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定分析范文

2024-05-27

设定分析范文(精选11篇)

设定分析 第1篇

第一步:梳理绩效指标

绩效目标犹如绩效考核的指导方向,目标设置不合理,接下来的过程必然犹如南辕北辙。林林总总的绩效指标其实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六大类(见图1:绩效指标的分类):第一类,企业绩效指标,考核企业经营目标的实现情况,该类指标直接体现企业的发展战略要求,与企业年终效益奖金的总额挂钩,关乎企业每名成员的收益;第二类,部门关键绩效指标,考核部门的主要业绩结果,一般认为部门经理作为部门团队领导,所以部门关键绩效指标通常可以就是部门经理的岗位考核指标,与部门经理的绩效奖金挂钩,同时因为部门绩效由部门全体成员共同完成,所以考核结果与本部门所有员工年终奖金挂钩;第三类,岗位关键绩效指标,考核岗位的关键绩效,因为岗位关键绩效的实现是员工在考核周期内持续努力的结果,所以不但考核结果类指标,还考核过程类指标,目的在于引导员工注意自身的工作方法的改进和工作效率的提高,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第四类,工作计划考核指标,考核岗位工作计划目标完成情况,适用职能管理岗位员工,考核结果与员工绩效工资挂钩,“工作计划考核指标”能够解决职能管理部门不直接创造效益,较难提炼考核指标的问题;第五类,能力态度考核指标,考核员工在工作中表现出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态度,因为员工的能力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员工的绩效起到预测的作用,“能力态度考核指标”传达企业对员工工作能力和态度的期望,对员工行为改进起到指导作用,引导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注意增强专业能力,提高职业素养;第六类,关键例外事件考核指标,专指对常规绩效考核指标所不能涵盖到的考核内容进行单独考核,主要适用于职能管理岗位考核,与工作计划考核同时进行,比如“重大事故”、“突出的投资收益或企业改制的重大创新”等非常规性指标,关键例外事件考核指标能够弥补常规绩效考核指标无法涵盖的地方。六大类指标构成完整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能够有效的发挥绩效指标的战略导向性作用;同时每类指标对应相应的薪酬政策,便于绩效考核和薪酬福利的有效衔接。

绩效考核的目的在于绩效改进,决不是为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同样需要投入产出分析,所以对于中小企业或是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来说,以上六类指标并不全是必选项,通常“企业绩效指标”和“部门关键绩效指标”是普遍适用的指标,“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主要用于业务部门的员工的考核,典型的例子是对销售部员工的销售业绩的考核,而“工作计划考核指标”则适用于职能管理岗位员工,比如人力资源部的招聘计划完成率,“关键例外事件考核指标”可以根据需要选择。

第二步:有效分解绩效目标

绩效管理体系究竟怎样体现战略导向性呢?“企业绩效指标”、“部门关键绩效指标”和“岗位关键绩效指标”之间究竟如何体现内在的逻辑关系呢?这需要有效的战略目标分解工具。平衡计分卡由于提供了从“财务绩效、满足客户需求、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分析视角,这一战略管理工具在企业绩效管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进而成为战略实施工具(见图2:平衡计分卡四个维度绩效指标举例)。

目标分解过程可以分为“两条线索、三个层级”(见图3:企业战略目标分解示意),两条线索分别是:“使命分解”和“目标分解”,企业肩负的使命是:专注细分市场,成为行业的领跑者,而目标则是企业使命在每个发展阶段的体现,所以从两条线索分解

可以保证企业的长远可持续发展;三个层级分别是:“企业绩效”、“部门绩效”和“个人绩效”,企业每名成员好比细胞共同构成企业有机体,只有企业每名成员个人绩效指标的实现,进而实现部门团体绩效目标,才能最终提升企业绩效,所以从三个层级分解能够保证企业绩效目标的有效着陆。从企业战略目标开始,寻找驱动战略成功的关键成功因素KSF,然后借助平衡计分卡,根据各部门的定位,建立企业各部门与关键成功因素密切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KPI),最后根据员工的《职位说明书》中主要职责的界定,将部门的关键绩效指标分解到每名员工身上,形成完整的企业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在绩效管理过程中,通过绩效指标的跟踪指导,衡量战略实施过程的状态并采取必要的修正,以每名员工绩效指标的实现及绩效的持续增长,最终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战略目标的分解过程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部门都能够清晰的按照“财务绩效、满足客户需求、内部运营和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分解得到绩效指标,尤其是职能管理部门,所以借助平衡计分卡并不是让绩效目标的分解过程变成机械地按照四个维度填写指标,甚至出现强拉硬扯编指标,需要根据各部门的定位进行适当的指标转换,比如人力资源部、

行政管理部的“财务绩效”维度比较难直接体现,需要考虑间接体现,人力资源部的控制人工成本,行政管理部的降低办公成本等都是其“财务绩效”的体现。

第三步:量化SMART原则

借助平衡计分卡分解得到企业各部门的KPI体系能够保证绩效指标的战略导向性,但是在得到具体绩效指标过程中,还有其他容易犯的错误:指标模糊,无法衡量;指标来源不确定,数据不可得;指标要求过高,无法指导行动等等。为此,我们在绩效目标设定时经常强调SMART原则:S-Specific,绩效指标需要具体;M-Measurable,绩效指标需要可衡量;A-Action-Oriented,绩效指标需要行动导向,能够指导员工行为;R-Realistic,绩效指标需要真实可行;

T-Time-Based,绩效指标需要界定明确的起止时间。应该说SMART原则是非常全面的,但是在实际绩效指标的设定中对SMART原则的应用还有一段距离,关键在于如何描述,进行有效量化,图4总结了绩效指标的几种有效量化方法,其中从“硬性指标”和“软性指标”两个方面进行介绍,对于可以量化的硬性指标需要根据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进行描述,便于绩效数据的获取和指导性。

为便于大家对五种量化方法的掌握,现就人力资源部岗位考核指标如何应用每种方法举例如下(见图5:量化指标举例)。

等级评价法通过对定性指标进行评价的方法,即将指标设置不同的等级进行描述,不同级别对应一定的评分范围,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定性绩效目标的难衡量,评估打分过程的人为因素。等级评价法应用的关键点在于:考核维度分级描述的合理性,分级能够拉开差距并且便于操作。

第四步:认真落实绩效分析

绩效管理的起点和基础是设定绩效目标,形成绩效合约,其过程是上级与被考核员工,就其在考核周期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应该达到怎样的绩效等进行探讨,达成一致意见,并分析为完成目标可能遇到的障碍和困难,需要公司、上级提供的帮助和支持,最后制定完成目标的行动计划。同时,在确定目标之前需要就上一考核周期的结果进行分析和评价,明确之前绩效表现中需要发扬的地方和注意改进的地方。强调上级与员工一起制定绩效目标的目的是,要把员工被动接受任务的状态,改变为员工主动为自己设定目标,使员工更加清楚工作目标,明确上级和企业的期望,从而产生更大的工作动力。

建议企业在进行绩效分析时,应依据员工可以自我控制的因素,如主观努力程度、工作的态度和方法等,根据绩效反馈结果,找出员工的能力缺口,分析员工的培训需求,汇总形成部门培训需求,为培训计划的制订提供宝贵的一手资料,以便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上级以绩效改进的结果为依据,帮助员工认识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做好职业生涯发展规划,使个人取得事业的进步;同时绩效分析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的一次盘查,最终将为企业人力资源规划提供依据。这样一来,起来了绩效考核体系和人力资源管理其他模块也便有效配合。

万事开头难,绩效分析与目标的设定能否科学合理需要上级和员工的共同参与,立足企业实际灵活运用绩效目标分解工具,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提供内部专家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启动企业绩效引擎,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奔驰!

摘要:目标管理是20世纪中期由彼得·德鲁克提出的管理概念。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目标完成情况的考核为终结。目标管理能否发挥理想的效果,目标的设定是关键的阶段。本文重点论述了合理的、有效的目标的特性与目标设定的具体步骤。

对粮食稳定增长模型的设定及分析 第2篇

对粮食稳定增长模型的设定及分析

1粮食产量的因素分析 影响粮食生产的因素很多,概括起来,主要有要素投入、科技要素、政策因素.归纳模型变量为:粮食产量y、粮食种植面积x1、粮食成灾面积x2、农业劳动力x3、化肥施用量x4、机耕地面积x5、有效灌溉面积x6、农业机械总动力x7、农业用电量x8.

作 者:王慧敏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统计系,辽宁,沈阳,116023 刊 名:农业机械化与电气化 英文刊名:MACHANIZATION OF AGRICULTURE AND ELECTRIFICATION 年,卷(期): “”(1) 分类号:F3 关键词: 

设定分析 第3篇

关键词:萤火之森;场景设定;画面氛围

《萤火之森》是仅有44分钟的动画片,它不像宫崎骏先生动画里的大气磅礴,也没有迪斯尼皮克斯所塑造的英雄传奇的惊心动魄,而是凭其温暖的故事,清新的画风,表达出的日本式的含蓄而内敛的美,给许多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这部动画之所以如此吸引人,除了治愈感人的故事构架以及简洁清新的角色造型,影片画面中场景渲染出的浪漫氛围对整部动画的增色功不可没。

这部影片在表现上并没有以许多宏大的场景来获取视觉上的震撼,将情感歇斯底里地宣泄。整部片子的视觉效果清新自然,景和物的设定与故事的发展巧妙融合,在许多设定的细节处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般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为动画润色,做到很自然的情景相融。

1 影片中场景设定对画面氛围的表现

1.1 场景对时间和空间的展现

《萤火之森》讲述女主角萤来到爷爷家过暑假,有一次迷路于郁郁葱葱的山神之森,被住在这里的男主角金所救,并与之成为好友。此后每个暑假萤都会来到这里去森林与金相见,渐渐彼此之间产生了感情。但是被山神所佑护的阿金却不能和人类太过亲近,一旦被人类触碰就会化为流光消失。影片通过对场景的设计,勾刻画出明媚多彩的夏日,葱绿的森林,清澈的池塘,等等许多清新美丽的夏日景象,除了为故事构建出一个广阔自由的空间,这些极具意境的画面也仿佛在告诉观众,男女主角在一起如同这个夏日的景色一样美好。

影片中有一段关于冬天的刻画,主要描绘了萤在放学回家的路上发现地面结冰很难行走,与美好的夏日不同,故事设定到寒冷萧条的冬季,所传递出的是难熬的相思,场景除了描绘出外部环境还反射出人物的内心世界,正如影片中金所说,只要分开,就算要穿越人群,都想要去见她。

1.2 色彩运用对于画面氛围的渲染

影片场景明媚的色彩基调奠定整部片子清新治愈的风格,许多场景色调的设定偏绿,而夏天正是草木最为旺盛的季节,这更加突出了故事所发生的季节性。

场景对故事的表达有时是推进作用,有时则是反衬作用,在金与萤两人约会参加祭典的一段中,场景中光影与色彩的运用丰富绚丽,看上去十分浪漫。这也与后面一段男主角在黑夜中化为流光消失的剧情形成强烈的对比。也许是之前祭典上灯火阑珊太过美好,之后的离别就更觉得让人感动。这些民俗元素的绚丽色彩让影片的画面内容更为生动饱满。

1.3 具有“本土化”的动画场景

《萤火之森》男女主角相约的老地方在一座神社前,进去是一段很长的阶梯,些许残破地坐落在森林中十分幽静。而在现实生活中这座神社的确存在,它的场景的原型是日本的上色见熊野座神社,动漫中的场景对它的还原度很高。《萤火之森》的原作者绿川幸称经常会把时故乡的一些记忆作为自己作品里的场景。

在动画中将现实中的场景作为动画场景原型并不少见,影片的创作者实地考察后,將本土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通过设计修改在动画中展现。在新海诚的作品中就非常容易找到这样的例子。例如,《言叶之庭》中男女主角最早相识的公园在现实中位于东京的新宿御苑,以及片中出现许多次的标志性建筑物是东京的第三高大楼代代木大厦等等。许多影迷称这种场景画面更有代入感,看得很真切,在走出动画之后也想要亲自去这些地方带着情感去走一趟。

1.4 场景设定中的文化根源

我们能感受到动画所表现的东方美的内敛,是由于东西方文明的不同归属源于地域差异。东方文化源于大陆,西方文明源于海洋。在以城市为主的现代社会,远离都市的山神之森使观众有一种走进自然的归属感。

在具有神秘气息的夏日森林的场景中,《萤火之森》人物情感在此更具表现力,这些对自然景观精妙的描绘与故事情感的浪漫虚幻相映相衬,构成了一组绝妙搭配。场景设计通过对画面色彩、光影氛围的调整,呈现在观众面前的视觉效果,使整个影片画面更加富有生机。

2 影片中道具设定对画面氛围的表现

2.1 以物展现的人物性格

金自小被丢弃在森林中,凭借山神为自己施的魔法得以存活下来,但是他一旦被人类触碰到就会立刻消失。为了使自己看上去像妖怪,金俊秀的脸上始终挂着狐狸面具,对于年幼时的萤无意识的地向他扑来,他总是拿着树枝来阻挡。在明媚的阳光下,他也会摘下面具亲吻翩翩飞舞的蝴蝶。这些细节都衬托出主人公鲜明的人物性格。影片中的物件往往能够传递出影片中的人物情感和信息,因为它与人有着联系,能在影片反映生活的时候成为有力的助手,把有关人的事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和鲜明集中的符号表露出来。[1]

2.2 暗示剧情的发展变化

最初金送年幼时迷路的萤走出森林的时候,由于不能触碰人类的自我保护心理,两人靠一支树枝来牵引彼此。而之后在他们称之为约会的妖怪祭典上,二人手中的媒介由坚硬的树枝换成了柔软的布条。两人的感情变得和以前不再一样,那种不可逾越的距离似乎不再那么生硬。

萤在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送给金一条围巾,他们彼此相爱却无法触碰,这条围巾既是送给金御寒的礼物,又像萤在用它来替代自己。在冬天的戏份中,影片给了金一个在纷飞的下雪天带着围巾坐在神社前的镜头,森林的这一边金也在同样思念着萤。分开的日子里,镜头给这些与对方有关的各种道具的特写镜头清新委婉地表现了二人对彼此的相思之情。正是这些小物件传达出了故事中复杂的情绪变化,作为角色心理活动和故事矛盾的延伸。

2.3 物品所承载的民俗文化

《萤火之森》里极具民族特色的物件把其功效发挥得淋漓尽致。男主角金作为非人非妖的身份,为了使自己看上去像妖怪,英俊的脸上总是挂着狐狸面具。除了这些,男主角爱穿的木屐、祭典上的和服、女主角手中的扇子等都传递出鲜明的民族符号。这些景物的运用仅暗示而不揭露内涵,极具民族情趣。细节的设计这些物品使影片画面看上去更加朴素真实,熟悉的东西最能引起观众的共鸣。

民俗的内核驱动和决定着食物文化和行为文化的外显形式,并以此为载体加以显示。[2]将传统的东西纳入影片,不但能增加影片亲和力,也能突出影片的画面风格。影片中设定这些道具一方面与所处的生活环境有关,让故事更生活化;另一方面也体现出他们的民族精神。

3 情景交融的画面意境

动画作为一种综合类的艺术,我们在欣赏它的时候不再仅局限于故事的构架。与文本故事不同,当我们用画面语言来诠释故事的时候,此时应当思考如何表现动画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3]用画面代替旁白,用小物件传递大感情,会比正面直白的展现更能打动观众。

虽然在动画中主要起衬托作用,但作为传递信息的每一个画面场景设定都不是孤立存在。景和物都承载着一定的感情色彩,这不仅是对于创作者,对观众亦是如此。场景设定能够更好地服务剧情与画面,观众从画面中获取信息,或许仅仅是一个微小的道具设定便能牵动情绪,引发共鸣。场景设计在动画中的恰到好处关系到整部影片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张浩岚.视听语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

[2] 廖海波.影视民俗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26-227.

企业伦理底线设定的经济学分析 第4篇

近年来, 大到世界百强企业和百年老店, 小到不知名的日用品, 屡屡曝光各种违规事件。以食品行业为例, 最早是中华老字号冠生园的过期月饼, 之后关于“巨能钙”是否含双氧水的事件炒得沸沸扬扬。而影响最大的是2008年的“三鹿”奶粉“结石门”事件, 使得高达150亿人民币的著名品牌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2009年曝光的三聚氰胺毒奶粉和2010年爆出的奶粉中添加激素事件使得消费者对产品质量信心跌到低谷。不知名的产品包括毒粉丝、细菌严重超标的精武鸭脖和四川泡菜等出现问题, 更是给整个社会敲响了警钟。这些事件表面看属于公关危机, 是企业没有设定有效的危机预警和处理机制, 导致问题出现的时候无法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化解危机, 但笔者认为, 这追根究底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盲目追求眼前利益, 拒绝设定应有的伦理底线。

有关企业底线伦理的问题是管理学研究的热点, 主流观点认为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道德经济, 基本伦理底线的设定是企业社会责任伦理观的表现, 企业社会责任才是企业经营的目的。但传统经济学还提出, 企业总是追求利润最大化, 因此最佳状态应该是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发展阶段寻求满意利润, 并在此基础上履行社会责任。但问题是, 从经济学的观点看, 履行社会责任或者缺失底线伦理也是理性的企业进行成本-收益分析后做出的理性决策。那么企业是如何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做出这一经营决策的?为什么会有底线伦理丧失的现象, 其决策过程是怎样的?笔者正是试图运用经济学的核心理论回答这些问题。

二、经济学分析

假设市场上存在两个厂商X和Y生产相同的产品, 面对相同的目标顾客M, 目标顾客对该类产品的需求曲线可表示为:

公众根据产品的价格进行购买决策, 而产品价格主要受到企业成本的限制, 成本越高, 产品价格越高。企业设定较高的伦理底线, 往往意味着更高的成本, 因为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生产资料以维持这一高伦理底线。设企业成本为C, 当X企业的伦理底线高于Y企业时, LX>LY, 则CX>CY。因为企业都是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因此我们的研究最终要落实到如何使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

考虑现实情况, 一方面由于信息不完全, 而且竞争企业之间、企业与公众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信息不对称, 公众在制定决策时常常只考虑价格、知名度等外在因素, 企业被监管惩罚的可能性也不大, 从而不能有效制约企业的行为决策;另一方面, 媒体、网络的作用日益凸显, 从而极大的增加了信息曝光率, 企业在设定“伦理底线”时会考虑被曝光的可能性, 公众做出购买决策时也会参考已曝光信息;第三, 政府对行业标准等设定和监管越来越严格, 企业缺失伦理底线将导致更大的或有成本, 即要为将来可能发生的被惩罚的或有事件付出更高的成本, 从而使企业放弃设定更低的伦理底线。笔者接下来就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 以经济学的观点研究企业是如何设定“伦理底线”的。

1. X、Y互相不知道底线, 且M不知道X、Y的底线。

厂商X、Y是封闭实体, 因此在保密措施完全的情况下, 两厂商之间互相不知道底线, 而公众M是开放实体, 其底线总是可知的, 从而经济行为的三个参与者之间信息不完全, 导致两个厂商在决策过程中互相博弈, 选择对自己最优的决策, 而受众M只能利用有限的信息进行购买决策。如图1所示:

博弈的结果有四个: (0, 0) 、 (0, 1) 、 (1, 0) 、 (1, 1) , 其中纳什均衡有两个, 分别是 (0, 0) 、 (1, 1) 。也就是说, 不考虑企业成本和公众M的情况下, 厂商X和Y各有两种选择, 并且都会达到均衡。由于企业追求成本C最小和利润R最大, 同时公众M在没有完全信息的情况下很难清晰分辨产品好坏, 因此默认企业都已经设定了相同且合理的伦理底线, 对于M来说, 厂商X和Y投入市场的产品没有区别, 对于两种产品的选择成本CC是相同的, 因此最终的购买决策将会根据产品价格决定。即使最初二者的底线不同, 假设在 (1, 0) 处, LX>LY, 则CX>CY, 其他情况相同的情况下, 厂商Y因为具有成本优势而设定较低的产品价格, PY

2. X、Y互相知道底线, M不知道X、Y的底线。

在其他条件都相同的情况下, 当厂商X、Y互相知道对方的底线时, 从成本-收益的角度考虑, 二者会参考对方的底线来设定自身的底线, 此时有两种情况: (1) 厂商X、Y经过协商, 一致决定设定相同的道德底线, 在该底线以上进行生产经营; (2) 厂商X、Y各自设定底线。第一种情况是一个不稳定均衡, 两个厂商在没有其他约束的情况下, 都有强烈的利己动机去偷偷背离协议, 以获得自身更大的利益, 由于每个厂商都有这个想法和行动, 导致两个厂商的底线越来越低, 最后的结局将是底线都将为0, 也就是说图1中 (0, 0) 的策略组合将是最终的占有策略均衡;第二种情况下, 每个厂商参考对方的底线来设定自身的底线, 由于公众对二者的内部操作不清楚, 因此厂商都希望设定比对方更低的底线以获得更大收益, 因此最终的结果仍然是 (0, 0) , 即双方的底线都降低为0。

3. X、Y底线被曝光, X、Y、M三者之间信息透明。

当下网络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途径, 越来越多的内幕消息是通过网络发布的, 因此要考虑厂商X、Y信息被曝光之后的情况, 此时也存在两种可能性: (1) 厂商X、Y的伦理底线一开始就被曝光, 受众在初始购买决策中就可以参考二者的伦理底线; (2) 有关厂商X、Y的底线设定情况, 一开始是隐秘的, 受众经过一轮或者几轮购买之后, 两个厂商的伦理底线被曝光。在第一种情况下, 公众本身有一个最基本的伦理底线L0, 只愿意购买在L0以上产品, 厂商X、Y清楚知道自己设定的底线如果没有达到公众的心理预期, 将无法得到公众的认可, 因此厂商X、Y设定的伦理底线L≥L0, 且L=L0时厂商的成本最小, 从利润最大化的角度考虑, 厂商X、Y都不愿意设定比对方更高的底线, 因此最终的均衡结果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LX=LY=L0>0, CX=CY, RX=RY。第二种情况下, 如果厂商X、Y存在侥幸心理, 认为自身设定的底线不会被曝光, 那么理性的选择将是上面分析的 (0, 0) 的均衡结果, 即不考虑外部因素, 完全从成本-收益的角度安排生产销售, 因此当二者的底线不可避免的被曝光的时候, 将导致公众对两个企业的产品极度不信任, 拒绝再选购该种产品, 甚至导致企业破产;而如果厂商X、Y预见到自身设定的底线将来有可能会被曝光, 那么从长期发展的角度考虑, 决策者肯定不愿意企业承受巨大的市场风险, 因此理性的决策将会跟第一种情况相同, 即最终的均衡是: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 LX=LY=L0>0, CX=CY, RX=RY。

4. 政府强制设定最低伦理底线。

因为外部效应的存在, 除了通过网络等媒体对企业进行监督之外, 更重要的是政府强制设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行为。假设企业设定伦理底线L, 因此产生社会成本CS、社会收益VS和私人成本CP、私人收益VP, 若公众可接受的最低的伦理底线为L0, 当LVS, 若此时没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则CP

政府作为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者,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考虑, 当企业利益与公众利益相冲突时, 总是优先满足公众利益并兼顾企业利益。因此通常政府以制定行业标准的形式设定相应的伦理底线LS, 保证LS≥L0、VS≥CS, 如果企业伦理底线L

(1) 照章办事, 由于底线的提高而增加成本ΔC, 企业成本CP1=CP+ΔC。

(2) 维持原有较低的底线, 则可能招致政府严格的惩罚, 从而带来或有成本C或有, 企业成本CP2=CP+C或有。

则CP1、CP2、VP三者之间有如下关系:

CP1≤VP, CP2≤VP:当CP1≤CP2时, ΔC≤C或有, 企业选择提高伦理底线;当CP1>CP2时, ΔC>C或有, 企业维持原有底线不变;

CP1>VP, CP2>VP:从长期来看, 企业都无利可图, 因此选择退出市场;为保障该行业的健康发展, 政府应给予相应的补贴, 帮助维持亏损企业运营;

可见, 当且仅当ΔC≤C或有时, 企业才会选择提高伦理底线。因此, 政府一方面需要增加监管力度, 确保有违规设置较低伦理底线的企业被查处;另一方面也要增加惩罚力度, 一旦查处就要严惩, 从而保证企业的或有成本总是高于提高底线带来的成本。

三、内涵及结论

上面的分析显示, 如果没有外部监管, 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 总是会偏离应有的伦理底线, 并最终制约社会发展。因此, 加强企业内部自律同时, 提高政府和社会的监管力度也必不可少。但并不是伦理底线设定的越高越有利于社会发展, 从整个社会的角度来看, 实现帕累托最优的状态应该是设定适当的伦理底线以保证社会的边际收益等于社会的边际成本。

1. 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提高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企业作为社会活动的参与者, 理应遵守社会道德规范并受到相应制约。正如欧阳润平 (2003) 所说:“市场经济本质上是道德经济。遵守规则、有信用者, 利人利己者, 能够获得更多更长远的利益, 而不守规则、缺乏信用者, 损人利己者, 将受到不同方式的惩罚。”但企业追求利润并不总是与社会发展相符合的, 当企业的盈利目的与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冲突时, 首先需要企业内部的自我调节, 即依靠自身的社会责任感, 协调企业与社会的关系, 因为只有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才能保证企业未来的长久存续。加强社会道德建设, 使包括企业在内的社会活动参与者自觉按照基本准则从事经济活动, 就显得尤为重要。

2. 加强政府和社会监管。

自律行为属于道德范畴, 企业即使不遵守基本的伦理底线也不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但却会对整个社会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需要政府强制监管。近年来, 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制定和完善各类法律法规, 以法律的形式确立企业应该遵守的基本伦理底线, 鉴于在我国境内销售的奶粉频出问题, 政府出台了三项强制性婴幼儿奶粉国家标准, 对未按标准生产销售的企业给予严厉惩罚并可能追究刑事责任。另外, 社会舆论监管也是法律监管的必要补充, 来自媒体、网络的曝光, 发动整个社会参与基本伦理底线的建设和维护, 极大的提高了法律监管的效率和监管力度。

3. 政府补贴, 促进企业规模化生产。

因为某些行业特点, 需要制定相对较高的伦理底线标准, 而遵循过高的伦理底线标准可能导致企业亏损甚至破产, 为了维持企业正常运转和行业健康发展, 政府有必要给予遵循相应底线的企业适度的补贴, 使企业不至于亏损或无法经营。对于盈利性过低的行业, 也可以由政府部门出资组建企业参与生产经营, 以满足社会需要。

另外, 根据经济学原理, 当实际产量在一定范围内时, 边际成本随着产品的增加而降低, 则企业在一定生产规模内提高底线所带来的边际成本会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降低, 当提高底线所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0时, 产量最高;而提高伦理底线带来的边际成本等于因此带来的边际收益时, 企业实现了均衡状态。因此企业应在追求产品量化生产、规范化生产的同时, 寻找经营的经济区域, 实现利润最大化。

摘要:文章从当下企业伦理底线缺失的现状入手, 运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 研究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伦理底线的形成机制。分析显示, 如果没有适当的外部监管机制, 交易双方在追求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过程中, 很容易因为信息不完全带来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导致伦理底线缺失。只有外部监管和企业自律共同作用, 才能真正实现“效率与公平并重”。

关键词:伦理底线,利润最大化,博弈,均衡

参考文献

[1].赫伯特.西蒙.现代决策理论的基石[M].北京:北京经济管理学院出版社, 1989

[2].欧阳润平.道德实力:企业赢得竞争的真正核心力[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3 (2)

[3].王晓锡, 朱金瑞.中国企业伦理模式论纲[J].道德与文明, 2003 (4)

[4].杨爱芹, 我国企业理财目标的现实选择——满意利润与社会责任的结合[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2)

[5].熊卫平, 论公共关系的底线伦理[J].南昌航空工业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5 (3)

[6].李健.企业伦理论纲[J].陕西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4 (4)

[7].陈留彬.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研究综述[J].山东社会科学, 2006 (12)

这设定,不科学 第5篇

《冰果》

好奇宝宝与格力男 不科学

人设没意见,京阿尼无误

经过京阿尼洗脑的同学应该可以无阻碍地在其旗下的动画中找到既视感。看到将《Clannad》的OP歌曲配上《冰果》的OP画面,完全没有违和感。而且人物设定让人想起那位平井久司的作品(一个人设师笔下人物都是那个样子),免不得惊呼“Mio走错片场了”。

两位奇葩的少女少年

京阿尼笔下的人物都很有特色,这次主打的是好奇宝宝——千反田爱瑠与倡导格力节能精神的节能男——折木奉太郎。大大的眼睛与顺溜的长发,每当遇到超想知道答案的时候眼睛变得格外闪亮,还不停缠绕着那个有点卷发的推理高手格力男。

幸福的是面包,不是人

面包虽然出自男人之手,可照顾它们的是可爱的看板娘们!看板娘们的服装真心可爱,有女仆样式,有森女样式还有修女样式,被抚摸的面包真的好幸福啊!才不相信主角的后宫这么多呢,这人生赢家竟然还盯着路边的小猫娘看,真恶心!

《光明之心》

给你治愈的面包 不科学

治愈系新作!?

众多吐槽人士反映:动画OP非常治愈与洗脑。经行反复收听(真的被洗脑了),发现女主角们跳舞在卖萌、声线在卖萌,抵抗力差点的已经沦陷了。

《潜行吧!奈亚子》

宅向动画无误 不科学

二货真不少

第一二货当然是外星拟人怪物奈亚子人妻,她在行使着女主角的特权,光明正大地倒贴;其次是百合少女克子,除倒贴外还要生宝宝;然后才是各种各样的外星生物,例如那个喜欢基情的老头子与被妹妹虐待的外星哥哥。主角就不说了。

向动画前辈们致敬

这个首先向假面超人致敬的动画,还不停应用其他动画的名言,你可以看到《圣诞之吻》、《女神异闻录》、《高达》、《钢之炼金术师》等等动画的捏他。而且人家还毫不掩饰地为自家动画与小说做广告。

《AKB0048》

歌唱界的女武神 不科学

看到好多心心

为AKB48赚人气的动画开播了,好多可爱又迷人的妹纸登场,而且个个眼睛都能发出爱心光线,不迷倒宅男誓不罢休。《AKB0048》的人设真的很有爱,眼睛里就装着爱心图案,头发上也印着爱心。

边跳舞边战斗

河森正治模式非常明显,各种飞行机体,各种歌唱。为何战斗的时候一定要唱歌呢?因为这才是新世纪偶像的标准。

跟着姐姐混世界

这其实是一个御姐商人带着一群不安分的家伙,还有一个无口正太混世界的故事。御姐的魅力是无限的,这帮愚蠢的家伙就乖乖听话。

《军火女王》

只有武器才能拯救世界 不科学

把武器销售给需要的组织,并收回利益,就是这么简单的模式,迟早有一天可以拯救世界。如果让Saber岳父听到的话,肯定不可置否地讥笑。

《黑子的篮球》

带着老公打前夫 不科学

有基情

男角色多的动画从来免不了被腐女YY的命运,所以黑子的愿望还没实现,腐女的愿望就实现了。黑子是受无误,如火神、凉太之类的帅哥壮男就是攻,赛场上的汗水就是他们基情的铁证。

这是讲篮球比赛的热血动画,激烈的比赛必定是需要的,只是腐女思维方式不同,导致热血沸腾的比赛变成你来我往的攻守。虽然比不上《灌篮高手》,《黑子的篮球》还是有自己的看点。

《钓球》

童话式的基情 不科学

诉说古老的爱情故事

这是恶龙破坏世界,仙女拯救世界,恶龙爱上仙女的故事,最后不知所云地完结了。然后来到现代,被人注视就像溺水的自虐型少年遇到了一位两位三位好朋友的故事。

中枪了的少年

动画中有位少年喜欢用水枪射人,射得他人一身湿。这位少年有着《少年同盟》的小春的可爱外表,有着《电波女与青春男》的爱丽丝的电波思维,经常被他射的少年却有着《未来日记》中“yuki”叫法的名字,大伙也很努力地找着由乃同学。

《坡道上的阿波罗》

音乐羁绊着少年们的心 不科学

坡道上的两基佬

在阳光斜射下的玻璃门边,大块头少年捉住了弱小少年的手,含糊地说了那爱意缠绵的话“你终于来迎接我了”。不过腐女没有尖叫,那是因为他俩不够美型。这是用爵士乐维系在一起的两个纯情基友的故事。

纯情的基友有木有?

如今很流行反差萌,所以魁梧的基佬看到高雅的大小姐时竟然脸红加不知所措,还讲不讲科学定律。可你这样做对得起在一边的基友吗?也可惜大小姐最后的菜不是你。

《圣斗士星矢Ω》

为女神而再战吧!不科学

少年们的女神回归了

还记得当初那位让众多少年要死要生的女神吗?还记得那场从地上打到宇宙的女神争夺战吗?童年的回忆可以复苏了,美丽的女神雅典娜正式回归,连带着当年爆发小宇宙的圣斗士们。

四小强+一女小强

过去五小强组合的圣斗士战队是震惊世界的,用现在的角度来看,他们都是开外挂的达人,如今要重组了。过去五小强中瞬的性别以现在的角度可以定位为自身一个性别,不过新一代五小强终于有一位性别确定的女生了。

《白熊咖啡厅》

穿上马甲的动物们 不科学

卖萌的方式越来越丰富了

《白熊咖啡厅》最大的看点是超豪华配音成员与超囧的角色。你可以想象帅气的鲁路修变成懒洋洋的熊猫吗?还是个什么都懒得做就知道吃竹子还恶意卖萌的国宝!然后朱雀变成了坏心眼的白熊,正如他的出生,喜欢说冷笑话。

最不科学的世界观

在这动画的世界观里面没有人觉得街上走着一个熊猫是件奇怪的事情,没有部门要取缔由白熊经营的咖啡馆。那为何在动物园上班的动物会被人类围观,而在咖啡馆喝茶就当做平常呢?真的是很强大的世界观!

《火影忍者 小李外传》

浓眉小子的逆袭 不科学

Q版世界的囧态

小李同学终于迎来自己的春天,以他为中心的动画开播了。在《小李外传》中众忍者以Q版形象登场,激烈的打斗不见了,换来脱线搞笑的剧情,可也一点不减流畅的动作,忍术用来买“囧”刚好。

完全是妄想来嘛

这动画的真正内涵是小李成为色狼的妄想剧场。小樱仍然是主角,更是小李的妄想主角,各种杀必死都被小李发掘出来,虽然人家本来真的没啥身材呢!

设定分析 第6篇

1 人物姓氏

中国大陆、台湾, 日本、韩国四个版本的《流星花园》人物名字各不相同, 日版直接引用漫画原著中人物的名字, 牧野杉菜、道明寺司、花泽类、西门总二郎;中国台版改为杉菜、道明寺、花泽类、西门, 在充分尊重原著的同时进行了适当修改, 既保留了原著的韵味, 又符合中国名字的特征。

“姓氏是代表着社会结构中一种血缘关系的符号。由于民族、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不同, 各个国家和民族的姓氏制度也不尽相同。”[1]四个版本的《流星花园》人物姓氏的不同体现了不同的姓名文化。中国的姓氏起源于母系氏族社会, 所以最早的姓氏大都带有女字旁。一开始姓是代表母系血统, 氏是代表氏族分支, 主要起着区别血统和子孙的作用, 进入夏商周之后, 姓氏的主要作用是区分贵族和平民, 贵族有姓、名、氏;平民有姓、名但没有氏。到了秦汉时期, 姓和氏已经融为一体, 基本没有什么特殊含义了。而在如今的中国, 大多数人使用的都是单姓, 例如李、周、王、陈等, 复姓的人群比较少。大陆版《流星花园》中, 四个男主人公名字分别为:慕容云海、端木磊、上官瑞谦、叶烁。编剧为了体现男主人公特殊的身份地位, 将他们的姓氏设定为复姓, 如上官、端木、慕容, 这三个姓氏在我国武侠小说、影视剧、网游中经常用于身世显赫的达官贵族、书香门第的后代或是武林世家的少爷, 因此编剧选择了这三个姓氏来衬托剧中人物富家子弟的身份。

日本人的姓氏大多是复姓, 他们喜欢以地名、植物名、动物名、官职名等为姓。“日本的姓氏是在平安时代后期到室町时代迅速增加的, 明治维新以前, 日本的一般平民百姓从来就是无姓无名, 纵然有名也只是‘诨名’, 或仅以兄弟排行相称, 如太郎、二郎、三郎或是一男、二男、三男等等。”[2]可想而知, 剧中“西门总二郎”就是指西门在家中排行老二。

韩国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韩国人的姓氏很多是从中国引入的, 也是单姓居多。据调查, 2000年的韩国姓氏排名前五是“金、李、朴、崔、郑”, 金姓位居第一, 是韩国人普遍使用的姓氏, 所以在韩版流星花园中, 女主的名字选用了金姓, 符合了她平民的身份。

2 人物身份

《流星花园》讲的是一个平凡女孩和四个富少的故事, 虽然四个版本的人物设定大体上相同, 但对主要人物进行身份设置还是显示出了不同的文化特征。

四个版本中, 中国台版将四个男主人公身份模糊化处理, 统一设置为财团继承人。日版中男三美作被设置为黑社会老大的儿子, 男四西门为茶道世家的未来掌门人。因为茶道是日本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茶道世家在日本备受尊重, 而美作具有黑社会背景, 这样的设置具有鲜明的日本特色。韩版充满韩式偶像剧的特色, 人物身份设定夸张, 从政界——前总统的孙子到商界艺术界都包含在内, 分别为韩国第一财团继承人、韩国前总统的孙子、艺术名门的天才陶艺家、建筑界巨头的继承人并同时为日新派老大, 人物设置充满浪漫但不切实际的幻想。大陆版最贴近现实生活, 将F4设定为某公司老总的儿子, 著名医生的儿子等, 将叶烁的身份设定从富少变为家庭贫困的电脑奇才。这样的人物类型在观众的现实生活中并不难找, 给观众们一种真实感。可见同为偶像剧, 日韩大多是“灰姑娘”和“白马王子”的设定, 追求极致的浪漫, 而中国内地的青春偶像剧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更注重现实。

3 结语

同一个故事文本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演绎会呈现出有趣的差异, 这种差异是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观众受众心理使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科技的突飞猛进, 跨国界、跨地区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我国与其他国家的电视剧文化的互相渗透也越来越深。深入研究这种差异, 取长补短, 对我国电视剧制作朝着更国际化的方向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摘要:《流星花园》在我国台湾首播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日本、韩国甚至是美国相继翻拍此剧。中日韩虽然同属于亚洲地区, 但翻拍的《流星花园》呈现出有趣的差异。本文以人物姓氏和身份设定为切入点, 简要分析相同的人物在文化差异之下所形成的不同特色。

关键词:流星花园,人物姓氏,身份设定

参考文献

[1]叶姣.中日姓氏文化内涵比较[J].才智, 2014 (35) .

设定分析 第7篇

限售股的概念:上市公司的一部分非公开发行的股票在发行上市后的一段时期里不能上市流通,该段时期即称为限售期,相应的股份称为限售股,当这部分股票经过限售期后而允许上市流通时,称之为限售股解禁。限售股种类很多,一般根据限售股形成的特点和方式将其分为:股改限售股(即“大小非”)、首发和增发限售股(即“大小限”)以及股权激励限售股等,其中股改限售股和IPO限售股在限售股中的比例较大,市场对其关注较多。

2 相关理论与文献

2.1内在价值决定理论

Benjamin Graham和David Dodd在1934年出版了《证券分析》一书,该书提出了内在价值理论。根据内在价值决定理论,股票的价格围绕着其内在价值波动,其内在价值稳定且可测量,短期内虽然股票市场价格经常会由于各种非理性原因偏离其内在价值,但通过市场调节机制,长期来说内在价值与市场价格趋于一致。这与商品市场中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的规律是趋同的。然而股票是一种虚拟“商品”,与现实中商品有很多不同之处,且受到诸多因素影响,股票价格是否以内在价值为基础围绕内在价值上下波动,还要看市场的成熟程度,在一个不完善的市场中,股票价格很可能长期偏离其内在价值。这里的股票内在价值主要通过现金流贴现来计算得出,公式是:

2.2证券市场效率理论

Fama(1965)在“股票市场的价格行为”一文中正式提出有效市场理论,Fama定义了与证券价格相关的三种类型的信息:

一是“历史信息”,即基于证券市场交易的有关历史资料,如历史股价、成交量等;

二是“公开信息”,即一切可公开获得的有关公司财务及其发展前景等方面的信息;

三是“内部信息”,即只有公司内部人员才能获得的有关信息。

在此基础上把有效市场分为三种形态:(1)弱有效证券市场,指证券价格能够充分反映价格历史序列中包含的所有信息。(2)半强有效证券市场,指证券价格不仅能够体现历史的价格信息,而且反映了所有与公司证券有关的公开有效信息。(3)强有效证券市场,指有关证券的所有相关信息,包括公开发布的信息和内部信息对证券价格变动都没有任何影响,即如果证券价格已经充分、及时地反映了所有有关的公开和内部信息,则证券市场就达到了强有效市场。

在国内,张艳(2005)、孙碧波、方健雯(2004)等人的研究证明我国证券市场是一个不成熟的低效率市场。

2.3价格压力理论

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任意商品供给的增加会导致商品价格的下滑。商品市场中,商品的价格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股票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在价格决定的过程中,供求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K.R.French(1980)、K.French和R.Roll(1986)指出,虚拟资本具有自身的运行特征,其价格的形成往往脱离价值,具有与商品价格不同的特性,这主要是由股票价格的形成机制不同所导致的,股票价格体现投资者行为结果,更易受投资者供需的影响。

长期以来,一些金融学者认为任意增加特殊商品———证券的供应将导致其价格下滑。这种观点被Scholes(1972)称为价格压力假说。此理论从产品供求平衡角度出发,认为股票是比较独特的商品,不存在其他类似的替代品,所以其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因此,供给的上升必然伴随价格的下降。此假说预测普通股的增加发行所带来的股数的增加,将使股价下降,且股价跌幅的绝对值与发行的数量正相关。

在对IPO限售股解禁的研究中,下斜需求曲线理论得到了较多文献的支持如Field and Hanka(2001)、Ofek and Richardson(2000)等。限售股解禁以后,如果原非流通股股东出售自己的股份,那么公众投资者需要持有更多的股票。如果投资者对股票的需求曲线是向下倾斜的,随着股票供给的增加,价格会永久性的下跌。Bagwell(1992)对股票回购、Shleifer(1986)以及Lynch and Mendenhall(1997)对标普500指数变动影响的研究发现需求曲线向下倾斜。

Brav and Gompers(2003)分析了美国市场上股价对IPO限售股锁定协议到期的反应,发现随着股票供给的增加,股价平均会下跌2%,Field and Hanka(2001)对美国市场IPO限售股解禁的研究也认为需求曲线向下倾斜对解禁日前后的负CAR有部分解释能力。相关性更强的结果是Beltratti and Caccavaio(2007)对股权分置改革实施阶段进行的事件研究,他们发现的股票供给对股价有负影响,这一证据支持,在中国市场股票需求曲线也是下斜的。

3 限售股效应的解释

下面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情况分析。限售股的设定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一是,限售股设定的初始效应;二是,限售股解禁效应分析。

3.1限售股设定的初始效应

3.1.1正面效应

这种设定限售股,使一部分公司股票不能直接上市流通的做法不止是中国独有,境外成熟市场对控股股东、战略投资者一般都有6—12个月限售期,大股东不能一上市就把股份卖掉,要给新进股东以安全感,确保经营的持续性。因为非流通股股东所持有的股票成本非常低,首发原始股每股价格只有1元,这样限定一个限售期,一则可以避免公司借上市大量套利的欺诈行为,保护流通股股东利益;二则,非流通股股东往往对公司有控制权,由于在限售期内股票不得通过二级市场进行流通,为了在获得流通权后其资产不缩水,大股东们会积极治理公司,提高公司业绩,保证公司市值稳定并有所收益。因此,我国存在限售股,不是短期调节市场的应对之策,而是作为上市公司的内在约束机制会长期存在,是公司能给投资者带来回报和业绩的基础。

另外,对于公司来说,把战略投资者的资金锁定在限售期内,可以使公司合理有效地利用这部分资金,避免其投机行为。

3.1.2负面效应

(1)信息不对称,在股票正式上市之前12个月内以增资扩股方式认购的股份则可在公司上市一年后即可流通,锁定期仅为一年。这就刺激了一些资金积极的进入这些有上市概念的公司驻扎,他们的持股成本远低于上市流通股股价,而且流通股投资者很难得知这些非流通股东的持股成本。这就造成事实上的同股不同价,在全流通环境下,非流通股股东不必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这种情况下,非流通股东侵害流通股股东就在所难免了。

以创业板第一牛股吉峰农机(300002)为例,其首发限售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79.94%,其中限售期在12个月的股票比例为38.74%,他们不是公司的大股东,而是由为数众多的小股东组成的,一旦解禁上市套现的欲望极强,特别是他们的持股成本极低,即使股价下跌到流通股股东持股成本以下也会获利丰厚。

(2)加剧股价波动,在我国股票上市的定价主要采用市盈率乘数法,即股票的发行价格等于每股税后利润乘以发行时行业的平均市盈率。

每股价格=股票每股收益×行业市盈率

这种定价选择是市盈率是以发行当时的行业的平均市盈率为基础,而“大小限”的解禁是在一年或三年之后,这是需要分三种情况进行讨论:

如果解禁当时市场没有起伏,行业市盈率保持原来的水平,“大小限”们会根据自己对行情的预期进行减持或持有。

如果解禁当时市场行情向好,公司业绩增加,行业市盈率较发行时减小,“大小限”们会选择持有,争取获得更大的收益。

上述两种情况对股票市价影响较小。

如果解禁当时市场行情变糟,公司业绩下滑,每股收益明显下降,可能会使行业市盈率比发行时高出许多,“大小限”们,特别是“小限”们会认为股价过高,坚决抛售,增加股票下跌的速度和幅度。

(3)激励非流通股股东操纵股价,由于发行之始只有20%左右的股份在外流通,盘子相对较小,同时公司多数的股票不能通过二级市场套现,这些非流通股股东为了使自己的股票在解禁上市时能够有一个好的收益,可能会以操纵股价的方式把股价人为的抬高。这种股票多为小盘股,容易受到操纵。例如,长春燃气(600333),2009年12月22日有23075990股非流通股上市流通,占到已流通股数量的10.65%,在此之前,股价大幅攀升,从11月13号的最低7.44元,经过9个交易日,涨到最高13.34元,累计涨幅79.3%!

3.2限售股解禁效应

限售股解禁后,由于原限售股持股成本很低,市场首先面临着重新估值的问题。这主要源于股票发行之初的定价机制。如前所述,股票发行上市时主要依据市盈率乘数法,根据公司每股税后利润和行业平均市盈率的乘积计算得出的,而非流通股的转让并不是依据市盈率乘数法计算。这种不公平的持有成本,必然使流通股股东和限售股股东之间产生矛盾,解决矛盾的办法之一就是流通股股东通过用脚投票,提前出局,防止限售股减持,损害自己的利益。

这样的结局在2008年熊市的时候比比皆是,以至于人们把股指下跌的根源全部归罪于“大小非”减持。但是随后股指发生的反转,以及大量限售股的解禁证明限售股解禁,未必会造成股价下跌。用脚投票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随着新股上市的增加,新的限售股又会出现,而且限售股的数量有可能增加,因为中国证券市场是一个新兴市场,且随着经济形势的好转,上市的公司家数呈递增趋势。

很显然,限售股的解禁问题已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将越来越大。如前所述,我们不能把限售股解禁简单的与股指或者股票价格下跌对应起来。如果将限售股股东和流通股股东看作是博弈的双方,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限售股的减持与否和流通股是否被抛售看成一个博弈过程,因此,下面我将采用博弈论的方法对这个问题进行分析。

首先来分析个股的博弈均衡。

假设A为流通股股东,B为限售股股东,A可以选择抛售手中的股票,也可以选择不抛售继续持有。同样,B也可以选择在其股票解禁时减持股票或继续持有。下面把市场分为平衡、牛市和熊市三种情况进行讨论。在此值得一提的是,对于首发原始股股东,他们持有公司股份的数量大,为了牢牢掌握对公司的控制权和稳定公司股价,无论在哪种情况下,减持欲望都很小,在此暂不考虑。而相比之下,那些持股比例较小,股权较分散的“小限”们,持股主要是为了套利。其减持欲望强,是我们下面研究的对象。

3.2.1当证券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时,如图

这里假设a,b,c,d,e,f,g均为大于0的常数。这里c>b,因为A选抛售,股票价格会下跌,B若选择不减持,会比选择减持带来更多损失。而当A选择不抛售,B选择减持时,B就会得到其低成本所带来的好处。

又因为此时市场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当A不抛售,且B不减持的时候,A和B的收益均为0。

当A选择抛售时,B为了减少损失,一定会选择减持;当A选择不抛售时,B为了确保自己的已有收益,同样会选择减持套现。反过来,当B选择减持时,A为了减少损失,也一定会选择抛售股票;当B选择不减持,A的最优策略是不抛售。这样,此博弈的均衡解就是,A选择抛售股票,B选择减持。

3.2.2当证券市场处于牛市状态时,此时的股票价格成上涨趋势,预期将来会有更高的收益

其中,f,g>0,f>g,这是因为限售股的成本要比流通股成本低,即使双方都不减持,B的收益会比A高。同时,减持会使股票价格下跌,减少B的收益,故f>e。

当A选择抛售时,B为了减少损失,一定会选择减持;当A选择不抛售时,B选择不减持。因为是牛市,B预期股票价格会上涨,B选择持有会得到更多的收益。反过来,当B选择减持时,A为了减少当前的损失,也一定会选择抛售股票;当B选择不减持,A选择不抛售从而得到正的收益g。这样,此博弈的均衡解有两个,即A选择抛售股票,B选择减持;或者A选择不抛售股票,B选择不减持。

3.2.3当证券市场处于熊市状态时,此时的股票价格成下跌趋势,预期将来会有更多的损失

其中,f>a,因为此时,股票价格处于下跌趋势中,即使B不减持,A依然面临股价下跌的风险。

同样,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当A选择抛售时,B为了减少损失,一定会选择减持;当A选择不抛售时,B为了确保自己的已有收益,避免下跌的损失会选择减持套现。反过来,当B选择减持时,A为了减少当前的损失,也一定会选择抛售股票;当B选择不减持时,A为避免股票下跌的风险也会选择抛售。此博弈的均衡解就是:A选择抛售,B选择减持。

综上,三种情况,在市场平衡和熊市时,一旦解禁,限售股股东,特别是“小限”会选择减持套现。而在牛市时,由于博弈有两个均衡解,可能会选择减持,也可能不会。总之,这些限售股减持的概率是很大的,而他们一旦减持,往往会使股价下跌,特别是在熊市时,股票的供给大大超过需求,可能会使股价连续下跌。

从已有的实证分析看,也是支持以上结论的。廖理,刘碧波,郦金梁(2008),方芳(2009)等采用累计超常收益率(Cumulative Abnormal Return,CAR)分析法,通过选择不同的样本,都得出了在事件窗口期,总样本累积超额收益率(CAR)存在下降趋势。

通过上面对个股的分析和总结,我们可以做出限售股解禁对整个市场的均衡分析。

(1)当市场处于熊市或平衡状态时,限售股此时解禁,限售股股东的最优策略就是减持手中的股票。这样,必然导致股票的供给增加,此时市场上没有过多的资金去消化这些多出来的股票,就会产生过多的股票追逐较少的资金,会导致股指下跌,特别是在熊市,由于流动性不足,一旦限售股解禁,会加剧股指的波动程度。

市场的原均衡点在A点,当限售股被减持时,股票供给增加,供给曲线由S0向下移动到S1的位置,此时均衡点由点A移动到点B,均衡时供给由q1增加到q2。价格由p1将为p2。

(2)当市场处于牛市状态时,市场上的资金往往比较充足,甚至出现流动性过剩,此时即使限售股解禁减持,只要公司业绩正常,往往也会有资金去承接,不会导致股票价格的过度下跌。而对于多数限售股股东来说,在牛市里不减持往往会有更多的期望收益,反而股东为了增加收益可能增持股票。这样的结果就是,市场上对股票的需求大于供给,推动股指上扬,股市的泡沫随之增加。

2008年6月至2009年11月,当月减持数量占当月解禁量的比重:

由于市场上每一期的解禁数量不同,我们不能仅仅通过每期减持数量的比较看出不同市场状态下的减持规模,故我们采用当月减持量占当月解禁数量的比重这个指标来衡量限售股的减持情况。

从上面的两幅图中可以明显看出,在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股指处于低谷期间,市场解禁数量虽然并不算多,但相对减持的比例却一直保持很高。而在2009年6月至10月期间,股指连创新高时,尽管两市解禁量明显放大,但是减持量相对很低。特别是在2009年10月,解禁量达到高潮时,减持比例却比往期都低。

数据显示与我上面分析的结论大体上是吻合的,其中也有一些不一致的地方,这主要是由于预期的不明朗和市场的滞后效应所产生的。前期解禁的股票由于预期向好没有直接减持套现,一旦市场波动就会和当月产生的解禁股一起抛向股市。在2009年7、8月份时市场上产生的大量的解禁的限售股,其规模大大超过往期,但此时股指在冲高之后先行选择了下行,同时由于经济形势还未十分明朗,于是一部分解禁后的限售股就选择了抛售,导致9月份的解禁规模虽然很低,因为增加了许多前期解禁股,减持比例大增。同样,在10月份巨量限售股上市后,大量解禁限售股在11月份减持,同时11月解禁规模又极小,结果该指标异常放大。

4 结语

(1)一定比例的限售股的设定,意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维护股票市场的稳定运行方面有其积极意义,因此不光是中国,也是世界上其他成熟经济体普遍采用的制度。

(2)限售股设定的比例过高,操作不规范,监管不严格也导致了许多侵犯中小流通股股东的事情,不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3)限售股设定的比例过高,还导致了一旦大量的限售股解禁流通会给股市带来巨大冲击。通过博弈研究发现,限售股解禁会导致股票价格波动,偏离其价值。而市场上大量的限售股做出同样的选择时,就会对整个大盘造成影响。因此,市场状态和限售股减持规模是一个相互影响的过程。

摘要:自从股改以来, 限售股解禁减持就是中国股市上一个说不完的话题, 2008年“大小非”解禁减持似乎成了股指单边下跌的元凶, 2009年又面临着“大小非”解禁量的规模之最。同时, 股权分置改革后, 大量的“大小限”也开始上市流通。这些限售股一旦解禁, 整个证券市场会因此扩容4-5倍, 可见其影响是很大的。通过分析, 找出市场扩容与股票价格及股指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限售股,博弈,股票价值

参考文献

[1]廖理, 刘碧波, 郦金梁.道德风险、信息发现与市场有效性——来自于股权分置改革的证据[J].金融研究, 2008, (4) .

[2]方芳.限售股解禁价格压力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3) .

[3]任海舰.2009年股市限售股“大小限”解禁问题探析[J].海南金融, 2009, (6) .

[4]尹洁.限售股解禁的需求影响机制与平衡模式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2009, (4) .

设定分析 第8篇

集体土地上的房产能否设定抵押权历来是一个存在很大争议的问题。传统观点认为, 对不动产设定抵押权, 必须以现行的法律法规为依据, 否则将导致适用法律法规错误、抵押登记被撤销的法律后果;而另一种观点认为, 虽然有关的法律法规只是对国有土地上的房产做出了可以抵押的规定, 但对集体土地上的房产能否适用抵押并没有明确的禁止性规定。同样是房产, 只是因为土地性质不同在能否设定抵押权上就做出完全相反的规定, 有悖法律精神, 因此, 集体土地上的房产设定抵押权也是合法的。

1. 从现行法律来说, 《宪法》第十三条明确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

《民法通则》第七十五条第一款也规定“公民的个人财产, 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从立法精神上可以看出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财产权, 那么根据类推适用法律的原则, 集体土地上的房产也应该和国有土地上的房产一样可以设定抵押权。如果仅从农村宅基地实行一户一宅, 一旦抵押权人的抵押权实现、抵押人将居无定所的角度考虑, 不允许农村集体土地上的房产进行抵押, 那么消费者购买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进行抵押时, 是否也应提供拥有两套以上房产的证明?

2. 从专门适用于不动产的《物权法》来看, 该法第一百八十三条规定:“乡镇、村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得单独抵押。

以乡镇、村企业的厂房等建筑物抵押的, 其占用范围内的建设用地使用权一并抵押”。《担保法》第三十七条对不得抵押的财产做了列举式规定, 但从列举的内容上看, 主要是指集体土地和宅基地的使用权, 并没有将房产列为不得抵押的对象。另外, 该法第三十四条第一款“抵押人所有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 也没有对房屋做出必须是国有土地上或集体土地上的界定。因此, 可以得出集体土地上的房产能够设定抵押权的结论。

3. 从现行的有关法律分析, 《房屋登记办法》是登记机构在房屋登记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的规范性法律文件。

《房屋登记办法》是在《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从规章设立的指导思想上来看, 删除了原办法中“城市”、“权属”、“管理”等字样, 注重了房屋原始的固有属性, 而未区分承载房屋的土地性质。

4. 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法律禁止任何形式的土地所有权私有, 只能表现为国有或集体所有的公有制形式。

法律既然允许国有土地使用权进行抵押, 允许乡 (镇) 、村企业的集体土地使用权可以与地上厂房建筑物一并抵押, 也应允许属于私人所有的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建筑其上的私人住房一并抵押。

综上, 可以得出如下结论:集体土地上的房产是可以设定抵押权的。

二、集体土地上房产抵押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 严格掌握设定抵押的条件。

在《担保法》、《物权法》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还没有明确规定什么情况下可以将集体土地上房产抵押时, 登记机关应考虑到“集体土地使用权只限于在本集体组织内部转让”这一特殊规定, 在参照普通商品房办理抵押登记应提供的要件前提下从严把握。如在权利人要求办理抵押登记时, 可以要求抵押人提供与个人身份相符的营业执照、购销合同等。

2. 加强与有关金融部门的联系。

在我国的金融体系中, 各级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合作银行主要承担了支援“三农”的任务, 再加上他们网点众多, 对农村基层的联系面广等有利条件, 由这种集体性质的金融部门作为农村房产的抵押权人, 有利于实现集体土地上房产的抵押。况且, 随着金融行业竞争的加剧, 各级农村信用社或农村合作银行也正在尝试开拓新的业务, 而这种接近“零风险”的不动产抵押贷款方式, 也符合他们的利益需求。

3. 可以尝试以“个人房产抵押+抵押人近亲属保

设定分析 第9篇

据统计,我国数据中心机房目前的平均PUE (Power Usage Efficiency,能源利用效率,即机房总用电量与IT设备用电量之比)水平在2.0~2.5之间,中间值在2.2以上,也就是说每1 kW的主设备功耗带来的是2 kW以上的总功耗(包括空调制冷、配电、照明等),而其中空调系统的功耗已经占到了数据中心机房总功耗的45%以上。现有的空调系统高能耗是导致机房PUE值高企的主要原因。据相关统计,2011年度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经达到700×108kWh,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5%。在制冷方式不变的情况下,按照目前的发展趋势预计我国数据中心的总能耗到2015年将达到1 000×108kWh左右,其中空调系统耗电预计达到450×108kWh,能耗总量巨大,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数据机房空调系统能耗已经显得十分必要。

2 机房空调系统高能耗的原因分析

2.1 机房运行环境温度要求

根据机房种类和等级的不同,对于机房运行环境的温度要求一般是22~26℃,原因是基于机房内的信息及通信设备对进风及出风温度的最苛刻标准要求,也就是说要保证机房内信息及通信设备的进风环境要求最高不能高于26℃。与此相应,为信息和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性考虑,机房空调系统制冷温度设定应保证在机房热负荷下,回风温度最高不应超过26℃。

绝大多数自带通风风扇的信息及通信设备,如果前面的进风维持不超过26℃,那么按照经过设备加热温升为10℃计算,则服务器的后端出风一般为36℃左右。目前按照信息及通信机房的传统制冷方式,采用机房精密空调所做的工作是将经过设备后被加热的空气从36℃冷却到26℃以下供设备循环使用,同时在兼顾处理因为外部热辐射、维护结构传热(由其在夏季时)、人员、照明等热源导致的机房温度上升,从而起到将信息及通信机房内的环境温度维持在不超过26℃的条件,保障信息及通信设备的安全运行。

2.2 传统机房精密空调的制冷和送冷方式

根据对IDC机房行业多年的相关研究表明,采用传统的机房精密空调的形式对机房进行制冷的方式,能耗巨大,浪费大量的电力能源消耗,而且还达不到理想的制冷效果。原因在于:

1)机房精密空调的冷却及气流组织形式决定了制冷效果的局限性。精密空调是通过对机房内大环境送风送冷,实现温度控制从而达到保障设备进风温度不超过26℃的技术要求的,那么在制冷运转的过程中就必须要求机房环境空间内所有的空气温度都不高于26℃,才能够保障所有设备对于进风不超过26℃的要求。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机房空调在机房内的布置位置是固定的,而一般情况下放置设备的机柜是分散布置在机房的空间内的,这就导致了机房空调的冷却效果不能兼顾到机房内所有设备的问题,从而出现了机房内冷热分布不均匀,出现了局部过热的现象。在实际的机房维护工作中,为了解决机房内的局部过热点,很多情况下会采用认为降低机房空调的回风设定温度,比如从26℃设定降低到18℃设定,从而去拉低机房的内部过热点,这就会出现虽然局部过热点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是会出现机房内的一些区域温度过低甚至是过冷的现象,更重要的是这种做法还降低了机房空调的运行效率,增加了运行时间,导致了能源消耗的巨大浪费。

2)传统机房精密空调气流组织、制冷模式和结构等方面制约导致无法充分挖掘自然冷源利用的潜力,对自然冷源的利用不足,在冷源环节消耗大量电能。根据我国的平均气象条件分析,如能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可以使数据中心机房的PUE水平由目前的平均2.0以上降低到1.4以下,空调制冷系统的功耗下降60%以上。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机房温度与机柜内设备进风温度的强相关性导致机房温度设定较低,增加空调系统制冷能耗,同时,无自然冷源利用或者对自然冷源利用不充分,也是导致目前机房精密空调能耗高企的主要原因。

3 基于机柜微环境温度控制的新型直冷技术

3.1 直冷技术介绍

根据以上分析,本文将提出一种全新概念的针对机房信息和通信设备的冷却形式,整体的思路是:将控制机房总体环境温度变为控制机柜微环境温度,将机房环境温度和机柜内部微环境温度解耦,保障机柜内设备的进风及排放到机房空间内的空气的温度要求,降低机房大的环境空间内对温度的要求条件。

具体的实现形式:将机房内的每一台放置设备的机柜都看作是一个气流可以独立循环的空间,机柜的前柜门与后柜门采用热管蒸发端的形式,也就是说机柜的前柜门是一套热管蒸发器,后柜门也是一套热管蒸发器,空气在进出每台机柜的气流组织形式是:冷却—被设备加热—再被冷却的过程。同时,此结构将能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制冷,比传统自然冷源利用更进一步降低制冷的电耗,其实现形式示意图如图1所示。

机房内放置设备的机柜的前柜门与后柜门分别做成热管原理换热的第一蒸发端与第二蒸发端,分别连接至室外冷却装置的一级冷凝器与二级冷凝器,冷凝器的形式可以是各种实现方式,比如水冷或其他液体冷却或者风冷的形式。同前柜门一体的第一蒸发端与一级冷凝器之间构成封闭的热管循环,同后柜门一体的第二蒸发端与二级冷凝器之间构成封闭的热管循环。按照目前的相关行业规范对机房环境的温度要求,即设备的进风温度不得超过26℃,那么机房采用此种冷却方式,机房的整体环境温度控制到不超过30℃,30℃的空气(黄色)先经过前柜门的第一蒸发端,被冷却到24℃以下(绿色),那么设备的实际进风温度我们是可以控制到24℃的,已经低于相关行业标准对于不超过26℃的技术要求;24℃的空气经过发热设备,对发热设备进行冷却后被加热到36℃(红色),36℃的热空气在经过后柜门的第二蒸发端,被降温冷却到30℃以下,排放到机房环境空间。

当然,一般情况下IT发热设备是自带风扇运行的,设备的自带风扇基本上可以满足柜内换热对于风量的要求,但是针对于热流密度较大的高功率密度设备及其他特殊情况,也可以考虑在机柜内的适当位置安装增加强制对流换热循环的风机,以达到加大气流组织,增加换热效率,更加保障设备运行安全的目的。

以上所提出机柜微环境温控直冷技术的结构形式,实现了机柜内部微环境温度和机房环境温度的解耦,并实现对自然冷源的充分利用,在提高了机房环境空间的整体设定温度、降低了设备的实际进风温度保障发热设备的运行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热管循环利用自然冷源的时段长度,是一种全新概念的IDC机房冷却形式,具有积极的实践创新及节能减排的社会意义。

3.2 增量节能效果分析

直冷形式对于提高自然冷源利用效率,增大节能量的分析如下:

热管原理的换热循环是利用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温差作为驱动力来工作的,也就是说同样的其他条件不变,蒸发端与冷凝端的温差越大(蒸发端温度高于冷凝端),换热效率就越高,蒸发量就越大,排热量也就越大。根据热管原理在机房环境应用的经验,一般要求机房室外环境温度低于室内环境温度5℃以上时,热管设备才可以利用温差工作从而产生效果。所以当机房内的环境温度要求为26℃时,只有当机房室外气温不高于21℃时,热管设备才能利用自然冷源产生效果。但是按照本文中介绍的机房冷却形式,当机房内环境温度的要求提高到30℃时,同样是5℃温差,那么当机房室外气温不高于25℃时,热管设备即可产生效果利用自然冷源工作,完成自然相变循环,从而达到对机房降温排热的目的,大幅增加自然冷源利用的效率和时长,进一步降低制冷能耗。

依据北京地区的气象条件来分析,北京地区全年气温低于21℃的时间为6 161 h(全年为8 760 h),而气温低于25℃的时间为7 298 h(全年为8 760 h),也就是说采用本文介绍的机房冷却形式,会进一步提高机房冷却系统利用自然冷源的时间,北京地区全年有83.3%的时间段都可以利用自然冷源,较当前普通的自然冷源利用技术,增加利用时长可达18.5%,产生可观的增量节能效果。

3.3 高发热密度设备冷却分析

所提出的直冷冷却形式完全依靠机柜内部环境温度保证设备的散热平衡问题,采用热管技术传热效率高,传热容量大,能够迅速精确控制机柜内部温度,响应速度远远小于机房级制冷。且其直接面向设备冷却,基本不存在送风的问题,在冷量的产生、响应与传递方面远远好于传统机房制冷模式,可以将高发热密度设备的热量快速带走,实现冷热平衡,解决高发热密度设备的冷却问题。

4 结论

1)通过新型直冷技术可以完全实现机柜内部环境温度和机房总体环境温度的解耦,进一步增加信息和通信设备的运行安全性,并可最大限度挖掘自然冷源利用的潜力,产生显著的节能增量,大幅度降低数据机房能耗。

2)直冷技术优化了机房内的气流组织问题,解决了现有制冷方式下冷热不均及局部过热点现象,其结构形式对于解决高功率密度设备的冷却难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自己设定的梦想 第10篇

纳塔莉·杜托伊特是一位没有左小腿的24岁女孩,同时是世界上仅有的25个能够参加北京奥运会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女性。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是首次进人奥运会的比赛项目,纳塔莉·杜托伊特成为奥运会史上第一位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最终,她以2小时49分9秒的成绩位列第16名,尽管未能获得奖牌,也没有完成她自己定下前五名的目标,但这一切都已经无关紧要,杜托伊特震撼了每个人的心灵。

1984年1月29日,南非开普敦,纳塔莉·杜托伊特出生了。尽管杜托伊特小时候憎恶水,但游泳天赋极佳的她还是走上了劈波斩浪的运动人生之路。1998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当时15岁的杜托伊特就进入800米自由泳B组决赛。次年,她杀入泛太平洋运动会800米决赛,2000年悉尼奥运会时,她凭实力跻身三个项目的奥运资格赛决赛……眼看这个女孩的游泳冠军梦越来越近的时候,一切都在200t年2月一个周一的早晨被改变。

当天,刚刚过完17岁生日才一个月的杜托伊特训练结束后,往自己的学校赶。骑着摩托车的她被一辆飞驰而过的小车撞倒。最糟糕的是杜托伊特在事故发生整个过程中都是清醒的。在那一刻,杜托伊特想到过自己的游泳生涯已经完结。尽管医生花了一周时间来挽救她的伤腿,但她的末梢神经受到极大的损伤。“截肢!”这个她最不愿意听到的词硬生生地从医生口中说出。

“那段时间是极度痛苦的折磨。”杜托伊特在三个月后重新跳进水中,“我从来没想过自己少一条腿。如果我想参与竞争,就必须保持身体强壮,对我来说残疾不是问题。一年后,杜托伊特迎来了第一个考验——2002年英联邦运动会先是获得残障人组50米和100米自由泳冠军。接着,神奇一幕出现了——她又参加了正常人级别的800米自由泳决赛,这是英联邦运动会历史上第一次有残障人参加正常人级别的游泳决赛。最终以资格赛第八名晋级的她在决赛中名列倒数第一。第一名把她拉下了一个泳池的距离,但所有观众都在屏息等待落后的她触壁,并为她鼓掌。杜托伊特被授予英联邦运动会第一次设立的大卫·迪克逊奖,这是72个国家和地区共同选举出来的。评选委员会一致把票投给杜托伊特,而不是获得六块金牌一块银牌,并且创造一项世界纪录的澳大利亚名将索普。”

“人生的悲剧并非是你设立了目标而没有达到,而是你没有可以设立的目标。如果我的获奖能够帮助健全人更好地理解残疾人,那就太棒了。”经过无数艰苦训练,杜托伊特终于来到北京奥运会+并作为南非代表团的旗手走进“鸟巢”。“第16名不算好,我本来有希望进入前五名,作为一个经验老到的选手,不应该有任何借口。”杜托伊特在赛后强调说,“当我从水里出来的时候已经走不动路了,我付出了全部。”在奥运会的比赛中,没有人会对杜托伊特给予特殊照顾,“你必须跟上大部队,否则就会失去动力。另外水里还有浮标当我碰上浮标的时候马上就失去了节奏,我使了很大劲才从那里游出来。”

设定分析 第11篇

一、假设提出

现今研究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文献, 大部分都集中于研究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管理层激励三个方面对公司绩效的影响, 本文也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假设。

1. 股权结构与公司绩效

如果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过高, 在控制权的分配过程中, 就可以对公司的控制权绝对掌握, 造成内部制衡机制的缺陷。股东之间制衡作用的严重削弱, 可能使第一大股东产生利已主义的倾向, 利用各种手段侵占中小股东权益, 从而对公司绩效造成不利影响。然而, 其它大股东的存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消除这种不利影响。在第一大股东非绝对控股的前提下, 其它大股东可以对第一大股东的利已倾向进行有效约束, 防止其侵占其它股东利益。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H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2. 董事会特征与公司绩效

一般情况下, 董事会由第一大股东控制, 董事长的代理成本较低。但其它董事会成员的机会主义倾向使他们不可能完全按照股东利益最大化的目标进行决策, 董事会规模过大可能造成代理成本上升的风险, 从而间接地给公司绩效带来不利影响。另外, 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 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代理成本和内部交易成本, 但董事会对管理层的约束机制就被完全破坏, 总经理 (董事长) 可能为寻求自身利益, 造成公司的经营决策与公司绩效和长期战略相背离。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董事会规模与公司绩效负相关。

H4: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公司绩效高于两职合一的公司。

3. 管理层激励与公司绩效

管理层作为公司绩效的执行层, 在公司的公司绩效活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其出现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 对其进行适当激励是促使其履行受托责任、降低其代理成本的有效途径。在对管理层进行激励时, 主要手段是薪酬激励与股权激励。薪酬激励包括基本工资和对己完成业绩的年度奖励, 一般可能使理性的管理层追求企业的短期利益。而股权激励则将管理层的收益与公司的长远利益相结合起来, 使管理层还要着重追求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 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5: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高管人员的薪酬总额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H6: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总经理持股比例与公司绩效正相关。

二、公司治理的相关变量设定

根据以上假设, 本文公司治理的相关变量设定如表1所示:

三、公司绩效的相关变量设定

财务效益法是选择一种或多种财务指标对公司绩效进行衡量或评价, 不同的指标从不同方面反映了公司绩效。因此, 指标的选取应该包括公司各方面的综合情况。借鉴国内外已有的评价指标体系, 本文特选取了总资产收益率等9个指标作为分析的起点, 对公司绩效的相关变量设定如表2所示:

构建表2中的指标体系是基于如下考虑:

从指标数目来看, 对国内外学者常用的诸多评价指标进行了比较分析后, 选择总资产收益率等9个指标。当然, 选择更多的评价指标可以使实证结果所涵盖的内容更丰富, 反映的信息量更多。但由于这些指标相互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如果选择的指标越多, 则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越强, 重叠信息越多, 指标间关系也更复杂, 评价结果可能不尽人意。特别是当多个指标重叠反映同一特征时, 评价结果会具有明显的不合理性。因此, 从所反映的信息量来看, 9个指标与更多指标之间的差距不大, 而从简化评价工作、有利于操作角度考虑看, 9个指标比更多指标显然是更具可操行性效果的选择。

从指标计量来看, 本文所选用的9个指标都是常用的财务比率指标, 均为可计量性的, 分别反映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管理能力三个方面的绩效内容。一是公司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是评价公司绩效的最重要指标, 本文选择了总资产收益率、净资产收益率和营业利润率来分别进行描述。总资产收益率是衡量企业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它集中体现了资产运用效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之间的关系, 直接反映了公司的竞争实力和发展能力, 也是决定公司是否应举债经营的重要依据。利用总资产收益率指标可以分析企业盈利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确定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净资产收益率从所有者角度来考察企业盈利水平高低的, 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 指标值越高, 说明投资带来的收益越高。营业利润率是指企业的营业利润与营业收入的比率。它是衡量企业经营效率的指标, 反映了在不考虑非营业成本的情况下, 企业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营业利润率作为总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的补充说明, 较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真实盈利能力。二是公司的偿债能力。本文选取股东权益比率、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三个指标进行分析。股东权益比率是股东权益与资产总额的比率, 该项指标反映所有者提供的资本在总资产中的比重, 反映企业基本财务结构是否稳定。股东权益比率越大, 资产负债比率就越小, 企业财务风险就越小, 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就越强。流动比率指流动资产总额和流动负债总额之比, 它表示企业流动资产中在短期债务到期时变现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流动比率是一个相对数, 排除了公司规模不同的影响, 更适合公司间的比较。速动比率是企业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速动比率的高低能直接反映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强弱, 它是对流动比率的补充。三是资产管理能力。考察公司资产管理能力方面最重要的是总资产周转率、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 因此选取这三个指标进行考察。总资产周转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主营业务收入净额同平均资产总额的比率。一般情况下, 该数值越高, 表明企业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通过该指标的对比分析, 可以反映企业本年度以及以前年度总资产的运营效率和变化, 发现企业与同类企业在资产利用上的差距, 促进企业挖掘潜力、积极创收、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提高资产利用效率。存货周转率是衡量和评价企业购入存货、投入生产、销售收回等各环节管理状况的综合性指标。存货周转率指标的好坏反映企业存货管理水平的高低, 它是整个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来讲, 存货周转速度越快, 存货的占用水平越低, 流动性越强, 存货转换为现金或应收账款的速度越快。应收账款周转率是反映公司应收账款周转速度的比率。它说明一定期间内公司应收账款转为现金的平均次数。一般来说, 应收账款周转率高, 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 平均收账期短, 坏账损失少, 资产流动快。

最后, 需要说明的是, 由于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之间关系的实证研究是一个内涵广泛的课题, 包括的内容很多。本文只是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研究的相关变量设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因子分析、多元线性回归等问题仍需要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摘要:公司治理是决定企业核心竞争力高低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其根本作用在于确保企业的决策科学, 从而提高公司绩效。因子分析法是将多个实测变量转换为少数几个不相关的综合指标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 在实证研究中广泛应用。为了给进一步的实证研究打好基础, 本文对公司治理与公司绩效研究的相关变量设定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公司治理,公司绩效,财务效益法,变量

参考文献

[1]曹雁翎.民营上市公司独立董事制度有效性的灰色关联分析[J].商业经济, 2007, (9) :79-81.

[2]吕久琴.民营化上市公司的短期与长期绩效分析[J].财会月刊, 2010, (6) :26-28.

[3]刘俊杰, 袁春燕.改善民营上市公司绩效的路径分析——基于公司治理视角[J].中国集体经济, 2011, (7) :76-77.

上一篇:静脉靶控输注下一篇:原创绘本论文