提高储粮品质、增加企业效益。每年轮换比例、轮换时间和轮换数量, 承储企业根据市场行情和经营需要自行运作, 同时报三家联管部门备案, 避免烦琐的轮换计划和报告程序影响企业对市场的有效把握, 从而尽可能避免轮换亏损。

2. 自担风险:

承储企业建立健全市县储备粮风险保障机制, 按市县储备粮贷款的一定比例缴存风险金存入开户农发行专户, 专项用于弥补贷款损失, 全额承担所承储的市县储备粮对应的贷款风险。市县储备粮贷款风险保证金必须在半年内按照开户农发行要求筹集并缴存到位, 市县储备粮贷款还清前承储企业不得动用, 贷款还清后企业可以自行处理。承储企业要办理市县储备粮库存保险, 增强抵御经营风险的能力, 扩大风险补偿来源。

3. 自负盈亏:

轮换收购和销售所发生的出入库费用、新陈品质价差、盈利和亏损等由承储企业全额自行承担。承储企业按全省市县储备粮管理要求, 对轮换收购和销售价差亏损以及存储损失损耗等要及时自行处理。

四、对完善市县储备粮管理的政策建议

1.省级政府牵头建立健全市县粮食储备法规。按照《中央储备粮管理条例》的规定, 由省政府牵头, 结合本省的财力和粮食实际情况, 省级财政、粮食和农发行等部门联合制定市县粮食储备操作和管理办法, 以及市县承储资格认定和招标管理办法, 明确各部门管理责任划分、总体布局、计划管理、招标投标、储存管理、轮换机制、财政补贴、动用权限、贷款管理、监督检查、法律责任等相关政策规定, 使市县储备粮食管理步入制度化、规范化运作轨道。对市县级储备粮管理办法执行中出现的问题, 省级政府要与有关地方政府沟通协商解决, 努力为市县级储备粮管理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2.市县政府建立健全市县储备粮应急保障供应体系。市县政府要建立市县储备粮管理决策组织机构, 履行好管理储备粮和市场调控的职能。要负责研究制定地方粮食储备储存管理办法, 科学制定市县储备粮应急调用预案。要协调好储备规模、政策性补贴资金按时拨付、轮换和农发行的贷款等项工作, 为企业运作储备粮创造宽松环境。要督促承储企业制定市县储备粮管理相关责任制度, 确保市县储备粮“购得进、管得好、调得动、用得上。”

摘要: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完备的流转通畅的省、市、县三级地方储备粮体系, 是中国国情的需要, 是和谐社会永继发展的有效保障, 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既定国策。湖北作为粮食主产区, 在全面建设新农村的时期, 必须确保区域内粮食安全和社会稳定发展。湖北省如何完善市县粮食储备与贷款管理, 以及市县储备粮利息和费用补贴、轮换价差亏损来源等资金落实问题, 提出管理模式及相关建议。

粮食储备制度漫谈 第10篇

中国的粮食储备思想以及相应的粮食储备制度大约形成于西汉初年。我们中学里读到的贾谊的《论积贮疏》,就是一篇重农主张的代表作,他说:“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以攻则取,以守则固,以战则胜。”信奉黄老一派的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主术》中也将国家积贮的丰薄视为国家强弱的标志——“无三年之畜,谓之穷乏”,当然他认为这种积贮只消国家清净无为,不与民争利,便可产生自然积累,“夫天地之大,计三年耕而余一年之食,率九年而有三年之畜,十八年而有六年之积,二十七年而有九年之储,虽涔旱灾害之殃,民莫困穷也”。如果说这两人还仅仅是停留在一种思想的状态,那么明确提出设置“常平仓”的耿寿昌,就已经将其扩展到政策实践层面了。耿寿昌官居大司农,由于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农业是国家的根本,是地地道道的“硬通货”,因而大司农这个职务实际上相当于农业部长兼财政部长。常平仓的核心原则是“谷贱时增其贾而籴,谷贵时减其贾而粜”。乍看上去和战国时期的魏相李悝的“平籴”、“平粜”之议颇像,李悝说:“善平籴者,必谨观岁有上中下孰……大孰则上籴三而舍一,中孰则籴二,下孰则籴一,使民适足,贾平则止。小饥则发小孰之所敛,中饥则发中孰之所敛,大饥则发大孰之所敛,而粜之。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应当说这两者有些微的差异,李悝的建议是根据年景的丰歉而向市场投放相应的储备粮数量,观察的是产量信号,放出的也是产量信号;耿氏的主张则赋予政府以更大的前瞻性和准备周期,根据米价的涨跌及时出售进行财政补贴,使粮价长期保持稳定,观察的是价格信号,放出的也是价格信号。

上述言论的主要出发点是防范粮食的供应危机,而粮食储备思想和常平仓制度安排的另一个重要时代背景则是对社会总需求的查审。由于消费需求的过度膨胀,使得两汉奢靡之风甚嚣尘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淫侈之俗,日日以长”。其时的酿酒业之于粮食消费的挤出效应,大概就相当于今日的生物能源(小麦、玉米制燃料乙醇)之于粮食价格的消长影响。道教经典《太平经》对饮酒习俗深恶痛绝,针对酿酒对粮食的巨大耗费批到:“含四海之内,有几何市,一月之间,消五谷数亿万斗斛。”

粮食储备制度的政策目标,本应是救济灾民,稳定物价。就国家统治者而言,也可以稳定压倒一切,避免饥民叛乱,然而这一良好的初衷却在执行过程中屡屡被扭曲。其一,统治者将储备粮视作一种静态的资产,当赈不赈。灾荒之年民无所依时,没有政治头脑的执政者却视太仓之粟、少府之钱为一己之私物,吝于施舍,以至于流民四起,饿殍遍野。这也印证了阿马蒂亚·森的食物索取权的理论,很多灾荒就死于这种获得食物权利的失败。其二,统治者避重就轻,以错误的货币政策应对自然灾荒、抱薪救火。汉桓帝时,灾害多发,连岁饥馑,农业生产萎缩,谷价飞涨,而桓帝却听信有司之言,认为物价高涨的症结在“货轻钱薄,故致贫困,宜改铸大钱”,企图像今天的津巴布韦那样试图依靠不断抢在物价更高上涨之前发行更大面额的货币,而不去从根本上鼓励和引导社会生产的恢复。其三,地方保护主义造成粮食流通体系梗阻。《春秋·僖公十五年》中有这样一句:“晋饥,秦输之粟;秦饥,晋闭之籴,故秦伯伐晋。”当时的秦晋关系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由于饥荒年代在粮食出口方面的见死不救作壁上观就能产生出战争的合法性来。后世就以“闭籴”一词来指代拒绝向灾区输送粮食的行为。这种情形,在整个两千年间,从未绝迹。政府、百姓、粮食供应商组成了一个物流体系,任何一个环节发生梗阻,都会导致粮价异动。而在粮食形势趋紧时,粮商出于利润最大化的考虑会“闭籴”,但这要受到粮食购销企业本身经营规模的限制,在古代还很少有能够影响全国粮食市场的私商,而一般地方性的大粮商,也会顾忌到相邻地区粮商会否乘虚而入挤占本地市场份额,故而断不会将“闭籴”进行到底;而恰恰是以本地田赋和人口为唯一考量(这也是古代官吏政绩观的约束)的地方官员,最敢于无视市场力量, 坚决“闭籴”以确保本省供应,以邻为壑,独善其身。是以有文字记载,“岁本不歉,一转盼间,而既成大荒大歉矣”。即使走出帝制近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不也能不时听闻某地禁止本省粮食、生猪之类外流的趣事吗?可见古今之通处。

乾隆十二三年的时候,全国米价上升,部分地区甚至发生了抢米事件。由皇帝本人亲自写信给各省督抚,命其陈奏米价腾贵缘由,各省督抚相继发表见解。就一个具体的经济问题而展开如此大规模的高层研讨,在当时并不多见。除了甘肃巡抚认为该省米价上涨系收成欠佳所致外,官员们还抨击导致粮食流通不顺的诸多制度性因素,多数官员都认为是人口增长、国家储备库收购过量、强买强卖、贪污亏空的结果。

为孩子储备美好未来 第11篇

这是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在生活和工作中,需要像第一只田鼠那样勤勤恳恳、埋头实干的人,也需要像第二只田鼠那样讲究秩序、按部就班的人,但也不能鄙视像第三只田鼠那样看似慵懒、超逸洒脱的人。正是因为第三只田鼠的存在,生活才如此丰富多彩。

教育就是为孩子一生储备美好的过程,然而,反思我们的教育过程有两种现象。一种是强制灌输的教育行为,另一种是矫枉过正的教育态度。前者是应试背景下,以分数为标杆的知识灌输教育,学校成了车间,孩子们站在“流水线”上被加工,直至一个个被贴上“中国制造”的标签;后者是在过度追求安全平稳的前提下,强化循规蹈矩,决不允许犯错误的守成教育,学校限定动作,强行复制行为,让孩子的天真和那份创造美好的能力,过早地被扼杀在萌芽阶段。

于丹教授从一个母亲和家长的角度,谈到最期待的三种小学教育,“拥有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生命常识,让孩子懂得和学会为自己的行为买单,鼓励和培养孩子那种异想天开的天真和创造美好的能力。”现实中,我们却一直为孩子反反复复抄课文、长期奋战在题海中不能自拔而感到苦恼,为他们的墨守成规、缺乏创造、过度依赖而揪心。有时候,孩子因犯错误受到非常规惩罚而被迫停学、转学,当我们看到孩子连犯点小错误的勇气都没有时,又显得无可奈何。是教育失去了本真,还是我们本身就缺乏底气,是教育创造了“我们”,还是我们生成了这样的教育,让大家值得深思。

事实上,我们已经习惯了做第一只“田鼠”和第二只“田鼠”,也习惯了把孩子培养成这两只“田鼠”的教育,为了孩子们“冬天不受冻、不挨饿”,什么样的教育方式都不为过,都习以为常了。而对于第三只“田鼠”,总是嗤之以鼻,不屑一顾,甚至打压鄙视,冠以不学无术、好吃懒做的恶名。在学校里,这样的学生往往被称为“学困生”,他们仅有的一点创造也被贴上“胡说八道、乱七八糟”的标签,引不起任何人的注意,也享受不到学校生活的幸福和尊严,为他们的一生蒙上灰暗的阴影。

上一篇:指定的数据下一篇:电子相册管理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